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5:21:34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范文篇1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特性设计探索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

2、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3、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居住建筑范文篇2

【关键词】能源消耗;住宅条件;居住建筑;建筑节能设计

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小区内共有4栋高层住宅。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住建筑的能耗数量占到了全国总能耗数量的15%。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节能方面就要尽量降低居住建筑的能耗总量,要借助多种节能材料与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

一、规范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候呈现大的差异。所以不是单一一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就可以涵盖,因此各气候区甚至各地方也有相应各地的规范标准。建筑节能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满足国标和地方标的同时,要从严执行。

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项目所在城市的气候分区,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严寒地区,分为ⅠA、ⅠB、ⅠC三个区;寒冷地区,分为ⅡA、ⅡB两个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北两个区;温和地区,分为A、B两个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属于严寒B区,因此建筑热工设计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文中表格皆节选项目所在区域严寒B区所需要满足的数值。

三、居住建筑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一)建筑的总体布局设计。1.在对建筑进行规划时,建筑选址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从节能角度来说,建筑选址要合理科学。一是要尽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段,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的人造光的使用和热量的散失,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二是建筑选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具体环境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和改善,比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建筑之间要保持合理的密度并控制通风条件,保证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最大化以及建筑之间热量的循环利用;而在气候偏炎热的地区,建筑和道路之间的规划设计要以促进地区热量的流通交换为基础。利用植被,树木优化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也可以对建筑节能设计起到有利的作用。对建筑群体组合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满足对日照、采光、通风、消防、视觉等的要求。2.建筑单体体形系数的节能设计要求。在建筑形状的节能设计上,首先要学会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即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研究表明,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建筑的暖通能耗成正比关系,建筑得体形系数是影响建筑能耗最重要的因素。在进行建筑形状的节能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建筑的表面积,减少使用大体积的组合体,并且减小建筑的复杂程度。总之,要想在建筑形体上做到节能设计,最好的方法就是优化体形系数。严寒气候区的居住建筑要尽量减小建筑的表面积,减少使用大体积的组合体,并且减小建筑的负责程度,从而减少热损失。项目中单体建筑为24层住宅建筑,标准中规定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25。但此单体体形系数实际为0.31,因此不满足规范要求。当体形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就要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项目所属的严寒地区可以通过调整外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和整个建筑热工性能,才能最终实现建筑的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1.建筑外门窗的节能设计要求。建筑整体能耗中,外门窗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可以达到40%到50%。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门窗的节能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是建筑外窗的面积不要过大,在规定中,所处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窗墙比都需满足不同的数值。如窗墙面积比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建筑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二是此外不同气候区、建筑外窗不同的窗墙面积比,对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与遮阳系数有着不同的要求。项目采用塑钢单框三玻窗。建筑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等级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其中严寒地区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采用减小门窗面积来实现门窗的能耗减小,很多时候对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单一的靠减小门窗面积来降低能耗是不太合理的,需综合考虑设计。

2.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要求。墙体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节能设计的主要手段是保温材料的选材和构造。其中有两个约束的指标: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根据项目所在城市的气候分区,满足规范规定。如果不满足规范规定,需要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本项目采用100厚岩棉作为保温材料,外墙平均热工传热系数(考虑线性热桥后的K)为0.53,满足指标中对K≤0.55的要求。当外墙有出挑构件及附墙构件时(如阳台、雨篷等),外保温系统应该包覆这些位置,以此来减小热桥影响。项目中挑空楼板采用100后岩棉作为保温层。计算得出传热系数为0.47,不满足标准中对挑空楼板K≤0.45的要求,需要做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在对外墙护结构的设计上,在满足建筑相应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的同时尽量采用导热系数低的建筑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

3.建筑楼地面的节能设计要求。居住建筑楼地面的传热系数应根据项目所在城市的气候分区,满足规范规定要求。楼地面的建筑节能设计,可根据其所处位置采用不同的节能技术。比如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更适合采用外保温系统。严寒地区的采暖建筑,底层地面在地面面层下铺设适当厚度的板状保温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地面的保温性能。

四、建筑屋面的节能设计要求

建筑屋面是一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屋面的保温隔热又是屋面节能的关键。从建筑的能源消耗角度来说,屋面对能源的消耗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建筑屋面的设计中,要采用合理的节能措施,最大化屋面的节能效果。居住建筑屋面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根据项目所在城市的气候分区,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屋面的保温层材料最好选用吸水率低、导热系数和密度小,并且有一定强度且满足相应防火要求的保温材料。项目中屋面选用100厚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层,计算得出传热系数为0.27,满足标准中对屋面K≤0.30的要求。

