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7:53:53

企业经营管理者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1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各类企业及其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指依法行使企业经营管理职权并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

本条例所称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财产权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权,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条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依法制定的企业章程,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职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

第四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建立健全由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与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的协调、督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负责。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公安、监察、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在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侵犯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七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县(市、区)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职工与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第八条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应当依法履行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职责,引导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生产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服务。

第九条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时,应当通过召开听证会或者以其他形式听取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等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企业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予以审查;属于省以下垂直领导部门的,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审查机关应当依法对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自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查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企业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以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名义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有审查权的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企业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及时办理。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企业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企业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企业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依法向企业收费,应当出示收费许可证,告知收费依据,并出具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单据;禁止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禁止对同一收费项目在法定期限内重复收费。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有权拒绝:

(一)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二)执法人员少于二人;

(三)不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四)没有明确监督检查事项。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规收取检查费用或者提取样品,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业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产品进行检验、检测需要抽取样品的,应当付费。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由被检查企业无偿提供的,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监督检查的协调工作,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可以一并完成的,应当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实施合并或者联合检查;法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对同一批次产品依法作出的检验、检测结论或者鉴定结果,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直接采用。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承办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案件时,应当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对企业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应当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扣押易变质物品的,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以及监督检查等行为,应当将处理结果的有关情况予以记录,由有关人员签字后存入档案,企业有权按照规定查阅。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以及监督检查的有关信息与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条企业经营管理者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办案机关应当允许其在职权范围内委托他人临时代为行使生产经营管理职能,避免企业陷入管理无序状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下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未经有权机关批准的考核、评比、评优、达标、升级、排序等活动;

(二)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指定培训、指定服务、购买指定产品;

(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有偿新闻、征订报刊;

(四)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社会团体、提供赞助或者捐赠、参加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保险;

(五)无偿占用企业财物;

(六)干涉企业合法用工自主权;

(七)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服务;

(八)未经企业许可,公开企业核心技术和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

对前款规定行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权拒绝,并向有关部门投诉。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对企业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案件依法及时处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对企业专利发明和创立品牌给予扶持。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交易、哄抢盗窃企业财物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查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其依法行使职权受到阻挠、威胁、恐吓、人身攻击等不法侵害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给予保护。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企业或者个人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不得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妨碍公平竞争。

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等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有权抵制,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接到投诉或者举报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受理举报、投诉,对举报、投诉人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在六十日内进行核实、处理,对署名的举报、投诉,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六十日内不能答复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五日内移送其他相关部门,并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在六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部门、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参与的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联动机制,利用世贸规则赋予的权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向国家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出贸易救济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遭遇国外不公正待遇时,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申诉,并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开展贸易壁垒调查交涉工作。

第二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规定,给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行为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予以通报批评或者处分。给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企业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截留、挪用、私分有关费用的,依法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2

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为我区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去年,浙江省实施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我区也提出了建设四省边际制造业密集区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对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是推进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我相信,本次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区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今天,区属企业的企业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在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次培训,充分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是有战略眼光的,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区委、区政府对这次培训班非常关注,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区经贸局和区企业家协会于6月份专门对172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工作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创业者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并联系了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老师。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肩负着推动企业发展的重任,大家要好好珍惜和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勤于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发展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组织培训的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前几次办班的经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使学员安心学习,企业生产照常运行,做到学习与生产两不误。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应知”与“应会”的结合,要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创业素质工程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3

今天,我们**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在这里开班,这是我区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又一项具体行动。在此,我代表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对培训班的开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支持我区“创业素质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和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这种生产要素在发展中绝对不能缺少。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是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进“工业立区”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继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之后推出的,又一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主要就是开展四项培训,一是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培训。通过素质培训,培养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重点是工商管理知识。二是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和技能的培训,重点是科技应用、技术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三是新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培训。主要侧重于政策法规培训,重点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倡导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四是企业技术蓝领素质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员工的技术等级培训。重点是本地企业员工的初级工培训,采取企业订单培训和企业委培的方式进行。

