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4:28:12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1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我市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机制,造就新型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评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本着"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公正、客观、平等、择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第三条组织成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由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优秀企业经理、厂长,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各类经济成份企业的经理(厂长)、副经理(副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及各类经营管理人才。

第五条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收集、整理、储存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后备人才的信息,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人才。

第六条*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中心,在中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领导下,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和推荐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被评荐者的条件和范围

第七条被评荐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具有敬业精神和开拓创业意识,敢于承担风险,勇于参与市场竞争;

(三)具有牢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市场应变能力;

(四)具有较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熟悉经济法规及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

(五)廉洁奉公,守法经营,作风民主,能够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职工合法权益,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六)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或担任过厂长、经理等职务。

第八条评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不受地域、身份、年龄、学历的限制,只要具备担任经营管理的才能,均可进入被评荐的范围,具体包括下列人员:

(一)各类企业的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

(二)各类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

(三)曾担任企业厂长、经理的已离退休人员;

(四)其他经推荐或自荐的相关人员。

第三章评价的内容

第九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任职资格等级制度,凡经评价达到任职标准者,按任职资格等级由*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颁发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条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工作经历和业绩、心理素质、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

第十一条在测评的基础上要通过实地考察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经营能力、工作经历、领导才能、民主作风等进行考察,要充分发挥民主,深入群众了解被测评者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评价的方法

第十二条评价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应评者进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一)情景模拟法:是指拟对应测评者设置一定的职务,编制一套类似岗位状况的样本,将应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其才能和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其行为进行评定。

(二)专业笔试:侧重了解应试者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应评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专家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由专家、高级管理者和测评人员共同组成面试小组,根据具体职位要求设计题目,对测评者进行问答。

(四)系统仿真法:应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理,模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大、中、小企业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动态环境,将应试者投入其中进行管理经营,根据其实践表现,对其管理实绩,应变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做出评价。

(五)其它需要测评的方法。

第十三条对应评者政治素质、实际管理水平、组织领导能力等还要深入其工作过的有关单位进行实地考核,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第十四条根据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测评后得到的资料,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决定是否对被测评者颁发任职资格证书。

第五章测评和推荐的程序

第十五条测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采取单位委托和个人申请两种形式:

(一)单位委托评价经营管理人才,凭单位介绍信和法人营业执照、单位经营状况及被评价者有关资料,委托单位应保证所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个人申请测评的需提供本人身份、户口、学历、职称以及其他证明本人经历、业绩、能力等有效证明。

第十六条根据用人单位的申请,对经过测评进入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的经营管理人才进行搜寻和筛选,对符合推荐条件的人选,按3:1的比例向用人单位推荐,同时提供被推荐人选的详细材料。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在收到被推荐人选材料后,应在十五日内,将是否聘用及聘用时间书面告知评荐中心。

第十八条评荐中心接到用人单位同意聘用的反馈意见后,给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被推荐任职的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双方的权利义务用书观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

第六章附则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分析

时代的进步要求企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企业经营创新作为一个保证企业在今后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做出的研究和分析,加强企业对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一种不断进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治理水平。

1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1.1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大环境

我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经营竞争非常的激烈。跨国企业\国际集团涌入加大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国内在不同行业的企业竞争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给企业经营管理创造出更与众不同的经营机会,通过不断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的改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的进步和发展。

1.2得出创新目标和创新重点

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和创新重点,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有充足的发展动力,顺利的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将创新作为今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不断地通过创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不断地寻找发展的机会,能够取得非常大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点就是适应新环境的程度和信息化的改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时避免不了的了,企业通过创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和新环境的相对适应性,才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1.3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由于适应时间短,获取经验不足导致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上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就必须得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视的改进处理,想要有效的处理就必须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改革,争取通过创新使存在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就要对企业的问题未雨绸缪,不断地找寻自己存在的不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现如今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大型的企业在这方面相对来说重视一点,但是小型的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疏忽大意,总认为不对企业造成影响,但是真正制约小型企业规模的就是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因此亟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利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方式将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大。

2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策略

2.1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

企业正在运行经营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并且完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或系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实行经营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有效地管理和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会出现任何的纰漏。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经营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出现了错误和纰漏,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将具体情况尽快的报告给企业的负责人,有领导人下达命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且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创新性建设,不仅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求能够在市场竞争下虚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步。不仅如此,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要对管理观念进行不断地创新,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能够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2.2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集体,要求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团结互助,加强企业内部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质量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就需要企业经营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创新,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相对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同时,企业的文化也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创新,将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

2.3企业人才培养的和创新

企业创新是企业重点发展的工作之一,不能够只局限在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上,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培养进行创新。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每个企业都想拥有的,但是现如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上可以多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企业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根据自己企业的内部环境制定出最符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基本素养,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可用的人才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保证企业长久的经营和发展。

3结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是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的企业创新模式并延伸出许多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升级和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长久进步的核心工作,企业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依靠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来实现的。

作者:兰丽娜 单位:广西来宾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新常态;煤炭企业;现状

在“新常态”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减缓,需求减少。经济市场比较萧条,对结构单一、生命力不强的企业有着很大威胁。我国煤炭是基础性产业,受经济市场的波动远高于其他产业。因此,煤炭企业应从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入手,减小内耗,度过经济枯期。

