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训练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04:17:11

口语训练论文

口语训练论文篇1

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客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

1.是语文教学整体结构的需要。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素质中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口语交际不同于写文章,它可以通过语音、语调、体态语言表达比书面语言更广泛的内涵,因而更能直接地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不能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有时要边想边说,或者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要想口语交际中言之成理,甚至出口成章,不经过认真训练是不行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抓得很紧,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基本放任不管,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脱节,语文能力跛腿,高分低能。

2.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交际活动的速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口头语言(口语交际)在交际中越来越显示出比书面语言更加快捷的特点,卫星电话,可视电话的应用,电脑语音输入系统的诞生,都为口头语言在远距离交际表达领域拓展了广阔的应用空闻,因此,对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1.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必须要求明确、训练达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要求非常明确,低、中、高各年级都有不同的目标。低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口答老师的问题,口齿清楚;中年级能复述课文讨论问题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恩,能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高年级要求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明白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既不能盲目拔要要求,也不能草鞋无样,

边打边相。

2、要创设轻松平等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说得自在,说得轻松。

自在轻松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要想消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紧张情绪和害羞心理,教师的教态、语官要亲切和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耐心点拔,热情鼓励,创造一种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另一个合义是每个学生的训练机会均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后进生大胆参加训练,使全体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3.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空间,增强口语交际训练力度。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口语交际的空间狭小,训练量也不大,这与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困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可以有以下几种

方武: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扩展口语交际训练。

系统论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学中听说壤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听、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奋起来,必然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日常生活中的应对交谈到课堂上的提问答问,从简单的见面问好,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都耍求学生有听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听相结合,让学生在听中学说,可以听老师讲述之后学生说,可以听广播、录音之后说,可以

听故事后谈自已的看法.可以在课堂提问后讨论.可以由老师讲述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某些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由学生进行评判,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既听同学们的发言,又发表自己的见解,即练习了听话又练习了口语交际。这种训练方式要求教师善于

预设矛盾,创设独特的问题情景,引起争议.让每位学生各抒己见。

与读相结合,在读书的过程中练练口语交际。朗读课文是口语交际的另一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都对口语交际训练有所促进”复述课文则为口语交际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复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可以变顺序,补充情节,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

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故事性,如果指导学生用演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田忌赛马》、《苦柚》等课文就很适于表演,如《奴隶将军》本身就是剧本,更不必说。

与写相结台,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打好腹稿先说后写,可以说中心,说提纲·说主要内容,说全篇(口头作文);也可以写后再说,说选材的方法,评价作文的得与失,说写作的体会等等。

2、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空对空,要使学生说起来言之有物,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先活动后说,

如开展语文游戏之后口语交际。如校外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校内外重大庆祝纪念活动都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契机。活动之前,老师要提出学生观察的要求,活动之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要马上组织学生口语交际。如我校学生参加‘新沟大桥通车

典礼”之后,教师第二天组织了口语交际课。由于学生有亲身的生活体验,活动中又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所以这次口语交际课上得很成功,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同学几乎出口成章。有些语文课外l活动本身就是极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小型辩论会、普通话比赛等。要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4.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训练学生语感对读而言是重要的,但对说而言也很重要。小学生口语交际不规范不正确是难免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话序感,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有顺序。教师可以出示一段语序混乱的话,

让学生进行调整性的复述,也可以出示顺序错乱的口语交际提纲,让学生自己调整顺序·然后围绕提纲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语意感,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句子,明确表达自已的意思。教师耍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交际申使用不恰当的近义词,表

示肯定、否定的然否副词,表示主动、被动的介词。还要注意在训练中指导学生删除口语交际时重复哆嗦的词,培养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要培养学生的语情感,要求学生通过语音的轻童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等体态

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要能把握好几种常用句武的语调、语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要专注的倾听,及时的给予评价,既纠正错误,又热情鼓励。鼓超他们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的勇气。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并以认真的态度,开拓的精神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抓紧抓好,才能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

5.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

口语交际训练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

口语训练论文篇2

(一)课堂训练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理由课堂,教导学生口语练习的最主要方法:

1、朗读训练

口语教学最主要的就在一个“说”字。朗读有助于加深记忆,教师也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即时了解学生的发音准确情况,“对症下药”。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利用早自习时间,选取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大声朗读;也可以借鉴英语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或印象材料阅读,从中体会说话时的语调、节奏等,同时可以从中掌握一定的口语表达技巧。

2、发言训练

发言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针对某个问题,有条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发言训练还只是较初级的训练,所以,教师应该从基础抓起,在课前提前提问,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上课时用:词语联缀、回答课堂问题、复述课文内容、情景对话、分组讨论到根据既定话题上台讲话等。到后期,可以逐渐缩短学生准备的时间,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些学生未做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作出简单的回答,或是临时制造一些话题,让学生急性讨论。这一过程教师不能太急功近利,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表达训练

