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6:56:32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范文篇1

一、研究目的

通过针对高校高职称群体的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其健康认知特点、行为习惯特征,探讨出现问题,为其健康管理、改善健康行为提供应对策略。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研是以广西大学等7所高校在职副高以上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255人、占59.85%,女教师171人、占40.15%,45岁以下(含45岁)207名、占48.59%,46岁以上219名、占51.41%。从所选高校范围和学科专业等情况看,可认为本课题足以反映高校高职称这一群体的基本状况与特征。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为95%。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认知因子

1.健康认知数据显示,在自身体质状况判断上,超过42%的认为较好,一般的占到36%以上,只有不到10%的感觉较差。在引起体质下降的因素中,选择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两项的占到了85%以上。

2.锻炼认知调查表明,各年龄组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是比较清楚的,对健身知识的认知度也是比较高的,这与其受教育的背景和工作环境有关。

3.疲劳认知从数据统计看,在自身疲劳度的判断上,有超过70%的人认为有时疲劳,经常疲劳的占到近20%,只有不足6%感觉到不疲劳。在工作让自己感到疲劳度的选择上,近32%以上感到疲劳,这一结果与表1(判断自身体质状况及体质下降的因素)结果有差异。

(二)行为因子

1.健康行为从数据结果看,影响高职称群体健康锻炼因素中,缺乏时间、没有习惯排第一、第二位,分别达到68%、15%以上,不参加健康锻炼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缺乏指导。这反映了在高校中由于教学科研压力大、空闲时间不足等因素,造成高职称群体无暇顾及健康锻炼,加上自身没有养成习惯、自我锻炼能力差等原因,同时又缺乏指导,造成对其健康管理的缺失、行为的随意性,影响了他们全心全意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

2.生活方式从调查数据看,高校高职称群体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原因是受工作环境、工作特点等因素影响,加上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比较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使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有超过45%以上的人有熬夜习惯。

3.空余时间支配数据显示,工作和社交活动占用了空闲时间的70%以上。虽然在高校工作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的确影响了其参与健康活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淡薄、未能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才是造成健康行为缺乏、健身活动少的深层次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高职称群体健康行为受健康理念、锻炼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制约,健康管理出现缺失,健康行为随意性大,缺乏投资意识,应采取有效干预,增加其健身行为,降低健康风险。

(二)针对高校高职称这一特殊群体,应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多形式的健康知识讲座,促使他们经常及时地了解各年龄阶段、各季节、各不同紧张程度工作时期中健康保健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同时举办健身意识、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讲座,帮助他们改变“凭感觉”锻炼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树立幸福生活、健康工作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投资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

(三)在高职称群体中通过培育“行为健康生活”模式等手段,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体验到健康生活的乐趣和投身体育锻炼的快乐,进而培养出体育兴趣,把心动转化为行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积极引导,转变观念,建立合理的健康管理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自身健康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

健康行为范文篇2

1.1健康信念。涉及到健康方面的信念与健康信念,它是人们接受保健指导,改变行为的关键。在知识--信念--行为的演变过程中,建立健康信念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没有信念,知识就很难变成行为,无论在从事体育锻炼、戒烟、纠正偏食、疾病防治,还是正确对待胜利或失败挫折的精神压力,建立健康信念都是至关重要的。患了重病而无健康信念,后果也多不好。

1.2传统文化背景。每个民族都有传统文化与习俗,并强烈地影响人们道德观念、信仰和健康行为。人们的饮食、生活起居、嗜好、服饰等传统文化习俗,强烈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行为。其中有些对健康有利,有些对健康不利。如有的民族喜爱体育运动,就对体质和健康产生良好影响。

1.3群体因素。个人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学校、伙伴、教师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家庭教育中以父母、兄长影响最深。所以子女的生活习惯、爱好、个性等常常同父母相似。在学校学生以老师为榜样,教师由于经常同学生接触交往,所以对学生影响较深。为人师表的教师,言谈举止、仪表、饮食起居等行为对学生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1.4卫生资源因素。健康行为要建立在一定资源基础上,每个人在考虑其健康问题并作出行为选择时,都可能受到卫生资源的制约。在缺医少药的贫困边远地区,由于条件的不同,要求其居民与大城市完全一样,显然是不够现实的。但是,这种条件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

