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7:28:43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范文篇1

现在的教育时常有矛盾出现,我们本希望给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心理环境,但是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常常对幼儿的一些行为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得幼儿的探究和认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造成了一些幼儿不能愉悦地投入到新的活动中去。如何给幼儿创设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本人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真心爱每个幼儿在幼儿园里,幼儿一直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第一次离开妈妈加入一个陌生的新集体,感到非常孤独,没有安全感。而教师此时如果能给予幼儿妈妈般的爱,相信幼儿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也更愿意与别人交往,为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奠定基础。我发现,每天离园时帮幼儿整理衣物,是幼儿感觉最开心的事情。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幼儿也乖乖地站在老师身边。当老师的手轻轻地帮他们系好扣子,拉好拉链,并抚摩一下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你很帅”“你很漂亮”,幼儿马上对老师说“谢谢”。转身,就会告诉同伴“老师可喜欢我了”。满脸的自豪。正是通过这种交流,幼儿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母爱般的深情”,从中懂得爱,学会爱。

二、保护幼儿的错误人对任何事物的了解都是从无到有的,幼儿也是一样的。作为教师要首先意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时的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起来是稀奇古怪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和水平上恰恰是合理和“正确”的。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只有尊重幼儿,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才有可能去引导幼儿探索、找寻答案。我发现最近班上一个个球状的积木都坏了,一个球变成了半个。我有点生气,正想对幼儿批评教育一番,刚好看见苗苗在用力地摔那个球,结果球也一分两半了,他拿起来看了一下,好像没发现什么,又想把他合拢,结果合不起来。我问他为什么不爱护玩具,把玩具弄坏了。他说:“老师,我想看看球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还想看看它分开了,能不能再合起来。”我没有训斥他,而是和他一起把那个球粘好了,并告诉他这个球坏了一定要用胶水才能让它合上,而且看球里有没有东西,先要听听球里有没有声音。他很愉快地点点头,又去拿了几个球,摇了一下没有声音,他就很肯定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这个球里面是没有东西的。”这样一来,幼儿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也保护了他们的探究心理,幼儿在安全、健康的探究环境中才能愉快地发现。这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

三、尊重幼儿的观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的不同态度,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的幼儿惶恐不安,一直担心自己被老师训斥;而被老师轻描淡写地处理错误的幼儿,一会儿就能愉悦地投入到其他游戏中去。幼儿从他们自己所特有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作为教师如果想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探究氛围,就要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观点;如果幼儿们提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时,教师要寻根问源,尊重幼儿的答案并找出导致幼儿这样想的来源。即便幼儿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但是教师要相信幼儿、尊重幼儿,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观点,并和幼儿共同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找寻答案,这在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

四、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教师应注重自我心理健康。教师的情绪时刻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可以想象整天看着老师脸色行事的幼儿该是多无奈啊。所以说教师不应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游戏,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更有帮助。其次,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常常带着幼儿来到户外锻炼,让幼儿尝试新奇的、有趣的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带幼儿到草坪上,任由他们跑啊、跳啊、爬啊,让他们充分宣泄内心的痛快;在有风的日子里,和风爷爷一起赛跑,一起捡飘落的树叶;再抱抱园中最粗的树,看看到底有多粗。这一切使幼儿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了发展,愉悦了幼儿的身心,促进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同时,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激励和评价是不可少的。幼儿在探究或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对他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再试试”“你一定会成功的”。此外我们还运用“赞许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抚摸”等手段来鼓励幼儿,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探索、创新。

健康心理范文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健康心理

引言

现今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中的学生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遭受了更多的诱惑。因此,他们的心理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为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现今学校班主任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对于学校学生们的重要性。

1.班级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们健康心理的必要性

1.1现今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现今我国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强。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极其容易受到不如意的事情的影响。当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侵袭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就会迅速下降,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此外,教师们对于他们的批评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一旦他们的自尊心遭受到了打击,他们就会形成偏激的性格。现今的学生们之所以拥有较差的心理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往往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是受到万般宠爱的。因此,他们的抗击打能力并不强。

