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1:33:29

生态村

生态村范文篇1

区片联创: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组合若干个自然村共同创建,村庄之间的分工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发展的有机联合整体达到资源共享的建设过程。

区片创联总目标: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使文明生态村建设普及率为70%(受益人7万人,500个村庄),分布于全区4个镇10区片(灵山3个区片、演丰3个区片、三江2个区片、大致坡2个区片)。

区片创联的基本要素:在创建过程中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中吣村辐射带动为创建的基本要素。

区片联创的工作思路:推行统一规划,整治脏、乱、差的村庄环境;推行整合“五村”外部环境,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推行“五村”竞选投资项目,提升生态经济质量;推行培训农民劳动技能,提升农民素质;推行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

区片联创的主要措施:建立“三为理念”:为农民而组织,为农业而招商,为农村而策划。建立“三项制度”:党委政府工作成效重要考核点,村委会工作实绩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考核点,党员及党员干部先锋作用的重要考核点。注重“三个扶持”:扶持基层党组织为主导、扶持农民群众为主体、扶持连片创建为主流。运用“多种模式”:城乡共建、军警民共建、党政机关包点共建、村企共建、市场运作共建等模式。(区财政200万元;贷款建设2000万元,招商引资1.8亿元;)

今年,我区还将著名的革命老区演丰镇东寨港沿岸的边海、演海、演中、山尾、演东五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61个经济社),1841户,6136人,耕地面积29441亩,海岸线长16公里的范围区域连片创建,力争今年11月前完成连片创建任务,形成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整个演丰镇的态势,将演丰镇率先建成全省唯一的文明生态镇,从而推动全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文明生态镇的创建工作。此外,按照市里要求和结合我区实际,今年还提出了30个自然村为创建重点。其中8个村重点示范创建、7个村为重点提高、15村为重点培育。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立足长远,瞄准服务“三农”,在辖区四个镇建立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成片”的创建模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过去,**区是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相对落后的区之一。今年伊始,我区就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认识,积极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区情的实际出发,跳出“三农”助“三农”,加快推进文明生态村区片联创的步伐,立足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事,助进“三农”工作全面推进,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社会各界支持,共同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良好局面,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是在创建过程中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重创建,这是从根本上必须牢固确立的政治意识。“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强调执政为民重创建,就是牢固确立“三农”问题是**区根本问题的思想,在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任何时候不动摇;就是从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创建中的主体作用和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文明生态村创建本领;就是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自觉地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决策、战略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上,通过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形成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区今年文明生态创建的发展势头很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找准了文明生态村创建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结合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才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今年,区政府计划投入直接用于“文明**”工程建设资金达420万元,其中80%用于文明生态村创建。我们在创建过程中,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差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把解决农村道路泥泞坑洼、农民行路难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在全区推行村村通公路工程,今年全区将完成100%的行政村通硬板化公路,在连片创建范围内100%的自然村和100%的农户间的道路硬板化,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出门行路难的问题。

二是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谋创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创建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才能确保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

强调以人为本谋创建,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把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就是明确创建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就是把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区委、区政府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方针,千方百计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让农民群众不但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和文明生态村的生力军,而且成为城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成果享有者;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宏观调控中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使农业成为能使农民致富的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长期得实惠,使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社区。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最基本基础元素,大力推进农民生活改水和生产改水工程,投入401万元用于全区农村生活改水工程,投入362万元用于全区生产改水,其中海航捐款80万元。现在全区765个自然村28280农户120563人全部用上了卫生自来水,靠天恩赐的“望天田”也喝上了自来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0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自来水。农民群众高兴地说,过去媳妇陪嫁来的洗衣机是用来做米缸用,现在终于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洗衣服了。今年是大旱之年,农民群众同样可以充满希望去“望天田”耕种,带着喜悦去“望天田”收获。

三是在创建过程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兴创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创建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生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的文明生态村。我们围绕三年内各镇都有2—3个农业支柱产业,镇村都有富民产业的目标,立足**特色和现有基础,大力培育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产业、苗木花卉产业,充分利用红树林、东寨港地震海底村庄遗址琼剧文化等区域特色产业。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正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付加值。