五、结语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从建筑设计初始阶段的建筑总体规划,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再到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以及其他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潘东.初探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2:102~103

[2]江泽银.浅谈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5,5:81~82

居住建筑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技术;安全质量;管理制度;解决措施

0引言

人类建筑的雏形就是一个空间,一个具有挡风遮雨功能的居所,这个居所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然而多年以来,新老建筑的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触目惊心。管理部门、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从频发的事故中总结建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建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立项、设计、开工、建设、竣工、装修到使用,牵涉到房产开发部门、规划设计部门、监理部门、施工部门、室内设计部门、物管部门以及使用者等不同的群体或个体。住宅的安全质量,关系着民生大计。将民众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接二连三的住宅楼房倒塌的废墟上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房屋安全质量隐患。

1居住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的原因

提高居住建筑的安全质量,给人们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保障人民的居住安全利益,就必须对影响居住建筑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对产生质量安全的隐患采取有力的管理及技术措施。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分析,造成当前我国居住建筑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建筑设计阶段方案设计不当;二是施工阶段管理与技术手段不当;三是使用阶段物业管理及后期维护不当。

2避免居住建筑安全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2.1设计阶段的居住建筑质量控制

在设计阶段,检测报告、技术指标、设计任务要求对于房屋的安全质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有统计显示,全国各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使用的小区,其共同特点都为砖混结构。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分析,砖混结构的房屋承重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体。砖混结构的房屋设计关键是房屋的整体功能性设计和房屋的构造设计。建筑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尽量做好设计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尽量满足各用户对使用空间功能的使用要求。否则房屋建筑交付使用后,各业主会根据各自的需求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而空间改造只有在非承重墙体上做文章,才不影响房屋原先的设计刚度和稳定性,一旦动了砖混结构的承重构件,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数就已在使用前大打折扣。以承重砖墙为主体的砖混结构建筑,在设计时应注意:一是在结构主体构件的设计上注意砖混结构建筑体型宜规整;内横墙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且横墙间距尽量均匀布置,上下对齐门;窗洞口应排列有序且不宜开得过大。二是在构件的选择和布置上除了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外,还要满足耐久性、耐火性及其保温隔热、防潮、表面装饰等构造要求。建于地震区的房屋,要根据防震规范采取防震措施,如设置构造柱、圈梁配置拉结钢筋等。以自然客观条件为前提,选择合理可行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构造处理措施,是加强居住建筑质量的先决条件。

2.2施工阶段的居住建筑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存在着大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如决策、设计、材料、环境、地形、气象、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等。施工阶段的建筑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质量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选择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措施。《房屋建筑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预控机制有效性的关键,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防治措施逐条实施,可以大大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率,从施工技术手段方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好坏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严把材料和设备关,凡是没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均不得进场。应从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合理而正确的施工组织设计,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符合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的施工方法,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与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组织方式相适应,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砖混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砖墙,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形状规则的砖,强度高的砂浆,并保证灰缝的均匀度和饱满度,就能确保砖砌体的高强度,从而保证房屋的耐用年限。综上所述,影响房屋建筑质量的因素中管理因素和技术手段在房屋工程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是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先决条件,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企业严格的技术管理和控制。

2.3使用阶段的居住房屋质量控制方案

使用阶段的居住建筑的质量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房屋自身质量问题,由于设计阶段方案不合理或施工阶段的管理和技术原因造成的建筑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二是建筑使用过程中业主私自拆改加建主体结构以满足个人使用要求而造成的整栋建筑质量安全隐患。三是意外荷载,如滑坡、煤气爆炸等造成的安全质量问题。针对第二点“人为因素”造成房屋的安全隐患,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采取措施对楼房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作为房屋使用的物业管理部门,应该在管理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在业主装修房屋阶段严把监督关,严禁业主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房屋的使用者也不得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和主体结构,从而杜绝居住房屋的安全隐患。

3结语

居住建筑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为主线,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有关要求,突出抓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以开发企业及原产权单位为改造主体,积极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政策补助等激励方式对改造工作加以推动,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切实降低我县既有居住建筑能耗,为实现全县适宜居住环境及节能减排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改造内容。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包括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地下室顶板等部位的改造。二是建筑供热计量及室内温度调控改造。主要包括:原有垂直单双管系统改造成水平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原有分户控制水平系统进行分户计量改造。三是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包括热源、热力站、管网安装计量装置和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变频等调控装置。

(二)改造任务。目前,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5%左右,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建设事业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我县在2011年以前必须完成省、市部署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首先选取不同产权结构、不同使用性质、不同供热方式的建筑等作为2010年试点示范工程;其次以点带面,稳步全面推进。同时,要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旧城区改造、房屋“平改坡”相结合,与质量安全、修缮维护工作相结合。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60%、30%、10%。

