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5:15:41

地域性

地域性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地域性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21世纪,文化已成为当代城市的核心要素,城市公共艺术除了基本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之外,更多的是成为城市文化和活力的载体。从一定程度上说,城市公共艺术代表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定位,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指标。公共艺术的创作,必然要考虑当地地域文化这一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地域特征、社会风貌等,才能创作出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意义

公共性和地域性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艺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同时也是现代多数城市公共艺术的两个重要病灶,每一个城市和区域,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地域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唯一性,不能被随便变迁和效仿。缺乏地域性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会使整个城市和区域缺乏个性,导致文化符号的空白。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生活高压力、快节奏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建立了一种生动的艺术观赏形式。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提升文化氛围

地域性城市公共艺术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城市提升自身特色品味的重要载体。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若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公共艺术与当地民族、文化、民俗等相结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城市工业化造成的冷漠、单调的建筑环境,美化整个城市和地区的外部城市景观,改变城市的软环境和城市文化氛围,抒发环境空间的文化意蕴和情感意义。单独的公共艺术是没有任何文化意义的,只有和城市总体的文化氛围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深层次的作用。地域性公共艺术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提供文化精神场所,树立城市文化形象,让城市公共艺术自然地嵌入城市居民的生活中。

(二)发挥场所精神

地域性城市公共艺术标志着整个城市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形态,可以提升环境场所的艺术格调,营造环境视觉美感,创造更富有观赏性的视觉空间。每个场所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和氛围,这种精神和氛围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地域性公共艺术宣扬了城市精神,表达了当地人的社会思想价值,成为和这个城市息息相关的一部分,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归属感,具有诗意和人文情感,打造出了一个绝妙的场所。

(三)创造经济效益

艺术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域性公共艺术可以塑造城市形象,优秀的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其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产物,还能帮助塑造城市形象,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地域符号的公共艺术,为当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从而提升土地价值,增加城市就业率,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发展,可以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四)发挥连接各区域间的纽带作用

公共艺术是艺术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优秀的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成为连接各区域间的纽带,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居民所认同的部分。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公共一起参与就可以分享心情,交流情感,公共艺术成为人们交往的媒介,为大众提供了交流和交往的平台。艺术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将整个区域的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凝聚了人心。

(五)改善自然环境和区域环境

当前,地球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令人感到棘手的全球性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公共艺术创作的主题之一。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品,可以重塑空间环境,改善区域的自然环境。近些年来,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让当地居民开始审视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唤起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促使设计师重新思考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如何实现地域性公共艺术创作

我国的公共艺术创作过程受政府决策、投资方等多个外界因素的制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设计出的作品总是差强人意,经济全球化的渗透使不同地区的城市公共艺术“千篇一律”,城市景观特征日益趋同。在当代这个重视城市文化和人文情怀的社会背景下,设计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艺术的创作无法脱离特定环境,在创作中必须结合其所处的地域文化。富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对整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尊重当地自然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生态环境特色,公共艺术创作不能以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的发展和状态为代价,必须顺应地域性地理环境,遵循当地自然生态特征。地域性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要表达健康和谐理念,不与当地自然生态冲突,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倡导健康生活的观念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展现出来,以这种独有的艺术形式去感染公众。只有遵循地域自然生态特征的作品,才是具有地域性的公共艺术。设计师必须对地方的自然环境了解透彻,深入考察当地的资源环境,创作出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的作品,让公共艺术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人与生态的交流。

(二)尊重社会禀赋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会禀赋。公共艺术创作时,要注重加强展示整个地域和城市化的环境特色、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和历史传统,充分表现地方民俗习惯和艺术形式,用带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视觉符号和元素的表现方式来延续城市肌理。1注入浓郁的历史意识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城市文化渗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载着整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公共艺术是串联文化记忆、传承文化、表现历史的基本载体,公共艺术的建设应该与当地地域文化历史发展是同步的。地域文化的历史,决定着城市公共艺术的品质。人类的历史进程是公共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公共艺术创作中,要对历史文脉进行梳理和提炼,留下最有特点的历史印记。注入浓郁历史意识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唤起当地人们对过去历史的美好记忆,丰富市民的文化精神,而外地游客也可以通过环境中的公共艺术符号来认知这座城市的历史。2注重人文特色每一个地域的人们都形成了独有的民俗习惯和人文特色。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艺术形式,这些都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进行地域性公共艺术设计时,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在现代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保持本地人文特色,发扬地域特色文化,选择能突显地域性格和地域指示性的元素,寻求有效的创新方式,创造新的地域性公共艺术,即新的地域人文特色。

(三)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材料

材料是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者在创作时,不仅要考虑什么样的材料能使作品发挥其最大的艺术张力,还要思索哪些材料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形式和材料,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性传统材料,直接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是最能体现其地域性的重要方式,容易使人和公共艺术场所产生共鸣,被大众接受和认可。设计中要注重挖掘材料的内涵信息,研究当地人群特征,将其巧妙地融入主题,并处理好作品与环境之间的需求关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四)加强公共参与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第一属性,但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大多是一种摆设,缺少公众参与互动的职能,个别建设者认为群众不懂艺术,不应参与城市建设;同时,一些公众也缺乏参与公共事物的意识。事实上,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公众的参与,政府应广泛采纳公众对城市形象、城市景观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以便找到公共艺术和群众情感的切口,然后设计者在充分尊重当地居民情感诉求的前提下,创作出兼备审美性和地域性情怀的经典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地域性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提高公众参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性,还能使公共艺术作品更容易融入大众生活,更好地体现地域个性,对以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每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艺术与整个城市和地域的文化形象、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是城市形象的视觉隐喻。目前我国的地域性公共艺术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单一,对地域文化理解不透彻,更注重“面子工程”,缺少配套的法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资金支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公共艺术的发展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创造出大量有深度的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因此,如何设计出科技、艺术、文化三者兼具并且使它们完美合一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让城市散发其本身的独特魅力和个性,是现如今设计师应该学习的重要课题。

作者:李欣然 高峰 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何鄂,韦天瑜,杨文会,等.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J].雕塑,2006(4):28-33.

[4]孙振华.公共艺术的观念[J].艺术评论,2009(7):48-53.

[5]陆慧.浅析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3):21-23.

[6]凌敏.透视当今美国公共艺术的五大特点[J].装饰,2013(9):27-31.

[7]黄作林.试论公共艺术言说的地域性与艺术的当代性的合一[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4(5):132-134.

地域性范文篇2

一、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历史认知层面,我国公共艺术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的前30年,受世界格局的影响,此时的公共艺术作品受前苏联的纪念碑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标示。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以“城市雕塑”为名的公共艺术项目开始进入了公众视野,渐渐成为了城市形象和区域化主题的视觉标示。第三阶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波普艺术的影响,出现了大众积极参与的公共艺术项目。从发生的结果论来看,短期内受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潮的影响,有一定的建设成果,但也产生了一些盲目的现象。其一,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单一。从早期基本效仿西方的公共性的雕塑和纪念碑的作法开始的,从一出现基本上以雕塑的样式,势必造成我国公共艺术总体呈现出单一化特征。随之产生的“城市雕塑”和壁画艺术大多只是发挥着其装饰功能,没有太多的人文关怀和公共参与互动职能。其二,公共艺术的“非艺术”现象。曾由网络发起的评选全国十大丑陋雕塑活动,选出了很多恶俗的、丑陋的雕塑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受西方优秀公共艺术方案或雕塑的影响,大多都只是表层上的效仿,没有与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与地域环境不协调,和地域文化、自然资源没有必要的关联。产生了“千城一面”“千塑一面”和过分追求时尚的诸如“腾飞”、“崛起”等大量复制充数作品。没有地域性、时代性的作品充其量只是一个空间摆设,达不到提高公众审美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效果。其三,公共艺术的“面子工程”现象。以雕塑为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成为政府官员炫耀政绩的一张名片。超大型的文化广场、主题公园,一些迎合政治需要没有审美价值的面子工程。城市公共艺术空洞凌乱而变得没有延续性,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使城市严重的产生了同质化现象,使城市的发展缺乏地域文化的根基。2013年,河南洛阳偃师龙华欢乐园新建的佛一尊“佛像”,因为貌似留着大背头的弥勒,引起人们热议。网友们发起提问:头发何以长出来?佛爷何以像官员?佛像何以搞娱乐?佛爷玩金钱,还能拜谁?价值的混乱,审美的扭曲,将投资人的头像和弥勒佛身体结合,生搬硬套。这也暴露了政府官员或投资人与艺术家之间的矛盾,不懂艺术和受利益驱使。其四,公共艺术缺乏整体规划现象,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街道到广场,公共艺术作品整体布局不均衡。安徽省城市雕塑院徐晓虹认为“现在有众多城市雕塑是被当作工程而非艺术品,被一些非专业公司拿下的雕塑“工程”的标,临时搭建草台班子,为节约成本,找一些非专业人员来做;她说,现在不少城市对雕塑规划的普遍做法是临时抱佛脚;很多城市雕塑事先没有规划,等到城市建设差不多了,感觉某个场子空旷了,才想起要弄个雕塑来,这才临时开个‘应景’的专家论证会,走个过场[1]”。

