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数字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4 16:11:46

健康数字教育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体检结果;后勤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5]吴悦.后勤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4,38(2):14-16.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故事;癌症;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目前癌症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持续升高趋势。癌症诊断和治疗在损害病人身体功能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严重影响病人生命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叙事医学和护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癌症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1-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故事也不断引起了重视。数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DST)将叙事与多媒体技术(如图像、动画、音乐)相结合,制作成短视频,并通过网站或社交媒体传播给更多的群体,以分享个体的经历[3]。数字故事作为叙事的应用形式,在不同专业领域(如心理健康、肿瘤学、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探索[4-7],并将其成功运用于癌症病人中[8-9],数字故事重视鼓励并引导病人在活动中表达患病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遇到的难题,通过团体内交流可获得有效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在改善焦虑、抑郁和痛苦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及整体幸福感方面有一定作用[10-11],而国内少见相关研究报道。基于此,现对数字故事在癌症病人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数字故事概述

数字故事又称数字化故事叙述或数字化叙事,在传统讲故事过程中与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整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出兼具技术与艺术的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并通过网站或社交媒体传播给更多群体[12-13]。美国是数字故事的起源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自20世纪90年代由职业故事创作者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AtChley)提出[14]。目前,DST已成为癌症病人身心康复的辅助治疗手段,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还拥有了正规的组织机构与专属的学术期刊。2006年DST由陈静娴[15]发表的硕士论文首次引入我国,目前国内DS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医疗卫生领域中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在癌症领域中少见相关研究报道。

2DST在癌症病人中的实施概况

2.1DST实施者的资质要求

DST多采用小组(研讨会)形式,由数字故事中心或医院等机构接受过数字故事培训的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实施。

2.2DST的实施方法

目前,DST尚未有公认的标准化实施流程,通过归纳文献[8,16-18],总结如下。①实施前准备:活动开始前应由专业培训人员对组内成员进行数字故事理论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故事的名词解释、实施流程等,组员之间进行自我介绍,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环境,为提高参与度和建立组员间融洽关系做好基础。②实施中包含具体实施:由个人过程、共同协调的过程以及小组过程三部分组成。个人过程:包括让所有参与者完成故事剧本的写作练习,描述关于具有决定性和重要意义的事件或癌症经历的300~500字的故事;使用自己的声音对最终剧本进行音频录制,对于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讲述者自己的声音,讲述者在故事创作中用自己的声音讲解故事内容,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收集并结合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素材,学习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创建不超过4~5min的数字故事,以视觉方式讲述故事内容。共同协调的过程:涉及数字故事的共同构建,专业人员、参与者与小组成员支持每个参与者进行剧本编辑、图像收集等,从而产生一个重复讲故事的过程。小组活动:包括两个关键互动即“故事圈”和“故事放映”。“故事圈”是在研讨会的第一天参与者与小组分享新的故事,从小组成员和专业人员中(即“故事圈”)获得有组织的反馈,适当修改故事剧本。“故事放映”是研讨会最后一天的总结互动。在这项互动中专业人员对每位参与者的数字故事进行讨论与采访。见图1。

2.3实施注意事项

数字故事是一项富有创造力且无任何风险的干预措施,因此在对癌症病人实行干预时应特别注意:在活动期间专业人员需努力维持与病人之间的信任,取得病人的信赖与支持是使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创作数字故事最重要的是征得所有病人的同意,并确保参与这一过程是自愿,经病人核实后也可上传至网站。

3癌症病人DST的应用效果

3.1缓解疼痛症状

由于癌症治疗周期长以及常规放疗、化疗的影响,疼痛已是癌症病人最常见、最困扰的问题,由此对治疗产生恐惧,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依从性下降。癌症病人通常怀有向周围人讲述自己故事的愿望,想要倾诉、分享和被人理解[19]。DST是基于叙事疗法的一种创新性叙事途径,以多媒体元素为载体,与护士、社工或心理治疗师共同参与的故事分享活动。疼痛受消极情绪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疼痛,形成“疼痛-情绪-疼痛”的恶性循环。以往关于叙事疗法的研究表明,它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降低疼痛发生率。周洁等[20]的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采用叙事治疗对癌痛病人进行干预,在疼痛缓解率及其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学者从生化层面进行了探讨,如Brockington等[21]发现讲故事会导致催产素的增加和皮质醇的减少,二者结合会减轻负面情绪,降低主观疼痛感。Laing等[8]采用目的抽样法确定16名儿童以及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1名接受过数字故事讲述培训的专业人员帮助下制作数字故事,然后使用他们的录音、图像、视频以及音乐,在数字媒体(IMovie)中创建故事,鼓励病人说出病痛体验。儿童、青少年,甚至年轻人往往缺乏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想法,数字故事帮助他们克服了这一挑战,以及采用新的沟通方式增进互动交流,为病人提供了宣泄痛苦经历的渠道,有效外化病人的心理问题,释放情绪压力的同时缓解了疼痛。

