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6:08:11

教学对策

教学对策范文篇1

关键词:语文;信息化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途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小学语文的教材结构与内容设计,就会发现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之间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联系透露着本单元的思想主题,也是教师需要有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因此将一个单元作为整体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单元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不断丰富自我,在提高自身语文各项基础能力的同时也完善内在的语文素养。但是这一理想化目标并不能通过以往的教学方式实现,而是要在得力的工具辅助下得以实现,这一“得力工具”就可以选择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已经是语文教师非常熟悉的模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真正知道应当如何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最大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制定单元整体教学对策时,有指向性地添加信息化元素,使二者得到充分融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1影响语文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因素

1.1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操作技能与意识

虽然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真的“会用”这一得力工具。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仅通过展示PPT、播放简单视频而体现,但是这绝不是信息技术的全部功能。教师的使用方法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利用率。但是在很多语文教师的思想中,信息化教学仅仅能够起到有限的辅助作用,并不能引起实质性的改变,这种思想致使很多教师在课余时间没有投入精力于信息化教学的操作技能提升之上,而是过多地注重学生的成绩是否得到提升、课时的安排是否合适等等。因此,缺少了过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教师自然无法熟练使用这一工具,也就无法有效促进信息化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相融合。

1.2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无法贴合单元整体教学

崭新的教学理念需要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方法,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对策的调整。但是,虽然这一理念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认可,这些教师却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仍然使用老套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意识到了新教学理念的存在,却没有产生真实的学习感受。这种现象只会让学生再次产生“千篇一律”的无趣感,也就不会对这一新教学模式产生兴趣,直接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直线下降。由此可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是需要教师克服的一大难题,也是教师扫除新教学理念推行障碍的一大措施。教师需要针对单元整体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各自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达成教学目标。

2促进语文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践对策

2.1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单元整体教学课前预热

在一个新的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进行课前热身。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课堂氛围之中,从而在后续的正式教学中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而在单元整体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巧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资料通过互联网查找后为学生进行多样化呈现,让学生通过热身,不仅可以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在脑中对主题的意义产生大致的概念,这样在后续的教学中就可以较为自然地过渡到从全面的角度看待单元内容的状态之中。

2.2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单元脉络

思维导图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方法,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适用。但是对于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开展而言,思维导图却可以发挥出乎意料的良好作用。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在单元整体教学的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将单元主旨通过导图为学生展示,让学生的内心形成大致的框架。另一个阶段就是教学末尾,在一个单元的讲解已经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信息化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脉络通过导图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进行知识梳理。

2.3利用微课对不同单元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回顾

单元整体教学并不仅限于某一单元的教学,而是可以实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联。将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单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关联、对比思维。这种方式适用于每学期期末的总结回顾阶段,但是很多教师都会感到期末复习时间紧迫,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单元之间的对比,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单元对比实现信息化转化,将不同单元之间的对比关联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回顾。比如,教师可以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进行对比联系,这两个单元描写的都是缤纷的世界景观,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写作手法、描述角度存在怎样的差异,这些内容都可以添加在微课之中,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在回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重温两个单元的知识,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的成果及反思

3.1学生的语文思维与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之后,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整体学习的要领,面对崭新的单元,学生可以找到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其他练习项目之间的密切关联,并且从中尝试提炼出单元的主题和精髓。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也随之增加,这是因为学生本就喜欢多样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加之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自主探索并获得成就感,学生自然会产生对语文的探索兴趣和自信心。在这一良性循环下,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了不断发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习惯逐渐养成。

3.2课本内容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与单元整体教学思维的运用下,语文课堂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教材的内容也实现了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是将每个单元内的每一篇文章进行拆分教学,在学生的内心也就对课文和单元产生了“分离感”和“孤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认为课文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因此也就忽略了整体单元所要呈现出的教育意义,学生的思维和习惯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而在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意识到每个单元之内、之间都是存在关系的,而这些联系就代表着单元深层次意义的呈现,这就使得教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也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与语文思维的发展。

4结束语

单元整体教学对于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而言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理念,因此很多教师会因为存在陌生感而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将信息化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单元整体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素材下对语文充满学习热情。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可以更便捷、更直接地鉴赏和感悟教材内容与主要意义,并且在信息化氛围中实现沉浸、思考,自身的语文思维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发展。在如此良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可以站在全面的角度、运用多样的思维实现语文自主学习,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红.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综合,2020(12):35-36.