强调统筹城乡兴创建,就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以文明生态创建助“三农”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就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根据王为璐书记和陈辞市长的指示精神和**区的实际,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把目前一些农村“脏乱差”突出问题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切入点,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将整治农村环境作为以“创建”助“三农”的突破口。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大力推行“五个一”(每个自然村要建一个垃圾池,100户以上的村可建两个;每户要有一个垃圾筐;每户要划定一片卫生责任区;每个建制村要制定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每个建制村要有一名保洁员)进农村入农户是**区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贴近农村发展的实际和群众需求所做的有益探索。在重点做好乡间主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同时,发动全区农民群众自己动手,搞好村中胡同小巷的硬化、净化。截止目前,全区已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农村环境整治战役,清除了历史陈年垃圾,新建垃圾池1000个,新置手推垃圾车500个,为各镇统一配制拖拉机垃圾车4部。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批批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清新诱人的新气象。我们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户庭院经济,涌现出一批批芒果村、蕃石榴村、荔枝村等。同时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0期,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发展致富的本领。认真作好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年以来共转移劳动力1200多人。

生态村范文篇2

按照县文明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于今年3月9日进驻金厂峪村。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村两委干部协调配合,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一丝不苟地组织实施,在该村掀起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热潮,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得到了广泛赞誉。

一、深入调研,掌握详尽的基本村情。

局领导高度重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经过局班子认真研究,选派得力人员组成驻村工作组,并组织动员会,讲明包村工作的重要性,严明工作纪律,提出明确的责任目标,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原创:使工作队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树立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动员会后第二天工作组就来到金厂峪村调查情况,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考察了村路、集市、矿山、河道。并深入农户家中,询问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了解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详细做记录,掌握了准确的第一手材料。金厂峪村共计9个村民小组,334户,1240口人,5个党小组,59名党员。村班子年富力强,5名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3岁,除副书记今年55岁之外,其他四位都在40岁左右,且都怀着为集体干一番事业的信心。该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几年来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村民越级上访现象。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1983年全部用上了自来水,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康村,1997年全村开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网率达到100%。2000年出资1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村小学配有标准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矿业开发方面,全村有成规模铁矿7处,小型铁选厂5家,年可产铁精粉20万吨。2003年经济总收入1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达4000元。

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过去金厂峪人靠山吃山,依靠开发金矿资源得到了很大实惠,现在由于政策限制,严禁私人乱采滥挖金矿,对矿业开发依赖过强的经济结构一下子就失去了后劲;农业方面,全村耕地面积108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9亩,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林果业方面,全村山场面积6000多亩,其中有林面积4000亩,经济林面积300多亩,有板栗树2.7万株,年产板栗3万公斤,人均只有25公斤;畜牧养殖业几乎一片空白。二是村民缺乏创业精神,存在严重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心理,害怕冒风险,不想出体力;三是道路及环境建设严重滞后,环境卫生较差。

二、集思广义,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针对该村村情和上述存在问题,工作组在征求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后,具体谋划了2004年的工作思路:以文明生态村镇建设为契机,下大力度治理农村环境卫生,以开发铁矿资源为依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发展林果和畜牧养殖业,巩固加强小康村建设。为实现上述目标,确定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素质。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制定各项制度,规范领导班子行为;加强培训教育,引导村干部加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教育村民转变观念,大钱要挣,小钱不扔,做活金矿这盘棋,为金矿搞好后勤服务。

二是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1、充分利用现有矿产资源,以矿业开发壮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进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建选金厂一座,把过去金矿遗留下来的100万吨低品位金矿石,依靠现代技术把金提出来,从而实现变废为宝。2、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发展林果和畜牧养殖业。利用山场优势,栽植板栗,嫁接优良品种,改良板栗园300亩。在远离闹市的红沟峪建一大型奶牛养殖场,发展规模养殖,将来成为蒙牛、乐百氏集团的定点供奶站。

三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文明生态村建设。1、完成6.5公里村路及街道硬化工作,同时搞好村路两侧及集市的清洁整理,达到绿化、硬化、亮化三者的协调统一。2、解决饮用水问题,该村饮用水氰化物严重超标,直接威胁村民生命安全,协调占地,把东沟大井的水引进村里,让群众用上放心水。3、建200平方米小广场一处,4、建立图书阅览室和体育活动室,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三、不遗余力,因地制宜办实事。

从进入金厂峪村的第一天,工作组就把自己真正当成村里的成员,与村干部携起手来,共同谋划,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工作,竭尽所能办实事。

一、健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我们着力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念,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该村的《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创建文明生态村帮联制度》等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了村班子领导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本领。为促进村务公开工作,我局出资5000元,为该村建起一处高标准公开栏,重大事件、收入支出等上墙公示,既方便群众监督,又美化了环境。

