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4 21:05:45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州县各级指示精神,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为宗旨;以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指导,坚持属地管理、统筹协调、定期调度相结合,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网络管理格局;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创建新一届“双拥模县”工作为载体,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建立健全协调顺畅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巩固发展我镇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和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全力帮助广大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解决实际困难,优抚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广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不断开创我镇双拥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按照“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双拥活动坚持经常,军民共建富有成效,政策法规落实到实处,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等六条标准,加强以互办实事为主要资料的军民共建工作,宣传和展示具有我镇特色的军政军民关系,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把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摆在双拥工作的重要位置,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要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精神文明礼貌建设作为双拥的重要资料,发挥我镇退役军人多,军民关系融洽等的重要优势,推进建设礼貌村镇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发挥好退伍军人人才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双拥工作领导,加大双拥工作力度。

为争创争优,全镇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各相关站办所、各村委会以及白山社区、建封社区、娘娘库社区要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双拥工作,村委会和社区需要建立村、社区的双拥工作小组,要认真履行双拥工作职责,要将双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村、社区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督查,切实做好双拥工作。要正确处理双拥工作与村屯乡村振兴之间关系,充分发挥退伍军人人才优势,在村小组长、村民代表中尽量纳入富有担当、责任心强的退伍军人,在抓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双拥工作。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本单位双拥工作在今年有明显起色。

(二)进一步巩固行动成果,努力完成帮扶任务。

近年来,我镇结合包保单位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微心愿”“爱心超市”“扶贫扶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各相关站办所、各村、社区要继续做好帮扶工作,不要懈怠。一是各村屯、社区需要召开会议部署帮扶,明确各村屯社区的困难退伍军人都有专人负责,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帮扶关系,做到每个优抚对象有人专门负责,专门联系,建立信息台账。二是各村屯、社区要建立健全适合本村屯、社区的帮扶制度,做到活动正常,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台帐记载完整,定期回访。三是各村屯、社区要针对本区域范围内的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能够充分掌握,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帮扶到位。四是鼓励各民营、私营企业用心参加到爱心救助行动的行列中,为优抚对象、困难退伍军人排忧解难。

(三)切实做好优抚对象、困难军人军属的优待工作,提高保障水平。

尊重、关爱退役军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关心、优待退役军人,特别是优抚对象。优抚对象群众优待是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资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个基层单位的重要工作职责。一是镇内各相关单位、站办所、村委会、社区要切实重视优抚群众的优待工作,重要节假日需要对相关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用行动践行对优抚对象、困难军人军属的尊重尊敬。二是各相关单位、站办所、村屯、社区要严格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切实做好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军属的保障工作,在医疗、住房等方面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关怀关照。

(四)进一步巩固军民团结,拓展军民共建的新路子。

各相关单位、村委会、社区在拥军优属工作中要注重办实事,求实效,尽力帮忙驻区派出所、交警队、消防中队解决战备、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作贡献。各共建单位要按区完成的共建任务,结成共建帮扶队伍,不断充实共建成果,力所能及帮忙驻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要积极与驻区派出所、交警队、消防中队经常性开展共建活动,建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亲密的鱼水关系,把我镇军民共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五)努力做好干部和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切实提升退伍军人的学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采取政府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安置好干部和退伍军人。根据中央“六稳六保”指示精神,政府组织协调,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好干部和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和自谋职业补偿金的兑现,结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转业、退役官兵自谋职业。镇双拥工作办将积极组织协调镇退伍军人相关提升学历的服务工作,积极联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我镇退伍军人就业培训工作,为全镇退伍军人就业创业做好服务工作。各村屯、社区积极协助镇双拥工作办努力做好全镇退役军人有关提升学历和就业培训等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六)切实解决随军家属及军嫂就业和子女入托入学实际困难。

军嫂、军属是军人坚强后盾,做好随军家属的安置就业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发放未就业随军家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同时,在调查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随军家属安置就业,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安排军嫂就业。优先就近安排军人子女入托入学,按照相关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对于困难军人家庭优先照顾。今年,我们要提高军人及其军人家庭维权服务,开设涉军事务专门窗口,帮助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军属维权。针对我镇实际状况,制定完整的维权方案,对涉军的重点案件会及时处置,确保军人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七)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宣传教育活动,使双拥工作社会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双拥工作首要条件就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防意识,营造出双拥工作的宣传氛围。

1、加强宣传力度

组织好各种节日慰问活动,镇党委、政府、各村、各包保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本节约的原则,走访慰问“三老人员”或召开“三老人员”座谈会,做好节日期间军民共建单位“走出去,请进来”的慰问活动,负责双拥办的镇领导班子成员对复员老兵进行慰问。

2、加强阵地建设

全镇利用镇内宣传栏、宣传条幅、宣传电子屏等载体建立双拥宣传阵地,积极宣传拥军爱民、国防教育等。各村结合乡村振兴,将拥军爱民、国防教育纳入重点宣传范畴,有条件的村屯、社区需要建立国防教育宣传专栏。同时,利用村大喇叭积极宣传国防。此外,结合我镇组织各村开展的周末爱心课堂活动,定期向青少年宣传国防教育,宣传先进典型,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宣传教育

在镇里发掘我镇红色基因,宣传我镇双拥的历史事件,典型事件,将双拥工作纳入我镇青少年政治教育规划范围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教育规划中,即采取集中教育和长期教育相结合、广泛教育和典型教育相结合,开展活动和教育相结合,真正开展好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2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广泛开展双拥工作宣传,提升双拥工作水平。

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对巩固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紧密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足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双拥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件,指引广大军民进一步增强国防观点和双拥意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双拥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我镇双拥工作的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双拥工作领导,加大双拥工作力度。

为争创“双拥合格乡镇”,全乡各村、各部门、各单位要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建立双拥工作小组,认真履行双拥工作职责。要将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督查。要正确处理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在抓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双拥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我乡双拥工作在今年有明显起色。

三、切实做好优抚对象优待工作,提高优抚对象保障水平。

优待是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乡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乡把筹措资金放在重要地位,达到了县规定标准。管理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归口民政部门负责,统一专户管理,统一发放准则。进一步明确立功受奖的官兵奖励政策,在县民政局奖励基础上,每位官兵再奖励100元。

四、日程安排

第一季度主要工作:

1、制定下一个双拥工作四年规划,制定安排当年双拥工作计划、要点。

2、做好重点优抚对象春节期间的各种慰问活动。

3、对各村、各单位落实有关拥军优属职责进行检查,进一步完善规范拥军优属责任体系,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拥军优属氛围。

第二季度主要工作:

1、召开双拥领导组会议,研究、部署20xx年度双拥工作。

2、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乡人武部牵头,学校、村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清明节”到烈士陵园送花圈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3、建立双拥宣传栏开展双拥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4、做好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评定和资金筹备工作。

第三季度主要工作:

1、重点做好优待抚恤工作,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

2、利用“八•一”建军节,召开一次座谈会。

3、做好为军属、烈属家庭挂光荣牌。

第四季度主要工作:

1、做好双拥年检准备工作,迎接区双拥年度检查考评。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3

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

“双拥”工作

早在1997年,思南就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之后,爱民拥军成了当地军民的自觉行动。

富国与强军好比鸟之双翼,只有同频共振方能展翅腾飞,这是镌刻在思南县各级领导心中的理念。16年来,地方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经济越发展越要强国防的理念也在延续着。每届班子交接时必交双拥工作,每次常委议军会、武委会例会上必议双拥工作。

“续写拥军新篇章,关键是要有一个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拥军工作的指挥部。”去年,在铜仁军分区召开的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述职会上,思南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胡洪成在报告中说道。

2008年,第4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的思南县作出一项决定:成立双拥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部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在双拥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全县先后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指挥部例会、军地互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双拥工作等10项工作制度,出台了《关于做好转业干部、退伍士兵安置工作若干规定》、《军人抚恤优待暂行办法》等12份文件,县直29个部门、27个乡镇、37个社区、489个行政村建立基层双拥服务组织1500余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系统行业条块结合、军警民相互配合的组织网络格局。

2012年,思南县军地领导第五次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奖牌。随后,军地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抓双拥工作一定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毫不放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六连冠。”随后,拥军优属工作被作为思南各部门工作的“钢任务”、“铁指标”,建立责任制,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哪个单位、部门、乡镇在拥军工作上无作为,就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一把手的责任,并在提升任用上一票否决。同时,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和驻军的工作目标及各级干部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军地合署办公等八项拥军工作制度,使双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像战时支前那样

支援部队建设

“要像100年不打仗那样去抓经济建设,要像明天就打仗那样去建设强大国防。”这是思南县县长、县国动委主任刘云成的拥军话语。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去年,经过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后,思南县主要领导果断作出了新建军地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决策。经过一年多努力,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集指挥控制、战备执勤、情报信息等于一体的信息指挥平台——思南军地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在今年正式投入使用。中心依托信息指挥平台,搭建起县、乡(镇)二级贯通和集语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国防动员信息网络系统。依托这个网络,全县重点部位、要害目标尽收眼底,灾情社情可视可判,水、电、气、化、火抢险救灾应急力量可随时调度、实时指挥,提高了部队快速动员,平战转换的能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思南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走在了省军区的前列,27个乡镇武装部规范化建设两年内全部达标。全县先后组建森林防火、抗洪抢险民兵专业救援队伍和随时可调动的民兵应急骨干分队,并装备了运输、指挥、通信设备和部分专业救援器材,后备力量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安置好转业的,服务好退伍的,支持好现役的。”思南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真情拥军,出台优惠政策,确保转业退役军人安置到位,拥军优属服务到位。近年来,全县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451名,安置干部5人,安置满意率达100%。帮助6名随军家属解决了就业安置和工作调动,规定军人子女入托入学,可享受区划外入学及优先进入重点学校等优惠政策。县民政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为退役士兵提供项目推荐、创业见习、开业办证等“一站式”服务,明确公安、城管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招录退役士兵。几年来,共组织退役士兵岗前技能培训1200余人,培训率达90%以上,自谋职业率达80%。全县489个行政村的村支两委成员中,复员退伍军人占30%以上。竭尽全力解决优抚对象“三难”。去年,全县共为4181名优抚对象缴纳了新农合资金83.62万元,帮助全县88户农村困难优抚对象完成危房改造,为5140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1651.26万元。

在思南,心系长城、情暖兵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2009年,思南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时期双拥工作意见,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以“双拥广场、双拥学校、双拥社区、双拥医院、双拥敬老院”为载体的双拥创建命名活动,30多个单位与驻军结成共建对子,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氛围越来越浓。

像战时作战那样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地方视军队为长城,军队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思南驻军官兵积极投身该县的各项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思南、和谐思南出谋划策、出力流汗。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近年驻思南部队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林乡四角村是一个地处乌江边上的土家村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当地人均年收入不到600元。2007年,县人武部联系帮扶该村后,争取资金600多万元,建成惠及8个自然村组的人畜饮水工程,使300多户村民用上自来水。同时,积极组织民兵帮助群众修路、改厕、改灶,引导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在人武部的倾情帮扶下,四角村很快就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统计,思南县人武部近年来先后与凉水井镇息乐溪村、邵家桥镇凤呜村、三角坝村等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开展“定点扶贫、结对扶贫、包户扶贫”,充分利用“青年民兵之家”、民兵训练基地等场所,邀请农业科技人员举办培训班120多期,使一大批民兵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帮助近万名群众走上致富路。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4

一、我县“十一五”期间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情况。

*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脉金沙江下游,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国土面积2789平方公里,海拔从340米到3199米,气候条件差,立体气候特点明显,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全县辖溪洛渡、团结、桧溪、细沙、青胜、黄华、务基、水竹、马楠、莲峰、茂林、大兴、伍寨、墨翰、码口15个乡(镇),其中马楠、伍寨分别为苗族彝族乡、彝族苗族乡。全县共有133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27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1392万人。

(二)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情况。

我县重点优抚对象遍布全县十五个乡(镇),历年来共接收复员退伍转业军人7078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822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共417人,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共202人,“三属”43户60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43人);军队离退休干部4人,无军籍干部2人;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战斗退役人员3000余人;其余退伍军人3250人。占全县总人口2%。驻有县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三个军(警)单位,驻溪洛渡电站建设两支部队即水电武警部队和交通武警部队。全县人民和驻永部队官兵,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及驻永部队和全县各族群众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增强军队凝聚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双拥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打牢基础、规范工作、保持经常”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巩固和发展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推动了我县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我县“十一五”期间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永部队对双拥工作十分重视,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利及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管理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并在调整党政领导班子时,同时调整、充实双拥领导班子,坚持开展党委、政府议军、走访慰问、现场办公、过“军事日”等活动。军地各相关部门把双拥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组织有领导,行动有计划,活动有内容,结果有检查,形成了党政军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齐抓共管局面,使全县双拥工作形成了县委、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军地互动互联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一个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的良好运行机制,确保了我县双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国防教育广泛深入。

