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6:04:36

企业经营

企业经营范文篇1

今年以来,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次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交流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强化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重点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20*年,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手抓改革,一手促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式、多渠道开展粮食购销,继续发挥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尤其是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既有效地稳定了市场粮价,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又掌握了商品粮源,增加了政策性补贴收入。据粮食部门统计,1-10月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404.56亿斤(贸易粮,下同),其中小麦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75.*%,稻谷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59.62%;销售粮食2558.18亿斤,实现销售收入2486.63亿元,为企业减亏增盈奠定了基础。20*年1-10月,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1.61亿元,同比减亏12.54亿元。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陕西、青海、新疆等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盈利,山西、黑龙江等11个省(区、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减亏幅度达88.62%。

从各地汇报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各地高度重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对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开展扭亏增盈工作。如陕西印发了《关于抓好今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确定在减亏、搞活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几个县(市)作为省局联系点,分析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狠抓落实。河南省粮食局于年初将省政府下达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分解到各地(市),各地(市)再分解到县,目标量化,责任明确。江西等省采取局领导同志分片包干,就分片内地区的扭亏增盈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导和考核,推动全省扭亏增盈工作稳步前进。

二是因地制宜解决企业“三老”中的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在做好政策性财务挂账上划集中管理的同时,多渠道、多方式消化处理企业经营性挂账。有的地方将经营性挂账集中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实行新老划断,使企业轻装上阵,搞活经营。有些地方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核销银行呆账等办法,对经营性挂账本金进行处理。有的地方通过企业搞活经营、创收盈利消化经营性挂账。通过对财务挂账遗留问题的处理,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企业自身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组工作的指导,将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做强粮食购销主渠道,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的企业用工分配和激励制度,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10月份,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统算盈利1.79亿元,安徽、江苏两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超过4000万元。广西今年也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2200万元。

四是协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企业搞好搞活经营创造条件。一方面,各地建立了粮食收购资金动态反映机制,密切关注粮食收购动态,针对各地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农发行沟通,落实粮食收购资金,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掌握粮源,搞活购销。另一方面,协调出台了对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支持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但由于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幅度较大,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加上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扭亏增盈工作难度更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三老”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主要是“老账”中经清理认定的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挂账,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不能从企业剥离,企业背上了一些欠账。企业负担的各类历史经营性挂账包袱较重,目前全国还有700多亿元,每年仅利息就要支付40多亿元。由于企业“三老”包袱仍然较重,一些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革改制后,经营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缺乏竞争力。

二是企业自主开展粮食购销贷款困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尤其是县级粮库和乡镇粮所(站),由于经营性财务挂账包袱重,资产质量较差,竞争力不强,按现行农发行贷款政策,大多数企业难以满足自主收购粮食贷款条件。加上申请贷款程序复杂,环节较多,审核时间较长,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反映难以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自主收购粮食贷款,影响正常经营。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活。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仍然滞后,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跟不上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导致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乏力。有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以代收代储粮食为主要经营形式。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仍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一些龙头企业仍处于产业化的初级层次,产、购、加、销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辐射力和带动力。

