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十篇

时间:2023-03-16 04:59:13

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篇1

推进汉语教学

每年3月,德国北威州8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和家长、老师会参加北威州创意汉语比赛。比赛已经举办了9届。该比赛于2007年由北威州教育部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共同发起,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比赛。比赛面向所有在北威州公立、教会和私立学校学习汉语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参赛形式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团体赛。每个学校可以在15分钟内用汉语表演舞台剧、音乐剧、歌曲、诗歌朗诵等。

德国中学生约翰・汉森刚满15岁。他在汉堡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刚刚上了3节汉语课,就学会了用汉语做自我介绍。他表示:“汉语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没有德语那么严格的语法,语音、语调也很优美”。

汉堡孔子学院语言部主任阿尔维德・施托希介绍说:来汉堡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人群中,大部分是一些公司安排来培训的员工,也有一些人是出于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兴趣,或者想去中国旅游,还有的梦想与中国人结成连理。

孔子学院的德方院长康易清博士说:汉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很多德国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汉语和中国文化之后,会发现德中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他同时指出:现在,会说汉语的德国人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只学习了两三年汉语,停留在日常交流水平。为顺应德中之间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必须继续强化学习,以达到精通汉语。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董琦表示: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德国取得较快发展,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2014年的汉语桥比赛中,德国的中学生队夺得了世界冠军、欧洲冠军和个人冠军,这显示出德国汉语教学的良好态势。德国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到2015年,全德中小学开办汉语课程的已经超过300所,其中60余所中学将汉语提升至高中毕业会考科目。哥廷根大学和蒂宾根大学甚至开设汉语师范专业,以着手培养本土专业汉语教师。

在德国,由中德两国教育机构合作开设的孔子学院可谓遍地开花。德国境内已经开设有14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此外,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以及一些华文学校也纷纷开设汉语课程,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学习汉语。据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罗梅君介绍:在该院学习的很多中小学生对学习汉语充满热情。谈到汉语推广,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培高德深有感触:“我在上世纪90年代学习汉学时,周围人不理解我为何要跟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打交道,而今天,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学习汉语常常被赞为明智且重要的决定。”

尽管汉语教学在德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如想更好地在德国推进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还需在教师、教材上多下功夫。中式课堂通常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德国年轻人期待的模式是:集体讨论、对话、多媒体运用。教材方面,部分老师和学生反映汉语教材过于浅显。柏林中学汉语学督柳维坚介绍:柏林高中的教学大纲里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综合情况有一定了解。一些学生想要了解如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制度、环境政策等,但是,找到相关材料并不容易。

工具语言的潜质

南非基础教育部长安吉・莫采卡6月7日在开普敦表示:南非计划5年之内在500所学校引进汉语教学,本学年已有44所学校正式引进汉语教学。按照当前进度,这一计划是可以实现的。莫采卡当天在议会回答议员询问时作出上述表态。

莫采卡表示:南非基础教育部推广汉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短缺,基础教育部计划今年安排100名本土教师接受汉语培训。南非基础教育部课程司司长恩兰赫拉・恩杜拉-沃森此前表示:南非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来南非投资,汉语将成为促进两国经贸交往的重要工具。根据南非政府拟定的汉语教学推广计划,自今年1月起,政府在一些公立学校的四年级至九年级开设汉语课,然后将汉语课逐渐推广至十年级至十二年级。

南非是世界上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其开展汉语教学的决心不止来自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重视,还来自于国际汉语教学的新理论:汉语是一种不难学习的语言。这种观点颠覆了之前汉语难学的老观念。

这种新认识从欧洲发端。如同德国,不少高中把汉语作为学生的外语选修课。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1500个至2500个汉字,并能清晰地区分汉字四声读法。按照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标准,这个水平达到了文字脱盲和普通话一级。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培高德表示:联合国工作语言西班牙语,有15万个单词,其中常用的基础词汇超过5000个,而要达到商务应用,需要掌握1万个西班牙语词汇。英语就更夸张了:据美国全球语言监测中心的统计,英语有100万个单词。普通美国人正常交谈需要使用超过4000个单词,美国大学毕业生经常使用的单词超过8000个。英语和西班牙语被世界上最多国家使用,但是掌握起来就是这么困难。

汉语水平考试(HSK)曾经有这样的题目:计算15在45中占比多少?答案是三分之一。但是这道简单计算题难倒了众多外国学生。现在的HSK考试降低了难度,内容更科学、实用,被世界各国认可。资深国际汉语教师杨丽静告诉《教育》记者,她从事这项工作十几年,只在10年前遇到过两名学生表示要到台湾工作,要求学习繁体字,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了。目前,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标准普通话,已经被全世界一致接受。

随着中国于2004年在韩国开设首家孔子学院推广现代汉语教学,外国人逐渐了解到汉语的学习规律。从2010年后,中国加速国际汉语教学的推广步伐。在十几年的教学中,中外专家发现更多教学规律,使得汉语最难掌握的四声和汉字成为最容易掌握的内容。而且汉字的原理类似二维码,英文原理类似条形码,无论从人类角度还是从电脑角度看,汉字都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传递信息的效率更高,更适应今后人类进化的需要。加上最近十几年的汉语教学彻底颠覆了过去全世界公认的汉语汉字难学的观念,使得汉语和汉字具有了未来世界性工具语言的潜质。

应用能力提升

我国1956年推出简化字总表和1958年推出汉语拼音方案之后,汉语变得不难学了。但是直到1980年之后,这一点才逐渐被世界所了解。甚至在那之后很久,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员也才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由于1958年之后,中国很快陷入和连年的动乱,对外交流几近停滞,不要说对外汉语推广了,简化字和汉语拼音在国内的推广也被打断。直到之后,中国重建教育体系,并恢复了对外交往。《汉语拼音方案》编订人周有光教授在1980年首次赴纽约交流介绍中国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时,被国际语言学界多方质疑,又花费了多年,才说服各国语言学家接受简化字和拼音这一现实中广泛应用的语言和文字。又过了十几年,大家才发现,这两个工具使得汉语汉字真正具有国际性。

据周有光先生回顾,早年的中国各地,语言发音五花八门。一字多音,阻碍了中国人互相之间的交流,外国人学习汉语更是无从入手。这也是几百年来外国人认为汉语难学的直接原因。简化字方案推出后,拼音字母近似英文字母,使得外国人掌握起来很容易,基本五六个课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而简化字不仅简化了字形笔画,更大大简化了常用汉字的数量,使得普通话常用字数量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中最少的。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国家汉语教育工作者在与外国学生和学者交流的实践中发现,用五线谱表示汉字四声,可以简单清晰地教会外国人普通话标准发音。从此,汉字的四声发音对于有音乐基础的外国人来说成为零障碍。而对于有绘画基础的外国人来说,掌握1500个汉字,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许多有过一年以上西洋画基础的外国人,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写出比大多数汉语教师更标准的汉字书法。这是因为,对于画家来说,临摹是他们的基本功,拆分汉字间架结构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一件难事。简化字的好处在于更加简单,容易拆解、临摹和记忆。