二、公共艺术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每一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作为一种地缘范畴的艺术观念,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时展中产生的,具有唯一性,不能随意效仿、变迁,否则公共艺术就会因丧失生存的根基。冯骥才曾说过:“中国600多个城市已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空白。我们不能光说政府官员,不能光说开发商,因为我们的建筑师也无能[2]”。地域性是地域的客观属性和个性表达,指不同地域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地区差异。“地域性本身并不代表差异性,但由于地域本身之间的差异才造成了地域性之间的差异,即地域的个性[3]”。公共艺术的地域性特征不仅存在于相对明确的自然地理景观,也存在于人类在这一地域中留下的印记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所以一般我们所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自然地理形态的差异,如地域内部的小景观、植被、地貌、物种、气候等客观存在的加以区别。另一方面,是从社会人文形态来讲公共艺术的地域性特征,是在人文背景的差异下表现出的历史文化传统,主体宗教信仰,人们对特定地域价值的认同以及经济制度的影响等。我们国家的每一地域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如传统文化中的巴蜀文化、关东文化、三晋文化等。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尤其是信息革命时代背景下,文化同质现象和文化认同危机感促使人们探寻多元文化。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地域文化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变换在不同地域及时代变换沉淀而形成。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城市地域文化历史发展是相同步的,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决定着公共艺术的特质,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着相应地域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

三、从地域性特征分析我国公共艺术的建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艺术创作的个性认知及特定地域的文化语境逐渐增强,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还处于初期探索和实践阶段,存在着现代与传统以及国际与本土之间等的博弈。针对公共艺术发展现存的问题因找出解决之法,有以下为几点思考:

(一)加强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逐渐建立科学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将公共艺术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占有一定的配额,在资金上加大对公共艺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宏观整体的把握公共艺术作品的样式呈现、文化内涵,突出塑造民族化、地域化、本土化的与城市文明建设,促使公共艺术的良性发展。对城市公共艺术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对现有公共艺术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在公共艺术的创作方面,建立相关的审核和监督机构,避免抄袭、雷同、粗俗、低质量的作品出现,成为文化垃圾。提高艺术家自身文化修养,要能够充分和公众交流、互动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城市科学、合理的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寻觅地域文脉的表达。公共艺术创作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发扬地域特色文化,寻求新的创新。立足于城市之间的差异,注重本土文化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来优秀文化中传播和交流,在一种多元化的背景下进行中国元素的创新。保护并延续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合理布局,加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综合考虑作品的功能、题材、环境、方式、观念等等要素,使其能与整体空间相适应,与地缘历史背景相互因,做到艺术性、功能性相结合的地域个性空间。

(三)提高作品的“艺术性”。随着科技进步、技术革命,在艺术形式上已经产生了很多种现代艺术表现方式,材料的选择的多样化选择,艺术理念的交融,都可以改变以往人们的视听语言,使有其革新、变化和延续。如新媒体、网络、包括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等都可以是公共艺术的表现样式。可以是交叉学科产生新的变现方式。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公共空间”里的综合艺术,它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外延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可以寻求不同的表达语言,具象的、抽象的、现代的、古朴的、硬质材料、软质材料、环保材料、创新科技材料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语境。

地域性范文篇3

关键词:包装设计;地域性;产品;农夫山泉

一、产品包装设计与地域性表达

产品中的包装设计是产品设计大方向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分支。产品包装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具有显性及隐性价值,显性价值体现在视觉信息的传达,而隐性价值则体现在设计心理、审美内涵和精神需求的表现。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创作过程中,为了体现产品的功能、性质与审美价值往往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设计表达方式,本质上就是将产品包装这一特殊的视觉符号进行有效转译,从而使得其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进行完美融合与展现,增加产品的审美与艺术的附加值。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日新月异,所以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产品功能上,更注重的是对审美价值与人文情怀的追求上。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泛的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在全球占有优势地位。地域性是较为复杂的概念,广义上是指地理意义的范围,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地域性文化的展现,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属性,体现着一个地域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以及思想内涵等,共同承载着物质与精神的符号,传达着人们的审美诉求与情感共鸣。毋庸置疑,依托中国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为产品设计的创作与发展带来了充裕而丰富的灵感与素材,地域性表达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以农夫山泉高端水包装设计为例REGIONALEXPRESSIONRESEARCHINPACKAGINGDESIGN——TAKINGNONGFUSPRING'SHIGHENDWATERPACKAGINGDESIGNASANEXAMPLE与产品设计的有机结合,定会发挥出地域性自身的设计潜力与文化自信。这是中国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与必经之路,是推动中国地域文化在国内外的发展与传播,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重要的文化转型与升级战略。但由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品牌在产品的定位及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表现与能力略显逊色,对特色形式与概念的挖掘深度和彰显力度不够。所以,面对种种严峻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依托地域性设计表达的影响与力量,不断加大地域性表达在产品设计中的开发与运用,努力推进地域性产品向成熟与创新的方向发展,才能攻破中国设计产生的同质化、庸俗化、非持续化等种种诟病与困境[1]。

