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28:08

共享

共享范文篇1

共享单车变局的不利影响

1.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业态,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实现。共享单车的特点是便利、快捷,服务于普通消费者,很好地解决了人们的公共交通出行延续问题,因此一出现就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租金+押金。共享单车变局出现后,消费者押金的退还成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对单个消费者来说押金的数额一、二百元并不多,但由于参与者人数众多,总数却非常庞大,加之通过网络申请退还,一拖再拖,消费者有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有些消费者的押金至今仍未退还,还有的消费者干脆放弃了。这种局面对消费者参与共享经济的信心无疑是一种打击,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地保护,面对其他共享经济就会出现犹豫不决,对共享经济甚至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共享单车依靠的是众多人的参与,因此车辆的投放数量巨大,行业发展高涨时,仿佛一夜间全国各地许多城市布满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在使用时就出现被丢弃、被破坏的现象,这次变局后,许多共享单车遭遗弃被当做废品进行处理,对社会资源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为资源不是某个企业、某一部分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3.共享单车经营初期聚集的人气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使用费用低廉,出现变局后,无论是易主后继续经营的摩拜单车还是其他的经营主体,纷纷调高了使用费用,使得消费者的使用热情和使用数量都大大降低,给共享单车进一步发展蒙上了阴影。

共享单车变局后的应对策略

共享范文篇2

关键词:共享会计;优势;机遇与挑战;建议对策

共享经济近些年呈快速发展态势,从对OFO共享小黄车开始的好奇,到共享充电宝、共享书屋的慢慢流行,因其方便又经济实惠的特点,共享理念已被人民欣然接受。共享会计的出现,表明共享经济的模式由原来的物品租赁扩展到技术的租赁。所谓“共享会计”,就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利用“财务机器人”或者是“财务共享中心”等共享平台来完成需要大量人工才能完成的基础和机械的财务会计工作。

一、共享会计服务模式现状

近几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经德勤财务机器人报出的数据,财务工作可以有80%的任务量均可交由“财务机器人”完成,且工作效率快、准确率高,3个小时便完成一名普通财务人员一天的工作量。不仅如此,财务机器人可以全天无休工作,24小时持续输出。财务机器人的问世及推广为共享会计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共享会计是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开展会计业务。对于大型的集团式公司,此种类型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各分公司财务工作性质相近但业务量繁多。通常情况下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集中处理总公司和分公司、子公司的会计业务,从而节约了大量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投入,并也满足提高信息质量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此种类型的特点是会计业务与集团式公司相比业务量要少,主要集中在月末和年末。如果招聘全职人员,会造成人员冗余现象,故这些企业多数都会选择记账机构来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所有,不管是何种模式的企业,共享会计服务模型都可以运用其中。

二、共享会计服务模式优势分析

(一)降低财务成本

通过共享会计服务模式,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分公司、子公司聘请财务人员的数量,对于业务量较少的分公司可以不设立财务部,或只有几名财务人员负责与财务共享中心的配置整合,大大降低雇佣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中小企业,若要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需每月支付固定的工资薪酬,而选择共享会计服务模式的话,可能只需每月支付一名财务人员的工资金额,就可以享受记账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像一些业务季节性波动较大的公司,会计核算工作量在某几个月繁重,而在其他几个月不是很多,如全年聘用多数量的财务人员,势必增加一定的财务压力,此时,共享会计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企业只需在共享会计的平台上聘请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按次付费,同时也不需要考虑员工的五险一金的支出,大大降低了财务成本。

(二)减少不良现象

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为固定员工,经常在新闻中可以看到,有一些会计人员在公司领导压力下存在做假账的行为,也存在一些财务人员挪用公款的现象。而共享会计的出现,可以相对减少这些不良现象,共享会计非本公司正式员工,服务期结束随即离开,没有必要为了一单业务去做假账或动用公款而毁了自己未来的工作前景。

(三)信息化建设成本较低

传统会计模式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在企业初期,花费一笔资金购买信息化软件,等到过了试用期后,服务方的无偿服务便也中止,后期的信息化软件维护、软件升级、增加储存空间等等问题都需要企业自行解决。而共享会计则避免了这一现象,共享会计属于一种财务外包服务,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在服务期内的信息化软件均可得到技术服务,没有其他的花费。

三、共享会计服务模式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安全性弱

共享会计通常是与企业签订短期服务协议,且通常都是服务于多家企业,那么共享会计人员通过几家的业务核算会多多少少了解到本企业材料采购渠道、研发的商品成本等商业数据,如果服务人员有意或无意间透漏出相关信息,恰时被竞争对手知晓,势必加剧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关系,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平台安全性也是一个考量点,一个公司的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命脉,如平台被黑客攻击,那么公司的财务数据就会面临很大的泄露风险。

(二)对企业了解程度不够

共享会计不属于企业的专职人员,短期的服务式合同制,导致这些服务人员对公司的整体情况不是很透彻了解。因此只能担负一些简单的财务数据的基础工作,也就是说,可以担任一些财务会计的工作,而对于管理会计的预测和规划的工作,能够给予的帮助很少。与传统模式相比,共享会计很难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长期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三)共享会计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可从共享会计平台上聘请相关服务人员,但关于共享会计人员的资质真伪、个人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无从考量。传统的会计模式,会计人员是经过层层面试、试用、考核等环节筛选出的人员,企业能够对所聘请的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但共享会计是通过平台匹配出来的,其职业道德这方面的把控不能很好的体现。

四、共享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信用评定机制,对共享会计平台中的双方均进行监督,对双方信息的不诚信行为记入信用系统,情节严重需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第二,可在双方服务期结束之后,合同双方如实地为对方进行评价,为以后的其他合作方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三,加强平台保密机制,对企业客户的财务数据加强等级保护,安装防火墙,避免财务数据泄露或被黑客篡改的现象。数据设置一定的保存期限,过了期限后定期清理客户信息。

