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4:20:36

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范文篇1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18年1-12月在福建省宁化县顺丰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进行。2.池塘条件:试验塘选择2口面积均为10亩,2015年兴建的标准化商品鱼池塘。塘体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背风向阳;水源为山涧水,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常年水深保持在2.3m,水体透明度在35cm左右;壤土底质,疏松通透,保水保肥,塘底平整并略向排水口倾斜,进排水系统分开。将采用健康养殖技术的试验塘称为1#塘,采用传统养殖技术的对照塘称为2#塘。每口池塘均配自动投饵机一台,草台一个,此外1#塘配3kW微孔增氧机一台(配置10个增氧盘),2#塘配3kW叶轮式增氧机二台。3.放养前准备(1)清淤消毒:1月中旬,两口池塘于苗种放养前30天将水排干,进行清淤整修,池底淤泥控制在15cm左右,经曝晒霜冻10天后注入9cm新水,按每亩75kg的生石灰块灰化浆趁热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底病原体和野杂鱼等。(2)注水和肥水:2月6日,在1#试验塘每亩施500kg、2#对照塘每亩施800kg经发酵腐熟并与漂白粉按110:1充分搅拌均匀消毒的牛粪作为基肥培养浮游生物。放苗前6天在进水口安装60目的聚乙烯筛绢过滤,逐渐加水至1.6m,待池水变成豆绿色,透明度在30cm时在1#试验塘施用芽孢杆菌。4.鱼种放养(1)鱼种来源: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团头鲂、鲶鱼等鱼种来自宁化县鱼种场,黄金鲫则从顺昌县兆兴鱼种有限公司引进。(2)苗种选择: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活泼溯水性强、无病无伤无寄生虫、眼睛水晶体光滑润泽,畸形率和损伤率不超过1%。(3)放养时间:2月16-28日陆续投放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团头鲂等苗种;3月8日,每口池塘中又投放200尾南方大口鲶鱼种。(4)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及放养密度:试验采取主养草鱼,搭配混养鲢鳙鱼、建鲤、团头鲂、鲶鱼和黄金鲫。苗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草鱼种还需注射草鱼“四病”疫苗;鱼种投放应选择在进水口附近避风向阳处采取多点投放,前后温差不超过3℃。2月16日至3月8日,1#塘投放草鱼8000尾、净重1000kg,鲢鱼和南方大口鲶2200尾、净重215kg;2#塘投放草鱼4000尾、净重500kg,鲢鳙鱼、黄金鲫、建鲤、团头鲂、鲶鱼等7000尾、净重537kg。鱼种投放情况详见表1、表2。5.饲料投喂(1)饲料选择:试验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1#塘选择草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生产用料,当鱼平均体重低于200g/尾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粒径2.0mm;平均体重超过300g/尾时选用蛋白质含量26%左右、粒径3.0mm的沉性颗粒料。2#塘则选择普通池塘淡水鱼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左右。(2)驯食:2月底当水温达到15℃便开始驯食,驯食期水质宜“清瘦”,每次定时喂食前在食台边敲击竹筒数响,刺激鱼体产生吃食条件反射,然后再开始呈扇形慢慢撒喂。每天投饵1次,约占鱼体重的0.5%,按“少—多—少”和“慢—快—慢”的节奏进行,持续10天养成聚群上浮水面抢食的习惯即可转入正常投喂。(3)投喂方法:饲料的投喂按照“四定”原则采用自动投饵机进行,同时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鱼的活动摄食情况调整日投饵率和投饵次数,一般以鱼吃七八分饱为宜,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当水温低于25℃每天投饵2次,分别为上午9:00和下午4:00,日投饵率为2.0%左右;当水温超过25℃时则每天投喂3次,分别上午8:30、中午1:00和下午4:30,投饵率控制在3.0%~3.5%左右。在7、8两月采用精料和青饲料相结合的办法,即精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1.5%、青饲料占鱼体重的15%~20%,一般控制在吃完青饲料后仍有少数鱼在饲料台觅食为宜。当进入9月份即养殖后期,增加精料的投喂,采取逐渐加量的方式,但最大投喂量不超过鱼体重的4%~5%。6.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水体交换与水位调节。为有利于提升池水温度,在养殖初期将池水保持在1.6m深,当进入5月中旬池水温度达到25℃时将水加至2.3m的最大深度以保持水温的恒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cm,换水频率可根据鱼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水质变化适当调整,采取先排后补,补充的池水需经消毒和过滤。追肥与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在1#塘施高效肥水王定向培育有益种群,在5-9月生长旺季每月3次选择水温和PH值较低的晴天上午按每亩0.8~1kg(用池塘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可视水质肥瘦情况,适量隔天补充。进入高温季节或养殖后期利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环境,每7天施芽孢杆菌1次,半个月施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1次,当遇阴雨天气、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偏高、浮游微藻繁殖过度时用光合细菌调节;若水体老化、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有机物溶解过多、浮游微藻繁殖不足时施乳酸菌调节。同时开机增氧,全程调节养殖水体成“肥、活、嫩、爽”。适时增氧。1#塘使用微孔增氧,2#塘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增氧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天气情况和池鱼动态灵活掌握,若遇晴转久雨、久雨转晴、闷热天或日降温大于5℃,则晚上10:00左右开机增氧3~5小时。在施肥或消毒后、水质恶化以及浮头等特殊或应急情况要及时开机增氧。(2)巡塘与抽检:每日巡塘3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情况,池水水质变化及注排水,检查设施设备的防损,以及病死鱼的无害化处理等。每月随机抽检20尾草鱼的生长情况,详细测量记录生长数据,及时调整饲料蛋白质含量和投喂量。(3)鱼病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对水体、食台、工具和网具消毒。每月两次使用新鲜块状生石灰350kg化浆沿池缘泼洒。进入6-8月,每月在饲料中添加药饵投喂2~3次,每次连喂3~4天,如添加烂鳃灵5g/kg预防烂鳃病,添加溃疡灵5g/kg预防赤皮病,添加黄连素2~3g/kg或大蒜素5g/kg预防肠炎病,与饲料拌匀投喂,每天2次。在整个养殖期间都严格执行渔药使用与休药期的规定。由于预防措施得当,生产管理又到位,注射了草鱼“四病”疫苗,1#试验塘和2#对照塘均没有较大鱼病发生。(4)养殖日志:为更好地进行总结分析,养殖日志对鱼种的放养、生长、收获情况,包括投饵施肥、鱼的活动摄食、水质监测、饲料和药物的选用以及病害防治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对比:该试验至12月下旬,1#试验塘收获商品鱼15176.1kg,产值172043.2元;2#对照塘收获商品鱼8096.32kg,产值94474.6元。收获情况对比详见表3。2.经济效益分析:1#试验塘总收入172043.2元,其中草鱼152539.2元,占比88.67%;生产成本130335.76元;投入产出比为1:1.32,饲料系数为1.62,实现净利润41707.44元。2#对照塘总收入94474.6元,其中草鱼49401.6元,占比52.29%;生产成本83605.84元;投入产出比为1:1.13,饲料系数为2.08,实现净利润10868.76元。生产成本对比详见表4。

