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7:11:22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范文篇1

中国现代文学从倡导和诞生之日起,便与西方文学的各种思潮构成了紧密而稳定的参照关系,这是新文化和新文学界面向西方思潮敞开门户的必然结果;惟其是在思潮意义上发现了西方的各种“主义”与新文学之间相互参照的可能,“倾向性”便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对各种主义的评价之中,于是人们既从积极意义上理解西方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等等之于新文学的正面参照关系,也从消极方面评估西方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之于新文学建设的逆向参照关系。

在逆向参照的对象中,自然主义还一度受到过正面的肯定,陈独秀、沈雁冰在新文学运动之初都曾赞赏甚至倡导过自然主义,而古典主义则在新文学倡导初期备受规避、批判和遗弃,只有到了通常被视为“新文学的反动”的学衡派文人那里,古典主义才得到了某种学理的肯定,后来在梁实秋的批评理论中得到了积极的阐发和利用。然而即便如此,古典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形迹仍不宜夸大。近些年来,也有研究者将古典主义视为与新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一种创作方法,然后从中艰难地寻找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合法性与文化生存的价值。

也有学者根据古典主义的某些刻板的条规,试图将古典主义与以样板戏为代表的特定年代的文学原则之间建立过某种联系,例如认为样板戏意味着“古典主义的复活”,样板戏是“革命古典主义的经典”等等。这种种努力都有相当的学术内涵和理论灼见,但似乎难以形成相应的说服力:即便是从古典主义的理论条规确实能够寻找到与样板戏或其他中国文学现象之间的全面对应,也仍然难以避免人们在面对这些文学现象之时对于其与古典主义联系的将信将疑。为什么古典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在理论框架上的哪怕完全的对应现象,最终无法打消人们对其间同一关系的怀疑?

原因盖在于,将古典主义理解为一种工具性的方法论,本身就体现为一种认知上的迷误;当古典主义作为新文学的逆向参照物时,它被无可置疑地理解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或者说一种创作倾向,然而古典主义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下并不真正体现一种价值形态,不适合当作价值理性去张扬抑或去批判,因而所有关于古典主义的价值批判都流于偏激,难以中肯剀綮,切中要害;古典主义其实更多地体现着一种理念的内涵,适合运用于文学与文化观念的申述与表达,而且仅仅就是申述与表达而已,形不成倡导的力量。这便是梁实秋对古典主义最为切合实际的理解,也是他的古典主义论既精当中肯同时又未曾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缘由。

工具理性的克服古典主义在新文学建设初期备受质疑与排斥,盖因为其名称既与新文化和新文学所忌恨和反对的旧文学诸多瓜葛,其内涵又被理解为对旧文学的眷恋、认同与倡导。那是一个以新与旧划分价值倾向并判断其对与错的时代,人们普遍习惯于这种两极化的认知,于是古典主义不可避免地成为新文学界的攻击和唾弃的对象。最先对古典主义发起猛烈攻击的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陈独秀,他不仅在战斗檄文式的《文学革命论》中借批判古典的文学否定古典主义,此前,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中,他已经从文学的进化观出发。

古典主义范文篇2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设计原则探讨

1.地面设计选材与玄关设计的融合

玄关地面的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因为这个位置融合在玄关主题外缘接引地位,它同时承受着磨损撞击,同时它引导着外部空间与玄关接触,保证玄关自成一体。

2.天花板应趋向于简洁

玄关的空间往往不大,而且不慎会产生压抑感,但通过吊顶的配合,可以人为使玄关空间的比例和尺度视觉得以改变,它可以是自由畅快的曲线条,层次分明中表现古典美的机理变化,但切记天花板吊顶是玄关附庸之物,处于绿叶之位,而玄关才是“花”的地位,不能忘记变化中更要统一风格与主题思想。

3.色彩不宜过多

玄关设计本身空间小,在玄关的设计之中注重色彩取舍,选择清爽明亮的色彩邻近色映衬玄关。假如有单独划分出的宽敞玄关厅,可采用丰富而深暗的颜色,不过最好不要让人视觉感觉太多太烦杂,尽量避免使用让人眼花缭乱的色彩与图案。设计在线.中国

4.古典式家具的合理布局

玄关设计之中考虑摆放相差风格的古典式家具,就意味着确定了带个古典主义思路的格调。由于是关系确定主题的主要作用,古典家具在选择上不光要考虑其价格、色泽、视觉层次感,进一步要注重它是否与所处空间上视觉冲突。同时,古典式家具上要放置一些与玄关风格相关的古或仿古艺术品的陈设,有的物件可能要成玄关的视觉中心,所以在选择古典式家具是时不应重视视其上装饰物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5.装饰物要合乎主题和风格

古典装饰物件的种类繁多,不管是哪个时代的真或仿古装饰饰物,确实可以使玄关的气氛布满活泼。但不可不经思考,无所谓地信手拿来不是可取的。古典装饰物件在时空上精细划分是有国界,有时期,有流派的。处理不好,会使人感到相当的厌恶。

6.灯光的渲染格调

灯光不仅起着照耀玄关空间的作用,而且善于使用灯光的室内设计师能巧妙地营造出古典艺术光影时空美。灯光的某些焦点、聚散,可以十分形象地将主物体更为顺利地视觉集中,引起人眼视线集中。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照明要求

1.避免眩光

在人的视野内假如出现亮度极高的物体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可引起人眼不舒适或视度下降,这就是眩光。古典式物件及家具物品,需要灯光集中于某点或某些点,假如处理不当可造成眩光。在设计灯光时,我们应尽最大可能减小眩光危害,多采用漫反射系列光源来灯具来柔和光照,减少及避免玄光对人的视觉危害。

2.玄关照明光源的选择

采用高光效、低污染的电光源,提高照明质量,提高电能利用率是绿色照明的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选择节能节耗的健康光源。节能节耗与防火性能社会考虑,是职业室内设计社会职责。

3.要表达主题思想

灯光的引入可以烘托艺术气氛的作用,使新古典主义玄关给人以具体的感受。照明的光色应与玄光的色彩相协调,一般计算得出照度要求能达到照明要求,但艺术的角度没有深入,仅仅做到明亮是比较初级的,应努力做到装饰效果就应考虑光的层次,深度的拓展,也就是光的空间与主题的点明问题。

4、灯具的类型和选择灯具

花吊灯花吊灯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灯具,它不以高照度和低眩光为目的,有时甚至要刻意产生一些闪烁的眩光,以形成秀丽多姿的效果。花吊灯的样式繁多,外形生动,具有闪烁感,安装暖色调电光源时,能在室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暖和明亮的视觉中心。然而吊灯对空间的层高有一定的要求,若玄关一般层高较低,要甚用。有一种吸顶式的花灯,能在层高不够时使用,也能有相似的效果。但却与吊顶灯空间层次美的营造上要有所损折。

壁灯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装饰灯具之一。根据不同室内设计要求有直接照射、间接照射、半间接照射和匀散照射等多种形式。使用壁灯往往也是作为层高偏低(或过高),不适合用吸顶灯时的一种选择;选择一些造型设计新奇的壁灯能充分体现主人的修养和爱好爱好所在。壁灯安装高度一般在视线高度的范围内。在比较窄的玄关空间应慎用。

嵌顶灯嵌顶灯泛指装在天花板内部灯口与天花板持平的隐装式灯具。一般用于有吊顶的情况,其优点是天花板面整洁,节省层高,但是灯具散热性能不好,发光效率不高的缺点,一般不宜作为主光源,而作为主光源灯具的陪衬和点缀。针对玄关层高偏低,嵌顶灯(如筒灯)局部装饰性挂吊时经常使用。

吸顶灯吸顶灯是指直接吸附在天花板上,包括各种单体的吸顶灯和一些吸顶式简易花灯,都是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常用来作为各功能房间主照明的灯具。

巢灯巢灯就是“反光巢灯”,亦称之为结构式照明装置。是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的线型面型的照明,一般都选用日光灯管的形式。通常有顶棚式、檐板式、窗帘遮蔽式和风光墙等多种做法。其中顶棚式为间接照明,檐板式为直接照明,其它为半间接均散光,这种照明方式装饰性较强,但不利于节能。设计在线.中国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材质基本要求

现代装修材料的种类十分丰富,远远超出中古时期材料的种类。将现代材料简单划分:

(1)木材、石材、金属、陶瓷(传统材料)

(2)塑料、玻璃、(现代材料)

室内设计师十分清楚材料及材料附带品,是室内设计的基础,材料合理应用关系到公司利润及顾客支出,把握不同材料的应用规律,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最好能从业主已有旧物中选择部分设计贴饰材料,从而营造出更为精致的艺术境界。其次,在没有旧材料或缺乏新材料,如何古旧处理及其缺少或最大限度地材料的加工之中可产生有毒物质也应在认真考虑的范围之内。

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的色彩要求

新古典主义玄关视觉上的心旷神怡离开不了各种色彩协调融通,玄关做为给予人的第一印象是光与色的印象。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光与色的设计是不能分离的,同种色质在不同照度的光的照明所产生的色彩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同一光源下,这些物体由于所处的位置,本身的材质,固有的色彩,在加上投射的阴影,所反映的色彩是极其复杂的。同是白色乳胶漆的涂刷,人工光照下,与部分自然光表现的玄关意境能否一致时相当要注重的,在视觉上,人的色彩感觉有冷暖之分。室内的主要色彩基调如何体现也是一个问题,由于人的室内活动是以相对静态的活动为主,玄关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的心理,新古典主义玄关,是要以明亮、中性的、含灰的色调为主,保证色彩的稳定和突出,色彩视觉中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艺术性的重中之重。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设计形式

1、低柜隔断式

以低型矮台来限定空间的形式作隔断,可以储放什物,又起划分室内空间的作用。

2、玻璃通透式

以大屏玻璃作装饰遮隔或夹板贴面,旁镶嵌饰喷砂玻璃、古典压花玻璃等通透材料,既可以分隔互间,又能保持整体太空间的完整性。

3、格栅围屏式设计在线.中国

以带有古典式花格图案的透空木格,栅屏做隔断,既有古朴雅致的风韵,又能产生通透与隐隔的互补作用连通的作用。

4、半敞式半隐式

以隔断下部为完全遮蔽式,隔断两侧隐藏无法通透,上端敞开,贯通彼此相连的顶棚。

5、框架式(半框半架式)

框架的形式采用上部为通透格架作装饰,下部为框体;或以左右对称式设置框件,中部通透形式;或用不规则手段,虚实相互结合;以镜面、挑空和贯通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设计,达到美化与实用并举的目的。

玄关的设计离不开展示性、实用性、引导过渡性,在设计形式把握上,整个玄关设计在把握实用基础上,努力实现艺术性。

玄关的设计形式——建筑内部空间位置的划分熟悉

1.硬玄关

硬玄关分为:全隔断玄关、半隔断玄关

全隔断玄关由地至顶,这种玄关是为阻挡视线而设计的,这种形式要注重光线问题,假如不能处理好。玄关的照度问题光线就会十分偏旧。

半隔断玄关部分区域透明,虽然是由地至顶由于视觉上是半隔断式。

2.软玄关

此类型是在本材质等平面基础上进行区域处理的方式。

天花板划分通以顶棚造型的区别。

墙面划分通过墙面与墙面的差异来界定玄关的位置。

地面划分通过地面材料、色泽、高低等来约束玄关的位置。

鞋柜划分通过鞋柜在长宽高的尺度来约束玄关位置,其次,玄关与建筑整体空间的关系上,又可分为:

(1)独立式此玄关狭长,是入门通往厅堂的必由之路。

(2)邻接式与厅堂相接,设有明显的独立区域,可使其形式独特,或与建筑内部其他空间风格融为一体。

(3)包含式玄关包涵于进厅之中,既是厅堂的亮点,又是有层次感,增加了厅堂的副设计感。

二、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略说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国内民众的生活品位和艺术鉴赏里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中国文化的摆弄。中式新古典主义的空间布置最大魅力就是能给我们业主一种更加“家”的意境。这种“家”的意境是他们对我们自家文化传统的认同。

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常用家具样式选择

柜类

圆角柜圆角柜全是用原料加工制成,顶部有突出的圆形线脚(柜帽),立柱与脚不分开。以一根原料制作而成。

方角柜基本造型与圆角柜相同,不同之处是柜体垂直,上下同大,四角见方,柜门与柜体以明合页结合,顶部是矮柜。

四件柜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件组合而成的柜子。其上部是两件如箱型的矮柜,下部是两件较高些的立柜组合而成。四件柜可以分而使用,即可成为两件柜。

亮格柜(万历柜)其是架格与柜子组合物。架格一般在上,柜子在下,上下可陈列古玩,下可存放什物,后有背镶板,两山及正面透空。

条案案桌呈长条形,桌子两头微微翘起,上可放置古式器物。

屏架类

座屏屏是挡风和遮蔽视线的家具,有座屏和折屏两大类。座屏就是下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有人也叫它立地屏风。有单扇的,也有两扇、三扇的。座屏有人也叫它插屏。其中较小的座屏,是放在床前、桌案之上;作为装饰用的,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或者十二扇等。座屏的形体可分为屏面和屏座两部分。屏面有四框,中间可嵌业主喜好的书画、纱娟等。

挂屏以硬木组成长方形边框,屏扇内做出外形不同的开光,内嵌大理石,石料选择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烟云图案甚好。

围屏其特征是无屏座、屏扇多为四、六、八、十二等双数配置,每两扇为一曲,多者可达十二曲。扇面以铰链相连,方便折叠,围屏旋转时多呈锯齿状,以求稳定。

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为六腿、整体结构。两条后腿高长,上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中有花牌。搭脑之下常有挂牙护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朴素无饰的式样。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样。结构上有整体和折叠两种。

衣架上有立拄,下部有木墩为座。在墩与立拄的部位,站牙挟持两柱之上有搭脑。搭脑两端出头,一般都做圆雕装饰,中部大都有雕饰华美的花板。

古典灯架古典灯架种类很多,有案桌上的,有庭院里的挂灯,手持的把灯,引路的提灯等等。

椅凳类

灯挂椅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官帽椅官帽椅的基本特点是搭脑和扶手的两端,都要出头,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好似明代官员所带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

圈椅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

玫瑰椅玫瑰椅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靠背无侧脚,竖立于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方腿圆棱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

交椅交椅是马札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设计在线.中国

太师椅大师椅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多扇的围屏。两侧背板及扶手,都是透雕拐子纹,线条粗壮。座面宽大,下有束腰,束腰上有炮仗洞的绦环板。腿下有四面低枨,四只方墩形足。

凳子凳子分方凳、圆凳两大类。造型方面,主要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无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弯腿。腿下端,多作内翻、外翻等处理

马札马札也称胡床或交床,是一种折叠凳。

坐墩坐墩以圆形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雕一道弦纹,在弦纹的中间,又雕出一排鼓钉。坐墩也被称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外形的亮洞。座面的式样有海棠、梅花、瓜形、椭圆形等等不同外形。木制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珍贵木材。也有仿藤、仿竹节的木制坐墩。

桌案类

方桌方桌是使用最广泛的家具,一般称为八仙桌,尺寸略小些的叫六仙桌,四仙桌。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为无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两种。

条桌这是一种长方形桌面的桌子。其基本造型有无束腰、有束腰两种。但其造型的共同特点是:四腿与桌面基本上成直线,腿子不向里缩,这是桌子区别于案的主要特点。条桌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就餐,也可以放置器物,也可以下棋、弹琴,也可以读书、作画。

