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09:37:45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1

今年来,组织人事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工程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在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地抓好党建、干部和其他各项工作,为公司发展稳定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党建工作

1、 较好地组织、筹备、召开了公司第五次党代会。选举产生115党代表;选举产生了公司第五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对公司机关党支部等10个党支部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

3、做好公司党委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组织工作。会议质量受到市委组织部和省电力公司好评。

4、开展了“四好”班子创建工作。根据省电力公司党组要求,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此项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和提高。

5、举办了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有38名党的积极分子接受教育。

6、完成了组织发展工作,接收13名预备党员,5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

7、完成了“两先两优”的评比表彰工作,筹备召开了建党85周年暨“学习”活动、“两先两优”表彰大会。38名党员、4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和4名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

8、完成公司党组织和党员结构的统计工作,并建立公司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系统。

9、开展了党员工程活动,基层支部成立了48个“党员工程”项目,316名党员在公司“急、难、险、瘦”工程中建功立业。

10、在公司网站上开设了《党建在线》网页。

(二)干部工作

1、做好两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立工作。根据干部管理工作的需要 ,依据干部考核工作和公司职代会两个途径,积极做好公司两级,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管理、培训、考核等工作,并对基层约15名的后备干部进行了考察、了解。 

2、做好中层干部的考核、表彰、处理。组织公司领导、中层干部、职工代表进行评议和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与考评对象见面。做好公司领导的小结卡、目标卡、述职、述廉等工作的收交、评议等工作。

3、根据公司干部管理要求,积极参与干部任前廉政教育和公司干部管理中的四项谈话工作。全年公司共有56名中层干部接受了任(岗)前廉政教育,对10名20__年度综合考核排序靠后的中层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开展了对12个二级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廉政谈话。

(三)其它工作

1、做好中层干部档案审核工作。完成175名中层干部第一轮的档案审核工作。

2、全年收缴党费共计34377.9元。

3、做好离休干部有关工作。

4、做好干部有关工作。

5、做好干部出国(境)有关工作。

6、做好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工作。

7、完成市委组织部和省公司组织人事部安排的工作。

二、存在不足与07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不足

1、对政策和文件学习、理解不够。

2、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3、工作的方法有待改进。

(二)07年工作打算

1、完善公司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2、完善公司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3、编制公司中层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

4、编制公司二级“四好”班子建设实施办法。

5、编制公司基层单位“四好”领导建设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6、编制公司党员发展工作规程。

7、编制公司流动党员管理实施办法。

8、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工作。

9、做好中层干部任期届满的考察、考核、评价工作。

10、完善公司干部年终考评办法。

11、做好后备干部的考察、管理工作。

12、做好组织发展与党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

13、编制中层干部薪级管理办法。

14、做好中层干部和党的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

15、编制公司“党员工程”实施办法。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2

论文关键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性问题;组织非结构性问题;组织文化;管理分权

1A公司的组织结构材料背景:

A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8年,由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王教授及几位青年教师共同创办,产品主要是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集成系统,主要的客户为银行、税务、海关、民航等部门。公司创立初期仅有20名员工,王教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组织部门划分为技术开发部、客户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各部门设经理一名,员工若干。

公司员工都是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学习能力强,能独当一面。他们工作很努力,与客户加强沟通。王教授更是事必躬亲,不仅抓经营管理,有时还亲自动手编写应用程序。

凭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A公司实现了超速发展。到2002年,销售收入已近亿元,员工增值150人。由于业务扩大,人员增多,需要进一步分工,公司于是对组织结构做了变革。公司仍设董事会、总经理职位,但在总经理下分设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辅助职位,总经理负责部门由原先的三个变为市场营销部、软件部、网络部、采购部、工程部、客户服务部、研发部、行政部八个部门。A公司现在的业务流程是:市场营销部负责开发客户、签订合同、软件部和网络部负责按合同进行设计,采购部负责采购所需设备,研发部负责研制新产品和引进新技术,行政部则负责公司的内部管理。

组织结构的变革带来了许多问题: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沟通不畅;员工士气低降,抱怨较多;常常不能按时交货,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王教授在公司的各个场合总是反复强调公司的使命和员工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但收效不大。

2针对A公司组织问题,现探讨如下:

A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人员较少,采用了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在该形式下,企业责权分明,指挥统一,人员精干,信息沟通方便,反应快速灵活。

随着A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上发展为直线——参谋制形式,为高层管理者配备了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参谋机构,参谋机构人员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弥补管理者的不足,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参谋机构或人员对下级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无指挥权。,但这种形式的缺点是高层管理者高度集权,难免决策迟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只有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责,各参谋机构只有专业管理的目标要求;参谋机构和人员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差,各自观点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后备人才。

2.1非组织结构性问题解决

(1)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

解决方案:根据组织目标和计划任务的要求,规定各层次、机构、职务、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职权,通过设置组织结构图、职务说明书以及制定各规章制度来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方式。同时,考虑到该企业是科技技术型企业,在职能设置上必须给予研发部一定灵活性和收缩空间。

(2)经营业绩下滑

致使销售下滑的原因有:技术落后、营销锏咯不当、售后服务恶劣等。而在众多原因中,以技术落后带给企业的打击最为致命。尤其在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生产领域,其竞争之惨烈非可与其他领域同日而语。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必须要将产品研发及技术推进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企业要建立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提高研究小组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要做到:是构成研究小组的人员结构合理化,加强提高科技人员创造力的训练,给予研究小组成员充分的自由,只设定最终目标,具体符合实现则可放其决定,鼓励研究人员广泛同外界交流;高度重视企业外部科技力量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可以购买高校专利,与高校建立合作研究;投资风险企业。

A企业在市场方面,首先应看清楚市场需求趋势,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前景。对A企业发展初期而言,员工学习能力强,注重和客户的沟通,自然了解了市场需求,因此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畅销产品,而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直接生产工作的员工失去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机会,又由于生产部与市场营销部的交流障碍,极大影响了其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因此,建立各部门,组织机构的有效交流渠道是极为重要的。

2.2组织结构性问题解决

通常,组织结构设计具有五条基本原则:

(1)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2)管理幅度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责权对等原则。(5)因事设职原则。

在以上组织设计原则指导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综观A企业壮大后组织结构设计,过于细化下设职能部门,致使机构臃肿,从微观而言,则过分细化了人员分工,致使职工易产生厌烦情绪、对工作不满。针对上述症结,从精简高效原则看,A企业应合并软件部与网络部,合并采购部与工程部,并将行政部职能划归于总经理办公室内,以此使得管理层次较少,管理人员较少,费用较低,信息沟通有效,管理层次呈扁平结构,有利于发挥下层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可在相关联的工种内实现岗位轮换,丰富扩大工作的内容,即有利于消除工人厌烦情绪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延伸——组织健康发展建设

(1)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市场竞争的需求来看,A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A公司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企业理念;

第二、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塑造鲜明生动的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

第三:与执行力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所以,企业可以从规章制度、工作与决策、典礼、仪式、员工培训等企业日常行为中一点一滴渗透进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战略推广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

(2)企业分权管理艺术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权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权利下放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

分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改变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对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授权。

对于A企业来说,其组织规模正不断扩大,组织活动趋于分散化,同时存在培养后备管理队伍的需要,因此,A企业不仅应通过第一种分权方式减轻管理层压力,促进企业绩效,同时采用对主管人员授权的方式,培养企业管理后备军。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性问题;组织非结构性问题;组织文化;管理分权

1A公司的组织结构材料背景

A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8年,由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王教授及几位青年教师共同创办,产品主要是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集成系统,主要的客户为银行、税务、海关、民航等部门。公司创立初期仅有20名员工,王教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组织部门划分为技术开发部、客户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各部门设经理一名,员工若干。

公司员工都是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学习能力强,能独当一面。他们工作很努力,与客户加强沟通。王教授更是事必躬亲,不仅抓经营管理,有时还亲自动手编写应用程序。

凭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A公司实现了超速发展。到2002年,销售收入已近亿元,员工增值150人。由于业务扩大,人员增多,需要进一步分工,公司于是对组织结构做了变革。公司仍设董事会、总经理职位,但在总经理下分设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辅助职位,总经理负责部门由原先的三个变为市场营销部、软件部、网络部、采购部、工程部、客户服务部、研发部、行政部八个部门。A公司现在的业务流程是:市场营销部负责开发客户、签订合同、软件部和网络部负责按合同进行设计,采购部负责采购所需设备,研发部负责研制新产品和引进新技术,行政部则负责公司的内部管理。

组织结构的变革带来了许多问题: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沟通不畅;员工士气低降,抱怨较多;常常不能按时交货,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王教授在公司的各个场合总是反复强调公司的使命和员工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但收效不大。

2针对A公司组织问题,现探讨如下

A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人员较少,采用了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在该形式下,企业责权分明,指挥统一,人员精干,信息沟通方便,反应快速灵活。

随着A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上发展为直线——参谋制形式,为高层管理者配备了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参谋机构,参谋机构人员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弥补管理者的不足,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参谋机构或人员对下级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无指挥权。,但这种形式的缺点是高层管理者高度集权,难免决策迟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只有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责,各参谋机构只有专业管理的目标要求;参谋机构和人员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差,各自观点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后备人才。

(1)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

解决方案:根据组织目标和计划任务的要求,规定各层次、机构、职务、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职权,通过设置组织结构图、职务说明书以及制定各规章制度来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方式。同时,考虑到该企业是科技技术型企业,在职能设置上必须给予研发部一定灵活性和收缩空间。

(2)经营业绩下滑

致使销售下滑的原因有:技术落后、营销锏咯不当、售后服务恶劣等。而在众多原因中,以技术落后带给企业的打击最为致命。尤其在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生产领域,其竞争之惨烈非可与其他领域同日而语。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必须要将产品研发及技术推进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企业要建立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提高研究小组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要做到:是构成研究小组的人员结构合理化,加强提高科技人员创造力的训练,给予研究小组成员充分的自由,只设定最终目标,具体符合实现则可放其决定,鼓励研究人员广泛同外界交流;高度重视企业外部科技力量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可以购买高校专利,与高校建立合作研究;投资风险企业。

A企业在市场方面,首先应看清楚市场需求趋势,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前景。对A企业发展初期而言,员工学习能力强,注重和客户的沟通,自然了解了市场需求,因此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畅销产品,而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直接生产工作的员工失去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机会,又由于生产部与市场营销部的交流障碍,极大影响了其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因此,建立各部门,组织机构的有效交流渠道是极为重要的。

2.2组织结构性问题解决

通常,组织结构设计具有五条基本原则:

(1)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2)管理幅度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责权对等原则。(5)因事设职原则。

在以上组织设计原则指导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综观A企业壮大后组织结构设计,过于细化下设职能部门,致使机构臃肿,从微观而言,则过分细化了人员分工,致使职工易产生厌烦情绪、对工作不满。针对上述症结,从精简高效原则看,A企业应合并软件部与网络部,合并采购部与工程部,并将行政部职能划归于总经理办公室内,以此使得管理层次较少,管理人员较少,费用较低,信息沟通有效,管理层次呈扁平结构,有利于发挥下层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可在相关联的工种内实现岗位轮换,丰富扩大工作的内容,即有利于消除工人厌烦情绪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延伸——组织健康发展建设

(1)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市场竞争的需求来看,A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A公司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企业理念;

第二、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塑造鲜明生动的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

第三:与执行力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所以,企业可以从规章制度、工作与决策、典礼、仪式、员工培训等企业日常行为中一点一滴渗透进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战略推广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

(2)企业分权管理艺术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权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权利下放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

分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改变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对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授权。

