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7:32:22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范文篇1

1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1.1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1.2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1.3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2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3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3.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3.2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生态建筑范文篇2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学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能源危机之后,全球范围之内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对自然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包括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探索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整体地思考建筑、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成Arc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一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学它使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建筑生态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是立足于生态学原理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建筑生态设计力求在人、建筑、自然之间建构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生态建筑的创作受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影响,所以要根据生态建筑的内在逻辑,发挥地方技术、材料的美学特性,关注地方文化传统,创造独特的建筑艺术形象,实现功能实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文化性的结合。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环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建筑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所以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到人的因素,建筑是为人使用,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3.能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5.减少人工层次,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6.弹性设计。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如:楼梯的可生长,预留的空间管道,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等。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3.1建筑方案设计

1)尊重自然环境,优化设计,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的物理环境条件。

a.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日照强度、风力和风向等地域因素。

b.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如朝向、定位、地势地貌、布局;评价阴影范围、引导空气流动;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环境。

c.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天然冷源、风能、水能等。可在屋面架设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微型发电机。

2)增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联系,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中介,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是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a.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b.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c.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如利用退层设计屋顶花园。

3)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节约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面积以备将来发展。

a再生能源的利用:沼气、水循环系统、垃圾资源化。

b建筑的再利用:比起拆除新建既可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又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近几年在欧美有许多成功作品问世。

4)保护土地和植被,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内外创造田园般的舒适环境。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环境材料,形成当代乡土建筑。

3.2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1)利用太阳能的新技术

a.窗户集热板系统。由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盒子里,光能通过集热板转换成热能,并利用空气做热媒,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扇驱动。从空气导管中由集热单元流向建筑内部的蓄热单元。

b.空气集热板系统。该系统是常用的热空气供热系统的补充,效率比高。常用在中庭等大空间:建筑的进风经空气集热板加热后,直接排人中庭,中庭或建筑结构自身蓄积热量。

2)新材料

a.透明热阻材料(TIM)组合墙。TIM是一种透明的绝热塑料,可将它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

b.玻璃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底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等。设计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c.太阳能光电材料。在建筑中种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能源,既无污染,又无噪音,并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燃料。

3.3其他

1)雨水收集和水的循环利用作为中水使用;雨水冷却建筑外维护结构,雨水冷却建筑构成单元;建筑周围蒸发效应制冷。

2)利用土壤、地下水提供的地热资源。未来地下的冷和热能源将会仅次于太阳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因为这种能源普遍存在,几乎没有限制且易于获得。利用太阳、风、雨水、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从技术角度是非常成熟的。而且为了未来的建筑能满足可持续性,越早采用可再生能源越好。

四结语

环境的恶化,能源的危机,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人类在改造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文明交流频度的增加使建筑变得千篇一律,技术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使人们远离了自然,而这种技术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及同时产生的废物却增加了地球的负荷。今天创造人、建筑、环境和谐统一的建筑成为建筑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建筑学要求综合地全面地对待技术在营造中的作用,并且把技术与人文、经济、社会、生态等各种矛盾综合分析,创造出真正适宜于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建筑学报,1999.3

[2]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6

生态建筑范文篇3

竹制生态建筑材料指的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建筑材料。实际上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并不是近现代才开始的事,我国使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由于竹子生产于湖南湖北地区,所以在过去湖南湖北民间住房的建造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就是竹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近几年对竹制建筑材料这个课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认真分析了竹子组成结构的基础上,在生产建筑板材时加入了竹材,加入竹材的建筑板材在承重能力上符合科学的标准。另外,竹子的生长形状虽然呈圆形,但是通过竹材重组技术可以将竹子制造成一些方形或者板型的建筑材料,使竹子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且竹材实际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在农村住房的建造中使用竹制建筑板材,一方面使原生态的竹子得到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房屋建造的工程造价,使房屋的建造更加生态环保。

