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十篇

时间:2023-04-03 21:17:48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篇1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第四章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第五章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第六章空调采暖供暖通风节能设计,第七章给排水节能设计,第八章电气节能设计,第九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第十章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技术要求,以及10个附录A~M。标准强制性条文设置如下:第四章“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15条,第六章“空调采暖供暖通风节能设计”3条,第七章“给排水节能设计”1条,第八章“电气节能设计”1条,第九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条;第4.1.8条关于凸窗的规定内容和和第4.2.4条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规定内容,虽未列为强制性条文,但仍按强制性条文要求执行。因此整个标准共设置了23条强制性条文。

2《设计标准》与《实施细则》、现行行业标准相比技术内容有哪些变化?

《设计标准》在现行两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我省建筑节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对《实施细则》进行修编完成的。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既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对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又根据我省实际,有所创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我省居住建筑范围作了界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旧标准)条文说明对居住建筑范围作了界定: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第1.0.2条的条文说明对居住建筑范围作了说明: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0%)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以及托幼建筑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第1.0.2条文说明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集体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托儿所、幼儿园等。本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为便于建筑节能工作的统一开展,参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将居住建筑界定为住宅建筑和宿舍两个部分,宿舍建筑包括集体宿舍、学生宿舍等,未包括招待所、旅馆以及托幼建筑。

2.2我省重新划定节能设计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不再执行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节能规定。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区划分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宁德、南平和三明属夏热冬冷地区,福州、平潭、莆田和龙岩属夏热冬暖地区北区,泉州、厦门和漳州属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平潭原为福州市的县级市,现为国家综合试验区,气候分区仍沿用以往规定,划入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内。见图1。我省2004年颁布《实施细则》时,考虑到我省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刚启动,经验不足,且该地区建筑规模不大,规定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按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节能要求执行。现在我省建筑节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10年的建筑节能实践,我省夏热冬冷地区已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节能经验,已形成一批成熟的节能设计队伍,已具备条件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规定。本标准对我省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设计要求单独列出,不再按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节能设计要求执行。

2.3制定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更高的节能水平标准《实施细则》和现行两本行业标准是按节能50%水平规定了节能设计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设计标准》对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提出了节能水平更高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提高围护结构性能、通风、遮阳、绿化等,经过较科学的测算,与现行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相比,围护结构节能水平提高接近5%,辅以其它节能措施,总体节能水平接近60%。福州市市辖区指福州市的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和晋安区。今后如有区划调整,则按调整后的市辖区范围执行。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执行更高节能水平是基于以下考虑: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1号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住建部颁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执行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福州和厦门率先开展节能率65%的工程示范”。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厦门市是计划单列市,长期以来建筑节能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建筑节能科技队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节能产业实力较雄厚,有条件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设计标准,为全省做出示范。为与绿色建筑工作相衔接,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按以下原则掌握:(1)执行本标准;(2)若不执行本标准,则可转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即二选一设计,两者等同。

2.4在现行行业标准基础上调整了墙体热工性能要求。现行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所属气候区的外墙体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夏热冬冷地区根据建筑体型系数,要求墙体传热系数K=1.0~1.5(体型系数≤0.4时)或K=0.8~1.0(体型系数>0.4时),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要求K≤2.0,南区K≤2.5。《设计标准》考虑到南方地区建筑节能重点在于围护结构的遮阳与隔热,同时我省夏热冬冷地区(宁德、南平、三明)与夏热冬暖北区(福州、莆田、龙岩)接壤,其气候条件相近,以及我省夏热冬暖南区(泉州、厦门、漳州)与广州地区的差异,适当调整我省建筑墙体保温要求,统一规定我省各气候区的建筑墙体性能K≤2.0,其中,夏热冬冷地区当建筑体型系数>0.4时,则要求墙体K≤1.0。这样要求更切合我省实际,有利于标准执行和进一步推广自保温节能墙体技术。

2.5提高对外窗的性能要求。我省围护结构中墙体与外窗相比,外窗的隔热与保温性能应更重要,是节能重点。《设计标准》编制时,适当放宽墙体性能要求,提高对门窗性能的要求,表1给出了我省各气候区(城市)外窗性能限值要求,与《实施细则》和现行行业标准相比,对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要求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2.6明确规定外墙体传热系数为平均传热系数。《设计标准》规定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考虑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实施细则》对外墙体传热系数计算方法未明确,因此我省各地区对墙体传热系数取值不尽相同,有的取主墙体传热系数,有的取平均传热系数。《设计标准》附录C给出了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2.7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尤其是夏季白天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也比外墙多得多。一般而言,窗墙面积比越大,则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也越大。因此,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在一般情况下,应以满足室内采光、通风等要求作为窗墙面积比的确定原则。我省人们无论是过渡季节还是冬、夏两季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一是自然通风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二是夏季在两个连晴高温期间的阴雨降温过程或降雨后连晴高温开始升温过程的夜间,室外气候凉爽宜人,加强房间通风能带走室内余热和积蓄冷量,可以减少空调运行时的能耗,因此本标准在南、北朝向有允许较大的开窗面积。而对东、西向窗墙面积比限制较严,因为夏季太阳辐射在东、西面最大。不同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峰值,以东、西向墙面为最大,西南(东南)向墙面次之,西北(东北)向又次之,南向墙更次之,北向墙为最小,因此,严格控制东、西向窗墙面积比限值是合理的。表2给出了各气候区(城市)的窗墙面积比限值,总体上看比《实施细则》和现行行业标准更严格。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突破限值规定是允许的,但是为了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需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评价。