半桌半桌顾名思义是方桌的一半,俗称接桌。它的体积较小而易干调动,它的结构合理而坚固耐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拼于方桌一起使用。

抽屉桌抽屉桌就是带有抽屉的桌子。图37抽屉桌的桌面之下,两前腿顶端有透雕挂牙,打破了因有抽屉而造成的沉闷感。抽屉上有饰件,之下也有壸门牙子装饰。

月牙桌就是半圆桌,取圆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弯腿、蚂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无束腰。

炕桌炕桌是炕上使用的矮桌。此桌有束腰,束腰上安装绦环板。下部是鼓腿彭牙,内翻足。

平头案案与桌的最大不同,在于腿和面的关系。桌的腿与面成直线,直角形为多。喷面为少,即使有喷面,喷出尺寸也小。而案则不同,腿子大多缩进案面。平头案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平头案的式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卯榫结构、装饰,以及局部处理上,可说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翘头案翘头案主要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也称称为"飞角"。翘头案多用挡板加以美化。

架几案架几案是一种狭长的家具。此案是以卡子花的形式,这是苏作喜用的形式。

条案案面为窄长的条形,案面的宽度大约是长度的四分之一,有的还要小些。条案上可陈放文玩、书籍等。

炕案这是在炕上使用的家具。特点也是窄而长,腿子短。图2是一只紫檀木炕案,拱壁如意纹为枨,中间与两端都嵌以如意纹的卡子花。

卷书案卷书案案面两端向下卷起,像似书卷。

香几也可以作花几。它的造型并没有为一种功能所特有。可以焚香,也可以陈列花瓶、盆景等。

家具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而文化在家庭中最直接表现在室哪环境上。家具可以营造的将是一种生活态度。家具的挑选与布置是密切相关的。在设计玄关家具中要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但同时也注重了现代家具的实用性,提高了传统家具的舒适度。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材料往往取材于天然丰富,如木材、石头,尤其是木材,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朴实的象征。其实,只要能发挥各种建材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材料,即使是玻璃、金属等现代科技的建材,一样可以展现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不必拘泥于古典时期材料的约束。

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价值取向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传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回归传统是逐步富裕起来的国人无论也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因此,中式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一种趋势,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巨大的聚宝盆。继续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和艺术行为,但我们不能去完全抄袭古代的东西,生硬的照搬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是一个崇尚气韵生动,凸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国度,缺泛当代精神和个人价值的东西,也是设计的错误。在正确理了解古典文化的前提下,用现代的技术手法来构造,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达到在古代文化的心理和视觉上的享受。设计好中式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总是要容入业主和设计师共同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传统的东西必须在现代的意识中淘汰及保留,继续与发展是设计进步的永恒主题。继续是为了变革而不是为了复古,过分追求原汁原味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让室内环境将兼具有时代气息和古典文化神韵。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最伟大的诗人根据过去与现在构成将来的一致”。所以说成功的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价值取向是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意识的相互融合,而不是在外型模拟和古代精神的生搬。中式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非常考究。“移步就变景”的装饰手法,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

三、新古典主义玄关重要法理与室内设计师思维把持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主要风格与流派简说

一、古希腊风格

可以用植物叶子如莨菪叶和涡卷为装饰,同时也可用古瓶、竖琴、花环等作为饰物;可以巧妙应用古希腊建筑三个特色的柱头来体现庄重、典雅、浪漫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古希腊的黑色与红色来装饰背景和渲染氛围。

二、古罗马风格

古罗马在古希腊文化继续的基础之上,吸收理解了古埃及和古波斯的艺术风格成功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形式。其设计风格艳丽奢华。色彩上,古罗马风格趋向于红黑、绿、金等色彩浓性的华丽颜质。

三、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是典型的宗教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以建筑外观著称,以尖拱、尖塔、飞扶壁等结构样式,外形上显示出纤细而高耸的特征,给人升天飞跃的气势。由于墙上几乎全部开着长长的窗洞,创造了镶嵌彩色玻璃窗画,其基本色调是蓝、红紫三色。

四、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在艺术装饰上注重过多的装饰,体现华丽的浪漫的装饰情调。颜色更注重宝贵华丽,并以金色加以协调酒红、叶绿、宝石蓝等富贵华丽的色调,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派庄重豪华的氛围。

五、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法国巴洛克风格之后逐渐发展起的设计风格,其风格趋向于纤巧性和装饰形,造型多用曲线,转折、旋转等形态来进行装饰,装饰效果也十分繁琐,穷极华丽,但女性之美尤让人心喜,色彩也以金色、黑色布置于色彩之中,增强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度。

六、古埃及风格

古埃及文明由于战争的原因,在辉煌几十年之后于公元前332年被灭亡了。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古埃及风格主要是从古埃及法老的墓穴及宗教遗留建筑之中,其独特壁画艺术。局部处理上,喜好狮爪、鹰爪、雄牛和鹰嘴等造型来附加于家具及空间局部,用色概括,但十分鲜明。

七、伊斯兰风格

伊斯兰风格也是建立于宗教之上,其风格特征也主要为信仰而服务的,多以卷草纹、圣树纹、缠枝葡萄纹、乐园纹、文字纹和抽象的几何图案装饰以大面积浮雕,地面铺地毯,墙面挂毯,色彩喜好用蓝绿、红紫等色彩,但白色应用似乎更多。

八、东南亚南支佛教风格

佛教的教义虽然广而众多。数千年的发展中,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更能体现最初佛教光辉,佛教教育人忍让,谦重及博爱,佛像的装饰和金色的大量应用目的在于渲染追求宏大,金黄、红、黑、白的衬托以及荷花的圣洁图案、罗藤、冷冬草的图案,寄托着自然舒适眷恋世俗与皈依佛教的矛盾的情感交接。

九、日本风格

日本曾一度学习中国大唐时期的文化,去除了华夏文明中不适合自己的元素,去皮换骨之后形成了日本和式建筑风格,其风格含蓄中带有伪善,躬敬中带有野性,但整体风格更注重唯我性,色彩平淡,对比却强烈。

十、中国明清设计风格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到顶峰,也即将倒塌的时期。尤其是明式家具是享誉世界三大家具设计风格,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以造型见长,并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制作上能做到方中有圆、拼接无缝、线脚匀挺、平整光滑等。而后来的清式家具以装饰见长,繁琐堆砌。明清风格以儒道文化为依托,体现了儒道文化寄托的特性。在色调上,以红、黑、黄等最具中国传统的色营造室内氛围,再衬以中国结、字画、青花瓷瓶、铜饰、屏风等传统元素。

以上十种风格并不能函盖所有的新古典主义流派,但这说明新古典主义设计思源的丰富多彩,把握和借鉴各地区各民族的古典文化,需要室内设计师要努力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变通;外来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民族文化的交融,本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时代内涵的寄托。但是,也不能搞设计搞出中不中,西不西的东西。融合绝对不是简单加减法,这需要室内设计师心智的开拓,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新古典主义设计之上品。

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如何思维把持

我们知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用拆字的方法去熟悉。古典是由传统与典雅构成,新古典主义一段时间内是古典主义的继续与发展,所谓"新",就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估价和表现古典与历史,这样就造就了新古典主义。历史文化积淀为新古典主义铺就了丰厚的土壤,新古典主义继续了古典主义的理性传统,法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提出:“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值和光线。”新古典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非凡尤为突出了理想主义。所谓"新",就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估价和表现古典与历史。现代人的技术工艺不可能做出真实的“古”来,只有将意识和需要理性把握才能驾御好新古典主义为当代人服务,并能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留给现在将来未来;设计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糊涂的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难以区分界限的学科之一。其分支学科诸如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等没有绝对的藩篱。其次,设计学讲究创新与人性的独立、经济与与社会的共进,现在我们现在的新古典主义不在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古典主义了。某种意义意义,可以称其为“后新古典主义”或“超新古典主义”。当今的新古典主义要以时代的新要素去理解熟悉。

1、用借鉴的方法去熟悉

工业设计是直接推动现代设计学发展前进的前卫舰。工业设计在性质上划分可分为样式设计、形式设计和概念设计三个宏观划分。

样式设计——对现有技术、材料和消费的市场等进行研究,改进主观品的设计。

形式设计——着重对消费者的行为与生活的研究,设计出超越现有水平、满足数年后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所需的产品,强调生活方式的设计

概念设计——不考察现有生活水平、技术和材料,纯粹在设计师遇见能力的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考虑消费者的未来的产品,是一种开发性的对未来的概念出发的设计。

从工业设计的划分来看,三种分类完全可以将其移植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上,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思想也可分为样式设计、形式设计和概念设计三个宏观划分去熟悉,全搬使用这三种划分完全可以指导我们室内设计创新工作。

2、不可忽视市场营销的价值观的引导

设计师不是工匠,但首先要有工匠的底子。工匠凭经验吃饭,设计师既要凭经验吃饭也要凭经济脑瓜吃饭。有人把有新古典主义设计市场说为贵族复古主义需求,这种说法里就无形中揭示了市场营销的观念。但通过我们的进一步分析: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相当的平和,国人的在不断向“自我实现的需求”上前进,人居环境为人最重要的空间,这里是人最想得到满足的物质和精神的空间场所。故而,新古典主义介入室内设计本身是满足业主在精神及文化的需求,通过对目前国内这一个“传统情怀”市场细分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这类有新古典主义设计消费者群体更为妥善的划分大致有两类:

(1)附庸风雅者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古典文化知识相对贫乏,为宣扬自己财富已达到“文化”与财富对等关系,以实现自己被别人在文化上的肯定。室内设计面对这部分消费者群体业主,要发挥职业道理不可以,顾客不了解,应对其进行说理教育,如不这样最终会间接损害设计师及装饰企业的社会影响。

(2)有相关古典知识者这一消费群体业主,一般古典文化学习历史较多,大多是高学历者或见识相当广泛,他们更注重文化的自主性,崇尚文化精神品嚼。室内设计师应加强与之沟通,反客为主地向业主学习,让业主更多参与设计,这样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功能与空间的和谐统一

室内环境功能直接关系到业主居住的舒适度和满足度。设计风格在各个主义及流派的区分的多样性是为了满足业主的精神的需要提供了思源,满足了业主个性的心理需要,陶冶人的情操,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广义上讲是为了凸现一个民族独立特性。

丰富的内在美不可以局部去审阅,要将其放在大的环境中加以考虑与对比。玄关有人认为是小东西,大环境之中将沉没它的价值,此番论述是违反了玄关的基本原理和艺术设计整体辨论思维。美的空间小到一片磁砖大至整栋建筑内外设计整体。玄关空间需要与其它空间相互通达,我们可能十分注重其环境约束,而忽略间隔空间层次拓展。玄关设计必须具备合适形态比例,适宜的空间尺度,合适的材料,精心注重空间的节奏,形式风格的统一,下至小的陈列品上至大的整修建筑内部空间,对比韵律,形、光色,材质等手段选择布置等等。满足业主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包括人体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原则指导,用对照韵律、节奏、光色、材料等手段选择布置,满足人和空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古典主义形神聚一,时间与空间呼应,时代价值与古典气息的交融,真实地创出功能与空间的真实对话的意境。

意境代替逼真,神似代替外形

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青春期的美好,给人以其真善美和向往,过去的东西属于那个时代,新古典主义模拟与假构是必不可少,偏差与尚失也不可少,因为是古典的东西内质是那个时代的,现代工艺克隆不出。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既要追求古味,即设计神韵,但忽视科学指导下的艺术性,是不合理的新古典主义的“新”。“新”是这个主义派别区别于复古主义与古典主义内涵,还是注重新时期新时代思想思维的析入,一言概之,亦就是:“旧壶装新酒”的道理,意境上古代与当代的时代背景相融,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传统不是仿古造古,而是追求神似。古的东西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达,新古典主义做到意境神似就新古典主义室内外设计及玄关设计最高境界。精髓意境第一,技术老末。

3.结语

新古典主义汲取了古典主义的精华部分,追求神似并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材质及工艺去表现人类的古典时期文化。玄关设计作为整修居堂空间设计的“书面”。室内设计师在技术与文化修养上要与时俱进,使玄关设计在大的背景之下洋为中用,中为现用,保留与增删,务实发展中求得流行趋势附和,满足有古典风格业主需求的业主的文化对心理上极大满足,为室内设计在市场营销之战得胜。

主要参考文献

①《家的设计玄关》肖铭著【M】2005年9月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艺术设计学》陈望衡著【M】2000年7月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汤鳞等著【M】1997年7月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精品家居》2005年8月刊【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⑤《商业室内设计精学》董赤著【M】2000年第一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古典主义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古典建筑建筑

裸露:建筑的零度

古典主义建筑一直充斥着隐喻、典故和神话传说,建造者刻意追求石头的象征意义,在墙面上,他们近乎执拗和不厌其烦地刻下神话中的人物、繁复的花纹,并且有时还要加上一些金碧辉煌的装饰物。现代主义的革命者对此深恶痛绝,他们反对装饰的口号是:少就是多。革命者剥夺了建筑身上漂亮的衣服,让它们裸露出身体,它的皮肤或光滑或粗糙,但这是本真的,在他们看来应该赞美。

1958年4月28日的巴黎注定要为一位胆大妄为的先锋家敬礼和欢呼。当存在主义大师阿伯特。加缪参观新达达的领军式人物伊夫。克莱因(YvesKlein)在伊丽丝。克莱尔画廊的实验装置展览:“空虚展览会”后,他顺手写下了一句日后传诵一时的名言:“唯其空空,最富力量。”这句禅宗式的偈语用来点评克莱因的“虚无空间”简直是神来之笔,他的装置艺术与其说是创作,毋宁说是一种极端的裸露、消解和拆除。一间展厅内的家具被全部搬空,墙壁被涂上白色涂料,上千位观众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内心的寂静和莫名的空虚。

克莱因的这个展览体现了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空白写作”,它是一种中性的、直陈式的写作,它只是呈现,而不加判断和,也因此让人震惊。“空白”这个词意味着敞开、沉默和保持。敞开被遮蔽的美,让司空见惯的空间重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沉默则是“一种匀质的富有诗意的时间”,是“一种光亮”和“一种真空”(《写作与沉默》),它的任务是负责在空间之维上加上时间的坐标,以使空间不仅“空旷”,而且寂静、能够聆听时光的流逝;最后,保持让敞开在人间逗留一段时间,保持不需要或者不能够前进、退却,它就像一只电冰箱,低温、保鲜,它的唯一目的就在于:食物在第二天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能够食用。

克莱因之后的建筑师遵循这位先师的指引,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地保留有“空白写作”的遗传。不论是伊东丰雄、妹岛和世、安藤忠雄、赫佐格,还是在的张永和、董豫赣、王澍等建筑师身上,都流露出对明净、空旷、匀质这些词汇的迷恋,在他们眼中,建造一座住宅或者办公楼的终极意义是对建筑本身的思考,判断一个建筑师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也在于他对建筑这一名词的具体化实施进程中,是否能够挖掘出更多的空间内涵。因而,我在这里将这群克莱因之后,有着相同或相似趣味的建筑师命名为“后新达达”。