1.2学生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现今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中拥有着诸多的诱惑,这些诱惑对于学生们的影响相当的大。当下我国学生们拥有着相当充沛的好奇心,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给予的诱惑是没有相当坚实的抵抗能力的。许多学生们就是因为抵御不了外界给予的诱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抱着敷衍的心理。

1.3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们影响。在当下的中国,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孩子们只要好好的学习就可以了。殊不知这种心态往往会影响学生们心理,他们也错过了树立健康心理观念的时期。家长是学生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倘若家长们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吵架,学生们家庭依赖感就会减弱,这样的学生们就会产生偏激的心理问题,学生们在学校中的生活和学习也会产生影响。

2.班级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们健康心理的方式

班主任们应当要充分意识到目前会对学生们产生影响的心理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让学生们的心理能够健康,让他们全方位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列举班级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们健康心理的教育方式。

2.1班主任们要对学生全面的了解。目前我国学校班主任们应当要充分意识到想要让学生们心理变得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学生们。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们要细心的观察学生们的种种行为,要通过观察知晓学生们性格、爱好以及生活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们之后,班主任们要针对学生们的性格去寻找契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此外,班主任们也应当要鼓励学生们寻找自身来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2.2班主任要注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引导工作。当下的学生们拥有着极其灵活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心态变化往往在一瞬间的。在当下校园生活中,许多学生们往往在清晨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但是到中午或者傍晚却失去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心理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们应当要重视引导工作,班主任们积极的接触学生们,要告知不良事物对于他们的影响。其次,班主任们要在课余阶段去接触学生们,要知晓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最后,班主任们也因当要多组织学生们一起聊天,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2.3注重和家长的联系工作,从而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不仅仅是班主任们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家长们的培养任务。因此,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们要积极的联系学生们的家长们。例如;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班主任们要及时的和家长进行联系,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告知家长然后一起寻找解决学生们心理问题的方式。此外,班主任们也可以利用微信和QQ建立班主任群,通过交流的方式寻找到契合的心理健康培养方法。

2.4组织活动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教育的形式,也应当要采用活动的形式去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们组织群体艺术活动和运动活动,这些活动是需要学生们一同去完成的,在他们完成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将会在潜移默化中的得到解决。此外,班主任们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参与校园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让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得到一一解决,进而将自身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学校班主任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们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们要投入精力去研究契合学生们具体状况的教学心理健康教学手段,教师们要对学生全面的了解,要注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引导工作,要注重和家长的联系工作从而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要组织活动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们成为契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7.

[2]姜春萍.班级气氛与中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竭明.聋哑学校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

