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8:43:09

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范文篇1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部署建设生态省的各项任务,动员全省力量,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今天上午,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和张高丽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对我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提出要求并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解局长和张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根据省委、省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把生态省建设摆到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

建设生态省,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创新新的发展机制,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环境,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明确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并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围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决策。今年省委常委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生态省,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省委工作会议要求,“要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山东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今年省十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8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复函山东省政府,将我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9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论证会,并通过了专家论证。9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议,标志着我省生态省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多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在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物都有较大幅度的削减,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5处,面积96.3万公顷。建立部级生态示范区6个,面积81.7万公顷。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15个,面积71.8万公顷。有9个城市被国家授予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威海市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环保模范城市群。先后关闭、取缔了4666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关停了2万吨及以下造纸企业草浆生产线500多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严重,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局部生态环境破坏继续加剧,矿山生态破坏面积以每年3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超采地下水形成的漏斗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海水入侵面积1120平方公里,化肥、农药施用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水质污染和用水浪费严重,每年污水排放量占水资源总量的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0%,农业灌溉利用系数不到50%;工业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的造纸、化工、酿造、建材、火力发电等行业比重大,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工业粉尘、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分列全国的第1、3、4、6位;生态恢复进展缓慢,仍有100万亩荒山荒滩没有达到绿化标准,3660万亩农田没有实现林网化,每年流失土壤1.53亿吨;海洋生态问题严峻,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传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当今世界,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文明生产和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建设生态省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山东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现状看,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仅能源资源难以满足,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承载,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只是一句空话。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载体和着力点。建设生态省,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决策。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战略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生态省建设摆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新的发展观、生态意识、大局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把生态省建设推向前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的意见,我省建设生态省的总体目标是,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把山东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与我省实现“两个提前”奋斗目标相衔接,建设生态省主要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是*年到*年,为启动和推进阶段;中期是2006年到2010年,为发展和提高阶段;远期是2011年到202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

按照这一目标,我省建设生态省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抓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绿化、污染防治四个关键环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和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从当前来看,必须突出抓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搞好污染防治。这是建设生态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要突出抓好三点: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对现有工业污染源要实施引导性标准和再提高工程,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企业升级换代,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又减污。要全面推行小流域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污染防治,确保调水水质达到国家要求。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城市大气、汽车尾气、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大力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活动,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养殖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实行秸秆禁烧,开发利用农业新能源,不断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这是建设生态省的重点,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突出抓好三点:一是植树造林,实现大地林网化。加快实施平原绿化、封山育林、绿色通道三大绿色工程,加速山区、黄河滩区退耕还林,突出抓好速生丰产林和沿路、沿河、沿海、环城等“三沿一环”绿化,力争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争取3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10年全面绿化山东,构筑起林型多样、种类丰富、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今冬明春,全省要统一动员部署,各市县分头组织实施,集中抓好3000公里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明年下半年,全省统一检查验收,评选10个最佳路段和10个最差路段。二是实施“双百”工程,加强湿地保护。认真落实《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重视海岸滩涂及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及时抢救和保护一批受到严重威胁的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珍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强海岛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抓好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继续实施碧海行动计划,推进“海上山东”建设。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要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严格控制海域养殖总体规模,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和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要加强对近岸涉海工程、海洋工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拆船等项目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海上重大污染事故预警和防护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严防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省的核心。循环经济就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污染物排放最小、对人和环境危害最低为前提,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为主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潮流,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要抓好四点: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各级领导都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认真研究循环经济规律,搞好本辖区的循环经济的试点和典型引路。二是搞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具体、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要切实搞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政府的环境管理水平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三是推行清洁生产。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和要求,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使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由外部监督向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转变。要促进清洁生产的国际合作,建立全省清洁生产审核网,对清洁生产审核实施验收发证和奖惩制度、公告制度。四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逐步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城市,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从我省的情况看,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必须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明确定位,科学规划,相对集中,严格管理,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搞好园区产业配套建设,合理整合资源,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任务

建设生态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建设和渐进发展的过程,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各级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不懈地把建设生态省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建设生态省领导小组,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按照省里的做法,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加强对生态省建设的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协调。要将建设生态省的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建立责任制。各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明确分工和责任,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切实完成预定的任务。环保部门要做好建设生态省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这次会议上,将把《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全省讨论,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年底前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生态省建设专业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的编制。今年底以前,各地都要完成编制任务,在明年一季度之前通过专家论证,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生态省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生态省建设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建设生态省需要法制的规范、引导和保障。要抓紧组织制定有关生态省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配套政策,依法推进生态省建设。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推动生态省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

三要建立加大投入的有效机制。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各级政府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省政府将生态省建设列入财政预算,重点保证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的启动。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省建设,并逐年增加。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大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生态省建设中的调节作用,依靠合理的价格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制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积极推进生态建设领域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投资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投资我省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设施有偿使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要围绕生态省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态科学研究基地。要大力发展相关高新技术,积极建立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产业链、环境工程等“绿色技术”体系,大力推广运用科技成果,提高重点企业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生态建设范文篇2

在**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五周年和党的“**”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这里召开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表彰会,总结推广藉河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经验,部署今后工作,非常必要。这次会议,必将对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区、旗)表示热烈的祝贺!

昨天,大家参观的藉河示范区建设现场,规划起点高、治理规模大、建管机制好、效益显著,看后令人振奋。刚才,贠小苏副省长和天水市张津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天水市赵春市长全面介绍了藉河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青海、甘肃两省又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听了很受启发。李国英主任的讲话,系统总结了两年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效,提出了下一阶段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布局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在治理方略上提出“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管理”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讲四点意见:一、总结经验,坚定搞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信心

黄河流域以其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著称于世,同样以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黄河安澜,是黄河流域人民和黄河水利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建国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建设治沟骨干工程*多座,近年来每年完成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比“八五”期间增加约*平方公里,治理速度明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规划、协调及工程实施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黄委会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思路清晰。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黄河特点、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思路。近年来,又进一步明确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和规模治理的转变;二是管理规范。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从一开始就着力抓前期工作,工程实施有规划、有项目建议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在工程建设中因地制宜地推行“三制”,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全面推行资金报账制和工程监理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质量;三是重视科技。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各级水土保持科研站所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取得了大量的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动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四是工作扎实。黄委水土保持局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作为负责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专门机构,认真负责,深入基层,科学规划,制订技术标准,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确保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黄河流域各省区紧紧围绕本地区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调整和完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创造了不少好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其主要经验:

一是坚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把水土保持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山西省政府从*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每次会议明确一个主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定西县确立了水保立县的方针,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水土流失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山东、河南等省每年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青海省政府*年*月做出了对黄河源头实施封禁的决定,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很多地市也相继出台了封山禁牧的决定,加快了植被恢复的速度。宁夏固原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坚持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配合,治理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今天,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有如此好的发展局面,也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不断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的结果。

二是与时俱进的政策调动。黄河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出典型、出经验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黄河流域首先推行了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的模式。进入九十年代,又率先推出了拍卖“四荒”的重大举措。九十年代末,在组织形式上,又推广了专业队施工和大户治理的经验。去年以来,又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大力推广了陕西省吴旗县封山禁牧、内蒙古乌盟“建一退二还三”和山西省“小开发,大保护,以小促大”的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符合实际的技术路线支撑。实践证明,黄河流域长期总结形成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支流为骨架,县域为单位,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粱峁坡沟川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治理开发路线,完全符合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水土流失防治规律,是一条成功的、实事求是的治理开发路线。同时,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实践中采用的“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也是非常成功的。按照水土保持分区防治规划,建立不同类型区的治理样板,通过示范小流域、示范县以及大示范区建设,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让大家看得到,学得着,有力地推动了面上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四是严格规范的工程管理。从项目前期工作、立项审批、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到资金管理、科技推广等各个环节,黄委会和各省、区水利水保部门都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自启动实施起,就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积极试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实行中央资金报账制,推广专业队施工,既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又为全国带了个好头。

这些成功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有坚强有力的行政去推动,有与时俱进的政策去调动,有符合实际的技术路线作支撑,有严格规范的工程管理作保证,有水土流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总书记提出的山川秀美的目标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二、认清形势,增强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紧迫感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年*月,**总书记视察黄河时强调,“必须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朱镕基总理指出,要从源头上治理黄河,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他们的主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方向。其次是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的资金投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塔里木河和黑河综合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等工程相继启动。再就是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高度关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把生态环境的好坏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广大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近几年,国家先后实施了一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掀起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高潮,从*年起,全国连续四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万平方公里,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公路、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加,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明显加大;三是水土流失仍然面广量大,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规模、力度及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还很不适应,任务十分艰巨。

黄河流域既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也是我国能源矿产的富积区和老少边穷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区。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否搞好,对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搞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也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需要;不仅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严重程度仍居全国之首。因此,必须进一步认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明确目标,加快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和汪恕诚部长对黄河治理提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要求,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快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减少入黄泥沙,控制下游河床不抬高,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再造秀美山川;二是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内,黄河流域每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要达到*.*万平方公里;到*年,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要得到初步遏制,建立起较完善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和预防监督体系,使人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到*年,全流域*%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流域所有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山川秀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和治理难度大,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尤其重要。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把监督执法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严格执法,切实扭转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局面。要围绕西部大开发,实施生态大保护。要重点抓好煤田开发、油气开发、铁路公路建设、西气东输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的监督与保护工作,使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干旱少雨的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源头区,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搞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

二是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对于减少入黄泥沙,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的主要特点是千沟万壑,沟道侵蚀严重,要加大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的建设力度,开展以坝系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内陆河流域,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妥善安排生态用水,节约用水,科学调水,统一管水,恢复绿洲植被,控制沙漠扩展。

三是建设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管理信息系统。去年,黄委会对全流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的遥感调查,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当前,要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安排,抓紧流域监测中心站、省级监测总站和重点监测分站的建设,尽快在全流域建立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以信息化促进水土保持的现代化为国家实施重点治理和预防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搞好水土保持科研和技术推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站所较多,技术力量相对雄厚,是我们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宝贵资源。今后,要进一步依靠这支力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科技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更大作用。在加强水土保持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要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水土保持基础研究,如黄河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最佳治理模式的研究、封育保护扶持政策的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用水研究、塔里木河等内陆河流域人工绿洲与自然绿洲规模研究、生态自我修复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通过这些基础研究,更好地指导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

