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护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0:42:36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生态防护 高速公路护坡 生态工程 植被护坡技术 边坡工程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自从进入21世纪中期以来,环境问题成为阻碍人类生存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各类资源日益枯竭,生态也遭受破坏,环境问题成为了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各行各业开展节能环保工作。由于公路工程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公路工程中,要利用合理的空间,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弥补或通过扩建植被的方式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高速公路中,公路的护坡能有效降低噪声污染和光污染,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净化大气和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二.高速公路护坡中的生态防护的目的和意义。

高速公路边坡护坡方法中,通常可以分为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两种。工程防护的施工中取材较为方便,施工技术较为成熟,在处理深层失稳坡是的安全性较高,由于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公路护坡施工中。工程防护的缺点是造价较高,同时容易对公路沿线的自然风景、景观等造成生态失衡。这与当今重视环境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发展原则是相违背的。生态防护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植被防护,是采用鲜活的植物,通过采取植物或植物同土木工程结合、植物同非生命植物材料结合的方式,来减少对坡面的侵蚀,和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生态防护是利用植物体中的蓄水保土作用,来实现边坡的稳定和对环境的保护,其施工技术中涉及工程学、土壤学和植物学等多种科学。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施工中的开挖,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边坡或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上诸多不稳定的边坡存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为了防止此类灾害对高速公路造成破坏,同时避免影响行车安全,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沿途的生态机能,出现了生态防护技术,这也包含了植物护坡技术。

生态防护和植物护坡,提高的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对于恢复破坏的植被,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的解决了边坡工程中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破坏之间存在的矛盾。边坡生态防护不仅仅可以对边坡进行加固,能起到保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对减少水土流失有较好效果,同时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能充分保证行车安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生态防护现状。

目前,我国的生态防护技术基本上是依靠从国外引进,各种生态材料也有赖于直接进口,造成生态防护技术成本过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加上生态防护技术受到气候、地形、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造成防护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环境美化和生态防护效果,还需要加大对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技术的系统研究,要提高我国的生态边坡防护工程的设计水平,合理选择生态材料,降低工程的造价,通过广泛推广生态防护技术,来减少和防止对道路造成破坏,来确保高速公路的道路安全和稳定,保障高速公路的边坡综合防护能力,提高生态恢复水平。

四.生态防护技术应用。

(1)铺草皮、撒草籽。

铺草皮,撒草籽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通过人工播撒草籽、栽种灌木、铺贴草皮等形式来完成。此种防护方法一般适用于草皮的来源较为容易,公路边坡坡度不高、坡度较缓和的土质路堑、路堤边坡中使用。铺草皮、撒草籽施工的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造价较低,但由于在施工中草籽的撒播分布无法保证均匀,其种草的成活率较低,同时由于草皮和草籽等容易被雨水冲走等等原因,往往在施工后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造成边坡坡面出现冲沟,水土流失等病害,加大了边坡修复和整治工程,加上移植草皮会造成新的环境破坏,导致铺草皮、撒草籽的防护技术应用越来越少。

(2)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

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技术是近些年新开发出的护坡技术,是一项集植物防护和坡面加固为一体的复合型边坡防护技术。三维植被网的材料是一种边坡防护的新材料,通过特殊工艺生产而成的三维立体网,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三维植被网上,利用播种初期的影响,能起到保持土壤、防止冲刷等作用,以保证草籽生长,随着三维植被网山的植物发芽、生长、成熟,高速公路的坡面也逐渐被植物所覆盖,通过三维植被网和边坡的共同作用,能对边坡起到长期防护和绿化的作用。

(3)植生带护坡。

植生带护坡技术是采用专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依据特定的施工工艺,将草种、保水剂和肥料等材料,按照一定的密度,使用降解无纺布,经过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等操作进行复合定位,生产成为具有一定规格的护坡产品。通过利用植生带来增植草坡,技术较为新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边坡绿化中。

(4)客土喷播。

客土喷播是一种用于改善边坡的植物生长环境,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将普通条件下无法达到的绿化效果,或者是在绿化效果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客土喷播,实现立体绿化、草灌结合,以此来恢复自然植被的技术。客土喷播在理论指导下,通过精心配置用于特殊条件下的客土(植物生长基质)和种子,利用相关原理和对应的操作方法,通过应用机械动力,利用液压进行传送,将含有能促进种子生长的附着剂、复合肥、草种子、纸纤维、清水、保湿剂等,混合在喷播机内部,经过机械的充分搅拌,形成了配置均匀的混合液,经过机械的高压泵作用,将混合液喷播到坡面上,实现对边坡的绿化和防护。

(5)灌木防护。

灌木防护是通过在边坡中栽种一种或多种灌木,通过灌木群落的共同作用,来提高边坡的稳固性能,以此来防止水土流失。高速公路中,在边坡干旱和瘠薄的特殊环境中,和草本植物相比,灌木对水和肥料的需求更少,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生命长久,有利于特殊环境下的边坡防护。在绿荫遮盖的坡面上,能抵御暴风雨的溅蚀。高速公路的路基边坡平台中比较适合种植灌木,来增强对边坡的立体绿化防护。公路工程中,常使用的灌木有:夹竹桃、野蔷薇、紫穗槐、山植等。

五.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对保证行车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对边坡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恢复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弥补作用。通过更多生态防护技术的应用,增强高速公路的生态能力,(语句不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李志清 胡瑞林 吴礼舟 熊野生 戚萍 徐华 吉回照LI Zhiqing Hu Ruilin WU Lizhou XIONG Yesheng QI Ping XU Hua JI Huizhao 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 《工程地质学报》 ISTIC PKU2005年2期

[2]胥应龙 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湖南省高速公路为例 [学位论文]2007 湖南农业大学:观赏园艺学

[3]唐清山 公路路域植被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2011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

[4]王晓梅 岩质边坡植物防护理论与应用研究——以荆宜高速公路红色粉砂岩边坡为例 [学位论文]200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

[5]谭少华 汪益敏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2004年3期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趋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1-0171-04

1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情况

1.1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由于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产的损失约30%,植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适合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植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关系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更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初步形成了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植保体制和机制;五是保障了生产和生态安全。

1.2植物保护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自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一直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国内科研、教学单位等众多的科学家参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协作攻关研究。最初是以每个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逐渐发展为以每种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这期间又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发展为以特定生态区的特定作物组建多种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通过示范大力推广好的单项技术。从深度、广度及规模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粮棉主要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态机制、有害生物与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如在棉铃虫、麦蚜、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的成灾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综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每年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平均减少农作物损失20%,许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生产上利用了抗性品种,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草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果树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学农药得以控制的。更可观的是除草剂的应用不但解决了杂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劳动力,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1.3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加强植物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植保工作有序开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护工作网络,每个省或直辖市都设有植检植保站,各地区在农业总站里也设有植保科(室),县、乡级也有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培训,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把植保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办到农民的家里,使每个农民都懂得植保知识并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术措施。再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预警体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总之,植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防灾减灾事业,各级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开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实验设备、办公场所和经费,充分发挥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新时期对植保工作的要求

综合防治(IPM)是我国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措施,即“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各种有害生物。”这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起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其本质而言,其指导思想仍是以针对有害生物防治对象设计的。因此,新世纪要想摆脱人类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植保模式上务必有个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EPM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为主。EPM概念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植物保护。对新时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树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保护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农业生产上许多重要农作物病虫都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流行规律的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统一组织甚至需要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必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二是绿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尽量采取生态学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化学防控上要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技术,减少残留、污染,做到安全用药,生产出“绿色产品”;植保工作还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321世纪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质植保人才