二、硬化村路及街道。我局出资1万元为村里购买水泥50吨,并亲自送到修路工地,又积极动员金矿等单位拿出水泥50吨,并协助村里组建一支筑路队,大大节省了开支。为解决资金问题,村主任梁友珍预先垫付了3万多元。涉及到占地问题,村民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心甘情愿为集体拿出承包地,由于各方面协调一致,只用了40天就硬化村路及街道6.5公里。

三、加大力度搞好人居环境治理。1、治理村部环境。该村村干部平时卫生意识差,加上一楼饭店污水杂物乱堆乱倒,环境卫生很差,在群众中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我们一方面教育村干部要从本身做起,做群众的榜样,同时与村干部一起动手,对办公楼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另一方面努力做饭店老板的工作,分析环境卫生与人的健康、饭店客源之间的关系,促使他心甘情愿搞好环境卫生。2、治理河道及选厂环境。我们组织村里铁选大户分段清理河道,加固堤坝350米,并把沿公路一侧河岸筑起两米高的围墙,竖起118个广告牌,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及矿山安全等政策法规,为公路沿线增添了一道景致。同时签定责任书,杜绝尾沙沿河排放现象,确保汛期安全。在工厂自身环境治理方面,我们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各家铁选厂筑起围墙,粉刷墙壁,在厂区周围植树种草,进一步美化了环境。3、清理美化街道。街道硬化后,保持是关键。我们组织人员清理街道1500米,拆除柴棚、厕所等私搭乱建临时建筑10余处,清运垃圾600方,粉刷墙壁1000米。同时在村路两侧栽植馒头柳1000株,火炬树800株,在街道两侧新建花坛30个,栽植串红儿、六月菊1550株,原创:如今林木成行,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4、治理集市环境。该镇集市座落在村内,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白色污染”相当严重,一遇大风天气塑料袋满天飞,过往群众怨声载道。我们和村干部协商,在集市内建起了四个垃圾池,彻底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使集市环境大为改观。

四、提高村民素质,转变村民观念。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协同村干部制作发放《明白卡》,组织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提高群众参政议政能力。同时教育村民“家有黄金百两,不如日进分文”。在和村干部协商一致后,组织村民代表分两次到白堡店、白庙子、东花院以及滦南李营村参观学习,开阔村民视野,增长村民见识,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思路。同时我们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为该村输出剩余劳动力20人,同时提供致富信息50余条,为村民增收提供积极服务。

生态村范文篇3

一、着力抓好四个建设

抓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实现“生态文明村”目标的组织者、实施者。我们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创建中带头致富奔小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抓教育建设,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的本领。今年我们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用2—3年时间使全区60%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同时积极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抓制度建设,树民主新风。我们把帮助制定和完善“十大制度”和“两大措施”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十大制度是:党支部书记职责、村委会主任职责、党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村经委工作职责、群团组织工作职责、村办企业厂长、经理工作职责,以及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同时采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倡导民主新风。

抓环境建设,塑造新风貌。一抓规划。立足农村现有条件,坚持规划先行,根据各村的发展水平,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创建的重点和核心,对全区农村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布局,划分为10个文明生态村区片,把发展特色种植业、无公害热带农产品、各具特色的农户庭院经济以及开发乡村民族风情休闲游和郊区农家乐休闲游纳入创建之中。二抓整治。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划资金,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大对农村脏乱差的整治,在农村推行“五个一”工程,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三是抓管理。推行农村卫生保洁公约、治安防范、青少年帮教、生产经营、绿化美化等制度,创造农民群众人居环境整洁、生产秩序井然、生活安定祥和新风貌。

二、积极开展四项活动

开展文明生态村争创活动。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按照职能和任务确定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纵向上落实到村和农户,开展新时期的农村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共同致富竞赛活动和“文明农户”、“创建示范村”、“创建积极分子”、“五好家庭”、“勤劳致富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引导农民主动进入市场,树立勤劳诚信致富的观念;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促进村风民俗好转。

开展农民增收争创活动。只有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生态村。我们围绕3年内各镇有2—3个农业支柱产业、村有富民产业的目标,立足**特色和现有基础,着力壮大苗木花卉、热带水果绿色农产品、海淡水产养殖、城市市民体验种养、生态观光等区域特色产业。目前正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和“一村一特”的格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以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心往小康想,劲往小康上使。