四、采取措施,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明确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方针。当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黄河流域各省区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围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当前工作中的难点,在坚持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质量效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黄河中上游地区是重中之重。各地必须强化管理,确保中央投资发挥效益。一要加强前期工作,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思路,突出重点,搞好规划,力争新上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特别是加快“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域水土保持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已经实施的工程,要优化设计,严把审批关;二要加强建设管理,因地制宜地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检查验收管理办法与程序,明确责任。检查验收工作要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忌走过场,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四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实用的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发挥科研单位与科技专家在项目评估、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为基层服务的水土保持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服务体系,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五要加强资金管理。积极推行报账制,坚持专账、专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项目建设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防止资金的挪用和乱用;六要推行产权确认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落实治理成果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明确责、权、利,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水土保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是抓好封育保护,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繁重,仅仅依靠人工治理远远不够,必须在加大人工治理的同时,注重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近年来,陕西省吴旗县和内蒙古乌盟等地,大力实施封禁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只要封禁起来,是完全可以恢复植被的。要统一认识,采取措施,把封育保护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去年,黄河流域率先在*个县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今年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黄土高原的许多地区,地广人稀,有开展封禁的很好条件。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黄委会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不同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经验与做法,以更好地指导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三是深化各项改革,加大水土保持机制创新力度。要继续推进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租赁和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把推进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使用的良性发展机制。必须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快水土保持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在项目建设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积极参与。要制定并完善有关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大户治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大户带动和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四是树立典型和样板,搞好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建设了一大批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生态园、精品小流域和集中连片的示范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生态建设。但是,我们现有的示范工程,规模还比较小,档次还不够高,区域还比较分散,在示范导向性上也还缺乏系统性。耤河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在较大的空间上集中展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确立了水保部门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取得很好的效果。今后,各地要大力推广这一经验,把大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抓紧抓好。示范区建设要明确示范内容,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到有规模、有品位、有特色、有效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生态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发展农村水电生态建设战略举措

水利部将于今年启动实施的三项“亮点”工程之一——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经过全国农村水电系统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于2002年12月完成了全国性规划,并且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日前正报国家计委进入审批程序。据悉,中央已明确同意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这项宏伟的蓝图不久将付诸实施之际我们特邀请参加过这项规划审查的专家之一张岳教授畅谈对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并根据《规划》选编了部分内容予以介绍。

一、生态环境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改善西部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央将通过国债资金的投入向这些领域倾斜。加快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是遏制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

当代生态与环境问题已不仅是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问题,而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并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各国和全球性的问题。专家们已经预言,持续的环境恶化有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农民做饭、取暖烧柴是造成“亚洲棕云”和导致东南亚地区严重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指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民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农村水电建设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治水办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这是迎接新挑战的战略举措。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燃料一直以薪柴为主,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2001年的资料显示,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农民年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全国农民年消耗薪柴就达2.28亿立方米,超过了2.6倍。大量采伐和使用薪柴,不仅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污染,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的西部地区,农民砍树烧柴已严重危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作为解决退耕还林后农民做饭、取暖等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提出要求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这是十分英明的战略举措,是保证退耕还林草战略能够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重大保证。

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在西部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尤其西部地区生存条件较差,贫困人口集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受制于水。西部地区涉及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71.05%,其中牧草地占全国的97.88%,未利用地占86.7%。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有三个难点领域:一是从城乡讲,难点在农村;二是从地区讲,难点在西部;三是从民族讲,难点在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这三个难点领域不仅都与水利休戚相关,而且集中于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需要大量的清洁能源。因此,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以电养电政策,采取就地开发、就地供电、自发自供自用等措施,形成“以水发电、以电养水、以水兴农、以电促林”的发展格局,构建造血的功能和机制,重点巩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对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发展小水电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不够合理,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但占能源的比重一直偏低。据2001年统计,电力生产量为1478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只占24.5%。因此,21世纪,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势在必行,通过水能资源的开发提高水能利用率,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电东送”和东西部地区经济互补、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小水电资源极其丰富,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国拥有小水电资源可发展代燃料工程的有1600多个县,具备参与本次小水电代燃料规划条件的区域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涵盖了2002年度国家确定的592个重点扶贫县中除宁夏回族自治区8县中的全部。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7080万户2.73亿人,其中可用小水电代燃料的有2830万户1.04亿人。据测算,区域内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有8061万千瓦、年发电量2749亿千瓦时,完全能够满足代燃料区农民的生活燃料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以小水电代燃料的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不少地区尤其西部地区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以保障退耕还林的实施。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是解决农民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的根本途径,是促进贫困山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举措,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水利部提出的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是这一思想认识的重要体现,因此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地方人民群众的欢迎。

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拥有明确的目标

2001年以来,水利部向全国各地专门进行部署,开展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规划前期工作。根据规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将重点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当前急需的970万户3730万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采取分期实施的方案:“十五”期间重点在西部地区完成286万户1100万农民;“十一五”期间,重点从西部扩展到其他重点地区,再完成684万户2630万农民,最终解决2830万户1.04亿农村人口的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基本解决我国退耕还林区内居民的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以实现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使退耕还林区内的人居环境、生活生产条件都得到显著改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这一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预期的效果也十分清晰。

[参考文献]

[1]韩凤朝:《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2001年第2期。

生态建设范文篇4

一、主要成果及特点

今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占旗下达任务的,其中春雨季完成人工造林万亩,秋季成人工造林万亩;合格面积万亩,占旗下达任务的。退耕还林完成万亩,占下达任务的荒地造林完成万亩,占下达任务的双百万工程完成万亩,占市下达任务其中综合治沙完成万亩,丰产林完成万亩。在三个薄弱环节中,农防林完成万亩,公路绿化公里,村屯绿化个;封山育林完成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育苗完成亩,占市下达任务。

从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看,都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双百万亩”工程开局良好。按照全市林业工作的安排,“双百万亩”工程是全市今后五年核心工程、示范工程。今春我们重点抓了这项工程。首先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工程重点安排个苏木乡镇,年规划完成全旗综合治沙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杜绝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工程施工上,把工作重点放在造林质量上。甘旗卡镇营造的千亩沙地速生丰产林,选用年生,胸径在厘米以上杨树苗,进行开浅沟,深栽植,栽后采用大水漫灌,修杈留全株,效果非常好。三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原有“”工程对接,扩大规模。我们在安排工程地块时,尽量和原有“”工程连接起来。从原来千亩地块扩大到万亩和几万亩,尽量形成规模。四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林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林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丰产林营造速度。由于安排妥当,今年“双百万亩”工程效果非常好,今年全旗完成综合治沙精品工程万亩,丰产林建设万亩。尤其是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三个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农防林建设、公路林建设和村屯绿化动手早、完工快、效果好。全旗今春完成农防林建设万亩,公路林建设公里,村屯绿化完成个。农防林、公路林建设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年。在工程施工上,我们把农防林建设和道路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大网格、宽林带,打破村屯界线,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欧里苏木五个嘎查统一规划,进行集中栽植,他们采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栽二年生标准苗,栽后浇水,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公里。海力吐镇、金宝屯镇、协尔苏镇、浩坦苏木、打破苏木乡镇界线,实行联网。四个单位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达公里,仅海力吐镇一春就完成公里农防林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要在原基础上向四周幅射,最后形成覆盖十二个苏木乡镇、二个农场,控制面积万亩,纯造林面积万亩的我旗东部、南部农防林、牧防林兼用材林基地,今年刚刚开了个头。公路林建设进展很快,巴阿公路公里公路林一春完成了任务。目前国、省、旗三级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乡与乡之间公路凡是定线也已绿化完成,村与村之间公路是今后绿化重点。全旗个嘎查村以村旁、宅旁绿化基本成型,但村内重要街道绿化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三)补植补栽工作扎实进行。⒉⒊××××年我旗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万亩,其中退耕万亩,荒地造林万亩,为确保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标准,从去秋、今春、雨季、今秋,各苏木乡镇对三年工程全面进行补植补栽,做到大坑大水认真栽植。确保一次性补植成活。据统计,全旗已完成三年工程补植万亩。

(四)私有林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我们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私有林业。认真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实现了从原先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靠利益和市场两个机制,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在今春完成的造林面积中,全部都是个体造林和引资造林,即使是集体统一营造的路林和农防林,栽完后有的卖到户,有的是无偿分到户,全部实现了不造无主林。

(五)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随着大规模性群众造林活动的开展,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今春的造林生产中,各地普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的造林地块,实行先易后难。广泛应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机械开沟、沟内挖穴造林、钻孔造林、座水造林等技术。据统计,今年全旗开沟造林面积达万亩,钻孔造林万亩,半地下畦田整地达万多亩。与此同时,我们严把种苗关口,坚持苗木品种对路,保鲜措施得力,苗木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实行就地育苗,就地用苗,随起随栽,栽后截干,小白龙漫灌,浇后回土,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在今年造林完成面积中以上面积都浇上了第一遍水。

(六)林业产业化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全市“双百万亩”工程的启动,丰产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农牧民把资金投向林业,投向用材林、甸子地、丘间低地、农防林带、河流两岸都成了投资造林的热点地方。造供孩子念书林、养老林已成了一个新的时尚。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也不放过这个发展机会,纷纷到农村买地造林或购买造完的林。外地客商也看到了后旗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把资金投向林业,特别投向丰产林这块。据统计,今年造林仅外商投资达多万元,造林面积达万多亩,城镇居民投资达多万元,造林面积万多亩,引进大型细木工厂个,林业产业化成为我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七)“二个一”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坚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是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在今年的林业生产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业的可喜局面。旗委几大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林业。并在今春林业生态建设会上进一步强调,林业要是坚持五个一(即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一个好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领导签订了生态建设年任期目标责任状,并把每年任务进行详细分解。使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提前早知道,促使各项工作提前落实,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局下乡包点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奋战。旗里包乡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严把质量关,形成了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现场抓,齐抓共管的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八)林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

按照两个《决定》的要求和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乡级林业工作站的垂直管理。成立了旗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在全旗共同努力下,全年未有大小森林火灾发生。今年共开设防火道千米,召开防火会次,组织大型宣传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稳定,几年来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尤其是松毛虫大发生已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公安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全年共查处各种毁林案件起,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业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我旗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在今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出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问题,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