我县全民国防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十七大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加大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全县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主题的国防意识教育,以“爱我中华,建设*”为宣传口号。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宣传国防教育,注重抓好三结合,即:经常性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政策法规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大众化教育与先进典型宣传相结合突出,以阶段性集中教育为重点,同时以先进典型激励教育为要点,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墙报、黑板报、标语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的同时,注重春节、建军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阶段性集中教育,形成宣传高潮,国防观念宣传教育始终贯穿于双拥工作的全过程。“十一五”期间,组织大型宣讲活动15次,办墙报、黑板报100多期,兴办国防知识竞赛4次,张贴标语100余幅,全县直接参与国防和双拥教育达30万人次。通过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懂得“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和“富国必强兵”的道理,从而,增强了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焕发了军民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

(三)积极动员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支援国防建设。

“十一五”期间,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严格执行国家征兵政策,以对国防建设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把好体检、政审、定兵三大关,认真抓好征兵工作,先后征集入伍新兵共161名,为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兵员,连续20余年被省、市政府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县。

(四)优抚政策按标准落实。

我县历年来对提高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标准极为重视,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牢固树立“改革不忘国防,富裕不忘拥军”的观念。一是认真落实抚恤优待政策的有关规定,在“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发放各种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金1146.0013万元,其中:伤残军人202人抚恤金409.38324万元;复员退伍军人417人201.211万元;三属43户60人79.8082万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43人35.5989万元;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3000人420万元。二是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统筹办法已由2002年前由全县收取乡统筹金支付改为税费改革之后的2003年起实行由县级财政转移支付,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由2001年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兑现提高到了“十一五”期间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兑现,并由2001年户均150元提高到2006年户均1000元。

(五)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的“三难”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作为拥军优属工作的重点,县委、政府对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高度重视,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拨出10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和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等问题,确保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得到切实解决;此外,全县有7名一至四级在“两山”战斗光荣负伤的三级以上残疾军人,退伍返乡后政府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给予安置。其中,在县城购买商品房进行集中安置5人,在残疾军人所在乡镇由政府建房分散安置2人。随着残疾军人年龄增加,原有住房面积偏小,且上下楼和出门就医很不方便,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此,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现决定为其在校园片区二期工程小区购买商品房,目前,相关购项正在办理中。通过解决“三难”,使全县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医疗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六)积极为改制企业残疾军人排忧解难办实事。

我县有46名改制企业残疾军人和1名抗震救灾伤残人员,共47人伤残军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制企业残疾军人生活、就医及养老保障等问题,每年除按全额标准解决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临时性生活补贴。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2004年11月18日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4〕66期)和中共*县委2008年4月17日常委扩大会议纪要(永发〔2008〕16号)对改制企业残疾军人生活、就医、养老保险等问题的决定,从2008年4月起,生活费按上年度单位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企业职工社会年平均工资)计算,并按残疾等级计发,即五级按60%,六级按56%,七级按52%,八级按48%计算。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发放残疾军人生活补助费40.945万元;对未达到退休年限的改制企业残疾军人,所在单位无力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自2005年1月起由县财政负责为其缴纳。47名残疾军人的养老保险金,由财政局按年一次性拨款,由民政局一次纳,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交纳养老保险金63.99232万元;改制企业残疾军人医药费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由县财政予以报销,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报销残疾军人医疗费146.4万元。

(七)坚持拥军优属活动社会化、经常化。

每逢元旦、春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县委、县政府都要行文对节日期间的拥军优属活动进行安排,并拨出专门经费,县四大班子领导组成慰问团,各乡(镇)成立拥军优属慰问小组采取召开军(警)民座谈会、双拥联谊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对驻永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十一五”期间,慰问驻永部队(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和驻溪洛渡电站建设两支部队即水电武警部队和交通武警部队等,共拨款80余万元,慰问各类优抚对象2400余人次90余万元、实物折款11.2万元,慰问军烈属春联520余人次520付次、年画9400余幅次。

(八)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

*县从2003年起对城镇退役士兵实行考试考核择优安置与自谋职业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改革政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双考”择优安置,切实落实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圆满地完成了每年度的安置任务,顺利地推进了退伍安置改革。在“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接收冬季退役士兵、残疾军人和转业士官138人。其中:退役士兵126人(农村104人、城镇19人、城镇残疾军人3人);农村复员士官9人(十级残疾军人1人);转业士官3人。对农村籍114人已作回原籍妥善安置;其余24名城镇退役士兵、残疾军人和转业士官中,通过“双考”择优安置13人,货币安置(自谋职业)11人。“十一五”期间,共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35.3072万元(其中自谋职业补偿金34.4446万元和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8626元)。

(九)动真情为驻永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县是部级贫困县,尽管财政困难,但对于驻永部队在战备、训练、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县委、政府始终尽其所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在“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先后拨款70余万元为县消防大队、武警中队购置设备、修建营房、改善生活环境等;筹集20余万元资金帮助县人武部启动修建新建办公楼,并为人武部配置微机2台,尽力为部队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解决驻永部队粮油水电燃料等补助资金16余万元,“十一五”期间,为驻永部队营建、设备等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

(十)驻永部队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拥政爱民工作。

“十一五”期间,驻永部队积极为建设*作出贡献,在实际工作中,累计出动兵力4590余人(次),车辆1200余台(次),参与抢险救灾130余场(次),救助和转移群众2543余人(次),抢救国家和人民财产83多万元;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整治30余次;派出消防安全检查500余人(次);向灾区捐款2.3万元、衣物和棉被1650件(套);帮助学生军训派出兵力100余人(次)、军训学生1万余人(次);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帮助幸福院为五保老人打扫卫生、洗衣、理发等献爱心活动。

三、“十一五”期间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思路。

(一)建立双拥工作齐抓共管机制。

坚持将双拥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各级领导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为双拥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建立双拥工作宣传教育机制。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和双拥传统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以各级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教育重点,注重经常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的结合,加强双拥环境和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军民居安思危。