健康心理范文篇3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岁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我园在幼儿健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我园幼儿健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了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幼儿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的目标小班:1、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喜欢上幼儿园,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初步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既具有男性的坚强、勇敢,又具有女性的细心、温柔的人格特质;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5、喜欢参加各项活动,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中班:1、能积极愉快地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表现自我;2、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调节行为的能力;3、会简单评价别人;4、做事有信心、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5、能当众表演,不胆怯;6、有较强的求知欲;7、能充分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于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大班:1、能理解别人的情感,会主动关心别人,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爱护小朋友;2、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定的责任感;3、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去解决;4、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中乐观、自信、友好、谦让、合作、协商;5、能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分清好坏,克服缺点,有坚持性;6、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1、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帮助个别幼儿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2、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的社会交往对他们的个性、社会性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注意为同年龄组的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与环境。每个班都创设计算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娃娃家、商店、医院、餐厅等多种区域。幼儿每天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进入各区进行自主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其次,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与环境。通过角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活动。活动中,增强了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培养了幼儿间的友谊,增进了相互了解,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目的。3、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周围,并对许多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与兴趣。教师有责任保持并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为此,我们在各班创设了养殖角、种植角,以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另外,我们还购置了许角、种植角,以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另外,我们还购置了许多声、光、电、热等科学操作材料,创办了科学游戏室,各班定期到科学游戏室活动。幼儿在科学游戏室接触到了许多未知的领域,获得了多种感性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的欲望。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是形成幼儿独立性人格的基础。幼儿在“我要做”、“自己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经验,克服困难,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纳入常规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巩固,让幼儿逐渐学习穿衣、吃饭、喝水、独立入睡等生活自理技能,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幼儿形成自信、自强、自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人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想、多做,并让他们说出结果,锻炼幼儿独立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主动交往的能力。5、培养幼儿具有“两性化”人格特质。幼儿教育应当培养个性健康发展的人。性别差异心理学和性度心理学通过分析男性和女性身上的积极特质,发现同时具有“两性”积极特质的人心理更健康。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表现为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稳,既自信又谨慎。具有“两性”化人格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小班,通过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女孩具有勇敢、坚强的男孩性格,在室内组织幼儿绕线团、娃娃家等培养男孩具有耐心、温柔的女孩性格。使幼儿具备两性中的优秀心理特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增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其健康和谐的发展。二、我园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一)学理论、促观念、变行为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论,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组织搞心理科研的教师到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经验,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讨论、学习、探索、实践,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变。她们把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做为工作的重点。日常教育教学中,她们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赢得孩子的欢心,用尊重获得孩子的信任,用赞赏鼓励孩子成功。看到孩子的进步,更加激发了教师们探索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决心。(二)将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有一个责任心培养问题。每次活动前,教师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孩子能够把玩过的东西整整齐齐放回原处,但有的孩子还没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能够整齐收好玩具的幼儿要及时表扬与鼓励,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玩具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再如,小班孩子刚来幼儿园时,有些内向的孩子不敢玩大型玩具,而那些外向的孩子能自由大胆地玩大型玩具。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通过“学做解放军”、“滚地雷”、“走独木桥”的游戏,培养胆小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因此,我们说,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把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三)组织专题研究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了把幼儿心理健康及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各年龄班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如:在大班搞了“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的实验;在中班搞了“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实验;在小班搞了“两性化人格培养初探”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此略,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四)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首先,我们通过“爱心桥”园报,向家长宣传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论、方法和重要性,让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有一个初步认识。另外,我们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专题报告,使家长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其次,各班开办家园联系栏。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近阶段研究目标和群体、个体发展情况,前一阶段课题进展情况和后一阶段的打算;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的交流、勾通,统一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我们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小、中、大三个课题研究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家长问卷,根据收回问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在家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进行配合教育。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坚持每月一次的幼儿教育与卫生保健的咨询活动,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向老师请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解答。通过教师与家长的面对面的探讨,解决了许多问题,促进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例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有些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说话,不敢参加活动,吃饭时从不敢说回碗。家长在咨询时,向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老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形成胆小内向性格的原因,并指导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伙伴,同时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教师方面,多关注胆小的孩子,以鼓励表扬为主。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这些孩子的进步非常显著,他们现在不但能主动和同伴打招呼,并且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回家后还主动说一些幼儿园的事情。另外,通过家访活动,巩固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家访计划,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对大多数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深刻认识到了家庭与幼儿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及人格教育”,我园大班幼儿的责任感、自主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明显增强;小班幼儿的性格特征更接近于“两性化”人格的积极特质。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也逐渐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健康心理范文篇4

一.认识、遵循心理形成及转化规律,选准切入点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不仅具有对人的调节、控制和支配功能,而且具有对事物的认识、鉴别、加工和选择功能。人的各类不同内容的素质只有转化为心理素质,才能转化为具体素质。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以塑造心理素质为核心,使之产生核心带动全局的效应。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抓住时机。小学阶段是最佳心理塑造期,必须从学生入校起就开展心理教育。

2.选好教师。必须选择事业心强、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要加强教师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学会心理分析、心理矫正、心理咨询的方法。

3.选准教材。教材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具有普遍性、导向性,有可比性、借鉴性,要与学生实际贴得近。

