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翻译十篇

时间:2023-03-21 17:20:03

口语翻译

口语翻译篇1

工作性质的特殊属性,决定口语翻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时效性口语翻译的最突出特点是当场立即收效。由于时间的限制、交流双方所处场合的限制、不容口语翻译人员对措词进行斟酌、推敲,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必须将双方所表述的语言理解透彻,头脑里反映出的信息,即刻要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口语翻译人员应思维敏捷,具有瞬间记忆的能力,善于在短促的时间里,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表述方式,把握两种不同语言的反复转换。

2.口语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根据其工作性质、特点决定的。我国现代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提出文学作品的翻译标准为“信、达、雅”。现时期口语翻译的标准,可归纳为“准确、顺畅、快捷”六个字,体现为现场口译质量与速度的统一性。就一般的翻译要求来讲,口译最基本的要求是应该做到立即把双方交谈的事情和讨论的问题表达清楚,而不是慢慢腾腾,词不达意。口语翻译的过程,总是围绕固定的程序运作。即“听懂—记住—构思—表达”的过程。这个程序就是口语翻译自身的内在规律。

成功的口语翻译,不仅能够促进沟通与交流时的信息传递,并且能够协调、平衡洽谈双方的关系。在交谈过程中,可以使得双方不觉得他们之间的思想、观点乃至情感的交流由于通过中间媒介而受到很大影响或是阻碍。而是经过翻译人员的沟通,双方觉得近乎于直接对话。友好交谈时,双方都感到诚挚欣慰,情真意切;思想交锋时,则是各自的观点清晰,实质无误,重点突出,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

由于工作特点的不同,对口语翻译除了最基本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感受能力要强。也就是说,经过长时期的、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培养出一种能力,能正确理解双方的原意,找到思路,找对感觉,达到与交流双方的思维同步,与现场气氛相适应的意境。口语翻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语言造诣和言语的表达能力

B.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记忆力

C.快捷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D.知识面要宽

综上所述,口语翻译人员应掌握口语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充分运用语言基础,熟悉口语翻译的基本要点,设法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两种语言翻译技巧、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发挥口语翻译的适度再创造,及时、严谨、简炼地传递双方信息。

二、外事工作对口语翻译的要求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的新形势,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翻译人员,更要顺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现场即席翻译工作中,场合重要,时间性强,从翻译过程到其结果,是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检验。没有相当丰厚的文化修养内涵,没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总理生前对外事人员提出“三过硬”的要求,即思想政治过硬、外语业务过硬、一般知识过硬。

外事口语翻译人员,要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直接参与对外交往,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接待外宾来访,都离不开翻译的工作。因此,对口语翻译人员有较为严格的规范的要求。

1.基本要求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必须观察敏锐、思想深刻、头脑快捷。对所面临的事物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工作的特点,根据人物身份、活动内容和现场气氛的不同,在掌握翻译内容的思想性质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促进中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2.综合素质的要求外语翻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外事工作要求翻译人员外语基本功扎实,中文写作流畅通达,熟悉外交礼仪,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熟知国家的对外交往大政方针,既要懂政治,又懂经济、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既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略知自然科学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所担负的翻译工作。

翻译不同于创作,但具有创作的性质。原文是翻译的基础,是前提。翻译人员有认真反映原文的义务,而没有改动原文的权力。但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因此,翻译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口语翻译过程中,要重视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应当机械地照搬原话,过多地拘泥于逐字逐句的“死译”,应当抓住语言的基本思想和逻辑关系,找出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才能使翻译的语言—文字流畅、意义准确,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口语翻译工作实践中,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将工作上的严肃性、认真性和翻译手法上的灵活性、创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认识不断指导实践,不断总结、求新,达到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正确而恰当的表述。

任何知识的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既要有一定的基础,也要靠不断的培训来提高,但比这更重要的则是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就翻译的过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刻苦学习、认真总结、探索研究的过程。翻译水平的提高,同样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厚积而薄发。

只有确立更高的追求目标,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果。现今的社会,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外事口语翻译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用宏观的眼光在深层次的知识领域里积极探索,同时必须加强外语基本功的训练,深入研究翻译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经常进行知识更新,充实自我,使自己的头脑成为包罗万象的知识库。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积极开拓进取,在对外交往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口语翻译篇2

论文摘要:时效性是口语翻译的最突出的特点。外事翻译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工作。外事翻译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国际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空前频繁。由于“地球村”的成员们在政治、经济逐渐相互渗透和影响,因此,作为交流媒体的语言文字必然率先有所发展。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于历史沿革、种族差别及地域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世界各国、各民族风俗各异,都有着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和语言文化。彼此语言不通的人们,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种媒介,这种即不缩小又不扩大交流双方原意的媒介,就是翻译。

语言文字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亦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工作即是一种跨越民族语言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符合逻辑的文化信息传递。通过翻译人员周密、严谨的运作,能够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翻译行为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和纯技能方面的表现,而是翻译人员主观综合运用语言文化知识,实现不同语言文化系统转换能力的具体体现。

从翻译工作的范畴来看,一种是现场口语翻译,另一种是文字语言书面翻译。尽管两种翻译工作有许多共同点,但因为工作环境及要求的不同,所以也有各自的特点,现仅就口语翻译的工作特点及要求试做简单的论述。

一、口语翻译的主要特点

工作性质的特殊属性,决定口语翻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时效性 口语翻译的最突出特点是当场立即收效。由于时间的限制、交流双方所处场合的限制、不容口语翻译人员对措词进行斟酌、推敲,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必须将双方所表述的语言理解透彻,头脑里反映出的信息,即刻要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口语翻译人员应思维敏捷,具有瞬间记忆的能力,善于在短促的时间里,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表述方式,把握两种不同语言的反复转换。

2.口语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根据其工作性质、特点决定的。我国现代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提出文学作品的翻译标准为“信、达、雅”。现时期口语翻译的标准,可归纳为“准确、顺畅、快捷”六个字,体现为现场口译质量与速度的统一性。就一般的翻译要求来讲,口译最基本的要求是应该做到立即把双方交谈的事情和讨论的问题表达清楚,而不是慢慢腾腾,词不达意。口语翻译的过程,总是围绕固定的程序运作。即“听懂—记住—构思—表达”的过程。这个程序就是口语翻译自身的内在规律。