开展区域共建联创活动。今年,区委区政府按照区域共建的思路,成立了有企业和驻军有关领导参加的联建联抓领导机构,对全区的各项工作进行研究、规划和组织实施。做到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统一检查。开展了军警民共建、机关包村共建、企业与村结对子共建,城乡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开展文娱体育竞赛活动。区镇村三级经常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如农民龙舟赛、排球赛、拔河赛、冬季民间琼剧演唱会等活动,省文体厅等一些省级机关经常到我区乡村与农民一起比赛。使村民陶冶了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找准四个关键点

在思想认识上,关键是面对农村、积极稳妥。我区农村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为此我们围绕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抓创建,使之同新形势下的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愿望,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既不贪大求全,又不裹足不前。从实践看,凡是牢牢把握这一点的村镇,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规划设计上,关键是因地制宜、周密可行。搞好规划设计,是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地推出“文明**”工程,编制了《文明**工程实施方案》和《文明生态村区片联创工作方案》。再用2--3年时间使文明生态村普及率达70%(受益人7万人,500个村庄),分布于全区4个镇10个区片。这个目标任务既宏伟又艰巨。我们在抓好全区方案设计的同时,要求各镇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找准工作重点,为创建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在工作实施上,关键是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创建活动覆盖全区农村,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具体实施上既应有统一要求,又不能搞“一刀切”。我区有765个自然村,各村区位环境、经济社会条件等差别很大,创建活动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一实际,一方面,把所有行政村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提出基础不同、干劲相同;措施不同、标准相同;进度不同、目标相同。另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创建中的矛盾和问题,使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在保障措施上,关键是齐抓共管、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创建活动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区机关活跃在创建的伟大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投入上形成了“政府投一点、社会筹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拿一点”的机制。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我区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一是务必坚持执政为民重创建。执政为民重创建,这是从根本上必须牢固确立的政治意识。强调执政为民重创建,就是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创建的重中之重不动摇;就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创建中的主体作用和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创建本领;就是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到领导决策、战略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上,形成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今年我区创建的发展势头很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创建工作,找准了“创建”与“三农”的结合点,创建工作才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今年区计划投入直接用于“文明**工程”建设资金达420万元,并把解决农村道路泥泞坑洼、农民行路难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推进村村通公路工程,今年将完成100%的行政村通硬板化公路,在连片创建范围内实现100%的自然村和100%的农户间的道路硬板化,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出门行路难的历史性问题。

二是务必坚持以人为本谋创建。以人为本谋创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创建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原则。强调以人为本谋创建,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把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创建工作;就是明确创建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就是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我区注重解决影响农村发展最基本要素,大力推进农民生活改水和生产改水,投入401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改水,投入362万元用于生产改水,其中海航捐款80万元。现在全区765个自然村28280家农户120563人全部用上了卫生自来水,靠天恩赐的“望天田”也喝上了自来水。可以自豪地说,我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0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自来水。农民群众高兴地说,过去媳妇陪嫁来的洗衣机是用来做米缸用,现在有自来水就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洗衣服了。

三是务必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兴创建。统筹城乡兴创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创建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强调统筹城乡兴创建,就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创建”助“三农”的举措,实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中考虑、规划和安排;就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有机整体加以统筹协调。根据王为璐书记和陈辞市长的指示精神,我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把一些农村“脏乱差”突出问题作为创建的切入点,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行“五个一”进农村入农户。已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农村环境整治战役,清除历史陈年垃圾,新建垃圾池1000个,新置手推垃圾车500个,为各镇配制机动垃圾车4部。使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0期,帮助农民提高发展致富的本领,今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多人。

生态村范文篇4

建班子——发挥能人效应。林城村隶属固安县牛驼镇,有780户、3100口人,5046亩耕地,年人均纯收入4980元,以传统滤芯产业远近闻名,拥有一批固定资产百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大户,吸引了各地千余名打工者。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的新矛盾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一是原有的三个行政村村务管理各自为政,村民居住混杂、地块交叉、街路共用,给村街的整体规划带来难度;二是原有企业大都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没有发展空间,缺乏有效管理,信息封闭,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三是位于村主路上的集市秩序混乱,阻塞交通,管理难,搬迁更难。面对这些问题,在县乡领导的支持引导下,决定取消分立格局,成立林城村党总支和林城工作委员会,对原三个村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003年5月1日,经过村民选举,由15人组成的林城村党总支和工委正式成立。新班子在保留原三个行政村班子的骨干力量外,选举两名本村的企业家为林城村的带头人。齐润连,是一个拥有恩康医药化工原料有限公司、馨绿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农民企业家,也是一名具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刚过不惑之年的张海桥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拼搏,建立了金海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康益泉度假村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在林城村党总支和工委选举中,他们众望所归,分别当选为总支书记和工委主任。面对党组织的信任和父老乡亲的厚爱,面对十六大提出的发展文明小城镇战略带来的大好机遇,他们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性的重任。以“办实事、求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工作准绳,一心扑在事业上。为保持村班子的先进性和连续性,村里又新发展了5名年轻的班子候选人,由现任工委副主任负责传帮带。一年来,一班人团结一心,以身作则,带领全村群众紧锣密鼓,大干苦干,咨询、规划、设计、施工,以惊人的胆识和超强的魄力使林城村彻底变了样。

