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1:18:53

教学法

教学法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政治思维、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在当今政治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教师应迎合时展需求有效创新教育内容,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目的,而案例教学法作为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政治学习方法。基于此,为了使案例教学法得以有效落实,探析其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析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学院于1920年所提出,案例主要来源于该学院中商业管理中真实情境,通过这些真实情境构建为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融入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可以有效掌握学习内容,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趣味性与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当今案例教学法早已跳脱工商管理教学领域,可以与专业技能教学、理论知识传授等教学内容灵活交融,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教学方法,使学生可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其中,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作为理论知识的一种,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转变初中政治晦涩难懂、脱离学生生活且理解较为抽象的固有认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探析政治内涵以及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若想得到有效运用,需要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赋予案例生活化与学生本体的特性,使案例教学法更具科学性,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一)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行之有效的课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学生的专注度,为师生良性互动营建良好氛围,使初中生可以在案例教学法有效的课程导入下,深入探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提升初中政治学习效率。为了使案例教学法之初中政治课程导入更具科学性,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充分发掘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内容,提升案例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可积极参与到案例探讨中,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为坚强喝彩”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播放一段《千手观音》的舞蹈视频,而后播放这些聋哑舞者在日常刻骨训练的花絮,那些聋哑舞者并无法听到音符的律动,只能一遍又一遍跌倒后再爬起来,只为可以找准节拍,她们的坚强意志是不断进取的动力,最终呈现给人们一台完美的演出。在案例教学导入下,学生会陷入沉思,设想若是自己处于聋哑舞者的境遇会不会富有坚强精神并直面挑战,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做好初中政治课前导入,学生将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目的。(二)在落实教学内容过程中有效落实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较重,有些学习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差别较大,使学生并无法有效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落实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则选择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支撑理论性较重的政治教学内容,在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公民的义务”教学时,可以介绍治理沙漠模范杜芳秀,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治理沙漠最前线,时刻践行环境保护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该案例学生可充分了解义务的内涵,培养其热爱环境、保护生态以及乐于奉献等品格,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三)在巩固政治教学内容时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巩固政治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向,并认清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诚信是金”的教学时,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一件生平趣事,有一次华罗庚去店铺买东西,当坐车回家后发现店家算错了账,多找了他几分钱,于是华罗庚又原路返回将钱还给了店家,同时询问学生华罗庚具有何种品格,所谓诚实守信就是如此。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教学模式,应通过课前导入、教学融入以及课后复习得以充分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鸿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0):54-54.

[2]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8):24-24,25.

教学法范文篇2

关键词:会计教学;问题探析;解决方法

1引言

中高职学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何通过教学改革的进行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立足于今后社会竞争潮流中一直是中高职学校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由于会计学科具有实用性强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学生在会计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会计实践能力。

2中高职会计教学现状

虽然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整体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在中高职会计学科的教学改革力度不足导致我国中高职会计学科教学质量仍然得不到提升。对于我国中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即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教学内容匮乏。如果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意识到这些教学问题就不能从实质上改善我国中高职会计教学现状,这些问题就会一直成为我国教学质量提升的阻碍。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时时根据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日常课程教学。2.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当于教师指路的工具。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但是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很多中高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在教学生活中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专业教学的需求。2.2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一项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就会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进行课内和课外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会计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面对难度较大、课程较为乏味的会计学科,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只会造成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2.3课堂教学内容匮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教师教学课堂中度过的,因此教师教学内容质量决定着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如果学生在专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空有学习动力而缺乏学习资源仍然会造成学习质量的降低。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中高职学校会计学科与重点院校甚至本科院校会计学科相比课堂教学内容匮乏,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理解的领域有限而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学习辅助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高职会计教师要通过自身知识的扩充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

3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会计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来让学生真正融入会计工作情境,从而实现会计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会计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实际运用能力,更加直接地提升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专业素养。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当然,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典型性原则、综合性原则。3.1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能够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课堂知识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学习激励手段,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课后学习中的种种优良表现来为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进行加分,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估。3.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会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通过会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给学生展现今后的工作生活模式还能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使用性原则。当然,教学案例的运用也需要会计教师在课前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鼓动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学习生活中的教学案例,最终实现案例教学法运用与学生兴趣培养的双向促进。3.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中高职会计教师教学内容匮乏的教学现象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进行有效的改善。首先,从本质上讲在会计教学课堂中分析现实生活中会计工作案例就是教学内容丰富的一方面。其次,通过教学案例的运用还能引发学生进行学习思考,融入教学案例问题探析的讨论中,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总之,随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不断应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的成长贡献力量。

4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新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在中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中高职会计教学质量,还能使教师教学素养得到提升。本文不仅阐述了中高职会计教学现状,还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希望广大中高职会计教学同行能够借鉴本文,通过不断革新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为学生学习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丽丽.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5(7).

