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语文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01:21:00

海外语文论文

海外语文论文篇1

美国到目前还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学校教学工作所遵循的大纲都是由各州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制订的。(本文从略)

二、层级分明的英国大纲

1988年,英国国务秘书在当时读、写、算基本能力教育的广泛争论的基础上,按合法程序建立了英语工作小组,指定该小组将国家英语课程中对5—16岁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一介绍,该报告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是法定的。英国还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制定语文教学大纲时,将听说、阅读与写作三部分内容分别分为八个层级与一个“超常表现”。请看听说达标层级的部分内容。

一级:学生谈论直接感兴趣的事情,听别人讲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向别人表达简单的意思,讲话别人能听得到,并开始在表现观点或讲内容的时候增加一些细节。

二级:学生在听说时表现出自信,尤其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时他们意识到听话人需要他人们增加相关的细节,在解释自己的想法时,讲话清晰,用词越来越多。他们通常认真听别人讲话,并做出越来越好的回答,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些场合正规的词语和语调的作用。

(三级到七级从略)

八级: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有目地地保持并发展他们的谈话,他们组织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语调和强调,在讨论中他们发言多,表现出他们在认真地听,并十分清楚讨论的进展,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使用。

超常表现:学生在各种情境下正确地选择使用语言的结构和风格,根据不同的目的自信地改变词汇和短语。他们主动展开讨论,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发言使讨论持续下去,在讨论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专心听别人说,并能理解不同的和复杂的讲话内容。他们在各种场合和不同目的下都能够自信和流利地使用标准英语。

三、阶段明晰的法国大纲

法国教育部在1996年修订了《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初中四年(六、五、四、三年级)语言教学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教学。大纲主要由适应阶段、核心阶段、分流阶段组成。适应阶段:巩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向中学教育过渡;该阶段为六年级(初一年级)。核心阶段: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组织不同的培育模式;该阶段为五年级、四年级(初二、初三年级)。分流阶段: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普通教育、中等技校或职业高中;该阶段为三年级(初四年级)。法国在1998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二年级与二年级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年级(高二年级)确定了“中学会考指导”与10门“毕业系列”的学科及其具体要求。

四、要求全面的日本大纲

日本的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其文部省统一制定的,是全国编写语言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的依据。初中有“中学国文”科教学大纲,高中有必修课“国语1”、准必修课“国语2”、选修课“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1”、“古典2”、“咸肉讲读”8科教学大纲。这些大纲所表现的要求比较全面;既重视现代语文的学习,也重视古典语文的学习;既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强调锤炼学生的语感,还强调丰富学生对现代人类、社会、自然的认识;既要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生活及人生意义,又要培养学生刚毅的生存意志。

海外语文论文篇2

本文依循话语研究的进路,通过观察、记录及采访有孩子或亲属在国外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在某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了海外华人在中国被谈论的三种不同方式,发现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是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建构,是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象征性产物,并证明了社会作用和人际关系有助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变。

话语和身份认同

话语分析假定身份认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起来的。话语和身份认同至少以三种方式联系起来(不可否认肯定还有其他方式)。话语建构身份认同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人们在口语和文字中共享的话语结构来进行建构。例如,奥巴尔和孔莱(1991)发现在美国的审判中,诉讼当事人和法律职业性的区别性社会角色/身份是通过他们区别性的话语结构来扮演的。没有经验的法律诉讼人倾向于归纳地表达,而法律专业人员则趋向于演绎地表达。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独特的谈话规则来建构。许多交谈民族志学者和研究者说明了话语的这一功能。如卡却(1986)曾描述了以色列言语群体为典型的dugri(直接)言语方式。卡伯(1990)则认为美国社会中的社会身份认同是通过公共演讲的规则建构起来的,这种规则呈现了一些文化价值,如尊重他人、自我呈现、非强迫他人接受个人观点等等。最后,身份认同还可以通过被某些人或某些群体谈论的方式而建构起来,这些方式有助于提供他们的社会意义(Sanders&Fitch,2001)。本文旨在研究第三种方式,即通过谈论而建构起来的身份认同。

由于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学建构起来的(参见Moerman,1988),采访对象描述海外华人所用的语言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或政治意义,因此笔者的研究主要以中文形式来进行,并根据斯普拉德利(1980)的领域分析方法将语码分为富有意义的语义类别。例如,用于提到海外华人的各种术语;采访对象对自己与海外华人的不同的定位方式;采访对象对海外华人不同的态度或感受;海外华人让采访对象产生亲近感或距离感的行为;采访对象认为能让海外华人觉得受欢迎或温暖的活动;海外华人被察觉的改变类型;国内华人和海外华人之间被认识到的异同,等等。

研究表明,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是不一致的,他们被不同群体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谈论着。以国内华人与海外华人的关系来说,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由那些从未与海外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组成,他们就像是“客观的”观众。第二类是由与海外华人有社会交往的人组成,他们之间有直接互动。最后一类是由与海外华人有家族关系的人组成,如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这三类人谈论海外华人的方式,正如分类学分析(Spradley,1980)所揭示的——民族主义话语、社会话语和关系话语——导致了三种不同的海外华人身份认同,即政治的、社会的和关系的。对第一类人而言,他们关于海外华人的谈论极大地受到了由媒介和宣传所传播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采用民族主义话语。而当人们(第二类人)在某一社会层面与海外华人有过互动后,他们会更加关注海外华人社会的和相互作用的方面,使用的是社会话语。最后,和海外华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或亲密关系的人(第三类人),则多采用个人/关系话语。深层次的分析则表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在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能够改变那些有助于建构海外华人超验的身份认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或文化意识形态。

海外语文论文篇3

关键词:目的论;景区公示语; 翻译策略

公示语, 是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提示语等,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递旅游信息,指明方向,提供景点介绍,规范旅游行为。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双语景区公示语是一个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名片,翻译得体的景区公示语可以使国际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方便与舒心,而翻译不规范的景区公示语会给国际游客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使游客产生误解,因此,研究双语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尤为重要。

一、目的论与汉英翻译

我们把一种将目的法则居于首位,根据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的翻译理论,称为翻译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是弗米尔(Hans J. Vermeer)在功能翻译理论基础上于1978年出版的<<普遍翻译理论的框架>>中首次提出的。

目的论有三个原则,分别为: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与忠实原则( fidelity rule)。译文必须能够充分的被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并且译文与原文的忠实度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翻译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其中,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也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分为“上下文语境”与“情景语境”。景区公示语也是一种独特的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翻译语境。

二、目的论视角下大连景区公示语翻译策略

景区公示语,目的是要向国内外游客介绍景点,传递信息,因此,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应注重其易懂性、易接受性的原则,根据其翻译的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一)大连景区公示语翻译的不足

目前,大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地道、没有同国际接轨等问题:

例1:在海底世界东侧最大的一块玻璃高8米,宽6米,厚45厘米,堪称世上一绝(摘自大连老虎海洋公园极地馆的景区公示语)。

The largest piece of glass in the underwater world of the east side of 8 meters high, six meters wide and 45 cm thick, called the world a must。

原文有三个信息点,一是“玻璃”,二是关于这块玻璃的数据,三是对于这块玻璃的评价,这三个信息点互为因果关系,即:因为这块玻璃的数据如此之大,才“堪称世上一绝”。然而,这种因果关系在原译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破坏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性原则,没有可读性,重新整合句子结构及成分,建议改为“The largest piece of glass in the east side of the underwater world is 8 meters high, six meters wide and 45 cm thick, which is a wonder in the world” 更为恰当,这样通过语言连贯处理,实现公示语的真正传递信息的目的。同时从语言角度也符合英语的形合特点,达到方便游客快速了解景点的目的。

例2:海兽馆现展养着50余只海洋动物,海狗、海豹、南美海狮、加州海狮、非洲海狮等,可谓海洋动物的乐园(摘自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海兽馆的景区公示语)。

There are 2 floors, the upper and the underground. More than 50 marine animals are living here, including the fur seal, the harbor seal, the Southern sea lion, and the California sea lion.