二、地域性表达在产品包装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农夫山泉高端水包装设计为例

一提到农夫山泉品牌,人们定会对“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一广告语印象深刻,而这朴实简介的广告语又进一步为其公司设计高端水产品树立起了明确的产品理念与价值。高端水即高端瓶装饮用水,在水质质量、加工工艺、市场营销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与普通瓶装水产品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在农夫山泉高端水推出之前,依云、巴黎水等国外知名水产品品牌一直占领着国际高端水市场,竞争局势处于异常激烈与严峻的状态。2015年2月,以主打中低端水产品的巨头品牌农夫山泉厚积薄发,大力推出农夫山泉高端玻璃瓶瓶装矿泉水,售价为每750毫升35元至40元。于是,中国开始在高端水市场崭露头角并发起进军。这不仅仅是市场营销的成功案例,而且其包装设计在设计界多次拿下设计大奖并引发界内极大关注,如2015年获英国DesignWeekAwards设计奖、有工业界中的奥斯卡奖之称的D&AD木铅笔奖等殊荣,成为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优秀典范。国内外的设计师们为它“优雅而美丽”而折服,值得每一位现当代设计师学习与研究。所以,要探究农夫山泉高端水包装设计所体现的地域性,可从同类竞品的对比及其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色彩和文字运用进行分析。(一)竞品分析:地域性特点突出。农夫山泉高端水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非常突出,可以通过国外两大极具影响力品牌的同类产品进行竞品分析,来加以理解地域性表达在农夫山泉高端水产品中的应用与实践。1.法国依云高端水:依云(evian)是法国著名的水产品品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在高端水市场的占有率居全球首位,成为世界高端水领军品牌。水源来自法国的阿尔卑斯山,以阿尔卑斯山所蕴藏的天然无污染的矿物质水而闻名。其产品的卖点及理念主要体现天然、健康、无污染,强调水产品的美容功效,突出年轻活力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加之天然矿泉水有治病理疗功效的传奇故事来体现产品独特性,俘获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公司推出的限量款高端水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多次与克里斯汀•拉克鲁、让•保罗•高提耶、保罗.史密斯等设计大师们合作,其包装多以现代化艺术元素为主,如大量运用条纹、几何裂纹、蕾丝花纹等装饰,在视觉上给人以乐趣与活力的感受与刺激,突出产品卖点,从而也拉动了产品的消费,如图1、2。2.法国巴黎水:法国巴黎水(Perrier)的水源来自法国南部的孚云山脉,是有气矿泉水产品中为领先品牌,被誉为“水中的香槟”,其产品丰富的气泡带来的独特口感和天然矿物质为主要卖点。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巴黎水产品的特点是梨形的造型、绿色的瓶身加以具有设计感的商标图案,简约大方的造型中又流露出摩登精致的产品气质。图3为提升产品的艺术附加值,曾将产品包装上运用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图案与作品以纪念波普艺术150周年,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消费体验。通过对国外两大著名品牌高端水产品同类竞品的分析,至少我们可以从直观上感受到:农夫山泉高端水产品系列之所以被称为设计界的经典案例,与产品的包装设计是不无关系的,也离不开地域性设计表达的再创造。(二)包装设计分析:图案、文字、色彩的综合运用。包装设计是体现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涉及到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等领域,体现着综合性特征。其中包含了图案、文字、色彩三个主要内容,一个优秀的产品包装设计就突出地域性特点问题就体现在设计师如何将这三个内容以艺术的形式完美的融合、展现并激发起消费者的审美共鸣。农夫山泉高端水的包装设计就是对“如何表现地域性”的最佳回应。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之中,要让产品永葆活力与创造力,就要发挥出包装设计的魅力,以镀上地域性设计美学金边为思路与方法,方能体现出产品的优势与独特。[2]1.图案:地域性具象图案在包装上的设计。图案是最能直接体现产品特点与传递产品理念信息的设计内容。图案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具象图案、抽象图案和具抽象结合图案等,其中的具象图案以强烈的直观性、概括性和表现性在产品包装上熠熠生辉,也是包装设计中最为常用的设计方法,通过图案,消费者能迅速捕捉产品的主要信息与理念传达,进而接受与信任产品,直接且具象的信息传递容易引起共鸣,可以让消费者产生美感享受与情感共鸣。[3]农夫山泉高端水产品的包装共有8个不同的包装设计形态,都是应用了具象图案的设计形式进行再创造,分别选取了最能凸显中国长白山地域性特征的元素,包括蕨类植物、山楂海棠、松果、雪花,还有东北虎、中华秋沙鸭、麋鹿等动物。这些图案的设计描绘得十分精细,尤其是对动物的刻画十分准确与生动,似乎每一个生灵将要从瓶中缓缓走出来,极富有视觉性与感染力。这种审美感受的涌现体现在图案在瓶身造型的布局、比例、造型的和谐统一,从而也能体味到设计师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文字:包装设计地域性信息的重要载体。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载体,文字在包装设计中不仅是信息与精神交流的载体,更是体现品牌形象的标志和对产品精神内涵的升华。除了瓶身上半部分印刻着农夫山泉品牌名称之外,在每一个图案元素旁都会有文字信息的内容,如“长白山已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8种”、“已知野生被子植物94科”、“已知野生哺乳动物有48种”、“中华秋沙鸭在全球已不足1000只”等文字。这几组文字的说明不仅准确体现出长白山独特的地域自然文化性,也体现了设计师为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所搭建的信息与情感交流的桥梁。消费者不仅仅能通过文字了解到产品的品牌、产地、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更能从可读性文字传达的内容中受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使得地域性特色深入人心。3.色彩:地域性寓意的有力表现。色彩的运用与搭配是包装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色彩都有它们自身特有的色彩语言与寓意。农夫山泉高端水产品在地域性情感的表现上,合理运用了色彩美学,使得整个产品就如一件艺术品,和谐、优雅而美丽。在瓶身的品牌标志上,采用的是农夫山泉品牌的主打色——红色,象征着中国红,使得整个产品打破了单调与沉闷并赋予民族精神与内涵,但又不会显得色彩过于突兀,立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数字上,设计师也采用了红色,起到告诫警示的心理作用,与文字内容和地域性相呼应。总之,在色彩的选择与运用方面,农夫山泉高端水从美学、心理学出发,着力推进与消费者的心理共情,给人以自豪感与使命感[4]。

三、农夫山泉高端水包装设计的地域性精神内核

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产品设计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标图1图2图3准化,但助力并支撑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地域性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农夫山泉高端水之所以取得产品包装设计领域的卓越成就,是因为产品注入了以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为标准、以人文情怀为维度的精神内核。(一)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一瓶农夫山泉高端水的设计经历了漫长的设计历程,早在2007年公司就开始对中国品牌高端水的设计与构想;经过一年的实地勘测与考察,设计师们深深被中国独有的长白山美景所折服,决定为农夫山泉品牌设计出一款具有浓厚的中国地域特色的高端水产品,以表达对生灵与大自然的敬畏。历经三载,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设计师们最终完成了产品的最终设计与生产。可见,商业和艺术并非是没有联系的,相反,两者间存在着相互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商业化为产品的艺术价值带来了积极的传播与收益,艺术化又为商品增加了艺术附加值,注入了深刻的人文气息与文化精髓。身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应当是每一位设计师摆在首位的重要问题,所以,符合大众所需的设计不仅要具备商业性,更要注重产品的艺术性,才能顺应多变复杂的时代,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二)人文情怀的维度。此外,大众消费者亦能强烈感受到农夫山泉高端水品牌与产品透露着对生态无限的关怀之心,和浓厚的人文情怀气息。农夫山泉作为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品牌在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同时,不断地努力在其产品的各个方面力争上游,做出辉煌成绩,更以人文情怀为精神维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聚焦于产品包装设计以彰显品牌的精神内核。反观国内现当代的设计现状,正是缺乏这种人文情怀品质精神,许多设计过分追求商业化、市场化、利益化而缺乏设计师应储备的艺术与思想的深度和内容,这不仅是对产品与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更不利于中国设计潜力的发掘和发展的进步[5]。

优秀的包装设计是产品最好的宣传广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包装设计地域性表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国内高端水产品的领导品牌的农夫山泉,在高端水产品中充分展现出地域性特征,彰显包装设计蕴含的美学价值,不仅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审美与精神需求,为品牌塑造优良形象,也为涵育人文情怀,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6]。

参考文献

[1]秦晓楠.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研究[J].设计.2019(3):136-138.

[2]陶赢.地域性特色文化产品包装的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12.

[3]刘佳;吴婷.文化创意背景下插图与包装设计的融合[J].设计.2019(8):134-135.

[4]王雨雨.以农夫山泉为例对设计心理学的分析[J].西部皮革.2019(4):107.

[5]李明月;朱华.初级产品品牌形象建设——以农夫山泉为例[J].设计.2016(1):100-101.

