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7:28:35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范文篇1

一、浙江食品工业现状

(一)**发展的主要成就

**期间,全省食品工业在大调整中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年,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917家,资产总额456亿元,职工15.2万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7%和7.7%。**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16.4%和13.1%。15种(类)主要产品有11种(类)增幅较大。

2、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年与**年的工业总产值相比,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52.6%和22.5%降到40%和16.7%,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6%和4.3%上升到30.9%和12.4%。发展最快的是软饮料业,比"八五"末增长了3.7倍。省名牌食品由**年的20种增加到**年的52种(其中省农业名牌15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食品工业总量的38%。精制茶叶、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软饮料、啤酒、罐头、水产加工品、食用菌、味精、食品添加剂、冷冻饮品、乳制品等产量分列全国前2-4位。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业群。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期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7家增加到131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47家增加到66家;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7家增加到50家,其中上亿元的由14家增加到27家。列入省"五个一批"的重点骨干企业达20家。淘汰了一大批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86.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6%和9.6%;**期间,利税总额增长了2.39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了4.93倍,远高于销售收入63.1%的增长率。

5、产业发展基础稳步增强。预计**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近1.2倍。**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165.3亿元,比"八五"末增加99.5%。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国有企业从59.8%降为26.2%,集体企业从18.8%降为6.7%,"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21.4%上升为67.2%(其中港澳台资及外资占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行业发展没有较大突破;饮料业除了饮用水外,新的增长点不多,缺乏高质量、有特色、成规模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二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后劲。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期间出货值年均增长14.3%,低于"八五"的30.9%;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远不如其他沿海省市。四是食品工业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食品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二、食品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同志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时期是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食品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般持续20-30年,年均增长速度一般保持10%以上。"小康"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40%以上,食品仍是第一大消费品。**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500多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3.5%,食品工业发展进入需求增大、增长加快时期。

(二)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食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将加快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发展"本土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这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是个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认清趋势,迎接挑战。一方面,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浙江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食品工业在发达国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食品工业顺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省政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要求**期末食品工业总量比1998年翻一番,到2015年再翻一番。全省食品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工业食品占食品总供应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食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了方便、营养、科学、卫生、安全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占食物总供应量比重已超过80%,而我省只有30%左右。迫切需要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实现现代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更多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产品,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兴起,但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食品加工业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3:1。而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0%左右,其中畜禽、水产、果蔬类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3-9%,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必须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来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联农业,依托市场,抓大带小,扶优治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大力提高我省食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

(二)主要预期目标:到**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1、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末增长75%;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

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50亿元,比**末增长70%。

3、工业出货值达到130亿元,比**末增长70%。

4、利税总额达到140亿元,比**末增长62%。

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

6、形成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的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15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重点县达到10个。

7、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的产品和企业。

四、**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

**期间,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发基础原料。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十大支柱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精深度。大米、面粉、食油、淀粉等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继续朝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奶源;发挥食品添加剂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应用领域,形成小商品大市场。适应养殖业发展,不断调整饲料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专用和高效饲料生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二)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发展以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的主副方便食品,发展餐桌食品、营养快餐、学生营养餐、速冻食品等各种方便食品。实现工厂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力争**年把家庭、餐饮业的成品、半成品供应率提高到40%以上。坚持中西并举,西式快餐的主、辅料力争在国内供应;传统优秀的方便食品通过改造,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快餐;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加快发展保质期长的畜禽肉类小包装生、熟制品;扩大净菜和加工菜供应。

(三)大力提高饮料业水平。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发展以果蔬汁为主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和果酒;充分发挥我省绿茶生产和科研优势,攻克绿茶饮料生产技术难关,使我省绿茶饮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茶饮料中的主导产品;扩大奶类及植物蛋白类饮料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大中城市居民对直接饮用水的需要,积极发展饮、用水分管道供应。

(四)大力增产特色食品。针对婴幼族、学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旅游族、康复及特殊职业族等不同消费群体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当今国际流行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照我国"药食同源"原理,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发展新型特色食品和各种休闲食品,拓展食品工业新领域。

(五)大力提升传统优势食品。传统优势食品要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要,提高标准,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持续发展。水产加工品、黄酒、啤酒、冷冻饮品、罐头、味精、食用菌、蜂产品、乳制品、一类卷烟等产品,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档次和集约化程度,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在提高精制茶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茶、茶饮料及低级茶综合利用产品。传统调味品,重点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按标准定点组织生产,并开发各种新型调味品,使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六)大力发展出口食品。把握国际食品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优质品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符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重点开发用于出口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果蔬食品、畜禽肉制品、水产加工品和特色食品。水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竹笋、食用菌、蜂产品、罐头等是我省重点出口产品,要努力提高加工精深度和包装水平。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效益。

(七)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是决定食品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加快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的发展,适应食品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化发展需要,适应生产企业运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彩色胶印、新型包装等发展趋势。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和加强食品行业管理

加强对食品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专业协会),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各地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农业大县和山区、海岛县更要重视抓好食品工业。加强食品行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二)加快食品工业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际化水平。深入抓好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施资产重组,推进规模经营。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展开放型的食品工业。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国外、省外办厂设店,实行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开辟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三)推进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振兴食品工业的关键大力抓好。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期间至少有3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二是加快人才(特别是营养师)的培养和引进,争取**期末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全省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三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是开发应用生物、冷冻速冻、真空、膜分离、气调、辐射、远红外、微波、膨化、挤压、高压灭菌、超临界抽提、微电子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争取**期末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四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贮备一代,争取**期末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6.1%提高到12%左右。五是推进营销创新,加强生产企业与食品市场及超市的联合,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

食品工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计**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比**期间增长1.2倍。按照省政府关于"省掌握的财政贴息可适当向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倾斜"、"各地区应视财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扩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设法从地方财政、农业发展基金、工业技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补助。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跨国食品企业来我省落户。各级食品工业协会要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主动为企业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密结合