2010年建筑节能改造的试点工程为:鲁阳小区、供电公司及自来水公司住宅楼等项目共计6.51万平方米,进行围护结构和供热计量系统改造;源泰花园、县农行住宅楼、县卫生局住宅楼等项目进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改造;循环水供热工程沿线住宅直接接入循环水供热的,原则上都要进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改造,已分户控制的必须进行分户计量改造。住宅小区的产权单位或原开发单位为供热计量及建筑节能改造承办单位(具体项目见附表)。

(三)改造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按照《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及技术导则(试行)》要求的标准进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负责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各项目承办单位要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提高思想认识,成立项目实施机构,制定好改造方案,抓紧启动实施。

(二)落实改造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节能改造资金主要通过财政支持、企业自筹、社会资金投入、受益居民投入等方式筹措。对优先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2010年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享受各级财政补助,给予最大支持;2011年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将给予适当补助;2012年以后仍将继续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但不再享受任何补助。各单位要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确保完成我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在2010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围护结构与室内供热计量系统及温度调控同步进行的改造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奖励60元/平方米,不足部分由原产权单位及业主自行解决;原有垂直单双管系统改为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验收合格后,奖励8元/平方米,用于该项工作的奖励补贴,不足部分由原产权单位及业主自行解决;原有分户控制水平系统改为分户计量的,由业主承担600元/户的改造费用,不足部分由原负责供热的单位负担。

(三)建立考核机制。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已纳入市政府政务督查考核,我县也将对有关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对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将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居住建筑范文篇5

1、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得特点

(1)既有居住建筑的朝向、高度、层数、层高及建筑面积基本确定,不得改动建筑主体结构和降低其安全性是不同阶段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的强制性要求。(2)建筑物体型系数基本确定,原有开敞式阳台或外走廊封闭后,体型系数略有增加,建筑物体型系数是节能设计目标确定的一个主要的因素。(3)窗墙比基本确定,原有敞开式的阳台或外走廊封闭后,窗墙比会有所增加。(4)与供暖空间相邻的楼梯间及其他消防通道等不供暖空间,由于消防通道宽度的要求无法增加保温层。

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北京地区的既有居住建筑不同年代建造的种类多,围护结构的性能确定比较困难。(2)外窗和阳台有住户已自行更换或封闭,传热系数没达到新建居住建筑的规定性指标,在各朝向的透明围护结构中都占有一定比例,对达到规定的建筑供暖能耗指标有影响。(3)如果依据节能设计标准不同,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规定性指标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太阳辐射对能耗指标影响也不同。(4)根据以上情况,无法完全按照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性要求进行设计,或者说按照规定性指标设计,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有一些建筑比较容易达到耗热量指标的要求,还有一些建筑的整体能耗无法控制在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要求内。

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381正在修编,其中第3.0.4条“节能改造前,应以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判据进行建筑物围护结构性能化设计。实施全面节能改造后的建筑,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前提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不应高于表3.0.4的要求。实施部分节能改造后的建筑,其改造部分的性能或效果应不低于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规定。”表3.0.4是行业标准JGJ26权衡判断的控制指标,修编技术规程以国家行业标准JGJ26给出的建筑物能耗指标做为设计目标,根据节能改造项目的现状情况进行围护结构的性能化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化设计是节能设计的发展方向,但根据有关的经验和计算,还应结合北京地区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计算表和主要围护结构的控制指标,以避免有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偏低的情况。

三、节能改造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案例

1、根据北京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的权衡判断计算表,结合既有居住建筑的特点修改为建筑耗热量计算表,对实际建筑进行验算。一些建筑(多层建筑),按照规定项指标设计,可以满足JGJ26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但当住户保留的外窗比例比较大或窗的传热系数比较差时,则会达不到GJ26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

2、一些建筑,按规定性指标达不到GJ26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要提高外墙或新更换外窗的传热系数。

3、一些体型系数比较大的建筑,按规定性指标达不到GJ26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要提高外墙或新更换外窗的传热系数,还可以调整外窗的遮阳系数。

4、一些既有建筑外形比较整齐,体型系数小,按照JGJ26或地方标准的规定性指标,完全满足JGJ26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包括由于封闭阳台使窗墙比加大,或有部分住户保留自己的外窗时,也可以满足JGJ26规定的建筑耗热量指标。如下例一栋高层住宅,如果按照规定耗热量指标进行性能化设计,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指标会比较低,所有用控制指标进行计算。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建议对北京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设计目标和方法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节能目标按照行业标准JGJ26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确定。