表达训练是以前两种训练为基础的,当完成前两种训练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表达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在表达训练中,主要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表达的勇气和兴趣。有了表达的勇气学生才敢说,有了表达的兴趣学生才爱说。可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会、口头作文、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教师可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表达用词、语气、语调得体,内容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二)日常训练

口语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果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训练,再加上口语训练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它深入到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电影、综艺节目、新闻直播等,让学生学习主持人,演员标注的普通话、语言表达时的动作表情和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要求全班参与,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既是语言上的互助,也是对日常交际能力的一种训练。

二、心理素质训练

(一)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也是一种自我催眠,它的作用相当大的,它可以给人极大的勇气和充足的信心。让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迎难而上。例如:学生在应聘时,对自己说:“大家的起跑线一样”。学生抱着这样的心理,往往在接受公司询问时,回答问题就能从容应对,对于问题就敢想敢说。

(二)“目中无人”法

这里的目中无人是指要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所要说的内容上,不受外部环境(如:对手、考官、听众)的影响。在环境中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有“我是最优秀的,舍我取谁”的心态。在心理上战胜自己、战胜对手。有了这样的心态,可以让学生克服说话时的紧张、恐惧,使之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更加准确。长此以往,学生在说话时就能放心大胆,感想敢说。

(三)角色代入法

角色代入法要求学生吧自己想象成知名主持人、优秀的教师、演讲家等,学生站在语言表达大师们的角度,以一种不同的高度进行讲话。角色代入法首先要求学生模仿,学师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这是初步的代入;其次要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以自己的思维,扮演不同角色,组织语言讲话,这是完全的代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今天我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当老师,老师来听课。当然,为了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没给学生当小老师的时间要以10分钟为宜,或是学校的各种晚会上,鼓励学生争当主持人。

口语训练论文篇3

当今时代,口语表达(即说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好像不用强调大家也会承认。可是在语文教学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撇开口语训练本身的用处不说,光从书面语训练来说,口语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人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话,可是一年不一定能写上几封信、几篇文章;一个学生一天上好几堂课,要答问,要讨论,而作文只有一星期一次或两星期一次。抓住口语这个环节,让学生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句式有变化,字眼有讲究,还愁他不会作文?放过这个环节,让他说话随随便便,乱七八糟,只在两星期一次的作文课上才要求他立意谋篇,字斟句酌,那就是一曝十寒,怎么精批细改也不容易提高作文的水平。根据本人浅薄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对学生进行“说”的能力训练可以如下:

一、激发“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第一关。我们知道,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腼腆害羞,性格内向,在大庭广众面前是不轻易“说”的。究其原因,一是从小少于培养训练。二是没有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讲不好,不如不说。如果这两条是一座堤坝,那么,教师就应该激起他们感情的潮水将这座堤坝冲垮。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同时,教师也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说话情境,因为与生活实际相符的说话情境,容易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做进一步的体验。

二、丰富“说”的内容

胸中有所积蓄,而后才能有所抒发。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根本谈不到口头表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多观察、多留意、多动脑,使自己的头脑逐渐充实起来。为使充实的生活实践不至成为过限烟云,最好的办法是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做到厚积而薄发。叶圣陶先生就强调过:“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知它们。这惟有下工夫去观察。”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重视实践的同时,努力学习间接经验,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就是读书,中学生应当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此外读出书时也要养成做读书摘抄的好习惯。而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凡是对你和对价值较高的知识都应该好好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使用”。

三、教给“说”的方法

话虽人人都能说,但真正说好却很不容易。这里除有内容是否充实的问题外,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方法问题。语文教师应当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及“口语交际”的安排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为学生所掌握。说话的过程,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照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点伦理学、文法、修辞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求言语作品之完美。同时要在讲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如《向沙漠进军》一课的教学,在说话能力培养上可结合该课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性词语来准确解说较复杂的事物、剖析深奥道理这一特点来进行。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一句,是说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最顽强”一词表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而又有长期难以制服的特点。“不断”一词则表明人类在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沙漠面前从未停止过斗争。此句中的这两个词如果换成别的词,使不会有这么好的表达效果。讲清这个例子,学生就明白了说话用词要准确的问题。

四、开展“说”的训练

学生有了“说”的兴趣,脑子里有了较充实的“说”的内容,掌握了基本的“说”的方法,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长久持续的科学训练,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得心应手的境界”。具体而言,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见的方式有:着图说话、口述见闻、口头辩论、讲故事和讲演、口头作文等。