四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有些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等负担较重。按照现行土地划拨目录规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用地不属于划拨范围,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更名注册公司过程中,办理土地等资产过户,需要缴纳大额土地出让金,而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支付能力。另外,有些地方改革改制后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粮食企业不能享受原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有些地方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土地税、房产税等税收减征和免征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等问题,影响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设施陈旧,有的地方仓容严重不足。有些粮库已无法使用,有些虽然还可以使用,但急需维修。尽管各地近几年来,克服困难,新建或维修了一部分粮库,但还是难以满足地方储备粮管理和企业开展粮食购销的需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高度,从筑牢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重视和抓好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只有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有效掌握粮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地粮食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粮食流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化解金融危机中找生机,在扩大内需中抓机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行业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一手抓加强指导,一手抓积极扶持”的原则,从转机制、用能人、拓产业、保稳定等方面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从卸包袱、修设施、供贷款、减税赋等环节积极为国有粮食企业搞活经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妥善解决企业“三老”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将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纳入全部政策性挂账统一处理。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边实践、边探索,通过银行核销呆账、企业积极消化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企业经营性挂账。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缺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兼并重组,组建适应粮食购销新体制的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掌握粮源,继续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要把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粮食产业化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依托现有优势,切实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依托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寻求经营发展上的突破。如利用本地区粮源充裕优势,扩大粮食购销,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依托本地区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优势,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代购代收代存;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展外购外销,延伸经营触角等。要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搞活购销,搞活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粮食收购资金,有效掌握粮源。要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沟通与协调,对一个县市没有一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取得贷款资格的地方,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国有粮食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掌握粮源。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提高办贷效率,加快贷款调查、审批和发放速度,确保企业及时入市收购。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粮食收购资金,搞好粮食购销。督促企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争取和落实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一是落实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今年8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地方商品储备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0号),对地方储备粮经营企业的减免税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最近,我局根据各地的执行情况,与财政部等部门进行了沟通,正在进一步完善储备粮企业减免税政策,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抓好具体落实。对完善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问题,我局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二是要抓住明后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和建设,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仓储和购销能力。

企业经营范文篇2

企业的经营思想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某一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就是某一方面的观念。这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就是企业的经营思想。由于人们对企业经营中的主要关系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因此,对企业经营思想的主要内容的认识也存在区别。我们这里介绍下列基本观念的时候,并不排除其他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重要性,也不排除其他的一些观念是下列观念的派生观念。

1.市场观念。市场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与顾客关系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顾客需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源。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的产品以什么方式去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是市场观念的基本内涵。

2.竞争观念。竞争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市场竞争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为争夺更有利的生产经营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的斗争。市场竞争具有客观性,排他性、风险性和公平性。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竞争观念的表现方式和强度。

3.效益观念。效益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企业可视为一个资源转换器,以一定的资源投入,经过内部的转移技术,转换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经济效益是产出和投入之比,这个比率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效益观念的本质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资金、人、财、物)带来较大的产出(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因此,企业的效益观念涉及到处理好投入、转化和产出的综合平衡,解决好投入、转换的经济、高效和产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4.创新观念。创新观念是企业处理现状和变革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对经营要素、经营条件和经营组织的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的经营体系的变革过程。企业的创新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以及新资源的利用;二是市场创新,即向新市场的开拓;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的组织形式,建立新的经营组织。变革是有风险的,然而不变革也是有风险的。对两种风险的认识和态度是创新观念的本质。

5.长远观念。长远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关系的经营思想。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商品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然而投资者和职工当前的利益又不能不考虑。企业领导者如何兼顾者对矛盾,是长远观念的核心。

企业经营范文篇3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饲料企业属于“C制造业”下的“C13农副食品加工业”,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糜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等食品的加工。饲料加工大类上分为畜禽料和水产料两大系列。饲料企业的上游为豆粕、菜粕等植物性蛋白原料以及鱼粉等动物性蛋白原料生产商或贸易商,饲料企业的下游为畜禽、水产的养殖户或经销商。饲料企业的经营与业务管理通常划分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其他职能部门板块。因此,本文对经营绩效指标中的财务指标将根据各个经营板块的具体业务特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绩效指标。