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性能化设计方法按照根据北京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的权衡判断计算表修改的建筑耗热量计算表,根据外窗(包括封闭阳台)的更新比例进行设计计算。

3、控制指标设置:计算建筑耗热量指标的主要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参数外墙、外窗,不应低于北京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规定的限值,即外墙不低于0.6W/k.m2,外窗不低于2.8W/k.m2。

居住建筑范文篇6

1当前居住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存在真空区。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针对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一些管理部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节能管理的问题上各自为战,形成了一种“热闹非凡”的局面,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之下,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具备普遍性,导致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互相推诿,责任主体难以落实到主要责任人的身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为那些不法厂商留下了可乘之机,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的腐败。一些劣质的施工材料乘机流入市场,躲过监管,对那些合格产品的生产销售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干扰了节能建筑市场的正常运作。1.2节能科技创新性不足。在我国推出居住建筑的节能理念之后,相关的技术支持、产品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却并未随着理念的提升而作出相应的改革与进步,当前一些节能设计的具体内容,仍旧存在着模仿、抄袭等问题,缺乏必要的节能设计突破。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关于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一方面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建筑的节能点,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宣传和重视,导致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施工的单位的实践能力,以及设计单位的推广服务,未能进行集中的优化,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影响了节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3节能设计上存在漏洞。相比较西方那些发达国家,我国在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上,仍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里通过举例内容即可进行说明。我国大部分采暖地区,所使用的都是围护结构的热耗功能,同那些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较,外墙的传热系数接近四倍,而门窗的空气渗透约为五倍。在发达国家,其实际的年采暖能耗,约相当于7.5kg/m2的标准煤,而我国的则需要约13.5kg/m2的标准煤,超过了发达国家一倍还要多。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可知,在我国的房屋建筑中,能源主要从保温隔热性较差的外墙、窗户和屋顶损失掉了。1.4政府缺乏必要的支持。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仍旧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这就造成了一些居住建筑的设计起点较低,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相关的创新力度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在节能建筑上的开发力度,以及创新能力上的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当前居住建筑的节能在30%以上的时候,其支付的过程中,节能上的费用会导致整个房屋的造价提升在5%左右;而其节能效果达到50%的时候,整个房屋的造价则会提升在9%左右。在居住建筑造价提升的同时,政府却并未对这些内容给予相应的经济扶持,就会降低业主购买节能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在现行节能标准下,对于居住建筑中存在的节能问题展开详细的说明,这里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2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改进

2.1居住建筑墙体的节能。建筑的主体,主要是建筑的墙体,墙体的节能设计,和建筑的整体能耗息息相关。所以,在墙体的节能设计上,应该进行外保温和内保温的设计。首先,在墙体的内表面,应该加装相应的保温材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和操作,就能够使保温材料不会受到外界雨水的侵蚀,提升保温效果;墙体的外保温内容,主要是在外面进行保温材料的加装,同时覆盖上相应的防水材料,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太阳辐射对墙体所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建筑物的梁、柱、墙角等部位进行简易化的处理,可以降低热桥问题的发生频率,确保居住环境能够冬暖夏凉,减少墙体的应力损害。2.2居住建筑隔热的节能。在房屋建筑的隔热设计上,其主要的应用点为屋顶。根据实际的数据内容显示,太阳的辐射会直接作用于居住建筑的屋顶,而屋顶的隔热问题,对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建筑十分重要。一种廉价的节能方法,就是采用空气层来进行隔热操作,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传热率进行降低,来达到隔热的目的,比较适合那些气候过于炎热的地区;同时,还有一种常用的架空型保温屋面,高效保温材料屋面,以及浮石砂保温屋面等,都可以对建筑的隔热节能,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2.3采暖制冷节能技术。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己被证明节能效果比较好,它主要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管来作为通水管,并且利用特殊化的方式,在使用上进行了双向循环盘于地面层内,在冬季的时候,能够向管内供低温热水;而到夏季的时候,则可以输入冷水用以降低地表温度;该技术与对流散热为主的散热器相比,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节能、易计量、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平衡阀,以及一些专用的智能仪表,来对管网的流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够提升供暖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理念的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建筑内容中,节能将会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发展任务,所以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要从当下做起,把握住节能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建筑的营造模式,提升建筑的居住质量,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作者:黄元明 单位:广西富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百色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余彦洲.现行节能标准下居住建筑节能相关问题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居住建筑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围护结构,采暖能耗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也呈快速上涨的趋势。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2015年及2016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43.0亿t及43.6亿t标准煤,同年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36.2亿t及34.6亿t标准煤,目前我国能源供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节能减排大背景的前提下,我国2007年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随后于2009年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2030年降低60%~65%的减排目标。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有的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6%,农村建筑住宅面积约为240亿m2。据统计,农村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0%。目前农村的能源种类主要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气、电力和生物质能源,农村民用建筑能源消耗主要有照明、家电、炊事、采暖和夏季降温,其中南、北方农村采暖用能约占农村建筑用能的50%。并且,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处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农村建筑的采暖能耗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性,生物质能源的应用逐渐减少,煤炭及电能的用量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根据农村建筑的特点,降低其采暖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农村建筑节能领域重要的课题。国内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学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相关研究。

