糖尿病病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2:04:04

糖尿病病患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1

糖尿病已经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类疾病。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新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当中有30%是糖尿病肾病患者[1]。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接受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但因糖尿病肾病的特殊性,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均不及其他的血液透析患者。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水平,以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6~79岁(平均61.3岁),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0~72岁(平均59.2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GambroAK-95和Fresenius4008B透析机,每周透析2~3次,每次5h。根据每个患者情况给予降压、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维生素、活性维生素D3等,糖尿病肾病患者并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的肌酐、尿素氮和观察透析后2年的的血白蛋白变化、透析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感染)、存活情况、死亡原因。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配对资料用t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存活率比较

糖尿病肾病组1年存活32例(86.49%),3年存活19例(51.35%),5年存活5例(13.51%);非糖尿病肾病组1年存活45例(93.75%),3年存活38例(79.17%),5年存活23例(47.92%)。3年和5年的存活率糖尿病肾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心血管并发症(3年内死亡8例,占同期死亡数的44.44%)和感染(3年内死亡3例,占同期死亡数的的16.67%),主要为透析通路感染和肺部感染,其他死因为脑血管意外、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

2.2透析期内两组并发症比较

见表1。糖尿病肾病组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白蛋白比较(略)注: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p<0.01

2.3肌酐、尿素氮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存活期关系

糖尿病肾病组存活2年与2年内死亡患者首次接受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比较,存活组首次透析前肌酐(584.3±81.9)μmol/L、尿素氮(23.48±6.89)mmol/L,死亡组患者首次透析前肌酐(921.6±230.1)μmol/L、尿素氮(38.13±12.43)mmol/L,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2.4透析2年后两组血白蛋白比较

糖尿病肾病组血白蛋白(26.20±0.19)g/L,非糖尿病肾病组血白蛋白(33.10±0.19)g/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

3讨论

3.1透析时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脑、肾和眼底血管均同时受损。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常进展迅速,即使其肾功能损害不严重,也可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和难以控制的水钠潴留,这与患者存在的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胃肠道病变、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有关。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异常,体内多种酶的功能缺陷,影响氮质代谢与肌酐的生成,因此所测的血肌酐值常低于实际所代表的肾功能[3]。本资料存活2年以上患者首次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2年内死亡患者。故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选择应早于一般患者。作者认为,当CCr降至25ml/min就可行内瘘手术准备透析,当CCr降至20ml/min就可开始透析。适当的提早透析,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2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一般尿毒症的并发症外,还有更多的并发症,这是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资料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44.44%的患者在3年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与文献一致[4]。因此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1)适当提早透析。本资料中5例患者出现了心功能不全才开始透析,其生存时间较短,均死于顽固性心衰。(2)加强宣教,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体重增加量过多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5],是引起心衰及透析低血压的首要原因,要求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应超过干体重的3%~5%,以防止心功能不全和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3)充分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对透析不充分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应尽量保证这些患者的透析时间,降低心血管并发症。(4)合理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对于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前可减药或停服一次。感染是糖尿病透析患者的另一重要并发症,主要为透析通路感染和肺部感染。预防透析通路感染的关键是严格无菌操作,对已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应及早给予血培养、抗生素封管,如无效则拨管。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是明确病原菌,有针对性治疗。

3.3胰岛素的合理应用

影响糖尿病透析患者血糖的因素较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不论有无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都降低,要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另外,部分患者通过透析后尿毒症症状改善,食欲好转,随着食量的增加,也要增加胰岛素用量。但是,由于目前多数透析单位使用无糖透析液,4h的治疗会丢失约25~30g糖,而且充分透析可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加,因而又要求减少胰岛素用量,故糖尿病透析患者血糖调节相对较困难,没有一个具体的公式可遵循。作者认为,首先要加强血糖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胰岛素,特别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本资料有5例曾在透析中发生低血糖。对这类患者透析前胰岛素应减量或停用一次。

3.4改善营养状况

本资料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白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胃轻瘫及为控制血糖而过分限制了糖和蛋白质的摄入,在进入透析以前就已经存在营养不良,进入透析后,又由于每次透析丢失蛋白质,使原有的营养不良很难纠正。低蛋白血症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6],因此对这些患者应加强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胃瘫患者给予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及胃肠蠕动,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给于胃肠道外营养。

【参考文献】

1TzamaloukasAH.Diabetes.In:DaugirdasJT,IngTS.Handbookofdialysis.2nded.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94.422.

2赖凌云,林善锬.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10~11.

3汪关煜.如何选择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替代治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4):346~347.

4沈清,甘华,杜晓刚,等.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重庆医学,2006,35(2):140~141.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2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损害,则病情可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至肾衰竭。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动力学紊乱、降低血脂无疑对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是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健康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肾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百事通为了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对12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健康干预,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4.5岁,均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得满意效果,随访98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1.1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因患者病史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常伴有不同类型心理障碍,加之对治疗及预后缺乏信心,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绝望心理,护理人员应同情患者,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热情周到的服务。在护理时我们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尊重患者,消除了患者的悲观和失望,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1.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病,它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但并非不治之症,使其了解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以及患者目前的现状,要使患者理解饮食控制和定时复查的重要性。有些患者对饮食和药物治疗比较重视,但对每月留取尿检查的重要性不了解、不引起重视。因此,所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应接受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饮食治疗、复查时间、肾病的危害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健康教育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协作,针对患者的知识水平和病程的长短,我们通过个体教育、小组教育或看录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大课堂等多种形式,使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知识更加了解,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二、健康教育内容

2.1治疗控制原发病①饮食治疗: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是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原则。食盐摄入量<6g/日,伴有肾功能不全者降至2g/日。不食腌制品,食油以植物油为优。过量的蛋白质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少蛋白质摄入量,不仅对治疗肾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于减少尿蛋白排出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30~40g。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肉类。豆制品应限制,限制钾的摄入,少食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②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使血糖降低、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能使自身胰岛素更好发挥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功效。