伊东丰雄(ToyoIto)的代表作“银色小屋”(东京,1982-1984.此作品曾荣获1986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是典型的克莱因式的作品。拱形的曲面天棚可以开闭,让空气和光线自由地进入,即使是关闭的情况下,透明的材料仍然不能阻挡阳光。整个建筑就像笼罩在梦境之中,是未来世界的居所。小屋的内部完全涂成白色,这一点更是与克莱因的做法惊人的相似,从“银色小屋”这个题目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将银色作为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他做到了,银色扩大了空旷的范围,从本质上说,白色就是本色和裸露的代名词。光线在室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屋顶,光线不停的反射和闪耀都似乎在向旁观者宣布自己的身份——一件朦胧的、半透明而又耀眼夺目的晚礼服,一旦光线毫无遮拦的进入建筑的身体,旁观者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目睹室内的活动情况,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在空中(因为,在正常角度上都有墙壁阻挡视线)。这也表明,对于室内的户主来说透明和裸露的材料并不存在丧失私密性的危险,相反,恰恰是外部空间向小屋主人奉献了它的财富——阳光和空气。也就是说,空白对“银色小屋”来说是自身的敞开,也是外部空间坠入的陷阱,而建筑自身并不付出。他的另一部极端作品“以布包裹风之建筑”(1986)可以看作是作者将“银色小屋”抽象化的结果,也是对“银色小屋”的反动。这一次,伊东丰雄将家具包裹在巨大的布中,风(空气)不再可以由外部源源不断地供给,而是被禁闭在墙的变体(布)的内部。由此,风这种不可见摸不着的事物具有了较为坚实的形体——即布的形体,柔软的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它打破了由混凝土墙垄断的封闭业务,开始建立起蒙古包式的临时性围合空间。显然,布这种轻质材料只能限定一个模糊的范围,而无法确定一个区域,它只是简单的覆盖,是曲面顶棚的极端化。为空气而建的房屋让我们看到伊东丰雄身上独特的冷峻气质,建筑体本身的一切都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当外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如光线的方向、风的流动)都可能使建筑处于变动之中,因而,他是在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古老哲学进行建筑的设计。同时,他的作品总是显示出女人味十足的、失去重量后的轻盈性,细小的混凝土柱子、散发着迷人光芒的曲面顶棚和布洋溢着温馨、纤微和幽雅气息。

他的弟子妹岛和世(KazuyoSejima)深受老师的,裸露的概念在妹岛和世这里更进一步转变为纯粹的空和幻象的建立。妹岛和世将门和柜混为一谈,从而对人的视觉产生特殊的迷惑力。这些挂在墙壁上的门盒打开时,外部的风景就展示如室内电影,因而门又同时具有窗的功能;而当它们被关闭,一个对此地陌生的游客很可能迷失在空洞的环行走廊中,因为他找不到出去和进入的门。妹岛和世的“森林的别墅”(1992)是空旷和幻象的完美结合,她总是能够成功地将台、衣柜、床等家具外化为建筑物本身,这一过程是触目惊心的,不仅产生了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而且它让一个打开门的人自己实施对建筑物的裸露,因为在此之前,它是静止和封闭的。之后,妹岛继续深化了裸露的概念。“歧阜县公寓”(1994)将公共(外挂式楼梯)完全暴露在市民的视野里,而在Oogaki设计的多媒体工作室(1995-1996)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建筑主体埋入地下,在地面上只留出弧形起翘的屋顶,如果借用布里奇曼的一个术语“负墙”(指的是用来划分空间,而又不会阻挡视线的沟渠),那么妹岛在这里的意图则可以称之为“负暴露”。一方面,由于建筑物的下沉,游人的视线不会遭到阻滞,也就是说,原来隐藏在工作室后面的建筑物和风景被有意地出卖了;另一方面,多媒体工作室本身就是“负暴露”,即它的隐藏是对显现的反动,当然也强化了它本身的受注目度。从这个作品,妹岛最终完成了她对空间的理解——在空旷中裸露。

虽然同样在日本,但是将建筑大师安藤忠雄(TadaoAndo)归入“后新达达”的名下,仍然是一种冒险。但是如果将“空白写作”的遗传基因与安藤的子女们(建筑作品)做一个比对,我们就不难发现“冒险”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在安藤的作品中,可能更多的是对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埃建筑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素(清水)混凝土及墙上开窗的方式都可以从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找到原型。对于这两位同样从木匠自学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他们的趣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对清水混凝土的狂热,对几何形体的熟练把握,当然最主要的是对空间的处理。光的教堂(1987-1988)将十字形的窗直接开在墙上,造成黑暗中的震惊效果,这个作品让我们有幸重温晚年的柯布西埃的设计精髓。圣洁的光线从祈祷者的正前方射出,似乎是从墙壁里裸露出来的,又像是上帝之手将一块完整的混凝土割裂成十字,它就像上帝现场表演的一个神迹,又像扑面而来的、让人感动到流泪的风。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1988-1993)是与妹岛和世多媒体工作室相似的“负暴露”建筑。作为日本密宗的寺院,安藤破天荒地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大屋顶,而代之以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佛教一贯看重的荷花成为水御堂的象征而凸显出来,而寺院被置于水池之下(同时在地坪标高之下),水池中种满了荷花,这是一个圣洁而又玄秘的精神性场所。与另一位迷恋坛场(曼荼罗)的日本建筑师毛纲毅况的暴烈性格不同,安藤总是非常安静,更像一位禅宗的智者,而不是密宗的金刚。水御堂的裸露的意义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而且一处虚幻神秘的密宗坛场经过安藤的巧手设计,以超凡脱俗而又具像的情境出现,让密宗信徒们大为讶异。很显然,正是零度的水面让他们心灵颤动,安藤让参观者站在高处的时候,除了感叹一池镜面一样的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做不了。但是几乎所有来参拜的佛教徒都声称,从未这样强烈地感受到佛陀的呼唤,这也许恰是一种裸露——隐晦奥妙的佛教教义——在建筑中的暗示和彰显。

空旷是极端的裸露,另一种极端则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Piano)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Rogers)创造的,他们合作的项目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1972-1977年建成)。曾经经受了舆论谩骂的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我行我素地将骨头(自主的结构框架)、肚皮(面积极大的玻璃窗)、以及其中的肠胃(金属管道)毫无保留地打在朝圣者的视网膜上。这些稀奇古怪的体验让第一次接触这个怪物的观众们感到害怕,他们认为这是对美丽的巴黎的亵渎,因而强烈要求拆除它。令人感到迷惑的是,人们容易冲动,也容易顺从。很快,他们就对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露的器官没有什么意见了,相反,他们甚至害怕失去它——新巴黎的象征。如果将“蓬皮杜”看作是暴露的进一步激化,那么建筑体的另一种叙事就逐渐清晰了:一部建筑史就是建筑物的裸露史。从密斯。凡。德罗的匀质空间和拆解建筑的实验,到前卫艺术家迈克。艾姆格林、英格玛。德拉格赛德名为《占位》(砸墙)的行为艺术,对建筑的解放运动就从未停止过。“蓬皮杜”重新命名了装饰,无功能的装饰物被赋予了功能意义(管道是实际发生作用的,如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管、绿色的是供水管等等),同时装饰物又是内部隐秘空间的外化,是一种与伊东丰雄们背道而驰的极端裸露。它以繁复的结构、让人目眩神迷的立面冲击力闻名于世,但是,我们在它身上同样发现了罗兰。巴特所定义的“零度”——冷冰冰的机械外表。巴特认为当下的写作存在着“任何可变性的布局,这种布局的基本含混性在于变革必须在其想破坏的东西中获得它欲得到的东西的形象本身。”(《言语活动的乌托邦》)“蓬皮杜”就是这样一个元建筑式的庞大展览馆,它只对自身的身体说话,而不对当下的现实发言。它像一个神话耸立在巴黎市民的记忆深处,夸张地炫示它的机械魅力,也让世界上的闻风而动者趋之若鹜。

涅槃:死亡的快感

1962年6月6日,年仅34岁的伊夫。克莱因因心脏病几度发作而终于命丧巴黎。事实上,如果心脏病没有要了他的命,他本人进行的激进实验也不会让他在世上多待上几天。1960年11月27日,一份名为《星期天》的一日之报刊登了哈利。顺克的摄影作品《空间中的人!空间画家投身于虚空中!》。作品中的主角就是克莱因,他奋不顾身地从一幢住宅的两楼向空中跳去,并强烈掩饰住内心的恐惧,而做出幸福和飞翔的姿态。这一实验与嗜好者有着某种联系:短暂的飘飘欲仙的刺激和随之而来地坠入地狱的疼痛。可以这样说,克莱因对于死亡有着虚无主义的态度,正如他做著名的人体绘画时所讲述的:“人体的形,它的线条,它生死之间的色彩,我全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轻、虚、空等等不可言说,只能付诸于身体实践的观念,是将自我的快乐寄托在一个无处着落的空中世界。同时,禅宗的意味在克莱因的作品中也越来越浓。

另一批同样激进的建筑师从克莱因的艺术仓库里发现了他们心仪的文化情绪。毛纲毅况、利布斯。伍茨、海扎克、阿布拉汉姆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宗教抒情,他们是建筑师,更是诗人和画家,这群理想主义者们的唯一嗜好就是对彼岸的强烈认同,他们似乎对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多的奢求,而对一个自由的、本真的、可以任由想象力飞行的天空和领地则表现出义无返顾地介入意愿。如果说,裸者的义务是为缺乏权威的社会建构一个以敞开自身为标准的新的价值体系,那么,死者的权利就是打破固有的权力基础,使简单随意的懒散氛围为充满迷狂气息的乌托邦革命所取代,并为后来的抒写者提供可能的空间和场所。

2001年9月2日,日本实验建筑师毛纲毅况(KikoMozuna)因患肝脏疾病溘然长逝,享年60岁。但是我注意到,讣告上的遗照却依然笑容满面(甚至有一种最终皈依般的轻松和安详),似乎死亡也是快乐的,是死后的超脱:涅槃。从成名作“反住器”(1972)之后,毛纲就开始了“后新达达建筑”的另一种尝试,他后期的作品系列“曼荼罗系列”充满了招魂般的诡异性。“曼荼罗”在密宗佛教中坛场的梵文音译。“曼荼罗”是原意是指在平台上的佛教画像,但逐渐符号化,成为密宗修行者的精神性场所。日本密宗依据《金刚顶经》将曼荼罗分成十三个小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由神祗所持的法器和神祗的种子组成(由于曼荼罗的奥义过于艰深复杂,在这里不展开论述,请参看持松《密教通关》以及其它密宗典籍)。

毛纲在密宗传统的基础上,重新绘制出他心目中的宇宙模式——包括四大(地、水、火、风)在内的宏大体系,这四个曼荼罗共同构成了建筑师的灵魂场。毛纲正是用这种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纸上建筑宣言,来为自己以及所有人的精神提供栖居之地,因而,最终能不能够建成已经无关大局,重要的是佛教的往生乐土在毛纲的笔下具体为一个诗意的秘密空间。它让无家可归的现代人从绝望中看到了彼岸的焰火——精神的归宿,因而,死亡不再可怕,而蜕变为快乐的涅槃(正如佛教教义所宣示的)。毛纲的内心满含着对当下人类处境的沮丧和绝望,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向不可指称的超验世界。对于设计者来说,他面对的不是一群腰缠万贯的投资商,而是对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把握的弱者。他们的价值观建立在富人预设的既定习俗中,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们悲剧的结局就是面对和死亡一样痛苦的生存压力。毛纲意识到建筑物正日益异化为炫耀财富者的坟墓,于是他决定退出,决定为捍卫建筑的尊严而奋斗终身。他的成名作“反住器”(又名母亲之家)是为他的母亲所建的私人住宅,建筑的非功利性已经显现无遗。毛纲认为建筑不能放弃它的精英主义立场而变得矫情和假诗意,它必须立足于激情的燃烧,如火中涅槃,从苦难的泥沼中升起鲜花的花朵;它必须从物欲横流的土地上脱身而出,继续扮演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角色。

建筑乌托邦的领袖利布斯。伍茨(LebbeusWoods)的早期纸上设计“爱因斯坦墓”(1980)表达了与毛纲相近的思考。这座坟墓被不可思议地安置于宇宙之中,伍茨试图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宇宙图式与古代的宇宙图式叠加在一起,从而使古代的宇宙在爱因斯坦的中复活。伍茨设想将一束光线以“爱因斯坦墓”为原点出发,经过若干光年的时空旅行,重新回到起点。这一循环明显地披上了佛教轮回的外衣,不断的重复、环绕取消了线形,也确保了死亡的不可能性,因为任何事物都必须回转,重新开始他的旅程。将墓地搬到宇宙空间、让墓地宛如一个空间站,也许不仅仅因为爱因斯坦生前是一位杰出的物家和时空旅行的坚定支持者,更深一层的思考在于:在真空中的墓地,时间仿佛停止了,建筑毫无重量地漂浮于宇宙中,它似乎是与地球断裂开来,不属于这个世界,而在一个人际罕至的彼岸却是另一种静止的飞行。伍茨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信仰:“当我们面对新奇、陌生、不熟悉的事物时,我们受到震撼,感到吃惊和不安。”由于对乌托邦自由空间的狂热追求,他总是不现实地把目光投向高蹈的天空和永恒的地下。在“空中巴黎”(1988)中,他竟然毫不考虑实施的难度,而将整个巴黎城建到埃菲尔铁塔的顶端,它们在空中依靠一种子虚乌有的磁悬浮的力量而保持大鸟一样的飞行姿势;它们甚至还会随风摇曳,却没有坠落的危险。这与克莱因从楼上跳下的实验一脉相承,从某种意义上说,伍茨从克莱因那里得到了近乎神意的启示。

如果说彼岸是脱离苦海的完美王国,那么,现实世界则要丑恶的多。后新达达建筑师承受着外界强大的压力,最终激发了他们的反抗意志。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摧毁中心世界的规范、仪式、偏见和习俗,甚至腐化的建筑,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于是,“废墟”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何谓“废墟”?废墟是建筑的死亡,是建筑重新回到它的原始形体,是实体的枯竭和衰退。建筑画家T.梅隆的《废墟》(1980)是这一命题最直接的视觉阐释者,画面上的朗香教堂已经残破不堪,它那迷人的屋顶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砖块剥落、露出了钢筋骨架。朗香教堂无疑是建筑史上的杰作,但在于,柯布西埃将一座完美的教堂放逐在丧失了精神向度的、受到罪恶污染的土地上,不免有些滑稽可笑。因而,梅隆的作法是将它毁掉,让教堂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天国,一个充满了温暖和平衡的生存空间。当然,这样的毁灭不可能是苦难的,相反,是对苦难的有力抵御;从而,死亡的建筑产生了快感。在精神质地上,建筑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它可以将日常生活中脆弱的诗意扩大为一个虚幻和陌生的场景,从而支撑起人们更加脆弱的心理轴心。

建筑师与宗教的关系似乎密不可分,从古典的基督教教堂上的声学设计,到后新达达建筑中的漂移、炫技式的表演成分,我们只要稍加留意(甚至无心地浏览),都会为那些或奇幻或古怪的建筑物(有的更准确的说是绘画)而心动。后新达达建筑师都是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日益浮华、世俗化的世界中重建起奇迹、信念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结语

古典主义范文篇4

关键词:《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古典主义;奏鸣曲;比较分析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的曲式结构,这种体裁的作品能体现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高潮,奏鸣曲也因此成为音乐会和比赛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曲目类型。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具有理智而严谨的风格,清晰而方整的结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精炼而淳朴的音乐语言。舒曼的奏鸣曲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侧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不拘泥于形式上的限制,有了更大的自由性,情感表达热情而奔放,音乐语言丰富。舒曼对这一时期的奏鸣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对古典奏鸣曲的演奏及研究比较多,当然浪漫主义时期的奏鸣曲也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在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在曲式结构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在演奏方式及风格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舒曼的创作富有个性、幻想性。《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也是他的三首奏鸣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通过对这首奏鸣曲与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的比较,能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而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