对于A企业来说,其组织规模正不断扩大,组织活动趋于分散化,同时存在培养后备管理队伍的需要,因此,A企业不仅应通过第一种分权方式减轻管理层压力,促进企业绩效,同时采用对主管人员授权的方式,培养企业管理后备军。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4

一、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我市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7户,驻市的国有企业12户。其中市属国有企业党委7个,党总支1个。近年来,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按照《中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企业党建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市现有非国有企业577户,建立党组织96户,达16.6%,其中建立党委的8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145个。按照《中共*市委关于加强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精神,整章建制开展党建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凡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及时建立党组织,能较好地开展各项组织活动;二是涌现出一些先进企业党组织。特别是像千里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为主题的活动,起到了带领群众、团结群众、激励群众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四是企业的一些党务工作者能够主动探索新形势下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总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党建工作普遍好于非国有企业,但个别非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比较突出。

二、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对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研究不及时、不深入,对企业党建的指导力度不够。二是由于党员干部特别是企业领导干部学习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思想不够解放,不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造成了党建工作不到位。三是各企业对党务干部配备和待遇上远不如行政干部。四是由于企业改革不完善,造成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机制结合不到位。五是由于缺乏新举措,造成党员队伍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措施不到位。六是企业分头管理,造成企业领导班子管理体制不顺,从而影响到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业主对在非国有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目前,非国有企业党员人数占总企业人数的6%,而国有企业占15%;非国有企业中有73%的企业中无党员职工,而国有企业不存在无党员问题;非国有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平均每户企业不足一人,占全部企业人数的比例不到2%,而国有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占职工总人数的8%,个别非国有企业还存在有党员无组织现象,也有一些党员组织关系没转移或无法转移,形成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挂空”党员,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大多数兼职,这些情况和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三是企业党建工作方法缺乏创新。非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国有企业的特点,在非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由于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又缺乏有力指导,党建工作无法适应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四是非国有企业党员及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

三、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及做法

(一)企业党建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我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第二、第三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对于这样一个工业城市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有机结合;如何加强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发挥私营业主党员的作用,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协调发展等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央、自治区党委和部分地区成立企业工委管理企业党建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建议成立对企业党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组织管理体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管理与服务相一致的原则,对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管理、教育、监督、奖惩应标准统一,同时要实现企业资本运营、经营管理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对企业实行统一领导体制,使全市企业工作一盘棋,资源共享,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统一协调,稳步发展。市委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机构认真分析、研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对我市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有计划分步骤,在各类相应的企业中逐步推广;对企业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能够为我们充分研究和解决企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导全市企业党的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

1、切实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制度完善与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推进改革、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一是行政领导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重大问题决策前,党政主要领导要共同商量;三是参与决策前,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四是决策企业重大问题,应以党委扩大会、党政工联席会、党组织负责人参加董事会(经理)会议等形式共同讨论研究;五是决策后,党组织要充分调动职工党员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监督决策的贯彻落实;六是研究重大问题,党组织与行政领导意见出现分歧,一般情况下应暂缓决策,经反复磋商仍不能统一时,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或有关部门报告。

3、要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人员相结合。采取适合企业特点的方法,按规定权限管理好企业领导干部。为确保党管干部原则落到实处,上级党组织要加强以下监督工作:企业党组织必须支持和保证董事长、总经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行使用人权。董事长、总经理必须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正确行使用人权。

4、要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从组织结构上理顺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二是积极改善企业领导班子的结构;三是努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四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5、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企业党建。企业党组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6、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企业党组织要把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与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力度

1.强化宣传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通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宣传,使每个人,特别是企业业主明白,他们的富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要引导企业业主、经营者以及职工正确认识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一要明确党组织在非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不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都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二要明确党组织在非国有企业中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是非国企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三要明确加强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及时加强非国企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必然要求。

2.明确管理权限,及时理顺关系。要理顺非国企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就必须全面分析目前非国企党组织分属于乡企、工商、主管部门及所在地领导的利与弊,扬长补短,重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确定隶属关系。要抓住20*年开展的“双百”“两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以及今年开展的基层党建“122”工程,及时做好各种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以及下岗职工中的党员组织关系移交,杜绝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现象的发生。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5

[论文摘要] 产业组织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西部经济增长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工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结构趋于小型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分类改造小型企业,促进分工与专业协作,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组织,促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工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结构趋于小型化,大中型小企业专业协作水平低等,应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分类改造小型企业,促进分工与专业协作,以不断优化西部产业结构组织,促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结构及其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60年代以后,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等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过程中,逐步调整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对于加快西部工业发展,实现西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在明确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以论证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西部经济增长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优化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对策。

一、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解析

经济增长即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具体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业组织结构即企业组织结构,指某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如垄断与竞争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对于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史上一些经济学家曾提出过一些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观点,如哈罗德等人否定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具有决定作用,而罗斯托、帕西内蒂等人则认为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为现实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阐述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

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利用和配置各种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解决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产业布局解决资源在空间地理上的配置,而产业组织结构则解决产业内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把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到各个企业,可见,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产业部门的适度集中可以保证产业具有较高的利润率水平,适应于技术进步与市场规模的客观要求,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形成较高的集中度,有利于获得规模效益,促进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也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业利润率。适度集中的产业组织状况是产业层面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机制。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避免重复生产和重复建设。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意味着该产业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和移动性进入壁垒,可以防止重复生产和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也是培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二、中国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工业产业的集中度较低。集中度是影响产业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产业竞争性与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可用某一具体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产值、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来表示。

就西部产业的一般集中度而言,笔者按西部最大100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了计算。数据显示,2004年西部地区工业集中度约为30.47%,高于同期东部17.17%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977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企业的一般集中度为35.0%,1973年西德为45.4%,1977年英国为41.0%,1981年韩国46.2%。就具体产业而言,西部地区各主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很低。笔者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的2004年西部23个主要行业的前4位集中度(cr4)显示,西部地区仅有烟草制品业(58.8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8.1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1.79%)、饮料制造业(40.47%)、橡胶制品业(37.74%)、通信设备计算机(38.50%)等6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超过35%,这些行业之所以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多属于政府严格控制的自然垄断行业。其他行业,除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30.4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86%)属于低集中寡占型行业以外,市场集中度(cr4)均低于30%,有的甚至不足10%,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34%)、农副食品加工业(6.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6%)等属于原子型行业,占23个行业的65.22%,这些行业企业数量极多,不存在集中现象,竞争比较激烈。西部地区工业产业集中度偏低,不利于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干预,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使得西部企业缺乏竞争力。

2.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趋于小型化。企业的规模结构是影响产业组织结构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企业规模结构是指不同规模企业的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企业规模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规模经济利用和技术进步状况,对产业组织结构形态和经济运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2005年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显示,2004年,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排名的2 154家大型企业,属于西部12省的企业仅376家,占17.456%,而属于东部11省的企业有1 298家,占总量的60.26%。另外,西部地区进入全国工业500强的企业只有78家,占15.6%,进入工业1 000强的有148家,占14.8%。而东部地区相关数据为326家、占65.2%和642家、占64.2%。西部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的数量较少,反映了西部地区的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小于东部地区,企业的规模也明显小于东部企业。从行业来看,进入全国工业500强或1 000强的西部企业多是石油开采、电力、石化、烟草、钢铁等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垄断性行业,而一些竞争性较强、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则很少有西部企业的身影。此外,2003年西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有24 111家,其中大型企业353家,占总量的1.464%;中型企业3 092家,占12.824%;小型企业20 666家,占总量的85.712%。由此可见,在西部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所占份额较小,小型企业占据了较大份额,西部工业企业普遍趋于小型化,不利于西部地区进行现代化条件下更为精细的分工,也不利于充分利用更先进的工艺,使用更大型、高效和专用的设备,直接导致西部地区经济的粗放增长,使得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效益的低下。

3. 西部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西部地区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地方和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割据,进而影响西部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致使西部地区大中小企业之间严重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使得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内工艺加工过程齐全,零部件外购率低,形成“大而全”;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价格高,资源浪费严重。此外,西部小企业大多是全能型企业,产品结构与大中型企业雷同,并与大企业争夺原料、能源、市场,造成产大于销,产品积压。总之,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明显存在,限制了西部地区企业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中国西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研究

1. 行业利润率较低,资源配置低效。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反映产业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组织理论通常使用利润率指标反映资源配置效率,长期的高利润率或低利润率都意味着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产业利润率相差较大,说明工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较低。

笔者对西部地区2001~2003年各行业3年平均利润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除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等五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略高于全国水平外,西部地区各行业平均利润率普遍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地区之间不平衡且西部地区各行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低于其他地区。另外,从西部地区内部各行业3年平均利润率的比较来看,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年平均利润率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高达23.11%,而最低的是纺织业,利润率仅为-0.98%。纺织业、造制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等行业常年处于微利状态,其中,纺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常年亏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工业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对于全国来讲比较低,而且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西部地区工业资源未能在行业之间实现高效率配置。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的集约性增长。

2. 单位能耗大,企业亏损严重。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增长的质量越好,反之则反是。笔者对2003年中国东西部地区11个工业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测算,西部地区各主要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低于东部地区,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及东部的一半。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各行业的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经济增长质量较低,与东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西部工业企业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有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单位产出的天然气消耗是东部的16.15倍,煤炭、高炉煤气和汽油的单位产出消耗是东部地区4倍多,焦炭、焦炉煤气、煤油、电力的单位产出消耗是东部的3倍多。单位产出的能耗大,从根本上说明了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西部经济呈现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3. 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以至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技术进步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科研经费投入水平低是制约西部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最主要因素。数据表明,2004年,在全国开展科技活动的32 92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1.6%、17.2%和11.2%,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各省区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总投入经费与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都显著地低于东部各省,其中,全国科技活动总投入经费,东部11省占71.82%,西部11省区仅占13.47%;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研究与开发(r&d)经费全国为1 104.5亿元,其中,东部11省高达843.12亿元,占总量的76.33%,而西部11省区仅有104.06亿元,占总量的9.42%,西部各省的科研经费投入水平严重低于东部各省。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是制约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西部地区企业的科技开发多由政府主导,西部地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在人才、智力交流方面渠道不畅,科学技术研究同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严重脱节,同时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对落后,使得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加困难。

西部地区科技活动投入水平低制约了西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决定了目前西部企业技术进步落后的状况,而科技成果转换效率的低下则加剧了这种落后的局面,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实现集约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优化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近年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总体上仍未摆脱不合理的局面。工业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趋于小型化,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导致西部行业利润率较低,资源配置低效,单位能耗大,企业亏损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等,严重阻碍了西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限制了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西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速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 强化政府作用,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政府对各个行业的进入应规定相应的规模标准,适当提高一些产业的进入门槛,防止生产分散的继续蔓延。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之间的分割,使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流动,按照生产的内在经济联系重新组织资源,改善西部地区产业分散化和生产集中度低的状况。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加快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建立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组织结构。加强对企业兼并方案的研究、审查和监督,防止盲目兼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西部地区的证券市场,通过货币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优势企业的迅速壮大,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 调整企业规模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可以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调整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首先是调整企业的存量资产。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企业破产、兼并机制来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同时加快建立西部的产权转让市场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另一种途径是调整企业的增量资产。它是企业规模内部性增长的一种方式,也是调整、优化企业规模结构的重要形式。

3. 分类改造小企业,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大量专业化协作程度低的小企业的存在制约了西部产业规模经济的提高,阻碍了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影响了西部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分类改造和改组小企业成为当务之急。对规模不经济、设备陈旧、竞争力弱的小企业,应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等办法,由优势企业对其进行改造和改组;对“全能型”的小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使其成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可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优质产品为龙头组成企业集团;对产品没有销路、污染严重、资不抵债的小企业,要坚决依法破产。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2000-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5.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6