不难发现,此译文省译了 “非洲海狮”与“可为海洋动物的乐园”两小句,违背了目的论的忠实原则。虽然也存在省译的翻译策略,但省译是对原文累赘冗杂的部分进行删减,此处为介绍海兽馆内海洋动物种类的重要信息,应忠实原文,补充出来,使游客更全面地了解景区公示语的文字信息。

例3:大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Dalian is our home, so each of us should keep it clean.

请勿下水,注意安全。Please do not enter the water.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这两句译文趋于中式英语的表达,且逐字翻译显得公示语过于冗长,不符合公示语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而外国游客更习惯于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考虑到汉英语言的差异,针对第一条公示语提醒外国游客注意保护环境的目的,建议将译文改译为“Please Keep Dalian Clean and Clear.” 同理,第二条公示语目的在于提醒外国游客注意安全,应改译为“Caution: No swimming.”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大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大量有中国特色和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公示语的翻译尚需斟酌,我们应根据景区公示语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信息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信息型景区公示语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播信息,它的译文是要让游客清晰明了、准确无误地知道他们置身于哪里,并满足他们购物休闲的需求。因此,信息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译者应将主体文本信息置于优先位置,通过对信息进行完全对等转换,并注意使译文符合国际通用惯例,如:Information(问询处),Gift Shop(礼品店),Ticket Office(售票处),Sold Out(售完),Car Rental(租车服务),Lost Property(失物招领),Handicapped Only(残疾人通道)等。

信息型景区公示语还包含对某些特色景点的简短介绍。

例4:暗牢,是用来关押“严重违反狱规”和敢于反抗斗争的被关押者。共有4间,每间仅24平方米,牢内黑暗潮湿伸手不见五指,墙上仅有一个供看守监视用的内大外小的圆形观察孔(摘自大连旅顺日俄监狱的景区公示语)。

译文:The dark ward was used to punish the prisoners who dare fight and break the “prison rules”. There are four dark wards. Each one is moist and completely dark, covering 2.4 square meters only. There is merely one circular hole for observation.

此译文将原文对等翻译过来,使游客直观、深入地了解与感受大连旅顺日俄监狱中“暗牢”的建筑构造与昏暗环境,起到信息型公示语传播信息的目的。

(三)呼吁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呼吁型景区公示语向游客传达的不仅仅是关于景区的文字信息,更是呼吁游客注意、采取或放弃某种行动。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有些短语和句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不适合逐字逐词来翻译。因此,为了迎合目的语游客的语言习惯与思维模式,建议将一些景区公示语进行转译,将中文的表达转换成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5:请看管好孩子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Child;

Don’t Leave Your Children Unattended,please.

比较两个译文,前者是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逐字翻译过来,后者是以英语的表达习惯转译过来――“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无人照管”,双重否定表肯定的表达,符合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国际游客接受。

适用于转译的翻译策略的景区公示语还有:通票 thru pass;别插队Keep on line;环保Environmentally friendly;闲人免进Staff Only;油漆未干Wet Paint;别踏草坪Keep to the tramp等。

(四)对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上都存在差异,语言表达上也避免不了差异的存在,这些差异也体现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因此,在翻译公示语时,如果不能透彻地理解英汉文化蕴含的信息的差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因此,对于一些有中国特色与汉语文化的景区公示语,为克服英汉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理解障碍,可采用意译与创译的翻译策略。从原文意义出发进行翻译,并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景区公示语在语音、语意上的束缚,进行一定创造性的翻译,强调功能上的对等。

例5:老虎滩海洋公园 Laohu Tan Ocean Park 星海公园 Xinghai Park

原译文直接按语音翻译过来,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关于“老虎滩”的得名,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东海的小龙女被海边一只作恶的老虎叼走了,一位青年猎手射伤老虎,救下小龙女,小龙女为报答救命之恩与他结为夫妻。不久,老虎又来伤人,猎手用小龙女借来的神剑砍倒了老虎,老虎随即在大海滩头化作了山石,后人称它“老虎滩”。因此,结合中国民间文化,建议将老虎滩海洋公园意译为“Tiger Beach Ocean Park”。这对于国际游客来说,来到老虎滩就不仅仅是欣赏海景了,更多的是领略中国文化。

关于“星海公园”名称的由来,也有一个民间传说:从前有个青鲨精在一个小渔村作怪,乌鱼和吉鱼为保卫小渔村携手与之拼死搏斗,感动了天上的星神,他调来大大小小的星石投向海湾,将青鲨精砸进海底,小渔村重返和平。因此,联系中国民间文化,建议将星海公园意译为“Star Sea Park”。

此外,大连景区名称适用于意译翻译的还有:圣亚海洋世界 Sun-Asia Ocean World,金石滩 Golden Pebble Scenic等,融进中国文化,给予国际游客文化体验。

例6: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考古资料表明,早在17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活动;距今6000千年,先民就在沿海和岛屿开始定居,从事农渔业和狩猎活动,其后,大连地区逐步成为东北与中原往来的纽带和桥梁。自秦汉以来,历代中央政权都苦心经略此地;明清两代,这里成为拱卫京畿的重要屏障。大连古代文明史体现了以汉族为主体,诸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显著特点(摘自大连旅顺博物馆)。

Dalian area is situated at the southern tip of Liaodong peninsula. As early as 17000 years ago, the human being had been living here.6000 years ago, our ancestors had been settled down on the coastal area and the islands nearby. They took the activities of farming, fishing and hunting. Dalian area w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successive central powers since the Qin Dynasty and has been an important defense for the capital cit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汉语关于景点的介绍,尤其是历史文化古迹,往往包含很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词语,甚至还有古汉语,因此我们应该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使其通俗易懂,如例子中的“经略”、“拱卫”、“京畿”等古汉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经略”的意思是经营治理,这里创译为“attach”,形象化地“附着上,从属于”,突出大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拱卫”与“京畿”的含义分别是“保卫”、“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原文各译为“defense”与“capital city”,即“为保卫国都而抗争”,将外国游客不太理解的古汉语词语简易化,达到景区公示语真正服务于外国游客的目的。

三、结语

旅游景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风貌的展现,其中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起到中间媒介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在目的论的引导下,结合英汉语言的特点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针对大连现有的景区公示语翻译中的不足,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提出了转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并且,要在传播与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忠实于原文但不拘泥于原文,结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真正让国际游客理解,接受。

我们认为,在翻译大连景区公示语的过程中,应对原文的神圣地位进行再思考,符合一定的翻译语境,以翻译的要求和目的作为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遵守目的论的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性三个原则,对一些翻译中的不足之处,决定如何保留、剔除、调整或改写,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我们会继续为之努力,使双语景区公示语更加规范、得体。

参考文献:

[1]赖海燕.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A].经济视角,2013(24):175-176.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英汉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 2005(6):38.