1旋律比较

古典主义时期的旋律多以平稳、级进为主,多为方整、平衡的乐句;舒曼的旋律则大跳、跳进比较多,喜欢用六七度大跳音程以及许多增减的跳进音程,并且运用非方整乐句较多,织体内容更加丰富多变。这就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更加丰富的原因之一。

2和声调性比较

古典主义时期大多使用协和的音程,和弦以属、主和弦居多,以K46-D7-T体现终止,调性方面古典时期多用大调创作。而舒曼大多使用不协和的音程及和弦,属、主不再是一个作品的主要和声功能,将和声发展到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终止处也不再是单一地用K46-D7-T来表示。调性上提高了小调的地位,更多地使用变化音,这也使得音乐语言更加丰富,音乐更有戏剧性。

3节奏比较

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节奏多为方整、平衡、对称的节奏,很少出现交叉节奏、变化节奏、切分节奏、复合节奏、自由节奏以及不规整节奏。而舒曼的奏鸣曲节奏较为多样化,不仅交叉节奏频繁出现,而且切分节奏、复合节奏、变化节奏、自由节奏以及不规整节奏等节奏型更是舒曼的奏鸣曲节奏的一大特点,这也更好地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更加注重戏剧性、更加注重自由的特征。

4演奏比较

《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于1833~1838年间。其中1833年创作的第一、三乐章,1835年创作的第二、四乐章,1838年舒曼对全曲进行修改并出版。相较于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作品而言,贝多芬和舒曼的作品是比较难弹的。因为晚期的贝多芬耳朵聋了,舒曼的手坏了,所以他们的钢琴作品中不是自己不弹就是弹得很少,因此也造成了他们的部分作品比较难弹。从演奏者的角度来说,如果用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演奏方式演奏舒曼的这些奏鸣曲是行不通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前面把精力都用完了,后面还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末乐章,怎么办?不仅是演奏舒曼的奏鸣曲有这个问题,几乎舒曼、门德尔松、肖邦以及早期的勃拉姆斯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一首奏鸣曲拥有一个气势磅礴的首乐章和末乐章,在演奏上如果硬碰硬,不但演奏者会觉得弹起来很累,听众听着也会累。而到了舒曼早期,头重脚也重,两头都重的情况便出现了,这也是对演奏者极大的考验。因此,舒曼的作品不仅加大了情感的表达,旋律的抒情性、歌唱性,织体的复杂性、层次性,和声调性色彩的丰富性,以及开拓演奏技术,表现在作品中的史诗性、标题性、主题的发展性、变奏性等方面都是舒曼奏鸣曲的重要特点。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为舒曼的奏鸣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各演奏家演奏版本及风格的比较

笔者收集了里赫特、肯普夫、薇莎拉丝这几个舒曼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版本:里赫特第二奏鸣曲的演奏充分展示了他忧郁与狂热错综复杂的斯拉夫民族的气质。这个版本从第一乐章的引子开始,就拉开了充满无尽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演奏会的大幕。他的演奏充满灵感性的想象力和自由而毫无拘束的情绪表现力,在浪漫中带给我们一种内心的纠结,极具特色。肯普夫第二奏鸣曲的版本让笔者体会到了他的德国浪漫派的演奏风格,追求舒曼的内涵,含蓄细腻,亲切高贵,织体清晰,速度感很好,一切都显得合理而自然。薇莎拉丝演奏的第二奏鸣曲层次分明,热情奔放,极富感染力。

6结语

古典主义范文篇5

NNS理论阐述

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争论和发展为NNS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理论背景。Lucus在20世纪70年代末给出以宏观经济学研究蓝图:从个体最优化的角度出发,建立模型,得出最优条件,然后去校准、数值模拟,与现实经济相应的数据特征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以达到解释经济现象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Prescott和Kyland所建立的RBC理论模型体现了Lucus的设想,这一方法为宏观经济学近20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为此他们获得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BC理论假设前提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通过建立模型分析,认为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一假设受到人们的质疑,现实经济中,诸如商品、资本和劳动的异质性、价格工资的粘性及其它们有调整成本等因素会背离RBC理论所做出的简单假设。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RBC理论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宏观经济中引进市场的不完全因素,如价格、工资的粘性,或它们调整是有成本,从个体跨期最优化角度出发去建立模型,然后校准、数值模拟,进行经济学分析,提供政策建议。这样的方法被称为新新古典综合。

NNS理论正是基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即价格或工资是粘性或刚性,本文则是运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RBC理论的分析技术)为凯恩斯主义寻找微观基础。NNS理论把个体跨期最优、理性预期引入动态宏观模型之中,同时也考虑到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价格调整成本、动态价格设定等因素,以此来建立模型,并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具体说,由于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出现非瓦尔拉斯均衡,价格或工资在此情况下是可用动态价格设定或价格调整等其他形式来设定的。而厂商可能用加成去订价。同时,假设预期是理性的。在此假设下,消费者如果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则追求利润最大化。然后求出最优条件,通过校准参数,看模型经济的模拟数据特征是否和现实经济中的数据特征相一致。如果使大体保持一致性,则是这个模型设定得较成功,它就能去解释经济现象,对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和预测。NNS模型建立在价格或工资粘性假设基础上,并可进行政策分析,这样的假设意味着在短期内名义量影响经济中的真实变量,同时它也能考虑到技术的因素,即NNS模型把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同时引进模型中解释经济波动,这样可以避免RBC理论只考虑供给的局限性(市场是完全的,RBC只考虑供给冲击)。

(一)假设前提

新新古典综合认为,由于在短期内价格或工资是有粘性的,总需求的变动是影响经济中的真实变量。一方面,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变动影响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加成和平均加成,就劳动来说,垄断竞争厂商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是真实工资等于边际成本乘以劳动边际产品,而真实边际成本等于是平均加成的倒数,这样平均加成对厂商的作用就像是在劳动投入支付的一种隐性税,这对经济活动有一种扭曲,对经济产生影响。当发生持续的名义总需求增加时,对于不能调整价格的厂商来说,平均加成降低,而通货膨胀较高时会使那些能调整价格的厂商提高加成,这样货币政策等总需求的变动,影响厂商的加成变化,从而促使厂商的行为发生改变,最终影响真实产量。另一方面,总需求的变动影响产品相对价格,也影响了厂商的行为,这也是影响真实产量的一个渠道,由于价格对一些厂商是粘性,总价格水平的改变会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这会导致资源的新配置,从而影响产量。同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一样,NNS认为,货币数量变化促使总需求的改变,在价格粘性下,从而影响真实利率,这就影响到消费者最优的选择,这样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最后厂商改变产量,导致总供给的改变。

(二)分析模型

NNS模型按规模大小可分三类:一是小型分析模型,用来解决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易处理方便的问题;二是中型分析模型,与RBC模型规模差不多大,被用于较大范围的实证和规范问题,如Schmitt-GrobeS.和M.Uribe(2004)在分析的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所建立的模型就是此类模型;三是大型分析模型,这样的模型如建立的美联储/美国一些模型,它们是用于分析整体经济,这些模型被美联储用于政策分析。

在新新古典模型中,从个体最优化条件,可以推出通货膨胀与产出的正相关关系,即菲利浦斯曲线。传统的菲利浦斯曲线有两种,一是静态的,二是滞后的形式。而NNS的菲利浦斯曲线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本期的通货膨胀和将来的通货膨胀有关。它不依赖于通货膨胀的滞后因素。本期的通货膨胀完全依赖于本期的情况和对经济将来的预期条件,通货膨胀有前向性。这是由于价格粘性,各厂商有交错定价的特点,通货膨胀的变动取决于当期厂商的定价决策,它们在设定价格和工资时,要考虑到将来的经济条件。这样个体的总效应反映在新的菲利浦斯曲线上。另外NNS强调未来预期对产出有影响,如果预期未来产出增加,那么当期产出会提高,这是因为消费者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将来产出增加,于是消费者平滑消费行为使当期增加,从而增加了总需求,在价格粘性的情况下,当期的产量提高。

目前的理论界把这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形式称为新新古典综合(NNS)是因为它继承了新古典综合的内容。NNS模型建立在价格或工资粘性假设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政策分析,这样的假设意味着在短期内总需求决定经济中的真实变量。NNS模型也暗含着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进行宏观经济需求管理,减少经济波动。所以新新古典为货币政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可以把理性的前向价格设定、不完全竞争和个体追求最优化的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解释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NNS模型把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同时引进模型中解释经济波动,这样可以避免RBC理论只考虑供给的局限性(市场是完全的,RBC只考虑供给冲击)。

由于在完全竞争的模型经济中,货币是中性的,不能解释“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为什么如此重要”这一问题,只有在粘性价格下的模型经济中,货币才不显中性,所以NNS主要用于研究与货币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它可以把理性的前向价格设定、不完全竞争和个体追求最优化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解释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践应用

人们用NNS去分析经济是多方面的。如Goodfriend和King(1997)利用NNS分析了货币政策对经济作用;MathewB.Canzonerietal(2004)把NNS用于通货膨胀的分析;Schmitt-GrobeS.和M.Uribe(2004)在NNS分析框架下,分别考虑不完全竞争和价格粘性的情况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讨论了最优宏观经济政策。另外,Dathine,J.E.和Donaldson,J.B.(1995)把效率工资的假设引进来,从个体最优化出发,利用RBC的研究方法讨论一个非瓦尔拉斯经济,并进行校准、数值模拟,在一定程度解释了美国的经济波动。Rotemberg,J.J.和M.Woodford(1995)把递增的规模报酬引进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分析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在分析技术上利用RBC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解释美国的经济波动。L.Linnemann和R.Schabert在NNS的框架下分析了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NNS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研究方法,以及它与凯恩斯主义或新古典综合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差别。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真实周期理论相比,NNS理论强调不完全竞争的特征,如工资、价格粘性;与新古典综合相比,NNS理论运用了一般均衡理论的方法,把理性预期以及跨期最优引进经济学分析。用它可分析总需求变动对经济影响,特别是货币的因素与经济的关系。由此可见,NNS理论是对新古典综合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种“扬弃”。故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走得更近了,分析的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它们模型分析的假设前提不同,一个假设价格或工资粘性,而另一个假设价格和工资有灵活性。

古典主义范文篇6

伴随着新时期各种新兴理念的不断推动以及各类新型装潢材料的不断涌现,现代室内装潢设计理念迎来了新一轮的革新。面临着新时代创新理念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迫切需要寻求高效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衔接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我国室内装潢设计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伴随着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与回归,不断交互融合众多古典与时代文化元素,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室内装潢设计理念中,古为今用以凝造出新古典交错的艺术效果。推动着我国室内装潢设计领域审美体系和工艺体系的进步。

2中式新古典主义在室内装潢设计兴起的原因探析

中式新古典主义在室内装潢设计兴起起源于中式新古典主义文化价值发现和利用。中式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文化的交互融合。其核心在于基于传承又优于创新。中式新古典主义传承了明清时期设计风格,古典主义溯源于上古时期,上古时代人们就善于利用大自然纯天然的元素,将家居用具的设计不断拓展。我国新古典主义总体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始于19世纪末延至20世纪初,首批新古典主义伴随着诸多殖民主义元素。这个阶段的新古典主义在我国沿海城市的装潢设计理念上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时,西方古典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交互达到了鼎盛时期。第二阶段中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一直至今。从经济适用的简约组合、风格单一发展至对现代美学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综合个性诉求,从质朴的装潢理念发展至高尚典雅、精致美幻的个性理念。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的发展推动着现代化家居装潢的高速发展。20世纪中期,人们对家具的个性追求越来越高涨,迎来了家具创造风格的创新高潮,发展至21世纪,中式新古典主义借助古典家具的设计元素,以天然谐美的图案为背景,充分联动新古典元素的典雅和现代化创新的魅力。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室内在装潢设计过程中的质朴高雅的人文气息。

3中式新古典主义发展现状及前景探究

3.1中式新古典主义推动着室内装潢设计理念的创新中式新古典主义推动着室内装潢设计理念的创新,其创新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体现人们对归属感和人文价值的需求,中式新古典主义在室内装潢过程中的应用讲究整体造型的属性营造,基于人们对归属感的诉求又充分融合人文价值于各类装饰元素之中。充分体现装饰材料典雅的艺术效果。二是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实现多样化的形式体现。中式新古典产品追求利用个性化的产品形象来营造特色的产品风格。利用灵动的条纹曲线,秀美的花式图案,给人以一种对装饰文化的神往。三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法打造古典的人文气息,人文气息是中式新古典主义室内装潢理念中的重点之一,亦是其赢得广大人们青睐的基点。它基于诗画,又超越诗画,利用人文灵感来指导家居布置,以实现人文的延伸之妙,从而引领和谐舒畅的装潢效果潮流。

3.2中式新古典主义的引领家居装潢设计新趋势

3.2.1个性化设计理念日益凸显在中式新古典主义的推动下现代室内装潢设计风格中,个性化设计理念日益凸显,在差异化创新的基础上主张个性张扬,特别是在家居装潢设计形式的创新上尤为推崇个性化设计理念,只有新颖的设计才能满足现代人们家居室内装潢的需求。

3.2.2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适用性日趋强化评价现代室内装潢设计是否成功,装潢风格是评估的关键点之一。现代中式室内装潢的风格大多呈现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的有机协调,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形式上都表现为风格特色的功能性组合。伴随着各类装潢风格的百花齐放,现代风格从简约的外在形式向多元化的中式古典风格回归,伴随着现代室内装潢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日趋强化。现代中式家居装潢中中式新古典注意风格的适用性日趋强化,逐渐在发展的过程中稳重拓展,普及全球。

3.2.3有关中式新古典主义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强理论研究往往是指导工艺创新的起点,伴随着中式新古典主义的不断推广,其在产业界获得了高度的重视,这势必会引起学术界加强对有关中式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研究,以不断完善其根基以适应高速发展的设计创新。[3]在综合统一的现代中式家具概念的基础上,众多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式新古典主义理论发展和应用的著作,多渠道强化研究力度,促进了中式新古典主义的立项研究的创新。衍生了无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潢设计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的生活理念,又拓展延伸了新时期的装潢风格。与新材料的应用衔接,凸显区域化文化元素。

古典主义范文篇7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含义

提到中国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则首先要对什么是古典主义绘画进行了解。古典主义绘画是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绘画思潮和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随后传至整个欧洲,代表人物有普桑、达维特、安格尔等。该种绘画风格提倡选择典雅和崇高的题材,使用庄重单纯的形式,追求构图的完整和均衡,获得一种静穆而严肃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的新古典主义油画,则出现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以油画界领军人物靳尚谊《塔吉克新娘》的问世为标志,包含杨飞云、王沂东、朝戈、孙为民等画家们,普遍将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视为典范,有着与古典主义绘画近乎一致的审美追求,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古典主义。而之所以强调一个“新”字,则是指中国的画家们并不是对古典主义绘画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有选择的学习和借鉴,通过古典主义绘画技法,来表现画家们自身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理念,最终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油画作品。所以说,这种创作追求本身就是核合乎艺术发展规律的,而这些画家们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印证了他们这种追求的正确性。