纵观90年代以来的企业环境变化,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最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信息革命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是激进的组织变革的内在原因。大多数有关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关系的描述可以归结为信息加工和传递成本(以下简称信息成本)对组织结构、行为变革的影响。

一、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理论的评介

1、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信息的市场假设下,利用市场分配资源是最有效率的,获知有关卖方、买方、定价、合作行为的信息不需要时间和成本,信息成本为零。但是,从现实的市场状况来看,新古典理论的完全信息的假设难以成立。所有的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完全的现象,要获得市场信息,必须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

2、70年代以来兴起的交易费用经济学认同新古典经济理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为:

(1)产生信息成本的大部分因素是信息压缩。信息压缩是指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一方掌握了与交易有关的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要想获得此信息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因此,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

(2)当信息分布比较对称,交流免费或不昂贵时,即信息成本近似等于零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是最优选择。在这种市场中,信息极端分散在各企业中,以至于不需要花费信息成本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完全分配;当信息成本高昂时,在组织内部进行交易,可以比市场分配资源更有效率。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内部组织的激励机制倾向于合作,削弱了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也削弱了利用信息压缩来谋取自身利益的动机;第二内部组织中的监督和控制上的优势也有利于消除信息压缩的条件;第三内部组织在评估成员的绩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够识别出有经验和能力的成员,而且能够消除内部成员“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信息成本高时选择等级组织的形式,信息成本低时选择市场形式。

(3)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从传统观点上看,经济学家往往把“技术”定义为产品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而现在一种全新的观点是从信息成本的角度来认识,将“技术”定义为每单位信息成本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更加对称和均匀,由此降低了信息成本,使具有较少等级的企业组织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分散化的组织的发展,这种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

(4)分散化组织形式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原因在于:分散化组织可以将有限的、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替换成众多的、弹性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些交流渠道可以分为纵向交流渠道和横向交流渠道,交流渠道的扩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组织内成员更对称地掌握信息,降低了信息成本。

同时,从等级组织向更分散化的组织形式的转变将满足雇员个人自治和个人负责的需要,提高雇员的能动性,增加组织事业的凝聚力。从根本上讲,市场可以看作是最分散化的组织形式。

3、成本效率的结构安排是由单位或个人在信息革命的驱使下创造的:

该观点认为近些年来大多数企业进行了组织变革,建立起了适应信息革命要求的全新的组织结构安排,这种安排适合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信息成本较小,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以上有关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的论述代表了国外对组织结构创新趋势的研究成果,它揭示出企业组织结构向非等级化组织转变的趋势,可以作为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变革的参考。

二、组织结构创新的趋势

1、无边界趋势

新技术在组织变革中的影响形成了无边界的趋势。无边界原理实质是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界定依然存在,但部门间的边界模糊化,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得以提高,已经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门的功能。无边界的目的在于使各种边界更易于扩散和渗透,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更有利于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和对称分布,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比如,名列最有发展前途的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利用无边界化创新自己的组织,将戴尔计算机作为核心,把注意力放在供货方式和市场开拓上,从外部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与之共享数据库、技术、信息和资源,节约了信息成本,形成了快捷的供应和维修特性。

团队的具体模式可以有新事业开拓组、混合小组和生物组织等。新事业开拓组是由不同专业、部门的有志于革新的人员组合成的一个特定项目的设计开发组织,常用于拓展新地区、新领域的新业务;混合小组是由不同思想、不同专业的员工组合起来在沟通、协调、决策和落实成员责任等方面获得优势;生物组织按产品、市场或区域划分为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事业部,各事业部以真正下放的处置权指挥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近似于生物体一样独立存在、发展和生长。

2、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也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使信息成本接近于零,同时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网络组织突破了传统组织的纵向等级和横向分工,将组织的成员以网络的形式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大型组织保留小型组织的一些优势:比如对客户和环境变化的弹性和全面负责,信息、专门知识等资源以及合作性的工作、责任、奖励等在全组织范围内的分配。网络组织的最大特性就是松散和动态的连接、以任务为中心。

目前,已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探索网络组织的具体实施形式。比如,清华紫光集团通过探索建立网络组织,促进了信息流通,具体做法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公司总部负责对企业统一宣传、支持和指导,总部下面一般采用事业部,技术相对成熟的则采用于公司制,以解决技术人员的持股问题,在子公司中又有控股子公司和非控股子公司之分,同时还与其他地区或产业合作,形成产业性子公司;组织结构扁平化具体体现在财务和决策两方面:总部负责在年初时与各部门制定任务要求,分公司自主进行日常管理和项目运作,年底上缴利润,面向战略的决策由集团总部作出,面向市场的具体决策由分公司自主作出。在运行方式上,充分发挥外包企业、虚拟企业的作用,进行虚拟运作,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

3、类似市场的组织形式

如前所述,低信息成本倾向于选择市场形式,因此,许多企业内部的行动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形式。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将一个企业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单位,它们之间只有临时的、契约化的关系。假如某单位需要某个产品或服务,组织内就有几个单位能够提供此产品或服务,每个单位基于其技能、交易记录、产品或服务获得的难易、竞争动态提出自己的竞价,供购买单位选择。

与无边界化趋势和网络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种组织形式在变革后仍旧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它与外界保持着清晰界限;而市场化的形式模糊了组织和外部的界限,难以分清是组织形式还是市场形式。

三、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变革理论对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启示

1、组织变革思想超前介入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将不断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管理制度,特别是目前较少研究的组织结构的创新。

作为一种非常具有新意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思想,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理论为我们指出了信息成本要素对组织变革的重大影响,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该理论完全是超国界、超制度的,可以适用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建立高效运转的企业组织结构大有裨益。

1、对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的突破

我国企业大部分还是按传统的组织结构运作的,内部的层次和职位等级分明而严密,各种职能和规则分割清晰,导致组织运作的低效率、信息成本的高昂,长此以往就制约了企业的活力。西方企业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理论的提出,也是基于企业求生的欲望,与我国企业的要求同出一辙。因此,借用此理论,有助于我国变革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低信息成本的组织结构。

2、在具体模式上的创新可以更大

本文列举了几种有新意的组织结构,我国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探索出新的其他模式,关键是要降低信息成本,以上这些组织结构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创新的思想和意识。

作者:吴京芳来源:《经济观察》2000年第六期国家重点企业:中国企业的希望——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报告

2001-08-09

国家重点企业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选定的520户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这批企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主体,非国有优强企业和部分商贸企业为辅,分布在26个行业和除青海、外的29个省区市。

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家重点企业数量仅为全部工业的0.3%,但其资产总额却要占全部工业的近六成,销售收入占四成多,利润占五成多。国家重点企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主导地位逐渐确立,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特别是大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中国企业发展的希望。

增长保持良好势头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价)18452.8亿元,增长16.4%,增速比1999年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4213.9亿元,增长17.3%,增速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在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产销衔接水平,产销率99.6%,比1999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铁路、电子、医药、航天、航空、纺织、轻工行业的重点企业生产增速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石油与化工、电信、交通、纺织、航天、航空、内贸、电子、轻工行业的重点企业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增速都在19%以上。

全年实现出货值1742.1亿元,增长35.6%,增速比1999年提高28.4个百分点。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子、石油与化工、冶金、机械、纺织和船舶行业的重点企业,这6个行业重点企业的出货值合计1446亿元,占重点企业出货总值的83%,比重比1999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出口大户明显增加。出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202户,比1999年增加35户。实现的出货值合计1690.2亿元,占重点企业出口总额的97%,比重比1999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名列出口前五位。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658.3亿元,增长39.7%,增速比1999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2298.8亿元,增长70.7%;税金总额2359.5亿元,增长18.7%,增速比1999年分别提高46.2个和9.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4.6%,比1999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少数行业的企业效益优势明显。在重点企业所涉及的26个行业中,全年实现净盈利的22个。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与化工、电信、电力、冶金、电子、机械(含汽车)、烟草、轻工这8个行业的重点企业中,利润总额合计2153.7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93.7%。

石油与化工、冶金、纺织、交通行业重点企业由于市场明显好转,产品价格上涨,利润总额比1999年增长1倍以上。电信行业重点企业由于业务发展迅速,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利润总额增长52%。传统盈利大户电力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提高,利润总额增长27.6%。电子行业重点企业在通信器材类生产企业带动下,盈利持续增长,利润总额增长15.4%。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家电类产品价格下降,家电企业盈利明显减少。在汽车盈利大户的拉动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利润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烟草、轻工行业重点企业利润下降。

2000年,重点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7.4,比1999年提高19.2,比全国工业高出9.6。从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指标看,绝大多数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总资产贡献率8%、提高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1%、下降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2次、提高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4%、提高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6万元/人、提高30.2%,产品销售率99.6%、提高0.4个百分点。

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看,少数企业效益优势比较突出。在516户企业中,综合指数在150以上的企业有150户,比1999年多11户企业,占重点企业中工业企业数的31.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轻工、石油与化工、机械(含汽车)、医药、烟草、纺织、冶金等13个行业。

大户增盈减亏明显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中盈利企业455户,占88.2%,盈利额合计2388.7亿元,增长70%。其中盈利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177户,占34.3%,比1999年增加12户;盈利额合计2278.1亿元,占盈利总额的95.4%,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前10位盈利大户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润总额合计1649.9亿元,占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71.8%,比重比1999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连续两年居盈利大户首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利润增长较快,已跻身于前10名。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中有60户亏损企业,占11.6%。亏损企业主要分布在核工业、兵器、船舶、航空、煤炭和内贸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89.9亿元,比1999年下降10.5%。

亏损额主要集中在兵器、煤炭、交通、轻工、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亏损额合计64.3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1.5%。亏损大户的减亏效果非常明显,24户亏损超过1亿元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合计71.9亿元,比1999年下降18.9%。

大型企业优势凸现

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收入、利润、资产在重点企业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销售规模分列前3位,实现销售收入合计10765.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31.5%,实现利润总额占40%,资产总额占33.7%。

前10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16952.4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49.5%,与1999年持平,比1998年提高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合计1490.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64.8%,比前两年分别提高13.4个和16.8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合计37558.9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52.1%,比前两年分别提高3.1个和4.2个百分点。

前100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27950.8亿元,占重点企业销售总额的81.7%,比前两年分别提高0.9和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合计2030.2亿元,占重点企业的88.3%,比前两年分别提高11.3个和17.4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合计58159.7亿元,占重点企业的80.6%,比前两年分别提高0.7个和2个百分点。

2000年,重点企业的发展很不均衡。从销售收入排序看,有111户企业位次上升20位以上,占21.5%;有3户企业位次上升50位以上。同时有些企业由于机制不活、技术进步慢和适应市场能力低等原因,发展缓慢,名次比1999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2000年,重点企业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重点企业绝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41.6%;实现利润总额占53.9%,比1999年提高3.7个百分点;拥有的资产总额占58.2%,比1999年提高3.3个百分点;净资产总额占67.4%,比1999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重点企业都是本行业的排头兵,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和龙头,是效益大户。2000年,冶金、石油与化工、烟草、电力行业重点企业的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都在60%以上。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7

今天上午,我们到*公司等5户非公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刚才,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非公党工委*书记分别就如何加强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辅导和安排,工业园区、*街道办事处2个基层非公党工委和*公司等4户非公企业就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做了发言,看过、听过之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县委*书记亲自主持座谈会并要讲重要意见,希望与会同志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就加强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增强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县委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发挥作用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为重点,以培育典型为抓手,创新举措,完善机制,丰富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非公企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推动了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我县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进行了书面交流。总结经验,成功的做法主要有五点:

一是多方联动,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县委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全县基层党建组织责任体系,经常召开会议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行目标责任制,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靠实了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非公党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掌握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情况和党员情况,建立了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名册,摸清了底子,找准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了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建管并重,提升组织建设水平。县委紧紧抓住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中的组建、管理等基础环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本着应建必建的原则,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同情况,因企制宜、一企一策,采取延续组建、单独组建和联合组建等办法灵活组建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目前,全县共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2个,其中:党委2个,党支部9个,联合支部1个。注重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注重选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关键,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内选、兼任、委派等办法,配齐配强了党组织书记。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的培训,有效增强了党务干部的业务能力。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各企业帮助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企业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四是培引结合,建立人才保障体系。把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县人才建设体系,着力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把企业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今年共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发展党员23名。注重加强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党员普遍成为了企业的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优惠政策引进高技能人才,促使人才要素向企业聚集,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创新载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开展了以“争当生产模范、争当技术骨干、争当营销能手,树党员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一树”党性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党员的党性观念、责任意识显著增强。组织企业有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党员或职工结成帮带对子,通过送、帮、带、促等多种措施,使贫困党员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引导党员树立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理念,组织党员开展“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大讨论”活动,党员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典型的培育力度,采取年初争创、年中督查、年度考评等措施,开展了“党建综合示范非公企业”创建活动,豫华公司、*公司被县委命名为“党建综合示范非公企业”,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有四难:一是组织组建难。一方面,少数企业主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热情,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时间、人力、财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成本支出;部分新建企业的私营企业主,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对待党建工作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得不到业主的支持,很难在企业建立起党组织。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规模小,尤其是商场、超市中人员流动性大,给党组织组建也带来很大难度。二是发展党员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入党积极分子难培养,导致党员发展对象源头不足;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社会关系和过去表现难掌握,组织考察把关难度大,发展质量难保证。预备党员转正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流动性大,对预备党员的表现难掌握,跟踪考察操作难。在个体工商户中发展党员责任主体不明确。三是党员管理难。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部分党员雇佣思想严重,党性意识淡化,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甘愿做“地下党员”、“隐性党员”,有时转组织关系怕麻烦,成为了“口袋党员”。有的党员在非公企业工作时间不长,认为一旦转了组织关系,再流动就困难了。总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顾虑重重,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四是作用发挥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出资人是私人老板,企业的人、财、物、权均属业主,要让业主心甘情愿地让党组织发挥监督、领导、维护作用,现行的利益机制和制约机制显得薄弱,致使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对自身的地位和职责及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认识不清,对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不明确,找不准工作结合点。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时间、场所等缺少保证,个别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活动场所难以提供。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大力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紧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巩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成果,扩大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覆盖面,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侯长安部长指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省委“保证抓党建”部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现实需要。今年,市上还要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我们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全市召开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做好准备。要做好我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解决好上面的“四难”问题,任务十分艰巨,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党建理念,找准非公党建工作的结合点。要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出发,改变以往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将工作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让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为员工中的政治核心;把工作重心放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上,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为党员的力量源泉、活动之家、服务中心;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找准党的工作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发展要求、员工发展愿望的结合点,坚持求同存异,扬长避短,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开展工作。

(二)创新设置模式,建立优势互补的管理网络。非公有制企业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等、情况千差万别,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必须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要按照条块结合、内外结合、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结合的思路,探索实行新的设置、管理模式。一是单独设置。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且各方面条件具备的非公有制企业,在车间、班组、工程项目部等都单独组建党组织,实行单位管理。二是联合设置。对因党员人数不足3名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属地就近或业务相近的原则,联合组建党组织,把分散在各单位的党员纳入管理范围,实行属地管理。三是行业设置。对行业特点明显的新社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规模产业链条等建立党组织,实行行业管理。

(三)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在活动方式上,要坚持“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在活动方法上,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活动安排上,坚持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以业余为主。一是围绕服务企业发展谋划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党员代表与企业领导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广泛开展“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二是围绕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安排活动。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心,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研究创新、带头建功立业。三是围绕各类争先创优组织活动。积极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六个好”非公企业综合示范点创建、“四好”非公企业领导班子创建和“三争一树”、“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党性实践活动,通过各类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围绕建设和谐企业设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职工、定期走访制度,开展送温暖等活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健全互帮互助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围绕塑造企业形象筹划活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从物质、精神等各个层面去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把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团队精神融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增强企业凝聚力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制度,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度、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定期会商研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等,切实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二是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把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列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考核,并予以表彰。把是否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作为企业主参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条件。在评选文明企业时,要把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作为重要指标。三是完善党群资源整合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建立组织建设联动、工作部署联动、宣传发动联动、作用发挥联动、督促检查联动的五联机制,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强化责任,部门联动,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活力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优势,既要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又要积极作为、稳步推进,推动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面开展。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一方面党务工作者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来抓。另一方面,业主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要有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力争在党建工作中取得新突破,打造新亮点。

二要加强协调指导。县委组织部要牵头抓总,负责宏观指导,县非公党工委和5个基层非公党工委要具体负责,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在全县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群策群力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工作格局。县非公党工委各组成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沉下去,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既要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发展负责,更要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负责。

三要坚持示范推进。“没有重点难以突破,没有总结难以提高”。抓典型、育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目前,我们围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总感到活动载体不突出,效果不明显,还没有总结探索出有影响力的工作经验。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探索,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把好的经验做法宣传出去。要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平衡开展。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8

为期三天的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暨组织部长读书会就将结束了。这次学习会把部机关全体同志和各县(市、区)委的组织部长全部集中起来,是历史上所没有的。部务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谋划了较长时间,原本打算想在换届结束后就把大家集中起来,让大家在紧张之后放松一下,后因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市级机关部门的人事调整、又接着是非公企业党建研讨会的召开,重要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大家紧紧绷着的神经一直没有放松下来。这次把大家集中起来,主要目的是围绕*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总结、研究、提炼近年来组织工作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进一步推进组织工作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发表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更好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十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开好十七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紧密联系组织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以讲话精神来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要深刻把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新论断,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性;要深刻把握关于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新阐述,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深刻把握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主动性;要深刻把握关于推进党的伟大工程的新任务,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创造性。

组织部门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施工队”,我们要审时度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回顾总结组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在于落实,目的在于推动工作,借此机会,我结合*组织工作的实际,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正确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水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进一步推动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每一循环都会进到更高的境界。认真回顾总结组织工作的取得的成就,认真总结组织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正确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是新形势下提高组织工作水平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大局,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实现了重点工作出精品、难点工作求突破、探索工作重完善、特色工作出亮点、日常工作争一流的目标,各项组织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必须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和指导组织工作,使组织工作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思路决定出路,“妙棋一着,满盘皆活”,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比如,党中央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后,我们在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20*年6月份,提出了“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的新理念,并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要求,把“活力和谐”的内涵定义为: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环境友好等三个方面,活力体现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谐融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完全符合党中央的战略要求。这一目标也是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在微观层次的反映,在企业层面的具体贯彻落实,与市委原来实施的对县(市、区)的责任制考核、对乡镇的综合实力排名等工作抓手一起,构成了市委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三位一体”的机制。这一新理念的提出,既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解决了工作层面的问题,开创了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新局面。得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党建理论界的广泛认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斯鑫良同志对*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最近专门做了批示,要求总结*的经验,在全省予以推广。我在后面还要对这一成功实践做详细的分析,这里先不具体展开讲。

又比如,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引导干部更好地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去年县、乡两级领导班子换届中,全面推行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内外的反响非常好,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鉴于*在这项工作中的成功探索,省委组织部今年还让我市承担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大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再比如,中央提出“四位一体”的战略思想,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新步伐。20*年我市公开选调了14名市直机关中层领导干部,这次选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破除身份限制,向民营企业放开,有2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入选;二是向基层干部倾斜,有一批乡镇干部入选。为此,中组部《领导参阅》刊发了这一做法,被新闻界誉为“破冰之举”。紧接着,我们开展市县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选拔了81名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人数创历年之最。为了健全干部监督的有效机制,成功探索了干部政绩公示,开展了干部离任交接审计试点工作。

实践证明,只有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中央重大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并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树立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组织工作实际的科学理念,才能使组织工作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二、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始终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坚持把组织工作的重心,放在对中心工作有推动作用的重大举措上。几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下来认识,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把服务大局的成效作为检验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

比如,20*年至20*年,中央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确定为全党的一项中心任务,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这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紧抓好,抓出显著成效,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市非公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理论成果得到了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单位的论文被入选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获得全省先进性建设理论文章特等奖,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市成功挖掘、培育了震撼*、感动全省、影响全国的“为民好书记”郑九万。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李长春同志就学习郑九万先进事迹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原省委书记同志先后三次做出批示。目前,九万同志还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先进性教育期间,中央督导组和省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央各大主要媒体纷纷宣传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色做法,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刊发了我市8篇简报,《人民日报》刊出5篇,中央电视台播出8条,无论是报道的篇数还是影响力在全国、全省都是绝无仅有的。

以上是在宏观层面的,在中观层面,组织工作还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建设三个*,实现三次跨越”的宏伟蓝图,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我们建立了农村基层、上级机关、发达城市三大干部培养基地,选送大批干部到中直、省直机关和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挂职干部人数为历年来之最,得到了市委和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通过拓宽干部教育渠道,提升干部培训层次,创办了“*讲坛”,现已经举办了27期,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讲坛”已经成为了*干部教育的品牌资源,受到了市委的高度赞扬,现在王建满书记都亲自过问、亲自把关授课内容。再比如,20*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三沿”整治任务,我们积极抽调干部到“三沿”整治任务较重的村帮助开展工作,有力推进了全市“三沿”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证明,只有把组织工作放到大局下来认识、把握、部署,主动把服务大局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并善于根据大局的需要来推动,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有所作为,才能增强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才进一步提升组织工作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工作上新水平,使组织工作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组织工作的活力源自于创新。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提升。我们所致力的创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更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口号,而是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难点问题,坚持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选准重点难点工作寻求突破,为组织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制度上创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始终。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与推进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以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比如,我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要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按“三真”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别是在改善基层干部政治待遇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提出了十个方面措施,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和中组部副部长李景田同志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在思路上创新,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组织工作。几年来,我们以思路创新来解决组织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坚决摈弃唯创新而创新、为领导而创新、唯形式而创新的观点,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思路创新。比如,为了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问题,我们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更加清晰,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有效,从而开辟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和新局面。

在方法上创新,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不仅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组织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比如,为了防止察人失误,我们试行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通过写实的手法,以干部工作文书和有关记录表为载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的办法,对提拔任用和平级调整担任重要职位的干部进行全程记实,加强了干部任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这项工作受到了中组部干部监督局的肯定。

回顾这几年组织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无一不是广大组工干部坚持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结果。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意识,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才能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果,才能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必须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努力形成推进组织工作的合力

组织工作涉及面广,许多工作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更不可能“单兵独进”、封闭运行。因此,我曾反复强调,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善于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来推动组织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强化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统筹推动重点工作的开展,形成上下联动办大事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善于借势借力,整合各种力量,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共同把组织工作做好。

比如,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责任分解落实到财政、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把建设指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5392个行政村“村村有办公楼”的目标。一些乡镇干部说,这项工程完成了他们几届党委、政府想干都不曾干成的事;一些老党员说,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了却了他们一生的宿愿。

又比如,在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建点覆盖和学用结合这两个重点,整合相关资源,形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干工作、抓落实的整体合力。目前,市本级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终端接收站点已覆盖了所有乡镇和92.7%的行政村。我们利用媒体资源,对市第十次党代会开幕式,以远教网进行了现场直播,使农村党员在村活动室就看到了党代会的盛况;通过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我们在今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建成了全市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为抗灾抢险实时部署、畅通联系提供了新的渠道。远程教育工作这两大动作,在全省我们是率先尝试和运用,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再比如,我们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我们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争取各方支持,出实招、见实效,建成了高级人才公寓“聚英家园”,为*吸引人才创造条件,这在全省也是第一例。大力整合人才资源,在全省率先成立专家咨询服务团,开展“百名专家富民攻坚行”活动,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几年来,我们对于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既认真负责、明确责任,又不包办代替;对于每一项重点工作,一旦确定工作目标,就在一个时期内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对于需要组织部门配合的工作,既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又不越俎代庖,这些都是我们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第五、坚持调研开路,试点先行,边总结边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工作