二、饲料企业各经营板块具体特征与财务绩效指标设计

(一)研发板块财务绩效指标设计。饲料产品的成本结构中材料成本占比较高,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对配方成本的管理和分析是饲料企业研发部门的核心任务。结合管理会计中对产品定价的分析,配销差指标是饲料行业人比较普遍认可的指标。配销差即销售净收入减去配方成本即材料成本后的差值。饲料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其主要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关系密切,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通常会传递到饲料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原料市场价格波动的转嫁使得配销差指标更能体现配方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促使研发部门去重点考虑如何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进行原料替代或产品升级来提高配销差。(二)采购板块财务绩效指标设计。饲料企业产品的最大成本是材料成本,因此采购价格和原料周转效率的管理是饲料企业采购活动的核心管理项目。每一种主要原料对应的市场供需情况、原料供需的关键影响指标都是采购管理的监控对象。例如,水产饲料企业的主要原料鱼粉,每年进口鱼粉量、国产鱼粉量、鱼粉需求量分析,国外鱼粉捕捞配额、捕捞期、鱼粉生产国气候变化等等指标跟踪都是采购宏观分析报告内容。饲料企业可以设计采购价格指数、原料周转率以及应付账款周转率三个核心财务指标对采购中心进行绩效考核。原料周转率指标以原料的出库和库存平均数进行对比,比通常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的营业成本与库存对比更加精细,更有利于考核原料周转效率。应付账款周转率采用入库成本计算,比通常使用的营业成本更能真实体现应付账款周转效率。(见表1)(三)生产板块财务绩效指标设计。通常情况下,饲料企业中畜禽饲料的加工成本比水产饲料略低一些,普通水产饲料的加工成本比特种水产饲料略低一些。饲料企业的加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生产厂房及机器设备的折旧成本、水电气能源消耗成本、设备备品备件消耗成本、生产损耗成本等项目。饲料企业生产板块的主要财务绩效指标包括一次成品率、产出率、加工费等三项指标。(见表2)(四)销售板块财务绩效指标设计。饲料企业的销售板块是企业的利润中心,对销售板块进行利润考核在理论上是较为理想的,但实际上企业的管理模式、销售板块的权利大小与利润考核的可行性密切相关。如饲料企业通常由公司制定统一的价格政策,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系列都可能存在价格差异,销售部门不能决定产品成本的大小,而且产品成本每月都在变动,销售板块可以控制的是对销售费用、欠款额以及产品的周转速度。因此,饲料企业销售板块的价值创造活动量化财务指标主要为销售费用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饲料产品周转率三大指标。销售费用率是以销售板块可控的人工成本、差旅费用、促销费用等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计算,量入为出。不少饲料企业习惯采用吨费指标,这对于品种较多、单价差异较大的饲料企业不太具有可比性,因此,采用销售费用率指标促使销售板块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考虑销售费用的降低。成品周转率指标是对销售板块在订单管理和销售预算计划安排时的集中和统筹管理,该指标考察了销售板块的成品调度和统筹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对销售板块综合对每个产品和每个事业部的市场分析、竞争分析以及公司策略分析后做出的对客户的授信管理安排,是对赊销资金成本和产品定价的平衡。(五)综合板块财务绩效指标设计。综合板块是指除了上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之外的职能部门作为综合板块。饲料企业的综合板块职能从财务绩效的角度看,主要有营销中心对销售价格政策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及成本控制、股东权益管理及职能部门其他费用管控等。

企业经营范文篇4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化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将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由于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形成了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的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猫“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第二,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务第一,用户至上。新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之一,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用计算机发一个指令或发一份传真,企业就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新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六,强化国民意识,注重环保责任。新时代的新型企业,不仅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加强人才培养,严格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盈利,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履行环保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保持无噪音、无公害,不给周围居民造成妨碍和影响。企业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从为国民创造福利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出发,尽量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采取出资在本地区建公园绿地、街心广场、儿童乐园或向学校损款等方式,努力与周围居民融为一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和时代风尚。

第七,在现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润”。在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都已接近极限、很难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力争在这里寻求出路,创造剩余价值。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愈发明朗化。

二、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经营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品方向。使小国人饮佩,令外国人惊叹。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他们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总想找路子、钻空子,偷机取巧,一夜暴发、或搞虚假合资、“包装”上市,蒙蔽伙伴,哄骗股民。还有些企业造假、掺假、卖假,走私、贩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办法维持生存,求得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物流是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1.当今时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显露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特点愈发突出。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美国经济衰退,不少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国家对美国依赖性过强。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关系、生产关系、金融关系、流通关系、资产关系逐步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连动。贸易壁垒被打破,关税趋于一致,游戏规则相同,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逐渐自由进出,各国企业共同利用同一个平台,谁都不特殊,谁也没有保护,就看各家的真本事。二是世界性的买方市场愈发突出。由于科技进步,生产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越来越丰富,销售越来越困难,市场饱和或超饱和现象越来越普遍,使世界性的买方市场矛盾愈发突出。三是世界经济在新形势下大调整、大改组。在国际政局长期基本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尖锐的今天,欧美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经济出现同时衰退现象,必将促使这些经济大国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环境,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也会随之重新调整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重组,瞄准国际市场,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也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四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物流”发展阶段。纵观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已从重视生产转为重视销售,又由重视销售转向重视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兴起后,商品的交易活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然而,科学再发达,电子商务再好,商品也不可能像电子信号那样,瞬间飞至身边。没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物流过程,照样达不到目的。