[3]苏哲.浅析旅游景点中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2.

[4]周朝宋.旅游景区公示语应以错误分析[C].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2.

[5]邓利娟.海口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及对策[C].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2.

海外语文论文篇4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涉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内容依托教学的关系,研究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尝试构建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旨在丰富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理论;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引言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法,以便使学生最大程度受益。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着重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却不能用英语进行流利交流。这种现状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有关内容依托教学(CBI)对涉海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探究CBI在提高涉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动机方面的有效性,并力图构建一种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内容依托教学(CBI)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代表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其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语言理论虽不相同,但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跟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第二,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作为语言结构的一部分并不是自足的,句法跟语言的词汇部分、语义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后者甚至更重要。第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第四,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各种单位范畴,和人所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都是非离散性的,边界是不明确的。第五,认知语言学还在承认人类认知共通性的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语言的习得是通过人的认知过程来完成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内容的实用性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语言学习者是在学习语言所传递的内容的同时习得了语言,即语言的学习是在内容学习中自觉完成的,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被认为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来教的有效教学方式。因为使用CBI,除了学习语言本身之外,学生还能够获得必要的内容知识和学术能力。还有研究认为,CBI通过内容主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构建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意义

辽宁省是海洋大省,濒临黄海、渤海,是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省份,有150多家如辽宁海洋渔业集团、大连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贸易关系的涉海、涉渔知名企业,他们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企业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涉海领域复合应用型人才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涉海领域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涉海领域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涉海高校的学科特色决定了涉海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蓝色海洋人才。涉海专业是涉海高校的特色专业,是涉海领域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是EGP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涉海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与海洋主题相关的内容来掌握听说读写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内容依托教学(CBI)是蓝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为它强调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使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习得英语,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CBI的优点是:内容为依托的课程解决了语言指导与内容传授的脱节问题。在内容依托的课程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学生集中在对内容的理解,而不只是局限于目标语的使用方法。通过学生、教师及学习材料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本文探究CBI在提高海洋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动机上的有效性,并力图构建一种CBI海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海洋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认知能力及学术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既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同时,能更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构建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一)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探究CBI对提高涉海专业学生英语应出能力的有效性,研究核心在于构建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二)研究范围

本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内英语语言教学法的研究。美国教授AndrewD.Cohen(1998)指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取决于如下七种因素:外语课程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外语教师的性格和能力、外语教材的质量、外语学习者群体规模及组成、外语练习机会的数量、外语教学法的恰当运用、外语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本文从其中的“外语教学法的恰当运用”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两方面入手开展研究,探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CBI教学法对外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研究问题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CBI教学法对提高海洋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动机是否更有效?

2.我们能否构建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法

2.前测与后测

3.课堂观察法

4.访谈法

(五)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大连海洋大学152名涉海专业学生为实验主体(其中74名学生组成实验班,另外78名学生组成控制班)

(六)研究结果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CBI教学法对提高海洋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动机更有效,可以构建涉海专业CBI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涉海专业CBI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以认知语言学理论(包括Krashen的输入假说、Swain的输出假说、St.Lambert的沉浸教学法)和心理学理论(包括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Gardner、Lambert的学习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海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主体。该模式包括教学材料、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理念、评价体系及学习效果六个要素,六个要素的具体特点是:海洋主题的特色教材、语言运用与主题内容结合的课程设计、主题依托的CBI教学法、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理念、内容为依托的任务型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语言能力的学习效果。

2.CBI教学法也可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构建以专业知识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3.要实施真正意义的CBI有效教学,应解决教师跨学科知识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等问题。

五、小结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CBI对提高涉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性,旨在构建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目的是丰富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郭艳玲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Ausubel,D.1963.CognitiveStructureandtheFacilitationofMeaningfulVerbalLearning[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4:217-221.

[2]Gardner,R.C.&Lambert,W.E.1972.AttitudesandMotivationinSecondLanguageLearning[M].RowleyMA:NewburyHousePublishers.

海外语文论文篇5

[关键词] 后殖民;民族电影文化译介;反话语;杂合

电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塑造国家形象、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民族电影文化译介是提高民族文化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中国已经成为电影生产大国,但在2011年,仅7%部次的中国电影在海外获奖。而且,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很少获得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奖项。中国电影海外市场趋于冷淡,2011年海外发行收入比2010年锐减43%。就受众而言,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海外受众将电影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占据全球电影票房的92%以上,主导许多国家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生存状态堪忧,处于弱势地位,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西方电影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民族电影文化译介是民族文化实现全球场域在场的重要媒介,对于解构西方文化霸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殖民理论的发展为研究民族电影文化译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判视野观测民族电影文化译介,阐述民族电影文化输出的媒介反话语理念和电影文本建设的杂合策略,以抵抗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促进民族电影文化对外传播。

一、后殖民理论及其对民族电影文化译介的指导意义

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立足东西方文化空间相交的间隙,研究帝国主义文化与殖民地文化从对抗到对话的文化交流机制,提出了媒介反话语的理念和杂合等东方民族抵抗西方文化霸权的策略。文化帝国主义在媒介层面表征为媒介帝国主义,媒介帝国主义的实质在于通过媒介实施话语殖民,后殖民主义理论提出反话语的理念以抵抗媒介帝国主义。理查德·特迪曼认为反话语是引起变革的触发点。反话语的理念构建了边缘文化向中心文化的流动渠道,成为弱势文化抵抗强势文化,进而实现边缘向中心流动的重要理念。

殖民主义通过殖民话语行使殖民权力,而殖民话语形式混杂,模棱两可。混杂作为最有效的抵抗策略出现在殖民话语内部。赛义德提倡文化多元主义,设计没有中心和边缘的空间,所有文化元素重叠交织、混合杂交,东西方文化杂交的态势解构了西方文化霸权。巴巴提出流亡诗学,其主题就是“想象共同体的混杂性的跨民族感和翻译感”[1] 5。巴巴认为杂合性是“殖民权力生产力的标志, 它表现出了所有存在于被歧视和压迫场所中的必然变形和置换”[1] 112。殖民权力的构建过程就是意识形态、种族、性别、文化等元素混杂融合的过程。杂合的抵抗策略产生的主要效果就是混杂了殖民话语,破坏了殖民话语的稳定性和纯粹性。杂合消解了二元对立,殖民文化和殖民地文化在边界实现平等协商,创造了后殖民元批评话语。

后殖民理论对于研究民族电影文化译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帝国主义凭借电影媒介宣扬意识形态,实施文化霸权主义,民族电影文化译介在媒介层面需要践行反话语的理念以抵抗霸权主义。强势的西方电影和弱势的东方电影权力地位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民族电影文化译介需要在“他者”和自我的张力中,以杂合的输出策略进行对外传播。