3.2改善情绪困扰,提升幸福感

随着癌症治疗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更长的预期寿命,但同时也带给病人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它不仅影响病人本人,还给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带来沉重的情感负担。癌症本身和治疗造成的心理创伤远比身体创伤更具破坏性。DST构建了一个集体共享的空间,提供了病人自我表达、宣泄情感的机会,使其在与小组成员分享过程中对过去创伤性事件进行积极重组,形成新的自我认同,并从压抑情绪中得到释放,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情绪。Difulvio等[22]研究认为,积极参与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对心理和身体产生有益的情感接受,通过情感接受可以降低创伤事件(癌症诊断和治疗)后的心理痛苦水平。Kim等[23]在对造血细胞移植病人的干预中,发现DST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找到积极应对疾病的策略。这与Crogan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DST让癌症病人在干预活动中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放松体验,以及他们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都可能减轻了他们的负性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提高了幸福感。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降低病人管理和控制症状的能力和信心,影响疾病的转归。研究显示,无论在创作阶段还是干预结束后,数字故事都给病人带来一种赋权的体验[10],通过团体经验分享,小组成员扩大了自己的社交网络,互相交流他们认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并通过为他人提供帮助而增强了自信心,对于软件技能零基础的病人,在专业人员提供的技术帮助下能完成最终制作并学习到新的软件技能,病人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成功的经历都成为了自我效能增强的来源。自我感受负担是由照顾需求和个人疾病而产生移情担忧,从而降低自我感觉、负担感、抑郁及内疚心理[24]。张莹等[25]选择了137例卵巢癌化疗病人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实行数字化故事叙述,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配偶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弹性评分。结果显示,通过构建数字化故事叙述病人的治疗经验,护患交流频率增多,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了更多了解,明确自身在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有效减轻了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提升了心理弹性评分,同时减轻病人配偶照顾负担,保证了病人生活质量。

3.3减少孤独感,增加社会互动

因癌症诊断和相关治疗副作用带给病人自卑感和病耻感,使其难以融入社会群体,并因此产生孤独感、无助感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压力。DST是一种主要以小组形式开展的干预方法,能够借助小组成员的力量以及通过分享彼此间数字故事,共享对话,对抗参与者的孤独感并增强社会支持。Difulvio等[22]的研究明确指出在支持性团体环境下倾听故事和增加对他人的同理心之间的联系对于社会支持至关重要。情感支持越多,病人感知到的疏离感程度越轻[26]。Fiddian-Green等[17]研究结果显示,对癌症病人实施DST,疾病的相似经历和感受的分享促使癌症病人与团体之间互动频繁,感受了更多的情感和社会支持,有效减轻了癌症病人的孤独感,且融入社会和集体的积极性增加。此外,Rini等[27]研究显示,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病人更能有效应对癌症治疗,促进病人与社会的接触,有助于病人社会参与水平的提高。Kim等[28]将40例血液肿瘤病人分为DST干预组和对照组,DST组给予观看数字故事视频,干预后随访结果显示,DST组病人的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上升。病人从他人的情感经验中获得如何管理自己情感的方法和积极的应对信息和资源,也感受到了组内成员间的团结感和纽带感,减少了自身孤独感,增进了相互理解和支持。癌症相关症状导致癌症参与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社会活动的兴趣和精力慢慢耗尽,面临社会孤立的风险增加,DST可以提供一个环境,让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能够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互动,这将有助于癌症病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对死亡、丧亲之痛有关的数字化叙事也对临终病人与家属展现出疗愈作用[29-30]。Akard等[30]将数字故事应用于癌症儿童的遗产干预时发现,数字故事可以加强患儿情感表达和家庭凝聚力,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家庭亲密度也明显增加。

3.4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健康行为是与健康相关的、能够保护、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行为。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预防问题的重视,相比传统说教式健康教育,DST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癌症病人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行为的一种交流工具。识别癌症的高风险因素有助于早期监测和预防继发性恶性肿瘤,也有助于尽早对其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31]。在Iredale等[32]的研究中,将癌症病人经历为主题的数字故事上传到StoryBank网站,该网站收集有关癌症遗传学服务和相关的临床、心理社会问题的数字故事,满足了病人对癌症遗传学的信息和支持需求。病人希望在网站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增加其他病人对网站的了解,并传达有关遗传风险评估、基因咨询和基因检测的信息,最终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这与Larkey等[33]研究结果相似,数字故事类健康教育在拉丁裔妇女结直肠癌筛查的健康教育中同样重要。还有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有关癌症教育的录像和叙事故事,参与到以病人和家庭为主的健康教育中,利用数字故事的方法进行分享,促进了癌症健康教育的传播,促使病人与家人在健康行为方面做出积极改变:有9人接受了癌症筛查,2人戒烟,8人增加了体育锻炼活动,11人在饮食方面得到改善[34-35]。目前尽管大多数癌症幸存者意识到保持规律锻炼、增加水果蔬菜摄入、维持健康体重等健康行为可以预防癌症、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到一半的人会长期保持这一习惯,以数字故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够使病人熟练掌握癌症相关知识,对长期坚持执行健康行为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不容否定的是病人的真实故事是数字故事在癌症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实践载体,能够深刻地传播健康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4展望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3