一、煤田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处于国家重视和管理之中,缺乏企业内部规划和管理。如今,经济持续走低,各个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并且在大经济环境下,煤炭行业发展有了新形势。第一,复杂性。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发生了较大改变,重污染行业受到限制,房地产、发电、建筑等多个行业急速缩水,对煤炭的需求大大减少;第二,长期性。国家政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煤炭行业生成过剩的状体会持续5年以上,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第三,竞争性。煤炭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发展,建立起对区域、部分市场的占据,导致整个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小型煤炭企业处境堪忧;第四,地域性。不同的区域还存在着一定的商机和市场,需要各个煤炭企业进行探索,开发出新的发展领域,弥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二、煤炭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在新的发展形式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将会发挥出重大作用,为保证有条不紊的运用和增值制造机会。然而,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处理。本文将管理上的问题分为三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经营管理观念不够先进。一直以来,煤炭行业经营状况良好,小型煤炭企业也没有受到经济市场的较大影响。行业的经营管理观念处于落后的状态,成本控制效果不佳。购买原材料和销售方面的粗放是主要的费用,一旦难以有效利用,就会给各个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不够完善。煤炭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办法比较简单,对成本核算以及资金运行的管理也十分粗糙。严格地说,目前的财务管理并不科学,对各项资金的支出和资金收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资金的低效运用、成本的粗放投入都会给企业的运用和发展带来深入的影响。不合理的财务管理办法会影响到企业对现实情况的判断和分析,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给整个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都十分简单。一般来讲,采用“产品价格-资金投入”进行最终核算,而对其中的各个流程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人力资源、矿物资源以及其他原料的利用存在的不合理部分难以及时纠正。成本核算方式不能将资源、生产、销售、市场等多种要素连接到一起,就难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完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针对煤炭行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本文指出了完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设性措施,希望为煤炭行业的经营者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一)更新管理理念。现代煤炭企业正处以运用和发展的紧迫时期,需要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首先,鼓励公司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创新,加强内部个体和组织的配合,加快内部运转效率,增加企业的项目;其次,对企业的不同部门和科室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企业自身的短板,进行重点解决;最后,建立内部互动平台,实现员工与领导的直接对话,进而提高对企业内部发展的认知和监督力度。

(二)采用现代化财务管理办法。煤炭企业经营的项目和产品比较多,对人力资源、原料资源需求的评价条件不一,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需要采用先进手段进行控制,利用财务管理的优势,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类型进行有效的分类,给不同类别的成本建立范围,以便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注重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还需要对不同类别的回报率进行比较,走节约型煤炭企业发展之路。

(三)加强对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煤炭企业的资金数额比较大,对资金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安排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首先,煤炭企业可以将部分闲置资金流通到市场中,占据更多企业的股份,获得更多收益机会,实现企业资金的增值;然后,将闲置的办公室、仓库以及储存室等进行出租,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最后,煤炭企业还可以扩大对经济市场的探索,为企业发展引进先进设备,利用低潮期进行设备更换,节约企业后续发展的资金支出。只有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弥补企业发展的不足,才可以顺利度过特殊的经济时期。

四、结语

在经济新时期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现状,减少资本支出、拓展企业项目的必要途径。大中小型企业需要认识到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特色,提前做好准备,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樊辉 单位:淮南矿业集团物资供销分公司消耗管理科

参考文献:

[1]武云飞.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田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31(32).

[2]姬晨曲.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2,9(24).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4

一、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

人才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效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发掘、选拔、培育、爱护、使用、引进、储备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人才产生所必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企业文化,包括制度建设、风气建设、机制建设等。

1、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情况是:根据初步统计,全市企业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37人,其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303人,占14.2%;中级经营管理人员616人,占28.8%;一般经营管理人员1218人,占57%。30岁以下的349人,占16.3%;31—40岁的883人,占41.3%;41—50岁的755人,占35.3%;50岁以上的150人,占7.1%。研究生5人,占0.2%;大学436人,占20.4%;专科以下1696人,占79.4%。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年龄和素质结构有所改善。随着竞争的加剧,培训力度的加大,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由单一素质为主向单一素质突出、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

3、人才观念有所进步,品德、知识能力、特别是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风气已初步形成。一批像马万良、林莱荣学历、职称不高,但抢抓机遇、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涌现。

4、企业培养人才的意识不断增强,造就学习型企业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2000年以来先后有8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企业经营管理。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读书会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努力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并把干部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公开选拔37名中层管理干部的后备干部,通过培训,部分走上了工作岗位。*电业局2001年启动了系统培育企业人才的“科教兴局工程”,并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办学,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二、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企业在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上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才观念不强、政策滞后、机制不活、成长环境不优化、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问题,人才方面的优势没有完全表现为经营管理上的优势。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在观念上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人才的招录、培养、使用思想上不重视、措施上不落实、使用上不得当,致使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比较重视外界人才不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把引进人才和挖掘使用人才割裂开发。三是怕人才跳槽,特别是一些条件苦、人才资源基础薄弱的企业,在私企中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四是视野不够开阔,人才开发工作的力度与“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相差甚远。认为只有把人调进企业才能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忽视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发、利用人才。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合作不够,没能使这些机构通过本企业的人才为我所用。五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难以克服,一些企业习惯于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套用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使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六是科学的人才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封闭保守。重专业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轻一般经营管理人才;重学历,轻实力;重年龄,轻水平;重使用,轻培养。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企业环境变化的挑战。一是我市属于基础能源型工矿城市,多数企业从事的是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制造、煤炭开发、冶金等行业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多一些,而适应新经济特点的既懂专业、又善管理的高技术人才、科研人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严重匮乏。二是在专业结构上,掌握一般性管理知识人才多,系统学习过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策划、战略规划的人员还比较少。一些经营管理者即使学过,但由于忙于事务,不重视知识更新和继续学习,从而导致知识倒退、技能下降。

