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04:18:18

康复训练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篇1

关键词:放松训练乳腺癌围手术期康复心理

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它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医疗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但因手术治疗患者会由于的残缺、形体的改变,上肢活动受限及化疗后脱发等使自尊心严重受挫,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回避社交,不愿意或不能正确利用社会支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Burish博士在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研究中指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加引导性想像可以减轻化疗后72小时内产生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还可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化疗前紧张、焦虑和抑郁的感觉,降低患者的生理唤醒水平、脉搏、血压。本研究采用放松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得分、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不适、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对象

1.1选择我院外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岁—72岁,其中患左乳癌38例,右乳癌21例,双乳癌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1例,改良根治术41例,乳腺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清扫术8例,切口均甲级愈合。纳入标准:(1)全部病例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均有活体组织诊断依据;(2)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能理解各量表内容及愿意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标准:(1)有智力或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频繁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

1.2入选病人一般情况入选病人60例,采用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30例,年龄45.35±4.71岁;对照组30例,年龄47.52±6.27岁,两组在病变性质、年龄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1调查工具

2.1.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是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刘贤臣于1996年在国内进行修订,用于睡眠质量评价的临床和基础研究。PSQI用于评定受测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共18个项目,组成7个成分,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1.2抑郁自评量表(SDS)是由(WK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者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该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1-4分;5个为反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4-1分,20个项目所得粗分相加后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

2.1.3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该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1-4分,5个为反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4-1分,20克么址窒嗉雍蟪艘?.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

2.2调查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分别在入选时、干预2周后发放调查问卷,遵循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按统一指导语完成。各种量表在患者充分了解填表的方法后,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协助独立自主地逐项填写,填表后及时检查核对,确保资料合格后回收,由同一个评定员评定结果,防止评定人员变动而引起误差。

2.3护理干预方法

组织康复护理团队,由护理专家制定护理方案,对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选时、干预2周后分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

2.3.1建立干预基础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2放松训练方法入选时即教会患者和家属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想像放松法。总计4-8小时的数次集中训练,再伴每日练习20分钟。训练方法:①被试者处于舒适位置。指导者先令其放松,指导其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在深吸气后屏息数秒钟,然后缓缓呼气同时放松全身。如此重复几次,使被试者完全安静下来。②指导者用缓慢的速度令被试者收紧某一块肌群,再放松之。然后再转换到另一块肌群作同样的训练,其次序是前臂、二头肌、头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脚部,共16组肌肉。每进行一块肌群的收紧和放松训练时,都要体验紧张和松弛时的感觉差别。③经过反复训练,当被试者通过对肌群放松感觉的回忆就能自动放松全身时,上述交替收紧与放松训练即可逐渐停止。此后,被试者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凭个人对放松的感觉,反射性地使自己放松。④在进行放松训练的时候,指导患者想像轻松愉快的场景,如置身于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草地,抑或是海滩、沙地等最向往、最舒适的场景,想像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轻松、睡眠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壮、自己的免疫力越来越强大、身体的癌细胞越来越少……注意手术后制动的患肢暂不进行训练。

2.4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每份资料,在检查完整性和有效性后进行编号,经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

3.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14.75±3.21天;对照组19.26±1.8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患者指标发生率比较。

3.3两组患者术后不适及并发症比较。

3.4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四、讨论

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想像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是通过有意识地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绷紧和放松全身肌肉,同时有意识地感受身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使个体掌握主动松弛过程,目的是诱导人体进入松弛状态,以降低动系统的功能,提高营养性系统的功能,降低应激水平,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想像放松法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不需专门的仪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国外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多种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适应治疗,改善生理功能。

4.1放松训练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睡眠质量焦虑是一种不确定的、不舒适的、恐惧的感受,是对压力的一种主观情绪反应,也是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情绪反应;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对周围的人或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哭泣、沮丧,严重的出现自杀等症状。抑郁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病死率增加,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焦虑和抑郁都属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必须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交互抑制理论认为,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互相影响。肌肉放松与焦虑情绪是两个对抗过程,其中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着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因此绷紧的肌肉会导致情绪紧张,全身肌肉放松能减轻焦虑。从表1中可以看出,乳腺癌手术后部分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放松训练后,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PSQI总分、SAS标准分、SDS标准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4.2放松训练可减轻术后不适,降低并发症乳腺癌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2%-54%;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为6%-29.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给患者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创伤,而且影响治疗效果。放松训练进入松弛状态时,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机体耗氧率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动脉血中乳酸减少,骨骼肌血流有轻度增加,脑电图的a波的比例增大,同时伴有心理的变化,表现为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本研究显示(表2),实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上肢水肿、皮瓣坏死、肩关节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小结

综上所述,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术后不适、并发症等问题,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减轻术后不适,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促使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最终达到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佳圆,栾荣生,吴得生,等.我国生殖内分泌肿瘤的时间及地理分布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038-1040.