三、小结与讨论

健康养殖范文篇2

关键词:健康养殖;科学;管理;技术

水产品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正常活动、生长、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态要求,选择科学的养殖模式,将健壮水产动物通过养殖系统的规范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水产健康养殖应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①能够人为控制养殖生态环境条件,环境尽量满足养殖对象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②养殖模式使养殖动物正常活动,具有正常的生理机能,通过养殖对象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入侵及环境的突然变化;③投喂适当的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的饲料(最好是配合饲料);④水产品无污染,无药物残留,近似绿色食品;⑤对资源利用最节省。

1选择优质苗种

苗种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健康养殖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县市级以上的水产原良种场。苗种选择与投放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技术要点:一是苗种。健康养殖首先要获得健康、优质的苗种,苗种引进时要经过有关部门的病虫害检疫,检疫合格后再投放。二是亲鱼。可直接购买或自己选育亲本,人工繁育后进行育种。三是科学的放养密度。因地制宜,降低集约化养殖密度,科学放养。根据水源情况、池塘、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合理确定放养模式与密度。四是实施轮捕轮放。健康养殖推广“轮养”或“休养”,特别是对那些高发病的养殖池,建议采取“轮养”或“休养”的措施。

2水质调控与监管

2.1保证水源。建设养殖场时,对水源进行认真调查,既要保证全年水量充足,又要注意水源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污染,水源的各项理化指标应适宜于水产养殖,常用的理化指标有水温、pH值、溶解氧、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及微量元素等。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应独立完善,不可共用。外来水源没保证,应有水井抽取地下水,并保证供电设施完备。2.2改善生态环境。养殖水环境中的各种水生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及一些微生物的含量与变化处于动态平衡,保持池塘正常的“水色”,水环境的平衡打破,水质容易变坏。高密度养殖情况下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溶解氧充足,定期开启增氧机。