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食品工业企业要主动紧靠农业,以参股、契约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工厂)加农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食物制成品供应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重视解决"农口"与"工口"的体制分割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食品工业企业争取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名牌产品

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食品工业发展新路。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采用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进一步发展名牌产品,巩固壮大老名牌,加速培植新名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期末,力争创建部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80个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严格质量管理,对重要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制度。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依法整治,直至关闭。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食品工业范文篇2

1燕麦营养价值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由β-葡聚糖组成)、脂肪、矿物质元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其中燕麦的蛋白质含量在11.3%~19.9%之间,大多数在16%左右,在粮食作物中居首位。燕麦中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抗氧化等作用,具有预防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控制糖尿病,抗衰老等重要的生理功能[1~3]。研究表明,燕麦中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其他谷类作物,且必需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摄取的标准基本相同,补充食用燕麦食品,能弥补我国膳食结构所导致的“赖氨酸缺乏症”的缺陷,有利于预防中国人普遍存在的“赖氨酸缺乏症”。燕麦含有人体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和合成前列腺素的必要成分,对维护人体的正常机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此外,研究报道,燕麦中所含的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氨基酸等具有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对增进机体健康,促进发育,参与新陈代谢,抵御疾病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燕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燕麦用于食品的比例逐年增加,可将其按一定比例与玉米、淀粉等混合加工成多种早餐食品,还可以作为宠物食品及饲料的配料等,也可生产高纤饮料、面食、糕点和熟肉制品等,燕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2.1发酵饮料

发酵饮料既保存了谷物的营养价值,又具有乳酸菌发酵制品的营养保健作用,口感独特,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均高于纯动物蛋白食品,同时又利用了植物蛋白,产品成本低廉。现阶段大多数米奶及谷类食品的蛋白质、钙等含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营养的要求,而燕麦具有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特点,同时富含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能加速人体内胆固醇的排出。故用燕麦制成具有特殊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新型饮料,有着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袁辉等以发芽糙米、薏米、燕麦、黑米、小麦胚芽为原料研制五谷粉液,通过正交试验、理化及感官评定确定五谷粉液最佳配比为:薏米33g/L、小麦胚芽132g/L、黑米3g/L、发芽糙米132g/L、燕麦66g/L;经过液化糖化的五谷粉液和牛奶比例最佳配比7∶3、接种量0.7~0.8g/L,42℃发酵4~5h,4℃后熟12h,在最佳五谷粉液配比下,可得酸甜适口,质地细腻的米奶发酵制品[5]。徐康等以燕麦为主要原料生产燕麦乳饮料,以α-淀粉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用水解后清液的固形物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酶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且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品质良好的燕麦乳[6]。相炎红等以苹果、燕麦、鲜奶为主要原料,通过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研制成风味独特、酸甜适度、保健功能较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苹果燕麦酸奶[7]。此外,研究表明,可以在保留燕麦乳全部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将其加入果汁,不仅可以强化果汁饮料中维生素、有机酸、低聚糖和矿物质的含量,而且使燕麦乳含有多酚类物质,其营养价值要高于同类产品,且对于有“乳糖不耐症”的人群,饮用燕麦果汁饮料不会出现腹泻问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营养保健饮料。

2.2燕麦粉制品

大量文献报道,燕麦粉与小麦粉混合后调制的面团,其流变学特性随着燕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差,致使面包烘焙质量评分随着燕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能提高面团耐揉性。燕麦粉的营养价值比小麦粉高,具有独特的风味,可以提高面包的营养价值和增加面包的香味;燕麦具有独特保水性,能使燕麦面包较长时间保持新鲜;燕麦抗氧化作用能使脂肪保持稳定性,故利用燕麦粉制面包具有研究价值。邱向梅等将燕麦粉和小麦粉配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合粉,研究了几种配方下制作面包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当燕麦粉占混合粉的10%时,面包的质量评分较高,制作的面包工艺性能最佳[8]。王树林等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裸燕麦面包的最佳配方和工艺。以面粉总量为基础的裸燕麦面包最佳配方为:裸燕麦面12%、干酵母1%、糖8%、面包改良剂2%;裸燕麦面包的最佳工艺为醒发温度33℃、醒发时间2.0h、焙烤温度180℃、焙烤时间20min[9]。此外,燕麦还可以用来制做豆制品。江中晴等通过试验探索了燕麦内酯豆腐的生产工艺,并研究了燕麦粉与大豆分离蛋白粉的添加量对燕麦内酯豆腐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得到燕麦内酯豆腐生产工艺,且在此工艺条件可以使制得表观粘度较小,硬度、弹性、凝胶性和持水能力较强的燕麦内酯豆腐[10]。

2.3食品添加剂

由于燕麦β-葡聚糖溶液具有高粘度的特性,故其在功能性食品增稠剂和凝胶剂的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汪海波等以高纯度的燕麦β-葡聚糖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流变仪考察了不同浓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溶液环境中燕麦β-葡聚糖的流体性能和粘弹性能。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越大、溶液浓度越高,则其流体的粘性行为特征减少而弹性行为特征增强;升高温度可使燕麦β-葡聚糖流体的粘性和弹性行为均逐渐减弱,这为燕麦β-葡聚糖在功能性食品增稠剂和凝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1]。董吉林等将燕麦β-葡聚糖提取液和CMC、瓜尔胶等组成复合稳定剂,以不同比例加入到冰淇淋基础配方中,研究了对冰淇淋混合料液的粘度、膨胀率、抗融性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添加于冰淇淋中能明显提高冰淇淋的膨胀率和粘度,增加其抗融性[12]。故燕麦β-葡聚糖可以作为一种稳定剂应用于冰淇淋生产中。此外,燕麦β-葡聚糖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可以添加在肉制品中。董吉林等以肥瘦肉比为3∶7、燕麦β-葡聚糖提取物2.5g、淀粉2.5g、卡拉胶2.0g(以250g计)的配方用来制作猪肉糜,得到的燕麦胶肉糜的感官质量较好,多汁且富有弹性,具有良好风味[13]。燕麦麸油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加入香肠中不仅可以达到防止香肠油脂氧化酸败,同时又具有保健功能,符合食品绿色、健康要求[14];燕麦蛋白可以作为生产特殊窖藏啤酒风味辅助剂用于酿造业。