(二)积极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强化专业技能

强化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共享会计的从业人员,不仅仅是会做账,还有拥有良好的财务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就算是在短时间的服务期内,也能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出最佳的方案,体现本职业的专业性。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必要还要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技能,如预测、评价、决策企业相关信息等。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为保障共享会计服务的质量,共享会计平台应提高准入的会计人员门槛,在实名注册的基础上,增加工作经验的备注栏,完善会计证书的上传制度,并且平台要对证书的真实性加以判断,同时定期组织职业道德建设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承接下一期的平台共享会计服务。

(四)平台展示分类化

平台可对报名的共享会计增加分类筛选选项,如按照工作的年限分类,1年以下,1-3年,3-5年,5年以上等等。可按照拥有的等级证书分类,如有中级证的人员,有高级证的人员,有注册会计师的人员。可按照工作经验分类,从事过房地产会计核算的,从事外贸企业核算的,从事物流企业核算等等。这样,企业很容易找到适合自身的共享会计人员为其服务。

五、结语

事物的蓬勃发展,必定面临一定机遇与挑战,共享会计亦是如此。传统会计模式向共享会计模式的转变适应当下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会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转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小默,基于大数据下“会计共享”可行性探讨,科技经济市场,2018,(7)

2.吴媛媛,共享会计服务模式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纳税,2019(8)

共享范文篇3

本文作者:付志新工作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河南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资源拥有者方面。作为科技资源的拥有者,在某种程度上说,与人共享资源,就是把自己的某种产权进行出让,在共享过程中,一方面,分享者的使用对资源拥有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某种泄密风险,使本组织的科技创新机密面临风险,所以,部分资源拥有者尤其是特色数据库资源的拥有者在思想上不太愿意与别人分享。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大型仪器的拥有者来说,分享过程意味着仪器损耗,虽然共享活动组织者会组织对这一损耗的补偿,但很多时候,一定量的补偿未必可以弥补仪器损耗带来的长久损失。2.科技资源需求者方面。对科技资源需求者来说,一方面,与拥有者对应,共享者担心在使用对方的资源时会出现信息泄漏,因此不愿意使用别人的资源,宁可自己购买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共享者在使用别人的科技资源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加之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的科技评估中,科技资源拥有量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些都使科技资源需求者更愿意自己购买科技资源。3.科技资源自身。科技资源是共享活动展开的对象,作为科技资源,一方面,有些资源,比如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的,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它才有价值,然而,在实际中,共享过程中经常出现效率过低导致的信息时效性流失,使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效益价值。另一方面,有些科技资源,比如一些大型科学仪器,由于地域限制,增加了共享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资源共享。4.共享环境方面。(1)政策法规方面。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目前为止,河南省关于科技资源共享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科技资源的拥有者有分享的责任和义务,也缺乏分享的激励机制,致使科技资源拥有者对共享缺乏热情,影响了科技资源的保值、增值。(2)网络环境方面。网络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没有较好的网络环境,就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目前,河南省的网络环境尚不健全,一方面,河南省的信息网络不够发达,尚处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初级阶段,系统平台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不够成熟,联机检索网络尚未全面建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数据库资源方面,各单位各自为政,存在低水平重复购买、数据库涉及面窄、规模小等问题,而且已经建好的数据库资源市场化程度低,不能很好地共享。(3)平台环境方面。河南省的大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多归属事业单位,平台的建设大多由政府出资,在平台运营中,缺少市场刺激,缺乏新鲜血液,平台共享处于被动局面。(4)信息环境方面。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是阻碍信息交流的主要因素。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不透明和不畅通,一方面,许多科研单位自身有可以共享的科技资源,受限于信息环境,信息反馈渠道受阻,这些单位往往不怎么知道自己的科技资源对别人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另一面,对于自己科研需要的科技资源,这些科研单位也往往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这样,本来双向的信息交流成为一方的单向探索,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信息共享。(5)文化环境方面。当前,“共建共享”的观念尚未被各单位接受,在科技资源建设中,各单位竞争意识大于共享意愿,大部分还是愿意各自为政。

提高河南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的对策

1.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建立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完善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明确科技资源拥有者的资源共享责任和义务,明确科技资源共享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一个好的机制,要照顾体制中各方的利益,使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性。对于科技资源共享来说,首先要形成一种“共享收益”的氛围,使科技资源拥有者在共享中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共享的积极性。这当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的干预,要在政府的协调和组织下建立专管共用的运行管理机制,对科技资源的拥有者给予适当补贴,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他们收取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平衡。2.完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有效配置资源。要想实现科技资源的高度利用,整合、共享、提高是关键。而这3方面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科技资源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具体来说,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科技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宏观调控。目前,河南省拥有科技资源的单位较多,但比较分散,很多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针对此,可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各个单位的科技资源进行统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统筹规划进行设备更新与引进。例如,要求拥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单位对设备利用情况和科学研究进度定期上报,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验收评价;对全省同类仪器统一备案,避免重复购买;对某些单位使用率低的仪器,可协调转至急需的单位,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2)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目前,河南省科技厅和郑州市科技局的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但相对都不够完善。建议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专门负责搜集和整理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的各种科技资源的分布和使用状况,包括专业数据库、科研教学机构、人才队伍、科学数据、大型仪器设备等,并根据密集划分对全省不同的科研机构和公众人员开放,使科研人员的信息和资源渠道畅通。(3)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将科技资源共享列为科技评价的一部分,推进科技资源的市场化步伐。3.打破壁垒,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通过行政引导、利益调控等手段,消除封闭和条块分割,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鼓励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和高校以及高校之间相互合作,减少重复购买资源,最大可能地做到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综上,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对河南省的科技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省的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需要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共同参与。

