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1:1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语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语课程总结

篇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更为人们所关注。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实际和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一,不会交际就意味着无法与人交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口语交际日益频繁,因此,具有相应的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语文学习需要书面语的学习,新一论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说明,口语交际已成为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口语交际往往仅限在课堂内四十分钟的教学。农村学生现状分析, 迫使我们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应试教育这一传统观念的约束下,我们学校和老师依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对于领导看不清摸不着的学生素质,只抱听之任之的态度。所以,如何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学校申请了一个关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的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很多话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适合。基于此,提出“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系列话题研究”的课题,紧扣农村特色,广拓渠道,规范、扎实地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教学起个示范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属基础教育类的语文科,口语交际指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能正确、流利、得体地用口头语言表达交际思想的行为。

2.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实质是口语交际经验的类化过程,是语言知识要素和口语交际技能要素的获得与整合的过程。

3.本课题提出的口语交际规范训练旨在通过设计系列的口语交际话题,制定出一系列的话题项目,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渐进提高。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口语交际的研究在我国语文学科里比较早,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大多研究的都是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专门的话题研究不是很多,特别是相对口语交际能力较差的农村学生,该如何拓宽适合他们的口语交际话题,迄今为止我们还未能找到这方面的调研报告。因而,我们提出了“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系列话题研究”的课题,希望能为口语教学探索一点经验。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2.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研究的行动准则

3.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研究指南

五、课题研究预期的目标

预期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努力使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使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更为宽泛,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有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探索口语交际话题的内容和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活跃我校口语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成果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制定实施方案。2013年3月——2013年4月:学习理论,选择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2、探索实验方案。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调整方案。

3、总结成果。2015年5月——2015年7月:探索实验,总结成果,课题总结。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理念下,通过实质性操作和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撰写的关于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教研论文,以及各年段实验教师开展的课题展示课,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九、理论成果

篇2

 

“教师口语”,作为师范院校的必开课程,主要以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口语应用技巧、言语识别与判断能力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将诸多的精力用于“教”,即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学”的重要性,也未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思考与重视。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进行设计,建构教师口语师范教育新模式。

 

一、全方位对学情进行把握,对授课班级进行合理分析与编排

 

鉴于师范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一,语音语调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工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针对具体学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对学生口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检测,科学编排班型。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教师口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性、标准化的口语表达能力。传统模式的班级编排大多是将同一专业的班级学生组合在一起,最终以合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听讲学生人数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教师只能单一地通过理论性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并不能对专业性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展开,学生完全是在“听”,“练”的机会少之又少。

 

大班型以及不考虑学生自身存在的普通话水平差异,对学生的个体训练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设计该课程适合以分层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全面性地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口语水平、语音基础进行综合测试,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水平测试的结果及学生的专业,对授课班级进行合理的编排,最终以小班分层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与训练,这对学生个体发展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2.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个人学习档案。小班分层授课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个人学习档案。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语音的共同特征与个性差异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了解学情、创建学生档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与技能的培养。

 

二、以学为理念,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师范院校使用的教师口语教材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训练;第二部分是一些常用的口语训练;第三部分是针对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口语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

 

1.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因人施教。在对师范生进行普通话训练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帮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方式。由于师范生是来自不同地区,他们的方音习惯已形成很多年,若要通过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对其语音习惯进行改善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等综合方面的精神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特征、方言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为学生设计一套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2.通过互动性学习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口语”课程中常用口语的训练阶段,其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实践性的语言练习,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性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动态性地进行交流与互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各种类型的自然语境,学生在其中进行对话模拟练习。其中,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假设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对具体的角色进行模拟。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片断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其中作为当事人,并对这种教学情境认真地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学生口语技能的训练。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要将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其二,互动性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经常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总结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衡好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之间的课堂容量比。此外,课堂活动中所设置的模拟对话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姿态表述、语音语速、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设置专题训练。“教师口语”课程中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口语训练阶段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法和口语训练两个部分。其中,语法包括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使用的专业用语、导入语、过渡语、提问语、引导、总结语等方面;口语包括沟通语、启发语、表扬语、暗示语、批评语等。教师职业口语会涉及对教学语言进行全面性的组织、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对学生心理特征有细致的体察、对具体教学情况有及时应变的能力等,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较广。因此,教师专业性口语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师生合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科学,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以“学”为中心。我们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将具体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一个的专题,分类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与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对具体的专题内容进行理论阐述与讲解,通过直观示范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平台,将讲台和时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双方之间互相协调、帮助,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一般通过期末测试的方式对学生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将其作为终结性评价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不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也缺少了对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评价。因此,在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1.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在整个课程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该门课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评价,对知识脉络进行有效的梳理,从学习者的视角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还可以建议所在部门的专业领导设置公开电子信箱或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向教师进行发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