(二)速生丰产林建设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林业产业化建设目前看主体是以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商品林基地建设。现在农村和城镇造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包括栽植模式、品种选择、经营措施、采伐年限,以满足丰产林建设的需要。

(三)造林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年造林中总体质量是比较好的,个别地区只注重完成下达造林指标,重视面积数量,但是具体造林中,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精品不精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造林成果。

(四)重造轻管、重乔轻灌思想仍较严重

今年各地群众干部普遍存在栽完树就不再进行管理的重造轻管思想。不抚育、不浇水、牲畜在造林地散放毁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灌木造林上,今年完成的万亩中仅有万亩灌木,占总造林面积的。各地造林仍以乔木(杨树)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地下水位高低,全部上杨树,人为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现象的发生。

(五)苗木生产滑坡较大

由于受今年苗木滞销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育苗面积出现较大滑坡,影响今秋和明春的造林生产。

三、××××年工作安排

××××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我旗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实现××××年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跃,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作思路

按照全旗四大战略,××××年林业生态建设思路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线,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切入点,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与农牧民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以抗旱造林为中心,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切实提高造林“两率”;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私有林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禁垦禁牧围封育林育草为手段,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越。

总体工作目标是:××××年,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合格面积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万亩,农防林万亩,封山育林万亩。育苗完成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公里,完成个村屯绿化达标建设。

(二)工作要点

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和必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年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工程,抓好五个基地,做好六项工作。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这个中心。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我旗年年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以工程为依托,抓好牧业比重较大苏木乡镇的灌草型饲料基地建设,东片、南片农防林兼用材林网格建设,中片乡土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引草入林,引药入林。以宜林荒地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将工程的资金优势和个人的造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程招标造林、大户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在荒地造林管理上将采取以造林成活和保存兑现荒地种苗补助款的机制,确保造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突出四大工程

一是突出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在这两个大工程上对我旗有更多投入,按国家要求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并抓好上报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

二是突出“双百万亩”精品群工程。主要以“”线敖古斯台、巴胡塔、伊胡塔、甘镇历年原有“”工程为依托,按照“双百万亩”工程要求,进一步规划扩建完善穿线,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措施,形成“”线十万亩以上各具特色的精品群工程。以浩坦、海力吐、金宝屯、公河来、额莫勒、双胜、向阳等十二个乡镇场为重点,按照“双百万亩”丰产林要求,规划总面积万亩,计划造林面积万亩,利用年左右时间进行大网格和小网格防护林相结合,将原有的防护林贯穿起来,形成规模,成为我旗最大防护林、用材林精品群基地。

三是突出全旗以公路林为主线的林业生态框架工程。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以贯通全旗南北的“”线及贯通东西的“”线、“”线、甘金南线、北线,巴胡塔阿古拉、通库公路、通查线为轴线,打破乡村界限,向两侧延伸,建设宽幅生态主穿带工程。主穿带内体现治理多样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退则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分步实施,形成贯穿全旗的条宽幅绿色屏障。

四是突出天然林草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原有封育、飞播区为重点,建档立卡,树立碑界。以吉尔嘎郎、巴雅斯古楞天然红刺榆分布带,乌兰敖道山杏封育区,阿古拉双合山草原生态风景区,茂道吐至乌兰敖道两侧榆树分布区等天然林草植被较好的地区为重点,设立禁垦禁牧禁伐区,采取封造结合的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自然恢复,辅以人工补种、补栽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林草植被。对巴胡塔阿古拉金宝屯一线长公里、宽公里湿地划为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

抓好五大基地

一是抓好优质灌草型饲料基地。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养畜大户,抓好种灌种草。以“”线以西,甘金北线以北的牧业比重较大的苏木乡镇为重点,围绕着养畜大户,以畜定草,大力发展种灌种草,林间种草,建设优质灌草型牧场及饲草料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高效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人工种草尽量结合畜牧工程进行。

二是抓好灌木经济林基地。以乡土灌木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等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建设山杏园、桑树园、枸杞园等形式全旗建设好万亩灌木经济林基地,逐年增加,形成产业。

三是抓好林药间作基地。××××年全旗计划抓好万亩林药间作典型,主要在退耕地内推广,以南片、东片、中片苏木乡镇为主,使退耕地发挥更大效益,退耕户受益,避免今后退耕地内种植一年生作物。

四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全旗以向阳、双胜、浩坦、查日苏等东南部平原区苏木乡镇为重点,结合农防林、路防林建设,大力营造新品种速生丰产林,使其形成全旗商品林基地,缓解西北部林木采伐压力,××××年计划建设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

五是抓好种苗基地,以国营林场圃及育苗大户为主,抓一批以培育乡土耐旱树种为主的育苗典型,树种主要以红刺榆、五角枫、胡枝子等乡土耐旱树种为主,形成基地,解决我旗长期以来造林以杨树为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做好组织考核工作。对全旗生态建设继续严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年初将造林、围封、飞播、育苗、生态经济圈等指标下达给苏木乡镇,作为年度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林业生产结束后,对各苏木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照规定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

二是做好工程质量督查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将组织林业技术员和乡镇干部队伍深入造林第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指导林业生产,严把施工的各环节关。在造林前,对技术人员和造林大户进行层层培训,要求各地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没有规划设计不准造林,技术责任不落实不准造林,不整地不浇水不准造林,苗木不具备“两证一签”不准造林,没落实抚育管护责任不准造林。推行浇水造林,推广覆膜造林,大坑大水,掐头定干,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组织群众利用抗旱桶拉水造林。要按照造林成果兑现种苗补助资金。

三是做好政策兑现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把好检查验收关,政府组织纪检、林业、财政、经管、粮食等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逐乡村、逐地块、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农户进行签字确认,并公示。填写《退耕还林验收证》,苏木乡镇依据《验收证》和《退耕还林合同书》填写核发《退耕还林证》,做为退耕户兑现钱粮相关政策的依据,在发放钱粮补助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将种苗造林补助费、钱粮补助足额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取信民众,杜绝乡镇嘎查集中领取钱粮和搭车收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越级上访。

四是做好补植补造工作。造林补植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果极为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致使一些造林地由于补植没有跟上而失败。今后,凡是当年的造林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要在雨季和秋季进行补栽上。当年补栽不完的,第二年春季也要补栽上。要采用大坑大水保成活办法,做到一次补栽成功。这要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要常抓不懈。××××年,要对前两年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补植。

五是做好项目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退耕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年××××年的退耕资料进行了搜集立卷,专门设立退耕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保护退耕户合法权益,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档案资料。对验收合格的退耕地块及时办理土地使用变更手续,核发林权证,依法实施资料管理,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建设范文篇5

本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共同推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下大力气在**期间解决生态和环境领域长期存在的执法不严和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将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落到实处。

本规划的范围包括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预警与预报等。规划期为**年至**年,主要目标展望到2010年。

一、基本情况

**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全面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制裁环境犯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国务院积极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作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批准并实施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加强“三北”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和以黄河、长江上中游为重点的七大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1998年以来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5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0万公顷,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12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670万公顷。结合西部大开发,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试点。建立各级生态农业试点**多个,生态示范区试点212个。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较大进展。

2、资源管理得到加强。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乱占耕地的势头得到控制。水资源的管理正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通过优化配置、合理开发、节约用水和水价改革,基本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森林资源保护有了较大进展,管理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通过全国范围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矿业开采的无序状态得到了初步扭转。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家优惠经济政策的鼓励下,废弃物资源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3、环境污染防治取得进展。**期间,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关闭取缔了能耗高、污染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十五小”企业8.4万多家,对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恶化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市污染防治工作初见成效,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预计到**年底,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八五”末期减少10%以上,90%的污染企业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12和18个百分点,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增加9万多公顷,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近20个城市的空气和地面水质量可以按功能区达标。

4、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初步预计,**期间,全国完成环境保护投资3460亿元,比“八五”增长1.5倍,占GDP的比重增加了0.2个百分点,达到0.93%。其中,中央投资增加337亿元,地方投资增加584亿元,利用外资增加221亿元,其它资金增加938亿元。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生态建设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40亿元,比“八五”期间的365亿元增长了8倍多。**后三年,中央安排的647亿元国债资金,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以来,我国本着对全球环境负责的精神,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81至1999年,我国GDP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60%,年均节能率接近5%;能源效率已由1980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34%左右。1981年到1999年,全国累计节约能源9.49亿吨标准煤,按照我国1990年消费每吨标准煤CO2排放量0.58吨碳(下同)计算,相当于减排CO2约5.5亿吨碳。发展新能源和农村能源以及造林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在履行《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但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1、陆地生态恶化趋势仍未得到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00万公顷;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总面积已达13500万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北方和青藏高原草地“三化”尤为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00万公顷,并继续呈扩展趋势。生物多样性锐减,固沙固土植物滥采乱挖,破坏严重。1998年的大洪水和**年北方地区连续发生的扬沙及沙尘暴天气,除气候异常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这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不断恶化,赤潮发生次数增加,面积扩大,1999年几乎所有的近海海域都发生过赤潮;围海造地和养殖业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我国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约减少了一半,红树林已由建国初期的约5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2万公顷;非法采捞和炸礁造成我国南部一些地区的珊瑚礁资源已濒临绝迹;栖息环境的破坏,加上乱捕滥采和外来种的盲目引进,使我国现有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3、自然资源短缺且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水的日益紧缺是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北方河流断流现象频发,湖泊萎缩,水库蓄水量减少,湿地破坏严重;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下降。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而且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减少。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0.1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

4、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普遍。全国采矿业累计破坏土地400万公顷,平均每年增加2万公顷,只有极少部分复垦。矿山开发中的“三废”污染严重,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乡镇和个体采矿点,环保工作十分薄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几乎是空白。矿山开发诱发的地震、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采矿活动使矿区水均衡系统遭受破坏。我国300多座矿业城市(镇)中,许多正在经历艰难的产业转轨时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艰巨。