教学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中专物理;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教学设备

一、新时期中专物理教学特点

(一)从学生视角分析。相较于普通高中而言,中专学生的基础知识稍微欠缺。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单调。知识基础薄弱的中专学生学起枯燥的物理知识来,更觉得非常困难。如果中专物理教师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很容易在物理学习中丧失信心。在学习积极性受挫的情况下,学生逃学、厌学等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从学生视角来分析,中专物理教学具有抽象、单调、枯燥等特点。(二)从教学侧重点的视角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方便其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中专物理的教学更侧重于该学科的服务性和实践性,其目标在于培养出拥有良好物理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此,站在教学侧重点的视角来分析,中专物理教学更应该变革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性和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三)从课程安排、教学设备的视角分析。物理学科超强的实践性与中专物理教学目的相一致,都是以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础。因此,在设计中专物理教学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可通过物理实验等活动予以实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中专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探寻和发现物理知识。现阶段,很多中专院校没有意识到物理学科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物理课程安排上缺乏针对性,在物理实验器材的投入上也比较欠缺。这些都是导致中专物理教学效果不好的直接原因。

二、新时期中专物理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于基础薄弱、学科枯燥等原因,中专学生普遍对物理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兴趣。对于中专物理教师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于如何快速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很多中专物理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以往“满堂灌”的物理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不太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改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为快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物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演绎法、类比法等,能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思考和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击破各个问题的同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也逐渐被击破,由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1]。多媒体教学法、情境代入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被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有声有色、身临其境、思辨式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立体。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尽可能多地用鼓励、表扬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怯懦感,使其在逐步增强自信心的过程中,形成更浓烈的物理学习兴趣。(二)加强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不仅能通过物理实验来理解和学习物理理论知识,也能通过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此,中专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物理实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做事的方法。因为物理课程内容量大、知识相对单一枯燥,所以教师更应该带着重点去组织教学。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汇总和归纳以后,教师应该找出每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逐步理解和掌握。这样能帮助学生在攻克难关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益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三)完善物理教学设备。完善的物理教学设备能为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硬性支撑。中专学校更应重视对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例如,多媒体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利器。相较于传统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而言,有声有色的动画、视频、声音、图片、文本等内容更容易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抽象、单一的教学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是现代化教学的大势所趋,也是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完备的物理实验设备能确保物理实验的有效进行。中专学校应持续引入最新最全的物理实验设备,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专学生的物理基础、中专物理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以及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设备等因素决定了中专物理教学的革新方向。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尽可能地通过物理实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完善中专学校物理教学设备等。唯有如此,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才更具专业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石丽芝.中职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方法及以趣促学的实施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8(2).

教学对策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教学;能力;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软件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由于受地域及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城市相比,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小学教育的好坏,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基础薄弱。一方面,很多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教学基础还很薄弱,仍然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入学量日渐减少,原来的教学资源利用率越来越不足,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使得很多教学环节无法正常开展。还有,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相较于城市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课外读物、手工制作、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还有所欠缺,不利于学习基础的巩固提高。(二)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对课文进行分析,备好教案,然后再在课堂上传授,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向灌输知识,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只知死记硬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三)教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完全依赖课本,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学生看见的只是没有情感的文字和图像。还有些教师完全靠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四)农村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很多农村家长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学生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导致本应由父母承担的教育责任缺位。尤其是偏远农村,各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与学生互动的思想意识较淡,将学生的成长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同时,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全面教育支持不够,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人监管督促,家长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

二、思考及对策

(一)努力提升教师素质。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本领,才能更好地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致力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强化农村教师各类学科培训,开阔教学视野,针对不同层次,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此外,教师还要认真研读课本,注重细节,深挖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将黑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的教学和真实的情感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学生的思维。(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会让学生热情洋溢,精神饱满,收获满满。教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围绕重点、难点,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自己去发现、判断、比较、学习、理解、应用,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善于沟通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信息,提出问题,并且主动去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要注意把握有利时机,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置提问,起到点拨学生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三)建立城乡之间合作机制。由于农村的特殊地理环境,受到经济、社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应该达到双向主动。市里的专家、名师可组团到农村学校讲学、指导,或提供一些必备的基本教学设备,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也可以到城里学校学习、培训,形成城乡之间资源共享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四)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沟通。素质教育应该是父母与学校有效结合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定期经常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让家长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表现。还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教父母如何了解、关心和教育子女,主动为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主意想办法,要适时矫正家长教育的偏差,督促家长以身作则,不给学生带来不良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间的沟通,合理促进素质教育。同时,要尽可能创办好兴趣爱好组,学校要积极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能与学校创办的兴趣小组相适应发展,为今后学生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适当的举办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动手动脑活动,开发他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能力,活跃他们的思想,上下都关心支持学校,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影,石井文.先进理念引领管理步伐,情感激励带动业务水平———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思考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教学对策范文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可以对幼儿起到舞蹈启蒙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师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对传统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师时应该从幼儿的学习现状以及接受能力的角度出发,要具备一定的编舞以及舞蹈鉴赏能力,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符合幼儿的学习实际,使教学质量更高。

