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典建筑柱式装饰文化探讨

时间:2022-06-22 09:11:06

外国古典建筑柱式装饰文化探讨

[摘要]意大利建筑历史理论家布鲁诺·塞维曾说:建筑历史内涵丰富,人类所关注的诸多事物都在建筑中有所体现。一部建筑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文化史,由此可以得出,人类的文化发展痕迹在建筑的历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外国古典建筑柱式讲起,分析其装饰文化的变化与发展,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柱式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古典柱式;装饰文化;梁柱结构

一、外国古典建筑柱式的装饰文化概述

在中国建筑学家萧默先生看来,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建筑与雕塑可以视为时代文化精神的物化立体组合[1]。曾有诗人这样写道:“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由此可见,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对于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影响。通常而言,我们在谈到西方古典建筑柱式时,不能绕开的首先是希腊的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其次才是罗马的塔司干式和混合式。然而在洛吉耶看来,希腊人的三种柱式各有特点,塔司干式和混合式只是一种变体,与其他三种区别很小,塔司干式不过是粗略的多立克式,混合式则是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完美结合。至于哥特式和阿拉伯式或摩尔柱式,一个过于沉重,一个过于轻飘,都没什么创意和格调。菲利贝尔·德洛尔姆致力于创造的法兰西柱式也不过是一种新的复合柱式[2]。经过实践证明,古希腊的三种柱式成为古典建筑柱式的经典,后来出现的柱式也多是对其的模仿和变体,很难有真正的超越,因此这三种柱式被封为西方古典建筑柱式的圭臬。古罗马建筑学者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到了建筑的“三原则”:适用(实用)、坚固(安全)、美观,这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建筑中的概括,具有长远的生命力。[3]由此可见,实用是第一位的,美观是其次的。在维特鲁威看来,建筑就是对自然的一种高度模仿,人类看到鸟和蜜蜂筑巢,也用自然材料建造庇护所。在满足了基本的实用目的后,又为了美观发明了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其中的比例还是模仿人形体美的比例。维特鲁威也在其著作中谈到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的问题,他还通过数学知识分析了三种最早柱式的装饰和比例,并详细记载了这几种柱式的尺度,包括一些细节。当我们提及人体与柱式的密切关系之时,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就是雅典卫城的厄瑞克特翁神庙台基上的女像柱,六根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挑檐,她们亭亭玉立,头顶重物而体态优美。事实上,从古埃及开始,艺术的创作便十分注重比例的运用,尽管依赖机械和数据,相对受约束较强。古希腊艺术在其规矩的框架下,有着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感性显现。维特鲁威提出了人体比例的理论,对古典柱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柱头、柱身与柱础的比例关系,檐部与柱子以及基座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数学特征。在阿尔贝蒂看来,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遵循着和谐法则[4],和谐在建筑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对自然的观察与模仿。这种对自然的多样性的观察与模仿也都反映在了建筑的不同柱式上,比如多立克柱式就是要表现力量与持久,科林斯柱式传达出了修长和妩媚,爱奥尼柱式处在一个中间的地带,介于阳刚与阴柔之间,这三种柱式在应用时又注重与建筑物本身保持和谐一致。古希腊的三种经典柱式中,相较而言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最强,科林斯柱式上的装饰纹样是一种植物,名为茛苕。在阿尔贝蒂看来,建筑的装饰不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而是建筑之外的附加物。蒙德里安也认为,普遍的美产生于各种形式的相互关系之中,所以我们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获得的美感是在理性规则下构建和形成的,他通过运用直线将颜色进行切块与分割,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状态。正如狄德罗所言,美在关系,这里的关系指的就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各种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景观的客观必然联系,是内外因的结合。在狄德罗看来,艺术的源泉正是生活,那些建立在和自然万物的关系上的美才是恒久的美,即美在关系。