5、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大部分南方城市出现酸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目前,我国工业污染依然严重,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比重不断上升,农田超标污灌面积有所增加,部分农畜产品受到污染,渔业水域生态受到破坏。1999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8亿吨,城市垃圾年产生量已达1.4亿吨,其中仅有少数经过无害化处理,“白色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城市噪声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呈上升趋势,城市绿化严重不足。

上述问题的形成和不断积累,既有客观和自然方面的原因,如人均资源量少,历史欠账多,以及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但也有人为的因素。

1、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发展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导致在经济建设中出现急功近利和以过度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先发展起来,再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错误思想,造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长期偏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区已经形成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现实,背上了沉重的生态和环境债务。

2、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中重速度、轻效益,忽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在工业领域,重复建设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农业领域,广种薄收、超载过牧、过度捕捞、大水漫灌等粗放生产方式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

3、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规律认识不足。多年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生态建设措施单一,重建轻管,环境治理以末端措施为主,没有从源头抓起,建设和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连贯性和前瞻性差,加之对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不够,使本来十分有限的投入没有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

4、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中,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的机制尚不完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改革相对滞后。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生态和环境投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从而制约了生态和环境投入的增长。

5、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区域生态建设、跨省污染治理等重大问题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地方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加之监测手段和信息系统落后,重复建设严重,缺乏信息共享,以及工作经费不到位等,影响到管理效能的提高。

6、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生态与环境方面的配套法规、标准、规章、规范尚不能满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在监督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依然存在。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已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根本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同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和环境欠账。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

**期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做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综合国力增强,为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三是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机遇;四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了条件;五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改善西部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六是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和到2010年,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总书记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为指针,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完善法规和政策为保障,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人口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切实保护环境;通过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依靠集约型增长方式,实行全面节约,降低资源消耗,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减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3、重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面的作用。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直接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调控价格、政府采购和信息等手段,促使企业治理污染,居民合理分担环保义务;鼓励公众参与,加强舆论监督,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4、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和建设的技术水平;开发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5、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一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坚持治理与保护并举、保护优先的方针,从源头抓起,避免出现新的破坏和污染;要尊重自然规律,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建设和治理效果,保证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根据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和到201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

到**年,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态与环境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协调管理机制,及与其相适应的基础能力。陆地、水域和海洋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遏制,城乡环境质量开始改善,初步建立生态环境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建设基本目标是:基本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草地破坏,努力遏制荒漠化发展,黄河长江上中游等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风沙区和“三化”草原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开始得到恢复。全国现有天然林和天然草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具体指标是:

——新增森林面积1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按郁闭度大于等于0.2计算);

——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25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面积1650万公顷;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公顷;

——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1120万公顷,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100万公顷;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环境保护基本目标是: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大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使城乡特别是大中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地下水超采和污染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农村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天然渔业资源及水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具体指标是:

——“三河、三湖”国控断面按照已批准的规划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三峡库区基本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黄河中游、松花江水质有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按规定达到三类以上水质标准,内陆渔业水域水质基本达标;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按功能区划基本达标,进入渤海的陆源污染物得到较好控制;

——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空气、地面水、噪声环境质量分别稳定达到功能区标准;

——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尘(烟尘及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年减少10%。其中,“两控区”内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年减少2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燃气普及率达到92%,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亿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所提高。

到2010年,要全面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重点治理地区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城乡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

——十年新增森林面积2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9.4%;

——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50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公顷;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万公顷;

——全国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比**年减少1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大幅度提高;

——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三、重点任务

**期间,以下列重点任务带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展开。

1、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继续实施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支持重点林区调整产业结构,转产安置林业工人,停止天然林采伐,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搞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加大重点地区治理力度;以嘉陵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区、川西地区、三峡库区、乌江石灰岩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为重点,加大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力度,搞好坡面水系和淤地坝建设,推广集雨截流、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在黄土高原砒砂岩区大力营造沙棘水土保持林,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开展小流域和山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输入长江、黄河泥沙量,保护江河安全;积极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结合西部大开发,在试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农村能源。通过这些措施,停止采伐现有的3060万公顷天然林,管护抚育3080万公顷其它各类森林资源,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580万公顷,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150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万公顷。

2、以“三北”防护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等13个省(区、市),实施以防风治沙为主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建设工程。要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保障生态用水;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减轻群众烧柴等对植被的压力;要明确由地方领导和组织实施,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要因地制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造林、封育、飞播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土地扩展。同时,加快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减灾为目的的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珠江流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和绿色通道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以北方牧区和青藏高原为重点的草原保护和建设。以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青海环湖、青南,甘肃甘南,西藏北部,四川甘孜、阿坝,新疆天山、阿勒泰等草原地区为重点,采取人工种草(灌)、飞播种草(灌)、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和草地鼠虫害防治等措施,治理“三化”草地。建设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建立饲草饲料基地和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变草地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全面落实《草原法》和草地分户有偿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场的积极性。建立草地动态监测体系和草原执法监理体系,切实禁止发菜采挖和贸易,制止毁草开荒、滥挖甘草、麻黄草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同时,搞好南方草山、草坡的保护与建设。通过草地保护、建设和管理,提高牧业生产水平,实现草畜平衡和草场永续利用。

4、环京津生态圈建设。**期间,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京津水源保护工作,建立以减轻风沙危害、缓解京津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的生态屏障。山西雁北、河北坝上和接坝地区,要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发展绿色食品和旅游业,同时,重视水污染防治,逐步恢复官厅水库的水源功能;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阴山北麓等沙化区要加快综合治理步伐,大幅度降低草地载畜量,恢复天然草场植被,加大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营造防风固沙林,抑制沙尘来源;北京和天津市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继续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污水和垃圾的治理力度,加强城市绿地和郊区的绿化带建设,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经济协作,努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5、生态农业、农村能源和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生态家

园富民工程,鼓励和扶持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建设沼气池、省柴灶、省柴炕、太阳灶、太阳房等设施;在农田栽植生物埂,建设蓄水和排灌等农田水利设施;在偏远地区利用太阳能发电、小型风力发电、微型水电等措施,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因地制宜发展薪炭林;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膜,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减轻对农田、渔业水域和农产品的污染;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和秸秆生产食用菌技术,建设秸秆气化及集中供气工程,对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小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农民增收、土壤改良、污染减轻、生态改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

6、加强以土地和水为重点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城乡和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力度。根据工业区、城镇密集区、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等不同的土地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资源开发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以黄淮海平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地区、小秦岭地区、大小兴安岭地区等为重点,进行老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示范区建设,对毁损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对矿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矿区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加强预防、预测,及时进行治理。**期间,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100万公顷,其中增加耕地30万公顷以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

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行节水措施,鼓励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抢救性地保护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生物资源和湿地资源,抓紧建立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工程,恢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期间,以改善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质量为重点。在城镇化进程中,科学合理地调整城市规划布局;研究制定和实施清洁生产促进计划,结合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价格、税费政策和必要的工程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和废水资源化,保护城市水源,缓解城市缺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和集中供热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控制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行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建设区域性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程,基本杜绝危险废物的无组织排放;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重视城市绿化、美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要完善核安全、辐射防护、电磁辐射等方面的管理法规、标准,加强在建和运行核设施的核安全监管。

8、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巩固已经取得的治理成果,做到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杜绝“反弹”现象出现,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规划目标;启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黄河上中游、松花江流域和渤海的水污染治理。三峡库区治理,2003年前要抓紧治理沿江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确保库区水质;黄河中游以小

浪底水库为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松花江流域要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控制进入渤海的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对海上采油、船舶和近海养殖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海岸带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在水环境治理中,要有效削减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要注重控制氮、磷排放量,推广无磷洗涤用品,结合农村环境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抓紧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污染治理,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期间,“两控区”治理重点是西南和华中酸雨区,要限制高硫煤生产和使用,推广洁净煤技术,制定城市燃煤和燃料油含硫量限值;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加强现有选煤厂技术改造,提高脱硫、除灰的能力。严格控制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采取提高二氧化硫收费标准及其它有利于电厂脱硫的经济政策,促进燃煤电厂建设脱硫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到**年,使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到2010年使酸雨污染明显减轻。

9、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要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以水和大气质量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跨省河流水质的自动化定时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的在线自动监测;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的生态与资源监测体系;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应急系统。综合监测体系的建设要依靠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信息获取、加工、传输网络,并与传统方法相互结合,提高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建立通用的数据格式、可靠的信息交换机制和有效的会商协调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共享。

四、政策措施

我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措施,是扭转我国生态和环境治理被动状态的关键所在。为实现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期间,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一定要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主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精心组织好规划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计划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经贸、教育、科技、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国土、建设、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加强行业指导和项目管理;其它各相关部门也都要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要注重提高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组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当地的规划。

2、完善法规,加强执法,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要根据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法等法律的立法步伐,及时修订现行法律,制定实施细则。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对现行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进行备案审查。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修改不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同时,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在进行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坚决控制新污染和破坏的产生。加强政府的监督执法能力,强化流域机构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权威。继续抓好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试点示范工作。逐步在一些部门和地区试行资源环境核算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自然资源的新机制、新办法。

3、运用价格、收费和税收手段,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及时出台一些力度较大的价格政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统筹考虑,逐步提高供水、热力、燃气等资源产品的价格;逐步取消对农用水、能源等方面的不合理价格补贴;提高那些环境污染型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避免其进入市场低价竞争。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逐步达到补偿合理成本略有盈利水平;逐步提高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调动企业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按照税费改革总体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境保护方面的税费改革,逐步完善税制,进一步增强税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宏观调控功能。

4、拓宽资金渠道,保证生态环境投入的增长。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各级政府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政府投入主要用于重点工程建设,或用于银行贴息间接支持重点项目。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优惠贷款,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通过股票等融资形式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及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四荒”拍卖等形式动员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建设。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采取优惠的投资导向政策,扩大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力度和领域,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先进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信息服务、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等方面,国外长期优惠贷款优先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并尽量向西部地区倾斜。

5、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促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同时,安排一定的财政扶贫资金,开展小流域治理、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薪炭林和经济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一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和生存条件极端恶劣、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自然障碍区”,在统一规划、认真进行社会经济论证,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移民开发,实现异地脱贫,防止这些地区因人口压力过大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6、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积极防治工业污染。企业要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承担工业污染源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政府要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把推行清洁生产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服务;在一些行业和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大力发展我国的环保咨询服务业,引导开展社会化环境服务。引入市场机制,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同时加强宏观指导,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生态建设范文篇6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提几条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抓好生态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区建设,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去年以来,各镇、街道、各部门根据区里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在生态建设、污染整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生态建设优秀单位。