一、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学前教育知识,以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舞蹈、体育等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发掘幼儿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多种技能,美术、音乐、体育、舞蹈等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培养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舞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平,幼儿舞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并且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幼儿舞蹈教师。(一)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幼儿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学的任务非常艰巨。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保证舞蹈、体育、美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的质量,保证幼儿能够全面发展。要想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并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入手,特别是舞蹈学科的教学,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幼儿教师舞蹈教学技能的高低,所以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提高舞蹈教师的整体素质。舞蹈任课教师整体素质的衡量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指标就是其舞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师整体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教学手段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方面,因此把握好这些方面的内容就能够保证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顺畅性,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三)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构建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促进幼儿教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就是加强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首先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并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逐步引领和指导学生提高舞蹈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组织能力,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灵活、生动,激发幼儿对舞蹈课程的学习热情,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使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较多,对于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但是部分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够牢固和扎实,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不高,舞蹈鉴赏水平不足。(二)舞蹈技能培养不足。幼儿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舞蹈动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和兴趣。在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动作不够规范,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幼儿舞蹈教学需要从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出发,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意性,让幼儿可以融入到舞蹈课堂中,因此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提高编舞能力,创编出符合幼儿实际需求的舞蹈,如此才能更加生动、易学。目前幼儿舞蹈教学在幼儿心理方面缺乏研究,舞蹈技能培养不足。(三)舞蹈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舞蹈教学,只是死板地记住教师教授的舞蹈动作的技巧和要领,缺乏对舞蹈内容和动作的创新,当投入到教学工作后,只能将学到的舞蹈知识生搬硬套到课堂当中,根本无法加入自身的创新思维。而且目前很多从事学前舞蹈教育的学生不具备很强的乐感,所以导致其领会音乐的能力比较差,无法根据音乐的类型、速度和情感来编排舞蹈动作。(四)教学评价模式过于老旧。我国教育行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一直沿用着老旧、单一的方法和标准,缺乏全面性,所以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重视学生的舞蹈成绩,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也不观察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导致学生对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理解也十分有限。

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很强,舞蹈动作标准,并且具有良好的舞蹈创编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将对舞蹈的理解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幼儿舞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发育阶段,因此需要使用更加简单易懂的幼儿语言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对于幼儿舞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准确的语言可以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并且有利于舞蹈动作学习得更快更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幼儿在初学舞蹈动作时,一些动作不够标准,基础动作比较生硬,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就会影响后续的舞蹈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对一些动作进行更加生动的描绘,形象化的语言更加方便记忆。幼儿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因此幼儿舞蹈教师要保持亲切、平易近人,以此消除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在语言上要注意措辞,在批评指正的时候要用亲切的语调,避免幼儿出现抵触情绪。(二)研究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幼儿的心理特征出发制定教学内容,因此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对幼儿心理特征的研究,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加深对幼儿的理解。幼儿学习舞蹈可以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并且能增强对艺术的理解,陶冶情操,因此幼儿舞蹈教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创编舞蹈。通过记忆、想象、模仿、理解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舞蹈教学与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要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示,因此不仅要求舞蹈教师对舞蹈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还要求舞蹈教师有较高的讲解水平和较强的示范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更需要经过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所以说必须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准确无误地传达教学信息,让幼儿明白老师在说什么,这就是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通过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四)对舞蹈内容和动作进行创新。培养教学能力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对舞蹈内容和动作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对舞蹈进行重新编排和优化。这不仅是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投入工作后获得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舞蹈编排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一是能够熟练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能够拥有较强的乐感和丰富的课外舞蹈知识。所以要想提高舞蹈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舞蹈视频,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舞蹈动作储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五)保证教学评价与时展同步。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十分关键,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从评价中分析教师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首先要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要让教学评价更加全面,且具有针对性,不能按照同一标准评判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评价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六)改进考核方法。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素养,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舞蹈技能,同时具有爱心、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分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部分,因此考核应该从这两部分入手,可以让学生自行制定教案,并且根据幼儿的特征创编舞蹈,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模拟幼儿舞蹈教学,根据学生的舞蹈创编水平以及教案内容等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考核评价模式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2):106-107.