2促进健康行为

2.1类型。一是欧美三高型(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二是日本为代表的动植物食品混食;三是东方型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食品不多,蛋白质及脂肪较少。中国的食物结构也是长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营养质量不高,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我国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西方三高型膳食结构,容易导致冠心病、糖尿病、肠癌等疾病,在美国,大肠癌仅次肺癌,居死亡率第二位。其实,就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天天吃肉、鱼……在大块牛排中有时摆几叶青菜作样子,经常吃这样的饭菜为大肠癌大开方便之门。因为这种饮食植物纤维不足,从而造成便秘,人一便秘,食物在肠中滞留时间长,于是就容易产生致癌物质。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脂肪过高、营养过剩,是形成人肥胖的主要原因。

2.2积极休息与睡眠。人们在从事了各种活动后常会发生疲劳。体力和脑力劳动速度越快,强度越大,持续越长,越易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充沛精力,保持健康就需要积极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即使在没有明显疲劳的情况下,人体各器官也需要一定休息时间,以促进其互相协调,保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休息有积极性和消极性。所谓消极休息和积极休息方式是比较而言。消极休息方式是以静为主,或坐或卧。睡眠被视为最彻底的体息。睡眠是神经系统高级司令部———大脑皮质全面抑制过程,大脑皮质消除了疲劳,恢复了正常机能。这样,人就能重新高效率投入学习或工作,只有这样身体才能恢复灵敏、准确性。睡眠,是生理活动所必须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把动物置于喧闹的刺激环境中,一睡着就把它弄醒,不让它正常睡眠。这样,动物不仅失去正常生理活动能力,对疾病抵抗力也大大减低。如果剥夺睡眠超过了一定限度,动物甚至会死亡。睡眠的时间因人而异,差别很大,通常与年龄、性别、习惯、季节、环境、神经类型、生活条件、劳动条件以及疾病情况有关。年龄越小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越长。睡眠对于人的健康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验,只右手提一桶水,提久了就会觉得手发酸,这时如果换用左手去提,右手就可以休息。神经中枢的疲劳也可以用同样方式进行调节。比如说,在课堂上学习一个小时以后,进行十分钟课间操,就觉得神清目明,精神焕然一新,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一定意义上说,会休息的人也就是善于安排生活的人。会休息的人善于将工作、学习、劳动交替进行,将工作或学习内容经常交换,使脑在经常交换工作、学习内容时得到休息。这是一种节约时间的休息方式。大脑皮层是指挥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不过这个司令部分工很细,分为许多区域,各区域就好像分工不同的“办公室”,但各“办公室”不同时工作,在同一时间里有的兴奋(即活动),有的抑制(即休息),到了晚上各办公室都休息(即睡眠)。各办公室轮流值班交替工作,这是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的基本规律。

3体育锻炼———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健康行为范文篇3

一、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要求。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2008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向鹿泉市政府捐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鹿泉市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健康就是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在鹿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鹿泉市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试点取得了成功。为此,市政府决定推广鹿泉市的经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也决定向市政府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产品,用于全市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

二、目的意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促进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就是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立足实际、注重特色”的原则,本着近期和远期、常规和创新、科学性和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让群众获得更多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承担健康促进工程的体制机制;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控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使群众不发病、少发病,通过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危害,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指标为:

(一)居民期望寿命高于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5/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

(二)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三)全市所有公共场所实现禁烟,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5%,控制青少年和妇女吸烟率上升趋势;

(四)为全市群众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建档率达到98%以上,农村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50%以上,一般人群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五)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社区责任医生家庭覆盖率达到98%以上,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末梢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城市达到99%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七)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有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其中AB率达到85%以上;

(八)市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市区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卫生村达到20%;

(十)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比例不低于50%,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四、主要任务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主要开展五个活动,重点抓好21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进家庭。向全市居民免费发放《*市居民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每年评选一批健康家庭和健康居民。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2.健康教育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设6-7课时。学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教育局

3.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大篷车”和“千名医师下乡村”活动的品牌效应,组织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和农村,每年举办“百姓健康大讲堂”20期,每年在2000个行政村开展“健康生活进农村”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4.媒体健康宣传。在*电视台每周播出“小姜话健康”节目,在*日报、燕赵晚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每月一期;在卫生信息网和《卫生与健康》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充分发挥“12320”健康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答群众健康咨询。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卫生局

5.短信健康宣传。利用手机普及面广的特点,向用户发送健康提示及卫生科普知识短消息。在重要节日、卫生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或易发生期间向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短信信息,增强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移动*分公司,电信*分公司