企业经营范文篇5

我国传统的餐饮业只是单纯地为人们提供食物与饮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业已经发展成集婚丧寿礼、休闲娱乐、聚会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行业。随着餐饮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大商家的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2016年,餐饮业全年收入突破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在2020年有望达到5万亿元。正如美团点评CEO王兴测算的:按一个人一顿饭10块钱计算,一年在餐饮上的消费至少1万元,14亿人就是14万亿元。作为一个入口生意,人们吃到嘴里的可能比14万亿元这个数还要多。

2营改增制度对餐饮业及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

2.1对运行模式造成的影响。第一,以往的餐饮企业会采用单店运行的模式,在营改增政策出台之后,逐渐增加了企业餐饮的规模化、集团化。第二,在兼存性企业运行中,为了促进餐饮企业的稳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药物模式,并通过专业流程的再造及控制,进行产品基地生产方式的创设,满足产业运行的规模化、经济化发展需求,提升企业运行中的批量化、规模化成本优势。2.2对税负内容造成的影响。在餐饮业及相关行业运行中,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降低能力限度较大,一项的税负程序降低通常保持在41.75%的状态,其计算方法如下。(100×5%-100/1.03×3%)/(100×5%)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2016年5月1日营改增政策结束之后,小规模的纳税人流税率发生了改变,由以往的5%降低到3%的状态,使餐饮企业中的营业税逐渐增加。整个过程中的计征基础主要是销售收入,营业额在103%以上才可以得到收入。当餐饮行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时,税负的降低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在此基础上,对于一般的纳税人而言,表面上流转税税率从之前的5%上升到6%,但是,对于一般的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纳税人进项进行抵扣。在进项抵扣的范围确定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水电费采购以及装修费用等问题,这些项目的税率存在着差异性。2.3对税收部门征收的影响。在税收部门运行中,对个体餐饮行业而言,会按照销售收入连续12个月进行纳税收入。在小规模纳税中,通常会采用核心征收的方法,因此,需要按照季度征收作为核心。在对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方式确定中,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收入的标准,进行保障制度的确定,以便满足税务征收的核心需求。在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过程中,税务部门的征收原则相对简单,而且税务保障体系相对较高,因此,通过查账征收方法的使用,会增大征管难度,并带来较为严重的风险。

3营改增背景下餐饮业的财务决策方法

3.1纳税人身份的合理筹划。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增值税的纳税人通常会分为一般纳税人以及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主要是连续12个月销售收入满500万元的企业,对于餐饮行业中的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原材料中的粮食及肉禽等资源多半为免税农产品,所以无法获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而且,农产品采购中,具有多样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在项目整合中难以获取专业的发票,因此,农产品收购也就失去原有价值。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餐饮企业在产品进项税获取中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因素,也就无法享受税改红利。3.2发票管理制度的确定。在餐饮行业运行及发展中,当使用增值税时,相关人员通常会忽视两个问题:第一,餐饮企业中的开放人员在增值税发票开具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增值税的使用,例如,在发票开具中存在着信息有误、发票应税项目以及经营范围跨越的问题,因此,这些发票不能正常报销。第二,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确定中,存在着合规合法的增值税发票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掌握发票知识不够全面,会造成发票不合理的问题,并存在着非法发票的现象,也就无法对相关资源进行抵扣。3.3营改增制度的改进。对于营改增项目内容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会为餐饮企业及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改变,所以,餐饮企业中的管理者应该通过对营改增制度内容的分析,进行项目资源的配置,提升企业劳动的密集性,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稳定创新。通过对当前营改增状况的分析,需要进行抵扣及相关费用的压缩,以便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满足资产固定及生产设备的更新需求,在对底端产能分析中,可以充分满足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例如,在科技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设备的引进,可以加快社会设施的更新换代,并通过新材质照明灯以及新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固定费用的支出,并增大进项抵扣职能,为产业的运行及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4营改增背景下餐饮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经营决策