[2]李桓.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21).

教学法范文篇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身参与制定、选择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语言。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by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Nunan(1989)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有的个体经验,从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得到全面地体现。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语言的可操作性,还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交际性。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2001)Unit1,TextA:Time-ConsciousAmericans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课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任务前阶段。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搜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和总结,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提纲。如:

I.ThesisoftheText

Americansvaluetimeandsavetimecarefully.Intheireyes,timeisregardedaspreciousresources.ApersonwhotendstowastehisowntimeorthatofothersisneveracceptedinAmericanculture.

II.OutlineoftheText

1.Americansvaluetimeandsavetimecarefully.

2.Americanstryeverymeanstosavetime.

3.NewarrivalstotheU.S.regardtimedifferently.

同时,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难句进行标注、讨论,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针对这一环节中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指出其中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2、任务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出发点是语言知识,终点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对语言规则、语言知识的反复操练下产生的。课堂语言教学应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的转变。教师应在活化教材上下功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这一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如设计小组讨论、两人对话、分组辩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民意测验和采访等交际任务,以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如: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

(1)Whatdoestimemeantous?

(2)WhatpreciousresourcesdoAmericansvalueandsave?“

通过讨论以上问题引出课文,接下来还可以涉及一连串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略)

3、任务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课内学生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作来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出了课堂,往往就进入了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难以保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外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组织、安排好任务活动,如开办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英语社团、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并对任务活动及时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英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变革趋势。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与创新,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给予学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同时,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以语言的功能和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将任务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结合起来,并联系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新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Crookes,GandR.Schmidt,Motivation:ReopeningtheResearchAgenda[J].UniversityofHawaiiWorkingPapersinESL,1989;(8)

3.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4.WillisD.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don:LongmanPress,1996

教学法范文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会计教学;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培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外的会计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更好的会计学习,充分认识到会计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案例,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案例中的隐形问题,探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严谨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1.2能够满足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需求。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会计知识后才能进行更好的工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在学习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直观地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现给学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有效地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学到真本领的重要指标,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1.3能体现高职院校“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由于新课改的出现,要求在教课期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在高职会计的教学中也同样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案例教学法就完全体现出高职院校“学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讨论中,自主学习会计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4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中,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不可否认,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的发生,可能并不能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教师走出校园融入企业当中去,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的会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更好的会计工作技巧。在高职学校方面,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会计技能,应聘请企业的专门会计进行知识讲座,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知识。1.5有利于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由于国家政府以及社会逐年来对高职院校的重视,院方也开始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让学生感到了新奇性,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借助现代的智能仪器,向学生充分地展示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2.1建立案例教学法相关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会计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应当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推动会计教学工作开展的教学方法,更应当有一套系统性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高职院校应当在课程设置时,为案例教学法安排足够的课时,使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开展。另外,还有制定针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全面考核案例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从教学主体方面来提高其作用。2.2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库,实现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制作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结束后都归个人使用,无法做到教师间的分享,针对这样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建立良好的教学案例资源库,为便于日后教学中的使用,将制作好的教学案例合理的归类,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案例的利用率。当今社会是共享经济的社会,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想办法把自己的案例资源和其他老师共享,共同进步。要实现资源数据库的顺利共享,教师就要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和互联网科技,尤其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共享方式直接影响到共享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学会借力,学会利用杠杆的力量,让自己实现轻松快捷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2.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面对多而复杂的数字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排斥。教师有效的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融入其中,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不再枯燥。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会计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案例,也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就业后的专业技巧,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蔡琼.高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经贸实践,2017(5).

[2]兰莹利.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7(18).

教学法范文篇5

【关键词】多边提问;教学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随着现代教育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而提出的。它是通过对所设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情景”设置,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感情因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能面对“情境”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能够去主动掌握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一)情境论证教学法。情境论证教学法主要是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用合理的情境加以引导、阐述和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论证教学法在内容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即掌握新动向,提出新问题;在方法上要突出一个“活”字,即手段灵活;在理论上要突出一个“深”字,只有经过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开创出课堂教学的新局面。(二)情境问题教学法。情境问题教学法是以“叙述情境、设立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思想的实用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情境所设立的问题大多数应该是授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先通过设问,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然后去讲解和论证。教师的思维应该能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和兴奋点,激起学生思维的共鸣。从而使课堂讲授跌宕起伏,更加具有吸引力。(三)情境自学指导法。情境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情境氛围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获得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自学要提出问题、指导方法、明确要求、检查督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严肃的治学态度和研究作风。

