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4:46:43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1

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实现了由供电所直供直供直抄到户的供电管理方式。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实施,生产用电与居民生活用电分开,一户一表进程加快,城镇供电所逐步对用电客户实行直供直抄的供电管理方式。为了加快和规范供电所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将**年确定为供电所管理年,要求通过规范供电所的工作行为,实现“职责到位、管理规范、工作高效、服务真诚”的目标。在推进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传统管理与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新模式发生激烈碰撞,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势在必行。

实践

**供电公司**年提出了“全面开展公变台区化管理,实现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实行台区化管理就是将供电所的各项指标分解到每一个配电台区,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将员工收入与指标挂钩考核,实现以配电台区为基本单元的“责任田”管理。**供电公司公变台区化管理工作遵循“PDCA”质量管理循环,经历了“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实施方案,抓计划环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供电公司推行台区营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阐明了以台区化管理为载体开展营销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提出了工作要求和将惩措施。

建立和完善三项基础管理,抓实施环节。一是完善计量基础管理工作。今年专门列支250万元,对全市全部1515个公变台区和农村880个台区计量装置进行了防窃电改造,严格做到“线进管,管进箱,”既防窃电,又便于抄表,为台区化管理提供了计量考核的必备条件。二是清理基础资料台帐。对所有公变用户进行全面清理,结合城网改造,清除台区互供,并以台区为单位重新建立编制抄表卡片和客户信息,为台区化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三是建立指标和考核两大体系。根据每个台区的数据信息(历史和实测),科学测算和分解各项指标(售电量、售电均价、线损率、电费回收、营业质量、客户满意率),制定工效挂钩考核办法,将指标细分到每一个台区、每一个台区管理员,严格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做法,先后召开三次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全面推进。

组织验收和效益分析,抓检查环节。出台了《**供电公司公变台区化管理验收办法》,对各单位台区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按照三个必备条件和五大项(基础管理、计量装置改造、线损管理、电费回收、优质服务)进行验收和总体评价。经过效益分析,**1515台公变,年供电量3亿千瓦时左右,实施公变台区化管理以来,公变台区线损下降了3.24个百分点,按照降损增量和售电均价计算,公司实行台区化管理年增效益500万元以上。

持续改进,建立常态运行机制,抓处理环节。在完成公变台区化管理验收之后,总结各单位典型做法,予以推广;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运行机制,让公变台区化管理成为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常规手段,提高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思考

思考之一:精细化管理遵循原则

传统管理,更多的是行政命令式的粗放型管理。精细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而言,更加注重运用经济的办法和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并争取效益最大化,以精细化为取向,不断逼近事物的先进水平或理想状态。

实行精细化管理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责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不要照抄照搬。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通过有效激励和约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差别管理的原则。有差别才有管理,这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矛盾特征,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从差别中寻求推动精细化的动力,使管理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通常情况下,供电所的目标是由县级供电企业下达的,这个目标应是供电所确保的“底线”。为了使“底线”目标有充分的保障,供电所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落实县级供电企业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本所更加先进积极的目标,这个目标才是供电所要努力实现的工作目标,才能对员工产生更大的压力和激励作用。

供电所目标确定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先进可行原则。制定的目标要优于县级供电企业下达的目标,要优于本所的历史先进水平,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和管理潜力。二是突出重点原则。纳入直接挂钩考核的独立目标不宜太多,确定两个核心指标(线损率和电费回收率),几个重要指标(售电量、售电均价、营业质量、客户投诉、安全等),部分指标可以归类合并参与挂钩考核。三是方便考核原则。目标尽可能量化和具体化,对难以量化的任务指标,要有认定“不作为”边界性控制条件,减少个人主观因素在考核中的影响。

思考之二:精细化管理特性

精细化管理是以规范化为前提,以台区化为基础,以精细化为取向,以实现体制健全、责任明确、机制创新、企业增效、社会满意为目标的供电管理方法。在精细化管理和考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个特性:整体性、全员性和系统性。

整体性。台区化管理是以配电台区为基本管理单元,包括配电变压器、低压供电线路及其连接全部客户,确定该台区供电管理的各项目标。这是狭义的台区化管理概念。广义的台区化管理应体现整体特性,从供电所的关口计量点开始,到所有的用电客户,按照分层管理考核的原则,分为10千伏包括专变用电客户、城镇公变和农村公变三个考核层次,每个层次都按照台区化管理的概念进行指标分解和挂钩考核。这样一来,10千伏考核层的售电量是公变和农变考核层的供电量,两个考核层面通过线损率指标互相制约,可避免片面实行公变台区化管理带来的线损转移和弄虚作假。

系统性。精细化管理适用于供电所全部管理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营销管理,要着力于整合供电所全部资源,通过有效工作机制的作用,实现营销、安全、生产、服务精细化管理,促进供电所管理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供电公司目前开展的台区化管理工作,对经济指标进行了量化和分解,对营销管理人员进行了挂钩考核,对生产技术指标没有进行量化分解,对生产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挂钩考核,容易激发新的矛盾。为了系统推进供电所的精细化管理,应建立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对设备完好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纳入精细化管理考核范围。

全员性。精细化管理涉及供电所的每一位员工,对营销、安全、生产、管理和后勤人员都要进行责任分解,挂钩考核,做到岗位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奖惩明确。

思考之三:解除“责任田”尴尬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台区化管理借鉴农村承包到户的成功经验,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一块“责任田”,这是一场营销革命,革掉了“大锅钣”,端掉了“铁饭碗”,为供电企业引入了竞争机制,注入了新的动力。

