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十篇

时间:2023-03-19 02:06:13

高等医学

高等医学篇1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探析Teaching analysis of 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Fang Guo-min

【Abstract】Combing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analysis of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of current 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this thesis is to propose that 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needs to practically transform teachers' education concept,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renew teaching means and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work quality.

【Key words】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Analysis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数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医药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后继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高等数学的教学无论是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比较陈旧,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远远跟不上医学发展的需要,学生不能把高等数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何使高等数学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以及如何利用较少的授课时间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广大高等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1.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目前,虽然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但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高等数学课时普遍偏少,多数在50学时左右,且只在第一学期开设,一般只能完成微积分部分内容。教学时数少且学习期限短,造成学生数学基本功底浅、知识面窄、缺乏后继学习能力、不会用数学工具解决医学问题,从而影响将来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1.2 教学人员单一。把医用高等数学课当成普通高等数学课来上,是医学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在医学院校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没接受过医学方面的相关培训,所以不了解现代医学是如何与数学相结合,进而快速发展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医学方面实际问题,只是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介绍几个医学例题而已,并没有真正把“医用”提到应有的高度,造成数学与医学脱节,没有达到医学与数学的整合,“医用高等数学”失去了“医用”之意。

1.3 教材内容偏理论,轻应用。高等数学教材版本虽然很多,但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大同小异,都存在重理论、轻应用。教学内容陈旧,体系单一,给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新知识造成困难。另外教材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医学应用的例子,这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中,感到学习数学“无用”。

1.4 课堂教学“满堂灌”。目前,医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突出,教学过程呆板,讲解枯燥无味,缺乏探究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相互的合作与交流。采用的教学手段依然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结果是学生不懂数学是什么、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不知道数学对医学有何用,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后续专业能力的发展,满足不了医学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2.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因此,面对医学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施教。

2.1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学生进行极限、导数、积分等运算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后续课程中不会运用数学,甚至觉得数学“无用”。医学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高等数学的教学要从根本上教给学生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积极做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学习高等数学的心理阻碍。

2.2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材体系。优化教材体系,增加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数学思维方法已经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检验、诊断等一系列工作中。因此要增加各知识点在医药学中应用的教学内容,如具有示范性和趣味性的临床案例。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研究,深刻体会现代医学对数学知识的依赖和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压缩和删减教材中与医学脱节的内容以及目前数学课程中一些传统的、实际工作中不常用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技巧训练和命题的理论证明。

2.3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具备这样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先想学、继而会学的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针对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避免千“课”一律,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起来。

2.3.1 重视高等数学绪论课。高等数学绪论课主要介绍高等数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及方法、知识体系、高等数学在医学上的应用概况以及学习方法、上课要求。教师在讲解中要特别注意两点:(1)加强高等数学在医学上的应用概况的介绍,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数学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用”。而“有用”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2)强调上课的要求,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由于高等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特点,适当的预习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另外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学生在大学上一节课的信息量是高中时的几倍,因此课后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复习不仅仅是看笔记、做作业,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能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将所学知识融入相关的知识体系中。

2.3.2 展示发现思维的过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发现、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一些能展示知识发现的思考过程的内容,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曲折与艰辛,体会产生数学灵感的心理氛围,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比如,在求函数 的导数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幂函数求导得 ,也可视其为指数函数求导得 。当然这两个结果都是错误的,但若把这两个结果相加得 ,刚好就是函数 的导数。

2.3.3 强化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它可以成为连接数学与医学实际问题的桥梁,也是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医学问题的数学建模关键是将医学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适当选编一些医学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参数,确立数学模型,最终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3.4 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和世俗的人情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想已成为一种教育理念。

2.3.5 改进考试方法。考试虽然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方法,但过度的强调考试会陷入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形成应试教育。学生成绩的评定应由多方面因素构成,每个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根据社会对专业的要求,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发言、数学实验成绩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创新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命,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

2.4.1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达到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目的。例如,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学习中首先遇到的一个抽象概念。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将学生头脑中长期固有的“有限”概念突破到“无限”中去,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极限这个概念。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如下演示: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不断增加,正多边形的周长会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这一动态演示效果,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这种无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较直观地理解极限的概念。

2.4.2 运用数学实验辅助教学。高等数学的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数学实验辅助教学,借助于直观的几何图片体现一些抽象的概念,打破数学只有习题课,没有实验课的传统模式。通过数学实验,不仅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数学实验课不仅仅是一种演示,而是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的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医学院校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院校的数学教师,不但要精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医学的基本知识。只有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教学质量才会相应得到提高。因此医学院校的数学教师应多去听与数学相关的医学专业课,并仔细领悟数学与医学的联系,同时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的数学老师应加强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选群.医用高等数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32

[2] 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J]. 数学教育学报,2000,9(2):1-2.