1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普遍特点是:墙体普遍采用240mm或370mm砖墙,热工性能差,建筑能耗高。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李金平等[1]针对西北新农村居住建筑外墙经济保温层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DeST-h软件对10组0mm~90mm不同外墙保温层厚度的典型西北新农村建筑采暖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外墙保温可明显降低建筑采暖能耗,采暖节能率可达到26%,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确定该地区采用挤塑保温板为保温材料时最佳保温层厚度为55m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艳峰、陈琪雅等[2]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进行了计算及经济优化研究,计算获得了该地区农村住宅外墙及屋面保温层经济厚度,即:240mm厚实心粘土砖墙外保温可采用60mm~90mmEPS或40mm~60mmXPS保温板;240mm页贝岩空心砖墙外保温可采用50mm~80mmEPS或40mm~50mmXPS保温板;现浇混凝土平屋面可采用50mm~80mmEPS或30mm~60mmXPS保温板;坡屋顶倒铺保温可采用40mm~80mmEPS保温板;坡屋顶吊顶保温可采用70mm~90mm岩棉。以上研究成果为农村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利用

农村建筑多为单层或两层建筑,层高低、建筑密度小,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很强的优势。张海宁[3]针对被动式技术在山西省农村建筑中应用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能有效的降低农村建筑采暖能耗,在建筑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建筑南向面宽,以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但是,过大的开窗也会造成较大的传热损失,应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窗墙比;北京工业大学的陈超等[4]针对北京地区的利用复合相变墙体材料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了测试及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储能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房间温度的波动;北方工业大学董婉、陈伟娇等[5]针对如图1所示的青海地区农村建筑的黑箱模式及被动式模式进行了实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光间的日射得热对室内温度影响明显,被动式模式下,室内温度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建筑采用被动式采暖技术如直接受益窗及阳光检对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利用DeST-h软件建模,对阳光间的进深与热负荷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光间进深超过1.5m,负荷增长趋势明显,建议阳光间进深可取1.2m。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农村居住建筑,合理应用直接受益窗、阳光间、特朗勃墙及蓄热储能等被动式采暖技术,能有效提升冬季室内温度,见图1。3主动、主被动结合式采暖系统的应用被动式采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室内的温度,但还是无法达到舒适的要求,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主动、主被动结合式采暖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的陈滨等[6]通过将东北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的火炕与被动式太阳房相结合,建成新型节能灶连炕并与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耦合,发现与炕单独使用情况相比较,利用耦合采暖系统的房间热环境明显提升,采暖季可节省煤炭使用量的50%。同济大学的竟峰等[7]设计火炕与太阳能蓄热池耦合的室内供暖系统,在太阳能不足时由补燃炉作为辅助热源补充热量,研究表明,在采暖季,该系统可同时满足采暖和生活热水的要求。北方工业大学杨诗薇、陈伟娇等[8]针对青海省采用了特朗勃墙的被动式采暖和太阳能炕的主动式采暖相结合的太阳能暖房系统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热蓄热墙白天运行并且太阳能炕全天运行的运行工况下,该建筑室内的采暖效果最佳。通过对实验房建立相应数值模拟模型,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被动式的集热蓄热墙系统及主动式的太阳能炕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最大,其中太阳能炕对室内的辐射传热略多于对流传热量,而集热蓄热墙系统对室内的传热受室外辐射影响较大,并且送入室内热量主要集中于上部送风口处,需采取有效措施,使热量能有效送至人体活动区域。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太阳能丰富的农村地区,采用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能大幅度的降低采暖能耗。