3科学投饲

3.1饲料的选择。人工养殖投喂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饲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状况,养殖者使用的饲料应符合SC/T1026和NY5072的规定,要保证投喂的饲料营养全面、均衡、不含致病菌、不含激素等违禁药物。一般不提倡自己配制生产饲料,建议养殖者购买知名度高的专业鱼用饲料厂家生产的颗粒饲料。优良的饲料配方不等于优良的成品饲料,只有规范化的企业才有能力对饲料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及成品出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健康养殖关键是要科学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饲料要“八成饱”,做好投喂记录,不断积累总结经验,降低饲料系数。养殖户根据鱼苗的长势投喂开口料、幼鱼料、成鱼饲料,科学投喂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4推行减量用药行动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水产养殖病害绿色防控和规范用药技术普及,探索零用药、免疫预防等健康养殖技术,打造一批可复制、操作性强的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技术模式,实现科学防控和用药减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养殖要从使用优质苗种、加强疫病防控、指导规范用药、加强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着手,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推广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减少行动,形成一批标准化技术成果和用药减量技术模式,使养殖者规范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4.1防重于治,科学用药。健康养殖一定要科学用药,用药掌握以下原则。①正确诊断,对症用药;②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渔药,有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③了解养殖鱼类的生物习性和药物的基本特性,药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科学用药;④杜绝盲目加大用药浓度、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⑤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停药、调整剂量和改换药物。实施健康养殖,尽可能减少或不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中草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生物制品。4.2实行休药期制度。食用鱼上市前,实行休药期制度,确保上市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符合国家标准(NY5070)。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相关标准(NY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不准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硝酸亚汞、醋酸汞、孔雀石绿、六六六、滴滴涕、磺胺脒(磺胺胍)、新霉素、呋喃唑酮等因其毒性大或有致癌、致畸作用而被我国在水产养殖食用鱼时禁止使用。

5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5.1严把养殖环境控制关。严把环境控制关,是阻止水产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消毒工作,对水产养殖场、育苗场进行分级管理,要求进水、排水系统齐全,鱼池水源安全、无污染,池水互不串联,防止鱼病通过池水交叉传染。5.2严把投入品使用关。对投入品生产企业实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制,每年开展1~2次以上投入品生产销售拉网式大检查。在主要养殖基地实行投入品使用处方制,对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等,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5.3严把监督抽查关。对无公害生产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原良种场,在平时自检的基础上,每年开展统一抽样检测,实行养殖生产基地准出制度,把好水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关。

6加强品牌建设、建立追溯体系

健康养殖范文篇3

关键词:肉鸭;健康养殖;饲养管理

肉鸭,不仅肉质鲜美,而且皮下脂肪还很少,非常受人们的欢迎。随着电商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便利,养殖肉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市场对肉鸭需求量的大增,为了保证肉鸭产品的安全进而保障人类的健康,肉鸭健康养殖饲养管理技术的高要求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本文拟探讨肉鸭健康养殖饲养的管理技术,以期促进我国肉鸭健康养殖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使肉鸭的生产健康化、标准化、产业化。

1鸭场要求

鸭场应选在地势较高、地面开阔平缓、排水方便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因为涉及运输的问题,鸭场最好选择在交通便利、水质良好的荒山或者山坡地。鸭舍的建设要符合科学,应建设在较高地势的地方,方位要坐北朝南,以保证防寒保暖。另外鸭舍要求排水设施要好,要勤消毒,以保证肉鸭生活在卫生干爽的环境中,减少鸭病的发生。

2饲养管理

不同时期的肉鸭生活方式不太一样,为了提高它们的生存率和鸭肉质量,应对其进行分类饲养管理。根据肉鸭的状态和用途可分为雏鸭饲养管理、4周龄以上中大鸭饲养管理和种鸭饲养管理。

2.1雏鸭的饲养管理

雏鸭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1)温度:肉鸭在舒适的温度条件下,不仅食欲好,生长快速,而且毛色还会更鲜艳。所以应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适当地进行升降温和保温工作,以保证雏鸭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需要强调的是,一般要求夜间温度要比白天温度高1~2℃。2)湿度:一般养雏鸭的鸭舍前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后期相对湿度应降到50%~55%。3)光照、通风:光照强度以雏鸭能看到食物为准,在高温情况下要及时通风,保证鸭舍室内空气新鲜。4)在雏鸭开壳24h内及时开食、开饮。注意保证饮用水干净无污染。为了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可在食物中加入维生素、葡萄糖和抗生素。

2.24周龄以上中大鸭饲养管理

4~7周龄的鸭,处于育肥期,一般采用地面平养方式,应注意适时脱温和及时转群。根据肉鸭的体格大小对其进行分群饲养,一般白天喂养3次,晚上喂养1次,保证饮用水充足。对于体质较弱的肉鸭应额外补充营养。这样才能保证出栏时肉鸭能达到标准体重,达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2.3种鸭饲养管理

从出雏高峰期的雏鸭中选出雏鸭作为日后的种鸭,该选择要符合DB45/T37的规定。种鸭公母比例为1∶10左右,这个比例有助于保证种蛋的受精率。对于种鸭,应坚持限制饲料饲养,合理控制肉鸭的体重。大约23周左右,可以做产蛋准备。

3饲料要求

关于肉鸭喂养的饲料,可以买商用饲料,也可以选择自己配制饲料,总体来说只要原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添加剂满足国家饲料相关规定就行。