几年来,我们坚持每项重要工作部署前,都进行调研,慎重提出目标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每项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都先行试点,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每项重要工作在进展中,都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每项重要工作完成后,都认真总结,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水平。

比如,针对乡镇调控力逐步弱化的问题,20*年,我们开展了乡镇调控能力的课题调研,之后形成的课题调研报告,在中组部课题联评会上,通过专家组的无记名投票,荣获了中组部一等奖,这非常不容易的,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我们提出的通过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理顺县乡关系,增强乡镇调控能力的观点,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还在几个县组织开展试点,每个县分别搞1个乡镇试点,从不同角度探索完善乡镇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又比如,我们针对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的制度性缺陷,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暂行办法》、《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领导干部人选试行办法》和《民主推荐领导干部提前公告试行办法》,并对“二轮推荐”等敏感问题作出了具体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初始提名权的程序问题。特别是我们开展的科学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用人权的试点,成为了中组部直接指导的试点单位。我们在全面推行党务公开的基础上,实行了领导干部政绩公示,使干部的政绩在阳光下,这项工作现已成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有效手段,得到全面运用,并被评为20*年度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再比如,我们根据“探索产权激励机制”要求,组织开展人力资本出资入股试点工作,把依附在人才身上的知识、技能、经验等,通过法定形式转化成为企业的注册资本,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实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大突破,为我市吸引高层次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做法引起了中组部和众多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并被评为20*年度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实践证明,通过调研来论证可行性,通过试点来验证实效性,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是提高组织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第六,坚持超前谋划,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始终牢牢把握组织工作的主动权

组织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任何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台,任何一项重要工作的推进,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做到超前谋划,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每一项工作做到有战略、有战术、有套路,并运用“组合拳”,持续不断地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比如,去年的市、县、乡三级换届工作,是建国以来时间最集中、改革力度最大、政策性最强、调整干部最多的一次,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很多。为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我们坚持试点先行,超前谋划,加强指导,确保了整个换届圆满成功。在去年年初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就把换届工作大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主要领导还就领导干部如何接受换届的考验作了专题报告,提前吹风,营造氛围;在年中,把换届工作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好,不断提高组工干部做好换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换届考察全面开始前,我们选择在乐清开展了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取得了第一手的经验;在人事酝酿过程,提出符合要求的换届人事安排方案,较好地体现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在换届选举中,加强对工作的组织指导,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推介市委提名的候选人,让代表充分了解候选人,确保组织意图顺利实现,同时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这次市、县、乡三级换届选举,是历年来最成功的一次,也是干部群众最为满意的一次。社会各界对20*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也很满意,期间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平稳有序推进,并随时掌握有关动态,协同公安部门开展了“春雷行动”,狠狠打击了一些企图破坏选举的苗头,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换届引起的重大群访事件,这也是历年来很少见到的。

又比如,前后三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就因为我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持续推进。通过我们通过加强整合协调,形成了全市各级党委牵头抓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齐心、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抽调和选派一批素质高、作风硬、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组建指导组,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督导检查;通过树立了像郑九万、吴美角等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有效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为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这些经验,都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再比如,在开展农村指导员工作中,我们采取了许多“硬”手段来加强指导员管理,建立“指导员分类选派制度”、“重点问题梳理交办制度”、“群众不满意指导员召回制度”,等等,使广大指导员把“心”安在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受基层和群众好评。《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报道了我市这一做法,称“*的做法是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的有力举措”。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年、20*年,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授予*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

实践证明,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必须超前谋划、理清思路,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运用多种手段、集中全力推进的同时,要注意“弹好钢琴”,确保取得实效。

第七,坚持公道正派、从严治部,以加强组工队伍建设来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职责特点,决定了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作为落实组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努力建设一流的队伍、树立一流的形象,创造一流的业绩。

首先是,坚持思想建部。我始终认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一直以来,我们对自身学习都抓得比较紧,把它看成是思想的“魂”和统领各项工作的“纲”。通过每年举办一次组织部长学习读书会,每次结合形势确定一个主题,为推进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健全和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一个月学习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引导部机关干部养成理论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坚持作风建部。通过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干部发扬优良的部风,时刻保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满意、人民满意的部门。

其三是,坚持能力建部。比如,通过工作务虚会、业务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学习,提高部机关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实行处长帮带责任制,以“老”带“新”,使年轻干部尽快成熟起来;开展组织工作业务政策研讨会、举办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等,并在部内组织了干部工作业务知识竞赛,切实提高全市组工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我们还将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展“大学习、大竞赛”活动,准备在10月份,由市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组成12支队伍,届时将从每个单位随机抽取机关干部组队参赛,看看哪支队伍的能力最强,业务最精。

几年来,部机关干部队伍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概括起来,一是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知识和能力的危机感有了新的增强,部机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气氛逐渐浓厚,按部就班、等靠思想减少了,服务大局意识,工作创新意识,工作前瞻意识得到了增强。二是精神状态有了新的变化。工作中,大家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奉献;各处室注重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内外协调,借力发挥,形成合力。注重商量、沟通、补台、配合,部机关整个工作氛围既紧张又活泼。三是队伍形象有了新的变化。大家对“公道正派”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有了新的增强,对外形象有了新的改善。通过抓好自身建设,锤炼出一批优秀组工干部,其中徐国信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全国获此殊荣的组工干部仅9人。

实践证明,这些年来我市组织工作之所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组工干部队伍,只有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组织部门才能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硬、工作最优的部门。

二、总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努力开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个问题是对近四年来组织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回顾,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并且经受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是普遍性的规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之所以要在今天的会议上,还要对近年来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目的之一,是想以案例解剖的形式,通过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启示,来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组织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目的之二,就是想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新台阶。下面,我围绕“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就这一目标是如何提出的,如何推进的,如何提升,如何打算等四个问题,进行一下剖析:

第一、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是如何提出来的?

一个创新理论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必定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现实的需要。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的现实需求,也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一个先锋队,变成两个先锋队,党的这个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为非公企业党建提出“活力和谐”这一目标奠定了重大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创新。

从1987年开始到20*年,全市各级党组织经过18年的努力,通过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等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当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虽然很多非公企业都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但只停留在过过组织生活,抓抓党员教育管理这个层面。如果说有影响力,那只是党员个体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有点像“党员俱乐部”的状态,只见党员,不见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总是在原地转来转去,整体上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很难有实质性进展,面临“玻璃天花板”式困惑,出现“山穷水尽”的情况。非公企业党建抓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还不理想呢?为什么党建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形进实退”、“名存实亡”的状况?

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去破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地剖析,认为既有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有工作层面的原因。第一,是思想层面存在困惑,也就是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和企业职工这三个党建主体,在思想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第二,是工作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总目标。

我们再进一步剖析,思想认识层面和工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非公企业党建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说,我们能明确提出一个目标,就相当于我们能树立起一面旗帜,在旗帜上显明地写清楚我们准备干什么,就能消除人们种种的疑虑,就能旗帜显明地引领大家干,当然,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并且能得到多方的认同。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认同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呢?要找到一个既符合党的要求,又要让企业主和企业职工都认同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我们必须从它们三者共同的价值基础入手。虽然它们三者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必然联系,那就是都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共同价值基础的内在要求,我们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思想,立足非公企业实际,提出了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并且把此内涵定义为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和外部环境友好,得到了企业各方的共同认可,非公企业党建的局面迅速打开。

20*年,以王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为标志,我们提出“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年的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我们再三斟酌、反复推敲,认为提“活力和谐企业”比“和谐企业”更为确切。从和谐企业的内涵上看,和谐企业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充满活力,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企业不发展,那么和谐企业就无从谈起。我们感到,“活力和谐企业”在表述上比“和谐企业”更加贴切,更加容易为人接受,更加体现与时俱进。实践证明也是如此,*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证明了我们的这一提法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在企业层面的具体落实。以上就我们这个目标提出的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

这里大家可能还会问,组织工作的面多量广,为什么要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突破,而不在农村或是新社会组织党建上突破呢?这就是一个战略思维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是中央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要求,从微观上讲,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非公经济是*的经济支柱。*是非公企业的发祥地,也是非公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党建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定依赖于经济基础。二是因为*非公企业党建的基础较好。早在1987年8月,*瑞安振中工程机械厂就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从那时起,全市各级党组织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通过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等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因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更具前瞻性和探索性。也就是更具有提升的价值。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较早地遇到别的地方还没有遇到的问题,也促使*比别的地方更早地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更具有前瞻性、先发性,这为*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解决*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问题对全国而言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而且,我们捏紧拳头、集中力量在一点上寻求突破,比散打乱撮更能取得实效。这就是我们选择非公党建突破的原因。

第二,如何有效推进?

在解决了“抓什么”的问题之后,也就是面临“怎么抓”的问题。我们在方向明确以后,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地去推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归纳起来就是“六个一”:

一个方针:就是抓党组织组建和抓作用发挥--“双抓并重”的工作方针。在组织组建工作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如果不抓作用发挥,不仅不能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水平,而且建起来的,也会“倒下去”,“形存实亡”,因此,我们提出,必须在继续重视抓好组织组建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抓好作用发挥的党建工作方针,即“双抓并重”的工作方针。我们今年开展的“两个年”的活动,就是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一个目标。就是“活力和谐企业”这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涵盖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我们围绕这个总目标,又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任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任务体系。

一套班子。就是解决“谁来抓”的问题。20*年底,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挂靠在市委组织部,内设新经济组织党建处、新社会组织党建处,统一负责非公企业党建等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落实机构、编制和人员,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一个抓手。就是运用评价激励手段,把“活力和谐企业”作为企业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活力和谐企业”和“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先进单位。这个周一,我们还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对评选出来的“活力和谐企业”进行了表彰,市委常委亲自为获奖企业颁奖,各县(市、区)委书记出席会议,王建满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支队伍。我们借鉴了近几年选派农村指导员的成功经验,今年6月份,从市直单位选派50名优秀中层干部,到列入我市第一批、第二批“活力和谐企业”创建重点单位的50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进一步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个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公司法>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保障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时间、场地等保障机制。市、县两级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按照每个企业每年1000元,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以上是工作推进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在整个过程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也就是工作层面的做法:

市委出台一个文件。明确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召开一系列动员宣传会议。通过召开各类动员会、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进行广泛宣传。王书记亲自到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我还多次为企业主上党课,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阐明党建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统一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尤其是争取到业主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浙江日报》、《*日报》上刊发了多个版面的宣传文章,进一步进行宣传造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确定一批试点单位。先后在各县(市、区)选择确定96家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活力和谐企业”党建工作试点单位,着力从不同角度实践目标任务,强化功能作用,提炼各具特色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推广,力争树立一批典型。

进行整个工作体系的系统理论研究。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课题组,聘请党建、企业管理、经济、社会等各类专家学者,分四个子课题对目标体系、运行机制、作用发挥、评价激励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与中央党校开展合作研究,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再次对理论进行总结提升。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撰写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及启示》长篇调研报告,报送中央政治局参阅。

*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引起了高层和一些媒体的高度关注,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全国党建研究会多次派人赴温调研,并予以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部级媒体相继派来记者采访报道,逐渐在全国党建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用inter网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搜索一下“活力和谐企业”,分别能找到3130和2850篇相关网页,“活力和谐企业”也已经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我们最新的工作进展,归结起来,可以用以下“五个一”来阐述:

出版一本书:中央党校党建部会同*市委组织部专门编辑出版了《中国执政党观察:注入活力.营造和谐》一书,介绍与剖析*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思考、新探索及新启示。

摄制一张电教片: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组织人员赴温蹲点两个多月,摄制了《活力.和谐——浙江*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纪实》,展示*非公企业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发展风采,并向全国发行。举行一场专题讲座:今年6月9日,应北京大学之江论坛的邀请,我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专题演讲,演讲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的党建专家、企业管理学的专家、北京大学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和企业家高度评价。

撰写一批理论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近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提炼,陆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求是杂志》、《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今日浙江》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一批理论文章。其中包括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那篇著名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及启示》长篇调研报告。

举办一场全国性理论研讨会:中央党校党建部与*市委共同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研讨会”,虞云耀、李君如、蔡长水等领导、专家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对*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月初,还将在*召开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党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这些高规格、高档次的会议连续在*举行,这在*党建史上也是少有的,对*党建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开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第三,下一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打算

总结回顾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工作水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工作总的要求,王书记在讲话中已经非常明确、非常透彻,就是按照“双抓并重”和“两个年”的要求去做。我们要在系统学习非公企业党建最新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向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常委会全面汇报,提出各地的工作思路。具体的工作我在这里不讲了,就根据这几天同志们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确定几个问题,给大家一起思考、解决。

一是党组织如何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组织致力于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党组织与他们怎么相处、怎么定位,我去企业调研,觉得党组织存在统抓统揽的问题,把什么都干了。我们要认真探索研究党组织如何加强领导、改善领导,起到总协调作用,怎么样体现党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中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形成合力。

二是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党建应有重点,每个企业要有自己的工作特色。比如说,哪些企业要提升创建“活力和谐企业”的水平,哪些企业要做好党建的基础性的工作,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

三是如何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王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对评出的“活力和谐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政治待遇、紧缺资源的安排配置,这些要求,各地要想办法尽早落实到位。

四是如何培养一批党务工作人才?“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已经得到了广大企业主的广泛认同,接下来他们必将纷纷聘请党建高手,来担任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思考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抓好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开拓思路,将企业家的培养与人才工作、与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可以组织一次高层次的企业家培训班,当然,这个班要有质量、有吸引力,能让企业家坐得下来听。

五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活力和谐企业”评选的总体水平?各县(市、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这个抓手完善起来,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符合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下一步可以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分值。在评选中要进行排序,引起竞争,还可以进行半年度的指标测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评选,而是要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是如何实现五年内创建300家“活力和谐企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市委王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步的评选既要有数量指标,也要有考核分值的要求,考核分值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的特点。

七是如何使评选活动的效益倍增?“活力和谐企业”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体的反响很好,要继续想办法保持这种热度,让社会各界、有关部门都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八是如何体现分级实施、同步推进?市级今年评选了20个“活力和谐企业”,要思考县一级如何评选,乡镇要不要评选,还有些小的企业不可能达到市级标准的,如何进行评选。要研究各类不同的标准,形成从下至上,分级实施,同步推进的格局,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这些问题,我没有说具体怎么做,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希望各地和相关处室今后去思考。

以上是两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回顾,以及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蕴含着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这将为*党建工作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城市,党建工作也出了不少亮点,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提出不少创新的项目,也有一些好的点子,但就是因为缺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决心,没有善做善成的功夫,缺少有效的措施推进,都不了了之,没有做成,最后就是烟消云散、无影无踪。这是非常可惜的,希望大家今后要借鉴成功经验,学会借力、借势、造势,整合各种资源,使党建工作努力出更多的精品和亮点。

三、提升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组织部长

通过总结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启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组织工作普遍性的规律。以上这些规律和认识,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是我们今后组织工作必须坚持和发扬的。

做好组织工作,当好组织部长,不仅要掌握这些组织工作的普遍性规律,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织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意识,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今年4月18日,与全国新任组织部长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组织部长作为党委分管组织、干部、人才工作的领导成员,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切实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组织部长。这既是对组织部长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组工干部的要求。接下来,我就学习贯彻贺部长的讲话精神,对如何当好组织部长提六点要求:

第一,要有坚定优良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是组织部长最重要的品质。要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开展组织工作;要做执行民主集中制模范的,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自觉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在参与党委决策时要,要注意克服三种不良心态,一是不想参与。觉得自己不是主要决策者,抱着“主要领导定我就怎么办”的心态,不想发表意见,参与意识不强;二是不善参与。平时不注意了解党委的全局工作,想参与却又拿不出自己的主见,参与的能力不强;三是不敢参与。怕自己的意见与其它领导不合拍,怕影响关系,或怕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会降低威信。这三种心态在我们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要坚决克服。

第二、要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组织部长是一个重要的岗位,责任重大,社会关注,组织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上把我们放在组织部长这个岗位上,把我们安排在组织部门工作,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决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要把党和人民的重托转化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工作,不断提高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有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公道,主要是对办事的要求,要公平、公正;正派,主要是对做人的要求,是人品,是官德。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要敢于坚持原则,公正对待干部,无私奉献,甘当人梯,带头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坚持公道正派,必须廉洁从政,办事要出以公心,慎用手中的权力。特别是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敢于说真话,说公道话,涉及到政策方面的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不怕得罪人,严格执行政策,不能乱规矩。

第四,要有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更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把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关心体现到各项政策和各项工作上,体现到关心他们工作生活的实际行动中,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9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发表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更好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十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开好十七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紧密联系组织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以讲话精神来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要深刻把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新论断,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性;要深刻把握关于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新阐述,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深刻把握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主动性;要深刻把握关于推进党的伟大工程的新任务,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创造性。

组织部门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施工队”,我们要审时度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回顾总结组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在于落实,目的在于推动工作,借此机会,我结合温州组织工作的实际,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正确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水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进一步推动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每一循环都会进到更高的境界。认真回顾总结组织工作的取得的成就,认真总结组织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正确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是新形势下提高组织工作水平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大局,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实现了重点工作出精品、难点工作求突破、探索工作重完善、特色工作出亮点、日常工作争一流的目标,各项组织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必须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和指导组织工作,使组织工作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思路决定出路,“妙棋一着,满盘皆活”,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比如,党中央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后,我们在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2005年6月份,提出了“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的新理念,并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要求,把“活力和谐”的内涵定义为: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环境友好等三个方面,活力体现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谐融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完全符合党中央的战略要求。这一目标也是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在微观层次的反映,在企业层面的具体贯彻落实,与市委原来实施的对县(市、区)的责任制考核、对乡镇的综合实力排名等工作抓手一起,构成了市委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三位一体”的机制。这一新理念的提出,既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解决了工作层面的问题,开创了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新局面。得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党建理论界的广泛认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斯鑫良同志对温州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最近专门做了批示,要求总结温州的经验,在全省予以推广。我在后面还要对这一成功实践做详细的分析,这里先不具体展开讲。

又比如,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引导干部更好地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去年县、乡两级领导班子换届中,全面推行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内外的反响非常好,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鉴于温州在这项工作中的成功探索,省委组织部今年还让我市承担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大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再比如,中央提出“四位一体”的战略思想,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新步伐。2005年我市公开选调了14名市直机关中层领导干部,这次选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破除身份限制,向民营企业放开,有2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入选;二是向基层干部倾斜,有一批乡镇干部入选。为此,中组部《领导参阅》刊发了这一做法,被新闻界誉为“破冰之举”。紧接着,我们开展市县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选拔了81名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人数创历年之最。为了健全干部监督的有效机制,成功探索了干部政绩公示,开展了干部离任交接审计试点工作。

实践证明,只有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中央重大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并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树立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组织工作实际的科学理念,才能使组织工作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二、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始终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坚持把组织工作的重心,放在对中心工作有推动作用的重大举措上。几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下来认识,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把服务大局的成效作为检验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

比如,2005年至2006年,中央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确定为全党的一项中心任务,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这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紧抓好,抓出显著成效,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市非公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理论成果得到了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单位的论文被入选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获得全省先进性建设理论文章特等奖,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市成功挖掘、培育了震撼温州、感动全省、影响全国的“为民好书记”郑九万。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李长春同志就学习郑九万先进事迹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原省委书记同志先后三次做出批示。目前,九万同志还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先进性教育期间,中央督导组和省委给予了温州很高的评价,中央各大主要媒体纷纷宣传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色做法,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刊发了我市8篇简报,《人民日报》刊出5篇,中央电视台播出8条,无论是报道的篇数还是影响力在全国、全省都是绝无仅有的。

以上是在宏观层面的,在中观层面,组织工作还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的宏伟蓝图,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我们建立了农村基层、上级机关、发达城市三大干部培养基地,选送大批干部到中直、省直机关和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挂职干部人数为历年来之最,得到了市委和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通过拓宽干部教育渠道,提升干部培训层次,创办了“温州讲坛”,现已经举办了27期,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温州讲坛”已经成为了温州干部教育的品牌资源,受到了市委的高度赞扬,现在王建满书记都亲自过问、亲自把关授课内容。再比如,2006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三沿”整治任务,我们积极抽调干部到“三沿”整治任务较重的村帮助开展工作,有力推进了全市“三沿”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证明,只有把组织工作放到大局下来认识、把握、部署,主动把服务大局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并善于根据大局的需要来推动,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有所作为,才能增强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才进一步提升组织工作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工作上新水平,使组织工作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组织工作的活力源自于创新。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提升。我们所致力的创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更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口号,而是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难点问题,坚持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选准重点难点工作寻求突破,为组织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制度上创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始终。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与推进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以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比如,我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要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按“三真”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别是在改善基层干部政治待遇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提出了十个方面措施,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和中组部副部长李景田同志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在思路上创新,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组织工作。几年来,我们以思路创新来解决组织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坚决摈弃唯创新而创新、为领导而创新、唯形式而创新的观点,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思路创新。比如,为了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问题,我们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更加清晰,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有效,从而开辟了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和新局面。

在方法上创新,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不仅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组织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比如,为了防止察人失误,我们试行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通过写实的手法,以干部工作文书和有关记录表为载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的办法,对提拔任用和平级调整担任重要职位的干部进行全程记实,加强了干部任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这项工作受到了中组部干部监督局的肯定。

回顾这几年组织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无一不是广大组工干部坚持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结果。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意识,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才能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果,才能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必须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努力形成推进组织工作的合力

组织工作涉及面广,许多工作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更不可能“单兵独进”、封闭运行。因此,我曾反复强调,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善于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来推动组织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强化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统筹推动重点工作的开展,形成上下联动办大事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善于借势借力,整合各种力量,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共同把组织工作做好。

比如,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责任分解落实到财政、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把建设指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5392个行政村“村村有办公楼”的目标。一些乡镇干部说,这项工程完成了他们几届党委、政府想干都不曾干成的事;一些老党员说,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了却了他们一生的宿愿。

又比如,在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建点覆盖和学用结合这两个重点,整合相关资源,形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干工作、抓落实的整体合力。目前,市本级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终端接收站点已覆盖了所有乡镇和92.7%的行政村。我们利用媒体资源,对市第十次党代会开幕式,以远教网进行了现场直播,使农村党员在村活动室就看到了党代会的盛况;通过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我们在今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建成了全市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为抗灾抢险实时部署、畅通联系提供了新的渠道。远程教育工作这两大动作,在全省我们是率先尝试和运用,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再比如,我们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我们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争取各方支持,出实招、见实效,建成了高级人才公寓“聚英家园”,为温州吸引人才创造条件,这在全省也是第一例。大力整合人才资源,在全省率先成立专家咨询服务团,开展“百名专家富民攻坚行”活动,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几年来,我们对于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既认真负责、明确责任,又不包办代替;对于每一项重点工作,一旦确定工作目标,就在一个时期内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对于需要组织部门配合的工作,既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又不越俎代庖,这些都是我们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第五、坚持调研开路,试点先行,边总结边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工作