抓经济——扭住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大发展,其他无从谈起。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领导班子为林城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在全县的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如何使林城村在更高的品位上实现更快的发展,村班子成员首先想到的是规划。他们邀请铁道部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园林景观系专家来为本村描绘“蓝图”,制定规划。在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策划下,充分依托106国道、京九铁道、京开高速纵贯全村的交通优势、长期从事滤芯规模加工的产业优势和地热、矿泉水丰富的资源优势,完成了全村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林城现代生态农业温泉旅游区的构想,以“农村城市化、工业规模化、农业公司化”为目标的现代化生态新村应运而生。目前,他们先后与北京工商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首都高校签定协议,在林城村西部开发建设占地2000亩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实行公司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同时,由中国民生银行投资建设占地800亩的中国饮食文化博览园,由外企投资建设占地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已达成协议;占地500亩的生态别墅家居园、300亩的跑马射击场、320亩的金海度假村文体中心完成规划设计。

背负着全村几千父老乡亲的重托,齐润连、张海桥上任后几乎没睡过一个整夜觉,没有吃过一顿踏实饭。为了使村里传统的滤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竞争优势,他们召集全村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反复商讨、论证,通过村民集资160万和每亩租赁费2万元,在村东部规划出580亩地用于建设工业区,把全村200多户从事滤芯生产和汽车配件生产的个体企业全部迁入,实现了规模效应。目前,全区水、电、暖、通讯等配套设施已经完成,70户企业开始入驻建设,其他企业也已达成意向,实现了工业生产由家庭作坊式向现代企业化的转变。

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他们又开始筹建奶牛场。为鼓励没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农户加入牛奶生产行列,村集体主动投资150万元建设养牛基地、饲料仓库等基础设施,联系引进国外优种母牛,负责提供技术服务、保证青储饲料,由村集体出面为每户入场农户联系50%的投资贷款,并确保牛奶销路。半年过去了,场内的奶牛由200头发展到300头,入场经营户只提供劳动力和部分资金,负责奶牛饲养和管理,其余的就是踏踏实实、毫无顾虑的等待回报。

重生态——大搞形象建设。形象不仅直接关系招商引资,而且可以影响人的思想,改变人的行为。林城村投资400万元,修建了长5000米的高标准环村公路和长1000米通往京开高速公路出口的景观大道,并启动了占地100亩的北京943路公交车站工程,真正实现了“一个小时进京下卫”。为改变村街原来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私搭乱建的混乱局面,林城村投资200万元对村内42条横街、63条胡同全部实施硬化,投资50万元安装路灯600盏,在所有道路两侧栽植法桐等观赏树3100株,在环村公路、景观大道两侧绿化带内栽植杨树四排、12000株;同时拆除、取缔所有乱堆、乱建现象,实现道路通、路面清。为保持硬化和净化成果,村集体又投资15万元在各条街路设置高标准垃圾箱130个,购置专用环卫清理车2辆,洒水车1辆,组建了13人的专职环卫队伍,村内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另外,投资50万元建起了占地20亩的集贸市场,成立4个人的专职管理小组,负责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现在,全村大力发展青储饲料,总量已达650万斤,既为奶牛场提供了优质饲料,又避免了秸杆、柴草入村,保持了村街内整洁、美观。

