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题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4 17:06:07

教学专题研究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1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有的教师课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

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器”、“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又把有关总结文章分别寄往《物理通报》、《物理教师》、《江苏教育》等杂志,由于改进的仪器在教学中有实用价值,所以文章都得到了各地物理教师的好评.“电阻定律演示器”,曾在江苏省教委主办的“物理自制教具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推荐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全国理科自制教具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赞许.1995年,《物理教师》杂志又发表了我的“推陈出新和几件新教具的研制”的教学专题总结文章.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我们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综合考试方法报经中国物理学会国际交流组专家评阅,被推荐在“中日物理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发表在日本《物理教育通讯》和中国《国际物理教育通讯》英文联合版上,介绍给了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92届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笔者所教班级有4名学生获得高考物理满分,从而顺利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后来我撰写了有关这一专题研究的总结文章——“物理高考满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考前复习指导策略”,经专家评审,参加了“1993年桂林中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全文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并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专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应认真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这是推广教学专题研究成果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的是,有些教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却不感兴趣,结果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去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例如,我们年年都要搞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学生竞赛成绩也不错,不少学生在江苏赛区获得一等奖,也有的学生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搞好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它有哪些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作为物理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课题,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门地研究和实践,并注意加强总结性的撰文工作.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物理竞赛辅导的方法、内容和相关练习很快就撰写成文了.后来这项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荣获全国二等奖.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2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有的教师课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

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器”、“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又把有关总结文章分别寄往《物理通报》、《物理教师》、《江苏教育》等杂志,由于改进的仪器在教学中有实用价值,所以文章都得到了各地物理教师的好评.“电阻定律演示器”,曾在江苏省教委主办的“物理自制教具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推荐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全国理科自制教具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赞许.1995年,《物理教师》杂志又发表了我的“推陈出新和几件新教具的研制”的教学专题总结文章.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我们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综合考试方法报经中国物理学会国际交流组专家评阅,被推荐在“中日物理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发表在日本《物理教育通讯》和中国《国际物理教育通讯》英文联合版上,介绍给了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92届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笔者所教班级有4名学生获得高考物理满分,从而顺利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后来我撰写了有关这一专题研究的总结文章——“物理高考满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考前复习指导策略”,经专家评审,参加了“1993年桂林中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全文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并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专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应认真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这是推广教学专题研究成果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的是,有些教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却不感兴趣,结果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去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例如,我们年年都要搞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学生竞赛成绩也不错,不少学生在江苏赛区获得一等奖,也有的学生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搞好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它有哪些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作为物理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课题,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门地研究和实践,并注意加强总结性的撰文工作.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物理竞赛辅导的方法、内容和相关练习很快就撰写成文了.后来这项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荣获全国二等奖.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3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有的教师课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

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器”、“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又把有关总结文章分别寄往《物理通报》、《物理教师》、《江苏教育》等杂志,由于改进的仪器在教学中有实用价值,所以文章都得到了各地物理教师的好评.“电阻定律演示器”,曾在江苏省教委主办的“物理自制教具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推荐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全国理科自制教具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赞许.1995年,《物理教师》杂志又发表了我的“推陈出新和几件新教具的研制”的教学专题总结文章.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我们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综合考试方法报经中国物理学会国际交流组专家评阅,被推荐在“中日物理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发表在日本《物理教育通讯》和中国《国际物理教育通讯》英文联合版上,介绍给了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92届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笔者所教班级有4名学生获得高考物理满分,从而顺利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后来我撰写了有关这一专题研究的总结文章——“物理高考满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考前复习指导策略”,经专家评审,参加了“1993年桂林中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全文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并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专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应认真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这是推广教学专题研究成果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的是,有些教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却不感兴趣,结果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去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例如,我们年年都要搞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学生竞赛成绩也不错,不少学生在江苏赛区获得一等奖,也有的学生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搞好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它有哪些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作为物理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课题,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门地研究和实践,并注意加强总结性的撰文工作.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物理竞赛辅导的方法、内容和相关练习很快就撰写成文了.后来这项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荣获全国二等奖.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4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有的教师课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