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为我区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去年,浙江省实施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我区也提出了建设四省边际制造业密集区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对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是推进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我相信,本次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区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今天,区属企业的企业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在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次培训,充分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是有战略眼光的,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区委、区政府对这次培训班非常关注,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区经贸局和区企业家协会于6月份专门对172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工作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创业者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并联系了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老师。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肩负着推动企业发展的重任,大家要好好珍惜和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勤于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发展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组织培训的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前几次办班的经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使学员安心学习,企业生产照常运行,做到学习与生产两不误。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应知”与“应会”的结合,要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创业素质工程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4

今天,我们**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在这里开班,这是我区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又一项具体行动。在此,我代表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对培训班的开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支持我区“创业素质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和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这种生产要素在发展中绝对不能缺少。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是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进“工业立区”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继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之后推出的,又一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主要就是开展四项培训,一是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培训。通过素质培训,培养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重点是工商管理知识。二是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和技能的培训,重点是科技应用、技术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三是新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培训。主要侧重于政策法规培训,重点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倡导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四是企业技术蓝领素质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员工的技术等级培训。重点是本地企业员工的初级工培训,采取企业订单培训和企业委培的方式进行。

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为我区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去年,浙江省实施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我区也提出了建设四省边际制造业密集区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对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是推进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我相信,本次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区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今天,区属企业的企业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在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次培训,充分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是有战略眼光的,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区委、区政府对这次培训班非常关注,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区经贸局和区企业家协会于6月份专门对172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工作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创业者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并联系了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老师。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肩负着推动企业发展的重任,大家要好好珍惜和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勤于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发展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组织培训的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前几次办班的经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使学员安心学习,企业生产照常运行,做到学习与生产两不误。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应知”与“应会”的结合,要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创业素质工程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5

关键词:财务分析;决策基础;价值

一、引言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要跟时间赛跑,这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高效、准确的判断,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作出最佳决策。财务分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时必须参考的依据之一,在全面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后,作出符合企业当前情况的分析决策。因此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财务分析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务分析的使用人有很多,企业内部主要为管理层、经营层,企业外部主要有债权人、投资人、相关监管机构等,根据不同使用人的使用目的不同,财务分析的侧重点和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所讨论的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财务分析。本文简述了财务分析的作用,以及如何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探讨目前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财务分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对公司历史经营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会计数据、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记录,所谓“温故而知新”,财务数据是企业各项职能中唯一可以将经营管理活动具体量化的指标。所以我们说财务分析是对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的总结,是对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的评价,进而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性支撑

企业外部环境,如宏观政策、市场反应、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很难预测,完全不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掌握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生产销售、投融资管理等经营活动决策时,可以掌握的只有企业拥有的资源,也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业绩、人员构成等,通过对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分析,可以反应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拥有的其他资源,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某一指标的变动情况,根据该指标的变动,倒推影响该指标各因素的变动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变动的根本原因。从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到有关制度的合理性、适应性、实践性,再到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有改善流程的方法等,多角度分析产生变动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同时,财务分析也是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如某项经营活动的成果可以直接反映在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化上,这对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量化且具体的途径。

(四)财务分析有利于企业的风险管控

风险与收益就像一对亲兄弟,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通过对企业不同业务项目、不同产品线盈利能力情况的分析,可以快速发现高风险所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向高风险点分配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有效管控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风险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效的管控风险是企业管理者不断研究的课题,而财务分析可以提供很多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反映企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黏性等。使企业从不同角度加强风险防控,助力企业稳健合规经营。

三、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企业当前的资产状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根据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探索各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情况,识别出企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找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关键因素。

(二)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财务报告中两期或两期以上相同指标,得出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关键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和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三种方法。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营管理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三类。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四、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一)财务报表数据客观、准确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分析是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工具,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报表数据客观、准确是财务分析质量的保证。不考虑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估计等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一个具有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在遵守上述原则、假设前提下,做出相应的会计记录。高质量的财务数据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情况有最直观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做出最高效的决策。

