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辅助十篇

时间:2023-04-06 21:34:27

游戏辅助

游戏辅助篇1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球类游戏 辅助材料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球类游戏一直是孩子比较热爱的活动,如何让游戏开展得更有趣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以辅助材料开展球类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小肌肉的发展等。

一、球类游戏的意义

1.定义

球类游戏指滚球、拍球、抛接球、击木柱、投篮、踢足球、打乒乓球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由易到难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球类游戏。

2.意义

球类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形影不离的伙伴。在游戏中,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这对发展幼儿动作技能和培养身体素质有极其重大的作用,球类游戏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

3.规则

球类游戏有严格的规则,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这些规则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服从游戏规则,这样可以锻炼和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

二、辅助材料在球类游戏中的重要性

1.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球类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活有趣、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为了组织生活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通过辅助材料创新玩法。

2.提高幼儿的灵敏素质

根据《学前儿童体育》及国内外相关资料的阐述,球类活动是最适合幼儿开展的运动内容,其运动中的趣味性、多功能性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对提高幼儿的灵敏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等。

3.提高幼儿的兴趣

球类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一直占主导位置,但是幼儿园球类游戏种类较单调,使用辅助材料开展球类运动,能够研发多种活动法式,提高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辅助材料,能够提高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帮助幼儿各方面更好地发展。

三、使用辅助材料的球类游戏大纲

1.赶小猪

玩法:使用曲棍球球杆,将小球往前赶,直至赶到指定地点。

能够发展四肢力量,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增强幼儿团队间的协作和竞争意识,形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品质。

2.投篮

玩法:在一定距离内将小球投进球框内。

锻炼幼儿手臂力量及手眼协调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打保龄球

玩法:使用小球在一定距离内将摆访整齐的瓶子击倒。

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提高空间知觉能力。

4.“吹”球射门

玩法:用力出乒乓球,将乒乓球吹入球门中。

提高孩子的肺活量,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5.足球射门

玩法:用脚踢球,将足球踢入球门中。

增强孩子的下肢运动肌力和控制能力。

四、球类游戏辅助材料在球类游戏中的使用情况

仅使用球开展球类游戏是一种较单一的活动方法,一般在幼儿园,教师都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辅助工具,如:“球棍球的球棍”、“球门”、“篮球筐”等。辅助材料在球类游戏中出现的频率十分频繁。据观察了解,晨间分散活动时,孩子在选择玩具时,都喜欢挑选球类玩具,同样是球类玩具,挑选曲棍球的孩子多于挑选单只皮球的孩子。由此看来,球类辅助材料在球类游戏中的使用情况较频繁,教师应该多为孩子制作一些球类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球类游戏。

五、辅助材料在球类游戏中的运用

1.仅使用球开展球类游戏

为幼儿提供球类玩具,开展各种球类游戏,游戏中,一方面,在第一阶段,鼓励幼儿大胆游戏、自由探索各种球的玩法,发散幼儿思维“畅想可以怎么玩”,另一方面,在日常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球类运动信息,组织幼儿观看图片、录像资料等,逐步增强对球的认识,了解其基本游戏规则与玩法。通过球类游戏的各种玩法,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的发展等。

2.利用辅助材料开展球类游戏

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球类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不同的玩法。通过开展各种途径了解辅助材料的各种使用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辅助材料的玩法,发散幼儿思维“加上辅助材料可以怎么玩”。利用辅助材料,开展各种各样的球类游戏,例如:利用篮球筐进行投球活动的开展,利用曲棍球进行赶小猪活动的开展等。组织幼儿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球类游戏的开展,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及球的不同玩法。通过活动的形式,更好地关注每个幼儿的不同玩法,了解孩子对球类游戏的发散思维。

六、运用球类游戏辅助材料提高幼儿能力

1.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利用辅助材料开展球类游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提高幼儿创新能力

通过辅助材料的添加,引导幼儿思考“还能怎么玩”,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3.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游戏辅助篇2

【关键词】游戏 足球教学 辅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25-01

自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贯彻文件精神并积极行动起来,将“足球进校园”作为当前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对于如何上好足球课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游戏辅助足球教学,有效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同时提高了足球教学的效果,为校园足球提供快乐的源泉。