4卫生防疫和疾病预防

鸭病要注意以预防为主,除了注意清洁和消毒鸭舍、保证鸭舍的环境卫生外,还要避免养鸭户之间互串,防止鸭病的交叉感染。肉鸭一般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鸭疫病的监测和治疗方案。如果在养殖过程中,肉鸭不幸患病,应合理使用兽药来治疗鸭疫病,避免滥用药物,造成药物残留或者肉鸭出现抗药性等现象。一般肉鸭在2周龄内容易发病死亡,这时候应尽量避免用抗生素等药物,可用其他药物来提高肉鸭的免疫力,防止滥用药物,造成鸭肉抗生素残留,最终通过食物链聚集在人体内,影响人类健康。

5结语

肉鸭可以说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肉类。我国是肉鸭生产大国,拥有丰富的家禽养殖经验。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肉鸭的养殖需要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了保证出栏的肉鸭达到标准体重和安全优质的品质,肉鸭的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健康养殖饲养管理。

参考文献

[1]厉保淑,马玉红.肉鸭健康养殖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2):148.

[2]冯怀情,蒙振亩,张淑克,等.靖西大麻鸭健康养殖饲养管理技术措施综述[J].农技服务,2017,34(2):130-131.

健康养殖范文篇4

环境控制设备非常先进,环境控制工艺水平非常高,人们能够根据需要提供养殖中最适宜畜禽健康生长的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使得畜禽能健康生长,抗病力增强,能有效抵制病原的侵袭;同时,良好的环境控制,也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传播途径,使得畜禽能有效的隔绝病原。环境控制的精确性进一步创造了健康养殖的环境。

饲料配方标准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对营养与免疫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发现更多功能性物质并能进行工业化生产。人们能根据畜禽不同生理阶段及不同的生产目的,同时兼顾动物福利的要求,配制满足畜禽生长的营养配方,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同时,增强畜禽机体的免疫力,使畜禽疾病发生率降低至最低,为健康养殖提供了营养保障。

疫病净化彻底化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科研机构、种畜禽场和养殖企业等的共同努力、联合攻关,绝大多数疫病或常见重大疾病得到了彻底的净化,传染源基本消除,在种畜禽场和养殖场中很少见到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畜禽染病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这为畜禽养殖中健康养殖创造了现实的环境。

畜禽品种抗病化

畜禽育种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抗病基因的提取、转移及表达已成为常规操作),我国已经自主培育出独特的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并经国家良种政策的引导和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推广,抗病畜禽品种在生产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抗病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使得健康养殖过程有了源头保证。

养殖过程机械化

养殖生产中先进的设备被广泛采用,给料、饮水、清粪等生产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个人可以养殖更多的鸡,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真正实现“人养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生产模式。机械设备的大量使用,更便于消毒和环境控制,减少了人员流动带来的病原侵袭和人畜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为健康养殖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检测手段尖端化

尖端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检测之中,实现检测手段的尖端化。饲料及添加剂中违禁添加物、动物及动物产品内药物残留和其他违禁添加物可以被准确、快速的检测到,为执法和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便于严格执法和监管。检测手段的尖端化,提供了健康养殖的可监测性。

畜牧执法严格化

建立了一只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意识强、执法和监管严格的畜牧执法队伍,借助先进的检测手段,执法人员能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执法。同时人们的法制意识也大大提高,加上严格公正的执法,人们在畜禽养殖生产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从而促进健康养殖的进展。

无抗理念深入化

由于养殖环境的改善、疫病的净化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无抗养殖已经得到了普及推广,已经是一种常规、流行的养殖模式,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可,无抗养殖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养殖中添加药物会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不合常理的行为,会受到业内人士的指责和不屑。大环境如此,各个养殖场会自然会采用健康养殖。

消费观念理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对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健康养殖的畜禽产品是大众流行的食品,而添加药物的畜产品会被消费者遗弃,是没有市场的,或者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会严重亏本。养殖生产者出于利益考虑,也会主动采用健康养殖。

人才队伍规模化

整个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畜牧人才队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知识面较宽,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大为提高,能熟练掌握运用各种先进机械设备进行养殖生产和环境控制。养殖者能够积极主动接受先进的养殖模式、先进的技术、养殖管理理念和观念,能够积极倡导、接受、采用健康养殖方式。