**供电公司**年推行台区化管理,将各项经营指标分解到台区,将员工的全部或大部分岗位工资与完成的指标进行挂钩,实行月度考核。此举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营销管理质量,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基层供电所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台区管理员没有完成指标,供电所按照考核办法扣除相应比例的岗位工资;台区管理员通过加强管理,超计划完成指标,供电所应该给予奖励。但是,“托拉斯”的供电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供电所通过加强管理增加的收入都要上缴到上一级供电企业。次年,再由上一级供电企业给下一级供电企业兑现电量效益工资、利税效益工资及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奖。这样一来,供电所没有奖励资金来源,每月对台区管理员的考核只能兑现扣除工资而无法兑现奖励工资。奖惩考核不对等,“责任田”遭遇尴尬。

如果长期不解决精细化管理奖惩不对等的问题,将会使刚刚引入竞争机制的基层供电营业所的员工积极性“胎死腹中”,也将增加供电所开展精细化管理的矛盾。在现有管理模式下,笔者提出两条解决途径:一是省或地(市)供电公司从每年的资产经营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建立精细化管理专项考核基金,同时将每月扣除的员工工资纳入考核基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完善指标测算和考核体系,每月由供电所对员工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考评,由县(市)公司进行审核,报地(市)公司审批。二是县(市)公司将资产经营奖实行过程化管理,即将原每年年终兑现的资产经营奖(可以参照上年度情况)提前分解到每个月、每位员工,作为精细化管理考核的奖金来源,每月由供电所对员工进行考评,由县(市)公司进行审批。

思考之四:精细化管理主体

精细化管理主体的最小单元应是员工个体,员工个体依据授权和岗位职责,遵照一定的规则,实施工作行为,并能沿着目标指向去不懈努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精细化管理主体应作如下思考: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2

施工预算成本指中标工程后,根据中标价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经优化后的实际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而编制的内部费用控制计划,它是对工程承包的检算、分劈和分解,是加强内经营管理,开展经济核算,进行成本控制和实行内部承包的主要依据。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水平,结合具体实际认真编制,但总额应控制在承包价内。这项工作应在项目开工前编制。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第一施工成本控制与效益不能脱离,要求概预算人员及技术人员在编制实质性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做好施工现场的合理安排和布置,以减少工地二次搬运费用,大小临设施的结构要经济合理,努力降低非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种成本。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经项目部召开会议进行方案可行性讨论和施工费用可能支出多少客观科学估算后进行编制施工预算和指导施工。第二采购员要摸清市场行情,调查确定非甲供材料如金具、电缆、槽钢、角铁等价格以及部分施工机械、实验仪表等租赁价格,尤其地材价格的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与生产单位或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确保地材价格稳定与材料供应。第三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对所采购材料的数量、长度,尤其是电缆长度计算尽可能准确,避免多购造成材料浪费。

二、工程成本细化管理要求

(一)坚持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全员、全过程管理,所有环节共同作用。信息化原则:运用信息化手段掌握足够的和正确的信息。标准化原则:精细化的精髓就是各种流程的细化、标准化、量化。(二)应用好精细化的实现方法。运用好ISO国际标准体系、ERP(企业信息管理)或KRM(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业务要素的任务原子化细分,通过HACCP关键点控制强化质量管理,保证企业最基本的管理目标实现;零缺陷管理——各流程管理的量化目标的建立、控制、考核、奖惩办法等;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的战略、目标、实现办法、激励机制。选择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法需要切合公司管理实际。

三、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标准成本研究与应用工作。以供电企业为例,启动标准成本研究工作,以运行的通用设备作为典型设备,建立标准作业库,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线路、配网资产、营销及管理活动等划分不同管理单元,按照“管理单元→设备大类→作业大类→作业明细”的顺序进行逐层细分,从而搭建起一个完整的树形结构。测算工作从最底层开始,通过对明细作业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成本数据逐层向上汇总,最终得到各管理单元的成本耗费情况。为方便海量作业信息的汇总、查询与使用,可设置作业代码体系,建立作业代码与作业名称之间的一一对应,自行研制开发一套标准成本管理系统,为成本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提高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设备成本耗费存在很大差异。以220kV变电站为例,非GIS站一年的运行维护支出是GIS站的2.4倍左右,成本耗费产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变电站主要设备构成不同。研究结论:与非GIS站相比,GIS站具有初始投入更高、运营成本偏低的特点。(二)全面应用标准成本提升成本预算的科学性。按照成本动因将成本支出与不同资产量、业务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公式在系统中进行固化。借助于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对全省各地市资产及业务量信息进行统计,进行系统运算,从而得出公司下一年度生产、营销、管理等成本需求,公司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增强,成本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幅提高。(三)借助信息系统细化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管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公司加大财务与生技、营销、计划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安排与综合计划的有效衔接;二是根据年中下达重点计划,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将项目导入系统,实施项目过程管控。对于自主安排资金,由各单位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由财务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共同审查,无误后集中导入系统。目前,公司所有项目实行线内流转,项目管控能力有效增强;四是为实现项目资金和会计科目双重控制的目的,公司对SAP系统成本控制功能进行深化完善,细化预算目标,按会计科目实施控制,实现了成本在线监控。(四)推动成本管理向生产一线延伸。各试点单位按照限定条件,从系统中选取典型项目,按进度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将典型项目拆分至明细作业,比对明细作业和标准作业成本消耗之间的差异;二是对典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记录,结合ERP系统工单管理,财务与生产经营一线人员进行共同研究,提出规范后业务流程的标准格式,找出财务参与生产经营一线成本管理的最佳切入点;三是分析比对项目预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对标准成本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提出研究结论。

