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学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7:53:48

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1

关键词:声乐教学;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学

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音乐知识基础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而大班集体授课的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所以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学不会而有的学生学不够的情况,降低了声乐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招生源,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一、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对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声乐基础知识,也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在这种理念下,目前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目标来看,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理念是非常正确且完善的,这也确实促进了一部分教师开展教学创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与高等本科院校相比,高等专科学校缺少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所以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实现,比如无法有效开展一对一针对教学。高等专科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习音乐对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发展并没有实际的帮助,所以并不是很看重声乐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并不彻底。高等专科学校缺少学习音乐课程的专业环境,部分专科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降低了音乐教学的专业度。此外,部分专科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声乐知识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过声乐知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其一,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声乐基础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严厉,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免觉得声乐学习太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声乐基础的差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学习,也有一些学生的声音条件并不是很好。对于声音条件一般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多说一说他们在声乐训练中体现的优点,比如音色很特别、音乐感觉很好等,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声乐基础知识。声乐训练想要取得成果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因此教师也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能过于严厉地训斥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参与声乐训练时能够不那么紧张和反感,排除畏难情绪,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声乐训练。其二,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声乐教学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作品。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教授的课程也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应该与专业的音乐院校声乐教学加以区分。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需要加强和学生专业的联系性,让声乐学习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比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教学应该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选择一些适合儿童演唱的声乐曲目。声乐训练中,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适合幼儿演唱的声乐曲目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这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掌握幼儿声乐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多选择一些英语声乐曲目,既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也达到了声乐教学的目的。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声乐教学中选择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曲目,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特色,很好地辅助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其三,高等专科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授课模式。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教学目前主要采取集体授课模式,这种方法虽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能够统一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为了更好地满足音乐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集体授课模式与小组教学模式、一对一授课模式结合起来。集体授课: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并不多,采取集体授课模式能够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在声乐集体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音乐的基本原理、歌曲语言、歌曲基本知识、人体发声的结构原理等,这些知识主要是理论性知识,内容比较简单,集体授课时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添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小组授课: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专业不同,每个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也不同,并且不同学生的声乐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采取小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这种不足,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声乐训练开展小组教学,需要声乐教师掌握好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基础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比如按照声乐基础的差异分为不同小组、按照不同的音色和声部分为不同小组、按照不同的专业分为不同小组等。小组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一对一授课:高等专科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为有需求的学生开展一对一针对性教学。其四,高等专科学校需要合理安排声乐教学的课堂内容。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发声技巧和歌曲演唱。发声技巧的练习内容是气息、发声位置、共鸣等的训练。歌曲演唱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更好地展示音乐作品的效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高等专科学校一节音乐课的时间为80~90分钟,为巩固基本功,发声技巧的训练时间需要保证至少20分钟,歌曲演唱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最后的半小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练习、集体演唱、个别展示等。音乐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在声乐学习中,合唱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合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础知识,了解自己在哪个声部上、应该怎样演唱、什么时候演唱。但是合唱的声部多也导致合唱比较复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音色的不同将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声部上,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强项。合唱排练能够促进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这是学生将来就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其五,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需要重视实践。声乐教学还需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所以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教学需要积极走出课堂,给学生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声乐学习的乐趣,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声乐比赛、国庆节专业合唱比赛等,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就业。音乐教师还需要开展声乐课程与其他音乐知识融合的实践,在声乐课程中融合即兴伴奏等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并不重视声乐教育。但是随着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学校也要重视对声乐教学的改革,牢牢抓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教育目标,将小组授课、一对一授课与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结合起来,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重视教学实践,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声乐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铺路。

【注释】

[1]黄小冰.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思考与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20(8):34-38.

[2]杨明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福建省综合性大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7):117-120.

[3]熊琦,曹德维.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6):130.

[4]达古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化工进展,2020(5):2040.

[5]吕茵.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7):85.