二、民族电影文化译介的媒介反话语理念

“帝国主义……注重在文化领域里攫取第三世界的宝贵资源并进行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殖民主义活动……”[2]西方殖民者处于强势位置,操控文化贸易,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威胁东方文化安全。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不仅传播资讯,更输出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构建殖民主体。殖民者凭借媒介优势行使帝国主义霸权。帝国主义通过电影媒介输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东方文化主体。民族电影文化译介要践行媒介反话语的理念,从文化边缘地带向文化中心地带辐射,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电影文化的声音,消解西方基于电影霸权而进行的话语殖民,抵抗文化帝国主义。

民族电影文化译介需要实践媒介反话语的理念,充分利用电影这一媒介平台,模拟好莱坞电影霸权话语的构建模式,输出民族电影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 电影是潜藏着意识形态倾向的神话, 而这种神话意识是通过电影特有的视听造型元素得以表现的。”[3] 电影是多媒介传输信息的载体,意识形态隐藏在叙述之中。民族电影需要运作足够的资本,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采用经典好莱坞叙述结构和普世的文化内核,制造中国形象,使海外受众通过输出的视听画面认知中国文化元素。民族电影文化应该避免为了迎合西方殖民文化,刻意满足海外受众的猎奇心理,而进行自我文化殖民,甚至故意妖魔化中国形象。民族电影文化需要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巧妙嵌入电影故事情节,利用西方受众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满足西方受众求异的心理诉求,通过活动画面引导受众心理,将中国电影文化输入到西方殖民者的消极意识,使海外受众在被动观察的消费过程中主动接受中国电影输出的故事情节,进而形成惯性思维,塑造“他者”意识形态。“只要观众接受它的视听元素和故事情节, 也就同步接受了其间蕴藏的意识形态。”[3]媒介反话语理念有助于将民族电影文化扩散到西方霸权话语,在文化帝国主义内部构建中国电影主体,从而向帝国主义电影霸权话语中心发出反向的声音,实现民族电影文化的非边缘化。

三、电影文本建设的杂合策略

后殖民主义理论指导民族电影文化译介构建归化和异化杂合的电影文本建设策略,以传播民族电影文化,消解西方媒介霸权。杂合的抵抗策略颠覆了殖民话语权威性的基础,使其呈现混杂特征。杂合的共同体既模拟了殖民文化,又凸显了殖民地文化的差异性,从殖民话语内部消解殖民话语的权威,从而实现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抵抗。电影文本是电影和文本的结合体,是电影文化的载体,是电影对外传播的中介。杂合的电影文本建设策略可以生产出混杂的话语主体,既与殖民话语相似,又呈现民族电影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民族电影文化从边缘向中心运动。杂合的电影文本,兼有殖民话语特征和殖民地话语特征,混杂的话语主体消解了殖民话语的纯粹性和权威性,抵抗西方文化霸权,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的话语权。

电影文本建设需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复制殖民话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价值,创造一个仿真的电影文本混合体。在西方强势文化的霸权下,东方弱势文化首先要进入殖民话语内部,然后才有颠覆西方文化霸权的可能。民族电影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而海外受众与国内受众的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和欣赏习惯差异较大,电影文本的建设要顺应海外受众的期待视界,这样才能被西方受众所接受,进而获得认可,达到民族电影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以电影《孔子》译介为例,“中都宰大人”“左右司马”和“大司徒”都表示官职,如果异化翻译,则让海外受众不知所云,达不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影片中将其译为“The mayor of Zhongdu”“The military commanders”和“Prime Minister”,减少了西方受众的欣赏障碍,便于西方受众接受民族电影文化。再如影片中的“萧墙”,“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祸起萧墙就是指内部祸乱。影片将其译为“within”,并用“not across the border”为其做注解,这就缩短了民族电影文化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距离,便于海外受众的认知。归化的民族电影文化译介策略满足了海外受众的电影欣赏心理,便于民族电影文化进入海外受众的期待视界,为民族电影文化在海外受众的潜意识建立惯性思维提供了可能。归化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民族电影文化,增强了海外受众对中国电影文化的认可度,提高了民族电影文化话语权,为抵抗好莱坞霸权奠定了基础。

民族电影文化译介还需要构建异化的电影文本建设策略,在满足海外受众欣赏心理的基础上,生产一个具有民族电影文化特性的话语主体,进而混杂殖民话语,消解西方电影霸权。民族电影文化译介要凸显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异质性元素显现在殖民话语内部,一方面增加其模糊性,另一方面从内部加强对殖民权力的监督,抵抗殖民话语规范。异化的译介策略并不意味着与殖民话语的二元对立,更不意味着要建立本土电影文化中心主义,而是要促进民族电影文化非边缘化,促进其与霸权文化以平等的文化身份进行边界协商。仍以电影《孔子》译介为例。电影中文本“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论语·公冶长》,比喻人不可造就或者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救。译介保留了源语的文化意象,将其异化为“Rotten wood is hard to be carved”,生动地向异域电影受众传达了孔子对公伯寮的无可奈何和极度失望之情。电影文本“玦者,诀别也”的译介也是异化的妙笔。玉玦是中国文化专有项,形状为环形,有缺口。“玦”与“诀”谐音双关,表示诀别。影片将“玦”与“诀”分别译为“parted jade”和“a parting gift”,既显现了中国的玉文化,又呈现了双关的修辞格,深刻地向海外受众揭露了季氏送孔子礼物的真实意图。异化的电影文本建设策略为海外受众营造了一定的思维想象空间,传播了民族电影文化,瓦解了帝国主义电影霸权。归化与异化杂合的电影文本建设策略,书写了混杂的独特话语主体,破坏了殖民话语的整体性和一贯性,还原了民族电影文化的差异性,促进了民族电影文化对外传播。

四、结 语

民族电影文化译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话语权,抵抗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殖民理论的发展为民族电影文化译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阈。在后殖民语境下,民族电影文化译介需要践行媒介反话语理念,复制西方电影话语霸权的构建模式,以电影为媒介输出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构建归化和异化杂合的电影文本建设策略,超越文化霸权的统治,叙述混杂的话语主体,在殖民话语内部构建民族电影文化主体,实现民族电影文化的有效输出。

[参考文献]

[1] Bhabha Homi.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 ledge,1994.

[2]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22-423.