成功的口语翻译,不仅能够促进沟通与交流时的信息传递,并且能够协调、平衡洽谈双方的关系。在交谈过程中,可以使得双方不觉得他们之间的思想、观点乃至情感的交流由于通过中间媒介而受到很大影响或是阻碍。而是经过翻译人员的沟通,双方觉得近乎于直接对话。友好交谈时,双方都感到诚挚欣慰,情真意切;思想交锋时,则是各自的观点清晰,实质无误,重点突出,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

由于工作特点的不同,对口语翻译除了最基本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感受能力要强。也就是说,经过长时期的、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培养出一种能力,能正确理解双方的原意,找到思路,找对感觉,达到与交流双方的思维同步,与现场气氛相适应的意境。口语翻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语言造诣和言语的表达能力

b.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记忆力

c.快捷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d.知识面要宽

综上所述,口语翻译人员应掌握口语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充分运用语言基础,熟悉口语翻译的基本要点,设法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两种语言翻译技巧、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发挥口语翻译的适度再创造,及时、严谨、简炼地传递双方信息。

二、外事工作对口语翻译的要求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的新形势,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翻译人员,更要顺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现场即席翻译工作中,场合重要,时间性强,从翻译过程到其结果,是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检验。没有相当丰厚的文化修养内涵,没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总理生前对外事人员提出“三过硬”的要求,即思想政治过硬、外语业务过硬、一般知识过硬。

外事口语翻译人员,要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直接参与对外交往,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接待外宾来访,都离不开翻译的工作。因此,对口语翻译人员有较为严格的规范的要求。

1.基本要求 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必须观察敏锐、思想深刻、头脑快捷。对所面临的事物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工作的特点,根据人物身份、活动内容和现场气氛的不同,在掌握翻译内容的思想性质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促进中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2.综合素质的要求 外语翻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外事工作要求翻译人员外语基本功扎实,中文写作流畅通达,熟悉外交礼仪,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熟知国家的对外交往大政方针,既要懂政治,又懂经济、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既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略知自然科学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所担负的翻译工作。

翻译不同于创作,但具有创作的性质。原文是翻译的基础,是前提。翻译人员有认真反映原文的义务,而没有改动原文的权力。但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因此,翻译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口语翻译过程中,要重视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应当机械地照搬原话,过多地拘泥于逐字逐句的“死译”,应当抓住语言的基本思想和逻辑关系,找出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才能使翻译的语言—文字流畅、意义准确,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口语翻译工作实践中,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将工作上的严肃性、认真性和翻译手法上的灵活性、创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认识不断指导实践,不断总结、求新,达到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正确而恰当的表述。

口语翻译篇3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文化负载词

引言

外宣工作离不开外宣翻译,尤其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中,口译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然而会议中发言人经常会使用一些汉语负载词,这些负载词的翻译尽管让译员感到棘手,但是却能够起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的作用,也有益于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并提高其在整个世界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维持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所以,笔者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视域分析文化负载词的会议口译。

1 生态翻译学与文化负载词

1.1生态翻译学概述

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空前繁荣,而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全新的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的理论。它借鉴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适应选择论”。此理论观点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要适应整个生态翻译环境就要进行选择”。最佳的适应和选择造就了最佳的译文。要做到“最佳”就要多维度地适应和适应性地选择。这里的多维度是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从这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角度出发,提取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即是最佳译作。

1.2文化负载词

各种不同的语言都会有历史流传下来的谚语典故等。因此若一种语言中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词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词语时就产生了词汇空缺,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负载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而国际会议和我国的两会等中外记者招待会更是给了我们很多传播中华文化的机会。在会议上发言人经常会使用中国化的词汇来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国际国内形势和问题、未来发展等。应邀接受出席招待会的国外记者都是对中国内政外交分析观察非常透彻的人员,但是对中国的文化并不一定全面了解。中国的文化负载词在吸取了五千年历史文明精华的同时,又包含了与时俱进的新词。这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做到准确、及时快速地传达原语信息,这给口译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如果译员在翻译时,没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并且对译入语国家的文化缺乏认识,这就很容易误译或错译,影响外国记者对于我们要传递信息的了解和认识。

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为了获得最佳译文,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则是生态翻译学里最重要的理论观点。众所周知,外宣翻译尤其是重要的国家会议口译,较普通翻译更具特殊性,但三维转换的普适性使之成为会议口译中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分别举例说明。

2.1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奈达(Nida)和泰伯(Taber)的观点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位成功的译员都会尊重每种语言的特征,不会将一种语言的特征强行套加在另一种语言上,相反会将原语的结构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目的语的独特表达方式。

比如说汉语句中常有重复,以达到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感情或者是增强节奏的目的。为了取得句子平衡、对称等效果,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气势,反复和排比在汉语和英语中使用非常普遍。但是汉语句子中的重复部分被译成英语时,往往需要简化、替换或省略,以免译文累赘拖沓。例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翻译译员简化为“The people fear not death; why threaten them with it?”

2.2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侧重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译者须要关注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在内容和性质上的差异,从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创造原文的同样效果做出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例如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时引用了成语“化干戈为玉帛”。译员机制巧妙地将其翻译为“beat swards to ploughs”。

“化干戈为玉帛”意思是变刀兵相见为玉帛相往,希望化解战争变为和平、友好。译员将它译为“beat swards to ploughs”。这一短语曾经出现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碑文中,祈祷世界和平。译员非常了解这一英文短语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时就用英语听者熟悉的文化负载词来代替,使听者产生与具体语境项符合的最佳关联。

2.3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一些文化负载词,如果采用直译,听者一时无法理解原语说话者的含义,这时就须要在保留原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意象的同时,添加解释性翻译。

总理曾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中针对满怀深情地引用了刘禹锡的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时译员直接将其译为“A thousand sails pass by the wrecked ship; ten thousand saplings shoot up beyond the withered tree”,笔者认为,须要进一步解释才能更好地让听者了解总理的观点,不妨在其后再加一句“Regardless of difficulties, our relationship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在“神舟六号”成功返回的记者招待会上,当被问及中国队伍里是否会出现女航天员时,发言人提到了“女娲补天”和“嫦娥奔月”,表明了中国人古老的航天梦想与女性的紧密联系,译员将这句话翻译成“…in the ancient and beautiful mythologies of china, we have a goddess Nuwa who mended the skies with stones when the skies were broken. And also we have a goddess Chang’er who flew to the moon and became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译员对这两个中国神话人物简单加以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听众可以从译员简要的解释性翻译中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从而正确理解讲话者的意思,否则听众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品味中国文化中的这一审美意象了。

结语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加强,我们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频繁。而文化负载词是做会议口译中不可避免的难题,译员不能仅仅局限在字面翻译上。本文试图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实例讨论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口译。一方面,这是一个从全新的视角进行翻译活动的尝试,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另一方面,这种新的尝试还能够使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去除掉固有的靠经验、本能翻译的单调模式,而使之进入多维的、理性的层次,翻译出最佳译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0.