教学对策范文篇5

一、PBL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PBL教学法,以一个个具体的且有争议性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如“醉酒驾驶”这种保险是否应该出台,奥运会的主办方面临哪些风险等,这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扮演填鸭式授课主体的角色,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研究,学生利用整个课堂或者业余时间对问题或者方案进行全方位地分析和讨论,讨论结果以保险计划书或者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实践感,这就更能引发学生对保险知识学习和深层次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保险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或者旁观者,存在哪些方面的具体的小的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去解决,如何解决,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哪些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如何搭配,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是学生自己利用时间去研究,去探索,最终得出他们理想的解决方案。当一个个的现实问题被解决之后,学生再面对类似的问题就会得心应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

保险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填鸭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填鸭式教学方式人为地把统一的研究对象分割为独立的组成部分,授课过程中强调把前人总结的理论与规律统一地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虽然从具体的案例出发,让学生更能具体地了解现实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往往是经过修改之后的只能反映本学科或者本知识点的案例。因此,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忽略了各课程体系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PBL教学法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强调科学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意识,从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出发,促使学生利用各相关学科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复杂的综合案例或专题,这有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

(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PBL教学法,是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而各小组学生我们一般是按着学生的学号进行的分组,因此各小组成员之间学生的知识储备、性格、为人处事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各成员间有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但是PBL教学法以问题出发,要求各小组之间得出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因此就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细、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不能单打独斗,才能得出比较成型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而团队合作精神是作为保险从业人员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PBL教学法更适合培养出适应保险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保险人才。

(五)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PBL教学法对教师来讲,不管是自身知识结构还是教学业务上,也都是一种挑战。首先,教师观念上要转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PBL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播种机”的教学管理意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改变教学思路,要理性地引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学环节上,PBL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更加精心地设计好每一堂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对课堂讨论以及课堂的进程要有更高的课堂控制和管理能力,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最后是有助于教师提升和储备,PBL教学法,从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开始,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随时向教师提出超越于本课程书本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教师有可能随时遭遇突发性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升自我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素质。

(六)有助于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

PBL教学法采用的问题都是贴近保险行业实际的现实问题,通过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让学生对保险专业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保险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于个人制定大学学习计划和求职规划有极大的启发。同时对于解决保险实际问题,亦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保险企业内部,与企业人士座谈交流,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了解社会对保险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这亦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二、PBL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

PBL教学法非常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对于实践环境的模拟重现以及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物的展示往往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配合。学生不仅查找资料的时候需要网络帮助,而且学生在展示成果的时候亦需要网络多媒体的配合,同时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亦需要网络的配合,如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或者将信息发送到BBS上,与学生在互联网上讨论等。这样高要求的教学环境,不利于那些网络等硬件教学资源不足的学校对PBL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二)学生的“惰性”较为严重

PBL教学法的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问题的如何解决、怎样解决、结果如何以及小组成员之间如何配合等都需要学生来完成。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养成了学生“等”、“靠”、“拖”的学习习惯,碰到不会或者棘手的问题,就等老师、靠同学来解决,而且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依靠父母依靠惯了,因此学生的“惰性”较强。而PBL教学法又是一种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能否克服惰性对于该教学方法的执行下去以及展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较弱

仅就保险专业知识而言,PBL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保险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教师要有很专业的保险实践知识。而目前我国的保险专业教师,很少有保险专业科班出身的,保险专业知识上相对不足;同时目前的高校老师绝大部分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很少有保险的从业经验,既便是有些教师有保险从业经验,目前而言也都是低层次的保险从业经验,很少有较高层的保险从业经验。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于PBL教学方法中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突发状况的解决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教学质量难以监控

PBL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是及时检测和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同时教师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依赖于及时地从外部意见反馈中汲取有益信息。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不是短期,是长期的一个结果,因此但从一堂课、一门课程或者一个学期的学习就看到学生较大的改变,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很难于适应PBL教学法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很难于监控,这就需要学校制定出动态的且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

三、完善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不断改善教学环境

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PBL教学法要求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学环境,而且现代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同样需要高校改善教学环境,除了教学楼、办公桌椅等等的建设之外,更需要网络、实验软件等这些富含高科技的软件资源的建设。只有这样,PBL教学法才能更好的开展。如在保险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网络的配合,而且在保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模拟保险公司的各个工作流程,因此就需要有贴近实际保险实验软件的配合。