三、应用举例

公共关系学课程,学时36。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关系学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两部分。原理部分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而实务部分则运用情境教学法。(一)实施前的准备。实施前的准备,主要是选题。可将公关实务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类,精编成9个演练测试题,内容包括:为企事业单位的庆典活动设计,介绍各种礼仪常识的公关礼仪现场表演等。这些演练测试题,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等。(二)实施过程。1.抽签分组教师将练习题目名称书写在黑板上,每个题目根据内容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总人数进行合理地分配(一般为2~6人),由学生随机抽题签,确定自己所参与的题目。2.准备和演练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准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原题基础上进行充分地发挥、改进;每一题的演示时间规定在25分钟左右;每个人需要写出讲解内容对应的文字材料,讲解完毕后提交给教师。3.成绩评定每一题都由教师选出8名学生担任评委,按事先给出的评分标准打分。评分标准是:内容50分,操作演示50分。学生最后得分情况由教师根据学生评分结果、教师评分结果,并参考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综合确定。

四、应用情境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情境教学法希望能做到教学气氛的轻松和谐,但是教学气氛的严肃紧张同样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前者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形象生动的趣味性,后者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逻辑严谨性。情境教学法体现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本质。不管是轻松和谐或是严肃紧张,究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感情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创造情境氛围的完整性、连贯性、统一性。要求教师不能只讲情境而舍弃相应的教学内容,而是应当紧紧把握住教学内容,并把它作为情境的核心。同时,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过程中,要做到既不脱离教材,又高于教材,并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创造出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势态,发掘出教学对象的潜在的参与能力,使得情境氛围的创造与教育对象的承受能力达到平衡,并充分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成就欲、表现欲和发展欲。尽管情境教学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但它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已日渐凸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法范文篇6

关键词:呼吸系统整合课程;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视,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各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不断涌现。行为引导型教学强调“以教学对象为中心”,使教学对象经历从“尝试行动”“自觉行动”到“自发行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对象的行为能力[1]。本课题研究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整合以及整合课程教学中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运用,为临床医学专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专科5班作为教学班,其中男生17人,女生27人。选取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专科5班作为教改班,其中男生11人,女生39人。1.2方法。1.2.1授课方法。将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过课程整合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即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在教学班、教改班开设该课程,并建立课程组,进行联合教学,共90学时,于学生入学第二学期开始授课。教学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教改班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授课,具体包括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2]。1.2.2考核方法。对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考试总分均为100分。1.2.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两班学生对呼吸系统整合课程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变化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对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兴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方法。呼吸系统整合课程授课完成后,向教学班发放调查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向教改班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检验水准α=0.05。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

2结果

2.1两班学生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比较。教改班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教学班(P<0.05或P<0.01),见表1。2.2两班学生对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教改班对呼吸系统整合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教学班(P<0.05);教改班学习目的为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教学班(P<0.01);教改班学习方法为联系实际理解掌握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教学班(P<0.01),见表2。

3讨论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不同是,其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引导者,也是主持人[3-4]。行为引导型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引导型教学往往应用于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教学中,因此我们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课程教学中。20世纪50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开始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5-6],国内一些医学院校也结合自身特点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7]。从2012年起,我校在临床医学专科班中开始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教学改革,把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外科学、内科学等11门课程整合形成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等9门新课程。在本次教改班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研究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教学班(P<0.05或P<0.01),说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学生课程参与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认知活动,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的对教师、同学、学习及学校的积极反应[8]。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课程,课程参与具体体现为对课程的兴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改班对呼吸系统整合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教学班(P<0.05);教改班学习目的为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教学班(P<0.01);教改班学习方法为联系实际理解掌握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教学班(P<0.01)。行为引导型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9]。

教学法范文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动物内科;教学研究

动物内科是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或畜牧兽医专业)一门理论性、实操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主干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临床诊疗手段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还要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动物内科疾病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使他们逐渐成长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还具有一定现代科技水平的兽医科技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物内科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丰富,从常规的家畜、家禽拓延到现在不断兴起的伴侣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因此,动物内科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要求。通过多年的动物内科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是在授课教师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和具体指导下,根据动物内科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动物典型疾病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动物疾病情境中,讨论分析动物内科病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内科疾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实施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动物内科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容易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通过运用解决动物疾病诊疗问题的方式设计教学问题,能更长时间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吸引到寻找解决动物疾病诊疗解决方案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能更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自主分析、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二、教学病例的收集与选择

