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2:13:06

管理审计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篇1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8]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

管理审计论文篇2

传统水墨画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本文通过分析水墨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语言,探讨其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墨画水墨艺术元素平面设计审美意象

引言

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引起了现代设计师们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包豪斯执教的瑞士设计师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就认真研究过中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并要求他的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韩国著名设计师安尚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起他的设计理念,引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中的两个术语:“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肯定了在他的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中,有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以及中国哲学的影响。内地设计师王序认为水墨画对他最大的启发,在于画家处理空间与处于空间之中的物体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我很欣赏古人在水墨画中处理鱼和水的关系,没有画水,但是人们仍然能理解鱼在水中游。我想这些对我来说应该是很有启发和借鉴的。”

从以上设计大师谈及他们的设计与中国水墨画的渊源关系时,尽管表述的角度、着重点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一种挥之不去的水墨“情结”,影响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是可以从中国水墨画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平面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中国水墨艺术独有的视觉感受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写实水墨与写意水墨中,水墨绘画艺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语言,表现出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的统一。

水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水墨艺术有的简洁的形式语言,即“计白当黑”的朴素形象。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1]是中国绘画文化对简约美感的总结。以素为绚的水墨看似无色,实为自然,通过晦冥时色的墨与冰启时色的白之间的色调变化,辅之水的渲染和调和,阐述了物象的虚实和气韵,赋予物以生命和精神,最终得到对事物和宇宙的本质认识。在吕敬人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里面,作者就运用了以少胜多的简约手法。在构思这一书籍的形态时,他认为书法艺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就是偏旁部首,设计者为了在有限空间内表现朱熹千字文的书法艺术精髓,并将这一理念体现在平面中,就用千字文中基本元素的撇、捺来表明主题。在内文设计中,他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以及粗细截然不同的线条,上下的粗线稳定了狂散的墨迹,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字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与静中取得平衡和谐。单纯图形的特点,一是形的单纯划一,二是色的量少而视觉上的丰富,三是构图上的规律和合理性。单纯图形的优势是最醒目,视觉效果最好,最便记忆,最便加工。因此,简约的美感在平面设计中屡见不鲜。在设计中,水墨画笔法的运用不是形式而是内容,要具有深层含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人们追求以简约来构成画面的特点,使画面的诉求集中于一点,画面中的元素极其简单,如水墨的枝条、水墨的嫩叶,运用毛笔的书法性线条和渗化感的水墨效果,给人以诗一样的意境,展现创作者在中国书画方面的修养,显示了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情怀。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所强调的是一种个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决定了中国人空间意识的形成,即认为宇宙无限,人与自然并非对立,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自然,在自然中“游心太虚”,融入无限的宇宙,在其间往返遨游。如《易经》中所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种哲学思想对于水墨画表现语言的形成及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形成独特的透视原理——散点透视,讲求“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由此要求画家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俯察游观自己所表现的对象,以大观小,“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2]。通过水墨变化的层次,营造一种深远的空间关系,从而表达自身内心的悠远豁达的意境,于挥运之际表现出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揭示了事物的变化和规律;另一方面,表现为重视以虚拟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3],用简洁的构图和笔墨表达丰富深邃的文化、精神内涵。通过水墨形式元素之间的虚实变化,以虚写实,以虚求实,从而达到承认自然,接近自然,物化自然,使客观事物与人之间形成一种默契,进一步使人的精神思想超越表象、超越时空进入到了一个以物抒情,以情达意的幻化世界,品味那凝练而单纯、含蓄而整体、优美而恬静的水墨意境。

水墨艺术在其特有形式表现的基础上,以艺进道,作为一种独特、凝炼、含蓄、超越的有机物化形态,充满着辩证的哲理,反映着一个以“形”延“意”的思维意趣,印证着民族内在的积养、品性和操守。“形”和“意”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艺术作品中的意境。水墨形意之美成为当代招贴设计师们的普遍追求,并多方面地从中国画中汲取审美智慧。例如,在表现对象时,重视对“神”(神态)的把握,注重表达“形”背后蕴含的“意”,对于物象的“形”追求“不似”中求“似”的审美意境,使形象更具概括性,调动欣赏者联想。以靳埭强先生的海报《自在》系列为例,行云流水般的水墨元素与表达主题的物体共同出现在画面中,其画面元素安排风格各异,或行云流水,或憨态可掬,或自由自在,或木讷若拙,无不契合“行”、“坐”、“睡”、“吃”、“玩”等生命之真谛,给人以气韵生动之感。靳埭强先生一直在自己的设计中探索中国水墨画语言与设计语言的交融,追求构图的简略与传达的丰富性的融合。中国的平面设计要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襟抱器识、浑厚华滋的笔墨水韵,为本土招贴注入一股激流,让它真正地鼓荡起千层的涟渏、谱写出自然的诗文和弹奏出宇宙的乐章。

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意象载体。水墨艺术是基于儒、道、释三家互补交融、兼容并蓄为基石的观念注解。儒家学派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创作责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趣追求,尊崇社会道德的人格觉醒和情感投入,“文质彬彬”的理性落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操守和社会习俗等方式,早已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心目中,从而使以伦理道德为纲常的儒学历经几千年不衰,对中国水墨思想气脉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家看来,艺术价值在于德操的表现,人与自然是亲和协调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超常之思,超世至情,人籁、地籁、天籁的齐物真美思想,最终是为达到超世的智慧和道的永恒存在。与儒家文化倡导的入世、人格精神完全相反,恰似太极图中的一阴一阳,相异而相生,相反而相成,脱离客观物象的形态制约,于静观照寂中,表现出万物的本质。加之,“冥思顿悟”的禅释文化渗透,更使“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境界达到了一个极致。总之,基于儒、道、释文化思想基础上的水墨艺术,构成了“超以象外”的民族视觉形态。

二、水墨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运用

历代中国画家都在笔墨技巧上不断求新求变,形成了丰富的笔墨运用方法,对于现代招贴创作有着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国水墨画讲究用墨和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4]。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浓墨的线条,饱满酣畅,整体形象神完气足;淡墨的线条,清爽秀丽,翩鸿惊鸿,宛如游龙。还有墨分六色之[5],六色,即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变化丰繁的墨色或浓或淡,或疏或密,在白色的画纸上产生色彩丰富的画面效果。笔墨色彩的意趣可谓峥嵘烂漫,微妙丰富,玄机无限。墨与水的交融,浸渍丰富,构成一个色彩变化的回旋转轮,辅之以笔法的参悟,后倾现于毫端。由于在中国画理论中,黑墨、彩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因此画家尤其注重对画面空白处的处理。“计白当黑,用墨微茫,以一当十,虚实相生,寥寥数笔意尽形全”[6]。此外,创造性地变化运笔速度与技巧,勾、皱、点、泼等综合交叉或单独运用,能取得层层渍点,复合会美的笔墨意象。快慢、枯浓、燥润,犹如一碧清潭,无风则表面澄静如鉴,水底深流暗涌,有风则表面起波,水底波澜相助。如图1、2是一系列楼盘招贴广告中的两张,这一系列招贴很有代表性,是设计师将中国画笔墨运用到现代设计中的很好范例。淡墨与浓墨的和谐组合,画面纯粹简洁而又丰富,磅礴大气而又飘逸非凡,大面积的白与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不同层次的黑制造出脱俗灵动的意境,将中国画笔墨的灵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水墨意象主要是以灵活性、人格化的线为造型,笔法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水墨的意态情趣。行笔滞慢者则有苦涩之感,行笔流畅者则有轻趣之感。创作者的思想、审美好恶等内蕴性的修养都是通过线得以体现和表达的,线已经成为创作者主观情感与创造的外化形式。水墨的扼要,水墨的璇旎,水墨的严谨,水墨的雄奇与恣肆,都不事小巧地营造出一种交泰的意象,构成一个凝聚的图示。

