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21:59: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等专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等专科

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目前普遍采取大班集体授课模式,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这种授课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文章详细分析了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现状,基于此,探讨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学;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学

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音乐知识基础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而大班集体授课的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所以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学不会而有的学生学不够的情况,降低了声乐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招生源,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一、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对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声乐基础知识,也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在这种理念下,目前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目标来看,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理念是非常正确且完善的,这也确实促进了一部分教师开展教学创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与高等本科院校相比,高等专科学校缺少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所以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实现,比如无法有效开展一对一针对教学。高等专科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习音乐对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发展并没有实际的帮助,所以并不是很看重声乐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并不彻底。高等专科学校缺少学习音乐课程的专业环境,部分专科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降低了音乐教学的专业度。此外,部分专科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声乐知识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过声乐知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查看全文

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要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目前在思想认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德育工作,构建高校立体的德育体系,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现状对策

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查看全文

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校院结合研究

【摘要】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校院结合”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衔接的问题。这一模式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笔者作为重庆医药高专“校院结合”班校方的辅导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医学专科生存在三方面的不适应:对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心理不适应,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

【关键词】“校院结合”教学模式;医学专科生;环境适应

“校院结合”是“校院合作”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中的“校院合作”是指医科类大学(含高专)和医院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本校)“校院结合”教学模式采取的是“1+2”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本部学习,第二年住在医院学习,第三年和非“校院合作”班一样,进入医院实习。我校“校院结合”班与非“校院结合”班的区别在于:1、学习和生活均在医院,脱离学校环境;2、授课内容一致,但授课教师为医院医生;3、“校院结合”班级的见习课程是在真实的病房中完成,非“校院结合”班级是在学校的实训大楼中完成;4、“校院结合”班级的管理实行“双辅导制”,由学校辅导员和医院医教科老师共同管理。笔者作为学校辅导员,参与了“校院结合”班三个班级的管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发现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对环境的不适应。因此决定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根据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编制了“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校院结合”班学生适应性研究调查问卷”,共计37个项目6个维度,分别包括基本信息、生活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情绪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和满意度。考虑到大一学生还处于在校学习阶段,此次调查对象未将大一学生纳入,主要为大二、大三学生,专业分布主要是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次问卷发放共计477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有效问卷率为94.97%,其中男生131人,女生345人;农村户口有353人(74.1%),城镇户口有124人(25.9%)。

一、“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环境的不适应症状

1.对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根据调查时问卷,有45.6%的“校院结合”班学生表示对“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不适应。有35.2%的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的方式比较枯燥乏味,有35.6%的学生表示不适应由不同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此外,对教师的教学PPT,有38.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39.7%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21.7%的学生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学生占比较高。关于医院统一安排见习方面,有35.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40.2%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觉得意义不大,有24.4%的学生不参加,觉得没兴趣。2.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通过“校院结合”班学生在医院,尤其是在见习或者实习过程中的自我定位,我们可以判断学生的职业认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针对“见习或者实习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医务工作者?”这一问题,47.8%的学生回答“自己还是一个学生”,22.3%的学生回答“自己是医务工作者”,29.9回答“不确定”;针对“课余时间是否主动申请参加见习?”这一问题,有54.6%的学生回答“会”,45.4%的学生回答“不会”;针对“你是否知道该如何应聘医院?”这一问题,55.2%的学生回答:“不知道”,44.8%的学生回答“知道”;针对“”你是否能结合理论知识,熟练操作(实训技能))?”,23.6%的学生回答“能”,45.8%的学生回答“一般”,30.6%的学生回答“基本不能”3.心理不适应在笔者所带的重庆医药高专“校院结合”班3个班级中,出现了3例由心理医生确诊、并开了相关治疗的药物的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患者,其中,有两位学生中断了学业:一位退学,一位请假在家休养。在调查中,有45%的学生表示在医院经常会有一种孤独感,在与3例学生的交谈中,学生没有明确意识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焦虑或者抑郁状态,这3例学生中有2例发生在同一个医院。结合日常巡查工作经验和问卷调查,笔者大致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的频繁转换让学生对医院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了心理不适应。