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发展过程之中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从1957年开始,各大高校之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高校图书馆区域的资源共享与分配,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共享体系: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DAL(中英文图书馆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SHL(中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文化中心),通过这三大体系,我国已初步现实高校图书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交互与科学使用,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学校之间不断进行合作式教学活动的探讨,逐步形成地域性的高校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体系的立体化与多元化。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数字化进行不断加快,在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之中,逐渐形成一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虽然高效图书馆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首先现在各大数字化资源信息库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同一体系,缺少同一的标准与认知方式,访客在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共享区域获取获得同一标准的信息服务,很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互。

二、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质量,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弥补其发展的缺陷与不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

(一)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同一的门户服务。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区域共享的先进经验,进行同一门户服务的构建。而这一门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访问相关门户网站的用户,能够在资源搜索的过程之中,对整个共享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浏览,只需要一次检索就能够对同一平台上不同系统之中的资源进行查阅,不再需要相过去那样需要对每一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所处的子系统进行了解,只用通过构建这一个开发的、同一的门户服务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公共区域的共享建设,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提升共享建设的便捷性与管理的科学性,极大的方便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高校区域共享建设之中的可操作性,提供更为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便捷。

(二)进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十分巨大,但是由于其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过程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在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高校图书馆共享建设之中,各类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存在着重复构建的情况,从而造成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难度增加的局面,为了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分层处理,将不同难度、不同类别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从而逐渐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之中,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资源网络,在同一的加工与整合标准之下,成一个规范化的信息查询体系与高效的数据库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中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与区域之内资源的高效共享。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区域内的各大高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共享建设之中。

三、结语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4

1前言

云教育平台在技术层面涉及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5G信息技术等,均呈现出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赋能助力。在云教育平台普及适用的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数字化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深入到体育课程与教学之中,体育课程思政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面,精准化的体育课程思政逐渐成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趋势。2020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中指出:“通过打造一批体育类特色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及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趋势既体现出了上层建筑的政策引领,又彰显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理念,使得强身健体与文明精神相结合、健身锻炼与修身修德相融合、运动能力与明德有礼相契合、终身体育与道德修养相耦合[2]。在云教育平台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的特点更加符合新时代育人践行向度,聚焦云教育平台对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实践意义,进而推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评价标准的改革与完善,厚植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效用,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体育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责任功效。

2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的动因

2.1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是云教育平台下“铸魂”和“育体”的战略选择早在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体育之研究》,其中谈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论断,深入阐明了体育的育人功效和目标愿景,既要“铸魂”,发展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又要文明精神,提高道德情操[3]。在新时代云教育平台运行环境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战略,加速建设数字化的体育课程思政,是落实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铸魂”和“育体”的战略选择,已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力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反映了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实现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道德品质提升的双向融合,以“修体”为外化表征,以“修心”为内化育人,多重目标任务的数字化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价值取向的“大思政”教育模式[4]。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不仅适应了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发展的趋势,而且通过体育课程教学精准培养人的文明思想与强身健体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云教育平台下的全方位落实数字素养的培养战略,促进体育课程思政数字化评价标准的完善发展。

2.2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是“修体”和“明德”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修体”是指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能,磨练意志,完善品格,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性,达成“德体兼修”的目的。“明德”源于《礼记·大学》,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一种恒常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修养,磨练心性,铸造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个体。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是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促使学生的运动水平、运动能力、健康水平、道德品质等实现数字化覆盖,通过云端数据的分析,强化“修体”与“明德”数字信息的交互影响,充实体育课程评价标准的内容,彰显体育课程思政数字化对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影响。在云教育平台下,互联网数据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思政课程中的应用是一种数字的细化过程,能使体育锻炼、运动技能、技战术能力、运动水平等与个体的道德、情感、品行、心性相融合,实现精准化分析和考量,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能聚合多种目标因子,“精准定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以及综合素养特征的教育对象的培养需求,体现了精准思政和立德树人的育人制度理念。

2.3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是“道德素养”和“运动素养”耦合发展的实然需求“道德素养”是指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品行内化的结果,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运动素养”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主要涵盖了个体的运动技能、运动技战术能力、运动心理表现、运动情感、运动水平等,在运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和意志品质,逐渐形成高尚的体育运动情怀。在云教育平台下“道德素养”与“运动素养”的耦合表现为多元因素的细化和准确定位,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的实然之举,“道德素养”的数字化是一种信息的细化,能够传达个体发展的道德信息、道德形成规律信息以及未来道德品行发展的目标信息;“运动素养”的数字化是指云教育平台下依托互联网数据统计平台虚拟个体的运动特征和规律、评价分析运动能力和水平,通过数字信息的筛选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可见互联网数据的精准化功能在为体育课程思政带来便捷的实用效果的同时,也给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普遍性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设置了信息壁垒,阻碍多元化人才的精准化培养。由此,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运用数字信息的同时必须强化相关因子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道德素养”和“运动素养”耦合发展,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导向,全方位落实和精细化培育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新人和“后备军”,符合人文伦理和精准思政的教育规则。