水墨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很重要。它的水平与内涵是超时代的,对于古人和现代人而言,水墨画在历史上存有我们都能理解的共通的内涵,这也是现代设计师一直在设计中追求的永恒的主题。

平面设计艺术是作为一种极富弹性的大众媒体,是由审美与非审美交融渗透构成的,它由审美动机与非审美动机所引起,并由审美能力与非审美能力所实现。平面设计处在纯粹艺术和应用设计的交叉点上,兼有绘画和设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象征性、浓缩性和自然性,是最能透射出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视觉广告。因此,讨论其形式构造与空间意识的物象表现,显示地域性、民族性的语汇传达,现已成为平面设计乃至其它领域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平面设计通过与传统水墨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简约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等审美特征,但因为平面设计艺术是由商业功利动机驱动、为了满足商业传达需要,以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式美感却仅仅表达作者当时的审美意念。审美与非审美在艺术活动中呈现隐显不同,比重也多少不同。在不同的设计作品中,这种融合比重可能会存在某种倾斜,比如公益海报,审美价值层面可能浓重突出,非审美价值层面可能淡化减弱;而商业礼品包装、日用工艺品的平面设计,非审美价值层面就浓重突出,审美价值层面就相对减弱。因此,在设计艺术作品中那些非审美价值因素,如科学知识、经济利益、生活欲求等,都融解于审美层面之中,那些纯理性说教和纯感求在艺术品中都得通过设计的“过滤”,从而使理性的东西富有情感魅力,使感求为理性所引导而走向文化。

现代平面设计中大量运用水墨艺术元素符号大体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方面设计师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另一方面是一些有责任的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存有深厚感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的一种责任。这就需要现代设计师立足传统,挥运水墨,加之于西方设计理念的借用,把水墨元素的传统性与时代性,个性与共性整合为一个富于生机的新图式,抒写出富有中国气派的设计理念。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靳先生作品的和谐之美,是他以中国人文精神观照宇宙,获得“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同享生命无穷的喜悦与美妙。其墨与色、黑与白、拙与巧、实与虚等的交融与和谐,使观者感受到他艺术精神与心灵的浸润。看靳先生之海报作品,往往夺目而来的是那气贯长虹的灵韵水墨,或如蛟龙,破纸欲出,或如处子,意守静笃。(如图2)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甚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蘸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的优美轨迹,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使人感到东方心魂的跃动,靳先生那简洁的画幅,以蜿蜒游动的造型设计成的海报,虽并不奇拔,却有一种魂萦梦绕,需要发倍投问的依依之感。水墨艺术元素已成为他海报创作的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随时代、社会文化形态的不断丰富,经济活动方式的不断改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的日益增多,我们必须在全球意识和人类文明体系的大前提下汲取、吸收异质文明构成的良性基因,以敏锐、超前、延伸、综合的理念与世界的视觉语言相接轨,在注重客观、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借物咏怀,把人们迷恋水墨造型的“意”发挥到极致,于平淡中开拓本土文化的进程,最终建立起以民族性优良“道器”文脉为基础的“有机设计”体系。

结语

水墨铸民族魂魄,意象绘时代风采。颂扬水墨,缘情水墨,依意选形,依理炼形,用心创造出富有民族意味形式的平面设计,这是民族设计的源头与母体,是根基性、稳固性和原生创造性的视觉展现,更是民族设计本质、全面、自由、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只有这样“寻根”设计,才能在世界设计的艺苑中展示出应有的民族魅力。去奢从俭、弃繁华而近朴素,以柔克刚的含蓄力量,悲喜有度的处世思想,以器明道的高雅情趣,衔古接今的水墨技艺,融会东西的现代思潮,使我们要重新梳理艺术的精神,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尊,超越形式和文化的根性,把意蕴丰厚、编排张扬的平面设计,推向世界设计的大舞台,这是一种义务,一种本领,一种民族艺术展现的责任。

21世纪是文化上的多元时代。经济全球化和随之产生的文化全球化的趋向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设计界反应不一。一种倾向是以牺牲本土文化特征来顺应文化全球化潮流,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本土文化的丧失。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人首先是个人、地域、民族的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要有中国气派,这样才能真正在世界设计界中独树一帜。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水墨情结,以及对水墨画的独特语言和审美智慧的借鉴所产生的成功范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但另一方面,强调设计文化的本土化,也决不是要排斥对外国优秀设计文化的学习和借鉴,相反,中国当代设计师需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综合创新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外国文化的借鉴,都要重视做好创造性转换工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传统,不是食古不化;讲设计的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决不是要将中国符号生搬硬套到现代设计作品中。正如靳埭强先生所说的,“中国设计师偏好用中国的形式符号,这本身没有问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希望这不应是一种表面上的搬用与模仿,而是要有真正的思考。这些元素应该在你的思考之下有所变化,变成你自己的语言。”著名设计师陈绍华也说过:“什么是中国平面设计的传统?我想它不仅是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纹样和图形,而且主要是指体现在平面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性,亦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积淀”。只有当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照搬符号,以及形式上的简单摹仿,而是着力于对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把握,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综合创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自然而不做作的流露出东方文化气韵,从而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注释:

[1]《画筌》.笪重光.清

[2]《叙画》.王微

[3]《画筌》.笪重光.清

[4]《历代名画记》.张彦远.唐

管理审计论文篇3

笔者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体现理论上的创新性和指导审计实践的功能,并能够反映内部审计理论动态发展与变化的特征。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

〖Abstract〗:Theobjectofthisstudyismodernenterprise.Iusedthenewestideaofauditinworld,analyzedallconceptsaboutinternalauditofmodernenterprisesynthetically,appraisedthedifferenceandconnectionamongmanagementaudit、operationalauditandinternalcontrolaudit.Onthisbase,Ianalyzedsomeunsuitabilityoftheseconceptionsbecausetheinfluenceofchangingenvironment,thenIputforwardthenewidea“internalmanagementaudit”,droughtthescopeof“internalmanagementaudit”,definedthat“internalmanagementauditisthedevelopingandextendingofinternalcontrolaudit.”Internalmanagementaudit“concludeinternalcontrolaudit、governanceauditandriskmanagementauditandsoon.Thispaperbuiltanewmodeofinternalmanagementaudit.Ihopethispaperbringsforthnewideasinthetheoryandhasthefunctionofguidingpractice,Ihopeitcanreflectsthedevelopingandchangingcharacteristicofinternalaudittheory.

〖Keywords〗: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auditinternalcontrolaudit

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否具有管理功能?审计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观念和意见,实务界也在观望与彷徨之中左右摇摆,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管理功能的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组织改革,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层级,扩充内部审计力量,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权威性,为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提高治理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主张只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企业,其管理者却从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良和经营管理职能的组合排列中将内部审计斥之于公司之外,纷纷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专业公司,弱化了人们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内部审计停留在微观审计层面,使在公司内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成为了企业的臃赘。国外实践如此,国内也有效仿之倾向。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何去何从?公司治理是否因内部审计的进入而更加有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关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种认识

衍生于授权管理之需要的企业内部审计,根植于传统企业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完整的体系格局。但当传统企业演变为现代企业之时,原有的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发生了碰撞,许多既定的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显得难以适应新的企业环境。尤其是针对公司治理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术界和实务界掀起了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适当定位的热潮。什么是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这是我们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当前比较集中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1、管理审计(ManagementAudit)。英国的李斯特?R?赫伍德在其论文《管理审计基础》中指出,管理审计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为了检查了解本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管理是否始终健全,以便高效地加以组织和经营,而委托专门的审计机构(人员)进行的一种活动。日本松田修一也曾经指出,所谓“管理审计”(ManagementAudit),是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活动无关的独立第三者,即管理审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的收益力、资金力和组织力进行个别的分析研究,来表明公司经营妥当与否的综合性批判意见,旨在维护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松田修一,1999)。我国管理审计的倡导者王光远教授将由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的管理审计称之为内向型管理审计,按照他的观点,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和评价,以帮助管理当局这一资金受托人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王光远,1996)。