早期和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每周运动3~5次,运动20~30分/次。早期患者进行中等度运动量,如平地慢跑、做广播操等。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应该进行低强度运动,如跳交谊舞、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选择餐后1小时。避免长时间强度非常大的能持续升高血压的运动。若出现临床蛋白尿就不宜进行较强度的运动治疗,这样可以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衰竭的发生几率。③口服降糖药物指导: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血糖控制不理想有很大关系,故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应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糖,并继续遵守饮食计划,并注意是否有出汗、心悸、无力、视物不清等低血糖症状。发生低血糖时要立即喝些糖水。吃些热值高的食物,改善低血糖的症状。

2.2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压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抗高血压治疗可减少或消除微量蛋白尿,减缓患者肾脏的损害程度。①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时间定部位定血压计准确测量血压,并向患者说明如果血压控制的不理想,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心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脑病而危及生命;②给患者讲解降压药的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避免血压波动,加重病情;③教会患者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限制钠盐和水的出入量,因为过多的盐具有增强淀粉酶活性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而加重病情;④嘱患者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2.3预防感染糖尿病肾病患者因长期低蛋白血症易发生水肿,加之血管病变引起微血管痉挛,局部微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导致皮肤破损,甚至发生褥疮及各种皮肤感染。嘱患者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注意休息,减少人员流动,感冒流行期间注意预防感冒,有感染发生时及时用药。

2.4戒烟与限制饮酒吸烟可导致和加重胰岛抵抗,可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的拮抗激素水平的增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饮酒能导致肥胖增加,肝糖原合成降低。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因为酒精可引起应用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戒酒,因为酒精可以使肾血流量减少,恶化肾功能,并增加心脏负担。

三、康复指导

①嘱患者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累;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③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④坚持糖尿病肾病饮食,避免应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⑤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观的情绪,争取最佳疗效;⑥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⑦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随诊肾功能等,有问题及时就诊。

四、结果

通过健康干预患者提高了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具有了较丰富的糖尿病肾病的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并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掌握了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取得良好效果,随访98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3

【摘要】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发病的三步曲:溃疡、截肢、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及诱因

经研究证明,糖尿病足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免疫障碍;④伤口难愈合。

危险因素及诱因:①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性,有人把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外部因素包括:肥胖、血糖控制不良、脚外伤、不适当的脚部护理、酗酒、吸烟、没有掌握糖尿病有关知识及不依从性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糖尿病病程长,男性,合并肾、眼睛病变,老年,足部变形等。②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的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下肢可高出2倍。且86%的下肢截肢是由于足部血管或神经病变部位表皮小损伤诱发。常见于鞋袜不适合或长时间行走致足底压力过大,早期表现为局部茧子的形成,这更加重了局部的压力。足茧的出现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因此说,理解溃疡如何演变而成很重要,这样预防溃疡和截肢的方案才能起作用。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2.1加强危险因素的筛查

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坚持每年进行1次全面的足部检查。①询问。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控制情况;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②目测。观察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颜色;足部和足趾之间有无皮肤破损、溃疡及溃疡部位和深度;有无脚气、胼胝、鸡眼、足部畸形(爪形指、夏科氏足等)。③测定下肢血液循环,确定溃疡类型指导治疗;如应用多普勒监听器,可发现动脉搏动降低或消失。根据其记录仪上显示的病变动脉血流波形变化,能了解病变部位和缺血的严重程度。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测定踝肱指数(正常值>1.0),能判断肢端血循环状况,指导选择治疗方法。④足部感觉测试选择糖尿病患者双足背及足底前端敏感的受压大的部位,避开茧子或溃疡处皮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阴性,提示感觉功能良好;测试结果阳性,提示感觉功能减退或缺血,患者有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阳性者则应每季度检查1次,并积极治疗,去除危险因素。

2.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当运动、出院指导,能大大的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并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足部护理以及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教育,包括增强糖尿病足预防意识。现代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自身的护理和控制的基础。众多机构研究显示,患者教育在糖尿病足护理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年2型糖尿病病足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而居第二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健康教育内容除了糖尿病一般知识教育外还应重点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足部评估、足部护理、自我保健等。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

2.3加强足部护理

2.3.1加强足部检查

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要加强自我护理,每天洗脚后要仔细检查双脚,注意有无红肿水泡、小伤口、皮肤有无破裂,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评估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制订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2.3.2积极预防足外伤

减少受压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预防足溃疡发生的根本措施。由于糖尿病足病人末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因此,在整个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教育和指导患者主动对足部进行护理。重视日常足部护理,选择合适鞋袜,避免足部损伤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范丽凤等护理专家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结果:近半数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不足;半数以上患者对预防糖尿病足的日常缺乏护理知识,足部护理行为不良;半数患者对选择合适鞋袜的知识了解不足;2/3的糖尿病患者未掌握正确修剪趾甲的方法;高危足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明显缺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反复指导患者穿合适的袜子、鞋子,学会修剪趾甲的正确方法,每天检查足部、仔细清洗趾间;足冷时应穿袜子,不要用热水袋、取暖器及电热毯等防烫伤;不要赤脚走路;避免使用不适宜的工具及锻炼设备;穿舒适的软底鞋,如足干燥,在洗干净后可涂护肤油;每天更换袜子;不要穿夹趾凉鞋,不要光脚穿鞋;不要剪破或刺破角化组织或胼胝,足皮肤有水泡或溃疡时必须及时治疗,并告诉患者足部即使有微小损伤也要及时处理。

三、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

3.1减轻对足的压力

减轻体重对足部的负荷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不能整天卧床的患者,使用一种称为全接触型的石膏鞋,它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性溃疡的金标准,它能更均匀地分散足和腿部的压力并起到保护溃疡面的作用。但这种模型不适用于治疗缺血性梗死型溃疡,使用时应注意。初用的24~48h要松开查1次,以后每周松开进行足部检查后再新套上,一般8~10周后伤口可愈合。其他的如治疗性矫形鞋、减压鞋、夹板等对减轻足部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3.2根据溃疡的程度和性质合理处理