(二)根据决策目的,对相关关键指标进行分析

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应根据管理者使用的目的不同,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财务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地对企业的某几项指标进行全盘分析后,作为某一期间的财务分析报告,提供给所有的管理者作为分析决策的参考。这样泛泛的进行分析,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没有重点,不仅不能给管理者提供关键信息,还容易误导使用者,分散注意力,错过重要的分析内容。财务人员应该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把自己当作管理者去做财务分析,了解使用者的目的,找到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认真研究内外部动因,做出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

(三)深入分析各项指标变动产生的原因

财务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财务数据上,财务数据反映的是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除了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外,每一个数字的变动,都是与背后的每一项公司制度、每一个业务流程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息息相关,财务分析就是要深挖每个数字背后的故事,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优化制度规定、改善业务流程、加强执行力度等一系列完善内控管理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四)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财务分析效率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财务分析信息化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有利于财务信息化发展。企业可以将适用于本企业的重要分析指标内嵌到信息系统,在与管理层、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充分讨论研究后,识别出关键信息,固化分析流程,减少无关数据的处理,提高分析效率。通过信息系统搜集和整合基础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不足

1.仅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财务分析依赖的是企业已经形成的资产状况,对各期间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过去的情况也许并不能代表未来。而且企业的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等进行记录,较多接触的是已经发生的活动。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经营管理风格转变的关注,不能很好的结合环境的变化,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2.仅对本公司各年、各项数据作比较。虽然管理会计已经在我国推广了很多年,但效果甚微,企业财务部门除管理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主要工作还是停留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仍是对企业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同一指标在不同年度、不同期间的变动情况,以及某一年度或某一期间各项指标的占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财务分析结论。没有结合行业、产业特点,对标业内领先者,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找不足、找差距,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3.财务分析深度不够。企业的财务分析大多仅局限于对某一项指标或某几项固定指标进行变动分析,仅仅停留在数字上面,没有深入分析某一指标产生变动的根本原因。这种“点到为止”的分析,只是把财务数据换了一种形式,并没有实际作用,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4.财务分析报告不易于理解。财务分析是通过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计算有关指标,反应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呈现给财务分析使用者的最直接的就是各种比率指标,专业性较强。如,速动比率,即使是一个专业的财务人员,如果没有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储备,都不能很快说出它的实际意义。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管理者可能没有财务背景,这时一份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加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二)应对策略

1.提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财务部门都应提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增强对财务分析价值的认同。管理者应授予财务分析人员应有的权限,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业务内容。财务部门要配备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因为财务分析是非常专业的一项工作,不是任何一个财务人员计算出几个指标放在那里就完成了。我们必须认识到好的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识别低价值活动,重新分配资源,向高价值活动倾斜,进而为企业增加价值。2.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务分析质量的高低。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税收法规等财务知识更新很快,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多,企业人力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应该有计划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在对外招聘或者选人用人上,也应注重选择专业过硬的财务人员,关注以往的工作经验、财务人员本身的可塑性等。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做出客观、准确的财务分析。3.鼓励财务人员参与公司经营业务。企业目前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只关注财务领域专业知识的储备,忽略公司所在行业,或其他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储备。所以,财务分析大多只停留在数字的变动上。应鼓励财务人员了解、参与到公司的具体业务,根据财务数据上的变化,找到相关业务流程,从根源上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财务分析不止停留在纸面上,切实提高财务分析的价值。4.借鉴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成功经验。财务分析指标目前主要为三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以及盈利能力分析。这三个方面又包含很多具体的财务比率,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确定关键的影响指标非常重要。否则,财务分析只是简单的罗列各项财务比率,并不能实实在在的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基础。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借鉴同行业或上下游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找差距、找不足,看看有哪些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是否可以改变现状,或者找到其他弥补的方式。5.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财务分析工作需要有具备一定专业经验的人来完成,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运用到多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出具财务分析报告时,应把专业性较强的财务指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所有使用人,即使不具备财务相关知识,也可以理解各种比率分析指标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供管理者决策使用。尽量少用生僻的专业术语,多使用大家耳熟的词汇,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六、结语

本文探讨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解决方法。希望从外部提高对财务分析工作价值的认同,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从内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才能做出有价值的财务分析,进而为企业管理者决策做出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钟能烽.财务分析如何有效提升企业有效经营决策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8(11):235+237.