口语训练论文篇4

下面,是我在口语训练中结合动作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老师做,学生说

这是一种很受孩子们欢迎的训练方式。老师先设计一组动作(例如吃苹果),在孩子们面前表演一遍,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老师刚才是在干什么,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看到老师的表演,孩子们总是特别地兴奋,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说”的兴趣也随之被激发起来。他们根据老师的动作,饶有趣味地模仿,同时发挥自己的联想,很快就能猜出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并急切地要表达出来。这样,由“身动”到“心动”最后再到“口动”。在说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地一边说一边重复老师所做的动作,使话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只要略加指导,大多数孩子能说到:“老师先在篮子里面拿了一个苹果,洗干净了,用小刀削掉了皮,又切成了几小块,放在嘴里吃掉了。”瞧,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用上了这么多的动词。

二、一边做,一边说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让孩子们直接说出一件事或一项活动,他们往往会说得很简单。长此下去,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书面表达。让他们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例如跳远,他们只会说“我跑到沙坑那里,往前一跳”就完了。可是,如果让他们一边做一边说,结果却会大不相同。我们可以在说之前,让孩子站出来先把有关的动作完整地做一遍,或者干脆将他们领到操场的沙坑旁,让他们一边做一边说,他们会说:“我先慢一点,然后加快速度,到了踏板上,我用车一蹬,往前一蹦,落到沙坑里面。”很显然,这样一来,他们会说得更有条理,也更生动详细。这也是因为孩子们将“身动、心动、口动”融合在一起的缘故。

三、你来说,我来做

口语训练论文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训练

当今社会人人都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认清这个充满竞争的信息时代,人际间的横向联系正在大大加强,所以一个人口语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他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说得长远一点,可能要影响他的事业前途。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远未把培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笔者在普通中学语文口语训练课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此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1.加强口语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1 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语训练不容忽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方面的要求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能根据不同需要正确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语表达,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论辩能力。由此可见,口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艰巨的教学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1.2 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语训练非常必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科会,交往活动是21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21世纪的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们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得以顺利发展,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辨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语?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2.对学生加强口语训练的途径

2.1 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因此,教帅要十分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新编教材中,有一个新的特点是:课本中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课”,每册一共编排了6课。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安排有《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追寻人类起源》等。这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内容和生动形式,教师利用这类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必须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教学时,除了按照教材编排的专项对话交际训练外,还要在讲读课文时突出人物对话的部分,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人物之间是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可通过朗读、分角色读,以及表演等形式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2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其次,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训练。

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并互相评议。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给口语训练一片天空》作者:王惠萍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探究》 作者: 蒋近朱

口语训练论文篇6

关键词:目的论;本科院校;口译训练方法;创新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珠三角地区与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各方深入交往的同时,英语口译人才方面的需求愈多,对其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愈高。而目前珠三角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兴趣不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导致英语口译教学难以推陈出新。英语口译能力的提升,英语口译员必须不断实践,不断训练提升自身口译能力,而教师应根据市场及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英语口译学生尽量争取实践机会,利用教师及学校提供的资源与机会,踊跃参与英语口译实践活动以完善自身口译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珠三角地区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学与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研究以功能目的论为基础,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系统分析了三种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理论基础―功能目的论

赖斯是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or Scopos Theory)的创始人,首次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功能目的论包括三大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强调所有翻译首先要遵循“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期目的又反映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当要求译文的交际功能与原文有同样的交际功能时,相当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且不同目的的口译活动有不同的口译策略与方法。从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口译的兴趣角度,通过创新性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口译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功能目的论的指导,创新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且提出了应用型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般口译训练方法有听力理解训练、记忆训练、笔记训练、视译训练、交替传译训练和同声传译训练,本校根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口译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口译训练方法。

1. 笔记模仿训练法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课堂上教师会事先给学生几十秒时间预习一些较难的单词,接下来会播放相关的音频。为增加难度,教师会让音频一次性播放完毕,播放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口译速记符号和技巧迅速做好笔记,如利用线条回指重复出现的信息,使用各种缩写、实用符号以及最少的汉字笔画来表达完整的意义。音频播放完毕后,学生有三十秒的时间做整理,时间完毕立即翻译并由电脑录音记录存档。之后教师会随机播放某位同学的录音,并以专业口译人员的现场笔记为模板进行评讲。学生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本身就很容易分心。根据学生反馈,如果不进行笔记模仿的方法训练,单凭自己学习的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和技巧以及个人笔记的偏好来记录信息,往往会出现为了记录上一句的信息漏听了下一句的情况。而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没有学习笔记模仿训练方法前,更喜欢使用母语汉语来记录关键信息。然而,笔记模仿训练法给学生的笔记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学生能在比较自己的口译笔记中和专业口译人员的笔记中,学习专业口译笔记的优点,找到自身笔记训练存在的缺点,从而通过课堂以及课外的反复训练,使自己的口译笔记更加优化,提高自身的笔记速度。