3燕麦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燕麦的pH比人体皮肤的pH低,它能够吸附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污物等。燕麦蛋白质可以在皮肤表面沉积形成一层膜,而其中的正电荷与皮肤表皮成分的负电荷相结合,可以锁住保湿剂。此外,燕麦蛋白具有高水合性和亲脂性,可以缓冲各种酸和碱,能够保持皮肤屏障的整体性。β-葡聚糖是一种水溶性多糖,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粘性保湿凝胶层。燕麦中主要的脂质成分甘油三脂、磷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在角质层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肌肤的免疫系统中,朗格罕氏细胞被证实与皮肤内的巨噬细胞二者之间有相当特殊的关系,皮肤角质层下有许多由朗格罕氏细胞组成的免疫网络,朗格罕氏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其触角可抵达角质层细胞,是β-葡聚糖的受体。β-葡聚糖能帮助更新和修复紧张的肌肤,有效减少皮肤皱纹,提高皮肤的保湿性和紧致光滑度,促进疤痕的愈合和再生,因此其广泛运用于抗皱抗衰老产品、防晒及晒后修护产品、舒缓敏感型肌肤产品、防蚊虫产品等功效型高档系列化妆品中[15]。紫外线在渗入皮肤后,会产生有害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破坏皮肤弹性纤维,刺激黑色素细胞增加分泌,从而导致皮肤干燥松弛,加速衰老,可以通过补充抗氧化物质来帮助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任清等对燕麦粗油进行脱胶、脱酸和脱色三步精制,通过对燕麦油抗过敏性和抗氧化性进行检测,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性和抗氧化性。此外,燕麦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维生素E,可以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保持皮肤弹性、锁住肌肤内水分[16]。

食品工业范文篇3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09年1月6日在全省食品工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科学制定并努力实施好全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各省辖市、县也都要积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的要求,努力实现河南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的目标,经研究,现要求各省辖市抓紧编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

各省辖市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全国经济与食品工业发展的全局,充分认识我省食品工业在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原崛起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食品工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确定主管领导负责,安排食品办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班子从事此项工作。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积极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

二、组织调研

1、要抓紧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各县(区)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编报项目。

2、要抓紧与各有关部门衔接协调,组织企业,集中力量,建立本地食品工业重点项目库。

3、要通过调查研究,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要求,规划出本市食品工业聚集区(园区)和集群。

三、具体要求

1、规划目标时间阶段:总体规划目标时间段2009—2020年,具体分三个时间段,即2009—2012年;2013—2015年;2016—2020年。

2、规划格式:按照省辖市食品工业2009—2020年发展规划提纲编写(见附件)。

3、规划项目:以本次规划项目为基础,建立全省食品工业规划重点项目库,请认真填写编报。

4、规划完成时间:请各市食品办于2009年3月10日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四、上报材料

1、本市食品工业2009—2020年发展规划;

2、本市2008年销售收入超亿元、5亿元以上企业名单及销售额;

3、2009—2012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划重点项目汇总表;

4、2009—2012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划集聚区及园区建设汇总表及文字说明。

食品工业范文篇4

1.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趋势,形成了了一批知名品牌

河南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如河南漯河发展成了著名的休闲小食品生产基地,郑州则是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产业基地。在漯河、郑州、许昌、周口、安阳、鹤壁的产业集聚区域集中了全省的61.2%的食品工业,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河南各地的食品产业集聚区,涌现出了众多知名品牌,如双汇、思念、三全、莲花味精、十三香调料等享誉全国。郑州三全在速冻食品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双汇集团是我国第一个销售额超过百亿的肉类加工企业。华英集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加工企业。双汇、思念、莲花在2009年分别以90.54亿元、44.90亿元、16.08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的第71位、180位和390位。

2.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和完善

河南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众品集团通过多种模式培育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形成了60多亿元的产业链;华英集团坚持“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发展之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8000农户、近3万人实现了脱贫致富,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河南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食品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

1.产品结构层次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

河南食品工业大多数属于农副食品原料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程度不高。产品种类主要是粮食制品和肉制品,粮食制品大部分以小麦为原料,肉制品主要以生猪为原料。由于转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原料没有更充分地高效利用,造成了产品资源的浪费。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多数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河南大多数食品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由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在遇到原材料成本上扬、市场激烈竞争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稳定。企业规模小还造成融资能力不强,由于资金短缺,企业在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3.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河南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缺少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机器陈旧,损耗偏高。很多企业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作为全国食品工业的第二大省,河南食品工业的新产值率仅居第七位。

三、河南食品加工业发展对策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已经向深度加工转型,高科技、生态型食品工业稳步发展。主要表现是食品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加工技术装备高新化趋势明显,安全绿色食品蓬勃发展。河南要进一步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实现从“中国粮仓”到“世界餐桌”的转变,就要紧跟世界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集聚,从强化品牌建设入手,积极开发生态产品,抓好食品安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1.促进产业集聚

单独的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资金短缺,信息闭塞、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竞争力。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要发展食品工业,就要改善众多中小企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果众多中小企业通过集群发展,就能够依靠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获得盈利能力的增长,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利于形成聚集经济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是食品加工企业以品牌培育的需求形式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生产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河南一直坚持实施名牌战略,目前全省共有著名商标96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这些品牌注重生产新兴食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层次,扩大影响力,提高了河南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只有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借助品牌强大的市场功能、信用功能、识别功能塑造河南粮食加工企业的产品形象,才能在国内外市场创造出竞争优势。