(三)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

制定和完善双拥工作各项政策和制度,激发广大军民的创建积极性,促使每个部门和个人都以争创双拥模范城(县)为己任,克服困难,励精图治,凝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合力,进一步推动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四)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

一是围绕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问题,建立和完善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二是围绕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结合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启动和实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优抚对象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三是围绕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采取财政投入一部分、扶助对象自筹一部分、社会捐赠和乡村帮工帮料一部分的办法,分期分批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五)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积极探索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新路子,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退役士兵安置新体制,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四、“十一五”期间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强化领导,深化宣传,至力全社会重视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的格局。一是拥军优抚安置政策宣传不够,少数基层组织不重视优抚安置工作,对优抚安置政策的宣传缺乏长效机制和可操作性,致使社会拥军优属氛围不浓,农村士兵家庭的激励扶助不明显,影响了优抚安置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积极性。建议县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曾强优抚对象和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把优抚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研究措施,加大优抚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的宣传力度,将优抚安置政策宣传到村村寨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人人为优抚对象尽责,家家为优抚对象献爱心和全社会关心关爱优抚对象的浓厚的拥军优属良好氛围,下功夫研究完善农村入伍士兵的激励扶助政策机制,多管齐下提高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积极性。二是少数乡(镇)基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优抚安置这项特殊的社会保障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政策不熟悉,工作不认真负责,致使少数优抚对象不满意,时有发生。建议坚持对全县乡(镇)分管领导、民政所长、优抚工作人员进行优抚安置工作重要性、优抚安置政策的集中培训,加大优待抚恤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其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优抚工作格局,使各项优抚优惠政策深入宣传到乡、村、社,确保国家优抚安置政策更好地在我县得到贯彻执行。

(二)加大投入,建立机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优抚保障对象的实际情况,应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部分参战退役人员和下岗的困难优抚对象作为保障的重点,制定保障措施和办法,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增加优抚保障经费,建立多层次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二是从我县目前的具体状况来看,完全靠政府投资,是不可能的。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制定必要的政策规定,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采取社会捐赠、单位出资、经费结余转入等多种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弥补优抚保障资金的短缺问题,实现优抚保障资金多样化,社会化。

(三)制定优惠政策,把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引向深入。一是从优惠保障对象上看,过去所保障的五类对象中革命烈士家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大部分都已步入老龄化,进入了特殊的困难时期。特别是过去安排到企业的老军人,有许多人都已下岗或失去生活来源,他们的生活保障已无承担主体。特别是残疾军人,因退伍时年龄较大,结婚较晚,致使家庭人口素质较低、缺乏劳动力,他们的生活与其他群众相比困难程度更大。建议制定相关的地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二是从优惠政策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可以由政府执行或协调执行的一些优抚政策,有的难以落实。比如伤残军人乘车减免问题,在国营客运单位还可执行,而私营的却难以落实。建议制定相关措施,提高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三是从优惠保障机制看。在“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保障体制中,群众和社会的承担功能已经弱化,组织起来困难重重,而国家的承担能力又十分有限,“国家、社会、群众”三者的责任还不十分明确。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尽力发挥社会其他组织的作用,动员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优抚优惠保障工作,为优抚对象提供服务,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形成社会化服务,实现优抚保障社会化;四是从优惠保障经费看。过去的群众优待经费承担的主体是农民群众,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过去的筹资渠道已失去。由于财力的限制,国家和地方所承担的优待抚恤经费,帮助解决优抚对象特殊困难的机动经费太少。因此,很难解决优抚对象的特殊困难。建议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加大投入,重点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等问题,同时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优抚对象覆盖范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

(四)对两个遗留问题的探讨。

一是对农村和城镇退役士兵采取“二元化”安置政策不合理。农村兵与城镇兵一样,他们当兵尽义务也是同样的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的农村义务兵大都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出生的,在农村也没有分得土地,退伍后却没有享受到与城镇兵同等的安置政策待遇。

建议:修改《兵役法》等法律法规,打破农村和城镇“二元化”安置结构,实行农村和城镇一体化优待安置。在安置方式上,建议重点对三级士官、革命残疾军人作为政府安置外,取消对城镇退役士兵(含士官)的安置,即实行农村和城镇退役士兵由部队发给一次性退役金后回地方自谋职业,不再由地方政府统一安排城镇退役士兵的工作并发给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和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

二是对1954年11月1日以后至六十年代入伍未参加战斗退伍军人待遇未得到落实。国家政策已规定对1954年10月31日以前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给予了定期定量补助,对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中缅边境、援越抗美、援老抗美、自卫还击、“老山、者阴山”等14种战争的参战退役人员落实了参战生活补助,而在1954年11月1日以后至六十年代入伍并没有参加战斗这一部分退伍军人的待遇未得到落实,我县有普遍反映,要求国家给予落实他们的政策待遇。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5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民政暨双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自治区和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全县民政双拥工作,安排部署今年民政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过去的一年,全县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支持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广大民政干部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民政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xx局长对20__年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安排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分析民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困难,把握民政工作的规律和重点,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变化趋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政工作对象正由特定群体向全体城乡居民拓展,民政工作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同时逐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民政工作提供的公共服务正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民政工作方式已经从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逐步向整体制度安排、规范管理的方向转变,民政工作机制正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方向发展。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全面加快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步伐,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民政事业是和谐之基。民政工作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民心,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公平的责任,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民政部门承担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管理专项社会事务等20多项工作都关系到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要牢记民政工作使命,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着力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期待。