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器”、“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又把有关总结文章分别寄往《物理通报》、《物理教师》、《江苏教育》等杂志,由于改进的仪器在教学中有实用价值,所以文章都得到了各地物理教师的好评.“电阻定律演示器”,曾在江苏省教委主办的“物理自制教具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推荐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全国理科自制教具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赞许.1995年,《物理教师》杂志又发表了我的“推陈出新和几件新教具的研制”的教学专题总结文章.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我们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综合考试方法报经中国物理学会国际交流组专家评阅,被推荐在“中日物理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发表在日本《物理教育通讯》和中国《国际物理教育通讯》英文联合版上,介绍给了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92届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笔者所教班级有4名学生获得高考物理满分,从而顺利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后来我撰写了有关这一专题研究的总结文章——“物理高考满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考前复习指导策略”,经专家评审,参加了“1993年桂林中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全文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并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专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应认真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这是推广教学专题研究成果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的是,有些教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却不感兴趣,结果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去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例如,我们年年都要搞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学生竞赛成绩也不错,不少学生在江苏赛区获得一等奖,也有的学生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搞好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它有哪些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作为物理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课题,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门地研究和实践,并注意加强总结性的撰文工作.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物理竞赛辅导的方法、内容和相关练习很快就撰写成文了.后来这项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荣获全国二等奖.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5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规定“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不少省市的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做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质量,对于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6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入高中生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规定“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不少省市的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如:江苏省从2000年起作了尝试,浙江省从2001年秋季新学期也开始把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中课堂,而上海市在2001年高考文理小综合卷考试中就各有一题专门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及原因、研究方法、计划和研究成果形式进行考试。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做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质量,对于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专题研究性阅读示例: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7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入高中生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规定“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不少省市的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如:江苏省从2000年起作了尝试,浙江省从2001年秋季新学期也开始把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中课堂,而上海市在2001年高考文理小综合卷考试中就各有一题专门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及原因、研究方法、计划和研究成果形式进行考试。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做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质量,对于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专题研究性阅读示例: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8

一、如何确立研究专题

确立研究专题,是搞好专题研究的重要前提。在确立研究专题时,要注意考虑如下几点:

(一)要选择目前教学中大家既感兴趣、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

大家只有对所确立的研究专题感兴趣,才会有研究的热情,才容易营造出一种研究、争议的气氛。例如: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再去孤立地研究字怎么识、词怎么解、某一种类型的课文怎么教,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师感兴趣的问题会很多,也会各式各样。因此,只有选择大家共同关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这样的专题研究,意义、价值才重大。例如: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构封闭、压抑,教师“统”得严、“牵”得紧,未能还“自主”给学生,如何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确立研究专题时,就可以抓住这种现象,着力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解放学生的脑和眼、手和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首要问题。

(二)要抓住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又是根本性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

抓住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这样的专题研究才有针对性,才能更直接、迅速地推动和促进教学,改进现存的教学弊端;抓住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作为研究专题,这样的专题研究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怎样备课”,这是教学工作中永恒的研究课题。无论何时,只有备好课,才能把课上好、上活,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否则,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但是,备课只是教师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支配下的一种具体行为。因此,在研究“怎样备课”时,要研究备课的内容,完善备课的框架、格式,但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上,放在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教”如何更好地为“学”服务的策略上,放在如何更好地体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启发诱导而不强迫牵拉;鼓励自学而不勉强推动;开启思维,指点门径,而不注入灌输、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结论,代其通达)的教学精神上。因为,这是提高备保质量的根本性的问题。

(三)确立的研究专题既要有比较广阔的开展研究的空间,又要难度适当。

如果专题的空间领域太小,没有多少内容可供探讨,就会使专题研究走进零打碎敲的“窄胡同”,这会直接影响专题研究的效果和价值。例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的题目。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但是如果将它作为全校或全乡(镇)教研组集体的研究专题,就显得小一些。为什么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只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考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一方面举措。因此,如果将原题换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或《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研究的范围就拓展多了。因为前者可以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入竞争、奖励机制”这个比较广阔的领域中去探讨。后者可以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抓住课文有关内容或他人发言的内容,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想别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启发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发散点,展开合理、充分的想象”这个比较广阔的空间中去研究。