共享范文篇4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质仍是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要真正化解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应该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四个体系,这就是:第一,逐步建成能够适应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服务型政府体系。第二,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逐步建立能够广泛容纳社会成员的现代职业体系。第四,逐步重建能够推动社会整合的社会信任体系。这些有关民生大事的体系建成了,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也就有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逐步建成能够适应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服务型政府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是为了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落实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进程中承担主导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自己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推进上述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必须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保障这些地方和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这样做,不仅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所必需的,更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经之路。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往往更多地从行使权力的角度来看待施政问题,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现象。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能够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政府从偏重行政控制向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这是大势所趋。

服务性,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规定。作为服务的主体,政府要通过制定规则和实施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社会提供稳定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公民、国家、经济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也必须是一个内部各部分目标一致、相互协调、运转灵活、解决问题高效的体系。

当然,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只靠政府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发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组织,要有社会责任感,财富取之社会,回报社会。以公益性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团体,在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培育社会共识等方面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后两类组织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中,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明确提出了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主要涉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问题。

当前,包括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保、食品卫生与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产品增长迟缓,分配不公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突出矛盾。而在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上,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例如,公共服务供给中没有形成制度的分工和问责制,公共服务指标的“软化”相当明显;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财政功能性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仍然是经济建设支出;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拉大了城乡差距;尚未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可以说,目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出现的问题,主要根源并不在于没有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能力,而在于缺乏合理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化的约束,公共服务支出并不能随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实现同步增长。近年来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很快,基本保持在每年15%左右,但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1992年至2005年却基本没有增长。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由谁来提供的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就是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并开发多种社会渠道,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次,还有一个如何提供的问题。除了政府直接提供之外,还要通过多种间接提供的方式,其中政府通过买服务的形式来提供公共产品,是行之有效的,既能节省管理成本,又能扶持、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公共服务体系与社会安全的关系。一个社会的安全需要涉及到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整体社会和国家的安全需要,二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需要。过去我们主要侧重于强调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忽视了个人生活中的安全。实际上,后者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更经常、更普遍面对的问题。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现实困境”和“未来威胁”是个人安全问题的两种实际成因。

“现实困境”是个人生活中已经遇到的实际困难或问题,如贫困、失业、失房、失地,党群、干群、劳资关系的不协调或紧张,社会不公平、社会治安不力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成员的安全感。当前,“现实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问题上。

“未来恐惧”是指可能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威胁,因为风险本身就是一个超前性、非事实性概念,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对人类安全的威胁。目前我国社会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容易被激发,社会成员对风险的潜在威胁也很敏感。譬如,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水污染等)造成的恐慌,资源短缺(“电荒”、“煤荒”、“油荒”、“水荒”等)引发的各种紧张现象,公共物品(如教育、银行、通讯、交通、医疗等)的涨价,个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非预期性事件(如失业、意外伤害、疾病、残疾),以及个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和养老负担等,这些潜在威胁都有可能降低安全指数,导致社会成员的“预期性焦虑”心态。

惠及全民的、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减缓“现实困境”和“未来恐惧”的双重压力,形成一种社会安全的屏障。

逐步建立能够广泛容纳社会成员的现代职业体系

现在,如何把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与建设能够广泛容纳社会成员的现代职业体系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创造的机会。

我国人口大部分是农业人口,中国农民总体上说还是游离在现代职业体系之外的社会群体,现在的农业总体上说也还不是产业,而是生计农业。所以,创造一些适合的产业,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来容纳这些人口,是一个主要的途径。构建现代职业体系,使至今尚游离在现代职业体系之外的农民逐步进入现代职业体系,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把农民这样的社会群体逐步纳入到现代职业体系中,武汉市的做法具有创造性,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把郊区一些围垦区改造成为农家乐基地。围垦区绝大多数是安徽来的移民。政府要求把原来的房子改成“徽式”的,具体政策是政府出资40%,农民出资60%。经过改造,外观美丽了,内部干净了,这样才能吸引城市的游客。政府还负责公共设施的投入,而且指导他们改变土地使用的办法。例如把一亩地分成十份,城里人可以包养一份、两份。有几种消费的办法:你可以周末到这里吃新鲜的、无污染、无农药的菜,也可以让农民送到城里你家里,这两者都可选择。这样,农民由小农业转向了现代服务业,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创造现代职业体系,就是实实在在地进行创新。

社会工作,是现代职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职业。对社会工作这一现代职业体系的重要职业,过去我们认识不够,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之后,培养社会工作者队伍进入了全国规模的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社会工作者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社会工作者就是从事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所指出的,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广义的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壮大,肯定要有一个数量扩大、质量提高的过程。在强化大学培养不同层次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这个主渠道之外,现有的广义上的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也要通过不同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加以培养、提高。

这方面,基层政府也有很多探索与创造。例如,深圳南山区几年前就开始这样做了,现在也已经比较系统地总结出建立四支队伍的经验。他们所说的四支队伍,第一支是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的党务骨干队伍,包括社区党务干部建设、“三员队伍”(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专职组织员、党建工作联系员)建设,“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务干部建设。第二支是与推进“五大战略”(即升级、优化、替代、置换、储备)相联系的高素质的社区社会工作队伍。第三支是综合事务协管员队伍。第四支是一支富有爱心的志愿者队伍。这里面确实有很多自主创新的地方,比如对下岗人员中党员的重新聘用。他们举办专场招聘会,通过面试、笔试、综合考试公开选拔了10位下岗人员中的党员,既扩充了党组织的力量,又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现在全国每年都评地方政府创新奖。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不和谐因素的活跃期,地方政府可以创新的地方很多。只要敢于实践、大胆探索,可以创造出许多新鲜的经验。现在许多事情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有创新的精神。