[2]周秀菊.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财务管理,2019(30):124-126.

[3]黄芳.论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的科学化[J].商业会计,2019(16):204-205.

[4]莫卓洪.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油墨化工企业经营决策的应用研究[J].财会研究,2019(24):43-44.

[5]刘家宏.浅析财务分析如何服务企业经营决策[J].中国市场,2019(28):93.

[6]林惠贞.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124-125.

[7]杨传惠.浅谈财务分析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33):122-123.

[8]李颜红.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130-131.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6

约束的一般定义是指对一人或者事物进行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国外学者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Goldratt博士提出的约束理论是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认为一切妨碍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因素都是约束。Goldratt将“约束”定义为企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现存的或者潜伏的制约因素。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中管理中的约束定义就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按照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目标依据各自担负的职责,检查其管理状况,评价结果,找出偏差,采取措施而实施的有计划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活动。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管理中的约束定义可以界定为企业在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过程中,依据所规定各自人员担负的职责,为使得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活动合法、有序、有效而采取的自我调节和控制因素。

二、现代企业管理者所处的管理环境及约束力分析

(一)企业内部环境

1.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者被聘任到企业后,首先受到的约束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即在企业中的就职所有人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的规章制度。

2.契约合同约束。企业通过契约合同聘任企业管理者,因此契约合同成为企业约束管理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契约合同包括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技术专利的保护、竞争力的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主要目的在于限制经营管理者权利,维护企业利益。

3.企业文化约束。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正常运行与经营绩效,它为企业良好运行营造氛围,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内部环境要素。

(二)企业外部环境

1.顾客。组织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存在。对于企业而言,顾客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又是企业改革的动因。

2.经济环境约束。利率、通货膨胀、股市的变动是一般经济周期性的表现形式,也是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因素。

3.道德的约束。职业道德是经营管理者最基本的约束,要求企业管理者为自己的形象负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受聘期间,要对企业有忠诚精神和团队精神,不能危害和损害企业及同事的利益。二是在解聘后,不能以任何方式损害原受聘单位的利益,维护自身利益应当通过法律等各种正当手段进行,不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解决

(三)自身约束

管理者自身约束,简单点讲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一般说来,管理者自我约束包括他的工作姿态和获取私利的自控能力,管理者面对的诱惑相对于员工来说要更大,自我控制的程度也就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三、管理者正确处理各种约束的建议

首先,管理者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领导者不但必须具备战略眼光,还要为企业“量体裁衣”,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其次,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的管理中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核心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2)企业文化对内的凝聚作用有利于公司管理者战略的形成。(3)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为公司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领导者要有学习意识。管理者实时需要了解最新政府法规政策,新的法律法规,顾客,及市场动态,来便于制定更快,更准的企业发展方向,抢占市场先机,以谋求企业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魏杰.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J].国有资产管理,2001,(8).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7

今天,我们**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在这里开班,这是我区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又一项具体行动。在此,我代表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对培训班的开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支持我区“创业素质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和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这种生产要素在发展中绝对不能缺少。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是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进“工业立区”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继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之后推出的,又一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主要就是开展四项培训,一是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培训。通过素质培训,培养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重点是工商管理知识。二是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和技能的培训,重点是科技应用、技术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三是新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培训。主要侧重于政策法规培训,重点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倡导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四是企业技术蓝领素质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员工的技术等级培训。重点是本地企业员工的初级工培训,采取企业订单培训和企业委培的方式进行。