规划布局科学化

健康养殖范文篇5

关键词:生态猪;健康养殖;疾病预防

1生态猪的健康养殖技术

1.1饲料的选择。在生态猪的养殖中,饲料是生长的主要营养成分,所以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态猪肉质的好坏和生长状况。在传统猪的养殖中养殖户只是在市场中购买饲料,饲料的质量良莠不齐,很多饲料生产商家在饲料中加入肉骨粉,肉骨粉虽然促进猪的生长,但是安全性不能保证。养殖户在生态猪的养殖中要选择天然的材料做饲料,保证生态猪食物来源的安全性,是生态猪健康生长的基础。1.2养殖环境的管理。养殖环境对生态猪的生长有巨大的影响,好的养殖环境中猪成长迅速,健康;坏的养殖环境猪生长缓慢,易生病,影响猪肉的质量。养殖环境包含猪舍的建设、通风情况、卫生情况等。在传统的养殖,大多数是零散养殖,在养殖环境方面不重视。而生态猪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要选择合适的猪舍,根据生态猪数量进行建立,猪舍要具备很好的通风散气功能,最重要的是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要保证猪舍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可以在猪舍的地面上排放有机物料,保持猪舍地面干燥。1.3水源的控制。在生态猪的养殖中,除了喂食天然的饲料,还有水源的重要性,和传统猪的养殖不同,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水源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优质的水源可以保证猪在饲养过程中不受污染,提高猪的健康性。在养殖中养殖户需要充分了解水源,在有关部门对水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水源无污染。在生态猪饮用前加入适量的盐,有效地减少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猪长期饮用可以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猪疾病的产生。

2生态猪的疾病预防技术

2.1生态猪常见病出现的原因。导致生态猪患病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养殖户养殖过程中的松懈,下面介绍几点生态猪常见疾病的原因:养殖户对于猪饲料的检验工作不到位,猪饲料的储存方法不正确导致大量的细菌滋生,在食用前没有经过检查就直接投食,生态猪食用后患病;养殖户的管理方法不正确,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没有科学的考虑,养殖方法粗矿,不注重猪舍卫生,导致猪患病几率加大;养殖户没有转变养殖观念,在新时代下仍然运用传统的养殖方法,导致生态猪患病几率增加,在猪患病后,运用错误的治疗方法,没有具体研究疾病种类进行对症下药,使生态猪疾病得不到有效地控制。2.2生态猪疾病预防措施。想要有效地预防生态猪疾病需要从根源进行,要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时时刻刻的关注生态猪生长过程中的细节,防止猪出现异常,防止猪疾病的产生,保证科学养殖;养殖户要科学的进行品种选择,品种好的猪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吸收营养,自身抵抗力强,在生长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很重要,养殖户采用天然无污染的饲料,对不同阶段的生态猪进行饲料的合理调配,提升生态猪的抗病性;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防疫工作是必须进行的,养殖户要根据生态猪的种类和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防疫,选择合适的疫苗,对于生态猪疾病的防治是非常有效的。2.3生态猪常见病的具体预防技术。生态猪的养殖中,猪患病种类多,有猪腹泻病、猪瘟疫和猪红细胞体病等,下面对这几种病的防治进行详细的介绍。猪腹泻病。猪腹泻病的防治,需要养殖户对猪舍进行科学的设置,保证猪的密度和数量的合理分布,新引进的生态猪要进行隔离检查,确定没有疾病后可以进场,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防止带病生物进出猪舍。生态猪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在猪饲料中加入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对猪养殖的工具和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生态猪的粪便进行及时清理。养殖户还需要加强水源的监控,提升生态猪的饮用水安全;猪瘟病。在进行猪瘟病的防治中,在猪舍的日常清洁时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病毒在猪舍内的肆意传播,运用2%的烧碱进行消毒。同时,增强虫害和鼠害的管理,防治鼠虫身上携带的病菌传染给生态猪[1]。当发现生态猪已经传染病菌,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已经死亡的生态猪进行深埋处理。对已经传染猪瘟疫的生态猪,可以利用头孢噻呋呐和板蓝根搭配进行肌注,或者干扰素搭配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肌注;猪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方面,主要是猪饲料的为使中,加入抗生素药物,例如加入血虫净、强力霉素等。防止虫害的发生,加强猪虱和疥螨等吸血害虫的清除,保证生态猪的生长。在生物猪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中,要注重猪舍内的环境的管理,进行纯天然饲料的喂养和健康的水源饮用,针对生态猪的常见疾病,进行有效地预防,在养殖中及时关注生态猪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保证生态猪的健康生长,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健康养殖范文篇6

一、养殖模式及苗种放养量

池塘养殖加州鲈有混养和单养两种模式。混养模式通常选用亩产1000~3000kg的成鱼池进行,以利用池中的天然饵料鱼为主,每亩可投放加州鲈夏花鱼苗100~200尾;如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养殖池塘,则每亩放养加州鲈夏花鱼苗300~400尾,经过5~7个月的饲养,年底出池规格可达每尾300~600g,亩产加州鲈100~250kg。池塘单养模式,鱼种规格要放大一些,一般可投放规格为8~10cm的鱼种。每亩放养4000~7000尾,经过6个多月的饲养,年底出池平均规格在250g以上,亩产加州鲈1000~2000kg。