逐步重建能够推动社会整合的社会信任体系

社会结构的转型、体制和制度的变迁、群体和组织的解体和重组,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信任遇到很大的挑战。譬如,由于现在人们的职业岗位在很多情形下是流动性、临时性的,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大大降低,社会成员相互之间忠诚和承诺的效力受到了削弱。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推进中,我们的决策、政策、管理和治理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也会对以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任产生某种动摇。总的看来,社会信任在状态上不稳定化了,在时效上短期化了,在价值取向上实用化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越来越取决于政府提供的服务对于他们的需求的满足度和满意度。然而,我们对社会信任的这种总体发展趋势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把重建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观念、体制、制度上充分适应社会生活的这些新变化。

社会信任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尊严性、权威性、合法性,是社会政治体制的法理基础,是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以诚意、耐心和毅力在人民大众的心理上、感情上培育起来的“软结构”,因而它的获得很难,失去却很容易,失而复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目前,应当从社会的两个层面上同时入手来改变社会信任方面出现的不利局面:

一个是在制度层面,实行“社会信任的制度化”,这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党政机关、司法执法机关、公共机构及其干部中自身存在的问题。社会学研究表明,腐败高发期是与社会快速转型期相联系的,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发展时期。目前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执法不公、行政不当、为政不廉、假公济私、欺压群众、奢侈浪费等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这类损害老百姓利益的现象加重了干群矛盾,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腐蚀了国家政权的基础。所以,制度层面上重建社会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个是日常生活层面,实行“社会信任的基础化”,即在大众中广泛地进行社会信任的教育,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使公民普遍认识到诚信是自己的基本责任,也是应当履行的个人义务。目前,社会信任的国民基础也受到了严重腐蚀,如考试舞弊、商业贿赂、人情关系的特殊对待等等,都表明了这一点。这也说明,增进社会信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一个社会成员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个人生活建立起来的日常信任是社会信任最深厚的土壤,能够为“社会信任的制度化”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消除公共政策、社会管理和治理过程的障碍,提高执政效能,使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得到缓解和消除。

共享范文篇5

关键词:共享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医疗体制改革

作为“共享+医疗”的典型实践,共享医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创新之举,能为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具有共享性质的医疗机构在多个城市纷纷落地。其中,共享医师为共享医院的主要模式之一,但该模式下的医院的发展面临着种种阻碍。追溯其源,相关制度规范不配套是根本,而制度规范通过有效实施才能作用于共享医院各主体的关系之中,保证共享医院良性规范的发展。故在此,在功能视域下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检视,旨在找出其缺憾之处,为制度的完善提供意见。