(二)争取学生的配合至关重要

笔者及同事在运用PBL教学法进行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配合至关重要,也是该教学方法能否执行下去的前提条件。学生能够配合,教学过程就会顺利进行,学生的配合程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学生若是不能配合,教学过程将会中止,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及同事在保险教学过程中,对哈尔滨金融学院的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PBL教学方法的实验,实验结果发现,本科班的学生配合程度高于专科班;专科班学生的配合程度要高于补招单边班的学生;非毕业班的学生的配合程度要高于毕业班的学生;保险班学生的配合程度要高于非保险班。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上课时,告诉学生PBL教学方式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就业比起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尽量争取学生的配合。否则,再好的教学模式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教学效果[1]。

(三)精心设计PBL教案

PBL这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教师是否能够控制课堂,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对教案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2]。

教学对策范文篇6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逼真。伴随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更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应看到,物理课程也存在着急需突破的教学“瓶颈”: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不明显,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表现不积极,认为实验只是对教材内容的模仿操作,缺乏新意。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起步阶段,甚至对学生今后的长期学习都会产生启蒙影响。教师应当通过探究式教学,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索、实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带领下,逐渐学会自己阅读、观察、实验和思考,并主动发问,真正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物理学的原理。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把握的要点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应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感兴趣的内容愿意主动投入精力。所以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首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焦点,并善于挖掘物理知识和学生兴趣的结合点,进而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探究物理原理。例如,光学知识比较抽象,但学生对光学变化的不同效果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如果从实践现象出发,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再回归理论分析,也会取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式教学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二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指导是基础,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并利用课上和课下的时间主动投入到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因此,教师关键是要教授学生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物理知识的学习讲求活学活用,无论是电路的设计与连接,还是力学的相互作用,都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有学会自主探究,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才能取得真正的收获。

第三,关注对学生的激励。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一种动力的支撑,对学生来说,获得教师的肯定和激励是他们热切盼望的,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兴趣,教师的帮助和鼓励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重新认识自我,进而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遵循兴趣、主动性、激励的方向指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应着力推进以下策略:

第一,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的情境。理论知识讲解是教学的基础工作,但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应当营造物理知识的应用环境,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然后再带领学生探究其中的奥秘。因此,在每一章节知识讲解前,教师应广泛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料,设计饶有趣味的实验。例如,学生刚刚进入声学的学习时,教师可引用宠物店吸引宠物的销售策略,通过播放人无法听到、但动物却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吸引动物前来宠物店,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无形力量,认识振动“频率”的内涵;或是选取不同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如何辨别“声色”。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是探究式教学的贯穿线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第二,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实验。初中物理在每一章节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内容,但教师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应打破传统的模拟操作,以主题实验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主题实验教学可采取分组的方式,由教师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主题实验任务,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及实验要求,包括准备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小组成员总结实验结论等。例如,在质量和密度实验中,教师可提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糖块的密度等具有启发式的实验主题,然后小组成员展开系统的探究活动。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可上台演示实验过程,讲述实验心得,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第三,加强物理文化对学生的熏陶。物理文化实质已经融入在教材之中,只不过文化的“浓度”不够鲜明。但物理文化对学生启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经过物理文化的熏陶,会进一步增强探究意识,深刻体会探究学习带给自己的收获。物理文化既包括客观的物理研究实验器具,也包括物理学家个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教师可在每章节的讲述中增加对物理学家的背景介绍,将物理学原理的发现寓于其中,或是介绍物理仪器的发明历程,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的浩瀚历史。例如,牛顿对力学的研究历程,阿基米德所处的历史环境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借此机会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素养。

第四,以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每个学生的天生特质不同,对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爱好和倾向。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激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收获探究成功的喜悦。例如,有的学生对焦距成像颇感兴趣,有的学生热衷研究浮力,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科学的激励和引导,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