外国人学汉语篇2

摘要:在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但仍存有需求与就业不协调、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对西南交通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探索表明,要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上必须建立中西对比思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并据此进行课程设置,外语类课程要有突破性改革;在人才培养上要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寻找能满足专门人才培养与通用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培养出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复合型本科人才,以有效解决培养目标与就业压力的矛盾。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2)04-0065-04

On TCFL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s and Curriculum Design

LI H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curriculum design; talents training mod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Abstract: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is still in a stage of exploration on many aspects such as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actice teaching and direction module desig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that TCFL are fa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three attempts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TCFL a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w concep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major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一、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专业是彼此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学旨在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对外汉语专业旨在培养教汉语的师资。1950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而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专门师资的概念的出现及专门机构的设立均晚于对外汉语教学,将之提到议事日程并承认其学科身份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了。1984年12月,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明确指出:“多年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了。1985年,对外汉语作为独立的专业,在我国正式开展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第一批取得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资格的高校,有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四所,至2007年全国已有144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而到2011年,据国家汉办统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有300余所。

过去的27年记录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轨迹。22年前,笔者考入了四川外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之前该校还招收了3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这四届毕业生中仅有笔者一人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因就业形势不佳的缘故,1990级毕业前专业名称就由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英语(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直到1998年四川外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才重新恢复招生。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几年,四川外语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有了长足发展,而且全国各地新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对外汉语”四个字背后是全球的汉语热,汉语国际传播已成为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已成为国家的文化战略,而学习汉语的国际需求也日益强烈。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时,我国原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然而7年后却发展到了860余所(含孔子课堂)。随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的转变,以及汉语国际推广逐步向汉语国际传播的转型,国际汉语教学不仅要满足国内留学生日益增多的需求,更要面对海外越来越广的大中小学和社会民众学习汉语的市场,因此国际汉语教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设置教学课程,又是一个突显的问题。

二、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困惑

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它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输送对口专业人才。过去的27年,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取得了不少开创性成绩,但如何让专业建设与国家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有机结合,并找到支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各高校在建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时均面临一个共同问题——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而设立的专业并不能直接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输送人才,因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面临尴尬:从海外看,虽然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项目”可以通过选拔让部分毕业生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任期一般为一年,服务年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但这也只是一项临时性工作〔1〕;而且被选拔上的毕业生甚少,他们的档案关系也只能存放在人才招聘市场,就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他们戏称自己“回国即失业”。从国内看,高校本是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集中地,需要大量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然而,任教所需的高文凭却将只有本科文凭而又有志投身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人拒之门外;加之目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岗位基本饱和,因此专业对口的国内就业机会就很少了。

面对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协调,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就要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有所调整,而这种调整最终又将反映在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的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以此实现培养目标与专业及学科的建设。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为:(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课堂教学;(3)具有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5)了解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与发展动态。

各高校在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时都应该根据以上的要求来设定培养目标和设置课程,而且课程的设置还可参照诸如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先行者”的课程设置来进行。然而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在课程设置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困惑:

(1)汉语国际传播通常是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时的亮点,但基于就业压力和学生毕业后多数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课程设置时应考虑与对外汉语教学直接相关的课程的比重。比重大,于学生就业无补;比重小,又如何名副其实?

(2)除了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文化、教育类课程均为对外汉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课程板块,然而在高校总学分有减无增的趋势下,几大板块的课程比例如何安排?

(3)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不出应用型人才的。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应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类课程?

(4)面对全国对外汉语专业招生逐年增多的形势,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提高人才质量和人才竞争力?

总之,由课程设置反映出来的自身专业特色在哪里?依据各自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所长在哪里?

三、西南交通大学在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的探索

西南交通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始于1994年,2008年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我校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同样经历了上述困惑,但通过一段时间探索后,我们提出了新的培养计划:真正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不能只教现代汉语层面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古今、中西对比的教学理念的建立,并据此进行课程设置,而且外语类课程要有突破性改革。

2008年,我校招收了第一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重点强调古代汉语课程和现代汉语课程同等重要的办学理念,将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分为现代和古代两类,而不是将对外汉语课理解为只教现代汉语层面的东西。因为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深深烙印在汉语史中,现代汉语知识固然重要,但古代部分的知识是根基,知其然还须知其所以然,而且我们培养的是未来汉语国际传播专业人才,要想成功地解释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种种现象,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哲学观,高度重视传统小学修养,让他们既能成功解释现代汉语中诸如“把”字句之类的语法化现象,又能透彻地将汉语及其承载的文化魅力传播出去。因此,(1)我校将“古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作品选读”两门核心课程各安排4个学期,各16个学分;(2)在开设“现代汉语”2个学期(8个学分)的同时,又开设了“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文字学与训诂学”,并分别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学习;(3)在古代汉语的两年课程安排上,第一学年使用王力先生的教材,第二学年则引导学生专题研究传统经典古籍:第三学期学习《论语》,第四学期学习《孟子》。高度重视传统小学修养,乃是对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的素质的培养,这是我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第一大特色。

我校第一届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入学一年以后,正遇学校对各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于是笔者所在院系利用这个机会对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调整,强调建立中西对比思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并据此进行课程设置。潘文国先生指出:“那种不理会与外语的异同,不考虑‘对外’教学的需要,埋着头就汉语而汉语的研究不属于对外汉语的本体研究。”〔2〕在学校总学分缩减的大情势下,我校国际汉语系删减了“普通话”、“中国哲学经典选读”、“汉语语法分析方法”、“公文写作”、“汉语修辞学”等课程,增设了“中西哲学经典选读”、“西方汉学”、“中西文论名篇导读”、“中外神话与民俗”、“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等课程,而且还强调授课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中外知识对比的角度来掌握专业知识。比如“现代汉语”课,中文专业的学生在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也在学,如果后者不用对比的方法来学,那么知识就会越学越死。另外,我们还尝试性地进行中西对比思路下的横向教学,如在“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课上讲析的传统经典篇目,英语精读课老师同样可用英文来讲解,这种中英文同时进行的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角度来学习、欣赏中国传统的经典文本,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建立在中西对比思路下的教学理念并据此进行课程设置,是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根本原则的,也是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另一亮点。