1、污染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去年,我们将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污染整治作为生态区建设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打好xx废塑料污染整治攻坚战。xx镇、有关部门和整治工作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宣传开路、堵疏结合、建治并举等有效措施,历时半年多,按时全部拆除了洗涤加工设备,取得了重大成效。二是打好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攻坚战。按照“打非、整治、严管、入园”的总体思路,及时完成了1万升以下电镀企业的淘汰整合,104家合法电镀企业全部接入在线监控系统,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电镀污泥处置率均达到了整治要求。同时,面上污染整治工作也得到了全面推进。比如,xxxx养殖场按计划完成了治理任务,部分造纸、印染企业相继完成了生化治理,200来家制革企业先后配备了水膜消烟除尘装置,各种污染物基本能够达标排放。

2、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抓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在这方面,去年主要是抓地下排污管网和环卫设施建设。全年共建成污水管网8.657公里,超额完成了年初目标。像xx和xx街道,在道路翻修改造过程中,基本完成了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同时,改建了xx、xx、xx垃圾转运站,新建了xx、xx、xx等垃圾中转站,到目前,全区已经有12座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即将建成的还有4座。去年我们还新建、改建了19座标准公厕。应该说,环保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健全。

3、生态创建机制不断完善。一是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区财政投入环境保护资金达1350万元,其中投入生态补偿资金950万元、生态建设资金250万元、生态补助资金120万元。我们还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比如在xx废塑料整治中,我们研究出台了鼓励加工户自行拆除设备实行转产的奖励政策,这种奖励就是一份生态补偿。二是生态创建工作力度加大。比如,xx、xx、xx和xxx在生态村镇创建中,突出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去年先后有10个行政村、1800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了沼气净化处理池。绿色创建活动也取得了新成效,创建了5个市级生态村,有6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刚才我们听了xx村支部书记的发言,感触都很深,xx村最大的经验就是认识到位、机制健全。三是探索建立生态建设市场化运行机制。为解决好电镀废渣综合利用问题,成功引进了上海瓯科综合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采用风险投资方式对电镀废渣实行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开发,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另外,xx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作为全市首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其建设资金除财政补助外,很大部分来自社会集资和企业赞助,目前这个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生态区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严重,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真正遏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没有根本转变。一些镇、街道和部门的同志,生态环境观念较为薄弱,还没有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由于监管工作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偷、漏排情况也非常严重。像xx塘河,现在水质下降后,很多群众对塘河也不珍惜了,污水往河里面排,垃圾往河里面丢,建筑污泥往河里面倒,使内河污染越来越严重。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现在我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还存在大量消耗资源、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现象,节能减排任务非常重。尤其是小企业,几乎没有污水处理的概念,更不要说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也很突出,有的污染还在水源地、河流上游,影响很大。像土地制约一样,环境容量也将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一个硬制约,以后要上一个项目,没有排污指标也是很难的。在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xx市长举了一个例子,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在美国排污指标远远比土地贵,中国中化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买了一座炼油厂,当时买那座炼油厂用了5000万美元,后来环保设施改造却花了1亿美元。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欠帐很多。全区排污管网总长度128.5公里,其中已纳入污水收集网络系统有33.76公里,直排塘河94.7公里。建成的管网还存在标高不同、自成一体、缺乏管理、雨污合流等问题。现有排污泵6座、工业小型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排放量10.3万吨,经收集排向市区污水网络系统仅2.8万吨,收集处理率27%,有73%的污水未经处理收集直排塘河。像开发区,现在进场在建的企业有219家,结顶竣工的企业有80多家,这些企业投产之前,必须先解决“污水往哪里排”的问题。应该说,污水管网建设已经成为一件十分迫切的工作。

四是生态区建设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为缺乏工业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削减污染排放量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环保产业的政策和投资公益性环保基础设施的补偿政策,等等。生态建设还没有形成一种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对当前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xx要在第三次跨越中实现率先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面对人口基数大、要素资源缺、环境承载力弱这样一个基本区情,如果再不注重保护环境、不注重资源节约,那无疑是自断后路,也就不可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民生、抓环保就是抓稳定的观念,狠下决心,强化措施,不断把生态区建设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生态区建设

今年生态区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刚才,我们与各镇、街道、有关部门签订了任务书,通过这种签字画押的形式,一是把任务落实下来,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明确今年具体要抓的工作,使大家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希望大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实际,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针对当前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着重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确保完成污染物年度削减任务。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最近,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召开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抓污染减排,就是抓本治源。作为主要污染指标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今年都要下降4%,这是自我加压,市里给我们的考核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5%和3.6%,这是硬指标、约束性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这两个指标都是非常实在的,每个镇、街道都有样本点,有些样本点设在污水处理厂,有些则在污染相对比较重的企业,通过在线监控、飞行监测两种方式进行测评。要真正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要摸清家底,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其次要明确责任。一方面,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另一方面要对重点企业实行单列管理,落实到点上、落实到企业。如果在线监控和实际监测不一致,样本点就会扩大,这方面是实行双轨制监测。最后还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上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所谓“三同时”,就是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好多项目实际上是设计一套,建设一套,运行又是另外一套。像国外的工业项目,一般都是承诺的标准稍微低一点,设计要比承诺高一点,运行情况再比设计好一点,都是正向递增的,而我们是逆向递减。所以,今后还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环保审批,对新上项目的排污、环境保护进行严格把关。如果新上项目做不到“三同时”,减排就是一句空话,更不要说增产减污。

第二,要大力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和涉铅行业、造纸行业、纸制品加工业进行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行动,主要对影响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整治的重点将放在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进行彻底清理;涉铅行业、造纸行业、纸制品加工业整治的重点是加强企业污染减排工作,加快建立减排长效监管机制。我们要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务求这次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一方面要推进工业污染整治。对造纸、陶瓷、皮革、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必须加强监管力度,落实治理措施,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不能稳定达标和没有治理设施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和非法排污企业要依法关闭;对达标后仍不能满足排污总量的企业,必须坚决削减其排污量。另一方面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今年要加大对油烟污染和噪声污染扰民问题的整治力度。对餐饮等服务项目,选址布局和环境保护设施达不到要求或居民意见强烈的,环保部门不能审批,工商部门不得发证。要加强噪声污染整治,从严审批夜间建筑施工,同时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查建筑工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对严重干扰群众生活的加工点、小作坊及娱乐场所必须依法处理,直至关闭。

第三,要进一步巩固重点行业整治成果。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xx、xx废塑料洗涤加工企业和非法电镀企业的监控,一旦发现非法企业反弹和回潮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现在xx、xx等地的个别村也出现了加工废塑料的情况,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要配合当地政府,及时拆除违章棚屋,坚决取缔废塑料加工户,千万不能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电镀企业的管理,不断完善和发挥在线监控系统的作用,确保电镀企业达标排放。xx电镀基地建设,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已经进入发放征地款和建设手续报批阶段。xx镇党委、政府为征地政策处理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应该说,再加把劲,到月底基本上可以完成征地任务。接下去,有关部门要抓紧办理有关建设手续,做好施工招投标工作,确保在7月份前进场施工、明年投入使用。有两个具体问题,我再明确一下,一是企业入园标准,请指挥部抓紧制订方案,报区政府研究;二是电镀基地的变电所建设,请供电分局抓紧落实、同步实施。

第四,要切实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说环境污染整治不治标不行,但光治标不治本更不行。所谓治本,最关键的是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建成污水管网15.7公里,完成截污纳管9公里。特别是几个重点项目要加快步伐,确保进度。xx路和xx公路污水干管要与道路主体工程一并实施,力争年内建成;xx二期污水管网要力争在7月份开工建设;xx大道泵站市政府已经同意纳入xx大道建设成本,要尽快动工,确保年底完成土建;xx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选址,正着手政策处理和项目立项,要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对于xx污水处理厂,区环保、规划、市政园林等部门要尽快会同镇政府做好选址和处理工艺论证,处理工艺不同,选址规模就不一样,标准要求也不一样,必须抓紧落实方案,确保9月份开工建设。其他污水管网、泵站和截污纳管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区里下达的任务分解计划,进一步完善方案,做好施工建设,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在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发挥环保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用。如果我们投资几十亿元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到时污水却进不了处理厂,塘河继续发臭,是没法向老百姓交代的。现在我们说地下已经埋了多少管子,老百姓是不管这些的,他们要看的是实实在在的塘河水,水质有没有改善,水还臭不臭。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好截污纳管,使污水接入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此外,今年要建成xx、xx、xx和xx等4座垃圾中转站,新建改建12座标准公厕,新增5万平方米绿地,改造城区公共绿地1万平方米,这些任务也必须完成。

第五,要广泛开展以“两清一改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清洁行动”。我区农村环境卫生总体较差,特别是部分城郊村,甚至包括一些富裕村,也出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情况。就“环境清洁行动”,区委、区政府已经作了专门的动员和部署,也听取了一次整治情况汇报。现在看来,除了在一些点上有所动作以外,面上的推进力度不大。“环境清洁行动”是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下一步,我们要下大决心,推进这项工作,力争在9月份前各村都能完成集中整治的任务。总的目标是,通过“环境清洁行动”,努力达到“五个无”,即街头巷尾无暴露垃圾,村内河道无漂浮杂物,村庄无露天粪坑,道路沟渠无污水横流,公共场所无乱贴乱画。同时,要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塘西等旧村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45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创建6个全面小康示范村。要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力争年内建成8个以上市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镇。要集中精力抓好青山白化治理,这也是生态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对青山白化进行治理,但回潮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镇、街道甚至十分严重,希望大家进一步引起重视。