[6]刘建芬.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探索:评《高校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研究》[J].林产工业,2020(4):120.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德育现状对策

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4)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评价简单。多数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根本没有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在课外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关心不够。这样,多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疏于管理,甚至不加管理。此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相当简单,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而当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他们多是敷衍了事,随便在评价表上打勾、评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的功能。(二)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针对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1、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等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4、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首先,要增设多种评价内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设立奖励,如“三好”、“十佳”、“优秀”、“全能”等,从而拓宽奖励面,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其次,注重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他们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导向功能。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3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其特点分别是大规模参与、开放式、在线访问、精品化[1]。2008年,第一门慕课出现,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Coursera、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Edx以及私立教育组织推出的Udacity成为国际慕课教育三驾马车。2013年北大清华加盟慕课,复旦、上海交大与Coursera签约,2014月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成立;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字为“慕课”的文献数量,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篇、167篇与1395篇,慕课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慕课主要包含CMOOC、XMOOC及TMOOC三类教学模式[1]。其中,CMOOC以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师生运用社交软件每隔一定时间围绕专题开展研讨共建教学,是一种基于交流的慕课,这是慕课设立的初衷;XMOOC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视频讲解为主,结合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传播的慕课;TMOOC让学生运用工具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老师对利用网络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是一种基于任务的以掌握复杂技能为目的的慕课;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机构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此外,通过慕课教学互动获取的学生行为数据和反馈信息还可用于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分析与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慕课目前正逐步推出学分学位认证与就业推荐等内容,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慕课相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优点

2.1慕课与远程教育的比较

慕课是从远程教育发展而来,但它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实行突出重点难点的片段教学(单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提供在线论坛互动,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课程利用率、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增进学生学习效率。

2.2慕课与精品课程的比较

精品课程强调对一门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六个方面内容,由于重申报、轻建设以及设置了访问权限,导致建设效果低下、建成资源闲置;慕课的师生互动共建和开放式访问模式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

2.3慕课与微课的比较

首先,慕课和微课都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模式,但是微课强调的是个别教学点的片段教学,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2];慕课强调的是整个“微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慕课有开课周期,教学视频是随着课程进度进展而陆续放出,当下一轮教学视频有更新时还会暂停下载;慕课视频的开放程度远大于微课。第二,慕课在教师视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隐去授课人的PPT视频教学与高成本的情景剧式视频教学(包含设备、视频剪辑和后期处理、人力成本)两种模式。著名的“可汗学院”采用的就是PPT教学视频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物理学的地标”课程是在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实地拍摄后创设出虚拟旅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将实际地点与物理学概念结合起来的高成本情景剧式慕课。第三,慕课增设了可进行师生互动的社区论坛,当该课程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在线答疑人员和广大学生后,这种互动式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慕课通过仿真实验、交互测试、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等措施进行课程效果评估,并根据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互动热点、测评结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实现反馈分析。总之,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比较再次突出了慕课的开放性、规模性、互动性、可评估性等优点,它不仅包括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还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教学效率。

3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优点

3.1增强预习效率,推动翻转式教育的发展

以课堂授课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倡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练习”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传统教育被诟病的“填鸭式”教学通常也是由于学生缺乏预习等主动认知学习过程,导致教师不得不采用被动式传授模式。新兴的翻转式教育强调学生加强预习过程,将部分接受性学习翻转到课前,课堂中与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师因材施教,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相对于以书本和电子课件为主的传统预习模式,慕课是信息时代的预习复习新手段,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效率,也是实现翻转式教学的必要辅助方式。但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人际互动思维碰撞是完整教育的必备过程”,翻转式教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授课教育,而只是一个有益补充。

3.2提高优质课程利用率,促进高校课程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院长提出,“特色高校、品牌教授、精品课程是慕课吸引听众的三大要素”。优质名校优秀教师的慕课,一方面可以提高该校其他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他普通院校的相应课程建设,但这也导致高等专科学校自身构建的慕课访问率不高,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名校之间的竞争在于做出特色课程,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而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的慕课资源,应首先面向校内生和成人教育学生,达到实效获得认可,提高社会知名度后再逐渐向校外拓展。