康复训练论文篇2

摘要: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的核心工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军事训练伤损害官兵健康,影响部队训练水平,如何有效利用康复训练积极防治训练伤,在强化官兵体能素质的同时提升部队战斗力是我们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部队 康复训练 恢复

军事训练是提高官兵作战体能、技能的主要途径,官兵在长期、大量的军事训练中,其肌肉力量不平衡,再加上训练科目种类多且难度大,容易造成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或出现关节移位的现象,导致官兵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关节损伤。这也是部队最为普遍的一类训练伤,是影响官兵身体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那么,出现了训练伤,如何快速恢复战斗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康复训练的功能作用

有效治疗训练伤。官兵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必定影响其体能,不能正常的进行各项训练甚至影响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受伤后快速有效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在运动训练中,无论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多大,都会成体能的下降,而体能的下降又会加重伤病。因此出现运动损伤时,长期静养只进行医疗康复并不能彻底地治疗的伤病,体能康复训练结合了康复医疗和体能训练两方面的内容,能够在进行康复医疗的同时对官兵进行体能训练,促进体能的恢复,使官兵的身体状态向最佳状态过渡,既满足运动训练的不间断性,又缩短了身体恢复时间,并为官兵恢复正常后的体能、技能训练提供有力的保证。

加强损伤康复后的再防护。损伤发生后,通常会导致专项体能、运动技术和本体感觉的下降。如果只接受普通的治疗,未进行专项康复训练便再投入正常练,其再度损伤的概率极高。例如,踝关节内翻损伤后,若只简单评定其在垂直平面的抗阻运动情况就返回训练场,而不考虑专项训练中伤愈后的踝关节侧副韧带在左右或扭转情况下承担的 张力,则可能再度产生损伤,且再次损伤还会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恐惧而影响训练质量。康复训练对损伤的情况制定专项的康复训练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受伤部位进行训练,可有效增强其预防损伤的能力。

二、开展康复训练的建议

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加强人才的培养。利用军事院校的优势,开设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专业知识课程,丰富基层指挥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官兵训练的科学性,做好受伤人员的身体恢复工作。同时,可举办康复训练的理论讲座,提高官兵对康复性体能训练的认识,提升官兵参与康复训练积极性。

大力引进康复训练专业人才。在部队文职人员的队伍中,加大在体能训练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比例,如专业运动队的康复师、体能师,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特长,不断提高部队康复训练的水平,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军民融合,加强与地方交流合作。地方的专业运动队、体育运动组织在运动康复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及相关的设备资源,部队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交流经验,借助地方先进资源,提高部队康复训练水平。

加大对康复训练的投入。部队根据本单位情况建立康复训练中心或康复训练室,引进先进体能监控设备和先进的康复训练技术装备,配备专业人才指导训练,做好康复工作,减少训练过程中的伤病频率,提升训练效率,完善部队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俊.针对官兵能力个体差异做好部队训练工作[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60-62

康复训练论文篇3

【关键词】自理理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居家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98-02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救治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但致残率却高达80%。如何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已经成为目前居家康复护理关注的问题[1]。美国护理学家D.E.Orem提出当人的自理能力不能满足其自理需要时,就产生了自理缺陷,也就确定其需要护理[2]。为了满足社区老龄化的需求,发展以社区或家庭照顾患者的慢性护理干预,降低诊疗费用[3]。目前,居家护理已经成为上海地区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Orem自理理论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居家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通过华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找出所以近12个月内因脑卒中发作引发偏瘫现已出院居家的患者,并对其进一步调查,选择其中缺乏康复知识、行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1-65岁,平均58.7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6例,高中17例,大学12例;现生活在社区中,处于疾病稳定时。排除语言能力障碍、理解能力障碍及其它影响生存质量疾病的患者。经基线调查,再将其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并对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1.2方法