3、在管理模式、权限、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人才调节机制,人才管理模式比较简单,缺乏分类管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过于统一,忽略层次区别和个性差异,用雷同的模式和标准管理不同类型的人才。二是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没有把人才作为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来参与分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暗箱操作,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不少优秀人才的埋没和流失。三是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惩、待遇、纠纷处理等环节中,缺乏创新和稳定的法制保障。

4、人才培养开发还滞留在较低层次上,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缺乏体制上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人才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绩效优势。

5、人才资源开发缺乏规划与计划,开发的目标、重点、措施、时期均不明确。

6、企业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人才市场建设滞后,人才开发配套机制尚不健全,人才市场机构未能充分发挥铺路架桥的作用。吸引人才的软硬件环境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使部分人才引进难、流失易。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

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上,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及*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的人才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发挥作用为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快捷、协调、健康发展。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我市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要着力破除各种旧意识,确立各种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是各级领导包括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开发利用是落实企业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解决企业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素。二是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上,要紧紧地抓住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后备人才三个环节,盘活闲置人才,防止人才外流。盘活的过程既是稳定和用好的过程,也是优化环境的过程。通过创新机制、合理配置,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不埋没浪费任何一个人的才能,既稳定了队伍,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企业人才群体优势的最大效应,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共赢。三是要树立先进的人才引进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青海省引进在清华大学工作的李建保到青海大学当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日本推行的“借脑”工程,利用雄厚的资金在国外寻找课题合作伙伴,挖掘和利用境外智力资源也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吸引人才也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后,既能带来全新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又能在研发课题时培养骨干人才。同时还会产生管理学家所说的“鲶鱼效应”,有效激发内部组织活力,充分激发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用优厚的待遇、优质的工作环境、优良的培训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要允许人才正常流动,使其能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五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机制,通过改革消除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的体制性障碍,破除“官本位”思想,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制度。六是破除“四唯”的观念,任人唯贤,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不能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看人看本质、看主流、看特长。“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2、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环境,通过吸引、培养途径,增加人才队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一是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实行无门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户籍管理上,只要是引进的人才就可以在*市落户;对应届大学生本科以上的采取“先落户、后就业”;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可以不受职称、编制的限制;对各类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大胆使用,破格提拔。二是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纳才之量、用才之法、护才之胆、举才之德、育才之方。要重用改革创新之人,敢用超过自己之人,善用有棱角之人,以诚挚的感情、宽广的胸怀、科学的方法和周到的服务,竭诚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自己的态度和作为去积极影响社会环境。”三要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为我市的经营管理人才在我市“三化”过程中提供创业平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事业就是感召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产业带动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北京市出台了“人才直通车战略”,上海市出台了“绿色通道”,通过为人才提供创业“平地”,着力打造人才创业“高地”。四要营造全方位的服务环境,用服务凝聚人才。政府的重要职能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在人才的服务上要“五子登科”,在“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儿(女)子”上提供一流的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心情舒畅地一心扑到工作上。政府要变管人的观念为服务的观念,真诚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去感召和凝聚各类人才。通过优化环境使人才开发做大总量,做强基础,增强带动辐射能力,迅速有力地转化为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持续快速发展的“扩散极”;通过非均衡跨越式发展,迅速培养起支持人才快速强劲发展的“增强极”。非均衡发展不是机械的让人才开发一刀切,在所有的企业齐头并进,而是在优势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培养和形成“增长极”,并使“增长极”做大、做强、做优,从而形成辐射效应和榜样效应,带动全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础底子薄、总量小、水平较低,因而加快发展,优质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我们必须加倍珍惜,紧紧抓住市委、政府、企业对人才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机遇,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

3、以人为本,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作的新模式。一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模式,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用市场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赛马场”,组织“赛马会”,建立“赛马场选骏马”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二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在政治上=人才数量*人才活力,激励机制的重点在于激发人才的活力,不断给人才以种种利益“刺激”,激发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荣誉感、自豪感。要把人才作为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股权、期权引入激励机制。伊利集团为鼓励员工不断发展,实行技术和管理双轨晋级制度,并始终推崇“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使“大家靠伊利来生存,伊利靠大家来发展”的个人目标、企业目标得到双赢,实现了由“资本管理”向“资本+人本管理”的进化演变,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制度。三要建立赏罚分明的奖励机制。“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劳,为恶者咸慎”。赏罚的主要依据是人才业绩,效率优先、兼顾成本,落实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实行多种形式的绩效分配办法。四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人才流动中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保险关系的衔接工作。推进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有、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医疗、失业、生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有条件的企业可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增加投保种类,提高保费标准;建立优秀人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为优秀企业家和作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特殊医疗服务和住房待遇;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切实保护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合法权益。

4、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以中青年培育为龙头,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培养一般经营管理人才为基础,健全分类分级培训体系。培训是企业持续竞争的“发动机”,当今世界500强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对其人员的内部培训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为培训人才所花的费用已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的人力资本也已达到了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如美国惠普公司规定:公司几万名员工每周至少要有20个小时用于学习业务知识。投资人才,就等于投资未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未来。

