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对策

时间:2022-09-30 08:32:54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对策

在国家教育发展要求提出后,高等院校教育工作需要逐渐完成升级与转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需要将技术创新作为支撑,培养发展型和复合型人才,完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和教育层次感。在推进教育创新工作时,需要考虑智能制造发展背景,融入互联网教育和5G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需要拥有丰富的教育层次,在人才培养制度制定时,寻找制度创新路径,打造高素质教育工程。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时,高职院校需要拥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理念,促进教学事业深化改革,寻找全新的发展路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需要与5G技术、互联网技术相符,深入分析智能制造发展规律,了解人才培养遇到的现实问题,获取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满足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需求。

一、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从高职院校发展角度来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教学方面难度更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速度与市场发展需求不符,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突出自身优势,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中,需要逐渐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长,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融合,将理论课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训练中。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依然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创新性,理论教学占据课程时间较多,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较差,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思维成长。在高职院校发展中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机械制造作为核心内容,在制造行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快速革新已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导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以智能架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存在差距

在智能制造理念出现后,现代制造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作出改革,减少辅助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接触机械设备和软件的机会。在学生缺少实践学习机会的情况下,无法了解智能制造的含义,因此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仍存在巨大差异。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滞后性,部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合理应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关注新的技术与新的模式,拥有创新思想,才能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改造。人才培养需要凸显时代性,在人才培养工作执行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教育力量不足等问题,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我国关于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在智能技术发展中,需要联合教育事业,将新的技术融入高职教学中,在丰富高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高职教学工作的智能水平,让学生拥有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在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工作需要快速完成改革,寻找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体系,重点关注人才培养的细节部分,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学生作为核心内容,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地位缺乏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改革过快,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对于各种思想缺乏辨识能力,因此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中,由于忽视了教学与岗位之间的衔接性,对于学生的职业定位缺乏理解,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出现了脱节情况,教学体系滞后于市场需求,无法与国际市场保持相同的发展状态。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中,使用了校企合作教学方法,但是合作教学长期没有得到合理落实,合作教学方案缺乏稳定性,无法发挥出实质教学效果。在学生实训中,只是让学生从事简单的机械操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学习到所有知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较为迷茫,因此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在我国提出高职院校教学要求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专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机,高职院校教学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本,遵循教学事业发展方针,在教学工作中深入考虑智能制造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将智能制造作为背景,开创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改革基础,丰富学校教学经验。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机械制造为中心,加快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深刻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以智能构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需要考虑教学需求,明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方向,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确保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协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将智能制造作为基础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需要拥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日常操作。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还需使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考虑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开放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若想保证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创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需要拥有实境教学方案,与地方企业积极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训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高职院校还需大力建设一体化教学教室,全面落实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现状进行评价,解决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二)更新已有的人才培养理念

高职院校需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想,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在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中,关注学生的核心地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创新精神得以稳定落实。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而言,需要考虑知识转化能力,在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后,需要正确使用学到的知识。创新能力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也需遵循素质教学要求,在人才培养实践工作中寻求创新路径,以科学研究作为入手点,凸显高职教育的社会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匠人精神,逐渐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重点放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核心,做好教学体系改革工作,彻底打破教学模式不平衡的现象,重构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凸显专业教学特色。在优化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从职业需求角度出发,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在拥有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后,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将素质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做好教学动态分析,了解人才培养现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的最终目标。

(三)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进入新时代背景下,5G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将智能制造作为基础条件,拥有高素质人才培养团队,才能逐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中,需要考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变革,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重视实践积累,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找到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弊端。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综合测评能力,明确职业教育思想,在提升教学专业性的同时,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教师还需在教学方法创新上作出努力,不能始终以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平台,以学生为核心创新教学理论,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学工作稳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核心而言,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认知能力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拥有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在发展智能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把新技术与高等职业技术相结合,使职业技术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的智能化程度,使其具备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

(四)采用企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市场中出现大量新的技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积极配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需要做好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工作,找到与学生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实训基地,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互动,达到产教融合的教学目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特点,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状态。学校需要与企业积极配合,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在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中,需要开设第二教学场景,定期开展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需要站在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多面性,凸显学生个人特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五)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

在高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中,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需要符合现代教学标准,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在培养方式创新时,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文化修养,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合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在机械制造课程和电子技术课程中,需要合理融入自动化仪表,通过系统分析和开发方案,丰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机械操作台。学生需要掌握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并且增强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深入了解不同型号仪表的使用标准,丰富信息处理知识。在专业的技能学习中,还需了解学科发展前景,重视学生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日常实训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组织能力,让学生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六)满足主要学科与主干课程教学要求

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课程包含计算机科学和自控原理分析等,其中还包含大量理论知识学习,例如电路知识、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模拟、电子技术等。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逐渐丰富课程设计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中,需要拥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让学生掌握前沿的知识点。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跨专业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学方案改革过程中,需要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明确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重视指导与日常交流,教学单位需要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性。人才培养需要将实践作为参考依据,做好改革工作,为时展提供人才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出适合高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国的课程教学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智能制造大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系统的研究、合理的教学改革、顺应时展的特点,实现教学体制升级,实现人才保障机制升级。

作者:石佳 水东莉 马胜宾 王永淇 李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