1.2.1居家康复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社区常规随访。干预组: 由2名社区医生,2名康复医师,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社区护士,5名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中具备康复指导技能的退休人员)组成居家康复护理干预小组,对干预组实施维持6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定期服务: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时每天2次,每次30分钟。不定期服务: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需求随时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床组联系。内容:①由社区医生联系,康复医师评估,护士制度康复护理计划和措施,并指导家属、患者积极配合完成。②床上功能锻炼:教会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适度的被动运动(要求各个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充分活动,如举臂,抬脚,握拳,屈肘等),并根据患者的偏瘫病情状况和耐受能力确定肢体活动的幅度和程度,手法应适中、由慢渐快,由轻及重,由弱至强。③下肢功能锻炼:根据现病情稳定状况,尽早适度下床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④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提供相应心理护理干预。⑤志愿者为患者及家属传授经验,并结对相互鼓励。方式:讲解、讨论、示教、训练。为全程追踪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每位社区护士负责做好各项记录。[4]-[10]

1.2.2评价方法

6个月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数评定标准分别对使用Orem自理理论居家康复护理前后进行评分。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2 Orem自理理论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1 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由于脑卒中发作引发偏瘫的发生,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协助完成,使其自尊心大受打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急躁、失落、颓废等,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些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居家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因此,首先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评定[11],给予合理心理疏导,允许患者情感的适度发泄,指导其重拾信心,取得家属及朋友的积极配合,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针对性的制定健康心理机能的恢复。

2.2 肢体功能锻炼: 居家康复护理干预小组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分6步程序:床上各式-床上主动被动运动-坐位训练-坐位平稳训练-站立平稳训练-步行训练。

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肢体功能锻炼中适当穿插ADL的训练。包括穿衣服、如厕、进餐、刷牙、拧毛巾等。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这些既基本又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再循序渐进的增加ADL的强度训练。整个训练过程要给予充裕的时间完成,耐心指导,细心协作,循环练习。

2.4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合理利用社区中辅助锻炼器材的使用,向患者家属解释居家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说明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偏瘫康复的不可或缺,同时指导家属如何帮助患者训练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4 讨论

4.1 Orem自理理论在居家康复护理中强调辅助教育的作用,强调护士的任务是增进患者自我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观能动性[12]。Orem自理理论为居家康复护理提供了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一种概念结构,体现护士在治疗、护理、康复中的作用,丰富护士的职业内涵,在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康复指导Orem自理理论提供专业的辅助训练理念,并随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相应的护理需求也会随之减少,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13]。

4.2 由于社区居家康复护理是目前老龄化社会中的一项新兴护理工作,迈进社区走进家庭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护理工作在摸索和探讨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康复功能训练指导,争取在康复干预下恢复患者最大可能性的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经居家康复小组干预后,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数评定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 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2] 丁亚芬,黄丹丹,张超文,等.Orem自理理论在内科脑出血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03-104.

[3] 刘腊梅 周兰姝.我国台湾地区居家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3):651-652.

[4] 周健 周军 李建华.循序功能训练康复期脑卒中患者[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606.

[5] 张新勤.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37-4838.

[6] 骆京京.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1例整体护理的体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97-98.

[7] 毛秋云 孙爱芹 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6-97.

[8] 张玲 郭红.老年人的居家护理[J].中华全科护理,2006.9(15):1290-1292.

[9] 孙菲 徐燕.我国家庭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1):42-43.

[10] 梁茹 吴丽芬.出院患者家庭访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06.5(4):79-80.

[11] 高玲 钱开林 孙延文,等.心理康复治疗对年轻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69.

[12] 李春梅.自理理论在神经外科偏瘫康复护理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1-2592.

[13] 蒋凤菊 赵庆华.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7.21(8):2072-2073.