6.禁烟与控烟。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继续办好戒烟门诊,每两年举办一次戒烟大赛;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爱卫办,市教育局

(二)深入开展健康服务活动

7.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由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每年对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撰写和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8.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重点加强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9.计划免疫。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项目,保持并提高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高水平接种,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接种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10.妇幼卫生。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实施项目管理,抓好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妇联

11.慢性病干预。按照市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12.职业相关疾病防治。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2009年,健康体检率、职工健康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5%,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市安监局

13.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环境,聘请市精神卫生防病机构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三)深入开展健康饮食安全活动

14.放心饮水。搞好水源地、水厂、二次供水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2009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

15.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活动,完善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畜禽产品、水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对全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提高卫生优良率,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16.合理膳食。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四)深入开展健康文体活动

17.全民健身。三年内每个社区、行政村建设一处群众健身场所,组织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坚持带头锻炼,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青少年每天运动不少于60分钟。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体育局

18.文化活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创作健康类教育剧(节)目,定期举办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文化局

(五)深入开展健康环境创建活动

19.碧水蓝天。结合城乡建设“三年大变样”,以绿化攻坚、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建设局,市环保局

20.厕所改造。农村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瓮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爱卫办

21.除害灭病。全市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改善农村卫生面貌。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爱卫办,市农业局

五、方法步骤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启动。主要任务是制订《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启动大会,总结推广鹿泉市经验,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按照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人员,迅速开展。每年对健康促进工程的成效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考核评估,2010年6月对实施方案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提升水平。对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第三阶段*: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实施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程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指标显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全民健康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

(二)制定措施,多方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措施,积极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工程。要多方筹集工作经费,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按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赞助、捐款,支持此项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实体捐赠、市场化经营、社会全面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健康行为范文篇4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课程;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和2014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三、讨论

课堂是中职护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专业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与护生接触时间多,应当成为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方法,激发护生的参与,指导护生的行为,能显著提高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为确保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效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渗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否则会使护生认为教师是在牵强地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且注意渗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或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或案例分析,或评比竞赛,可以使护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实用,不知不觉融入到渗透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达成渗透教育效果。(二)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正向作用。在护生自愿结成同伴教育队子之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意健康意识和矫正能力的强弱搭配,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两个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健康行为且改变动机不强的护生,结伴后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协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表现出来,反而消极影响增加。(三)自我监控期间要加强氛围营造。教师在通过课程渗透催生护生的行为转变欲望、组织护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之后,在其自我监控期间,还应该通过让护生写标语、定口号、小竞赛等形式和持续课堂渗透宣传等手段营造深厚的外部氛围,促进护生健康行为的初步改变和有效维持,最终巩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健康行为范文篇5

研究对象情况。本研究沿线职工862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155人,年龄在20-60岁之间,以40-50岁最多,540人,占62.65%。各工种研究对象分布情况详见表1。研究对象膳食营养KAP总情况。本次研究862名铁路沿线职工营养知识各5题,正确答对1371人次,答对率为31.81%,多数研究对象选择正确答案的2题,占40.00%;营养态度各5题,正确答对1962人次,答对率为45.52%,多数研究对象选择正确答案的4题,占80.00%;饮食行为各17题,正确答对4628人次,答对率为31.58%,多数研究对象选择正确答案的9题,占52.94%。研究对象膳食营养KAP具体情况。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详见表2。饮食行为合适情况。详见表4,其中,“每天奶及其制品摄入量”、“每天鸡蛋摄入量”和“每天喝酒情况”等3个合适率最低的行为回答为“不一定”的分别为53.60%、67.29%和54.18%。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膳食营养KAP情况。本次研究862名铁路沿线职工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女性答对情况均显著好于男性(均为P<0.01),详见表5。不同工种研究对象膳食营养KAP情况。本次研究862名铁路沿线职工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不同工种答对情况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均为P<0.01),详见表6。