[3] 王霞,何文,王萍等.浅谈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09,2:190-191.

高等医学篇2

基于国际国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要提升其战略地位,尤其是国家医改及健康中国建设中,要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顶层战略设计中。同时,加强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在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逐步建立起由学校、政府、社会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主体,形成以政府保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质量保障体系。既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形式和手段、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量保障的社会环境,又有利于造就层次分明、分类科学、内容全面、手段多样、评定公正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二是通过完善各类政策与措施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质量评估、认证等制度,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三是研究制定各种法规政策,逐步培育科学、公正的第三方组织大力参与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高校的自评和中介组织的他评进行监督和指导。四是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的分类指导,如对欠发达地区开展精准帮扶等措施,以缩小区域间的不均衡,完善各区域的全面发展建设。

第二,与医学服务需求对接,加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为适应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国自实施新医改以来对医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医学教育供给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凸显,如院校教育规模与岗位需求数量和结构不匹配,毕业后医学教育规模、结构与医疗卫生服务岗位实际需求统筹调控机制缺失,特殊专业的医学人才培养建设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以解决,将影响整个新医改的进程。

建议在以下三方面加强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国家在研究生培养规划中,应加大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量和比例,加大对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学术型研究生。二是加强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医疗服务岗位需求统筹协调,建立医学教育各阶段的规模和数量、培训岗位设置、培训基地设置、学位点设置、就业岗位需求的统筹管理、信息共享、顶层调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完善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体系的互动机制。三是着力培养各类社会急需的医学专业,如儿科、精神科、助产士等类型人才,建议设立康复治疗学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以及独立的助产士高等医学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应用“互联网+”技术,健全互联网高等医学教育和互联网医疗相互协作的新模式。一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优质医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如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医学院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实现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改善目前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二是健全互联网医疗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将医生与老百姓更好地联系到一起,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医生能够远程全天候观测相关指标,以提供及时的预防、诊治方案,也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促进慢性病医治新平台的建立。

高等医学篇3

医学生对环境认知与把握度的比较分析徐巧巧,王珍,潘冬青,任金萍,倪金娟,潘云

农村口腔疾病现状与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杜凤芝

地市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量化管理与计算机实现洪涛,冯若蕾,王勋英,陈建军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课程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罗萍,吴超,郭刚,毛旭虎,张卫军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高春艳,董卫军,高虹,纪书婷

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周俊宜,黄小荣,骆晓枫,袁广卿,谢金卫,颜少平

探讨妇产科课程改革中配置实习卡的优势易跃雄,张蔚,苏钰,杨菁,洛若愚,朱俊勇,唐其柱,余保平

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GAOFen-fei,CHENHai-bo,SHIGang-gang

重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泮昱钦

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技能考核中的研究与应用姜宏,汪悦,唐宇宏,朱国华,朱燕,施立新,刘军楼

关于牙科色彩学教学的初探李中杰,尹晴,甘雪琦,赵耀,孟玉坤

临床教学管理网络化体系构建文红艳,吴移谋,张新华,雷小勇,唐志晗,杨科,陈善柳,姚立军

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研究詹玉林,杨利霞,盛伟斌,田征

口腔病例讨论与循证医学卿海云,杨亦萍

角色转换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实践与效果邵茵,SHAOYin

传统教学与PBL结合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龙军,赵文明,李蕴,何秀娟,温铭杰,王炜,孔庆利,安云庆

引入逻辑学的PBL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初步研究王莉英,钟春玖,陈伟,汪青,钱睿哲