4.把握重点。心理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鉴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事发于心”的道理,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

5.重在普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要求心理教育不能停留在实验阶段。要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二.重视外因作用,创造适应心理转化的外部条件

我们必须把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特点,依拒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原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改造先天素质中的不良成分,培养稳定的、优良的综合素质。

1.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对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康心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视学校环境建设,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方面创造条件,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时间安排上必须科学,合理安排三大板块课程,不能削弱、削减劳动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在紧张而轻松,严谨而愉悦,规范而又有个性舒展的环境下学习,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在空间环境上要力求净、静、文明、美化。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心理,一定要注意空间环境的潜在影响。无论校园规划,还是班级布置,只要是学生涉身的场所,都要干净、文雅,使人文明、高雅,催人上进。在人际关系上要力求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把握四点:①要讲师德尊严但不是惟我独尊。②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扼杀。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一般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④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

2.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指导内容则必须以“学会做人”为根本。要指导家长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一要注意有形的示范教育,如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二要注意无形的潜在教育,如处理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良好的个人嗜好,生活方式等。三要注意教育方式,改变家老大的观念,对孩子不训斥、不命令、不冷漠。四要有适应形式的教育思想,与学校教育思想改革保持一致,改变家庭中“应试”教育的生活环境。

3.重视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的引导。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改革的变化,培养心理的承受能力和参与未来竞争的能力。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呈上升趋势的犯罪率、离婚率等社会问题。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不正风气及由此导致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社会公德方面的社会问题。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全面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1.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心理素质对其他内容素质的关系,注意塑造学生的的健康心理以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

健康心理范文篇5

结合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虽提法各有不同,但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大体集中在四个方面: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健全的意志、健康的性格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然而,由于学生们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社会正在俏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这一社会化的问题也给学生带来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在“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最大愿望是希望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最大的矛盾冲突在于没有那么多好的学校来满足家长美好的愿望。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疾病。据统计,我国13—15岁的青少年中就有10﹪存在着严重心理疾病。在中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顶撞父母和老师、打架、骂人、小偷小摸、搞恶作剧、损坏公物、扰乱课堂秩序、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出走、自杀等。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生的身心教育和德育渗透过程中,除了热情的关爱外,还必须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呢?我校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其中学生在多项选择中排列出成为优秀学生关键的、最为重要的前三项。其中心理素质高居第一,达88.15%。为此,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索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教师在学生的身心教育和德育渗透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健康

学习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并各自成为对方的条件和特征。据研究,在有效学习的各种基本钟中,心理健康是其中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是因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除了应当具有的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等条件外,还应当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科中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合理安排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可采用闸北八中“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班教育,效果相当显著。随着生源逐步减少,也为推广小班化教育提供了良机。这样既创造了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进取的精神,保护他们学习中的自尊心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子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不良的性格特征往往成为心理疾病的基础。研究表明:教师态度专制,学生情绪紧张,教师在场毕恭毕敬,不在时不能自制;教师态度民主,学生情绪稳定、积极。

三、增进学生自我了解,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

一个人能接受自己,就是指他没有显著的自卑,具有自卑感的人常有紧张和不安的心理时,他往往需要运用好些防卫行为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最常用的自我防卫手段是将对自身不满或自责的态度,全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但他和别人的关系却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不健康的心态就会滋生,表现出对别人不友好,甚至采取敌对态度。若干心理疾病患者的妄想,就是这样产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乃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

关于增进他们的自我了解,培养他们的自我接受态度。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并能诚实而平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教育他们以具体的良好的行为取得别人的尊敬,发扬优点,注意从失败中引出积极的教训。其次,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志向水平。志向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所规定的标准。