海外语文论文篇6

    本文依循话语研究的进路,通过观察、记录及采访有孩子或亲属在国外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在某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了海外华人在中国被谈论的三种不同方式,发现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是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建构,是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象征性产物,并证明了社会作用和人际关系有助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变。

    话语和身份认同

    话语分析假定身份认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起来的。话语和身份认同至少以三种方式联系起来(不可否认肯定还有其他方式)。话语建构身份认同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人们在口语和文字中共享的话语结构来进行建构。例如,奥巴尔和孔莱(1991)发现在美国的审判中,诉讼当事人和法律职业性的区别性社会角色/身份是通过他们区别性的话语结构来扮演的。没有经验的法律诉讼人倾向于归纳地表达,而法律专业人员则趋向于演绎地表达。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独特的谈话规则来建构。许多交谈民族志学者和研究者说明了话语的这一功能。如卡却(1986)曾描述了以色列言语群体为典型的dugri(直接)言语方式。卡伯(1990)则认为美国社会中的社会身份认同是通过公共演讲的规则建构起来的,这种规则呈现了一些文化价值,如尊重他人、自我呈现、非强迫他人接受个人观点等等。最后,身份认同还可以通过被某些人或某些群体谈论的方式而建构起来,这些方式有助于提供他们的社会意义(Sanders&Fitch,2001)。本文旨在研究第三种方式,即通过谈论而建构起来的身份认同。

    由于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学建构起来的(参见Moerman,1988),采访对象描述海外华人所用的语言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或政治意义,因此笔者的研究主要以中文形式来进行,并根据斯普拉德利(1980)的领域分析方法将语码分为富有意义的语义类别。例如,用于提到海外华人的各种术语;采访对象对自己与海外华人的不同的定位方式;采访对象对海外华人不同的态度或感受;海外华人让采访对象产生亲近感或距离感的行为;采访对象认为能让海外华人觉得受欢迎或温暖的活动;海外华人被察觉的改变类型;国内华人和海外华人之间被认识到的异同,等等。

    研究表明,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是不一致的,他们被不同群体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谈论着。以国内华人与海外华人的关系来说,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由那些从未与海外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组成,他们就像是“客观的”观众。第二类是由与海外华人有社会交往的人组成,他们之间有直接互动。最后一类是由与海外华人有家族关系的人组成,如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这三类人谈论海外华人的方式,正如分类学分析(Spradley,1980)所揭示的——民族主义话语、社会话语和关系话语——导致了三种不同的海外华人身份认同,即政治的、社会的和关系的。对第一类人而言,他们关于海外华人的谈论极大地受到了由媒介和宣传所传播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采用民族主义话语。而当人们(第二类人)在某一社会层面与海外华人有过互动后,他们会更加关注海外华人社会的和相互作用的方面,使用的是社会话语。最后,和海外华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或亲密关系的人(第三类人),则多采用个人/关系话语。深层次的分析则表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在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能够改变那些有助于建构海外华人超验的身份认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或文化意识形态。

海外语文论文篇7

【上海成人高考考试科目】1、高中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1)理科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物理、化学合卷)。(2)文科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历史、地理合卷),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2、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统考科目:(1)理科类:语文、数学(理)、外语。(2)文科类:语文、数学(文)、外语,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3)医学类(含中医学类和药学类)各专业:语文、数学(理)、外语。(4)中央*教育学院开设的监狱管理、*管理专业:语文、数学(文)、外语。(5)公安类院校各专业;语文、数学(文)、外语。注:(1)外语设英语、日语、俄语三个语种,考生可根据招生院校对外语语种的要求选择一种。(2)高中起点升本科和专科的公共课:语文、数学(文)、数学(理)、英语、日语、俄语、史地(历史、地理合卷)、理化(物理、化学合卷)实行全国统考,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3)高中起点升本、专科统一考试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4)艺术、体育等专业需加试的专业科目和考试时间,由各招生院校自定,并通知考生。3、专科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1)哲学、文史及中医、中药学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3)理工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4)经管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5)法学类:政治、外语、民法。(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7)农学类: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8)医学类:政治、外语、医学综合。注:(1)外语开设英语和日语两种语种。(2)专科起点升本科统一考试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3)专科起点升本科统一考试科目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除统考科目外,是否再加试专业课,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如需加试专业课,由招生院校向社会公布并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专业课加试规则:除规定的统考科目外,招生学校可在考试院成招办统一组织下根据专业要求进行专业课加试。其中艺 术类、体育类专业必须加试专业课,其它专业是否加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决定,专业课加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

【考试时间】根据根据以往经验,

日期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9:00-11:00语文外语14:30-16:30数学(文科)数学(理科)史地(高起本文科)理化(高起本理科)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专升本考试时间表

海外语文论文篇8

关键词: 汉语双关语 分类 功用

双关,修辞学上辞格之一,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①汉语双关利用词语的谐音、多义巧妙地使词语或句子在特定语境中带有双重甚至多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再现发话人心目中原有的意象,为语言表达增添了艺术色彩和感染力,使意境更加深远,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双关的单位被人们一步步扩展到了语素、词语、句子、句群、语段和语篇中。②

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含蓄的民族心理和直觉思维方式等构成了汉语双关语的文化基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带有伦理、整体、意向、直觉、意象、模糊、求同、后馈、内向、归纳十个特征。③在解释政治、社会、伦理、人生种种问题时凸显出强烈的主体意向性,重视意象和归纳。因此我国古代诗论家大都强调意在言外、意贵含蓄。难怪王希杰谈到汉语双关传统时说:“中国人一向比较喜欢双关,与这大概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④

目前,对双关的分类,标准和术语不一。国内出版的汉语修辞方面的著作都是从双关语词的音、形、义三方面着手,大致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谐音双关。中国人历来重视声音。汉语言中音节少汉字多(有六七万),形成了独特的谐音文化。“谐音双关”是指在选词时,选取一词来表达音同或音近但不同义的另一个词的内涵。这种利用音的巧合,偷换同音异义的词的表现手法,若运用得当,会产生丰富的修辞效果。⑤

谐音双关使用的范围大体分为四类。

1.社会习俗礼仪。在中国传统婚俗中,新人洞房床上柚子(有子)、枣子(早子)、花生(育)的摆放即是取了“早生子”的谐音,预祝早生贵子、子孙满堂,这是数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生育观念在民俗心理中的反映。诸如此类的谐音所产生的社会习俗礼仪在汉族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2.古今文艺创作类。在文学作品中,文人往往借谐音寄托个人思想感情。清初文杰金圣叹在刑场上为其子所作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中分别以“莲”、“梨”双关“怜”、“离”,表面指水果,实叙父子离别之情,彰显了文人的机智和巧妙构思。《红楼梦》更是将谐音双关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诸如《护官符》中的假与贾,雪与薛,等等。言此意彼,虚实相生,谐音其中,生动有趣,富含哲理,回味无穷。

3.语言本身的变异创新类。此类语音双关广泛运用于歇后语、广告词新闻标题、谜语、商标名等。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4.有着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类。如菜式“绝代双骄”实为青辣椒和红辣椒。

(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有意识地造成语义分歧;或以原表彼义的词示此义,构成表里两层互相关联的意思,形成双关。例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形容春天繁花盛开如烟似雾,兼示扬州之繁华。“孤帆”指孟浩然所乘之船,也兼指故人此去,孑然一身,漂泊无依。

汉语还有独特的双关构成形式――双关式歇后语。这种歇后语后部分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解释说明前半部分,但实际表达的却是与整个上下文中完全不同的语义。双关歇后语又分谐意和谐音两种。例如:飞机上挂暖壶――高水瓶(高水平);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好大的胆子)。

汉语双关语的传统从古至今一直非常活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十分盛行,流传盛广,其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文学作品中。诗歌、小说、戏剧、神话、寓言等文学作品中就常采取多义或歧义等双关形式,曲折表达作者复杂的心态,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加文学作品本身的美学色彩。