5、政府要制定我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规划,企业要制定人才开发计划。要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适度超前,超前预测、规划、投放、储备;要扩大总量,盘活存量;要优化结构,以人为本。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经营管理;常见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在如此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确保自己持续稳定的发展,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就需要寻找更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地实践、完善自己。解决掉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企业中人员很多,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问题不可避免,而有些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直接寻找出来解决掉,如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人才匮乏、企业诚信缺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会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1.1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1]。一些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目光短浅,将盈利作为企业的唯一重点。这种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下去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员工工作散漫,没有上进心。经营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企业唯利是图,认为没有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管理制度的设定,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容易对管理目标产生误解,对控制对象产生偏差,企业管理者不做管理者的工作,员工不做员工的工作。这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致使各方面工作都出现错误,最终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解决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1.2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如今处于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伴随而来的,还有更多的风险。如果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迟早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浪所吞没。一些大型企业,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甚至发展到国外,面对国际市场。国外市场变动性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概率更高。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市场小,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同样薄弱。如果没有树立风险意识,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就很难启动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应重视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并且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1.3企业人才匮乏一些企业不重视人才,不培养人才,致使人才流失,成为企业的隐形损失。人才是企业能否成长的关键。大型企业不重视人才会导致人才流失,中小型企业目前本身就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人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都十分严格,没有过硬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就很难做好这份工作。并且中小型企业由于各方面的不足,更加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并且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企业的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企业人才匮乏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1.4企业诚信缺失严重诚信是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能够为企业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信誉度。但是,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为了获得短期的收益,提高行业竞争力,从而伪造虚假信息,以排挤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这种造假的企业竞争手段会导致市场运行秩序紊乱,最终导致法律纠纷不断。同时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的表现。企业没有树立诚信理念,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入误区。这种错误的小手段,在进入到经营运营轨迹的时候,各种弊端就暴露了出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错误的理念的引导下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良好持续发展[3]。因此,企业诚信缺失严重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解决方案

找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的四种问题,本文做了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引进人才、企业坚持诚信理念等四个解决方案。没有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企业只有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紧跟时代潮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2.1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稳点发展的前提。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的诊断分析,不要害怕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借鉴和吸收一些好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制度应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制度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就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也就为企业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良性稳定发展。2.2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强烈,在面对经济风险时,企业才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应在企业成立初期就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且在企业的经营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按照风险防范的体系进行,给企业在遇到风险时留有运转的余地,从而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的解决[4]。2.3企业引进人才企业想要成长,就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很难得到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企业在引进人才、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大培养内部人才的力度,双管齐下,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运营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进行,企业才会不断地成长。2.4企业坚持诚信理念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坚持诚信理念。盈利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诚信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管理人员,更要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诚信榜样,向员工传递企业的诚信理念。企业应制定健康的企业文化,定期对员工进行理念培训。对于工作中的各种承诺,每个人都应贯彻落实。这样不仅对外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度,增加更多的机遇,而且企业内部也能树立起诚信的环境,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关系融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5]。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坚持诚信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只有重视这些存在的问题,不断在经营管理中完善企业制度,企业才能继续迎接更大的挑战。

作者:魏晨红 单位:经济管理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孔拥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探析[J].现代营销,2012(4).

[2]谭群英,安俊卿.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析[J].现代商业,2013(29).

[3]谭凯,饶兴鑫.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6(7).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6

今年以来,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次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交流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强化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重点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2008年,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手抓改革,一手促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式、多渠道开展粮食购销,继续发挥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尤其是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既有效地稳定了市场粮价,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又掌握了商品粮源,增加了政策性补贴收入。据粮食部门统计,1-10月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404.56亿斤(贸易粮,下同),其中小麦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75.09%,稻谷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59.62%;销售粮食2558.18亿斤,实现销售收入2486.63亿元,为企业减亏增盈奠定了基础。2008年1-10月,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1.61亿元,同比减亏12.54亿元。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陕西、青海、新疆等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盈利,山西、黑龙江等11个省(区、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减亏幅度达88.62%。

从各地汇报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各地高度重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对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开展扭亏增盈工作。如陕西印发了《关于抓好今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确定在减亏、搞活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几个县(市)作为省局联系点,分析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狠抓落实。河南省粮食局于年初将省政府下达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分解到各地(市),各地(市)再分解到县,目标量化,责任明确。江西等省采取局领导同志分片包干,就分片内地区的扭亏增盈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导和考核,推动全省扭亏增盈工作稳步前进。

二是因地制宜解决企业“三老”中的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在做好政策性财务挂账上划集中管理的同时,多渠道、多方式消化处理企业经营性挂账。有的地方将经营性挂账集中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实行新老划断,使企业轻装上阵,搞活经营。有些地方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核销银行呆账等办法,对经营性挂账本金进行处理。有的地方通过企业搞活经营、创收盈利消化经营性挂账。通过对财务挂账遗留问题的处理,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企业自身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组工作的指导,将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做强粮食购销主渠道,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的企业用工分配和激励制度,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10月份,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统算盈利1.79亿元,安徽、江苏两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超过4000万元。广西今年也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2200万元。

四是协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企业搞好搞活经营创造条件。一方面,各地建立了粮食收购资金动态反映机制,密切关注粮食收购动态,针对各地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农发行沟通,落实粮食收购资金,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掌握粮源,搞活购销。另一方面,协调出台了对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支持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但由于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幅度较大,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加上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扭亏增盈工作难度更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三老”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主要是“老账”中经清理认定的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挂账,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不能从企业剥离,企业背上了一些欠账。企业负担的各类历史经营性挂账包袱较重,目前全国还有700多亿元,每年仅利息就要支付40多亿元。由于企业“三老”包袱仍然较重,一些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革改制后,经营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缺乏竞争力。