(一)教学病案的收集。案例教学法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高职专业课教师都具备双师型教师教学特点,课堂上是教学能手,课堂外又是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当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物诊疗服务时,经常可以接触到大量动物疾病病例,这些动物疾病案例不仅表现出临床真实的特点,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手机智能化、便携化发展,电子照相、摄像功能更为强大,一旦遇到很有教学意义的动物疾病病例资料,就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记录下来,再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剪辑或补充,就是很好的动物内科案例教学素材,而且动物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通过智能手机将疾病发展情况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的案例就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教学病案的选择。精选合适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案例教学法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用动物疾病真实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动物案例情境教学中提出问题,从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一个好的动物疾病案例,都会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通过解决动物疾病案例问题,能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动物内科课程相关动物疾病知识的重难点,并能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二是难易适中,具有争议性。动物内科疾病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过于简单。如果选择动物病例的内容过于简单,学生经过简单分析都能得出相同或类似的结论,缺乏问题和争议,这样的教学病案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延展性。那些争议性比较强、易产生不同见解的动物疾病病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激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增进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在选择动物疾病病案时,也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不要超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否则会一定程度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实用性和连续性。在选择动物内科病例案例时,要选择那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跟教学进度,病案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的典型动物疾病病案,使病案教学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养殖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需求,选择那些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动物物种,遴选发生率高、危害大的动物疾病案例,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讨论和钻研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拓展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翻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下面以一典型案例来探讨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问题。当学习反刍动物前胃疾病时,学生已掌握了反刍动物前胃解剖结构,也学习了临床诊断的基础知识,所以笔者给出一个完整病例——肉牛瓣胃阻塞为例,进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病例:一头4岁公牛患病,主诉该牛一直食欲不佳,反刍时间特少,近日拒绝采食,排粪停止,磨牙严重,两天前排出的粪便附有血丝,粪呈算盘珠状。临床检查,该牛精神很差,鼻镜干燥、龟裂,膨胀,不愿活动,39.0℃体温,心率98次/min,呼吸52次/min,眼结膜潮红,瘤胃蠕动音减弱,瓣胃蠕动音也减弱,被毛无光。(一)案例教学学习小组建立。分组恰当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在动物内科疾病案例教学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组内成员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根据本病例肉牛疾病的情况、临床症状、可能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建立学习小组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规模以3~4人一组为宜,学生可以自愿组合,但要兼顾表现活跃及不善言谈者,防止有的小组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有的小组则过于沉闷。二是分工一定要明确,谁组织统筹,谁负责分工,谁归纳总结,谁进行汇报,谁全程记录等等,要清晰具体。只有建立明确细致的分工,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成员间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培养。(二)教学问题设计。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常识性、单一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根据提供的肉牛瓣胃阻塞病例,我们初步设计如下问题。一是常规基础性问题,比如:肉牛的瓣胃有什么特点?瘤胃蠕动音为什么会减弱?粪便为什么会呈算盘珠状?等等;二是启发学生逐层思考的问题,比如:结合已有的肉牛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推断,该肉牛最可能得病是什么?预后情况如何?等等。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案例问题的难易要适中,有利于启发学生逐层理解、思考、分析,最终总结得出结论。同时,案例教学问题设计要留下疑问,诱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三)案例资料下发。目前,教学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积极组织群讨论,利于建立蓝墨云班课。利用微信群或云班课这一功能,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需要讲解的动物内科疾病相关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让学生提前了解动物内科授课内容并查找相关知识,以便进行相应的准备和预习。比如,讲授到动物消化系统疾病时,刚好有如上真实案例课,于是便通过微信群或云班课,告知学生本节课将组织一次真实的动物病例案例教学,同时将肉牛病例的资料上传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了解要学习的教学案例。同时,为确保教学效果,还应提出如下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阅读并熟悉授课教师上传的教学案例,结合理论讲授的知识点,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多种资源查阅肉牛内科疾病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及问题解决方案。各学习小组也要对教学案例设置的相应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形成小组意见,并要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工作。(四)教学案例讨论。第一轮讨论问题的提出。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病例,查阅肉牛前胃解剖结构资料和消化系统临床诊断资料,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肉牛的瓣胃有什么特点?瘤胃蠕动音为什么会减弱?粪便为什么会呈算盘珠状?学生进行第一轮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所提出问题的主要观点及依据。第二轮讨论问题的提出。结合肉牛已有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推断,该肉牛最可能得病是什么?预后情况如何?如何防止发生此类疾病?学生进行第二轮讨论,分组汇报。讨论完毕后,教师就肉牛瓣胃阻塞知识点进行分析、点评、总结,作出正确的判断及结论。整个课堂案例教学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病例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并注意把握好讨论问题的主题和方向,细致观察学生的讨论反应,做好引导工作[4]。(五)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在案例教学归纳总结时,在各小组对疾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清晰,分析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恰当合理,交流配合是否流畅默契。重点点评病例案例教学讨论中不够深入的环节,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对于实际生产中类似病例案例的运用技能,正确掌握预防动物疾病发生的方法和措施,而不是只将病例案例分析停留在表面和课堂上。教师对错误观点也不要轻易直接完全否定,而是要本着鼓励和赞扬的态度帮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学生去探究问题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对病例中涉及鉴别诊断的关键临床表现价值,也应作进一步的引申和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翻转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原本枯燥的动物疾病病例案例经过重新梳理,并随着案例教学情节的不断推进,步步深入,引出更加多样、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病例问题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气氛活跃,参与意识增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随着思想观点的碰撞,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法,而这些灵感、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衍生出创新思维。(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为培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锻炼场所和机会。它通过一些典型病例案例教学,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案例情景中,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它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临床处理、解决动物疾病诊疗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地、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接受灌输式被动式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部分学生也只是习惯于独立思考,缺乏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的意识,不习惯与同学进行过多接触和交流沟通,更不用说进行团队合作。案例教学需要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小组成员彼此间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又可以广泛合作。教师也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既需要进行分工又要有合作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的重要理念[5]。(四)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教学案例引导教学活动,是一种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案例讨论课上,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和掌控课堂能力。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进行探讨,使学生作出更加准确的结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应对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查阅大量与教学病例相关的资料,充分备课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们要发言、要提问甚至存有争论,教师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对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也是一种更加严格的考验。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把经验与知识、情感、社会期望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动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又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方式,能激发教师不断提升各方面教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充分的前期工作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授课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三项准备工作。一是必须提前熟悉整个教学病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与教学重点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与想法,确定介入讨论的时机,制定相应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三是要收集与病例有关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影像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文字、图表、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如同亲临诊疗现场,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好动物内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合理的教学节奏掌控。掌控合理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由于每门课程受学时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对整个教学课程的进度安排既要井然有序,还要全盘驾驭。进行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时,授课教师要认真全面地听取学生对病例分析的讨论发言,全面准确地归纳学生回答的问题和想法,帮助学生理清病例分析思路,并及时指出病例所涉及的关键点,促使学生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要及时把控课堂教学秩序,当同学们讨论过于激烈和出现冷场时,适时组织介入,以缓解课堂不和谐现状,确保课堂氛围相对轻松和谐。同时,还应根据案例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讨论时间,并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确保在正常的教学课时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6]。(三)恰当的教学时机运用。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病例案例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展病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案例教学目的。在进行病例案例教学前,学生要对动物内科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提前熟悉和掌握动物内科疾病发病的原因、机理、症状、诊断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基本知识,这些都是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案例教学,病例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和体现。