口语翻译篇4

[关键词] 广告口号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口号是广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系统介绍广告口号的基本常识,包括广告口号的定义、目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并拟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汉语广告口号的英文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广告口号

根据美国广告主协会给广告所下的定义,“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于广告商品的态度,并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广告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商标(Brand)、口号(Slogan)和正文(Body)。广告口号是“表现其相对定型的广告宣传的基本概念的短句”,可被视为“广告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广告口号具有“吸引力(attractive)、创造力(creative)、说服力(persuasive)和影响力(impressive)”等特点。在信息社会中,“广告口号是否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衡量广告口号成功与否的关键”。

广告口号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广告的最终目的,即宣传商品、诱发消费、促进销售。根据美国广告主协会给广告所下的定义,可分析出广告具有四种基本功能: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和呼唤功能 (vocative function)。广告口号是广告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德国学者诺德(Nord)曾给功能翻译理论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功能的研究(‘Functionalists’means focusing on function or functions of texts and translation)”),是对此类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a broad name)。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来的,它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translation purpose justifi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

1.目的法则

目的法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目的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概括为三种: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中,译文的交际目的一般情况下比另外两个目的更为重要,而交际目的通常是由翻译行为的发起人决定的,不过译者可参与译文目的的决定。

2.连贯法则

连贯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3.忠实性法则

忠实性法则指原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翻译“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目的性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而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法则。

三、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广告口号翻译中的运用

1.广告口号翻译的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the prime principle determining any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purpose (skopos) of the overall translation action). 要进行广告口号翻译,首先必须了解广告口号翻译的目的。

广告口号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商业宣传的效果,加深译语消费者对企业或产品的相信程度,达到宣传商品”、促进销售及经贸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2.广告口号翻译的功能

(1)宣传商品功能。广告口号翻译具有宣传商品功能,能向预期的受众提供有关商品的名称、特性、功能等信息,以使人们对该商品有所了解。

(2)促进销售功能。广告口号翻译具有促进消费功能。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商品。广告口号翻译所具有的各种功能都为最终达到诱发消费的目的而服务。

(3)对外文化宣传功能。英国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应分为“文化内翻译”和“文化外翻译”。因此“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行为,一个文化里的翻译文本代表的是这一种文化”。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也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面向国外受众的中国商品广告口号的英文翻译文本,除了具有信息、表情、美感、呼唤、宣传商品、促进消费的功能外,还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3.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翻译策略

根据“目的论”,广告口号及广告口号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广告口号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广告口号时,应把握英汉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广告口号及广告口号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以实现广告口号翻译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目的,以“功能相似”为翻译原则,灵活自由地进行翻译。

4.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常见翻译方法

德国功能目的翻译论指导下广告口号常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转译法和仿译法。

(1)直译法。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将广告口号的原文意义直接翻译出来。例如:

给你一个强壮的肾。(大宁神茶)Give you a strong kidney.

一切皆有可能(李宁服饰)Anything is possible.

您的又一选择。(上海桑塔纳旅行轿车)Your another choice.

把春天带给您。(惠尔春口服液)Bring spring to you.

生活就是一次旅行,祝您旅途愉快。(NISSAN汽车)Life is just a journey. Have a nice trip!

你的私人乐队。(SONY卡拉OK)Your personal band.

行家的选择。(春花吸尘器)Experts’ choice.

与“狼”共舞。(狼牌运动鞋)Dance with the wolf.

用直译法翻译广告口号能忠实地传递原文的主旨。但直译不等于死译、硬译,不等于一一对应。

(2)转译法。转译法是指“摘取广告口号原文中最具表情功能和呼唤功能的部分,加以引申、发挥后用地道的英文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在广告口号翻译中最为常见,既可照顾到原意,也可兼顾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例如:

出手不凡钻石表!(钻石牌手表)Ask for a Diamond brand, 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我有我品质(龙的牌真空吸尘器)What we do, we do well.

不求今日拥有,但求天长地久。(青岛牌电视)Choose once and choose for good.

中华啤酒,确实不错!(中华啤酒)Zhonghua Beer, I’m really impressed!

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家酒)Confucian Spirit triggers provokes your mind.

(3)仿译法。“仿译法是指套用英语中与产品所宣扬的理念相近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例如:

①谁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某轮胎)He laughs best who runs longer.

②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亚细亚商场)

While in Zhengzhou, do as the Zhengzhounese do.――Go shopping in the Asian Supermarket.

③爱您一辈子(绿世界化妆品)Love me tender, love me true.

①是对英语谚语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的模仿。②模仿了英语谚语While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③借用了猫王的歌词。无疑这些广告口号因为仿译受众熟悉的名言和谚语,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绝佳的效果。

四、结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口号的英译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在翻译广告口号时应从译文受众的角度出发,把握不同文化差异,确保深层结构上的功能相似以实现广告口号翻译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参考文献:

[1]美国广告主协会.