4结语

居住建筑范文篇8

关键词: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人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增长,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居住问题,高层建筑住宅已经成为我国住宅的主要类型,然而,就我国目前已建的高层建筑来看,设计过于注重居住空间设计,忽略了对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轻视了公共空间对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淡化了“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从而导致邻里之间变得冷漠,集体意识逐渐削弱。因此,对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对我国高层住宅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我国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1)公共空间面积严重不足,在我国,无论是板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其公共空间几乎仅是单一的电梯和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就楼梯和电梯来说,其面积仅仅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其作用仅仅是疏散人流,根本无法满足邻里之间的交流及产生交往的活动。2)大多数设计者未将公共空间纳入总体设计当中。即使有的住宅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预留了公共空间的面积,但为了满足居住空间的采光通风要求,往往将公共空间置于暗房间,给人压抑的感觉,人们不愿在此过多停留,空间毫无设计感,导致空间使用率较低。3)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只是简单的层与层之间的复制,重复叠加,无新意。公共空间功能不完善,空间过于单一,整体空间不丰富。空间缺乏可供社区人员休憩、娱乐、交流的活动场所。

2问题原因分析

1)从我国城市大环境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紧张,从而导致中心人口密集,土地价格昂贵,居住建筑公共空间与寸土寸金的大环境形成了矛盾。2)由于开发商过于追求高利润,除必要的交通空间外,公共空间的设置,降低了居住空间的使用率,直接影响了商业效益。3)设计人员对“公共空间重要性”的意识不强。随着我国居住建筑的发展及大环境的压力,很多设计人员过多的重视对居住空间和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而忽略了公共活动空间。很多设计人员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室外的绿化环境,认为公共的室外环境才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没有认识到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

3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后果分析

由于无公共空间供邻里交流,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我国传统居住建筑邻里之间的和谐交往。邻里之间变得冷漠,相见却不相识。邻里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存在严重的封闭性,长期以往,我国传统的邻里交往空间的优点必将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逐渐消失。

4对改善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的几点建议

1)高层居住住宅底层应设置商品空间,底层作为商品服务用房,可以通过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为人们提供发生交往交流的场所。据调查,住宅居民对底层商服使用率比其他公共空间使用率相比较高。2)公共空间节点的处理方法应得当。居住建筑的空间节点,包括入口门厅处、楼梯和电梯的前室、水平交通的走廊等。在门厅设计中,应预留设置休闲沟通的空间,如增设书吧、小型茶吧、饮吧、销售等空间。通过增加门厅的功能性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对于垂直交通空间,如楼梯、电梯、应摒弃传统功能单一性,即仅作为交通功能使用。设计可以通过延伸候梯厅空间,扩大其面积,增设休闲桌椅,儿童娱乐器材,老年人的休息椅等等,为人们在漫长无聊的候梯过程中增加一丝乐趣。同时为人们提供了驻留空间,通过休息聊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楼梯休息平台处,可以继续向外延伸空间,形成一个休息区,作为人们行走楼梯的缓冲休息空间。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为人们提供活动场所,人们在其中发生聊天活动,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对于水平交通空间,可以采用跃廊式的交通处理方法。每两层或三层设置一个公共走廊,电梯仅在有公共走廊的楼层处停留,人们通过小楼梯来连接各个层的交通走道。跃廊式的布置,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可以减少交通空间的布置,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了空间面积。从促进邻里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跃廊的布置,为小区上下层居民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可能。此外,为了使空间更加丰富,在水平交通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我们应摒弃传统的走廊布置,即“一字形”布置,我们应在走廊空间设置景观节点,或对空间进行凹凸造型设计。消除人们对空间“一览无余”和“毫无乐趣”的感觉。3)公共空间采用中庭形式单独设置。在高层居住建筑中,尤其是塔式住宅,由于每层居住户数较多,居住空间不符合采光要求成为高层塔式住宅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庭的布置,可有效的解决采光问题。将中庭作为人与人的交往空间、在中庭内部空间设置阅览空间、老人聊天空间、小孩嬉戏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居住单元朝向中庭方面布置,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人们在活动中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同时在中庭中引入绿化环境设计,满足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提高人们的综合生活品质。

5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典型优秀实例分析

马赛公寓建于1946年—1957年,是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见图1)。该公寓高56m,共18层,该公寓引入了城市功能空间,顶层布置了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玩耍场地,健身房,屋顶公共交往平台等场地。节省了紧张的土地资源,同时又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对居民的人性化设计(见图2)。底层架空,成功的避免了底层采光的不足,在底层形成建筑灰空间,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场所(见图3)。在建筑的7层和8层布置了商店、零售厅、餐厅、洗衣房等辅助服务空间,为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在交通流线处理上采用了跃廊式布置,每三层设置了一条走廊,减少了公共交通空间,增加了人们在走廊的公共活动,与传统住宅相比,居民活动从被动转化为主动。通过解读马赛公寓公共空间设计手法,对我们研究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有很大的启发。马赛公寓公共空间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使人们足不出楼就能满足生活所需。同时在高层住宅中体会到邻里之间的交往乐趣。公共空间设计将之前居民的“被动到达”转换为“主动到达”。例如,屋顶公共平台的设计,无论是采光还是通风都十分良好。空间被赋予了情感,“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人愿意主动接近公共空间,融入其中。

6结语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公共空间的设计决定着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作为设计人员,我们不应忽视公共空间对人行为的引导性。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弥补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不足。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要求,营造具有人性化的高层居住环境。促进高层建筑的完善发展。相信未来我们通过合理的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乃至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者:唐嵩皓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常佳佳.高层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5.