3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的策略

3.1云教育平台建设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形成精准化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保障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多元化需要充实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知识和制度资源做保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质量,重在拓宽数字信息资源供给所需要的物力资源,如:资金、基础设施等,进而引入思政人力资源,来切实保障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质量,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以规范和满足学生群体的运动健康、道德修养需求。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空间的特殊性,应该先满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调动广大师生依托云教育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思政与精准衔接体育课程资源,找到优化聚合发展的突破口,以期促进数字资源供给“质”的发展。依托互联网数据信息资源和云端空间教育平台积极拓宽多元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例如:首先强化多元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物力资源投人,逐步形成以“立德树人”为主导的育人理念,积极吸收社会道德文化因子,鼓励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共同参与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范式,以此形式作为补充,稳步实现各地区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渠道。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方面需要形成学校教师、家庭家长、社会人士等方面,组织人才教育孵化基地,以体育课程思政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发挥组织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孵化基地的优势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化体育专业人才数据库,积极吸纳和强化骨干体育人才资源的流通与精准培育。通过云教育平台云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有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激励机制,保障教育主体“育德”“修德”“明德”“督德”的体育教育供给端的效果,在资源供给过程中依托“互联网+”数字信息化平台,构建“交互联动”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服务系统。

3.2云教育平台建设下坚持“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数字化,精准设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其一,云教育平台下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应着眼于道德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经验的复合,形成多类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本态势,构建体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特征的内容体系,其中涵盖了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技战术能力、参与赛事的能力、俱乐部训练等,其中既有道德“自修”的内容,又有道德“他修”的内涵和外延。其二,在云教育平台下不仅要引导师生主动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体育课程思政的数字化特征,而且更应深化数字伦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呈现,以此激发体育课程思政的数字化创新,使其更加适应学校体育学科教育的核心理路,进一步彰显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依据引领学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创新融合发展趋向。其三,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应以开放、包容、协同、共享的数字思维理念为主旨,深入开发体育学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化细分思政教育因子,以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反馈出来,进一步推动思政内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升级转化和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数字空间,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训练、体育赛事、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数字化的形式反馈个体思想认识、道德认识、道德修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达成效果。

3.3云教育平台建设下搭建体育课程思政云教育平台,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信息化的精准互融云教育平台建设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提供了机遇和发展方向,在体育强国2035建设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优势,数字信息化时代体育课程思政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多重育人使命,是政府融合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的便捷“云”平台,并彰显了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育人价值。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主体呈现社会化、多元化的系统调配机制,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路径促使云教育平台数字信息化建设下师生加强沟通、生生增进交流互为监督,共同进步。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过程跨越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度广泛的交流与互通,是互联网数据信息化筑牢体育学科思政理论相通的桥梁,以此来有效缓解当前体育教育传统固化和缺乏灵魂基础的矛盾。云教育平台建设下,体育课程思政云教育平台建设首先要满足受众群体的利益,通过强化数字信息的互联互通,使家长、学校、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等均能够享受到教育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其次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穿透程度,依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综合素养等特点开设微课程、线上课程、移动数据端教学等,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能够满足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过程中首要彰显“立德树人”的核心志趣,以期切实维护受众云教育平台建设下受众群体的受教育权益,从而深入体会“云”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带来的数字信息化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2]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阈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3):72-81.

[3]樊梅,张晓林.课程思政视阈下《体育之研究》的价值意蕴及实践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1):67-75.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金融;大学生;消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数字金融是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金融业态。数字金融具有共享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征,对广大消费者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随着校园贷、现金贷、P2P网贷平台、网络理财以及数字货币相关融资模式的风险问题频发,对大学生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1]因此,研究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数字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积极影响

1.数字金融增加了大学生消费的安全性。目前,数字金融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其中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消费时,大学生使用纸币的几率不断降低,他们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数字金融工具进行实时消费,无论是购买生活用品,还是办理交通票务,都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红包转账等方式完成支付任务。这种消费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且能够避免大量现金交易、避免出现假币,可以有效减少现金被盗的风险,使交易更加安全可靠。2.数字金融提高了大学生消费的便捷性。第一,数字金融使大学生购物更加便利。人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吃、穿、用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可以利用淘宝、京东等软件足不出户地购物。学生不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像逛商场一样,在全国各大网店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购买商品时既可以进行实时交易,也可以选择货到付款,不满意的货物还能及时更换或者退货,极大地增加了购物的便利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快节奏生活需要。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软件让服务商把自己青睐的美食送上门。数字金融让娱乐也越来越便利,无论是在影院观看电影,还是到KTV娱乐,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购票,使交易变得更加方便和实惠。第二,数字金融使大学生的出行更加方便。人的出行离不开必要的交通工具,也需要一定的住所。在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出行时可以利用不同的APP实时购买机票、火车票或者汽车票,也可以通过滴滴等打车软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同时,大学生在出行时还可以通过专业软件寻找合适的住宿,经过多方对比,购买性价比高的住宿服务。3.数字金融实现了大学生消费方式多元化。在传统社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金融极大地便利了大学生的消费,使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消费转向多元消费。大学生除了一日三餐的消费外,女生在服装配饰、日常用品、化妆护肤上的消费以及男生在通讯上网、外出旅游上的消费均占了全部消费比的大部分。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出行消费,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公共交通,对出租车和网约车的需求不断增大。另外,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选择也实现了多元化,可能是实时消费,也可能是通过校园贷进行小额贷款消费。4.数字金融使大学生支付方式多样化。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交易支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传统的现金支付依然存在,但是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支付的主要方式。据统计,高校大学生除了在校园生活中主要使用校园卡消费外,其他消费绝大部分都是利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能够实现及时转账,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数字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消极影响