二是企业自主开展粮食购销贷款困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尤其是县级粮库和乡镇粮所(站),由于经营性财务挂账包袱重,资产质量较差,竞争力不强,按现行农发行贷款政策,大多数企业难以满足自主收购粮食贷款条件。加上申请贷款程序复杂,环节较多,审核时间较长,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反映难以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自主收购粮食贷款,影响正常经营。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活。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仍然滞后,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跟不上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导致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乏力。有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以代收代储粮食为主要经营形式。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仍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一些龙头企业仍处于产业化的初级层次,产、购、加、销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辐射力和带动力。

四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有些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等负担较重。按照现行土地划拨目录规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用地不属于划拨范围,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更名注册公司过程中,办理土地等资产过户,需要缴纳大额土地出让金,而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支付能力。另外,有些地方改革改制后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粮食企业不能享受原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有些地方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土地税、房产税等税收减征和免征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等问题,影响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设施陈旧,有的地方仓容严重不足。有些粮库已无法使用,有些虽然还可以使用,但急需维修。尽管各地近几年来,克服困难,新建或维修了一部分粮库,但还是难以满足地方储备粮管理和企业开展粮食购销的需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高度,从筑牢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重视和抓好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只有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有效掌握粮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地粮食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粮食流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化解金融危机中找生机,在扩大内需中抓机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行业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一手抓加强指导,一手抓积极扶持”的原则,从转机制、用能人、拓产业、保稳定等方面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从卸包袱、修设施、供贷款、减税赋等环节积极为国有粮食企业搞活经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妥善解决企业“三老”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将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纳入全部政策性挂账统一处理。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边实践、边探索,通过银行核销呆账、企业积极消化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企业经营性挂账。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缺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兼并重组,组建适应粮食购销新体制的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掌握粮源,继续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要把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粮食产业化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依托现有优势,切实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依托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寻求经营发展上的突破。如利用本地区粮源充裕优势,扩大粮食购销,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依托本地区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优势,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代购代收代存;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展外购外销,延伸经营触角等。要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搞活购销,搞活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粮食收购资金,有效掌握粮源。要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沟通与协调,对一个县市没有一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取得贷款资格的地方,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国有粮食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掌握粮源。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提高办贷效率,加快贷款调查、审批和发放速度,确保企业及时入市收购。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粮食收购资金,搞好粮食购销。督促企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争取和落实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一是落实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今年8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地方商品储备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10号),对地方储备粮经营企业的减免税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最近,我局根据各地的执行情况,与财政部等部门进行了沟通,正在进一步完善储备粮企业减免税政策,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抓好具体落实。对完善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问题,我局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二是要抓住明后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和建设,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仓储和购销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方法

当前,我国市场更加开放,竞争者不断出现,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创新经营者带领着各自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拼搏,最终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经营者,通过他们对创新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得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我们应重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并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从而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1.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管理与人才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够对人才实现战略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让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已不再是成本,而是人才,有的企业人力资源比较欠缺,或者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人才损失。人才流动过大,使得企业的核心技术、客户得到流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而良好的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并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人力资源队伍不断强大。2.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体制不断转变,目前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但是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采用过去的工作方式,与企业发展实际不符。并且,环境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趋于多元化,尤其是青年员工更希望能够在创新体制下进行发展。在企业经营中使用创新管理方法,能够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内部改革,与外部环境更加契合。3.实现突破性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的融合,多样化的商业形态出现,尤其是自从互联网经济实行以来,多种平台不断出现,使企业感受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通过创新的管理技术,能够使企业接触到更多高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不断创新,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不够健全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出现责权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限制了企业的行动,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有的企业内部缺乏对员工的激励制度,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缺乏战斗力和团队凝聚力,各自为政,并没有为了企业的共同发展而努力,一旦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悖的情况,有可能抛弃企业利益,以权谋私,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2.机构存在着过多冗余人员这种现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比较明显,很多国有企业沿袭传统的管理方法,没有对内部的机构和部门进行梳理,使得很多岗位存在着职能重复的现象,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使得一些问题出现时找不到核心责任人,使得重大问题得不到快速解决。过于臃肿的机构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成本,使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各种制度的落实和通知的传达,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进度。3.员工综合素质比较差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经营权的放开,企业的市场压力增大,不少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导致不少优秀的人才纷纷流失,这就必然造成了货源、客户和市场等方面的损失。如此,高素质人员若是缺乏,也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壮大的“瓶颈”。企业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将无法适应市场化、知识化、全球化的要求。

三、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了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力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1.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驱,只有在思想上得到重视、进行武装,才能够为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丰沃的土壤。创新的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中的领导者必须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为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入最新管理理念。当前,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引入了风险机制、战略管理机制,将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使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都为市场所服务,从而使企业发展与市场发展良好地融合起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例如,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不仅仅满足于阿里巴巴当前的成绩,而是将眼光放在了未来,一切经营管理工作都具有超前意识,为未来服务,从而站在了市场的顶尖位置,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利用创新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中国市场,使企业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2.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制度市场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动当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也应跟随市场,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企业经营者应对市场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应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在岗位设定上也应跟随企业规模和性质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企业正处于上升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应适当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为企业招聘适量人才,并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使企业的根基能够更加稳定;如何企业处于成熟期,需要进行生产线的拓展和技术的创新,应适当增加技术人员的岗位,将技术人员的职责进行细分,从而能够突破技术瓶颈,拓宽企业的业务范围。3.采用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时代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形式也不断发展变化,企业应注重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出动态的管理模式。企业应改变传统的机械化、粗放化的管理方式,从而动态、全面、精细的管理模式,借助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创造属于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互联网科技的应用,随时掌握市场变动的消息,使企业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从而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四、结语

我们应认识到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采用创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郭玉霞.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17(10).