4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硬件设施不足以及学生自觉性较差是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只有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与普及。

4.1硬件设施薄弱

国内重点高校的电脑和网络普及率较高,但是高等专科学校网络带宽较小、服务器较少、校内学生拥有的电脑不多,使得“硬件”薄弱点较为突出。以某高等专科学校的网络选修课为例,该校推行网选选修课政策,数千名学生抢登校内服务器,造成整个校园网瘫痪,平时5~10分钟内可以完成的选修操作竟然需要耗费1~5小时完成,学生因此将选修课戏称为“抢修课”;仅仅是数千人的登陆操作都会造成网络拥塞,这样的网络肯定无法满足慕课视频对外开放多点播放的客观需求。

4.2学生完成率较低

在欧美国家,传统家庭、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自主习惯,因此他们进行慕课学习时自觉性较强;中国传统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塑造的学生学习依赖性较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尤为突出),专科学校教师是对“半定型”学生进行再塑造,多数学生的自觉性往往是留级与考试制度逼迫产生,具有较强的被动特征。此外,慕课视频时间大约为传统授课时间的1/3,会大幅增加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因此,缺乏学习压力和目标的“放养式”慕课教育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完成率较低,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与认证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慕课课程完成率与达成效果[3]。

4.3发展思路

投入资金拓宽校园网带宽、增加服务器数量是做好慕课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增加机房计算机数量,将慕课资源存入机房电脑中,在不耗费网络资源的前提下解决校内学生拥有电脑较少导致的内部慕课学习瓶颈问题。将慕课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预习资源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资源,普通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资源;抓大放小,安排慕课在重点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局部施行,降低学生必修课的额外学习压力;同时以选修课方式促进慕课学习在所有专业的全面推广。

4.4慕课与选修课、成教课的有机结合

将慕课引入选修课体系,既可以弥补选修课课程数量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并扩充知识面。一方面,专业核心慕课作为本专业的前置选修课,以视频自学的慕课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推动翻转式教育的施行,为后续的授课式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提高重点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可进一步扩充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为确保慕课出勤率,以选修课班级为单位,在校内机房实施,由机房人员进行考勤;并可以通过QQ学习群以及校园网论坛,实现以宿舍、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的互动学习,提高慕课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课程结束时,利用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学生学习成效。成绩数据一方面可作为后期的选修学分和质量认证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作为教学反馈的有效补充和测评依据,与未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检验慕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幅度。慕课应用于成教课程,既可解决外地学生上课难问题(并进一步扩充外地生源),也可扩大学校慕课的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推动其社会化发展进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中断式问题和每隔几次课的电子学习报告,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率,学习结束后以回校考试,确保慕课课程的质量评估以及成教学分的认证。

4.5构建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

国内外不少知名高校已经开始试行对慕课质量进行评估认证,比如运用网络视频远程监控考试,将某些慕课学分与必修课学分挂钩;不少学者也对慕课在高校教学等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4-6]。但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慕课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大型高校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高等专科学校的资金和技术限制,大范围实施网络监控考试等评估手段还较难实施,因此其慕课与必修课学分挂钩措施目前尚不成熟。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示范应用,提出了构建以校园网和计算机机房为硬件平台,以选修、成教学分为激励机制,以无纸化考试软件为测评系统,以翻转式教育为预期目标的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如图1),对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校内实施和校外推广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宏林 张敏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7.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7):212-215.

[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4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4)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评价简单。多数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根本没有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在课外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关心不够。这样,多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疏于管理,甚至不加管理。此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相当简单,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而当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他们多是敷衍了事,随便在评价表上打勾、评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的功能。

(二)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针对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1、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等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4、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首先,要增设多种评价内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设立奖励,如“三好”、“十佳”、“优秀”、“全能”等,从而拓宽奖励面,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其次,注重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他们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导向功能。

最后,要构建德育评价网络,使学校、社区、家庭、学生都融入到德育评价中,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在德育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掌握评价的方法,以提高效度和信度。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之一。而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寻找对策,创新德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基础性建设人才。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5

您好!