2、经营审计(OperationalAudit)O.美国D?L?弗莱什S?西沃尔特在《经营审计及其起源》中谈到,经营审计并非财务审计,它的目的是评价一个公司或者公司某个职能部门的管理组织极其效率。它是一种建设性的评价活动。D?J?开斯勒、J?R?克劳开特对经营审计下了一个比较长的定义,即:经营审计是评价一个组织管理当局控制下的经营活动的效果、效率和经营的经济性,并将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报告给有关人员的有系统的过程。有些学者还认为,“经营审计”与“现代内部审计”实质上是同义的。戴维?S?科沃克瑞克早在1987年就在其编著的《现代经营审计》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经营审计指的是在许多不同公司中的内在事物,无论你怎样称呼它,它总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维方式。在我看来,经营审计就是内部审计。

3、内部控制审计(internalcontrolaudit)。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主要是管理层的责任,但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共同来承担这一责任。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帮助管理层监督控制结构,并提醒管理层注意内部控制各环节的强弱(COSO报告,1992)。成功的企业经营来自全体人员的努力。内部审计是整体人员中的成员,负责检查企业各层次为经营需要而建立的各项控制。审计人员评价这些控制如何联合才能最有效、最有利地服务于整体经营。简而言之,审计人员的任务就是保证这样一种管理,那就是合理地设计企业的经营控制。国际内部审计是协会在《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控制,它的作用在于检查和评价其他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这些观点,从多个方面强调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关注各管理层可能建立起来的或执行的所有控制形式。

二、针对上述观点的评述

我认为,上述三种关于内部审计的描述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特征。之所以产生这样三种概念,完全是因为定义内部审计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企业经营,即是在一定的制度、一定的环境下,借经营手段的援助,以多数人的协调,继续不断地实现经济财产的生产与分配的一种动态活动。管理是人和技术的“系统安排。古典管理学派代表性人物法约尔认为,管理不同于经营,它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组织整体的活动,以有效的方式达成经营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营与管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相对而言,管理是手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管理与经营又不能割裂开来,管理渗透在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没有经营活动所支撑的企业管理不成为管理,反之,没有管理的经营活动也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经营活动融合到了管理的四大职能之中。这样说来,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从审计涵盖面上看,二者都涉及到经营活动全部;从职责上看,二者都通过管理职能体现出来。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形式的论述。内部控制既是管理的一个主要职能,又以管理活动为依托加以实现控制的功能。现代管理审计将其核心放在了针对内部控制而开展的内部审计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二者实际内涵的核心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我认为,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审计,尽管名称叫法不同,但其本质涵义是一致的,体现了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发展到管理审计的纵向维度,符合现代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的现实需要,因此,就现代企业而言,没有必要对上述三个概念进行苛刻的区分,从规范的角度界定,管理审计,更加清晰明了。

三、内部管理审计构造

现代企业环境下发展的内部审计管理审计理论,需要我们在这样一些方面有所建树:

1、重塑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目标。目标是人类所有行为的指南,是特定系统的特定任务。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目标,它们应清楚地加以规定而且是可以衡量和可以达到的,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对审计事项与设定标准或一定要求的相符合程度进行的确认。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从管理审计到治理审计,首先表现为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它不是一种“摈弃”的过程,而是不断“兼容”的过程。

传统审计将其目标锁定在“帮助管理者最有效地管理组织的业务活动(IIA,1947)方面,但内部管理审计的目标,其实质是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经营效率(IIA,1999)。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转换,意味着内部审计必须更多地参与未来事件,参与管理层规划现在与未来的决策工作。因环境快速变迁,组织所需要的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时时关注。内部审计目标本与组织目标、作业及改变作更进一步的链接,将内部审计的重点置于组织全体,强调内部审计主要关心组织整体目标的达成,而非个别作业部门或个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已经不能仅将焦点置于控制系统之审计,也不能置于单位决策之外,应该更积极了解、确认单位风险并加以评估、管理,而风险管理审计则可以提供内部审计整合风险管理的利器。内部审计也将因提供单位附加价值的服务而更接近单位的价值链,其专业形象将更加肯定。

2、拓展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内容与范畴。审计内容要服务于审计目标(谭劲松等,2002)。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是从最初的查错纠弊,到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再到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与之相应,企业内部审计也从财务审计到内部控制审计,再到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治理程序审计。财务审计是指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检查凭证、帐册、报表,核实货币资金、财物物资,查证各项财务收支及债权债务,判断财务成果、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可靠,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秦荣生,2000,P81)。无论企业形式如何变化,其财务审计始终是基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也不例外。“控制”一度曾为管理审计的核心,它将内部审计的焦点由财务及遵循性控制转换为管理控制,但这与内部治理审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围绕增加价值展拓的内部管理审计,除了应包括原来在管理审计理论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之外,还应向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发展治理审计方向延伸。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专业指导小组颁发的新定义向我们发出了警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不注意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这一领域是不行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要为内部治理审计这一职能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审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管理审计等相关部分内容。

四、实施管理审计,必须关注的若干问题

1、关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实施管理审计,必然会涉及到独立性与审计风险问题。如何保证管理审计不与之相互摩擦呢?我认为必须从如下方面进行努力:

(1)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管理审计时,只提出建议,不要求经营者必须执行,管理决策本身是经营者的事,内部审计人员不承担经营责任。

(2)为避免发生利益冲突,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参与了管理决策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最好不要再继续从事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如果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则有必要要求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与决策审计的时间间隔应比较长,至少,它不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建议造成影响,这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一种良好举措。

2、关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提高其业务能力,具备与管理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传统审计不同,管理审计本身涉及到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内部审计人员如果还把自己的知识能力锁定在财务知识方面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应注意吸收与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以具备适当的胜任能力。

3、关注管理审计功能定位问题。必须界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与“审计监督”功能之间的差异。从实际效果上看,管理审计更多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那么,当咨询服务功能与传统的审计监督功能并存于同一部门的职责范畴之内时,我们就要警惕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注意保持审计的审慎性,不对审计结论作出绝对的保证。

4、关注组织保证问题。实施管理审计必须改革企业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从而具有实施管理审计的组织保证。“公司的组织机构中,应给予内部审计师适当的地位,使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审查本公司经营的所有方面。内部审计师应向组织中的一个人负责,这个人应有充分的权威能保证审计师进行广泛范围的审计,并能对他们的建议采取行动(库克温克尔1986)。”从西方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上看,内部审计机构可能有四种设置方式:一是设在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之下;二是设在最高行政官之下;三是设在高级管理层之下;四是设在主计长之下。从实施管理审计的要求上看,以第一种组织模式为最佳,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师向最高权力机构作报告,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能够把检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直接传输给企业的主要决策者,以助于其恰当决策。还有人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向财务副总裁或主计长负责。处于这种地位的人通常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能客观地考虑审计师的调查结论和建议,同时也深为熟悉由最高管理当局所规定的目标、计划、程序和控制。重要的是内部审计师向之作报告的有权威的人,要能根据审计师报告中的建议采取行动。当前,还有一种观点说:内部审计应同时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负责。从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许多困难,这些人员由于不能接近日常经营,因而,难以评价内部审计师的调查结果和建议,也许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内部审计与监事会的功能链接起来,则可以使这种模式的效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我认为,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集团公司,它能够延伸监事会的职能,同时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无论怎样说,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也是内部审计师需要具有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目标不受干扰。企业管理当局能做不少工作去树立这种独立性,诸如准许审计师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特定业务加以研究,并通知那些经营负责人在审查中全面支持审计师的调查。不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应具有声誉、地位和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全公司中随时取得审计报告所需的信息。他们应该具有与管理主管人员接近的权力,这些主管人员能对审计师的意见和建议做出迅速而恰当的考虑。由于每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不同,在公司的组织地位中,内部审计将成为一个参谋职部门。