几年来,我们坚持每项重要工作部署前,都进行调研,慎重提出目标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每项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都先行试点,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每项重要工作在进展中,都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每项重要工作完成后,都认真总结,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水平。

比如,针对乡镇调控力逐步弱化的问题,2005年,我们开展了乡镇调控能力的课题调研,之后形成的课题调研报告,在中组部课题联评会上,通过专家组的无记名投票,荣获了中组部一等奖,这非常不容易的,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我们提出的通过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理顺县乡关系,增强乡镇调控能力的观点,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还在几个县组织开展试点,每个县分别搞1个乡镇试点,从不同角度探索完善乡镇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又比如,我们针对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的制度性缺陷,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暂行办法》、《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领导干部人选试行办法》和《民主推荐领导干部提前公告试行办法》,并对“二轮推荐”等敏感问题作出了具体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初始提名权的程序问题。特别是我们开展的科学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用人权的试点,成为了中组部直接指导的试点单位。我们在全面推行党务公开的基础上,实行了领导干部政绩公示,使干部的政绩在阳光下,这项工作现已成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有效手段,得到全面运用,并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再比如,我们根据“探索产权激励机制”要求,组织开展人力资本出资入股试点工作,把依附在人才身上的知识、技能、经验等,通过法定形式转化成为企业的注册资本,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实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大突破,为我市吸引高层次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做法引起了中组部和众多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并被评为2006年度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实践证明,通过调研来论证可行性,通过试点来验证实效性,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是提高组织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第六,坚持超前谋划,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始终牢牢把握组织工作的主动权

组织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任何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台,任何一项重要工作的推进,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做到超前谋划,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每一项工作做到有战略、有战术、有套路,并运用“组合拳”,持续不断地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比如,去年的市、县、乡三级换届工作,是建国以来时间最集中、改革力度最大、政策性最强、调整干部最多的一次,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很多。为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我们坚持试点先行,超前谋划,加强指导,确保了整个换届圆满成功。在去年年初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就把换届工作大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主要领导还就领导干部如何接受换届的考验作了专题报告,提前吹风,营造氛围;在年中,把换届工作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好,不断提高组工干部做好换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换届考察全面开始前,我们选择在乐清开展了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取得了第一手的经验;在人事酝酿过程,提出符合要求的换届人事安排方案,较好地体现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在换届选举中,加强对工作的组织指导,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推介市委提名的候选人,让代表充分了解候选人,确保组织意图顺利实现,同时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这次市、县、乡三级换届选举,是历年来最成功的一次,也是干部群众最为满意的一次。社会各界对2005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也很满意,期间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平稳有序推进,并随时掌握有关动态,协同公安部门开展了“春雷行动”,狠狠打击了一些企图破坏选举的苗头,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换届引起的重大群访事件,这也是历年来很少见到的。

又比如,前后三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就因为我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持续推进。通过我们通过加强整合协调,形成了全市各级党委牵头抓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齐心、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抽调和选派一批素质高、作风硬、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组建指导组,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督导检查;通过树立了像郑九万、吴美角等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有效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为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这些经验,都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再比如,在开展农村指导员工作中,我们采取了许多“硬”手段来加强指导员管理,建立“指导员分类选派制度”、“重点问题梳理交办制度”、“群众不满意指导员召回制度”,等等,使广大指导员把“心”安在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受基层和群众好评。《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报道了我市这一做法,称“温州的做法是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的有力举措”。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04年、2005年,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授予温州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

实践证明,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必须超前谋划、理清思路,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运用多种手段、集中全力推进的同时,要注意“弹好钢琴”,确保取得实效。

第七,坚持公道正派、从严治部,以加强组工队伍建设来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职责特点,决定了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作为落实组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努力建设一流的队伍、树立一流的形象,创造一流的业绩。

首先是,坚持思想建部。我始终认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一直以来,我们对自身学习都抓得比较紧,把它看成是思想的“魂”和统领各项工作的“纲”。通过每年举办一次组织部长学习读书会,每次结合形势确定一个主题,为推进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健全和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一个月学习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引导部机关干部养成理论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坚持作风建部。通过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干部发扬优良的部风,时刻保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满意、人民满意的部门。

其三是,坚持能力建部。比如,通过工作务虚会、业务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学习,提高部机关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实行处长帮带责任制,以“老”带“新”,使年轻干部尽快成熟起来;开展组织工作业务政策研讨会、举办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等,并在部内组织了干部工作业务知识竞赛,切实提高全市组工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我们还将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展“大学习、大竞赛”活动,准备在10月份,由市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组成12支队伍,届时将从每个单位随机抽取机关干部组队参赛,看看哪支队伍的能力最强,业务最精。

几年来,部机关干部队伍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概括起来,一是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知识和能力的危机感有了新的增强,部机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气氛逐渐浓厚,按部就班、等靠思想减少了,服务大局意识,工作创新意识,工作前瞻意识得到了增强。二是精神状态有了新的变化。工作中,大家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奉献;各处室注重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内外协调,借力发挥,形成合力。注重商量、沟通、补台、配合,部机关整个工作氛围既紧张又活泼。三是队伍形象有了新的变化。大家对“公道正派”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有了新的增强,对外形象有了新的改善。通过抓好自身建设,锤炼出一批优秀组工干部,其中徐国信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全国获此殊荣的组工干部仅9人。

实践证明,这些年来我市组织工作之所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组工干部队伍,只有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组织部门才能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硬、工作最优的部门。

二、总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努力开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个问题是对近四年来组织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回顾,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并且经受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是普遍性的规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之所以要在今天的会议上,还要对近年来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目的之一,是想以案例解剖的形式,通过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启示,来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组织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目的之二,就是想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新台阶。下面,我围绕“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就这一目标是如何提出的,如何推进的,如何提升,如何打算等四个问题,进行一下剖析:

第一、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是如何提出来的?

一个创新理论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必定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现实的需要。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的现实需求,也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一个先锋队,变成两个先锋队,党的这个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为非公企业党建提出“活力和谐”这一目标奠定了重大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创新。

从1987年开始到2005年,全市各级党组织经过18年的努力,通过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等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当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虽然很多非公企业都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但只停留在过过组织生活,抓抓党员教育管理这个层面。如果说有影响力,那只是党员个体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有点像“党员俱乐部”的状态,只见党员,不见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总是在原地转来转去,整体上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很难有实质性进展,面临“玻璃天花板”式困惑,出现“山穷水尽”的情况。非公企业党建抓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还不理想呢?为什么党建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形进实退”、“名存实亡”的状况?

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去破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地剖析,认为既有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有工作层面的原因。第一,是思想层面存在困惑,也就是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和企业职工这三个党建主体,在思想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第二,是工作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总目标。

我们再进一步剖析,思想认识层面和工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非公企业党建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说,我们能明确提出一个目标,就相当于我们能树立起一面旗帜,在旗帜上显明地写清楚我们准备干什么,就能消除人们种种的疑虑,就能旗帜显明地引领大家干,当然,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并且能得到多方的认同。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认同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呢?要找到一个既符合党的要求,又要让企业主和企业职工都认同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我们必须从它们三者共同的价值基础入手。虽然它们三者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必然联系,那就是都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共同价值基础的内在要求,我们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思想,立足非公企业实际,提出了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并且把此内涵定义为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和外部环境友好,得到了企业各方的共同认可,非公企业党建的局面迅速打开。

2005年,以王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为标志,我们提出“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年的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我们再三斟酌、反复推敲,认为提“活力和谐企业”比“和谐企业”更为确切。从和谐企业的内涵上看,和谐企业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充满活力,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企业不发展,那么和谐企业就无从谈起。我们感到,“活力和谐企业”在表述上比“和谐企业”更加贴切,更加容易为人接受,更加体现与时俱进。实践证明也是如此,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证明了我们的这一提法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在企业层面的具体落实。以上就我们这个目标提出的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

这里大家可能还会问,组织工作的面多量广,为什么要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突破,而不在农村或是新社会组织党建上突破呢?这就是一个战略思维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是中央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要求,从微观上讲,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非公经济是温州的经济支柱。温州是非公企业的发祥地,也是非公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党建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定依赖于经济基础。二是因为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基础较好。早在1987年8月,温州瑞安振中工程机械厂就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从那时起,全市各级党组织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通过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等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为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因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更具前瞻性和探索性。也就是更具有提升的价值。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温州较早地遇到别的地方还没有遇到的问题,也促使温州比别的地方更早地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更具有前瞻性、先发性,这为温州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解决温州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问题对全国而言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而且,我们捏紧拳头、集中力量在一点上寻求突破,比散打乱撮更能取得实效。这就是我们选择非公党建突破的原因。

第二,如何有效推进?

在解决了“抓什么”的问题之后,也就是面临“怎么抓”的问题。我们在方向明确以后,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地去推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归纳起来就是“六个一”:

一个方针:就是抓党组织组建和抓作用发挥--“双抓并重”的工作方针。在组织组建工作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如果不抓作用发挥,不仅不能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水平,而且建起来的,也会“倒下去”,“形存实亡”,因此,我们提出,必须在继续重视抓好组织组建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抓好作用发挥的党建工作方针,即“双抓并重”的工作方针。我们今年开展的“两个年”的活动,就是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一个目标。就是“活力和谐企业”这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涵盖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我们围绕这个总目标,又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任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任务体系。

一套班子。就是解决“谁来抓”的问题。2005年底,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挂靠在市委组织部,内设新经济组织党建处、新社会组织党建处,统一负责非公企业党建等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落实机构、编制和人员,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一个抓手。就是运用评价激励手段,把“活力和谐企业”作为企业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活力和谐企业”和“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先进单位。这个周一,我们还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对评选出来的“活力和谐企业”进行了表彰,市委常委亲自为获奖企业颁奖,各县(市、区)委书记出席会议,王建满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支队伍。我们借鉴了近几年选派农村指导员的成功经验,今年6月份,从市直单位选派50名优秀中层干部,到列入我市第一批、第二批“活力和谐企业”创建重点单位的50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进一步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个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温州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公司法>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保障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时间、场地等保障机制。市、县两级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按照每个企业每年1000元,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以上是工作推进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在整个过程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也就是工作层面的做法:

市委出台一个文件。明确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召开一系列动员宣传会议。通过召开各类动员会、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进行广泛宣传。王书记亲自到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我还多次为企业主上党课,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阐明党建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统一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尤其是争取到业主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浙江日报》、《温州日报》上刊发了多个版面的宣传文章,进一步进行宣传造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确定一批试点单位。先后在各县(市、区)选择确定96家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活力和谐企业”党建工作试点单位,着力从不同角度实践目标任务,强化功能作用,提炼各具特色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推广,力争树立一批典型。

进行整个工作体系的系统理论研究。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课题组,聘请党建、企业管理、经济、社会等各类专家学者,分四个子课题对目标体系、运行机制、作用发挥、评价激励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与中央党校开展合作研究,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再次对理论进行总结提升。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在温州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撰写了《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及启示》长篇调研报告,报送中央政治局参阅。

温州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引起了高层和一些媒体的高度关注,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全国党建研究会多次派人赴温调研,并予以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部级媒体相继派来记者采访报道,逐渐在全国党建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用INTER网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搜索一下“活力和谐企业”,分别能找到3130和2850篇相关网页,“活力和谐企业”也已经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我们最新的工作进展,归结起来,可以用以下“五个一”来阐述:

出版一本书:中央党校党建部会同温州市委组织部专门编辑出版了《中国执政党观察:注入活力.营造和谐》一书,介绍与剖析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思考、新探索及新启示。