当代新古典主义油画的风格

85美术思潮后,诸多油画家都对油画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认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表现对象,即题材的认知。很多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都从历史、政治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中。如杨飞云、朝戈、李贵君等人,选择了将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为表现对象。而陈逸飞、王沂东等,则将目光投向了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物或景物,使中国油画在表现题材上迅速的丰富起来,呈现出了多元而真实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活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艺术创作中恒古不变的真理。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中,多选择历史传说、宗教故事等作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描绘,获得一种典雅、崇高、静穆的审美效果。而在中国的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则对此予以了开拓,很多画家都试图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寻找和表现那种最为真挚和质朴的人性之美。比如杨飞云创作于90年代的《募然》、《那时我们正年轻》等,就是其中的典型。其所选择都是一些普通人,但是却又与普通人有所不同,那就是在这种大众化的背后,又分明传递出了一种崇高、宁静和典雅的感觉。又如朝戈的《敏感者》,更是一个生活化题材的典型,作品中的人物既有着崇高的情怀,又有着些许烦躁和不安,从而将古典主义精神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是地域化。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几乎每一个地域和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文化。在表现题材日趋同质化时,很多画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某一个区域,进行个性化的表现。而当众个性化表现汇集在一起之后,也就构筑了整个中国油画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比如陈逸飞,就是将目光投向地域文化的代表。其江南水乡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古代仕女系列等,都反映出了其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又如王沂东,其对山东的沂蒙老区有着近乎执着的热爱,对此他大量借鉴了沂蒙地区民间美术的素材和技法,创作出了多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乡土油画。其所表现出来的已经不仅是一种视角的扩展,而是创作者对民族和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最后是都市化。油画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反映现实,特别是对于强调写实的古典主义油画来说更是如此。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迎来了都市化的发展历程,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独有的现象,这也自然就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画家们关注的热点。比如忻东旺,就曾对农民工进行了多次表现。农民工无疑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群体,作者通过这些农民工,表现出了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和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又如庞茂琨、李贵君等画家的都市题材作品,都用精湛的技法表现出了当代城市青年所特有的风貌,无论是朝气蓬勃还是犹豫彷徨,都是一种真的写照。由此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画家们从根本上扩展了之前的油画题材,使得当代中国油画更加大众化,多元化。

古典主义范文篇8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思维

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佛经有云:“玄关大启,正眼流通”。现在玄关一词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是居室入门的一个区域。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日本。玄关是日本和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亚洲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玄关作为进入户门后的人为的一道屏障,玄关如同一本书的书籍装桢,玄关最能渗透出室内设计师的精到构思。出色的玄关设计不光为业主增加了私密性,增加了整个室内大环境的层次感及风格定位量度。玄关设计的无尽魅力,正越来越受室内设计师和业主的高层次重视。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名称最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大陆的建筑装饰及艺术绘画界,相关的设计思维及概念总结从法国开始,伴随欧洲资产阶级的风暴,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人为地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保留与添加,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优化,同时资产阶级革命促使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出现,新古典主义出现了。新古典主义不但保存了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艺术规律,秩序均衡,典雅得以保留,新的意识形态的参合,改造了古典时期文化狭隘的文化意识。

进入21世纪以后,在注重学习欧洲相差设计理念之后,以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四国为代表亚洲古代文明国家,开始理性分析外来设计理论,结合本地区本民族古典经旨,积极创造属于亚洲国家独特设计理论;新古典主义的亚洲风波始于2004年的服装设计界逐步影响到整修艺术设计的各个相关行业,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情怀,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的温情,对浪漫的情怀,而且从视觉、质感、情智等功能方式赋予人们更加雅致的生活,新古典主义设计登上了新时代的崭新舞台。可喜的是我国的玄关设计从80年代重出江湖,就十分注重把古典文化放在室内设计之上,可惜只是处于无理可倚的状态,不能用真正的新古典主义定语附加在这些玄关装修之上。现在,富足的国人热衷于巡古,我们新古典主义介入设计理念相应也要提脚跟紧,不伦不类的所谓设计,可不能再污损我们民族的古老传统精髓文化。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中国结、中国印、福娃一个一个有中国民族特色设计物的出现给中国人民上了一场中国历史文化课。珍视民族文化挖掘文化深入民心,中国与世界的新古典主义在华夏大地对演对唱,好一番热闹!

一、新古典主义玄关技术层面的思维整合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设计原则探讨

1.地面设计选材与玄关设计的融合

玄关地面的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因为这个位置融合在玄关主题外缘接引地位,它同时承受着磨损撞击,同时它引导着外部空间与玄关接触,保证玄关自成一体。

2.天花板应趋向于简洁

玄关的空间往往不大,而且不慎会产生压抑感,但通过吊顶的配合,可以人为使玄关空间的比例和尺度视觉得以改变,它可以是自由畅快的曲线条,层次分明中表现古典美的机理变化,但切记天花板吊顶是玄关附庸之物,处于绿叶之位,而玄关才是“花”的地位,不能忘记变化中更要统一风格与主题思想。

3.色彩不宜过多

玄关设计本身空间小,在玄关的设计之中注意色彩取舍,选择清爽明亮的色彩邻近色映衬玄关。如果有单独划分出的宽敞玄关厅,可采用丰富而深暗的颜色,不过最好不要让人视觉感觉太多太烦杂,尽量避免使用让人眼花缭乱的色彩与图案。

4.古典式家具的合理布局

玄关设计之中考虑摆放相差风格的古典式家具,就意味着确定了带个古典主义思路的格调。由于是关系确定主题的主要作用,古典家具在选择上不光要考虑其价格、色泽、视觉层次感,进一步要注意它是否与所处空间上视觉冲突。同时,古典式家具上要放置一些与玄关风格相关的古或仿古艺术品的陈设,有的物件可能要成玄关的视觉中心,所以在选择古典式家具是时不应重视视其上装饰物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5.装饰物要合乎主题和风格

古典装饰物件的种类繁多,不管是哪个时代的真或仿古装饰饰物,确实可以使玄关的气氛充满活泼。但不可不经思索,无所谓地信手拿来不是可取的。古典装饰物件在时空上精细划分是有国界,有时期,有流派的。处理不好,会使人感到相当的厌恶。

6.灯光的渲染格调

灯光不仅起着照耀玄关空间的作用,而且善于使用灯光的室内设计师能巧妙地营造出古典艺术光影时空美。灯光的某些焦点、聚散,可以十分形象地将主物体更为顺利地视觉集中,引起人眼视线集中。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照明要求

1.避免眩光

在人的视野内如果出现亮度极高的物体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可引起人眼不舒适或视度下降,这就是眩光。古典式物件及家具物品,需要灯光集中于某点或某些点,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眩光。在设计灯光时,我们应尽最大可能减小眩光危害,多采用漫反射系列光源来灯具来柔和光照,减少及避免玄光对人的视觉危害。

2.玄关照明光源的选择

采用高光效、低污染的电光源,提高照明质量,提高电能利用率是绿色照明的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选择节能节耗的健康光源。节能节耗与防火性能社会考虑,是职业室内设计社会职责。

3.要表达主题思想

灯光的引入可以烘托艺术气氛的作用,使新古典主义玄关给人以具体的感受。照明的光色应与玄光的色彩相协调,一般计算得出照度要求能达到照明要求,但艺术的角度没有深入,仅仅做到明亮是比较初级的,应努力做到装饰效果就应考虑光的层次,深度的拓展,也就是光的空间与主题的点明问题。

4、灯具的类型和选择灯具

花吊灯花吊灯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灯具,它不以高照度和低眩光为目的,有时甚至要刻意产生一些闪烁的眩光,以形成奇丽多姿的效果。花吊灯的样式繁多,外形生动,具有闪烁感,安装暖色调电光源时,能在室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温暖明亮的视觉中心。然而吊灯对空间的层高有一定的要求,若玄关一般层高较低,要甚用。有一种吸顶式的花灯,能在层高不够时使用,也能有相似的效果。但却与吊顶灯空间层次美的营造上要有所损折。

壁灯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装饰灯具之一。根据不同室内设计要求有直接照射、间接照射、半间接照射和匀散照射等多种形式。使用壁灯往往也是作为层高偏低(或过高),不适合用吸顶灯时的一种选择;选择一些造型设计新颖的壁灯能充分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兴趣爱好所在。壁灯安装高度一般在视线高度的范围内。在比较窄的玄关空间应慎用。

嵌顶灯嵌顶灯泛指装在天花板内部灯口与天花板持平的隐装式灯具。一般用于有吊顶的情况,其优点是天花板面整齐,节省层高,但是灯具散热性能不好,发光效率不高的缺点,一般不宜作为主光源,而作为主光源灯具的陪衬和点缀。针对玄关层高偏低,嵌顶灯(如筒灯)局部装饰性挂吊时经常使用。

吸顶灯吸顶灯是指直接吸附在天花板上,包括各种单体的吸顶灯和一些吸顶式简易花灯,都是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常用来作为各功能房间主照明的灯具。

巢灯巢灯就是“反光巢灯”,亦称之为结构式照明装置。是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的线型面型的照明,一般都选用日光灯管的形式。通常有顶棚式、檐板式、窗帘遮蔽式和风光墙等多种做法。其中顶棚式为间接照明,檐板式为直接照明,其它为半间接均散光,这种照明方式装饰性较强,但不利于节能。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材质基本要求

现代装修材料的种类十分丰富,远远超出中古时期材料的种类。将现代材料简单划分:

(1)木材、石材、金属、陶瓷(传统材料)

(2)塑料、玻璃、(现代材料)

室内设计师十分清楚材料及材料附带品,是室内设计的基础,材料合理应用关系到公司利润及顾客支出,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规律,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最好能从业主已有旧物中选择部分设计贴饰材料,从而营造出更为精致的艺术境界。其次,在没有旧材料或缺乏新材料,如何古旧处理及其缺少或最大限度地材料的加工之中可产生有毒物质也应在认真考虑的范围之内。

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的色彩要求

新古典主义玄关视觉上的赏心悦目离开不了各种色彩协调融通,玄关做为给予人的第一印象是光与色的印象。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光与色的设计是不能分离的,同种色质在不同照度的光的照明所产生的色彩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同一光源下,这些物体由于所处的位置,本身的材质,固有的色彩,在加上投射的阴影,所反映的色彩是极其复杂的。同是白色乳胶漆的涂刷,人工光照下,与部分自然光表现的玄关意境能否一致时相当要注意的,在视觉上,人的色彩感觉有冷暖之分。室内的主要色彩基调如何体现也是一个问题,由于人的室内活动是以相对静态的活动为主,玄关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的心理,新古典主义玄关,是要以明亮、中性的、含灰的色调为主,保证色彩的稳定和突出,色彩视觉中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艺术性的重中之重。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设计形式

1、低柜隔断式

以低型矮台来限定空间的形式作隔断,可以储放什物,又起划分室内空间的作用。

2、玻璃通透式

以大屏玻璃作装饰遮隔或夹板贴面,旁镶嵌饰喷砂玻璃、古典压花玻璃等通透材料,既可以分隔互间,又能保持整体太空间的完整性。

3、格栅围屏式

以带有古典式花格图案的透空木格,栅屏做隔断,既有古朴雅致的风韵,又能产生通透与隐隔的互补作用连通的作用。

4、半敞式半隐式

以隔断下部为完全遮蔽式,隔断两侧隐藏无法通透,上端敞开,贯通彼此相连的顶棚。

5、框架式(半框半架式)

框架的形式采用上部为通透格架作装饰,下部为框体;或以左右对称式设置框件,中部通透形式;或用不规则手段,虚实相互结合;以镜面、挑空和贯通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设计,达到美化与实用并举的目的。

玄关的设计离不开展示性、实用性、引导过渡性,在设计形式把握上,整个玄关设计在把握实用基础上,努力实现艺术性。

玄关的设计形式建筑内部空间位置的划分认识

1.硬玄关

硬玄关分为:全隔断玄关、半隔断玄关

全隔断玄关由地至顶,这种玄关是为阻挡视线而设计的,这种形式要注意光线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玄关的照度问题光线就会十分偏旧。

半隔断玄关部分区域透明,虽然是由地至顶由于视觉上是半隔断式。

2.软玄关

此类型是在本材质等平面基础上进行区域处理的方式。

天花板划分通以顶棚造型的区别。

墙面划分通过墙面与墙面的差异来界定玄关的位置。

地面划分通过地面材料、色泽、高低等来约束玄关的位置。

鞋柜划分通过鞋柜在长宽高的尺度来约束玄关位置,其次,玄关与建筑整体空间的关系上,又可分为:

(1)独立式此玄关狭长,是入门通往厅堂的必由之路。

(2)邻接式与厅堂相接,设有明显的独立区域,可使其形式独特,或与建筑内部其他空间风格融为一体。

(3)包含式玄关包涵于进厅之中,既是厅堂的亮点,又是有层次感,增加了厅堂的副设计感。

二、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略说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国内民众的生活品位和艺术鉴赏里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中国文化的摆弄。中式新古典主义的空间布置最大魅力就是能给我们业主一种更加“家”的意境。这种“家”的意境是他们对我们自家文化传统的认同。

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常用家具样式选择

柜类

圆角柜圆角柜全是用原料加工制成,顶部有突出的圆形线脚(柜帽),立柱与脚不分开。以一根原料制作而成。

方角柜基本造型与圆角柜相同,不同之处是柜体垂直,上下同大,四角见方,柜门与柜体以明合页结合,顶部是矮柜。

四件柜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件组合而成的柜子。其上部是两件如箱型的矮柜,下部是两件较高些的立柜组合而成。四件柜可以分而使用,即可成为两件柜。

亮格柜(万历柜)其是架格与柜子组合物。架格一般在上,柜子在下,上下可陈列古玩,下可存放什物,后有背镶板,两山及正面透空。

条案案桌呈长条形,桌子两头微微翘起,上可放置古式器物。

屏架类

座屏屏是挡风和遮蔽视线的家具,有座屏和折屏两大类。座屏就是下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有人也叫它立地屏风。有单扇的,也有两扇、三扇的。座屏有人也叫它插屏。其中较小的座屏,是放在床前、桌案之上;作为装饰用的,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或者十二扇等。座屏的形体可分为屏面和屏座两部分。屏面有四框,中间可嵌业主喜好的书画、纱娟等。

挂屏以硬木组成长方形边框,屏扇内做出形状不同的开光,内嵌大理石,石料选择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烟云图案甚好。

围屏其特征是无屏座、屏扇多为四、六、八、十二等双数配置,每两扇为一曲,多者可达十二曲。扇面以铰链相连,方便折叠,围屏旋转时多呈锯齿状,以求稳定。

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为六腿、整体结构。两条后腿高长,上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中有花牌。搭脑之下常有挂牙护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朴素无饰的式样。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样。结构上有整体和折叠两种。

衣架上有立拄,下部有木墩为座。在墩与立拄的部位,站牙挟持两柱之上有搭脑。搭脑两端出头,一般都做圆雕装饰,中部大都有雕饰华美的花板。

古典灯架古典灯架种类很多,有案桌上的,有庭院里的挂灯,手持的把灯,引路的提灯等等。

椅凳类

灯挂椅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官帽椅官帽椅的基本特点是搭脑和扶手的两端,都要出头,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好似明代官员所带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

圈椅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

玫瑰椅玫瑰椅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靠背无侧脚,直立于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方腿圆棱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

交椅交椅是马札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设计在线.中国

太师椅大师椅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多扇的围屏。两侧背板及扶手,都是透雕拐子纹,线条粗壮。座面宽大,下有束腰,束腰上有炮仗洞的绦环板。腿下有四面低枨,四只方墩形足。

凳子凳子分方凳、圆凳两大类。造型方面,主要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无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弯腿。腿下端,多作内翻、外翻等处理