2.团队合作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口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本校的部分教师采用团队合作训练法,从课堂和课后两方面改进学生们的口译学习方式。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在轻松交流的环境下进行小组互助互帮式的学习。在课上,各小组会在教师播完录音或视频后,通过讨论,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口译。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开口练习口译机会的前提下,每次口译的人必须不同。这一要求的提出,也尽量避免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由于有讨论,学生胆怯、缺乏信心、害怕出错羞于发言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当然,课堂上单一的口译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寓教于乐,把口译训练过程变得有趣而有意义则是团队合作训练法的另一大优势。据了解,有老师曾在班上进行一个名叫“滚雪球”的接龙游戏,该游戏一般由5到6人为一组,第一人自己说一句较长的英文句子,接下来的人在前一个人的基础上复述上一人说的英文句子并且再加多一句,最后一人则把前面所有人的话进行复述并且口译出来。在训练演讲能力时,采用两人小组“讲故事法”,一人负责讲故事,一人负责现场翻译成目标语。这些游戏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短时记忆、演讲能力和临场口译的能力也能得到快速高效的锻炼。

而课后,教师一般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口译作业并且提前通知下节课的口译主题,要求学生自主事先就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相应准备,让学生了解并养成习惯,在进行具体的口译工作前,必须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查找。不过,这样的团队合作也有一定的弊端,小组成员间会产生依赖性,甚至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们录制的音频,由于不是一次性到位,私下里可以多次练习,也会大大降低口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现场模拟训练法

现场模拟训练法通过还原大型的新闻会或是进行小型的一对一口译练习,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目的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体验英语口译,既能感受真实的新闻会流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译技巧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新闻提问环节也能展现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整个过程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大型的新闻会为全体同时参与,确定并分配好主持人及其配备口译员、发言人及其配备口译员、担任新闻记者及其配备的口译员。如选用航天员记者会发言稿进行口译练习,其所有稿件均由学生自主提前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相应准备。一对一口译练习,一般选用总理记者招待会或新闻会材料进行口译练习,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发言人,另一个学生扮演口译员进行口译。在一对一的口译练习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口译,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现场模拟训练法弥补了团队合作训练法的依赖性和口译的延误性等弊端,因此,有时一对一口译也作为考核学生口译能力的新型方式。

四、总结

以上分析表明,南国商学院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时展的趋势所需,也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的创新,对学生的口译训练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 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译表达的能力和信心。在原本单一乏味的口译训练中发现乐趣,如“滚雪球”“讲故事”这样的简单游戏。而现场模拟训练法,不仅能将口译技巧在现实环境下充分运用,还能及时将口译效果反馈到授课环节,不断促进口译课程的改进和完善。[2]而团队合作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还能创造积极、团结的学习氛围。和传统式的教师上课讲理论,学生被动学理论,课后缺乏训练的模式相比,创新口译训练法着重挖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根据不同的口译环境下,随机应变。多变的训练方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双语表达能力,强大心理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的高素质口译人才。

(二)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

创新口译训练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桎梏,让学生了解口译的重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口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们的口译水平,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训练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传统的训练法着重点在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与训练,学生们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去接收,真正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教师对学生口译学习状况了解甚少,而创新训练法及时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口译技能以及实际操作等能力,创造师生互动、共同研究的良好学习氛围;也为学校日后申请及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做好前期铺垫。

[参考文献]

[1]厦康明、范先明.旅游文化汉英翻译概论――基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的跨文化旅游翻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7.

[2]林晶、周丽军、赵颖、邹旭. 大学生口译社课外实践活动创新模式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2(18):241.

口语训练论文篇7

自20世纪末,教育部决定将口语交际与写作课并列纳入中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了。而今,从初一到高三的每册语文课本中,都加进了口语交际的部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作为语文教学关乎“听、说”训练的决定性一环――口语交际,尽管在理论上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和训练环节设定方面,却始终处在一种被漠视的状况下,一直未见大的突破性进展。而一部分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的老师,又因为训练标准和相关教材的缺位,难以在训练实践与教学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全社会对于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行语文教材有关口语训练的规定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问题究竟应当怎么解决呢?