2010年,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具体表现为对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课程的调整。在很多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中,外语类课程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较高,几乎占到了全部课时的一半以上〔3〕。我校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经过第三次修订后,一外类课程即英语类课程所占比例不到一半。这不是因为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相反我们除在第一、二学年给学生开设了重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等课程外,第三学年还继续开设了英语口语、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等课程。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是,我们在第三、四学年给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二外(法语或德语),并还拟开设西班牙语,每学期均达到8周学时;同时还设置了其他小语种的选修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多铺一条路,因为掌握一门语言,即掌握了打开目的语文化的钥匙。国家汉办从2010年开始就对公派汉语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小语种培训,以提高派出师资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对二外的高度重视,既符合为祖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输送未来国际汉语师资的需求,也符合从宽口径、利于就业的角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由于我校第一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2012年才毕业,上述就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所做的尝试与探索是否可取、对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否有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如今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早已超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文件上注明的“【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的要求,林林总总,遍布全国了。对外汉语专业就依托院校而言,有重点大学,有一般院校;有综合性大学,有非综合性大学;就分布地域而言,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地区。怎样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探索专业建设特色〔4〕,已经成为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上,各校更需根据自身资源与优势,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平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具有真正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

四、一些思考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已经走过27年,在当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课题。面对越来越多的高校竞相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流入社会却远离汉语国际传播的现实,火爆专业背后的就业压力迫使各办学高校各出奇招。各高校既应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又应承担大量毕业生最终无法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就业压力;既要在本科阶段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更要思考该专业背后的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该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系列性与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各对外汉语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思路上应从培养单一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怪圈中跳出,直接站上国际汉语教学的大舞台,寻找能满足专门人才培养与通用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培养出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复合型本科人才,这样既能有效地解决培养目标与就业压力的矛盾,又能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打好基础。当然这样的结合应该立足在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这样的能力与素质既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所需要,也为毕业生选择与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铺平道路,这是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各高校围绕这一原则可以立足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尝试不同的路子,培养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能适应海内外国际汉语教学需求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以及非专业对口情况下的通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 昊.中泰合作背景下泰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及问题〔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6.

〔2〕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16.

外国人学汉语篇3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对外汉语的基本作用体现在交际功能上,而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由此可见对外汉语的重要性[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要正确理解汉语语言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汉语言与中华文化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导入中国文化,将以往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的弊端消除,使得汉语言的交际作用以及文化作用更加突出。受世界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我们在使用英语表达时,经常会存在表达语言无误,但是语病及表达内容与场合不符的情况。同样,一些外国人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时,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病或者用词不当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将语言与文化连接在一起。基于这层原因,要想充分发挥汉语的独特魅力,就必须导入文化这一内涵。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培养文化教学的自觉性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文化背景融入到语言教学中,需要广大的对外汉语教学人员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培养文化教学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时的加入文化内容,使汉语学习者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从本质上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学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都看待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使汉语表达更符合实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厢情愿的将本国的文化强加给他人,而是要通过对外汉语这一语言来使汉语学习者逐渐了解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来吸引外国留学生积极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2]。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始终本着真实、客观的原则,展示中国真实的面貌,以逐渐消除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偏见,使外国留学生逐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外汉语教师承担着汉语语言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双重职责,是中国文化连接各国文化的枢纽。为了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更好的进行中国文化传播,要求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具体实施上,要求每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接受严格、扎实及系统的汉语学习及教学方法培训,使教学变得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对外汉语教师在熟悉中国文化基础上,应逐渐将中国文化渗透到汉语语言教学中,使用汉语语言重构悠久的中华文化,并且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注意力。 

实际教学中,对于某些特定中国文化的词汇以及某些抽象性的哲学概念,可以采取中外文化融通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者理解,比如我国的道家、儒家等哲学理论就比较抽象,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跨文化转译的教学方法[3]。比如在教“麻将”这一汉语词语时,可以将其译成“sparrow dominoes”,这是因为麻将牌最小的一张牌印有sparrow-麻雀,而dominoes-多米诺骨牌又是外国人比较熟悉的游戏,通过这样的翻译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的理解。 

(三)编制实用性的文化教材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中,就应兼顾文化教学目标,并且还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不能照搬语言技能培养的教材,又不能完全参照国内语文教材,而是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编制兼具实用性及时效性的教材,以使汉语言以经典、全面、鲜活的形象呈现给学生。 

三、结语 

总之,对外汉语的教学是帮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求相关教师应有意识的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使学习者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用中国人的思维去学习、运用汉语,逐渐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针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还需要汉语教学工作者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阮静.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8(06):244-248. 

[2]王永阳,Dr.TrevorHay.读中国文学还是读中国——兼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主题阅读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02):107-112. 

外国人学汉语篇4

与此相比,有那么一些中国人,却反潮流而行,开始了教外国人汉语的生涯。然而,与高昂的学英语费用相比,同样50分钟的课时,收获的人民币却少得可怜。

什么人在教对外汉语?

“请问想、要、能够、会这几个词既然都是能愿动词,它们用起来都一样吗?”问话的是一位已经有一些汉语基础的韩国人。被问的则是正在教这个韩国人汉语的小林。小林每天从早上起来到晚上10点,在不同的时间段,教不同的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些外国人有些是零基础,有些则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对于这些学生,小林针对不同的语言特点教授他们汉语。小林已经教了5年对外汉语了,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资深”的汉语教师,他的生源不断。大多是学生之间的介绍,也有些是他的同行介绍。

小林是学英语出身的,由于毕业的学校并非名校,出来只不过在合资企业做一个小职员。后来公司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派他做了几天翻译工作,认识了在中国做生意的英国人Tom,Tom在和小林接触了一段以后,觉得小林实在又能干,于是特意找到小林,希望跟他学习汉语,主要是商务汉语。小林最初只是随便教,觉得教汉语有什么难的,谁知随着Tom的汉语水平越来越高,小林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他特意找来汉语教学的书籍自修,慢慢开始了自己的正规教学。Tom后来给小林介绍了很多来中国做生意的朋友,这样,小林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做起了汉语教学。随着学生群的壮大,小林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真的是不足以应对。两年之后他找到了一家培训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通过学习,他了解到教汉语是一件极为复杂而颇有难度的工作。毕业以后,他辞职专门教外国人汉语,学生群从欧美学生扩大到了日韩学生。因为从事的早,生源又多,小林每天的时间排得很满。作为资深教师,虽然是一对一教学的教师,他的收入颇丰。“比起很多现在刚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来说,我收入很稳定而且很高。我教学的对象多数为到北京来发展的外国商人,他们对汉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是口碑宣传介绍,给的报酬也高,每课时可以到150元左右。但是我也知道,很多现在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人每课时50元左右就不算很低的了。”