一、硬法的规制与保障

“卡-梅框架”是由法经济学耶鲁学派卡拉布雷西和梅拉米德提出的一种规则框架,它是从法益保护的效果模式出发,提供了用以理解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统一视角”,是研究规则选择和效率比较的一个主导范式。[1]我国学者凌斌对其进行重构和扩展,形成以下框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逻辑重构后的规则结构。以该框架为工具,有助于我们全面检视与共享医院相关的硬法体系及其规制与保障情况。(一)有为规则:硬法介入的基础。有为规则是指特定法益在受到侵害时应当得到法律救济的规定。而无为规则是指法律对于一个利益不能或不再作为法益的法定情形给予的明确规定[2]。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有为规则是将一个利益确定为法益,对其给予法律救济的规定,无为规则恰好相反。而讨论规范共享医院的有为规则,实则是在讨论硬法是否需要介入共享医院运作中的问题。从企业本质的角度看,共享医院作为营利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经济效益的催化下,共享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很有可能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达到经济目的。此时如果没有硬法的介入,那么社会公共利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受害人也难以依据法律获得救济。从公共性质的角度看,共享医院集合社会上闲置的医疗资源,通过多种平台模式服务患者,不仅能够起到为公立医院引流的作用,而且能够满足患者的多样化就医需求,实现了改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效果。在实现公共性目的上,共享医院与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是具有一致性的。为增进广大患者福祉,硬法更应介入其中,为共享医院提供发展的制度环境。无论是基于企业本质还是公共性质,硬法均需要介入共享医院的运作之中。而将共享医院的相关规范确定为有为规则,而非无为规则,就是决定了共享医院运营中所涉及的各主体的合法权益能够受到什么样的“法律保护”,是禁易规则、财产规则,还是责任规则、管制规则。(二)禁易规则:业务范围的界定“卡-梅框架”中的禁易规则指的是在明确法益归属的同时,却不许法益在即使是自愿的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转让。[3]可见,禁易规则肯定各主体拥有一定的法益,但是对于法益的转让方式进行一定的限制,旨在划定市场边界,明确市场主体的业务经营范围。共享医院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其发展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故需要禁易规则来界定其进行交易的范围。目前,禁易规则在多方面约束着共享医院的经营范围,例如,《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26条严格限制任何医疗机构从事器官买卖;《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管理的指导意见》(八)严格规范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审批的程序,禁止代孕、非法采供精、非法采供卵、滥用性别鉴定技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59条限制药品交易范围,禁止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和实效药品以及违禁药品。关于医疗方面的禁易规则大多属于一般性制度,对于所有医疗机构都适用。然而,仅仅依靠一般性制度约束共享医院是远远不够的,共享医院与传统的医院在医护人员的资质审批、营业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若无专门性的制度对其进行全面约束,那么共享医院这一新行业很容易利用制度的漏洞从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而损害公众和社会的法益。因此共享医院的良性发展还需更多与之相配套的禁易规则的约束。(三)财产规则:合作运作的空间。所谓财产规则,是指希望从权利持有人处取得权利之人,只能通过自愿交易,支付权利人同意的价格而取得该权利。在此过程中,国家只有最低限度的干预起到允许和保护法益自愿交易的作用。就此而言,财产规则本质上为共享医院提供了合法运作的空间。基于医院与患者分析,医院能给予患者生命健康的医护和保障,患者为此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即医疗费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生命健康保障•医疗费用”的自愿交易关系。这种“双方自愿”蕴含着两方面的“对称性”:1.信息对称共享医院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患者也应知道共享医院的供给,才能促成双方“自愿交易”。但在传统医疗机构,医患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对称。因此,完善财产规则的先行任务是,制定相关规范打破医疗体系垄断的桎梏,鼓励并支持共享医院的发展。目前相关制度规范主要为政策性文件,待共享医院发展成熟,应通过立法程序将政策性文件的有关规定上升为法律法规。2.交易对称就医疗市场而言,医疗费用与医疗质量必须相当。患者到医院“消费”是为了得到相应质量的服务。只有两者相对合理时,患者与共享医院之间的“交易”才能持续。一旦两者失衡,一方的交易成本便会过高,其相关权利便会受到侵害,“交易”就会无法进行。目前的制度仅注重对医疗费用或者医疗质量方面的约束,尚无相关制度对两者的对价关系进行规定。患者与医院的“交易”过程中,价格合理是交易对称的体现,理性协商同样也是。交易不对称一经出现,理性协商则至关重要。相关制度对此予以规范,《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第20条中规定医疗事故争议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22条规定医疗纠纷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财产规则强调理性协商,可使交易再度恢复常态。基于医院与医生分析,共享医院的医生多为多点执业医生,《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等制度均赋予了医生与共享医院进行交易的权利。多点执业医生通过与共享医院进行协商确立各自的权利义务即双方的法益,从而降低或者避免了劳动与回报不对等的风险。财产规则给予了医师与共享医院交易的空间,从而促进了医师资源的流动,对共享医院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四)责任规则:各方利益的救济。“卡-梅框架中的责任规则,是指只要愿意支付一个客观确定的价值,就可以消灭一个初始法益。”[4]也就是说,法益的转移不再仅仅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自愿定价,而是由法律设定“买断”或“卖断”价格。[5]那么,在医疗领域,患者可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或补偿,从而弥补医院对其法益的侵害。对于患者而言,符合责任规则的医疗赔偿制度主要包括泄露患者医疗信息赔偿制度、医疗事故赔偿制度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其中包括泄露患者医疗信息或隐私、医疗事故赔偿制度等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认定、赔偿数额,结算医疗费用等进行详细规定。《侵权责任法》第22条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均赋予了患者享有人身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但是,共享医院的运作模式异于传统医疗机构,共享医院的医师大多为多点执业医师,医师的行为受多个医疗机构的管理,而制度关于信息泄露的认定以及医疗事故责任的分配等仍存有缺憾。(五)管制规则:运营过程的监管。管制规则是指虽允许私人交易但施加了法定限制的法律规则。[6]对于共享医院而言,管制规则就是允许共享医院与患者进行交易,但是在准入资质、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限制的制度。共享医院作为营利性企业,其运营或服务质量关乎患者的权益,若其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患者支付的价格不相符,患者的权益则会遭到侵害。故需要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筛选更优质的共享医院,鞭策共享医院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现行法律中,《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药局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第四条对多点执业的医生资质做出了限制,这是在法律上对医生进行甄别选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三章第16条、第17条、第18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章以及各省份《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条例》等都规定有关部门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所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监督规范。在管制规则中,制定和审核义务要求由代表国家权威的第三方行使的,而上述法律制度符合由代表国家权威的政府部门来行使管制和监督义务。

二、软法的激励与助推

软法是指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与硬法相比,其强制力较弱。共享医院的发展由人的行为推动,因而必然遵循经济学中关于影响人行为的四大诱因:经济、道德、社会、追随,其中,经济诱因指物质原因,如成本和盈利、利益比较等。以是否有经济诱因为标准,可将软法体系划分为激励规则与助推规则。(一)激励规则。激励规则指利用经济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产生内在动力,从而转化为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外部行动的规则。如在环保领域,《清洁生产促进法》通过税收优惠、经济奖励等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享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同样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医院与环保领域具有相似性。但是,目前各政府部门及相关协会对共享医院与多点执业医师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上还未有相关的激励规则。如果政策上有着相应的激励规则对共享医院与多点执业医师给予支持,如给共享医院提供税收优惠、为多点执业医师购买保险等,那么,共享医院将更大程度地服务公众,满足老百姓对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二)助推规则。“助推”规则意指一种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之按预期的方式进行的选择规则,但它不会限制人们选择的机会,也不会显著地改变其中的经济诱因。[7]据了解,目前有关政府部门未曾主动公开多点执业医师人数等信息,也未主动公开共享医院的有关信息。在医院选择上,公众通常会基于传统的观念及习惯选择公立医院,而非资源配置上更加合理、医疗服务更加优质的共享医院。公众的偏见源于对共享医院了解不足。有关部门可通过设计助推规则去除偏见,助力共享医院的发展,比如通过官方途径公布共享医院的相关数据、引导共享医院在其网络上公开医院数据、引导建立医院协同机制。如此,既加强共享医院的信息公开透明,监督共享医院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又可提高公众对共享医院的认知,增加就医的选择。

三、硬法与软法的比较分析

一方面,我国关于共享医院的规范性文件中软法较多,而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硬法较少。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制度结构,以法经济学为视角,其原因在于软法的激励与助推成本较低,而硬法从制定到实施所需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保障成本等较高。但是,目前激励与助推的相关软法尚无。在未来的立法则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填补,保障软法对共享医院的辅助功能。另一方面,虽然加强软法比加强硬法更节约成本,但是硬法的规制与保障作用能够更有效保护共享医院、医师以及患者的合法权益,不能仅因硬法效率较低就弃之如敝履。“成本—效益”仅是作为制度分析的一个重要视角,我们在制度构建过程中不可忽视“道德重要性”。虽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效率较低,但是司法是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具有定纷止争的最终决断力和权威性,所以责任规则在制度结构中是不能缺位的。