一、走出制约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建立的误区

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所涉及的,不过是一个开口就能出声的说话能力问题,但是作为一个规范的教学训练体系,它既要提高学生朗读、演讲的水平,又要强化其交谈、辩论的能力;既要优化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又要完善其固有心理素质,其中又同时还包含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表情态势与风度气质的优化,显然,它是对受训练者整体素质的一个全面提升。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的实施过程,将是一个相对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又因此,这一教学训练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以各级学校一线语文教师的长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总结为基础。然而,这一体系创建首先面临的,恰恰是一线教师在理论认识方面的若干误区。

一是理念误区。

传统教育理念告诉教师: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水平必须永远高于学生,否则,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应当看到,在这种要求的背后,确实体现了一种严格自律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育日渐现代化的今天,中学教育侧重于传授知识的本质特点并未改变,“一桶水与一碗水”的理念也仍然有着很大的合理性。但是,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在今天毕竟是一种新的趋势,尤其是在素质技能方面,如果要求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必须保证在诸多方面全面高于学生,才能胜任教师资格,这就好比在跑道上,首先要求教师至少能跑8000米,才能去教学生跑800米,显然,这是一种苛求。

以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为例,由于现任一线中学教师,几乎都没有接受过口语交际的系统化训练,比如有的教师普通话不好,难免就不太愿意涉足朗读朗诵训练;有的觉得自己演讲水平低,就难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故而,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的系统化创建,除了受到应试教育的排斥之外,还受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这种“理性上重视,心理上冷淡”的干扰。

其实,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让原先没有某种知识的人拥有某种知识,而后者则是让已经具有某种能力的人通过训练使水平得到提高。二者的操作差别在于,前者必须注重言传身教,而后者则注重启发优化。据报载,某次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队获得金牌,运动员一时高兴,将他们的教练抱起来抛入游泳池中,结果教练大呼救命,因为他不会游泳。不会游泳而能指导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是因为他是用科学理念在优化运动员,而不是时时处处言传身教地作示范表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中,能够给学生作示范当然更好,但是即使是示范,也更应当关注如何具体地运用先进的理念启发引导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紧跟自己。

二是角色误区。

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中学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权威地位、样板作用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学生学得怎么样,往往也以能不能准确重复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方法为能否合格的标准,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延续,难免会在教师心理上形成一种“以教为主,以学为宾”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这种角色定位对于知识传输类别的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转入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以后,就难免会产生负面干扰。因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的是不带有个人利害关系、情感印记的传授与模仿过程。而任何口语交际的具体发生,都实际上受到各不相同的个人利害关系、情感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控。目标追求与影响制控因素的各不相同,就决定了口语交际一般难以模仿重复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实际上应当启发学生掌握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个人利害关系、情感特点等诸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思考,独立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一个数学教师创造了某种解题的方法,他教的学生此后在解同类问题时,如果都能一步不差地予以重复再现,那么,这个教师的数学教学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一个文学教师在夸奖女孩子长得漂亮时,说了一句“姑娘美得像朵鲜花”,而他教过的学生从此以后夸奖女孩子长得漂亮,就只会说“姑娘美得像朵鲜花”,不难想像,这恐怕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了。

然而,今天的教学现实是,很多中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往往一方面仍然希望能够获得一种统一的模式去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口语交际,以便能够制定统一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考核(这是受制于应试教育思维定势的标志),另一方面,教师往往摆脱不掉“以教为主”的角色定位,仍然将自己定位在如何“教”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规定他们“说什么”与“怎样说”。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实际上还时时受制于两大因素:一个是必须按时推进的教学进度,一个是在面对学生集体的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这种“很难顾及”又难免导致个性化的口语交际被共性要求所压抑,于是有时就出现:让孩子说大人话、说面子话,甚至鹦鹉学舌式地说官话、套话,结果,口语交际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受到了干扰。

三是科研误区。

一项素质技能教学训练体系的创立,往往需要几代教师潜心研究并协力传承。然而,不能不指出的是,目前中学的教学一直比较大地受制于行政管理,尤其是在教学科研方面,教师往往不得不接受有时过于频繁的检查与评估,这种看起来热闹的管理形式,实际上导致教师即使想倾心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的创建,也难以获得较大的独立思考与研究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对这种过于频繁的检查与评估被动适应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重阶段性成果轻系统化教学”,“重公开展示轻扎实提高”,甚至只好以单节的经过精心准备的示范课来遮掩日常教学系统化推进的不足。

显然,上述三大误区对中学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的建立形成了阻挠与干扰,以致这一教学训练体系至今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二、必须解决的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之难点