(二)语言文字游戏中。借助汉字多音多义的性质,能使词语或句子,通过词汇意义等,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歧义,一明一暗,分别对应着文字游戏中的谜面和谜底,含蓄而幽默。在中国,以双关语为基础的文字游戏,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如灯谜、字谜、酒令、相声、歇后语、民谣、歌谣、笑话等。前两者是中国的国宝。⑥

(三)现代媒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告、新闻报刊、杂志、手机短信、网络文学,经贸往来,商业谈判及正规的政治外交场合等领域更是广泛利用双关语。语言学家Leech曾指出:“双关是所有象征际中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特别是在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中涉及性和宗教的禁忌语时尤为多用。”在涉及禁忌语时,使用双关语可回避俗语的刺耳或直接表达会引起的不良社会反应,从而产生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化解尴尬场面、创造融洽气氛、增进相互了解的效果。

尤其是运用于广告语中。双关语是中外广告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段,简洁新颖幽默,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被用于广告语音、词汇、句法等各语言层面,使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满足广告创作短而美的经济原则,提高了语言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效果;它还使广告标新立异、幽默有趣,让人能对两种或多种不相关的意义产生丰富美丽的联想,满足了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营造出一种意境美,从而延伸了广告的劝诱力度,促销了产品,达到了较好的广告效应。例如:

华力牌电蚊香,“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广告)

正是运用了双关的同音异形异义法,既强调了产品灭蚊干净的高品质,又突出了该蚊香无毒无味的特点:默默而无蚊(闻),无声又无息;也向人们表明了一心奉献、不图回报的心意,幽默地表达了产品功能和产品制造商的自信,达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

双关语是修辞学、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文艺学、文字学、文学创作、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任何学科都无法单独研究它。只能借用多学科的成果,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双关语。⑦在隐喻学研究热的大背景下,双关语的研究也必将进一步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动态研究趋势,双关语也将作为一个新的边缘学科,出现于研究领域。

注释:

①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482.

②钟玖英.双关范围新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

③连淑能.论中国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④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39.

⑤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446.

⑥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30.

⑦王希杰.论双关[J].玉溪师专学报,1989,(6).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连淑能.论中国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海外语文论文篇9

[关键词] 目的论;字幕翻译;电影《加勒比海盗4》;直译法

电影是一种供大众娱乐且承载了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它已经深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是人们了解外界信息与认识其他国家民俗风情的主要途径。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英语电影作为一种宣扬西方文化的渠道,随着《功夫熊猫》《阿凡达》等电影席卷了全球,尤其是《加勒比海盗 4》更是成为一部令人瞩目的电影,它综合了幽默、趣味、冒险等电影风格及令人震撼的演员阵容,又一次让众多的“海盗”迷们领略了一场恢弘的视听盛宴。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电影字幕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涉及中西方文化的移植,因此,翻译者在尊重与忠实于原文信息的前提下,还应充分关照受众的审美与接受程度。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型,遵循目的论翻译原则,使受众群体通过最小的努力就能获取最大化的影片信息。

一、目的论和目的论的原则

目的论是由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提出的,这一理论也成为德国翻译理论的基石,它的提出意味着翻译的过程可以不受源语中心论的钳制。目的论要求翻译者的出发点应以译语视角为主,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策略都应该取决于译文的需要和目的。在此之后,目的论又得到了发展和深化,并具体指出目的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应遵循三个翻译法则,即目的、连贯以及忠实法则,它的中心原则始终都以目的法则为根本,基于这个根本的前提下,再来评价译文的质量是否与原文等值。目的论指出在进行字幕翻译的时候,翻译者应该要满足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翻译目的及受众的实际接受程度,根据源语中的具体信息来恰当选择翻译策略。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应该侧重于考虑译文的功能,而不是一味要求实现对等,翻译本身就随着目的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判断翻译优劣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翻译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二、《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概况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是一部集合了冒险和奇幻的美国电影,于2011年5月在美国公映。与前三部系列电影一样,《加勒比海盗4》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享受,并融合入了青春、死亡等都市化的元素。但不同的是,这部影片是通过3D形式呈现出来的,著名的影星约翰尼・德普继续化身为杰克船长,整部影片故事就是围绕他探寻不老泉水作为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这一部的杰克船长站在了十字路口,让他难以确定的是安杰莉卡是真心爱着他还是仅仅想利用他来寻找不老泉。于是在这个女人的强制下,杰克船长不得已登上了海盗船,而他即将面临的则是一次未知的海上旅程,这次他需要战胜的两个对手是黑胡子海盗以及自己的情人。电影《加勒比海盗4》依然延续了观众对前三部系列电影的关注与热情,而在这部影片中最令人期待的是杰克从伦敦开始了逃亡的旅程,再一次把故事背景设置在伦敦则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同时,影片的创作模式与传统的海盗片基本相符,随着主人公离开总督府,在海上历经了奇幻的冒险历程,而在热带雨林地区则把影片引入了全新的视觉画面中,尤其是风景绝美的夏威夷景观定会为影片增添许多新鲜、惊奇的感觉。电影《加勒比海盗4》进入了中国市场后,也受到了许多中国观众的青睐,这种视听享受的再现得益于翻译者准确还原了源语中的幽默、惊险的情节亮点,让中国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与杰克一起开启逃亡和冒险之旅。

三、目的论视角下的《加勒比海盗4》字幕翻译

在美国电影《加勒比海盗4》的字幕翻译中,翻译者主要结合了影片中的内容、语境、主人公的神态动作等,从而把人物之间的对话更加切合受众群体的语言表达习惯,不仅实现了字幕翻译的根本目的,也把源语中的精彩故事内容展现出来了,让受众群体体验到了与源语观众相同的视听效果。

(一)直译法

在目的论翻译原则的指导下,翻译者采用直译法能最大限度给观众带来源语中的民俗风情与语言文化,让受众群体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翻译者在进行汉英字幕翻译的时候,应该相信受众群体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采用异化策略把源语中的情节内容直接表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源语中涉及的特定文化意象。例如在电影《加勒比海盗4》中,杰克在船上鼓动水手们发生叛乱,并在房间内与黑胡子海盗进行了对话,其中黑胡子说道:“The Quartermaster sees things before they happen.He has foreseen my death,and so the fates have spoken.The threads of destiny woven.”在这一处的翻译中,首先我们要了解杰克与黑胡子之间的对话内容,并结合前后的对话内容来判断黑胡子的真实意图。在影片的这一段情节中,杰克听说黑胡子即使是头被砍下来了也能利用身体环绕船三圈,并又能返回到船上。对源语中人物动作的描述主要是翻译者通过生动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直接翻译出来的,与源语的意思基本相符。杰克说完之后就出现了黑胡子的对话内容,翻译者把黑胡子说的“sees things before they happen”这一句运用了直译法,直接译为“未卜先知”,与源语中的意思保持了一致。而在“The threads of destiny woven”的翻译中,翻译者并没有做任何的修改,也是利用了直译法与源语的意思实现了对等,译为“这就是命运编制的线”。事实上,当源语内容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直译法更能凸显出源语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出相同故事内容。