目前在北京教外国人学汉语的人都有哪些呢?第一类就如小林一样,入行早,生源稳定,收入颇丰,主做一对一教学,使用学生母语(如英语、日语、汉语等)和汉语互补来进行教学,不属于任何机构,纯粹自己打拼。能像小林这样收入不错的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数量并不多。第二类是一些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尤其还是北京人,普通话没问题,于是通过低价来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这类人把教汉语当兼职,是正职的补充,他们满足了一些外国人并不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只追求能与中国人沟通的愿望,所以也很有市场。他们在教学中与小林一样,但多数只选用一种本身擅长的第二外语作为汉语教学的补充,学生来源比较单一。但是由于会说普通话和简单英语、日语、韩语的人太多了,竞争很激烈,收入低,大概每课时30元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后放弃的也不在少数。第三类,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机构的学习,进入中介机构,在机构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他们多数人的第二外语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类人中小语种的更受欢迎,如第二外语是西班牙语的中国人,他们在机构中教学,由机构来支付工资,工资的多少跟所处的机构本身有很大关系,目前一般的价位在每课时50元左右。当然也有些机构比较“黑心”,利用中国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压低工资,有些甚至低到每课时20元的水平。第四类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支柱,他们是一些从正规大学学习对外汉语教学毕业,并最终从事了这个行业的人们。他们主要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有些本身就留校教授外国人汉语,有些则在新近开设对外汉语教学的大学里教课。他们的主要教学法采用的多是以汉语教汉语的方式。英语只作很少量的对比和补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多数是面对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一起教课,而不是一对一的教学。这些老师专业水平很高,有院校为依托,所以收入不仅颇高而且相当稳定。

“这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很热门,外国人来中国经商的,学习文化的人很多。现在有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会说普通话就可以教外国人汉语,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北京语言大学的韩教授说。“中国人自己平时说话说习惯了,在不同的场合不会用错用语,但是外国人对于这些词语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很难深入了解,常常会造成歧义。任何语言都不是单纯交流这么简单,都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推广汉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不是只要会说就会教。当我们在感慨一些带着方言的外国人不负责任地教给中国人不地道的英语的同时,不要自己也去做同样的事情,专业的语言培训是每个教外国人汉语的中国人必须经过的阶段。“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底蕴,并且要善于处理中外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解决对外事务的能力。”

什么人在学对外汉语

什么人在学对外汉语?不言而喻,外国人。但是很多来中国的外国人,通过在生活中接触中国人浸泡式的自学了汉语,虽然不准确,但也不是特别影响交流,很多人并不会特意学习汉语。那么什么样的外国人会选择学习汉语呢?

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汉语对于外国人,尤其是字母文字的欧美人来说更是困难重重。来自美国的Giza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半年,她始终只会一些极为简单的汉语,比如“你好、谢谢”,对于汉语复杂的发音,她始终有畏惧心理,虽然很多人认为她极具语言天分,因为她不仅在美国是教英语的教师,同时熟练掌握俄语、法语。汉语的声调和文字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对于她来说,每个语素都要发出不同的音调是她很难克服的障碍。Giza来北京依然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她初来时惊讶于中国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多孩子都可以主动用英语来和她打招呼,她之前对于在中国教学无法与中国人沟通的顾虑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她对她所畏惧的汉语知难而退。学汉语的热情实在不高!可是,当有一天,她在网络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只要30元一课时就可以教她汉语时,她在惊愕之余不禁心动了。她去询问她的一些英语说得不错的中国好朋友“Why(为什么)”,怎么会如此便宜呢,在北京,30元钱能干什么呢?发信息的人不会是骗子吗?当她了解了在北京学汉语真的可以这么便宜时,她彻底心动了。

像Giza这样的单身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不在少数,除非个人对中国文化有特殊的兴趣,他们满足于简单的中文交流,不需要对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学习,这些人对汉语学习要求低,在低价的诱惑下选择学习汉语。

小方的职业是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他的学生主要是一些外国企业的职员,这些人在本国没有任何汉语基础,到中国工作后被所在企业派到北语(北京语言大学简称)来学习汉语。小方的汉语教学对象随着这种短期培训班的结束而不停变换,这些人可以说是目前学习汉语的重要人群。随着来北京做生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类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短期培训一般面对的都是企业的中高层职员,培训的目的是能通过短时间内(如三个月、半年)的集中学习,迅速提高中文水平。而那些更高层的企业决策者或者来京开办小型贸易公司的外国人,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多选择一对一式的教学。他们感兴趣的多为商务汉语,因此对于汉语学习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会满足于低价格的教学,希望学到更多文化知识,能够对他们在中国做贸易有所帮助。

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广汉语,陆续推出了很多积极的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很多年轻的外国学生正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开始了汉语的学习。目前在京的年轻外国人,只要在本国的使馆进行学习汉语的申请,就可以得到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可以说是免费进行汉语的学习。当然申请的人是有年龄限制的,同时也不是短期的学习,而是需要有至少4年的时间用于汉语学习才可以申请。对于20多岁的外国人来说,有着优厚的奖学金作为基础,他们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一件很“欢乐”的事。这些外国人毕业以后,回到本国,对于汉语的推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经过4年的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推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学生中,尤其是一些欧美学生,在拿着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学习汉语的同时,还能在北京的各种需要外国人来“充门面”的机构里兼一份职,可以说学习、赚钱两不误。在北语教学多年的赵老师说:“我的一个美国学生今年18岁,在北语学习的同时,还在外面的一个网球培训机构教中国孩子学网球。她也就是会打网球,在美国根本就不是什么专业网球运动员,但是你们知道她教一小时网球的课时费是多少吗?”赵老师伸出一只手比画着:“500元!你们说中国父母的钱是不是太好赚了!”赵老师感慨地说:“我现在也在一些机构教授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常常对我的中国学生说起这个事,因为我的这些学生很多都是准备去国外教授汉语的。所以我常对他们说,我的愿望就是你们到了国外,一定要用汉语去挣外国人的钱!”

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谁敞开?

“用汉语挣外国人的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颇有难度。除非你本身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毕业的,有多少人能轻松地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呢?