3.2.1注意检查伤口有无感染,必要时请外科医生会诊确定是否作切开引流或脚趾切除。有坏死组织时应进行清创,以减少感染机会,促进伤口愈合。作X线检查了解有无骨组织损害,有无异物,软组织气肿等。进行细菌培养时,不可只取表面涂片,应清创后行钳刮术取溃疡底部组织,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

3.2.2中药、生长因子、特殊敷料的使用及皮肤移植等可促进伤口愈合;高压氧舱治疗和胰岛素液湿敷,对慢性溃疡有一定的疗效;多孔半透膜敷料与生理盐水纱布比较,更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并能缩小溃疡面积;而不透气的敷料可能引起严重感染,应谨慎使用,伤口治疗应朝着黑色转黄色向红色的目标努力。

3.2.3如溃疡累及骨组织,有骨髓炎,严重感染有截肢的威胁,以保守治疗伤口状况仍很差者,应住院治疗。每天评估足部情况,注意有无潜在损伤迹象。如果足部血管阻塞,除非血流恢复,不然伤口是不可能愈合的,可采用动脉搭桥手术。尽管血管再形成手术有一定的危险,如果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研究还表明对脚弓和胫骨部血管也能进行有效的气体扩张术治疗。公务员之家

3.2.4治疗足溃疡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糖和积极治疗眼睛、肾脏等并发症。足底溃疡愈合后仍应细心护理皮肤以防溃疡再次形成。在有瘢痕的情况下尤其注意防止剪切力伤,患者在溃疡愈合后的头几个星期要继续限制行走,步行时要缓慢而小步,鞋内要放置垫层以减少摩擦和降低压力。通过药物、手术和足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截肢的发生,减少伤残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建荣.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56-157.

[2]张姬.39例糖尿病足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原医刊,2006,33(1):84-85.

[3]陈琼芳.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27(4):292-294.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4

关键词:糖尿病

一、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宣教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我们国家,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而迅速增加,估计大约全国有三千万患者,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不是单一原因,我们不细说,在临床上主要分四型,最常见得就是1型和2型,1型指的青少年,2型指的成人的患病,我们重点说一下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已经确诊的病人。

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观察病情,进行身心护理,以组织患者情绪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护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首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三、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1饮食分配

(1)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

依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标准体重、实际体重、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

(2)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计算法

标准体重=身高(cm)—110;

肥胖度(或消瘦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消瘦。

(3)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而不是实际体重计算)

休息时:20—25卡/日/每公斤体重。

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5—30卡/日/每公斤体重。

中度体力劳动:30—35卡/日/每公斤体重。

重体力劳动:40卡/日/每公斤体重。

(4)总热量的营养分配

(4.1)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75%(平均60%);

(4.2)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无肾脏损害时)10%—20%;

(4.3)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

建议控制早、中、晚餐的量,三餐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比例:1/5、2/5、2/5。

2膳食举例

患者,男性,50岁,身高165cm,体重65kg,轻体力劳动者。空腹血糖7.8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6mmol/L。

假设该患者体重仍在理想体重范围:

(1)总热量计算

按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热量30卡计算,则每日所需总热量为1800卡。

(2)总热量分布

(2.1)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60%,则为1080卡,折合碳水化合物270g。

(2.2)蛋白质:按1.0g/kg计算,则为60g,折合热量240卡,占总热量的13%。

(2.3)脂肪:需要53g,约占总热量的27%。

因此,该患者每日应摄入碳水化合物270g,蛋白质60g,脂肪53g.。

(3)总热量的每餐分配情况

按三餐制,早、中、晚分别占1/5、2/5、2/5计算,则三餐的摄入热量分别为:

早餐:1800卡×1/5=36卡;

中餐:1800卡×2/5=720卡;

晚餐:1800卡×2/5=720卡。

(4)三餐膳食的热量组成

按照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原则,三餐膳食中热量的组成应大约为:

早餐:碳水化合物54g,蛋白质12g,脂肪12g;

中餐:碳水化合物108g,蛋白质24g,脂肪21g;

晚餐:与中餐相同。

(5)参照食物的分类,将各餐热量换算成相应的食物

(5.1)碳水化合物主要由主食中供给

如大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7%,则54g碳水化合物折合大米为70g。

(5.2)蛋白质主要从肉、蛋、奶类食品及主食中供给

如瘦猪肉含蛋白质为18%,吃50g瘦肉可提供约9g蛋白质。

(5.3)脂肪由烹调油及肉、鱼、奶、豆类食品中提供

如瘦猪肉中脂肪含量约为30%。患者应以植物油为主。

四、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糖尿病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之一。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疗法应做“有氧运动”,每周3~5次。推荐运动有——快慢步行: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每天半小时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室内运动:蹲下起立——开始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仰卧起坐——开始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次。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适合体质较弱的患者。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绳、上楼梯、爬山、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

五、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

1级治疗方案选用一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双胍类(二甲双胍等)及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艾汀等)。2级治疗方案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等)和餐后血糖调节剂(拜糖平等)。3级治疗方案用胰岛素增敏剂及餐后血糖调节剂,再配以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适用于胰岛功能降低至正常人1/2的病人。4级治疗方案胰岛素补充疗法,即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适用于胰岛功能降低至正常人1/3的病人。根据胰岛素的缺乏程度,每日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5级治疗方案胰岛素替代治疗(每日注射2~4次),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

六、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是种终身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但糖尿病是可以通过调节血糖饮食运动并加以药物及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而如何观察病情控制的情况就要教会病人怎样自我监测及自我监测的意义。

(一)化验血糖的意义

1反映出采血时的血糖水平。2诊断糖尿病的标准。3可以反映出糖尿病的程度。4直接反映糖尿病的变化规律。5可反馈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二)哪些患者应经常监测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2妊娠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患者。3当血糖大于12mmol/L或上两次血糖大于16.7mmol/L。

(三)操作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1采血前应嘱病人先用温水洗手并擦干以防止病人手部接触了过甜的东西影响血糖值。