二、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把各项民政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也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县按照“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推进、面上扩展”的思路,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求助、牧区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工作为重点,初步构建了形式有别、覆盖城乡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相关部门对城乡困难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救助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救助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救助标准低、形式单一、救助资源分散、求助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年要重点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在救助体系建设上争取有新突破。一是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今年,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为民办八件实事”的要求,其中包括城镇低保保障标准提高20元,农村牧区低保范围扩大到110万人。这是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好事实事。实现提标扩面的目标,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政部门要根据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的统一要求,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科学测算;并且要积极动作,深入基层,入村入户,把底数摸清,情况找准,落实好匹配资金,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规范化管理,严格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使城乡低保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在城镇,要进一步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扎实推进“分类施保”,使所有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在牧区,要大力抓好低保、五保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要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施延伸专项救助。二是做好自然灾害求助工作。灾时要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做到第一时间救灾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和临时生活保障。同时,要积极争取资金,强化政府主导和分级管理的责任,及时足额落实好本级应承担的自然灾害救济经费,努力扩大救灾捐赠,加强救灾款物管理,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我县牧区医疗救助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帮助不少特困群众缓解了看病就医难的困难,但由于救助方案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仍有一些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救助资金结转偏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调整方案,重点做好与城镇医疗保险和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年终出台并实施《城镇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本着方便群众、规范管理的原则,简化操作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改进结算办法,规范制度措施,确保救助实效。要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合理确定救助标准,逐步降低或取消起付线,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情况和基本医疗需求探索分类救助。坚持事前、事中、事后救助相结合,以住院救助为主,兼顾门诊救助,适当扩大救助病种,逐步提高封顶线,尽快形成较为规范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让困难群众从医疗救助中受益。四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集中供养率和保障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调查核准,尽快将符合条件的全部保进来,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将分散供养人员纳入牧区低保的同时,保障标准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高100元。要认真组织实施“霞光计划”,力争全县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以上。

(二)进一步规范

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民政部门服务群众的平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功能日益凸显,作用日趋重要。要深刻认识做好社区工作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实现政府依法管理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是要把服务群众、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保障、看病、养老等问题入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逐步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服务管理网络,努力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同时,要切实发挥社区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平台,尽快形成和谐社区人人共建、社区和谐人人共享的局面。二是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对上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对下要发挥好指挥督促作用,对相关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教育、科技、公安、司法、劳动保障、就业、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发改、财政、商务、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要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三是积极开展牧区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牧区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我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步实施牧区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验收。各地要以完善嘎查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劳动、法律等服务进牧区社区,探索建立有效覆盖、有序参与的牧区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积极探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发展牧区经济助牧增收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要督促嘎查全面落实以牧民大会(牧民代表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嘎查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向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向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迈进。

(三)全面落实好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为实现三连冠打下坚实基础。去年,我县再次获得了全区双拥模范县的荣誉称号,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蝉联全区双拥模范县两连冠”的奋斗目标。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退役士兵安置新办法,加强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力争创__县全区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并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县行列。一是要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抚恤优待政策。民政部门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配合,做好军人家属优待工作,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定量补助必须保证按月足额发放。二是要努力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既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退役士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又要多渠道、多形式千方百计安置就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退役士兵进入人才或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是今后安置工作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要在总结近年来开展自谋职业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 进一步完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严格规范、系统完整的自谋职业办法,推动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确保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按时足额一次性领取到经济补助金。通过适度提高补助标准以鼓励更多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确保安置任务的完成。同时要落实好退役士兵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退役士兵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做好城镇安置工作的同时,要对回牧区安置的退役士兵给予足够的重视,解决好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特别是要做好为牧区的退役士兵转移就业提供服务。三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要全面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着力建设双拥文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要继续以争创活动为载体,着力探索双拥工作新机制,拓展双拥工作新领域,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实现拥军经常化、全员化,推动双拥工作发展创新。

(四)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事业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先后实施的“星光计划”、“敬老工程”、“明天计划”等民心工程,造福广大老年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有力推动了我县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今年,全国要实施“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蓝天计划”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这是改善我县社会福利事业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现状的极好机遇。民政部门要按照民政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尽早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积极争取项目,从根本上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我县社会福利事业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为城乡孤残儿童和牧区五保对象营造幸福家园。继续坚持“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努力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政暨双拥工作的领导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6

一、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

1、认真抓好城乡低保提标复核工作。按照提标后的城乡低保线,全面开展低保复核,严格履行申请、审核、调查、评议、听证、公示手续,做到政策透明、操作公开、管理规范;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和档案规范化建设,力争在3月底4月初完成城市低保复核和信息完善工作,5月底前完成农村低保复核和信息完善工作;健全低保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继续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工作。

2、着力提升五保供养管理水平。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及时足额兑现供养资金;加强动态管理力度,完善五保对象数据库建设,健全五保对象档案,推进散居五保对象包保责任制落实;重点打造牌坊乡、马湖乡、张集乡和长临河镇“精品敬老院”,全面推进敬老院管理服务上水平;加大力度督导乡镇敬老院加强安全管理,督促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全面落实到位;指导敬老院进一步发展院办经济,改善生活水平;加强敬老院老年教育学习,丰富院民精神文化生活;督促乡镇积极组织分散五保入院,进一步提高床位利用率,确保充分集中供养率达到60%。

3、提升城乡医疗救助水平。积极协调卫生、财政等部门支持配合,提高“一站式”服务时效性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卫生部门合作,争取将结算业务拓展到省、市医疗机构;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严格医疗救助政策,继续做好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等制度的衔接。

二、努力提高救助水平和应急能力

4、继续抓好救灾救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多形式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宣传和救灾演练活动;继续加强乡、村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灾害信息员认定工作;认真落实《自然灾害统计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查灾、核灾工作,完善灾情会商与评估制度,做到灾情调查、统计和上报及时准确;抓好《县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严格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管理;继续做好临时救济和元旦、春节送温暖工作;巩固、提高和推广陈集镇陈集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再抓1-2个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全民减灾意识和处置能力;认真做好县救灾储备中心建设筹划工作。

三、积极开展双拥创建工作

5、加强军地共建。进一步明确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积极开展“双拥”宣传,营造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双拥”知识教育和竞赛、法律进军营、机关和学校及非公组织军地结对帮扶,积极推动双拥“六进”活动;认真开展拥军优属,继续做好“八一”、春节慰问驻军和重点优抚对象工作,做好为烈军属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召开军地座谈会,为驻军部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支持驻军部队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积极组织开展2012年度“双拥”工作评比,为再创“全省双拥模范县”、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基础。

6、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和保护,积极推进烈士陵园规划建设;严格优抚工作规范化管理,做好优待对象评定,按时足额打卡兑现抚恤补助和优待金;继续抓好重点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认真做好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部分烈士子女、“两参”及铀矿开采退役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对象的申报、认定和抚恤补助发放工作;开展残疾军人残疾等级评定;适时进行企业干部特困救助,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按时完成优抚对象数据更新上报。

7、切实做好复退军人和军队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城乡退役士兵档案接收、审查和城镇退役士兵安置资格审批及信息资料建立工作;组织退役士兵参加市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推荐退役士兵市场就业;制定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方案,按时完成安置任务;协调县人社局、档案局完成城乡退役士兵档案移交,确保相关关系及时接转;兑现落实军休干部房改补助政策,继续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