地域性范文篇4

关键词:乡土文化;地域性;乡土景观;保护传承

1乡土文化的概念、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1.1乡土文化的概念

乡土文化是在我国古老的农业文明时代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乡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乡土文化,那就不能和其他的民族有所区分,就失去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乡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特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从而忽略了乡土文化的发展,在这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人们追求西方的文化,导致“西方化”的色彩比较严重。

1.2乡土文化的特征

乡土文化的不同导致人们的语言、生活方式等有所不同,如在福建,有的人说闽南语、福州话,不仅语言上有所差别他们在饮食上也有所不同。乡土文化历史的延承性,如我国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二者就有所不同,由于南北方不同的文化特色构建出了不同的园林景观,北方园林的豪放,南方园林的小巧,南北方园林在方位选择、造景布局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南北方的文化存在的差异所决定的。

1.3乡土文化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物质空间形态的破坏。由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中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田地被不断地掩埋,植被也在逐渐减少。人们在原来的土地上大肆建造工厂、住宅等使原来的土地空间有所变化。二是经济的不断发展使道路建设蒸蒸日上。有些比较宽广的道路会横穿农村,这样就让农村原来的乡土气息变得支离破碎,破坏了乡土景观。三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免不了对原本村落的拆迁,让其成为聚居的村落。虽然这样能够节省很多的空间,但却对原来的乡土文化造成了破坏。一些旅游地区的村落居民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大力建设洋楼,忽视了原有的乡土文化。

2乡土文化的景观保护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同年又公布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还颁布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这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我国政府针对一些历史文物、历史名城等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法规,如《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这个政策就是专门针对苏州古村落进行保护而颁布的政策。在国家进行这些乡土保护的同时,我国的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清华大学的教授楼庆西、陈志华。目前,我国对于乡土文化的保护体系还不够健全。因而,对于乡土文化的保护我们还得从保护那些具有价值的村落、建筑着手,而不是对所有的村落都进行保护。

3保护乡土文化的原则与建议

3.1原真性与整体性保护

原真性是乡土文化本身具有的文化,在进行乡土文化保护的时候要做到原真性与整体性相统一,在对乡土景观进行保护的时候不仅要保护其原有的历史风貌,还要保护与传承和原有历史风貌有关的因素,达到整体性的景观保护,这样就能让乡土文化景观得到延续和发展。

3.2地域性与差异性保护

在我国地域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村落景观都有地域性与差异性,同时又有不同的文化价值。在对不同区域进行保护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环境进行保护,提出不同的保护策略。

3.3利用与传承式保护

对乡土景观进行保护的时候不是只把保护的对象看作“标本”只保护不利用,这样就失去了保护乡土景观的意义。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每个能利用的资源,在保护中传承和发展,增加其经济效益。

3.4保护乡土文化景观的建议

一是要对重点保护的文化进行保护,对那些非重点的文化要取其精华进行保护,同时相关部门要对全国范围内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二是在对乡土景观进行保护的时候要加大宣传力度,仅仅靠专业人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促进城乡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三是在对乡土景观进行保护的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避免在城市化的今天乡土范围越来越小,人口不断流失,导致保护乡土景观和文化成为空谈。

4在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传承乡土文化的方法

4.1空间肌理

乡村景观自然与城市景观的肌理不同,如果一味地强求城镇化,把城市的模式运用到乡村景观中,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并且也不利于传承乡土文化。设计师只有全面分析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不同之后,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延续乡土景观。

4.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主要包括空间与环境,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不同的空间尺度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会让人感到高大,有的会让人感到温馨,有的会让人感到舒适、自然,在环境中空间的尺度会让人对空间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4.3空间界面

从界面的方向性看,乡村环境中的界面被分为水平的界面和垂直方向的界面,平衡方面的界面主要包括道路、河流等水平方向的景观,垂直界面主要是指建筑围合物以及竖直方向的景观。乡村景观是乡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需要休闲娱乐,这样景观场所就显得非常重要,乡土景观不仅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更是精神的聚集场所。

4.4乡村庭院

乡村庭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乡村景观,一般乡村庭院包括三合院、四合院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土景观,这样的院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另外,可以在庭院中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布置一些景观墙,提供一些可以休闲的坐凳以及小品设施,这样不仅美化了庭院的环境还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让乡土景观成为一个充满特色的活动场所。

5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等,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乡土景观的措施,以乡土景观的地域文化、景观载体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乡土景观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是设计师在面对城镇化建设时对如何发展和保护乡土文化这一问题所作的思考。对设计师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对其设计知识的考验。

作者:王静静 孟东生 贺城 张璇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树华.从乡村景观建设的城市化,走向城市景观建设的乡村化[J].现代园林,2007.

[2]李金萍,等.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人学出版社,2003.

地域性范文篇5

关键词:鄂温克族,伊敏河镇,地域民族文化,鲜卑族

1伊敏河镇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伊敏河镇气候特点为冬季绵长且异常寒冷,夏季短暂。额尔古纳河支流伊敏河流倘其间,南端邻近红花尔基樟子松部级自然保护区,异常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鄂温克族繁衍生息的传统谋生手段狩猎和饲养驯鹿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一区域大量鄂温克族为1732年清政府从布特哈地区强行征调驻防呼伦贝尔的1600多名鄂温克族兵丁后裔,为削减政府财政支出,拨给牲畜迫使其从事畜牧生产自给自足。改革开放时期伊敏河镇迎来了煤炭工业文明。境内驻有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伊敏露天矿为全国五大露天矿之一,2009年伊敏河镇获“全国文明镇”称号。

2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伊敏河镇建筑文化

2.1鄂温克族狩猎文化

2.1.1萨喜格柱

鄂温克族传统民居为适应狩猎生活的简易帐篷萨喜格柱,“柱”即“房子”的意思。基础框架由三根木杆相互交叉形成,并以数十根木杆固定围合,夏季以桦皮、草皮、柳条编笆等覆盖作挡雨遮光,盖以苇子作房盖[1]。冬季以皮围子作挡风雪,顶端留有通风换气、采光照明的孔洞,雨雪天以毛皮覆盖防漏。门开向日出方位。当地民俗中室内中央即为火位,女性居南部,男性住北部,最北为“玛鲁”神位。妇女分娩不可在有玛鲁神的“柱”里,要另建一间临时产房。一个家族(乌力楞)的居住习惯是由五六个或十几个小家庭的撮罗子并排搭建。萨喜格柱建筑形式的出现,使得以狩猎这种生产方式为主的鄂温克族人可以随着动物的迁徙而迁徙,保证了不同季节均能获得充足的食物来源[2]。

2.1.2地窨子

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有“夏则剿居、冬则穴处”的居住习惯,即冬季居住在地穴或半地穴式的住所中,鄂温克族也居住在这类传统建筑中。如图1所示为1976年第一批来到伊敏露天矿建设指挥部的创业者为抵御冬季严寒所建的地窨。选址于背风向阳邻近伊敏河的山坡之上,建造方法为向地下挖四尺深的坑,空间尺度由居住人数决定,坑内立中间高两边矮的柱子,柱子之上放檩条、椽子,椽子的外沿搭建在地面上或伸入坑壁的土壤之中,屋顶盖用半尺厚泥土压实。房门位于南侧,仅东南角留出透光的小窗其余部分用土封堵。建筑内高2m,伊敏河镇地区地窨子多建有火炕。在地中央扣上铁锅供烧火取暖用。为防止牲畜踩踏地窨子四周围合有一定高度土墙。功能分区中晚辈居住在东、西侧,长辈居住在北侧[3]。

2.1.3土木结构居所

伊敏河镇所在地区部分鄂温克族人已定居,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按季节外出狩猎时才会住在萨喜格柱中。功能布局融入了该地区鄂温克族人特有的生活习俗。平面有两间、三间之分。两间房布局的住所呈东间、西间布置,烟囱设在距离外墙面1m处。东间厨房靠北墙布置有小炕连着锅台。东间(外屋兼厨房)南部设门,西间房开有西窗、南窗,南窗较西窗大,忌讳将窗设在北、东侧。居室内布置有南、北、西三面的火炕,长辈及未成年子女在南炕,儿女位于北炕,贵客来访住西炕,西窗侧墙壁上布置玛鲁等神位,与蒙古等少数民族神位供奉方位一致。房屋为三间布局时,功能分区上东、西两间为居室,中间厨房。长辈在西居室,鄂温克族称“玛鲁拉”屋,贵客到访在此房间接待[2]。