[2]上官燕:广告翻译标准的现代视野―从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谈广告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178―179

[3]朱山军:广告英语口号中的辞格运用及翻译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7年3月(上旬刊)总第496期:244245

[4]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18

[5]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15

[6] 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1997.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

[7]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9―40

[8]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1997.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24

[9]李:《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8--139

[10]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1997.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7

[11]上官燕:广告翻译标准的现代视野―从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谈广告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178―179

[12]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 1990:8

[13]李:《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22

[14]Snell-Hornby, Mary. Ubersetzung Swissens Chaf[M]. Tubingen:Francke, 1986:36

[15]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15

口语翻译篇5

关键词: 情景喜剧 口语化 性格化 成长的烦恼

一、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是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的莱斯(Katharina Reiss)、弗米尔(Hans J.Vermeer)、曼塔莉(Justa Holz 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等学者提出来的。这种翻译理论的提出,成为传统的“翻译对等”理论的重要补充,其核心是弗米尔的目的论。弗米尔认为单靠语言学解决不了形形的翻译问题,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任何形式的翻译都是一种有意图性、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当根据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读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翻译。翻译的过程取决于整体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目的论影响下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语言特征

情景喜剧,英语称之为situation comedy,是一种喜剧演出的形式,现多见于电视屏幕。情景喜剧一般有固定的主演阵容,一条或多条故事线索,围绕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场景进行。《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是一部由美国ABC拍摄的情景喜剧,该剧主要围绕居住于纽约长岛的西维尔一家(The Seaver’s)的日常生活展开。心理医生杰森支持妻子玛姬重新回到记者的工作岗位,于是在家里开起了诊所,他不得不照顾三个孩子:捣蛋鬼麦克、优等生卡罗尔和机灵鬼本。

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目的在于向观众提供语言信息,帮助观众理解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和享受喜剧笑点。因此,笔者认为,相比其他影片类型,在情景喜剧字幕翻译过程中,更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与性格化特征。

首先,情景喜剧的语言绝大部分是由对白构成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对译者在词汇的选择上提出了要求,即译者应该尽可能选择大众化的语言,简单、直接并且口语化,切忌华而不实的辞藻。只有保证语言的口语化,才能让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透过字幕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情景喜剧的关键情节。一听就懂,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欣赏情景喜剧,故弄玄虚只会适得其反。

例(1)

原文:Jason:Come on,what’s this all about?

Ben:Carol turned the water off!I was taking a shower,and she turned the water off!

Carol:I had to.He wouldn’t let me in the bathroom.

Ben:I was indisposed.

译文:杰森: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卡罗尔把水给我关了!我正在冲淋浴,她却把水龙头给我关了!

卡罗尔:我没辙了。他不肯让我进浴室。

本:我这样你能进来吗?

“I had to.”这句台词通常我们会将其翻译为“我不得不这么做。”或者“我必须这样。”,如此翻译观众当然是可以看懂的。但需注意的是,这是家人之间日常生活的对话,这样翻译不免有些做作,感觉也十分别扭。翻译成“我没招了”或者“我没辙了”,听起来更加口语化,在这样的语境中更容易让观众接受。“I was indisposed.”这句台词本可以翻译成“我不方便”、“我另有隐情”或者“我略感不适”,结合画面和前后文,观众也是可以理解剧情的。但译文“我这样你能进来吗?”,将原文的陈述句译成了疑问句,不仅准确而清楚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更反映出了本调皮的性格,所以更可取。

例(2)

原文:Maggie:Carol,I have nothing personal against these mice. It’s just that my children’s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o me than theirs is.

Carol:Fine!Just go ahead and kill them...but where does it stop, Mom?Today it’s mice, tomorrow it’s the neighbors’ barking dog, then maybe the mailman’s late one day. Killing a mailman is a federal offense, Mom.

Maggie:Well, at least she didn’t overreact.Hey, Mike. How was the...concert?Is there an irate children’s convention upstairs?

译文:玛姬:卡罗尔,我和老鼠并没有个人恩怨。可我孩子们的健康要比老鼠更加重要。

卡罗尔:很好!你去把它们都杀死...可什么时候能了呢,妈妈?今天是老鼠,明天是邻居家狂叫的狗,说不定哪一天还轮到邮递员了。杀害邮递员可是人命案,妈妈。

玛姬:她的反应还并不过分。迈克,音乐会...怎么了?孩子们今天为什么都气呼呼的?

玛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用老鼠夹捕鼠,卡罗尔不能赞同母亲的这种行为,所以非常气愤。迈克本就不情愿和父亲一起去听音乐会,结果电台采访时父亲表现得与他甚为亲密,这令迈克很尴尬与恼火,一进门就不理会玛姬的问题直接上楼了。于是玛姬问杰森:孩子们怎么都气呼呼的?“irate”一词没有翻译成“生气的、愤怒的”,而是用了“气呼呼的”这样一个叠词。叠词的使用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使用恰当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此处用“气呼呼的”这一口语化的叠词形容孩子们的情绪十分合适,形象生动。

其次,情景喜剧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个角色不同的语言风格决定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不同的身份地位等方面,即让语言性格化,以便让观众通过译文了解人物的个性,更好地理解剧情。

例(3)

原文:Carol:Come on, Ben. I need your help. The mice need your help.

Ben:I’m just not political.

Carol:Ben...there comes a time when principle alone compels us to take a stand. I’ll give you a quarter.

Ben:A dollar.

Carol:Fifty cents.

Ben:Save the mice.

译文:卡罗尔:我说本,我需要你的帮助。老鼠也需要你帮助。

本:本人不过问政治。

卡罗尔:本……有个原则问题需要我们采取自己的立场。我给你两毛五。

本:一块。

卡罗尔:五毛钱。

本:成交。

卡罗尔向本求助,想让他和自己一起搞个抗议灭鼠的活动,本说:“本人不过问政治。”译文乍看不免让人一惊,因为这句话出自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之口。但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I’m just not political.”这句台词时,恰恰是考虑到了本这个9岁男孩儿的性格特点。本虽年纪不大,但想法往往出其不意,经常语出惊人,擅长冷幽默,和一个小大人一样。所以译文“本人不过问政治”是合适的,也是巧妙的,在语言上和本的性格特点保持了一致,能让观众在理解剧情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幽默和诙谐。

例(4)

原文:Jason:...but I do think your coaching methods are a little offensive.

Coach:Hey, I never had a losing season, buddy.

Jason:Well, congratulations,buddy...but I think what’s important for these kids is they learn something...they have a little fun. Not win, win, win, at all costs.

Coach:That’s how we lost Vietnam. You’re a wimp, Seaver.