我是机电高等专科学校09级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向您自荐。

在校期间,在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下,加入了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学生会,担任文艺部部长一职,组织了数次我系的文艺活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扬。相信,大学的三年我没有虚度,我得到了很多我应该学到的东西。

人和、诚信、敬业的企业文化是我选择贵集团的理由,找到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诚信、正直、自律和拥有团队合作意识的部下,是您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责任心和敬业态度的特长的单位、发挥自己的满腔热忱,并能得到您的关照,是我的期盼。

作为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010届毕业的学生,我相信我会成为您优先选用的对象。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因为我相信我在学校的教育中学到了很多专业以及专业以外的东西。

诚恳希望得到贵单位的接约或给予面试的机会,以期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一颗真诚的心在期望你的信任。一个人的人生在等你的改变。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附上我的简历以及获得的证明,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即使贵公司认为我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我也会继续关注贵公司的发展,并在此致以最衷心的祝愿!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6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4)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评价简单。多数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根本没有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在课外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关心不够。这样,多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疏于管理,甚至不加管理。此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相当简单,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而当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他们多是敷衍了事,随便在评价表上打勾、评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的功能。

(二)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针对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1、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等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4、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首先,要增设多种评价内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设立奖励,如“三好”、“十佳”、“优秀”、“全能”等,从而拓宽奖励面,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其次,注重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他们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导向功能。

最后,要构建德育评价网络,使学校、社区、家庭、学生都融入到德育评价中,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在德育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掌握评价的方法,以提高效度和信度。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之一。而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寻找对策,创新德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基础性建设人才。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7

关键词:红色桂师;学校体育;发展思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38年,她是“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中的红色堡垒”。[1]桂师自1938年至1949年间,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生力军,很多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为传承桂师优良传统,近年来,桂师人深挖桂师红色资源,旨在树立校园精神根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桂师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将红色文化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实现红色体育对桂师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

一、桂师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举措

自2010年起,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000多名师生分别以团队和个人实践的形式,组织以“永远跟党走,追寻桂师红色足迹”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到2018年9年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继组织桂师红色文化寻访活动;开展“筑梦桂师,传承记忆”知识抢答竞赛和网络知识竞赛、“共筑桂师梦,永远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桂师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向上向善”红色桂师书画展、红色桂师系列讲座和“寻找桂师魂,纪念红色记忆”主题团课等活动,并成立了桂北校园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广泛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桂师精神进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还组织广大师生进行科学研究,其中以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传承桂师烈士精神的立体化系列校园文化实践项目建设”最具代表性[1]。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传承了桂师精神,弘扬了桂师优良传统,陶冶了师生情操,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型升格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桂师学校体育在红色文化方面的传承现状

体育与教育本身就有直接联系,体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体育内在地包含着“德、智、美育”的观点[2]认为学校体育还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社会功能。[3]可见学校体育也具备传承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鉴于体育本身的特殊性,更可能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直观性和深刻性。目前来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桂师精神和红色文化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仅有政治经济与管理系在第二届“奔跑青春、健康政管”系列体育活动开幕式中设计安排了红色体育方面的内容和部分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且“重走长征路”活动因其活动开展侧重点不同,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命题,首先,学校还应更加重视学校体育。桂师在解放前就一直很重视学校体育,在《党在桂林师范》一书中就肖雷、唐志敬、戴自俺、汤榕年、刘宗矩等人的回忆录多次提到了体育活动,[4]另有余海岗在《抗战时期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探析》一文中就课程设置方面提到了体育课程。[5]另外,学校还应更重视学校体育的文化传承。桂北游击队、桂师剧团、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桂师战时服务团等留下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改编为体育竞赛项目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