树新风——精神与物质并重。林城村在短短时间内彻底大变样关键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而群众拥护的关键就在于新任班子的感召力。在每次班子全体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工委主任都在强调: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不能致富,就是我们无能。住在村子一公里之外的张海桥一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5点准时起床到村子、到正在建设的工业区、到刚刚利用废旧坑塘改造搬迁的市场走一走,听一听村民的呼声,看一看工程的进度。村工委副主任姚贺光也和书记主任一样,每天开着私家的车,忙着公家的事,联系小区入住企业,协调地块、清运垃圾,筹建奶牛场等。村干部的奉献精神时时刻刻感动着村民。在筹集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齐润连、张海桥每人率先捐款30万元,之后不到10天时间,就有210余户村民自发捐款25万元,其中多的上万元,少的三五元,既有古稀老人们捐的儿女们的孝敬款,又有孩子们积攒的压岁钱。在清理侵街占道过程中,村班子两名成员率先拆除了自家有碍规划的影壁和院墙,而村民尹和则硬是把新建的住房主动拆除了,损失了10多万元不说,还为村里修路捐款1万元。在建牛场、建工业区、修环村路过程中,涉及200多户村民的耕地,但在调整地块时没有一名群众提出反对意见,完全服务村集体的安排。另外,在村里修路的四个月时间里,没人拿过集体一块砖,没人提出一句要工钱,体现了群众全力支持集体发展的决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生态村范文篇5

一、有序实施,完成了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为确保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村根据##镇城建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配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杭垓镇##村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和《##镇##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全套编制共分五章,同时制订了##村生态村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的现有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力争2020年的把##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新兴中心村,最终实现全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村建设实施领导小组

今年四月,##村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伊始,##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把生态村建设工作列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并特别成立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张建仁同志任组长,村主任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抓项目、抓结合,求发展。落实了生态村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村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召开了班子会议,统一思想。随后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生态村建设动员员会等会议共7次,村干部上门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使创建工作在党员干部中,在广大村民中扎根;其次是在村口、路边、村中设置固定宣传牌,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三是利用村宣传栏,张贴生态村创建宣传资料。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正是依靠"群众"这个有水之源,磻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创建成果才得以有效巩固。

四、注重实效,强化生态村重点工程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创建活动中,##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6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粉刷了大小房屋3800m2,硬化道路主干道4500m2,绿化2600m2,配置垃圾箱32只。在村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村又投入50万元,重点打好了污水处理、"五乱"治理、村庄绿化三大战役,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道铺设3200米,建设"三格式"化粪池45只,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池达300m2,可供200余人排污;清理垃圾1000多吨,开辟绿化带2400m2,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同时,还对中心村进行较高标准的亭园绿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原创:

2、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进,##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村民学校、村妇女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好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果。

3、生态村创建成效明显。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如今的##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村庄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呈现出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正被农民所摒弃,一些符合时代要求,反映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被农民所接受。创建文明生态村,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受到了磻溪农民的欢迎。

下一步工作打算:

##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县委县府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以及实用技能。

2、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使我村环境保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生态村范文篇6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做好创建工作,我们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书记、宣传科长任副组长,民政、教委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xx、xx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将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个两委干部身上,并落实了责任制。镇宣传科专门抽出了一名副科长具体负责生态村创建的指导、协调等工作。镇党委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时常到试点村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切实增强了各级抓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二、广泛宣传,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创建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干群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高低决定了创建工作的成败。为此,我们组织两个村的书记、主任和部分群众代表先后到我市第一批试点村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项美化家园、造福于民的好事、实事,从而激发出了做好创建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参观回来后,村干部利用广播、群众代表利用串门拉呱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好处,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创建文明生态村投入较大,离不开资金的保证。为尽量不增加农民负担,我们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即镇财政扶持一点、村集体补贴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向帮包单位争取一点。对x个创建村,镇财政先后拨付了万元的启动资金,xx等帮包单位给予了万元的扶持资金。x村在用好上级这些扶持和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依靠群众的力量,对实行街道硬化、绿化的农户,由集体每户补贴x元钱,不足的部分则由沿街农户自己出资或投劳。此举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的创建热情十分高涨。

四、健全制度,为实现生态村的长效管理提供机制保证。

生态村范文篇7

一、基本概况

村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农户381户,总人口1405人,党员36人,耕地面积1560亩,山地面积3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6%。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导产业为烟叶、白莲、大棚蔬菜。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有序实施,为生态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村两委班子成员把生态村建设工作列为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之一。并特别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县城建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配合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村的现有资、建设的重点项目,同时制订了村生态村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并通过抓项目、抓结合,求发展。落实了生态村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夯实基础,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村创建氛围。

几年来,村内从生态环保的根本着手,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警示教育,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从娃娃抓起。二是在于群中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观,在群众中开展“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等活动,在生态村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污染环境,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在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三是封河禁渔,保护野生动物,进一步加大渔政、林政、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林政方面,与镇林业工作站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不法份子,有效的维护了境内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结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不断的加强了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在各自然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制定了符合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不断改善生活环境,进行环境清理和整治。实行卫生门前“三包”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统一清运等,村内群众已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意识。