2.8对建筑设置凸窗提出限制要求。《设计标准》参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中的强制性条文第4.0.5条和一般条文第4.0.10条内容,结合我省实际做了调整,对各气候区凸窗板传热系数系数限值作了规定,见表3。《设计标准》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凸窗板的传热系数作调整,提出新的限值要求,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一是我省居住建筑使用凸窗较多,凸窗热工性能薄弱,对建筑节能不利;二是我省建筑节能主要以隔热为主兼顾保温,同时建筑墙体节能以自保温为主,热桥局部采用无机保温砂浆的做法,经多年工程实践,证明该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三是凸窗侧板一般以钢筋混凝土形式出现,若按行标要求,则要使凸窗板传热系数不低于外墙传热系数限值[K≤1.0W/(㎡•K)],保温砂浆厚度势必超过30mm,不利保温砂浆施工且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故本标准调整了凸窗板的传热系数要求,同时采用“凸窗面积按照展开面积计算”等措施进行补偿。四是凸窗下底板,在其下底面进行保温砂浆施工难度较大,且该部位不受太阳辐射影响,其隔热性能能够满足要求,故不对下底板提出要求。五是在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凸窗板保温太厚,比较难执行,建议设定凸窗板超过400mm的情况下做保温处理,旨在限制凸窗的过渡做法。经研究讨论本标准采纳该意见。本条在具体实施时,上顶板可以采用在挑出构件上方用保温砂浆抹灰,在侧板可以采用保温砂浆进行外保温处理。

居住建筑篇2

居住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面积扩展及空间延伸的作用,是展现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的空间。因为居住区人员活动量较大,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会相互影响。为了使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活动区域。居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在设计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一些居民区在酒吧、网吧等类似的环境下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居民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目前的开发商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地皮的造价,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并不重视。另外,对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也过于疏忽,很多开发商都没有设计系统的居住区安全防范设施。

2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建议

2.1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层住宅区建筑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耗能量的多少。由于朝阳的居住建筑,接收阳光的面积大,有效改善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得到平衡,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率,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多层居民建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朝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朝向的居民建筑。

2.4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布局

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布局设计布局主要以周边、行列及自由式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可能还会使用斜列式的布局方式。而这几种平面布局都有显著的特点,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差,而行列及错列式之间的变化是最普及的平面布局形式;具有封闭性,他们普遍都受地形的影响。居住区的建筑对通风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应使用自由式的布局,因为自由式的布局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受光效果,更符合居民区建筑的要求。

2.5提高建筑设计师素养

在居民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师经验不足是普遍出现的现象。因此建筑商在选择设计师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及实地考察,并对设计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或有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的设计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2.6建立居民区建筑安全体系在设计居民区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区的安全问题。为了给居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区的室外面积控制在监控范围内,并实行一人一卡的方式来控制外来人口入内,通行卡必须是由本人身份证办理,如有丢失必须本人拿着身份证进行注销,并从新办理。将每户居民住宅内都设计一个安全报警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并选择四周环境人文素质富有正能量的地点进行建设,避免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结语

居住建筑篇3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

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四类:社会形态、家庭关系、住房条件、人口结构。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4、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吴龙洙.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

居住建筑篇4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引言

建筑的能耗非常严重,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是人口大国,居住建筑规模巨大,其耗能的总量占总建筑能耗的57%左右。如果不注重居住建筑节能,房屋建得越多,能源耗费就越大,将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由此引发的能源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能源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居住建筑节能十分迫切。

1建筑节能的涵义

建筑节能就是在保证建筑物较高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的目的的一种节能方式。建筑能耗是指建筑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所消耗的总能量,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住宅室内舒适度环境的追求,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费,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要想达到节能效果,可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单体设计,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及隔热性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资源、余热回收等措施,提高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能效。

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实现方式

2.1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的规划设计要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为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满足建筑的适用性、耐久性的同时,着重强调“均好性”,注重环境、节能、环保三大主题,使建筑和环境都达到可持续和谐发展,提高居住空间品位,提升城市的品牌。因此节能设计不能单纯地依赖节能保温材料的应用,而应该从居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入手。规划设计过程中,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筑布置,因地制宜进行建筑设计。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考虑选址、能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

2.1.1建筑物的选址及布局

建筑群体的布置是否合理,对冬季获得太阳辐射热和夏季通风降温非常重要。在建筑选址上,建筑用地不宜选择在洼地、山谷等处,应该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物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结合建筑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人的行为活动特点,建立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降低太阳辐射、增强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利用建筑楼群的合理布局,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增加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既争取日照,又能合理组织气流,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2.1.2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的设计中不仅对建筑的体形系数有要求,而且需要冬季能够避风寒,夏季减少日辐射热。需要根据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权衡后对建筑进行优化组合。

2.1.3建筑间距

建筑物的间距对人的心理及精神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只单纯考虑日照间距,要根据卫生视距及对人的影响进行综合设计。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是通过感官感受的,建筑时时刻刻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建筑物的间距过小则会让人产生压抑感,在紧张的工作后精神仍处于紧绷的状态,社会就容易产生犯罪,对人有消极的影响。反之则过于浪费土地、资源,增大人流、物流的流动空间和时间。