康复训练论文篇4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7例,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立体”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6~84岁;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57~81岁。两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麻醉及手术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由责任护士做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和注意事项[2]。其中,两组中护士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4方各司其职;对照组则由护士独自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医生、患者和家属不参与。

观察组实施方法:⑴评估阶段:首先,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负责告知患者和家属是否自愿参加观察组训练,以取得配合;其次,由护士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与患者、医生进行核实[3];最后,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讨论,详细评估患者的需求,确定其现有和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护理目标和措施[4]。⑵计划阶段:首先,把上述评估内容制订成立体康复卡,包括4部分:①患者基本情况表;②健康指导参与人员基本情况表;③健康指导综合意见表;④患者反馈意见表。其次,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随着患者康复情况的变化,相应调整康复训练内容,并由护士做好记录。⑶实施阶段:①由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示范讲解,医生查房时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讲解训练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和家属讨论发言,由护士记录在立体康复卡上。②由护士向患者做康复示范,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锻炼程序,并评价效果。③由患者和家属具体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及时向护士和医生做出反馈,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观察组评价标准及方法:⑴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知晓率进行评价: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①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②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③差:患者能复述不足50%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⑵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该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脱位、栓塞、关节僵硬、便秘等[5],分为有和无两方面。⑶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行风办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13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结果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进行X2检验。

两组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见表1~3。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有无对照组232(8.7)1(91.3)观察组24024(100.0)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从实验可以看出4点:①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4.10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6.95天,这表明对住院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立体”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②观察组对康复训练内容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有力地调动了患者康复积极因素;③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坚持完成康复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④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关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是十分有效的。它实现了医患互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俊.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章秀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1:68.

3李秀英,王德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28.

康复训练论文篇5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教结合;粗大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10-0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致残性,严重影响小儿的智育及身体发育[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小儿脑瘫的认识不断提高,综合措施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起步较晚,不能一时建立起很多的康教中心为所有脑瘫儿童提供综合的康复服务。目前的教育和康复结合还未形成系统化。本研究主要探讨康教结合对学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青浦区辅读学校的脑瘫儿童6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判定的标准[2],年龄6~12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智力障碍,不能配合训练者;②合并有严重听视觉障碍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脏等其他疾病不宜进行康复训练者。将符合条件的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其中痉挛型19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其中痉挛型18例,手足徐动型4例,混合型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脑瘫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教老师依据教育评估量表评估情况制订的计划进行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医师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首先召开康复医师和特教老师、残疾学生家长参加的康教结合工作座谈会,会上对医教结合项目的意义、实施方法、方案进行解读,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并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两小组为每位患儿在康复和教育期间每3个月召开1次评价会,家长同时参与,会中也可补充病史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经过充分讨论,找出脑瘫儿童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在,制订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疗程均为12个月。

1.2.1 训练内容 康复医师根据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①低难度训练:包括头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俯爬、坐位保持及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重心较低的活动项目;②中等难度训练:包括膝立位保持,单膝立位、跪行、辅助、站立(用站立架或外力辅助的被动站立)等训练;③高难度训练:包括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等训练。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如厕、入浴、社会适应等项目及其有关动作的训练。

1.2.2 疗效评估 由医院康复科康复医师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患儿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末采用GMFM-88和ADL评分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环境为安静、独立、无干扰、采光较好的房间,患儿穿衣1~2层,在不违反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有父母或监护人配合看护,测试前进行交谈,情绪较好时进行,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

GMFM-88量表共88项,分5个功能区,每项4级评分,评分结果计算方法:总百分比为每个功能区的得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后再除以5。①临床痊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达满分;②显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15%;③有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1%~14%;④无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未提高,甚至减少。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ADL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设计的《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百分制,每项能独立完成为2分;部分完成为1分;不能完成为0分。①临床痊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达到100分;②显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20%;③有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1%~19%;④无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未提高,甚至减少。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MFM-88评估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脑瘫儿童在训练12个月末的GMFM功能区得分均显著提高,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ADL评估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脑瘫儿童于在训练12个月后的ADL评估分值均显著提高,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瘫患儿活动受限主要是由于运动发育障碍引起,尤其以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4]。随着年龄的增长,粗大运动功能趋向于愈加严重,而智力发育存在较大的代偿性和可塑性,学龄期脑瘫患儿通过接受教育与训练,在心理、智力、体能诸方面得到发展,智力缺陷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5]。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与现实环境下,采用医教深度融合的方式是实现特殊儿童“全人教育”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减少限制,对特殊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是减少限制的最佳方式,它使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6]。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瘫儿童教育的学校无从下手。这些学龄脑瘫患儿在医疗、康复机构己做了哪些康复,康复的疗效如何,他们的整个康复计划是什么,怎样与学校的教育衔接起来,学校需继续哪些功能的康复训练,学校对此深感烦恼甚至无力去解决,最终造成脑瘫患儿在特殊学校也不能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7]。而传统的医疗机构内的专业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分离脱节,影响患儿的康复疗效[8]。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纯的特殊教育康复,还是康教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从两组对比结果来看,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因为GMFCS是根据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受限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所设计的一套分级系统,能客观反映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10],训练同时告知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现有的运动功能以及训练一段时间后将要达到的目标级别,家长很容易配合,医师指导老师和家长参与实施,使家长在亲身体验中看到患儿能力的进展,从而提高家长对康复治疗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尽量达到生活自理。有报道显示,应用GMFCS配合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而设定的训练动作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1]。