王伟民是3年前去的英国,他的专业是土木建筑,在英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类工作多数都被英国本土人占据,华人很少能涉及其中。生活所迫,抱着尝试的心态,他这个北京人利用普通话的优势,在英国一个学院找到了一份教汉语的工作。这个学校的汉语教学比较像国内的课外班,而不是中国汉办与英国的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一半以上学生都是华人的后代,在英国出生或者很小就随着父母移民到英国的孩子。王伟民教学的课时费只有20英镑,薪水也就够他在英国维持基本的生活。后来回国探亲的时候听朋友介绍了北京的一些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听说这些机构在短期(十几天)学习后,可以拿到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他格外兴奋。在英国的教学生涯让他了解到欧美国家对于职业资格培训证书的重视程度,证书是提高薪水的重要手段。于是他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探亲时间里,报名学习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并参加考试取得了高级教师的资格证。回去以后,他把那张英国大使馆认可的证书递交上去,不出所料,他的课时费由20英镑升为了70英镑,工资涨了2倍多,生活宽裕了起来。可以说这张证书是他提高在英国生活水平的重要工具。

“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是打算出国教汉语的中国人!”某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负责人刘老师说,“他们中很多都是特意请假回国来学这个证书的,也有一些是留学生利用假期来学习。证书在国外学校的重要性,是和薪资的多少挂钩的。如果想要在国外学校里教授汉语,有证书肯定比没有证书的更容易被学校选中,同时薪资也是不同的。除了这种证书以外,如果你还能拿到普通话标准考试的证书就更好了。”

那么除了这些准备或者已经在国外担任汉语教师职业的人,有没有不打算出国的人来学这种证书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人为什么选择学习这么短期的考证班呢?

外国人学汉语篇5

关键词:汉语热;背景;汉语教学;冷静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英语热”。如果说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那么,最近几年来兴起的世界性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6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外国人学汉语篇6

关键词: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导入”说与海外对外汉语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海外汉语教学的推广与发展,文化与语言并重的对外汉语教学思路越来越为对外汉语教学界所认同,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思考文化导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的文化导入上。随着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从海外汉语教学的立场上思考文化导入的研究逐渐增多。周士平、张林军认为“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海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域特性不容取代。所以,本文采取“文化导入”的概念讨论“文化”与“导入”的关系。这包含“导入文化”与“文化导入”两个概念,前者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类教材的设计上反映比较集中;后者作为教学的方式媒介,其范围主要在课堂教学上。本文尝试从海外即对象国的独特性角度上,探讨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和策略。

二、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差异

随着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推广与深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发展极为迅速。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汉语教育”的转变,如何适应“对象国”的汉语教学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外汉语教学的阵地转变究竟造成了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对思考、对文化导入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从目的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与对象国(海外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做了以下思考:1.目的语国与对象国文化环境的差别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国进行的,文化环境既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又在其课下生活中时刻以“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发生着;海外汉语教学是在对象国进行教学,学习者所接触的汉语文化环境主要是汉语教学课堂。目的语文化环境的差别使得很多教师、学习者认为,目的语(国内)环境显然优于对象国(海外)环境。为了弥补对象国(海外)的文化环境的缺失,文化导入显得势在必行,但是,海外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平衡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缺失的文化环境呢?这就与教师在导入中国文化教学上的原则与心态有关,同时受教师的心态与观念的影响,海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是在有限的时间下展开的,那么文化导入应该导入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又应该怎么处理?等等问题均值得去思考。2.目的语国与对象国外语教学系统不同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目前相对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也是针对来华大学留学生课堂上,基本以分语言技能课型为主,文化课程为辅的课型模式。而在很多国家,海外汉语教学也是纳入对象国外语教学系统中,有自己基于外语教学框架下的具体要求。以美国为例,除了很多大学将中文纳入外语学分课以外,中学开设有汉语AP(Ad-vancedPlacement)课,美国开设汉语教学的小学也有三种外语教学系统:即小学外语教学模式(ForeignLanguageintheElementarySchool)、探究式外语教学模式(ExploratoryFor-eignLanguageProgram)和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ImmersionProgram)。这些不同的教学系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具体则引发了一系列与海外汉语教学相关的问题:教学目标、课程大纲不同,教学对象、教学法不同等等。这些不同在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上又互相牵涉、互相影响。3.海外汉语教学与对象国其他外语教学的竞争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意识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性,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从学习者来看,与英语相比,汉语还没有像英语一样成为普遍的第二语言。从英语以外的语种来看,TerrenceG.Wiley(2016)提到,至2010年,除英语以外,美国说西班牙语人口在所有语种中排第一位,数量约在1亿左右,汉语的人口,约为400万人口,从某种程度上,母语裔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学习该语言的人口基数。当然,母语裔人口与该种语言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人数不一定是正比。该文章还列举出了美国5个地区,5~18岁儿童中,母语裔人数与在ACTFL登记学习该语言人数比,以纽约地区为例,德语的人数比为9.4∶10,法语为3.7∶10,西班牙语为10∶10,汉语为100∶10。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学龄青少年中,非汉语裔的学习者与汉语裔青少年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就说明汉语教学在美国青少年中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三、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与策略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研究兴起,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上来看有:陈光磊(1992)提到的四种方法,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和异同比较法;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内容的原则上看有:李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原则》;从文化导入教材设计及教师心理上看有:李泉《文化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等。讨论的角度主要基于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并非完全立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基于前面所分析的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不同特性,本文对海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文化导入做了以下思考:1.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语言适用”属性赵金铭先生认为(2014《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文化就是语言习惯,文化就是生活习惯,文化就是风俗习惯”。对外汉语教学中,从“语言习惯”与“文化”的关系思考汉语教学及文化导入,是对外汉语的第一要义。所谓“语言习惯”即在解释及使用某一语言现象(词汇、语法点)时的“典型语境”。冯胜利、施春宏教授提出的二语教学语法体系———“三一语法”,构成该体系的第三点就是教学语法需要考虑“(语法)功能的典型语境”。这与文化导入应用于构建学习者理解、运用某一语法的典型语境的,尤其是区分相似的语法现象(近义词,语法功能有相似之处的句型)的做法是不谋而合的。汉语语法现象中很多与语体色彩有关,这就与文化息息相关,如打招呼用语“您身体好吗?”与尊老的传统有关;询问姓名时“您贵姓?”与中国文化的自谦、尊敬对方的传统有关;又如“哪儿”与“哪里”与南北方用词习惯有关;又如“意思”一词延伸出的“有意思”“没意思”“意思意思”的不同内涵,则与国内社交文化有关;用“正……呢”与“正在……呢”表示动作进行时,“正……呢”的情绪色彩比“正在……呢”强烈等,这些均是需要进行文化导入的语法现象。通过直接阐释、演绎的方式导入文化,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现象(词汇、语法、句型)的典型使用环境。2.文化导入适应学习者语言程度原则由“语言适用性”的原则延伸开,文化导入不仅要为构建某一语法现象的典型语境服务,在设计文化导入时,还应兼顾学习者的语言程度,文化导入所使用的语言及方式应于学习者的“语言难度”相匹配。海外课堂文化导入受课堂时间及对象国文化环境所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所占时间不多,所以文化导入要适应学习者的语言程度,尽量减少中介语的介入。教师在设计文化导入环节时,应对用于表述该文化导入的语言进行全面检视,如是否可以用学习者已掌握的词汇语法对该文化导入内容进行表述?超出现有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文化导入是否适当?在必须用到超出现有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表述时,有什么媒介手段(图片、图表、实物、演绎、视频)可代替或辅助?3.文化导入利于“文化产出”的原则从教学环节的完整设计的角度,文化导入的语言适用性也应考虑利于“文化产出”的原则。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海外汉语教学课堂中,这种最终目标可以分解为:学习者运用习得的语言,进行表述、交流完成课堂活动的阶段性目标,形式上则可以是单人或小组,书面或口语、传统形式或多媒体等。这一过程可视为学习者的“文化产出”的过程。从利于“文化产出”角度出发,文化导入作为课堂设计环节的一部分,应考虑到与“文化产出”的关联性,即导入内容应与该课的语言教学内容一起构成有层次的示范。这种有层次的语言示范既应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也应考虑到相邻、相关的主题构建。如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旅游、参观的教学主题,与表述方位、地点的主题在教学大纲里的安排常常很相近。在进行单个主题的文化导入时,就可以互相关联。关联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利用相同的素材进行导入,同时也可以是利用学习者所完成的其中一个主题的“文化产出”成果进行导入。4.文化导入的“跨文化”双向兼容原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属性及培养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这一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李泉、丁秋怀(2017)对外汉语教学是本身就具有跨文化的特点,以往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帮助来华留学生实现汉语的跨文化交际上,汉语文化是跨文化的唯一的、单向性的目标。随着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汉语文化作为目的语国文化与对象国文化形成双向性互动的特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海外汉语教学因发生在对象国,学习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从文化导入的角度,反而可以利用成为优势。即用学习者所熟悉的对象国文化作为媒介和载体,带入陌生的文化,增强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实现文化比较的外语教学目标。如可以用学习者所熟悉的对象国歌曲串联系统性名词的教学,如流传甚广的哈佛大学教授用《两只老虎》串联了中国朝代简称,流行的舞曲串联的身体名词和方位词,利用学习者所熟悉的绘本及故事创作汉语版绘本及故事,等等。此外,用学习者所熟悉的歌曲、绘本、游戏等载入中国文化内容,还有利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向非汉语学习者行展示,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自然深入对象国普通民众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四、总结