现代农业正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的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也必将跟上新的技术发展需要,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迅速溶入植保领域,以实现植物保护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要达到这些目标,必然急需一批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科研、开发、推广、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从事植物检疫、植物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资营销的高效、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病虫害常见的种类有1600多种,是影响我国种植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虫损失粮食3000万t,棉花接近100万t。因此,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对我国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成灾机理和调控基础研究、开展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调解机制研究,加强植保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员队伍。

4植物保护学科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4.1学科建设规划

4.1.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对学科建设进行认真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近期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监督,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4.1.2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将几年来一直从事植保专业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集中到植保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来,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继续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作访问学者,以增强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地方市县挂职锻炼以增加社会经历及实践能力。有计划引进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从而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4.1.3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性、连贯性、科学性和有序性。做到“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综合实践与就业单位相结合”;“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相结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相结合”。4.1.4积极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和科研立项工作尽快提升本专业的学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选用人才上很下工夫,多出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收集信息,掌握植保专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努力追赶国内国际植保专业发展的前沿水平。

4.2人才培养方案

4.2.1确定思路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4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内容。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个二级学科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当前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学科中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以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基因表达3个环节为主的理论体系。而农药学二级学科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传统化工产品为基础,在新产品研制和农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对有害生物治理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2.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海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层次上分为科学研究型、技术推广型、生产经营型。4.2.3培养要求毕业生应掌握植物保护工作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与发展趋势;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4.2.4专业特色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绿色植保”为主线,突出生物安全保护,形成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的办学优势。结合黑龙江省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和生产“千亿斤粮食”、建设生态大省的契机,办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在省内发挥重大作用,并逐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4.2.5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模式培养学生,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4.2.6教学要求(1)理论教学环节:通过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把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2)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通识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并对农业生产有基本的了解。(3)创业教育环节:通过设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业知识及经验。

5植物保护专业未来发展思路

5.1符合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品质;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减少损失。科学合理地控制粮食作物的生物灾害是我国植物保护研究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更加复杂多变,这为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二是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农业外来生物频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断发生,这对植物保护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这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要符合农业发展大趋势。

5.2淡化专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

植物保护专业本来是属于植物生产类一个技术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将紧密地融合到植物生产的育种和栽培管理等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去,现在农业的发展将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植物生产原理及方法的专门人才。植物保护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将更多的采用生物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某种菌或植物病毒为载体,把目的基因插入载体,通过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DNA上复制和高效表达,还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育种等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实现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护上的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生产国,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农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对有害生物进行诊断、检测和鉴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来的血清学方法,由PCR衍生出来的核酸检测。总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保护植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5.3丰富植物保护内涵

传统的植物保护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内容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措施。而实际随着植保科研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有害生物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可持续调控技术,以“安全、环保”的生态抗灾、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虫品种等技术为主体的“绿色植保”必将替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农药防治手段。为了改善植物保护环境条件,扭转土地环境退化趋势,必须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农业。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后达到一种病虫害在可接受范围,使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情况必然要脱离农药的使用,于是必然脱离了所谓的现代植保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嘉启.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N].科技创新导报,2012(13):13-143.

[2]姚安庆.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4,1:51-52.

[3]车先礼.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4]赵志鸿.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8(11).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3