2.1.4绿化设计

住宅小区不宜一概硬化,设计尽量选用可渗透地面,给大地以透水透气的余地,不仅可以蓄积大量的雨水,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对城市下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管网的压力。对小区绿化和水体也要进行综合考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政府部门要求的最低绿化率,还要对植被的性能加以了解应用,如在建筑环境中,使用体态高大的乔木遮挡冬季寒风,行植阔叶树可在夏天遮阳,大中小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可降低噪声。这不仅可以改善小区的微气候,还可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

2.2建筑物的单体设计

2.2.1建筑物的通风与朝向

做好单体建筑的通风设计,要尽可能考虑穿堂风。同时建筑物窗户面积在满足日照等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要适当,但又不宜过大,室内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窗户通风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室内风速的关键,既可降低建筑物的成本又起到节能的作用,减少建筑物的二次耗能。实验表明,增大房屋建筑通风换气次数对降低夏季空调能耗效果明显。建筑是一个生态的、会呼吸的有机体,要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同时存在,由于正、负压的作用而形成空气流动,如对建筑的进深、房间的门窗位置等的考虑。同时,选择合理的开窗方式,如相同面积的推拉窗与平开窗比较,平开窗的最大开窗面积是推拉窗的两倍。朝向的选择上,如夏季减少太阳的直射、冬季满足适量的日光照射入室内。这样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使建筑和环境都达到可持续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使健康绿色的低能耗建筑能够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2.2.2建筑物窗墙面积比

窗墙面积比是指窗户洞口总面积与同朝向建筑立面面积的比值。对于门窗,首先应符合功能要求,如充足的光线可避免白天灯光的使用,减少电能的损耗,同时也要满足通风的要求;要使用保温、隔声,气密性等级、水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积极使用推广一些先进的材料。

2.2.3屋面的节能构造

在建筑物受太阳辐射的各个外表面中,屋面是建筑物上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重点部位,受辐射热也是最多的,其保温与隔热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节能目的,屋面上可设置架空层增加空气的流动,蓄水屋面及设置屋顶绿化形成生态型屋面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环境的美观性,还可以改善建筑物屋面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屋面保温材料的选用上不宜用密度大、导热系数高的材料,这样会导致屋面的重量和厚度过大,不利于结构设计;同时也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材料,防止保温层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2.2.4门窗保温

建筑门窗的主要功能是在获得足够采光的条件下,控制门窗在有太阳照射时合理得到热量,而在没有太阳照射时减少热量流失。影响门窗获得能量的因素包括:窗户的位置和朝向、窗户类型的设计、使用的玻璃材料、设置合理的外遮阳等。门窗是构成热能损失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减少门窗热能损失。门窗能量传递方式主要有:辐射传热、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另外空气渗漏也是窗户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是热量以波的形式,由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通过物理和光学原理可将玻璃表面的发射率降低,可减少玻璃的辐射传热;对流热损失主要是通过玻璃间隔内气体移动时所进行的热交换产生的,设置适当的间隔层厚度使对流损失达到最小;传导是物体内部的热由高温侧向低温侧转移的现象,窗户上的传导损失主要是通过窗框和玻璃发生的,通过改进窗户材料,使用更绝热的边部密封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损失。此外,保温百叶的设置在起到对室内装饰作用的同时又能减少窗的传热。

结语

在建筑节能中,建筑设计是源头,建筑节能是一个建筑整体和宏观区域控制的问题,节能型居住建筑应从整体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细部构造设计以及建筑设备设计等多方面考虑。因此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应该注重节能问题,通过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地布置,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还要考虑整体的生态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设计入手做好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居住建筑篇5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特性设计探索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

2、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3、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居住建筑篇6

[关键词]建筑节能;居住环境;建筑绿化;节能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4―0044―03

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家用电器、电梯、居住区的绿化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向。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概有近400亿平方米高耗能建筑,由于我国普遍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能源被浪费,单位面积仅采暖一项所耗能源相当发达国家的1―2倍。虽然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总方针。但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家很难健全和完善建筑能源消耗的指标体系,如今,相关部门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建筑业能效标准,为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的远大目标。

1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人均能源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以我国北方为例,北方取暖能耗是我国建筑能耗中较大的一项,由于我国建筑围护结构保护热能性较差,窗体结构的气密性也不高,北方冬季采暖过程中,大量的热能会造成流失、浪费。另外,由于整体采暖设备旧,造成采暖效率低下,造成大量煤炭资源的浪费,就是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建筑供暖效果,不得不加大能源消耗,增加了环境污染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我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因此,建筑节能可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出的重要措施,符合我国当下发展趋势。

2居民建筑供热节能绿化设计

2.1供热公司节能方式

我国传统供暖方式是由供暖公司负责的区域性燃煤锅炉供暖。东北,冬季气温低、时间长,供热取暖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选用新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锅炉,提高热源厂供热的热效率。重视漏煤、散热、配风燃烧造成的排烟等五个热损失方面的监控,定期检修锅炉设备,更新老坏设备部件,加强疏水器、热力阀门等维护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提高设备部件质量,减少故障率和泄漏率,可进一步减少热能损失。对阀门、管网进行检修,保证冬运期管网零泄漏。对换热站供暖换热电气设备进行变频节能改造,实行变频运行。采用变频技术和自控技术实现电动机的平稳起动,可减少对电机和电网的冲击,保护了电机,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达到了调整流量流速以调节温度的目的。对整个一次管网及二次管网进行湿保养,增强并重视管网保温,避免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周期,降低了设备折旧成本,减少热能损耗。实现管网动态平衡,消除近热远冷现象。区域供热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保证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稳定,为做到经济运行又保证供热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换热站的二次供水温度。通过二次供水设定的温度保证二次管网的循环流量,采用单台多功能变频器控制循环泵的启停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水泵的阶梯性流量的搭配会更加经济。