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运用好文化导入,显得日益重要。文化导入可以配合多种教学法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加强与学习者的母语、中介语文化的联系。对于海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研究还可以结合不同国家地区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积累丰富经验,提升理论规范,使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效率化。

参考文献:

[1]周士平,张林军.国外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对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启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2).

[2]TerrenceG.Wiley,OfeliaGarcia.LanguagePolicyandPlanninginLanguageEducation:Legacies,Consequences,andPossibilities[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100(Supplement2016).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李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A].留学生在华汉语教育初探[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b,(3).

[6]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中跨文化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7]冯胜利,施春宏.论汉语教学中的“三一语法”[J].语言科学,2011,10(5):464-472.

外国人学汉语篇7

关键词:汉语热;背景;汉语教学;冷静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英语热”。如果说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那么,最近几年来兴起的世界性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外国人学汉语篇8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意义 现状 思考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课题,课题名称:河南省国际汉语师资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编号:2016KY39

在世界已经发展成“地球村”的同时,世界各国已经不仅仅是政治与经济上的交流,当政治与经济的角逐成白热化的态势,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不单单是文化载体,它已经超越了它本身文明、沟通的本质,现今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形象的标签,一个新的起点。对于现今需要和平崛起的中国,对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使命与任务。虽然我国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不能否认汉语国际推广的国际战略也存在很多机遇与挑战,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

一、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必要性与意义

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融合的第一步便是语言的交流,现今联合国有6种官方工作语言。英语是世界上语言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另外法语、西班牙语等在欧洲以及南美地区大量使用,现今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着中国的文化市场,让我们意识到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力量。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是,相较于其他几种语言,汉语的使用频率与英语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巨大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大国,需要相应的文化软实力,毫无疑问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是其文化发展的关键一步,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汉语言国际推广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满足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第二,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第三,是消除外国对中国相应偏见的需要;第四,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是海外华侨的忠心期望。

语言传播与国家硬实力存在某种必然联系,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语言强势的基础,语言强势是国家硬实力的标志,语言强势制约着文化的平衡,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能够走出去,然而中国走出去需要语言强势;汉语国际推广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形象的确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有助于汉语强势助推文化发展、文化平衡。

二、汉语国际推广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汉语开始对外教学的历史时间在现今并无明确统一的定论,胡仁友等通过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一)酝酿时期

即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对外汉语发展时期;酝酿时期的外国友人学习中文多靠自学或向自己认识的中国友人学习,那时的学习多为零散学习,外国人能熟练的使用中文的人甚少,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也没有完全形成。

(二)起步发展时期

其对应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建立,对外事务交流的增多促使中国投入巨大的的心血建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无数语言工作者为对外汉语教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此阶段我国对外汉语进入了起步发展时期。

(三)成熟和发展时期

即改革开放之后至 2005 年汉语国际推广概念的时间段。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与汉语言的关注并掀起了一次次汉语的热潮,此阶段是我国对外汉语事业发展的成熟时期。

从2002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就打算借鉴各国在语言推广的经验,筹划建立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此想法在2005年付诸实践,将汉语国际推广制定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并与各国展开合作办学,筹办孔子学院。根据《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9月,在全球现今共有1495所孔子学院遍布13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共开设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所孔子课堂,虽然孔子学院创办时间不长,但是收效巨大,相较于其他语言文化国际推广机构,孔子学院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影响范围都让其他机构望其项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显然已经认识到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巨大力量及其重要性。目前,中国境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早已超过1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三、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制约因素

在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后,由于种种原因,战略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国家有关部门和组织在不懈努力进行战略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社会参与不够广泛,战略定位不够明确

2005年确立的中国汉语国家推广战略距今不过11年,加上前面的两个时期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跟已经有很长历史的国外民族语言推广机构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创办久远的语言推广机构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推广语言的同时,还把语言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较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些力不从心,自改革开发以来,我们国家的主要战略是经济建设,所以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建立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是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支撑的,因此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今国际环境的变化制约着汉语国际推广

一方面英语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用语言,大多数世界发达国家的母语也是英语,它们在经济、科学上具一定的话语权,具有明显的语言优势。另外中国汉语对外推广战略被某些国家扣上”中国文化”的帽子,阻碍了国家在文化推广的作用,对外汉语推广只能由相关组织进行实施。