译文:杰森:我是说你的执教方法太激进了。

教练:我的队伍所向无敌。

杰森:那恭喜你了,但孩子们需要在娱乐中学到东西,而不是为了胜利不顾一切。

教练:越战就是这么输的。西弗,你是个孬种。

杰森找到本的冰球教练,指出他的执教方法太激进,孩子们无法寓学于乐。可教练对他的建议却充耳不闻,并嘲笑他是“a wimp”。“You are a wimp”这句台词如果译成“你这个懦夫”、“你真懦弱”或者“你真没用”意思就没有错,但程度较轻。这位教练学识不高,习惯以暴力解决问题,蛮横跋扈,译成“你是个孬种”表示嘲笑杰森胆小懦弱,更加符合教练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5)

原文:Boys:What a family. The guy dates his dad, then gets his little sister to stick up for him. You know, this could make the news, too.

译文:男孩儿们:瞧这一家子。儿子跟老子约会,现在又让妹妹维护自己。这倒是件新鲜事。

迈克和父亲杰森一起去看了音乐会,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杰森表现得和迈克十分亲密,为此迈克在学校遭到了朋友的取笑。“The guy dates his dad”这句台词中,“dad”一词通常翻译成“老爸”或者“爸爸”。此处译为“老子”,笔者认为也是因为在翻译时考虑到了迈克这两个朋友的性格特点。他们都不好好学习,整日吊儿郎当,玩世不恭,如同小混混一般。而且,哥们之间说话经常口无遮拦,所以“老子”一词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结语

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目的决定手段,将翻译目的论应用于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就意味着影视剧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全过程。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目的在于向观众提供语言信息,帮助观众理解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和享受喜剧笑点。因此,在情景喜剧字幕翻译过程中,更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与性格化特征。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7).

口语翻译篇6

关键词 翻译 口译 笔译 异同

0 引言

翻译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宗教典籍翻译,然而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上也才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谢天振,2009)。对于翻译的定义,刘和平(2009)认为,翻译指将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语言表达出来。这里的所说的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部分。现如今,有不少高校都为本科生开设了翻译课,翻译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口译或笔译技能,为将来可能的口笔译工作需要打下基础。那么学习口笔译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口笔译实践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口译和笔译又有哪些异同呢?这些都是学生在翻译学习和翻译实践中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1 口译与笔译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

口译是指译员在听取原语后,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以目标语向听众传达原语的意义和思想,在语言上无法沟通的双方或多方之间通过口译员的传译能够进行交流沟通。与口译不同,笔译是指译者以书面形式将其对原语的意义理解并重新表达的过程(李军,2007)。

1.2 分类

口译按形式可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耳语传译、手语翻译、电话翻译等;按内容则可分为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外交口译、联络口译、法庭口译、医学口译等。

根据领域的不同,通常我们可以将笔译分为金融领域笔译、科技领域笔译、法律领域笔译、医学领域笔译和文学领域笔译等方面。

不难看出,口译与笔译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在各大类之下还会根据场合、工作性质和学科专业进一步细分为各个小类,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2 口译与笔译的异同

同为翻译,口译与笔译具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翻译的基本原则、对译员和译者的要求、翻译流程、翻译的结果等方面;不同之处则主要表现在工作的形式、时间和环境,对翻译的基本要求,翻译流程和翻译技能以及对翻译效果的反馈等方面。

2.1 口译与笔译的相同之处

首先,翻译的基本原则相同。许钧(2009)在《翻译概论》中指出,翻译就其根本是翻译意义;李军(2007)也认为,翻译的基本任务是理解和转述原语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见,翻译就其基本原则而言,应该是按照译出语的语言习惯,忠实地表达原语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不论口译或是笔译,都不是拘泥于形式的字词翻译或逐句翻译,而是翻译原语信息、传达原文意义,这是我们在学习口笔译时首先应该明确的基本原则。法国释意理论对释意翻译的说明进一步明晰了这一原则:翻译行为旨在“理解”(comprendre)一“话语篇章”(discours),然后用另一语言“重新表达”(exprimer)这一“话语篇章”(Marianne Lederer,2011)。

其次,对译员和译者的要求具有相同之。从软件角度来讲,译员和译者都必须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深厚的百科知识积累和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硬件角度来看,二者都必须对翻译抱有巨大的热忱,并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既然简单来讲翻译是理解并用目的语表达原语意义的过程,而理解需要原语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储备、表达需要兼具目的语水平和表述水平,那么软件建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再者,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对这项工作抱有很大的热忱并身体力行,翻译作为一项耗时耗力、需要译员和译者专注投入巨大精力的工作,硬件上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综上所述,只有硬件与软件兼备,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再次,翻译流程具有相似之处。完成翻译工作的过程就好比生产某种产品的过程,必须步步细心到位,若稍有松懈,最后生产出来的就有可能是残次品。一般来讲,不论做口译还是做笔译,首先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译前准备工作,包括:大量阅读平行文本,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内行或专家学者进行沟通,领悟其中关窍;建立自己的术语库和语料库,便于随时提取使用等。其次,需要在翻译之后进行译后反馈与总结,笔译还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译后审校。另外很多时候,同一项繁复的翻译工作往往是由两名或几名译员和译者通力合作完成的。

最后,虽然翻译质量的评价标准从无定论,但在职业翻译中,从翻译的结果来看,口译与笔译对翻译质量的评价标准具有相同之处。这些相同之处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看”:看翻译的结果是否准确传达了原语信息;看翻译的结果是否对受众产生了预期效果;最后,在职业翻译中,还需要看翻译工作的结果是否令客户满意。

2.2 口译与笔译的不同之处

首先,工作的形式、时间及环境不同。口译要求译员在当场听取双方原语后,口头传达原语的意义和思想,对话双方交谈的当时也正是口译所进行的时间。此外,口译的环境视口译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不同情况,例如商务谈判时所进行的交替传译、国际会议中的同声传译、奥运会期间为各国来宾提供服务的电话翻译等等,都属于不同环境下进行的口译活动。而现如今,译者进行笔译时,则主要是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电脑、网络、翻译软件、术语库、词典等工具,将一种语言的意义与思想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笔译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相对口译来讲比较灵活,但译者必须要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笔译任务。