如果专题涉及的领域过宽,难度过大,就容易使研究活动无从下手,或出现东一下、西一下,盲目活动的现象,这又会直接影响专题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为求难度适当,专题要订得具体些,也就是要适当限定专题所要研究的领域,明确研究的内容,使专题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例如:《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研究专题很有意义,因为“习惯”就是“能力”,只是它研究的空间稍微大一些,因为“阅读”又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因此,原题若改为《加强课内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或《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既缩小了研究领域,降低了难度,又具体了。

专题涉及的研究领域范围既不能太小、太窄,又不能太大、太宽。那么,开展专题研究,到底确立多大的研究专题才合适呢?这要依据教研组主要成员的研究实力和开展专题研究的规模而定。

(四)确立的研究专题既要有新意、反映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又要禁得住教育形势发展和实践的检验。

研究专题有新意,反映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这样的专题研究才能与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步,才能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及时接纳新的教学思想和信息,及时转变过时的、不科学的教学观念,进而使教学的质量、学生的素质跃上新的台阶。当然,研究专题如果具有预见性、超前性,使专题研究走在教学改革大潮的前面更好。例如: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还在研究“考什么,就教什么”;在大语文观日趋深入人心的形势下,研究的着力点还只盯在课本上、课堂上;在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全面发展、提高的形势下,研究内容还仅局限于读、写,惟读、写重要;在倡导少讲多读、引导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的形势下,还在研究怎样讲深讲透、怎样进行那些机械重复的训练……凡此种种,都是不合时宜的。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要看准了再研究,即确立的研究专题及所要开展的专题研究要禁得住教育形势发展和实践的检验,永远不过时、不落后。例如:前几年我们着力研究在“快乐教学”,眼下“减负”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实施“快乐教学”是非常正确的,其根本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与发展。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只有减轻了学习负担,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做想做、乐干的事情,进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但是,无论如何,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总是一种苦差事、一种负担,总会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在研究如何实施“快乐教学”或怎样“减负”的过程中,必须把实施“快乐教学”、“减负”工程与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崇尚认真刻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不是从小胸怀远大抱负,通过孜孜不倦的“苦学”而成的。也只有胸怀远大的理想,才会自觉刻苦地学习,才会视“苦学”、“负担”为“乐事”。如果抛开这一点,片面地研究“快乐教学”和“减负”问题,教学就容易出偏差。

(五)确立的研究专题既要突出学科特点、年级段重点,又要注意和以往的研究专题相联系。

研究专题突出学科特点、年级段重点,这样的专题研究才具有实效性,大家才会觉得研究有用处。研究专题注意和以往的研究内容相联系,这样既能够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又容易像“滚雪球”那样摸索出整套、成系列的研究经验。例如:1997至1999学年,我们在小学高年级段开展了《构建大语文教育模式,实施读写双向、立体结合教学》课题研究。这个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是和新调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精神相吻合的。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课堂阅读教学”是这项课题实验框架的枢纽──只有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效率,才有可能节省出教学时间用于组织开展课外自主阅读、写读书笔记的活动,才有可能实现“得法于课内,以课内带课外”的良好愿望,“在读中学写、以读带写”的目的才会真正得以实现。为此,继《构建大语文教育模式,实施读写双向、立体结合教学》课题实验之后,于1999年9月,我们又确立了《深化改革,实施优化教学,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及效率》这一研究专题,准备在高年级段用两年时间从以下几方面(简称三个“优化”、五个“加强”)着力进行研究: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重视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重视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3.优化教学指导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加强读的指导,加大读的力度,充分发挥读的多功能作用。

(2)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把理解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发散点,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想别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