2.2燃气炉节能方式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供暖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我国北方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冬季供暖,不适合寒冷季节比较短暂的南方地区。南方绝大部分地区采暖都采用燃气炉的方式,如果房屋面积较大并且人口较少,可以将没人住或者使用频率低的房间的阀门调至最小甚至关闭。这样相当于减小了对居住区的供热面积,节约能源的同时,也能加快正常使用空间的温度上升速度。同时仔细检查门窗的封闭性,有相关资料显示,人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是3℃,也就是说温度波动大于3℃时人体才有明显的感觉,保证室内的封闭性才会保证热量不会流失,避免造成能源上不必要的浪费,燃气炉在启动时的气耗量是最大的,启动次数越多,耗费的天然气自然就多。所以,建议在使用时尽量减少启动天然气的次数,家中无人时,可将燃气炉调成低温运行状态,所以,根据个人习惯设置合适的启动温差,回家后再调到自己所需要的温度。另外,采暖系统在使用时产生的水垢会影响燃气炉的热效率,定期清洗地埋管或者暖气片中的水垢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还能延长整个地暖系统的使用寿命。硬件设备是决定燃气炉节能性的重要因素,最主要的就是室温控制器,如果安装室内温度控制器以后,可以按照不同的温度设置和时间设置,更精细的调节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更舒适,更节省能源。所以,还是有必要为燃气炉加装室内温度控制器的。

2.3降低建筑周边环境温度

对于现代建筑来说,为了能够大幅度降低设备能源的消耗,在使用建筑中可将建筑周边环境的温度降低。因此,做好建筑小区内的绿化则至关重要。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50%~90%来自太阳的辐射热量都会被茂密的树木所遮挡。80%的太阳光线会被生长在草地上的小草所遮挡。实地测试证明:大叶榕、白兰花、白千层、橡胶榕、荔枝等正常生长的树木下方离地约1.5 m的高度处,太阳辐射热的穿透力只在10%上下,而在桂木、芒果、柳树、刺桐等树下,太阳辐射热的穿透力在40%~50%左右。利用居住区的绿化达到遮阴的效果,从而降低地面与建筑物表面的温度,绿化的树荫内与树荫外的温差最多可达3℃~5℃,即使是在草地上,没有树木的遮阴,无草皮的地表温度也会高于其温度。在午后沥青地表温度与混合土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50℃以上,而草的温度只有40%左右。此外,绿化建筑中的居住区也会产生防风的效果。在气流经过绿化地的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由于树木之间的摩擦、阻截而被消耗,从而起到保护建筑和对外空间不受冷空气或热浪的侵袭。与此同时,绿化布局的合理建设,还可以改变居住区的通风条件,正确的将流动空气引导至窗口,使居住区冬暖夏凉,借此来改变建筑中居住区的使用环境。

3节能绿化的注意事项及其实施方式

3.1地表的绿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人员对小区绿化的认知与重视迫使其设计工作也在日趋完善和成熟。为做到节能绿化,首先应减少硬质化绿地的面积,可将道路的硬地与室外停车场和绿化结合在一起。硬质材料之间铺砌时留出铺泥种草的缝隙,因为,坚实的路面与建筑物所用的材质多属不透水层,雨水在降雨过后快速流失并在高温作用下将剩余地表的水分很快蒸发到空气中,从而造成高温湿热的气候,过多的消耗了能源。所以,设计规划地面绿化的后,水面与绿地需尽量大面积环绕在建筑物的周边,合理的分布与设计绿化面积,减少硬化地所占面积,精确把控建筑密度,尽可能的利用水域和植被吸收热量,从而改变建筑中居住区范围内的湿热环境。

3.2择优选树

树木的选择决定节能的效果。树木相对于草地来说能更好的改善居住环境,日常管理和养护都比草地好打理,生态功能也优于草地,所以,在绿化设计上应尽量以树木为主。开发商在现实施工中往往忽略本地气候条件,大量购买名贵树种以盲目追求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样的树种一般维护费用很高。更有甚者忽略季节变迁,导致树木变化落叶时方向不朝南,致使居住区不能因为绿化而改善居住环境,做不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便是提高了居住区人员的冬季与夏季取暖和制冷的费用。因此,按照当地气候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并采用不同叶色、不同种类、不同种植、不同花期的方法来搭配空间,才能达到最佳的节能绿化效果。树木种植时,要注意与房屋保留一定的距离才不会因为树荫而对房屋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可阻挡狂风暴雨对建筑物的伤害。