1.数字金融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学生在购买消费品时对其有高度的依赖。互联网商家在不同的时间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除了正常的节假日以外,“双11”“双12”等时间段已成为商家重要的销售期。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易被广告宣传诱惑,往往会陷入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只顾价格便宜,利用移动支付的及时性、便捷性,盲目抢购对自己没有多少实际利用价值的商品。2.数字金融增加了大学生消费的随机性。在消费领域,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但也存在随机消费的现象。由于数字金融支付的便捷性,大学生在实体店或者网上购物时,有时会因一时冲动随机购买商品。这种交易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会对经济实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其正常生活。3.数字金融引发了大学生消费的超前性。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金融领域也不例外。当前,在网络中出现了许多数字金融产品,一些产品不但具有支付功能,同时还开展信贷业务,如支付宝中含有“蚂蚁花呗”以及“蚂蚁借呗”功能。一些大学生利用“蚂蚁花呗”中当月所消费的金额可在下月还款的功能进行提前消费。一些大学生因消费金额过高而不能及时还款,对其生活、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产生了严重影响。还有一些数字金融产品可以使用分期还款进行消费,许多大学生利用分期消费购买电子产品和数码设备。而他们在选择分期付款后,由于自身的不理智消费,最终偿还能力不足,只能要求家庭进行还款,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4.数字金融增大了大学生消费的风险。虽然数字金融产业发展快速,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金融监管却相对滞后。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由于自身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在移动支付中往往会出现密码被盗、信息丢失等情况,造成账户资金损失。同时,无论是利用有线网络支付,还是利用无线网络支付,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支付工具均有可能受到病毒侵袭,会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财产损失。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借贷公司利用借贷门槛低、办理手续便捷等优势吸引大学生群体进行消费。当前各种校园贷业务在中国高校层出不穷。校园贷虽然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是其往往会利用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各种名目加大大学生的消费负担。大学生一旦运用校园贷进行消费后,就很容易陷入借贷陷阱和风险,轻则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重则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良好消费行为的养成

当下,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趋势。数字金融在给大学生消费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必须构建大学生数字金融消费观的协同教育机制,强化其数字金融消费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地消费。1.构建大学生数字金融消费观的协同教育机制。大学生消费既受学校、家庭的影响,同时也与社会密切相关。为此,在数字金融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时,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联动教育机制,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一要发挥高校的核心作用。高校应通过开设理财专业课程、金融知识宣传、案例分析、组建社团等途径,普及数字金融知识。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和金融安全意识教育,帮助他们科学认识信贷产品的优劣,充分了解行业规则,自由选择并合理使用信贷产品。[2]高校应加强理财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同时,还要加强法制教育,避免大学生违法消费。当大学生的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大学生还应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能更多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充分认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力争在数字金融时代合理、科学消费。二要重视家庭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其在经济上对家庭具有高度的依赖。为此,在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中,家长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控制他们的生活费用;要告知学生家庭收支基本情况,培养他们节俭、朴实的消费观念,在消费时能做到心里有数,不盲目消费,更不超前消费。三要强化社会教育。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数字金融消费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原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有效约束市场行为。要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强化数字金融行业监管,不断减少大学生的消费风险。对于违法违规者,要加大其失信、失公等行为的成本,加大对违反行业规范行为者的惩处力度,进一步规范数字金融行为,降低大学生消费风险。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活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技术漏洞,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字金融产品和良好的数字金融服务。社会媒体应正确宣传数字金融,积极倡导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2.强化数字金融消费意识。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金融正在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应该正确面对数字金融消费。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应主动学习数字金融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数字金融素养,规范消费行为,以便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字金融的实践中;要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状态,积极融入现实社会,增强参与意识。大学生在平时消费中应该正确选择和使用第三方交易软件,自觉辨别虚假信息,合理利用数字金融产品,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提升自身消费能力。3.树立正确的数字金融消费观念。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成年,思想也成熟,但许多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仍然较差,特别是在个人消费中往往无法控制消费欲望,导致消费失控,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消费。一要适度消费。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拒绝过度消费。二要理性消费。在消费中,要尽量避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面对网络商家的各种诱惑,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金额。三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大学生应学会合理理财,不铺张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4.提升数字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数字技术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为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大学生必须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健康、理性地消费。一要增强金融风险意识。数字金融与技术密切相关,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在消费时要充分认识到消费有风险,在消费之前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良好的数字金融消费态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二要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大学生在进行数字金融消费时,要对相关金融产品全面了解,对支付方式及时把握,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要学会及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降低风险危害。

参考文献:

[1]陈宾:《数字金融发展下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研究》,《浙江金融》2018年第12期,第75页。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6