四、结语

通过研究,积极探索生产经营作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有效推动成本管理向生产经营一线进行延伸,逐步建立生产经营实践与标准成本之间的联系,提升成本管理标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晓莉.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3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1950年,有一位名叫丰田英二的日本工程师,赴美国对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罗杰工厂研究了3个月。丰田英二学习福特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方法,并且设法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他以避免浪费、提高效率为着眼点,努力建立这样一种企业:消灭不能给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好处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不断地寻找并贯彻改进的方法。日本企业以精益相号召,切实改进了产品质量,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使日本很快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使得“装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前往日本丰田等汽车生产商那里去取经。之后,精益企业和精细生产管理方法,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而走向全世界。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这么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渠成的结果。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因此,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组织效率与工作效益为目的,通过分析分解工作流程,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对管理进程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达到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数量化、流程化、信息化,打造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组织工作效益的必然要求

“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组织工作事关大局,每一个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社会影响,因此,组织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更有其突出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精细化管理是组织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一贯要求。组织部门担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组织和管人才的重要职责,其职能、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组织部门一直倡导工作严谨、原则性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展党员、考察干部、组织会议、调查研究、文稿打印、档案信息等等,每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严谨缜密、规范有序地完成。组织工作中的一个细微变化,可能改变一名干部的政治生命,也可能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成败。因此,严谨细致是从事组织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品质,也是我们每名组工干部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组织工作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到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才能减少失误、避免闪失,才能真正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敬重,才能圆满完成组织工作要求的各项任务。

其次,加强精细化管理是适应工作对象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显露出来,这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党员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差异化”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有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成了现在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等十大阶层。人群开始了不同的分化,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也日益明晰化。而我们的党员也在阶层分化中分布到了各个不同的阶层,这些党员职业不同,心态各异,价值取向多元,不同阶层的党员都有不同的思想行为方式,构成了党员队伍的复杂性。针对党员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必须要积极探索对不同党员群体精确、细致的教育管理新途径,对党员进行细化分类、区别层次,精确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心态和利益诉求,做到有的放矢,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目标符合实际,制度规定易于落实,使我们的教育内容和管理形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的“分散化”、“异质化”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基层组织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各级国家组织(包括、城市单位)和党组织,工作开展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甚至一个声音可以一统到底,大家按统一的要求和程式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正稳步推进,大一统的总体性组织系统逐渐弱化,各种经济组织、行业组织、专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日益发达,基层组织呈现出分散化和异质化的状态。在各种不同的组织里面,它们的内涵及目标各不一样,旧的价值和规范系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经济社会基础而不能继续有效地发挥示范作用。因此,组织工作必须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摒弃以前凭经验、凭领导意志、凭强制命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将管理上升至精细化高度,对各种类型的基层组织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全面加强与各类组织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及时、准确、有效地反映和满足不同组织的具体细致的社会需求,才能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不断强化党在社会各阶层及各类组织中的凝聚力,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组织工作执行力的重要保证。组织部门一直注重规范化建设,也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但从组织工作管理的实践来看,我们以往过多的体现为硬性的制度管理,过多的表现为直接的静态管理,管而不理,或有章难循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提升组织工作的执行力,突破淡化责任的瓶颈,解决粗放管理的桎梏,摆脱大而化之的束缚。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力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通过细化、量化工作环节来狠抓落实,在认真执行上下硬功夫、细功夫、实功夫,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真正使工作运转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使政策得到具体的、系统的、切实的执行,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三、努力推动组织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面对精细化时代的到来,组织部门也需要推动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以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的效益。

1、运用“流程再造”理念对组织工作进行全面审视。要以提高工作绩效和群众满意程度为目标,开展组织工作“流程再造”,进一步细化工作程序,规范完善各项业务工作的执行依据、职责权限和程序步骤,使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能体现科学性和操作性。如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从什么人中提出考察对象,采取什么方式推荐考察对象及如何考察“考察对象”等关键环节,都可以运用“流程再造”理念进行再细化,设置更加精细、更加科学的工作流程,以保证选人用人质量,防止和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以往主要是以领导点题,从上而下的进行分级培训,可运用流程再造理论,进行工作流程倒置,采取从下而上反馈信息,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知识需求进行教育培训,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可尝试改变以往按行政区成立党组织、划分党小组的惯例,根据党员意愿,按照党员年龄、文化素质、从业特点等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

2、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确保组织工作质量。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性”,强调的就是精细化管理,让产品的生产管理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艺、甚至每一个工位都能得到品质保证。要在精细化管理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组织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要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完善工作的执行依据、职责权限和程序步骤;要将我们的日常管理控制形成一个PDCA循环闭合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程序推动组织工作的开展,实行“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考核、考核必有效”;要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推进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要加强对工作细节和工作质量的督查、检查,认真抓好考核评估和结果运用,真正做到工作流程精简、业务标准精细、绩效考核准确、管理体系精湛,提高组织工作效益。

3、运用“量化管理”理念提高组织工作水平。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工作成效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使经验式管理变成精细化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明确整体工作定位和各项业务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责任目标体系,将职责分解量化,全方位落实“定任务、定时限、定质量、定责任、定考核、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严格按岗位工作规范、办事“流程图”和时间表做好工作。二是要建立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对于能量化评价的指标要全部量化,对于不能定量评价的指标,也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档次分别对应一定的系数进行量化。通过量化考核内容,突出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和服务质量的考核,科学、全面、真实地评估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绩效,实现人为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三是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督促检查制度,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总结工作得失,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建立定期检查和群众监督机制,对检查发现和服务对象投诉反映的问题,认真查处,坚决纠正,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运用“零距离管理”理念提升组织工作亲和力。为能够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决策环境,保持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政府组织正经历重大转变,出现了由原来的多层级制管理模式向更加“扁平化”的组织模式转变趋势,其目的是减少管理层级,缩小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组织工作要在精细化管理中树立“零距离”管理理念。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更应该成为“零距离”管理的典范。只有提升了亲和力,才能实现组织部门与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的“零距离”;只有与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保持了“零距离”,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心声、解决其所求,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真诚、细致、到位的精细化管理就是“零距离”管理的实质。在选人用人方面,组工干部要坚持“零距离”考察干部,真诚、细心地接触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在党建工作方面,组工干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基层,与基层党员、干部广交朋友,征求意见,了解实情,全面掌握管理对象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制定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组织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日常工作服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以人为本,理解和关心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努力提供“比完美要多一点”的“361度”服务,让每一个管理对象都能感受到组织工作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