四、建立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是建立良好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第二,教师应对学生抱有期望,要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第三,教育学生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不要因讨厌别人,看不起别人而寡交。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就会由郁郁寡欢而恶化到孤芳自赏或极度自卑。当然也不能高于群众之上,要使他们把自己当作与群众具有共同利益的一员,分享集体的欢乐,分享集体的确芳,并在集体中有知心朋友,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向他人倾吐,多与别人沟通思想。因为,良好的关系来源于相互了解以及彼此在思想和态度上的相互信任。所以,经常有机会与人谈谈话、讨论问题、交流意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并不一定要说和双方直接关系的事,一般的谈论也能沟通思想,只要不抱成见或夸大其调,只要有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话,就能达到相互理解,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培养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并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积极参加各类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解除神经的过分紧张,促进内分泌系统的适度平街,特别是在考试前后期。

第三,培养多方面的情趣。通过听音乐、跑步、爬山等活动,使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及其进步的象征,使他们的情绪不仅稳定,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并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他们身上多余的能量,以解除他们的心理紧张,陶冶他们的情操。

健康心理范文篇6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1、90后高职生的心理现状

我国90后高职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90后高职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90后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90后高职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大都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缺乏相应的耐挫力。进人高职院校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学生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90后高职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90后高职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2、90后高职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2.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首先要让90后高职生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耐挫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耐挫能力,90后高职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90后高职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2.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90后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90后高职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进入知识海洋,吸取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90后高职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90后高职生们应及时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2.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90后高职生的生活,而且为90后高职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90后高职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90后高职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2.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90后高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对90后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6.

健康心理范文篇7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一、90后高职生的心理现状

我国90后高职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90后高职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90后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90后高职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大都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缺乏相应的耐挫力。进人高职院校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学生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90后高职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90后高职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二、90后高职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2.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首先要让90后高职生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耐挫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耐挫能力,90后高职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90后高职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2.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90后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90后高职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进入知识海洋,吸取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90后高职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90后高职生们应及时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2.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90后高职生的生活,而且为90后高职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90后高职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90后高职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2.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90后高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对90后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6.

健康心理范文篇8

所谓教育时机就是教育学生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此时进行教育效果最好,学生听得进去,接受得了。教育抓住时机抓得准抓得好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育时机主要分为客观时机和主观时机。客观时机是指外在的客观的事物对教育学生是有利的机会。例如社会上出现一些英雄模范人物,这是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好机会;在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在学雷锋活动月,这是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的好时机。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客观时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利于教育学生的新事物,新动态,新形势等要留心观察,只要是有利于教育学生就抓住不放。

主观时机主要是学生主观的情况出现了接受教育的好时机。对于这一点老师要具有敏感性抓住时机,善于发现苗头,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如犯错误,开始内疚时;有成绩需要表扬时,都要及时教育,把可能发生的错误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如果事过境迁,使良好的行为得不到表扬,不良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抑制。在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应以身立教。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以身立教,“是无声的教员”。由于青少年求知欲强,富于幻想,缺乏分析能力,难辩是非,但善于模仿,可塑性大,愿意接受好的影响,常常模仿他们心目中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是学生最喜欢模仿的人。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严于律已,处处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记得有一次劳动,到足球场边去拔草,草生长得很茂盛,而且地方大,任务艰巨,许多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动手,累得满头大汗,但有几个平时比较懒散的学生不愿干,只是装模作样,当老师不在意时,又在谈笑,我想要是把他们骂一顿,收效不大,于是,我就走到他们那边去,和其他同学起劲地干起来,他们看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动手了。古人说得对:其身正,不令则行。作为老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树立学高为师的新形象,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塑造自己的良好个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当前,某些学生由于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马虎,诸如:上课精神不集中,打瞌睡、迟到、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把学习当作负担,失去求知欲望,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的进步。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其目的性,抓住教育时机进行说服教育,明确新世纪知识的重要性,在循循善诱的教育中使他转变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次,上数学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总是低着头写东西,我用眼神看了几次也没发觉,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走到他的面前,只见他聚精会神地画画,当时正想发怒,但细心一想,这样不但阻碍教学进度,也不一定有收效,于是,我平静地说:收起它。课后找他进行教育,说明画画是好事,但要分析应该什么时候进行,这样会影响数学的成绩,反而适得其反。后来,他说准备把这幅画画完拿去参加比赛,本想老师发现后会大发雷霆,把画撕烂。通过教育后,上课时间都能专心听课了。另外,在班中制定班规公约,使之成为全班同学遵守的行为规则,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严要求,勤督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要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老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形成“我要学”的良好状态。