2.1.4仓房———靠劳宝

“靠劳宝”为鄂温克语,是这一地区鄂温克族猎民所建造的搭建在树上的高脚仓房(如图2所示)。搭建地点位于狩猎区域的中心或迁徙时路过的地方,为“乌力楞”共同利用的仓房,是暂时不需要的衣物、粮食、用具等的贮存处,一般夏季储存冬季物品,冬季则贮藏夏季使用物品,为防止野兽攻击而修建,最初为鄂温克族居所,后为仓房。随着靠劳宝逐渐私有化,也可两三家共用,因狩猎带来的迁徙生活,靠劳宝的所有权并不固定,也可转赠。建造方法为:在森林中择取四棵对角为长方形自然生长的树木,在四五米左右处砍掉树冠,固定底部、四框并以细木搭建。人字形屋面,覆盖木板。木刻楞底端留一开口,由地面竖起一根砍有豁口的木柱做梯子,鄂温克语称“吐克台木肯”[4]。“木刻楞”开口长方形排列高树吐克台木肯图1伊敏建矿初期指挥部(地窨子)图2鄂温克族“靠劳宝”

2.2拓跋鲜卑族墓葬文化

鲜卑族为我国历史的一个古老民族,依地理位置鲜卑族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拓跋鲜卑)两大部。伊敏河镇发现的墓葬为拓跋鲜卑族古墓群,称“伊敏车站古墓群”,位于伊敏车站东南0.5km处。时代约在东汉时期,发现地点位于伊敏河左岸,距伊敏车站东南0.5km处,共计清理4座古墓,编号为伊•M1-M4。M1墓主人为成年男性,M2为幼童,M3亦是幼童,M4为单人葬。这批墓葬形制特点均为竖穴土坑,以马、牛、羊、狍的头蹄骨来代替整畜,殉牲头向北或北偏东。进一步说明了墓主人身份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5]。

2.3蒙古族游牧文化

呼伦贝尔草原自古便为游牧民族蒙古族提供了天然牧场[6]。伊敏河镇一带牧区的鄂温克人吸收了蒙古族的传统住所蒙古包的形制搭建毡包。鄂温克语称作“俄儒格纠”,因屋顶圆孔的名字而得名。木构架主要以上、中、下三部分结构组成。搭建时,雨季为防止漏雨倾斜角度偏大,冬季为减缓刺骨寒风斜度角度偏小。围护结构夏天以柳条串成帘围,冬季则用帆布外加毡子。为抵御呼伦贝尔的严寒,也在毡包内的床下搭建火炕,维持室内温度。室内摆设布置有床、火炉,柜子、桌子等[2]。敖包祭祀为这一地区蒙古族的传统宗教活动,祭祀者边说吉祥话边系上哈达,再顺时针转上三圈等。

2.4现代矿区文化

伊敏煤矿东侧有南北走向的伊敏河,勘探区内有伊和诺尔湖、柴达敏诺尔湖,位于勘探区东南的伊和诺尔湖已经干涸,周边为采空区,勘探区内自北而南有北露天矿、三号露天矿、一号露天矿、南露天矿。露天矿旁有露天开采所堆砌的排土场。煤电联营的电厂建筑位于勘探区东南,伊敏河西岸。露天矿与电厂之间有两条主要的皮带走廊,将露天矿的煤运往电厂的运煤胶带,将废弃物运回需通过运灰胶带。在电厂与露天矿南北两侧邻近位置布置有两个主要供矿区职工生活的居住小区(建工小区、敖伊木沟区)。北侧邻近伊敏河布置有“五牧场”保证职工食物供给。煤矿与外界连通主要交通道路为贯穿两个居住区和电厂的南北走向公路———“海伊公路”,通往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区。修建有专门运输煤矿资源的铁路。如图3所示的“七五三”展览馆是伊敏河镇标志性建筑之一,入口的雨棚设计为草原上的雄鹰造型。建筑的制高点有一匹奔腾的雕塑马。建筑屋顶处设计有凸出的圆形的观景平台,与萨喜格柱、蒙古毡包的平面形式相契合。伊敏河镇建筑中绝大多数都有中国华能的LOGO。矿区建有大量工业性质建筑,以图4电厂为例,高耸挺拔的烟囱为矿区工业的标志。

3结论与展望

鄂温克族狩猎文化、鲜卑族墓葬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现代矿区文化等等共同构成了伊敏河镇特有的建筑文化理念。原始农业和采集、渔猎、畜牧等生产活动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结构特征。伊敏河镇处在我国北疆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之中,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对伊敏矿区建筑研究并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希望本文能够为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探求提供借鉴意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设计师,能够参与到我国北部边陲草原矿区伊敏河镇的城镇建设中来。

作者:李志忠 王敏 单位:中冶地建设集团(三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雨.鄂温克族生活习俗略述[J].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42.

[2]毛公宁,刘军,宋全,等.鄂温克族风俗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刘希文.地窨子[J].地火,2012(3):36.

[4]于学斌.东北民族贮藏物品的建筑———仓房[J].民俗研究,2005(4):42.

地域性范文篇6

一、景观设计中互动性与地域性体现必要性

景观设计要充分的利用区域自然景观和历史发展特点,针对气候状况。水文地貌、动植物资源等形成具有人文价值的景观。景观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周边景物都能够形成必要的联系。在景观设计地域性中体现出不同自然因素的互动性。使人们对景观的感受更加的深入。只有突出景观设计的互动性,才能够在不同自然因素中共同作用下架构出具有独特的风貌。景观设计是一种总体建设语言,需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地域性原则,增强人们的互动感受。这样将会获取到更为突出的景观效果。在景观设计上注重内敛的文化韵味,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利用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中国古典情韵。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时尚元素堆积,而是通过传统文化打造出更为先进的现代审美。景观设计将会受到不同条件因素的限制,将地域性作为景观设计风格体现的基本。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切入点,增强景观与建筑互动效果。这样通过景观设计能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地域性与互动性在景观中的融入设计效果

(一)将文化符号进行分解,组合成为新的形式

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融入主要是采用分解转化的方式,组合成为新的形态在景观设计中进行体现。经过分解转化之后的景观设计能够更加体现出地域性特点,使人们接受文化的效果更加鲜明。对传统文化进行重组,可以利用原始形态或者保留特征进行全新构造。以原始形态为出发点,对文化符号进行创新置换,可以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进行体现。文化符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文化符号经过交融名之后能够展示出更为丰富的符号系统。在经过地域之间的互动交流,吸收不同地域特点,这样就达到景观设计创新的目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更为有力的生命。

(二)凸显标志性景观

景观设计中的标志性能够表达出地域特点和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标志性建筑要基于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等资源,同时也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设计的景观融入到城市发展与环境中。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心理,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够更为直接的进行审美辨识,同时增强人们的记忆功能。在景观设计中建筑如果只起到表达具象化作用,那么是不能够作为标志性建筑看待。在地域文化中突出标志性建筑,要符合审美观感,最为重要的是要传达出城市发展的历程。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义和精神价值。

(三)开放性

景观设计是在公开性的空间中进行的。是一种对于建筑外部视觉空间表达的过程。人们在景观场所进行聚集,需要景观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这样将会有助于人们开展交际。这是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2】。景观设计内在存在价值,在满足社会属性的同时,在不同的区域范围中都要保证景观建筑的开放性,使人们都能够接触或者感受到景观特点。在景观整体规划中,人们会一致性的认同这种艺术空间呈现的状态。并且会利用这种状态将更为先进的精神风貌与人文特点进行说明。

(四)综合性

景观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结合。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以集合的形式进行展现。独立表达个体不能够展示出互动性与地域性特点。因此,在景观设计布局中要具有独特的景观风格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气息,独特的艺术景观能够让大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人印象深刻,使人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憧憬【3】。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与互动性的体现不能够单纯的进行模仿,而是一种将美学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展示的设计。深刻发掘出地域文化的精髓。结束语现代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土地的利用与生态系统的保护,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冲突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与社会城市的发展进行联系。利用科学技术对景观进行适当地创作,更加突出内在的景观个性,并且利用艺术语言表达出景观呈现的精神和地域特色。增强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感觉。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与地域性的体现是人文和谐相处,历史文化创新的表达,在注重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加明确内在的精神价值影响。景观设计是一种文化,需要用心去领悟体会,景观设计体现地方性特征,这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魅力体现。

作者:肖慧惠 单位:山东泓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茜.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7):35-35.