5、关注审计方法问题。实施管理审计,要求审计时间前移,变事中、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真正其到“事前反馈”的作用。

6、关注管理层的主要兴趣。因为管理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设想自己既处在总体管理的位置上,也处于部门管理的位置上,为企业提供建设性的服务。任何部门或职能管理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达到总体管理制定的总目标。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最高管理当局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下问题:(1)加强经营、加强经营控制及有助于实现目标等方面的建议;(2)向上级报告和说明经营结果的方法;(3)有关经营的总政策、指令和分配方法的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按照企业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要求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时,必须针对上述问题有个明确的回答和解释,以便于董事会在进行企业决策予以考虑。

7、关注业绩评价。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考虑管理问题,但也需牢记内部审计人员不是经理或经理的监督人,审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医生、诊断师、顾问和参谋,他们的基本职责是随时随地地提醒管理当局在作出决策时应尽可能地使用足够充分的信息,并注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都行之有效。审计人员应从理论和实务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帮助经营管理者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8、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管理审计必须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顾客的利益。以顾客为起点的战略模式将逐渐代替传统企业的战略思维模式。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以“资产驱动型”思维为基础,由此而导引的运营方式是:资产投入产品服务渠道顾客;今天,受新经济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战略理念应有所改变,以顾客为起点的战略模式正好与传统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即:顾客渠道产品服务投入资产。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顾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离开了用户,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不用说企业的发展了。可以说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至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都要对用户的需求、偏好、购买动机等进行分析。因而,内部审计也应转变管理审计的重点,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问题,尤其是顾客问题。

五、结语

内部管理审计概念是在现代企业研究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内部审计动态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变革之倾向,关注内部审计的发展,将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也不能否认,未来的企业治理,还将进一步带动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公司治理之进程。从逐步完善管理审计体系,预示着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内向型管理审计研究》,《财会月刊》,P3,2002、06;

2.项俊波等,《国外绩效审计》,P362,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3.科沃杰瑞克,《现代经营审计》,P4,中国审计出版社,1987;

管理审计论文篇4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1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①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是在分析组织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风险偏好来制订;②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看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是否对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③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准确;④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之内;⑤风险监控是否持续得到执行,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1.2以咨询顾问身份协助机构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①进行控制和风险评估培训,使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使每名员工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实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理。②召开控制和风险评估专题讨论会。针对重大风险隐患,要集合企业内外部的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审计人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学习者。③开发自我评估工具。对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开发适合本企业的评估工具。

2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外部原因

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的一个行政监督部门,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严整制约,必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外部审计弱。

②内部审计的控制性。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它是以职责分工和适当的授权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众多目标进行审计时,越来越依赖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然而,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作用在企业中得不到发挥,使企业不能有效全面执行或者不能有效防止企业经济活动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使内部审计人员据此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③内部审计的法规性。政府出台的《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内部审计法规的制定却相对滞后,目前还暂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规。这样,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和评价时,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只能依靠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增大了审计风险。

④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其复杂性一是随着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投资多元化的发展,关联企业、子公司增多,使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市场交易内容日渐复杂,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急也必然趋于复杂。一些虚假或错误的会计信急可能掺杂其中,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增加了审计人员对有关问题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二是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决策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增加了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增大了审计风险。

⑤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和分析性复核己被广泛应用,但它们都是根据总体中部分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时,多数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误差,形成审计风险。分析性复核方法由于强调了成本效益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因而审计人员会舍弃一些对审计意见影响不大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可能使审计意见失实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2.2内部原因

①内部审计机构因素。首先是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不稳定,配备人数少,审计人员配制与所应承担的审计任务不对称。部分单位因精简机构,把纪检、监察、审计三个部门合为一体,审计人员很少,难以完成正常的审计任务,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其次是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目前在职的审计人员所学专业多为会计或审计专业,很少有懂法律、经营管理、金融和其他高新技术专业知识的全面人才。

②内部审计人员道德因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道德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师必须遵守高标准的诚实、客观、勤奋和忠诚的原则。而现实中部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甚至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和揭露,从而出具与事实不相符或完全相反的报告,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誊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审计风险。

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因素。内部审计人员普遍计算机审计技能欠缺,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部分审计人员自认为对本单位情况熟悉,情况调查缺乏深入,发现问题不深究,讲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易产生审计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平时忙于日常工作,不能钻研新技术,学习新法规,对专业的后续教育也不能认真对待,滋长了内部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3.1开发管理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离开了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就无法对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监督。内部管理审计法规属于审计标准,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早日解决。

3.2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以谨慎的客观公正态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订防范风险的管理控制机制,要善于回避和转移风险。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存在较多问题的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应有意规避风险,学会自我保护。对于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涉及多个部门的某些政策,内部审计人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以明确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3采用内部审计科学方法

根据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规模大小、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内控制度的完善情况等确定恰当的审计方法,并随时调整。尤其是要尽快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早引入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合理评估内部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审计计划,并结合账目基础审计方式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审查评价作用,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4严格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

内部管理审计的精髓就是关口前移,改变事后控制的被动局面。对于一家管理不善的公司而言,通过对其进行内部管理审计,全面系统地检查和测试其内部管理控制,往往能准确定位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解决该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审计既不能替代管理也不能减轻人对决策和控制的责任。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以顾客为中心,还必须注重企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产品、服务转向企业总体规划。

3.5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处罚权

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处罚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虽然内部审计机构的处罚权与国家审计处罚权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内部管理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错弊责任人的切身利益有足够的影响,将会大大强化内部管理审计的权威作用,从而有利于审计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钟淼.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形成及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4,8:106-108.

[2]李文辉.内部管理审计的风险控制[J].陕西审计,2004,5:22.

[3]张曦颖.怎样开展内部管理审计[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9:16.

[4]黄颖华.论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管理审计[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19(5):61-63.

[5]黄晓梅.舞弊审计中风险的规避[J].中国内部审计,2006,2:12-13

管理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职能

1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

风险管理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作为。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所谓风险管理审计是指组织内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它的总目标是:以风险管理为标准,审核被审计部门在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于损失发生之前能作出最有效安排,使损失发生后所需要的资源与保持有效经营必要的资源能达到适度平衡,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是对风险管理、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预警,它既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又是风险管理的倡导者,它通过风险管理为组织创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首要使命,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丑闻的频发致使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SOX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美国商业对全球的深刻影响,SOX法案事实上已影响到全球的内部审计人员。SOX法案特别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公司治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得内部审计在参与到企业价值增值活动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机。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原有“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南,这也必将促进内部审计由以内部控制评估为基础向以风险管理评估为基础转变。

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最初的监督职能,经历了以消极防弊为主、以积极兴利为主以及为组织增加价值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集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管理咨询职能于一身。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前提。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在其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两项基本职能基础上的:一是内部审计要识别企业所面对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关联交易、合资以及合伙风险,企业重组、包括合并和购置风险,新业务、产品和系统的风险,适应汇率变化或现金流量变化的能力、信息系统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等。二是内部审计要评价管理部门为减少风险而设置的控制是否适当、有效,最终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所以,以上定义通过强调内部审计范围包括独立性和咨询活动,突出了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的关键问题。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重心由事后评价控制转向事前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其中,风险管理又是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焦点与核心问题。

2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现状及原因

2.1职能转变中风险管理审计现状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没有实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及成果还比较少,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还存在着若干问题。

(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有待改善。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及安达信危机发生后,美国审计行业才注重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刚起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当缺乏,不能很好的规范保障风险管理审计的开展,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束手束脚,不利于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2)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项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而不能像西方一些企业将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企业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当风险发生时,各职能部门间互相推卸都在想方设法逃避风险的责任。

(3)企业领导班子还没有意识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层他们大多认为只要把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管理好,就可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并没有意识到内审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重大意义。但是内审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更能促进风险管理的进行,更系统全面的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更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以达到降低风险损失。