实践告诉我们,在同一个教室里坐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可以认定水平基本接近,但是,在口语交际水平提高方面的具体需求则肯定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理解力强,但语言节奏不够流畅;有的学生语言节奏虽然流畅,但动作态势不够得体;有的学生照本宣科地背诵生动自如,但一叫他脱稿,立即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有的学生平时说话伶牙俐齿,一站到讲台上,就好像张不开口似的,口齿不清,含含糊糊……而学生一旦开始接受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其期望值就不但高而且具体,他们往往无不希望自己叙事则生动、形象、详实、完整,抒情则真切、鲜明、适度、感人,议论则准确、全面、深刻、新颖。这样一来,教师往往在教学训练展开之初就面对着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人人都承认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包括家长),又无不希望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教学训练时间之内,既遵守教学计划的进度规定,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训练,又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卓有成效,实际上是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创建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

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务必落实以下两项原则,以保证教学训练成功。

原则之一:“群言堂”式的教学轮训

实践证明,在口语交际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作过多的理论阐述和示范表演,其实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水平高,不应当只表现为本人的课讲得好,课讲得好,不一定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同步提高就快,他究竟训练得怎么样,必须以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为标志。因此,在教学轮训中,教师应当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自主说话。从教学总量的安排分配上,也应当主要由学生“表演”,让他们或轮流登台作单向表述,或两人“搭档”,作双向交流,或“七嘴八舌”地展开交谈、讨论、辩论。而教师则处在“教练”或“导演”的位置上,在学生“表演”之后,再作简洁明了的“长处说长、短处说短”的分析评定。

原则之二:以课堂轮训提高引导,以课后自练强化完善

在“九年义务制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已经和文学知识、作文写作等板块并列,占据了平起平坐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分配上,口语交际要想正式进入课堂教学训练,恐怕还有待时日。别的不说,能否每周像作文那样,也有1-2节课的安排,恐怕在很多学校,还只能是一种奢想。

显然,这就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务必落实“以课堂轮训提高引导,以课后自练强化完善”的原则。例如,教师提前布置某一训练项目,要求学生于课前完成“由自选话题、思考话题至登台表述”的全部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轮训中的表现是经过准备后的较高水平的发挥。学生完成训练后,教师再借助针对其实际表现的分析评定加以提高引导,推动学生课后进行自我训练,进行目的明确的“扬长补短”训练,并要求学生在下一轮的训练中有所提高。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中,学生为了能较好地完成课堂上的几分钟训练表演,通常要在课前进行多日的思考与表述准备,这就不仅使得口才训练应当注重课后自练的要求落到了实处,而且也使得课堂教学轮训较好地发挥了对学生口才水平提高的引导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展示的不过是原则落实的一种手段,全面落实则还有待于全方位的系统化研究。

三、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应当分阶段分层次把握

由于中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阶段,从初一到高三的6年中,每个学生都会在生理、心理、思维、阅历等方面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应当是在分阶段分层次把握基础上的循序渐进,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例如,对高三学生和对初一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显然应有不同的内容形式与标准要求,并且,其中应当显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

从宏观角度思考,为了更为系统地把握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以使训练更加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结构示意图展示如下:

将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分解为三个层次的目的,并不在于显现其逐步提高的等级性,也不是强调必须在第一层次训练“达标”后再进入第二层次的训练,第二层次的训练“达标”后再进入第三层次的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可以是“齐头并进”的。而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层次划分的目的在于,针对中小学生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知识增长以及思维特点、心理素质的变化,指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口语水平提高方面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进而实现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的循序渐进。

心理素质(训练)与风度气质(训练),因为其虽难以列出独立的专项训练模式,却始终对口语技能应用的效果发生着影响,因而不将其划入某一层次,而是使其标准要求一以贯之地存在于三个层次训练的始终。

这里,再将三个层次训练目标、项目、检测标准列出分表展示如下:

层次一:

在此训练层次,我们不难看到,母语方言发声习惯既是口音规范训练的基础条件,但往往同时又是规范训练需要加以改正的对象。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抛开自己的母语方言与发声习惯凭空训练,因而这种既要依赖母语方言与原发声习惯进行训练,又要在训练中改变母语方言与原发声习惯的矛盾冲突,就成了这一层次中普遍存在的训练难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人们在改变习惯的“可塑性”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有的人即使经过长期训练之后,所学成的普通话仍留有程度不同的方言痕迹,以致形成诸如闽粤普通话、江浙普通话等“混杂式语言”。

这种母语方言、发声习惯顽固干扰的存在,使得口音规范训练(包括普通话训练、话语流畅训练等等),尤其是对于接近成年的学生而言,常常成了一项“事倍而功难见其半”的低效率训练。因此,普通话正音训练应当在小学阶段就基本完成,而初中阶段则务必完成方音辨正的难点扫尾工作,而不能再像眼前这样,学生读了十几年书,一直到考大学时,还在学习母语发音,还要读“b、p、m、f”。此外,口音规范训练在初中阶段就应进入口语交际实践训练,要求“语音规范、吐字畅晰”,同时辅之以诗歌散文诵读的感性鉴赏,而高中阶段,则应侧重于与现实语境结合的口语交际实践,努力将“语调适中、节奏合”的把握提高到理性自觉水平。