四、注重营造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

一是要有胸怀全局的眼光。不论从事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基层党建工作,都要善于从业务圈子中跳出来,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谋划、部署、安排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事事从大局出发,时时以大局为重。要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问题,以开阔的思维和全局的眼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局限于业务本身的条条框框,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就业务论业务,而不管“大气候”、“大方向”,就会事倍功半。因此,组工干部不仅要成为精益求精做好细节的实干家,更要成为胸怀全局、善谋全局、服务全局的战略者,这样才能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精细化管理;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

力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类后遗症,其发生率在60%~80%[2]。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已经逐渐意识到良肢摆放在对抗错误模式,预防挛缩方面的意义,但距离康复精细化管理尚有一些距离。为提升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进行分组研究。①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1个月;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签署研究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碍。通过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63~71岁,平均67.2岁,病程1~5周,平均(2.9±1.5)周;对照组(n=40)男26例,女14例,年龄66~72,平均67.7岁,病程1~4周,平均(2.7±1.7)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指标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实施康复精细化管理;①根据患者的偏瘫肢体安排病床,将呼叫器、房门、床头柜放置在患者的偏瘫侧,以促使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进行基础活动;②针对外展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可适当的将柜子放置在靠前位置,随着治疗的推进及挛缩情况的好转,逐步移至侧方位,以诱使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运动;③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医护操作时,尽量在偏瘫侧进行;并要求家属在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时,也尽量在患者偏瘫侧进行,以加深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④心理引导:偏瘫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不定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提升患者漫长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⑤音乐刺激:在患者的床头柜放置音乐盒,于每日清晨播放中低音量且节奏感较快的歌曲,以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度。1.3评价指标:①采用FMA(Fugl-MeyerMotorAssessment)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内容包括反射活动、伸肌协同、反射亢进、手腕活动性、手指活动性、上肢协同与速度;总分14分;评分与患者上肢功能呈正比[3]。②借助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60分提示生活实现基本自理,40~60分提示轻度生活障碍;20~40分提示中度生活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4]。③采用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率=(完全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均数±标准差(x±s)作计量资料;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采用t检验;两组满意率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显著,P>0.05表示结果无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满意度对比: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从临床来看,脑卒中偏瘫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其头颈、肢体部活动乃至目光都会不自觉的偏向于健侧,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瘫侧的触觉、视觉器官及肢体功能会进一步恶化,这也是偏瘫患者运动能障碍恢复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5-6]。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偏瘫侧进行各类感觉刺激,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因此,帮助患者持续运用偏瘫侧肢体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所应用的康复精细化管理,通过日常器具的摆放、心理干预和音乐疗法等方式,在提升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的情况下,提高患者偏瘫侧的感觉刺激[7];相对于传统的强制性运动康复手段,该护理理念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在治疗影响时间方面也明显长于运动康复的作用时间。从研究来看,康复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生活器具的摆放,为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创造条件,能够减轻患者的顾虑,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好[8-9];②康复精细化管理实现了24h系统康复,作用效果更为持久;③增加了心理干预,缓解偏瘫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依从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④增加了音乐辅助治疗,国外文献资料记载,有节律性的听觉刺激能够对患者的大脑皮层形成刺激,进而引导其运动系统的可塑性改变。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调整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其情感需求[1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提示,观察组干预后各个时间段的生活能力评分及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康复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5.00%(38/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00%(34/40),提示了该护理理念能够被患者及家属所认可,进而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精细化管理;有效策略

一、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之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主要燃料,所以,煤矿企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与其他企业相比,煤矿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经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粗放型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完全不符合政府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煤矿企业应该要转念管理理念,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了全面确保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性,还需特别重视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其次提出了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再次阐述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二、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经营管理中的责任进行细分,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具体责任。这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改变以往懒散的毛病,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上报解决,不断完善煤矿企业的管理细节。有的学者认为,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可视为一种文化理念,能起到明确社会分工的作用。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一部分,科学化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另外两个分别是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煤矿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从开采环节到运输环节全方位进行把控,制定比较精细的管理标准,加强对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管理和监督,从而全面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一,明确责任。以往粗放型管理模式下,工农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没有明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到底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能促进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第二,和谐企业与居民的关系。加强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能促进企业与周围的居民加强联系,让人们对煤矿企业和职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通过协商进行解决,从而确保煤矿企业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第三,和谐企业内部工农关系。煤矿企业内部工农关系的稳定是确保整个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能促进企业建立工农关系协调机制,明确工农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权责归属,正确处理工农纠纷。