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为我区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去年,浙江省实施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我区也提出了建设四省边际制造业密集区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对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是推进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我相信,本次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区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今天,区属企业的企业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在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次培训,充分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是有战略眼光的,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区委、区政府对这次培训班非常关注,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区经贸局和区企业家协会于6月份专门对172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工作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创业者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并联系了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老师。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肩负着推动企业发展的重任,大家要好好珍惜和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勤于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发展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组织培训的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前几次办班的经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使学员安心学习,企业生产照常运行,做到学习与生产两不误。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应知”与“应会”的结合,要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创业素质工程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8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以及考验,比如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挑战等。中国有句古话:“适者生存”。国有企业若不能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就只能被淘汰。

1.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来临的客观需要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当下,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以及方法,认真地面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诸多挑战以及机遇,只有顺应潮流,以创新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才能无畏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企业创新活动倡导者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企业要做的就是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这些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中国,不可能独立与其他国家而发展,国有企业如果不能面对并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挑战,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存在,离开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飞乱撞。笔者指出,企业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上的独立主体以及法人实体,才能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最终实现自我发展。此外,企业还可以敏锐、科学地接收到来自市场上发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而不是盲目地展开措施。那么,国有企业要怎样才能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依靠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要能够充分地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地调节好企业内部人、财、物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应用,这既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有利于推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

3.切实推进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发现,我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企业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行政级别,这种行政级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方便与组织人事部门的管理,因为组织人事部门可以将企业人员按照不同的级别纳入不同的管理程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政级别的存在,国有企业在挑选经营管理者队伍时完全由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基金会决定,这种挑选受到了严格的范围限制,对董事会或者总经理而言,严重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事制度不规范,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现象。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思想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够优化、文化层次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些经营管理者,他们在组织企业经营活动时,常常会倾向于计划型或者行政型的活动,面对不能解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总是寄希望于政府,坚信政府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最广阔的市场。这些管理者不管是市场驾驭能力还是获取信息的手段都不够科学,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此,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往往会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此以往,国有企业发展就只能成为空谈。

2.选拔机制相对落后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的选拔大多是针对党政干部,而没有考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才能,在相关领导者看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此,在选择经营管理干部时就会习惯于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条件来要求管理者,就选拔程序而言,也是沿用传统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程序,统一由领导机关委任。以上选拔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管理者,识人的视野都不会很宽阔,更多的时候,是在少有的几个人当中选来选去,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经营管理者更多的趋向于向行政级别看齐,这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更多的会向行政级别看齐,而不是向市场看齐。

3.监督力度明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监督约束不力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见效甚微,笔者指出,要想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国企监督,就必须明确其监督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党内监督不到位。就企业内部那些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而言,他们既担心自身地位不保,也担心会影响到决策者在经营活动中的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经营者“老大”般的思想;其次,有关规范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国企,有很多的监督制度,但这些制度制定时不是过于抽象,就是太原则化,可行度非常的低。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我国国企,严重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这既限制了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也容易导致企业内部产生各种各样的腐败行为,也正是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缺乏,才使得国企经理人员没有形成独立的经理阶层。目前,我国并没有承认国企经营管理人员独立利益的存在,当然也不会存在经理人员的独立利益。当前,我国国企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性质与其工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问题,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低工资与高工作量,久而久之,经营管理者就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保证自身的利益,国企管理者就会追求灰色收入。此外,传统计划体制下,国企更多的会去强调精神上的奖励,而忽视了物质上的奖励,这种方法常常造成工作人员的逆反心理,那些所谓的荣誉也就成为了空谈。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1.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经营管理者市场配置机制