六、小结

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还能对授课教师能力提升有极大的帮助。成功的案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全面熟悉教学案例,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知识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使案例教学在动物内科教学中成功应用,很有必要建立系统丰富的动物案例教学资源库,同时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要作出相应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葛长江.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6):557-558.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5(1):91-92.

[3]孙子龙,牛瑞燕,王俊东,等.CBL与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3-24.

[4]李馨,赵春霞,符亚原.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174-176.

[5]纪家涛,蔡斌,韩庆奇,等.微信及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04-105.

教学法范文篇8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法;滚齿机;体会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的特点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强调把学习者置于所创设的问题学习环境中,通过有组织的解决问题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由于该教学法在刺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使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促进教学相长和教师在专业道路上发展等方面效果明显,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教师、问题、学生是该教学法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问题情境是教学组织的核心。在问题情境中,学生是问题求解者,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而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并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问题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发挥学习的协同作用。滚齿机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借助现场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对机床实物的认知,了解机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机床总体布局的特点。通过观察机床运动,理解齿轮轮齿表面的成形原理以及各个表面成形运动实现方法。通过滚刀和工件的安装与调整,懂得滚齿机各个传动链在加工齿轮时的作用。最终达到掌握滚齿机工作原理的教学目的。在滚齿机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取得了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良好效果。