3.3合理利用居住区周围资源

城市绿化需要居住区以及周边环境绿化的完善与补充。所以,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周围资源,尽可能的保留自然环境中原生态的地形、水域、植被、景观等,不要人为的改变天然形成的树木、植被。工程中人工操作的规整土方往往不及简单清理后留下来的高低起伏的坡地状态让人感到自然而亲切,并且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墙面绿化作为一种新颖的绿化模式拓展了绿化的空间,增大了绿化的面积,弥补了地面绿化的不足,经检测,爬墙植物可使墙外表的昼夜温差最多相差4.4℃,墙内表最多相差0.9℃,为达到墙面绿化的理想效果,选择当地适合光照的植物将其种植在建筑的东南朝阳方向的墙壁上,由于植物具备了其本身所需要的生长条件,在打理后会对环境绿化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4.1建筑外窗的节能构建

在我国居民建筑住宅中,提高门窗气密性是建筑节能措施中的重要因素。在整体建筑设计的初期,设计师就应当尽可能的选择保温能力相对较强,阻热功能相对较高的内窗环保材料,提升外窗的密封性,慎重选择落地窗及飘窗的使用数量,保证室内温度不对外流失。现代建筑使用门窗采用塑钢窗的居多,而同为塑钢窗采用绝热性能较好的中空玻璃会让室内居住更加舒适。

4.2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温节能构建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新型外墙体的保温与隔热技术逐渐成熟,外墙体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外温度差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高效保护建筑主体内的温度。相对于现有的外墙保温材料聚氨酯、聚苯板、保温砂浆等,市场新型的聚氨酯发泡喷涂式材料既具有优秀的保温功能又在施工操作上具有便捷的优势,可以应用到各种复杂的外墙作业中。

4.3建筑屋顶的保温节能构建

居民建筑的节能设计是需要设计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的。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建筑所在的地理环境及建筑周边的自然条件,根据建筑自身风格及满足居民使用功能性等从整体密度,压缩强度,抗燃烧性能以及导热系数等进行分析设计,确保能够完全达到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与应用需求。在屋顶的设计上,设计师可以根据建筑环境及地理因素选用适宜的保温材料,保证建筑屋顶的保温与隔热水平。建筑屋顶的保温节能工程对于夏季抵抗高温天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居住建筑篇7

根据现今建筑情况得知,对居住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通。因此降低太阳辐射和加强房屋通风是建筑规划节能的重要发展趋向。建筑规划设计的考虑要素是房屋的朝向、房屋的间隔和房屋间的组合。满足人们居住要求,在房屋建设中第一考虑的因素是朝向,朝向要和本地夏天季节的风向相同,房屋区的入口风和出风口要与主导风相结合,这能够加强房屋的通风,也能提高人们居住的满意度。而房屋排列要北高南低、南小北大的原则,这能够让人们接受,在夏天的时候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就可降低空调的使用次数,在冬天的时候,受到的太阳辐射多,能够降低取暖机的使用次数,又可以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第二考虑的因素是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隔,在满足日照的间距条件下房屋间隔可合理地加大,这可以加强房屋区的通风效果,亦能加快房屋和空气热气交替速度,快速将房屋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第三考虑因素是房屋的组合以及经济因素,在满足日照、防火的条件之下,合理应用建筑物的自我遮挡和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这可让房屋减少吸收太阳辐射量。

2.节能与维护结构设计

无论是夏天隔绝热气还是冬天采暖,在建筑维护设计中门、窗、墙、屋面等结构都具有传热和空气渗透的性能,因此需要留意以下三点:

2.1建筑墙体的节能

墙体是建筑维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采用的材料需要具有保温性能,能够降低建筑热量的消耗。目前所有的建筑外墙的厚度都取决于本地环境因素,均符合本地节约能源的需求。然而由于建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建筑企业都主张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虽然这种材料的导热性能较低,但是能够降低一定的墙体传热性能。

2.2屋面节能的设计

由于建筑技术水平提升,建筑工程广泛采用高效保温材料,用膨胀珍珠岩取代常用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总而言之,对于屋面节能要注意以下2点:

(1)屋面的保温层要选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可防止保温层吸水过多,而使得保温性能失效。使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需要在屋面上设置排气孔来将保温层中难以排出的水分排净。

(2)屋面的保温层需要选用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这种保温芯板实施简易,价格便宜,能够降低环境的污染。保温芯板是柔性制品,无论是平面屋面还是曲面屋面,都适用的,在建筑工程的保温性能更为显著。

2.3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房屋能源资源消耗量最大的部分,其消耗量占房屋总能源资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因此在确保日照、通风和景观的条件下要减少房屋外门窗的面积,提高房屋外门窗的气密性,加强保温性能,降低空气渗透性能,这可使得外门窗的传热性能降低。对外门窗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3点:

(1)设定窗墙的比例窗墙比例指的是房屋窗户面积和房屋整体面积的比例。对于房屋朝向不相同,窗墙比例亦不会相同,朝向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朝向东西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朝向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

(2)合理选择窗体材料在北方的窗体材料主要是塑钢和铝合金,但是木、塑料和铝合金的成本太高了,在当代的建筑广泛采用塑钢,因为其成本较为合理。能够提高窗户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可采用合型的剥离。

(3)房屋外门与阳台门的设计在东北,具有保温和防盗性能的是外门和阳台门,房屋外门和阳台门都有一面夹板门,其夹板门中间放进玻璃棉或者矿棉等可视为保温层,其节约能源的性能十分好。