四、制度的完善与迁移

共享范文篇6

1基于Intern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最小的信息资源建设付出获得最大的信息资源利用回报。多年来,从事信息工作的人们一直在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由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业运营方式进行运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来说,虽然近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是其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尚未进行叽

2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类型

2.1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资源拥有者将电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网站上,有些对读者免费,有些需要付费后才能浏览或下载。如杭州市农科院编辑部发行的《杭州农业科技》电子期刊在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上供读者免费查阅下载。

2.2文献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成果、图书期刊、技术报告、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标准等。如通过中国专利信息网()可以进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也可以免费检索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

2.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数字图书馆检索到馆藏的联机电子文献信息和传统书本文献信息,而且很多图书馆都提供原文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电子图书馆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均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此外,还有专门的农业图书馆,如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NAL)(、wnal.usda•gov)等OPAC(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联机公共查询目录)是网络上的公共资源,凡互联网用户均可检索国内外图书馆的OPAC。中国农科日览图书馆书目在线检索系统(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简称We一bOPAC)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库,读者可在线查询检索馆藏资源,包括该馆书目信息、馆藏信息和流通信息等。此外,我国很多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均已提供OPAC检索。

2.4网上动态信息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网上有很多动态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如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专题讨论组、网上新闻、会议消息、通告、BBs(如杭州农村信息化论坛、中国农业科学论坛、中国农业信息网论坛)等。2008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召开的杭州市首届“农村信息化论坛”,包含了杭州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网通信息港城郊信息化知识培训、杭州移动助推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等主题。国内外网上动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以下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浙江农业信息网,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全国各省市农业科技信息网。另外,利用计算机通讯软件如MsN、QQ、Ya一hoo、Skype等进行即时通讯交流,通过图文音频等交流方式,获取农业科技信息。

2.5网络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分别是eABI、AGRIs、AGRxeo以,除AGRlc0LA有100余种全文电子期刊外,其他均为文摘型数据库,这三大农业数据库是农业科技人员必查的数据库。此外,还常用到的数据库有ElsevierSDOS全文数据库Kluweronline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幻uwer镜像站供购买该电子版期刊的用户使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n)。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的CN粗农业数据库帅柑£nk认et)、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舞。碍。

3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3.1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在商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较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自建自享的私有化占有观念严重,不愿与他人共享手中资源,缺乏信息资源整体化观念,共享意识淡薄。这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且条块分割、分布广泛、管理分散。

3.2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供给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相关信息共享立法滞后,严重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使得政府调控、引导手段有限。此外,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奖惩制度和法制措施,影响了各机构间开展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3缺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都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使用不同软件开发出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共享。要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充分共享,只有采集标准规范的信息源,构建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信息资源系统,才能够进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实现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信息流通、共享的基础。

3.4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最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只有得到充盈的经费,才能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获取信息,才能协调、整合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才能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建设资金投人普遍不足,一些靠政府经费支持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型信息机构也面临资金、管理、人员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动力不足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

4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4.1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目前,大多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因此,首先必须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外语以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操作、分析、处理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必须解决旧思想观念问题,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普通的咨询服务转向特色服务,由基础信息服务转向深层次信息服务。

4.2成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我国信息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各机构在功能上的同化以及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的分散与重复。由于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既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资金、设备、利益的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起到领导、协调、管理、带动等作用。该机构要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战略规划、统一管理;对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明确各自领域的信息任务与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积极与国际网络系统接轨,互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节约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

4.3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领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政府应建立完备的政策调控和法律保障体系,以规范农业科技信息从采集、集成到共享、应用的各环节,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就是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与科技信息共享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

共享范文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资料共享,进一步促进气象资料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提供气象资料共享,以及用户使用其提供共享的气象资料,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资料,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收集并存档的各种气象观(探)测记录,以及由这些记录加工处理而成的各类气象数据集、各种气候统计值和数值分析资料等。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资料共享工作的管理。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资料共享工作的管理。

第五条提供涉密气象资料共享,以及使用、保管共享的涉密气象资料,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气象部门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

第二章共享气象资料的提供

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应当通过网络适时、滚动向社会下列基本气象资料,供公众无偿下载:

(一)我国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交换的地面气象站的定时(4次)观测报告和高空站的定时(2次)观测报告;

(二)我国参加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的气象站(附录1)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日照等要素的当年的月、年统计值。

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应当免费向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服务、非营利性科研和教育机构从事的非商业性活动提供所需的气象资料。

有关部门和单位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的业务和科研项目所需的气象资料,按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时商定的原则和方法处理。

为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的经营性活动提供所需的气象资料,除收取资料复制和交付成本费外,可以补偿性收取资料加工处理费。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及其防灾减灾机构,以及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联合国驻华机构提供其开展公务活动所需的气象资料,不收取费用。

第九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向用户提供从其他国家气象部门交换来的气象资料,必须遵守有关国家气象部门提供交换资料时附加的使用限制条件。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向用户提供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交换来的资料,应当遵守有关机构、部门和单位提供交换资料时附加的使用限制条件。

第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只负责提供本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收集和存档的气象资料。

除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之外,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气象资料提供工作。

第三章共享气象资料的使用

第十一条用户要求提供气象资料时,应当凭有效证件,并提交包括所索取气象资料的用途、类别、范围、数量,以及是否涉外使用等内容的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用户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提供的气象资料,只享有有限的、不排他的使用权。

第十三条用户不得有偿或无偿转让其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获得的气象资料,包括用户对这些气象资料进行单位换算、介质转换或者量度变换后形成的新资料,以及对其进行实质性加工后形成的新资料。