二、中外建筑柱式装饰比较与分析

在整个建筑艺术中,柱子无疑是基本的装饰,它可以以组合的方式来设置,以装饰一个门廊、墙体,或其他开口形式,也可以独立矗立在那里。它可以被用来修饰交叉路口、剧场、广场,可以呈托一个奖杯,也可以被处理成一座纪念碑的样子[5]。在洛吉耶看来,“壁柱本来就不该取代柱式,它有时是为了节省柱子的开支才做的。柱式的各个部分都是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就应该不仅仅是装饰,而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是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去掉任何一个部分都会使其倒塌”。洛吉耶认为,壁柱是对建筑的一种亵渎,他认为建筑之美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准确的比例、优美的形式、合理的装饰[6]。对此,阿道夫·卢斯认为装饰就是罪恶。在中国,梁柱结构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梁柱建筑有三个主要优点:第一是经济,材料丰富还便于就地取材,同时比石材易于运输和加工;第二是坚固耐用,中国古代常用的白柏木具备很强的张力和抗压力;第三,梁柱结构十分有助于向模件体系发展[7]。中国古代的柱式结构十分丰富,形制上也有所区别。以秦汉时期为例,建筑的柱子有方柱、抹角方柱(即方柱略抹去四角,又称小八角柱)、八角柱和圆柱。柱身上有时竖向刻槽为饰,或束竹或凹楞。柱头与柱础也出现了许多后世不多见的形状(如图1~图5)。柱式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orders,也可翻译为秩序或规矩等,由此可见柱式在西方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性。在萧默先生看来,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这个文化既包含精神文明又包含物质文明,具有双重特性[8]。我们可以说,建筑艺术是社会文化最真实、最鲜明的记录。[9]建筑除了是一种理性与浪漫交织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时代最核心、最厚重的文化载体,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为例,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古人的审美观,这里就包含中国古代美学的深刻影响,这也是中国园林能够保持自身独特风格和鲜明民族色彩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一种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也深受其所处的历史地理条件和自然风土环境的影响,丹纳在其经典著作《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到了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说。建筑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融合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物质要素和精神含义、形式和内容的双重意味,它是艺术与科学、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在维特鲁威的著述中,托斯卡柱式是建筑中最为朴素简单的柱式,就像洛吉耶所言的原始小屋(如图6)一样,保留一种原始的气息,不像其他柱式那样拥有美妙而繁复的装饰。托斯卡柱式因为产生于意大利明媚的托斯卡地区而得名,包括柱础、柱头和柱身。在洛吉耶看来,原始棚屋就是所有富丽堂皇的建筑的原型。立起的树枝说明了柱子的概念;柱子上面的横向树枝代表了檐部的概念;构成屋顶的斜向树枝意在说明三角顶的概念。在原始棚屋中,没有拱券、拱廊、基座、阁楼、门甚至窗,更不要说那些烦琐的建筑柱式的装饰了。柱子、檐部和三角顶是构成棚屋以及所有建筑最本质的三个部分[10]。我们常说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人类的很多文明产物也都是模仿自然的结果。罗斯金也曾说:“一切美都建立在自然形状的法则之上。”[11]所以在他看来,爱奥尼柱式的美丽之处就在于对螺旋线的使用,这种美丽曲线也是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与再现。比如说,建筑师布隆代尔就认为柱式起源于墓碑上要扣上一个瓮形的顶子,由此而得到关于柱式起源的描绘和解释(如图7)。

三、结语

《论语·雍也》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比较侧重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内容,“文”较为侧重事物外在的形式和装饰。“文质彬彬”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得体统一,两者相得益彰。用在建筑装饰上也是如此,既不能过度装饰而忽略内容,也不能因为过分注重内容而忽视外在的形式。因此,恰当适宜的装饰能起到合乎时宜的效果,而过于纷繁富丽的装饰可能会对整个建筑包括柱式的美感产生破坏,这反而是得不偿失的。如果建筑装饰包括柱式装饰能够像洛吉耶的原始小屋一样简单纯粹,只是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也是十分美妙的,就像密斯·凡·德罗所说的那样,“少就是多”,这也是中国人所崇尚的简约凝练之美。

作者:李盈天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