4.1科学选择原材料供应者。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对餐饮业以及相关企业的运行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个体商贩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过程中,不能对相关税务内容进行抵扣,这种现象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较难接受的。需要相关供应商进行企业决策项目的分类,通过与实力企业的合作,进行供应链的抵扣确定,促进餐饮行业的正规化发展。4.2有效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伴随餐饮企业的运行及发展,其经营模式存在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面对不同增值税的问题时,存在着差异性的问题,因此,获得的进项抵扣份额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现阶段餐饮企业运行及发展中,如何进行业态形式的选择成为企业经营及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4.3确定员工薪酬的配套激励制度。伴随餐饮行业的运行及发展,在竞争中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需要对成本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成本竞争过程中,应该对食材成本进行综合性的控制,以保障项目内容与员工薪酬的合理性。在精简用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保障税务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在营改增项目确定中,人员薪酬无法获得抵扣,需要采用薪酬激励整合管理办法,以便满足一般纳税的工作需求。

5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营改增背景下,餐饮及相关企业在运行中,需要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决策方案的确定,以便满足科学化的人力资源成本运行价值。在精简员工的过程中,提升餐饮企业的成本管理策略,满足营改增的政策运行需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相关指导经营企业,需要通过对法律法规制度的整合,进行经营策略的引导,以便开展国家税务制度的整合策略,充分满足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惠临薇.浅议“营改增”对企业经营活动及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6):159.

企业经营范文篇6

[关键词]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八大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

企业经营范文篇7

一、盈亏平衡点的相关概述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为利润平衡分析,其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产品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成本等因素的办法获得整体成本变化情况。盈亏平衡点是盈亏平衡分析的主要应用标准,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对企业整体盈利、亏损等情况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利的依据。

二、企业本量利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收入、成本相等的状态,为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主要以本量利分析为依据,将本量利中的收入、单价、销售量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其中本量利中的成本与销售量具有直接的联系,即在本量利分析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整体销售额进行区别划分为固定、变动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成本相加所得的数值为本量利中的总体成本。以此为依据,可得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整体财务风险因素,进而得出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变动趋势。在具体的企业经营本量利分析过程中,大多通过对销售额、变动成本总体数额进行对比分析,销售额与总体变动成本相减所得的数值也可称为企业经营边际贡献。在企业经营预测中针对盈亏平衡点分析,若边际贡献与企业经营中的总体固定成本相等,则认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1]。在实际企业经营预测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预测模型创设的方式。即在总体预测模型创设的基础上,对实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及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益为目的,不断进行整体企业经营方案的优化调整,便于企业经营环节实际经济利润有效上升。