其次,对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不同之处。翻译是一种职业,但是这种职业却没有固定的专业领域限制。多数情况下,同一译员或译者可以承担两个甚至多个领域、不同要求的翻译任务。这就要求口译员不但要具备职业口译员基本素质、快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而笔译则要求译者具备翻译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好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功底,此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科技技能,便于完成软件利用、排版、图文处理等工作。

再次,翻译流程和翻译技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讲,口译的大致流程为:译前准备―翻译―反馈与总结;笔译的大致流程为:译前准备―翻译―一次或多次审校―编辑排版―发稿―反馈与总结。不难看出,职业笔译的工作流程相对更复杂,职业口译的工作流程相对个性化(王华树,2013)。笔译过程中要较好地遵守书面语规范和句法规则,用确切而丰富的词句进行表达;口译则更强调语言的准确、简洁、流畅、易懂。我们举例来说明:We the peo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termined to save succeeding generations from the scourge of war, which twice in our lifetime has brought untold sorrow to mankind…这句话选自《联合国》,其中文翻译为:“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从笔译的角度来看,这句译文显然在遵守书面语规范的同时还兼具了文采与感召力,但如果在口译中也要求译员如此翻译,恐怕不但会对译员的工作平添很大的压力,更会对听众的理解造成极大困难。

最后,τ诜译效果的反馈有所不同。《翻译概论》有言,翻译批评根据其不同的主体相应地包括读者批评、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三种形式(许钧,2009)。由于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和翻译流程等各方面的不同,口译和笔译工作中,反馈主体对于翻译效果的反馈必然也会有所不同。口译员工作时直接面对客户和受众(听众),因此,口译效果的反馈可以直接由客户和受众当时或事后进行反馈,译员根据反馈进行查漏补缺、自我提升;而在笔译工作中,译者的译文首先需要经过审校的修改与反馈,其次再经过客户的反馈,最后还要经过受众(读者)的反馈。层层反馈、层层修整,直到笔译的结果达到客户和受众满意为止。

3 结语

以上我们浅谈了口译与笔译的异同,在实际翻译教学与学习中,学生首先应该学习了解并辨识这些异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口笔译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口笔译理论知识,并在口译与笔译实践过程中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Marianne Lederer.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5.

[2] 程凯莎.浅析英语口笔译之异同[J].科教文汇,2012(10):133-134.

[3] 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9 (6):34-39.

[4] 李军.法汉汉法翻译训练与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8.

[5] 李金泽.国内口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 (2):101-102.

[6] 王华树.信息化时代的应用翻译体系再研究[J].上海翻译,2013(1).

[7] 谢昭霖.论口笔译学习的异同[J].海外英语,2012(11):147-149.

口语翻译篇7

关键词: 本科口译教学 语言教学 教学翻译 翻译教学

1.引言

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口译课程是翻译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语言课程和翻译课程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关于本科口译教学,以往的讨论主要针对本科口译教学作为整个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如何体现口译的特点,本文旨在探索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作用。

2.本科口译课程的定位

谈到本科教学中口译课程的定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鲍川运教授在“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中指出“关于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过去进行了许多讨论,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穆雷,1999)”(鲍川运, 2004:27)。笔者认为,虽然口译课程有其特殊性,从总的培养翻译人才的角度看,口译应该属于翻译教学,即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市场需要的译员;但是由于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因其局限性,因此应当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估。关于这一点,鲍川运教授明确指出“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性质是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手段”。鲍川运教授主要从大学本科口译课的局限性得出这一结论,这里的局限性指的是本科口译教学无法满足口译训练所需要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量。除此原因之外,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和实践经历,将本科口译教学应归为语言教学而不是翻译教学范畴的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与一个合格的口译学习者应具备的语言能力相差较大。一定的双语能力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必备的素质,这一点无可争议。对于实战中的口译员来说,不管接收信息的语言语速多么快、词汇多么生僻,译员都要听懂理解;不管其接收的信息多么复杂、信息量多么大,译员都要从容地将其译出。吉尔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中指出会议口译的译员应能够“发表与发言人演讲语言质量相当的演讲”(Gile, Daniel, 1995:5)。对于这种语言质量标准,绝大多数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达到。根据大纲要求,口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应该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即大三或大四开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英语专业的四级过级率仅为53%, 而每年全国平均四级过级率也大概在50%~60%。这表明,全国普通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口译工作所需要的语言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在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还是继续夯实语言基础。

第二,从语言学习和口译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看,在口译教学中凸显其语言教学的作用很有必要。从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设置看(见表1)。

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课程: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教学目标是针对听说读写中的某一单一方面。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说,学习者在基础英语课上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的词汇、短语或表达,既可以在听力方面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篇章,又可以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帮助其更好地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不断在脑海中强化所习得的语言知识。然而,这些课程的教学都是相互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在一门课上积累的语言知识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巩固。相比之下,口译课程在这方面就有独特优势,因为口译的本质决定了口译训练是不断循环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这样,口译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对学生是否掌握所涉及的语言点进行及时检测和巩固。

从宏观方面来说,即使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其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口译能力的提高又是相互促进的。一直以来,关于口译教学的研究都侧重于语言能力对口译能力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开始关注口译培训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所能起到的作用。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口译学习抱有浓厚兴趣,并具有良好动机去了解口译、学习口译技能,但是将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为从事口译工作的学生只占极少数。这在较大程度上归因于口译工作要求比较苛刻,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往往需要从本科到研究生较为系统的培训再加上数年的实践,成本和投入比较高。这就决定了本科口译教学,相比口译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口译教学,以及联合国、欧盟等的职业化口译培训,所面临的学生的需求很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说,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与职业化口译培训还是要做一定的区分,才能充分发挥口译课的作用,体现口译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表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3.结语

口译课程虽然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口译基本理论及技能的使命,但是在本科阶段,由于学生语言水平不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学习而不是翻译训练,同时学生学习口译课程的目的不全是成为一名职业口译员,因此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应该定位为一门语言课程,而不是翻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口译课程的语言教学作用足够的重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ion Training [M].Amsterdam:Benjamins,1995.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3]王文宇,段燕.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问题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7-31.