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然而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一项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工程,它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分割,景观及生物生存环境破坏等。边坡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水土流失、维护路基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边坡防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边坡防护长时间停留在工程防护与绿化防护等简单防护上,对生态防护研究及应用较少。本文就边坡生态防护理念及其生态防护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理论提供参考。 1国内外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公路的绿化工作,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普遍采用生物防护及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生态防护技术,使公路建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1-7]。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提倡高速公路植被地带宽度以公路两侧48~100米为宜,有选择地种植草花、宿根花卉、灌木和乔木,其林型由低到高,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行车视线。五十年代后,随着公路的大量兴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美国制订法律要求新建公路必须进行绿化。美国的公路边坡防护原则概括为“自然为主,人工为辅”,追求边坡与周围环境最大限度地协调,体现自然景观特点[3-4]。加拿大在公路建设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公路建设中强调保存自然与历史遗迹,沿公路建立生物通道,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公路建设中明确规定了公路与自然区域要保持一定距离,将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尽管日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拉开序幕,但是目前日本在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水平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策略是“环境优先、自然再生”[6]。日本的公路生态防护基本特点是“精细化”,因国土面积狭小,且山地丘陵纵横,其公路断面形式以整体式为主,生态防护形式重点为对坡面植被恢复进行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因地制宜地采用了较多的生态技术措施[5-6]。此外,英国、意大利等国将加筋土技术与植被防护技术相结合,修建了包裹式的加筋土植草墙面的挡土墙[7]。 中国从90年代开始逐渐从采用单纯的圬工防护技术,如浆砌块石、干砌片石、喷射混凝土等,转变为采用植被重建技术进行边坡生态防护[8]。即边坡防护从工程防护为主逐渐过渡到绿化防护、生态防护。1993年中国引进土工材料植草护坡技术,随后土木工程界与塑料制品生产厂家合作,开发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土木材料产品,如三维植被网、土工格栅、土工网、上工格室等,结合植草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陆续获得应用[9]。1996年昆曲高速公路开始对公路边坡采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形式,以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从此高速公路走向生态建设型道路[10],2003年研究出的岩石边坡植生基质的PMS技术,在北京五环高速公路红山岩石坡面防护中应用效果良好[9-10]。至今,根据中国不同的坡面类型,已建立了多种综合技术体系,主要有开沟植草法、三维植被网施工技术、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土工格室护坡技术、种子袋护坡技术等[10-12]。然而中国边坡防护在植物选取配置研究、生态位研究、边坡景观设计等相关研究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2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理念及原则 2.1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这一概念既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特性,如能量来源、活动时间、行为以及种间关系等。生态位概念不仅指生存空间,它主要强调生物有机体本身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特别是与其他物种的营养关系。 边坡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物种相对简单,营养物质相对稀少,养分循环供应有限的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在边坡生态防护过程中,应对相应自然条件下的物种生态学特点进行分析,确定相关植物在其环境中的适应性表现和相应的时空位置。充分利用物种间的共生关系,减少物种生态位的重叠,建立不同物种间的营养交换渠道,是维系边坡生态系统发展和演化的重要途径[5]。 2.2群落演替理论及生物多样性原理 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植物之间的竞争以及相对平衡等各种条件和作用。群落演替的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质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群落演替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提示我们:边坡生态群落种群的设计,要考虑群落演替的动态变化,从初级群落向顶级群落演化过程中的变异和控制;要考虑一旦出现逆演化和退化现象时的引导性养护措施的实施。边坡生态系统的建群物种要丰富且适宜,种群单一或简单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抗干扰能力下降;种群过多导致系统内生存竞争加剧,造成系统自组织能力降低,不利于植物群落健康演化[5]。生态护坡多样性物种筛选时,应分析物种间的共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植物种群的有效匹配。多物种匹配时不是只要是乡土物种就可混种混植,乡土物种间也有相克和生态位重叠的不同物种。避免这些物种的混种混植,可有效提高边坡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3边坡景观生态设计原理 景观设计是指按生态学与美学原理对局地景观的结构与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的设计基本原则:“安全、和谐、因地制宜、持续性、经济、可行、体现时代和地方特色、环保、符合美学”[13]。具体如下:(1)安全保持稳定性原则。高速公路边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受雨水、岩土体自重、温度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是对边坡进行美化的基础,边坡的景观化归根结底还是要保证工程的安全。(2)减少扰动和破坏原则。保留和恢复原有良好景观效果的自然植被;切忌为片面追求景观效果而破坏边坡本身的环境。(3)因地制宜,突出地域风格原则。强调利用现状地形设计景观,尽可能减少工程量,顺坡就势进行地形改造,理顺地形,搞好水土保持,最大程度地提高景观效果。另外景观设计应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现念并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出具有鲜明风格的道路景观。(4)永久性原则。由于路基缺乏有机质,尽量选择根系深广,耐旱、耐热、耐寒、耐瘠薄土壤,抗污染、涵水能力强,适于粗放管理的植物,避免日后大量的人工维护和管理。(5)经济、景观、社会效益兼顾原则。在高速公路景观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既有利于公路保护、环境保护、降低工程造价,又能发挥改善路域的小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方案。做到科学地进行景观类型选择及植物配置,使边坡成为景点,具有供人们使用和欣赏的双重功能。(6)美学、人文性原则。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的形成必须在满足其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美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交通道路人文景观主要体现在景观的文化属性上。道路景观在设计上还应体现出对历史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在所经之处尽可能少地干扰原有的建筑物,保持城市的风貌和特征。#p#分页标题#e# 3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具体措施 3.1生态位 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过程中,不同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不同。在植物品种选择工作中,要避免引进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尽可能使各物种的生态位错开,使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避免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保证群落的稳定。例如马国强等[14]以新河高速公路为例,研究了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重点就不同植物生态位宽度值、优势种群间对资源利用相似性、生态位重叠程度等进行探讨。指出山黄麻、黄金间壁玉、银合欢、构树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最高,说明其相对于其它物种来说,在边坡植被恢复初期更适应这一较特殊的生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乔木层优势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度不高。 我们以物种生存空间的特性选择为例说明如何考虑生态位。边坡按坡度的不同,可分为平缓坡、缓坡、陡坡和危坡。应根据坡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生态位的物种,各个种类充分占据已分化的生态位,从而提高系统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平缓坡地势条件好,可按园林空间布局要求进行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在平缓坡的高地边缘,配置以乔木为优势种的多层植物群落,重点是对乔木物种的选择;缓坡的坡度不大,可以采用深根系的草坪和地被植物造景为主,搭配少量灌木和乔木,形成开敞草地或疏林草地,考虑的重点是地被植被的物种选择;在陡坡上重点考虑藤本植物及匍匐状的地被植物的选择,加强其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危坡一般设有护坡墙,可利用藤本植物美化和柔化护坡墙的生硬感。 3.2植物选取及配置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是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自然选择的优胜者,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相适应,具有适应性广、抗病虫害能力高、抗逆性强等特点。二是树种要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强。由于高速公路挖、填方路段较多,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不高,同时路面宽阔,辐射强烈,小气候气温较高,因而要求绿化树种要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并要达到易生长、易成活、抗病虫、繁殖易、耐干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等要求。乔木树种应根系发达、抗风力强,以免产生风拔或被风吹折的现象。花灌木应高矮适中,花色艳丽,花期错落,增加绿化的层次感和美感。三是要注重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提供可选择的途径多样,各营养水平间的能量流动趋于稳定。 植物配置模式具体可以分为草花型、灌草型、草灌乔混播型、悬垂与爬藤型,一般都要满足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等要求[13]。 (1)草花型。通常高速公路边坡上采用的草坪植物主要为禾本科和豆科的高羊茅、狗牙根、一年生或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百喜草、弯叶画眉草、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作为花卉点缀的通常为二月兰、波斯菊等菊科和十字花科植物。草花型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单种植物的草皮块,到液力喷播单一禾本科种子,再到喷播草本混合种子和增加花卉点缀的过程。目前,草花型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主要用于下边坡和土质上边坡。 (2)乔灌草型。乔灌草型在草花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灌木,通常采用的播种乔灌木有胡枝子、截叶胡枝子、马棘、锦鸡儿、柠条、紫穗槐、多花木兰、伞房决明、黄荆、小叶女贞和盐肤木等。移栽灌木有海桐、松树、火棘等。以豆科速生灌木为主,草本先锋植物为辅,适度移栽一些小苗木。灌草型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成坪,植被全覆盖,随着时间推移,乔灌木取代先锋草本植物,经过长期演化最终完全被乡土植物取代。 (3)悬垂与爬藤型。主要有葛藤、常春油麻藤、络石、爬山虎、野蔷薇、薜荔、扶芳藤、美国凌霄、常春藤、南蛇藤、金银花、杠柳和蔓长春花。在植物配置上,要根据植物的习性如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点选择。在播种或喷播时还要考虑季节性。 3.3高速公路边坡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边坡景观设计重点考虑其生态性,同时考虑视觉为主的景观形态。具体措施如下: (1)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对动物生存的影响。例如设计合适宽度的廊道等。(2)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同时应加强常绿植物或冬绿植物的应用,以增强冬季的景观效果。还可以增加灌木应用,形成生态护坡的不同层次,既能提高护坡的生态效果,又能增加护坡的景观层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各树种垂直方向的配置和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之间的颜色和谐度。(3)景观绿化物种选择以实用为主,不大量采用艳丽花木和名贵植物,少用产果树种,以节约资金投入。(4)对于石质挖方路段,在坡脚处可栽植一些藤本植物,如爬墙虎、紫藤进行垂直绿化。(5)对于较矮的土质边坡,可结合路基栽植低矮的花灌木、种植草坪或栽植匍匐类植物。(6)高度较大的边坡,挡土墙不宜一次砌成,以免造成过于庞大的整体圬工挡土墙.而宜化整为零,分成多级的挡土墙修筑,中间错台处设置绿化带;在一些景观上有特殊要求的边坡工程中,高差较大时,可将挡土墙化大为小,使其外观由大变小,具体做法是将挡土墙立面一分为二,做成“板凳”式;砖、石、混凝土等砌块或饰面的挡土墙(或是护墙),在视觉及心理上给人呆板、生硬、沉重、压抑之感,若在其立面上进行绿化处理,引入生物工程学方法或采用不同材质质感对比、浮雕图案设计等手法,则可改善其原有景观效果,化硬为软,化单调为丰富[12]。 3.4生态工程措施 高速公路生态工程防护的常用技术有如下几种方式:(1)放缓边坡。放缓边坡是边坡处置的常用措施之一,通常为首选措施。它的优点是施工简便、经济、安全可靠。边坡失稳破坏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高、坡度太陡所致。通过削坡,削掉一部份边坡不稳定岩土体使边坡坡度放缓,稳定性提高;(2)防护。①砌体封闭防护,当边坡坡度较陡、坡面土体松散、自稳性差时,可采用污工砌体封闭防护措施。砌体封闭防护包括浆砌片石、浆砌块石、浆砌预制块、浆砌混凝土空心砖等。②喷射素混凝土防护,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岩质边坡,可在其表面喷射一层素混凝土防止岩石继续风化、剥落、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这是一种表层防护处治措施。③挂网锚喷防护,对于软质岩石边坡或石质坚硬但稳定性较差的岩质边坡,可采用挂网锚喷防护。挂网锚喷是在边坡坡面上铺设钢筋网或土工塑料网等,向坡体内打入锚杆(或锚钉)将网钩牢,向网上喷射一定厚度的素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封闭防护。(3)排水。截水沟为防止边坡以外的水流进入坡体,对坡面进行冲刷,影响边坡稳定性,通常在边坡外缘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坡外水流。坡内排水沟。除在边坡外缘设置截水沟外,在边坡坡体内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沟,使大气降雨能尽快排出坡体,避免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p#分页标题#e# 4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发现,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相比,边坡生态防护研究明显滞后。虽然中国边坡防护已经从工程防护为主逐渐在向绿化防护、生态防护转变,但是中国边坡防护在植物选取配置研究、生态位研究、边坡景观设计等相关生态防护研究方面还未能满足实际市场需要,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还缺乏质的、科学的认识。本文就边坡生态相关理念及其生态防护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理论提供参考。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运动损伤;防护服装;运动生物力学;防护模型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A Study on Protective Cloths Based on Sports Biomechanics

Abstract: Based on introducing sports biomechanics as well as current study on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protective clothes, the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protective clothes by using sports biomechan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basis, technical problems and technical route for using sports biomechanics in garment applications.