(4)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足阻碍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刚刚起步,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更缺乏相关的审计工作经验,这就是内审人员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最大弱点和挑战,在现阶段,就要求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工作经验,开拓风险管理审计的新工作局面。

(5)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由于企业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导致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再延伸的风险管理审计人才更加严重匮乏。由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能力差等,将严重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和质量控制。

2.2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原因

风险管理审计之所以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全新的审计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1)受托责任多极化的需要。

利特尔顿教授在他的《会计理论结构》中说“审计职能就在于研究、审计和评价受托人对委托人所赋予之受托的履行情况;审计应对受托责任报告加以测试;应审核包括现金要素在内的许多要素的综合受托责任;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公司资产的受托责任,向来就是重要的审计问题”。历史地看,受托责任从最初的仅仅要求报告已取得和处理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保管责任演进到含义颇宽的管理业绩概念,充分显示了受托责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随着受托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多,企业风险的大小自然成为委托人所关注的重要信息,相应的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要进行拓展和延伸,风险管理审计则是必不可少的。

(2)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化企业管理控制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份额,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不断地改善管理工作,而管理控制的一种方法就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

3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进行风险管理审计需采取对策

3.1转变传统观念,重视风险管理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范围大幅扩大,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并且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要求企业管理层要彻底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审计人员也要转变观念,尽快实现从传统的账账基础审计、绩效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突出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3.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内审人员要想成为风险管理专家,不仅懂得财务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扎实专业技能,还要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素质,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企业应该花大力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为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奠定基础,主要做法:一是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二是选拔优秀审计人才出国学习现代风险管理审计技术。

3.3创新工作能力,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具有影响、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要能够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任何难事都会迎刃而解。中国及世界企业界当中,目前由于风险管理审计刚刚起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善,工作也还是探索摸索当中,还没有什么经验及范本供大家遵循和参照,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创新工作能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开拓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新局面。

3.4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做到经常化

由于风险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幻想一次、两次风险管理审计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是荒谬的、不现实的,因此风险管理审计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审查评估。经常性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不断的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审计的质量,最终能够把握风险管理的精髓,把自己变成风险管理的权威性专家,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素清.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5):25-29.

管理审计论文篇6

1.审计性质不同大型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一般由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审计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的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由于大型基建项目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因此相应的审计工作也特别繁重,且持续时间长,在审计过程中,一般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承担部分业务工作,但组织协调、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的出具等关键工作仍由审计组织部门直接承担,因此,这种审计属于政府审计的范畴。本文所指的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开展工作,属于社会审计的范畴。

2.审计的内容与重点不同大型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对项目决策、建设程序的监督,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注重对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责、权、利的统一;注重研究制订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程序、方式方法、处理处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统一标准和口径,以严格的程序、有力的手段,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本文所指的项目跟踪审计,注重加强对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重点在于合同的执行方面和工程造价的控制,目的在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3.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不同大型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对象一般为列入国家或省市重点建设计划的独立项目,工程规模大,审计时间长。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第三方跟踪审计项目规模相对较小,但数量多、种类杂。

二、实行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传统的项目审计是一种事后的审计监督,一般安排于项目即将交工或交工后进行,仅涵盖施工和工程结(决)算两个阶段。而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结(决)算和运营管理等阶段,从整个项目周期来看,传统的项目审计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项目各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情况。以合同签订阶段为例,由于没有审计人员的事前参与,有些承包合同条款不严密,不规范,存在不少漏洞,如工程范围比较笼统,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和费率未作详细约定,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不清等。特别是一些闭口包干合同,对包干范围、质量要求、调整手续等没有明确约定,导致包干项目包不住,闭口合同形同虚设,最终仍按实结算,很难真正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施工项目的不可逆特性,经常出现事后审计发现问题难以得到纠正的现象。而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实施全过程监督,从前期工作阶段即参与其中,由独立第三方及时就各阶段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对工程造价进行准确审核,最终形成审计报告。从项目管理五大要素,即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环保方面考察,跟踪审计以控制成本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提供全过程监督和咨询服务为手段,间接促进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与环保,充分体现了审计监督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

2.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效传统的项目审计由于采用静态操作模式,一般仅对承包商上报的工程结(决)算报告和过程计量支付文件开展审计工作,事前和事中基本没有审计人员参与,由于介入时间晚,审计人员无法准确掌握项目全过程情况,对隐蔽工程以及工程变更、材料采购情况,往往缺少有力的审计证据。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生与承包商方面的扯皮现象,以致于影响审计结论的及时准确出具,给项目管理和审计相关各方的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采用动态监督模式,全过程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前期工作阶段即可对委托方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提出咨询意见,形成较为完善规范的合同文本;及时准确地完成对隐蔽工程、材料采购及工程变更的审计,为最终的决算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请委托方改进完善,从多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成效。

3.有利于弥补委托方的技术短板和人员不足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工程技术方面的人员,以土木工程和机电工程专业为多,而上述列入跟踪审计范围的项目涉及专业多,数量繁杂,且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仅靠经营管理单位自身的技术人员,常常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通过委托独立第三方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有利于借助社会技术和管理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委托方的技术短板和人员不足。

三、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的主要阶段和内容

第三方跟踪审计伴随着项目实施全过程,一般可分为开工前准备、过程实施和工程结(决)算三个阶段,跟踪审计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工作内容和重点各有侧重。现以高速公路大修项目的审计内容和要点为例,作一简要分析。

(一)开工前准备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要点1.审查项目建设程序和审批手续是否合规完备;项目所需的资金是否已列入已经审批的年度预算,资金是否落实。2.审核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等级,业务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设计依据是否充分、可靠,设计文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3.审核概算设计文件内的工程项目有无漏项,预算中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定额套用是否符合规定,工程计价是否合法、合规、准确,预算调整是否规范等。4.审核招标文件是否完备,并参加招标过程重要活动,审查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5.在委托方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前,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重点关注合同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重要条款表述是否准确,经过审核提出书面意见,以备委托方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完善。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前期工作的相关建设程序进行审计,对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进行审核,以及时掌握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合法规范,便于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过程实施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要点1.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项目是否严格按照预算开展,有无超出批准预算范围外的投资等问题。2.审查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审查各项内控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如工程支付及变更审批制度、工程验收制度;设备材料采购管理制度等,保证项目运行程序规范、资金使用合规。3.对施工承包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查合同双方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工程有无违规分包、转包;施工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隐蔽工程验收程序是否完备,记录是否完整;工程变更理由是否充分、合理,变更审批程序是否合规,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完善。4.中期计量支付工作审查。审查中期计量支付程序是否规范,施工单位上报的文件是否完备,监理单位有无按规定认真审核鉴证,业主单位有关职能部门有无按程序进行审核;申请付款的金额是否准确、依据是否充分、资料是否完整,工程形象进度是否与实际相符,计量计价是否准确,防止出现超付工程款现象。5.对材料、设备价格和质量进行审核控制。审查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是否与市场价格相符,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有无相应的制度和流程,相关制度和流程是否得到严格执行,防止施工单位所购材料、设备以次充好,对工程质量产生隐患。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对中期工程计量支付、隐蔽工程验收、工程变更及材料设备采购与价格控制进行审计,为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工程结(决)算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要点1.合同内工程款的审计。由于工程规模、发包方式等的差异,目前常用的施工承包合同大致有单价合同、总价合同和预算价合同等三种。以工程量清单单价合同为例,在进行工程结算时,以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来计算最终的工程造价,这就要求审计时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多报工程量、重复计算工程量及错误套用单价的现象。2.工程变更的审计。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更在所难免,而工程变更会对工程决算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审核变更项目的审批、签证手续是否齐全;核实变更增加的项目是否已包括在原有项目的工作内容中,防止重复计算。在此基础上,审核变更工程量;依据定额,根据项目变更特点,核定变更工程单价,最终确定工程变更总价。3.工程结(决)算送审报告的审计。主要审查送审资料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手续是否完备,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工程结算书的计价、计量、计费是否正确,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是否合规等。在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基础上,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工程结(决)算资料进行汇总审计。审计的依据是:项目有关的施工、设计、监理合同,技术规范,设计图纸,项目管理手册,现行国家及地方建筑、市政、公路等计价定额,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委托审计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等。审计单位依据上述规范、条例、制度和合同,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核减项目及核减额,与承包商进行沟通商谈,最终形成经承包商和委托单位共同确认的工程决算审计报告。如工程规模较大,并能形成独立资产的项目,还需要对该项目的设计、监理、检测、管理等费用进行审计,形成项目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四、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管理制度是有效实行第三方跟踪审计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先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从跟踪审计工作的目标、审计范围和内容、机构保障、各方职责及具体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健全项目第三方跟踪审计管理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制度规范,流程清晰。其中,由于高速公路运营期的工程项目数量繁多,且存在路桥设施新旧程度和交通流量的差异,以及经营管理工作需求的不同,各单位的项目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项目如大修,总投资可能达几千万元之多,而小的零星改造工作,可能只需几万元投资,所有的项目都进行第三方跟踪审计,显然没有必要,也不经济,因此,应根据各单位项目的特点,本着“抓大放小”和“应审尽审”的原则,规定单项工程的送审标准,年初即根据已经批准的年度预算,会同审计单位编制跟踪审计计划,明确全年送审项目数量、工程概况、计划开工和交工时间,便于审计单位及早制定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