马札马札也称胡床或交床,是一种折叠凳。

坐墩坐墩以圆形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雕一道弦纹,在弦纹的中间,又雕出一排鼓钉。坐墩也被称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状的亮洞。座面的式样有海棠、梅花、瓜形、椭圆形等等不同形状。木制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贵重木材。也有仿藤、仿竹节的木制坐墩。

桌案类

方桌方桌是使用最广泛的家具,一般称为八仙桌,尺寸略小些的叫六仙桌,四仙桌。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为无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两种。

条桌这是一种长方形桌面的桌子。其基本造型有无束腰、有束腰两种。但其造型的共同特点是:四腿与桌面基本上成直线,腿子不向里缩,这是桌子区别于案的主要特点。条桌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就餐,也可以放置器物,也可以下棋、弹琴,也可以读书、作画。

半桌半桌顾名思义是方桌的一半,俗称接桌。它的体积较小而易干调动,它的结构合理而坚固耐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拼于方桌一起使用。

抽屉桌抽屉桌就是带有抽屉的桌子。图37抽屉桌的桌面之下,两前腿顶端有透雕挂牙,打破了因有抽屉而造成的沉闷感。抽屉上有饰件,之下也有门牙子装饰。

月牙桌就是半圆桌,取圆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弯腿、蚂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无束腰。

炕桌炕桌是炕上使用的矮桌。此桌有束腰,束腰上安装绦环板。下部是鼓腿彭牙,内翻足。

平头案案与桌的最大不同,在于腿和面的关系。桌的腿与面成直线,直角形为多。喷面为少,即使有喷面,喷出尺寸也小。而案则不同,腿子大多缩进案面。平头案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平头案的式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卯榫结构、装饰,以及局部处理上,可说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翘头案翘头案主要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也称称为"飞角"。翘头案多用挡板加以美化。

架几案架几案是一种狭长的家具。此案是以卡子花的形式,这是苏作喜用的形式。

条案案面为窄长的条形,案面的宽度大约是长度的四分之一,有的还要小些。条案上可陈放文玩、书籍等。

炕案这是在炕上使用的家具。特点也是窄而长,腿子短。图2是一只紫檀木炕案,拱壁如意纹为枨,中间与两端都嵌以如意纹的卡子花。

卷书案卷书案案面两端向下卷起,像似书卷。

香几也可以作花几。它的造型并没有为一种功能所特有。可以焚香,也可以陈列花瓶、盆景等。

家具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而文化在家庭中最直接表现在室哪环境上。家具可以营造的将是一种生活态度。家具的挑选与布置是密切相关的。在设计玄关家具中要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但同时也注重了现代家具的实用性,提高了传统家具的舒适度。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材料往往取材于天然丰富,如木材、石头,尤其是木材,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朴实的象征。其实,只要能发挥各种建材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材料,即使是玻璃、金属等现代科技的建材,一样可以展现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不必拘泥于古典时期材料的约束。

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价值取向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传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回归传统是逐步富裕起来的国人无论也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因此,中式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一种趋势,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巨大的聚宝盆。继承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和艺术行为,但我们不能去完全抄袭古代的东西,生硬的照搬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是一个崇尚气韵生动,凸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国度,缺泛当代精神和个人价值的东西,也是设计的错误。在正确理了解古典文化的前提下,用现代的技术手法来构造,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达到在古代文化的心理和视觉上的享受。设计好中式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总是要容入业主和设计师共同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传统的东西必须在现代的意识中淘汰及保留,继承与发展是设计进步的永恒主题。继承是为了变革而不是为了复古,过分追求原汁原味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让室内环境将兼具有时代气息和古典文化神韵。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最伟大的诗人根据过去与现在构成将来的一致”。所以说成功的中式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价值取向是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意识的相互融合,而不是在外型模仿和古代精神的生搬。中式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非常考究。“移步就变景”的装饰手法,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

三、新古典主义玄关重要法理与室内设计师思维把持

新古典主义玄关的主要风格与流派简说

一、古希腊风格

可以用植物叶子如莨菪叶和涡卷为装饰,同时也可用古瓶、竖琴、花环等作为饰物;可以巧妙应用古希腊建筑三个特色的柱头来体现庄重、典雅、浪漫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古希腊的黑色与红色来装饰背景和渲染氛围。

二、古罗马风格

古罗马在古希腊文化继承的基础之上,吸收理解了古埃及和古波斯的艺术风格成功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形式。其设计风格艳丽奢华。色彩上,古罗马风格趋向于红黑、绿、金等色彩浓性的华丽颜质。

三、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是典型的宗教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以建筑外观著称,以尖拱、尖塔、飞扶壁等结构样式,外形上显示出纤细而高耸的特征,给人升天飞跃的气势。由于墙上几乎全部开着长长的窗洞,创造了镶嵌彩色玻璃窗画,其基本色调是蓝、红紫三色。

四、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在艺术装饰上注重过多的装饰,体现华丽的浪漫的装饰情调。颜色更注重宝贵华丽,并以金色加以协调酒红、叶绿、宝石蓝等富贵华丽的色调,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派庄重豪华的氛围。

五、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法国巴洛克风格之后逐渐发展起的设计风格,其风格趋向于纤巧性和装饰形,造型多用曲线,转折、旋转等形态来进行装饰,装饰效果也十分繁琐,穷极华丽,但女性之美尤让人心喜,色彩也以金色、黑色布置于色彩之中,增强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度。

六、古埃及风格

古埃及文明由于战争的原因,在辉煌几十年之后于公元前332年被灭亡了。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古埃及风格主要是从古埃及法老的墓穴及宗教遗留建筑之中,其独特壁画艺术。局部处理上,喜好狮爪、鹰爪、雄牛和鹰嘴等造型来附加于家具及空间局部,用色概括,但十分鲜明。

七、伊斯兰风格

伊斯兰风格也是建立于宗教之上,其风格特征也主要为信仰而服务的,多以卷草纹、圣树纹、缠枝葡萄纹、乐园纹、文字纹和抽象的几何图案装饰以大面积浮雕,地面铺地毯,墙面挂毯,色彩喜好用蓝绿、红紫等色彩,但白色应用似乎更多。

八、东南亚南支佛教风格

佛教的教义虽然广而众多。数千年的发展中,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更能体现最初佛教光辉,佛教教育人忍让,谦重及博爱,佛像的装饰和金色的大量应用目的在于渲染追求宏大,金黄、红、黑、白的衬托以及荷花的圣洁图案、罗藤、冷冬草的图案,寄托着自然恬静眷恋世俗与皈依佛教的矛盾的情感交接。

九、日本风格

日本曾一度学习中国大唐时期的文化,去除了华夏文明中不适合自己的元素,去皮换骨之后形成了日本和式建筑风格,其风格含蓄中带有伪善,躬敬中带有野性,但整体风格更注重唯我性,色彩平淡,对比却强烈。

十、中国明清设计风格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到顶峰,也即将倒塌的时期。尤其是明式家具是享誉世界三大家具设计风格,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以造型见长,并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制作上能做到方中有圆、拼接无缝、线脚匀挺、平整光滑等。而后来的清式家具以装饰见长,繁琐堆砌。明清风格以儒道文化为依托,体现了儒道文化寄托的特性。在色调上,以红、黑、黄等最具中国传统的色营造室内氛围,再衬以中国结、字画、青花瓷瓶、铜饰、屏风等传统元素。

以上十种风格并不能函盖所有的新古典主义流派,但这说明新古典主义设计思源的丰富多彩,把握和借鉴各地区各民族的古典文化,需要室内设计师要努力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变通;外来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民族文化的交融,本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时代内涵的寄托。但是,也不能搞设计搞出中不中,西不西的东西。融合绝对不是简单加减法,这需要室内设计师心智的开拓,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新古典主义设计之上品。

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如何思维把持

我们知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用拆字的方法去认识。古典是由传统与典雅构成,新古典主义一段时间内是古典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所谓"新",就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估价和表现古典与历史,这样就造就了新古典主义。历史文化积淀为新古典主义铺就了丰厚的土壤,新古典主义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理性传统,法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提出:“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新古典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特别尤为突出了理想主义。所谓"新",就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估价和表现古典与历史。现代人的技术工艺不可能做出真实的“古”来,只有将意识和需要理性把握才能驾御好新古典主义为当代人服务,并能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留给现在将来未来;设计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糊涂的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难以区分界限的学科之一。其分支学科诸如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等没有绝对的藩篱。其次,设计学讲究创新与人性的独立、经济与与社会的共进,现在我们现在的新古典主义不在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古典主义了。某种意义意义,可以称其为“后新古典主义”或“超新古典主义”。当今的新古典主义要以时代的新要素去理解认识。

1、用借鉴的方法去认识

工业设计是直接推动现代设计学发展前进的前卫舰。工业设计在性质上划分可分为样式设计、形式设计和概念设计三个宏观划分。

样式设计对现有技术、材料和消费的市场等进行研究,改进主观品的设计。

形式设计着重对消费者的行为与生活的研究,设计出超越现有水平、满足数年后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所需的产品,强调生活方式的设计

概念设计不考察现有生活水平、技术和材料,纯粹在设计师遇见能力的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考虑消费者的未来的产品,是一种开发性的对未来的概念出发的设计。

从工业设计的划分来看,三种分类完全可以将其移植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上,新古典主义玄关设计思想也可分为样式设计、形式设计和概念设计三个宏观划分去认识,全搬使用这三种划分完全可以指导我们室内设计创新工作。

2、不可忽视市场营销的价值观的引导

设计师不是工匠,但首先要有工匠的底子。工匠凭经验吃饭,设计师既要凭经验吃饭也要凭经济脑瓜吃饭。有人把有新古典主义设计市场说为贵族复古主义需求,这种说法里就无形中揭示了市场营销的观念。但通过我们的进一步分析: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相当的平和,国人的在不断向“自我实现的需求”上前进,人居环境为人最重要的空间,这里是人最想得到满足的物质和精神的空间场所。故而,新古典主义介入室内设计本身是满足业主在精神及文化的需求,通过对目前国内这一个“传统情怀”市场细分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这类有新古典主义设计消费者群体更为妥善的划分大致有两类:

(1)附庸风雅者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古典文化知识相对贫乏,为宣扬自己财富已达到“文化”与财富对等关系,以实现自己被别人在文化上的肯定。室内设计面对这部分消费者群体业主,要发挥职业道理不可以,顾客不了解,应对其进行说理教育,如不这样最终会间接损害设计师及装饰企业的社会影响。

(2)有相关古典知识者这一消费群体业主,一般古典文化学习历史较多,大多是高学历者或见识相当广泛,他们更注重文化的自主性,崇尚文化精神品嚼。室内设计师应加强与之沟通,反客为主地向业主学习,让业主更多参与设计,这样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功能与空间的和谐统一

室内环境功能直接关系到业主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设计风格在各个主义及流派的区分的多样性是为了满足业主的精神的需要提供了思源,满足了业主个性的心理需要,陶冶人的情操,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广义上讲是为了凸现一个民族独立特性。

丰富的内在美不可以局部去审视,要将其放在大的环境中加以考虑与对比。玄关有人认为是小东西,大环境之中将淹没它的价值,此番论述是违背了玄关的基本原理和艺术设计整体辨论思维。美的空间小到一片磁砖大至整栋建筑内外设计整体。玄关空间需要与其它空间相互通达,我们可能十分注重其环境约束,而忽略间隔空间层次拓展。玄关设计必须具备合适形态比例,相宜的空间尺度,合适的材料,精心注重空间的节奏,形式风格的统一,下至小的陈列品上至大的整修建筑内部空间,对比韵律,形、光色,材质等手段选择布置等等。满足业主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包括人体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原则指导,用对照韵律、节奏、光色、材料等手段选择布置,满足人和空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古典主义形神聚一,时间与空间呼应,时代价值与古典气息的交融,真实地创出功能与空间的真实对话的意境。

意境代替逼真,神似代替形状

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青春期的美好,给人以其真善美和向往,过去的东西属于那个时代,新古典主义模仿与假构是必不可少,偏差与尚失也不可少,因为是古典的东西内质是那个时代的,现代工艺克隆不出。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既要追求古味,即设计神韵,但忽视科学指导下的艺术性,是不合理的新古典主义的“新”。“新”是这个主义派别区别于复古主义与古典主义内涵,还是注重新时期新时代思想思维的析入,一言概之,亦就是:“旧壶装新酒”的道理,意境上古代与当代的时代背景相融,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传统不是仿古造古,而是追求神似。古的东西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达,新古典主义做到意境神似就新古典主义室内外设计及玄关设计最高境界。精髓意境第一,技术老末。

3.结语

新古典主义汲取了古典主义的精华部分,追求神似并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材质及工艺去表现人类的古典时期文化。玄关设计作为整修居堂空间设计的“书面”。室内设计师在技术与文化修养上要与时俱进,使玄关设计在大的背景之下洋为中用,中为现用,保留与增删,务实发展中求得流行趋势附和,满足有古典风格业主需求的业主的文化对心理上极大满足,为室内设计在市场营销之战得胜。

主要参考文献

①《家的设计•玄关》肖铭著[M]2005年9月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艺术设计学》陈望衡著[M]2000年7月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汤鳞等著[M]1997年7月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精品家居》2005年8月刊[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⑤《商业室内设计精学》董赤著[M]2000年第一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古典主义范文篇9