(4)加强学生动手方面的训练,把标划、批注、绘画、书面回答问题、扩写、补写等融入到课堂阅读教学之中。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的指导思想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贯彻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现场会的精神,积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加快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实验中,要巩固和发展以投影和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资源;积极发展计算机教育及辅助教学,推动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交互网络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有关虚拟现实的研究实验工作。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选择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

二.目标

总的目标是: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设立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其中,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设立100所左右)。在这些学校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中筛选出100多示范学校,使其教育技术发展水平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带动全国教育技术工作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实验要实现如下具体目标:

1.优化教学过程,探讨充分利用常规电教手段和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2.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积极开发各类有效的音像和电子教材,合理配置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3.取得一批对促进教学改革,发展教育科学与技术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4.形成一致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

5.建立网络系统,加强实验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开展实验工作的资料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组织管理

实验工作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电化教育办公室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1.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全国工作领导小组),由基础教育司、电教办领导,以及有关处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挂靠在国家教委电教办综合处。

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1)制订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的目标及实施方案,统筹组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的实施。

(2)审查并确认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3)审定实验学校评估标准及评估办法,组织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成果验收。

(4)指导、协调省级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共同完成实验与研究任务。

(5)根据实验学校工作实施的情况,及时向委领导提出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教育和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专家组成,是实验工作的咨询和业务指导机构,接受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1)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咨询意见。

(2)审定有关实验学校的研究课题;组织重大的专题研究,举办相应的专题研讨会。

(3)组织编写实验学校业务指导书,并向实验学校推荐参考书目录;组织有关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

(4)指导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和软件开发工作。

(5)协助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对实验学校进行评估及成果验收工作。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简称省级工作小组),由省级教委主管领导、普教处、电教馆、教研室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省级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电教办(处、馆)。

省级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省的实验学校工作方案,包括实验学校设施、软件的配备,专题研究、教学试验的基本要求;领导、组织、协调本省实验学校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全国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组织有关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定期对实验学校进行检查、评估等。

省设立专家组,由省级工作小组领导,负责对相应的实验学校工作提供咨询、进行指导,并组织研究和研讨活动。

4.实验学校成立工作小组,由本校主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负责专项实验课题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实验研究方案,并在学校组织实验实施。

四、实验学校的确认

1.实验学校确认的程序:

由学校提出申请,并填报《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申请表》;经省级工作小组审核、推荐;报全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家委员会审查,全国工作领导小组分批认定和公布。

2.实验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在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实验工作开展并能给予支持;

(2)校长勇于承担实验研究课题,并有较强的组织实验和研究能力;

(3)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改革实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水平的教师;

(4)具备开展教育技术实验的设备条件及教学环境,并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证;

(5)具有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尤其是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曾取得过一定的成果。

五、实验学校的任务

1.制订发展目标

制订实验工作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本校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力争建设成为本地区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窗口学校,发挥辐射作用。

2.开展专题研究

根据全国实验学校的课题指南,选择其中一项或若干项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也可以选择各省级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拟定的本地区专题研究项目进行实验。通过专题研究,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建设现代化教学环境

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的建设好现代教学环境,并从发挥最大效益出发,建立不同功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使这些教学环境有利于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等。

4.积极推广、应用、开发音像和电子教材要积极推广应用已审定的音像和电子教材,有条件的试验学校可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参加全国统一规划的音像和电子教材开发项目。也可根据本校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音像和电子教材。

5.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选择一些学科和班级,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经充分认真研究搞好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试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

6.培训教师

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由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培训活动,或参加由本地区组织的培训班。

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也可以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实验。

六、实验学校的评估与实验成果的验收

1.定期评估

学校确认后,每二年组织一次对其评估。全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各省级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全国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进行抽查。

通过定期评估,了解实施进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进指导,以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对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并做好示范学校遴选工作。对于个别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学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取消其全国实验学校的资格。

2.成果验收

实验学校被认定四年后,由全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组进行成果验收,提出下一步发展教育技术工作的设想。

成果验收的内容和方法是:

(1)实验研究工作

通过检查项目的有关文件、历次重要活动的资料(如照片、录像)、各种配套教学媒体(包括投影片、录像片、CAI课件等)以及典型的课例的课堂实录资料等,了解实验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2)教学效果