营养膳食KAP在大学生、运动员、孕妇等人群中的研究报道较多[1][2][3][4],其研究均着重于对该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答对情况以得分的形式进行表达,本研究着重于以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中的每一个问题在整个研究人群中的综合答对情况以率的形式进行表达,哪一种方法更能具体反映出相关人群的营养膳食KAP真实情况,建议可选择更多的方法方式进行探讨。本研究862名铁路沿线职工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答对率分别为31.81%、45.52%和31.58%,提示该人群膳食营养KAP状况甚忧!结果还提示其营养态度相对来说是更积极的,但其饮食行为受到所掌握的营养知识限制而难以提高,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其长期在较偏远地区工作和生活并且普遍条件较差、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相对较少以至其营养知识相对贫乏、饮食习惯相应不太健康;②个人追求健康饮食的愿望和意识相对较强烈。营养知识方面知晓率最低的是“一日三餐热量供给比值”,仅17.29%的被研究者答对,最好的是“含钙丰富食物”,但也仅有近一半人(51.16%)答对,提示其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是极不理想的,尤其是对如何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方面大多数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营养态度方面相对较好,其中,“对不口渴不喝水态度”、“营养知识对健康态度”和“营养补充最好方法态度”答案正确的都达到了50%以上,分别为64.39%、60.67%和56.15%,最差的是“对讲营养态度”,仅12.53%的被研究者是正确的,提示讲营养是不太受到被研究者重视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营养知识较差有关。饮食行为方面答题合适率最高的是“每天吃几顿饭”,为69.95%,最差的是“每天奶及其制品摄入量”、“每天鸡蛋摄入量”和“每天喝酒情况”,合适率分别为3.71%、4.64%和7.08%,值得注意的是,回答为“不一定”的分别为53.60%、67.29%和54.18%,提示绝大多数被研究者对以上3个行为基本没有任何约束,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其未能掌握相关营养知识有关。本研究不同性别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答对情况均为女性显著好于男性(均为P<0.01),营养知识方面的性别差异与孔粼等的研究相仿[2],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女性比较注重膳食营养有关。

本研究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沿线铁路不同工种答对情况差别显著(均为P<0.01),其中,营养知识方面答对率超过一半的有货运和后勤工种,分别为51.22%和50.00%,最差的是供电,仅为17.14%;营养态度方面答对率比较均匀,在50-58%之间的工种有货运、饮食、后勤和干部,最差的工种(养路)也达到36.00%;饮食行为方面答对率也比较均匀,基本上在30-4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铁路中的饮食从业人员,其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都未能优于其他工种,这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后勤和干部2个工种则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后勤人员不用轮班以致生活比较规律以及干部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等因素有关。