2.木质生态装饰材料

在农村住房的装饰中,装饰材料可以脱离城市化的各种合成材料,采用木质生态材料。木质材料在农村中的取材比较方便,因此农村住房在装饰的过程中可以将室内墙面设置成生态木质材料,天花板的装饰材料采用厚度比较薄的生态木质材料,用具有一定厚度的生态木质材料作为地板装饰材料,南方天气通常以湿热为主,在农村住房装饰中采用木质材料不仅有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房屋建造的耗能性。生态木质材料由于不含甲醛,在农村住房的装饰中可以用于所有需要装饰板的地方,用生态木质材料进行房屋的装修,不仅可以降低传统装修中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还能让房屋使房屋整体充满自然的气息,并且生态木质材料的安全性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其在住房装饰中可以替代任何一种装饰材质。

3.低放射性石材的使用

低放射性石材主要用于农村住房中厨房、卫生间的装饰中,厨房、卫生间的墙体、天花板通常情况下都要用石材来装饰,传统的装饰材料一般都选用的是大理石等石材,但是大理石石材的辐射性比较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低放射性石材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环保无污染的住房装饰材料,其的质感良好且颜色丰富,因此在住房装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按照各自不同的装修风格使用不同颜色或类型的石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低放射性石材的使用效率,同时又增加了人们对房屋装饰的可选择性。另外,低放射性石材有一个最主要的性能就是吸水率低,卫生间一般水汽比较重,厨房的油烟气较重,因此厨房和卫生间在装饰中采用低放射性石材,不但可以使厨房和卫生间保持干燥,还容易对其进行清洁。

4.水性涂料的使用

农村住房在装饰过程中,装修涂料是其中必须使用的一种材料,装修涂料通常都在木质材料上使用,但是传统的装修涂料污染性比较大,如果用在室内装修中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水性涂料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因此在目前的农村住房装饰中被广泛地使用。水性涂料不仅具有环保的特点,其的使用期限也特别长,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其的使用范围比较多元化。在农村住房的装饰中使用水性涂料,不仅可以提高装饰用品的耐用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住房整体的耐老化程度。

5.结束语

生态建筑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应用

在建筑设计当中,越来越多的生态建设观理念应用其中,进一步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得到了协调性的发展,生态建筑观主要是通过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人们居住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以生保护生态为原则,让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以及社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化的建筑。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生态建筑观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自然环境,合适安排和组织进行科学的建筑设计,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解决影响当地环境的各种因素,融合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运用生态建筑观,让建筑工程更具环保性,进一步促进我国发展。

一、生态建筑的综合概述

1.生态建筑的含义。生态建筑主要是把建筑作为生态系统,通过整合所有居住在内的人口以及环境条件等,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建筑工程,并且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中的物质和能源能实现有秩序的循环转换,从而让建筑环境更加的高效、低耗、无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生态平衡。目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经济来实现生态环境,尽管这种建筑设计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是却不能真正做到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没有被普遍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该积极深入研究生态建筑观,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根据人们居住的基本环境,运用好相关的技术,让设计输出的生态建筑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也让建筑设计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的重要性。世界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在很大程度上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着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建筑行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因此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生态建筑观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也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实力,目前的生态建筑观主要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原有的生态原理,然后让建筑工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们生活居住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能够把在建筑周围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各种消耗,并在建筑施工完成后,通过把建筑完工后的剩余材料回收利用,从而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一些能源消耗对我国空气和环境的污染,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同进行。

