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学在油画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9-30 08:35:32
导语:古典美学在油画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油画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油画教学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当代油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作意识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中国古典美学与油画创作的结合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本文将围绕油画教学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古典美学在油画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措施,以期为提高油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油画教学;教学实践
油画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代带入我国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探索已有四百余年,油画的本土化问题也成为各个时代重要的艺术探索方向。经过了明清及民国的发展之后,油画艺术的本土化问题逐渐由对创作技法的关注转向对内在审美的关注,中国文化中的哲学观念、美学观点正逐渐融入中国油画艺术创作之中,与油画艺术原本的西方美学观念不断碰撞和融合,成为油画艺术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典美学对油画艺术的渗透和融合,传统儒、释、道中的美学观点被加以运用,在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呈现出众多脱离西方美学思路且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作品。因此,在当代油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作意识的重要作用。中国古典美学在油画教学中的融入,可为学生创新提供重要的观念支撑,同时对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国古典美学与油画创作的结合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追求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大多是基于《道德经》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相较于油画艺术原本的文化土壤——西方哲学所主张的“二元论”,其在根本上形成了油画艺术与中国文化的隔阂,也是油画艺术在中国本土化发展所应面对的根本问题,即画家需要减弱或消除油画艺术形式与中国美学之间的疏离感。对此,应当首先认识到中国古典美学的主流意识和整体思路。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以先秦老子为代表,主要围绕所谓的“道”“气”“象”,即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而展开。以“道”为宇宙的原始混沌;以“气”为“道”的有序规律,划分阴阳,即万物的生命;以“象”为万物的形式和内容,是“道”和“气”的客观呈现。后世发展大都循此而释,在基于宇宙观的基础上探寻自然规律或追寻人生理想,强调共性的思考,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的审美意识,形成了对美的追求。在审美追求方面,可以《易传》为代表,其强调“立象以尽意”,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中能够看到,自三国两晋始,从人物画到山水画,中国传统绘画的演进是由“形似”向“神似”。例如,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笔不周而意周”的艺术创作理论,宋代梁楷的“减笔”技法,这些审美追求的演进和发展多源自于“立象以尽意”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追求始终以“尽意”为目的,而“再现”则多是阶段性的过渡存在。这一观点在唐代至元代的绘画发展中均较为明显,成熟的绘画技法满足了“再现”的需求后,进而转向对“意”的抒发和表达。相较于西方,在哲学思想“二元论”的基础上,西方绘画以一种接近“钟摆理论”的状态发展,即围绕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但这个“中心值”似乎更倾向于物象的“再现”。如果简单地将中西方美学观点进行对比,最直接的差异或许就是“尚意”与“尚形”的区别,以及“共性”与“个性”的差异。西方绘画在近现代之前,似乎更忠爱对“形”的追求,围绕造型、色彩展开探索和追寻,且极具个人风格和个人意识;而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下,则倾向于围绕宇宙观、人生观展开探索和追寻,物象的呈现多被作为精神的外化,具有共性的思考,更强调情感共鸣。但值得注意的是,自近现代以来,西方绘画所呈现的精神外化趋势与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相近的审美意识,且更为激烈和彻底。而回观中国传统绘画,始终在“形”和“意”之间处于一种平衡,这或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的“中庸”有所联系,但也体现出了一种滞后感。当下绘画艺术发展已呈现出新局面,因此,对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一方面要加以明确,使其为油画教学的审美培养和创新提供思路;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古典美学的时代滞后性,应以“借古开今”的教学思路对其进行创新,将其更好地融入油画教学之中。
中国古典美学在油画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1.为油画本土化创作创新提供思路数十年来,中国的油画创作发展已形成规模和体系,优秀的高校师生作品层出不穷,西方油画教学体系中的造型教学和色彩教学在国内已形成极为成功的教学模式,油画基础教学中对于线条、结构、光影、空间、材料、技法及色彩的研究,以及在各个方面的深入和细致程度甚至超越了西方的油画教学体系。但关于中国油画本土化的问题仍是国内油画创作发展的一个瓶颈,[摘要]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油画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油画教学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当代油画创需要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给予重视。中国古典美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将中国本土思维方式下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用于油画创作实践时,应以新的思路,从审美层面出发,审视油画艺术中的西方美学观念,赋予油画创作新的美感和审美追求,即在意识层面建立油画创作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与结合,让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追求在油画艺术中得到呈现。2.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薄弱,认识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导致学生普遍具有直观式审美的情况,对油画创作的技法和画面的直观感受过度重视,而对于作品创作过程中关于美的来源的深入思考较为缺乏,对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没有系统的认识,以致多数学生止步于无意识或直觉的创作,仅停留在经验主义阶段。