一、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数字健康旅游产业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要达到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必须要在业务标准上实现统一,构建一套更加成熟的IT技术标准,促进系统交互过程的实现,让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同步。如今,在健康旅游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完整的IT技术系统建设规则和标准,所以相关部门要制定统一标准,以便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

(二)缺乏复合型人才

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会改变产业发展模式,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但在创建健康旅游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专业技能人才供给相对不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使整个融合发展出现瓶颈,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

(三)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度较低

如今,我国非常注重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并且我国在数字化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度还有待提升,还需要进一步促使健康旅游产业迈向数字化,推动健康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

二、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措施

(一)制订统一的数字健康旅游产业建设标准

为让我国的数字化健康旅游产业实现有序发展,需要制订统一的数字健康旅游产业建设标准,这些建设标准包括系统标准、数据标准、数字经济技术标准以及企业和政府合作标准。应以“数字中国”的总体建设目标为依据,以推动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目标,制定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建设标准,以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和政府应参与标准制定,可以建立政企专家团队,根据数字健康旅游产业情况制定统一标准,并将制定出的标准作为企业和政府后续合作的指导方针和依据。与此同时,还应当构建数字经济技术标准体系,通过该体系为健康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从数据标准体系和系统标准来看,构建数字健康旅游产业能集合健康管理数据库、智慧旅游数据库、智慧医养数据库、智慧医疗数据库、旅游服务数据库,在各数据库之间完成线上业务交流工作和实时共享工作,从而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改善,让游客获得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

(二)加大信息技术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

建立高端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同时,需要加大健康旅游和信息技术结合的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数字经济专项人才的引进计划,让一些高端技术人才获得更多奖励和资金补助,并且还可以制定信息技术高端人才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以及入户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数字经济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此外,必须要构建合理高效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创建校企合作项目、跨国合作项目或者高校人才交流项目,从而推动我国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的合作交流。同时,还可以制定健康旅游信息技术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将高校的专业联合起来,培养出具备健康旅游和信息技术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且以专项培训的方式提升数字健康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避免因为产权问题而产生争端,影响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确保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成果能被尊重[4]。

(三)推动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三者融合

首先,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要注重旅游新业态的培育。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明显,旅游特色各不相同,所以可以根据当地特色构建健康旅游小镇、健康旅游项目以及养老养生旅游基地,让旅游产业链得到拓展。其次,应当打造健康旅游产业的品牌,深度融合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可从健康产业的角度加强数字化建设,在健康产业领域中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促进医疗、养生、养老和健身等资源的整合,推动健康管理、智慧医养和智慧医疗平台的打造。最后,应当将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由此促使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让游客在吃穿住行以及娱乐、购物、养老、医疗、养生、健身等方面都能获得满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不仅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也注重健康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刻不容缓。政府必须要积极引导健康旅游数字化,让相关政策标准得到统一监管,企业也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健康旅游数字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在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全面转型升级,为我国健康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所以必须要明确数字健康旅游建设体系,培养信息技术高端复合型人才,促使数字经济、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艳梅,田菁菁.数字经济下农村旅游业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J].时代经贸,2021(3):81-83.

[2]刘鑫.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62-63+66.

[3]张瑜.数字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26-127.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资源库

1研究背景

首先,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是专门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而设计与开发的学习平台,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为检索词,检索结果只有30余篇文献,主要集中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应用、服务以及共享模式等方面。早在2003年,李克东教授就提出“学校—家庭—社区”的整体教育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四种活动模式,分别是行政主导型模式、学校主导型模式、社区网校主导型模式以及企业主导型模式。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社区数字化学习模式主要基于行政主导型模式,而学校主导型模式、社区网络主导型模式、企业主导型模式的发展相对缓慢。其次,我校近年已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数字化教学人才培养上有所投入,目前已经建立相关课程开发与学习平台,即“沈阳终身学习网”、“沈阳现代远程中心”、“沈阳数字化学习港”,对于社区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内涵、主体、途径、模式、内容等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然而,在此方面的学术和实践成果还不够显著。在平台推广、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分析、居民学习网络组建以及学习反馈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调研和设计不够充分,距离实现让我市社区居民“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这一奋斗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2利用学校数字资源建设学习型社区的规划