二、饵料选择及投喂方法

养好加州鲈,关键是要有足够、适口的食物。目前解决的途径主要有:①利用鱼种池培育鲢、鳙、鲮鱼等饵料鱼。②利用成鱼塘,在塘中用围网栏出部分面积养殖饵料鱼。③购买冰鲜鱼。④选择加州鲈专用配合饲料。加州鲈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鱼,活鱼的投喂量若以尾数计,则以放养量的2~3倍投喂;若以重量计,一般日投喂量为其总体重的10%~12%,每天喂两次,即上午9-10时一次,下午3-4时一次。若投喂冰鲜鱼,则须经过食性驯化,一般将饵料鱼切成适口的鱼块,高抛投喂,使之落入水中有一个游动的感觉,刺激或引诱加州鲈吞食,高抛鱼块时,要相对固定投喂的地点,投喂范围要尽可能大一些,以便让更多的加州鲈抢到食,使之生长均衡。放养初期,加州鲈因个体较小,摄食能力不强,投喂的饵料鱼要精细适口。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加州鲈的模式,目前还在饲料厂家如火如荼的推广过程中,养殖模式日趋成熟。

三、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加州鲈喜欢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水体中下水层。因此整个养殖过程中,控制水质恶化是饲养管理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夏秋季,由于投喂大量饵料,极易引起水质过肥,一定要坚持定期换水,使用芽孢杆菌、EM菌、过硫酸氢钾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cm左右,将吃剩的冰鲜鱼、人工配合饲料、塘边杂草及水面垃圾及时清除,为加州鲈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水位管理。加州鲈放养初期,由于水温偏低,池塘水位可以适当浅一些,七、八月份,随着水温升高,要逐步提高池塘水位,扩大养殖空间,以利其生长;汛期和台风季节,还要做好防汛防台工作,严防漫水逃鱼。

四、病害防治

健康养殖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模化为基础,以标准化为手段,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禽产品为目的,实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原则,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加大各生产环节的控制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坚持动物福利原则,善待活着的动物。坚持依靠科技原则,不断研究制定健康养殖标准和创新健康养殖模式。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

(三)总体目标。全市畜牧生产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全市80%的规模养殖场达到健康养殖要求,今年要培育50个健康养殖示范场。

二、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

所谓健康养殖,就是通过饲养健康的动物,生产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和有利于环境安全的养殖方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养殖过程中保障饲养动物的健康;二是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安全、优质,有利于人类健康;三是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对一个规模饲养场来说,要做到健康养殖,重点有十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污染区和大型水源地。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

(二)环境舒适。要注意通过排气、降尘、除噪等措施,创造良好的动物生长条件。必须选择合适的圈舍和笼具,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

(三)营养平衡。动物的日粮组成要多样,按需要配齐配足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要素。

(四)饲料安全。饲料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还要控制用量。剩料要及时清理,防止腐败变质。禁止用生活泔水、生活垃圾饲喂畜禽。饲料中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防止药物残留给人体造成危害。

(五)预防病害。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疫苗。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快速早期诊治疾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六)谨慎消毒。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不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带畜禽消毒时,应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奶牛场禁止使用复合酚类消毒剂。

(七)善待动物。在环境改造、畜禽栏网设计、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充分考虑畜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和管理,使畜禽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

(八)控制污染。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外界,会严重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要注意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

(九)制度规范。确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饲养员能按时观察畜禽并及时反馈信息;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养殖场;建立饲料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饲料兽药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按规定使用;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人体携带进场或互相传染。

(十)评估检测。定期对畜禽群体进行健康检测,对环境条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认真查找安全隐患。检查出已经携带病原的个体后,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和保健护理,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给畜禽一个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绿色屏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各级畜牧部门要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和帮助广大养殖场户搞好健康养殖。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赶科技大集、广播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二是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指导所联系的养殖场户进行健康养殖,抓点带面。三是编印发放我市重点畜禽养殖标准,以此指导健康养殖。通过宣传指导,把健康养殖变成广大养殖场户的自觉行动。

(二)开展清洁生产。按照“村容整洁”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尽快改变人畜杂居、畜禽散养、畜禽混养的旧习;同时,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通过消毒、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复合肥等措施,加强对养殖场排放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态养殖、种植模式,大力改善农村人畜卫生环境。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要时刻绷紧疫病防控这根弦,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内防外堵、确保无疫”的要求,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巩固发展无疫区示范区成果。

(四)推广标准化生产。要采取典型引路、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让群众了解标准、掌握标准,自觉地从建场、品种、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污物治理等环节,严格落实生产标准,进而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

健康养殖范文篇8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猪;健康养殖;技术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猪作为我国“五畜”之一,在我国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生态养殖作为我国现阶段普遍应用的绿色养殖技术,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猪的养殖现状,对基于绿色生态理念下猪的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