居住建筑范文篇9

【关键词】供暖通风;空气调节;高层居住;建筑设计;策略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土地被破坏,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匮乏。在城市化建设中,为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城市的建筑物大多采用叠加式的楼房,一个楼盘在城市中,低者二三十层,高者好几百层。经过地理风速问题的研究,可以知道对于高层用户的供暖通风问题比较麻烦,因此,这就需要众多的研究者不断地思索,用有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1高层建筑用户所遇到的难题

1.1设计难题。1.1.1图纸与设计说明不符。在城市现代化或者城市化的进程中,有许多工程师都是以之前的众多模板而设计房屋了造型,但是相对而言,设计师另外绘画图纸的情况比较少。尽管,有设计图纸,但是在实际造作过程中,也会有部分人没有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来进行,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1.2标注有错误或有遗漏。由于高层建筑供暖通风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众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散热设备或者通风设备进行测量或者尺寸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如此,有许多工作人员在标注或者测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标注错误数据或者对有一处遗漏标注的现象,在此时,有许多工作者会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自身的经验来进行设计,为高层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不合理埋下隐患。1.2管道铺设困难。在城市化建设中,各种管道错综复杂,其设计和铺设比较困难,有许多管道都是不同系统的,导致在系统管理中也不好去实行。我国不仅有风管和水管等,而且还有冷水系统和排烟系统等,各种管道和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或管理,导致我国的管道在设计或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对高层建筑用户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调节。1.3管井尺寸设计较困难在城市化建设中,设计师都会提前对管道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通常都会提前把管井留出来,这种做法有效的避免了公摊现象的发生,但是对应的问题也是接踵而来,主要问题便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时常对管井的尺寸无法准确的设计,都是凭借自身经验而去设计,导致了许多的管井无法尺寸过小,安装管道后,无法方便的去查看暖表或者维修,为用户的生活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2解决高层居住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优化策略

2.1优化设计。设计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奠基石,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设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倘若设计不合理,小者会影响一个楼盘的转卖,大者会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在我国城市化你建设中,应该不断地优化设计,设计师或者工程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解决高层居住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优化。2.2加强设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能纸上谈兵,要走入实践,设计者要亲自走向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设计图纸要因时因地的更新,不断地探索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在工程竣工后不仅要去再次检查设计是否和合理,同时也要将缺陷或者不足整理出来,然后针对不足而去改正,力争在后期的设计和建设中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2.3对管道的排设要合理。在城市的建设中,要对管道的布局和设计做好合理的规划,不仅要将城市的供暖系统和散热系统布局合理。同时也要将一些电气或者排水工程进行合理布局,不断地让管道的布局和设计趋于合理,在此,笔者建议各位工程师利用BIM技术,将城市化建设中你管道设计建立立体模型。然后根据立体图来设计和规划线路。2.4优化管井设计在管井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具备高度的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不能以经验主义去设计管井,应该通过数学公式“送风风量=风速×风井截面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白在这个公式中,风量是不变的,只有改变管道材质来增强风速从而来减少风井的横截面积,让管井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显得更加的实用。

3结束语

在城市化建设中,要不断地优化设计,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地解决高层建筑居住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同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针对不足而提出解决方案和实行方案,在优化设计的同时,给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让高层建筑居住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问题得以真正解决,同时,此也希望,各个城市建设者,能够通过前文的分析和策略的提出,将优质经验进行借鉴,让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1]林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高层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优化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17):67-68.

[2]程祥.基于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高层居住建筑设计策略优化研究[J].四川水泥,2018(7):83.

[3]刘奇.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在节能设计方面的探讨[J].河南建材,2018.119.

[4]朱正权,陆金桂,尹振华等.基于CFD的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离心风机流场与气动噪声数值模拟[J].轻工学报,2018(3):101.