Key words: sports injury; protective clothes; sports biomechanics; protective model

近年来,我国参与体育运动或日常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在对全国体育人口比例的调查中发现,1996年的体育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31.4%,2000年增加到33.9%,而到2007年又增加到37.1%,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增加了5.7个百分点。

但是在运动中,由于人们并未太多地注意保护自己,常常会引起相应的关节、肌肉、韧带的意外损伤。网球运动常常会导致肘部、肩袖部损伤,范?克拉莫(Von Kramer)对网球运动中出现的损伤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网球运动中肘关节损伤占全部损伤的41%,是最容易损伤的部位;肩袖损伤占其全部损伤的39%,仅次于网球肘。在跑步运动中,常常会发生小腿肌肉拉伤,有研究显示,有高达35% ~ 65%的健身者与专业运动员曾经发生过下肢损伤。老年人、小孩以及肢体残疾人在日常的行走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平衡能力,往往会因为磕碰、摔倒等突发状况而意外导致肌肉和骨骼损伤。有国外学者曾做过相关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在老年人的摔倒中,将近53%是因为行走、站立的不稳定所导致的。

运动损伤已经给运动员、业余爱好者、老年人、小孩等带来了伤害,也是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也有不少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在业余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做准备活动,然后再多加注意一些,受伤的几率也就小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损伤,比如说扭伤、摔伤、各种磕碰伤,在运动损伤里只占到了2%,它的名称叫做意外伤,而将近98%的损伤是那种运动技术性伤。所以基于运动的生物力学,研制减少骨骼与肌肉损伤的防护性服装,是一个很大的趋向。

1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

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和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从事各种运动、活动以及劳动的动作技术,使复杂的人体动作技术奠基于最基本的生物学和力学规律之上,并以数学、力学、生物学以及动作技术原理的形式加以定量描述。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与研究,为提高体育运动的成绩、预防运动损伤、设计研发防护器材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运动生物力学的实际应用

对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应用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在竞技体育运动动作的技术方面,根据人体的体态、素质、机能等情况,研究适合个人的最佳运动和活动技术的动作方案,并通过动作技术诊断使之逐步完善;

(2)从预防运动损伤的观点出发,对各种体育、活动以及生产劳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找出致伤因素,并设计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3)运动生物力学不仅研究人体,而且也研究与运动相关的器械的运动规律,按照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材、设施、服装与用具以及劳动机器、工具等。

1.2 运动生物力学与防护器材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体育运动或健身锻炼中用于防护人身安全、避免运动损伤的器材,提出设计和改进的设想及要求,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学科任务,当前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研制的防护用品主要有护具、运动鞋。

新型橄榄球头盔与传统头盔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型头盔的外层覆盖了一种新型树脂吸振缓冲材料,它可以有效地防止运动员以头盔作为进攻武器冲撞对手。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关节肌肉常常由于过多的运动量或瞬间的挥击、拉伸发生拉伤或震伤。戴上护具后,就可以对相应部位的肌肉、韧带加压舒服,减缓可能的过度拉伸,并协助肌肉动作,对关节部位起到支撑作用。对于关节出现不同程度劳损的老人以及正在发育期的小孩来说,进行远足郊游或体育锻炼时,很有必要选择一定的护具。

国内外一线运动品牌,其运动鞋技术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生物力学研究,结构设计和技术创新都遵循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国际一线运动品牌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Nike的air气囊鞋底科技和足跟稳定技术、Adidas的HUG环抱系统和智能芯片技术、李宁新一代单弦弓减震技术等。无论核心技术如何创新变化,结构设计必须遵循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其主要的生物力学原理是缓震减震、能量回归、足跟控制、模拟踝足和回归自然。

2 防护服装的研究

伴随着运动的普及,传统的防护服装基本上从舒适性、结构设计、功能材料等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研究,通过研究改变或加强面料的性能来达到服装吸湿排汗透气、防火、防水等效果,或者从服装结构设计出发,采用多开口宽松式设计,在前胸、腋下、前后衣片采用连续开口散热功能设计,设计了一套具有散热功能的篮球比赛服装。而在运动过程中能真正地起到对人体防护作用的,往往都是要通过佩戴护具来达到目的,从拳击的头盔到篮球的护足,每一个易受伤的关节都有相对应的护具来产生防护的效果。

但是现阶段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运动防护仅限于护具以及运动鞋,而客户对防护服装的要求却逐渐从原来的吸湿排汗等舒适性方面提升到舒适、功能、美观、防护一体化上来,更多地希望可以通过服装本身就可以达到防护人体的目的。

所以,有必要从人体出发,通过测量人体各关节点运动的三维坐标数据的变化,将其转化为人体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参数,通过分析生物力学参数数据,建立人体防护模型,明确服装面料与防护模型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人体工效学等相关知识,设计具有防护性能的服装。

3 运动生物力学在服装上的应用

在体育运动、日常活动以及生产劳动中骨骼和肌肉损伤是难以避免的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以人体运动为目标,运用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力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体运动规律,根据骨骼和肌肉的变化,建立外部防护模型,获取防护服装所需达到的力学参数,为开发运动防护服装提供理论依据。

3.1 理论依据

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及肌肉功能模型的研究比较成熟,是确定肌肉长度、肌肉拉力线、肌力臂、肌力矩、肌力等关键因素,但却没有明确指出骨骼及肌肉损伤的临界值,建立外防护模型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途径。

基于人体骨骼与肌肉的动力学模型,模拟在外部约束条件下骨骼和肌肉的变化,通过逆向动力学方程式和有限元模拟获取相关参数,建立外防护机制,即防护模型;在外加反应实验的作用下,明确服装材料的性能与外防护模型之间的关系,为研制高质量的运动防护服装、减少运动过程中骨骼及肌肉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3.2 技术问题

(1)建立骨骼及肌肉的模型,需要运用动态捕捉系统捕捉关键点的运动信息,测量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即人体骨骼、关节的运动轨迹。动态捕捉系统通常分类为 3类:机械式、电磁式和光学式,价格不菲。

(2)结合人体运动轨迹的数据,通过人体建模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并推导出骨骼及肌肉的最优化的防护机制。

(3)通过实验验证分析,明确防护模型与服装面料的性能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研发防护性能最优的服装提供依据。

3.3 研究方案

针对一项具体的运动,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动态捕捉系统捕捉人体关键部位的空间运动轨迹;

(2)借助人体建模仿真软件,将空间运动轨迹的数据转化为生物力学参数,如各关节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肌肉长度、肌力臂、肌力矩等,进而计算出有关人体防护力学参数;

(3)基于骨骼及肌肉模型,运用逆向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人体外部防护机制;

(4)根据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通过有限元的模拟,确定材料的性能与防护模型相互之间的关系,获取防护服装所需的防护参数;

(5)人体建模仿真软件对所获取的服装防护参数进行模拟,以进一步获得最优防护的服装。

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4 结语

运动损伤常常给运动员、体育爱好者、老人、小孩等带来意想不到的身体伤害,然而,传统的防护服装基本上从服装的舒适性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改变面料的特性来达到服装的防湿透气、吸湿排汗等,或从服装的结构设计出发,改变服装衣下间隙、开口特征等来提高服装的着装舒适性。国外对于运动防护服及装备的研究则比较深入,从人体的头部到脚的各个器官都配有特定的防护用具,所以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防护服装必将是未来的研究热门。

外防护模型的建立是运动生物力学应用到服装领域的关键,也是制约防护服装研发的主要因素。防护模型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建立起防护模型,才能进一步明确服装材料与防护力学参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也为研制减少运动损伤的运动装备奠定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建平,李宁.我国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36-39.