二、如何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

1.协调好周边的环境。生态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建筑物与其周边的环境相协调,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在立项以及进行整体规划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址工作,选择的地址应该合理、因地制宜,并且应该协调好建筑环境与建筑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的矛盾,在建筑物与环境当中,应该优先考虑环境问题。比如在设计公园的绿化或者小区工程等,可以通过建造假山或多构建出绿植等,让建筑物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在工程建筑施工中不应该破坏现有的植被,而是应该积极扩大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绿化设计,让自然风光凸显出来。2.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社会不断进步当中,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在设计建筑时可以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目前我国建筑设计当中存在的一些生态性的问题。首先,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时应该深入了解和把握建筑生态环境中的相关问题,使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估建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运用科学的手段,排解建筑设计当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建筑安全隐患。比如,可以在建筑设计当中运用科学技术,将自然能源的效力融合其中,构建出具有整体性的生态建筑体系,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同时,能够利用资源开发新的模式。3.对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空气流通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影响住宅的总体建筑体系布局设置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住宅的空气流通问题。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建筑群当中的空气环境问题,一般比较专业的人员的相关风环境的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都比较扎实,但是要想保证建筑设计存在生态性,还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断学习。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美观以及建筑物中空间的利用度。风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对住宅中的空气流通问题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设工程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更加良好和科学的建筑风环境,让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度更好,也让住宅的舒适度不断增加。4.有效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节约资源也是重要的方面。生态建筑观本身就是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构造的过程中,要建设出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所以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一些环保并且无污染的材料,进一步将建筑物在建筑设计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减少,不断加深建筑生态化的理念,让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生态化的发展。目前可以使用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设计当中不断加强对这些新型能源的使用,进一步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也不断将新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让建筑设计当中生态建筑观的使用充分凸显出来。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要想让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良好,则需要不断提升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因此,建筑设计从选择材料到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出生态建筑观,做到不会危害后代的利益,并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目前在建筑行业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材料是玻璃材料,这种材料非常环保,所以要想将生态节能的工作做好,就需要合理利用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型的玻璃,比如热反射玻璃、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等,通过利用新型的玻璃材料并结合其特点进行组合使用,能够让建筑的采光和保温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生态的要求。5.绿化室内空间。绿化室内空间需要一体化设计室内外的空间、室内外的景观以及生态化的建筑装饰。建筑物一般都被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中存在的特点,从而让室内室外的设计能够保持一体化,并根据建筑物的模式,将室内的空间扩大,让其实现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在建筑物中顺利布置好相应的景观,在室内建筑设计当中,空间一体化设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比如一些大型的建筑物的附体建筑或者庭院设计都采用了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想建筑物室内外成为统一的整体,可以使用让一些墙壁消除的手段进行,让建筑物的光照条件更好,也使室内外的温度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减少使用使用空调进行采暖,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真正的环保;室内外景观一体化设计也是生态建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使用了这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盆栽绿化或者引水入室等,让建筑物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不会让室内外的分区部分显得不协调,从而让建筑物拥有了自然的气息,使生活更添乐趣;让室内的装饰变得生态化,首先要让生态化的观念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比如可以根据建筑周围的自然景观,设计室内的装饰用品或者装饰设备等,也可以在室内放置鱼缸,或者摆放一些盆景让人能够进行充分的生态体验,使用绿色盆栽植物还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让居住者居住的生态环境更加良好。6.设计个性化的方案。建设生态建筑让其与周边环境协调并不需要将建筑方案的个性化去除,在生态建筑当中,建筑方案的个性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建筑的追求一直都是创造性,在生态建筑的个性化当中体现出建筑师的独创性,才能够让建筑的外观形象更加良好。生态建筑设计当中,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机整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地貌,从而让建筑物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特点,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同时,也能在周边环境当中凸显出建筑物的特色。比如我国南方多雨且潮湿,架空干栏式房屋的下部不仅能够使空气流通,而且还能让建筑物保持在相对安全的高度上,具有十足的个性,并体现除了我国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建筑等也是方案设计个性化的体现。

三、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生态建筑观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与自然能够实现和谐共处的目标,也让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拥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形体以及周边的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生态建筑的技术和理念,有效结合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积极采用方案设计个性化、室内外空间绿化等各种手段,让建筑物实现生态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松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1).

[2]李也,郑长青.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

生态建筑范文篇5

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进行反思,虽然现在的建筑理论及施工设备、技术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耗能较高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这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基础,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对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使得环境保护与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大环境下生态建筑观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观体现的是个性美观、生态节能、健康无害、环保舒适的建筑设计目标,本文将对生态建筑观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2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不但注意建筑空间的立体与多维,同时也更加重视环保,该建筑将现代科技与环保概念、经济实用等在设计的前期就结合在了一起,而且为了该建筑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建筑的生态建筑必须能适应传统的环境,在与原生态平衡的状态下,重视发展节水节能,从而减少了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使用建筑的时间。让自然环境与生态环保居住环境能和谐统一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如图1所示。