一、创新热身运动,走进足球世界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前奏,也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确保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在传统的课前准备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然后组织学生做徒手操,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实现热身的目的。然而,学生对一成不变的热身模式早已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失去了兴趣,准备活动也变得消极应付起来,热身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教师在开展足球课堂教学时,可以编创足球小游戏,如“绕球接力赛”“足球抢座位”“喊数传接球”等,来代替传统的慢跑和徒手操,一方面能够轻轻松松地将学生引入准备活动,帮助学生快速且轻松地使身体的各个部位舒展开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预知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走进足球的世界,拉近与足球运动的距离。

二、轻松修炼内功,掌握足球技能

足球基本技能是足球教学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即采取“讲解示范―模仿实践―相机点评―择优展示―指导纠正―反复练习”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动作要领。这样的教学流程一般耗时较长,尤其是在指导纠正的环节,容易出现众多学生因为一名学生耗时间、耗体力的情况,导致学习兴趣大减。笔者在足球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足球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熟知的游戏中,以此来掌握和巩固足球的技能技法。例如在运球教学中,笔者采用“花样运球接力赛”的游戏,加强学生运球的熟练度和准确度;在传接球教学中,采用“谁是最佳传接手”的游戏,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传接球的方法和技巧;在射门教学中,采用“我是超级射手”的游戏,提高学生射门的命中率。教师将游戏恰到好处地应用于足球技能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快乐起来,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和参与度。

三、丰富实战方式,汲取足球战术

足球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战运用,让学生在足球比赛中通过团队密切配合取得胜利。战术练习势必成为足球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着提高学生足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足球战术练习课上,学生可以进行“二打一”或“三打二”的基本配合法,在适当改变足球比赛规则的基础上创编足球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战术并运用足球战略,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例如在战术练习课上,笔者采用“声东击西”的游戏,训练学生之间的助攻能力;采用“左右夹击”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的协作断球能力;采用“迂回射门”的游戏,训练学生接力射门的能力等。通过这些颇有趣味的游戏,学生深切地体验到只有依靠同伴间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足球战术,这也正是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所在。

四、完美放松身心,融入足球情境

在一节体育课的尾声阶段,学生通过做整理运动缓解课上运动的疲劳,全身心地放松自己,以备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笔者曾多次做过尝试,设置配乐足球放松操,其放松的效果胜于单纯的徒手操或是原地放松运动。配乐足球放松操,即利用优美舒缓的慢四拍或慢八拍的音乐旋律,结合身体的多个部位,如头部、颈部、上肢、肩部、腰部、臀部、下肢等做出放松动作,利用足球呈现多个造型,让学生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完美放松,提高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情趣与品位。

游戏辅助篇3

一、电脑游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功能表现

游戏通常需要玩家具备较强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条件才能取得胜利。在把握好度的情况下玩一些积极电脑游戏有益于思维运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游戏这一方式是获得数学内容较为高效的方法之一;其次,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同数学的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这样就有助于数学思维的锻炼;最后,借助游戏这一手段能够树立学生端正的数学学习态度。尽管游戏无法取代全部的数学教学,然而,若是在比较正规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一些游戏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为理想。

二、电脑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能够辅助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电脑游戏既要具备趣味性,同时,还需要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并不是所有电脑游戏都能够在教学中得到运用,电脑游戏的应用应当体现适度原则、适当原则、适时原则。电脑游戏的辅助作用旨在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因而,需要摆正其地位。

(一)“七子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子游戏”旨在引导学生探索隐藏游戏中的一系列数学原理以及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这个游戏具有一定开放性,能够依据不同设计情况在不同学期阶段实施,其中的内容拓展性也比较强。在游戏进行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规律总结工作,在恰当时机引入树图这一概念,使得学生体会相关知识,并且完成树图的练习。