 

2.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项进行:其一,对每位学生在“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阶段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情况。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计划设置,给予学生综合、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调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检测情况,适当地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二,对学生学习团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氛围,全面地培养学习者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其三,综合性的学习结果评价。要以试卷和技能过关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效果,及教师口语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技能过关形式多样,既有单项考查,又有代表作汇报演出;既有微课试讲,又有班主任工作模拟活动,充分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训练技能的舞台。

 

四、小结

 

教师口语是师范生一项基本的职业技能,每位教师对学科的认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理念都会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任务量大与课时少、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课上教学与课后训练、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任务学习与兴趣引导等方面找到最佳平衡,提高师范生的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抛锚式教学模式 学习评价

1. 引言

2003 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中学课程方案(实验)》。新的课程方案要求在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即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英语听力及口语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主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教学模式需要以有趣、真实的事件或问题为基础,故将其形象地比喻为“锚”。

2. 高中英语听力及口语抛锚式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原则,高中英语听力及口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可以表现为,情景设计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评价。笔者结合高中英语听力及口语教学分别从这五个环节加以论述。

2.1情景设计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应建立在创设的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之上,该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往往能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对于听说课上一定语言情境背景的创建,不仅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听力及口语能力的提高。创造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等创造情境,使得学生置身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2.2 问题设计

在已经创设的完整情境下,设计问题对于英语听力及口语学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当前真实事件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紧靠之前提出的真实情景。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问题难易的普适度,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抛锚”的过程。例如,播放一段英语视频:“张强同学寒假生活回顾”,然后展开合理的讨论与假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寻。

What impressed you most in Zhangqiang’s winter holiday?

Who were involved in the story?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

How did the story happen?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Zhangqiang’s story?

2.3自主学习

即学生从自己独有的知识角度自发地学习新的语言学习材料,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使课堂上的盲目被动学习转变为有目的、主动性的个性化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2.4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听力及口语抛锚式教学模式不仅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自主学习能力,也强调促进其合作、协商能力的提高,通过合作学习,使他们能看到那些与其不同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利他行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交流能力及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张强同学寒假生活回顾”这个“锚”,经过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已有了一定知识基础与相应的信息资料,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问题,学生们彼此之间可以分析和评价各自的答案。同时,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2.5学习评价

高中英语听力及口语的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通过评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总结,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来提高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程度,总结对该知识背景下学到的以及还应及时补充什么。例如,对于“张强同学寒假生活回顾”,经过以上四步的学习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答案给予总结,并对学生听说自学与协同合作给予合理化建议,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不断进步。

[1] Holec H. Autonom 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2 gamon Press, 1981.

[2] 高文, 王海燕. 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 外国教育资料, 1998(3).

[3] 张建伟,陈琦. 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 教育研究, 1999(5).

篇4

【关键词】校本课程 英语口语 旅游胜地

“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过于集中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具体地说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国家课程主要是为培养特定年龄段的学生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无法照顾到具体学校具体学生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上需要校本课程来弥补.开发校本课程能促进各种层次、各种特长、各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发展,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更好地完成新的课程标准所设定课程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朝板山初中位于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的漓江之滨,是漓江景区游览的必经之地,更是外国游人所青睐的旅游度假胜地,是开发英语口语校本课程的理想环境。笔者根据这一语言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了英语口语校本课程。

一、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流程涉及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要的步骤或工作进程。从已有的课程实践来看,开发校本课程的操作模式主要应该包括五大步骤,即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笔者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英语口语为校本课程。这是课程补充类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实现内在于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达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相互促进。

(一)现状分析

朝板山初中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语言环境是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条件。其次,也是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为朝板山初中位于一个旅游区,学生运用口语的机会比较多,甚至将来从事涉外导游工作。再者,也是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开发英语口语为校本课程也有相当困难,首先是学生英语学习起点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语训练,而且班上学生英语素质参差不齐;其次,学生几乎都是农村孩子,相当城市学生而言相对内向害羞,与外国游客的对话交流有可能出现怯场;再次,相对集中的外国游客停留兴坪时间较短,与固定的外国游客的长期交流很难实现。