2让采血的手指下垂10-15秒并用酒精消毒手指待干。

3在指端两侧部位采血(此部位神经末稍分部较少疼痛较轻。

4不涂血以免手上的油脂影响血糖值。

5避免触摸到试纸的测试区和采血区。

6避免检测时血糖仪发出生移动或倾斜。

(四)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近期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公务员之家

2一次的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代表平时血糖控制良好。

3一次的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高代表平时血糖控制不好。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结肠癌;糖尿病;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及结肠癌的发病率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肠癌伴糖尿病病人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1例结肠癌伴糖尿病病人,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53岁,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8年,入院时血糖618~1917mmol/L,平均914mmol/L,手术前血糖平均711mmol/L,入院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1.2肿瘤部位及病理特点回盲部11例,升结肠肝区9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5例。

手术前结肠镜检查提示:乳头状腺癌14例,高、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8例,未分化癌7例。

1.3手术方式本组病人全部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0例,横结肠切除9例,左半结肠及乙状结肠癌切除12例。

二、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均延期愈合。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加强护理和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大出血。

三、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伴有糖尿病,害怕手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碍,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血糖波动,而且还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将病情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绍相关知识、列举成功病例等,让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主动配合各项治疗措施。

3.2肠道准备清洁肠道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清除肠腔内积粪,使肠腔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助于手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和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前3d进食流食,适当静脉补充能量,术前1日晚及手术日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

3.3调整饮食术前积极与医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可根据患者具体身体营养状况,合理进行饮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分配比例,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每日摄入总热量按25千卡/(kg·d)计算,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至少每日摄取量为250~300g,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比例,使其占总热量不低于20%,以增加蛋白质和糖原的储备,脂肪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25%。每天3~4餐,按1/5、2/5、2/5或1/7、2/7、2/7、2/7的比例分配,术前3d进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等,注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总之术前既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又要保证有充足营养。

3.4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要严格掌握术前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在810mmol/L以下,但不低于610mmol/L,餐后2h血糖在1010mmol/L左右即可,同时监测尿糖、尿酮变化。术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可根据血糖高低调节,降糖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低血糖。

四、术后护理

4.1体位的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待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有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化,并可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

4.2引流管的护理患者术后常带有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回病房后应及时将各种导管接袋或负压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并注意负压器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由于手术麻醉创伤,可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变浅,同时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痰液多而粘稠难以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患者麻醉清醒6h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雾化吸入化痰药,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时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加大抗生素用量或调整抗生素,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后感染得到控制。②防止切口及泌尿系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于控制,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术后除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严格按无菌要求换药、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外,还要加强伤口周围皮肤及会阴部护理,及时擦去汗液,勤换内衣、床单,每日温水洗手足,病情许可时尽早拔除尿管,严密监测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③积极控制血糖:术后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相当重要,可预防感染、吻合口瘘、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并发症几乎都发生在术后2周内。因此,术后2周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一般术后常规用胰岛素,4~6h检测血糖、尿糖、尿酮1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如患者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乏力或病人烦躁不安、呼吸深大、面颊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均为胰岛素输入过快导致,经减慢液体滴速,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缓解。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公务员之家

4.4营养支持患者术后需禁食,手术应激后机体分解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要注意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促进伤口愈合。①禁食期间,每日静脉补充葡萄糖150g,胰岛素和糖的比例为1:4,并注意补充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等。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一般术后3~4天病人肛门排气又没有腹胀的感觉,就可以进食少量流食如米汤等,但量不宜过多,以后可以逐渐向普食过渡并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且忌术后暴饮暴食或者进食过多的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引起肠梗阻。③研究表明,锌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伤口的愈合需要锌的参与。因此,饮食中应注意补充锌和有利于锌吸收的维生素,避免有碍锌吸收的植酸、膳食纤维和过多的铜、镉等。④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为伤口愈合所必需,故应大剂量供给。

参考文献:

[1]熊莲花,李素娥.大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240.

[2]BYreneMF.Thecourseofpoorbowelpreaparationforcolonoscopy.[J]TheAmeRicanJournalofGastoenterology,2002,97(7):158721590.

[3]辛革.老年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处理[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6):33235.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6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病

Abstract:Diabetesisasystemicchronicmetabolicdiseaserelatedwithgenetic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autoimmune.Periodontaldiseaseisadestructivediseaseingumsupportorganizations(gum,periodontalmembrane,alveolarbone).Alotofresearchshowsthediabetesandperiodontaldiseaseistwo-wayrelationshipconcerning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Diabetesincreasestheriskofperiodontitis,andseverityofdiabetesissusceptibleandpromotingfactors.Diabetespatientsnotonlyhaveahighincidencerate,butalsoarecharacteristicoffastdiseasedevelopmentspeed,severedamage,andpoortreatmenteffect.Atpresent,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hasbasicallyestablished,buttheinternalmechanismof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hasnotbeenentirelyclear.Inthispaper,thecorrelationandtheinteractivemechanism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willbereviewed.

Keywords:diabetes;periodontiti

1引言

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改变了内源性胰岛素对靶细胞的利用而引起的。牙周病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60%~70%。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呈双向关系,糖尿病可以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血糖增高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促进牙周的康复。目前,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虽已基本确立,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2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与年龄相关的牙周炎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有发病率逐渐增高趋势。近年来,随着对牙周炎与糖尿病研究的逐步深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明确。牙周炎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2.1糖尿病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

临床中发现糖尿病病人牙周炎的发病率呈明显高发趋势,而且这种牙周炎的高发率与年龄、性别及口腔卫生状况无明显关系。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糖尿病患病持续时间越长则牙周病发生更频繁且更严重,表现为:牙龈严重且不易控制的反复肿胀、出血,多发性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Emrich等通过对1342名比马印第安人进行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左右,并认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牙周状况的对比研究也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牙周临床附着丧失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含量相对或绝对不足趋钙激素的分泌和钙磷代谢异常可导致骨骼脱钙发生骨质疏松,牙槽骨作为全身骨组织的一部分,受糖尿病影响后,与其他部位骨组织有相同反应,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牙槽骨丧失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因而2型糖尿病已被认为是牙槽骨丧失的促进因素。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张炜真等研究发现: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吸收活跃,骨皮质变薄,其表面成骨细胞数量减少且呈扁平或星形,很少见新骨形成。Mahamed等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小鼠牙槽骨丧失与非糖尿病小鼠相比显著增加,并认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糖尿病性牙周炎骨丧失的促进因素。以上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牙周炎的发病。