1饲料选择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猪养殖过程中,饲料作为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的主要食物,对猪的生长状况和肉质都有直接影响。相较于我国传统的猪养殖技术而言,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更加有利于提高猪肉质量和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因此,在选择猪饲料时,养殖户要多选用一些绿色、有机的天然材料来制作饲料,从而提高猪肉品质,以此来确保猪养殖过程中食物来源的安全性,促进猪的健康生长。

2疾病防治技术

在猪养殖技术中疾病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而且随着现阶段生态猪养殖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猪的疾病防治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猪病发生概率,确保猪的健康生长。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要严密监控猪的生长过程,对猪舍进行定期清扫,确保猪不会由于细菌滋生而引发病症,还要时刻关注猪的进食状况和精神状况,以此来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治[1]。

3粪便异位发酵床处理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猪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粪便等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国家在2018年推出了一种减少猪场粪污处理成本和最大程度的提高粪污处理效率的新兴技术,即粪便异位发酵床处理技术。所谓的异位发酵床又称舍外或场外发酵床,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猪的养殖栏舍外建立一个处理粪污的发酵床,按照发酵床的具体标准铺入辅料、接上菌种,然后将养殖场内的粪污抽送到发酵床上,利用翻耙机进行翻动,以此来促使其发酵,从而达到在养殖过程中将粪污内部消耗而不对外排放的目的。将此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养殖产业中,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粪污处理成本和增加粪污处理效率,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养猪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此来实现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4种养结合技术

在我国现阶段的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种养结合作为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结合的、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以地区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充分发挥自身效益,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对猪进行养殖时,养殖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种养结合技术,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猪养殖业达到“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的养殖效果。如以某生态猪健康养殖基地为例,由于该养殖基地目前有万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和万亩西兰花种植基地,在对猪进行健康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将猪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经过无公害化处理和发酵变成一种有利于西兰花和有机稻米生长吸收的有机肥料施于农田中,从而提高种植业有机肥料的投入量,减少农药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结合高标准农田和优质农品基地建设,推行“猪-沼-菜(果、粮)”模式,发展以“基地养猪、大棚种菜、有机稻米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这样既可以解约肥水资源,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水稻、西兰花等作物的有机生长,并且还可以良好地解决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粪便等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

5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作为我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创新,对优化我国传统养殖技术有良好的帮助。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目前养殖业中,不仅有利于创新养殖技术和优化养殖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养殖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影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作为我国养殖产业发展之必然,为我国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提升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续龙.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37(4):41-42.

健康养殖范文篇9

关键词: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目前,从事规模生态健康养殖甲鱼分为2个阶段,即温室育苗阶段和大塘养成阶段。第1阶段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密度高、投饵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的特点,因此,做好甲鱼的温室育苗工作对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阶段为外塘养成阶段,它不仅能提高甲鱼产量,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甲鱼品质,是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将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基层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1建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

根据实际需要和规模大小,认真搞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的建造,使之便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并且利于防病治病。

(1)温室建造应符合建筑管理的规定,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相应的加温、增氧、进排水等设备。一般5000m2养殖池配备0.5t的锅炉2台,1.1KW增氧机10台,颗粒饲料机1台,加温池80m3,管理用房100m2左右。

(2)养殖池建造应符合甲鱼生活习性的要求,大小统一,每口面积20m2,池高1m,池壁顶端向内伸延10cm左右,以防甲鱼外逃。饲料台用长3m、宽0.5m的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搭设,淹没在水下15cm。池中设置网袋用以甲鱼隐蔽之用。

(3)外养大塘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1hm2放养1.5万只左右,塘四周要有防逃设施,以高1m的围墙为好,塘中搭建隐蔽网袋和饲料台。

2苗种的选择和放养

稚甲鱼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活力强、反应快、规格整齐、体重3g左右、种质优良的品种。放养前,必须先进行消毒。将稚甲鱼放进塑料盆里,用15~20g/L食盐水浸泡10min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浸泡水以没过稚甲鱼背为宜。浸泡过甲鱼的水溶液,要倒到池塘外面,不能随甲鱼倒进养殖池。

温室内合理的放养密度十分重要,一般稚甲鱼的放养密度为20~30只/m2,放苗后应在养殖池中直接开食,这样既可减少苗体损伤,又可使其早适应、早生长。开食饲料可用稚鳖饮料等商品饲料,且从第1次开食就可把新鲜的猪肝按10%~20%的比例添加于开食饲料中。

3温室温度的控制

水温30~32℃为甲鱼的最适生长温度,水温高于20℃时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低于最佳温度,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若高于最佳温度,甲鱼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因此,室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尽量保持恒定。