(二)目标拟定

根据对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的分析,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本课程的目标,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敢于开口,即使是向外国游客发出简单的问候甚至是最简单“ Hello”。其次,能够运用简单的英语介绍学校周边的风景。如人民币20元的主体背景就取自朝板山初中对面的几座优美且雄浑的山峰,而这正是游客的兴奋点所在,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这一景点。再次,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三)方案编制

凡事预则立。在综合分析了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后,笔者着手此次方案的编制。首先,结合漓江风景的英文导游词和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朝板山初中旅游英语口语300句》,以兴坪和漓江风景介绍为主要内容。把国家课程所学知识融入校本课程大纲中,让学生有开口的基础。其次,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鼓励和培训,使之敢于开口。再次, 按照学生自愿原则进行分组。由于笔者所带班级人数较多,分组进行口语练习十分必要。此外,与旅行社或导游联系,争取英语国家的游客到学校参观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另外,明确注意事项,如保持中国学生的得体形象等。最后,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本次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和期望的结果。

(四)实施

这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环节。前期的各种繁复准备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中操作。首先,编写了《朝板山初中旅游英语口语300句》教程,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句型并能熟练流利掌握。其次,组织学生自行操练,模拟现场并对话。再次,利用课余时间与旅游公司沟通,争取外国游客(主要是散客)到学校参观。这取得了很好成效,他们都非常乐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而言这也是他们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而且课堂课外气氛都非常活跃。大多学生都敢于开口打招呼,介绍自己和家乡的风景。最后,利用课外时间主要是周末组织学生与外国游客交流。漓江沿岸有较多外国游客进行徒步旅行,而以免费导游为身份的学生受到了极大欢迎。他们在介绍漓江两岸风景的同时,极大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国家课程和班级授课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五)评价与修订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开发实施者―教师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的评价,而这最终都是对校本课程效果的评价。笔者以口语训练为基点,基本上达到了课程开发的目的,学生的胆子大了,口语能力提高了,对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学生锻炼机会不均等和学生各自的素质不同,学生的进步程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甚至把这看成是一种负担。

由于此次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所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修订十分有必要。笔者在总结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对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对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此次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解读和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排有待完善

由于本次课程开发主要以英语口语训练为主,而其中又以简单的旅游英语口语训练为主,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对家乡风景和人文介绍的交际能力。但囿于笔者个人能力,在跨文化交流等学术视野中笔者在编写教材时无法体现这点,只能提供比较简单易懂情景交流的句型和对话,这也是照顾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但这多少有削足适履的倾向。其次,为了突出旅游英语,对其他的口语交际内容有所忽略。因此,教材的编写亟待修订完善。

(二)过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忽视教学目的

此次课程开发为补充型校本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在这过程中,笔者过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导致有时候忽视教学目的,没有很好的使之与国家课程教学衔接。因此,在课程安排方面,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做出合理的调配,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程开发局限于教师本位

校本课程应是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结晶,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合作者。本次课程开发是在缺乏课程专家指导的情况下,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背景,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个人开发的英语口语校本课程,这样就难以避免的出现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编写教材和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不具备推广性,使得校内课程不均衡和不连接。笔者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深有体会。

结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在路上行进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应该强调的是,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的是开发的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意识到,教师自身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会相应地发生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会得以提升。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重组,同时也意味着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探究。因此,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永远在路上行进。

篇5

由于受教材编排体系、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小学高年级段每学期仅安排四节专门的说话课进行口语训练,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其实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机会,利用机会。在这方面,民办学校尤其是全寄宿制的优势是明显的,它有灵活的教育机制,优越的课程配置,可行的时间安排。下面笔者就如何发挥民办学校的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开辟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谈谈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以供同行鉴用。

一、以“全寄宿制”为契机,赋予“口语交际”全新的时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做了许多尝试,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收效是显著的。

1.“休闲文化”――全寄宿制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独特优势

(1)每天早晨的“新闻早餐”。学校在餐厅门口设立一个专门的栏目,公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每次我们都在早餐前指导学生阅读,并在当天的早读课上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新闻进行点评,或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2)晚餐后的“快乐时光”。课表在每天下午的18:30~18:50的20分钟时段内,分别安排校园自制电视节目:上周新闻回顾、校内新闻展播,给学生空间,拓展学生视野,等学生看完后安排10分钟时间给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练说、练辩的机会,从而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此外,录制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