二.在心理激励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有信心才会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但往往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产生自卑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心理是自我意识中的障碍,其关键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进步。因此,要抓住教育时机,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是教学中取得最佳方法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消除学生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首先让其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又要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组织竞赛和各类活动让众多同学去参与,让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潜能和优势,树立自尊和信心引导学生把成功的感觉迁移到学习来。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学习态度和成绩都较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但他篮球打得很好,在一次篮球比赛中发挥出色,使该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抓住时机,在班会课公开表扬他,激励他把篮球场上的拼搏精神用于学习上,使他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非一无是处,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地提高了,成绩也进步了。所以,对学生应多进行正面教育,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灌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对学生多讲“你能行”等激励性的话语,使学生抱着乐观、愉快、轻松、幸福的心境进行学习。总之,心理激励是自信心的营养剂,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坚定的信心,激起奋发进取的精神,才会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

三.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抗挫折的心理品质。

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随时会遇到挫折,作为学生也一样,如果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必须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多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参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学生在与障碍压力、挫折中作斗争磨炼出来的。体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最能锻炼意志品质,竞争最激烈最无情的一种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和竞赛中,容不得半点虚伪和胆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胜不骄,败不馁。在不久前我校举行的第运动会上,我班有一个男生参加400米的决赛,没有获得名次,事后情绪低落,失去了参加其它项目的斗志。当时,我就及时和他谈心,和他一起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知道短跑必须讲究速度,而他发力的时间过慢,之后他充满信心地参加1500米的决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一些挫折训练的内容,让众多的同学去经历挫折,体味失败,磨炼意志。

健康心理范文篇9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特别是小学生,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地说,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新:小学生比较好奇,新奇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为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知识实际出发,灵活组织、安排每个内容,力争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例如:我在讲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计算后,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可如果仅练习同类问题,就容易使学生厌烦,思维停滞,针对这种情况,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拿出一截如图①所示的圆木截让学生动手量出它的底面积半径和两个不同的高度,学生量得很认真,兴致很高。接着我提出:谁能运用所量数据计算出它的体积?大家都愣住了。此时,我又拿出一截和刚才一样的圆木截,假设它是原来一个圆柱削去一半以后所得的,你能知道它的体积吗?这时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很快想出了解答方法。然后我又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同学们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很快就能正确解答。这样既巩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图{图})

2、趣:课要讲得有趣味性。所谓趣味,不是胡吹乱侃,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例如:在“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中,讲到“面”、“棱”、“顶点”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拿出一个萝卜削去一片,问:得到一个什么?(平面)再削去一块,又得到一个面。问: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一条什么?(棱)最后,又削去一块,讲:三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顶点,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引导下,情绪高涨,很快理解了“面”、“棱”、“顶点”的产生和概念了。

3、深:要易中求深,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小数比较大小”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0.36与0.63的在大小,这道题全体学生都能马上正确回答:0.36小于0.63。我抓住这个容易解答的问题问:“为什么说0.36小于0.63?”一个同学说,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十分位,十分上3小于6,所以0.36小于0.63。这个同学是用比小数大小的方法解答的。我又问:“还可以怎么解答?”另一个学生回答,0.36和0.63都表示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36份小于63份,所以0.36小于0.63。这是从小数的意义上去理解的。我再问:“从小数计数单位出发还可以怎样说?”一个学生回答,0.36里面有36个百分之一,0.63里面有63个百分之一,计数单位相同,36个计数单位小于63个计数单位,所以0.36小于0.63。此时我又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上“元”字,问:“还可以怎样回答?”学生说,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上“元”,当然0.36元小于0.63元,这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考虑的。一道非常容易的题,在老师的点拔下,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起到了易中求深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

二、强调自主,学生“自得”

所谓自主,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如何诱导学生“自主”呢?