[2] 张雷,王少华.网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与防治[J].网球天地,1995(3):45 - 47.

[3] 王威.对跑步中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J].运动精品,2011(7):16-17.

[4] Blake A J, et. al. Falls by elderly people at hom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Age Ageing,1988(17):365-372.

[5] 侯宇.运动护具面面观[J].文体用品与科技,2009(11):41.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2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95-198.

[8] 王向东,刘学贞,苑廷刚,等. 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15-16.

[9] 李世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 李建设,顾耀东,陆毅琛,等.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5):40-49.

[11] 郑素化,张欣,应柏安.篮球运动服装舒适性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22(1):52-54.

[12] Beumer A, van Hemert WL, Swierstra BA, et al. A biomedical evaluation of the tibiofibular and tibiotalar ligaments of the ankle[J]. Foot Ankle Int, 2003(5):426-429.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新型生物植生基材;边坡;生态防护

中图分类号:S157. 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家已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持生态平衡。在环境保护呼声高涨的今天,生态防护已成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发展趋势。生态防护是指利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新型生物植生基材在湖南省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还是首次运用,属于典型的生态防护技术。新型生物植生基材是利用树木养护修剪、间伐抚育、雪压清理等过程中留下的树枝、落叶,经过粉碎、调配、发酵、打包等工艺生产的基材。本文以建设一条生态环保的高速公路为目标,对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边坡环境破坏,尽最大可能采取措施恢复生态环境,保证边坡稳定及绿化生态效果,达到植物群落稳定与周边环境协调。

1 试验边坡介绍

湖南省怀化至通道高速公路简称怀通高速,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成,加快了湖南融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步伐,完善了湖南省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对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投资坏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选取湖南省怀通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K34+040-K34+

300右上边坡为试验坡(以下简称该边坡)。该边坡属于内陆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18℃,年均降水量1200~1700mm,无霜期长达260~310d。由于沿线施工挖方较多,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土地分割不均衡,生态环境失去平衡。2012年4月,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结合新型生物植生基材技术,对该边坡进行生态防护施工,施工面积约1.1万m2。

2 试验设计方案

该边坡生态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边坡具有较好地稳定性;抗雨水冲洗能力强;适合植物长期生长;遵循生态恢复学理论;与周围环境相匹配。根据该边坡自然环境以及实际地质特征,采取喷射厚层基材技术施工。具体试验方案为:制备新型生物植生基材;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乡土植物;喷射厚层基材,喷播植物种子。

2.1 制备新型生物植生基材

2.1.1 准备原料

采用美国进口设备——碎枝机BC600XL,集中粉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大量的枯枝、落叶。

2.1.2 筛分

粉碎木屑颗粒粒径大小决定基材发酵程度,一般来说,颗粒粒径越小,粉碎木屑发酵程度越好。结合试验的方便操作性,本试验选用颗粒粒径小于5mm的粉碎木屑作为发酵基材。

2.1.3 发酵时间

适宜的温度是菌种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温不利于菌种的快速生长。根据湖南省的气候特点,7、8、9月为持续高温时期。因此,本试验选择8月下旬进行发酵处理。

2.1.4 拌料

先将1份农家堆肥与10份粉碎木屑拌匀,再拌入1/1000份BM秸秆粗饲料发酵剂,充分拌匀,为保证菌种的适宜生长以及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聚性,还需加入适量粘合剂和水分,再等量装入营养袋并封口,避免水分蒸发、养分流失、堆温发散。为加快堆料发酵速度,可在发酵中期翻松补水1次。

2.1.5 发酵时长

一般5个月左右,以堆料发酵完全、呈黑褐色时为宜。

制备新型生物植生基材整体流程图如下所示:

2.2 选择适地适生植物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本试验选择了乡土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刺槐(Black Locust )和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这5种植物既适合当地生长,也与周围植被环境相融合。

2.3 喷射厚层基材,喷播植物种子

本试验以一级坡面植物为研究对象,坡面为弱风化岩,土壤pH为5.3~7.2。首先喷射适量水分在边坡表面,再用客土喷播机将制备好的新型生物植生基材均匀地喷射在边坡上,保证厚度为15~20㎝。将适量种子均匀地喷播在厚层基材表面,再用无纺布覆盖。后期养护阶段,如遇干旱天气可适量浇水,视情况进行施肥和病虫害处理。

3 新型生物植生基材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效果

以怀通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K34+070~K34+140左上边坡普通喷播施工的边坡作为对比,通过比较坡面植物的成活率。生长性状以及所组成的群落学特征,研究出适宜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基材和树种。新型生物植生基材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效果对比表如下。

4 小结

在发达国家,生态防护技术应用已久,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应用范围受限。本研究为生态防护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可提供以下参考价值:新型生物植生基材配制方法简单,成本较传统泥炭低,经济效益显著;新型生物植生基材符合生态防护理念,配置合理,抗冲洗能力强,稳定边坡效果好,生态效益显著;喷射新型生物植生基材的边坡,植株生长迅速、健壮,无病虫害,植被覆盖率高,环境协调程度强,景观效果显著。

综合以上成果,利用新型生物植生基材进行边坡生态防护,达到防护与美化的双重效果,为生态防护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持,该技术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老关.怀化至通道高速公路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J].公路交通技术,2009(4):70-72.

[2] 王冠.草灌型CF椰纤维网生态防护技术在韶山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8(4):80-82.

[3] 杨英波,徐征军.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初探[J].科技资讯,2008(9):81-84.

[4] 谷慧敏.基于滇西生态文化走廊建设的二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技术;护理;服务态度;纠纷;管理

护理纠纷是医患纠纷的一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百姓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护理纠纷的发生次数也越来越多。妇产科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成为妇产科护理管理的重点。本研究对妇产科常见的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妇产科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226例护患纠纷案例,由专人负责整理、编码及录入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226例护患纠纷中,有91例是由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合格引起,62例是由护患沟通不善引起,30例是由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引起,43例是由患者或其家属的原因引起。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2006年至2010年各年的护患纠纷发生次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大多数护患纠纷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见表1。

表1 2006年至2010年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2 护理措施及体会

2.1 努力提高护理技术

通过对以上护理纠纷案例进行汇总分析,我们发现护理人员技术不合格,是造成护患纠纷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2 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病人有爱心、有真心、有耐心,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和产妇,从而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就诊满意度。

2.3促进护患沟通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长期以来困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大问题,这也是很多护患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患者入院时接待的护理人员应主动服务,术前增加访视次数,术后重视随访。当病人对病情或护理操作有问题需要咨询时,应耐心解释,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帮助患者解惑,缓解护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除了言语沟通以外,还应重视肢体语言的交流,亲切的与产妇及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到放松,消除其入院后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有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的非语言沟通(如手势、表情等)可以在口头交流上更好的达到交流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观察患者的姿态、表情,揣摩患者的想法和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沟通效果,将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导医台可设立妇产科知识宣传栏,通过液晶屏幕滚动播放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识,减少因患者缺乏医护知识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4 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针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医院适当增加妇产科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对工作和生活有困难的护理人员,联合科室其它员工给予帮助,通过集体活动,调节不良情绪,助其摆脱困境,以保证在工作中有足够的精力。科室不定期举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护理人员适应在妇产科高强度下的工作压力;给护理人员安排安静、舒适的休息房间,使其能得到足够的休息。