三、运用盈亏平衡点判断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盈亏平衡点在企业经营效益及企业经营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主要将盈亏平衡点作为基础数据利用,通过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评估分析,可为后续企业经营投资,或者市场管理模式优化提供依据。在盈亏平衡点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据盈亏平衡点的实际应用范围及应用限度,需要对整体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适当规划,即依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需求进行全面分析。若企业在实际过程中或者所需的为一个低水平的盈亏平衡点,则可以在相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的效益。因此为了保证整体企业经济利益,需要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营业成本,结合适当市场规划目标,增强整体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关企业就需要在实际经营预测过程中,根据自身经营状态,采取一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从而促使整体产品固定单价与单位变动单价之间的差额尽可能增加。在实际经营预测过程中,若企业经营产品单价一定,就需要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盈亏平衡点的变化情况作为整体企业经营安全指标,具体如下:1.安全企业生产标准。在安全型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其整体经营风险较小,可采用低固定成本及低变动成本作为整体经营预测依据。这种情况下,整体盈亏平衡点就为一个较低的数值,对于企业盈亏平衡状态的达成具有良好的依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盈亏平衡状态达成后会得到一个较高的经济利益值,而整体经济利益获得的稳定性,也可以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合理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2.次安全企业管理标准。一般来说,安全型企业盈亏平衡状态为一种较理想的状态,在实际市场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从而导致整体企业经营成本较大。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经营预测中就需要在保证较高的固定成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控制整体企业变动成本,从而促使在整体业务进行中,在企业变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促使固定成本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安全等级企业而言,次安全等级企业整体经营盈亏平衡点就会偏高,而在盈亏平衡点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其在经济效益上升的情况下,在一定限度内销售量的增多或减少并不会对整体经济效益造成过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企业并不能始终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若单一的进行生产销售额度的上升则会导致企业经济利润处于无序增长状态,而高经济效益的产生也导致了整体企业经营过程中巨大的安全风险,即潜力股性质。在实际市场运行中,潜力股特性是企业在市场中一种较为稳定的经营情况,主要有天然气投资、港口开发、教育行业、公路建设、邮电、高新区建设等国家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对于上述行业而言,其整体资本投入一定,其可变成本在一个稳定的限度内,便于维持整体企业经营处于一个固定成本总体数值较大的限度内。但是在其他行业过程中,单一的控制固定成本一定具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为了保证整体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效益,可根据整体企业经营规模进行适当调整控制。3.风险型企业管理标准。对于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而言,其在整体市场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高变动成本、高固定成本、高盈亏平衡的状态。风险型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其销售额与整体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关联,即销售额增加或者减少会直接导致经济利润的变动,从而导致整体企业经济利润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波动状态。风险型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整体盈亏平衡点较高,其整体经营风险较大,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状态采取一些可操作的措施,便于相应经济利润的有效提升。

四、企业经营中盈亏平衡点的预测作用机理分析

依据上述企业经营风险与企业经营类型之间的联系,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预测中,可以盈亏平衡点概念为入手点,通过其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情况,为整体企业经营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在经济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即将成本控制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预测也可以通过对盈亏平衡点的分析,对自身经营状态安全等级及相关经营风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依据相关成本形态分析情况,企业在实际经济管理过程中也可进行经营风险的评估预测,从而进行整体企业经营预测分配方案的制定管理,为整体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活动效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依据。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企业经营预测过程中,盈亏平衡点的应用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收入、销售额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分析。当企业整体处于产量波动较小的情况下,可假定整体企业费用、收入、产量具有一定的线性联系,然后结合盈亏平衡点模型的建设,为整体企业经济管理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敏.盈亏平衡点在生产型工业企业中的作用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4):145-146.

[2]杨洋.盈亏平衡分析在地勘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7(18):202-202.

企业经营范文篇8

1.1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优势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经营管理战略,具有全局性、未来性、竞争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时候,必须保证所制定的经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全局性,以企业全局的发展规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谋划,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对企业经营全局的指导,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未来性,主要体现在立足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竞争性,主要是体现在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作用上。从实质上说,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市场和资源斗争优势。

1.2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

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根据经营管理战略的优势,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确定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企业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保证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制定有效的措施实施。不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宗旨,具有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范围进行确定的。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战略前,需要从根本上确定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的目的,通过企业不同的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出发点。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正确性,一项基础的工作就是实现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中观换将和微观环境3个方面。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观环境,主要包括2个方面,分别是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比较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一项基本环境,主要的因素是企业中与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同盟之间的关系。对企业中的资源进行分析,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企业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生产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全部资源进行充分分析,可以在同一领域的竞争中对自身所处竞争的优劣势进行全面了解,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恰当的定位,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具有优势。对企业中的竞争规则和一些竞争力量进行仔细的评价和分析,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具有最大的竞争优势,并且长期保持,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发挥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作用。

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策略的选择

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选择的经营管理战略,主要包括创新战略、合并战略、集中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不同的经营管理战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需要企业根据不同经营管理战略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1集中战略

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过程中,制定集中战略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进行满足,或者集中对某一有限的区域市场进行服务,以实现对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选择集中战略主要有2个基础方面。一方面是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的消费者要求逐渐呈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越来越具有专业化。因此,消费者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上升,企业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线和专业水准服务。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制定集中战略,具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重要作用。