3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3.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式,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走向该道路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生态质量的直接作用。建设城市首先就是建筑建设,发展生态建设的城市必须为人民创建良好的生活居住与工作环境,让居民能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

3.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每年建设建筑所用的资源都是非常多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规划者在计划用地时会尽量设计的更加合理,从而增加土地利用率;利用科学技术来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和有效使用面积;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增加对自然建材与当地材料的使用率。

3.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我国现如今的文化科技、经济信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水平也随之提升,因此对建筑的环境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在舒适美观、安全健康等方面。生态建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生活废弃物对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将废弃物进行循环或是重复使用,人们居住在生态建筑中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自由与自然,增加对自然原材料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有害材料对居民的污染,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4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环境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它改变了以前对动植物的研究,更加重视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再生与共生原则充分体现出了异类物质间的合作互利关系,更表明了自然界的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4.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可采用蓄热的形式来降低能源损耗,增加对能源的使用率,将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减少使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各地不同的季节天气来进行建筑设计,结合风形成特点与太阳运转规律来增加对风和太阳光的使用,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充分发挥材料的绝热与蓄热功能,增加围护结构的隔热与保温功能。冬季利用太阳能取暖,夏季用遮阳设施降温,最终目的就是增加人们居住的舒适程度。

4.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的资源与建筑材料尽量是可循环使用的。如将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使用到建设中,降低了建筑产生垃圾的数量。

4.3减少废物排放

在污染物排放前,使用各种无害化处理手段进行处理,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4.4环境与文化属性从广义上来说,文化领域与环境领域也包括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中。

5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5.1案例分析

在南宁青秀区西南处,打算用10hm2的土地来进行规划建筑。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10月,建成交付使用的日期为2016年12月。主要涵盖了城市规划展示平台、综合政务平台、服务审批平台以及行政监察平台等功能。为了能在达到使用标准的基础上来建设出具有创新性以及符合时代特点的地标式建筑,项目设计准备从生态和人性角度出发,使项目达到模块化和网格化,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加亲民。生态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雨水与中水回用技术、太阳能光电、绿色照明、自然通风、绿化屋顶,防止“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防止噪声、控制污染、围护结构保温等。

5.2雨水与中水回用技术

水是人类能够生存下去的必需品,也是可以有效的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所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水资源非常的缺乏,所以,合理科学的进行利用相关水资源是建设未来生态城市最为基础的条件。本工程在建设了雨水花园等,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存储,合理的进行利用,能够有效的实现降低水资源流失的问题。

5.3太阳能利用

对于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立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经被各国设计师所关注。对于这种绿色能源而言,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充分实现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以及太阳能制冷等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将集热板以及发电源装置与屋面进行结合,在建筑顶部大规模铺设太阳能集热板以及发电装置,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节省电力能源。本工程在楼顶设置了太阳能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照明主要是在白天完成能量的收集,通过照明技术广泛的利用在道路的照明、地下室以及车库等场所的照明,使用高节能LED面光源,从而充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5.4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调节建筑环境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建筑物的三维空间设置于立面设计、平面布局等都会对自然通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工程在建筑设计前期将这些影响考虑进去,建筑所遇到的空气质量与热舒适度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且不用使用者再投入任何资金就能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

5.5防止“热岛”现象

建筑物周围的气流流动和辐射系统等都会对建筑物的热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受到建筑布局、建筑密度、建筑用材、水景设施和绿地率等设计因素的作用,建筑外的温度可能会发生“热岛”现象。为了减少热岛效应,本工程进行了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将屋顶设置的更加绿化美观。

5.6日照、遮阳与采光

建筑的热环境也受到了夏季热辐射和太阳直射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心理感受产生了影响。遮阳能减少室内的热辐射量和阳光直射的幅度,本工程根据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凹凸变化来建设建筑的围护结构达到遮阳的目的。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经过准确的计算,分析单体建筑与该建筑布局间的日照、遮阳与自然采光,看其是否符合遮阳与日照的标准要求。适应不同朝向遮阳要求的建筑物立面设计如图2所示。