第十四条用户不得直接将其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获得的气象资料,用作向外分发或供外部使用的数据库、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也不得间接用作生成它们的基础。

用户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获得气象资料,可以在内部分发;可以存放在仅供本单位使用的局域网上,但不得与广域网、互联网相连接。

第十五条用户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获得的用于非经营性活动的气象资料,不得用于经营性活动。

第四章罚则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向其提供气象资料。

(一)将所获得的气象资料或者这些气象资料的使用权,向国内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无偿转让的;

(二)将所获得气象资料直接向外分发或用作供外部使用的数据库、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或者间接用作生成它们的基础的;

(三)将存放所获得气象资料的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网相连接的;

(四)将所获得气象资料进行单位换算、介质转换或者量度变换后形成的新资料,或者对所获得气象资料进行实质性加工后形成的新资料向外分发的;

(五)不按要求使用从国内外交换来的气象资料的。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将所获得的气象资料或者这些气象资料的使用权,向国内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有偿转让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向其提供气象资料。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将通过网络无偿下载的或按公益使用免费获取的气象资料,用于经营性活动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向其提供气象资料。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适时向社会基本气象资料的;

(二)不免费向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国内非营利性科研和教育机构从事的非商业性活动提供气象资料的;

(三)不及时向各级党委、人民政府,以及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联合国驻华机构提供其开展公务活动所需气象资料的;

(四)向用户提供与其他国家气象部门交换来的气象资料,不遵守有关国家气象部门提供交换资料时附加的使用限制条件的;

(五)向用户提供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交换来的气象等资料,不遵守有关机构、部门和单位提供交换资料时附加的使用限制条件的。

第二十条提供涉密气象资料共享,以及使用、保管共享的涉密气象资料,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气象部门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等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中下列术语的含义是:

(一)用户,是指独立法人单位,不含其下属单位。

(二)免费,按世界气象组织40号(Cg-XII)决议给出的定义,是指除复制和交付资料所需的成本费外,不再征收任何资料采集和存档所花的费用。

(三)资料复制和交付成本费,是指为用户提供气象资料过程中对气象资料检索、摘录、加工、复制所需的人员工时、设备损耗、能源消耗以及复制载体、通讯传输等项费用。

(四)资料加工处理费,是指对所收集的气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归档所需的人员工时、设备损耗、能源消耗等项费用。

第二十二条为索取气象资料的外国机构和个人提供气象资料,可参照本办法有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共享范文篇8

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途径和价值原则。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使共建与共享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和谐的本质。实现共建与共享的有机统一,有以下几层涵义。

创造与享有的统一。社会要和谐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建设,需要全体人民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就没有可供分享的财富。只有一切有能力创造财富的劳动者都能在创造活动中尽职尽责,才能使共享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社会要和谐发展,还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保证全体劳动者合理分享发展成果,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劳动创造的积极性。这种创造与享有统一的实现,需要通过公平正义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使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真正让人民群众既成为创造者又成为享有者,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谐社会共建共享,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既有享受建设成果的权利,也有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片面强调权利而不讲责任和义务,或者不顾权利而一味强调责任和义务,那么,社会是无法实现发展与和谐的。只有对社会发展与和谐尽职尽责,才有权享有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成果。因此,每一个公民都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有所作为、作出贡献。同时,社会也要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既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自觉促进社会和谐。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谐社会共建共享,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建设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只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每一个公民也都应当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这就从本质上指明了每个社会成员作为现实的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要都离不开社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一个公民也都有“使命”和“任务”。努力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既是个人生存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纽带。

共享范文篇9

关键词:共享;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引言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曾用协同消费来形容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协同消费指的是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协同消费模式提供了极大可行性。而共享经济实质上就是协同消费的一种延伸。共享经济不仅能够使人们以较低社会成本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且能够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问题,它是推动世界经济性价比,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共享经济的内涵和类型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和基本要素。关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不同身份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综合已有资料,本文认为共享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借助线上平台,实现使用权和资源价值的共享的消费模式。关于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一共包括三个:一是闲置资源,二是线上共享平台,三是参与方。其中,闲置资源是实现共享经济的基础,共享网络平台则是共享经济的核心,参与者则是需要对共享经济进行创新,实现定制化和个性化。(二)共享经济的基本类型及理念。关于共享经济的基本类型同样也分为三种:一是为产品服务系统(为暂时获得某种物品的使用权),二是再分配市场(对旧货和废弃物再利用,例如二手货市场),三是协同式生活的方式(拼车、物物互换)。共享经济表象上的基本理念是共同合作,强调一种你我同享,互帮互助的价值观。通过重复使用产品或服务,对剩余资源再利用,避免购买新产品产生浪费,其实质就是使用权的共享,这同样也是共享经济协作消费的核心价值。(三)共享经济的前提与基本条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它与传统模式相比,首先必须清楚其边界状态即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界限。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共享经济如何实现自身盈利的模式。因此,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网络平台:帮助交易双方成功交易,并且由此可以形成社会群聚效应。共享网络企业是近几年来才起步,像Uber、滴滴这种网约车都是通过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商品和服务交易可能。但是也是因为如此,共享经济交易双方都是个体的情况下,平台如何能够整合这些数量庞大、分散性强的个体资源,让其形成需求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就是关键。网络市场平台运作成功与否直接能够关联到共享经济各个元素能否顺利完成流通。2.交易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按照本文所述,共享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共同合作、你我同享、互帮互助。而这种文化理念的存在迫切需要个体之间的彼此信任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社会行为。传统商业模式仅仅只是双方通过金钱和商品、金钱和服务来完成交易,而共享形式的出现,使得共享物品成为了个体之间信任的承载物。这种基于社群成员彼此信任而前进的商业模式,在实践起来比传统模式也艰难许多,但在网络平台通过内部监督为参与则搭建信用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失信者则会无法再享有参与其中的资格。