眼科眼底病多媒体素材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吴晋晖,赵世红,潘东艳

学业自我妨碍的干预对策曹建琴

PBL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姜春明,王竹颖,戴吉成

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霍建民,张薇

在八年制医科博士生的消化内科见习中实行PBL教学方法与评价钟英强,曾燕,蔡凤间,严励,江山平

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景汇泉,李君,赵百捷,于永霞,崔金山

WPBL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尝试陆予云,林梅双

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价值何玲,夏晓玲,施丽斌,赵玲,祝大丽,符宗敏

在民族医学院校实施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赵善民,何显教,晋玲,黄丽娟,黄彦峰,黄永毅

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加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钭晓帆,于红英

肌肉注射组织胺球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一例护理体会杨玲娟

临产孕妇血凝四项检测及临床意义程宏伟,柯莉华,郑文华,徐浩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雷小梅,甘景立,龚小伟,孙书丽

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研究诸强,朱来军,刘志富

肝门区胆管癌的CT及ERCP影像表现徐少真

基层单位对军医大学本科学员工作满意率引发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鲁娟,卢良庆,李健,LUJuan,LULiang-qing,LIJian

军医大学教师人格特质、角色压力与教学督导效能关系的研究李萍,王振维,LIPing,WANGZhen-wei

浅谈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谭广峰,陈新林,魏智伟

时间管理在远程教育中的研究张楠,张龙革,郑魏,ZHANGNan,ZHANGLong-ge,ZHENGWei

从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看我国的毕业后教育及医院的人才培养郭涛,潘小玲,GUOTao,PANXiao-lin

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思考孔英,胡洁,佟春光,杨宏爱,黄敏,李连宏

新建药学院学科特色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唐渊,岳娟娟,李萍,王懿,王中强

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奖助金的动态评审范瑞泉,陈雯,FANRui-quan,CHENWen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医学信息人才王伟

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热情——关于高校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探析江瑞芳

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孙靖靖,高袅

探索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学新思路郭美娜,GUOMei-na

在乳牙预成冠教学中应用两种不同操作评分方法的效果探讨李静,赵双云

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王黎芳,陈超HtTp://

探索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聂晓莉,莫孙炼,秦建增,黄平,罗仁

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闫振文,朱凤英,彭英,徐冰,李晓燕

以专题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妇产科社区卫生实践教学探索符淳,丁依玲,皮丕湘

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胡劲涛,吴小川,毛定安,刘洁明,何庆南

生理与生活、临床的结合——生理学教学的探讨印媛君,储利胜

多元概化理论在中医院校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思考刘敬霞,李建生,牛阳

社区护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王莉莉,梁宇,黄双丽,安秋月,张淑北

医学生对外科职业从业意愿调查分析杨德鸿,林艺雄,孙大成,邓惠欢,陈庆,瞿东滨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培养医学生科研责任心和实践能力朱晓燕,马蓓,倪鑫

以人为本探索与构建培养大学生"三自"能力的教育管理模式马兆平,米梅,刘静,MAZhao-ping,MIMei,LIUJing

关于教学医院推行本科生实习导师制的思考温静,马林海

E-learning对我国医学信息教育的启示王丽伟,牟冬梅,王伟,WANGLi-wei,MUDong-mei,WANGWei

医药营销人才培养需方调查研究任建萍,李宇阳,应维华,高启胜,郭清

"仿真医院"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教改的有效途径王丽华,胡野,金庆跃,胡爱招,吴玲玲

基于集值统计法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构建王邦田

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何军,黄平,蒋尔鹏,黄丽斌,钱峥,许金廉

质量工程视野下高校教学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谢大蓉,刘克林,刘利舲,雷蕾

探讨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诸葛晶,吕帆,瞿佳,叶仙仙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黄车白,傅振荣,毕晔,黄椠

"仿真医院"的护理职业氛围建设新探叶赏和,李旭升,王丽华,YEShang-he,LIXu-sheng,WANGLi-hua

博客技术与医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张燕,贡献,章国英,ZHANGYan,GONGXian,ZHANGGuo-ying

妇产科教学中CPPT模式初步探索周琦,张蔚,陈娇,雷曼殊,易跃雄,蔡召忠,梁华,申复进

知识论论坛对医学本科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李成仁,肖岚,李红丽,李泽桂,姚忠祥,刘运来,秦茂林