3.周围环境的设计与建筑节能

3.1绿化设计师基础

低碳、环保是大家一直所关注的课题,而绿化是直接有效的措施。绿化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气温,特别是在夏天,不仅可以提供遮阴纳凉的地方,还可以防止阳光照射地面、建筑物墙面的照射。通过多次试验,夏天树林或者草皮的温度要明显低于普通地面温度2-3度。在12点到15点的升温时间段,周围绿化比较好的社区房间内温度明显要低于绿化较差的。不同的建筑绿化区格局布置的方式对节能的情况也有所差异,特别是顶部和墙体绿化对室内温度有很直接的效果。在树木种类的选择上来,高大的乔木会降温效果较为显著,与灌木组成有足够量的绿化带,提高居住的生态环境。

3.2建筑外部的遮阳设计

建筑外绿化,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能够防止部分阳光辐射到建筑外墙,对室内降温有很大帮助,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要科学地设计外遮阳方式。设计与建筑物的朝向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以窗户为例,花格还是比较好的遮阳方式,同时还有窗帘、挡板等多种方式,对于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面的降温,同样可以采用栅格、瓷面反射、绿化这些相对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遮阳板的布置要合理,以免影响室内空气流通。

3.3合理运用再生资源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全球不可再生资源非常紧缺,因此,必须要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发展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风力、水力、太阳能都是值得发展的,只要运用得当,会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建筑内装置“太阳能烟囱”,可实现在无风环境下的自然通风。更多的还有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供电系统等,都是可以高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好办法。

4.应用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前提下,中国当今的建筑都是高能源消耗的建筑,这不但浪费已短缺的能源资源,而且会破环和污染当今环境。以当代建筑为例,当代建筑能源消耗包括照明、空调、采暖、热水和家电等,当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根据是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建筑能源消耗量取决于建筑设计水平高低。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得应用建筑节能,在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的同时也要确保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这不仅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和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而且能够促进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建筑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更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5.国外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概况

5.1美国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研究

美国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加强建筑物的热工艺性,也就是说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为了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量消耗,要合理使用自然元素-太阳能等;

(2)对建筑物的能量消耗系统进行改善,并且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美国政府为建筑节能制订了标准,并且设立建筑节能协会,由此可见美国对建筑节能技术是十分注重的。

5.2英国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研究

从英国并不缺自然资源,为了使经济能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英国也很重视这方面技术的开发,英国人在设计新房子时,内部全部都是采用双层玻璃以及保温墙体,供暖也是采用双管路,每一组暖气片均安装调节阀,以使热量可以自由调节,以免浪费。该国现在比较大力度地推广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太阳能来实现节能目的。

5.3澳大利亚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的研究

澳大利亚虽然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的气候全年都很温和,但是当地的居民仍然非常注重建筑的节能。他们极为提倡在设计楼宇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的通风采光,采用调光板等方式来增强室内的自然光线,提高居室的舒适性。而且当地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在澳大利亚的大街上行走,古朴的特色突显出了这些建筑物的耐用性较强!所以,该地区的建筑物都比较稀,而且宽敞,这也是节能的一种表现。由于新建筑增加的速率比较低,相关的材料自然就被节约下来,同时这些老也继承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利用好这些旧建筑当然要比开发新的建筑,要更节约能源。

6.结语

居住建筑篇8

【关键词】养老居住建筑;居住环境;舒适性

作为建筑设计师,就其知识层面和工作领域来讲。关注老年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住宅设计与建造居住环境、舒适性应对的具体策略。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表的数据,在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提高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老年居住体系的模式就是依据“以居家养老为主,集居社会化养老为辅,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的。从老年人的角度讲,在舒适性的要求方面,以配套设施齐全,使用方便,环境舒适、景色优美祥和为原则,如方便健身的器械、场地,如厕,小憩的座椅、娱乐交往的桌凳、优美而安静的绿化等,其中以环境的安静、绿化好、健身设施齐全而使用方便为需求之首。舒适性要求的最基本要素是安静、空气和绿化,同时要避免老人视域内各种有害要素的干扰,如灰尘、烟气、混乱和过分引人注目的招牌以及快速移动的各种交通等。

从建筑设计的方面讨论如下:

一、起居和卧室设计

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日趋缩小,老年人使用起居室和卧室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在起居室和卧室设计中,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考虑无障碍设计,这要求居室空间有足够的宽度和面积。大起居室是老年住户的普遍要求。首先多数老年人很重亲情,把与子女、孙子女的全家团聚作为晚年生活的最大乐趣。因此,起居室作为全家团聚的场所,在老年住宅中显得特别重要。其次有些行动不便或较少外出的老年入,需要有一个大些的活动空间作简单的健身活动。

卧室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轮椅进出和上下床的方便。因此卧室应留出足够的门宽,提供回旋和护理空间。在家具布置后还能使轮椅自由回转,居室家具应便于拆装改造和移动,以适应年老后的对家具特殊尺度的使用需求。如多间卧室对门布置,其走廊宽度和门洞尺寸也应尽量考虑轮椅进出,考虑到有长期卧床的老人,要提供足够空间的卧室空间这样又给老人相互关照带来麻烦,所以老年卧室不仅可宽松容纳双人床,也可以有换成两张单人床的余地,床边还应有便于操作的空间。