3.发展生态食品

现代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的需求很高,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健康,天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很多发达国家也制定了绿色食品相关生产标准和准入条例。河南食品加工企业要提升产品竞争力,就要勇于和国际接轨,扶持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按要求不使用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等,保证食品不受污染。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有机食品的认证,促进河南食品的出口增长。

4.保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民生之根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是食品加工企业的天赋责任。只有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扎扎实实把产品质量做好,河南食品工业才能在竞争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长久的品牌优势。保证质量安全的途径是引入标准化管理。要积极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积极推行GMP认证、ISO9001等质量管理认证的先进经验,构建与国际接轨、适合省情的河南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建立粮油产品、果蔬产品、肉制品、乳制品等主要食品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为河南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5.调整产品结构

食品工业范文篇5

1.支柱地位更加稳固。绥化市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寒地黑土(等绿色食品的理念推出,食品工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首。2013年上半年绥化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89家,实现增加值45.4亿元,同比增长21.1%(可比价增速),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40.8%。2.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我市目前食品工业企业规上、规下企业共约660家,其中,规上企业89家中有86家是非公有制企业,规下企业570多家中有550多家为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占食品工业的绝对的主体,基本代表了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2013年上半年规上非公有制食品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占规上食品工业增加值的97.4。。3.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发展。目前我市食品工业企业约有660多家,在众多企业中,龙头企业的作用明显,我市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11家、市级30家。依托龙头带动,我市食品工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正在逐步形成八大品种产业链条:)))以肇东中粮生化能源、青冈龙凤玉米公司、肇东成福食品公司、环宇集团明水格林粮食开发公司、黑龙江昊天玉米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业。)))以肇东伊利乳业公司、安达的贝因美乳业集团、黑龙江红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乳品加工业。)))围绕望奎双汇北大荒肉业公司、北林大众肉联公司、黑龙江杰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肇东大庄园集团、黑龙江宝迪肉类食品公司,海伦公准公司、青冈长林公司、明水日月鑫公司等较大规模的肉食制品企业展开产业链条的肉禽加工业。)))依靠中粮米业(绥化)公司、绥化市阜康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绥化金龙油脂公司、庆安鑫利达米业公司、绥棱利凯米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的水稻加工业。)))利用北林、海伦等县市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优势开发的大豆加工业。)))发挥北林、望奎等县市丰富的马铃薯资源优势,依托海伦博润公司、绥棱嵩天公司、庆安金绿脉公司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马铃薯加工业。)))正在积极大力发展在建的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果菜加工业。)))依托海伦哈啤、安达三星、肇东趵突泉、绥化技江酒业、庆安源升河等啤白酒企业及海伦天宝泉饮用水,青冈王子洋矿泉水、参美天赐矿泉水等弱碱性饮用水生产企业发展的酒饮加工业。4.农副食品加工业具有绝对优势。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包含三个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绝对优势,截止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89家中,有63家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占规上食品工业增加值的66.8。。5’.绿色食品(品牌战略打响。绥化市作为全国首家’寒地黑土(绿色农业示范市,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种植的面积现达到1601.8万亩,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81.4万亩,其中国家大型标准化绿色基地达到12个,面积780万亩。有机食品面积达12.98万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2012年末认证总数达到1351个,其中绿色食品185个,有机食品40个,无公害农产品1122个,地理标志4个。在认证产品中,粮油类产品856个,乳肉类172个,酒和饮品类28个,水产品115个,其它产品180个。2012年末统计’三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71亿元,占全市食品工业产值的39.7。。出口各类产品203万吨,创汇14510万美元。带动饲养绿色奶牛15.5万头、绿色肉牛1.3万头、绿色生猪3.5万头、绿色禽类204.4万只。带动基地农户14.8万户。6.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为促进我市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我市着力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食品行业准入管理;加强食品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配合开展食品行业专项整顿工作,促进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在试点行业重点食品生产企业中初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2012年末,我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率先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7.在建项目前景广阔。截止上半年,我市食品工业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9个,总投资额达67.7亿元,这些项目将在2013年末至2015年10月陆续建成生产,届时将推动我市食品工业更上新的台阶。

二、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本次重点调查的73家食品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只有8家,甚至一些龙头企业也没有研发机构,而且有研发机构的也力量不足,8家有研发机构的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共94人,新产品研发项目寥寥无几,上半年73家企业研发项目共12项,上半年有研发经费支出的企业只有3家,共支出75万元。从中看出我市食品工业技术投入的不足、创新能力薄弱。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选项中,只有15家企业选择了’技术开发能力弱(,有49家企业不仅没有研发机构,而且意识不到技术开发是个问题,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方面亟待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引导和扶持。2.资金短缺一直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资金不足多年来是困拢我市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近年来虽有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但随着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大力发展,资金问题仍十分突出,调查的73家食品生产企业中有57家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占78。,其中规上企业资金短缺比例是60.6。,规下企业资金短缺比例是92.5。,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3.原材料成本上涨问题比较突出。调查的73家企业中有55家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难题,占调查企业的75.3。。我市食品企业地处原料产地,有最大优势,仍然面临原材料上涨的困拢,主要是我市大部分食品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在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产品的价格不主要取决于成本和加工费,更依赖于产品的技术附加值的形势下,成本的上涨就带来较大的困拢。4.人才短缺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市食品企业即需要技术人才也需要管理人才,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我市食品产业一直较多的依赖地域和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上还是短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企业必须注重人才问题。调查的73家企业中有16。企业感到人才短缺,这一比例并不太高,似乎我市食品工业并不缺少人才,但这一问题与企业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研发机构,或者还没考虑技术进步,所以还意识不到人才的短缺,这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5.食品工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市食品工业做为全市支柱产业之首,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项措施加快食品产业的发展,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经营,食品工业发展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但政府的关怀和扶持还没有让每户企业体验到温暖,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73家企业中,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环境评价调查中,评价’好(或’较好(的占64.4。,评价’一般(的占24.6。。有8家企业认为差或不清楚。