(3)返校日的班级总结会。利用学生返校的周日晚自习的两节课时间,强化三个内容:①由学生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②让学生对一大周内家乡发生的新闻或收集的信息作;③小小辩论会。这三项工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参与的意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切实提高口语交际的档次。

(4)宿舍文化阵地。学校在课表中每天晚休后专门安排30分钟时间为“晚间休闲”,每单周的星期日整晚为“双休休闲”活动,均在学科老师和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宿舍为单位,安排讲故事、编故事、小辩论赛或其他文娱节目。

2.“读名著、讲名著,走向成功”――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途径

这学期学校图书馆购进了40种近1800余本的“名家名著名篇”,如我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外国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样既营造了浓烈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氛围,又促进其读书速度(每班一大周读一种),又有宏观调控的指导价值,从而切实提高阅读质量。我们每大周安排一节早读课专门阅读,一节语文自习的自由阅读,作适时指导、点拨、解惑。

3.每周一次的信息会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他们都喜欢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并不苛求学生谈论问题的本质,只要学生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二、以文化积淀为目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那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所以,尽快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不容忽视的任务。

1.古诗文的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知识分子言谈、交往、抒情、论政,都离不开诗――或者引用诗、创作诗。而现在,整个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如果不作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0篇(段)优秀诗文,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要重视名句等积累,更要重视运用

叶圣陶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不能重走旧式教育的老路。从内容上说,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

三、以“活动之后话活动”为抓手,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元旦长跑、“放飞风筝、放歌理想”活动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喜怒哀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兴趣盎然,并且有话可说。

篇6

一、营造轻松、愉快、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

我校的生源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孩子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性格比较内向,在表述时语言单薄,积累较少,词不达意,声音不响亮,让人无法听清,讲述或回答问题时语言缺乏逻辑性,听他人说话,不专心,难以把握要领。语言基础弱,普通话水平低,有的学生还有讲本地话的习惯。造成这些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当前部分薄弱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口语交际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鉴于学生的基本状态,笔者认为创设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自由活泼、充满朝气的课堂气氛是新理念实现的前提。只有学生愿意表达,在情感上有认同感,才能言有心生,言有所得。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基础作起点、架设语言交流的阶梯,有效扫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真正放开思维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说话交流,鼓励学生敞开心胸说说生活中的所得,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课前交流以学生平日的喜闻乐见的场景作为交流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感知上的认同,不仅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还能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留心观察生活。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尊重学生,取得学生的认同感,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向互动”,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

二、在情境中交流,做到循序渐进

在教材的安排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上的规律安排了口语教学的内容,其训练内容由简入难,训练目标的制订也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低到高,为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周遭的生活情境进行恰当的处理。然而课堂上话题式的口语交际与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有不同,它比较随意,思维上的要求与言语上的完整性不做具体的要求,但它缺少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和动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话题进行口语交流,就必须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仿的交际环境,只有进入了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被激发起来,发挥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情感,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二《难忘童年》让学生把童年生活中那些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要说清楚,说具体。教师可以根据本次的口语交际的目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春节放鞭炮的情景,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童年的愉悦;也可创设孩子们游戏的场景,让孩子们在游戏回归场景;或是组织一次春游等等。这些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心中对于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认同感,回归了生活本源,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给方法,有效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篇7

【关键词】藏区 口语交际教学 现状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它既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经济、地理原因,教育发展长期以来存在极不均衡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少数民族地区的口语交际教学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要求。

一、藏区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母语藏语为汉语口语交际教学带来阻碍

甘南藏区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藏族文化和风情浓郁的藏区之一。就以甘南藏区为例,学校的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民家庭,他们自幼以藏语为母语,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藏语交流,汉语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会说汉语。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学校,由于物质条件差,长期没有汉语老师愿意留下教授汉语,造成学校的汉语文课程也用藏语上,口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藏区学生自幼以藏语作为母语也带来了汉语发音方面的困难,比如“a”与“ai”,“n”与“l”等发音的差别区分不开,也给口语交际教学增大了难度。

2.观念落后,对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相关教育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少数名族地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新课标对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远意义。对于新课标中作出各项新调整的口语交际教学,甚至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将其与语文教学的其它板块融汇在一起进行教学,根本没有将其视作独立的板块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说话是人的本能,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没有必要专门开课训练,而且考试也并不涉及口语交际这一项目。