通过这种电脑游戏的练习,学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创新方面的能力、探究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在游戏过程当中,学生都踊跃提出自己想法,但是,针对一些现象无法提出合理解释。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做好概念介绍工作,学生在理解之后就能够找到合理解决途径。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思维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在游戏过程当中体现出了一定自主性。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整个游戏过程具有一定知识性以及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微妙的发现也会使得学生非常兴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想法,无论是失败的体验或是成功体验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学生都会积极开动脑筋将问题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益智类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益智类游戏在学生群体中受到了普遍欢迎,这一游戏的电脑操作界面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易于上手,这种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也不易上瘾。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益智类游戏,并且需要做好游戏经验交流工作。益智类游戏种类繁多,因而,教师需要做好游戏挑选工作。比如,“猜数字”游戏的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这类游戏需要学生总结规则并且要善于观察。由于这类游戏属于小游戏,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就能将问题解决,学生不致于产生依赖性。又比如,“数独游戏”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定作用,这类游戏具有五个等级,这些等级分布范围在入门级别至骨灰级别。游戏过程当中,借助定时这一游戏规则做好游戏者的成绩记录工作,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竞争力。在级别不同情况之下,难度也有所上升,相应地提示也在渐渐减少。而在“24点游戏”中,主要采用定时这一方式做好游戏者成绩记录工作,游戏规则就是运用加减乘除手段得出二十四就属于赢家。游戏最初阶段的得分为一千,一秒钟过去后就减少一分,在学生答对时,分数相应也就增加了一百分。

游戏辅助篇4

近几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到日益规范与普及,其中也开始广泛地应用游戏辅导技术。所谓 “游戏辅导”即通过“游戏”这一媒介,借助于游戏的内容,充分掌握个体的情绪、内心需求等,推动个人进行内省与表达,而且借助游戏的操练作用,帮助学生练习成长或者获得成长的一类辅导模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游戏辅导,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借助游戏活动将个人的内心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调节个人的紧张情绪,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团队意识。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合理运用

1.借助亲子游戏实施心理治疗。亲子游戏治疗是指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融入孩子与家长的治疗方法,在专业的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家长协助自己具有行为或者情绪问题的孩子,使其逐渐发生转变的过程。在教育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学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家校合作逐渐变成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亲子游戏中,学校的辅导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参与孩子活动,同时借助游戏过程帮助孩子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借助亲子游戏实施心理治疗,可以使孩子增加感觉印象,解决其问题行为,并增加其与家长的亲密关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能体验生活,学会如何独立思考与有效地处理问题。

2.借助心理游戏实施心理教学。在团体中,心理游戏可以提供心理学层面上的指导。其借助于团体当中人际的交互作用,使得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学习与观察,从而不断地认识、探讨与接纳自我,有效地协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心理游戏具有多种形式,在很多书籍中都有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例如,在由徐光兴编著的《儿童游戏心理辅导》这一本书中,就详细地介绍了游戏活动。同时也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把诸多游戏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借助心理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心理游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结束时借助心理游戏丰富学生的情感。有效的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节学生的情绪,实现其自我发展,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在科学的心理游戏辅导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在更加平等、和谐以及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同时可以借助游戏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地应用游戏辅导,能够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个性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3.借助沙盘游戏实施心理辅导。所谓沙盘游戏即为借助玩具以及白沙开展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基于治疗师的全程陪伴,来访者会处于一个受保护以及自由的空间内,借助于塑料沙盘内放置的沙子以及市内设置的缩微模具,按照个体的本身状态创建出与之对应的外部世界。在保护与自由、发展与治愈、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访者能够不断地成长与康复。欧美地区已经广泛地运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治疗。现在中国的很多小学也开始运用此项技术,同时学生都非常喜欢此技术。根据校园实践表明,沙盘游戏不但能够有效地应用在个人辅导当中的成长发展、创伤治愈和修复以及学习困难等方面,同时也能够运用在团体心理辅导当中的提升自信心、班级建设以及交流等方面。此项技术的基本理念为:在沙子自指缝间逐渐滑落的过程中,游戏者内心易于出现异动,沙子凭借其可塑性以及流动性,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克服语言表达障碍,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地接受教育。借助沙盘游戏实施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与性格习惯,提高其自信心。

三、开展游戏辅导的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情绪,提高过程情趣。著名心理学家岳小东指出,心理辅导即为谈论情节与情绪。假如其方式与内容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则无论辅导怎样优秀都无法使得学生敞开心扉。所以游戏辅导的方式与内容必须要获得学生的认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生动有趣、充满动感的辅导过程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其体验与感悟。