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8、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果,继续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会同县纪委深入实施“阳光村务工程”;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开展村民自治示范创建活动,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9、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城市社区提升和农村社区跟进计划,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四化”工作要求,指导乡镇精品社区、示范社区、标准化社区创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规划,开展城乡社区结对帮扶共建,抓好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

10、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登记机关的监督作用,督导社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做好社会组织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加大依法查处力度,推进行业协会政会分开,开展社会组织诚信建设活动,宣扬和培育典型,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五、提高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11、进一步规范婚姻和收养登记服务。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大登记信息化建设投入,及时做好与全国婚姻登记系统联网工作;争取如期完成1990年以来婚姻登记档案资料电子信息补录工作;按照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如期完成等级评定工作,力争通过3A级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婚姻、收养登记率和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12、加强区划地名管理。继续推进地名标志规范化建设和地名命名工作,认真开展全县地名普查工作,为地名信息录入、上报和建立完善地名数据库打好基础;指导乡镇规范街牌、路牌建设;继续做好村居变更社区工作,力争年底全县社区总数达30%;认真做好肥西线联检工作,完成与周边县区界线联检及“平安边界”协议书签定工作。

13、加强殡葬改革与管理。继续加强殡葬和葬礼改革宣传,认真做好清明、冬至祭祀安全保障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祭祀新风;进一步抓好惠民殡葬政策落实和档案建立;加强殡仪馆、花岗公墓安全管理,积极开展行风竞赛活动;整顿殡仪服务市场,提升殡仪服务质量和水平;筹备县殡葬协会成立;积极做好县殡仪馆搬迁前期准备工作。

14、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动救助管理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救助档案,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改善救助条件,积极做好县流浪乞讨人员保护中心项目建设筹划工作;创新救助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依法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15、重视加强老龄工作。加大“两法”宣传普及力度,多形式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抓好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老年人数据库;加强与老年协会、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协会等群团组织的合作,科学引导老年群体生活;按照市民政局《市养老福利机构考核标准》(试行)要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管理、服务上水平;争取福彩公益金对社会福利机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兴办老年公寓等社会福利机构;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及时发放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督促各单位和涉老部门认真落实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16、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严格执行《省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儿童福利院规范管理;积极做好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立项报批、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工作;严格规定做好弃婴、孤儿的接收,依法开展家庭寄养和收养;不断完善孤残儿童信息系统,积极落实孤残儿童各项政策,及时足额为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深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调查摸底、统计工作,争取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认真做好“春节”、“六一”期间孤儿慰问资金发放工作;认真做好贫困家庭中0-14岁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神华爱心行动”资助工作;积极实施“明天计划”,确保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得到及时手术及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继续推动“重生行动”,确保孤残儿童和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及时手术。

17、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福利企业年检工作,落实税收减免政策;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抓好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好社会定补和上海下放居民的相关政策。

七、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

18、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创新廉政建设机制;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与防范工作,多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积极打造风清气正、勤政有为的政治生态环境。

19、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开展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全县百名科长(科室)民主考评活动,推进效能建设;加大对效能建设的监督和惩处力度,推进民政系统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八、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抓好民生实事、抓好作风转变、抓好队伍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提高工作创新能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目的,以创建“五好”和争当“五个模范”为主要内容,以“我承诺、我创先、我争优、我奉献”为主线,着力打造规范民政、满意民政、形象民政。

21、加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教育力度。加大对局机关、局属单位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做到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行民政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积极营造阳光清廉、高效务实和奉献团结的民政形象。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7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今年是中国人民建军78周年。为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好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关系,营造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现就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全县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拥军优属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团结和动员广大军民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一项重要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武器。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搞好拥军优属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大政治意义,增强历史使命感,认真开展好拥军优属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

建军节期间,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开展“双拥宣传周”活动。文化、教育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各新闻媒体要进行专题宣传报道,通过书写标语、办专栏(板报)、召开会议、广播宣传等,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重点传达学书记在“三本资料权属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网更多资料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点学习、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主席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论述,宣传人民军队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宣传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宣传驻合、武警部队在自身建设和推动我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与无私奉献精神。加大《国防教育法》和拥军优抚安置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识,促进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

三、办实事重实效,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

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要以基层为重点,动真情、办实事、重实效。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为功臣办几件有影响的好事、实事。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动广大青年、妇女、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帮困扶优队,结对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住房、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切实贯彻“救灾先救优”、“扶贫先扶优”的原则,保证优抚对象有房住,无危房和漏房,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本资料权属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网更多资料的温暖和关怀。要继续深入开展智力优属、科技扶优活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特别要对拥军优抚安置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对革命伤残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抚恤补助经费要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位,对未按规定标准兑现抚恤补助的,要在建军节前予以补发,绝不允许拖欠、克扣、截留或挪作他用。要积极帮助驻合部队解决训练、生活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困难,以实际行动支持部队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切实维护军队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联谊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8

xxx镇位于田县城区西北部,辖区面积x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xx人,辖xxx个行政村。是县委、县政府和全县驻军领导机关所在地,现有驻军单位xxx个,其中正团级单位xxx个(县武装部),营级单位xxx个,xxx武警中队和xxx生产建设营。近几年来,我们镇党委、镇政府和驻军部队,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县双拥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于社区建设和双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争创双拥模范新镇”的目标,拓宽思路,探索创新,大力实施“六进军营”、“六进镇区”工程,镇区双拥共建活动蓬勃开展,营造了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镇区两个文明建设。三年来,我镇双拥工作曾多次获上级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确保镇区双拥工作高起点高效率运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关系国家安危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大政策、大战略,是一项政治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于田县城小,相对而言驻军部队多,联系广泛,镇区双拥资源丰富,双拥工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传统。随着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双拥工作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镇党委一班人认为: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工作,联结军地,涉及长远,关系全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镇区双拥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贴近社区、服务社区,把双拥工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立足于这些认识,我们从本镇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特色上,对镇区双拥工作的任务和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提出了“创建双拥模范新镇”的奋斗目标,并在双拥工作的运行机制上,突出抓了“三个坚持、四个到位”。