教学对策范文篇7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迅猛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优质人才,但是从整体角度而言,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自制力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够良好,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良现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学习效率不容乐观,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改革会计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重点分析中职院校改革会计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年纪偏小,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会计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低,需要教师为他们安排合适的会计内容。但从目前来看,中职会计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内容不够合理,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没有为学生介绍比较先进的经济理论知识,比如会计信息化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甚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也多停留在简单的账务处理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从目前来看,一些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将会计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会计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强烈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是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进而不利于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3.教学设备比较匮乏。与其他理论性课程不同,会计课程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教学,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可以做中学,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但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还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难以接触到具体的会计实践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4.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从业者既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更高,因为会计整天要与金钱打交道,如果受不了诱惑,可能就会做下会计舞弊等不良行为,所以中职院校应该为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但从目前来看,中职会计教学还没有引入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是口头提点一下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爱岗敬业,刻苦耐劳,没有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考察。5.师资力量需要改善。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能够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只能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三、中职院校改革会计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中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地位,旨在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专业,要加强会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这样既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又能提升升学率,我认为中职院校改革会计教学,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优化课程设置。会计专业具有强烈的专业性,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必须结合市场需求,根据社会上的会计岗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具体而言,中职院校要改革创新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即按照社会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现实需求,对学生的会计能力进行有效分类,然后针对类别安排课程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比如课程体系可以根据经济、审计、计算机、会计、法律等这些模块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后的就业方向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提升就业竞争力。2.优化教学方法。毋庸置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活泼好动,他们也渴望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学习会计知识,所以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引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现代教学方法不断出现,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都可以引入到会计课堂中,鉴于中职生普遍喜欢使用网络技术,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在线学习的网址,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先自习会计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听讲时就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3.引入校企合作。根据目前情况,中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中职院校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其次,中职院校要引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与社会上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与联系,安排本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到企业运作中,参与企业的会计事务运作,使学生积极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适应社会岗位,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事实证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值得引起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高度重视。4.加强道德教育。目前,社会上不断曝光会计舞弊案件,就连一些大型企业也存在这些不良现象,这在整体上影响了会计行业的形象,人们对会计行业保有一定的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只有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基。课堂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为学生介绍职业道德的内容、意义、作用,并出示一些会计舞弊案件供学生探讨,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分析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有所感知,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会计专业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实时跟踪,加强对学的监督,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5.加强师资建设。自古以来,教师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要想提升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中职院校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把好会计教师的素质。首先,中职院校在招聘会计教师时,要提高进入门槛,要求会计教师要具备高学历、高能力,既具有理论素养,又具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中职院校要为会计专业的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岗中培训,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取得良好的教学造诣,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中职院校还要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各种要求,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方案,使学生接受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参与实践操作,进而为日后就业增加砝码。另外,为了充实学校教师队伍,中职院校还可以到企业中招聘员工进入学校进行授课,让这些优秀员工利用自身的经验为学生现身说法,讲解理论知识,传授工作经验,使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氛围,做到心中有数。

四、结语

根据社会形势来看,会计专业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不管什么企业,都需要设置会计岗位,有鉴于此,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树立信心,更新教学,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能提升学校的升学率。总之,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如何改革会计教学,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戚素文,李泽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田凤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2(3).

[4]程俊辉,刘素芝.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5]杨金栓.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J].开封大学学报,2010(1).

教学对策范文篇8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也没有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生物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也是当今时代一门重要的知识,掌握了生物知识,不仅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下一定要以新课标对生物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导,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生物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构建出新课改下的高效生物课堂。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进行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不断的改进,使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笔者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课标指导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高考作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教师一味对知识进行灌输,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只有在教学理念上做好转变,才能够把新的教学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够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要做好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意义,把学生切实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授课时,教师要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单纯讲授的教学局面,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通过学生自己参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再思考、再探究,最后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获得新知。由于在学生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形成关注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中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关注少数成绩优异学生的错误做法,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都学有所得。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关心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帮助。有了教师的关心,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提高,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切实落实新课标,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二、巧妙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激活生物课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教学的手段,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措施组织课堂教学,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学内容,获取新知。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动画以及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们获取的生物知识将是更加直观、形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抽象、枯燥的生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生物知识时不再单纯依靠他们的听觉,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受到了刺激,从多个角度感受生物知识,对生物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彻,从而轻松掌握了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动画等效果进行教学内容的形象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动画,在课堂上,通过使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把细胞分裂的全过程通过flash动画形象的表现出来,在学生观看之后,都有了直观的印象,之后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们就可以做出透彻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实验教学法是不容忽视的。许多的生物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生物实验的重要意义。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实验法进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生物知识探究欲,让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实践证明,在实验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最佳。