应用WebQuest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与反思李靖,王莹,刘守东

正确应用仿真病人进行模拟医学教育李玉杰,韩建民,肖海鹏

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探讨江峰,戴红卫,邓锋,林居红,宋锦磷,徐凌,皮根莉

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探索研究张秀军,于玉领,沈琼,张栋栋,张志华,张蔚,沈涛,孙业桓

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吴他凡,李建华,薛磊,WUTa-fan,LIJian-hua,XUELei

关于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杜舟,黄萍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设计王翰华,夏苗芬,姚彤炜,王和平

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蔡小红,吕俊峰,王德华,匡瑛

全科医生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郑骄阳,刘志民,朱梁,ZHENGJiao-yang,LIUZhi-min,ZHULiang

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教学质量与培养状况调研分析张琼,季平,张朝霞

临床药学(七年制)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张泰松,邵伟,张庆柱,左根永,赵丽,邵瑞琪,帅翔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技能调查分析杨秀玲,王爱敏,刘翠萍,刘曼

多元空间中健康价值观的建构——影视文化对当代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徐鹏,XUPeng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边疆地区和谐医患关系杨新玲,姚亚妮

工作要求、控制源与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陈莉,CHENLi

高等医学篇4

关键字 网络设计 网络设备 交换技术 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需求分析

医学院网络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医学院网络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医学院网络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管理性;安全性。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医学院网络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安全性

医学院网络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 / 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侵入和信息泄漏。

(3)可管理性

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的设置每个用户对Internet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计费管理。

(4) VLAN划分

根据医学院网络的实际需求,属于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中,但需要在一个逻辑子网内。网络站点的增减,人员的变动,无论从网络管理,还是用户的角度来讲,都需要虚拟网技术的支持。因此在网络主干中要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划分。在整个网络中使用虚拟网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5)多层交换技术

通过三层交换技术,特别是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换机的包处理能力,实现真正的线速交换。

(6)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医学院网络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预留宽带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2方案整体设计

医学院网络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校园内部主干网设计、广域网互联设计、拨号网络设计、服务器系统设计、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设计。

(1)设备选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网络设备选型

在网络设计时应选用扩充能力和升级能力比较强的网络设备,如Cisco、3COM和INTEL公司的网络设备,国产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有较高的性价比,应该也在选择之列。主要考虑网间网互联技术和产品供应商,能为客户提供可靠、可用、先进、安全而又易于管理的产品。所选用的交换机应支持设备管理、VLAN划分等。

②服务器平台选择

SUN服务器和HP服务器或者国产的联想、浪潮服务器都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互连性,可以作为服务器硬件的选择。在主机系统建设中,选用UNIX与Windows NT相结合的方式:用UNIX服务器作为外部WWW服务器、FTP、PROXY、DNS服务器以及网管工作站;用NT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2)医学院网络服务器的需求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

Internet服务器;主要包括:DNS、MAIL、WWW、FTP、BBS、PROXY。

网管工作站,医学院网络应用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等网络中心管理、开发、调试平台(可以与网管工作站共用)。

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考虑:

①网管工作站设计

网络管理是医学院网络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这里的网络管理主要指网络设备及其系统的管理,它包括配置、性能、安全、故障管理等,网络管理设计需要在配置每个网络设备时,都选择具有网络管理的、驻留有网络管理协议的设备。网络管理设计的另一方面,是配置一个网络管理中心,配置网络管理平台,在平台上运行管理每个网络设备的应用软件。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

②WWW服务器设计

WWW应用是Intranet的标志性应用,最核心的应用服务集中在WWW服务器上完成。因而对于WWW服务器的设计首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器性能问题,另外考虑到将来在Intranet平台上做应用开发的可能,对于WWW服务器同数据库互联的问题也应作为重点考虑。

③DNS服务器设计

建立Intranet,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DNS(域名系统)。IP地址和机器名称的统一管理由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完成的。

④FTP服务器的设计

FTP是Internet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服务,主要用来在两台机器之间(甚至是一同系统)传输文件。FTP采用C/S模式,FTP客户软件必须与远程FTP服务器建立连接并登录后才能进行文件传输。为了实现有效的FTP连接和登录,用户必须在FTP服务器进行注册,建立帐号,拥有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