2.5 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妇产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基础。针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护士之间合作帮助较少的情况,医院调整了护理人员职称及学历结构,建立了阶梯式的护理团队。护理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团队成员相互协助,以年老护士带年轻护士,以技术扎实的员工带新进人员,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促进新进人员迅速熟悉妇产科操作流程和仪器使用方法,并提高应急能力,较快的成为科室骨干力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妇产科管理人员做好护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保障,对各年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仔细的整理、分析,从中找出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加以归纳总结,从而提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防范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赋予实施和落实。可召开护理安全与护理纠纷研讨会,由护理人员提出科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并给出解决方案,达到及时处理纠正护理差错的目的。

2.6 加大法制教育力度

随着媒体的宣传教育,产妇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敏感性有较大的提升,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避免法律上的疏忽引起护患纠纷。为此,我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行业法律法规,明确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各项法律法规及科室管理条例规范护理人员言行,使护理人员能增加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用法制的观念随时衡量自己的言行。护理人员应认真书写护理文书,记录清晰,忌涂改,做到所有记录清洁、完整。科室主任利用科室会议、病案讨论等机会,多次强调法律、安全、职责的关系,使护理人员随时保持警惕,在各自的岗位恪尽职守。

3 结论

3.1 护患纠纷及其发生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的技术

护理技术差错主要表现在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产程观察不细致等。有的新进护士缺乏应急经验,面对产后大出血、休克、昏迷等特殊情况时,缺乏心里准备,手足无措。有的护理人员对新购的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这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产生疑惑,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3.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妇产科是对护理技术要求较高、风险较大的科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护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体力严重透支,身心俱疲。在这种状态下,很多护理人员都容易产生不耐烦、急躁、激动等情绪。如情绪控制不好,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出现问题,这也是妇产科护士常见的护患纠纷原因之一。有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给患者以冷漠、生疏的感觉,甚至对患者不耐烦,呵斥患者,这归根到底在于这些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把患者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没有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另外,产妇及其家属对妇产科工作人员期望往往较高,使得产妇在怀孕期间情绪波动较大,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敏感,言语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不满、紧张、害怕等情绪。面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调整工作节奏,懂得自我调节工作压力,切忌用简单的几个字和生硬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以免产妇因精神紧张而发生难产或其它意外,造成护患纠纷。

3.1.3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舆论对医患纠纷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患者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有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法律知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遇到护患纠纷时,不懂得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职业行为。本次调查发现有28例护患纠纷是由于护理人员记录不详细或文字书写不清楚,对患者解释不到位等造成。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不注意言语的准确性。有的护理人员在公众场合谈论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或失误,使之成为患者投诉和争议的来源。

3.1.4 患者因素

妇产科的护理服务范围包括妇产科急诊患者、妇科手术、新生儿疾病等,工作量大而繁琐,难免出现一些护理差错。部分患者对此不理解,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态度要求过高,认为自己应该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利、监督权利、受尊重权利,从而对护理人员提出过分的要求。同时也应看到,现在社会舆论对医患纠纷的报道有失公允,也使得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无理取闹,将小事闹大,使护患矛盾升级为护患纠纷。部分患者的自身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本次调查中我们即发现,平均每年约有3-4起护患纠纷的原因,是部分患者有目的性的言行所引起,他们试图制造纠纷,引起公众关注,以赢得公众同情心,达到减少医疗费用,或获取医疗赔偿的目的。这也说明,无论医院和护理人员如何努力,是无法彻底消除护患纠纷的。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的把护患纠纷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把患者的满意度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3.1.5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善,也是护患纠纷发生的一个间接原因。妇产科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下降。有较多文献报道,患者对医疗费用的不满,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但考虑到医疗费用涉及到医院管理方面,是基层护理人员不可控制的因素,因此本研究仅针对护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未将患者医护费用造成的护患纠纷进行归纳和深入研究。

3.2 减少妇产科护患纠纷发生的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显示虽然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就诊人数的增加,护患纠纷发生次数逐年增加,但大多护患纠纷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护患纠纷发生率保持在稳定的水平,说明我们采取的护理方法和策略是恰当的。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对护理纠纷发生原因的深入探讨,提出更有利于解决护患纠纷的措施,以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韩国华:《妇产科护理纠纷的相关因素与防范》,《中国伤残医学》,2009年第5期.

(2). 孙晓红:《妇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体会》,《医学信息》,2010年第9期.

(3). 马萍霞:《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研究》,2011年第1期.

(4). 邓亚丽,李晓玲:《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第1期.

(5). 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护理研究》,2006年第11A期.

(6). 陈梅:《处理护理投诉应把握的4个环节》,《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0期.

(7). 李亚萍,藏玉秀:《浅谈护士心理疲劳与对策》,《护理学杂志》,1995年第4期.

(8). 朱海明,陈春华:《护理纠纷产生的因素及防范》,《现代医院》,2009年第2期.

(9). 宝洁:《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 王月枝,张美玲:《如何将法律意识贯穿于产科护理工作中》,《中国保健》,2008年第14期.

(11). 曾宏玲,黄莉,向英:《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使用》,《护理学杂志》.2003年第7期.

(12). 蔡艳萍:《产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外医疗》,2010年第28期.

(13). 侯同秀,侯晓娥,孙素清:《产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年27期.

(14). 王素芹:《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第6期.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单子网,arp欺骗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非人为的;可能是外来黑客对网络系统资源的非法使有。这些因素可以大体分类为:计算机病毒、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攻击、网络软件的缺陷和漏洞、物理安全问题。

而防火墙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

1. 非法攻击防火墙的基本“招数”

通常情况下, 有效的攻击都是从相关的子网进行的。因为这些网址得到了防火墙的信赖,虽说成功与否尚取决于机遇等其他因素,但对攻击者而言很值得一试。下面以数据包过滤防火墙为例,简要描述可能的攻击过程。

通常主机A与主机B 的TCP 连接(中间有或无防火墙) 是通过主机A向主机B 提出请求建立起来的,而其间A和B 的确认仅仅根据由主机A 产生并经主机B 验证的初始序列号ISN。IP 地址欺骗攻击的第一步是切断可信赖主机。这样可以使用TCP 淹没攻击(TCP SynFlood Attack),使得信赖主机处于“自顾不暇”的忙碌状态,相当于被切断,这时目标主机会认为信赖主机出现了故障,只能发出无法建立连接的RST 包,而无暇顾及其他。

攻击者最关心的是猜测目标主机的ISN。为此,可以利用SMTP的端口(25),通常它是开放的,邮件能够通过这个端口,与目标主机打开(Open)一个TCP 连接,因而得到它的ISN。在此有效期间,重复这一过程若干次,以便能够猜测和确定ISN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这样就可以使用被切断的可信赖主机的IP 地址向目标主机发出连接请求。请求发出后,目标主机会认为它是TCP 连接的请求者,从而给信赖主机发送响应(包括SYN),而信赖主机目前仍忙于处理Flood淹没攻击产生的“合法”请求,因此目标主机不能得到来自于信赖主机的响应。现在攻击者发出回答响应,并连同预测的目标主机的ISN一同发给目标主机,随着不断地纠正预测的ISN,攻击者最终会与目标主机建立一个会晤。通过这种方式, 攻击者以合法用户的身份登录到目标主机而不需进一步的确认。论文参考,arp欺骗。。如果反复试验使得目标主机能够接收对网络的ROOT 登录,那么就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网络。

2. 单防火墙和单子网

由于不同的资源存在着不同的风险程度,所以要基于此来对网络资源进行划分。这里的风险包含两个因素: 资源将被妥协的可能性和资源本身的敏感性。例如:一个好的Web 服务器运行CGI 会比仅仅提供静态网页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但随之带来的却是Web 服务器的安全隐患。网络管理员在服务器前端配置防火墙,会减少它全面暴露的风险。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放有重要数据,它比Web 服务器更加敏感,因此需要添加额外的安全保护层。