2.1研究目标。宏观上,本研究针对于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的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在整合学校现有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字化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学习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升级提出新的要求,以有效应用和高度共享为目标,实现数字化资源不断更新、可持续性强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微观上,利用数字化资源来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社区,结合我校总体性的指导目标,帮助解决我市建设学习型社区进程中的持续学习、自觉学习问题,让社区居民的学习不再受学习场地、学习时间的限制,从而进一步缩减社区居民素质差距,提高社区居民的总体素质。2.2重点研究项目。2.2.1建设和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笔者带领团队在对“沈阳终身学习网”和其他相关学习平台资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实用目的、适用人群、资源提供者、媒体形式、支持终端这五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该平台使用人数过少,平台上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更新迟缓,互动流程过于繁琐等等。在我市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我校需配合市相关部门,通过利用数字化学习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更新速度快,信息广泛等优势引导社区居民进行数字化学习。这些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社区学习资源平台开发机制,这其中包括:网页平台和手机APP学习平台的开发、社区居民学习反馈体系的建立以及资源库更新效率和资源库评价体系的形成等等。建设区域数字化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上进行数据传输、交换、分析等学习互动,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支持,这些既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该研究的硬件支撑。笔者带领研究组组织了专家论证,主要目标是讨论如何把网站定位为社区学习服务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学习管理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建议聘请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公司对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定期管理和维护,也可以申请聘请相关领域专家领头,组建社区教育领域专业教师队伍,既可让数字化学习平台更好地服务社区、学校,又可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其中平台管理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其中包括:用户问题管理、居民学习需求管理(点击量调查)、视频和软件的上传与下载、课程评价信息管理、资源更新、用户管理。社区教师和社区工作者在数字化资源系统中既是引导者又是学习者,与其他。普通社区学习人员相比,有着一些特殊的作用,能够利用数据资源平台来帮助居民解决提出的问题,从而有效增强社区其他成员学习的能动性和持续性。2.2.2探索建设与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库“2019年,力争每所直属分校都建立一个区级社区教育支持服务中心(学院),深入到十个社区进行试点,推送百个社区教育课程,培养千名学习骨干,招收万名参与社区教育学习的学员。按照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各类教育项目。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平台推送社区教育课程。”根据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目标,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的是必要且重要的,这其中包括:数字化技术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库以及完善社区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2.2.3深度开发多元化的社区教育资源。一是调查学校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笔者带领研究组对相关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重点查看了相关平台中的部分视频课程,涉及的类型主要有: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国学经典、学科微课、青春期教育等,为进一步完善我校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组织制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培训。笔者代带领研究组开展了针对于社区教育相关领域的学校教职工后期制作技术初级和高级研修学习,其中涉及2D和3D动画制作领域,培训成果显著,本校教职工的课件级课程制作能力大幅提升,一些教师的作品多次获得校级、市级、省级乃至部级的多项微课制作大奖。三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具体如下:生活技能类:生活技能类学习资源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提供的教育资源,如家常烹饪、养生保健、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相关资源的形式可以是短视频、微课以及公众号推送等,需要保证内容精简和快速查阅的特性。工作技能类:工作技能类学习资源是为提升居民工作技能、促进职业发展而提供的教育资源,如就业指导、面试培训、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培训、个人形象管理等学习资源。形式上可以为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全方位培训以及网络直播课等。道德修养类:道德修养类学习资源是为提升居民自身素质、道德修养而提供的教育资源,如读书交流会、安全教育、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等。这类学习资源是社区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来源可以是政府机构和国家机关发文,也可以是社区居民先进工作者教育者的思想传达,因为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社区居民道德教育,从而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养。文化生活类:文化生活类学习资源是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提供的教育资源,如饮食均衡搭配、健身指导、书法绘画、陶艺体验、文学历史等学习资源。

3结语

本文通过平台数据掌握当前我校投入于社区教育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现状,对“沈阳终身学习网”和其他平台资源进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剖析出当前我校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立的困境,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笔者在需求分析方案、平台管理、资源库建设以及持续开发资源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有利于完善我校现有社区教育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珽.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建设——以张家港市为例[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3(8):8-9.

[2]胡水星,张剑平.面向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通用教学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2(3):101-106.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8

一、疫情引发的国内外环境剧变

(一)疫情导致的国际剧变深刻影响旅游业恢复发展。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迅速蔓延全球,引发了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连锁反应,中美关系不断紧张,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等渠道传导到国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对文化和旅游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世界多国文化趋于保守主义,我国文化自信更加彰显,文化和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入境游和出境游锐减,出境旅游需求转化为国内旅游。2020年端午节假期,全国旅游人数较2019年同期恢复50.8%,湖北省恢复38.3%。8月7日,湖北宣布正式启动“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全省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感恩全国人民在抗疫期间对湖北的无私大爱,武汉旅游业进一步恢复发展。(二)疫情改变了全球旅游消费心态和消费结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是二战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可能在世界各地引发冲突。疫情对宏观经济、产业环境、社会心理、消费行为等宏微观领域都将产生长期深远影响,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命题日益紧迫,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治理模式、产业业态、产品形态、消费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革。初步研判,数字文旅、虚拟体验、高品质健康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研学旅游等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三)数字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旅游业重大变革。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革命加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格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催生了海量数据资源,与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融合应用,从而使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等大大增强了要素的流动性和连接性,带动了应用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新业态的不断出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推进。疫情暴发加速了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信息技术革命已经给旅游产业业态、产品形态、管理模式、旅游消费和体验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