口语翻译篇8

[关键词] 广告 口号 翻译 方法

在中国,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是翻译者所普遍遵循的原则,但是广告口号的翻译又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广告口号的翻译是市场经济产生的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进行当然要依据市场这一大环境。具体而言,广告口号的翻译是针对读者的,也就是针对的是消费者,所以广告口号翻译的同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成功与否要以消费者的反应来判断。在广告口号翻译中,读者,即消费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广告口号翻译不同于其他任何翻译的一个独特之处。所以选择广告口号的翻译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以及购物心理等等。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例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如何赢得朋友,如何影响别人)。此广告口号的原文为”how” 引出的,“and”连接的一个并列结构。采用直译的方法使得译文整齐而有力。再如:A business in millions A profit in pennies。该口号是两个并列的名词词组,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百万生意,毫厘利润。译文同样为两个并列的名词词组,该译文能使消费者感觉到该产品巨大的规模及市场,也能给消费者以物美价廉的感觉。相似的实例还有:Reliably solid, solidly reliable.(安如磐石,磐石之安)。直译的方法能够保持原文的风格,能够保留原文的词汇和比喻意义,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忠实于原文的效果。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例如: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如果按照直译的方法来翻译,译文为:每天一颗“火星”,让你工作,休息和玩。显然这样的译文会使读者觉得艰涩难懂,如果用意译的方法则为:每天一颗“火星”,让你万事称心。这样的译文当然使读者感觉朗朗上口,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再如:Women can indeed go bold. 这是一则护发中心的广告,如果以直译的方法翻译为:女子的确可能秃头,但是这读起来听起来根本不象一个广告的标语。在原文中“indeed”一次加强了口号的口气,但在译文中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改为了反问句:谁说女子不秃头?这样更加加强了广告口号的语气,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三、借用法

借用法常常用于用英语语言中本身存在的成语,谚语等作为广告口号的翻译,它指的是借鉴英语的语言结构,运用汉语中相应的语言结构来翻译原文。例如: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是一个香烟广告的口号。这则口号本来就是英语中的一个成语,对应的汉语意义为:结局好,全都好,而这也正好是汉语中常用的语言结构,所以把“结局好,全都好”作为译文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再如: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是一则交通警示广告,它源于英语中的一个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 (晚来总比不来好),广告中的“the late”的意思是“the dead”。从而译文也由汉语的“晚来总比不来好”演变为“迟到总比丧命好。”借用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还能对原文的语言起到浓缩的作用。

四、补偿法

有些广告口号具有双关的特征,在翻译时不能同时把双关意义翻译出来,这时就可以运用补偿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对电视,收音机等媒体广告口号的翻译。例如“OIC”是一则眼镜的广告口号。一方面这三个大写字母从字型上看就象一副眼镜,而三个大写字母被读出来发音就是“Oh, I see”。这则广告口号不但从视觉上,而且从听觉上都达到了吸引消费者,愉悦消费者的目的,但是翻译成中文时很难把两者结合起来,只能采用补偿法译为“哇,我看见了”,同时可用用声音或者图片在收音机或者电视上对这一点进行补偿。

五、结束语

广告口号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还有模仿法,分裂法等等,而且运用十分灵活。总而言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广告口号进行翻译要看原文的语言特征,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种种心理与特征,只有把各个因素灵活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完美有效的译文,从而推动商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David, O . 1983. Ogilvy on advertising. London: Multimedia Publications (UK) Ltd

[2]Cui,G.[崔刚].1993,《广告英语300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口语翻译篇9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环境;口译质量评价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s2011228)

1、 引言

影响口译质量的因素众多,既有人的因素,如译员自身的口译表现,口译交际活动的其他参与者,如发言人、听众、活动主办方、其他在场译员、译员雇佣方等不同的视角和期望,还包括交际活动中非人的因素,如交际背景、目的、内容、方式等。也就是说评价口译的质量要从这些众多因素的角度来评价,因此卢信朝老师认为,口译质量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一是口译的基本标准,即以译员为主要观测点的口译的一般质量标准;二是口译标准的多重视角,即口译交际活动所有参与者不同的质量视角以及交际中非人因素影响下的质量视角。但是就一个标准的可操作性来讲,这样的两重标准操作起来也许就不那么方便了。胡庚申先生认为:“翻译生态环境”即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理念与口译的动态性特征不谋而合。

2、生态翻译学与口译

(1)生态翻译学简介

生态翻译学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翻译研究范式。2004年,胡庚申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首次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产生背景、目前研究的状况等,随后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与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扩展。所谓生态翻译学,就是以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关联性、类似性和同构性为基础,以生态学的整体观为方法论,以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2)生态翻译学对口译标准的启示

翻译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首要的作用就在于实现交际目的。这一点也意味着忠实不应该成为口译译员的首要标准,最终评价口译也应该看双方最终沟通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期望中的交际目的。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口译员需要适应口译环境,最终生成一个与现场口译环境匹配的译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过程就是口译员为了适应口译生态环境在口译过程中的选择与适应,口译结果就是译者通过适应特定的口译生态环境并且在选择适应的过程而生成的最终口译文本

口译的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The eco-environment of interpreting refers to the worlds of the source discourse and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comprising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and the physical setting of interpreting, including the speaker, the listener(s), and the client. )

这一解释与口译的动态性特征是吻合的。那么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来评价现场口译员的译文将会是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法。

负责工程翻译的口译员面临的口译现场生态环境除了口译现场上的心理压力外,还会碰到许多专有名词,如炼胶工艺中的“炭黑”(carbon black),“塑炼(plastication),硫化(vulcanization), 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等晦涩难记的专业词汇, 给现场口译增加了难度,对于这一问题,口译员是怎样适应这样的口译生态环境,顺利实现交际目的呢?

一位为现场负责施工、安装、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口译的口译员,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检测供电设施时,中方人员问外籍人员:“你是否已经检测过所有的瓦斯继电器了?”译员熟悉“继电器(relay)” 这个词,但“瓦斯”英语怎样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双方都在等待翻译,情急之中译员给出了这样的译文:

Have you inspected and tested all the gas relays? I am sorry I’m not sure whether the term ‘gas relay’ is correct. By ‘gas’ I mean a kind of explosive gas.