使用单防火墙和单子网保护多级应用系统的网络结构,这里所有的服务器都被安排在同一个子网,防火墙接在边界路由器与内部网络之间,防御来自Internet 的网络攻击。论文参考,arp欺骗。。在网络使用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下,服务器得到了加强和防护,这样便可以保护应用系统免遭攻击。像这样的纵向防护技术在所有坚固的设计中是非常普遍的,但它们并没有明显的显示在图表中。

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所有服务器都安排在同一个子网,用防火墙将它们与Internet 隔离,这些不同安全级别的服务器在子网中受到同等级的安全保护。尽管所有服务器都在一个子网,但网络管理员仍然可以将内部资源与外部共享资源有效地分离。使用单防火墙和单子网保护服务器的方案系统造价便宜,而且网络管理和维护比较简单,这是该方案的一个重要优点。因此, 当进一步隔离网络服务器并不能从实质上降低重要数据的安全风险时,采用单防火墙和单子网的方案的确是一种经济的选择。

3. 单防火墙和多子网

如果遇见适合划分多个子网的情况,网络管理员可以把内部网络划分成独立的子网,不同层的服务器分别放在不同的子网中,数据层服务器只接受中间层服务器数据查询时连接的端口,就能有效地提高数据层服务器的安全性,也能够帮助防御其它类型的攻击。论文参考,arp欺骗。。这时,更适于采用一种更为精巧的网络结构———单个防火墙划分多重子网结构。单个防火墙划分多重子网的方法就是在一个防火墙上开放多个端口,用该防火墙把整个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分管应用系统的特定的层。管理员能够在防火墙不同的端口上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

使用单个防火墙分割网络是对应用系统分层的最经济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是没有局限性。逻辑上的单个防火墙,即便有冗余的硬件设备,当用它来加强不同安全风险级别的服务器的安全策略时,如果该防火墙出现危险或错误的配置,入侵者就会获取所有子网包括数据层服务器所在的最敏感网络的访问权限。而且,该防火墙需要检测所有子网间的流通数据,因此,它会变成网络执行效率的瓶颈。所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设计方案———多个防火墙划分多个子网的方法,来消除这种缺陷。

4.arp欺骗对策

各种网络安全的对策都是相对的,主要要看网管平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性了。下面介始一些相应的对策:

在系统中建立静态ARP表,建立后对本身自已系统影响不大的,对网络影响较大,破坏了动态ARP解析过程。论文参考,arp欺骗。。静态ARP协议表不会过期的,我们用“arp–d”命令清除ARP表,即手动删除。论文参考,arp欺骗。。但是有的系统的静态ARP表项可以被动态刷新,如Solaris系统,那样的话依靠静态ARP表项并不能对抗ARP欺骗攻击,相反纵容了ARP欺骗攻击,因为虚假的静态ARP表项不会自动超时消失。论文参考,arp欺骗。。 在相对系统中禁止某个网络接口做ARP解析(对抗ARP欺骗攻击),可以做静态ARP协议设置(因为对方不会响应ARP请求报文)如:arp -sXXX.XXX.XX.X 08-00-20-a8-2e-ac。 在绝大多数操作系统如:Unix、BSD、NT等,都可以结合“禁止相应网络接口做ARP解析”和“使用静态ARP表”的设置来对抗ARP欺骗攻击。而Linux系统,其静态ARP表项不会被动态刷新,所以不需要“禁止相应网络接口做ARP解析”即可对抗ARP欺骗攻击。

参考文献:

[1]林晓东,杨义先.网络防火技术[J].电信科学,1997.

[2]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常建平,靳慧云,娄梅枝.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高陡边坡 喷锚 柔性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58-01

高陡岩质边坡容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越来越多的高边坡防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目前,高陡岩质边坡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有放缓边坡、支撑、加固和防护,但随着边坡高度增高,地质复杂性增大,对边坡的处治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治理措施不能满足工程的安全要求。

1 高陡边坡的地质灾害特点

高边坡病害从病害体形成的时间以及与边坡工程的关系等方面分两种情况:第一类是在边坡工程开挖之前,既己存在的老的斜坡病害,因边坡工程活动而复活。第二类是在边坡工程活动中,主要由于边坡工程的开挖等原因引发的新的边坡病害问题,包括边坡开挖引起的坍塌、崩塌、滑坡等。

高边坡在边坡顶部常常产生平行于坡面的张性拉裂缝,表现为边坡中上部极易失稳破坏,一旦失稳,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高边坡治理时,对于中上部应加大削坡减载的力度,放缓边坡,并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确保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在现在边坡治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在边坡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还要使边坡与周边环境结合到一起,形成再造绿色人文景观。

2 高陡边坡常用防护方法

2.1 整体喷护

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岩质边坡,可在其表面喷射一层素混凝土,防止岩石继续风化、剥落,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整体喷混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底易风化或坚硬岩层风化破碎节理发育其表层剥落的岩质边坡。

(2)当岩质边坡因风化剥落和节理切割而导致大面积碎落,以及局部小型坍塌、崩落可采用局部加固处理后,进行大面积喷浆(喷射混凝土)。

(3)对于上部岩层风化破碎下部岩层坚硬完整的高大路堑边坡。

2.2 支挡加固

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岩土体,使用支挡结构(挡墙、抗滑桩等)对其进行支挡,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处治手段。它的优点是可从根本上解决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达到根治的目的。

以上两种治理措施过分的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多样性自然生态的和谐,工程所到之处,绿色清溪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坚硬呆板的水泥和混凝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表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生态环境效果极差。

2.3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是在坡面上栽种树木、植被、草皮等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发育,起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防护措施。植被防护的局限性是一般只适用于边坡不高、坡角不大的稳定边坡。

3 喷锚和立体柔性防护技术

对于岩层风化破碎严重、节理发育、破碎岩层较厚的情况可以采用喷锚的措施。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裂性能,能使坡面内一定深度内的破碎岩层得以加强,并能承受少量的破碎体所产生的侧压力。对于软质岩石边坡或石质坚硬但稳定性较差的岩质边坡,可采用挂网锚喷防护。挂网锚喷是在边坡坡面上铺设钢筋网或土工塑料网等,向坡体内打入锚杆或锚钉将网钩牢,向网上喷射一定厚度的素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封闭防护。

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要特征构件,以覆盖和拦截两种基本形式来防治各类坡面地质灾害和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是指在展开并固定在坡面上的土工格室内填充改良客土,然后在格室上挂三维植被网进行喷洒施工的一种护坡技术。利用土工格室可以为草坪植物生长提供稳定良好的生存环境。将挂网与土工格室防护结合在一起,可以避免岩石边坡飞石带来的危害,又增加边坡的美观性,是一种典型的立体柔性防护技术喷锚技术与立体柔性防护技术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点,可有效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实现了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平共处,使边坡不仅是一项工程项目,更形成与环境相结合的一个景观。

4 工程实例与效果评价

4.1 工程概况

千灵山边坡工程位于北京千灵山景区入口处,山坡临空面面积约18154m2,其中边坡度较缓区面积约8510m2,边坡陡直区面积9644m2。该工程由3段边坡组成,边坡高度均在30m以上,最大高度为63.5m,属于岩质高陡边坡。

4.2 方案与措施

根据千灵山边坡工程的实际情况,边坡质地主要是岩石,落石较少。设计主要包括步骤和设计内容有以下几点。

(1)根据工程需要,在小于70°的边坡部分主要采用挂网拦截落石,同时运用土工格室植被防护技术。对于>70°的边坡部分采用打入锚杆及喷护混凝土的措施进行防护。

(2)运用FLAC软件计算初始状态下的地应力及安全系数,得出、边坡稳定所需要的锚固力。

(3)在边坡表面加护网,护网采用10×10,之后喷护采色混凝土8cm~10cm。

(4)在坡体内施工预应力锚杆和一定数量的系统锚杆。根据计算,选择锚杆直径为20mm~33mm,锚固长度5m,锚杆间距2m×2.5m梅花型布置。锚杆采用M30防水水泥砂浆灌浆固定。