四、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煤矿企业内部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煤矿企业在工农和谐精细化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煤矿企业缺乏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意识。虽然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各个行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煤矿行业也基本在响应国家的号召,但是仍有部分企业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对工农和谐这一问题没有加以重视。这些煤矿企业将心思全放在煤炭开采和销售上,希望能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殊不知,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稳定生产的重要制度基础。第二,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执行力较差。长期以来,煤矿企业都是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煤矿行业中可以说是已经根深蒂固,上至企业管理者,下至员工,都已经对传统管理方式完全熟悉。他们对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了解,部分思想观念保守的管理者和员工甚至会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影响精细化管理在全企业的推广执行。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但是事实上却是,煤矿企业内部很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比较低下,他们的想法就是能少做就少做,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势必会严重降低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五、加强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1.提高工农关系和谐意识。工农关系和谐与否与煤矿企业的高效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管理者从根本上就没有意识到工农关系的重要性,那么工农关系就难以保证,确保矿区的稳定性也就无从下手,极大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经营生产。长期以来,煤矿企业缺乏和谐工农关系的意识,在处理工农问题时没有积极性,导致相关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处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当前煤矿企业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要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工农关系对矿区稳定和企业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树立和谐工农关系的意识,自觉维护工农和谐关系。煤矿企业完全可以将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全面落实到煤矿经营的细则当中,让全体员工严格遵守企业制度。2.建立规范化的工农制度。完善的工农制度是确保煤矿企业工农关系和谐的重要制度保障。第一,煤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台关于协调工农关系的相关文件,明确企业各个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对管理人员的权责和工作流程提出更细致的要求。第二,煤矿企业要加强与周边村庄居民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本地区煤炭开采的想法,认真听取他们对煤矿企业经营提出的意见。因为煤炭行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管理人员还要时常去矿区各处进行检查,深入了解矿区开采的实际状况,对矿区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建立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预警机制。第三,完善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工农关系纠纷,防止演变成更大的问题,并将这些纠纷进行分类归档。要提前介入一些苗头纠纷,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化解问题,妥善处理。煤矿企业还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源上避免纠纷出现。3.严格把控涉农用地。煤矿企业在开发煤炭、建立矿区时要尽量避免占用农用地,不可避免要建立在农用地的时候,煤矿企业需要提前对工程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面积做好详细规划,然后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可以与政府和当地居民代表进行协商,签订用地协议,提前检查地面原有建筑物和农作物的种类与数量,做好补偿工作。对协商好的工程用地要及时修筑围墙圈起来,防止有人临时加盖。煤矿企业在建设矿区和开采煤炭时,应该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树立环保意识,不要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告诫全体员工不要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防止因为污染环境而引起严重的工农纠纷。4.培养精细化管理人才。专业性人才是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实现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树立全体员工的和谐意识、减少工农纠纷等问题都离不开专业精细化管理人才的指导。因此,煤矿企业可以从外界引进专门的精细化管理人才,也可以从企业骨干员工中进行培养。首先要向这些人才灌输工农关系和谐的精细化管理理念,然后才能普及到全企业中。5.正确处理工农纠纷案件。煤矿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一旦遇到工农纠纷,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纠纷的实际状况和性质,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有报案的必要性。情况严重的交由警方进行处理,煤矿企业全面协助警方进行案件调查。如果在纠纷严重程度较小、企业完全可以自行处理的前提下,煤矿企业应该要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以协调好工农关系为根本原则进行处理,防止出现纠纷扩大化态势。然后将纠纷的处理结果向上级汇报,向员工公开,找出相关责任人,根据问题的大小来定责,根据企业的规定进行奖励或者惩罚。此外,煤矿企业要将和谐工农关系落实到制度层面上,可以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加入工农关系一项,如果员工处理不好工农关系、经常引起纠纷就会影响日后的升迁和工资评级。6.分层次落实精细化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在煤矿企业中已存在多年,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为了贯彻煤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管理者可以采用分层次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建立分层管理模式可以从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开始,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不断完善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推行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能让企业全体员工意识到良好的工农关系同样也是企业生产力的一部分,改善他们对工农关系的认识,确立和谐工农关系在煤矿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煤矿企业应该要加大工农关系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培养专业的管理团队,让管理人员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不能操之过急,企业应该从制度层面逐步推进,合理地处理各项工农关系纠纷,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煤矿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冯锐 单位: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工农办

参考文献:

[1]陈东元.煤矿企业工农和谐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管理观察,2013(9):12-13.

[2]赵云峰.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鸭口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J].商,2015(2):17-19.

[3]康冬梅.论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0):68-69.

[4]温蕾,王汉斌,张怀强.基于煤矿企业管理的脆弱性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4):111-114.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6

顺应新状况新要求,进步宾馆精细化管理程度

社会开放水平的不时进步,宾馆客源的多元化和需求的特性化,对进步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激烈。要求宾馆必需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与思绪,以新的服务和新的文明应对新的需求,以愈加精密的服务,为多元化的客源营建特性化的服务情况。

宾馆服务理念的更新转变,传统管理形式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对进步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紧迫。作为变革开放以来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宾馆行业经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从开始的借鉴模拟,到自我创新,服务理念也在悄然地发作转变。宾馆秉承的“门庭若市”升华到“宾至胜归”。只要不时进步精细化管理程度,将服务的细节做到位,做到极致,才干使客人觉得到服务的存在和优质,才干吸引客人、留住客人。

进步前辈信息技能的普遍使用,宾馆运营的开放度和社会关注度,对进步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急迫。宾馆应用信息化技能进行管理曾经起步,初步坚持了一套系统和形式,但收集订房、收集宣传、收集互动等信息技能的使用还有待完善,这要求我们必需运用信息化管理进步前辈经历,对酒店营业流程和组织构造进行再造,创作发明一个全新的精细化管理形式。

掌握精细化管理根本准则,坚持健全科学合理的施行规范

要掌握具体性准则,坚持健全掩盖各个环节,“事”与“物”相一致的规范。在宾馆的管理系统中,“事”和“物”严密相连,是不成切割的一个全体,“事”由人来做,“物”由人来管。精细化管理不克不及只求一事一物的“精和细”,而要追求在宾馆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全掩盖”。执行精细化管理以来,宾馆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岗亭职责,采纳了响应的区域责任承包制,构成了“事事有人管,层层有负责”的工作场面。