三、红色桂师视角下的学校体育发展思路

(一)确立指导思想。高校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革与发展,基本确立了“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拓展学校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其他辐射功能。根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身发展现状、历史情况和地域情况,我们应制定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朝着学校体育工作上档次、出精品的目标迈进,逐步建立以现有常规体育项目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红色体育项目为两翼的课程体系,进而确立“强身健体、传承文化、德体并重”的桂师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王源平、黄羽新提出“通过对学校校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有助于将思想政治、学科科技、文娱体育等融合一体,共同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另外他们还提出“依托桂师红色文化,构建立体化红色校园体系,搭建红色传统实践教学平台,广泛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侯宾提出“多维构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这些都为我们将红色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之中的指导思想提供了借鉴。[6](二)完善课程设置。目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4个学期、共计96个课时、6个学分。课程项目涵盖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形体和武术等11门课程。选课方式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课。2012年以来,体育教学部进行选课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两门体育课程,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各修一门,两年课程不能重复。经过改革,对学生强身健体和技能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有些项目一年时间仅仅48个课时尚不能对课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尚未建立浓厚的兴趣,对该项目的技能掌握也处在粗浅的层次。不能完全实现学校体育强身健体、培养兴趣,进而建立终身体育习惯和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改革课程设置,在一年级设置田径基础课,重点锻炼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素质;添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红色体育项目,重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而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艰苦奋斗、团结向上等意志品质教育和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再完善各项体育活动俱乐部,要求大一新生必须至少参加一个体育俱乐部,使新生对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培养初步的兴趣和掌握初步的技能。学生在二年级阶段再根据个人兴趣和个人能力进行选课,从而实现“强身健体、传承文化、德体并重”的桂师学校体育的个人和学校双重发展目标。(三)开展特色活动。近年来,红色体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既有国家层面的红色体育运动会,也有各市县和各级别学校开展的基层红色体育运动会。另还有近日在诞辰120周年之际,侄孙、郭沫若外孙、陶铸外孙等人以开国元勋后代为班底,组建红色足球队,以传承红色精神为宗旨,以发展公益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体育运动。这些红色体育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针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情况,政治经济与管理系已经在“奔跑青春,健康政管”系列体育活动中将红色体育运动元素引了进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项目较少,影响力还不够。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桂师精神,政治经济与管理系拟开展专门的红色体育运动会。内容设置不仅参考全国红色体育运动会和其他地市、学校的项目设置,还将根据桂师的红色历史元素融进来设置特色项目。比如既设置“独轮车支前”“手榴弹比武”“独腿长征路”“手榴弹掷准”“红嫂救伤员”“红军的扁担”等传统红色体育项目,还拟将“十五坡阻击战”“三千界伏击战”“竹山突围战”“光复凤山”“沙埔遭遇战”“古寨保卫战”和“洛崖伏击战”等桂师历史画面融入到红色体育运动会中。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将政治经济与管理系红色体育运动会为试点,逐步推向全校,实现桂师红色体育文化的全覆盖。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继续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进一步明确规则和纪律,将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和强身健体目标落到实处。另外,在全国“马拉松热”的背景下,还可以设置“寻根越野跑”,“根”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上曾经的各个校区,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桂校区为中心,距离甲山校区、信义校区和两江老校址均为20公里左右,和半程马拉松的距离相近,可以组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中的长跑爱好者参与,也可以邀请桂林周边的长跑爱好者参加,起到教育本校师生和服务地方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源平,黄羽新.桂师记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

[2]桑新明,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林,周登嵩.现代学校体育功能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19-21.

[4]中共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组.党在桂林师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余海岗.抗战时期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3(23):172.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全面铺开。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在工业、国防、教育、交通、行政管理,还是在我国不发达的农业领域内,均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部分领域内还走在了世界前列。毫不例外,高职高专院校在肩挑培养祖国栋梁重任的同时,没有忘记人才培养的宗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全国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加快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以便适应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和衔接。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的档案室,加快学校各类档案,支撑学校全面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建设技术型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档案室基本情况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上,是我国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于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医疗、卫生、保健、医药制造及医技的技术型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面向农村、县级医院及各个药品制造企业培养合格使用人才。学校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学校各类文书和各类有价值的资料,包括学校上级来文来稿和各处室及附属部门的上报材料及原始资料。