摄制一张电教片: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组织人员赴温蹲点两个多月,摄制了《活力.和谐——浙江温州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纪实》,展示温州非公企业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发展风采,并向全国发行。举行一场专题讲座:今年6月9日,应北京大学之江论坛的邀请,我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专题演讲,演讲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的党建专家、企业管理学的专家、北京大学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和企业家高度评价。

撰写一批理论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近年来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提炼,陆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求是杂志》、《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今日浙江》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一批理论文章。其中包括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那篇著名的《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及启示》长篇调研报告。

举办一场全国性理论研讨会:中央党校党建部与温州市委共同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研讨会”,虞云耀、李君如、蔡长水等领导、专家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对温州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月初,还将在温州召开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党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这些高规格、高档次的会议连续在温州举行,这在温州党建史上也是少有的,对温州党建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开启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第三,下一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打算

总结回顾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工作水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工作总的要求,王书记在讲话中已经非常明确、非常透彻,就是按照“双抓并重”和“两个年”的要求去做。我们要在系统学习非公企业党建最新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向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常委会全面汇报,提出各地的工作思路。具体的工作我在这里不讲了,就根据这几天同志们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确定几个问题,给大家一起思考、解决。

一是党组织如何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组织致力于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党组织与他们怎么相处、怎么定位,我去企业调研,觉得党组织存在统抓统揽的问题,把什么都干了。我们要认真探索研究党组织如何加强领导、改善领导,起到总协调作用,怎么样体现党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中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形成合力。

二是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党建应有重点,每个企业要有自己的工作特色。比如说,哪些企业要提升创建“活力和谐企业”的水平,哪些企业要做好党建的基础性的工作,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

三是如何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王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对评出的“活力和谐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政治待遇、紧缺资源的安排配置,这些要求,各地要想办法尽早落实到位。

四是如何培养一批党务工作人才?“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已经得到了广大企业主的广泛认同,接下来他们必将纷纷聘请党建高手,来担任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思考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抓好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开拓思路,将企业家的培养与人才工作、与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可以组织一次高层次的企业家培训班,当然,这个班要有质量、有吸引力,能让企业家坐得下来听。

五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活力和谐企业”评选的总体水平?各县(市、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这个抓手完善起来,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符合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下一步可以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分值。在评选中要进行排序,引起竞争,还可以进行半年度的指标测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评选,而是要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是如何实现五年内创建300家“活力和谐企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市委王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步的评选既要有数量指标,也要有考核分值的要求,考核分值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的特点。

七是如何使评选活动的效益倍增?“活力和谐企业”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体的反响很好,要继续想办法保持这种热度,让社会各界、有关部门都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八是如何体现分级实施、同步推进?市级今年评选了20个“活力和谐企业”,要思考县一级如何评选,乡镇要不要评选,还有些小的企业不可能达到市级标准的,如何进行评选。要研究各类不同的标准,形成从下至上,分级实施,同步推进的格局,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这些问题,我没有说具体怎么做,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希望各地和相关处室今后去思考。

以上是两年来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回顾,以及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蕴含着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这将为温州党建工作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温州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城市,党建工作也出了不少亮点,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提出不少创新的项目,也有一些好的点子,但就是因为缺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决心,没有善做善成的功夫,缺少有效的措施推进,都不了了之,没有做成,最后就是烟消云散、无影无踪。这是非常可惜的,希望大家今后要借鉴成功经验,学会借力、借势、造势,整合各种资源,使党建工作努力出更多的精品和亮点。

三、提升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组织部长

通过总结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启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组织工作普遍性的规律。以上这些规律和认识,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是我们今后组织工作必须坚持和发扬的。

做好组织工作,当好组织部长,不仅要掌握这些组织工作的普遍性规律,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织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意识,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今年4月18日,与全国新任组织部长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组织部长作为党委分管组织、干部、人才工作的领导成员,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切实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组织部长。这既是对组织部长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组工干部的要求。接下来,我就学习贯彻贺部长的讲话精神,对如何当好组织部长提六点要求:

第一,要有坚定优良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是组织部长最重要的品质。要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开展组织工作;要做执行民主集中制模范的,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自觉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在参与党委决策时要,要注意克服三种不良心态,一是不想参与。觉得自己不是主要决策者,抱着“主要领导定我就怎么办”的心态,不想发表意见,参与意识不强;二是不善参与。平时不注意了解党委的全局工作,想参与却又拿不出自己的主见,参与的能力不强;三是不敢参与。怕自己的意见与其它领导不合拍,怕影响关系,或怕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会降低威信。这三种心态在我们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要坚决克服。

第二、要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组织部长是一个重要的岗位,责任重大,社会关注,组织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上把我们放在组织部长这个岗位上,把我们安排在组织部门工作,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决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要把党和人民的重托转化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工作,不断提高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有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公道,主要是对办事的要求,要公平、公正;正派,主要是对做人的要求,是人品,是官德。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要敢于坚持原则,公正对待干部,无私奉献,甘当人梯,带头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坚持公道正派,必须廉洁从政,办事要出以公心,慎用手中的权力。特别是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敢于说真话,说公道话,涉及到政策方面的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不怕得罪人,严格执行政策,不能乱规矩。

第四,要有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更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把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关心体现到各项政策和各项工作上,体现到关心他们工作生活的实际行动中,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企业组织部工作总结篇10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适应企业内部产权关系、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新变化,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非公经济组织19046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95家,私营企业4072家,个体工商户1447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含外资企业)3家。在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上,我区现有非公企业党委1个(江南化纤),总支1个(渭塘创新工业园),独立支部132个,联合支部35个,非公经济组织中有党员3000名。今年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已发展党员106名,占已发展党员总数的38.7%。我们的主要做法为:

(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组织。

在97年到99年产权制度改革中,我区的原集体企业按照“组织不撤,队伍不散,活动不少”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党组织在转制中得到了保留、充实。近几年,为了适应我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我们又着力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扩大非公经济党组织的覆盖面。一是利用并村契机,合理设置村级党组织。今年上半年,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村撤并工作,全区行政村数量从228个,减少为109个。为了加强合并村中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在行政村撤并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符合条件的合并村都按要求及时建立了党总支,并按照行业,打破区域界限设立了分支部,一般均下设工业支部,具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则建立独立支部。目前,全区建立党总支的行政村69个,下设分支部230个,今年新成立村级非公经济支部23个。如黄桥镇行政村撤并后,均成立了党总支,村里7个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的私营企业都建了分支部,不符合建党支部条件的私营企业也根据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了联合支部。二是结合开发区的建立发展,及时设置党组织。**区成立后,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类开发区相继建立。为了及时将开发区内的党员有效地管理起来,今年我们分别在三个不同级别的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潘阳工业园、渭塘创非公工业园)建立了非公经济党组织,为开发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采取多种方法,配强领导班子。

我们依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公司法》等规定,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一是自然过渡。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能胜任的,自然过渡。我区的一些由原镇区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私营企业,原企业厂长或支部书记大多数是转制后企业的法人,他们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且熟悉党务工作,继续担任党组织书记。支部日常工作一般由支部副书记或一名支委负责,组织生活都能正常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普遍较强。二是直接选举。新组建或重组的企业党组织,我们一般通过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交叉任职。目前全区有99名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业主。四是党委委派。对少数党建基础薄弱、一时难以产生党支部书记的私营企业,由党委选派,如**镇宇通服饰公司党支部书记即由镇党委委派担任。中外合资企业一般指定中方代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如**镇的上声公司即由中方代表、镇党委副书记周建明担任党组织书记,确保了党建工作的不断提高。

(三)坚持党的领导,理顺工作关系。

首先理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我们按照“管党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对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私营企业的,党组织隶属关系一般不变,在乡镇的隶属于所在乡镇党委,实行属地管理;外资企业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执行。其次,理顺非公经济组织内部党组织与“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业主之间的关系。明确企业党组织与股份合作制企业“三会”和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关系:一是结合不游离,把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二是参与不干预,与“三会”和业主一起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三是渗透不包揽,通过多种办法把党的政策、党组织的决议渗透到“三会”和业主的工作中去;四是监督不越位,督促对“三会”按照法律法规和民主程序进行决策、经营和管理,依法纳税。

(四)丰富活动方式,发挥政治优势。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活动方式,搞活党的活动形式。在活动时间上,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工余时间、下班时间和零散时间;在活动空间上,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尽可能把会议室与生产经营现场结合起来;在活动形式上,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单一的灌输格局,少开会、多交流,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少集中活动,多分散活动,少总支活动,多支部、小组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镇上声公司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职工开展乒乓球、扑克牌、棋类等竞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营造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去年该支部被评为区优秀党支部。

(五)是加大指导力度,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

根据我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情况,我们按照苏州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全区建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从区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镇、区招商及企业服务人员中的党员、镇、区机关及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党员干部、村级班子中的党员干部等对象中产生选派了党建指导员。截止至10月底,全区各级党组织已向897家未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550名,覆盖率98.6%。这些受选派的同志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企业主接触较多,对企业情况较熟悉,为做好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由于某些原因,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难以完全统一。少数党内同志(包括极少数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认为非公经济组织成份复杂,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建与不建、党员管与不管、党建工作抓与不抓关系不大,存在“无所谓”思想和“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一些非公经济组织法人以追求利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切与经济无直接关系的非生产性开支,非生产性用工,包括党组织的建设,群团工作等都不够支持,对镇党委交办的任务,能拖则拖,能简则简,能免则免,个别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反对在企业中设立党组织(特别是台资企业),给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少数从业党员特别是在企业工作的农村党员,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在行政村享受的福利比在企业的要好,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以致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

(二)法律保障不够充分。实践中,工会工作由于有了法律的明确规定,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同。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工作开展起来缺少足够的底气。尤其是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立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党建工作开展得有些吃力。

(三)组织设置难以完全到位。近年来由于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迅速,给及时地掌握非公经济组织的全面情况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由于情况没有完全摸清,再加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营者,尤其是外资企业的经营者,对设置党组织积极性不高,缺少内部动力。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党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客观上也对设置党组织造成困难。

(四)活动时间、经费难以充分保证。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活动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有时甚至连业余时间都难以保证。这使得部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缺乏活力,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减弱。另外,由于《》对党务经费来源未作明确规定,无钱办事一直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由于经费难以落实,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只能停留在组织党员开开会,读读报。

三、对策及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非公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增多,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如果不及时跟上这一变化的趋势,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势必削弱党对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领导力、控制力。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二)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掌握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相关情况

由于我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快、变化多,相关情况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摸清、掌握非公经济组织的相关情况,才能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将加大对非公经济组织信息的收集力度,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组织信息收集机制,全面、及时掌握全区非公经济组织的情况。具体来说,各镇、区要对所属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党建指导员要对所指导企业的具体情况全面掌握,并对相关台帐随“情”更新。

(三)改革设置模式,打牢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一是合理设置组织。依据规定,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二是理顺隶属关系。遵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挂靠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三是配强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可以从企业管理层中熟悉政工业务,思想作风正派,组织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并按规定和必要的程序予以产生。

(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一是灵活开展党建工作。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做到灵活多样;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既严格组织制度,又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活动;在内容上,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党员教育,改进党员管理。凡正式应聘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都应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应聘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所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可以参照《工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文对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党组织活动经费可按年度工资总额的5‰—10‰比例提取。三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

(五)改进领导方法,推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和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召集人,工商、税务、外经、公安、人事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具体负责本地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的整体规划。

二是根据不同类型,注重分类指导。按照非公经济组织形式的不同,分别明确各类企业党组织职责、权利及管理办法。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的办法,进行整顿或帮扶;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三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社会效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努力为非公经济组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搞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消除顾虑,形成共识。注意发现、培植和树立一批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确立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指导和推进面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