2.2创新战略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制定创新战略,可以分别从3个方面实现,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全方位创新。企业的产品创新,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措施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并且将新开发的产品进入到别的企业中已经成熟的市场,利用企业产品中的新颖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市场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中投放已经成熟的产品,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具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全方位创新主要是指企业有效的结合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市场上推广。创新战略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执行的一项策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有利于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合并战略

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实力较高可选择合并战略。合并战略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国情,结合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处的环境,有效的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的一项稳步发展战略。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制定的合并战略,主要是指不同行业领域中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3总结

企业经营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分析;物流企业;经营决策

随着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行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市场中出现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如何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实力已然成为现阶段物流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目标。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在市场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求物流企业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基于此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来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物流企业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通过财务分析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能够重视采取有效的财务分析方式。

1物流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工作实施的必要性

基于目的的层面分析来看,财务分析工作实际上就是要从企业的财务状况出发对企业相关经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其往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显然就给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往往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在具体的财务分析中需要由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基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而分析所得将通过报告的形式作为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制定的依据,因此财务分析往往直接影响到企业相关经营项目的实施或停止。基于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实施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1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映。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往往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战略计划与部署,且从其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有着其所独具的规律性。从现实层面来看,物流企业不同业务项目的发展在资金占用方面往往有着不同的比例要求,而通过财务分析工作则能有效实现对物流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的反映,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1.2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完善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工作能够有效对物流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完善并提高其准确性,进而有效实现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反映,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1.3提高物流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有效性。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施需要针对企业自身在短期以及长期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以切实加深对企业本身在负债情况方面的了解,进而有效实现对企业的融资工作进行调节,以切实为提高物流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2物流企业现阶段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物流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施开始越发的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财务分析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2.1物流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方式存在不足。就目前来看,财务分析工作方式的不足是现阶段物流企业在财务分析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这一不足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环境以及其自身不足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对物流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比如在财务分析中物流企业通常会采用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企业现有的财务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以及将企业现有的财务数据与行业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单个的指标比,这一比率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有部分物流企业会采用趋势分析法的方式,即针对比率假定其是相对固定的,但从实际的经济活动来看,这一假定并不相适应,而且给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造成了限制。2.2物流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升。物流企业相关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施往往需要以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因此只有保证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财务分析的有效性来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就财务报表来看,其制定往往需要以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为依据并通过会计的方式来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计算。但从现实层面来看,企业在财务报表的会计计算中会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会计假设,因此一旦企业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将既有可能造成财务报表数据信息不准确问题的产生。而就现阶段物流企业来看,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也是其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3物流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队伍需进一步优化。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往往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就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来看,财务工作人员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物流企业目前显然更加重视自身业务的发展,而在财务工作方面未能给予充足的重视,这就造成了财务工作人员配置不足现象的出现,导致财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是具有一定会计知识的行政人员兼职担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实施的专业性,而使得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法为相关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3基于经营决策制定的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策略

基于经营决策制定的相关要求,为提高物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实力,促使其在市场中得到长足的发展,针对物流企业现阶段在财务分析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其能够采取如下的财务分析策略。3.1完善优化物流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方式。完善优化物流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方式在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财务分析工作的实际要求,在具体的实施中往往需要以相应的财务分析工作标准为依据,确保能有效促进财务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有效转变传统财务分析中以财务报表为分析依据的分析方式,并在结合市场大环境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物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群。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要求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切实从同业标准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参考标准的选择,且在此基础上,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还必须要重视现有数据与历史数据之间的对比,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由于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多元分析方式的采用,并有效避免绝对化结论的出现,以更为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来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3.2提高物流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报表是物流企业经营情况至关重要的体现,要想提高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也要求能切实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为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保障。基于此,通过提高物流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来促进企业财务报表自身质量的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能充分提高物流企业经营者自身对财务报表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清楚地认知财务报表能够充分的对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反映。以确保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进行财务相关工作制度以及政策的制定,以为企业内部相关财务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而这一工作的实施则能有效帮助提高物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以更为全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披露,进而为经营者更为有效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促进企业在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3.3优化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往往与物流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此,为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就要求物流企业能够重视对内部财务工作人员队伍进行优化,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来为相关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结合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要求来看,针对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优化要求能够从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出发进行强化培养,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公司的制度来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工作,并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相应的财务分析工作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财务报表。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要在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确保其自身的作用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从现实层面来看,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往往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除了需要做好相应的财务工作之外往往还需要参与到企业各经济活动中,确保能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来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

4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能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实力,为促进企业在市场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也开始变得越发的激烈,在这一背景下,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对此基于企业自身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物流企业就必须要重视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施以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以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欧阳绍文.浅析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中国商论,2019,(4).