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因过分追求西化,而缺失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和特质的现象,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文化“俗”“土”“僵”,仅一味地追求西方所谓的自由文化、个性文化,对美缺乏科学的辨别和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审美意识缺乏、审美水平不足,在此方面需进行着重培养,应让学生明确审美的相关内容,正确认识对于美的把握,树立系统的审美意识、审美追求、审美领域、审美视野,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科学思考创作方向,形成正确的创作构思模式和习惯,进而提升审美水平。中国古典美学是由中国传统哲学萌发的思想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文化归属感和熟悉感,相较于西方美学观念,会更容易接受。数十年来,我国油画艺术的本土化创作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但能与中国本土文化根脉产生密切联系与共鸣的作品不多,多数作品仍停留在文化图像的迁移阶段,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难以突破油画自身的西方传统。中国古典美学可拓宽学生的审美思路,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油画的中国本土化问题展开思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审美水平,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
中国古典美学融入油画创作教学的路径
1.以美术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油画创作教学中,学生对美术史的了解程度与其审美水平具有密切的正比关系,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以及对历代优秀作品的钻研能够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对于美的初步认识,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良好审美水平的建立,反映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可有效保证学生的创作美感,能从作品中直观反映出类似于名家名作在形式上的美感。这一点可在近年来各大院校的毕业展览中看到,各作品在创作的风格样式、技法运用、色彩表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对名家名作的学习,如安格尔的人体曲线、米开朗琪罗的素描结构、现代主义流派的色彩和抽象意味等。因此,提高美术史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中国古典美学教学的发端,需要以美术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在较高的审美水平基础上更轻松地接受中国古典美学。2.以中国古典美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中国古典美学融入油画创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油画艺术本土化发展,在教学上形成良性的、具有中国特色油画创作的思路和体系。中国古典美学中所涉及的各时期的各家观点,本质上是生发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精粹。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观点,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基于中国本土文化所萌发的审美意识,使其在油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具有系统化的创作思路。3.以优秀油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追求美术史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容多以理论教学形式教授,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要以更清晰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加以指导,用优秀的油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追求。所谓优秀的油画作品,主要指中国优秀的本土化油画作品,此类作品代表了中国油画发展的趋势,如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这些作品能够直观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方面是通过画面让学生直观了解创作实践中的可行方法,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有所借鉴;另一方面是学生可通过优秀作品感受创作者的审美追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学生的审美追求从西方的自由、个性,引导到中国的民族、共性的审美上,使其在思考和感受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时更注重内在精神。
结语
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油画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油画教学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中,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对于油画艺术的本土化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内在“灵魂”。对于油画教学来说,虽然中国古典美学的部分内容并不适合于直接融入油画教学之中,但可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意识、审美追求等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其在油画艺术的本土化创作和创新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路,使中国特色油画创作取得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梁靓.中国传统艺术在油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4):30-31.
[2]庞巍.对高师油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1(9):140-141.
[3]李进书.审美现代性:交往理性的一个重要中介——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思想[J].理论与现代化,2009(1):31-35.
[4]巴塔.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油画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美与时代(中),2021(4):94-95.
[5]庞伟,范浩迪.新时代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2):64-66.
[6]罗琰娟.中国传统艺术在油画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北极光,2020(1):42-43.
[7]许东生.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油画教学的创意结合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12):233-236.
[8]孙与平.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油画教学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7(19):11.
作者:纪小丹
- 上一篇: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对策
- 下一篇:自动化机械设备研发设计制造要点
精品范文
10古典艺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