3.执教教师的素质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教育素养深深地影响着教学质量。藏区的汉族教师少,能说好汉话的藏区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他们普遍存在语音不准,方言浓重等问题,自身的普通话缺陷尚且难以克服,更不用提帮助学生纠正普通话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其次,由于口语交际教学属于新的教学领域,许多教师对这一新内容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

4.学生的心理障碍阻碍口语交际的进行

藏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习惯用藏语交流,他们的汉语能力低,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时往往磕磕绊绊,很难说出完整和正确的话。这样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得后续口语交际练习中出现紧张、焦虑、羞怯等负面情绪。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坦然、自然地进行人际对话,学生的上述负面情绪直接阻碍了口语交际的进行。

二、解决藏区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对策

1.为藏区创建口语交际教学环境,加强汉语知识的普及

帮助学生学好一门语言的好方法之一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对于藏区的口语交际教学而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学校要尽量配备汉语教师,以保证汉语言教学的规范性和正统性,并鼓励学生在课上课下主动积极地与教师交流沟通,熟悉汉语的表达特点。汉语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景练习,尽量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好让学生敞开心扉真实发挥。学校方面,可以多组织汉语类的游戏或竞赛,比如用汉语讲故事、用汉语表演话剧或小品、汉字拼写竞赛等,并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对表现优越的学生给予肯定。

2.学校、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藏区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我国课程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学校和教师都应对其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精神理念,组织专家开展讲座,教师之间围绕新课标中的重难点进行研讨,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并定期总结经验教学。对新课标的学习要通过校方的支持和教师的进取,藏区政府部门应当努力为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创造机会,比如组织教师进修,聘请专家入校解读新课标的理念等。只有结合地方政府、学校、教师三方力量,才能使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的各个层面。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口语交际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兴趣。藏区的学生自幼以藏语为母语,对汉语存在胆怯和畏惧的心理是正常现象,语文教师应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一心理问题循循善诱,既可以从心理上开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还可以用实际行动消除学生之间因为口语交际不当,学生受到嘲笑或讽刺等问题,比如私下对喜欢嘲笑同学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对胆怯的学生进行精神鼓励。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藏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要选择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鼓励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描述。

4.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藏区学生口语交际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对汉语言的生疏和运用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寻找突破口。为此,可以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之前让学生先练习汉语写作,写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汉语知识的回忆和遣词造句的思考,随后再带领学生根据书面作文的内容进行口头作文,用口述的形式在表达一次写作的内容。这样,写作者本人和听众都能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藏区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将有利于藏区学生提高对汉语言的敏感性,从而为口语交际教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璇.双语教育模式的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6.

篇8

一、语言积累的荒漠化。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然而在重“人文性”的大语境下,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对语言的积累却是望而却步,在教学中所能做的就是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课堂上的语言积累成为一片荒漠。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老师就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让学生多记多背一些典范的语言。然而有的语文教师却漠视学生典范语言的积累,甚至连字词的积累都予以放弃。

二、语言品析的表面化。《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表述突出了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要推敲、体味语言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品析。品析语言是对积累语言的提高和发展,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然而,在语文“人文性”压倒“工具性”的一片呼声中,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堂的语文实践、语言的品析只停滞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三、语言训练的低效化。《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语言训练重要途径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有明确的目标规定,而且对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也有明确的规定。而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科书,口语交际和写作内容基本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口语交际基本以情景模拟形式出现,而写作或有简单的指导,或者只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步骤。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所采取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学生根据模拟情景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作文教学更令广大语文教师无所适从,教材没有提供系统的训练思路,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水平逐年滑坡。正是因为教材编写的先天不足,使得这两大途径的语言训练低效甚至是无效。而在“人文”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设计不巧妙抑或是被遗忘,所以阅读课堂的语言训练依然是无效或低效。

篇9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它具有如下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照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还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口语》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应用际英语课程。鉴于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运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本课程开设了三个学期。课程内容选取侧重公司企业的日常商务活动及具体的经贸知识和商务实务案例分析,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所有的主题均围绕商务生活实际,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课程注重操练与模仿并进,使技能训练和真实的商务交际能力相结合,可操作性强。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高中英语基本会话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旨在通过专业的口语训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日常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商贸英语的会话能力及口语技巧,着重以英语听说练习和实践为基础,从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运用、商务运作基本知识、国际文化与习俗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基本满足从事商贸工作所必需的英语口语要求。