3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室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助部门,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中,连学校二级处室也算不上,隶属于学校二级部门校党委办的下辖科室。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更谈不上现代化建设。甚至连对档案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性质等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档案室对学校的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多深。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是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档案室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截至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各类档案集中在一个屋子里,无论是分门别类还是通风防潮等各方面均不合格;管理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登录,虽然才建设自动化管理,仅仅是单机自建电子表格形式管理,连一个自动化管理软件也没有,特别是在上级来检查财务工作时,财务档案中的凭证查找真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切实际,信息化建设不科学科学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科学性应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室建设也应遵循科学性,保证档案室建设的科学、合理、远见等要求,保证档案室建设50年不落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建设之处没有征询学校各部门,特别是校两办的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可行性报告,最终导致目前档案室位置偏僻、空间狭小、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等困境。馆藏内容匮乏,信息化资源结构残缺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历史资料的收藏家,档案室理应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下,按照规范、科学的架构体系下,对高职高专院校发生的各项业务和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系统、规则地记录和保存,从而保证对高职高专院校历史的还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科学,档案信息收集不全,各年度还有零散于部门间,特别是一些教学宝贵资料流落于各系,随着各系领导班子的更替,个别教学档案资料丢失时有发生。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红头文件较多,财务档案资料齐全,教学文件、学生管理文件、重点建设档案、科学研究资料等专门档案较少;传统纸质档案多,现代电子档案少;原始档案多,加工整理的档案少,这些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4加大宣传,寻求领导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

随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计算机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出来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1-6]。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新时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脚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现实施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做出了进一步的改革与调整。目前,开设计算机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快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

1我国部分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课时不足。由于受学生上课总课时的影响,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时占比较低,伴随着实验任务的不断增加,诸多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1.2实验课程与理论知识相脱离。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其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大部分是在教室内完成的,由于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信息量非常大,授课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7-12]。第一,授课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黑板上快速书写理论知识,而学生则在下面快速记录。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仅仅将它看作一个看课软件,而学生只是坐在座位上观看。以上两种现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消化课上所学习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对于课上所学习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都没有很好地掌握,很容易造成遗忘。1.3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情况不同。由于学生所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大多数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然而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受生活条件的限制,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可能使用过计算机,而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讲,还没有使用过计算机。这种情况对开展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实验任务过多或者过重,有一部分学生完全不懂,他们会慢慢丧失学习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兴趣。1.4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每当学校组织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学习状态,虽然能够完全掌握授课教师当堂演示的实验内容,但是如果将近两次实验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们就无法“吃透”,还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再次讲解。1.5计算机实验设备维护管理不方便。在计算机实验课教学改革前期,我国诸多医学高等专业院校基本都是处于无盘化状态,对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非常方便,能够有效保证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但是,随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实验所用到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然而却给负责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师带来很多困扰[13-14]。比如:在学生们进行实验课程之前,授课教师需要把课上用到的软件安装到电脑上,但是院校的计算机数量较多,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完成该工作量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除此之外,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也会出现错误的操作,擅自修改控制面板中的系统数据,造成页面无法显示或者启动。一些办公软件被卸载的事情也频繁发生,一旦出现以上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对电脑进行恢复设置,而学生则需要临时更换计算机,备用计算机的数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优化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满足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有效应对新时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于现阶段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要增加资金投入,对原来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升级扩建,进而保障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需要对部分计算机的硬件进行升级优化。比如,对原有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和内存进行升级,把处理器升级成为最新的I7,内存直接升级到16GB。2.2创新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由于现阶段计算机基础实验教材划分不合理,导致在具体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对于课上讲述的实验内容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弱。为有效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应当及时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组,把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涉及的实验内容按照教学模块进行划分。同时,将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都设置成为一个综合实验,让班内的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操作步骤以及操作内容等,使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然而对于与VisualBasic程序设计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关教学人员应当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编程题目,将其设定为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导致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由这些学生提出相应的申请,同时再经过授课教师的严格测试,确保其能够真正掌握现有的实验知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应当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吃透实验课上所学习的实验内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2.4有效调整计算机实验课时。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当合理压缩一些计算机实验文化基础内容的实验课时,将这些“多余”的时间分配给visualbasic程序设计。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运用上机实验时间,授课教师除了在课上布置充足的实验任务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好课下或者周末等空闲时间,为学生们免费开放计算机基础实验室。2.5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对实验室进行高效管理针对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设备管理有关的问题,学校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通过安装一些控制软件锁定控制面板等容易引发系统故障的软件,使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操作。另外,还可以在电脑上安装还原精灵软件,当学生上完实验课后,系统就会自动恢复到预设的状态,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3结语