2.2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进因素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牙周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试验研究,内容涵盖了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机械性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以及两者的结合。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后,糖尿病的症状可得到适当的控制和改善,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Kiran等为了研究牙周健康状况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影响,以44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牙周治疗组接受全口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牙周治疗,治疗后3个月再次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牙周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略升高。该研究提示非手术牙周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伴发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高2~3倍,有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高达59.6%。调查结果亦显示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牙周炎的发生率越高。而慢性牙周炎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严重的牙周炎会进一步造成血糖控制的恶化。秦明群实验研究认为,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糖代谢水平及降低HbA1c的水平,改善牙周状况。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积极控制糖尿病,纠正代谢紊乱,更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牙周病,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3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机制

关于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机制,多年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白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缺陷、血管基底膜改变、胶原代谢紊乱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并获得合理解释,在此不予赘述。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化终末产物积聚、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亦参与了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作用。

3.1糖化终末产物积聚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aducts,AGEs)是在无酶催化的情况下,葡萄糖、果糖及6-磷酸葡萄糖等与生物大分子,尤其是长寿命蛋白,如胶原蛋白、基质蛋白等发生糖基化作用形成的产物。它是不能被酶分解的蛋白质和脂类,血糖水平的缓慢升高能加速AGEs的形成与聚集。AGEs能刺激吞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能激活破骨细胞及胶原酶,致骨和牙周组织破坏。AGEs的积累会影响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移出和吞噬活性,不能有效杀死细菌,使龈下细菌成熟并转变成G-,致使牙周感染。AGEs产生非酶己糖加入蛋白质,使肌体多种蛋白质发生改变,影响牙周感染的愈合。

3.2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1型和2型)高血糖状态,通常伴发高血脂。高血脂通常表现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RG)和ω-6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脂肪酸代谢异常和高血脂可影响多种细胞的功能,引起糖尿病并发症。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对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放大效应,表现为在细菌脂多糖刺激下单核细胞分泌过量炎性介质,如IL-1β,TNF-α等。这种单核细胞的高反应性与高血糖无关,但可能与高血脂相关。Noack等的研究表明糖耐量异常作为糖尿病的易感因素并非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高血脂更像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提示高血脂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牙周炎发展的另一重要机制。

3.3胰岛素抵抗

关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有多种机制,脂肪细胞因子、遗传因子、环境压力和炎症递质等都可能与之有关。近来发现,胰岛素抵抗与经典的炎症反应信号途径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促炎细胞因子与脂肪组织、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IR和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牙周病使牙周组织成为炎症环境,被认为参与了这一过程。在牙周病对糖尿病的影响中,TNF-α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子。现已证实,肥胖者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是诱发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癌症和严重系统性感染亦被认为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成功的牙周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控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牙周炎患者TNF-α循环水平,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目前,尚无研究证实牙周病与IR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牙周病可能引起或使机体炎症递质水平升高,感染的牙周组织成为向机体释放TNF-α、IL-6和其他炎症递质的来源。其中,TNF-α与IR关系最为密切。即TNF-α可以通过阻止胰岛素受体的自身磷酸化以及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来抑制第2信号的传导,从而在受体水平上引起IR。

4问题及展望

牙周病和糖尿病都是慢性高发性疾病,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牙周治疗可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是牙周病对糖尿病影响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更深入地了解牙周炎与糖尿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确定高危患者,促使新药研发以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张琳,吴亚菲.糖尿病与牙周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3):295-297.

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61.

StewartJE,WagerKA,FriedlanderAH,etal.Theeffectofperiodontaltreatmentonglycemiccontrol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ClinPeriodontol,2001,8(4):306.

郭月红,朱北兰.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及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上海口腔医学,2004,13(2):150-153.

LOEH.Periodontaldisease.Thesixthcompl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DiabetesCare,1993,16(1):329-334.

罗小兰.糖尿病病人牙周炎的发生与防治.当代医学,2007,12(131):75-76.

EMRICHLJ,SHLOSSMANM,GENCORJ.Periodontaldiseaseinnon-insulin-depen-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JPeriodontol,1991,62(2):123-130.

FIRATLIE.Therelationshipbetweenclinicalperiodontalstatusand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Resultsafter5years.JPeriodontol,1997,68(2):136-140.

TAYLORGW,BURTBA,BECKERMP,etal.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andalveolarbonelossprogressionover2years.JPeriodontol,1998,69(1):76-83.

张炜真,于世风,郑麟蕃.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的变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3(1):49-51.

MAHAMEDDA,MARLEAUA,ALNAEELIM,etal.G(-)anaerobes-reactiveCD4+T-cellstriggerRANKL-mediatedenhancedalveolarbonelossindiabeticNODmice.Diabetes,2005,54(5):1477-1486.

KIRANM,ARPAKN,UNSALE,etal.Theeffectofimprovedperiodontalhealthonmetaboliccontrolintype2diabetesmellitus.JClinPeriodontol,2005,32(3):266-272.

郝梅,原韶钟,雷建华,等.糖尿病患者616例牙周状况调查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4,33(11):928-930.

秦明群.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状况及代谢指标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1):63.

VLASSARAH.Recentprogressin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nddiabeticcomplications.Diabetes,1997,46(Suppl2):19-25.

STERNDM,YANSD,YANSF,etal.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RAGE)andthecomplicationsofdiabetes.AgeingResRev,2002,1(1):1-15.

DUTTA-ROYAK.Insulinmediatedprocessesinplatelets,erythrocytesandmono-cytes/macrophages:effectsofessentialfattyacidmetabolism.ProstaglandinsleukotEssentFattyAcids,1994,51(6):385-399.