1、引导参与:适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数的整除”时,我将学生的学号代替姓名,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代表什么数,如学号为2的同学说:“我是偶数,并且是最小的质数,我也是自然数与整数,我与5互质,我是6的质因数等。”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分质数与奇数、偶数与合数、互质数、质因数等概念了。

2、巧于点拨:即对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难以理解或不易想到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点化,使其茅塞顿开,思路畅通。如:在教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三角形,让学生概括出什么叫三角形,一位同学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摆出:“”,学生看图后立刻加以否定,认为用“组成”不妥,另一个学生又说:“三条线段,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我又摆出,学生看后又加以否定,在此基础上,多数同学概括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加以肯定,并请学生解释什么是“围成”?学生很快就能根据摆好的图形概括出: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封闭成一个图形就是围成。通过辨析、点拔,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

三、启迪思维,开拓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如何启发思维,萌动学生的探求创新的心理呢?

1、启发生疑:思维从问题开始,提不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懂,二是欠深入。目前,不少学生提不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深入不够。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使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往往是先设疑、激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了圆柱体体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从里面量长1.2米,宽0.8米,高1米,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底面直径1分米、高2分米的圆柱形罐头多少个?不少学生按常规稍加思索,即列出关系式:(1.2×0.8×1)÷[(0.1÷2)[2]×3.14×0.2]≈611,针对学生忽略了罐头之间的空隙的错误,我对学生的解答不作评价,而是设疑引思:这箱子里装满罐头后,再放几支粉笔可以吗?学生:可以。师:粉笔放在哪里?生:放在罐头盒之间的空档里。师:你们放罐头时考虑空隙了吗?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列出了正确算式(12÷1)×(8÷1)×(10÷2)=480个。

2、引发争论: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争论时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圆柱的表面积时,我提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除了可以得到长方形外,还可以得到什么图形?这中间有一个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有的说:“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沿高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我充分肯定,一位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得到平行四边形。”此时,有不少同学表示不同意,因为他脱离了常规的思路。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讲讲是怎样思考的。他说:“如果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长上任意各取一点,沿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马上纠正:“在圆柱上你怎样做直线呢?在圆柱上做的应该是曲线,不过圆柱体上的曲线展开后,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线段)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得出,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完成。但是平行四边形一定能围成一个圆柱。”我请这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顿时醒悟,都向这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通过引发争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鼓励求异:学生爱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我们在教学中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例如:在填数练习“3()+4()=92”中,通过一般分析推理是可以求解的,但有位同学的解法比较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他是这样思考的:把这题写成竖式就是①,个位上或十位上的数相加都适合用交换律,因此式①可写成式②,于是()()=92-34=58,也就是个位上填8,十位上填5,这种解法,在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设计思路的策略上都比常规解法优越。

健康心理范文篇10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特别是小学生,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地说,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新:小学生比较好奇,新奇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为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知识实际出发,灵活组织、安排每个内容,力争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例如:我在讲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计算后,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可如果仅练习同类问题,就容易使学生厌烦,思维停滞,针对这种情况,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拿出一截如图①所示的圆木截让学生动手量出它的底面积半径和两个不同的高度,学生量得很认真,兴致很高。接着我提出:谁能运用所量数据计算出它的体积?大家都愣住了。此时,我又拿出一截和刚才一样的圆木截,假设它是原来一个圆柱削去一半以后所得的,你能知道它的体积吗?这时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很快想出了解答方法。然后我又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同学们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很快就能正确解答。这样既巩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图{图})

2、趣:课要讲得有趣味性。所谓趣味,不是胡吹乱侃,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例如:在“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中,讲到“面”、“棱”、“顶点”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拿出一个萝卜削去一片,问:得到一个什么?(平面)再削去一块,又得到一个面。问: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一条什么?(棱)最后,又削去一块,讲:三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顶点,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引导下,情绪高涨,很快理解了“面”、“棱”、“顶点”的产生和概念了。