康教结合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康教结合”的方法,使康复与教学同步进行,可使以往医教分离所分别进行的工作有效进行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的目的,医院内的专业强化康复虽然取得较好疗效,但患儿在治疗及成长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家庭和社会[12]。在医院环境中进行教育,存在一定困难,教育康复很难做到系统、连贯和全面;个别教育不利于脑瘫患儿的心理发展等。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授课为主,但脑瘫患儿各方面的差异较大,康复时间、康复技术不为教师掌握,因此在学校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相当困难。很多家长认为医学的尽头才是教育的开端。然而,在求医的过程中,如果忽视教育,孩子智力的开发将被耽误,也会给医疗康复带来阻碍。

总之,脑瘫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13];粗大运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应把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作为脑瘫患儿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同时必须依据不同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确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标。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脑瘫患儿的临床分型、运动水平,康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运动障碍,更重要的是多学科合作,从而达到全面康复的最佳效果,改善不良预后。学龄脑瘫儿童通过康教结合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充分发挥残障儿童的潜能,使其社会适应能力、智力和情感得到良好、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1.

[2]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5):309.

[3] 牛相来,林清,周钰,等.头针改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 19(5):272-274.

[4] 陈冬冬,徐东浩,杨红,等.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8,4(14):361-363.

[5] 许晶莉,范艳萍,谢闽达,等.学龄期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智力的相关性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16(3):247-248.

[6] 韦正强,王磊,邓兰,等.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杂志,2013,(1):13-15.

[7] 郭新志.脑瘫综合康复与医教结合[J].前进论坛,2011,(2):51-52.

[8] 杨臻,苏振军.住院脑瘫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56-57.

[9] 史惟,朱默,翟淳,等.基于ICF-CY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内容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19(1):13-18.

[10] 李初阳,史惟,周美琴,等.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2):1112-1115.

[11] 何玉清,罗佳美,刘敏,等.应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国康复杂志,2012,27(6):448-449.

[12] 童光磊,李红,张敏,等.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17(1):70-72.

康复训练论文篇6

关键词:头针 现代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66-01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性综合征,多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国发病率为1.8‰-4‰[1]。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大力实施抢救性康复工程。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所以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2]。我院和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于2010年开始从全市搜集0-6岁CP患儿进行抢救性康复治疗,运用头针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市残疾人联合会于2010年5月份在全市搜集符合CP诊断标准[3]的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4.0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岁,平均3.75岁。病情根据2005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专家组制定的评估标准,其中运动功能包括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伸手取物、捏取物体10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4项,共18项,每项根据患儿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4个等级评估计分(可使用辅助器具):不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计3分;需他人小部分帮助或大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计2分;需要他人大部分帮助或小部分帮助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计1分;完全依赖他人或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计0分。治疗组中最低计分19分,最高计分48分,平均计分33.5分。对照组中最低计分21分,最高计分47分,平均计分34分,年龄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头针以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语言二区、三区、智力区(百会向后透刺50mm)为主,根据患儿情况辨证选用,以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与头皮呈150左右夹角刺入帽状腱膜下,得气后即可留针1小时,留针期间以300次/min行针2次,1次/天、针7天休息2天,共治疗180天。

现代康复训练:有三方面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伸手抓物、捏取物体10项;作业疗法中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理解、表达、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4项,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选择项目并配合器材进行康复训练30天后休息2天。共训练180天。

对照组只进行现代康复训练。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根据上述的2005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专家组制定的评估标准,治疗完成后的评估计分减去治疗前的评估计分来判断疗效、评估分值提高11分以上者为显效,评估分值提高1-10分为有效,评估分值无提高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中总有效率没有变化,但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结论。经统计学X2 检验: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变化(P>0.05),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效果更佳。