二、武汉“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思考

总体原则:促进文旅融合,完成旅游体验中的文化身份建构,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总体架构:内循环为基础,外循环为辅翼,双循环协同。在疫情防控基础上,以旅游内循环为基础,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形成完整的国内旅游内循环价值体系。以旅游外循环为辅翼,稳步扩大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旅游要服务于扩大文化开放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目标。旅游业态:数字信息技术促进旅游业态升级变革。数字信息技术进入旅游和文化领域,成为旅游业内质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包括两个部分:基于新技术的旅游形式创新,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旅游形式;基于旅游过程的体验方式创新,形成以文化关联体验为核心的数字人文体验。城市文化性格与旅游形象的内涵转换: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品格,在2020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进一步赢得了“英雄城市”的赞誉和世界性的知名度。但疫情对武汉同样存在负面影响,出于西方政客之口的“武汉肺炎”“中国病毒”等污名化会对武汉的城市形象和中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来形象损伤和潜在价值损害。为破除西方的这种“话语霸权”,需要将抗击疫情过程中激发出来的英雄城市品质,转化为新时期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疫情后,世界将会从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视角转向未来城市———生态文明的视角,即作为抗疫主战场的武汉甚至中国,如何应对疫情之于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重建古老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智慧,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文化生态发展方向。“十四五”启动全球生态文明标杆城市建设的政府议程,借此在全世界面前建立全新的城市形象,将武汉城市整体作为文化符号推向全世界。

三、“十四五”武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9

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的切实抓好干部在职自学和推进培训手段现代化的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和《20*年-2010年*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安排,特提出创建*市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以下简称“干部选学城”),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试点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开展干部数字化选学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着力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始终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贯穿于选学城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培训,促进全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全市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

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全面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确保县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每5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90天,其它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的基础上,每名干部每年参加自主选学得分不少于40—100个学分(具体办法见附件)。通过数字化选学城培训,使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弘扬。进一步创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完善培训制度,强化自主选学管理,使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与干部队伍建设相适应,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网络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常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二、培训对象

丹江口市全体在职干部及部分市直党政群机关、人民团体和市直属事业单位在职干部。

三、形式及内容

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主要运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组织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培训,采取以学员自主选学为主,定期组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同时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组织干部集中选修。对每名干部实行专户管理,一名学员一个账户,学员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进行在线学习。

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党的建设、法律法规、公共管理、经济贸易、历史文化等30多个门类的教学科目,届时将结合*实际,陆续制作汽车制造、现代农业、水电开发、生物制药、旅游经济以及武当文化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课件。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网络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符合学员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四、试点工作步骤

1、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对现有的武当党建网进行整合和扩容,增设服务器,增加宽带,安装管理软件,灌装学习课件,搭建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平台。

2、宣传发动,安排部署。通过召开动员会、下发文件等形式,并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市内政务党建网等媒介,对全市干部数字化选学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和工作部署,让广大干部了解自主选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内容和方式。

3、摸清底数、登记发卡。对培训对象进行统一登记造册,不漏一人。登记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近五年来受训情况。然后建立帐户,发放学习卡,实行一名学员一个帐户、一张学习卡。

4、精选内容,建立专题库。开展干部培训和学习需求调查,广泛收集各单位、各部门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意见、建议组织教材,建立“数字化选学”专题库。同时,通过租借、购买、交流共享等方式广泛采集培训教材,精选出一批现实针对性强、讲授方式灵活多样、参学对象感兴趣的专题。

5、培训骨干,启动试运行。举办培训班,组织抽调骨干对上网学习方法进行培训,举行“数字化选学城”开通仪式,并进行数字化选学城的试运行,启动第一批学员参加“选学城”选学工作。

6、总结完善,逐步推广。在运行过程中逐步总结和完善,在第一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全市各地各单位,使之成为使用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涵盖面更广,吸引力更强的学习形式。

五、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办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试点工作是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是解决干部“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干部学习个性化需求的有益探索,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增强执政能力、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带头参加学习,作好表率。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移动数字教学;开放教育;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数字化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移动数字教学方式是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当今校园无线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移动数字教学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体验,使开放教育教学过程更加便捷和顺畅。

一、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的优势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移动数字化媒体已将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素材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因此利用移动数字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自学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进行分层拓展,丰富教学资料

在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后,可以将全部素材通过移动设备发放下去,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

二、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采用移动数字教学的方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2]。部分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这种随意性较大的学习模式中,可能会出现学习松懈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采用移动数字教学,需要师生具备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另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进度会有一定影响,所以这种方法的推广和普及难度极大。

(三)教师的工作量会相应加大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设计出良好的学习知识的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即时交流,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移动数字教学的改进办法

(一)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教师要事先划定好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使所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在一个合理的应用范围内,既要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讲授“个人理财”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从数字化资源中选取一些贴合实际生活的、与个人理财相关的资源。选择的资源既要符合该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让学生结合实例,更清楚地了解个人理财的理论知识,认识数字化资源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确定移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类型

数字化资源不仅具有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还具有形式多种多样,类型丰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甄选,使所选的资源类型符合教学任务要求。以上述“个人理财”课程为例,在对其中的“理财顾问服务”一章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动态数字化资源,如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等,使理财顾问服务的具体内容更直观、具体,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一章时,教师则可以运用一些静态的数字化资源,即将教材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选择性地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和消化。

(三)对应用移动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师在明确移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之后,要在移动数字化资源库中对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收集,在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后,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数据化资源进行筛选,并且需要对所选择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最后将整理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在课堂之上,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将数字化资源运用到上文提到的“个人理财”课程中,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特点及生活实际,收集、加工和整理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使教学过程更顺畅,教学效率更高。总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当今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3]。为了改善移动数字教学方法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应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确定其应用类型,并进行收集、加工与整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萍 单位: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星.移动数字教学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5(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