⑤E-mail服务器设计

为了作到Intranet内部Mail系统同公共Internet Mail系统的平滑对接,要求采用Internet公共标准的通用MAIL系统,在内部的MAIL系统同外部通信时需要一个Proxy应用作适当的转接服务,进行相应的地址转换工作。

3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服务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整个网络发挥功效的关键,网络服务系统设计包括网络服务器的软硬件平台选择和基础服务功能的配置。

(1)网络计费与服务系统

基于医学院网络环境的网络服务与计费管理集成系统根据医学院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实际,选择Internet高性能免费服务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对系统软件的核心加以改造完善,使之一方面保证满足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够实时地对用户使用服务产生流量的计费和控制,计费管理软件必须在网络投入运行的同时投入使用。

(2)视频点播系统

高性能的医学院网络络应向用户提供实时活动图像和声音,VCD影像,多媒体文件等音视频源;用于用户从网络上收看和点播视频和电视节目;

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电视会议,广播实况讲话,楼宇视频监控,远程网上教学,电视节目播放,现场实况播放,多媒体动态视频节目的检索、点播(VOD)等,使仅能传输数据表格的普通用途的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多媒体网络。

(3)医学院网络办公管理系统

高等医学篇5

关键词 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42-02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Discussion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Kong Yujia, Wang Fengguang, An Hongqi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ing of society, the technical of mathematic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who can use math knowledge and method to solve problem, can produc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and society value, will be needed by the society. But to the universities where are the important base of conveying talents to society, how to educate quality talents who can better service to the society is the priority. Here with the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l

Author’s address

1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Shandong, China 261053

2 Weifang Third Middle School, Weifang, Shandong, China 261053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数学渗透到包括医药领域在内的许多领域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医药科学的数学化进程更是大大地加速了。“高科技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

1 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只在第一学期开设以微积分为主的高等数学理论课程,忽视对学生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数学知识面狭窄,不足以应对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定量分析能力的不足又制约着医学科研发展的水平。根据有关专家统计,70%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应用数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相关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实际中,一方面医药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中深感数学知识不足和应用数学工具能力的薄弱;另一方面,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又普遍认为学数学无用[1-3],学习积极性不高,形成恶性循环。

2 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现代社会,数学已不再是只能通过其他学科间接作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而是更广泛、更直接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学本就是从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所以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去。传统数学教学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没有注意训练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数学教育不断改革并发展,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实际的需要。现在派生出来的生物医药工程学、数量遗传学、药代动力学、计量诊断学、计量治疗学、定量生物学等边缘学科,以及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传统学科都在试图建立数学模式和运用数学方法来探索其数量规律[4]。医学上CT的发明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其数学基础就是二维Rodan变换;1984年瑞典数理医学专家Jerne由于建立“免疫网络系统”获得医学诺贝尔奖[5]。可见,越是高层次的医学科研活动就越是离不开医学数理工具。

大学是密集生产科技知识和集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组织,肩负着发展国家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医学院校肩负培养高层次医药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高等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现代自然科学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生产和发展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收集、提炼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提高和促进。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需要更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更广泛的多学科支撑,无形之中增进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也因此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3 有效进行医学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课程设置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一系列起点低、目标高、实质性而非专业性的实验类选修课,要少而精,应用性强,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方式、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应用技能。除了以理论传授为主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以外,增加开设与应用相关的课程,如数学实验、生物数学建模、药物动力学的数学方法、线性代数及其应用、概率论基础及应用、数理统计与SAS、应用统计软件等[6]。在相应课程的案例介绍中更多地涉及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专业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

3.2 教学过程

教师要“授之以渔”,将传统教学的计算讲解为主转变成问题的分析为主,开展一些诸如启发式、研究式、对比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不同模块施行特殊的教学形式,如“微分及其应用”模块应用辩论式教学方法,不定积分、定积分知识模块使用评书式讲授方法[7],多方位激励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借鉴国外小班制的授课方式,把更多对问题的解决和深层次挖掘交给学生自己讨论和协作完成。同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渗透。数学本就是一种文化,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能死板地讲解定理,而是应注重满足学生发展素质、陶冶情操、开阔思路的需要,更多地进行人文渗透。