一滚齿机问题情境创设

(一)创设原则。(1)问题应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滚齿机工作原理是通过滚齿原理、滚刀构造、齿轮轮齿表面的形成、机床传动系统、滚刀与工件的安装与调整、机床组成部分与总体布局等知识模块传授给学生。而实践教学拟达到的目标是在不打破课堂教学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验证滚齿机结构的来龙去脉及有关概念,从中体会滚齿原理和机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应传动链的作用,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因此,在滚齿机问题创设中通过设置问题模块来体现课堂教学条理性和系统性。(2)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性。问题的解决与学习内容的完成与学习目标的实现联系密切。所创设的问题要站得高,着眼于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还应尽量避免过小和琐碎,以防止思考余地不充分。因此,针对滚齿机的每一个问题模块,都设计一组滚齿机的基本问题集将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入对滚齿机结构的认知和思考。问题拟寻找的答案通过隐含问题集反映出来。它是隐含在基本问题集之后的问题,也是学生通过现场教学的学习活动要掌握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二)滚齿机问题情境设计。根据创设原则的要求,建立了问题模块、基本问题集和隐含问题集为一体的滚齿机问题情境模式。详见滚齿机问题情境设计一览表。

二教学组织

(一)建立学习共同体。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学习活动都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完成的,而且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又是参与主动学习的对象。毫无疑问,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对于高效率地完成学习活动关系密切。因此,根据学生人数和学习程度具体情况的合理划分来组建学习共同体就显得比较重要。人数过多,讨论的意见和观点难以集中,不利于成员之间开展学习心得的交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人数过少,又导致学习交流的圈子太小,不利于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所以,学习共同体的人数控制在10~12人左右为宜,再将学习程度好与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在各个学习小组,以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相互交流和帮助。(二)预习基本问题集。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将基本问题集发给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预习。引导学生对滚齿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展开思考,以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讨论和教学对话中充分发表意见并做到有的放矢,也使成员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营造积极、向上而热烈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三)现场科学调度学习内容。实践教学的平台在现场,现场教学的特点是面对机床实物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效果受现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此,教师必须克服现场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对教学的内容实施科学调度,以把握学习效果。所以,根据所创设问题的问题模块的排列顺序调度学习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还可以体现教学活动的思路。以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活动为最终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提供方向。