2.选择胜任、负责的审计单位并签订完善的委托合同是第三方跟踪审计成功实施的关键。应从中介机构的资信等级、专业力量、审计方案和以往审计业绩等多方面进行考察,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单位,并签订完善的审计委托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工作流程和费用结算办法。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单位成立与项目相适应的审计工作组,配备相应的工程、财务和法律专业人员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从总体上讲,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主要有四点,即独立公正的审计立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专业胜任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只有具备以上素养,审计人员才能有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按计划完成审计任务。关于审计费用的结算,可采用基本工作费加审核提成的方式。由于跟踪审计工作量较大,对于审计单位而言,配备人员多,工作耗时长,因此,应根据预计的年度送审项目情况,双方核定基本工作费用,以保证审计单位的合理效益。同时,可根据送审项目的送审金额或核减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提成,以提高审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3.委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是第三方跟踪审计顺利推进的保障。第三方跟踪审计工作涉及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单位,各方依据施工承包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和审计委托合同开展各自的工作,由于上述合同内容各异,但又基于同一个项目,因此工作界面上相互交叉多,在实施第三方跟踪审计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需要协调的事项。作为委托单位,应成立以财务部门牵头、项目承办部门人员参加的审计工作协调组,负责审计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选择审计单位;审核审计方案;督促审计单位按时到位专业人员和开展工作;及时提供项目有关资料;通知审计单位参加项目相关活动;督促承包商按期报送计量支付、工程变更和工程决算等文件;按程序要求完成业主单位各项工作;确认最终审计报告等。日常工作中,应进一步明确项目相关各方的责任。审计单位的职责在于监督与咨询服务,其参与招投标过程、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把关、审查工程支付文件、审核工程变更及对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审计等活动,都是为完成审计目标所进行的必备程序。但审计单位进行的相关工作,并不能代替或减免设计、监理单位的工作程序和应尽的工作责任,更不能代替项目管理方即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职责。需要明确的是,承包商上报的最终决算材料,应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项目承办部门先行审核后,再予送审。在没有形成最终审计报告前,不得组织项目验收和工程款的最终支付。

管理审计论文篇7

一、美国国家审计的基本情况

美国国家审计体制由立法型审计机关和行政型审计机关两部分构成。立法型审计机关包括美国国会所属的审计总署和各州议会、地方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行政型审计机关包括联邦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监察长办公室和各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下设的审计局或州政府部门的监察长办公室。

为了适应美国审计管理体制的需要,美国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大体系的审计机构。仅就国家审计而言,其机构包括:美国审计总署、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和州、地方政府审计局。

(一)美国审计总署。美国审计总署是联邦国会之下的国家最高审计机构,担负着审查、监督美国联邦政府的所有收入、支出及项目效率、效果的重要职能,向国会直接负责并报告工作。目前,审计总署包括所属各分部在内,共有职员5200多人,其中审计总署本部2700多人,各分部合计2500多人。审计总署设审计长、副审计长各1人,审计长助理4人。审计长由国会特别委员会提3名人选,总统从中确定1人,经参议院表决通过后,总统任命。审计长任期15年,除犯有罪行由国会革职外,不得罢免,副审计长和审计长助理由审计长提名,总统任命。

审计总署除设置人事和行政机构外,在审计长的领导下,还设立两大业务工作系统:一是计划和审计报告系统,由3个局级单位组成;二是审计作业系统,由7个局级业务机构组成(这7个局各设局长1人,局长助理若干人,由审计长任命)。另外,审计总署在国内外设有19个派出机构:其中,国内设16个地区分部(分署),国外设3个分部(分署),在总署审计长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工作。各分部的人事、经费和审计业务都由审计总署直接管理。分部的正、副主任由总署审计长任命,一般职员同政府文职官员一样,由联邦政府人事部审查合格后,批准各部门聘用,报审计总署备案。只要无违法行为,可终身任职。审计总署和分部的经费,由国会预算委员会直接拨给审计总署,统一分配使用。1985年,审计总署的经费预算为3.3亿美元,全年人均经费为6.6万美元。审计业务计划由审计总署统一制定,各分部贯彻实施。审计报告报审计总署审核,经审计长签发,上报国会并公开披露。

(二)监察长办公室。监察长办公室隶属于政府部门,是审查、监督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效果,以及本部门官员行为合法性的机构。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各部门一般均设有监察长办公室,有些州和地方政府所属的部门也设有监察长办公室。联邦政府各部门的监察长,由总统提名经国会讨论任命,负责主持各部门业务工作的监察,职位相当于副部长。审计结果,通过部长向总统和国会报告。但是,各部的部长一般不得改变监察长签发的审计报告,若有不同意见,可向总统或国会加以说明。由于联邦政府一些部门的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的还涉及到驻国外机构。因此,一些部门监察长办公室在各地设立派出机构。

监察长办公室除设监察长1人外,通常还设有副监察长和监察员若干人。他们按照监察长的指示,协同开展审计活动。监察长办公室所有人员的聘用与解聘均须经监察长批准,监察长职务基本上是终身制,除非由国会或州议会投票表决同意,任何人无权罢免其职务。

(三)州和地方政府审计局。州和地方政府审计局是直接向各州和地方的议会负责,有权对该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任何官方事务或与政府有关的事务进行审查、监察的审计机构。

各州政府的审计局局长由州长任命,负责对州政府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审计;州下属的地方政府的审计局局长由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如市长)任命,负责该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业务审计。各级政府审计局所从事的部门审计,有时可能会与州议会或地方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产生重复审计的现象,因此需要搞好协调工作。有些州政府不设审计局,政府部门的审计工作由驻州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负责进行。

美国国家审计由美国审计总署来执行,其主要职能是:(1)、颁布、修订联邦政府审计准则;(2)、制定并组织实施审计计划;(3)、协助国会监督联邦政府的规划与项目预算的执行;(4)审计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拨款事项及其有关的各种业务;(5)、审查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6)、审查联邦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所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和经济效果;(7)、国会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审计总署除了完成上述传统的审计任务之外,更多地开展管理评价、政策评估以及为国会面临的各种行政系统施政方面的复杂问题提供研究报告,更多地担当咨询建议者的角色。