三、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食品工业范文篇6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

近几年来,我市食品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到20*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销售收入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到10%左右。拥有九个“中国名牌”产品,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啤酒饮料、面粉加工、烟草等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市食品工业还存在规模总量相对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外向度较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食品工业强省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适应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新要求,以“创新、优化、升级”为核心,以“产业支撑,龙头带动,打造品牌,壮大规模”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创新能力,支持项目建设,推动集聚发展,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构建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带动明显,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产业新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国家名牌达到12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个;部级行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以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食品工业强市和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食品工业大市。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速冻食品,方便、休闲食品,面粉、粮油加工、啤酒,烟草行业

1.速冻食品行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改良配方,改进工艺,继续做大总量,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巩固全国冷冻食品生产基地,加快行业国际化进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2.方便、休闲食品。加快方便食品新产品开发,向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扩大现有市场占有份额。以满足休闲、旅游、嗜好为重点,开发各种风味、强化营养的焙烤食品;加快发展糕点、果脯、肉脯、糖果、干果等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

3.面粉、粮油加工。采用面粉改良、保鲜防霉等新技术,加快专用面粉与传统主食品的融合,大力发展各种专用面粉,培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挥我省花生、芝麻、油菜籽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精制油、专用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郑,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面粉生产和粮油加工基地。

4.啤酒行业。进一步拓宽市场,加大研发力度,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建设全国啤酒生产基地。

5.烟草行业。扩大一、二类卷烟生产规模,提高新产品、精品等优质烟的比重,进一步做大品牌,加快年产高档卷烟150万大箱生产项目,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显著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二)培育壮大饮料果蔬加工、乳制品、添加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1.饮料果蔬加工业。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大枣等名优果蔬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2.乳制品行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纯奶、酸奶和含乳饮料等主导产品,开发高端产品,做大品牌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高标准优质奶源基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产业整合步伐。

3.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大豆蛋白、骨素、木糖醇等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剂,开发生产与高档方便面、方便汤、调理菜肴等相配套的膏状、液态方便调味料,提升具有优势的干粉复合调味料的产品档次。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酿造产品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4.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以满足畜牧、水产养殖为重点,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管,为畜牧、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安全的饲料。

(三)加快发展食品机械、包装印刷业,食品物流产业,食品观光旅游产业

1.食品机械制造、包装印刷业。立足技术创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加快发展高生产率、自动化、单机多功能的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业。

2.食品物流产业。加快规划建设符合食品保质、卫生、安全要求的冷链物流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

3.食品观光旅游产业。充分发掘我市食品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把食品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龙头企业

1.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选择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上市融资,扩大规模,尽快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挖掘一批传统品牌,推进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2.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食品龙头企业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迅速扩张,壮大规模。

(二)创建知名品牌

1.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及省、市名牌。每年组织评选“*市十大食品名牌产品”,对入选企业给予表彰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和国家名牌评选;对获得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食品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1%予以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300万元。

3.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食品展销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不超过参展费用的70%。

(三)推进技术创新

1.加强食品工业创新体系建设。瞄准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品开发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

2.鼓励企业新产品开发。对食品生产企业研发并认定的单项新产品,自认定之日起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A级、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和30万元。

3.鼓励企业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改造,加大设备和食品安全、节能环保设施投资,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对食品企业新建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经审核,财政按照其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贴。

4.支持食品企业节能环保生产。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食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5.鼓励企业创建人才培训院校。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所)联合创办行业专用人才培训院校,或单独创办行业人才培训院校。

(四)推进集聚发展

1.科学制定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加强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配套协作,实现集聚共赢发展。

2.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对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加快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印刷、包装、食品物流及食品企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建成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区。

3.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前端延伸,通过联合、租赁等方式,稳定企业与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创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对日处理50吨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的标准化奶站,一次性补贴20万元。

(五)健全食品安全体系

1.推进食品标准化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推广食品行业良好作业规范。

2.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农业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3.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的覆盖全面的检测体系。对购买先进食品检测检验设备的企业,经审核,按购置设备款的10%予以补贴。

5.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宣传、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六)建设现代食品物流和市场网络体系

运用现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围绕食品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市场,建设一批设备齐全、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辐射功能强的全国性综合食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符合食品保质、卫生、安全要求的冷链物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搭建工商对接平台,推动我市食品进入城市商超和连锁超市。

(七)营造良好环境

1.加大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每年设立3000万元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产业发展。

2.优先保障用地。优先安排和保障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设用地,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利用土地。

3.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简化重点企业新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手续,对重点食品企业建设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流向食品工业。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5.鼓励企业增加就业。鼓励食品生产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裁员。对稳定就业岗位的食品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其劳动力增量部分,给予适当补贴。

6.开展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建立食品工业统计和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分析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强化组织推动

食品工业范文篇7

今天召开全市食品工业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及省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工作,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工业工作。刚才食品工业协会闫世春会长总结了我市食品工业的情况,提出了下一步的一些很好的思路及工作措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食品工业安全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既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实现安全发展、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安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是落实六大产业的迫切任务。食品工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工业必须高度重视发展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听取大家的意见,集中企业家的智慧,探索我们的应对措施,在危机中找商机、找转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食品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技术、卫生与健康水平,必须高度重视。**是**的省会,全国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是必须的,也是完全有条件的。

安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是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必然要求。六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相关的法规条例会相继出台,社会对食品企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苛刻,政府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以前讲民以食为天,现在我们要提民以安全食为天。如果我们的食品生产不能够做到卫生安全,是不会为社会容忍接受的,企业也是绝没有前途的,长远看只能是死路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对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注民生的最好诠释就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给人民提供放心的安全食品。稻香园食品公司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推动生产车间GMP认证,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是值得推广的。