三教学体会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正确运用该教学法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顶层设计,创设的问题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设问或提问。前者是启迪、引导学生自主探寻、获取知识的钥匙,体现了教和学的思路。后者只是课堂教学的一般技能。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所创设的问题集应能引领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在同伴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作用的发挥。所以,所创设的问题在满足创设原则的前提下,还应努力做到:第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高起点、低落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前的思维平台,还要能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思维发展区。问题既要让学生感到仅仅凭已掌握的概念和知识还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又要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探讨以及教师的帮助,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比如:当学生来到机床现场第一眼看到滚齿机时,学生本能的会把课堂上掌握的有关概念与滚齿机实物进行“对接”,但感到还是难以理解机床的结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滚齿机结构,问题从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总体布局入手,引导学生首先观察滚刀和工件各自的安装及其在空间位置,然后以此为起点从刀具和工件两个认知方向展开对机床结构的分析和讨论,最后使学生懂得了机床结构,并归纳了其特点,即滚刀装在刀架上,滚刀的轴线可在刀架的圆形导轨上转动,并且滚刀可随刀架整体可在立柱导轨上垂向移动,立柱固定在机床底座上;工件装在回转工作台上并采用芯轴定位,芯轴的上端与后立柱通过套筒连接以加强芯轴定位的稳定性,后立柱固定与回转工作台一起固定在水平滑台上,该滑台可以沿机床底座上的导轨水平移动。最终使学生掌握了滚齿机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机床总体布局,把原本比较复杂的机床整机结构转换成若干个有一定位置关系的基本部件,实现了从整机到部件,再由部件到整机的机床认知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发散性。问题具有层次性,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若干个水平不同的子问题,以化解问题的难度。既要有相对简单的面向多数学生的基础性问题,又要有挑战性的并且需要学生讨论、交流以及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基础性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保证最低层次学习目标的实现。较高层次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有更高水平的学习空间,也是发挥教师的学习启发、引导和协同作用的契机。发散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多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滚齿机的传动系统,通过现场观察机床的运动来创设问题情境。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下列问题:为什么滚齿机既可加工直齿轮又可加工斜齿轮?两种齿轮在加工时有何区别?怎样设计滚齿机的传动系统才能兼顾两种齿轮的加工?通过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们懂得了滚齿机之所以既可加工直齿轮又可加工斜齿轮的原因是把直齿轮看作是螺旋角为零的斜齿轮,这样就可以按斜齿轮的表面成形运动来设计滚齿机的传动系统。再从直齿轮和斜齿轮成形表面的两条发生线的形成特点来分析它们的异同,即两种齿轮的母线(渐开线)形成方法一样,都是采用展成法实现的。而导线的形成方法不同,直齿轮的导线是直线,通过简单的直线运动就可以实现。斜齿轮的导线是螺旋线,它是一个复合运动。因此,滚齿机的传动系统由4个传动链组成。其中,展成运动传动链和主传动链用来实现齿轮的母线(渐开线)。在这个表面成形运动中,展成运动传动链是内联系传动链,用来保证滚刀与工件之间的严格运动关系,主传动链是外联系传动链;加工直齿轮时导线(直线)的实现用竖直进给传动链,它是外联系传动链;加工斜齿轮时用差动传动链和竖直进给传动链实现导线(螺旋线)。此时,前者是内联系传动链,以保证刀架与工件之间的严格运动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外联系传动链,以使前者得到运动。这些问题都属于基本问题,学生通过课堂上掌握的概念可以解决。需要深入的问题是加工直齿轮和加工斜齿轮时,在机床结构上要做哪些变化?通过进一步观察得知,加工直齿轮时不让差动传动链起作用,将差动交换齿轮组拆掉。加工斜齿轮时再将它们装上,此时可以清楚的看到合成机构的作用。即它把来自滚刀和刀架的两个运动一起输入,经过合成机构的处理得到一个运动输出,来控制工件的附加转动。这正是斜齿轮加工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所创设问题的层次性和发散性,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正确理解滚齿机的传动系统和机床结构起到了逐步深入的效果。(二)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正确运用该教学法的关键。基于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解决”,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的协同学习来实现的。在教师与学生学习共同体中,不同看法的讨论和交流乃至争论,都可以起到互相启发,纠正偏差的效果,从而6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获得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上的共识。同时也使学生之间有了倾听、评论他人观点的机会。这对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合作意识很有好处。在学习活动中不难发现,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体会和心得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以帮助未掌握的学生,也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晰。难度不大的基础性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帮助来解决。教师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入学习小组,帮助个别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因此,要激励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追求答案的欲望,除了在问题情景创设上狠下工夫外,还要使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的积极性,因为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比如:为了理解滚刀的安装角的概念以及现场如何得到安装角的问题,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在这个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安装角的定义是滚刀轴线与被加工齿轮顶面之间的夹角,是齿轮加工现场调整得到的。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与安装角有关的因素。一是滚刀的螺旋升角ω及螺旋线方向,二是被加工斜齿轮的螺旋角β及螺旋线方向。并分析得到这三个角度(δ、ω、β)之间的关系。最后由教师指出调整安装角的目的在于齿轮加工时,使滚刀和工件处于准确的“啮合”位置,即滚刀在切削点处的螺旋线方向与被加工齿轮齿槽方向一致。为此,需将滚刀轴线与工件顶面安装成一定的角度。学生再仔细观察得知安装角是通过调整滚刀轴线在刀架圆形导轨内旋转得到的,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滚齿机刀架结构的认知,并理解了调整安装角的必要性。隐含在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是加工斜齿轮时,要尽量采用与工件螺旋线方向相同的滚刀来加工,因为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使安装角较小,有利于提高机床运动的平稳性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三)有效调控学习活动是正确运用该教学法的保证。在教学对话、讨论、交流心得等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同时,教师也要发挥“教”的主体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既要平等的参与教学对话、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又要发挥激励学生、调控教学进程的作用。基本方法是教师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做出必要的反应。当学生在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陷入困境时,要指引学生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或研究方法。当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并且是非难分时,要运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论据,及时做出分析和疏导,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明晰的答案。学生探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可能会迷失方向,花时间做无谓的争论,这时需要教师用适当的策略进行调控和引导。比如:在斜齿轮加工中,对导线(螺旋线)的形成的理解使参与学习的学生开始有些迷茫,展开了争论,一时是非难分。对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概念是刀架竖直进给一个导程,工件应准确地附加转动1转。不少学生认为:刀架在垂向移动一个导程的距离远比齿轮的宽度尺寸大许多,那不意味着刀架在垂向进给中有大部分是空行程,岂不影响加工效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教学对话,教师首先肯定学生分析斜齿轮导线(螺旋线)的形成原理是正确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加工齿轮时滚刀与工件接触的初始位置,即对刀点。该点是加工的起始位置,齿轮加工开始后,刀架与工件严格按“刀架竖直进给一个导程,工件应准确地附加转过1转”的规律运动,以保证螺旋线的形成。但刀架不一定要进给一个导程的距离。原因是刀架与工件的运动关系已由差动传动链保证,此时,只要刀架移动一个齿宽的距离即可实现斜齿轮的齿长。通过现场观察证实了教师的观点,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到:齿轮加工时是采用芯轴定位,刀架的垂向行程又比较大,所以就可以将几个齿轮叠加在一起由芯轴一次定位、夹紧进行加工,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齿轮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拓宽了问题答案的应用,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把枯燥的机械结构设计问题演变为逻辑推理,一步步走向深入寻找出最终的正确答案。而且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结束语