第六,要着力发展生态经济。一要大力培育生态工业。要抓紧启动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项目,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现在,郭溪工业基地有70多家制革企业,针对小吨位锅炉煤耗大、污染重的局面,着手投资建设供热能力为每小时60蒸吨的集中供热设施。我认为,这种做法非常好,值得宣传推广。要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今年要力争6家以上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二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要不断壮大生态旅游业。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努力打造一批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生态要求的旅游精品项目。此外,要广泛开展绿色企业、社区、学校、医院等创建活动,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生态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生态区,是一项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各镇、街道、各部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坚持不懈地把生态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生态区建设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这项工作仅仅靠环保部门、靠相关的执法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区生态办要负起生态区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各有关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明确分工,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落实责任。各镇、街道、各部门的“一把手”是生态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生态建设、对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负全责。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凡把关不严、治理不力,导致发生重大环保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污染严重的区域性、行业性问题要采取“挂牌督查”,盯死看牢,紧抓不放。尤其是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我觉得,环保一定要强调严格执法,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就是因为违法成本比较低,包括违章建筑整治和安全监管,一定要提高违法成本,使其不能违法,不想违法,不敢违法,也不会去违法。

三要健全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环保监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一些重点污染源,必须做到在线监控、实时监控。要建立生态区建设评估机制,按照生态区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对生态区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生态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新形势;瓮福集团矿山;生态建设规划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环境改善和生态治理提出了要求,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生态环境规划并加大监管力度。在这样新形势下,矿业单位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须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统一规划,明确建设具体内容,并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承担其应负的社会责任。

1瓮福矿山规划建设遵循的原则

在对瓮福矿山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首先,新形势下的矿山规划建设应该遵循“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开采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建设,及时使用科学手段进行生态恢复,从源头控制环境破坏。另外,“景观相似,功能恢复”也是瓮福矿山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原则。矿山建设规划应因地制宜,按照区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恢复矿区整体生态功能。除此之外,生态规划建设应该突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步骤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最后,规划建设工作中应该积极地鼓励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瓮福矿山规划建设的科技含量。

2规划区的基本概况

瓮福集团矿区位于贵州省瓮安县、福泉市境内,行政区划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矿区分为高坪矿区和白岩矿区,地处多条国道和铁路周边,交通极为方便。矿区包括多个生产矿段、以及生活区、选矿厂等设施场所。主要分布在福泉市道坪镇、牛场镇和瓮安县平定营镇、银盏镇境内。矿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矿区地形地貌复杂,岩性和母质较多,其特点是表土层耕性良好,心土层粘化僵硬,有较好的保肥保水性能,但通透性差,盐基饱和度低,养分含量不高。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但是很多区域的植被受人类活动影响,已经不存在。矿区现存3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3新形势下瓮福矿山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内容

3.1对瓮福矿山的建设范围和区块进行划分。对瓮福矿山进行生态建设和规划的第一步骤是划分区块和建设范围。这一步骤充分遵循“景观相似,功能恢复”的原则,按照矿山所处的地形地,地质环境,开采方式及规模,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类型、程度,地质灾害隐患等特征进行划分,从而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治理保护措施进行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瓮福磷矿区具体规划分区按矿段分露天采场、露天排土场、地下采场、废石场、工业场地、矿山办公区、选矿厂区、尾矿库、矿区联系道路及生活区等,明确了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以及一般治理区。突出治理重点,分步进行环境生态治理。3.2进行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分区确定以后,根据每一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别化的规划建设方案设计。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达到的效果。针对些会产生安全隐患和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区域,应该依照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理方案,可选的治理措施有修建截排水沟,下部修建拦沙坝,边坡清理整治,修建拱形网骨架,覆土绿化等,并且进行稳定监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已经完成建设的场地,可以在建设、运行阶段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场地和采矿地点,采取自然恢复措施;针对已经出现自然灾害的区域,应该制定防治建设方案。比如出现地面坍塌应该及时回填,并组织人员搬迁避让,进行监测监控和警示预警;出现滑坡后应清理整治边坡,修建拱形网骨架,进行覆土绿化和稳定监测。3.3按阶段实施设计方案,进行绿色矿山的治理建设。勘察阶段矿山应该关注矿山的地质情况。发现自然灾害及时整治,确定生态情况,绘制相关图纸进行生态分析并科学制定开采方案;建设阶段矿山对崩塌、危岩、地裂缝、泥石流等不同的隐患,要选择适当的治理手段。地裂缝采用采掘废石进行回填,对坡面危石、浮石采用人工清理,对于较大的危石采用凿岩设备或小炮进行松动爆破清除,清除危石后再采取系统锚杆+主动网进行防护。此外,对于采矿的废料堆放地的生态也应该给予关注,对原生植物被破坏的场地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复绿;生产阶段、闭坑阶段矿山,应该及时恢复矿山开采时占用的耕地和林地。为了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需要在这些场地周边及场内修筑截排水沟,长期观测检查,随时清除采场边坡危岩和松动土体,不易剔除的危岩、松动土体,修筑抗滑桩或挡墙进行支挡,采用混凝土喷浆堵截边坡含水层露头,对终了边坡、平台进行覆土绿化。闭坑后,对采坑进行回填、采坑及采矿台阶复垦和复绿;采空区不稳定的边坡进行地灾治理。3.4对瓮福矿山生态产业发展进行规划。瓮福矿山采场闭坑,排土场排弃结束后,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林地、工业原料林、果林的建设。这不仅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根据需要请园林方面的专业设计院提出更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瓮福矿山生态建设与规划的预期效果

4.1瓮福矿山生态建设与规划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对瓮福矿山生态建设与规划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避免人员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此外,经济林和果林的建设也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并且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对矿山的生态建设与规划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非常长远的,一方面对生态的规划和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美化景观环低碳技术境,还可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小区域气候,增加水源涵养,减少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2瓮福矿山生态建设与规划对污染控制、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开采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噪声、粉尘、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废石、尾矿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会危害到周围的环境和生态。如果进行有效的生态建设和规划,能够从根本减少甚至消除这些污染物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噪声污染,规划方案当中强调加强爆破管理,严格规定爆破在昼间进行,夜间不爆破。最大程度的保障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粉尘的问题,规划当中提到会对路面进行硬化,进行洒水和减尘处理,减少粉尘的产生。对于产生的一些污染物,会尽力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和综合利用,达到排放标准才会定向的排放或者是运输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4.3瓮福矿山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其他效果。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瓮福矿山的生态建设与规划还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并且让企业树立起环保企业的正面形象,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壮大。另外,有效的规划还能够提升企业施工的安全性,并且美化施工环境,给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还能改善矿山周围村镇的环境,促进周围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和国家对环境整治的要求,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是很必要的。矿山环境的治理并不能随意实施,而是应该在一定的规划方案的指导下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相关原则,明确建设内容,在国家和地方法规指引下进行。瓮福磷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治理和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瓮福集团自身内部发展,与此同时还整治了环境,对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能生,王仲博.基于委托模型的我国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8):153~159.

生态建设范文篇8

一、主要成果及特点

今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占旗下达任务的其中春雨季完成人工造林万亩,秋季成人工造林万亩;合格面积万亩占旗下达任务的。退耕还林完成万亩,占下达任务的荒地造林完成万亩,占下达任务的双百万工程完成万亩,占市下达任务其中综合治沙完成万亩,丰产林完成万亩。在三个薄弱环节中,农防林完成万亩公路绿化公里村屯绿化个;封山育林完成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育苗完成亩,占市下达任务。

从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看,都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双百万亩”工程开局良好。按照全市林业工作的安排,“双百万亩”工程是全市今后五年核心工程、示范工程。今春我们重点抓了这项工程。首先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工程重点安排个苏木乡镇,年规划完成全旗综合治沙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杜绝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工程施工上,把工作重点放在造林质量上。甘旗卡镇营造的千亩沙地速生丰产林,选用年生,胸径在厘米以上杨树苗,进行开浅沟,深栽植,栽后采用大水漫灌,修杈留全株,效果非常好。三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原有“”工程对接,扩大规模。我们在安排工程地块时,尽量和原有“”工程连接起来。从原来千亩地块扩大到万亩和几万亩,尽量形成规模。四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林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林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丰产林营造速度。由于安排妥当,今年“双百万亩”工程效果非常好,今年全旗完成综合治沙精品工程万亩,丰产林建设万亩。尤其是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三个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农防林建设、公路林建设和村屯绿化动手早、完工快、效果好。全旗今春完成农防林建设万亩公路林建设公里村屯绿化完成个。农防林、公路林建设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年。在工程施工上,我们把农防林建设和道路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大网格、宽林带,打破村屯界线,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欧里苏木五个嘎查统一规划,进行集中栽植,他们采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栽二年生标准苗,栽后浇水,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公里。海力吐镇、金宝屯镇、协尔苏镇、浩坦苏木、打破苏木乡镇界线,实行联网。四个单位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达公里,仅海力吐镇一春就完成公里农防林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要在原基础上向四周幅射,最后形成覆盖十二个苏木乡镇、二个农场控制面积万亩,纯造林面积万亩的我旗东部、南部农防林、牧防林兼用材林基地,今年刚刚开了个头。公路林建设进展很快,巴阿公路公里公路林一春完成了任务。目前国、省、旗三级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乡与乡之间公路凡是定线也已绿化完成,村与村之间公路是今后绿化重点。全旗个嘎查村以村旁、宅旁绿化基本成型,但村内重要街道绿化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三)补植补栽工作扎实进行。⒉⒊××年我旗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万亩,其中退耕万亩,荒地造林万亩,为确保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标准,从去秋、今春、雨季、今秋,各苏木乡镇对三年工程全面进行补植补栽,做到大坑大水认真栽植。确保一次性补植成活。据统计,全旗已完成三年工程补植万亩。

(四)私有林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我们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私有林业。认真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实现了从原先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靠利益和市场两个机制,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在今春完成的造林面积中,全部都是个体造林和引资造林,即使是集体统一营造的路林和农防林,栽完后有的卖到户,有的是无偿分到户,全部实现了不造无主林。