5.7对建筑区防止噪声、控制污染的设计

在设计生态建筑时,防噪声系统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对污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合理的分布绿化的区域,保持气流在建筑外界的流动,这就会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设计工作者在最初进行本工程设计的时候,调查和检测施工的场地,查看当地的环境污染与噪音有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改变建筑的外界环境。本工程采用双层玻璃来减少噪音污染,同时也不会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

5.8围护结构保温

我国建筑结构热损耗较大,而作为建筑的墙体更是首当其中,因此对于墙体的规划就尤为重要。外墙保温设计方式多使用保温板、保温砂浆这些工艺。本工程在进行建筑的墙体规划时,选用品质比较好的并且是环保的保温涂料和轻型保温板的外墙保温材料,并不只是简单地进行分层设计,综合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种技术结合成了生态建筑设计,其中不但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给其正确的指引。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之间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生态学、建筑知识和环境学等方面的科学理论,考虑到环境与经济等多个方面,对生态建筑的内外环境整体的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作品达到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目的。

作者:王泽荣 单位:广西蓝川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利双.浅析我国现代生态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0(13):66~68.

生态建筑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化趋势,建筑设计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科学技术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改变。与此同时,当前生态环境日愈恶化,资源短缺问题日愈凸显。建筑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要改善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新型材料科学运用到建筑行业,以降低能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生态建筑的特点及设计理念

1.1生态建筑的特点。在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中科学运用多种多样的节能技术,让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有利于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生态建筑作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呈现出以下特点:1)建筑物的内外环境协调一致,并在建筑物中有效融入绿色设计理念;2)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高度关注建筑、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联,秉承保护环境、生态和谐的设计理念;3)贯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将节能、绿色建材有效运用到建筑工程中,践行低碳节能理念;4)在建筑施工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避免在施工环节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确立规范健全的污染防治方案;5)在设计生态建筑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还要注重周围环境,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周围环境开展设计工作,如植被敷设、选址等;6)生态建筑被赋予了生态文化的含义,故而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相关设计人员要与生态文化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1.2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为推动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设计人员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需采用科学的设计理念,立足于生态设计准则,明确生态建筑的特点,逐步落实到生态建筑之中,以贯彻落实生态建筑设计的生态化目标。1)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我国相关规定及土地利用准则,切实优化土地利用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建筑层数,并有效利用地下室空间;2)设计人员要科学利用可再生能源,让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能源损耗,调整以往固化单一的设计模式,将科学有效的新技术运用到生态建筑工程之中,贯彻落实低碳节能设计理念;3)设计人员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建筑设计方案,并有效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将当地地理环境、人文要素等有效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彰显生态建筑的文化内涵。

2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技术

2.1科学利用清洁能源。在生态建筑设计环节,如何有效利用新能源,研发切实可行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历来是工作要点。在众多清洁能源中,太阳能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生态建筑中得到有效利用,如设计人员可以在窗户上设置集热板,构建太阳能系统,利用玻璃盒子、风扇空气导管、蓄热装置等主要构件,实现对太阳能的转换,并在驱动系统的辅助下,实现热量传输和存储。除此之外,在生态建筑设计领域,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诸如风能利用技术、生物能利用技术等。为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人员还需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予以高度关注,让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及损耗。2.2有效利用新型材料。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利用新型材料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要点,设计人员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重视新型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的利用,合理运用到建筑工程之中。新型材料具有节能性、环保性,其在建筑行业的科学运用符合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为推动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设计人员要科学运用新型材料,采用适宜的利用技术,提高新材料及新能源的利用率,切实增强建筑物的生态效益,推动生态建筑设计发展。