层次二:

此层次的训练,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原本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说话能力,转化为理性自觉状态的口语技能应用的重要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此层次的训练中,“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等四个训练主干项目的“传导贴切度、宣传鼓动度、情感沟通度、事理辩服度”的“四个度”训练目标的确定,其实只是为了突出该专项技能的最具个性特色的目标追求,而这一目标追求并不排斥可以兼有其他专项训练的目标追求,或者换句话说,该层次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为,每一专项技能训练都可以以上述之“四个度”作为本项训练的目标追求。

该层次的训练重点初高中应当要求有所不同,初中阶段侧重于专项训练的感性认知,高中阶段则侧重于口语技能的综合辨析与理性把握。

层次三:

口语交际系统化训练的目的,其实并不只在于口音的规范(那是语言交流思想内容的传导形式之一,而且,说话人即使达到了口音规范的水平,也并不意味着其语言表述思想内容一定具有相当的水平),也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掌握某些口语专项技能(那是思想观点的显现形式之一,而且思想观点的显现常常并不完全遵守口语交际的某些规则),口语交际系统化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话题内容的表述与交流水平,使得话题内容以口语形式显现时,能具有闪光亮点,并最终使得说话人的职业口语达到口才显现的水平,因此可以说,正是在口才显现训练这一层次,体现了对口语系统训练终极目标的落实。

由于该层次的训练应当在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量的前提下,注重于思维素质与思维模式的个性化训练,因此,该层次的训练宜于初中入门,重点强化则以高中阶段为宜。例如,初中阶段可以多开展要求比较宽泛的讨论、争论,高中阶段再开展要求比较严格的专题辩论等等。

四、口语交际技能训练还应当系统化、生活化

从现行九年义务制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标准设定看,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应当体现系统化、生活化的要求,在理论上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应当承认,现行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目标设定是明确的,对训练原则和要求的定位也是准确的,可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针对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提出的要求,由于缺乏像语文常识与写作训练板块要求那样早已拥有在全国范围内的、从小学到高中逐年提高的、长期的、系统化的教学训练实践基础,而只是表现为一种理念、一种原则要求,因而,就难免显得模糊空泛。结果就只能是,学生如果具有了这样的水平,那么在这一方面,他的情况就是好的,但是,如果学生的现实状况是不好的,那么,学校与教师也往往无可奈何,拿不出具体的对症下药的措施来。

显然,中学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的建立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

第一,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规定不宜模糊化,应当首先明确表述口语交际在中学阶段必修的专项技能训练主干项目(如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等等),在专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的基础上,最后以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除了理想化的总体评价标准之外,还应当有同一专项训练的分层次评价细则。“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应当看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现是多样化的,而不是“非白即黑”的单一对立。例如,有的学生尽管没有达到理想化标准,但已经接近标准的要求了;有的则是尽管与标准有差距,但是也还过得去……评价标准应当在专项技能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专项技能均列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可显现水平差距的评价细则,这样不但便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价,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细则准确得知自己在某一专项技能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而推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扬长补短”的训练。

口语训练论文篇8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社会交际能力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利用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中。编排有人物对话的训练内容。如五年级的《挑山工》。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按照教材编排的专项口语交际训练外,还要在讲读课文时突出对话的部分,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人物之间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可通过朗读、分角色读,以及表演等形式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一年级的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包括:向同学介绍“我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自己学会的劳作,以及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内容和生动形式。教师利用这类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必须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教学口语交际“我的家”时,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请几个小朋友各自介绍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有哪些人,各自做什么等。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可以用布娃娃或戴上头饰来给大家上课,先由教师表演“我的家”然后学生模仿。可以通过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互相介绍等形式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再选代表上台表演,介绍时要求学生声音响亮、有礼貌、表达完整。

二、利用课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标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捕捉口语交际的机会,渗透口语训练。

1.在质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与人讨论的交际能力。例如五年级《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看图阅读后,让学生想像自己就是老班长或其中一个病号之一,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或四人小组讨论修改,再请一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评议、评分。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新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有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答问常常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议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补充意见,同时还要特别留心听听人的朗读发言,而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的。在评议中,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与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还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