通过检查各种教学效果测试资料,召开学生和教师的座谈会,对比实验前后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检查实验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3)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的建设

通过与考察各实验学校的教学环境,了解实验学校在教学环境建设中的投入情况、使用率和使用效果;检查学校各类课程的音像和电子教材的配套建设情况;通过软件展示,检查学校所开发的教材与教学软件的质量。

(4)专题研究成果

通过检查开展各种专题研究的规划、方案,了解学校领导、教师所撰写专题研究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参加各种学术和教学交流活动的情况,以及其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5)社会效果

通过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有关方面及学生家长座谈,考察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学生质量以及学校对当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教学专题研究范文篇10

根据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以“区数学教师大比武”的课例为研究载体,研究这些课例中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现象,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认真的调查、研讨、分析,力求探求事件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改进课堂中的教师行为以及与课堂相关的组织管理行为。

1、多形式经验重组。倡导团队研究,形成“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体由三方面的人员组成,一为教培中心根据“教师大比武”产生的26名总决赛参赛选手及其本校的学科教研组,二为在区参加培训的“市骨干教师数学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个团队,三为选取的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该共同体的导师。由“学习共同体”抽取课题后进行优化组合,进行校本研修,围绕课题进行上课及以上课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活动,突出“市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的团队合作。

2、分片区经验重组。把“市骨干教师数学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个团队,分配到教培中心根据“教师大比武”产生的26名总决赛选手中形成不同的团队,并结合学段,进行随机分组形成不同的“共同体学片”。

3、培训要求。骨干班成员和赛课教师形成的“共同体”提前一周在教培中心进行赛课课题抽签,然后在准备阶段由“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集体研磨。赛课课题的年级原则为现在所教学的年级,特殊情况也可由教师自主选择,但上报教培中心学科教研员处备案,最后赛课的成绩计入骨干教师的过程性学习成绩。

4、评价办法。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对“学习共同体”提供的课例,采用专家组评价和大众评委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真实情况公正、公平、公开地实行签名评价。学校要组织教师以群众评委的身份参与听课评价。

五、具体安排

9月17日:上午骨干班成员报到,安排住宿。

下午骨干班教师集中培训,听讲座。

讲座主题《教师职业规划》或者《课堂教学观察实施》

9月18日:上午到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分散到各学校听年级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进行课例研究剖析讨论,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观察技巧及其观察量表的制定》。

9月21日:上午到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分散到各学校听年级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进行课例研究剖析讨论,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观察学生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2日:上午听“学习共同体”中到区上决赛的赛课教师的试讲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按小组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中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的策略观察》

9月23日:上午骨干班教师推选两位学员上赛课的课题,课堂记录。其余骨干班老师下年级中上诊断课,导师听课。

下午“学习共同体”研修、评课研讨;

校本研修主题《数学教学同课异构技巧》《课堂观察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4日:上午听区上决赛的赛课教师的二次上课,“学习共同体”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按小组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及其应变监控观察》

9月25日:上午集中上汇报课,进行交流总结。主题《理论转化分享交流》

下午集中讨论,修改总结,布置作业,并上传博客。

六、工作要求

1、市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总体上由培训部进行整体筹划,小学部进行组织实施,科研室进行策划指导。

2、学科班主任具体负责“专题研究课”的各项工作落实并制订工作方案;培训班班委具体负责“课堂问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并制订研究方案。承担研究任务的学校、教师、班级等做好协助和服务工作。公务员之家

3、培训班班主任和班委首先要做好研究课例的观察点。观察点要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根本目标。

4、培训骨干教师时,要引导骨干教师对课堂研究要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要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特别强调,“专题研究课”的两次关键的反思研讨会,不要变成检讨会,这里的研讨、评课不是简单的对课的好与坏做出判定,而是一个集体共同面对问题和困惑、共同进行针对性反思交流,有经验的教师,要做好专业引领,要主动地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资源,研讨过程要努力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宽容的环境,变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师成长的起点,共同分享困惑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