教学对策范文篇9

一、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有限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但目前民族舞蹈教学没有受到社会、教育部门以及院校的重视,民族舞蹈教学资源也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全面开放,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仅仅包括一些人们熟知的舞蹈内容,例如,新疆舞蹈、蒙古舞蹈以及傣族舞蹈等,我国有56个民族,最常见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仅包括以上几种,其主要是由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没有受到相应重视,人们对其他民族文化认知程度较低,因此掌握其他民族舞蹈教学知识的教师人才也相对较少,不具备进行舞蹈教学的条件,由此可见,民族舞蹈教学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难以将众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全部搬入教学课堂,使我国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发扬受到影响。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民族舞蹈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舞蹈实践教学,教师局限于将学生完成标准的动作作为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了标准的动作和姿势就是学好了民族舞蹈,因此教师使学生不断重复性的进行单纯的动作训练,使民族舞蹈教学成为机械模仿,使舞蹈缺乏感情色彩,无法达到舞蹈艺术的美感,民族舞蹈源于特定的民族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舞蹈能够反映出这个民族的人文特色、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情感等等,而机械式的教学却严重忽略了这些,仅仅抓住了舞蹈的表面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将舞蹈的精神与内涵演绎出来,这种传统缺乏创新的民族舞蹈教学模式不利于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三)舞蹈形式受到外部因素冲击

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经济与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世界成功接轨,在某些文化艺术方面,例如,舞蹈方面出现了一些哈日、哈韩潮流以及西方舞蹈文化中的街舞等等,这些舞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充满了青春气息与力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学习这些舞蹈的年轻人逐渐增多,这些外来舞蹈形式对我国民族舞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民族舞蹈教学本身就受到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加之外来舞蹈的冲击,使我国民族舞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同时,目前社会出现各类舞蹈学校,这些舞蹈学校不具备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也不具备民族舞蹈教学的能力,这些学校抓住社会潮流的需求大力宣传外来舞蹈,忽略了本土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播,使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受到影响。

二、民族舞蹈教学对策

(一)开发与扩展教学资源

开发与扩展民族舞蹈教学资源是支持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举措,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合理整合民族舞蹈教学资源,包括民族舞蹈教学计划、民族舞蹈教师以及民族舞蹈教学设备等,为民族舞蹈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教育部门还要向社会征集特色民族舞蹈,使以往被忽视的民族舞蹈重新被发掘出来,并将这些舞蹈列入教学大纲,在征集民族舞蹈时要相应的征集专业民族舞蹈教师,将民族舞蹈进一步扩展到各学校中,为学校民族舞蹈教学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使我国更多民族舞蹈得到继承,为传承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

要使民族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就需要民族舞蹈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由于民族舞蹈动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将舞蹈中一些动作较难的部分简单化,先使学生在整体上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之后循序渐进的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多种蒙古舞视频,使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蒙古舞的规律,这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舞蹈知识以及视频中的舞蹈动作,相互指导监督,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民族舞蹈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三)舞蹈形式要结合文化背景

将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在民族历史文化情境下学习民族舞蹈,这样才有助于民族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蒙古族舞蹈—赛马》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舞蹈创作的历史背景,先向学生讲解蒙古族的一些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使学生对蒙古人民豪迈、粗狂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教授学生具体的舞蹈动作细节,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看作蒙古人,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束缚在僵硬的舞蹈动作中,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良好的教学道具,如蒙古族赛马服装、头饰等,使学生着装进行舞蹈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感情融入到民族舞蹈学习中,对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三、结论

我国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民族舞蹈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应重视民族舞蹈教学,大力扩展教学资源,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使我国更多的民族舞蹈得以发扬、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作者:时一鸣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体美部美育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王鹏.源远流长的舞蹈艺术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充实及影响[J].读天下,2016,(20).

教学对策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德育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能够教人向真、向诚、向善、向美,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感受道德。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落实开展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阅读导入,引入作者背景,进行道德教育

由于教材的篇幅关系,很多阅读文本在教材上只能够展示主体内容,其附加内容,如作者的介绍、文本的创作故事以及创作背景等都一笔带过,甚至不提。实际上,要想让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文本,中职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文本放置在特定的时空内,开阔学生的视野[1]。同样也能够通过介绍作者、创作故事等方式来渗透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具有特殊的德育作用。如在学习《定风波》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者苏轼,讲述苏轼的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在了解苏轼的基础上,去了解该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文章虽然写到了各种各样的小事,但却表露出作者开阔的胸襟、笑看人生的洒脱。正如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品析字句、品析作者以及创作故事时,学生能够被作者的乐观豁达所感染,学习其笑看人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是中职语文教师落实开展德育教育的着力点。