本文作者:周慧玲李绪南唐慧英工作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劳动和卫生处

健康行为范文篇6

【关键词】心力衰竭;延续性护理;自我护理能力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这种病症是因为患者心脏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的损害导致患者出现心室充盈或心室射血能力出现影响而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在我国存在有较多心力衰竭患者,这一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医院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认识以及经验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无法使患者从根本上获取理想和满意的治疗效果[2]。在实际的干预过程当中,很多患者并没有认识到控制自己体质量和低盐饮食的重要性,一旦心力衰竭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以后,就容易擅自停药,常常导致病情反复而且恶化,而再次住院治疗[3]。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以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进行指导的效果,并分析这种护理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同时将相关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18∶18,年龄58~79岁,年龄平均为(68.25±7.89)岁;病程时间为0.50~3.40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15±0.54)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19∶17,年龄57~80岁,年龄平均为(68.46±7.78)岁;病程时间为0.40~3.60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30±0.56)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①所选择的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心力衰竭,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年龄均满18岁,且年龄均不超过85岁。③本文所有患者均为本市区内居住患者,交通便利,可方便随访[4]。④所有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检验符合标准。1.2.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精神类病症或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②合并有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损害或者合并有恶性消化性病症的患者。③合并有其他的心脑血管病症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对本文调查方法不耐受或不适应的患者[5]。⑥因各种因素中途退出研究组,而无法完成调查的患者。1.3方法对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心内科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告知患者的相关心力衰竭病因和症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脉搏自我监测,告知患者用药的状况和饮食情况,叮嘱患者要坚持运动并调整自己的心态,指导患者定期能够到门诊进行复查,记录患者的和联系方式等,以便随时上门随访[6]。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观察组患者均通过落实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心内科主治医师、心内科护士长、护士等,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并制订延续性护理的方案,并保证延续性护理顺利落实[7]。②延续性护理初始阶段:患者出院的前一日,相关组成员需要对资料加以收集,并由小组长对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出院之后进行自我保护和护理,告知患者每日进行体质量的检验,减少盐分的摄入,适当的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定期进行预约上门随访。③延续性护理持续阶段:患者出院1周之内需要进行首次家庭方式,之后在患者出院以后的第1、3、6个月分别进行家庭随访,每次的随访时间不能少于半个小时。了解患者的护理计划执行情况,适当的根据患者的现状来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患者出院以后,至少每隔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随访的时间每次不得少于10min,其随访的内容要包括患者的饮食管理,了解患者时候可以健康饮食,叮嘱患者已经坚持跟低脂饮食,不知道摄入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等相关的食物,尽量避免患者食入胆固醇等相关食物,防止患者食用动物的肝脏和腌制食品,要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特别是晚餐避免过饱[8]。强化对患者的运动管理,根据患者新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方案的调整,可以知道患者打太极拳、适当的快走、慢跑、跳广场舞等相关的运动,但要叮嘱患者运动适量,避免因为运动过量而导致不良状况出现。强化对患者的用药干预,了解患者在用药过程当中是否能够坚持遵医嘱用药,如果存在停服或漏服患者,需要寻找出现这种状况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督促,能够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还要指导患者如何学会识别服用药物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洋地黄类药物,要指导患者定时数脉搏,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需要知道其每日进行体质量的测量,这能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9]。指导患者进行症状的管理,如患者合并,上呼吸道炎的诱发患者出现症状,但是在里面环境下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以后的主要感染疫苗,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应及早就医。指导患者对于相关症状的自我识别和处理,并定期进行血压和血脂的测量。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管理,每次对患者进行访视的时候要注意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动和心理需求,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尽量帮助患者获取来自心灵的满足[10]。④延续性护理延续护理阶段: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建立QQ群或微信互动平台,确保患者和家属能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适的交流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定期分享心力衰竭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成功案例,指导患者定期坚持饮食健康的小窍门,鼓励患者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讨论,也同时使患者能够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可及时的进行询问。1.4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评价本文所有患者经过不同干预以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比较,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好,一般分数超过70分则认为具有较好的自我护理行为;选择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PLP)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评价,该分总分为208分,一般认为评分超过172分则为优秀,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连续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占8.33%,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例,占30.56%,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和患者的健康行为量表(HPLP),观察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本文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情况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不间断的对患者进行各项的干预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以后进行相关的干预指导工作尤为重要,它能够促进患者病症的进一步恢复,帮助患者规范健康的合理的生活,对于改善和稳定患者的病症具有重要意义。而本文通过对延续护理的应用,可以将患者出院以后的相关护理方案一直延续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当中,使得相关的医护人员持续动态的对患者的各种表现和具体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存在有不良情况或危机患者健康的行为出现时,可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规避,所以这种护理方案是科学可行的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对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提升患者健康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出院后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赵新梅,李俊梅,赵存娜.评价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20.

[2]李玲.试析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228-229.

[3]郑金艳.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1):202-203.

[4]高俊峰,颛孙程程,李方,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11):861-863.

[5]王晓英.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43,50.

[6]王娜.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57-158.

[7]朱晓莹.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63-64.

[8]张爱丽,赵坤,曹红艳,佟晓利.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247-248.

[9]张丽娟.研究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9):76-78.

健康行为范文篇7

“人人动手,创造健康环境”

——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的计划

一、活动目的

四月份是国家规定的爱国卫生月。从今年起,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主题是:“迎世博,讲卫生,建健康之城”。旨在通过动员师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参与各项健康促进活动,宣传各类健康知识,使师生在获得更多健康知识的同时,不断规范自身的健康行为,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以文明、健康的城市形象,迎接世博会的召开。通过“人人动手,创造健康环境”活动、“人人行动”活动、“人人掌握一项救护技能”活动、“让虫害远离生活”活动等,进一步营造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健康校园建设的氛围。

二、活动时间:4月1日——4月30日

三、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四、活动安排:

1.做好宣传工作,以“人人动手,创造健康环境”为主题,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以4月6日、4月13日、4月20日为集中整治高潮日,学校组织师生寻找学校环境、办公室及教室的环境的卫生死角。

2、工会出关于爱国卫生知识内容,以“看健康上海,评身边陋习”、“让虫害远离生活”、“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为主题的黑板报。

3、组织各班出二期黑板报,关于爱国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如:开展“看健康上海,评身边陋习”“让虫害远离生活”、“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健康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内容。

4、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出活动内容征集表格,利用中午的午会广播,开展以下内容:

(1)(五年级)“看健康上海,评身边陋习”为主题,开展“寻找身边不健康的卫生陋习”的活动,以倡议信的形式向全校师生。

(2)(三年级)“让虫害远离生活”为主题,了解“四害”,并学会如何灭四害的方法。

(3)(四年级)“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为主题。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养成文明健康习惯为内容的健康教育。

(4)(一、二年级)“健康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从小要养成哪些卫生好习惯,形成文明健康行为从小做起的良好氛围。

健康行为范文篇8

【关键词】早期医学营养干预;反馈式健康宣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等,常见症状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威胁母婴健康[1]。临床除对PIH患者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外,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为PIH患者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将早期医学营养干预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用于PIH患者中,旨在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抽取92例PIH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9.76±1.47)岁;体质量指数BMI18.6-24.2kg/m2,平均(21.41±1.03)kg/m2。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79±1.41)岁;体质量指数BMI18.7-24.4kg/m2,平均(21.43±1.06)kg/m2。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孕周>24周;(2)年龄>18岁;(3)均符合PIH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前存在高血压或内分泌疾病史者;(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言语、视听、认知、神志等功能障碍者。1.2方法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吸氧等,给予一般饮食指导、产前宣教等。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医学营养干预+反馈式宣教,具体措施见下:(1)早期医学营养干预:营养师根据患者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工作强度等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每月1次详细了解患者营养摄入情况,以能量、产热营养素波动不超过±5为符合方案,(水、脂肪、蛋白质比例为7:3:1).根据孕前BMI对患者孕期增长体重进行预算,体重增长量:0-10周0.065kg/周,10-20周0.335kg/周,20-30周0.45kg/周,30-40周0.335kg/周,增重范围10-12.5kg。嘱患者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注意补充糖分及叶酸。注意铁的补充,多进食蛋、奶、鱼、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注意糖、盐适量,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对水肿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日应≤3g。嘱患者多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奶类、钙摄入,补充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铁等食物,对缺乏微量元素的患者针对性补充叶酸、钙铁锌硒、维生素B2等,维持体重适宜增长。(2)反馈式宣教:①信息传递:通过宣传册、PPT、视频等方式讲解营养管理、按时服药、血压监测、定期产检、运动管理等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并对血压监测方法、定期产检时间、营养管理方法及运动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提高其对以上相关内容的认知及了解程度。同时讲解治疗成功病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依从性。②效果评估:嘱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复述,并讲解常见的饮食搭配,鼓励其说出内心疑惑。③纠正澄清:对患者表述正确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表述不清或无法正确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直至患者明白为止,确保其掌握饮食相关知识。④监督执行:每日查房时询问患者饮食情况,对其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与指导。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差异。(2)使用科室自制健康行为评价量表评估患者健康行为,包括遵医服药、血压监测、饮食及运动管理四个维度,各项分值0-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健康行为越好,该量表效度0.751。(3)记录两组妊娠结局,包括重症子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变化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健康行为总分对比两组干预前健康行为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行为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妊娠结局分析观察组重症子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为6.52%,明显较对照组21.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PIH在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尿蛋白增多。若孕妇血压突然上升,可导致血管通透性下降,使得体内水分大量潴留于组织细胞内,进而出现水肿现象[2]。解痉、降压、利尿等为治疗PIH的常规手段,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改善妊娠结局十分重要。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能量过多为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为导致PIH的重要原因,故采取合理的营养干预被认为是可影响PIH病情的非药物手段[3]。本次在对患者实施早期医学营养干预过程中,对其进行医学营养干预,给予合理饮食营养指导,可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合理膳食,维持体重适宜增长[4]。反馈式宣教为一种医患双向的健康教育方式,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后嘱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复述,由护士对患者复述内容进行评价,正确时给予肯定,错误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可提升患者参与感,使其更好记忆宣教内容,进而提高宣教效果[5-6]。在医学营养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可进一步提升宣教效果,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控制病情起到重要作用[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医学营养干预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临床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干预后遵医服药、血压监测、饮食及运动管理健康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子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健康行为,改善妊娠结局。综上所述,早期医学营养干预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有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控制,提高其健康行为,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桂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14):2146-2147.

[2]胡良慧,谢萍,陈德慧.医学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缺血缺氧损伤、血清中血管新生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5):2123-2126.