地域性范文篇7

1.公共艺术空间区别于私人艺术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布置场所。人的参与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要素,而社会正是以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活动构建的,公共艺术设计源自社会公众,服务社会民众,并非个人之事。公共艺术面向的是公共场合代表的的是公众利益而非私人利益。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在社会环境与公众视野下,公共艺术必须满足处于公共空间、公众场合下的艺术作品,并且公共艺术的布置也要考虑其材质、体量、和形式,取材是否与城市空间相协调。在室外开阔区域,公共艺术作为外部开放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必须考虑所在区域的物理环境的特征和形成要素,具备更加开放的包容性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要具备可亲近性,有着适宜的尺度关系,不会给公众造成抵触和压迫感。

2.公共艺术介入公共场所的方式有多种。公众对公共艺术介入的反映也由其介入方式产生或抵触或包容等不同结果。(1)第一种介入方式为无内外在联系的介入,该介入方式不考虑场所精神、空间关系与公众感受,可称其为“空降”例如艺术家塞拉在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放置的《倾斜之墙》,形式上像一面大墙,阻隔了出入广场的人流动向,并且由于生硬的带入公共环境和缺乏对公众行为模式的思考最终遭到公众反对直至被搬走抛弃。(2)第二种为代表艺术家个人精神意志的公共艺术作品的植入式介入,该种介入方式好坏并不由设计师或艺术家个人作为衡量标准,也没有唯一的评判体系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的综合作用下由公众做出统一的价值判断。例如毕加索1967年创作的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芝加哥的毕加索》,毕加索作为该作品的设计创作者并未来到过芝加哥城,他完全用自己擅长的立体派解构语言作为设计元素对公共空间进行阐述。虽然公众对大师作品并不太买账,引起公众的巨大争议,但也间接的让芝加哥在之后掀起一股艺术浪潮,使之成为世界有名的艺术之城。(3)第三种介入方式由抵触到被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例如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有着深厚欧洲古典文化底蕴为资本的的法国人对落成后的卢浮宫金字塔嗤之以鼻,认为其破坏了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历经多年后卢浮宫前金字塔由落成前的争议不断到后来成为法国人骄傲的巴黎地标。(4)第四种介入方式是恰当的主题结合适宜的形式和材料并联系城市的地域文化完美的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市民休闲活动空间,塑造城市形象。

3.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存在有着多种意义。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大众艺术审美,建构城市地标,体现城市文化底蕴,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加城市经济收入替代市政设施的部分功能以及传达价值理念。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段突出作品公共特性,重塑城市空间景观的同时,将公共艺术的感染力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大众,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如同让一座城市开始独立思考,使得其区别于其他城市而拥有了独立的城市品格,增加了城市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自豪感,是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艺术的快速发展是公民间接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环节,也是公民建造自己理想城市的参与过程。

4.公共艺术的人文趋向。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性要求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空间是开放的,不论是雕塑、景观小品还是壁画等其他存在形式,大众对此类公共艺术作品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方式使得公众与公共艺术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空间体验。在这些公共艺术中,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更多的是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因此,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当走入生活、贴近群众,挖掘作品深层次内涵,并且发挥公共艺术的宣传、教育功能。例如penda工作室设计的“cola-bow”(图1)是一个由17000个回收的塑料可乐瓶组成公共艺术装置,它们被绑在一起形成曲线的可口可乐logo图案,这件作品旨在唤醒公众对塑料污染的重视,鼓励市民将回收塑料垃圾。体现了公共艺术的人文关怀和宣传教育功能,使公共艺术在公共场所具有情趣和通俗性。

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结合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地域性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体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构成指向,分别是地域生态,历史人文即城市文脉以及社会环境。地域生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包括山川、海洋、平原、丘陵、风以及动植物在内的地球上所有自然界的有机或无机存在,人文环境是人类文明,指城市在一步步建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脉和创造的文化价值、包括历史、经济、文化、美学等。社会环境主要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引导,最后是城市的大环境是和平还是动荡。以上都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形式和取材构成一定的影响。将地域性和城市公共艺术有机结合,是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提升城市魅力的方式之一。同样的,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珍贵资源,也是大众共有的资源和最重要的思想精神力量。城市的成长饱经沧桑,在悠久的岁月中,城市对居民的养育以及居民对城市的回馈,形成了公众对一同成长的城市的最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连续、包容、多样、带有地方民俗色彩,这些情感在历史长河中无限被放大逐渐沉淀形成地域文化。这些情感如果是可以被记录的,那么最好的载体就是公共艺术。1.公共艺术创作应以地域生态优先为准则。城市是由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城市就像人一样,会呼吸吐纳、也会失调生病,因此我们在城市进化过程中要整体地改造城市,不能破坏它的生态平衡。中国的城市建设往往是对原有城市空间的全盘否定和全面抛弃并且过于注重新的城市空间营造,忽视了对城市原有文脉的保留和应用,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生态平衡。现今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足正以牺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代价,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因此在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首先应当尊重地域生态,考虑公共艺术作品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并在建设过程中避免对生态造成的不可修复性破坏。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孤立的,作品的内在和外在是否统一是衡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新型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的开发给公共艺术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道路上提供了可能。未来的公共艺术作品给城市带来的势必是低碳可持续的绿色革命,这是公共艺术结合地域生态发展的一大趋势。2.公共艺术的价值体现与城市文脉。我国正处在持续城市化的这一大的浪潮中,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飞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小城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式的建设,粗放的发展模式和批量生产的毫无新意的雕塑,导致割断了城市文脉,造成审美缺失成为景观公害,每座城市独有的特色和个性被抹灭,失去了城市的地域性特点进而千城一面。城市老街区以及老街区里孕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和镌刻记忆的老建筑都在逐渐消失,见证城市兴衰的守望者们被粗暴的开发方式无情践踏。因此,当代城市公共艺术更应该在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利用上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城市文脉是地方历史积淀下来的瑰宝和财富,其存在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填补空间这么简单,而应该要求能够具备故事性,不论是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社会、时政故事还是所在场地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故事,它必须是能在城市与公众之间产生化学效应,可以传递城市向上、积极、友善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将存在于城市中的公共艺术的价值最大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性格的象征。地域性的公共艺术主要是将所在地区的经济、人文、自然要素进行整合提炼,并且运用艺术手段对当地的地域性文化做出新的阐述和诠释。与此同时也表达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品格。地域文化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也是大众文化生长繁衍的富饶土壤,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公众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参与度,增加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升大众审美,挖掘城市地域文化潜在价值彰显城市魅力,实现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地域性范文篇8

1地域性元素

地理学将“地域”定义为划分地球表面的界面形式,通常依据人们需要来区分界面,并无固定的划分原则。区域文化包括民间传统、经济制度、宗教信仰、文艺、社会组织等多重方面。区域因素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们在区域内外的文化和社会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中区域是基准,历史是主要内容。就文化空间坐标而言,地域化在大规模上是独特的并在小规模上起着主导作用。就文化角度来说,地域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又是超越性的;从文化属性上看,地域文化不仅是一个客观实体,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地域性成分,是由地域群体的主观认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元素包括年画、剪纸刺绣、蜡染、陶瓷、木雕、面塑、风筝等。