4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2007年3月15日出生于安陆市李店镇红石村,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虽经抢救成功分娩,但脑组织已经损伤。根据CP诊断标准,确诊为CP(痉挛型)。初次病情评估计分为27分,头针取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语言一区、二区等穴位,现代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方面为主,并配合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训练,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儿病情评估计分达48分,效果十分显著,后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日常训练,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近随访,患儿正上幼儿园,自理能力逐渐恢复良好,智力也接近正常。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CP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痿症”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后天因素导致肝肾脾虚或瘀血阻络,病位在脑,《素问·脏腑篇》说“肝主筋司关节”“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虚则脑髓失养”,所以治以滋补肝肾、调理脾胃、活血通络、醒脑开窍为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经,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正所谓“头者,诸阳之会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针刺头穴产生针感反应,能够循经传向全身,调髓海、平阴阳,神气乃复。现代医学认为CP主要由于某些原因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水肿、软化等病理改变,其功能受损而出现异常,头针以大脑生理解剖为理论基础;大脑多区的功能与其相应的头皮有关,针刺相应皮区,可改善患儿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病灶脑细胞营养,促进组织代谢恢复,生物电活动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针刺激对甲襞微循,脑动脉血流速度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针刺对减轻脑组织水平和脑细胞凋亡,海马神经元密度增加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长时阳性表达延长等,这些都可能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重要机制之一[4]。据统计针灸治疗脑瘫的有效率在69%-95%之间,平均在80%以上,说明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5]。

另外通过现代康复训练对矫正姿势、锻炼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智力发育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笔者通过头针和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相得益彰,疗效较好,但疗程较长,而且治疗小儿脑瘫要有耐心,需要家属及医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患儿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四文,邓吉华,江受传.小儿脑性瘫痪的国内外研究[J].现代中国康复,2001,17(4):241-243

[2] 李燕青.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 ):461-462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组.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1-262

[4] 叶志英,万文蓉.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0):107-108

康复训练论文篇7

关键词:人工;全髋骨节置换;康复指导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术也越来越完善[1],而且人工全髋骨节置换也是解除髋骨节患者的病痛以及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康复指导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2]。在本次的研究中,为了对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进行探讨,选取了我院进行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指导,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进行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55~86岁,其中有股骨头坏死3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股骨颈骨折15例。手术采用髋外侧切口。

1.2康复指导方法

1.2.1心理康复指导 首先,康复治疗师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从而更好的去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此外要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增强可以尽早康复的信心。

1.2.2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康复治疗师先将患者安排在有拉手的病床,然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在第1d时患者应保持平卧,可翻身10°~20°,此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翻身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②指导患者功能训练: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前几天避免过多活动,康复治疗师可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如按摩等,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 等[3];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康复治疗师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以便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③床上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腿部肌肉的收缩练习,上午、下午各5~10 min。④立位行走练习: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者实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立位行走的训练,要注意初次行走时间不超过30 min,同时康复师还要注意保护患者避免患者跌倒,让患者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来不断的恢复关节功能。⑤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根据患者的身高以及臂长为患者准备合适的拐杖,在拐杖的底部应配橡胶装置,顶端用软垫包裹,对可以行走的患者训练使用方法,让患者练习利用双杖的支撑力来站立,训练患者在不负重的状态下站立并行走。⑥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基本的自理活动,如洗脸、进食、更衣等日常基本活动。

1.2.3出院康复指导 患者在康复训练结束后,由于恢复时间较长,所以一定要重视出院后的康复护理[4]。康复治疗师在患者离开前应详细的告知患者在家中患者应要进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指导:依然保持平卧或半卧,在3个月内避免侧卧,尽量坐有扶手的椅子,在3 w内避免屈髋>45°,以后可以逐渐增加,但不能>90°。②嘱咐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训练,并在承受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③出院后1个月需去康复治疗师那进行复查,确定患者的康复情况。

2结果

20例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均得到治愈并出院,见表1。

3讨论

人工全髋骨节置换也是解除髋骨节患者的病痛以及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康复指导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出院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案[5]。在本次的研究中,可看出通过对20例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康复指导训练后,患者均得到痊愈并出院。所以,只有制定针对患者的训练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人工全髋骨节置换的成功,帮助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华蕾,宋艳霞,孙燕,等.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36(8):500-600.

[2]葛智纯,王慧玲,刘若群,等.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2,15(7):513-514.

[3]陈丽珊,唐垂丽,陈如冰,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J].吉林医学,2012,(08).