居住建筑范文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而城市用地却越来越少,高层小户型住宅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下日趋成熟,而且在城市居住建筑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多层住宅已经渐渐被小高层甚至高层超高层住宅取代,高额的房价也使大多数购房者的选择向着小户型倾斜。预示着以后的房地产市场中,90平方米以内中小户型普通住宅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中小户型将由原来的稀缺产品变为市场主流产品。而购房者日益增长的中小户型需求,又正好与国家政策相吻合。

二、小户型的设计

户型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点,其他的附属设施及交通公摊都是为户型而服务,不同的户型决定了该居住建筑的档次,多样化的户型也是为了满足各类需求者的多种选择,户型花样虽多,但是设计的宗旨都一样,以下谈谈我们以往在户型设计中的一些注重的内容:

1、人性化设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居住建筑本身就是拿来给人们居住使用的,其功能就是给人提供生活,休息的地方,所以人性化设计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2、建筑相关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款,做设计尽量不要违反强制性条款;在既满足规范要求融合设计师的理念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下设计出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3、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建筑设计的也要去了解水电气结构方面的知识,只有对各个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好建筑设计,建筑是龙头,但要与其他工种想配合,使设计出来的建筑更加的合理和经济。

4、有空间的控制能力,比如空间做多大刚好合适,比如说以前我们会要求主卧室的开间不小于3.5米,因为摆一张床以后,这边摆一个电视柜,可以看电视,这些尺寸的控制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需要我们去了解,比如说第一现在液晶电视距离不需要这么大了。但是另外一个现象,你会发现现在的床和过去的床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床多了一个边,而且床的尺寸也略微放大了一点点,而且现在的床都有靠板,这些东西都需要建筑师去了解,有空间的控制能力和户型本身的设计经验。以上是户型设计的一些总结,下面介绍下小户型特点和一些设计观点,小户型有着空间紧凑、价格合理等特点,对于经济实力不算太强的刚需族来说,面积越小基本上意味着总价越低,因此广受青睐;而一些品牌开发商也意识到楼市需求的现状,早已纷纷推出小户型产品抢滩市场。在调控新政影响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诸多房地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户型产品依旧会是市场的主流,因为这类产品迎合了政策及市场需求,未来其优势还将进一步凸显。通过实践和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来看应该是满足这个要求,这种要求我们在空间设计上更合理,类似像交通面积设计,户内和户外的,所谓户外的就是共同交通,比如楼梯、电梯,我们尽量采用合理的尺度,用合理的设计。还有室内的空间,我们能不能让效率发挥更高,这样使我们的系数更高,提高空间的使用率。

三、工作中的实例

在工作中也遇到了高层小户型的设计,下面以贵阳新世界1BA组团的户型为例子,介绍我们设计的内容,项目为二十四层高层住宅,标准层面积680平方米,一层分为8户,分3种户型,户型面积60~90平方米不等,是典型的高层小户型住宅。(附图为标准层平面图。)平面设计介绍:由于均为小户型,本项目的设计出发点就是经济型住宅,所以在公摊方面就要尽量设计得最小且满足规范要求和住户正常的使用,我们把交通体系放在平面的中部,2部剪刀楼梯和3台电梯相对摆放,中间为合用前室,合用前室两端就连着内廊,在内廊两边分布住宅户型,这样的平设计将公共交通部分压得较为紧凑,没有过多的浪费面积在公共部分。

户型内部的设计:

1、人性化设计,主要表现在功能分室,各个功能空间要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目前户型设计中餐厅和客厅连在一块,将来在户型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户型布局,将其设计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合理增加户型使用功能性的同时,使得各个功能空间有其独立性和私密性。同时要具有一的超前意识,能够使户型和室内装饰及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合理配置,体现出功能使用的最经济性。

2、经济化设计,“经济”二字是指面积的经济,并不代表低品质,也不是单纯以90平方米作为数字概念,而是从建筑设计、生活配套、健康环保、绿色节能等方面提倡生活理念,引领消费潮流,更是代表着政府对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在政策上的清晰导向。特别是在目前,倡导经济型住宅不仅是引导人们对住宅品质的认知,更是对传统居住观念的更新——住宅面积大小并不影响或决定住宅的性能和品质。经济型住宅通过设计、设备与材料的处理同样可以达到高品质生活。现阶段,设计部门已经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诸如小户型塔楼朝向、遮阳或通风等问题。同时,户型内部的精细化、产业化配套及统一的精装修是未来中小户型住宅的发展方向,主要的创新点应体现在如何利用模式化的精装修来丰富空间功能主要体现在减少交通面积,合理利用空间,卫生间,厨房,卧室的面积严格控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不浪费,客厅及观景阳台尽量做得大气,宽敞,让人感觉不出这是小户型,营造紧凑合理的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