二、对策

查看全文

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1慕课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其特点分别是大规模参与、开放式、在线访问、精品化[1]。2008年,第一门慕课出现,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Coursera、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Edx以及私立教育组织推出的Udacity成为国际慕课教育三驾马车。2013年北大清华加盟慕课,复旦、上海交大与Coursera签约,2014月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成立;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字为“慕课”的文献数量,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篇、167篇与1395篇,慕课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慕课主要包含CMOOC、XMOOC及TMOOC三类教学模式[1]。其中,CMOOC以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师生运用社交软件每隔一定时间围绕专题开展研讨共建教学,是一种基于交流的慕课,这是慕课设立的初衷;XMOOC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视频讲解为主,结合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传播的慕课;TMOOC让学生运用工具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老师对利用网络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是一种基于任务的以掌握复杂技能为目的的慕课;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机构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此外,通过慕课教学互动获取的学生行为数据和反馈信息还可用于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分析与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慕课目前正逐步推出学分学位认证与就业推荐等内容,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慕课相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优点

2.1慕课与远程教育的比较

慕课是从远程教育发展而来,但它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实行突出重点难点的片段教学(单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提供在线论坛互动,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课程利用率、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增进学生学习效率。

2.2慕课与精品课程的比较

查看全文

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分析论文

(一)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查看全文

高等专科学校机电毕业生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机电高等专科学校09级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向您自荐。

在校期间,在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下,加入了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学生会,担任文艺部部长一职,组织了数次我系的文艺活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扬。相信,大学的三年我没有虚度,我得到了很多我应该学到的东西。

人和、诚信、敬业的企业文化是我选择贵集团的理由,找到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诚信、正直、自律和拥有团队合作意识的部下,是您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责任心和敬业态度的特长的单位、发挥自己的满腔热忱,并能得到您的关照,是我的期盼。

作为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010届毕业的学生,我相信我会成为您优先选用的对象。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因为我相信我在学校的教育中学到了很多专业以及专业以外的东西。

查看全文

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分析论文

(一)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查看全文

高等专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专科院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专科毕业论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明确、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等多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和管理方法,以期提高专科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专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一、前言

专科毕业论文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毕业设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工作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探讨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专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针对当前专科毕业论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和管理方法。

二、专科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明确

查看全文

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一、概述

(一)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

我校自开展校务公开工作之始,及时调整充实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部署,抓好检查落实。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制订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健全考评制度,严格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工会、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规范公开内容

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法律法规和党纪规定的保密事项不予公开外,凡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都向社会公开或在校内公开。

1、学校收费情况。严格执行“一费制”,做到“四公开”,即公开教育收费政策、公开教育收费项目、公开教育收费标准、公开学校收支账目。留存好收费通知书。代办服务项目收取规范等。

查看全文

红色桂师学校体育发展思路

摘要:通过研究桂师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举措和桂师学校体育在红色体育的传承现状,提出了确立指导思想、完善课程设置、开展特色活动等红色桂师视角下学校体育的发展思路。旨在丰富桂师学校体育内涵,加强红色桂师文化教育,树立桂师校园精神根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桂师人。

关键词:红色桂师;学校体育;发展思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38年,她是“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中的红色堡垒”。[1]桂师自1938年至1949年间,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生力军,很多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为传承桂师优良传统,近年来,桂师人深挖桂师红色资源,旨在树立校园精神根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桂师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将红色文化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实现红色体育对桂师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

一、桂师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举措

自2010年起,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000多名师生分别以团队和个人实践的形式,组织以“永远跟党走,追寻桂师红色足迹”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到2018年9年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继组织桂师红色文化寻访活动;开展“筑梦桂师,传承记忆”知识抢答竞赛和网络知识竞赛、“共筑桂师梦,永远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桂师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向上向善”红色桂师书画展、红色桂师系列讲座和“寻找桂师魂,纪念红色记忆”主题团课等活动,并成立了桂北校园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广泛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桂师精神进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还组织广大师生进行科学研究,其中以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传承桂师烈士精神的立体化系列校园文化实践项目建设”最具代表性[1]。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传承了桂师精神,弘扬了桂师优良传统,陶冶了师生情操,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型升格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桂师学校体育在红色文化方面的传承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