二、美国国家审计的几个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审计总署隶属于立法部门,向国会报告工作。对总统及其下属的行政部门独立行使监督权。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命规格高。如,先由国会提出3名审计长候选人,总统确定其中一位再交参议院选举,根据参议院最终选举结果,由总统正式任命审计长。二是审计长任期时间长。审计长不因政府更迭和国会换届而易人,任期为15年。三是不得随意罢免审计长。只有具备参、众两院联合提议和总统签署命令这两个条件,才能罢免审计长。四是审计长工薪待遇高。为排除外来压力影响,保障审计长享受高于一般部长的待遇,审计长退休后仍拿全薪。五是经费单列预算。审计总署的经费,由国会单列预算予以保证。六是由审计长自行决定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影响。由于美国政府对审计总署和审计长赋予了较高的权力和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的较高的待遇,所以审计部门可以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对保证审计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州的国家审计部门与联邦审计总署在独立性方面基本一致。

(二)审计的计划性强。美国审计总署十分重视审计的计划性。他们的战略性审计计划是一管几年的计划,审计重点一般把“揭露浪费、欺诈、滥用权力和管理不善”当作重点,有时还把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以及减少联邦赤字,促进政府加强会计责任和关注工作成果等当作重点。根据战略性计划,提出年度审计计划方案。美国审计总署工作量的80%是国会和国会委员会根据审计战略计划要求审计署安排的,其他20%是审计长根据总体计划和工作需要决定安排的。

(三)审计工作效率高。美国国家审计在1970年前,还完全是人工审计;到1980年前后,各级审计部门逐步配备了计算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在美国国家审计人员已经完全掌握了计算机审计技能,从而使审计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审计处理由几个机构配合进行。美国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经济问题的处理是由几个部门配合进行的。第一,对于触犯刑法的,审计总署要把所有文件资料移交给监察长,请监察机构提起公诉。如果监察长认为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则由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监察长再决定是否。第二,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非刑事问题的处理,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有严重损失浪费现象或管理不善等问题,审计总署需做出包括审计结论和建议的审计报告,并在必要时由国会参、众两院召开听证会,在会上公开审计报告。

三、改善我国机关审计的几点启示

通过对美国国家审计情况的考察,对照分析我国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强化我国审计机关独立性。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下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现行的这种审计管理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名义上是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实际上完全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问题非常严重,审计机关已丧失了独立审计的条件。这对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较大,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很难及时、完全披露,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机关的权威。因此,建议将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适当进行改革。即在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管理体制暂时不变的情况下,将省以下审计体制改为垂直管理。这样改动后,省以下审计机关统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直接领导,从而增强省以下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省以下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权力,更好地发挥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作用。

(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已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工作。如果审计机关还停留在人工审计的水平上,就远远跟不上现代化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力争在短期内使部分审计人员学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逐步使绝大部分审计人员都能学会和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几年来,我们厅在推广应用计算机方面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熟练程度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大多数人仍停留在最简单的打字、列表水平,真正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加大审计结果公开披露的力度。我国的审计法规虽然规定了审计结果中以对外公布,但实际操作时一般只向政府或人大报告以及发送被审计单位,而向社会公布的极少。今后似应考虑选择合适的新闻媒体,在不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这样既可以用社会舆论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又可以因审计结果需要公开披露而促使审计机关对开展的审计工作更加认真,更加谨慎,更加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审计权威,加大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近年来,在披露大、要案方面,国家审计署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积极努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疑虑,该曝光的曝光,该移交的移交,不能一味顾及情面。否则,我们的审计权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打折扣。

管理审计论文篇8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单位内部科学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按《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逐步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有许多负待解决的问题。

1医晚内部审计现状的不足

1.1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很多医院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是由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比如,创“三甲”医院就必须要设有审计部门),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内都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1.2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医院大部分内审人员就是一个人,有的甚至是兼职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是不能完全胜任。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1.3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致使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1.4内部审计面窄,审计方法简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日常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范围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

2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

2.1建立合理有效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规范医院的基本建设活动审计意见要得到有效的执行,内审部门必须树立枫威性。零星维修工程的执行程序:工程预算及合同必须经内审部门审核后才可以施工,结算由审计部门审核后才可付款招标工程的执行程序:内审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在立项、招标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审计后,才可开展项目的招标、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基建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进度款、总价及综合单价跟价等都必须经内审部门审计,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付款都必须经内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才能付款。

2.2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控制基本建设项目的造价,是基建项目审计工作的重点对较大的建设项目,在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都要进行招标。

2.2.1项目立项、决策及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确定项目的投资估算,内审部门以投资估算作为基建项目造价的控制限额。设计阶段,要采用限额设计,内审部门要审核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是否在投资估算内,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超出投资估算,医院应及时调整材料或建设标准。

2.2.2项目招标前期审核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对投标报价、台同条款、变更部分的结算方法等有很大的约束力,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方法的选择对评标、中标也有影响;工程量清单和材料清单的准确性会影响投标报价及限价的准确性。这些条款对工程造价都有影响,所以。内审部门要在招标文件前详细审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材料清单。

2.2.3在开标前对招标工程设置总价限价及综合单价最高限价施工招标时。在开标前由招标公司编制总价限价及综合单价最高限价,内审部门审核总价限价及综合单价最高限价,对控制招标项目的价格水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2.4注重合同条款的审核严密的合同条款,可以全面地制约承包商,防止承包商以各种借口增加工程费用。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下,施工合同多为单价包干合同工程量按实结算,工程量的变动使工程结算造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由招标人承担。在签订合同时,可与施工单位协商,把一些在总造价中所占比例比较小的费用实行总价包干,这样既可以节约工程费用,又可以减少工程量变动引起工程费用增加的风险。

3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3.1切实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我认为医院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并明确其职能、权限、隶属关系等,确保内审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直接对话渠道畅通,以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3.2健立健全内部审计内控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医院内审也不例外。医院内审工作要干好,首先磐须建立健全内审内控制度,全方位控制、考核、评价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工作组织实施的程序、内审报告的质量等。

3.3建立“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新的“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必须建立。审计人员应积极转变在审计思想、方法、对象上的传统观念,不断引入先进的审计方法,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使内部审计融入服务之中,融入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医院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之中。

3.4更新审计观念,拓展内审范围一要树立新的审计理念,丰富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首先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审计为主,由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和风险管理。

管理审计论文篇9

工资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医院稳健运行的最基本一环。工资的客观、准确对医院的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曾有卫生系统财会科在工资核算人员变动职工工资操作过程中,对其审核的力度不够,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工资数据进行人为修改,人为增加个人账户套取工资,使医院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我们更应引以为戒,加强对工资核算的管理与审计。

现有工资已应用专业工资软件,实行全面微机化管理,工资变动操作日趋简便,于是乎有些单位认为可以免去工资审核这一岗位,或者仅仅是核对工资汇总表总额与银行转账单金额。其实不然,工资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全院职工工资的补、扣款及各项变动的整理,及时填报职工人员工资金额,编制工资表,按时发放工资,并做到内容真实、分类清楚、数字准确,这也是工资核算人员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那么,要保证工资的真实、准确,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呢?