2地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意义

在现代广告中,很多创意都是从地域文化元素中汲取出来的。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于广告创意中,可以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2],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和品牌特色,并结合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色彩和品牌特征,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同时,随着广告文化的发展,优秀的广告能激起消费者对创意的认可和接受,在内容和创意上接受地域文化的理念,汲取精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所以,现代广告当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地域文化内核尤为重要,从区域受众的文化认同及消费者的心理出发,会更加贴合本地域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加深消费者对广告传递品牌的认知感。

3地域性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原则

3.1创意性原则。广告创意原则对广告创作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地域性元素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新思路、新方式、新概念等以策略为主导,将广告图形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元素,进行解构、整合、处理、并塑造形象。表现形式与品牌和产品个性比较吻合,并具有独特性点的艺术形式,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将当地文化用作于广告,就需要以创意原则作为指导不断修改完善。3.2地域性原则。图像参考格式主要是为了使图像的传统部分的主题现代化,以形成传统图像的现代应用,体现地域性。中国文化艺术经过历代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了含有象征意义的地域文化和图形装饰。应对这些传统地域文化元素进行筛选重组,在现代广告中给予它们新含义。将这些当地特色文化融入现代广告创意能够打破现代设计风格单调的现状。形式的参照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化复杂性、改变色彩、表现形式形象、创新图形表达等。3.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广告设计的最高要求,一般要兼顾到广告设计所有的设计元素、形式、秩序。运用地域元素可以给广告设计作品增加设计元素、文化背景、色彩等。但是将地域元素应用于广告创意中,需要注意地域元素要与广告的整体相协调,使现代广告设计作品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4地域性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思路

广告设计的视觉效果取决于色彩搭配、文案介绍及构图排版,包括创意、创意方法、标准和评估创意效果的标准。4.1以地域文化的图形创意为主题。图形创造力和形式取决于故事的剧本和文案。设计师根据言语表达提炼出核心来确定图形创意方向,由于创意取向的不同,图形的表达会产生明显的区别。创意需要简洁而具有特色的画面。图形是世界通用的表达方式,具有简单易懂的特性[3]。作为一项需要创造的思维活动,广告创意设计必须开拓思维,具有创新性。创造图形要用到包括联想、想象、组合和重构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就图像扩展和内容上而言,广告中使用的图形创造手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用传统吉祥元素作为广告设计的方向,扩展形式美;二是,通过寓意的联动发展做为广告设计的主题,拓展广告形象的内涵范围形象,从而达到传播主题信息的目的。以地域文化的图形创意为主题,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可以将地域民俗中独具特色,在国人心中成为标志的吉祥图案运用到当代广告设计的创意中,创造出新颖而深刻的精神理念,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文化和社会意义。4.2以地域文化的文字元素为载体。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汉字在世界各类语言使用人口中占比百分之二十五。它们有着独特的形状和结构规则,并且是可变的[4]。字体通常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蕴含特殊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工艺品的字体装饰,还是字体设计中体现的创造力,都反映了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字体的继承和创新是广告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词句的变化重组来表达新的含义和期望。地域文化文本元素的广告设计,通过对文字的重新构成,分解和重构不同类型的词句或类似结构的词句,从而根据主题获得新的形象和传达新的思想。汉字的重构区别于普通构成,往往表现出反空间、反结构、反透视的现象,引导观赏者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和逻辑推理。4.3以地域文化的色彩元素为形象。随着地域文化色彩的不断变化,各民族或地区群众的认知心理使这些“地方”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地域形象代表。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风俗习惯,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固定的色彩体系观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倾向。地域色彩习惯和喜好一般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熏陶所决定的[5]。在北方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由于风沙影响,室内照明不足。因此,人们喜欢用一些鲜明的颜色来装饰。相反,城市建筑的采光较多,但居住环境往往是多姿多彩、多变的,因此需要一些稳重典雅的色彩来平衡装饰。色彩搭配在当代广告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告色彩搭配的视觉效果应该引人注目且独具一格。广告设计可以通过色彩的独特搭配来加深消费者印象,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中国地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象征色彩的传统。色彩的象征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人们的认知方式有关,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反映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5地域性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实践

5.1“印象苏州”文化广告分析。苏州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作为一座水上古城,苏州不仅以山水闻名,也具有高端、大气、典雅、宁静气质的园林建筑。“印象苏州”在广告设计中加入了文化广告、房屋、隔断、瓷砖等元素,通过简化的装饰手法,体现了苏州的地方文化特色,突出设计主题。如图1所示,苏州的建筑设计典雅大方,利用大量的留白来突出视觉效果上的空间感,直观的表达主题,细腻地表现出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一些细节装饰也使游客加深对苏州典雅气质的印象。可以看出,建筑图像进行了简化,装饰手法也展现出苏州的现代形象特征。尽管这两个图形有较明显的设计概念和表达形式差异,但同样凭借给观赏者留下较深映像而具有较强的宣传能力。5.2“成都印象”文化宣传广告分析。成都被誉为中国休闲文化之都,人杰地灵,且是大熊猫的故乡。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向游客展现成都独特的物质文化符号,使游客能更好地了解成都。这幅名为“成都印象”的广告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色元素进行筛选,通过茶壶、辣椒、麻将、武侯祠等文化印象组合成熊猫的图案,如图2所示。

6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我们之所以在广告设计中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批判和摒弃其封闭、保守、单一的文化思维方式,使广告的视觉语言能有效进行传达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突出广告内容中的产品或者品牌本身的特性,增强视觉冲击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地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

[2]关利萌.地域文化在旅游地产广告中的运用研究――以“昆明老街”项目为例[D].云南艺术学院,2016.

[3]彭华.岭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广告设计――以广彩瓷及其图案为切入点[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赵凯.论平面广告创意中地域文化的视觉化表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地域性范文篇9

关键词:地域性;公共艺术;地铁空间;介入

经济和信息的全球一体化发展使得城市的地域特征逐渐模糊,城市中许多与其独立品格息息相关的特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均被快速发展所抹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已经对快速、冷漠的“流水线式”的公共空间感到厌倦,他们希望空间能够被赋予更多的特性。地铁作为最富有人气和最能体现城市地域性的轨道交通空间,以其内部丰富多样的公共艺术品成为城市对外展示人文和地理文化的重要窗口。地铁空间内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表达实际是对地域性文化与精神的综合表达,对于消除空间特色危机、体现当代城市的风貌、重塑城市文化形象至关重要。

一、地域性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地域文化(图1)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三是社会环境。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性公共艺术具有很强的专属性。它吸收了本土、民族和民俗的特征,象征着一种精神和力量。除此之外,地域性公共艺术倡导公众的参与性,以反映公众面貌为主张,在作品题材上更多呈现的是该地区市民化、大众化的元素,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公众的道德荣誉感,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二、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时存在的问题

公共艺术因其突出的地域性、文化性、艺术性、社会性,在提高大众生活质量、展现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品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对其概念研究和社会惯性思维的局限、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违反规律的过度发展,公共艺术在介入地铁空间时还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一)商业广告介入过多

地铁空间中商业广告的介入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这些商业广告以娱乐和商业推广为目的,为大众提供了高浓缩的信息。铺天盖地的广告成为阻碍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凸显的主要因素,使城市的地铁站点因为过度统一而缺少变化。

(二)表现形式和选位单一

我国地铁在建成初期,空间内的公共艺术品数量和种类较少,大多以壁画和雕塑为主,材料上多采用陶瓷、石材、金属等传统材料。例如,北京地铁内的壁画多以装饰性表现为主,材料上采用了传统的陶板、石材、锻铜材料;上海地铁内的公共艺术品也是以壁画为主,表现形式单一,与地铁站点内部空间的融合有待提高。国内公共艺术品在放置的位置上基本集中在站厅的墙面和柱子,而国外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品选位的范围就丰富得多。除了常规的界面以外,顶棚、柱子和一些有特色的建筑结构都成为公共艺术品摆放的空间。