IACOPINOAM,CUTLERCW.Pathophysiologicalrelationshipsbetweenperiodont-itisandsystemicdisease:Recentconceptsinvolvingserumlipids.JPeriodontol,2000,71(8):1375-1384.

NOACKB,JACHMANNI,ROSCHERS,etal.Metabolicdiseasesandtheirpossiblelinktoriskindicatorsofperiodontitis.JPeriodontol,2000,71(6):898-903.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7

【关键词】教育管理;糖尿病;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困扰众多患者的最大顽疾,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致使患者面临死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通常会伴有并发症出现。因此,为了有效治疗糖尿病,必须将加强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此来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31岁,平均年龄(58±4.6)岁,两组患者性别、病症类型、病情情况相似,而且采用的治疗方法相同,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对选取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但护理模式不同。对于治疗方法,常采用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磺尿类等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将配合着一定的护理模式去开展工作,以此来实现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于研究组,则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具体的方法如下:我院护理人员向糖尿病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并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让患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掌握一定的预防知识。同时,我院还通过张贴宣传幅、播放视频等方式扩大宣传,让糖尿病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和并发症,以及掌握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实现患者对糖尿病的全方面了解[1]。我院医护人员还向糖尿病患者介绍有关药物的种类、注意事项和服用方法等。例如,患者在服用苯乙双服初期,一次25mg,一日2~3次,饭前服用,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药剂提高到每次50~100mg,但老年糖尿病人每次剂量不要超过75mg;对于二甲双胍,每次口服0~0.5g,一日2-3次,之后根据血糖、尿糖等情况控制剂量[2]。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结合着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确保患者在医护人员和自我的共同监护下,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医护人员还定时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测量患者的血压,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同时,医护人员还向糖尿病患者传授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方法,从而让患者在家就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自己的血糖,而且更加方便。护理人员定期向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血糖、血压等情况,了解其药物的服用剂量和效果,将回访情况记录下来,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教育管理,确保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糖尿病患者的实验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糖尿病患者实验数据的计数资料运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对将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但治疗方法相同,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人数为15,一般为16人,差为19人,对该教育管理模式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5人,比较满意人数为30,不满意人数为5,总满意度为90%,患者完全掌握糖尿病知识人数为15,基本掌握人数为15,未掌握的人数为20,总掌握率为60%[3]。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人数为30,一般为19人,差为1人,对该教育管理模式非常满意的患者为35人,比较满意人数为15,不满意人数为0,总满意度为100%,完全掌握糖尿病知识患者人数为30,基本掌握人数为16,未掌握的人数为4,总掌握率为92%[4]。研究组实施教育管理,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的侵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由于该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必须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段,为做好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有利依据,所以被应用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研究表明,研究组采用教育管理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满意度、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情况,并向患者宣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从而然后患者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减轻其痛苦。因此,教育管理应该广泛的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

参考文献:

[1]赵秀君,高俊香,张松筠等.糖尿病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及初期运用效果评价1)[J].护理研究,2014(36):4513-4515.

[2]王淑平,鞠淑梅.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教育管理[J].吉林医学,2014,35(8):1766-1767.

[3]迟志波,闫萍,赵红霞等.二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70-271.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8

一.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其中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二.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当我们身边的人不幸患上这种糖尿病时,我们不该惊慌害怕,因为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绝症,不是无药可救的疾病,它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只要我们细心照顾患者,患者也是可以开心的生活下去的;但虽然说不是什么绝症,但我们也不可以忽视,因为即使糖尿病不是什么绝症,但它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导致人身体的不健康甚至死亡。在这些并发症中,出现率最高的是视网膜症、肾病和神经障碍,被称为"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三.糖尿病预防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现在都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效果。但相信我们大家需要的并不是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我们更需要的是如何是预防这个疾病的发生。将疾病杀死在最早期。以下我就来简单的讲解一下一些预防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1、不暴饮暴食,生活要有规律,吃饭时需要细嚼慢咽,多吃些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因为如果在短时间内吃进大量含有葡萄糖、蔗糖的食品会使人体内的血糖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这会损害到胰腺功能,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记住!

2、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3、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4、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四.糖尿病患者食物和食谱

当一个人患上糖尿病时,那我们需要给与他的生活特定的限制和指导。换糖尿病的人我们都知道不可以给他吃太多含糖的食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并不是一点都不可以摄入的。对于是否可以摄入糖这是相对来说的,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些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在对水果类的食物选择也可以选择苹果、梨、桃、橙子、荔枝、杨梅、蓝莓这些都是一些性温和或凉寒的水果,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糖尿病患者在对五谷杂粮类的食物选择时可以选择吃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豌豆、扁豆、豆腐、豆腐皮等食物。这些五谷杂粮类的食物都是性平性温性凉的食物对于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糖尿病患者在对水产类食品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吃青鱼、泥鳅、蚌、蚬、黄鳝、蛤蜊、海参、田螺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性平性寒性温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哟一定的帮助效果。

五、糖尿病人的节日饮食秘笈

我们中国人都有在节假日里大吃一顿的习俗,相信也有很多人把这当做了一个个人饮食习惯。但如果你身边有人患上糖尿病时,你就得必须注意这种节假日的胜餐,因为这是给那些病患者的又一次伤害。

1、在我们的生活习惯里,在节假日的大餐里少不了酒,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可给糖尿病人带来四大危害:

(1)饮酒干扰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

(2)饮酒促进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展。(3)饮酒阻滞降糖药分解与排泄,易引起低血糖。

(4)饮酒损害胰腺。

所以,糖尿病人最好在节日期间不饮酒。

2、在面对整整一桌子丰盛菜肴时,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不可认为大油大肉炒的菜,只吃菜就没关系,其实菜中的油也不少。

3、有人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是多糖,因此,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其实不然,肉到体内也能转变成糖,相反,假如天天进食主食较少,反而会引起饥饿性酮症。

4、节假日中生活规律易打破,而吃饭的时间与饭量更轻易改变,这必然会影响人体“生物钟”的规律,而且,假如只按时吃药而未按时吃饭也会引起低血糖。所以吃饭定时定量,勿松动。

5、除外对于一些所谓无糖糕点,就是没有蔗糖成分的点心也不可以多吃。因为尽管糕点只是粮食但粮食也是多糖,同样会产生热量,所以还是不能随便多吃。

6、在节日期间,认为饭吃的多了,再多吃一些药就可以不影响血糖升高,这是不可采取的!因为,多吃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虽之加大!