康复训练论文篇8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综合康复组采用吞咽手法治疗加吞咽治疗仪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吞咽手法训练。

结果:治疗14天后综合康复组较功能训练组在吞咽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P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显著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在综合医院进行。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97-02

2010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对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人资料。12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且均有头部MR检查确定脑部病变部位,主诉都有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脑出血52例,脑梗死68例。都是首次发病患者,其中,根据头部MR定位,假性球麻痹患者89例,真性球麻痹患者31例,病人都是意识清楚、配合检查和治疗。两组患者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有可

1.2方法。

1.2.1将120例病人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功能训练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两组病人均应用脑卒中治疗指南用药。都在病情平稳后48小时进行康复训练,功能训练组病人在康复治疗中主要采用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口腔周围的肌肉的运动训练如口唇闭锁、下颌开合、舌部运动等,最主要的是冰刺激法,用冰过的棉棒接触以前腭弓为中心的部位,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的刺激部位。康复训练时间为每天45分钟。治疗14天为一疗程。综合康复组采用治疗师康复训练的同时加上吞咽治疗仪治疗。应用德国菲兹曼公司生产的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治疗方法是红色电极放在第七颈椎处,蓝色电极放在颌下及环状软骨之间,用带子固定好极片,然后启动仪器开始诊断,先采用方波脉冲刺激后得到一个数值A,采用三角形波脉冲刺激又得到一个数值B,通过公式α=B/A得到α的准确值,推断出脑卒中患者吞咽肌群损伤的程度,然后根据菜单选择低频刺激,刺激时间为1S,休息时间为3S,电流强度因人而宜,以患者适应并能看到患者有吞咽动作为佳。临床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1.2.2评定方法。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一茶勺水,如无问题,以杯子盛30ml温水递给坐着的病人,让其“想平常一样喝下”观察病人的饮水过程,并记录所用的时间、简况、细节。Ⅰ级:可一次喝完,无噎呛;Ⅱ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Ⅲ级:能一次喝完,有噎呛;Ⅳ级:分两次以上喝,且有噎呛;Ⅴ级: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2]以上评价均为同一医师进行。

1.2.3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评定Ⅰ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

1.3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治疗结果:综合康复组和功能训练组治疗结果如下表。

3讨论

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很常见,合并吞咽障碍的病人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继而导致预后不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3]。吞咽功能训练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可塑性理论,对构音器官的训练,通过让其得到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吞咽和构音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吞咽言语治疗仪通过输出电流,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进行刺激,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损伤的神经肌肉复苏,从而加强了参与吞咽肌肉的运动,改善了废用性肌萎缩,加强了肌肉的功能,改善咽部血流,实现了吞咽反射弧的恢复和重建。本组研究表明,应用综合康复和功能训练两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14天后,以综合康复的治疗有效率高,2组方法的康复治疗前两组的吞咽障碍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康复治疗14天后综合康复组的吞咽障碍的改善优于功能训练组。所以,吞咽言语治疗仪加上每日的康复训练,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出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康复训练论文篇9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我院200801~200812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训练组21例,对照组21例;训练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2岁;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岁。在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方面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并发症,训练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P>0.05)。诊断参照文献[1]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2 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的早期介入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48h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运动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观察2组疗效。

1.3 评定标准 以平均住院天数、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失语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恢复情况为主要指标进行比较。

2 结果

2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略)

注:P

3 康复训练

3.1 训练指导 脑卒中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这是因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2]。急性脑卒中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早期功能锻炼最重要,越早越好,对脑出血、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3]。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肢体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如双手交叉上举训练、翻身训练、下肢桥式训练等,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根据病情做床下训练指导,病人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3.2 语言训练 教给病人噘嘴、鼓眼、龇牙、弹舌等,每个动作做5~10次,教病人学习发声,先单个音节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再多个音节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次数,直到训练好为止。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4]。

3.3 心理护理 卒中病人因发病迅速,病程长,致残率高,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至轻生,这些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产生消极对抗,使卒中病人失去锻炼的信心。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引导患者尽快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配合治疗。首先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最大限度地弥补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生活的动机,并尽量有充沛的精力面对疾病[5],并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刺激。同时让家属多关心患者,从情感上给其更多的支持。实践证明,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4 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肌力恢复、患者的情绪、语言交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手功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需要时间、耐力和爱心,更需要护士有心理学知识、护理学知识和康复医学知识,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康复护理组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表明早期实行康复护理是安全的。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促进患者生理障碍的康复使这类患者最快、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达到残而不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 各类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380.