内容提要本文对现实主义本义做出辨析,对现实主义概念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换进行描述,指出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在多数阶段更类似一种新古典主义思潮。今天与其重提含义并不确切的现实主义,不如提倡一种面对现实、面向当代的艺术态度。关键词现实主义去理想化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在中国几乎谈了上百年。如果说它有被“边缘化”的状况,那也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其中的原因当然有目共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现实主义又被重提,关于它的讨论很多①,给人造成一种印象:现实主义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艺术主流话题中。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在一种希冀取得主流话语的努力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话语堆砌。奢谈现实主义的理论定义已经没有太多意义,还是让我们把问题拉回到规定情境中去。抽象地谈论现实主义既缺乏实证,也是我们多年以来在这一问题上陷入误区的原因所在。虽然思想禁区早已打开,但实际上在人们思想中无形的禁区还是若隐若现。本文试图将现实主义放在两个规定情境中,一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发端的法国,另一个是20世纪风云际会的中国,具体考察现实主义在这些时期中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为什么在欧洲对现实主义美术的评价不高关于现实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过程,已经有众多文章加以考证,本文在此仅仅补充以往的叙述中相对缺少的几个方面。一种思潮出现的合理性通常会被人们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去加以阐释。学术界一般都将库尔贝在1855年的《现实主义宣言》作为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这一点没有错。但富家出身的库尔贝为何在《画室》中热衷于将各色人等杂陈,在《奥尔南的葬礼》中将下层人作为他绘画的主要形象,他的作品又为何会在沙龙中落选并导致他另立山头,以往的论述似乎都语焉不详。库尔贝是反潮流的,因为他在当时的主导潮流也就是古典主义的强大技巧压力下有些透不过气来。古典主义认为艺术应当体现某种普遍人性,形成人物形象的“类型”,法国的古典主义强调贵族艺术的精神气质,认为悲剧反映上层社会生活,是高级题材;而喜剧反映下层社会生活,是低级题材(布瓦洛《诗的艺术》)。古典主义往往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在宫廷贵族的生活的描画中注重典雅的气质、高贵的风格,而且所要表现的是人性的伟大。这也带来古典主义对艺术规范的讲求。当时执牛耳的安格尔就是典型代表,其画面辉煌明亮,各种质感无与伦比。以库尔贝作品所体现出的技巧能力来看,的确不能望其项背,于是另辟蹊径成为库尔贝的合理选择。其实在当时的法国,反对古典主义的大旗并不仅是由库尔贝扛起来的,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正针对的是古典主义的理性,但他在题材上却与古典主义颇为相似。在画面处理上德拉克罗瓦更多用令人激动的态势,使画面冲突激烈,但在技巧上与古典主义区别并不大。库尔贝的反叛方式是在题材上选择具有反叛意义的图像,如那幅著名的《世界的诞生》(1866),就是描绘赤裸裸的现实:将女性的阴部以其本来面目向观众敞开,占据画面主体的丛林般的体毛分明是一种示威,画家在向上流社会示威,向以安格尔为代表的古典理想趣味以及以德拉克罗瓦为代表的激情甚至矫情示威,他所使用的武器就是恢复现实中毫无理想的本来面目。库尔贝还画了男女交媾后的疲软松弛(《困倦》)以及妇人暗示性感的硕大臀部(《浴女》),他的画面展示的都是赤裸裸、不加粉饰的,也是毫无理想化色彩的现实。回头我们再来看他的《打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就不会像以往那样简单地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了。用研究库尔贝的专家巴里埃尔的话说:“‘现实主义’这个字眼连结着那些与美好社会的美德和风格相抵触的东西。因此去表现一个老妇人的起皱的胸部而不是一个年轻姑娘完美的胸部,就是‘现实主义’的。”②库尔贝们的“现实主义”在法国的阵营中有米勒、杜米埃、柯罗等,他们缺少浪漫主义的激情,在技巧处理上仍沿用古典主义的办法但又能力偏弱,我一直在试图搞懂一个问题,究竟是他们的能力还是艺术观念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中所共同具有的沉闷、灰暗的气氛。就这样,前有古典主义艺术的大山横亘,后有印象派光彩夺目的追兵,现实主义流派被夹其中,论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现实主义流派愧不如前者;论绘画性夺人眼目,现实主义流派又远不及后者。这就是现实主义流派在美术史上的处境。漫步在法国奥塞美术馆中,只要是有心人都会发现:法国人对印象派的待遇和对现实主义流派的待遇是两样的:印象派占据这个旧式老火车站的顶层,光线通明,作品也光芒四射;而在一层展厅昏暗的光线下,本来就沉闷的米勒作品越发暗淡无光,库尔贝巨大画幅的《画室》与《奥尔南的葬礼》面面相对,暗部的处理本就不是库尔贝的长项,在那个光线微暗的空间中,库尔贝的作品越发令人感到压抑。现实主义流派被忽视还有一层原因:在库尔贝以后的欧洲,除极少数的例外,各国政治体制虽有变化,但一直缺乏利用现实主义作为统治阶层维护统治、提倡道德规范的土壤。以此看,法国人对现实主义流派重视不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现实主义流派在欧洲艺术史中的短暂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西方文化源头深处的理念——理想化情结,这个情结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虚构的“理想国”中,后来又为宗教意识所接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接力棒被古典主义接过来。在西方艺术理论奠基者亚里士多德那里,他一方面奠定了摹仿说的基础,一方面也坚持“按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这样的观念。从这个角度看,这种理想在古典主义中是支撑,在浪漫主义中是骨架,甚至以后的现代派艺术中也体现出了一种对形而上的追求,而在现实主义流派中这种理想层面的阙如当然为西方人所不喜欢,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西方艺术史中,现实主义流派兴盛的时间短暂。但是,现实主义同浪漫主义一样,却有着对现实的批判性,这也是它最为本质的特点,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批判,它不会肯定现实,更不是歌颂现实。否定这一点,就离开了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我们通过对法国现实主义的回顾,可以总结出它的几个特点:批判性、去理想化、反映下层生活。二、中国式现实主义概念的转换我们再来看中国现实主义的历程。首先要表明的是,这里的“现实主义”并非指的是所谓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仅仅是作为一种思潮和流派。以往不少人谈现实主义喜欢从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出发,“精神”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措词,作为艺术的概念,它曾经被赋予了某些政治的内涵与色彩,这也是中国式特定的思维和中国特定的历史现实决定的。从“现实主义精神”来认识文学艺术历史,就导致了认为在中国现实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而欧洲的现实主义可以追溯到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这样可笑的结论。将现实主义视为一种“精神”就如同将其视为一种创作方法一样,不合逻辑。多年来这种泛“现实主义”的提法曾大行其道,我以为它如同泛“浪漫主义”一样大而无当,有将其内涵任意放大的随意性。缺乏对概念的定性与定量,只能导致概念的消弭。这种泛现实主义的理论我们在李浴的《中国美术史纲》中看到了,他将美术史的发展总结为“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这种泛现实主义在实践上就更源远流长,下面我们一一展开。中国式现实主义概念的转换受制于几项关键的因素:一是民族国家建立的需要;二是意识形态工具需求;三是从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形态到全面写实体系的建立的事实。中国的现实主义如同中国的现代性一样,应当是西学东渐后的“外导式”而非“自发式”的产物。文学界有学者认为以往被视为“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的《阿Q正传》实际上属于文学思潮中的启蒙主义,“五四文学是‘误读’了现实主义的启蒙主义”③,这个论点很有启发性。“五四”时期,随着现代性的引入,启蒙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都进入中国,在美术上首先是西方的写实方式的引入,无论陈独秀的“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美术革命》,1918)、蔡元培的“用科学方法注入美术”(《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1919),还是徐悲鸿的“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中国画改良论》,1920),都是痛感传统中国绘画写实能力的不足和描摹古人之弊端而发出的呼吁。虽然呼吁的是方法的改变,但改变的目的却是倡导“为人生的艺术”。这一点类似库尔贝时期的现实主义的土壤,然而又有着更为强烈的功利色彩,这个功利便是启蒙因素。如果说“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还有足以代表启蒙思潮的代表作的话,那么该时期美术作品中反映启蒙思想的有影响的代表作却很缺乏。这是由于美术毕竟不像文学,白话文的提倡本身就是伴随着新文学和白话诗推出的,而白话早已根植日常中国人口语之中,只不过到“五四”时期,口语与书面的分离现象被完全打破;而美术的写实层面的技能和油画技术的传入,是需要教育的配合和时间积累的。前面我们分析过,欧洲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以去理想化为主要特征之一,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下层社会的困苦或平实的生活。如果将这个视为现实主义的本义的话,那么在中国,最接近欧洲现实主义的作品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作品,如江丰《码头工人》(1931)、陈烟桥《拉》(1933)、罗清桢《逆水行舟》(1933)等。这些作品以下层人民为对象,描绘了他们的困顿、挣扎和反抗,而且这些画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一定的表现主义因素。这个时期版画形式的采用也有着特定的原因,鲁迅的提倡是一个重要因素。鲁迅出于同黑暗势力斗争的需要,大力推荐欧洲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梅斐尔德等人的作品,他们的版画表达了下层人民的疾苦,虽然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但其内在的气质却与欧洲的表现主义传统有着天然的联系。鲁迅和中国的版画青年们也正是在这点上与现实主义相接。鲁迅在评第二次木刻版画展览会时谈到:“木刻所给予强烈光线的展示、黑白对照的刻画、现代社会刺激的暴露,尤其在阶级意识上的启示。它是新兴艺坛上的生力军,是现代表现意识作品的最强烈的工具。”④夏衍在《新兴美术运动的任务》中说:“我们必须确立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须完成支配阶级所未完成的美术启蒙运动。”⑤这个时期的版画与欧洲的现实主义时期作品相比,除在细节刻画上有距离外,在反映下层生活和去理想化方面都十分吻合。同样是版画,40年代解放区的黑白版画是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另一个密集点。其表现的内容主要是翻身的喜悦、生产的热情和革命斗争几大类。由于受到民间文艺的影响,版画反映现实的方式几乎是连环画般的记录,从题目的直白就可以看出来,比如:“选民登记”(古元)、“调解婚姻诉讼”(古元)、“新年劳军”(王流秋)、“文化货郎下乡”(刘迅)、“打水浇地防旱备荒”(戚单)。题目与画面一样朴实无华,是一种现实的实录,当然,也是一种“有选择”的实录。解放区黑白木刻与30年代的新木刻运动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有了两个明显的转变,一是趣味上转向了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表现”的色彩淡化甚至逐步消失;二是现实主义所主张的反映下层民众疾苦被放弃。这个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文艺政策的影响,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讲话》中提出“文艺要为政治服务”,也批判了“写黑暗”和“写黑暗与光明并重”的主张,指出要“以写光明为主”。当然,这种对“光明”的描绘在延安木刻中还是停留在农民“翻身”的喜悦层面上,再进一步的歌颂乃至欢呼性描绘,则是在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逐步壮大起来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有人认为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等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种看法明显是对“现实主义精神”的误解。实际上从作品取材于历史和传说、以寓意象征的方式表达情感的特征看,他的这些作品更接近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而且这种表达方式与他所师从的法国老师达仰的作品更为接近。真正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在外敌当前、共赴国难的大环境中并不占主流,我们在较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如蒋兆和的《流民图》(中国画,1941)、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油画,1940)、冯法祀的《捉虱子》(油画,1945)等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抗日战争的需要促使中国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走向主流,而真正奠定这个主流地位的是《讲话》成为文艺指导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的文艺政策的全面贯彻。1949年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两个方面,即文化政策导向和学院教育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引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法,以此代替以往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其原因很清楚,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意识形态,艺术应该为党的政策服务,高尔基曾说:“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是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社会弊端的,对新的社会主义来说,其写实的形式语言可以延续采用,但内容必须变批判、揭露为歌颂、表扬。”⑥约干松也说过: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⑦。新中国建立以后,文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又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逐步过渡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两结合”在1958年前后成为文艺创作的指导方针。郭沫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浪漫主义提供了理想,对现实主义赋予了灵魂,这便成为我们今天所需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或者说这两者的适当的结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⑧在这里,现实主义原来具有的批判性彻底消失,而现实主义的去理想化随着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也变成极端的理想化。为了表现理想化,在文艺作品中就得将繁琐的、非主流的现象、形象和细节尽可能消除,这样才能充分理想化,理论家王朝闻说:“既然无产阶级的艺术不仅要正确反映现实,更要推进现实向前发展,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把没有社会意义的、与现实无关的身边琐事(如挖耳之类)和显示现实发展方向与过程的事务(如人民大众的战斗、生产以及旧统治者的残酷、腐败……)等量齐观。”⑨中国艺术的现实主义在“”期间发展到登峰造极阶段。1966年出现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是一个重要标志。《纪要》提出树立的“革命文艺”样板,在各门艺术中引进了戏剧化因素,夸张英雄化处理,同时更加重视群众化,事实上是将新古典主义的戏剧化和英雄化因素发展到一种极端。即使在被认为相对比较可看的1972年“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三十周年作品展”作品中,我们仍可看到许多作品中的“两结合”与“三突出”方式,从浪漫到矫饰,这次展览也给我们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例证。随着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现实主义遭到了艺术家前所未有的质疑,从80年代中期以来,它失去了以往的主流地位,对广大艺术家来说,现实主义只是一种局部的、个人化的选择而已。总结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走了一条逐步脱离现实主义产生时的本义而更多被赋予中国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观念的道路;从形态上看,中国式的现实主义(特别是1949年以后)更接近于18世纪延续到19世纪的欧洲新古典主义。[1][2][][]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因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在法国,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的中心、民族统一的奠基者而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其主要代表画家有大卫、安格尔等。“新古典主义”大致有以下特征:1.在政治上拥护王权,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2.与学院体制的建立联系在一起。3.崇尚理性。4.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通常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形成寓意。5.在审美上强调对崇高感的追求,试图表达英雄主义情绪,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趣味。6.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革命是以社会主义苏联为蓝本的,其历史任务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由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压倒了实现现代性的任务,革命取代了启蒙。社会革命需要新古典主义,也产生和延续了新古典主义,法国大革命如此,苏联革命如此,中国革命也如此。作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手段的中国革命,需要政治理性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支持”⑩。中国新古典主义既具有一般新古典主义的特征,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中国新古典主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尤其是强烈的政治理性主义。苏联的新古典主义在主张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尚注重艺术的客观性(反映论),而中国新古典主义更强调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却不太强调艺术的认识论意义。这在《讲话》中有明确表述,其鲜明地宣称“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而到二十多年后的《纪要》阶段则完全将艺术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其次,中国新古典主义切入艺术往往不是采用私人视角,而是采用阶级视角;不是采用多方面的生活视角,而是采用单一的政治视角。第三,中国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它突出了理想主义,并认为这是区别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讲话》中提出:文艺“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种理想主义的因素在“”时直接体现为英雄化和人物处理戏剧化方式。表面上是一种浪漫主义,但却缺乏浪漫主义激情而更多有着理性化色彩。最后,中国新古典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规范。它遵循了一般新古典主义的人物类型化原则,并接受了苏联新古典主义的形式规范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被确定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是个性的本质,阶级性成为典型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中国新古典主义发展出了特殊的形式规范,包括“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如果说中国的新古典主义与欧洲新古典主义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可能是它很少有欧洲的贵族气质和高雅风格,相反,中国新古典主义作品具有平民气质和通俗化风格,多强调工农大众所喜闻乐见。让我们以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来进行说明。这里选择的不是历史政治题材的作品,虽然这类作品数量巨大,而且最能代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里选择的只是表现普通人生活的作品。石鲁的中国画《古长城外》1954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美展,描绘了牧羊人在听到火车声后又惊又喜的场面,可以说代表了50年代中国绘画的成就,也形成了一个用绘画来表现现代化给人民生活带来变化的模式:在古老传统生活中插入现代化符号。这个时期描写现代化建设场面的作品很多是在山水画的格局中加入大坝、铁桥、建筑工地等。古老的长城——放羊的一家人——铁路——捂住耳朵(火车已临近)形成了一连串符号化和戏剧性的表现,而题目《古长城外》点题,既歌颂了新政权带来的变化,也是对工业现代化的讴歌。作者的社会理性和主题创作的方法都初步地显示出来,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没有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那种英雄化处理。沈加蔚1974年创作的油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站岗》,画面上是三位在乌苏里江中国边防军岗哨上的士兵,他们在瞭望塔上警惕地向对方瞭望。画面的时代背景是中苏珍宝岛冲突。这幅画在当年影响很大,曾作为独幅画被印刷了几十万张。为创作该画,作者先后两次去哨所体验生活。作者在回忆创作时曾提到有两个因素影响了他的绘画,一是站在铁塔上耳旁就回响着那首在当时很走红的歌曲《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二是他立志要塑造出边防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于是他将瞭望塔提高,原铁塔只有二十余米高,而画面上的铁塔有近百米。两个战士的造型也具有了强烈的戏剧化造型特征。这幅画被送到北京后,有关领导看了后却不大满意,认为战士的脸色太暗,于是指定改画组将战士的脸庞画得红光满面,作者只能接受(11)。虽然改动并不算败笔,但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作品的现实主义程度完全是为了政治主题服务的。这种超级理性并不像大卫当年绘制《荷拉斯兄弟之誓》那样完全出于画家个人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一种社会理性所决定。杨之光1972年创作的中国画《矿山新兵》,在很多场合下被称为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在经历过“”大批判造型轰炸之后,这幅画令人眼前一亮。该画描绘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女矿工,她在第一天领到安全帽后抑制不住喜悦之情,在她的身后是火热的矿山景象。作品可谓造型朴实,形象清新,细节选取令人称道。但据作者后来回忆,当年他去煤矿体验生活时,这个女子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位刚刚在矿井的事故中遇难矿工的妻子,她当时是顶替丈夫职务进入矿山,画家对她写生时,她的神情还相当悲伤。但画家若不将人物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就无法通过上级对作品的筛选。于是“三突出”、“两结合”的原则理所当然地战胜了可能的人道主义表达。画面主人公以喜悦展现了一种对于工业化生活的向往,而对工业化给人带来的伤痛只能视而不见。我们当然还可以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那时期的许多作品,所谓历史题材是这方面的典型,而表现日常生活的画面背后也隐含着政治。在此我想引用杨小彦的一段话:“在一种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有力支配下,艺术并不需要这样一个‘现实’,它只需要有力地表达现实中的权力结构与权力关系。这是理解从法国古典主义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中国的‘时代的美术’的关键所在。”(12)总而言之,多年来在中国所推崇的现实主义,在艺术思潮上仅仅是新古典主义的中国变种,所谓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它经历了反映底层生活——反映正面生活——歌颂光明——极端化讴歌——拨乱反正的过程,灿烂终归于平淡。随着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任务的基本完成和重建现代性任务的再度迫切,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接续了“五四”启蒙传统,完成“五四”未完成的建设现代性的任务被提上日程,与此相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则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主流。三、要不要重提现实主义真正符合现实主义本义的创作事实上在中国已经退隐了几十年,我们还可以将刘文西画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画《祖孙四代》和梁硕90年代的雕塑《城市农民工》作一个比较。他们都是描绘一个农民家庭,如果说前者还有着所谓革命浪漫主义痕迹的话,后者则是彻底地剥去了表层面纱,将一个城市的看客形象群体赤裸裸地呈现在观者的眼前,这里没有矫饰,没有浪漫,有的只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从现实主义内容或是写实的手法的要求来看,这一类作品都最为符合现实主义本义,但在众多洋洋洒洒的肯定现实主义的文章中,却无人提及这件或这一类作品,为什么?因为它(他们的形象)不能振奋人心,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真正的现实主义描绘,我们在改革开放后的“伤痕”美术,在90年代初的“新生代”美术中看到了它们的痕迹,他们描绘的是真实的生活。如果说“伤痕”美术中还留有宏大叙事的影子的话,那么在“新生代”作品中则将宏大叙事彻底放弃。在技巧上,“新生代”画家又采用了典型的写实技巧。他们的作品虽不振奋人心,但在去理想化这点上他们却最接近现实主义的源头。他们的作品不矫饰,不无病呻吟,所表现的是身边的近距离所见,而所谓自嘲与无聊也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日常感受。但在人们对现实主义的呼唤中却似乎漠视他们的存在,许多文章津津乐道的还是“十七年”的新古典主义作品,足见对现实主义的误解之深。有人认为当代的现实主义作品太少而试图大力呼吁,他们所参照的坐标仍是“十七年”的新古典主义作品的图像,他们忘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二十多年来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先以工农兵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已经日趋多元化,原先的最高和惟一的作品展览模式——全国美展的至高无上地位早已是明日黄花,原先以政策文件精神代替艺术思想的年代也已经一去不返,原先以写实为惟一表达途径的格局已经被真正的百花齐放的表现形式所取代。今天仍有现实主义作品在活跃,虽然它们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艺术的主流。在以下层生活为对象的作品中,人们已经多年很少看到真正的农民,就像工人的形象在日常创作中也早已淡化一样。现实中离城市最近的是农民工,在王宏剑《阳关三叠》(油画,1999)中,我们看到了外出打工农民的集体精神状态,也似乎看到中国文人对背井离乡情结的描述的影子。在上述梁硕的雕塑《城市农民工》中我们看到完全异在于城市的农民工的呆滞的目光。从陈卫闽《菜地变房子》(油画,2001)中我们看到画家用鲜艳甚至有些艳俗的色彩来描绘城市与农村结合带中先富起来的村民盖的楼房,这个表现对象在城市人的眼中是一个最不确定、变化最快、最急于赶时髦而又不伦不类的,作品幽默的气息使我们会心一笑。艺术已不再承载着沉重的政策使命,只是表现艺术家个人的视线或思考,仅此而已。其实,“重提现实主义”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鉴于当下艺术中许多非架上艺术的活跃和呈现出了一些问题。但在评判当代艺术以及当代实验艺术中,现实主义标准已经基本上甚至完全失去了评判的能力。如果谁仍然想用现实主义的标准去衡量大量非架上的装置、影像、视像、行为作品的话,他就会发现这个旧有的工具是多么无效,但无效并不说明工具的失效,只能说明工具不能滥用。今天重谈现实主义,如果忽视了当代中国艺术创作中越来越走向主流的当代艺术,那它的适用面就极其有限,这一点不言自明。我们当然不应否定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无论艺术如何发展,它如何令人感到面目皆非,试图摆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就如同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这已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史所证明。在现实面前,还是让我们去掉“主义”二字,因为它太多义,甚至疑窦丛生。我们应当提倡的是面对现实,面向当代,用艺术去表达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那样才能真正体现艺术的社会责任感。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编委会《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论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②热拉尔·巴里埃尔:《库尔贝:现实主义者?》,载《世界美术》1994年第1期。③杨春时:《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文化研究网(www.cul)。④⑤转引自黄可《上海的美术院校和美术社团》,载《朵云》第47期。⑥奚静之:《中国的写实主义与俄苏美术》,载《艺术家》第296期。⑦约干松:《苏联造型艺术的情况和任务》,载《美术》1957年第4期。⑧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载《红旗》1958年第8期。⑨王朝闻:《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⑩杨春时:《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国新古典主义》,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11)王明贤、严善:《新中国美术图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85、86页。(12)杨小彦:《场景与仪式:对视觉的政治修辞术的一种分析》,载《时代的美术》,广东美术馆编,2004年。[][][1][2]