(三)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强化生态村重点工程的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创建生态村文明村,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创建活动中,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各方面资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统筹各项资金近20万元对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积极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村民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近几年,在荒山、丘陵、路旁植树绿化3万多株,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农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避,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抓阵地,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建立了农民活动中心,并充分利用村电教室、村妇女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二是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武,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利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三是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好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果。

3、生态文明村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村范文篇8

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坚持统筹谋划,抓实砸死责任。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项系统工程,与各项工作紧密联系、相互牵动,总体把握上,我们坚持统筹谋划,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把创建工作放在稳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文明生态村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2004年文明生态村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使这项工作远有规划,近有目标。始终把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各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专职负责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联系帮扶单位,定规划、抓进度,驻村指导开展工作。根据职能特点,将首批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30个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帮扶。创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每周一上午九点前到分包乡镇专项督查,深入一线走访群众,了解创建工作进度,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在电视台开辟创建活动专栏节目,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有力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在投入机制上,坚持集中捆绑,发挥最大效益。投入的大小及其作用如何,直接决定着创建活动的成效,作为经济实力较弱的县份,必须广开思路,汇聚财源。一方面,我们把村村通工程、新能源推广、荒山开发、旱庄引水、太行山宣传文化工程等9个项目,统一纳入到文明生态村创建当中。20个示范村都有村村通工程的任务,目前已投入313.5万元,硬化道路28.5公里,为创建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比如,新能源推广,我们把2510个沼气池的建设任务调整到20个示范村,目前,实施“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的达到800多户,建沼气池800多个,其中执阳村集中建成了150多户的示范区。群众感慨地说:“现在猪圈缩小了,气味变好了,院落宽绰了,也能种花种草了,做饭不再烟熏火燎了,沼气池的好处真是不少”。荒山开发也是一样,仅酸枣接大枣一项就投入近百万元,这一政策使3个山区重点示范村受益很大。另一方面,坚持拨付专款、部门帮扶、个人捐助一齐上,其中首批示范村的帮扶单位,投入10万元,用于图书室、卫生室、党员活动等设施建设。接受个人捐助8万元,乡村投入达到90多万元,捆绑投入,使创建效果进一步扩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是在创建模式上,坚持分类指导,突出产业特色。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做为经济欠发达的县份,更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创建活动开始后,县创建领导小组分成五个组进行摸底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而后综合分析,将全县330个村划分为示范村、普及型、过渡型三种类型,确定了分三步走的目标。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我们坚持把创建活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山区、平原、丘陵不同的区域,在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形成了一批专业示范村,比如说,鲁家庄是今年重点抓好的示范村,该村89户344人,创建活动中,立足山区优势,动员党员群众新开发荒山1200亩,新栽、嫁接枣树3万多株,全村枣树面积达到4500多亩,实现了枣林环抱,村在林中。在此基础上,整修盘山道路、整治活动场所,方便了群众劳动和休闲,真正发挥了红枣示范村的影响带动作用。秦台是一个奶牛养殖村,家家户户养殖奶牛,该村在规范散养场地的同时,引资1400多万元,建成可容纳800头奶牛的集中养殖小区,目前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存栏达到300多头,实现了由家庭散养向小区集约化管理的转变,既突出了产业特色,又整治了环境卫生,人畜分离,集中防疫,减少了奶牛疾病,再加上无菌挤奶,提高了牛奶质量和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根据经济基础条件上的差别,指导经济基础较好的示范村,落实“五个一”要求,达到“五个好”标准;指导经济基础差一些的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两红一白”产业,以及适合本地特点的蔬菜、药材、烤烟、林果等高效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业,确保各类文明生态村在产业的支撑下整体推进,健康发展。

文明生态村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为了广大群众利益,要想搞好创建,最主要的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创建,我们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让文明生态村创建促农民增收,促经济、文化发展。促文明新风。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改厕、改圈、建沼气池,新能源利用给群众带来实惠,硬化路面,整修街道,栽植花木,改善了人居环境,敲锣打鼓,休闲娱乐,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群众尝到了甜头,参与热情高涨。有的村民把自家花木摆到了街上,有的村邻近街道栽植葡萄等经济作物,有的村在街道旁很窄的地方栽上爬墙虎,绿化环境,秋收刚过,群众就积极投入到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去,建设自己的家园。