(1)积极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成为国企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①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国企经营管理者当中,还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而企业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地打破传统体制下经营管理者的“干部”身份观念,要切实突破传统的经营者管理模式。国企经营管理者是一个独立的职业系列,它与政府部门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在企业内部工作的人员,必须取缔其内心深处的“行政级别”观念;②科学地避免多头管理。国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这就要求中央要能够成立大型的企业工作委员会,将管人、管事与管资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真正实效的管理体制,才能防止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用人失察、失误等问题。(2)积极构建经营管理者市场配置机制。国有企业在选择管理者时,必须注意一下问题,如若不然,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以及损失。首先,国企在选拔经营管理者时,必须不断地改革相关的选拔方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选拔经营管理者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只能是阻碍企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需要的管理者是那些能够立足市场的人才,为此,国企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者的部门和地区所有制,只有打破并废除了这些带有浓重色彩的消极因素,才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其次,对企业的厂长以及经理等,必须实现工商管理轮训以及严格的考核。轮训是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新形势下国企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在轮训之后,国企可以根据轮训的成绩以及考核的业绩,对经营管理者展开相关的资格认证,针对那些成绩不合格的管理者,则可以让他们先待岗;最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以及人才市场的中介机构作用。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才中心,定期地对国企管理者进行资质测定或者是组织交流。

2.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激励机制是年薪制,这种制度推行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人们对年薪制的认识不够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年薪制的操作。年薪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国家给管理者的一定费用,是管理者自身的劳动报酬所得,它与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密切相关。就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年薪应是客观的,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想要奖励多少就奖励多少,更不会是经营管理者之间互相攀比、互相炫耀的资本,只有做到平等,从客观的角度理解年薪制,才能更好地推行年薪制;二是年薪制的“起点”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主要是因为职位缺乏竞争引起的。由于国企经营管理者大多是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年薪就变成了由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决定的行政行为,长此以往,管理者就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有关年薪的评估考核体系十分的不科学。当下,国企经营管理者的年薪不是由资产所有者以及出资人共同决定的,而是由政府制定,这种年薪的制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透明度,会严重影响年薪制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合理性。

3.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国企监督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内部监督不到位;二是所有者代表监督不到位;三是外部监督不到位。正是由于约束机制的短缺,使得我国国企的经营管理者会随意地在职消费,随意地控制企业的财务。本文笔者指出,要想解决国企发展中存在的监督问题,就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强有力的内部制衡机制。国企内部,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管理者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展开有效的讨论与研究,而不是各司其职,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害;第二,国企与政府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说国企与政府密不可分,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政企分开工作,要全面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的监督和约束;第三,做好相关的法规监督工作。国企制定的一系列法规,不是拿来当摆设的,相反的,它必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语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9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围绕建设一支善谋略、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着眼宏观、分层分类,建立多层次管理服务机制。研究制定《2004-2007年*县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规划》,综合参考企业规模、发展速度、利税总额等指标,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划分为三个档次进行分层管理,切实发挥人才政策的杠杆功能。对县优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突出宏观形势分析、战略思维、经营决策等方面加以指导,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重点在明晰发展思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发展后劲等方面强化服务;对规模以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着力在抓好环境优化和政策扶持上下好功夫,促使其尽快成长。同时,发挥部门优势,建立以工商、税务、劳动、监察等单位为主体的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依托县审批办证服务中心平台,推行优秀人才一站式服务,实行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限时办理和全程制,扎实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市场化的监管机制。