“三个坚持”是:坚持把镇区双拥工作,作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阵地,认真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积极为部队排忧解难;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推进镇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镇区的资源优势和驻军部队的政治优势、人力优势,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坚持把镇区双拥工作,作为本镇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双拥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四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不断调整和充实领导力量,坚持镇党政一把手挂帅,注重发挥驻军单位的骨干主导作用,发挥镇区单位的积极参与作用,切实加强了镇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的建设。广泛发动辖区各单位及村组与驻军单位结成军民共建对子12个,辖区共建对子40多个,保证了双拥共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性地开展。专门建立了镇区双拥工作站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实质问题,保证双拥活动的统一性、计划性和持续性。健全了联络员机制,保持联系渠道,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工作网络,共商共议镇区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活动,共建双拥模范城镇。

二是领导到位。始终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各部门和各村干部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制度。镇党政一班人每年都直接参与主持制定社区的双拥规划,全镇主要的双拥活动都直接参与、直接组织实施,涉及军民、军政关系的事项都直接过问处理,优抚对象和驻军的困难都直接协调解决。

三是措施到位。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镇机关各部门、各村的主要议事日程,纳入部门和村争优创先、评比考核的主要条件、硬性指标,有机地把我镇双拥活动与各项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实行了“一有三同步”的工作举措,即培训镇、村干部有双拥内容;镇拥军优属组织机构与村居委会组织机构同步组建;开展镇双拥共建活动与创建文明城镇同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同步开展。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化我镇的双拥活动。

四是宣传到位。坚持做到日常宣传和节日宣传相结合,不仅基层村委会的日常宣传工作坚持不懈,每到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镇政府还集中组织宣传,造成声势,形成有规模的社会效应。坚持点上宣传和面上宣传相结合,点上宣传着重深度,面上宣传着重广度,镇上专门开辟了双拥专栏,及时利用媒体转递双拥活动信息,表扬镇内的双拥先进事迹,有力地凝聚了军心、团结了民心,形成了自觉拥军优属的教育环境。

二、选准载体,创新思路,大力实施“六进军营、六进村镇”工程镇区双拥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不断赋予新的生机,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国防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是时代赋予双拥工作的重大任务,也是我镇各单位、各部门共同的政治任务。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七一”、“5.31”重要讲话精神,在城镇建设上提出了创建“安全型、服务型、生态型、文化型、学习型、数字化新型城镇”的目标,在双拥工作上进一步拓宽思路,与驻军单位整体联动,围绕“创建双拥模范新镇”的目标,大力实施“六进军营”、“六进村镇”工程,努力形成具有我镇特色的双拥共建新路子。

民以拥军为荣。我们充分发挥本镇双拥资源丰富的优势,多层次、高品位地深化社区双拥工作,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拓展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模式,弘扬新的特色,全面实施了“六进军营”工程。

一是村镇文化进军营。村镇文化是镇区工作的重要一环,部队文化也是村镇文化的组成部分,抓好村镇文化与军队文化的交融共进,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本镇特点,围绕创建“文化型”城镇,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村镇文化进军营活动。以乡村乐队为主,组织各村委会文艺宣传队,到部队进行歌舞专场和戏曲专场巡回演出,送戏进军营,目前已演出十多场;镇政府镇电影院为部队放映精彩影片,送电影进军营。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积极举办军民书画、摄影作品展、歌咏比赛等特色活动,送文化进连队、进楼群、进家庭,广泛开展军民联欢活动,丰富了城乡居民、驻街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双拥共建工作。

二是体育联赛进军营。体育作为军民共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安定、优化社会环境、增强军民党群凝聚力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镇靠近县城体育设施和资源丰富,全民健身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基于此,我们坚持把体育作为开展双拥的重要手段,经常组织开展体育联谊活动,辖区单位和各村委会定期、不定期与部队举办运动会、篮球、乒乓球、拔河等体育比赛;经常联系聘请专业体育人才辅导部队官兵和居民的健身锻炼,定期让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到部队为官兵进行体质检测。今年来,辖区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联谊活动20次,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三是社会服务进军营。坚持以人为本,为驻军部队搞好社区服务,始终是我镇双拥工作的重点。我们始终坚持以办实事、解决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章立制、经济投入为根本保障,不断拓展城区服务空间,深入开展城区双拥实事工程。专门成立相关组织,对部队官兵和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实行上门服务,积极协调学校,为一大批部队子女解决入托入学问题;组织镇志愿者队伍为驻军进行义务服务,部队子女上学接送、作业辅导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组织美容美发店服务人员定期到部队营房为官兵义务理发;对烈军属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包家庭卫生,包服务照顾。此外,还开展了医疗、电器维修、洗衣、缝补等方面的服务。

四是科技、法律进军营。我们在帮助部队解决训练、工作、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还根据部队战备训练的实际需要,适时把拥军工作向科技、法律拥军方面逐步转移,用社区的教育科技优势支援部队的人才建设和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用严密周到的法律服务,保障军事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官兵的正当权益。近年来,我镇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捐赠图书1万多册,依托县办学单位,为驻军讲授电脑、法律、财会、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作出了贡献。坚持把法律拥军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来抓,专门建立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咨询站,为部队官兵和军属维护合法权益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此外,还组织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志愿者服务队送法进军营,帮助部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培训。

五是送温暖进军营。围绕部队官兵的学习和生活需求,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几年来,我们积极协调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村委会和农牧民,坚持逢年过节向驻街部队赠送食品、洗衣机、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方便了部队官兵的生活。同时,对我镇数名烈属,20名伤残、复员军人全面建档立册,镇各单位与特困优抚对象帮困结对,机关干部定人、定点、定责,把优抚政策落实到每一位优抚对象。

六是就业岗位进军营。安置军属难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党委、政府知难而上,高度重视,把军属安置工作作为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的一项政治任务,明确提出军属安置“三优先”原则,即就业工作岗位优先给军属提供;军属开办的城区服务项目,优先为他们办理手续,享受城区服务有关的优惠政策;辖区商贸企业优先让待就业的军属挑选岗位。今年来,先后在幼儿园安置3名军属,在柏林、建德大酒店中,安置军嫂6名。三年来,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措施,全镇累计接收、妥善安置了30名退伍义务兵,目前,有5人走上了县直部门、镇、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岗位,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军以爱民为本。驻街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与我镇建设配套联动,大力实施“六进村镇”工程,为我镇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治安服务进村镇。驻地部队义务为我镇训练治保队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参加居民小区的治安巡逻,建立了“重大活动联系、互涉案件联办、营区环境联防、处置突发事件联动”的军警民协作机制,创造了稳定安全的城区环境,居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