要掌握操作性准则,坚持健全使用各个层面,“知”与“行”相一致的规范。知是行的基本和先导,行是知的深化和进步。执行精细化管理,必需制订符合宾馆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还又要让员工熟知和把握,才干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要掌握动态性准则,坚持健全顺应各个期间,“联”与“动”相协调的规范。精细化管理的规范,就好像保证机械正常运转的光滑剂,每一次注入,都应使各个部分之间削减摩擦,完成联动。为此,宾馆修订了精细化管理流程,科学界定流程各环节内容及各环节间交代关系,构成了营业的无缝联接。还在管理理论中持续进行优化,不时自我完善和增强本身的流程,使之到达各个部分、各个岗亭“联”与“动”的协调一致。

加大常常性工作落实力度,保证精细化管理规范落到实处

注重教育指导,营建大家参加精细化管理的全体气氛。宾馆一直把常常性的宣布道育放在首位,注重把精细化管理理念灌注到每个员工,把精细化管理质量作为权衡工作的主要规范。大力开展了“质量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品牌”的认识,营建了大家抓质量、大家讲质量的气氛。

抓好建章立制,构成事事彰显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宾馆依照高星级宾馆的规范,狠抓效益核算和本钱节制,坚持健全检查审核准则,与部分司理签署经济目的责任书,落实了本钱节制责任。与此还,修订完善绩效量化审核条例,层层规范员工职责,做到了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消除了宾馆管理方面的“死角”,使宾馆的日常管理愈加精密。

立足认真周密,考究处处表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结果。大力开展“管家式”服务,积极履行人道化、特性化、特征化服务。着眼养成,狠抓细节,在情况安插、大会礼节、餐饮及客房服务等方面,力图有新打破,给每位住店客人都留下深入印象。

培育新型管理人员,供应引领精细化管理的人才支撑

加强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打牢精细化管理的坚实基本。宾馆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坚持共产党员进步前辈性教育和深化学习理论科学发展观活动,进步对党忠实的政治醒悟。营建学职责知职责尽职责的优越气氛,协助大家提拔本质、提拔形象。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研究

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行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工作的执行力,降低企业经济成本,还能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其中,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意味着精益求精,将每一项财务会计工作的细节处理妥当,对财务人员、财务岗位以及具体的每一项财务工作,都按照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进行定岗定责,将财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细分开来,落到实处。

一、企业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存在问题

1.财务人员管理意识淡薄。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缺乏管理意识,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意识要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将财务目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思想的影响,会计核算工作中思维模式单一,难以发现精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益处[2]。此外,也害怕承担创新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风险。另外,由于企业负责人对财务知识匮乏,对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更是难以理解,大多数理解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在财务部门采购、生产以及销售工作中,财务主要职能就是核算,理解存在误区。再者,当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成本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还有缺乏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制,执行力差,考核标准不合理,这一系列因素都是导致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难上加难的主要原因。2.财务会计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庞大、系统的工程,企业在实施这一管理体制时,必须由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强、管理能力高一级实践经验丰的财务队伍开展工作[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市场上,一大半企业的财务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难以有效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由此可知,当企业决定执行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假如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时,企业应积极向社会招揽具有专业知识强、实践操作技能熟以及善于设计并执行精细化管理的财务管理人才。3.财务会计管理手段落后。企业要想实施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势必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只有财务信息先进,才能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工作职能优势。然而现有的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发展缓慢,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管理范围较小,难以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管理局面,企业生产的产品从设计、制作、采购、生产以及销售各环节,会计信息严重缺失,各个方面数据难以核实。另外,虽然少数企业意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优势,然而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精细化管理优势的发挥,这些企业财务人员知识简单的将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会计数据的采集、汇总以及分析,并没有设立财务信息防范机制,难以达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

二、企业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优化现代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是具有高水平、高技能以及高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应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与素养的重视,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对在职重要管理岗位人员进行带薪培训,交流学习等,不断加强更新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组建一支具有工作能力强、实践管理经验丰富以及专业素养高等的财务人才;此外,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目的,对社会上的高端财务人员可以抛出“橄榄枝”,招贤纳士,优化财务人员结构;另一方面,创建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财务人员进行经济奖励,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4]。2.创建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制度必须是具备科学的管理流程、合理的考核办法以及完善的管理职能,同时秉持精细化核心管理理念“精、益、细、慎”的原则,以创建完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为契机,采取精致、好处、细微以及谨慎的态度,齐心协力、精益求精,努力做好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每一项环节,全面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企业年度目标与每一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进行挂钩,分配到不同岗位的人员身上,实行定岗定责。在实践过程中,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细化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位人员上,使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工作要求以及考核标准;其次,在完善的管理制度面前,将大量的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以及实施细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依;最后,完善财务考核体制,制定一套健全的财务考核机制不仅能够保障财务会计精细化工作的正常运行,还能树立企业创优争先的良好形象[5]。3.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优势。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科学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精细化管理实践活动中,首先企业应加大管理成本的投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动态监管;其次,财务部门必须全面掌握企业的各类财务数据以及会计信息,创建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每天核对会计信息;最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财务数据以及其他业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效整合企业销售、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制作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能够提供有力的、可靠的依据。4.遵循现代化管理发展规律。企业在精细化管理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有例可循,在改革创新的推进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遵循企业现代化发展规律,从整体上能够形成大局观。实现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目的,具体表现为由上层至下层、由细微至全面、由基础至精炼、由按部就班至循序渐进,只有这样,企业工作效率才能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的提升[6]。因此,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规律的,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特色性以及发展性的管理活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革新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模式。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灌输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中,将其贯彻到接待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工作人员的精细化意识,努力做好接待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尽量降低工作中的失误,从而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桂.对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3):68-69.