计算机实验课是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组成之一,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共同努力,不断总结完善,敢于实践,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培养更多综合能力更强的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谷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营销界,2019(13):178.

[2]王新,赵玉钧,王娟.“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4):79-80.

[3]马勤.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65.

[4]陈华,吴静,李锐娟.基于CDIO模式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发现,2018(16):103.

[5]蒋剑,徐晓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30(4):300-301.

[6]刘赟,王晓,姜艳.关于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217-218.

[7]周志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5):393.

[8]霍怡杉,李大伟,程真珍,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新疆医学,2021,51(1):124-126.

[9]王艳娜,张杰,吴芳,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6):160.

[10]王晓燕,史素娟.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77.

[11]高飞,李克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251-252.

[12]杨淑珍.高职高专医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开发和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3.

[13]钮靖,王博,崔宁.医学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电子世界,2017(6):23.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授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逐渐趋向国际化。医学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培养运用英语学习和工作,并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双语授课也受到各大医学高校的高度重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护。”鉴于护理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护理教育双语授课得到了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护理专业实行双语授课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最前沿和先进的护理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建立英护班,实施双语授课,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的护理人才。生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临床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应充当医学双语授课的先锋。但是由于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开展双语授课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比较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双语授课与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授课着手,初步探讨了生理学双语授课在护理专业学生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我们抽取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护理专业8班和9班作为英护班,共计41人,采用双语授课;2014级护理专业11班和12班作为普通班,共计44人,采用传统授课。两个班的学生在性别、入校成绩、理论基础课成绩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教材准备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本教研室为保持各班级专业一致性及有效性对比,两个班级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彭波主编的《生理学》第6版,但英护班同时开展双语授课。在案例方面,我们已拥有较完善的中文教学案例,但没有英文案例。因此,英护班教师在参考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将现有的中文病例翻译成英文。(2)教师准备备课过程中,英护班教师应做好英汉均有的幻灯片。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对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普通班教师采用普通话进行授课。(3)教学组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前2~3周,教师要先汇总授课计划中的医学专业词汇,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然后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全程使用英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给学生提问的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3.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教研室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授课结束后,对英护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1份,经核查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100%。问卷为自制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继续实施等。4.统计分析方法资料经过手工校对和计算机逻辑校对,用Epidata3.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资料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统计分析X2检验、t检验,问卷中的开发性问题等文字资料则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

1.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统一试卷,双语授课班和普通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差异显著(P<0.05),双语授课组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低于普通班.

2.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双语班学生对双语授课的认同情况,课程结束后,教研室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分发给学生当场填写。本组共发出41份问卷,回收4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三、讨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医学信息不断涌现。医学英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医方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一方面,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医学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外籍患者提供最直接的医疗服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医学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所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将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良好、专业的外语水平是作为现代医疗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我们比较分析了双语授课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教学效果,并设计了“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请全体学生参与。经过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双语授课班和传统教学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语授课组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低于普通班。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80.5%的学生虽然愿意接受双语授课,但仅有29.3%的学生适应双语授课,85.4%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这可能与学业繁重有关。58.5%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改善了与教师的互动,且51.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外语沟通能力,73.2%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87.8%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应继续实施。问卷结果显示,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