(三)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问题

国际汉语教学迅速发展,学习的人数日益增多,但是相应的师资力量却远远跟不上,汉语教师缺口随之扩大,另外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另外对外汉语老师也是短期任职,老师流动性大,很不稳定。

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不适合国外的汉语教学,首先,我国汉语教材虽多,但是大多根据我国的思维定式进行编写,在编辑过程中也缺乏层次性;其次,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资源内容与形式还是很少,教材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第三,教材的功能比较单一,缺少辅助教材,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这种辅教材缺少显然属于“短板效应”。中国式的教学方法与外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大的文化教学差异,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四)汉语学习机构混乱且管理不到位

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在国外的建立时间较短,大部分在机构建立之前就已经成立了,其中形式多样有政府组织,民间社团等,层次多样,质量不一。设在海外的对外汉语学习机构与中国的对外汉语管理机构距离很远,有些管理措施不能够得到很少的实施,另外对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运营与管理没有经验,只能一边学习一边管理。

四、关于推进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思考

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是对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提高;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是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的融合的载体,所以进一步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政府应加大相应的财政投入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在投入上的帮助使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现今海外孔子学院以孔子课堂众多,但是这些海外孔子学院的管理与运营需要充足的经费,但是每年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经费往往是不够的,而且相较于英国,法国等国家,其投入显得微不足道。汉语国际推广虽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但是政府也需要在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以保证更好的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二)加强教师资格认定与教材编写

对外汉语老师的个人素质关系到外国友人对汉语文化理解的深浅,一个好老师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加强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力军,加强其硕士学位点的开办与建设,是为了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可以满足教学,也能为国家培养相应人才。另外,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资格审核尤为重要。许琳的《汉语较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中说“要在海外实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并培训和认定具有相关能力的各国教师,不单单是与国外机构进行联合培养,还需支持各国开设相应课程,加强其自身对外汉语教师的造血功能”。在教材的编辑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层次编写。

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基础开始,中小学生与成年人相比,学习能力更强,注意力更集中;而且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门语言和了解另一种文化。将汉语国际推广的重心从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趋向中小学生,这不仅符合他们的需求,而且与汉语国际推广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相一致。

(三)建立盈利模式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要使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得到很到的实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汉语国际推广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产业化整条汉语对外教学链,建立长久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对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及相应的国际地位,创造和构建一个趋向中国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国际上的偏见予以剔除;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不仅使我国的文化得以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可以取得经济上的长远价值。虽然现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对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就能想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相信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下的中国会逐渐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胡仁友.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 杨明.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外交意义[D].山东大学,2013.

外国人学汉语篇9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现状;对策

一、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热”带来了“汉语热”,目前全世界也在开展汉语教学,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学习汉语的国家分布也极其广泛。汉语已成为美国第三大使用语言,成为加拿大、澳大利亚第二大使用语言。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可谓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超过2500所大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教授汉语。我们国家在6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孔子学院,总数已有238所。在国内,2004年底,全国已有120多所大学建有留学生教育学院,4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近几年,每年都有7万人以上的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有6万人左右在学习汉语。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初步形成了以北京语言大学为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教学点遍布全国的、各具特色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教学体系,发展出汉语预备教育、汉语研究生教育、网络教育、对外汉语师资教育、汉语速成教育、华侨补校等多种教学类型。

虽然近年来对外汉语的发展及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汉字教学与研究仍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有关汉字与汉字教学的论文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在教学方面,很多汉字教学还只是附着在综合课里随文识字,没有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更多的汉字练习只能是学生在课下独自完成。即使在部分开课单位,汉字教学也缺乏总体设计,更缺乏适用的教材,尤其是对汉字教学法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如针对学习对象不同,在学习汉字时的重、难点分别是什么,放在一起学是否合理。还有一些教学单位注重实际效果,重听说,轻写,对汉字教学不够重视等等,各种现象及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其实对外汉语课本上的语句并不深奥,学习中的困难主要源于它的外语特性。汉语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学习中受母语的干扰较大。另外真正与中国人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往往感觉口语学习非常困难。如中国人学习外语一样,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也同样存在着“开始害怕开口说,中间不自信不说,最后完全放弃说”几个阶段。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两个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渗透情感教育

学习汉语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多一种知识,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能用汉语进行交际,达到用汉语交流的最终目的。而如何能使学习者有效掌握学习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被证明是语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汉语情境教学法,是指遵循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汉语、说汉语。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语言课堂可避免陷人枯燥无味的泥潭,同时也可避免我们常说的学了不会用的现象。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方法是:利用生动的课堂讲练,在情境中理解、在实践中运用,讲练结合。

(1).语法的讲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是一直被认为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很多语法条目讲解之后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反而是更加容易出错。在这一方面,情境教学法在这一方面显然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例:作为+名词

情景假设一:

妈妈生日,你送给她什么作为生日礼物?―我买了……送给她当作礼物。

情境假设二:

在中国,订婚礼物是什么?人们常把戒指作为订婚礼物。

(2).词语的讲练。汉语的词语分为实词与虚词。实词的练习比较容易,可以利用图片或者周围环境中已有物品来呈现,但有些难以解释的词将其放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去解释更能使学生充分掌握,而且记忆深刻。

讲解“舍得”一词,很难用中介语来找一个对应的意思来解释这个词。情境法则这样做:首先设定一个具体语境:我买了一个手机,我很喜欢,但我朋友想要,所以造句:“我不舍得给他”。一个学生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他会很难过,他难过的话,老师也会难过,所以造句:“我不舍得批评他。”“我不舍得骂他。”等等,还可以不断地提供同类情境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课文的讲练。在课文讲练中,我们将学生投放到假设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等都可以集中,并且这种具体的情境与生活实际相一致,他们学习动力也明显增强。

例:课文情境对话可以分角色朗读,并且可以根据原文的主要内容改编为教师所教的学生熟悉的真实环境。

A:我们今晚一起去吃饭吧。

B:好的,去哪儿吃饭?

A:就去学校附近的饭馆儿吧。(学校、饭馆儿均为真实的环境)

B:好的,我们在哪儿见?