老人居住的卧室应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起居室是家庭生活单元的中心,老年人一天的大部分活动都在这里进行。起居室应获得充足的日照,使老年人能够充分享受阳光,因此起居室应南向布置。足够的光照有助于对居室进行阳光消毒,强化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居室卫生保健需要。老年人对阳光的需要比其他人更为迫切,如果缺少高质量的日照,会造成老年性骨质,同时对那些行动不便,不能经常到室外的老年人来说,卧室内获得足够有效的日照是必不可少的。人到老年后,应适当提高室内照明亮度,对于需要进行工作或阅读的居室,照明应比一般居室高2倍左右。另外居室内应预留应急照明设施的安放位置。

保持空气对流、防止噪音污染、地面材质首选木质地板,即不显冰冷又不过分光滑且易于打扫清洁。早晚睡眠时间的差异,造成老少同住的套型内部作息时间不完全重合,相错时段相互干扰。为减少上述干扰,老人卧室与其它卧室和客厅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宜与厨房、卫生间靠近良好的隔声性能。

二、卫生间设计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他们无论白天或夜间使用卫生间的频率均较高。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在老人卧室附近设置单独卫生间,卫生间应该采取外开的形式,以便里面有人摔倒时可以救助:地面材质,浴池底部应做防滑处理。卫生间的地面应防滑,不易积水,也不要有明显的高差,门洞和门扇确保轮椅进出。卫生间应设有应急照明装置,坐便器旁边应设有紧急呼叫按钮。

卫生间的大小应能容下轮椅移动回旋,便器、浴缸、洗脸盆的方向及位置要适合老年人及轮椅者的身体条件。还应为照顾人保护或帮助的动作留出必要的活动空间。

门把手、水龙头等应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采用杠杆式和按压式设计;坐便器,浴盆旁的墙面上应设置安全扶手。卫生设施周围宜设扶手,卫生间的尺度最好能放置浴缸,浴缸外侧尽可能向外加宽,以便老人坐姿入浴。

此外,在目前的城镇中,老年人心脑系统疾病致死已居死因前三位,而这种情况很多是发生在如厕中,蹲式的坐便器对于动脉硬化和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尤为不方便。

另外,北方的一些城镇,冬天厕所中往往无取暖设备,老人从室内到厕所,冷热温差大,血管易收缩。再有下蹲会造成腹压增加,很容易出危险。因此,尽量不采用蹲式便器和厕所中也设置取暖设备, 都是减少类似突发事件的好措施。

三、厨房设计

家庭生活中厨房是重要的活动场所,标准的厨房操作设备常常给老人带来麻烦,不便于他们独立生活。营造适宜的厨房环境可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安全性和舒适性是特别注意的两个原则。

可横向移动物品的厨房操作台老年人使用的厨房不要过分紧凑。首先,厨房要有足够大的空间供老人回旋,便于轮椅回转;其次厨房面积过小,储藏空间就会受到限制,致使许多部位不是过低就是过高,老年人难以舒适地达到。

老年人行动不便,端着热的、容易洒的东西移动就更加困难,因此如果能在灶台上完成并就近放在餐桌上比较方便。如果餐桌与操作台连在一起,这样可以顺着桌面,移动餐具、用具,既省力又安全老年人单独使用的住宅,平时在家吃饭的人不多,且饭菜简单,因此厨房兼作餐厅使用,在老年人住宅中是可行的。

位置结合起居室尽可能东南朝向,厨房有能朝阳的窗户,窗户的形式和高低要考虑老人开启方便,具有良好的视野。厨房夜间必须有良好的照明,除设置全体照明外,厨房的操作台、灶台上方等处应设置局部照明.以保证足够的照度。

地面无高差,老年人本来就步履缓慢,再端上食物,即使是健康老人,地面的踏步和台阶也是相当危险的。此外对于以轮椅代步的老年病人,厨房的台阶更是极大地阻碍老年人自由地进出厨房,拿取生活必需品。此外有些老人需要借助活动小车搬运东西,这也要求地面不能出现台阶状的高差。灶具的安全是另一个重要环节,灶具顶面应与操作台同高,只需横向滑动就可把锅等在灶台和操作台之间移动,由于老年人嗅觉、视觉退化,加之行动迟缓对于煤气泄漏和火灾事故不能及时处理,有可能出现不慎着火又无法及时发现和扑灭的情况,最好采用安全的加热设备(如非明火式电炉和电磁式)和相应的报警应急处理设施。

四、阳台设计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外出活动能力减弱足不出户却能亲近自然十分必须。庭院和阳台的位置应使他们在每天的某段时间可享受光。在。这要求观景阳台布置尽量宽敞,并宜采用开放式,使老人能直接吸收户外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在阳台上观景、做操、养花是闲暇老人之所爱,对老年人益处很大。

居住建筑篇9

关键词:居住建筑;采暖设计;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建的居住建筑开工面积日渐增大,房地产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人们对住房的建筑质量及室内外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建筑的采暖系统作为保证冬季室内环境、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必备设施,也就成了各方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节能建筑供暖设计的原则

(1)准确的计算节能建筑的采暖设计热负荷;

(2)完善传统供暖系统的功能与设备;