3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态势

3.1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型的建筑设计理念。随着生态建筑理念的逐步深入及大力发展,建筑设计生态化逐步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为有效构建建筑生态系统,设计人员要秉承资源节约理念,切实落实建筑生态化发展方向。关于资源节约型建筑设计理念,在以下几方面能够得到体现:1)充分利用建筑原材料,减少原材料浪费及损耗。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能源等,为贯彻落实生态化设计理念,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制定完善规范的规划方案,避免产生大量能源浪费问题。另外,由于新型材料具有环保性强、节能效果好等突出特点,设计人员要将新型材料科学运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之中,让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利用,适当增加建筑空间,让能源损耗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2)高度重视新型能源的利用情况。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改善当前不可再生能源日愈匮乏的现状,增强建筑的生态效益。当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性小,成本较低。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可再生能源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如某地具有丰富的地热能,则围绕着地热能开展建筑设计。3.2高度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的环保性能。生态与环保具有密切关联。生态建筑设计要落实保护环境的目标,走环境友好型道路。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愈提升,对居住环境的生态效益予以高度关注。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日愈凸显。为此,设计人员要重视环保效益,将新型环保科技运用到建筑工程中,适当增加自然景观在整体建筑环境中的比重,切实增强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及舒适程度。总的来说,在建筑设计生态化迅速发展的当下,设计人员要将绿色环保理念有效应用到建筑设计之中,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建筑行业生态化发展。3.3推动人性化、生态化建筑发展。房屋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态建筑设计要融入人性化理念,着眼于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舒适程度。为此,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群体、地域等诸多要素,切实增强生态建筑的宜居性能,将环保设计理念有效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提升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协调和谐发展。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当下,生态建筑设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设计人员要明确建筑设计生态化的重要性,将现代化的生态技术手段科学运用到建筑领域,增强生态建筑的节能性能及环保性能,顺应当今时展趋势及要求,推动生态建筑设计发展,切实增强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及宜居程度。

4结语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也是高耗能产业,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建筑行业要走节能环保路线,将新型能源、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等有效运用到建筑行业,以增强建筑生态设计技术水平。设计人员要明确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学习和借鉴先进研究成果,完善生态建筑设计应用方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艳,程磊.原生态建筑的现代化设计探寻———以胶东海草房为例[J].生态经济,2013(6):192-195.

生态建筑范文篇7

1.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顾名思义是将生态学中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入到建筑学中来,使建筑设计理念能够符合生态学中的资源循环再生、反馈平衡以及自然调节机制等内容,意即在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的整个流程能够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作为依据和标准。一般而言,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等同于生态化建筑,其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对建筑学进行重新的诠释,最终使设计成果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为了使这一生态系统得以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需要对建筑内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利用,使得建筑系统成为耗能低、健康无污染且能实现资源二次利用的绿色舒适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建筑的特点

与普通建筑相比,生态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可归纳为节能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态建筑将主要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生活需要,如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海洋能等等,从而尽量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这样,通过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就极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并达到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例如:烧水时可选择太阳能,减少对电能、煤气及天然气等能源的过度依赖;在墙体装饰时可选购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作为外墙涂料来使用,减少空调的开放时间;废气废料应得到妥善的化学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另外,室内环境的营造对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应积极思考的内容之一。

二、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生态建筑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其应用的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自然,应用于自然,以及最终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筑回归自然。由于生态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实现循环发展的有机系统,因此,应当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作用,而生态建筑也会处于自然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牵制之下。

(2)技术环境

生态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以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依托,科技能够为生态学中的种种理论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前提。其重要作用贯穿于建筑的设计、施工等许多重要环节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购上,应选用生态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在生态建筑中体现得较明显,同样也需要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支持。

(3)人文环境

生态建筑的设计目的就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利于身心健康、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设计思路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符合人们追求舒适、自然及环保的需要。换句话说,生态建筑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建筑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相互作用就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运用生态学理论为建筑设计进行指导时,应对各项措施对当地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充分地研究。应力求生态建筑在完成生态环保使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发挥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和独特风土人情的作用,从而使生态建筑符合当地的人文内涵,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

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略

(1)优势能源在建筑中的高效利用为了使生态建筑的环保理念得以真正落实,应注意从建筑所在地的特点及优势这一角度完成应用方案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对当地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以资源优势带动生态优势。例如:建筑位于滨海地区,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及风能就构成了其最大的资源优势,建筑设计者可在建筑的楼顶位置设置