[2]黄丹华.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142+151.

[3]周成.对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23):206.

[4]陈静.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论述[J].财会学习,2016(22):84.

[5]刘莉,刘晓凡,常明骁.论在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J].经济师,2014(5):131-132.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管理经营

1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涵义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精细化管理财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将管理财务科学化,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所谓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在具体业务的前提下,做到有条有理,面面俱到,对每个岗位、每项经济业务都建立起相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通过将财务管理事项具体化、精细化来极大限度地挖掘财务活动的内在价值。

2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意义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可靠、有效的信息。财务管理精细化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直接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基础的信息,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合理确定投资方向,对结构进行调整,对网点进行优化,同时能够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策略,来解决问题,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而且,企业可以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经营单位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同时,财务管理精细化对财务人员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使财务工作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为员工参与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促进各个单位明确自己的管理目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3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确保提供财务信息的精确性

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精确性,就要对重点的财务变动和业务进行分析,随时做出详细的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做到,站在不同角度分析,站在财务的角度分析经营,从经营的角度观察财务。要积极主动地做出数据分析、财务报表及时向企业领导递交,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确保能够控制风险

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合理、合法地保证企业经营,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企业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违法,二是错误的决策。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制定制度和执行两个方面,确保合法经营和正确决策。

第一,一定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规范性。要保证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仅仅要容易操作,而且要有效地把控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对资金流动、采购、投资这样的重要环节要制定完整有效的制度。

第二,要确保执行制度,不能“光说不做”,必须将制度落实到位。

3.3确确实实做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综合管理能力特别强,财务管理工作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中。财务管理精细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责任,它同时要求其他部门大力支持,要求每一个部门都能积极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真正做到从财务管理角度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而增大。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也要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管理角度下积极工作,这样,企业各个部门才能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4管理要创新

第一,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起到表率作用,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财务经理要学习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并将其传授给财务部门各个岗位上的人,改革财务部门制度等方面不合理的地方,为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对财务组织体系进行完善,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增加电算化管理人员、财务分析员、预算编制员等。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财务人员要深入到各个业务单元中,积极进行精细化管理,落实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各项要求和指标,做到控制精细化、分析精细化、核算精细化。

第三,要将财务管理系统化、责任化,对各个管理部门制定出相适应的具体管理方法和操作细则,使管理有条有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体系。

3.5不断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为企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一,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责任心,让财会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要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第二,良好的工作作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不断培养财会人员务实、勤恳、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三,企业要增加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员工能够彼此了解工作特点,能够互帮互助,使财务管理精细化能够积极有效开展。

4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精细化管理不是短暂性工程,需要系统长期的实施。要求企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发展情况不同,企业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采用适合当前情况的管理模式。

(2)企业的业务要与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保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合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培养一支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能够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工作,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荣。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志莉.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当代经济信息,2006(7).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成本管理;精细化;公立医院

一、公立医院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指医院以精细化、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细分理念,运用财务管理技术实现成本最低化与收益最大化目标的资源配置过程和活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的必然选择。(一)传统成本核算法难以真正反映成本消耗。当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还是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法,随着医改的推进,传统成本核算法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主要有分配标准太简单、核算范围过于狭窄,所得到的成本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医院的成本消耗情况。医院管理层难以根据核算结果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影响医院的发展。公立医院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在现行医改政策下,必然会造成医院与政府之间医疗资源消耗信息的不对等,进而影响到医疗服务单价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制定。(二)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需要。精细化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医改后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正朝着企业化的改革方法发展。部分公立医院已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通过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医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合理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法,不会降低医技人员的收入水平,更不会降低医院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打破当前公立医院缺乏竞争力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正面临理解的市场竞争环境。M医院是一家位于某地级市主城区的公立医院,主城区内有各级公立医院共计13家。2015年,市社保局明确提出在3年内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92%以上,同时大力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公立医院的收入将会受到医保筹资总量的限制,公立医院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M医院在全市13家医院实力排行中处于较落后的位置,为了获得发展空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赢得口碑、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将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二、M医院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效果评价

M医院充分影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精神,开始建立并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M医院从2015年开始逐步建立了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从217年与2016年医院各项数据的对比结果来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总成本结构对比。医院的主要成本分别是:药品成本、人力成本和医疗耗材成本。2017年,M医院的总成本增长率为22.65%,而医疗收入增长率为34.27%,总成本增长幅度低于医疗收入增长幅度,这说明采用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管理。人力增长成本率为38.89%,这说明医院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以及医技人员的收入。药品增长率为21.26%,同时低于总成本增长率和医疗收入增长率,这说明M医院在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采取药品比例控制措施后,有效的抑制了药品成本的增长。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确保各类药品的比例合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比例的控制。(二)医疗收入及人均费用对比。2017年,M医院的门诊收入增长率为12.24%,远远34.27%的低于医疗收入增长率。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收入增长率的大幅度增长并非是建立在“看病贵”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医保体制完善情况下住院病人增加的基础上。由于医保的全面覆盖,患者在需要住院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住院,其中很大一部分费用都由医保报销。此外,虽然M医院2017年的人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相对2016年来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都低于门诊收入及住院收入的增长幅度,这说明M医院实际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更好的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此外,2017年,M医院的收支结余总量相对2016年而言增长了55.90%,这说明M医院通采用精细化成本管理有效的控制了运行成本。