(三)对于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彰显不全面

地下空间局促、封闭、构造单一,给人一种压迫感和单调感。而公共艺术品能够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地铁空间的差异性和识别性。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介入对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彰显具有促进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城市化进程中对待文化艺术“快餐”式的心态影响,我国很多城市的地铁空间设计模式化、单一化。例如,广州地铁5号线仅通过色彩区别各站点。这种设计手法虽然简洁、现代,但是由于过度强调功能而导致地域性文化的缺失,公众在空间内情感麻木,很难对所生活的城市产生归属感。

(四)开放性与趣味性的缺失

公共艺术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平衡的艺术,注重大众的自由参与和认同,并非是艺术家自我表现的主观艺术行为。我国早期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品的题材多以自然风光、历史故事和爱国主义为主,所代表的是政府或艺术家的思想,没有充分地表达出开放性。地铁空间发展到现在,已经被公众赋予了很多情感,是能够唤起人们回忆和产生故事的场所,但是其中大部分公共艺术品缺乏趣味性,与公众互动性差,一些公共设施的材质和造型在选择上过于理性、古板,让大众在使用时心理上会产生排斥感。

三、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的介入

(一)地域性元素的提炼

地域性公共艺术作品在某一层面上象征着城市、民族、国家的精神,体现了城市、民族和国家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唯一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最大的特征。很多城市地铁站点内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就充分体现出该城市或地区的地域性元素。例如,俄罗斯莫斯科各个地铁站的公共艺术的创作题材选择的是民族特色、爱国主义和历史事件等元素。莫斯科地铁革命广场站陈列了以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和“十月革命”胜利为主题的雕塑;基辅站内的壁画描绘了迷人的克里米亚和黑海风景,美丽的乌克兰姑娘和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等,这些都生动、鲜明地向公众展现了乌克兰的民族传统和生活习俗。公共艺术创作者在对地域元素进行提炼时,为了保证创作者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更多的反映大众的声音,应该尽可能深入地挖掘地域文化所包含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背景,得到更丰富的创作题材。例如,青岛地铁3号线8个站点内所设的公共艺术作品就是融合了青岛“山、海、城、岛、湾”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近现代的人文背景,展示了青岛东西交融的城市文化和欢乐旖旎的海洋文化。其中,青岛站内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的浮雕《纹脉》使用了指纹印记的造型元素,并组合成青岛老建筑、船等剪影式的造型,体现出青岛独特的地域性及历史融合性,将青岛百年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地域性公共艺术对城市的地铁空间建设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创作者常常通过对不同城市的生活场景、民风民俗和民居建筑等地域性元素的提炼来展现城市的生活与历史文化。北京地铁6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就通过对老北京的历史、民俗、建筑、生活场景等地域性元素在建筑空间、材料与结构上的展现来体现“老北京”的特色。还有一些站点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以民间艺术、传统纹样装饰和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物质形态,提炼出抽象的地域性元素符号,并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将这些传统的符号整体地运用在地铁空间中。

(二)介入位置的选择

地铁空间主要由站点出入口建筑单体、出入口、步行通道、站厅、站台和列车车体等组成。目前,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介入的位置除了常见的顶棚、地面、墙面、地铁站点出入口、上下楼台阶、设施以外,还有一些站点由于建筑本身结构的原因,在柱子、天窗、穹顶等展出公共艺术品,这些位置的介入往往会给公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我国台湾地区高雄地铁美丽岛站的玻璃公共艺术作品《光之穹顶》以祈祷为主题,在大厅的穹顶和柱子表面融合了传统镶嵌玻璃、手工吹制古典琉璃、高温热熔琉璃和威尼斯水晶圆盘等各类玻璃经典制作工艺,展现了水、土、光、火四大主题板块,反映了宇宙与生命的诞生、成长、荣耀与毁灭。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介入位置的选择甚至可以利用艺术品取代抽象的文字信息,将引导信息以更加简洁明了和人性化的形式传递给大众。美国纽约地铁大自然博物馆站的地面设有不同石材构成的鱼群,引导人们走向自然博物馆的入口。车站的墙面嵌入了巨大的恐龙化石和由马赛克拼贴的各种昆虫以及爬行动物的壁画,人们一出车厢便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到达的站点。公共艺术的多元化使其在地铁空间中介入的位置已经不仅局限于建筑空间,地铁车体内部也有所涉及。南昌地铁1号线目前开通运行了“荷塘印象”和“海洋世界”2个文化主题的专列地铁。其中,“荷塘印象”清廉文化主题列车以“入莲境,品莲韵,思莲境”为创意出发点,运用3D彩绘工艺,对地铁内部进行全景包车,将荷塘的生态环境在车厢内三个界面以全景模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列车上还配备了原创作品“荷塘印象”反腐倡廉系列动漫宣传片,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对公众进行清廉文化的普及。

(三)介入的形式

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品已经从对纯粹意识形态的宣传纪念,逐步转向对空间艺术、地区文化及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介入的形式也从传统单一的浮雕壁画向形式多样的现代艺术作品转变。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得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介入的位置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北京地铁8号线内部空间使用了奥特板、玻璃和搪瓷钢板等新型装饰材料,并采用先进的丝网印刷技术将表现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元素符号在地铁空间中的重要位置呈现出来。一些新锐艺术家在地铁空间中大胆地尝试运用声、光、电综合表现的装置艺术以及新媒体等虚拟空间来丰富艺术品,形成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北京地铁15号线清华东路站的公共艺术品《学子记忆》在地铁站厅墙面的橱窗展示,还原了学子个人记忆中16个最具代表性的情境或场景,这些采用了特殊透视和照明手法的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引发了观赏者的共鸣。此外,公众可以扫描作品旁边的二维码,通过学子记忆公众互动平台参与日后新的公共艺术作品的生成活动,实现艺术实体和线上公众平台的对接和延展。

四、结语

地域性范文篇10

一、图形艺术是文化背景的反映

哲学家们曾指出人是文化是人的产物,人也是文化的产物,图形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的文化即图形的巫术目的,和生活的文化即图形的装饰目的。自从人类或出于模枋或出于巫术的目的而绘出第一个图形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时光流转所留下来的图形记载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情况,反映着其特定时期的文明、文化的发展程度。由于地域、时代和民族的不同,其文化背景也就不同,其图形风格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精神内涵也不同,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明状况及发展脉胳。

二、中国图形艺术的整体性精神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内涵是以阴阳观和生生观为核心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一要生存,二要繁衍,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文化意识。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混沌分阴阳,阴阳相合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作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基因自始至终贯穿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本原哲学体系派生出以儒、道、禅三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哲学体系,二者作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母体,推动着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崇尚含蓄、简体、气韵生动的图形艺术。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整体意志,几千年来,它虽然随着华夏民族的分化,原生图腾即群体图腾分为若干演生图腾,而这些图腾造型上和原生形态有相异之处,但是基本性质没有改变.龙这种图形符号的发展贯穿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史。龙起源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成为龙形成的源头之水,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随着悠悠岁月的流转,其形象也在变化和发展,由于龙的形象怪异、能力神奇、有通天的本领,一些奇特的与龙的含义或形象有某种相似的自然现象也被附会成龙。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5000年的玉“龙”,当然,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远古“龙”的起源,除了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一个氏族的标志,又称为族徽。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越等氏族。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变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因而人自己付于龙的种种神性成为人类的保护神,龙这种图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三、中国图形艺术的地域性

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同,经历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所以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人们的视觉经验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如:陕西地区人们喜欢把绘有虎和各种神怪图形的马勺挂在大堂内,以祈福纳祥。然而福建地区的人则害怕这种图形,以为挂在室内会招来不详。因此,地域性文化的差异,对图形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图形艺术。很有代表性的是游牧民族的北系岩画和反映农耕与渔业民族的南系岩画,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民族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有鲜明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