(五)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随着大规模性群众造林活动的开展,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今春的造林生产中,各地普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的造林地块,实行先易后难。广泛应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机械开沟、沟内挖穴造林、钻孔造林、座水造林等技术。据统计,今年全旗开沟造林面积达万亩,钻孔造林万亩,半地下畦田整地达万多亩。与此同时,我们严把种苗关口,坚持苗木品种对路,保鲜措施得力,苗木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实行就地育苗,就地用苗,随起随栽,栽后截干,小白龙漫灌,浇后回土,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在今年造林完成面积中以上面积都浇上了第一遍水。(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六)林业产业化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全市“双百万亩”工程的启动,丰产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农牧民把资金投向林业,投向用材林、甸子地、丘间低地、农防林带、河流两岸都成了投资造林的热点地方。造供孩子念书林、养老林已成了一个新的时尚。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也不放过这个发展机会,纷纷到农村买地造林或购买造完的林。外地客商也看到了后旗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把资金投向林业,特别投向丰产林这块。据统计,今年造林仅外商投资达多万元,造林面积达万多亩,城镇居民投资达多万元,造林面积万多亩,引进大型细木工厂个,林业产业化成为我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七)“二个一”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坚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是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在今年的林业生产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业的可喜局面。旗委几大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林业。并在今春林业生态建设会上进一步强调,林业要是坚持五个一(即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一个好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领导签订了生态建设年任期目标责任状,并把每年任务进行详细分解。使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提前早知道,促使各项工作提前落实,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局下乡包点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奋战。旗里包乡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严把质量关,形成了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现场抓,齐抓共管的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八)林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

按照两个《决定》的要求和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乡级林业工作站的垂直管理。成立了旗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在全旗共同努力下,全年未有大小森林火灾发生。今年共开设防火道千米,召开防火会次,组织大型宣传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稳定,几年来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尤其是松毛虫大发生已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公安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全年共查处各种毁林案件起,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业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我旗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在今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出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问题,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

(二)速生丰产林建设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林业产业化建设目前看主体是以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商品林基地建设。现在农村和城镇造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包括栽植模式、品种选择、经营措施、采伐年限,以满足丰产林建设的需要。

(三)造林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年造林中总体质量是比较好的,个别地区只注重完成下达造林指标,重视面积数量,但是具体造林中,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精品不精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造林成果。

(四)重造轻管、重乔轻灌思想仍较严重

今年各地群众干部普遍存在栽完树就不再进行管理的重造轻管思想。不抚育、不浇水、牲畜在造林地散放毁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灌木造林上,今年完成的万亩中仅有万亩灌木,占总造林面积的。各地造林仍以乔木(杨树)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地下水位高低,全部上杨树,人为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现象的发生。

(五)苗木生产滑坡较大

由于受今年苗木滞销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育苗面积出现较大滑坡,影响今秋和明春的造林生产。

三、××年工作安排

××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我旗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实现××年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跃,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作思路

按照全旗四大战略,××年林业生态建设思路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线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切入点,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与农牧民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以抗旱造林为中心,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切实提高造林“两率”;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私有林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禁垦禁牧围封育林育草为手段,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越。

总体工作目标是:××年,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合格面积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万亩,农防林万亩,封山育林万亩。育苗完成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公里,完成个村屯绿化达标建设。

(二)工作要点

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和必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年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工程,抓好五个基地,做好六项工作。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这个中心。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我旗年年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以工程为依托,抓好牧业比重较大苏木乡镇的灌草型饲料基地建设,东片、南片农防林兼用材林网格建设,中片乡土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引草入林,引药入林。以宜林荒地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将工程的资金优势和个人的造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程招标造林、大户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在荒地造林管理上将采取以造林成活和保存兑现荒地种苗补助款的机制,确保造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突出四大工程

一是突出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在这两个大工程上对我旗有更多投入,按国家要求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并抓好上报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

二是突出“双百万亩”精品群工程。主要以“”线敖古斯台、巴胡塔、伊胡塔、甘镇历年原有“”工程为依托,按照“双百万亩”工程要求,进一步规划扩建完善穿线,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措施,形成“”线十万亩以上各具特色的精品群工程。以浩坦、海力吐、金宝屯、公河来、额莫勒、双胜、向阳等十二个乡镇场为重点,按照“双百万亩”丰产林要求,规划总面积万亩,计划造林面积万亩,利用年左右时间进行大网格和小网格防护林相结合,将原有的防护林贯穿起来,形成规模,成为我旗最大防护林、用材林精品群基地。

三是突出全旗以公路林为主线的林业生态框架工程。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以贯通全旗南北的“”线及贯通东西的“”线、“”线、甘金南线、北线,巴胡塔阿古拉、通库公路、通查线为轴线,打破乡村界限,向两侧延伸,建设宽幅生态主穿带工程。主穿带内体现治理多样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退则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分步实施,形成贯穿全旗的条宽幅绿色屏障。

四是突出天然林草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原有封育、飞播区为重点,建档立卡,树立碑界。以吉尔嘎郎、巴雅斯古楞天然红刺榆分布带,乌兰敖道山杏封育区,阿古拉双合山草原生态风景区,茂道吐至乌兰敖道两侧榆树分布区等天然林草植被较好的地区为重点,设立禁垦禁牧禁伐区,采取封造结合的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自然恢复,辅以人工补种、补栽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林草植被。对巴胡塔阿古拉金宝屯一线长公里、宽公里湿地划为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

抓好五大基地

一是抓好优质灌草型饲料基地。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养畜大户,抓好种灌种草。以“”线以西,甘金北线以北的牧业比重较大的苏木乡镇为重点,围绕着养畜大户,以畜定草,大力发展种灌种草,林间种草,建设优质灌草型牧场及饲草料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高效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人工种草尽量结合畜牧工程进行。

二是抓好灌木经济林基地。以乡土灌木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等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建设山杏园、桑树园、枸杞园等形式全旗建设好万亩灌木经济林基地,逐年增加,形成产业。

三是抓好林药间作基地。××年全旗计划抓好万亩林药间作典型,主要在退耕地内推广,以南片、东片、中片苏木乡镇为主,使退耕地发挥更大效益,退耕户受益,避免今后退耕地内种植一年生作物。

四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全旗以向阳、双胜、浩坦、查日苏等东南部平原区苏木乡镇为重点,结合农防林、路防林建设,大力营造新品种速生丰产林,使其形成全旗商品林基地,缓解西北部林木采伐压力,××年计划建设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

五是抓好种苗基地,以国营林场圃及育苗大户为主,抓一批以培育乡土耐旱树种为主的育苗典型,树种主要以红刺榆、五角枫、胡枝子等乡土耐旱树种为主,形成基地,解决我旗长期以来造林以杨树为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做好组织考核工作。对全旗生态建设继续严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年初将造林、围封、飞播、育苗、生态经济圈等指标下达给苏木乡镇,作为年度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林业生产结束后,对各苏木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照规定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

二是做好工程质量督查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将组织林业技术员和乡镇干部队伍深入造林第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指导林业生产,严把施工的各环节关。在造林前,对技术人员和造林大户进行层层培训,要求各地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没有规划设计不准造林,技术责任不落实不准造林,不整地不浇水不准造林,苗木不具备“两证一签”不准造林,没落实抚育管护责任不准造林。推行浇水造林,推广覆膜造林,大坑大水,掐头定干,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组织群众利用抗旱桶拉水造林。要按照造林成果兑现种苗补助资金。

三是做好政策兑现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把好检查验收关,政府组织纪检、林业、财政、经管、粮食等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逐乡村、逐地块、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农户进行签字确认,并公示。填写《退耕还林验收证》,苏木乡镇依据《验收证》和《退耕还林合同书》填写核发《退耕还林证》,做为退耕户兑现钱粮相关政策的依据,在发放钱粮补助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将种苗造林补助费、钱粮补助足额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取信民众,杜绝乡镇嘎查集中领取钱粮和搭车收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越级上访。

四是做好补植补造工作。造林补植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果极为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致使一些造林地由于补植没有跟上而失败。今后,凡是当年的造林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要在雨季和秋季进行补栽上。当年补栽不完的,第二年春季也要补栽上。要采用大坑大水保成活办法,做到一次补栽成功。这要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要常抓不懈。××年,要对前两年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补植。

五是做好项目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退耕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年××年的退耕资料进行了搜集立卷,专门设立退耕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保护退耕户合法权益,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档案资料。对验收合格的退耕地块及时办理土地使用变更手续,核发林权证,依法实施资料管理,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建设范文篇9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落实中央、省、州、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圆满完成年度生态建设扶贫目标任务。

(一)生态建设扶贫

1.2018年内将全县45.93万亩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补偿金足额兑现到农户账上,其中生态建设扶贫涉及贫困乡(镇)14个,摘帽村17个,贫困户108户,贫困人口509人,补偿面积58546.2亩,总金额863556.45元,按计划12月底前完成补偿资金兑现。

2.巩固全县3.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年底前将17个摘帽村,374户,1769人的退耕还林成果,面积1748.3亩,补助金额454558元,按计划12月底以前完成政策兑现。

3.完成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1600亩。12底前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

(二)就业扶贫

1.今年按政策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按照川财农[2017]159号文下达资金164万元、川财农[2017]135号文下达资金60万元,今年我局将根据下达的总资金和上级通知要求,确定我县2018年度聘用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467人,续聘208人,新增259人,工资每人每月400.00元,计划以现金形式每三个月发放一次,人身意外保险由县财政统一支付。

2.安盟保险公司2018年在我县临聘建档立卡贫困户46人,续聘45人,新增1人,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的管理机制,公平、公开、公正地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上。

3.松多乡下莫西村云杉树苗苗圃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从14户贫困户中选用,实现提高贫困户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4.在2016、2017年解决两名贫困孤儿就业的基础上,结合对口乡贫困户实际,酌情考虑解决1-2名贫困户就业。

5.继续对莫西村14户贫困户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将该村14户的荒坡地段(共115亩)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增加其经济收入。

6.继续加强专业打火队伍建设,以解决就业为基础,抓细抓实去冬今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做到既解决贫困户增收,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

继续引导贫困户从思想上脱贫,改变惰性,使其明白靠勤劳才能致富,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让贫困群众懂得惠从何来,向谁感恩,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感恩、守法意识。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对生态建设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督促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实行问责管理。

(二)做细做实生态护林员的遴选,划定管护区域,制定完善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生态护林员业务培训,加强考核和监督管理。

(三)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努力做到监督到位。

三、资金保障

按照省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2个专项扶贫2018年实施方案和州、县生态建设扶贫资金分配方案,拨付到我县资金分别为: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补偿金2018年17个脱贫摘帽村生态补偿58546.2亩,总金额863556.45元。