(5)运用FLAC计算加固状态下的的地应力及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验算。

(6)对验算后不稳定的地段进行锚杆加固并根据滑动面的埋深,确定所需锚固力。

4.3 施工效果

结合坡度、高度、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危害程度合理选择喷锚和立体柔性防护技术相结合,使其不仅提高了边坡潜在滑移面的抗剪强度、加固了危岩同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了边坡景观。

5 结语

喷锚和立体防护技术相结合在此高边坡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传统边坡防护措施难以解决的难题。在满足稳定性的同时,使边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结合的景观。喷锚与立体柔性技术相结合可靠的安全保障性、施工的快速标准化和利于环保等综合技术经济优势,及其新颖而巧妙的防护观念和设计思想使边坡柔性防护技术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贺咏梅,彭伟,阳友奎.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典型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2] 李宁,张鹏,于冲.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

[3] 王国体.以土体应力状态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6.

[4] 王恭先.高边坡设计与加固问题的讨论[J].甘肃科学学报,2003.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护理技术及程序;监护;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38-01

1 临床护理的说法

临床护理中的理念是一种价值专业和服务信念的完美体现。临床护理学尚处在一个比较抽象发展的阶段,临床护理是将理念具体化的一个蜕变的方式。因为在复杂的临床护理中,接触的是我们真实看到的的人、根据具体环境的不同。对于临床护理手段的完善与维持。努力使患者达到健康的状态。对于临床护理学来说并不否定部分护理临床护理医院,对于实施整体护理的病房有自己的理念,对于设立理念之事对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需要有积极的态度。

2 临床护理的内外部护理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公共卫生知识,对于外部的传染病患者知识的宣传;内部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要吸烟,及宣传有关预防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对于护理,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和睡眠,合理用药,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如何配合某些特殊检查等。 以及内部的,内心的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一位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开导及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作哪些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及预备工作,通知并告知患者在麻醉苏醒后会有什么感受及感觉,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疼痛或不适,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 对于患者的心理卫生教育的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知识的护理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护理。

3 临床护理的技术程序

我国在临床护理的方面例行积极培养具备基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在医疗卫生方面、医学科研等部门积极的从事医疗及预防工作的高端医学及高级专门护理的人才。对于临床护理的学习及应用在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得到完善、提高和加强,通过一些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的基本临床护理方面等基本的训练和培训.对于人类疾病的效果、发病前因等积极作出分类鉴别分析的能力。从而使临床医学逐渐的发展起来。这是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的学习方式及方法。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临床护理程序与技术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熟悉和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对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中使用

目前我国在探索一整套抓培训、抓管理、抓质量的管理模式。我国要在总结以往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护理实践经验,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出适合我国临床的护理路径,从而制定出了护理版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探究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上的应用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规范了临床护理行业的示范性,服务性,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开展的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自己的医疗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管理与监督。

结 语:我国通过加强培训来促使每个员工参加到质量改进过程中来,引导员工对于临床护理的各种操作过程的测评达到较高水平。对于临床护理企业需要培养在内、外、重症监护上积极人员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方面进行积极支持与培养。使其护理医院达到最佳效益来医治患者。在每一道护理环节上都从最开始以及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同时组建有员工参与的护理质量小组或专题工作小组。从而培养并传达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上的改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德广.《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维护管理 技术措施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目前在人民生产生活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计算机网络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社会功能出现混乱,小则影响日常工作,大则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对于计算机网络容易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分类,分析各类故障出现的原因,提高侦测预防技术,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从而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稳定、安全以及高效的运行。本文将从故障分类及原因分析、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分的维护技术、外界干扰如黑客进攻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进行介绍。

2 计算机网络故障分类

计算机网络利用传输介质和网络操作系统将系统内多台计算机连接到一个系统内,多台计算机可以共享资源,系统主机可以统一管理系统内其他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有硬件和软件多部分组成,因而其故障也分为物理故障和逻辑故障两种。计算机网络中硬件部分,比如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原件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的问题被划分为物理故障。软件部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导致的故障属于软件故障,软件故障发生的原因大都属于逻辑故障,例如网络协议出现问题或者网络设备的配置了出现问题。

计算机网络设计过程要充分依据网络原理、网络配置和网络运行基础知识,所以出现故障时,也要从根源上开始分析,基于网络配置的原理和监测的当前网络运行状态,从故障表象寻根摸底找到故障根源,有针对性的建立故障排除方案,恢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状态。

3 计算机网络故障维护技术

3.1 计算机软件维护与管理

网络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各种应用软件共同组成计算机网络的软件部分,由于计算机会与外界网络有数据沟通,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软件的安全隐患,例如有病毒入侵系统和产生计算机漏洞等。维护计算机软件部分稳定运行,第一步要首先保证系统内无顽固性病毒,所以网络管理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定期清理计算机的系统垃圾,查杀病毒并修正计算机补丁。要更好的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网络,还需要及时备份与加密数据库和注册表,保证即使软件部分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恢复并减少损失。

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除了保证系统内各个主机的安全,还要确保计算机网络内的交换机和集线器运行正常,交换机和集线器是确保系统各台机器交流顺畅的基础,一旦发现交换机和集线器存在问题,就必须及时采用有效措施。

3.2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管理

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对周围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最主要是计算机硬件部分要处于稳定、清洁安全的状态。计算机硬件部分是计算机软件和各种操作系统的基础,只有维护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在日常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过程中,要定期护理检修计算机电源及主机等设备,重视雨季防雷工作,计算机的路由器、网线、网卡及电源设备要定期除尘。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相较于软件系统较为简单,但也不能有丝毫懈怠,避免计算机出现短路故障。

3.3 网络管理的工具―网络管理软件

计算机网络规模大、结构复杂,故障发生时,很难确定故障发生部位,也难以检修维护,所以网络管理人员目前普遍借助网络管理软件,协助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有惠普公司的Open-View和Sun 公司的NetManager 等,这些软件对于侦查网络故障数量和部位非常有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

3.4 黑客攻防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商业公司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关系到的经济往来也日益频繁,所以就出现了一类网络黑客,利用攻击性、破坏性的技术截取网络数据,获取企业机密信息,借机赢取暴利,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要了解一定的黑客攻击技术。以目前黑客最常用的一种攻击技术―ARP攻击为例,说明黑客攻击的原理和网络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的措施。ARP攻击又称为地址解析协议攻击,地址解析是指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互知MAC地址是不同计算机间交流互换资源的前提,但是黑客往往利用窃知的MAC地址攻击局域网络,导致网络故障甚至瘫痪。ARP攻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欺骗路由器ARP表,第二种是欺骗内网电脑网关。一旦网络内出现ARP申请风暴,就说明系统面临黑客攻击的危险,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就需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目前常见的ARP防御技术有ARP病毒查杀软件、ARP防火墙和MAC地址绑定几种。除了应对黑客攻击外,由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在应用层的安全也更复杂,安全措施要求更多。常见的防御措施有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技术、数字签名、认证、防火墙技术等,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相关技术,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外界攻击故障。

4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故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环境也变得复杂,外界各N挑战接踵而至,所以对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不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将各类计算机网络故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全面的分析网络故障发生的原因,从而能够采取科学的有针对性地故障处理措施进行维护。不断的优化计算机的网络设置,加强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维护,做好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等工作,就能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文.试论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99-100.

[2]韩灵.关于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分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史飞.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6):134-135.

[4]刘威.试论计算机网络维护策略及病毒防治技术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