古典主义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中世纪;文论;比较文学;批评模式

对欧洲中世纪的文艺理论史,学术界向来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即使在西方的文艺理论史研究领域也非常突出,而相比之下,我国国内关于中世纪文艺理论史的研究则更为薄弱,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不仅资料匮乏,缺乏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还存在着许多误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因素。

所幸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颇有见地的理论家就已充分意识到连接古代与现当代的中世纪文论的重要性。1974年,纽约城市大学阿利克斯·普瑞明格教授联合他的同事们编撰出版的《古典的和中世纪的文学批评:翻译与解释》在当时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们对通行的关于中世纪批评的一种经典论述——l952年出版的阿特肯斯的《英国文学批评:中世纪阶段》——提出批评,认为“阿特肯斯的方法不仅带有偏见,而且,简直把该课题推向了绝境”。十年后的1984年,当人们争相讨论时髦的现论时,该书下半部分“中世纪的文学批评”的主要编者、曾执教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专业的小哈迪逊教授,在该书单行本再版序言中指出:“批评史是当前文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最近十年来。理论界对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等兴趣很大,所有这些新领域的初衷都在于发现更为有力的批评方法。这种兴趣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批评史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还说:“对于古典时期和中世纪后期,包括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批评,我们都有足够多的研究和文献。然而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这一千年间,批评历史和文献却是一个巨大的空白。这种空白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可原谅的。它导致了对古代文学美学和文艺复兴文学美学之间关系的一种扭曲的……理解。它也使所有人……不能理解那种显然很离奇、但事实上却非常严肃的对待文学的态度……”这批有见识的理论家们对中世纪的一些经典批评文本进行了整理和英文翻译,给我们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世纪批评整体风貌及其内在发展线索的可能。

中世纪文艺理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它的文学批评模式,而且,尽管在中世纪修辞学和诗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3。中世纪的人们依据不同的分类基础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基本的分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三分法,即以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三学科”为分类基础的分类法;另一种是四分法,即以几何、算术、天文和音乐“四学科”为分类基础的分类法。我们可以以“三学科”为参照系分别探讨诗与三学科的关系,梳理出中世纪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的批评模式。然后,将诗与“四学科”也视作一种批评模式,整体论述它们之间的关联。

1.诗与语法学

中世纪的诗学是在语法课上出现的,并且在语法课上占据着最传统和最持久的位置。昆提良在《雄辩家的培养》中将语法学定义为正确言谈的科学,是诗人的学问,为诗学与语法学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基本公式。维克托瑞纳斯在《论语法艺术》中把语法学看做是解读诗人和历史学家的科学。由此,语法学的批评传统是中世纪人文主义的主要载体,众多的学者将文学研究或阅读诗人看做人文学科的中心。

诗歌与语法学的这种联系产生了三种各具特色的批评类型。

第一种是评注和注释,即对某些文本进行评注和解释。尽管这些评注和解释并未形成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但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文本批评模式。它一般都是首先简述作者生平,然后评论作品自身的形式和风格,而主要部分则是对文本中个别词句的注释。这些评注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作品的审美特征,而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学习这些作家的写作技巧以增加文采。这些注释可以用来定义生僻的词句,解释复杂的语法结构,指明修辞手法,有时还能揭示文字的道德寓意。当时的作家们注解了维吉尔、特伦斯、贺拉斯等古典主义后期的作品,由于中世纪文学处于基督教的语境之下,所以一些基督教作家对作品的注释显然是为解释《圣经》做准备的。l2世纪利拉的尼古拉斯的《普世圣经注释》是中世纪“圣经注释”一部公认的力作。

第二种是音韵学批评,即评价诗的韵律。古典语法学包括拼写、音节划分和元音音量的研究,其中最后一种研究的扩展形成韵律学,它的基本理论是:诗歌不是内容和方法的,而是韵律的;它对应的不是历史,而是散文。也就是说,形式重于功用,我们说一部作品是“英雄史诗”是囚为它使用了六韵部英雄诗体的格律,而不仅仅是依据它的内容。当时的诗韵学论文主要有奎尔的《拉丁语法》、贝德的《论韵律》、但丁的《论俗语》、德肖的《修辞艺术》等,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特瑞希诺的《诗论》和贝勒的《保卫和发展法兰西语言》以及盖斯克因的《教育笔记》中都还明显保留这种批评风格。

第三种批评类型可以称作作家比较。文学传统从一开始就是可以比较的,昆提良在《雄辩家的培养》中列举了作家名单,目的是将一部罗马作品与其所模仿的希腊作品作修辞学方面的比较,这可看做这种批评类型的第一次尝试。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找到今天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的最原初形态。中世纪基督教作家继承了比较的传统,并将比较转向了拉丁作家和希伯来作家之间,而且他们的视阈中既有基督徒作家,也有异教徒作家,兼容了基督教经典和世俗文学,尽管他们提醒人们说,研究世俗文学的主要理由是为注释《圣经》作准备,但这种对不同作家兼容并进行比较的批评传统与前两种批评类型一样,成为中世纪人文主义产生的温床。

2.诗与修辞学

语法学批评的类型有着明确的形式,相比之下,中世纪修辞学批评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诗与修辞学的关联上。在某些方面,古典主义时期诗与修辞学的联系比中世纪还要紧密。在古代的著作中,唯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完全借助于修辞学的。许多被视为古典主义的批评作品,如德米特里乌斯的《论风格》、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其实都是关于修辞术的批评,只不过是运用于诗的文本罢了。

古典主义后期有三部正规的修辞学批评作品。第一部即传统上认为系“朗吉努斯”所作的《论崇高》残稿,该作品宣称天才胜于训练、想象重于布局,这些问题在古代修辞学中都讨论过;第二部是多纳图斯的《维吉尔作品释义》,文中盛赞维吉尔堪称修辞学大师;第三部作品是迈克罗比乌斯的长篇对话《农神节》,讨论“维吉尔是一位演说家还是一位诗人”?该作品论证了维吉尔对论辩风格的运用能力,认为他尽汲十位阿提卡演说家之所长,这部作品修辞学批评论述的广泛和细致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中是无可匹敌的。中国文论界所熟知的贺拉斯的《诗艺》从罗马修辞学中得益甚广,所谓模仿、诗人的修养、天才与学养的对立、寓教于乐原则等话题在以往的修辞学中都有论述,这部作品成为整个中世纪修辞学批评的母本文献,成为中世纪语法课的必读教材,学生们详细钻研它的修辞风格,并由此产生了大批论诗艺的著作。古典主义修辞学习惯引用诗歌来证明表达效果,而语法课上阅读诗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熟悉修辞格的运用技巧。尽管加洛林王朝时代以后,纯粹的修辞学批评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取材于修辞学的语法学论文,但诗与修辞学的这种联系从古典主义时期延续下来并贯穿于整个中世纪。

3.诗与逻辑学

诗与逻辑学的联系早在古典主义后期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评论中就已经建立,不过,在中世纪早期这一联系并不被重视,直到12世纪才隐约可见它的影子,到13世纪,人们已经更乐意用逻辑体系而不是修辞方法来划分修辞格的类别了。实际上,将诗重新定位于逻辑学领域的契机也正是由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发现,并被人们从阿拉伯注释和译文大量译成拉丁文。“诗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这样一个命题从此被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奉为金科玉律。这种定位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反人文主义的因素:把诗学看做逻辑学的一部分就是说诗只是一种“工具”或“才能”,不具有“内容”;只是一种像形式逻辑、辩证法和诡辩术一样的制造象征符号的“技艺”,而不是像政治学和天文学那样的“科学”;同时,这种定位也否定了“寓教于乐”的传统。在整个中世纪,阅读诗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在于诗不仅教给人们一般知识,还能通过实例提供道德教化。基督教诗歌的教化倾向自然不言而喻,而基督徒们阅读异教作品也是为了把其中的道德内容像“埃及黄金”一样带走,为己所用。

然而,当诗被纳入逻辑学之中,所有这些都失去了意义,这对于中世纪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一理论矛盾到圣托马斯和培根那里终于稍得缓解。他们采取折中的立场,承认诗在科学体系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一门技艺,可归于逻辑学,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活动,因而也具有道德价值。然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们却不屑于这种中庸态度,但丁就明确宣称《神曲》是一部道德哲学,莫萨多和薄伽丘也支持他的观点,甚至提出更激进的主张,认为诗是神学的同盟。

4.诗与四学科

几何、算术、天文和音乐四学科中与诗关系较近的是算术和音乐。数,在古希腊早期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用数创造”被认为是一种模仿手段;音乐,更是诗的要素的一种,圣奥古斯丁的《论音乐》就详细分析了音乐节奏和古典主义诗歌韵律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关系并不是中世纪批评家们的兴趣所在,他们所做的是把诗独立于四学科之外,视之为哲学或神学的一个分支,并由此产生了一种重要的批评类型:讽喻批评。HTtP//:

我们知道,原始诗歌常常被当作预言和启示,体现着某种世界观。古人们把诗人的智慧分成科学知识、伦理知识和宗教知识,与此相应哲学也被分成三部分: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理性哲学。既然诗是哲学的一部分,批评家的工作就是要找出隐藏在诗的文字背后的哲学意义。讽喻,因此成为他们最有效的工具。对古典主义后期和中世纪早期的批评家来说,讽喻不单是经过伪装的书本知识,还是不宜于理性推论的真理的神秘流露。这种观点显然来自于柏拉图。原始诗歌的哲学意义、柏拉图思想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中世纪这个神学至上的特殊时代找到了繁衍的土壤,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贯穿着整个中世纪。普鲁克拉斯的批评理论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他认为诗是一种启示,诗人是具有灵感的先知,其才能是超理性的,讽喻犹如一道面纱遮掩着神性的真理。不过,他并没有完全走到新柏拉图主义极端神秘的一方,尚能承认伦理教化是诗的重要功能,只不过不是最主要功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