3.在小组合作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人参与,讨论达成共识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使口语交际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融入社会,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训练论文篇9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科会,交往活动是21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得以顺利发展。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21世纪的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教育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因此,教帅要十分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说完整句子的训练,看图说话训练等内容和形式。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中,基础训练题中,都编排有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如二年级的《爬天都峰》、五年级的《挑山工》等。因此,教师教学时,除了按照教材编排的专项对话交际训练外,还要在讲读课文时突出人物对话的部分,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人物之间是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可通过朗读、分角色读,以及表演等形式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级新编教材中,有一个新的特点是:课本中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课”,一共编排了9课。其内容包括:向同学们介绍“我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自己学会的劳作,以及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这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内容和生动形式,教师利用这类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必须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第1课的口语交际课是《我的家》,这课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几个小朋友各自介绍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有哪些人,各自做什么等。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可用毛绒绒的滑稽可笑的布娃娃来给大家上课。先由布娃娃示范介绍“我的家”,然后其他学生模仿。可以通过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互相介绍等形式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在这基础上由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演练。在介绍时要求学生面向大家,声音响亮,有礼貌。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练习说好一句话,让学生学会用6种句式说话:①谁怎么样;②谁是什么;③谁做什么;④什么怎么样;⑤什么是什么;④什么做什么。可分步进行训练。如选按“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然后再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后再按照“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逐步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一年级的《三只白鹤》,引导学生看图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三只白鹤中的一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好的同学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四人小组内提出,大家讨论修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小组内选一位擅长表演、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评议、评分。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重视这个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训练。

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并互相评议。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训练论文篇10

关键词:口语能力 培养 途径

口语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走出校门,首先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要靠竞争去找到职业,这就要求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利于成功推销自己。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需要。实践证明:以听说促读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是开发学习智力的需要。心理学家把语言看作是表达思想的符号,听力不强,说不了话,将会导致思维的障碍。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大有裨益。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下面,就口语训练问题,谈几点体会。

首先,“三步走”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三步走”,就是分三个阶段对学生口语加以训练。

第一阶段以朗诵训练为主。汉语语法比较复杂,通过朗读可以逐步掌握语法规律,使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以规范书面语为内容,因而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规范的书面语的影响和熏陶。同时还可以使语音语调得到全面的锻炼,掌握表达感情的技巧。

朗读的训练步骤可以采用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进行基础练习,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朗读流畅,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次是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恰当而自然的读出感情。最后是发挥练习,要求节奏速度鲜明适度,感情表达丰富准确,有一定的感染力,引起听者的共鸣。在朗诵中,严格要求学生练习发音、声调、表情,使学生逐步克服怯场心理,为演讲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进行演讲训练。演讲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即兴演讲,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演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对演讲内容的规定程度,可采用命题式、半命题式、无命题式等多种训练模式。这些训练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演讲时,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登台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参与和竞争意识,锻炼出能言善变的交际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论辩的训练。学生经过朗诵、演讲的训练,逻辑思维日益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论辩训练。这种训练可采用论辨比赛的方式。辩论比赛需要参赛者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论辩赛的举行,就是要培养学生机敏性、应变性等创造性素质。

论辩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辩论技巧,在辩论中保持主动,或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辩论的胜利。教师可以选择时下学生最关心的辩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时,既可以采用1∶1的辩论阵式,也可以采用2∶2、3∶3、4∶4等辩论方式。在辩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论证,不断爆发新的思想导火线,不仅提高了说话技巧,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培养了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上述三个步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逐步提高。反之,若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就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而影响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人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得机敏、灵活。同时,完美的即时表达,与对说话人潜在动机的敏锐洞察都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应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列说话提纲,打腹稿,设计讲话的开头、转折、衔接、结尾等关键地方,然后连贯的说出。在训练时要求学生说话之前充分思考,精心准备,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准确。这样的训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从多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为良好地表达打下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掌握修辞方法。口语中使用的词大都是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在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精细深入地掌握词意及用法;注意聆听广播、电视、电影中的精彩语言片段;阅读名篇佳作,积累词汇,增加语言储备,净化、丰富、规范自己的口语。同时,在表达上要求学生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比如,可以指定学生在说话时运用几种或哪几种特定的修辞。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的词汇、句型丰富了,说话时自然能够游刃有余,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也会随之增强。

第四、加强语气、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训练

要进行口语训练,必须要求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否则,学生南腔北调,势必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停延、重音、升降、快慢等方面的语调训练。说话人若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一般的内容也能讲得津津有味;否则,即使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的平淡无奇。

只有注意语气的恰当使用才能帮助说话者进行有效的表达。语气的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例如;让学生了解语调的变化及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表达浓厚、复杂的情意;强调语速的掌握与控制,要求学生针对特定情境,掌握语速的快慢;还可采用让学生讲故事,分角色对话等形式进行练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实践证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勤说苦练。强化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说话能力提高的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