3.3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部分主要考核概念的理解和运算的熟练;开卷部分以与本学科相关领域实际问题为考查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合理的模型和问题解决的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图书馆和网络上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小组讨论,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和知识运用的创新性。

4 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医学生合理安排内容和节奏,使学生能够真正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该领域的相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认识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有耐心和信心,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这正是磨练学生意志力和钻研精神的很好的锻炼。教师应在理论上引导,在方法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和创造。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构建比较开放的学习机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以及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忠.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的价值[J].中国数学会通讯,2002(21):10-14

[2]贺东奇,张侠,高东红,等.我国高等医科院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初探[J].医学教育,2002(4):15-16

[3]叶其孝.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的讨论文件[J].数学的实践和认识,1998(28):108-114

[4]袁志杰,高莉,凌华志.浅谈数学建模与医学的关系[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1):100-101

[5]罗毅平,等.数学建模在医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地位[J].数理医药杂志,2000,3(3):278

高等医学篇6

[关键词]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9-02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复习各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内科学的教学重点为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教育均开设西医内科学,并为后期重要的考试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总结,对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社会需要、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教师上课有不同的方法,但优秀的教师在上课时无不灵活运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提问、设疑、举例、导入等方法由浅入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基于此,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能在启发式、讨论式等基本教学方法之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平台实现直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大有帮助,这个平台包括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库、医学标本库等,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需要冗长文字描述的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尤其具备较丰富完整的反映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的科教短片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将会使课堂教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在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创新改革,提高应变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技能操作规范、动手能力较强的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寰,郑义,李沛霖,等.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41-42.

[2]弓鸿飞.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应变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389-390.

[3]潘涛,张宗明.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9-2630.

[4]吉利.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7-158.

[5]马林.内科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5(6):785-786.

[6]夏素娟.病理学教学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90.

高等医学篇7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等医学篇8

(一)配套选课资源不足,课程结构设计难度大

选课制度是配合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和学分制紧密结合。学分制是控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的重要方式;选课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选课和学习。选课制包含了对具体课程、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学习进度等内容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计划。但目前,医学高等院校配套课程资源无法完全满足选课制,课程资源有限,选修课程也较少,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学习以及学分达标需求。实施学分制需要高等院校具备充足的选课资源,但当前国内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在选课资源上仍然无法达到此类需求,这一点和近年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密切相关。再者,成人高等教育需求大、学生规模大,准备足够的选课资源与合适的课程结构就陷入了困局中。因此,要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推行学分制改革,首先要解决就是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理念陈旧,无法满足学分制需要

实施学分制,不仅需要保证课程资源,更需要学校提供配套管理制度。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过去实行的是传统的固定学年制度,所有课程的安排和调配都是固定的,所有学生的学习步伐一致,院校管理便捷。但学分制的实施让成人高等教育呈现了动态学习,院校管理也随之变为动态式管理,以对学生情况进行实时管控。如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可以跨专业选择课程,就会出现部分教师的课程有较多的学生选择,而部分课程则因为特殊原因仅有较少的学生选择,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教学场所安排、师资力量配制、课程进度的设计上都给院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在实际教学中,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主要采用远程或函授(集中分段式)的教学方式,就目前情况来看,函授(集中分段式)学习的学生占据了大部分,这类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点或者函授站上课。在学分制下,部分教学点有的课程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从而造成学校的管理上出现是否保留或单独授课的困境。若单独开设课程,师资配备就较为困难,在办学过程中产生成本较多,甚至需要亏本开设;但若取消较少数人选择的课程,学校又言而无信,无法兑现选课承诺,容易受到学生的质疑。因此,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各种课表、课程、授课师资、教学管理、课程考核等都存在矛盾需要解决,协调各种矛盾,也是学分制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问题。

(三)专业师资配备不足,未能满足学生的选择

学分制下,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也可以选择教师。教师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质量会影响学生出勤率及选课人数。从理论上看,学分制的确能促进医学成高师资的有效配备,因为选课学生数量对教师教学质量形成最直观的评价,所以能督促教师认真完成课程教学,避免课程质量下降。不过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实际中,参与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中年或青年教师,其师资数量相对有限,不少医学成高的授课教师,都是兼职成人高等教育授课,因此在授课时间上有一定限制,无法完全结合医学成高的特点进行教学。加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一旦推进学分制改革,便会发生专业师资选择少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二、实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对策