一、操作密码的管理

工资核算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而且操作人员的密码最好每个月变更一次,这样可以降低其他人员随意更改工资数据的可能性,工资审核人员要定期检查工资日志文件,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二、控制差错率

控制工资核算人员的差错率,差错率=当月工资核算差错笔数/当月工资核算变动总笔数*100%,差错率应控制在1%以内,出现差错及时更正。若核算人员差错率达到2%,就应该在当月的绩效考核上予以记载。同时要控制工资审核人员(下文将详细介绍)的差错率,并在绩效考核上予以体现。

三、设置专门的工资审核人员

财会科应专门配置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工资,内部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

1、工资审核人员的首审

财会科工资核算人员根据上级规定和人事科的通知负责办理全院职工的调入、调出及工资的增减调整,以及工资、津贴、补贴的发放工作和办理人员工资增减手续。人事部门的有关人员工资变动表,在被送达财会科后,由工资核算人员进行工资操作变动,然后由工资审核人员对其工资变动单进行首次审核,审核要求每张工资变动单必须有科室领导签字,并清晰写明工资变动人员工资变动的原因、人员名单、变动的明细数和汇总数,如有不一致的地方要及时与过单人员沟通,对于必要的变动通知单要进行复印,以备将来职工查阅咨询。通过首审能杜绝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工资差错,为工资核算人员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工资审核人员的二审,审核是应始终遵循三个一致。

(1)当月工资增减变动后与工资汇总表金额完全一致:将上月工资汇总表的临时性增减项目(如其他补贴、其他扣款)去掉,便得出本月工资变动调整的基数;然后将本月每笔工资变动单都数值化,将工资增加额汇总,减少额汇总,在本月工资基数上加增加额,减减少额,所得金额应和工资汇总表的数额完全一致。

当汇总数核对一致后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其实这仅仅是审核工作的开始,对于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工资变动不大的医院,审核人员则应在汇总数核对之后对工资有变动职工的工资进行逐笔审核;对于规模较大的医院,职工较多,工作量较大的医院,很难对每笔工资变动都予以审核,尤其是工资调标或套改时,涉及工资变动量巨大,几乎涉及所有职工,故对于当月发生的工资变动,仅能对其中若干笔进行抽检审核,但也应尽可能增加抽查数量,以保证准确性。

(2)每月末工资变动结束后,产生工资汇总表,工资汇总表的工资实发额要与银行转账单的金额完全一致。工资汇总表要一式打印叁份,一份财务做账,一份贴在人员工资明细表的封皮上,一份存档备查。

(3)工资汇总表的人数要与人事科当月在册的人数完全一致。

医院的职工人数应与在银行开立的账户数额相等,以避免人为增加个人账户套取工资。

四、工资审核人员的日常审计

1、“眼要勤,口要快”。工资审核人员要经常检查人员工资明细表,对于工资表上个别人工资出现的临时性补贴与临时性扣款要及时与工资操作人员沟通,弄清增减原委;核算人员对工资明细表要每月定时打印出两份,一份备职工查阅,一份存档;审核人员对其工资数据及工资报表结构也要定期复制,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资核算人员要随时记载对于平时有些职工提出的工资问题和由于错误操作而需要在下月修改的数据,这些都需要及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五、加强工资核算、审核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1、“职业素质决定一切“。无论是工资核算人员还是工资审核人员都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认识到工资的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每个人都要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全面提高所任岗位的业务素质—提高技能,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这样才能使工作日臻完善。

管理审计论文篇10

论文关键词:沟通,审计

 

沟通是贯穿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也是审计人员的重要技能之一。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中均有关于内部审计人员人际交往技能、审计沟通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人际沟通对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获取相关、全面、可靠的信息,确保内部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内部审计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对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内部审计工作赢得领导的充分支持与理解,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和处理好与被内部审计单位的关系。

二、加强与各对象的有效沟通

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高级管理层是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核心组织,担负着公司经营活动、业务发展、业务开拓展和创新、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等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地与管理层进行联系。在沟通中充分了解组织发展目标,围绕单位工作重点、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和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组织的发展大方向保持一致,有针对性地制订内部审计计划、实施内部审计项目并提出内部审计建议。同时审计在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是否真实有效,经营是否安全,发展是否稳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科学,投入是否高效,是否达到经营目标,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时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管理论文,均需要有翔实,确凿的证据。这些证据的取得需要高级管理层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协助。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审计评价也要取得高级管理层的认可。因此,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有利于取得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协调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论文提纲格式杂志网。

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有利于优化内部审计氛围,求同存异。在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中,首先要让对方理解内部审计工作,同时要充分肯定其工作业绩,给予充分的尊重。在获取内部审计信息和有关资料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有用信息;要主导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要尝试与被审计对象建立长期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功能。

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还要保持与组织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良好沟通,取得其支持和配合。要建立横向的沟通协调机制,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和单位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建立沟通联动机制,及时了解组织各职能部门的动态,寻求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落实内部审计决定,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

三、审计沟通的不同阶段

日常进行有关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宣传。许多部门并不清楚内部审计的目的和工作价值,他们可能认为内部审计只会鸡蛋里挑骨头,给自己添麻烦。内审人员应通过墙报、内部刊物、广播等不同形式宣传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并在工作中体现服务意识,使被审单位认同内部审计的工作价值,密切配合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审计实施阶段,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一般围绕审计目标,在审计范围内收集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通过项目会议等方式使被审单位详细了解本次审计的目的、范围和具体安排,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中期一般用于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审计发现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可在不增加审计风险的情况下,让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协助完成项目的某些方面,有利于增加其对审计结果的认同度。后期主要是对审计结果的确认,及时反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审计工作底稿进一步确认达成共识。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流,听取对方的解释。对于因误会产生的问题,可以及时消除,提高效率;能够马上整改的问题,可以不必上审计报告,以激发被审计单位整改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审计报告的负面评价。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管理论文,需经对方确认,有利于双方对审计报告达成一致意见,促进整改。

四、实现有效的审计沟通

1、组织机构与地位

由于目前大多数组织仍然是传统的层级结构,等级观念、地位差异对人们的影响甚为深远,从而加深了解沟通中的鸿沟。这在内部审计沟通中,职务级别低的内部审计人员在与比他级别高的被审计对象进行沟通时,对方都有可能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审计的效果;此外,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所处的地位和层次同样会对沟通产生影响。因此,面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或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时,应在内部审计部门中尽量安排与被审计单位相当职务、级别的人员与之进行沟通,这样同时也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从而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2、沟通的心态

在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容易表现出强势的谈话心态,这是审计沟通的大忌。在审计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把谈话搞得像审讯,使对方感到有压力。第二,谈及审计发现的问题时,要耐心听取对方阐述,深入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的真实原因;不要未等对方阐明,就妄加责怪,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第三,审计人员既不能脱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谈问题,也不要一听对方说困难就忍让,讨好被审计单位,丧失原则论文提纲格式杂志网。凡此种种,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

3、注意沟通的技巧

⑴控制情绪

情绪对于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均会有很大的影响,极端的情绪使人们无法进行客观而理性的思维,从而无法正确判断。在内部审计沟通中,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关键问题或是关乎被审计对象利益的问题,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信息传递受阻或失真。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无论遇到什么情形,出于何种原因,在沟通过程中都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力求保持在一个平和的状态;当面临失控状态时,可以暂时停止沟通。

⑵有效的倾听

认真倾听可以创造出信任和尊重的气氛,使对方打消顾虑,畅所欲言,使内审人员可以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当然,重视倾听并不是完全放弃沟通的主动权,内审人员应在倾听的同时,通过鼓励、提问、引导等方法,控制沟通的主题,提高沟通的效率。有效倾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换位思考、用心体会。②依实引导,只有让对方觉得你愿意并且有兴趣听,他才会有兴趣讲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管理论文,并且讲你想知道的。③要理解和认同对方的立场,就是有不同意见,也要尊重对方的立场,因为沟通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④不要急于修正对方的讲话,一来表示尊重,二来也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要让对方把话讲完,给对方全面系统阐述相关情况的时间和机会。

⑶知识和文化背景

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怎样把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同时审计人员要具备快速融合企业文化和缩小与他人差异的能力。

4、妥善处理人际冲突。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使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更容易发生冲突,内审机构负责人要对审计中可能发生的冲突性质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冲突发生的根源,尽量缓和与避免破坏性冲突的发生,同时要积极引导和发展建设性冲突,以使组织始终保持和谐、活泼的状况。

五、实现目的

内部审计对自身做出的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和睦相处,本着“检查身体,治病救人”的目的进行审计活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反馈过程中要多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在服务中进行监督,在监督中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审计结果做到审帮结合、宽严相宜,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与合作关系,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