三、对M医院加强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建议

M医院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运行一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医院的药品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随着M的发展,人力成本等其他成本将会不断增加,因此成本控制不能松懈,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成本管理。第一,坚持药品比例控制制度,制定奖罚措施。M作为一家综合性医院,科室齐全,不同的科室在用药和耗材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异,骨科、心内科等科室会大量使用高价值的耗材,无法准确反映出药占比的真实情况。因此可以在制定新的药品比例标准时,可以将药品和耗材分开计算,这样就能准备掌握各科室的用药情况,也利于合理用药检查。第二,严格执行引进机制。当前M医院的引进机制还不够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中也并未将新设备采购引入纳入其中。医院新设备、材料的引进,需要有完善的引进制度和流程,并在引进前充分做好论证工作。第三,进一步进行薪酬绩效改革。当前G医院人力成本有所增长,医技人员收入提升,但整体而言仍然低于全国地级市同级别医院的平均水平,这使得G医院在人才引进上没有优势。因此还需要进行薪酬绩效改革,适当调整群体收入差距。

四、结语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精细化成本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探索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公立医院忽视了信息化建设,而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这使得精细化成本管理现阶段还难以在公立医院中全面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在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各公立医院需要充分重视并引入精细化成本管理,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7(01).

[2]何婷.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8(04).

精细化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途径

随着国家财政部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国家财政制度改革也随之向高校财务管理领域推进,然而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式、经验式管理之中,离国家财政制度改革要求和高校本身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不断规范提高。

一、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种基本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日本,随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其基本目的是通过精细管理提高企业效率、效益。最初只是针对企业管理而言,它以控制管理风险为前提,通过对决策、计划,过程控制、考核等整个管理过程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管理目标。  精细化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而言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基本的管理理念。它要求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要建立完善的规范,做到精密、细致,不遗漏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通过这种严密细致的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最大价值。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它要求高校正视和克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建立科学的基础定额系统,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手段,注重支出绩效评估,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抓住重点。精细化财务管理首先要求做到全面把握财务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全盘精准,把握所有的财物状况,同时应抓住财务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必须要有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只有具备了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专业的财务技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管理理念,正确使用方法和手段;要有系统化的思维,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精细化应涉及到管理从预算到考核的每一个方面;要使用科学先进数据处理和信息化手段。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借助于量化后的数据来体现,这样才能避免经验主义,数据的处理则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手段来实现。

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行精细化改进的主要方面

我国当前高校的发展阶段已经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以便为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的财务运行环境。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还处在较粗放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意识淡薄。在高校普遍存在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认为高校反正是以财务拨款为保证的,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报账,如何把钱用完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财务管理,更不用说什么精细化了。2.财务管理过程的粗放式。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从财务计划、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核算都存在着不合理,财务计划不全面,没有与自身的实质情况吻合,预算编制不科学,缺少调研和论证,往往是依靠以前的预算方案,至多在上面修修补补;预算执行与控制缺乏稳定性、严肃性,随时都可以调整,甚至追加,预算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核算不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缺少对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益的评价,而仅仅看是不是对得上数。3.没有科学系统的财务绩效分析体系。多数高校都没有开展财务的绩效评估,财务资金的使用到底产生了什么效益,始终是模糊的,更不用说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评估体系了,即使有的高校开展财务绩效评估,但也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估指标、标准。4.风险管理缺乏。高效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与使用,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相应变化,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多。但高校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却不够,对面临的各种风险缺少防范手段和措施。5.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高校的财务人员从岗位来说属于辅助性的,高校本身也不是很重视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部门往往是用来解决教师家属安置的,财务人员的学历不高,专业素质缺乏,限制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推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1.培养精细化管理理念,增强全员参与管理意识。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高校的所有员工都树立一种精细化管理理念,投入到管理之中来,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转变领导层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当成常态化的工作,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这样才能保证真正发挥将精细化管理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上至管理层、专业财务人员、下至每一个员工要转变传统的以粗放式、经验式管理为主的基本理念,改变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变被动为主动,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条件下实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还有要受到高校自身各方面条件尤其是人员的基本素质的限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必然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它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从点滴开始,分阶段、分任务,逐步实施。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夯实财务基础。高校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有一套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基本的制度规范,也就无从谈什么精细化管理,当前每一个高校都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有的已经滞后,适应不了新的发展要求,有的仅仅是零散的一些规定,很难形成制度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的形势下,把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明确财务岗位职责划分和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对现有财务制度和规定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地进行完善,修订补充,废旧制新,形成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使每一个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能够通过对规范的学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并知道怎样去做好自己的工作。3.规范财务管理过程。高校的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从计划、预算、执行、控制、核算的过程。财务计划是一个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的体现,制定财务计划必须要认真调查研究,建立在详实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采纳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意见。而财务预算的编制则要保证质量,使其具有良好的执行力。预算编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学校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做好数据分析,然后根据学校各部门的人员、工作情况,科学合理制定预算定额,在编制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模式,采用零基法编制,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充分调动院系及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资金分配能更加合理,预算能够更好得以执行。严格预算执行,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预算调整事项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没有经过完整批复程序的预算调整决不允许进行.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4.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传统手工登记的经费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当前规模成倍扩大,办学经费成倍增长,经费项目复杂繁多的财务状况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改变这种落后的方式,不但能够减少预算执行的大量工作量,同时能够很好地对预算进行细化、硬化控制,避免了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而且能使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专注于财务数据分析,使财务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5.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科学合理考评。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把高校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纳入到财务监管中来。首先要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析并考核,使预算能够执行到位,并对财务预算的实施效果以及日常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考评;其次,要建立完整规范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内容、方式、建立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按照对预算的准确及严格执行与否,奖优罚劣,适当增减部门年度经费。6.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财会人员队伍。建立高效精良的财会人员队伍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物质基础。首先要建立人员的准入机制,提高进人门槛,让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进入财务管理队伍。在财务部门内实施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资格认证、挂职锻炼、岗位轮换,增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建立终身学习机制,通过不断地自学,参加培训等学习方式,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静波:试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朱红: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刍议,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