[2]王洪波.浅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18).

[3]王琳.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5).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战略途径

0前言

基于煤炭企业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完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同时探究了改善现阶段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战略途径,希望以此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面临了新的挑战与契机。煤炭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能源,其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并不符合我国的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向煤炭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这意味着,煤炭企业想要不被时代淘汰就要不断的改善自身,重视自身经营管理,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促使煤炭企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真正推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的发展会影响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完善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是十分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第一,促使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是促使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煤炭企业不仅要注重促使自身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促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提升煤炭企业的全方位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是煤炭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当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日趋完善时,煤炭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将得到快速的提升。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将为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煤炭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第三,促进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时代的发展造成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当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加完善时,煤炭企业就将具备十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进而推动煤炭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现阶段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2.1煤炭企业管理者缺乏经营管理意识

现阶段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企业管理者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缺乏经营管理意识缺陷。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没有深入考虑煤炭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经营管理,同时在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作用。并且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会认为经营管理只与企业的领导层相关,与企业的其他员工是没有关系的,就到造成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力度下降。

2.2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机构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机构是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但是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并不完善,机构设置存在不科学、盲目设置的问题,没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随意设置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造成煤炭企业各个机构之间不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阻碍。

2.3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不齐全

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存在着不齐全的问题,导致煤炭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防范在可能存在的问题,通常是当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才开始寻求解决办法,这样不仅会浪费了煤炭企业的资源,还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因为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就会导致企业全面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2.4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通常使用的财务核算方法中的主要核算对象是煤炭企业的销售情况,这就导致财务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造成就煤炭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低下。其主要包含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煤炭企业过于重视成本核算中的产品销售,而忽视了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第二,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不能及时的对煤炭企业的经管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不能有效控制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每一环节的成本核算,导致煤炭企业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造成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下降。

3改善现阶段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战略途径

3.1优化传统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为了使煤炭企业持续发展,就要优化传统的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促使煤炭企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需要。煤炭企业首先要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选择更加适合时代需求的经营管理方式,增强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对煤炭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产品设置进行调整,并且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真正使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紧跟时代的脚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而促使煤炭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战略。

3.2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构建完善的经营管理机构

经营管理者作为煤炭企业经管管理的重要执行者,煤炭企业就要注重培养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构建晚上的经营管理机构。当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时,就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构建完善的经营管理机构,有效的提升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首先,要求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其次,煤炭企业经管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新型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参与到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最后,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当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后构建了完善的经营管理机构,通过各方努力有效促使煤炭企业持续发展。

3.3建立健全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煤炭企业管理经营管理机制,可以促使煤炭企业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首先要保证已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良好的执行,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对于已有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筛选,保留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其次,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对煤炭企业建立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对企业全体员工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激励企业员工,促使企业更好发展。最后,要明确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各个部门的职责,保证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确保煤炭企业不断发展。

3.4注重创新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高新技术应用在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力的提升。首先要创新煤炭企业自身掌握的技术,帮助煤炭企业调整生产结构与产品结构,不断促使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真正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要将节能减耗的相关技术应用在煤炭企业,不仅可以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发展,还可以真正在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技术的创新,促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4总结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全面的管理水平。因此,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优化经营管理思想,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培养人才,创新技术,有效的促使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健.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104.

[2]战飞.关于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27):118-119.

[3]康凯.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技信息,2013(26):103.

[4]张楠.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大型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9

一、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没有实行市场化、职业化存在的种种问题

1、民营股份制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家族化”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式集权管理有效避免了来自内部的管理风险,降低了管理成本,易于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保证领导者的权威,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1)组织内部关系复杂。由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切入,家族企业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进退两难,陷于被动。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从而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埋下隐患,造成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加速递增;(2)科学的决策机制难以建立。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家族企业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很难有突破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3)难以聚集人才。家族企业因其用人的封闭性、排他性,就难以建立外人和社会的认同感,难以吸收外部人才,而且容易造成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失,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会受到限制。如在我们广水市,在县域经济民营化后,民营企业已达1866家,从业人员12万余,各类人才18974人,但其中职业化、半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只660人,仅占企业数的三分之一,从学历分布上看,研究生学历的4人,大学本科学历的20人,大专学历的202人,中专学历81的人,高中学历的236人,高中以下学历的117人,分别占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数的0.6%、3.0%、30.6%、12.3%、35.8%、17.7%;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高级职称的16人(其中正高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159人,初级职称的132人,分别占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数的2.4%、24.1%、20%。明显呈现为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的特点,难以适应企业发展之需,致使相当部分企业效益较低、发展较慢。