2、突出重点、强化引导,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组建全县性行业经营管理者协会组织,开展3次大型交流活动,促进人才间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开拓视野。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重点抓好高层次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了4批共75名企业经营管理者赴青岛海尔培训基地、中央党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地学习培训,组织82批216人(次)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重在发展战略、制度安排、文化建设等方面查找不足、更新思路,积极参与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培训,如与时代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建立*光华卫星远程培训学院,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和后备力量培养,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人才参加培训共430多人次,对提升我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3、打通壁垒、广纳贤才,建立多渠道流动引进机制。积极疏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间的流动渠道,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党政领导走上企业经营管理岗位,2004年以来,共有26名机关干部到企业管理岗位任职,同时,有28名优强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参加了全市统一的公选活动,17人取得了乡镇级任职资格证书。专门制定出台《*县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施办法》,主动与杭州、重庆、成都、沈阳、武汉等大型人才市场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定向招、定点招、合作招、网上招等多种形式招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4年全县共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7名。大力推行人才柔性引进,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组织开展33家优强企业“融入杭州都市圈”与科研院所交流结对、名校硕博士*行等活动,据统计,2004年全年柔性引才共计480多人次,一支“星期日”专家队伍活跃在我县各行各业,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4、多措并举、注重奖励,健全法制化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如在突贡人选评比中,对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总经理蒋东民等外来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吸引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我县创业和发展。注重人力资本价值实现,试行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智转化为资本入股企业,实现持股经营,鼓励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奖励期权、股权,实行知识产权向个人倾斜的政策。目前,我县规模企业中,人力资本持股的企业占到76%。加强组织、人事、经济管理部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沟通,结合“项目推进年”活动,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家健康工程,开设“专家热线电话”,组织优秀经营管理者外出疗休养,帮助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和住房困难等问题,全方位关心企业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精心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规模上看,企业家队伍数量还总体偏少。我县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产业分布上还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新兴的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企业比较少,人才积聚的功能相对较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仅占全县人才总量的5%,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像夏士林、丁鸿敏这样能振兴一方经济的大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

二是从层次上看,企业家文化素质还总体偏低。在学历上,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究生、本科、大专三者学历分别仅占1.2%、10.7%、23.7%,在职称上,高、中级职称的分别仅占3.29%和10.8%,大专以下、初级或无职称的人员占了大多数。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从机制上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虽然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还找不到有突破性的抓手,三支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壁垒还没有完全打通,人才市场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优秀企业家施展才华,也影响了人才的引进。

三、对策建议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明显产业特色的优势企业,归根结底是要有一支推动这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在教育培训、引进和优化环境机制上下功夫。

1、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升企业家素质能力。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成立企业家教育培训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以及本地专业人士组成一支“菜单式”的培训师资力量,主动寻求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不断强化企业家学习培训,既加强经济学、管理学、WTO知识等共性化培训内容,又注重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培训内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战略眼光。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提高,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三是破除人才流动壁垒。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引导等途径,积极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新的企业家队伍后备力量。

企业经营管理者范文篇10

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和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以观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长机制,加大教育培养力度,提高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进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较大幅度增加,结构明显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一支适应我省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力争有一批企业规模、企业效益在国内同行企业中处领先地位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次经营管理者,80%以上的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者通过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

二、加快建立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

加快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配置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和途径。完善省、市组织人事部门所属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机构的功能,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机构,通过3到5年的努力,形成全省统一的分级管理、功能健全、政策配套、资源共享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的市场化。

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省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科学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建立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建立浙江省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机构。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聘任制度,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评价和选拔机制。

逐步实现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共享。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地收集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建立以业绩档案、诚信记录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并与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现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共享,为评价和选拔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服务。

三、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

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按照政府引导规范、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提高的要求,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分层分类抓好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抓好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其后备人才的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措施,切实抓好本行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省里每年要有重点地选送一批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学习培训。

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培训。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机构培训、网上教育、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自主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各地要选拔一批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思想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

四、大力引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加大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各地要在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打破体制性障碍,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从发展的需求出发,扩大视野,拓展范围,大力引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导和支持企业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在引进项目、技术、资金的同时,千方百计引进人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重大项目等领域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导和支持企业拓宽引才渠道,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讲学、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要切实为引进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好户籍关系、子女就学、住房等实际问题,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事业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确保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强化精神激励。大力宣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弘扬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创新精神,形成崇尚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价值的社会氛围。吸收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进入政府议事咨询机构,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管理者的评选表彰活动,并授予荣誉称号。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经营者持股、风险抵押经营和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分配方式进行分配。亏损企业可以实行按扭亏比例奖励或利润增量分成等办法进行分配。

完善保护保障体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维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主动关心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身心健康。探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风险投资担保体系和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尽力解决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后顾之忧。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产权约束,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推行经营管理者承诺签约上岗制度,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强化市场约束,委托中介机构对经营管理者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职业信誉记录,为出资人选人用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建立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