[3]崔铭萱,吕净,蔡晶晶,等.孕早期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妊娠女性体重及血糖代谢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9,54(4):439-442.

[4]董梅,王小丽.医学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6):1164-1166.

[5]孙美好,邓雪芬.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3):116,118.

[6]朱妍.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的改善作用[J].健康之友,2018,24(14):102-103.

健康行为范文篇9

【关键词】早期医学营养干预;反馈式健康宣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等,常见症状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威胁母婴健康[1]。临床除对PIH患者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外,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为PIH患者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将早期医学营养干预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用于PIH患者中,旨在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抽取92例PIH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9.76±1.47)岁;体质量指数BMI18.6-24.2kg/m2,平均(21.41±1.03)kg/m2。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79±1.41)岁;体质量指数BMI18.7-24.4kg/m2,平均(21.43±1.06)kg/m2。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孕周>24周;(2)年龄>18岁;(3)均符合PIH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前存在高血压或内分泌疾病史者;(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言语、视听、认知、神志等功能障碍者。1.2方法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吸氧等,给予一般饮食指导、产前宣教等。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医学营养干预+反馈式宣教,具体措施见下:(1)早期医学营养干预:营养师根据患者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工作强度等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每月1次详细了解患者营养摄入情况,以能量、产热营养素波动不超过±5为符合方案,(水、脂肪、蛋白质比例为7:3:1).根据孕前BMI对患者孕期增长体重进行预算,体重增长量:0-10周0.065kg/周,10-20周0.335kg/周,20-30周0.45kg/周,30-40周0.335kg/周,增重范围10-12.5kg。嘱患者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注意补充糖分及叶酸。注意铁的补充,多进食蛋、奶、鱼、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注意糖、盐适量,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对水肿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日应≤3g。嘱患者多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奶类、钙摄入,补充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铁等食物,对缺乏微量元素的患者针对性补充叶酸、钙铁锌硒、维生素B2等,维持体重适宜增长。(2)反馈式宣教:①信息传递:通过宣传册、PPT、视频等方式讲解营养管理、按时服药、血压监测、定期产检、运动管理等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并对血压监测方法、定期产检时间、营养管理方法及运动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提高其对以上相关内容的认知及了解程度。同时讲解治疗成功病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依从性。②效果评估:嘱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复述,并讲解常见的饮食搭配,鼓励其说出内心疑惑。③纠正澄清:对患者表述正确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表述不清或无法正确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直至患者明白为止,确保其掌握饮食相关知识。④监督执行:每日查房时询问患者饮食情况,对其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与指导。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差异。(2)使用科室自制健康行为评价量表评估患者健康行为,包括遵医服药、血压监测、饮食及运动管理四个维度,各项分值0-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健康行为越好,该量表效度0.751。(3)记录两组妊娠结局,包括重症子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变化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健康行为总分对比两组干预前健康行为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行为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妊娠结局分析观察组重症子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为6.52%,明显较对照组21.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PIH在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尿蛋白增多。若孕妇血压突然上升,可导致血管通透性下降,使得体内水分大量潴留于组织细胞内,进而出现水肿现象[2]。解痉、降压、利尿等为治疗PIH的常规手段,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改善妊娠结局十分重要。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能量过多为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为导致PIH的重要原因,故采取合理的营养干预被认为是可影响PIH病情的非药物手段[3]。本次在对患者实施早期医学营养干预过程中,对其进行医学营养干预,给予合理饮食营养指导,可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合理膳食,维持体重适宜增长[4]。反馈式宣教为一种医患双向的健康教育方式,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后嘱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复述,由护士对患者复述内容进行评价,正确时给予肯定,错误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可提升患者参与感,使其更好记忆宣教内容,进而提高宣教效果[5-6]。在医学营养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可进一步提升宣教效果,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控制病情起到重要作用[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医学营养干预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临床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干预后遵医服药、血压监测、饮食及运动管理健康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子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健康行为,改善妊娠结局。综上所述,早期医学营养干预结合反馈式健康宣教有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控制,提高其健康行为,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桂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14):2146-2147.

[2]胡良慧,谢萍,陈德慧.医学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缺血缺氧损伤、血清中血管新生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5):2123-2126.

[3]崔铭萱,吕净,蔡晶晶,等.孕早期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妊娠女性体重及血糖代谢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9,54(4):439-442.

[4]董梅,王小丽.医学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6):1164-1166.