多座风车,并同时在前方以矩阵型排列多组太阳能电池板,使天然的太阳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采集。为了配合太阳能的使用,还可另设智能电网,使电能得以储存。(2)建筑材料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生态建材的应用既能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真正达到节能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材料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因地制宜,从而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3.不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由于对生态建筑的需求是没有地域之分的,但所在地的环境特点和原有建筑风貌却是有地域的分别。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时,要首先对所在地的环境和建筑进行考察分析,使建筑的设计能够与当地原有景观完美自然地融为一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建筑适应环境,追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另一种是环境适应建筑,力求建筑生态化程度提高。

三、结语

生态建筑范文篇8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增长的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与,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生态建筑与发展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生态建筑范文篇9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技术

为了把建筑业整个从传统的手工业作坊转到大机器工厂中,把住宅视为住人的机器,批量进行生产。一方面体现了为人类建造的民主思想,另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对自然界模式的了解。在现代建筑的领域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方面人的自信战胜了大自然的自信,再一个是对大自然的漠视。

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建筑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从技术上来讲,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正在不断地出现,但到目前为止,生态建筑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技术套路。

一、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美国学者提出:住宅设计结合自然首先要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自然进行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要适应自然、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

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体现集约的原则,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应用这些原则,美国学者提出九项设计原则,首先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第二要有正确的环境意识,第三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第四结合公众需要,采用简单适用技术,针对当地的气候运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第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第五强调集约原则,尊重自然,要与自然协调,这应该说是生态建筑基本的设计思想,第六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第七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第八减少建筑过程当中对环境的损害,浪费资源和建材,争取重新利用建材和构建,第九为所有人提供可使用的空间环境。

从设计目标上看,一般现代建筑以功能和空间设计为目标,满足功能的需要,创造适合公众需要的空间;生态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大致归纳起来,生态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基本目标有:第一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第二把环境直接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第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第四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第五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第六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在生态建筑基本目标当中,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节俭和适用的目标。比如在挪威,在冬季是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是25度左右,从环保和能源角度考虑,挪威把冬季环境温度定为23度左右,节约的能源达到20%到30%。

二、技术选择决定生态建筑设计水平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的基本目标,必须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持。从国内外来讲,对什么是生态技术?有什么样的定义?哪些内容?认识上还很不一致。日本建筑中心在《建筑要项》一书中提出生态技术有55种,环境共生的建筑与技术77种。1978年在加拿大召开绿色挑战会议上提出的生态技术更是五花八门。到现在为止大家对生态环境包含的内容并不统一,从比较宽泛的角度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来讲都认为是生态技术。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个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生态建筑目前技术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所谓生态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从我国实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在应用生态建筑技术过程当中,技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性,由于生态建筑采用哪个层次的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在我们国家普遍采用高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碰到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这个取舍当中,经济性就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法国,在所建立的生态建筑上,它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在2000年健康建筑住宅会议曾提出过高生态就是高技术的口号,所以这是在战略基础上建造生态的建筑。目前在我们国内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比较困难,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是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

第二要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在选择生态建筑,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进行。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冬季采暖,能源消耗非常大,对自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首先要解决采暖问题。我国南方比较炎热、潮湿,通风、降温是夏季的主要问题,在南方生态建筑设计当中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降低夏天的空调的能源消耗。

三、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公务员之家

建筑通风是生态建筑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自然通风应该取代机械通风和空调制冷,一方面可以不消耗能源而降温除湿,另一方面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健康。

生态建筑范文篇10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路径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括