生态村范文篇9

----历城区艾家村情况调查

艾家村是历城区锦绣川乡的一个偏僻山村,位于锦绣川水库下游,现有100户345口人。过去该村由于土地资源稀少,村民致富门路不多,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2002年以来,村里抓住省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试点机遇,以实施“一建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明显的综合效益。至2004年底,全村85%以上的农户完成“一建三改”,道路硬化和绿化面积均达到100%,村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比三年前翻一番。文明生态村建设使全村出现了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家居环境清洁卫生,村庄、庭院绿化美化,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农民群众的传统观念发生明显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他们的经验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获省级卫生村、省先进基层组织、市区两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以“一建三改”为突破口,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近年来,按照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要求,村两委对村容村貌进行新的规划和整治,重点抓了四项工程。一是“一建三改”工程。在实施“一建三改”工程中,村两委广泛宣传其重要意义,组织部分村民到外地参观,参加省沼气技术培训班学习,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打消了顾虑。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利用上级的补助资金,发动村民筹资12万元,高标准建起了85个强回流式沼气池,完成省里下达指标的200%,被省里誉为最好的试点村之一。二是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在包村单位的支持下,先后筹集5万多元资金,兴建了提水站和一座大型蓄水池,铺设2000多米自来水管道,使家家户户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三是户户通柏油路工程。结合市里“村村通公路”工程,将进村主街道拓宽至16米,硬化了村内大小胡同1200多米路面,并安装了21盏高标准强光路灯。四是绿化美化工程。对村里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进行统一绿化美化,绿化率达到100%,新建了垃圾站,配备了专职环卫员,对卫生实行规范管理。上述工程的实施,使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过去粪便到处堆,晴天苍蝇蚊子乱哄哄,雨天满街污水横流的脏乱差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为村民营造了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二、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艾家村所处的南部山区是济南水源保护地,工业项目发展受到限制,长期以来,村民收入主要靠养猪、做豆腐和种果树,增长比较缓慢。通过“一建三改”工程,搞起综合利用,使村里这些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了“豆—猪—沼—果”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即用豆渣喂猪—猪粪变沼气、沼液、沼渣—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沼渣喂猪或作果树肥料。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测算,用沼渣沼液喂猪,一年多出一栏,多收入500元;沼气代替煤、电,一年节支500元;用沼液沼渣育果树,替代化肥和农药,果树不生虫、抗霜冻,产的果子个大、肉厚、味甜、价格高,加上省掉的农药化肥钱,一年平均每户受益1200元,几项相加村民每年净增收2000多元。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激发了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过去村里曾被遗弃多年的30多亩荒山荒坡,现已被栽满了果树;村民还自发建立林果协会和农民业校,定期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前来授课,推荐新品种,传授新技术,提高了村民素质,开阔了村民眼界。两年多来,村里先后引进了30多个优质果树品种,把全村216亩土地变成了种植“优、新、特”品种的果园,并形成了以“秀丰梨”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品牌,出现了每到丰收季节,各路客商纷沓而至,踊跃争购的场面。如今的艾家村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豆腐专业村”和“林果专业村”,而且还以依山傍水、果色飘香、优美洁净的环境,成为南部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态村范文篇10

(一)纳入计划

将生态村建设工作纳入绿水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村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

1、基础建设阶段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设施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引导扶持农业经营公司的发展,上大农业深加工项目,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推进各类产业化、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建设沿路高效农业经济带,形成精品工程密集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

优化工业结构,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发展乡村工业。

推进新农村进程,在1-2年内,绿水村率先达到部级生态村标准。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并重,重点开发新区,整治老区,美化住宅小区,在3-5年内,把绿水村建成生态大村。

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村境天然林实施全面封育。地面水、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一级标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搞好绿化,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效益阶段。

把绿水村建成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生态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二)加强领导

1、加强对生态村示范建设的领导。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部门多,工程量大,因此,乡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委会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绿水村也成立了创建部级生态村工作办公室,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并聘请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顾问。

2、进行生态示范建设和示范研究。乡组织绿水村召开全体生态村创建动员会,在技术上对村组和生态户的生态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在设计、研究等方面进行一条龙服务。

(三)科技兴村

1、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根据规划中的高新科技项目、高新产品及产业,具有高智力、高投资、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在实施中,严格把关,对生态型项目采取相应的鼓励、扶持、保护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到绿水村兴办各类企业。

2、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的生态型企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有重点的引进并建立一批高新技术的生态型企业,围绕规划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起新型生态农业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