(一)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计,充足选课资源

学分制是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改革,为确保学分制改革获得广大学员的接受和认可,需提供充足选课资源支持。因此,就医学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而言,调整自身课程结构,促进课程设计优化等势在必行。而充足自身选课资源,首先应充分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特点,设计合理的课程框架,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等。另外,学分制和选课制度紧密结合,因为足够的选课资源,才得以支持医学成高学生自主选课。因此,充足自身选课资源,学校还应该联系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互通,在教学资源上完成共享。如:拓展多种办学形式,通过加强联合办学院校交流、协作等形式让医学成高教学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此外,医学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还应优化课程设计,调整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具备时代性特点的课程,以提升成高课程整体质量。这样,医学成高学生在学分制下对课程进行选择,不会偏向于某一部分课程,进而避免引发成人教育资源困境。

(二)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在学分制实施上,需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日常管理效率。学分制是对教育管理与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应对学分设计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教学管理上提供学分制配套管理程序;教育思想与观念上应明确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正确认识学分制,并且加快日常管理效率。另外,还应优化完善学院管理体系,以科学管理体系统筹人力、物力以及各方面资源支持。并针对成人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情况,重视对管理团队以及服务团队的建设,保障工作人员数量、质量适应当前学分制改革要求,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学分制管理的应用,从而辅助学分制改革有序推进。

(三)重视培养人才,建立导师制度,提升师资质量

学分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师资力量是医学成人高等学院发展的后盾和杠杆,优质的师资队伍能助推教育事业发展。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不仅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课程架构支持,更需要具备高教学水平人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高素质、个性化教学人才培养。鉴于医学成人高等教学学分制改革实际与教学实际,应健全一支完整教育师资队伍,包括提高兼职教师及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完善教学设施推进教学方式革新,开发新课件,采用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方式优化教学,最大程度激发教师日常教学的热情。另外,还需要配合建立导师制度,通过导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提升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部分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过分高估自己,从而让自身无法完成所选课程。通过导师指导,能够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三、总结

高等医学篇9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89-02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诸多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功能强大、思维方式灵活多样、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水平提供了有利保障。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由于近几年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学校面临着招生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呼声日益紧迫。在教学和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必须和现代数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规律相适应。笔者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医用高等数学的表征,对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提出几个尝试性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现在的学生缺乏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又加之医学院校对高等数学学科不够重视,而医学类的学生都知道研究生考试不考高等数学,从而对此学科漠不关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学生就学什么、学多少。学生只关心怎么考、考什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改革必须先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开始,而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尤为重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改进学习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

二、课程设置的合理布局

在医学院校的各个专业中,涉及医学专业的课程较多,学院领导在安排课程时往往忽视基础学科,医用高等数学课时相对较少(仅36学时),只讲到一元函数微积分,而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却没有涉及,这样就导致知识脱节,与专业课的知识衔接不上,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由于医学类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联系紧密,因此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整学时,使其达到最优化。在教学学时分配上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对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要详讲、精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不增加学生负担。通过网络平台,增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实现网上教学。对“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实现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等资源共享,对全校学生实现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日历、电子课件、往届试题等教学资源的网络覆盖,最终达到了网络教学与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答疑等教学全覆盖。

三、建设专业性较强的教材

教材的编写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教材是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的结晶,教学改革的成果也要落实在教材上,要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来设计教材。首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学者、医学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商讨医用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制定科学、严谨、缜密的实施方案,聘请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2013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上册》已在2013级新生中广泛使用,这套教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要,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使用效果良好。《高等数学上册》具有以下特色:一元函数微积分是医学专业数学的经典,文中言语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与数学术语紧密融合;削弱理论性极强的定理、性质及推论的证明,适当淡化高难度计算技巧;数学理论与医学应用并重,突出实际应用的特色,教材中增加医学知识的范例,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教材的先进理念,把高超医学的技术和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材中,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医学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探究教学方法