三、共享经济的问题及完善机制

(一)共享经济的问题。1.法律地位共享经济模式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就已形成。在那时,由于失业人数过多,不少家庭将空置的不动产通过互联网交易出租给陌生人,由此获得利益补贴家庭开支。我们熟知的Uber是全球性的网络平台公司,通过接入网络平台进入管制的出租车市场,但是这种行为却涉嫌违法运营,导致它在美国本土之外的运营受到出租业的抵制和监管部门查处。所以,共享经济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就是缺乏合法性。2012年Uber被引入中国,直到交通运输部2016年7月14日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当年11月1日实施,专车类共享经济运行才开始走向合法化,我国也因此而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一个专车类共享经济合法化的国家。2.共享商业模式的运营成本问题共享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闲置资源对物主而言是一种沉没成本,只有通过共享机制来使这些资源活起来,才能通过盈利降低沉没成本的损耗。同时,共享经济自身也存在商业运作的沉没成本,网络平台需要为了市场资源而投入资金。这与闲置资源的沉没成本不同,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以解决,共享经济模式的公司则会因此倒闭。例如Uber为了占领市场,导致损耗了将近26亿美金,却仍然没能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倘若没有补贴的话,滴滴和Uber是否能够留下滴滴司机和乘客、后期利润增长能否弥补投入成本、盈利能否持续发展都是问题。所以为了推动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二)完善共享经济的建议。在共享经济中,政府一直充当着网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了对共享经济监管和完善,就必须客观、妥善的处理其存在的问题,比如避免市场监管失败以及防止市场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这需要政府着重处理以下问题:1.共享经济应当符合法律要求。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对现行制度和秩序造成冲击。所以为了使共享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前提下才行。2.共享经济必须采取科学的商业模式。即使我们都知道商业行为的产生就是要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开发同样也需要经济的支撑,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就可以滥用市场,破坏市场秩序。共享经济应当在未来发展中着重创造出自己的消费者群体而不是通过普通的优惠补贴来牵制消费者。3.加强政府监督和引导。市场的无形之手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来监控,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政府机构应正确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有所作为,从而正确引导政府维护市场秩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协同消费,在共享使用权、实现对闲置资源再利用的前提下,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的低成本使用,更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省资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最终能够匹配人们日益提倡的绿色消费理念。但是,共享经济在推广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再者,资金支持对共享经济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资金的大量输入,这种商业模式也只是理想,难以成为现实。因此,理性看待共享经济背后的商机,去除资本逐利的本性,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6(04).

[2]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

[3]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03).

[4]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05).

[5]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6(10).

[6]赵铁.共享经济催生的商业模式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2015.

共享范文篇10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通向和谐社会的道路,并非坦途。

如何更好地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顺利变成现实?“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总书记3月7日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重要讲话精神,各地干部、专家学者表示,这一重大原则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必将极大地激发社会各界投入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情。

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共建为了共享,共享需要共建

“这次全国两会,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会场外的干部群众,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回答: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应“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成为这个春天闪亮、温馨的话语。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景维民说,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充满智慧的辩证法,是新一代中央领导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丰富与发展。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前无古人的伟业得以顺利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抚顺市市长刘强对此感受颇深。他介绍说,东北棚户区改造,是个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搬出棚户区!”2004年,辽宁调动行政和社会资源,借助市场力量,启动了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用两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使120万人喜迁新居。如今,抚顺棚户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刘强说,棚改实践就是对“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诠释:坚持共建共享,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不断得到体现。

“听了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的讲话,我们非常振奋,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说,“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即是一个关键环节。泉州有170万外来劳务大军。农民工是建设泉州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把农民工纳入全市职工医疗互助体系、推荐外来工参评全国劳模等措施,泉州市建立起城乡平等就业新机制,为农民工营造“工作安心、居住舒心、生活称心”的温馨环境。

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动员各方力量,携手协力共进

“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会自然形成,依靠少数人奋斗也无法建成,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认真研读了总书记的讲话,河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薛建中教授说,建设和谐社会一定要发动各方力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携手共进。

从建立长效机制着眼,从当前办得到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成为许多地方共建和谐社会的共同实践。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让全社会在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中,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从今年2月起,北京在每月11日开展“排队推动日”活动,在全市公交、地铁站台等公共场所倡导市民自觉排队,培养市民排队礼让、秩序文明意识,推进公共领域的文明风尚建设。在已开展的两个“排队推动日”活动中,全市每次都有数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公交站台等场所,成功引导百万市民参与“排队”。

“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加快扶贫开发,尽快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贵州省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石超说,深圳、青岛、大连、宁波4个计划单列市自1996年起对口帮扶贵州贫困山区,谱写了“山海携手、共建和谐”的协奏曲。10年来,这4个城市共向贵州无偿捐助资金10多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希望学校830所,资助7万多名特困家庭学生就学,新建乡镇卫生院294所,解决了44万人的饮水困难,兴修乡村公路2189公里。目前,4个城市与贵州省共安排协作项目500多项,协议资金120多亿元。

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陈晓春说:“红都瑞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源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有盐共咸、无盐共淡’的优良传统,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解决民生难题,完善公共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中得到实惠,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总书记的讲话,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各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表示,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南京要以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为突破口,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和谐社会建设成果。今年,南京力争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万人次;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着力改善住房条件,新开工建设35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和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等。

“重庆有2100多万农村人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广大农民更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重庆市农委副主任何也余介绍说,重庆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在去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60多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的投入预计增加18%。其中,将投入1亿多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县增加到32个,使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覆盖率达到80%左右。

河北省任丘市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市委书记姜东胜说,目前全市农民已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3个村全部通了公交车。全市近年来用于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