2、国有企业:企业领导者的行政任命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

而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国企经理人的定位往往是从职务的角度,对各行各业经理人的管理一般都是按照政府官员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国企经理人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这就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1)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的矛盾。由于管理者职务化倾向,使得经理人在从事管理活动一定时间,取得一定的业绩以后必然追求政府行政职务,从而脱离了原先的管理岗位,原来形成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也就失去了价值。(2)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矛盾。由于企业组织管理者的选拔、任命都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的,而政府部门对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和考核标准与政府官员的标准并没有差别,导致在这些组织中出现了严重的官僚化倾向。行政机制在企业中取代市场机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经理人的职业化要求建立经理人市场,经理人的选拔、任命由市场力量通过公开的招聘、考试等方式来进行。经理人的能力也通过市场机制来反应。(3)官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矛盾。经理人的职务化倾向导致了经理人行为的官本位。多数管理者没有受到现代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而管理者职业化要求企业经理人应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经理人的流动应该在经理人市场内部进行流动,专业的管理和经营知识及能力应该成为经理人取得自身价值的基础。(4)政治目标优先与效率目标优先的矛盾。对于企业经理人来说,他的任命考核权力都是由上级政府管理部门掌握的,导致了经理人的目标必须要向政府部门的目标靠拢,这就出现了我们以前经常看到的企业政府化倾向。很少有企业经营者将“追求最大利润”作为经营目标。(5)干部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观念的矛盾。职业经理人最主要需要具有两点素质:第一是职业能力和专业化的知识;第二是职业道德。以前由于我们认为经理是一种职务,对于经理人的素质是按照政府官员的素质标准来要求他们的。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政治素质自然是第一位的。这就导致了在企业这样一种盈利机构中也出现了“政治挂帅”的现象。而经理人的职业化需要社会建立一种不同于政府部门对官员素质要求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企业经理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意义

由上述分析可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势在必行,对于企业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可以使企业家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经营决策;(2)能促进企业制度化、规范化,大大降低管理的随意性、偏私性、模糊性,可以提高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规则共识度和行为预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效率;(3)给企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和理性化,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快速平稳;(4)有利于化解信任危机。可以对每一个人的权力进行明确的限定和有效的制度制衡,这种制衡使企业成员间少一点猜疑,多几分信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对于经理人队伍建设来说,意义也非同小可。(1)有利于减少经理人的角色冲突。对于国有企业,让那些有学术水平,又有管理经验,而且愿意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来做经理人工作,这样可以减少经理人所承担的太多的社会角色,可以有效减少经理人角色的冲突,从而走上经理人职业化的道路。而对民营企业的经理人来说,他们往往身兼出资人、生产、经营、人事、财务等更多角色,实现经理人职业化,可以使企业家理顺决策人与经营人的关系,实现决策层对经营层的监督,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经营决策。

(2)有利于经理人提高自身行为规范和加强自身素养锻炼。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理人由于“入仕”现象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短期行为和政治化目标,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营业绩的行为。职业化后,有利于避免采取掠夺性的经营方式和短期使用,建立企业组织获取利润、占领市场和产品创新的长期目标。

(3)有利于经理人的市场流动。就目前而言,从经理人的供给机制上来说,经理人失去了市场的主体地位,经理人无法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的流动。而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已经表明,职业经理人通过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促进了管理资源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进而达到了职业管理者资源的市场最优配置。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存在的障碍

从表象上看,职业经营管理人才处于极度稀缺状态是难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最直接、根本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年底,我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非国有企业已达19.6万余家,仅20*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就接近20万家。与这一数量相比,我国经相关机构规范认证的被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职业经理人数量还寥寥无几,这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可见,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在于我国的职业经理人还处于极度稀缺状态,市场上几乎没有资源可以配置。造成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有三个,一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企业发展断层造成经理人资源存量少,出现“青黄不接”;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新创办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出现供不应求;三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自然淘汰。但从主观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障碍:

1、相关政策法规机制不健全是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制度障碍。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为还不能有效地为人才流动等各项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例如,企业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责权利未能在法律法规中得到对称设置,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频繁发生;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与资质认证的法规不健全,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不畅,有效的竞争机制无法形成。还譬如,关于国有企业厂长薪酬的规定就显然与价值规律相违背,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有关选拔任用条例也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供求、竞争规律相矛盾,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人才积压浪费。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要真正实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权责明确、监督与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决策的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使企业经营行为合理化、市场化,必须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依靠法规体系来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依靠法规体系来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及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可是目前我国的企业经营人才法规体系建设状况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明显达不到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决策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与激励,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建立。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中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冲突。在政策法规体系中,政策与法规冲突和不协调的情况时常发生。这一冲突与不协调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策“越位”。表现在不该政策作用的地方,政策干预和作用了,这是行政权力过度扩张的结果。这一“越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政策“错位”。表现在政策与法律分工不清,本该法律发生作用和效力的领域政策干预和作用了,本该政策作用的领域错用了法律。现在,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依据的还是一些以前的老政策,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法律法规依据,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企业“五十九岁现象”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政策“缺位”。表现在政府没能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行公共管理和正当的政府干预。

(4)培养开发方面,有关法规较为缺乏,内容不够细化。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才的培养开发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有关政策规定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上的相对较少。另外,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大多数缺少明确的分类分级、分阶段和分时期的培养目标,缺少针对性,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呈现无序局面。