1.“追溯历史式”教学

新生的第一节“高等数学”课,不要急于讲解书本的内容,而是讲与数学有关的一些医者、数学史等。如:在给出数列极限的概念前,列举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公元三世纪)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推算圆面积的方法――“割圆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周截杖问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他们都与数学有着不解的渊源,更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内容向导式”教学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都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环节。“内容向导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授下一节课的内容前给出其中的要点和注意点,最好以提问的方式给出,并且在下次授课时进行课堂提问,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重点讨论,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从头至尾来讲授所有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能力,同时也在有限的课时内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模拟实习式”教学

教学实际上应该是一种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除了能掌握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外,更应该具备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作为“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为了能使自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那些晦涩的数学知识,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应适当安排一些时间来尝试模拟实习式的教学。即当学生学完一些章节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挑选其中的某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地记录和提示,当学生讲解完毕,教师可以就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和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设疑讨论式”教学

数学与各学科之间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局部与整体、个体与总体、有限与无穷、弯曲与平直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密不可分。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高等数学”课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安排适当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加入其中。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僵持或错误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解和提醒,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通过这种设疑与讨论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不再神秘与可怕,从而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5.“数学游戏式”教学

“高等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学的,一些概念很难理解,一些公式也不容易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数学游戏,而游戏的参与者就是学生。通过游戏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学生从中也能感受到数学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授课方式,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授课方式。

6.数学与医学的有机融合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时较少,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好该课程是比较困难的。既要考虑到现代医学知识的需求,又要考虑后续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淡化理论,注重应用,所以在授课时只给学生讲授必要且完备的理论知识,并力求突出数学思想,重点放在知识的运用及实践上。这样既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避免由于枯燥无味的理论推导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方法。课后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增加习题课,让学生掌控习题课堂自己解答习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思考与深入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的目的。

五、改变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与科学技术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要考虑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教学方式所带来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任课教师在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并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如任课教师都自主制作了“高等数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大信息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要恰当、充分地使用这一技术以更好地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学校还配备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软件。该软件的使用对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还需要更多数学、医学工作者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旭.浅谈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东北大学学报,2007,(增刊1).

高等医学篇10

一、强调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高科技成果的不断普及迫使人们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当前数学的应用,已突破了过去的狭隘范畴,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为边缘科学,成为多项科学领域的有力工具,数学文化素养正成为每一个公民,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科学, 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 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现代医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新生入学第一次课,我都将数学与医学最新结合的动态传递给学生,如CT的发明获得1979年诺贝尔奖,其数学基础就是二维Rodan变换,1985年的医学诺贝尔奖也是由建立“免疫网络理论”的瑞典数学家Jerne获得。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科研问题与数学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通过这些介绍,学生们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中学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模仿性和单一性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创造性的学习,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与中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进入大学后学生在中学养成的学习方法必须摒弃。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认真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1.课前预习。就是了解老师即将讲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复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2.认真上课。上课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认真听讲,注意老师的讲解方法和思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适当做笔记。

3.课后复习。当天必须回忆老师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记得多少,然后打开笔记、教材,完善笔记,沟通联系,最后完成作业。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狠抓基础,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归类小结,提高学习效率。使每天的学习内容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完成作业中消化,在比较中构筑知识结构的框架。这样学生再也不感到数学难学了。

三、精心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携带给学生的特殊素质,他不像数学基础知识那样可以直接用文字形式写在教材里,常常深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需要数学教师精心制定教学方案,然后加以分析、提炼才能显露出来。医学专业学生由于他们今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数学知识不可能直接拿来应用,这样对他们数学素质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数学素质培养方面,我主要做法如下:

1.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数学中孕育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因素,如常量和变量,微分和积分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生动例子;概率论中的小量实验的结果总是偶然的,而大量实验的结果呈现出必然的规律,这就是量变引起了质变。教学中讲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进行概念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变通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定理证明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探求规律,归纳抽象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研习课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此外我还通过选择一些典型错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是认识和形成数学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也就是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培养能力放在首位,不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而把传授知识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在各种对象、关系、运算结构中抽取出相似的、一般的、本质的东西并推广到一般事物。如两个基本原理就是从一些具体事实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