安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是推动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去年全市轻重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18:82,但这并不能说明**市的重工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而根本问题是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是缺乏自然资源的城市,在未来依靠“两高一资”发展工业是没有出路的。今后的重点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都市型工业,发展食品工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带动城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机械、包装、物流、旅游等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食品工业在容纳就业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发展现代食品工业。

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食品工业安全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战线的广大企业家、职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食品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策略、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实现了机制的创新发展,走出了困境;一大批民营食品企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闯出了名声,创出了牌子,提供了花样繁多的食品,改善丰富了市民生活,为我市的食品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我市的食品工业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多数食品企业的规模较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企业、名牌很少,产品的覆盖面多限于本市、本省。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低档次的传统产品居多,运用新的科研技术、营销战略引领市场、占领市场的产品不多。

当前仍在继续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食品工业也不同程度地带来影响,国家、省市出台的轻工产业振兴规划,市政府出台的食品工业发展指导意见,都对振兴食品工业做出了安排。这些政策措施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主动应对,化危为机,实现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地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课题攻关;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基地、技术中心;加强设备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努力追踪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近科技成果,为我所用,吸收创新发展。二是探管理创新。科学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最佳途径。食品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优化人员配置,探索流程再造,降低生产成本。要延揽好使用好人才,研究提高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注重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逐渐改变老面孔、低档次的局面。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加强对精品传统食品的挖掘,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食品,推动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扶持重点企业。进一步优化食品工业投资结构,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确保产品卫生安全。6月1日《食品安全法》就要实施了,《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行业意义重大,也给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一要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法》。以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建立完善起从原料生产、采购、贮运、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体系。二要强化企业法人代表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全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坚守职业道德,做到诚信守法。时刻保持自律,营造食品安全信用环境,使食品安全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科学选择发展战略。当前我市的一些食品企业发展欲望强烈,但不论采取什么发展方法,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研究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但有两条要注意:一是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参与会展、广告宣传等措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总量,提高附加值,逐渐把企业做强做大。二是要研究企业扩张方式。企业发展的初期,要在本行业做精,逐步做大、做强,不必贪多。在有了相当的规模与知名度后探索多种发展战略时,也要考虑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尽量避免踏入不熟悉的行业,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不论单一战略还是多元战略,都要慎重稳定。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经委将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行业振兴规划的有关政策以及《关于加快**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食品行业的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特别是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项目,经委将积极予以支持,扶持“新、特、优”型的中小企业。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在项目申报、政策落实、行业分析等方面为食品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

三、发挥好食品工业协会的作用

**食品工业协会在推动全市食品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食品工业协会换届之后,在闫会长的带领下,创新思路,积极主动,工作卓有成效:积极为政府出主意、当参谋,支持了政府的决策;努力发挥协会“企业之家”的作用,联系大学、科研院所,与14家食品企业的20个项目进行对接,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团结企业家队伍,开展“不裁员、不欠薪、不生产伪劣食品和献爱心”活动,提升了食品行业的影响力;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论证发展规划,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向政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成立专家委员会,致力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评选出十佳精品糕点,创新并继承传统糕点之精华,繁荣食品市场,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食品工业协会更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上下协调,左右勾通,团结带领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克服困难,实现率先发展。在此我对食品协会提出三点要求。

(一)食品工业协会要成为企业之家。食品工业协会是以食品企业为主体组建的民间行业组织,依靠企业、服务企业是协会存在的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把企业组织好,把企业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协会才充满活力,富有动力。一是协会要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如何落实国家、省行业振兴规划的政策。二是对食品行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向经委反映,经委能做的经委解决,经委做不到的,我们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帮助企业实现发展。三是要积极加强食品企业间的联系与协调,特别是通过专家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促进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四是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咨询指导,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支持。

(二)食品工业协会要当好政府的参谋。食品工业协会是政府与食品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如何实现全市食品工业的安全发展,如何搞好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划,食品协会要认真研究,积极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今后政府对食品工业的指导工作,要更多地由协会去落实。政府决策需要协会提供依据,也需要协会进行贯彻。希望协会加强调研,建言献策,成为政府的决策智囊,政府与企业的“润滑剂”。

食品工业范文篇8

关键词:一带一路;食品工业

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首次提出以来,经过3年多的实践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在日前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1]。受此影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食品工业也呈现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发展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农产品贸易额达2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2]。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我国食品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三个大陆,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据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介绍,“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3],发展潜力巨大。初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看,除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部分东南亚沿海国家和波兰等部分中东欧国家食品工业基础较好、食品产业相对发达之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部分独联体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整体滞后,食品加工能力差,食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如沙特阿拉伯,全国生产的食品仅能满足30%的市场需求。截止2014年底,沙特阿拉伯国内食品进口额达470亿美元,与2009年同比,年增幅高达7.8%[4]。“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穆斯林聚居国家的关系带来新的机遇[5]。据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的统计,中东国家约90%的人口为穆斯林,超过80%的清真食品依赖进口[6-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进口食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市场。