(3)研究新的供暖方式;

a结合地热资源的开发和低温热源的利用,在居住建筑中开发研制与建筑结构结合的低温辐射采暖。

b.结合城市能源结构的改变,大力开发节能供暖。

明确围护结构传热参数,满足居住建筑的节能要求

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新建居住建筑的墙体多采用空心砌块或混凝土砌筑,轻质材料的广泛应用一方面降低了建筑物本身的耗材量,另一方面增加了使用面积。但是轻质墙体的隔热保温性能比较差,在我国严寒及寒冷地区会对采暖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我国建筑能耗,新建居住建筑的墙体保温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成了解决保证冬季室内环境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暖通专业设计人员应当配合土建专业,根据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JGJ 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及当地居住建筑节能目标的要求,首先确定居住建筑物在满足结构受力及造型要求前提下墙体的材质、厚度,以及外墙保温层的做法。例如,要满足青岛市居住建筑节能65%的要求,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新建高层住宅楼,外墙外保温可选用岩棉或者挤塑聚苯板等,控制墙体传热系数在0.55W/(㎡·℃)左右;另外,为保证良好的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效果,一般应采用中空玻璃外窗,其传热系数不宜大于2.5W/(㎡·℃)(0.3

新建居住建筑采暖形式

双立管水平串联式散热器采暖系统。双立管水平串联式系统的组成特点是热水经总供水立管和各层水平支管,用多组散热器散热的一种供暖系统。其特点是在热用户入口处安装锁闭阀和热计量表,可以实现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在热用户内安装集水器并加阀门来控制不同房间的温度,实现分室控温;管路简单,施工无立管穿越楼板,本层敷设水平支管时,室内没有明管比较美观。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以低温热水作为热源,以地板为发热体,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换热为辅,是一种对房间热微气候进行调节的节能采暖系统,而且地板辐射采暖供水温度在60℃以下,在我们山西太原地区冬季温度降至-11℃时,普遍采用供水温度在50℃~55℃之间。供水温度较低,热损失小。地板辐射采暖一大特点是在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双重作用下对房间进行采暖,形成较合理的室内温度场分布和热辐射作用,地采暖和暖气片在同样的供水温度时,地采暖可以有3℃~4℃等效热舒适度效应。散热均匀使人热感舒适,而且具有管理方便、不占用使用面积、卫生条件好、无噪声、节能、维修量小等优点。缺点是由于盘管是埋在结构层里,所以系统维修困难。

选择合理的采暖形式,迎合室内装饰需要

在以往的采暖设计中,仅仅以保证冬季室内温度为主,往往忽略了采暖设备与家居布置的整体协调性。居住者往往根据自己装修需要,对室内的采暖管道及采暖设备大改一番,多数情况直接造成采暖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采暖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使得整个采暖系统瘫痪,采暖季节发生渗水、漏水等事故,影响自己和邻里生活。因此,在新建居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事先为居住者考虑室内装饰需要,选择合理的采暖形式,灵活的布置采暖设备,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合理用热,新建住宅均采用分户热计量水平采暖系统。将与市政或区域供热管网相连的公共立管沿楼梯间管井至各楼层,每户采暖管道与公共立管水平相接,在每户的分支管上设置调节关断及用热计量装置。这样的采暖形式按照居住户型的大小自成系统,楼层上下之间及邻里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便于住户的独立调节和控制,也便于供热单位的运行管理和计量收费。

此外,随着室内装修的日益高档化,新型散热器从材质、外观、工艺等诸多方面有了全面的改进。大、笨、粗的铸铁暖气片已经基本退出住宅市场。越来越多的钢制或复合材料散热器进入市场,铜铝复合、钢铝复合散热器,甚至全铜制的散热器受到用户欢迎。

四、采暖设计应兼顾整体统一与个性化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在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各级政府也在大力推动现有及新建工程的集中供热配套设施建设。以前居住建筑的采暖设计主要以上供下回的单管系统为主,无法适应现在分户热计量的要求。现在采暖设计中普遍采用水平串联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分户热计量的要求,减小相邻户型之间的供暖影响,但相同户型采暖系统布置一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居住者的个性化要求。同一单元内楼上楼下的购房者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虽然户型相同,但室内装修肯定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居住者在采暖系统的使用上更存在不同的习惯和标准。采暖设备作为住宅配套功能的一部分,仅仅在运行上可以进行初步的用热计量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因此,有的新建住宅项目在厨房内设置小型燃气壁挂锅炉,为本户提供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用热。这种采暖形式以小系统取代大系统,充分体现了住宅采暖的独立性和个性化需求,使得住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控制采暖的天数,热水温度,用热时间等等。小型壁挂锅炉的热效率日益提高,安全措施的逐步完善,采用平衡式强排烟道避免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外墙及楼板构造层之间的隔热保温减少对外和户间热损失。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采暖形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户采暖系统独立热源使得部分尚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住宅小区提前实现采暖配套,并为以后利用城市热网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热源的分散与集中要根据各地政府规划和发展的要求,要与市政供热建设的发展相协调。而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发展利用太阳能、海水、地下水源,甚至集中的污水作为热源,实现区域内的用热自给。因此,新建居住建筑的采暖设计要根据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选择合适的采暖热源,在兼顾住宅设计统一的基础上,适应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居住建筑采暖系统,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内部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建筑采暖节能设计有很大的潜力,节能设计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新的采暖形式及传统采暖方式的新发展,满足居住者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姜树军,黄晶晶,王亚光.热水采暖系统中有关节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32):233-234.

居住建筑篇10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 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 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wwW.133229.CoM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高潮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商业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