1.1探究生态建筑的理念。生态建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生态建筑要想快速地发展离不开社会群众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生态建筑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工程量也非常的大,建筑设计师也要投入非常多的心血。生态建筑设计目的是要找到人、建筑和自然存在的一个平衡点,设计师所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筑空间,还要将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怎样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施工时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要减少施工时废弃物的排放量。在建筑的体量比较小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推倒重建,但是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来改造。同时,生态建筑在设计以及规划时还要顾及从国情出发立足于本土,将可以持续性发展当做指导,把人、建筑与自然以及社会社会的协调当做发展的目的,运用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相应的生态技术,进行合理地安排并且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有关因素的关系,创建一个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1.2生态文明建筑设计的价值。生态文明建筑设计对于施工是有约束的规范意义的。假设在施工时出现了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造成环境被污染以及能源被浪费,就会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生态文明也遭到了破坏,我们有义务阻止这种这样的行为,还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将建筑重新设计与改造,将建筑设计的质量与功能性提高,推进建筑行业发展。生态文明还有能给建筑设计和设计师提供指导的作用,还给设计师创造方向以及目标,使我们能够达成建筑工程的完善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指明了建筑行业将来发展的方向。

2建筑设计的类型

2.1节省能源及占地的建筑。节能建筑指的是遵守气候设计以及节省能源的基本策略,将建筑划分区域,建筑的朝向、距离、群体与单体、风向、太阳的辐射和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来的低能耗建筑。节地建筑主要指的是运用陆地和海洋等所有土地资源创建能够适合人类居住还不会违背自然发展的生活空间。节省能源以及节省占地的建筑设计原本是为了节省物质以及土地的资源,让物质资源能实现循环使用,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发电或者给天然气提供能源,但是达到这些目的还需要非常高新的技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废物利用以及开发全面科学,使用更加安全及卫生的新能源,尽可能的节约现有的能源。2.2使用生土建筑。生土建筑是传统使用夯土建筑的方法,主要是运用焙烧但是只简单加工的原型土当做材料制作主要结构的建筑,运用覆土完善建筑原本的热工性能,来减少能源的浪费。在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今天,我们从人类居住环境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层面上,改变对生土传统的认识就会意识到生土是地域性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建筑材料。2.3运用生物建筑。生物建筑是在建造时从整体上看待人和自然以及建筑的关联,将建筑看待成一个附有生命的机体。在设计时主要将采暖与通风的的技术进行完善,运用自然的能源代替以往的方法,并且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的温和,最后就是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识别建筑的材料有没有跟生态文明相符合,并且引导使用者更加重视生活态度与方式。2.4自维持的建筑。自维持的建筑是完全能够独立运转的建筑,指的是不依赖除了建筑附近自然资源之外的任何能源,只靠自己来维持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连接任何城市中的电水气能源以及排水的管道,全部都依赖自然资源维持运作,将建筑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或二次利用,可以说相当于一个独立且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2.5新陈代谢般的建筑。城市以及建筑物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像新陈代谢一样动态的过程,城市的新陈代谢表面是建筑,但是建筑新陈代谢却在空间功能上,怎么让建筑的空间功能变得多元化,并且要具有可变性,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我国对于旧建筑物的改造性还使用在节约造价,将工期缩短和将城市肌理保存的方面渐渐被建筑界重视起来,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废弃的厂房与学校公寓的改建方面,出现了些许优秀的工程实例,经过研究和发展,对旧的建筑改造以及再利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2.6少浪费多使用的建筑。少浪费多使用建筑的核心思想是以少浪费多使用为目的,运用理性地思考和优化,使用科学手段的帮助,让最后实施方案的建设投入最少以及消耗量最少,将能源使用变的高效,从而达到建设低耗能、低投入、高舒适的目的。不但体现了绿色节能、高效使用能源的生态文明理念,还表达了生存环境极大地改善生态的追求。

3建筑设计选择路径

3.1建筑设计更人性化。人是所有活动开展的根基,因此,现代建筑的设计变得更加的人性化,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人性化的建筑是为了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符合人类的活动所设计的建筑。3.2建筑设计生态化。生态的建筑设计指的是以生态文明的角度设计能源的使用,将建筑的资源以及能源的流动方式改变,变得更加科学且合理。3.3建筑设计一体化。建筑设计一体化指的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和谐统一的管理,让居住的环境不光是适合人类居住还要对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利,在时间上建筑一体化满足建筑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全球的经济科技都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迅速的发展,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威胁。要想更好的处理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生态文明的建筑方面下手,这篇文章分析了生态环境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用处,种类以及建筑路径,给生态文明建筑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万艳蓉.关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7(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