(二)意译法

英语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用语与语言结构的不同,尤其是带有一定文化特性的词汇和语句就不能采用直译法,而是应该遵循目的论翻译原则,采用意译法进行语句含义的完善与补充。在意译法的运用中,翻译者首先要充分理解源语中的意思,并采用符合受众群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转换。在英文电影《加勒比海盗4》中,主人公杰克对传教士先生进行了谈话,杰克说如果在这次旅程中发生了意外,他愿意皈依宗教,于是他请求道:“Clergyman,so that I may be welcomed into that place where all the ‘goody - goodies’ get to go.Savvy?”在这句话中,杰克说希望去“goody - goodies”地方就满足了,翻译者对这个具有文化特征的词汇进行翻译的时候,考虑到目的论翻译原则与受众的语言文化,所以采用了意译法并从受众习惯的语言习惯表达中寻找到等效的词汇来转化,译为“善男信女”,由于这个词汇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所以这个翻译处理能让受众群体掌握,并完全能理解源语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归化法

电影字幕翻译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更多的是中西方文化的移植,而在目的论翻译原则的要求下,翻译者为了给受众群体营造一个熟悉的语言环境,往往会采用归化法来表达源语中的意思。例如在电影《加勒比海盗4》中,杰克和安杰莉卡在船上进行的对话,两人对话的开头十分简单,安杰莉卡说道:“Wine,music,candlelight.I think weve traveled down this road before,Jack.”两人在一起喝红酒,此时又有音乐与烛光的点缀,不禁让安杰莉卡联想到从前两人在一起的情景,因此,在“weve traveled down this road before,Jack.”的翻译中,翻译者采用了归化法把安杰莉卡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简单译为“这情景我们似曾相识”,译语与汉语的表达结构相符,观众也乐于接受。但如若采用直译法,则被译为“我们以前走过这条路”,这样的翻译就很容易让人曲解源语中的意思,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翻译者在处理两人的对话中多次采用了归化法,同样在这个情境中,杰克说道:“where we shall bathe one another in equal shares of fame and other assorted debaucheries.”根据目的论翻译原则,翻译者首先要充分关照受众群体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理解能力,而归化法正是以目的受众群体为主,按照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和传统文化来翻译,就可以译为“我们在那不仅青史留名,还能长生不老,更是可以重温旧梦”,这一处的翻译被称为典型的归化法翻译,完全以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作为翻译的出发点,自然而又流畅表达出源语中的意思,且通俗易懂。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目的论翻译原则的前提下,翻译者综合考虑到我国拥有广阔的译制片市场,同时也存在字幕翻译的诸多不足之处,所以翻译者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翻译案例,通过分析目的论原则在字幕翻译中的作用性,并进一步地总结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和策略。美国电影《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的字幕翻译就立足于目的论原则,翻译者恰当选择了直译法、意译法以及归化法来转换语言和特定的文化意象,为受众群体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语言环境,并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参考文献]

[1] 石睿.从目的论角度探究电影字幕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4).

[2] 俞庆.从目的论看《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海外英语,2012(09).

海外语文论文篇10

【关 键 词】汉学;中国学;东方学;外国学;外语学科。

【作者简介】孟庆波,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博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汉学史。

刘彩艳,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外部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化研究。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等十几家专门研究机构,出版有《国际汉学》《海外中国学评论》《汉学研究》《中国学研究》等四五种专业学术期刊。尤其是刘东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截止到2012年8月,该书系已经出版一百三十五种)和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汉学家大会”和“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交替举办,更是对海外汉学研究热度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国内学界的一门“显学”,人才辈出,著述充栋。然而,海外汉学研究急速发展的盛况之下还是有几点认识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澄清的。

一、汉学之于中国学

国内学界曾在本世纪初就汉学与中国学的名称及学科定位方面产生过争议。时过境迁,该争议已趋尘埃落定,本文也无必要老调重弹。这里主要说学界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内涵之后,在研究实践上仍然存在的不妥。

简单来说,将汉学定位于人文学科的中国研究,主要关注中国的语言、文学、思想、宗教和历史;而将中国学定位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对近现代中国进行研究,我们在这两种学术研究之间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划分。但对二者的划分似乎不应走向极端而否认美国汉学与美国中国学之间始终有着并行发展的趋势与内在勾连。国内学界对这个问题似乎重视不够,极易武断地将美国的汉学研究与中国学研究进行人为割裂。

1.并行发展的趋势。以往学界的“转向说”不少,即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从汉学向中国学的转向。似乎我们一般的认识就是美国对中国的研究在费正清时代就已经转向,汉学已经被中国学所取代,给人留下美国汉学已经消失的印象。我们认为,一种学术声音不应强行代表、淹没另一种学术声音。当下美国中国学研究的盛况不容否认,但是通过对美国国内的《美国东方学会会刊》《哈佛亚洲研究》和欧洲的《通报》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报》等专业期刊上美国稿件的大致研究,我们发现美国的汉学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在不断深化。《美国东方学会会刊》上发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Paul R. Goldin(金鹏程)的古汉语虚词研究系列文章、爱荷华大学教授W. South Coblin(柯蔚南)的上古汉语语音研究系列文章等即可作为明证。作为美国汉学的另一个重要堡垒,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汉学研究更是呈现出精致化的趋向。其现任社长杜维明先生的“新儒家学说”,承续了上自民国时代熊十力、冯友兰,继之以唐君毅、牟宗三等人中兴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弘扬并改造中国儒学,力图使中国文化现代化。据此,本文主张汉学研究和中国学研究的发展只不过是学术地位上主流和支流的博弈,而非你死我活的决斗。中国学如火如荼的同时,汉学研究也在继续发展。“道”并行不悖,我们能不能修正以前的“转向说”,而代之以“以……为主”的说法?

2.美国汉学与中国学的勾连。费正清(John K. Fairbank)曾说:“美国有组织的汉学研究始于美国东方学会。美国东方学会从一开始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使命感。”侯且岸则明确指出这种使命感就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为美国对东方的扩张政策服务”。具有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使命感,这使得美国的汉学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人文科学纯学术研究的范畴,带有现实关照和对策研究的特点。1860年,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 Williams)向美国东方学会年会提交论文《On the Late Dealing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Powers》,直接向美国学术界报道中西外交的最新情况。卫三畏回美国后成为耶鲁大学第一位汉学教授,也成为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汉学转化的关键人物。他的代表作《中国总论》初版时的副标题即为“概览及其居民的地理、政府、教育、社会生活、艺术、宗教等”,全方位对中国进行研究,并且更重视现实问题,“非常像今天中国区域研究课程的提纲”,带有社会科学的研究特点。此外更具关键意义的是,美国东方学会汉学研究中的社会科学因素不断发展,最终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培育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中国学。

关于美国汉学与中国学,崔玉军曾明确指出:“……并不是说汉学和中国学是两不相干的独立单位……并非势不两立。”“汉学和中国学之间的界限呈现出模糊化和交织化的趋势。”他也举出了汉学家担任中国学研究机构主席、中国学研究机构主席出版汉学著作的事例加以佐证。我们认为,对汉学、中国学的大致划分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尊重了海外汉学自身的发展历史。但是如果一味强调二者的区别,而忽视二者共同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作者群体和表述方式,则容易陷入二分法对立思维的泥沼,强行割断二者的内在关联。

二、汉学之于东方学

我们能否把汉学的研究框架定位在东方学的大背景下?