4充分利用微生物和增氧机调控水质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水质调控,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一般光线较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活水宝(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分解有机质和其他有害物质。采光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中有益藻类来创造水体平衡,同时可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节约水电费用。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温室甲鱼养殖池人工增氧很重要,合理的增氧既能增加氧气,又可改善水体环境,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理化指标,促进甲鱼生长。放养密度为20~30只/m2的一般前2个月,1.1KW的增氧机每天开4h左右,第3~4个月每天开9h左右,第5~6个月每天开15h左右,6个月以后全天增氧,期间可以结合化学增氧制剂来调节水质。

5狠抓病害控制

温室养甲鱼由于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必须严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执行。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根据甲鱼生长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每15d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海因、光合细菌及EM菌等,可交替泼洒使用。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免疫多糖、VC及病毒星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药物防治时尽量使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应用健康养殖技术,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在饲料中添加酶益生菌、复合维生素等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若发现疾病立即查明原因,并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药物作用后,要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6高度重视从温室养殖到外塘养殖方式的转变

甲鱼从温室转到外塘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搞好转塘工作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健康养殖范文篇10

一、养殖水源

水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想要保证水产养殖的高效率,必须对水源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在选择水源的过程中,要严格的对其水质进行检验,将《GB11607》的标准要求作为水源选择的基础依据,保证选择养殖的水质健康清洁、适合养殖、无污染。最好就是选择没有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的水源,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养殖中所需要的用水量,而且还要确保水源周围的取水条件是否便利,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交通便利、能源充足,所选择的水源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另外,选择水源之后要对养殖池塘设置给排水装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进水和排水不会产生水源交叉感染的现象。

二、调控水质

1.根据理化。指标进行水质调节理化指标是养殖用水的基础要求,所以相关人员要对水质中的理化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采取定期检测的方式对水质中的指标进行掌握,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水质含量检测的全面性,要做到溶解氧、氨氮、pH值等方面的检测。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种类和溶解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质中的溶解氧越高,水质中有害物质的作用越小,能够促进水产种类的成长,对饵料利用率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帮助。为此想要提高水产的效率,需要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可利用增氧机、增氧管道、增氧剂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就水质中的pH值而言,水质中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水产造成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水产的健康,需要对水质pH值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水产生物的成长需要觅食,水质中氨氮含量对生物的进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水质中剩余饵料,会再转化成氨氮,导致水质中氨氮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不利于水产生物的摄食,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饵料的投放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为水产生物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2.控制好水质中的生物指标。在水产养殖之前,需要对水质情况进行调制,将其透明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为了保证苗种投放后的生长,保证水中的生物量,需要对水质进行施肥,保证浮游生物能够得到良好的繁殖,为苗种提供充足的食物。

三、苗种管理

1.对生产厂家苗种的情况进行掌握。为了保证水产的生产更加健康,相关单位要加强对苗种质量的管理,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苗种生产厂家的检查,保证生产企业符合苗种生产的要求。保证生产企业苗种生产的规范性,针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严格管理,以此实现对苗种情况的全面性掌握,为苗种的选择提供正确的引导。2.为苗种生产的厂家提供技术支持。想要实现水产的高效健康养殖,必须控制好苗种的质量,为此,技术部门要对生产企业提供苗种的培养技术,委派专业人员到苗种厂家进行技术服务,对苗种培养时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对苗种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在进行虾类苗种生产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其具体来源进行详细的掌握,根据其来源的特点进行苗种质量的控制,以此提高水产的养殖产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苗种生产的监管,为苗种生产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同时为了提高苗种的质量,还要合理的控制药剂的使用,做到苗种生产全过程中的整体性管理和监控。3.提高检验的力度并加强对药物残留的检测。相关单位要对苗种的出厂进行严格的把控,无论是产品检验、药残检验还是检验方面都要确保合格之后,才能够准许苗种出厂,实现苗种质量源头上的控制,此外,苗种生产厂家要对自身提高要求,不管是生产制度还是服务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做好售后服务的同时为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提供养殖方面的指导,以此提高水产健康高效养殖的水平。

四、饵料管理

1.选择正规的产品进行购买。在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生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饵料,因此,在饵料的选择和采购过程中,需要以得到质量认证的产品为主,并保证饵料的保质期在适用的范围之内,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只有这样,在养殖的过程中才能够为水产生物提供生长的能量,促进水产产品成长速度的提高。另外,如果养殖需要利用到鲜活的饲料,养殖人员要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并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避免饲料对养殖水质造成影响。2.进行科学性的喂投。在养殖的过程中,饲料的投喂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分别是坚持投喂饲料质量合格的原则、坚持饲料投喂适量的原则、坚持定时投喂饲料的原则、坚持定点投喂饲料的原则。另外,在饲料投喂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对养殖情况、当下季节、气候、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投喂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造成饲料浪费的现象发生,减少剩余饲料对水质的影响,促进水产生长率的提高,为养殖户提供更高的效益。

五、安全用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