教师、问题、学生是基于问题教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充分把握和发挥好各要素的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法不是孤立的,它的正确应用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的。因为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起了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借助实践教学平台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引向深入。所以,基于问题的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于俊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黄鹤汀.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教学法范文篇9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古筝教学;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工作中,能够增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探索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古筝学习的能力。

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内涵

(一)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置一些情景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设置问题时,不能过于死板,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学生也就不能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教学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利用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的思维动向进行把握与开发,使学生不再被教材附属,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教育观点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也就知道怎样去学习,将学习效果进行了有效的提高。

(二)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他们往往缺乏注重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有一定的研发部心理,探究式教学方法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要求查阅相应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的学习资料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思考,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与同学和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现阶段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古筝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比较一致,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考试。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古筝的感受,教师只知道对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进行培养,却不能加深学生对古筝的理解,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的古筝演奏缺少了一定的音乐灵魂。

(二)不重视学生的古筝学习中的自主性差

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用在古筝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当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是出于主导地位的,很多学生致使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自主意识进行发挥,往往想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主宰,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高,也就不利于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使用。

(三)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不强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而能够提出指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有着过高的教师成本,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协作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单独完成古筝演奏,没有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使得教学工作没有团队配合,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

(四)缺乏充足的实践性教学

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进行教导,重视的是古筝教学课堂上的讲授,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忽视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古筝研究技巧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很多学生关于古筝学习的理论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全面,但是没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就使得古筝教学工作的有效程度不高。

三、古筝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古筝的关键。所以,在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针对教师的思路和方向进行思考,为古筝教学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对古筝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古筝演奏能力。例如:某古筝教师在古筝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想要学习的曲目进行罗列,并在学生罗列的曲目当中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这样就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彻底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了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并向老师提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也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研究与协作,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成立自己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积极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学生能够各执己见,对于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创新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能够对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更多的知识点,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趁热打铁,开展必要的实践工作,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某古筝教师选择一名学生来陈述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路和条理进行理清,这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式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所学的古筝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古筝能力和水平,为艺术届培养更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艺术不仅具有感知性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创新学习,这样就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有效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会了古筝演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古筝学习过程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古筝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

作者:李晨蕾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慧.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徐琦.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2,(01).

[3]刘博娜.探讨古筝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通俗歌曲,2015,(12).

[4]谢文超.音乐分析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何芳.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6,(02).

教学法范文篇10

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央的指示更增强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将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1998年新的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特别是伴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逃课,有些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点名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但到课不听课.可以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门数不少,学时不少,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不少,但如何能够"入耳","入脑",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想听课,但能否听得下去则取决于任课教师讲的是否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2003年3月,我校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试点的案例教学改革方案.为了使案例教学工作能如期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仅提供经费,用于购买各种案例教学用书,为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且针对在收集整理案例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大等特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课时按照1:1.5计算工作量.这些政策决定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做法

据研究,案例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1980年前后,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纪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可行性,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

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1,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进行集体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正文的后面提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之用.

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包括分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等多个环节.

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在案例阅读,讨论,课堂发言等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做出归纳.

4,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各小组撰写完案例分析报告

之后,任课教师要就本次案例分析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优秀的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

2,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3,激励参与的原则.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因此,出现了少数同学的"搭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

4,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的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到课率一般都在95%以上,听课率也大为改善.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时,我们编印了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今天,我们还需要节约吗》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发给大家,案例的第一段话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然而,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接下来就是近2000字的一系列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各种资源现状的比较,数据详实,分析透辟.学期末,学生在写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总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谈到了这次案例教学,许多学生说,"原来一直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案例教学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时,我们为学生印发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的典型案例,从对中国彩电业的无序发展,价格大战的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市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更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接触社会现实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2004年上半学期对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在期末考试时也考案例分析,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本学期学得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反响和建议在以往的同类课程中是很少见的.

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使学生自然得出了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样的结论.可见,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是"灌输"型的,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系统,准确的知识.案例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案例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兼顾和协调多方面教学的要求.

2,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与特殊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我们称之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在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都与上述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故我们称之为特殊案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套用特殊的案例教学模式.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的结论和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多元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却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再比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在10---15人左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多的达200人左右,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二者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套用.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关系.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处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位置,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师生间的问答来实现.而案例教学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要多于教师,教师从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如,案例的选择,合理的分组,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评等,都要求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不能从以往的"一言堂"变为"不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