二是卫生服务进城区。驻军部队坚持把维护城区的环境卫生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积极帮助城区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特别是配合创建十佳文明新镇,驻地部队为城区内的环境卫生整治出车出人,清理垃圾,清除乱贴乱画,营造了清洁优美的城区环境。

三是绿化服务进城区。驻军部队积极帮助社区植树绿化、建设游园绿地、修剪草皮、浇水护绿,修建城区道路,实施军民共建路、军民共建游园活动,为建设绿色城区作出了贡献。

四是国防教育进村镇。驻军部队和镇各单位各村委会密切配合,充分利用闭路电视、黑板报、宣传牌、宣传栏、明白纸等多种形式,采取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重点教育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落实国防教育课和知识讲座,组织双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广泛深入地开展村镇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了城镇居民的爱国热情和应征青年报名参军的积极性,每年辖区适龄青年兵役登记率达到了100%,应征入伍人数均是各镇、街道最多的。坚持为辖区各单位举办国防教育课,为大、中、小学生进行军训、上军事课,组织学生过军事生活,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

五是扶贫帮困进村。部队官兵与我镇居民中的困难户、低保户、老弱病残家庭等结成帮扶对子40多对,定期进行走访,慰问“三老”,重点进行帮扶,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六是便民服务进城区。部队官兵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走进城区,组织便民服务队深入城区开展便民服务,帮助老人和烈军属做家务劳动,与城区居民进行联谊联欢,加深了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

三、几点经验和体会

双拥工作,是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下,开展镇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体会,抓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本镇实际条件,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夯实基础,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形成格局上,下真功夫,特别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工作由务虚向务实、数量向质量、纵向向横向、单向向双向的四个根本性转变,构建起双拥工作的稳固平台和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双拥活动由务虚向务实转变,虚功实做。拥军优属工作要从通常逢年过节的慰问、联欢活动为主要内容,转向为部队做实事、办好事为主,真正做到“部队的事就是镇政府的事,部队的困难就是镇政府的困难”,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动真情,办实事。

二是坚持军民共建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名副其实。军民共建活动要从形式上的单纯挂牌求数量,转向讲究实际内容,注重社会成效,做到抓硬件投入,重基础建设,年年有规划;结合时事,定期开展宣传教育、互助互学、联谊联欢等共建活动,月月有计划。

三是坚持双拥工作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形成全方位大格局,由点到面。双拥工作要从由镇机关单一的联系驻军单位开展拥军活动,转向基层村委会、城区所有单位普遍与部队单位建立广泛的横向联系,做到每所部队单位都与镇政府单位结成对子,不拘一格地开展拥军活动,使拥军活动有机地成为基层村委会、机关单位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9

一、选拔工作目标

每年选拨录用40名左右,争取用4-5年时间实现中央提出的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二、选拔时间

200/年选拔工作定于11月份。从200*年起为每年的8月份。

三、选拔对象和报考条件

德清县普通高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专业不限。并具备下列报考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热爱农村基层工作;

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4、身体健康,能胜任村、社区工作;

5、年龄28周岁以下。

四、选拔程序

选拔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统一组织。

1、计划。2005年由各乡镇在10月25日前上报需求计划,2006年起各乡镇在当年的6月底上报计划(计划报人事局)。

2、报名。提前一周选拔公告,采取现场报名方式。

3、笔试。笔试的出卷和阅卷工作委托外地有资质的单位负责实施,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内容为公共综合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常识、法律知识、乡镇行政管理、乡镇经济管理、机关一般公文写作、时事政治等。

4、面试。依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选拔计划数,按2∶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

5、体检。依据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各占50%),按1.5∶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体检标准参照当年度公务员招考标准)。

6、考核。体检合格人员依据个人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1∶1的比例确定考核对象。因体检或考核不合格出现职位人选缺额的,按个人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

7、公示。考核后,将拟录用名单在德清新闻网、德清人才网、政务公开栏公示7天后视情确定录用对象。

8、根据县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由录用单位与本人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聘用期限一般为三年。

五、任职与薪酬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毕业生在聘用期内可任命为村长助理等职务;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可安排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城镇社区参照执行。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聘用期内工资按照大专生每月1000元、本科生1200元的标准执行,两年后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由乡镇确定一定的递增比例。所需经费(工资和其它规定的社保)由县财政、乡(镇)各承担50%。年度奖金由乡镇根据考核结果另行分档确定。

六、管理与使用

1、聘用期内的毕业生由所在乡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

2、聘用期内,根据本人意愿,其人事关系、户口、档案等可委托县人才交流中心按规定办理人事。

3、聘用期间,允许毕业生选择更适合其发挥才能、专长的岗位或单位工作。工作期满两年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优先推荐其报考公务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今后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要留出一定的比例,面向在村和社区就业两年以上的毕业生,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录用。

乡镇年双拥工作计划篇10

二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顺利推进。根据我市实际,制定了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和《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各县区根据省、市办法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全年累计救助城乡患病群众13.1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08亿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81.82万元。

三是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扎实有效。2010年,市相继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干旱、低温冷冻、冰雹、暴洪等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812特大暴洪灾害范围之广,灾情之重,为近年罕见。灾害造成208.03万人受灾,造成经济损失18.04亿元。全市民政部门共同努力,积极有效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及时安排下拔救灾资金和物资,先后下拔救灾资金3385万元,灾区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四是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区郡街道西十里社区、县城关镇渭北社区2个城市示范社区和区镇咀头社区、镇孙集社区、镇窝驼社区3个农村示范社区通过了省厅的验收,被正式命名。今年安排城市社区阵地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200万元。全市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是创新双拥工作载体、优抚安置政策落实。组织开展了全国双拥范城(县)考评试点工作。市双拥工作被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民政厅和省双拥办确定为全省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典型,做法被中央驻甘媒体和日报等省内媒体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顺利通过了全国双拥试点工作及双模范城“四连冠”检查验收。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和就业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六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全市社会组织已发展到1897个,其中社团626个,民非单位501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770个。组织联合工作组进行了执法大检查,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27个,限期整改12个,有效地查处和打击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和谐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是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殡葬管理稳步推进。公益活动”摸底工作顺利完成。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和收养工作规范运作。福利发行工作成绩喜人,2010年共销售福利1.3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