(二)17个摘帽村退耕还林,面积1748.3亩,补助资金454558元。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2018年1600亩。12底前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生态建设范文篇10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面对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与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首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基础地位;从维护本国生态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以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持续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有效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状况,而且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国政府在领导人民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以战略眼光关注着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森林问题、生态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以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逐步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以同志为核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森林问题极为重视。*年,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年,他又进一步指出:“要看到林业、造林,这是我们将来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确定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有力推动了森林资源发展。

*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并决定*月*日为中国植树节。*年*月,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从中国最高领导人到亿万民众持续*年,年年履行植树义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亿人次,义务植树*亿株。当时一位关注世界森林的当代著名林学家、英国人理查德·迈克尔评价说,中国的义务植树,为全世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改善生态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中国政府的决心也是极其坚定的。*年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号召,进一步动员全国人民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世界上首部防沙治沙法也在中国诞生。中国政府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年,刚刚走进小康的中国毅然决定,在今后十几年内,投资几千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着创新和发展。*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年*月,中国政府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从而在全国形成了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基本格局。

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世界各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以对民族和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并将“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描绘了新世纪中国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和成果的反映,它摈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走上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征程。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世纪人类文明的旗帜和方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经过艰辛探索、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在自身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在谋求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主席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的战略高度,向世界庄严承诺:到*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提高到*%,并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这是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

中国政府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放在了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增加到目前的*.*%,森林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

(一)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林面积近*/*。目前,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多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近*/*,居世界首位。*—*年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万公顷,而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万公顷。中国人工林年均增量占全球人工林年均增量的*.*%。这一重大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减少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二)严格保护天然林。中国天然林面积为*.*亿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为加强天然林保护,在试点阶段投入*亿元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决定,从*—*年投入*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过*年的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亿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万公顷森林,工程区内净增森林面积*.*万公顷,净增森林蓄积*.*亿立方米。

(三)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一是建立了以森林限额采伐、林权登记发证、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和森林资源定期清查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以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年来,中国森林火灾受害率平均控制在*.*%。以下,低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三是建立了森林资源监督制度。这些制度的形成,促进了森林资源消长的良性循环。

三、发展碳汇林业和生物质能源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万亿吨碳,其中*.*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而且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等优点。中国政府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森林的“碳汇”功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中国森林资源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年,中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亿吨。*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以上。*年底,来自中国、芬兰、苏格兰及美国等国的*位不同学科的国际著名专家共同对全球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年间,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

(二)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为推动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年*月,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有关单位和机构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该基金是中国绿化基金会的专项基金,旨在通过企业、个人或组织出资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所造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登记在出资方的社会责任账户并予以公布,以此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贡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先期注资*亿元人民币。

(三)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中国现有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每年可提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量为*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亿吨。中国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以上的植物有*种。中国森林资源中果实富含淀粉的树种也很丰富,如栎类果实经加工提炼可转化燃料乙醇和生物化工产品,现有面积达*多万公顷。中国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多万公顷和近*亿公顷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的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为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中国政府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中国国家林业局先后与中国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开展了合作。*年已在云南、四川、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合作建设油料能源林基地*万亩,并积极推动林业生物柴油加工业的发展。

四、沙化土地治理

中国是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为遏制土地沙化,中国政府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顽强奋斗,使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全国土地沙化由*世纪*年代末期年均扩展*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平方公里。

(一)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建设范围涉及中国北方*个省区市的*个县,规划造林*.*万公顷,建设期*—*年,将历时*年。经过近*年的建设,累计造林保存面积*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年的*.*%增加到*.*%,森林蓄积量由*.*亿立方米增加到*亿立方米;*%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营造经济林*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万吨,占全国产量的*/*。

(二)强化京津风沙源治理。中国政府于*年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省区市的*个县(区、旗),规划治理总面积*.*万公顷。到*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任务*万公顷,实行禁牧面积*.*万公顷,生态移民*.*万人。*年与*年相比,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植被多样性指数提高*.*—*.*,向大气释尘量下降*.*%。

(三)建设规模宏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中国平原地区耕地和人口约占全国的*%,是粮食主产区,也是无林少林地区。为了改善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中国政府组织人民大力开展平原绿化。从*年到*年,全国平原地区累计完成造林*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年的*.*%提高到现在的*.*%,新营造农田防护林*.*万公顷,农田林网控制率由*年的*.*%增加到现在的*%,*万公顷农田得到保护。

五、湿地保护与恢复

中国湿地总面积约为*多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中国湿地保存了全国*%的可利用淡水资源。中国湿地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保护强度大,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年,中国政府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年)》,计划投资*亿元,实施*多个项目。目前,已审批实施近*个项目。在国家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处,面积*万公顷;建立*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万公顷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二)加强三江源湿地保护。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为保护这一地区的湿地,*年中国政府建立了三江源部级自然保护区,将生态功能最重要的*.*万平方公里区域纳入保护范围;*年制定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亿元,对河流、高原、湖泊、沼泽等类型的湿地进行重点保护,同时通过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措施,全面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六、水土流失治理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中国政府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放在灾后重建综合措施的首位,并作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年,*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县、*.*亿农民,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万公顷、封山育林*万公顷。中央财政需投入*亿元,到*年已投入*亿元。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年*月,中国政府又作出了现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再延长一个周期的重大决策,中央将新增投入*亿元,使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达到*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占国土面积*%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个多百分点,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据四川省水文监测,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后,*年与*年相比,长江一级支流年输沙量大幅度下降,其中岷江夹江站减少*.*%,嘉陵江亭子口站减少*%,涪江射洪站减少*.*%。

(二)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流域涉及*个省区市,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人为破坏,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大量减少,生态严重恶化,洪灾、旱灾、泥石流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心腹之患。为恢复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年中国政府启动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营造林*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净增*.*个百分点。

(三)构筑万里海疆生态屏障。*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覆盖沿海*个省区市、*个有海岸线的县,累计完成营造林*.*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个百分点;新造和更新沿海基干林带*公里,使海岸基干林带达到*.*万多公里。为吸取印度洋海啸的惨痛教训,中国政府已经进一步修编了工程建设规划,决定到*年,再投资*.*亿元,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七、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野生动植物极其丰富,仅脊椎动物就有*种,居世界前列;高等植物达*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政府于*年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野生动物保护。一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二是强化栖息地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等形式,有效保护和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三是拯救繁育珍稀濒危物种。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只,野外种群数量达到*只;朱鹮从*年发现时的*只,增加到*多只。四是积极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繁育。五是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在候鸟等野生动物重要聚集分布区域建立了*处部级、*处省级和*余处市县级监测站,布设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

(二)野生植物保护。中国政府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网络体系,涵盖了*%的高等植物种类和*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主要栖息地。建立了*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因保存中心和*多家植物园、树木园,保存了中国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物种的*%,上千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处,覆盖了*%以上的陆地国土面积,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小区*万多处,总面积*多万公顷。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有效保护了*%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野生动物种群和*%的高等植物群落。

八、发展林业产业

立足国内解决木材需求是中国的基本政策。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国内的木材需求,从*世纪*年代开始,中国陆续建立了*个国有林场,森林面积达*.*万公顷,其中培育人工林*.*万公顷,*世纪*年代又大力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年中国政府又启动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目前,全国已营造速生丰产林*万公顷。

在以速生丰产林、纸浆林、能源林等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迅猛发展。中国人造板、木质地板、竹材及竹制品、家具、松香等产品产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为繁荣国际市场发挥了作用。

九、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的文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态文化,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致力于使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

中国政府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每年开展“关注森林”、“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植树节、国际湿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重要纪念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拍摄制作了系列电视专题片《森林之歌》,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人与自然”、“绿色时空”、“绿野寻踪”等专题节目。创办了《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林业》、《森林与人类》、《国土绿化》、《生态文化》等报刊。树立了林业英雄马永顺、治沙女杰牛玉琴和治沙英雄石光银、王有德等先进模范人物,坚持用榜样的力量推动生态建设。

深入开展“林业与构建和谐社会”、“林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林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林业与国家安全”、“林业与节能减排”等重大生态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出版了《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林业与生态建设》、《论林业》、《论林业》、《刘少奇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论》、《生态文明建设论》等重要图书。举办了中国林业产业国际博览会、森林旅游博览会、花卉博览会、生态文化节、竹文化节、湿地保护论坛、国际沙漠论坛、绿色财富论坛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

十、加强生态领域国际合作

生态危机没有国界,保护生态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中国政府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进全球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认真履行国际公约。

——中国于*年*月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年和*年连续当选为公约常委会副主席国和亚洲地区代表。中国成立了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履约管理体系。

——中国于*年*月*日加入湿地公约,目前为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和公约财务小组成员国。中国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作为中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总目标下的优先行动,认真履行公约的各项义务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中国政府先后成立了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和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

——中国于*年*月*日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不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实行节能减排,并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

——中国于*年*月*日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政府建立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基本制度,实行了野生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和限额使用制度;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行动计划》、《中国*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中国于*年*月*日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担任第一届科技委员会主席和第六届缔约方大会副主席。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履约行动方案,将荒漠化防治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战略。

——中国于*年*月*日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中国政府颁布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初步形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机构体系框架。

(二)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先后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国国家林业局代表中国政府先后与*个国家签署政府间合作协定,与*个国家签署了*个部门间合作协议(备忘录)。

十一、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中国已经走上了依法治林的轨道,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了执法体系。建立了林政管理、森林公安、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植物检疫等方面的执法机构和队伍。

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大幅度增加了生态建设投入。“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林业投资*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前*年总和的*.*倍。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地、县四级林业科学技术研发体系、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十五”以来,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制定了《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取得了*多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科研成果,推广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林业科技贡献率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

十二、生态建设的战略重点

中国的林业与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中国政府站在维护国家和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将继续实施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力争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并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较大贡献。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中国政府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力争到*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增加森林的固碳总量。加快构建“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推动亚太地区森林资源恢复和发展。

——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加强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加快推进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力争到*年,使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个,*%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较为完整的湿地保护和管理体系。

——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所有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良好保护,维护物种安全。

——努力保障木材供应。立足国内保障和改善木材等林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力争到*年完成*万公顷的建设任务。

——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力争到*年,使我国人均占有食用木本植物油达到*.*公斤,人均占有水果达到*公斤,人均占有木本粮食*公斤,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国民营养水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