回译文本:你是否检测过所有的瓦斯继电器?抱歉对‘gas relay’这个术语我不敢肯定。我说的‘gas’是指一种爆炸性气体。

黑色字体的译文从翻译角度看是不忠实的表现,但是这个译文符合了当时的口译现场的口译生态环境,译员对自己翻译的gas relay这个说法不是很确定,很怕翻译错了会造成更大的误会,于是对个人的译文加以解释,对于这个译文,外籍人员听后回答说“y e s ”,那么交际成功。

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包括适应性重述(Adaptive replication),适应性删减(Adaptive reduction),适应性增词(Adaptive addition)。

口语翻译篇10

关键词:汉英口译 英语关系从句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36-01

关系从句主要是指对名词起着修饰作用的从句,亦称作定语从句,常用结构是中心词加修饰或者限定词。记者招待会中汉英口译使用英语关系从句比较常见,并且在很多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政府报告汉英译中使用关系从句的频率亦非常高,结构也颇为复杂,相对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结构要简单些。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说明其具体应用状况。

1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语关系从句研究意义和特征

1.1 研究意义

英语中的关系从句主要是对名词加以限定和修饰,业内对关系从句的研究包括习得性、加工方式、灵活性、生命性等范畴。研究英语关系从句的应用规律和意义,可以帮助汉英翻译者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有效和准确地对目标语句进行翻译。尤其是口译工作者,无论在何种场合中,对语言意义传达的高效和迅速也是其基本专业素养的体现。从更深层次而言,以两国语言的口语特征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英汉口译机制,可以更加全面化与立体化地呈现翻译学科的本质,推动包括英汉在内的翻译语言的发展,优化交际中口译的策略,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准确、有效的口译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1.2 口译特征

作为一种翻译语言形式,口译和笔译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英语中关系从句是常见句式之一,依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以记者招待会中的口译为例,使用关系从句的频数为每千词4.63次,使用频率最高的关系从句是以“that”、“which”、“who”作为引导词的关系从句。在一些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招待会口译中使用关系从句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一般情况下,英语关系从句在书面语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应用频率高于口语中的,这和句式特点密切相关。关系从句通常作为复合句的一部分,交流形式上属于比较正式的语体,语言风格上也较为严谨,所以在正式场合中应用较多,口语中很少使用。然而实践证明在记者招待会中频繁使用关系从句,这首先与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场合有关。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口译不同于日常口语交际,作为一种交流特征较为独特、语言使用风格颇为独立的交际场合与方式,记者招待会中口译不同于一般口译是可想而知的。在政府部门所组织的记者招待会中,发言人往往侧重阐释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和策略,对当今时事政治发表观点和意见,探讨国际性的问题,贯穿于这类记者招待会的活动和策略也和政府的形象、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这就比一般的英汉口译更加正式和严谨。此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英汉翻译方式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一般会涉及敏感性话题,被提问者事先可以针对最有可能触及的问题做一番准备,以便更灵活地应对提问,这一过程实质上可以看作是笔译过程,因此不似口语交际随机随性。

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英语关系从句应用策略和方法

英语关系从句种类繁多,语用功能非常强大,不仅能够对具体的事物加以限定和修饰,同时能够非常准确、生动地描述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在阐释具体事件来龙去脉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英语关系从句在书面语的翻译中使用频率高,可操作性强。在汉语翻译中,针对汉语关系从句、汉语名词的解释或者多重状语复合句的特征,英语关系从句皆可灵活应对。记者招待会中的很多汉语词语都具有修饰和限定的语法效果,使用关系从句能起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据相关资料分析,记者招待会中的英语关系从句主要从以下几类语言形式中翻译而来,包括汉语本身关系从句结构、两个或者多个形式并列的汉语单句、汉语名词性短语,一般都有相对应的英语关系从句。记者招待会中主要翻译的是汉语单句形式和短语结构,这些语言结构被翻译成英语关系从句的频率是每千词2.75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英语关系从句和汉语语法特点之间也存在内在的联系,正因此口译中对应的翻译才使用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轻松自如。对此,该文总结出以下几点翻译策略。

第一点,基于形与意的关系翻译。汉语在语言使用上重视意义的表达,凭借的是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英语则注重用语句或者词组之间的衔接来构成语篇,连接词是英语语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汉语中没有使用连接词的单句或者词组,为了在翻译过程中遵循英语“形合”的原则,口译则使用关系从句,同时也不用再对汉语原文的结构顺序进行调整。这是由于在时间限制下,采用顺译法可以将原文意思依次说出,避免中间停顿过多。例如:举一个例子,和你的国家,你所在的国家有关系,也是贵国的一个光荣。Let me share with you an example tha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ountry you come from.

第二点,采用“there be”句型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汉语中有很多“有+名词”的语法结构,在记者招待会口译中通常翻译成“there be+名词”句型,这和汉语的语序保持一致,有助于口译者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同时也可以降低语言信息处理的难度,并且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英语语法结构对照使用,生动再现了不同语言之间共有的表现力。例如: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将问题政治化。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re are small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trying to politicize this issue.

第三点,记者招待会中的英语口译都有时间的约束,并且有些属于即兴回答,面对大量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关键信息的遗漏,可以利用解释性翻译策略,将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对应翻译的词组,翻译成“名词或者代词+that/which”句型,用关系从句对特定的名词进行解释,进行限定性的描述。所以记者招待会上的关系从句使用频率就很高,这也是提高口译效率和准确性的方法之一。

第四点,口译和笔译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的限定,因此要在记者招待会上赢得足够的时间对后续的口语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同时确保译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关系从句也是翻译者的首选方式,可以利用关系从句对语言信息进行补充说明,也可以借此来说明汉语结构中隐含的语法和语用关系。英语关系从句还可以对汉语中所隐含的信息加以补充说明,使语言的意义在交流中完整地呈现出来,帮助听众理解汉语原文。

3 结语

综上所述,记者招待会中使用英语口语翻译,需要将英语语法中的关系从句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组合,并与汉语的关系从句协调翻译,同时注重将有效信息传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口译的实际作用,为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鑫,胡开宝.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情态动词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3).

[2] 谌莉文.谈古训汉英口译的言效契合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