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首要保障

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和地区食品领域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8],尤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首先应注重做好食品安全的工作。目前,我国出口食品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以上,为保障全球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9]。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的完成,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以下问题: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食品指标的要求和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都有着不同的标准。目前,我国清理、整合后的食品安全标准仍然存在产品标准与检测方法标准不接轨、非预包装食品安全标准重视程度不22017Vol.43No.2(Total350)够、标准中细节性问题较多和对样品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10],导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性差,不利于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是“一带一路”战略下做好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是一个国际化问题,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是保障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制定技术方案、加强监管合作实践等手段打通欧亚“食品安全大通道”,共建面向未来的食品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11-12]。三加强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约占世界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0%,居世界第一位。但初级加工占加工业的比重达60%,属于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业仅占总产值的30%左右,表明我国食品工业仍属于初级食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产业发展方式较粗放,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同时,我国传统食品产业现代化程度低,食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食品工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致使我国食品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不利地位。科技创新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可有效提升我国食品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现实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沿线地区的食品工业应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创制新型产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如“一带一路”沿线的西部高原地区可重点研制以青稞、枸杞、沙棘、白刺、蚕豆、豌豆等高原植物为原辅料的功能性食品,沿海地区可大力发展以海洋生物资源为特征配料的各类食品,中部地区可着力发展地理标志性特色食品等等,这些区位特征明显的新食品创制,不仅能带动我国食品走出去,还能拉动一二三产业的互动与融合,且有利于提升区域影响力带动关联产品的制造与贸易。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很多特色食物资源,可考虑作为新食品原料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素有“印度人参”美誉的印度睡茄,具有滋补、清脑、安神的作用;获“奇迹树”、“母亲最好的朋友”和“医药百宝箱”之美称的辣木叶;产于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的长叶紫荆木,其鲜花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镇痛、祛痰、驱风的药用价值;盛产于东南亚地区的肉豆蔻不仅是重要的香料植物,还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的作用;原产于非洲的可乐果,可以提神、缓解疲劳等[13-19]。同时,还应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饮食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食品研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喜欢酸辣味食品,印度崇尚咖喱味食品,沙特阿拉伯对甜食情有独钟,匈牙利则热衷于辣味食品等等[20-22]。四拓展海外布局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为区域农业食品贸易投资创造了新机会,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把国内农业食品产业的价值链延伸到境外,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区域的农业供应链,逐步促进沿线国家农业食品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23]。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利好条件,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目前正积极着手海外投资建厂。如2014年,浙江炒货食品生产企业何字食品在巴基斯坦投资建厂;2015年12月,陕西粮油加工企业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2016年6月,广东饮料生产企业加多宝在泰国投资建厂等。同时,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则采取并购、合作等方式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如2014年10月,川茶集团与俄罗斯康色西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拟共同筹建茶叶分装销售公司;2015年4月,光明乳业收购以色列食品行业巨鳄特鲁瓦挺进以色列市场;2016年10月,青岛啤酒正式宣布与斯里兰卡最大啤酒公司LionBrewery(Ceylon)PLC达成战略经销合作关系,携手拓展斯里兰卡市场[24-27]。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厂、拓展海外布局,可有效将当地资源优势和我国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和产品的流通与互动,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五发展电商贸易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了解,我国目前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过去1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9%,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期我国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年均增速[3,28]。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26%。就食品农产品而言,我国与东盟、欧盟、中东国家贸易额分别达135.3亿美元、84.3亿美元和26.8亿美元,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9]。在众多贸易方式中,电子商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据商务部直属机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4.5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30]。

食品工业范文篇9

关键词:低碳理论;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HACCP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分割行业进入到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比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当前更加关注能效高、排放低的低碳经济,由此也衍生出低碳理论,并且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食品工业经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遵循低碳理论推动行业发展十分必要。

1食品工业低碳发展必要性

在低碳经济下,食品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政府部门为了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必需要对产业进行监督,尤其是降本节能与开源节流的实施,以期能提升经济效益,有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安全做贡献[1]。另外,低碳经济引发的绿色经济变革,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改变群众生活方式、工业生产模式、人类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基于低碳经济这一背景,食品工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着手点。食品工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必然联系,也是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刚需,必然要与低碳理论紧密结合,实现食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低碳理论的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基于当前社会环境,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成为各个国家践行低碳经济的主要举措,也是长期发展的必然方向,以期能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着重研发低碳理论的先进技术,并对各个产业、能源的低碳需求方面进行优化,目的在于提高国际市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2]。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更多消费者对食品产品可持续性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过可持续食品,并且采购对象集中在健康与可持续性生活方式这两个方面,相关销售额超过3000亿美元。在食品行业消费者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食品服务与产品、绿色环保电子产品、环保型汽车、绿色低碳建筑工程项目[3]。其中食品是人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营养供给,只有保证食品安全,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各个行业的运转。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推动食品工业经济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食品安全问题被忽略,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需要深入渗透低碳环保理论。

3低碳理论基础上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3.1优化食品生产加工标准。为了进一步保证食品加工安全性,需要对现行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优化。严格按照现代化食品加工规范,提前分析加工环节存在的隐患,采用信息技术搭建食品安全加工系统,将加工检测结果、数据等上传到系统中,保证各个环节的信息能够被追踪。在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时,建议采用HACCP体系(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作为食品加工设备安全控制的预防性体系,及时发现食品生产加工潜在安全隐患[4]。将HACCP体系与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结合,运用于食品生产危害分析方面,除了明确食品生产和各个环节搭建的关键控制点之外,还可以发挥持续性验证流程、记录系统的优势,确定食品加工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2创建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创建食品安全数据库全方位地检测食品产品中的污染物,发现食品安全风险。搭建食品安全数据库,将国内外现有食品安全数据上传其中,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数据库的管理与数据分析工作,针对发现的食品工业风险制定解决方案。3.3加大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力度。针对食品安全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应该有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增加资金与技术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此外,为了保证安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还需要展开食品安全评价,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对于已经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分析风险因素。拓宽食源性疾病、食品有毒化学物质、致病菌污染信息的采集范围,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食品危险评估,利用采集到的数据搭建预测预警模型,规避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建议组建专业检测机构,专门负责企业生产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在企业食品安全检测中推广速测技术,将政府部门技术监督、企业自主检测、社会检测机构三者结合,创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重点展开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可行的抽验方案,一方面对食品安全机构执行的检测工作进行统筹处理,另一方面构建食品检测数据互通互认机制,将检测所得数据共享,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