[2] 胡永善,朱玉莲,杨培君,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17(3):145.

[3] 李秀芬.120例脑出血患者的预防与护理[J]. 华夏医学, 2007,20(5):956957.

[4] 庞晓阳.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44145.

康复训练论文篇10

【关键词】家庭训练;脑性瘫痪;康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9-01

对脑性瘫痪(脑瘫)相关因素的婴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阻止异常姿势固定、强化大脑优势、降低肌肉及软组织不平衡发育、促进感觉功能的正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脑性瘫痪29例患儿实施短疗程家庭化康复训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儿科门诊、病房、儿童保健门诊及产科出生时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筛查,符合脑瘫诊断标准[1]者29例列为康复训练对象,年龄平均1-5岁,病程6个月4例。痉挛型15例,手足徐动型1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9例,其他型3例。

1.2方法实行短疗程家庭化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评价后,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指导康复训练计划。①心理治疗:首先使患儿家人明白孩子的大脑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指导家长学会康复训练,充分利用亲子互动关系,进行特殊教育,调动对患儿训练的积极性,把日常生活也作为康复内容,对患儿实行快乐训练、快乐认知,阻止其异常动作的发生,减少大脑异常信号的输入,促使正常姿势的训练。②家长培训:住院期间由治疗医师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使家长掌握患儿的训练计划及家长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以保证患儿的训练质量。另外教会家长正确喂养患儿,防止患儿喂养时呛奶窒息。③姿势设定:教会家人一些简单的家庭训练方法,目的是帮助患儿发展正常生理性和功能性的姿势及恢复正确的姿势,以提供正常和改善人体生物学特征,设定方式有俯卧、侧卧、盘膝坐、长坐、直跪、半跪等,使用矫形器材、卧位板、吊床、站立架、膝足矫形器材等,维持患儿的对称位置,降低不正常肌肉活动。④运动疗法:根据生物力学运动原理及神经发育规律,采用逐渐强化的治疗方法如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关键点控制等。⑤物理疗法:采用电刺激治疗,兴奋神经肌肉组织等应用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⑥穴位封闭:运用维生素B1、B12等中西药物注入穴位,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达到通经络、调整肢体功能的作用,起到针刺与药物双重作用。经家庭化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其进行评估计分,确定训练效果,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

1.3疗效判定[2]采取前后自我对照评定疗效。显效:患儿原始反射消失,自动反应出现,对称性姿势稳定,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提高>1个台阶(按运动功能发育程序分为抬头、翻身、坐、跪爬、站、走、上下楼梯共7个台阶);有效:原始反射残留,自动反应出现不完全,非对称性姿势有较大改善,对称性姿势不稳定,运动功能进步

2结果

本组29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

3讨论

婴幼儿的脑组织在生长发育时期,脑功能的代偿能力较强,可塑性大,如果能在这个时期从外界给予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以促使脑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年龄越小,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目前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间,一般指生后6个月以前,超早期为3个月,因为异常姿势尚未固定,而容易调节与纠正,可防止患儿肢体挛缩、变形等继发性损伤,从而减少小儿致残率。功能训练是脑瘫康复治疗的核心,根据患儿生长发育规律,建立正常的反射通路,抑制病理反射及异常姿势。长期的运动功能强化训练可以促使神经细胞恢复,发挥残存细胞的代偿功能[3]。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务艰苦而繁重,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督促、鼓励患儿持之以恒的进行正确的强化训练直接影响小儿脑瘫的康复疗效[4]。本资料通过对29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意义重大。采用心理治疗、家长培训、姿势设定、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穴位封闭等疗法,正确的肢体摆放,正确的抱姿,各关节的适当活动,家庭训练的早期介入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早介入效果越好[5]。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识,降低家长的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我们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认识疾病,增加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加强患儿的心理疏导,脑瘫患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自卑感及对家长的依赖感,有的家长对脑瘫康复这一个长期过程缺乏正确认识,对此应进行科学解释,正确引导,客观介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并针对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对脑瘫知识了解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7.

[2]洪,池惠君,王泽育.儿童脑性瘫痪60例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110.

[3]栗滢波,张玉洁,徐贵侠,等.正常运动模式和强化运动量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