二、挖掘文本主题,找准德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阅读文本,都表达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主题思想,都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在中职学段,所选取的阅读文本都具有积极的正面思想主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在落实开展阅读文本教学时挖掘文本主题,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通过进行阅读文本主题,引导学生解读文章主旨,去感受作者的态度与想法,进而深化自身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丰富道德认识的认知结构。如学习《二十年之后》,欧·亨利用笔墨刻画了一个趣味的故事。他讲述了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和鲍勃,它们在20年后相逢,吉米变成了警察逮捕了犯罪的鲍勃。吉米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为私情所获,仍然肩负了自身警察的责任。但当看到是自己的好友时,他也于心不忍,人性的复杂在此表露无遗。教师就可以基于文章主题,设定如下探究任务,让学生品味人性的复杂,真正认识正确道德之下“何为可为”。如教师可设计“由于20年前的约定,鲍勃从遥远的西部赶来,却被吉米逮捕。有人说这是对友情的背叛,你怎么理解?”。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也对“友情”以及“人性”从道德层面进行理解,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实现的德育在中职语文阅读课堂的渗透。

三、利用有效朗读,对接文本情感,实现德育感受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让学生与文字之间产生最为直接的互动关系,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在品味字词组成的过程中去理解文章大意,感受阅读文本的美学价值。同样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刻画、勾勒对应的阅读文本画面,真正感受阅读文本之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启迪色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朗读活动,提供朗读空间。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朗读理解,可以基于阅读文本的基本情感,进行朗读配乐。在融合音乐与文字之中,促使学生走入阅读文本,深化学生阅读文本感受与道德感受。如在学习《满江红》时,学生从作者岳飞就能够感受到这一定是一首激昂的爱国诗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进行朗读。配乐《十面埋伏》激昂、振奋的旋律,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仿佛自己成了岳飞本人,以此感受字里行间中岳飞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学生在伴奏之下,读得酣畅淋漓、读得荡气回肠,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同样对接了作者的情感。

四、进行读写结合,学习正确立意,正确道德认知

有效的阅读要求学生要读写结合,能够从写的角度去理解读,从读的角度去支持写。在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基于阅读文本进行正确立意,还能够基于阅读文本进行科学积累。学生的道德认识会不断充实[2],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故都的秋》,作者用极尽优美的笔墨去刻画了秋之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基于该阅读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活动。仿照郁达夫所写之秋,描述自己家乡的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也能够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提高阅读的实效性,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正确立意之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五、采用体验教学,实现情境创设,丰富道德体验

叶圣陶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即能够让学生在个体认识、个体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它有别于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在促使个体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文本的深度理解与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化身为“书中人”,也能够成为“创作人”。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是立体的、丰富的、真实的,道德体验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表面层次。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深化体验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创新。如《我爱这土地》,艾青将自己刻画为羽毛,去阐述自己生前死后对乡土的热爱。在文章末尾,再次阐述了“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浓浓的爱国之情溢出,让人无限感叹。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关键进行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走进艾青》。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之中获取丰富的道德情感,也能够充实中职语文课堂,让语文知识“活”过来。

六、抓住文本人物,进行突出讲解,加深道德理解

中职阶段的语文阅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内容,渗透榜样示范法这一重要德育教育方法。无论是积极的人物形象还是消极的人物形象,都要让学生进行人物的深入理解[3]。在品析与理解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正面或反向的引导,道德理解会更深刻,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会更突出。如在学习《项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去批判马蒂尔德性格中的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同样也要带领学生一同去赞扬她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精神。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就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批判她的过分张扬、工于心计,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她的聪明干练。从文本任务入手,去深化学生的道德理解和学习,是提升中职阅读文本德育教育渗透效率的重要方式。

七、课内课外结合,推荐课外读物,促使道德学习

阅读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在课堂内进行阅读,不能支撑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中职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在课后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丰富的阅读。这样能够集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也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丰富的书籍阅读之中实现道德学习。如推荐《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边城》等适合中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目。

八、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良好习惯,辅助道德发展

教师要传递给学生合适的语文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这样,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阅读效率提升的同时,阅读的成功感也会大大提升。且“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能够以该习惯促进自身道德的良性发展。这种道德教育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时时刻刻存在的,其德育效果值得肯定,具有积极作用。总之,中职语文教师要把握阅读文本具有的德育价值,要从德育教育视角下重新审视阅读教学,落实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徜徉书海之中实现道德洗礼,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够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沈佳.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探[J].科学咨询,2019(42).

[2]杨妍.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