企业经营范文篇10

关键词: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

一、煤炭贸易企业概念

煤炭贸易主要是指法人或自然人依据相关购销合同或协议,通过采购或销售煤炭等物资实现经济收盈。身为煤源单位和电力化工用煤单位供应者,煤炭贸易企业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然而,随着各电力化工企业经营转型,国家对空气质量、环境等要求提升,煤炭贸易企业经营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打压,严重妨害了其后续的经营与发展。

二、煤炭贸易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一)信用管理薄弱,内部基础管理不牢。当前我国煤炭贸易企业受到管理风险意识和短期利益等相关因素驱使,其对客户信息管理较为忽视,并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及资金情况,进而在销售煤炭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些煤炭贸易企业并未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构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导致内部基础管理不够牢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弱化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职能工作的具体管理与约束,提升了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资金管理粗放,账款回收不够及时。煤炭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较为重视其销售量情况,而对自身资金管理多采取粗放式模式。为了眼前利益和销售量增加,对一些客户采取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进而使得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多,降低了资金持有量与利用率。同时,我国绝大多数煤炭贸易企业在资金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款方面管理不够规范,未制定合理的账款管理奖惩制度,账款追讨、回收不够及时,造成企业大量资金被长期占用,并有可能转变成坏账损失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三)市场把握不准,存货储备不够准确。煤炭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然而,我国煤炭行业2015年亏损面超过了90%,这种情况发生主要由于各国煤炭需求量大幅度下降,我国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情况把握不够准确,进而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现象严重。

三、经营风险存在原因

煤炭贸易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经营存在明显不同,其一,煤炭贸易企业属于经营大宗散装交易,资金需求量普遍较大,在市场需求趋势下降的条件下,其极易发生资金风险;其二,煤炭贸易企业并不是煤炭的最终使用用户,并且煤炭质量容易受到运输途中季节环境的影响,交易过程中易由于质量问题而引发双方异议,进而造成结算价格下跌的风险;其三,煤炭贸易企业作为矿产企业和需求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一般交易战线和环节较长且复杂,囤积存货过多容易受到行业波动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经营风险;其四,煤炭运输多以铁路运输为主,当处于运输期高峰时,很难保证按时交货,或是发生运输风险,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在很在程度上增大了煤炭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对策

(一)完善客户资信基础管理。首先,应当定期对供货企业煤炭价格,经营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确保产品质量,掌握市场价格波动;其次,完善客户企业相关资信档案,对客户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和评估,根据客户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赊销限额,按照规定进行交易与管理;最后,加强煤炭贸易企业内部管理,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合理统筹安排资金运用。一方面应加大应收账款回笼,加强回收管理与考核,督促销售部门及时对销售款项进行结算,并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以确保货款数额正确,避免形成呆账坏账,影响资金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应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化调配资金。煤炭贸易企业是供应商与客户企业的中间商,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短期和长期效益之间关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资金收益与资金风险之间的关系。

(三)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变动。由于受到各国煤炭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交易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各煤炭贸易企业应当在当前的行业特殊局势下拓宽自身视角,增强风险防范控制能力,充分且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行业发展和实际市场需求变动情况。以行业市场经营发展为导向,与自身企业经营情况相结合,提高企业经营前瞻性和预见能力,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并通过对经营管理目标的控制与考核,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发生。

五、结论

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不可避免的。加强对其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应及时、准确的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通过利用互联网网络及时了解各国及本国行业变化情况,利用其经营前瞻性,制定科学经营目标,提升资金利用率,实现煤炭贸易企业的持续经营与长远发展。

作者:李林 单位:华电煤业集团运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