A:六点半在食堂门口见,怎么样?(食堂门口为真实环境)

B:行.没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经过几次反复操练之后,学生就能对课文马上熟悉并理解了。

2、改善教学环境

(1).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在对外汉语界,人们往往会将汉语发展滞后的原因归咎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和难点,以及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起点低等客观原因。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我们没有完全找到针对汉语特点的学习规律与教学规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体系还不完善,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革。对外汉语教学创立至今我们几乎还沿用老一套的做法,如混合编班、通用教材、单一教法、统一测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取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学习目的不同的学生而实施不同的教法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就难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提高并展示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2).教学设备的完善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外汉语教学手段的使用却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黑板、粉笔、书本和师生构成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即使偶尔使用一些磁带、幻灯片等教学辅助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多媒体和网络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将其运用到教学上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技术。才使用录音机等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优势明显它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效果结合起来,使学生置身于色彩、语言及影像等环境之中,使他们全方位地感受信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即时反馈技术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通过录像记录学生学习语言白过程以及他们的反应,并及时回放,加以评论。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3). 教材的改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汉字教学内容完全依附于汉语综合课本,大多数汉字的认读与书写靠学生自学,再加上教材中涉及汉字练习的内容也很少,造成留学生忽视对汉字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应在综合课之外独立设课,并编写独立于综合课之外的汉字教材。当前我国对外汉字教材还存在不足,汉字教学仍然缺乏一定的计划性;按不同国别编写的汉字教材还十分有限: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速度缓慢等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应加大投入,多方考虑,编写出能够适应各类留学生的汉字教材。

3、提高教师素质

据北京语言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宁志介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其次是中国文化;第三是汉语知识。此外,还有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才艺等课程。但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师,绝大部分都是汉语言专业或外语专业毕业的,而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这支队伍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是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明白了这一原因,教师们在教学中就应当时刻注意并努力解决此一问题,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

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导入。目前,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良好,但一种语言能不能成为强势语言,并不仅仅取决于该母语的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地位,也取决于语言本身及语言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努力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短、任务重、难度大,应作相对长远的打算,从汉语研究、教学认知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材编写、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各方面攻关,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使对外汉字教学跟上汉语言迅速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世界汉语教学,1999(1) .

[3]吕必松.我对发展汉语教学的几点认识,汉语学习,1993(6)

[4]李晓亮.对外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6(4) .

[5]张和生,鲁俐.再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语言文字应用.2006

外国人学汉语篇10

正逢其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截至2005年6月,汉语水平考试(HSK)已经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已有40多万名海外考生参加了这一考试。为了支持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近10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向几十个国家派出了汉语教师,并对外赠送包括汉语教材在内的中文图书60余万册。此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自2003年~2005年5月底,共派出志愿者教师近500名。另据统计,仅2004年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就达11万人。

“汉语热”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汉语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同时,中国文化、东方文明,有着无穷的魅力。汉语的汉字,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形象表意、亲和自然等优势。研究表明,汉字所具有的特点,特别适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电脑语言。

历史久远

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历史是很悠久的。

据程裕祯教授主编的《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考证,自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后,西域各国远到波斯的商人纷至沓来开展贸易活动,随后佛教传入,来自西域和古印度的僧侣大量翻译佛经。这些域外商人和僧侣势必先学汉语。东汉初年来华的古印度僧侣摄摩腾和古波斯人安世高已经译有经文和译著,说明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汉语,说明那时已经就存在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事实。

隋唐时期,中国与外域的交往增多,发达的中国文化令周边国家异常羡慕,他们纷纷派学问僧和留学生入唐学习,波斯等国的商人子弟也有勤习中国文化者。那时的国子监均有来自异国的学生就读,汉语、汉字是首要的学习内容。

宋元以后,周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依旧不减,今日所见《老乞大》就是元明之际高丽使用的汉语教材,明清两代有大量外国“夷生”在北京国子监研读。

明末清初。有大批欧洲传教士东来。为顺利传教而研习汉语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课题,19世纪初,随传教士往欧洲的中国人中,有的在习教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并教授汉语。到19世纪中叶,生于安徽的戈鲲化成了第一个到美国专职教授汉语,与哈佛大学签有工作契约的出国汉语教师。

20世纪上半叶,老舍、萧乾等因曾在英国从事汉语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师的先行者与开拓者。而在上海、广州、南京、北京以及重庆,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已经司空见惯。

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府就开始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接受少量外国留学生,并先后派出少数汉语教师和专家到东欧国家讲授汉语。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中国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一步采取了重要举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如:1964年6月,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主要任务就是招收外国留学生,教授汉语,使对外汉语教学有了独立发展的基地;当时的教育部,从1961年~1964年,连续四年从若干所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中,选拔了总计112人的出国汉语储备师资,分别送到外语院校学习英文、法文、阿拉伯文或西班牙文,为期3年。学成后,根据需要派到国外任教,或在国内为外国留学生教汉语等。

恢复发展阶段。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的灾难中,受到很大影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对外汉语教学也迎来了春天。外国来华留学生大量增加,中国派往外国的汉语教师也逐年增加。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领导协调机构即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国家汉办”。198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组长由国家教委主任(现为教育部长)兼任,成员单位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交部、文化部、广播电视部、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以及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1988年9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把向世界推广汉语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正式文件中予以确定。1991年5月,又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1992年9月,成立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这一阶段国内开放了更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培养了更多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正式确立,编写了一大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水平考试也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先后成立。

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应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加大了推广对外汉语教学的力度。在组织机构、业务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采取了得力的举措。如大力加强师资培训、编写精品教材、改进汉语水平考试,实施“汉语桥”工程,建立孔子学院、远程网络教育等。

前景展望

总体而言,现在,汉语在世界上仍然是弱势语言。进一步大力推广汉语,以便更好地开展各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这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们的需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和平发展,在政治、外交、经济、商贸、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各领域,都需要同外界加强联系。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要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就要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同时,这也是双向的。在联合国重大问题上,需要有中国的声音;在国际政治事务方面,无论是反恐斗争,还是朝核问题,中东问题等,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欧之间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等,都需要不断的交流信息和磋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需求,吸引了来自世界许多国家金融,商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大军;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

的商品市场,也是本世纪全球最有投资回报潜力的金融市场;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深入,如2004年和2005年开展的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因此,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可以肯定地说,汉语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将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随着国际社会互相之间关系的不断密切,逐步走向更加普及。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汉语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任重道远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形势确实喜人,但我们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具体的分析。周边国家地区与欧洲、北美、澳洲地区不同,非洲和南美地区又有不同。学习汉语的人数,层次,年龄以及国籍(外国人、华人、华侨)等状况,也各有特点。现在还不能说,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汉语热”。因为,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科技的进步,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而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需要长期奋斗才可能实现的。世界范围内汉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看到好的形势和机遇,也要有“汉语热”下的“冷思考”。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其一,既然是一项国家民族的事业,就要有必需的经费投入,世界汉语大会达成的共识和确定的任务,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是难以实现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为推广本国语言,每年都有上亿甚至十几亿的投入。世界汉语大会已经尘埃落定,期盼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经费,能有更大地增长,用以支持各项举措的实现。

其二,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所指出的,目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旺盛的需求和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包括师资、教材、教学手段等等。因此,在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整合现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源,调动国内和国外的积极性,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设,全力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