这项实训拟通过Job Interviews这一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试官和应试者,通过对话准备以及模拟活动现场的灵活应变,掌握面试中英语语言的应用,了解该情境下的基本礼仪,并了解如何制作个人求职简历。每个小组由4~6名同学组成,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分工完成角色扮演,一些同学扮演面试官(interviewer),一些同学扮演应试者(interviewee)。作为应试者的小组成员每人要制作一份英文的个人简历。课前将教室桌椅稍作移动,布置成人才招聘现场的模式。扮演应聘者的组员拿着自己的简历(Resume)到模拟招聘现场进行求职应聘。各位小组成员用我们第一单元学过的一些句型进行英文对话,每位成员都要参与对话,整个对话表演时间大概在3~5分钟左右,可以借助一些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任课老师根据对话表演的情况给出实训成绩,实训成绩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需上交一份实训总结报告,对此次活动过程作出总结与评价,内容包括:活动过程中每个组员的参与度、活动中的收获及不足之处。同时,还要在实训报告后面附上小组的英文对话原文以及相关材料。

成果展示是小组工作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综合展示小组成员,即学生在前三个阶段的团队协作情况,同时也是衡量整个小组工作效果的重要尺度。小组成果通常有几种汇报形式:语言――口头形式的表达,海报――借助纸质表达,图像――借助信息化工具。在商务英语实训课中,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主要通过口头形式来表达,这种口头表达又需借助角色扮演。所谓“角色扮演”是指在一个特定、想象的情景里,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演员们(角色扮演者)的共同表演来完成。在小组工作的上一个阶段里,学生根据机场接机情景涉及的角色已经进行了分工,各小组成员根据角色分工进行了准备。以机场接机为例,各小组按照内部角色分工,依次把整个情景用英语表演出怼T诖斯程中,教师选取计时员进行计时。

篇10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英语口语就是其中说的技能。因此,英语口语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1.创造英语听力训练的机会

听和说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听又是说的前提,尤其是英语学习,如果不把听的能力培养好,就无法接受信息,就无法理解别人所讲的话,更谈不上和人顺畅、正确地交流。听力水平的高低对英语口语至关重要,这是无庸质疑的。那么怎样过好听力关呢?笔者以为,我们应千方百计地创造英语听力训练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听力。

2. 英语口语发音

教师应利用收录机、电脑、VCD/DVD等多媒体工具,以及自身流利、正确的英语口语夯实学生的语音基础。首先,让学生准确掌握四十八个音标的读音;其次,教会学生能够正确利用音标拼读单词发音;再者,教会学生音形意相结合记忆单词;最后,要教会学生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变音等口语技巧,让学生具备相对完美的英语口语发音。

3. 灵活运用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是英语口语的基本构架,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读熟记课本或各种资料上提供的好句子,并深入理解句子实质,以便举一翻三,灵活运用基本句型创造出各种适合各种语言环境或要求的句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过好基本句型关,也就相当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了。

4.引导学生过好词汇关

熟读熟记了许多的基本句型,没有丰富的词汇就没法进行适合语境要求的口语表达。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过好词汇关。怎样才能过好词汇关呢?笔者以为,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记单词、短语;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本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比较全面的掌握、运用单词、短语,而不能孤立地记忆单词和短语。

5.注重英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

有人认为语法与英语口语无关,其实不然。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们有时需要借助于已学的语法知识才能正确判断出听到的句子的用词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有时需要借助于已学的语法知识才能正确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因此,要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必须注重英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

6.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勇于进行英语口语表达

中国学生多受传统影响,把面子看得过重,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不敢进行英语口语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丢脸,敢于大胆地、清楚地、大声进行英语口语表达。要真正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他们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对学生具有爱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2)注意了解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差异,并根据他们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的不同,使英语口语练习具有层次性,让具有较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学生表达较高难度的内容;让英语口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表达较低难度的问题。这样,使学生能够也敢于表达,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3)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以免影响学生情绪,打断学生思路,同时保持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连贯性、完整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可以另寻时机提醒学生,最好是多做正确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强化练习中将错误弥于无形。

(4)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评价应多用诸如“Well done”、“Good job”、“You are great”等正面鼓励性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产生自信,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7. 提供运用英语口语的机会

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长期不用就会生疏、遗忘,常用常练就能得心应手。怎样能够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口语的机会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身体力行,在课堂内外,特别是课堂上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即使不能做到“No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也应该力避汉语;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各项表达活动;第三,引导学生利用收录机、电视机、VCD/DVD、因特网等,多看、多听、多说英语,做到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的英语知识, 扩展了英语知识面,又练习了英语听力和口语。

总之,要提高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总结。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