[5]孙美好,邓雪芬.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3):116,118.

[6]朱妍.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的改善作用[J].健康之友,2018,24(14):102-103.

健康行为范文篇10

表3表明,培训学员吸烟率为37.3%,其中男性为58.8%,女性为2.6%;饮酒率为28.4%,其中男性为41.1%,女性为8.2%。吸烟和饮酒者主要为男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181.98,P1<0.01;χ22=79.15,P2<0.01)。

2睡眠状况

表4表明,入睡时间在晚上11点以前、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学员仅占40.8%,不足一半,显示多数培训学员睡眠时间不够,易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男学员整体睡眠状况不如女学员(χ2=18.27,P<0.01)。

3体育活动

表5显示培训学员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主要包括散步、跑步、球类运动,其他项目有游泳、骑车、武术、健身器械、舞蹈、爬山等。每周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的学员仅占1/3(33.6%),每次活动时间也较短。在活动项目和每周活动次数上存在着性别差异(χ12=22.17,P1<0.01;χ22=15.06,P2<0.01)。

4业余时间支配

表6表明,培训学员对业余时间的支配方式主要为“看电视或上网”、“做家务”、“辅导子女学习”、“社交活动”,“体育活动”和“学习”仅居第5位。在“做家务”、“社交活动”和“辅导子女学习”等时间支配上存在性别差异(χ2=19.27,P<0.01)。

5讨论

5.1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容乐观本调查显示,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存在较多问题,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较高的吸烟率和饮酒率、缺乏睡眠、体育活动不足。长此以往会导致健康损害,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5.1.1饮食方面在一些学员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值得重视,如一日三餐无规律、营养失衡、不食早餐、高盐和高脂饮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进餐不分心、有良好的进食环境、均衡饮食等。

5.1.2烟酒行为从烟酒行为层面分析,培训学员吸烟率高于国内人群的35.8%,男学员吸烟率亦略高于国内男性15~65岁人群56.11%的吸烟率和城市男医生45.8%的吸烟率;女学员吸烟率亦略高于国内女性专业技术人员2.23%和城市女医生1.3%的吸烟率。学员饮酒率亦同样高于国内人群21.0%的饮酒率,尤其女学员明显高于国内女性4.5%的饮酒率。酒精使用被认为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应对方式,烟草和酒精合在一起比单独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大。学员对吸烟、饮酒相关的健康和社会负担问题应有足够的认识,预防或减少吸烟、饮酒及相关健康问题的发生。

5.1.3睡眠状况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需要睡眠7~9个小时。从睡眠状况维度分析,多数学员睡眠时间不够,可能与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社会交往多、值班熬夜较常见有关。因此,培训学员应改变不良的睡眠行为,合理安排休闲、医疗以及其他工作,尽可能提高睡眠质量。

5.1.4体育活动从体育活动情况而言,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被多数培训学员所认识,多数能因地适宜参加体育活动,学员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因均首选“强身健体”。但是真正能做到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并不多,每次活动时间也较短,除了受场地、条件、体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时间”、“不能坚持”和“忙于作”、“忙于应酬”为主要原因。学员应重视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5.1.5业余时间支配就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看,在卫生人员数量少、学历和职称偏低、待遇较低、整体医疗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生活环境不理想的条件下,广大培训学员在基层为患者提供了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但在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继续教育、学历职称晋升等自身发展方面积极性不高。

5.2对医学教育的启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担负着向城乡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以及计划生育指导一体化服务的重要职能。全科医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问题不容忽视。全科医生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心身及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患者和周围人群。客观存在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复杂性、未知性和易变性,使得改善全科医生的生活方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全科医生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既有医学教育层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层面和个体应对层面的因素,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努力改善全科医生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5.2.1院校医学教育

大学是大学生形成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把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在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临床见习实习等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不断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对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把全科医学、行为医学等教育作为医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医学生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得系统全面的与终生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为医学生毕业后具有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5.2.2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从社会应对层面来看,有关部门应全面了解全科医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现状,进一步加强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尽量多为城乡居民提供各种适宜的休闲、娱乐保健、健身设施。以宣传、教育、交流、示范、培训等形式,指导存在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问题的全科医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主动矫正,促使广大全科医生以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们群众。

5.2.3自我健康教育从个人层面来看,全科医生要加强自我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健康意识,提高对自身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应特别注意改进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健康损害,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做好各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