(5)薪酬激励方面,合理的薪酬分配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关于薪酬分配的标准,法律规定上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如年薪制,年薪与绩效挂钩的比例范围未能得到明确合理规定,这使得经营管理者积极性受挫。许多经营管理人才因不能堂而皇之地依法索取与其贡献相适应的合理收入,便采取暗箱操作的手段牟利,甚至恶化到以权谋私及腐败。另外,有关法律法规还未对期股、期权等有效的激励手段予以明确的承认与肯定,这就极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短期化、投机化,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6)约束与监督方面,现有法规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责任规定不够明确和完备,使得经营管理者责任难以真正履行。目前,审计法中,审计部门在监督责任追究上,没有明确规定经营管理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刚刚起步,有关内容还未能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并未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现有的企业监事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受限于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无法独立于董事会的许多监事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起到真正“监事”的作用。

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外部障碍。

任何法律和管理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和管理制度失效的时候,靠什么来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呢?这就要靠职业道德来进行约束。所谓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职业群体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任职者的工作行为,调整任职者相互关系的一种工作行为规范。进一步剖析,这里所说的职业意识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范畴的职业意识,即在职业活动中的科学思维;第二部分是政治范畴的职业意识,即在职业活动中的政治思维。职业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从积极的方面讲,常常表现为一种“职业能力”。由于长期的职业生涯历练,或者成功的职业培训锻造,职业的知识、经验、智慧常常在与工作实践的碰撞中迸发出很多创新火花,进而逐渐形成类似条件反射的职业应对能力——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这是科学范畴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职业意识还会反映在意识范畴——意识上的职业思维。这包括对竞争规则的理解、法治观念、契约意识、双赢原则、合作精神等等。我们在这里所讲的职业道德,主要强调的是反映在职业管理者意识范畴里的道德观念。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道德约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受聘期间,要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团队精神,不能危害和损害组织的利益;二是在解聘后不能以任何方式损害原受聘企业的利益,维护自身利益应通过法律和惯例等正常方式进行,而不应该通过不正当手段。最近,人们还越来越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始终考虑协调受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并且应该在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在最近美国发生的安达信、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的造假事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观念更是十分淡漠,诚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是职业经理人市场运行的基础,是规范和约束经理人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大力提倡。

3、符合我国制度环境及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模式未能真正确立是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内部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几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一批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转变了经营机制,提高了竞争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翻牌为公司甚至上市后,经营并无起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资产代表及其职责不明确。从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我国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一直未能明确,多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不过是行政领导机关附属单位的“翻牌”公司,上级行政机关继续干预企业的人、财、物的选拔与决策,却不承担、也无法承担决策的相关责任。另外,改制国企中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决策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层与经营层互相监督无法实现。监事会的权能、监事会成员的产生程序、议事机制等重大事项得不到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和保障,许多监事缺乏法律、财会等专业知识,造成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流于形式,监督功能无从发挥。这些都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内部管理效果不佳,也是企业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建议与对策

1、按照高起点、国际化的要求,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要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超前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划,通过与国内外名校和国外友好城市、国际人才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训基地。坚持计划培训与自主培训、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化的人才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本运营、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对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要舍得投入,送往境外进行高水准的培训,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能取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的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审计及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引进人才和智力要不拘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着力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通过引进国际性的管理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带动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的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配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市场配置为主要特征的选人用人机制正在形成。但也要看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选任标准和选任方式,仍程度不同地制约、阻碍着现有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因此,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企业领导人员的职务分类,积极探索组织推荐、公开招聘、市场选择、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选拔方式,完善委任制、选任制和聘任制等多种任用形式,发现和选拔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要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尽快建立起多层次的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能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机制健全、功能完备、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积极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准入制度,运用科学手段对进入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评价和认证,严格把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入口关。建立完备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储存、人才信息。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篇10

1.管理理念落后: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来看,管理理念落后是比较突出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社彩,举例而言,国有企业依托于行业垄断,缺少经营风险理念、缺少公平竞争、缺少市场开拓等理念,这些管理理念方面的落后将会直接导致经营管理工作走向误区。

2.制度管理松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制度管理松散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关制度得不到有力的贯彻及落实,这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危害甚巨。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将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各种规章制度之上,上行下效之下,各项工作的开展中要么没有制度规范,要么就是制度流于形式。

3.人资管理粗放: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在企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人力资源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粗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危害。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方式粗放,理念落后,手段单一,结果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到了企业发展。

4.成本控制不力:国有企业目前经营管理成本比较高,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因为经营管理者基本都是行政安排,上级对于其考核更多的是看业绩营收,因此经营管理者在成本控制方面动力不足。为了实现业绩水平的快速上升,在成本支出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经济考虑,只是追求营收的不断增加,结果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较高,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

5.内部审计低效: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委托中介或者自己来对于过往一段时间内经营管理成绩进行一个评估,审计的目的在于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效率较低,内部审计界本身就是结果导向,更多的重视经营业绩的审计,忽视经营管理规范性方面的审计,在审计结果使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改进方面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具体策略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国有企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围绕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1.更新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方面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树立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彻底摒弃以往的保守、落后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起来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卓越管理、公平竞争的理念,对于这些理念需要加强宣传以及灌输,让这些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企业上下将这些管理理念全面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2.完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制度管理,将制度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一个重要手段以及工具,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使得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制度的调整与履行,根据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同时强调好制度的权威性,确保员工都遵循相关制度,从而实现制度管理水平的提升。

3.规范人资管理: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民主管理、柔性管理等手段,强调员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而不是将员工当成是机器,一味的进行硬性管理。同时要运用好各种激励手段,较好的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实现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4.注重成本控制: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树立起来良好的成本控制理念,引入全面控制、预算管理等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指标体系中去,引导经营管理者在成本控制实现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