张西平指出,就西方的知识体系来说汉学处在东方学这个大的体系之中。再以美国东方学会为例,作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发源地,美国东方学会的研究范围涵盖整个东方,中亚和印度始终是其研究的重点。中国的研究比重是后来才逐渐加大、后来居上的。虽然在创刊的第一期上就刊发了两篇研究中国的文章,甚至作者之一就是美国东方学会的主要创办人、首任会长John Pickering,但从总体上讲,在19世纪的学术环境中中国处于东方学的边缘,直至20世纪,汉学研究才在东方学会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是汉学从来都是东方学会研究的核心关注点之一。著名汉学家卫三畏、劳费尔(Berthold Laufer)、恒慕义(Arthur W. Hummel)、傅路德(L. C. Goodrich)、叶理绥(Serge Elisséeff)、顾立雅(H. G. Creel)、赵元任、卜弼德(Peter A. Boodberg)、德克·卜德(Derk Bodde)、蒲立本(E. G. Pulleyblank)等等都曾担任美国东方学会的会长,这充分说明汉学研究是充分得到学会认同的。对东方学会的汉学进行研究,必定会发现一座学术富矿。但对《美国东方学会会刊》进行初步整理和研究,我们发现其作者群体的研究区域很少只限于中国,一般的研究视野都至少定位在东亚及周边区域。比如,1884-1889年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的惠特尼(William D. Whitney)曾在《美国东方学会会刊》连续发表有关中国和印度星座体系比较的系列文章,虽然超出了中国文明的相关领域,但我们很难认为这类文章不属于汉学研究的范畴。其实,这一印象符合大多数美国汉学家们的实际情况。劳费尔对中亚语言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叶理绥的日本研究、芮沃寿(Arthur Frederick Wright)的印度、日本佛教研究等都足以说明他们绝非就汉学而汉学,是有很宽的视野的。

汉学既然是东方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必然受到东方学的大局影响。明清两代来华的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都曾对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进行过大量研究,成了一种学术体系。但如果我们把这种研究只限制在汉学内,只关注东方学对聂斯托利派在中国情况的研究,似乎割裂了整个东方学对该教派的宏观研究。聂斯托利派自欧洲经中亚传到中国,它在中亚的传播范围及影响深度要远远超出中国。因此,在东方学的框架内,研究聂斯托利派的重点区域是中亚而非中国。由此证明,脱离东方学研究汉学,既不全面,也无法深入。

汉学家们的研究如此宏大,那我们国内汉学界是否可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何才能如实研究这些汉学家们的知识谱系?本文建议,探矿、采矿之时我们应怀有如下宏观考虑:一是如何在东方学的大框架下考量汉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二是反过来汉学对东方学的整体发展有何促进?三是汉学与印度学、中东学等其他分支在研究理念、理论手段、表述形态上有怎样的相互影响?四是在相类似的研究点上,汉学研究和其他东方学研究有何差异?

三、外语学科与海外汉学研究的

“外国学”路径

关于对海外汉学的研究路径,本文将主要依据个人的学术体验进行说明。笔者身处外语学科,并且以后还要在外语学科从事汉学研究。以这样的学科背景研究海外汉学,有时感觉闲庭信步,因为没有语言障碍;但更多的时候是感觉缺乏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功,有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严绍璗教授曾说,从事海外汉学研究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素养,其中第一个就是本国文化的素养。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无法沟通中西,那就没办法对海外汉学的成果做出有效的评价,也无法与之进行学术对话。大多数身处外语学科的人在深度面对我们自身的文化时都会有熟悉但更多是陌生的感觉。如同所说的“言必称希腊”,外语学科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危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西平教授曾指出外语学科视野偏隘的缺陷:“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已经与当年吴宓先生在清华大学外语系所倡导的会同中西、学识博雅的外语教育思路相距越来越远了。”

外语学科的人不能从事汉学研究吗?笔者认为抱怨没有用,重头再来不可能,反思、调整学科定位与学术视野之余还是应该困兽犹斗,寻求出路的。我们知道,海外汉学产生的学科背景、问题意识、理论手段、表述话语都完完全全是西方的。如果说海外汉学和中国有联系的话,中国也只是成为他们研究的对象、材料的来源地和理论的试验场。中国在海外汉学的体系内并不占有主体地位,只是西方对照世界认识自身或解决自身问题的一个渠道。这一点在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的著作《迂回与进入》中有明显的体现,他要“假道于与欧洲文化完全异质的中国文化,从而最终重新回到希腊——欧洲思想界的永恒精神家园”。萨义德更认为东方学与其说与东方有关,还不如说与西方世界有关。东方学从头到尾都显示着文化霸权,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是西方话语对东方文明认识的阐述、建构和操纵。葛兆光曾说:“海外汉学在本质上是外国学……因其问题意识、研究思路乃至方法常常跟它本国的、当时的学术脉络、政治背景、观察立场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第一步就应该把‘中国学’还原到它自己的语境里去,把它看成该国的学术史、政治史、思想史的一个部分,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研究的是一回事。”

如果上述引用的说法都能成立,笔者想到:在强化中国本位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同时,我们外语学科的人能否扬长避短,疏离中国本位,不做比较文化思路上的汉学研究,而只是把它作为一门外国学问,只对这门外国学问进行学术史的梳理?李学勤先生早就指出:“我认为研究国际汉学,应当采用学术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将汉学的递嬗演变放在社会与思想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而这个学术史研究,也只能是外国的学术史。以我们的理解,就是以西方的社会历史为母体,以西方著述为主体,进入西方,审查海外汉学在外国学术体系内的发展历程,对西方学术史进行的一种线性的“外国学”研究。

若是这一想法能够得以实践,那么外语学科的人研究海外汉学就会轻松许多。张西平曾说,对于海外汉学的研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一个学科有一个学科的任务?海外汉学研究能否给外语学科一个容身之地,发挥其文字处理的特长,做一些翻译、梳理和述评,将更多西方的汉学成果引入中国?我们的海外汉学研究队伍中,有外语背景的人还不算多。若是可以突破这一瓶颈,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崔玉军:《略论美国中国研究的两条路向——兼论汉学与中国学之勾连》,载《汉学研究》第12集,2010年。

2.葛兆光、盛 韵:《海外中国学本质上是“外国学”》,载《文汇报》2008年10月5日。

3.顾 钧:《为“汉学”正名》,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12月5日。

4.顾 钧:《美国东方学会及其汉学研究》,载《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4日。

5.侯且岸:《当代美国的“显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李学勤:《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李学勤:《国际汉学漫步》,[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 孟庆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东方学会会刊〉中的孝及〈孝经〉研究》,载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研究会议论文》,2012年12月。

9.孟庆波:《美国中国学的发端史研究》,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0.严绍璗:《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张西平:《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12.周 宁:《“被别人表述”:国民性批判的西方话语谱系》,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