3、深:要易中求深,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小数比较大小”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0.36与0.63的在大小,这道题全体学生都能马上正确回答:0.36小于0.63。我抓住这个容易解答的问题问:“为什么说0.36小于0.63?”一个同学说,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十分位,十分上3小于6,所以0.36小于0.63。这个同学是用比小数大小的方法解答的。我又问:“还可以怎么解答?”另一个学生回答,0.36和0.63都表示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36份小于63份,所以0.36小于0.63。这是从小数的意义上去理解的。我再问:“从小数计数单位出发还可以怎样说?”一个学生回答,0.36里面有36个百分之一,0.63里面有63个百分之一,计数单位相同,36个计数单位小于63个计数单位,所以0.36小于0.63。此时我又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上“元”字,问:“还可以怎样回答?”学生说,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上“元”,当然0.36元小于0.63元,这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考虑的。一道非常容易的题,在老师的点拔下,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起到了易中求深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

二、强调自主,学生“自得”

所谓自主,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如何诱导学生“自主”呢?

1、引导参与:适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数的整除”时,我将学生的学号代替姓名,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代表什么数,如学号为2的同学说:“我是偶数,并且是最小的质数,我也是自然数与整数,我与5互质,我是6的质因数等。”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分质数与奇数、偶数与合数、互质数、质因数等概念了。

2、巧于点拨:即对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难以理解或不易想到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点化,使其茅塞顿开,思路畅通。如:在教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三角形,让学生概括出什么叫三角形,一位同学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摆出:“”,学生看图后立刻加以否定,认为用“组成”不妥,另一个学生又说:“三条线段,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我又摆出,学生看后又加以否定,在此基础上,多数同学概括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加以肯定,并请学生解释什么是“围成”?学生很快就能根据摆好的图形概括出: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封闭成一个图形就是围成。通过辨析、点拔,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

三、启迪思维,开拓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如何启发思维,萌动学生的探求创新的心理呢?

1、启发生疑:思维从问题开始,提不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懂,二是欠深入。目前,不少学生提不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深入不够。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使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往往是先设疑、激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了圆柱体体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从里面量长1.2米,宽0.8米,高1米,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底面直径1分米、高2分米的圆柱形罐头多少个?不少学生按常规稍加思索,即列出关系式:(1.2×0.8×1)÷[(0.1÷2)[2]×3.14×0.2]≈611,针对学生忽略了罐头之间的空隙的错误,我对学生的解答不作评价,而是设疑引思:这箱子里装满罐头后,再放几支粉笔可以吗?学生:可以。师:粉笔放在哪里?生:放在罐头盒之间的空档里。师:你们放罐头时考虑空隙了吗?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列出了正确算式(12÷1)×(8÷1)×(10÷2)=480个。

2、引发争论: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争论时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圆柱的表面积时,我提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除了可以得到长方形外,还可以得到什么图形?这中间有一个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有的说:“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沿高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我充分肯定,一位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得到平行四边形。”此时,有不少同学表示不同意,因为他脱离了常规的思路。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讲讲是怎样思考的。他说:“如果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长上任意各取一点,沿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马上纠正:“在圆柱上你怎样做直线呢?在圆柱上做的应该是曲线,不过圆柱体上的曲线展开后,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线段)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得出,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完成。但是平行四边形一定能围成一个圆柱。”我请这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顿时醒悟,都向这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通过引发争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鼓励求异:学生爱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我们在教学中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例如:在填数练习“3()+4()=92”中,通过一般分析推理是可以求解的,但有位同学的解法比较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他是这样思考的:把这题写成竖式就是①,个位上或十位上的数相加都适合用交换律,因此式①可写成式②,于是()()=92-34=58,也就是个位上填8,十位上填5,这种解法,在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设计思路的策略上都比常规解法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