7、我们建议糖尿病人应当少量多餐,但有的病人误认为在限定饭量之外再加餐就加大饭量,而致使血糖升高,尤其把零食如花生、瓜子等零食当作加餐,就更不可取的!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9

[关键词]糖尿病;营养疗法;膳食模式;综述

据《全球糖尿病地图(IDFdiabetesatlas)2019年版》(第9版)最新报告,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63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5.784亿,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目前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3年国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35.7%[1]。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疾病负担,对糖尿病疾病现状的控制刻不容缓。基于饮食可调控血糖的认知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1994年首次提出了医学营养治疗(MNT)的概念,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饮食和营养推荐[2]。循证医学证实了MNT的重要性,其被逐步提高到了与药物治疗同等的地位上,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随着对MNT认识的深入,MNT不再局限于糖尿病患者,而逐步应用于肥胖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同时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扩展到了糖尿病的预防。MNT也越来越强调个体化的施治,从既往对糖尿病患者总体的关注,现精确到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足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肥胖患者的MNT。本文就糖尿病MNT进行简要地综述和探讨。

1MNT目标

MNT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为患者提供特定的营养干预方案,以改善机体的代谢紊乱状态(包括血糖、血脂紊乱和高尿酸、高血压等),减轻并维持健康体重,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这种营养干预方案是依据患者个人喜好、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综合评估后的个体化制定,在帮助患者树立科学饮食观念和健康饮食方法的同时,尽量兼顾患者自身的饮食偏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执行力和行动力。MNT治疗的适用人群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和危重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也纳入了MNT治疗范畴。在满足MNT治疗总体目标的同时,不同人群的MNT应注意治疗目标的细节差异。肥胖患者的MNT治疗应注重体重的管理;糖尿病前期患者应注意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儿童和发育期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注重营养生理需求;老年患者应避免营养不良和低血糖的发生;围手术期和危重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应注意血糖的稳定以改善患者预后。

2MNT营养物质建议

2.1总能量。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应在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制度个体化的能量平衡计划,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满足不同情况下自身的营养需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我国成年男性每日能量需求量为2250kcal(1kcal=4.184kJ),女性为1800kcal,或按照25~30kcal/(kg•d)计算[3]。糖尿病患者的总能量目标可在上述参考值的基础上酌情调整,针对不同患者,摄入总能量的设定应有不同的考量。低能量饮食定义为每日进食减少正常能量摄入的30%~50%[4],或250~1000kcal的能量摄入[5],适用于未达理想体重的糖尿病患者。极低能量饮食定义为每日总能量摄入仅400~800kcal,由于存在引起低血糖、痛风、电解质紊乱等风险,针对肥胖患者应谨慎推荐。儿童和发育期的青少年,总能量目标的设定应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避免出现超重,甚至肥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可在妊娠前限制能量摄入,无论是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均应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使体重增加适宜。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器官疾病,甚至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应注意避免在疾病状态下能量摄入不足而引起营养不良的发生。研究发现,在总能量目标设定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想配比[6]。同样需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糖、血脂、肾功能情况,饮食偏好、食物获取的便利性等,进行个体化的设定。无特殊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宏量营养素摄入的供能比与健康人群的基本一致,国内共识推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45%~60%、25%~35%和15%~20%。2.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摄入应优选低血糖指数(GI)和富含高膳食纤维的食物。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低于45%,保证大脑足够的葡萄糖供应和避免大量摄入脂肪引起的代谢紊乱。当摄入低GI食物供能比提高到60%时,机体糖脂异常均有改善[7]。进食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类的消化吸收,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但我国居民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普遍存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不低于14g/kcal,值得注意的是,过多的膳食纤维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故每日摄取量不宜超过50g/d。2.3脂肪。低脂饮食使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增加,可引起血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并未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除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患者建议限制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0%外,其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摄入可与健康人群相似,并不主张行低脂饮食,更强调脂肪酸种类的选择。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动物脂肪酸可升高血浆胆固醇水平,应限制摄入,可用单不饱和脂肪酸替代,国内共识推荐后者的摄入可大于总能量的12%[5]。鱼油和亚麻籽油中富含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8],可通过每周进食2~4次鱼类或使用亚麻籽油来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但过量摄入有增加出血和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的风险[9],故推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供能比不超过总能量的10%。目前,国内外膳食指南均已取消对健康人群每日不超过300mg胆固醇摄入量的建议,但考虑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风险性,仍推荐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在300mg以下。2.4蛋白质。高蛋白饮食可以增加饱腹感,短期内可以显著减轻体重,但未见长期的体重获益[10],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也有争议[11-12]。较明确的是,长期高蛋白摄入会引起肾小球的高滤过,可能引起尿蛋白增加和肾结石、高尿酸血症,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大豆及其制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较动物蛋白更有益于降低血脂水平。乳清蛋白可促进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的释放,改善胰岛素抵抗[13]。故针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与健康人群无差别,可增加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摄入比。糖尿病患者后期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或出现显性蛋白尿的患者,推荐每日蛋白摄入量0.8g/(kg•d);对慢性肾脏病3期及以下患者,可限制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6g/(kg•d),同时补充α-酮酸治疗。2.5维生素和营养元素。在平衡膳食下,糖尿病患者通常无须额外补充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儿童及发育期青少年、妊娠和老年糖尿病患者当需求量增加或营养不良时可酌情适量补充。有研究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14],补充铬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15],但尚需更多数据证实。B族维生素与糖尿病的关系相对较为密切。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出现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神经损伤,应每年监测维生素B12水平并及时补充,其衍生物甲钴胺亦多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16]。α-硫辛酸被认为是类B族维生素化合物,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中多有应用。烟酸又称为维生素B3,可降低TG和升高HCL-C水平,常作为血脂异常患者他汀治疗的联合用药,但其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应注意用于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必要使用时注意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3膳食模式