4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低碳理论的应用启示

目前,全球市场中消费规模显著增加,2013年仅为1160亿美元,截至2019年末已经达到2540亿美元。食品工业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低碳理论的运用,并且在食品机械、产品加工过程中明确环保的目标。食品工业领域与低碳理论结合,朝着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的方向不断前进,始终秉持低碳管理理念,达到低碳消费的目的,期间需要保证生态平衡、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食品生产与消费也要具备绿色低碳的特点。我国作为食品生产、消费的大国,食品工业领域发展速度飞快,但是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工业发展依然存在粗放形式的现象,特别是小型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设备的产能较低,排放污染大,整体来说比较落后。有关部门还需要在食品产业结构方面加强重视,做好结构优化工作,带动食品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深入贯彻低碳理论,减少食品加工生产中的污染排放,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鉴于此,今后在实施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渗透低碳理论,除了保证食物自身的自然性与营养成分外,还应该从食物生产、消费这两个环节着手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食品工业加工企业必需在社会发展趋势的引导下,及时调整发展方向,采用全新的产品技术,在节能、环保等方面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推动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食品工业加工领域,关于低碳理论的渗透得出以下启示:①食品工业领域在社会环境下提倡科学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在食品方面普及营养标签。②转变传统的饮食与消费理念,要实现均衡饮食、减少垃圾排放的目的,所有消费者能够做到理性消费。在贯彻低碳理论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浪费行为,消费者与企业展开合作,从食品生产与消费环节真正突出低碳环保。③组建专门的食品低碳生产监督小组,定期展开企业食品生产、消费等环节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污染与浪费问题,提高各个环节行为的规范性与服务质量,突出食品工业可持续性与低碳环保的特色。监督小组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按照食品工业安全法律法规条款要求严肃处理违反低碳环保要求的行为,一方面可以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消费,另一方面也为实现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作出贡献。

5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理论与食品工业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食品生产环节的资源耗损、污染排放,满足产业低碳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低碳理论的渗透有助于转变当前发展观念,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保证企业生产食品产品安全性,并且凭借在低碳环保方面的优势,提高我国食品工业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刚.工业经济转型下食品工业发展——评《食品工业发展报告》[J].食品工业,2020,41(5):361.

[2]赵俊燕,胡四平.税制改革对食品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2):61-62.

[3]曲小瑜,张健东.我国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状态转移矩阵与集对分析耦合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2):24-30.

食品工业范文篇10

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水、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概算2516.67万元。

(一)建设绿园路、二业路、协育路北段、湄江北路北段等四条骨架道路(新定名分别为绿园路、宝石大道、朝阳路和兰馨路)。道路总长3105.12米,宽26米和与之配套的排污沟和排水沟分别为6740米、5660米,完成工程投资1500万元,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完成改造326国道700米,完成投资120万元,除了人行道部分未建设完成外,326国道700米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

(三)完成高车堡收费站到大林供水管主管道2619米、绿色园区的自来水管网铺设6955米的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80万元,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基本完成绿园路等续建道路的照明工程。该工程招标投资233.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约170万元。

(五)与骨架道路配套的广电线路2800米,已经在绿色园区的核心区形成闭合;电信网络铺设需要预埋的波纹管、镀锌管已经在核心区全部安装完毕。投资概算约36万元,分别由广电网络公司投资6万元、电信网络公司投资30万元。

(六)绿色园区内部的电力架设及开关站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到绿色园区的电力供应专线4400米,已经由供电部门投资40万元架设完毕。

(七)绿化工程投资17万元,绿园路等四条骨架道路两侧,绿化树已经栽植完毕。

(八)绿色园区办公区建设工程,投资概算40.5万元,实际完成约30万元。

(九)附属工程。广告牌工程、二业路东侧与326国道连接地段的平场、二业路东头与326国道连接部位的便道开挖和铺设、临时排水工程等完成投资249.57万元。

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并服务业主入园建厂

20*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后,全县上下兴起了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兴县的大手笔,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批企业入驻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发展*经济,在入驻园区的同时,把牢企业准入制。对入驻企业,坚持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对农产品实施精深加工和规模较大的原则,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配套出台了免征入驻企业投产第一、二年企业所得税、免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免收前三年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绿色工业园区对申请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企业进驻园区情况

申请入园的投资业主已达39家,批准入园的企业28家,划定土地841.90亩,20家开工建设,其中11家基本建成。

至20*年12月中旬止,书面申请入园投资的业主共有39家,申报总投资额为33212万元。在39家业主中,食品(药品)加工的有17家,占申请入园总数的43.6%,投资14865万元,占总额的44.8%。非食品(药品)加工的22家,占申请入园总数的56.4%,投资18347万元。39家企业计划总投资额达33212万元。

绿色园区已经为28家业主划地841.90亩,已为10家办理完毕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有15家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证,有一家业主在办理完毕规划许可证及土地使用证之后还办理了建设工程许可证。

至20*年12月中旬止,已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公司、茅贡米业公司、千禧酒厂、永隆粮油公司、三九泡菜厂等20家业主开工建设。其中的茅贡米业公司、千禧酒厂、永隆粮油公司、三九泡菜厂、嘉龙糖果厂、嘉木茶食品公司、已经基本建成,加上购买资产已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万众湄窖公司、天利达公司等,绿色园区内基本建成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业主已经达到11家,实际投资额达到7886万元。

四、加强绿色园区市政设施管理,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绿色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交付使用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新设置的市政管理科加强了市政设施及环境卫生的维护与管理。一是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设施维护和道路卫生清扫承包人,保证绿色园区卫生整洁和行道树、休闲椅、路灯、管网等市政设施的安全。二是与入园业主签定市政设施管护责任状,监督业主文明施工、整洁施工、安全施工,共同打造和提升园区投资环境。

五、调整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完善办公条件。

20*年,*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把县政府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回来的原三千吨酒厂的职工宿舍楼及其周围进行改造,用作绿色园区的办公区。同时把2005年8月开园以来实际运行的一室一部(办公室和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机构调整为两室四科,从建设局、财政局和兴隆镇、马山镇、抄乐乡等单位抽调干部充实绿色园区工作队伍,增强绿色园区的工作力量。9月下旬*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办公室在园区内办公,更好地为入园企业服务。

六、开展协调和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