膳食作为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糖尿病患者膳食模式的选择应倡导多样性、灵活性和个体性。目前有多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模式可供参考,并无固定的最优膳食模式。每种膳食模式中食物的搭配并非严格,讲究因时因地制宜,可行替代和转化。对患者个体而言,适用的膳食模式应是在对其血糖、血脂、体重、血压、尿酸水平等指标和个人偏好、文化背景等情况综合考量后决定的。相对而言,地中海饮食结合得舒饮食(DASH)对糖尿病患者的适用性较广泛,得到了国内外指南共识的一致推荐[4,17]。地中海饮食的特点是富含水果、蔬菜、谷物、坚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烹饪以橄榄油为主,配合适量鱼类、禽类和乳制品,极少红肉,允许少量葡萄酒摄入。大量研究证实,地中海饮食有明确的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短期减轻体重,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TG和升高血清HDL-C的作用[18]。DASH饮食是1997年由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提出用来防控高血压的膳食模式。与地中海饮食有相似之处,DASH饮食也注重全谷物、水果、蔬菜、鱼类的摄入和对饱和脂肪酸的限制,但更强调减少钠盐的摄入。DASH饮食的优势是有助于降低血压,升高HDL-C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卒中风险[19]。因此,DASH饮食尤其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我国居民普遍喜食大米、面食,决定了膳食结构特点是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利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其次豆类、奶类、鱼类、水果类的摄入不足,以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物摄入比例大幅度增加,造成了营养过剩[20]。可适当参考上述膳食模式的优点,因地制宜调整膳食结构,使患者更多地获益。

4小结

糖尿病病患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随着目前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低年龄化,使得糖尿病人的膳食营养摄入成为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糖尿病是否能够控制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正确认识和执行饮食疗法的措施。针对糖尿病患者日常所必需的营养素摄入,提出了科学的方法。

0引言

根据WHO的预测结果,目前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1.75亿人左右,至2025年将达3亿人,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教育至关重要。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症。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使一些组织器官营养供应得不到保障,功能降低。对一些肥胖、老年患者或轻症与无症状的病例,饮食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从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合理的运动疗法两方面结合,并接受一些科普知识教育,通常可以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营养素摄入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旨在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在调养和控制饮食后的临床症状,从而逐渐消失,血、尿糖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人盲目控制饮食,结果造成了营养素摄入不足,发生营养不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在饮食上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做到营养全面和均衡。

1碳水化合物

糖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如神经组织细胞及某些抗体和激素的形成,都离不开糖的参与。糖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单糖:由3~6个碳原子组成的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吸收较快,使血糖升高明显。双糖:由2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双糖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也比较容易。多糖: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体内。包含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如淀粉、糊精、糖原等,以及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

糖在粮食、食糖和水果中含量较多。糖经消化、吸收而成葡萄糖,是人类最理想的能量来源,全身细胞及组织都能利用。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是必须控制摄入量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摄入元素。其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是食物纤维的摄入。食物纤维能刺激胰岛素释放,促进胆固醇从体内较快地排出。应增加食物纤维素的摄入量。食物加工及烹调过程中,应尽量保证食物颗粒的完整性,减少加热加压时间,提倡粗制食品,少食或不食精制食品或速食方便食品。一些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麦、豆类,食入后可使食物体积增大,增加饱腹感,减少糖的摄入及吸收,有利于减肥;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所以能降糖、减肥;使大便水分增加,软化大便,可治便秘,并能预防大肠癌。

近年来一项研究证实,很多种不可吸收的糖也对健康非常有益,这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豆低聚糖、纤维素等。这些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但作用却不小。它们能促进肠道蠕动,让代谢产生的废物快速穿肠而过。这样的糖虽然不能转化成能量,却能为结肠中的益生菌提供食料,通过益生菌转化为结肠本身可以利用的营养——短链脂肪酸。

2水

许多糖尿病患者怕多尿,有意识地少饮水。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多尿引发的多饮,而不是多饮导致的多尿。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众所周知:人体内的70%都是水分,人不吃饭可活20天;然而,如果人不喝水只能活7天。由于水是良好的溶剂,它有利于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输,并能及时地将代谢物排出体外;其二,水可以“清洗”尿道;其三,水可以降低血糖、血黏稠度和稀释血液。由此可见水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来糖尿病患者体内留不住水,再加上人为地控制饮水,使得饮水不足,这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极其有害而又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每日早晚确保2杯水。清晨1杯水,其目的是补充前1夜丢失的水分,并稀释血液、降低血糖和黏稠度。睡前1杯水,这不仅可补充夜间对水分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这两杯水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3维生素

营养元素尽可能全面均衡,对糖尿病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均衡就是营养素之间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而这一点正是许多患者较难掌握的。糖尿病的特点是“三多”,即:多食、多饮、多尿,虽然吃得多,喝得多,但排泄得也快,许多水溶性营养素都随着尿液的排泄而丢失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对营养的需求比一般健康的人还要高出许多倍。比如维生素C,会因精神压力、尿液的流失和糖分的破坏而需求量大增;维生素B族和其它许多营养素也都会更多地随尿液流失。

通常专家在给糖尿病患者的忠告里的第一条,就是让他们多吃维生素。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每日摄入量与正常人的需求一致。对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好,这里建议糖尿病患者,尤其年长的患者要提高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摄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服用维生素B1:1.3~1.6mg;维生素B2:1.2~1.5mg;维生素C:200mg。

参考文献:

[1]KOPPLEJD.NutritionalManagementofNondialyzedPatientswithChronicRenalFailure.In;KoppleJD.MassrySg•eds.NutritionalmanagementofRenalDisease[M].2nded.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4.

[2]王竹兰,冯根宝,王燕燕.642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1995,3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