2.围绕辅导目标,注重实效。辅导的实效是重视情趣以及动感的基础。游戏主要是服务于辅导目标,所以游戏的设计过程必须要紧紧地围绕辅导目标进行。在充满动感以及趣味的游戏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不能受制于学生的参与“热情”,而是要充分围绕辅导目标去选编游戏,同时也不能在游戏辅导中受制于学生的“热闹”,而是要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

3.加强游戏总结以及观点澄清。由于学生的能力与阅历有限,在游戏过程中只能获得浅显与模糊的感悟与收获,如果不对此给予提升,那么就无法将其充分内化,辅导效果较差。所以,在进行游戏辅导的时候,辅导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与总结,帮助学生充分内化,帮助其澄清个人观点,从而深化收获与感悟。

游戏辅助篇5

一、心理游戏的价值和作用

游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是―个非常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心理派别。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和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在儿童及青少年游戏中,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压抑的释放。美国创造学研究专家罗杰认为,游戏可以让人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是打开人们心智枷锁的一种重要方法。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和规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新点子,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这对青少年的创造性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辅导课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反省自我,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周边环境及社会的关系,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心理游戏是一种能启发个性和自我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在心理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教学效果。

首先,心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参与乐趣。心理辅导课经常需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及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有时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想表达或不愿意表达。此时,如果开展一些趣味游戏,他们就有了表达的载体。因为对于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或比较内向的学生,游戏往往能调动他们表达的愿望和参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心理游戏可以调节学生情绪,改变学生行为。当前,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成长中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便因此产生了心理疲劳和心理困惑,而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活动,容易满足学生因自身发展水平所限而不能实现的愿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游戏得到合理释放。此外,根据社会观察学习理论,在游戏活动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他^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而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恰当的行为。

最后,心理游戏能提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成效。游戏以其体验的深刻性让人记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潜意识,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分享体验和感受,游戏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游戏的意义,使其感悟游戏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如此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困惑。这不仅能提升心理辅导的成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效果。如“一分钟鼓掌多少次”这个游戏,虽然游戏只有一分钟,但这一短暂的体验让许多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一分钟里鼓掌200次甚至300次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心理游戏的种类繁多,但在心理辅导课的使用过程中,按照其在心理课上的功能及使用的频率,可以把心理游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前热身游戏,另一类是课中的主题活动游戏。

课前热身游戏一般用在整节课的开始,既能热场又能起到导人的作用,如经典的课前导入游戏“刮大风”“抓手指”“照镜子”“小鸡进化”等。课前热身游戏的重要目的,是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减缓学生的紧张心情,打消学生的防卫心理,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进而建立起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有助于教师导入上课的主题。

主题活动游戏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个跟主题紧密相关的游戏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心理教师以设置的游戏为重要载体,在游戏中通过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体验中反思感悟,以达成相关心理辅导主题的教育目标。无论是哪一类的心理游戏,教师都应着眼于提高辅导活动课整体效益的原则,精心选择和设计游戏。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发展性原则。由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是正常发展的学生,因此学校应树立“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障碍性心理辅导为辅”的理念。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中选择的游戏,应该面向大多数正常的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因此,心理游戏的选取与设计应当定位于发展性心理教育,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

二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紧扣辅导目标和内容。在日常的心理辅导课中,有的教师在课上开展的心理游戏仅仅是为了热闹或活跃气氛,跟活动主题不相关或相关度很小;有的教师不是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选择游戏,而是根据学习过的游戏来设计心理辅导课,导致该辅导课缺少明确的辅导理念,辅导的主题内容过分依附于游戏形式而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须知,游戏的选择必须基于明确活动的主题与目标,而不能过分看重其娱乐性而被游戏所完全束缚;否则就容易造成课堂表面热闹而实际教育效果欠缺的不良后果。

三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游戏虽然受学生欢迎,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有很大差异。因此,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适合性”原则,应根据心理辅导主题、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心理游戏的规则、方法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此外,场地、道具等的设置要适合辅导对象的相关条件。

四是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突出启发性和教育性。心理游戏并不是纯粹让学生感到好玩或感到开心,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有所体验和感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整合原有的自我意识和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我。因此,心理教师选择的游戏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教育性,如自我认知类游戏――“多元排队”“我是谁”;交往类游戏――“心灵电报”“我说你做”等。这些游戏除了让人感到新鲜有趣,愿意参与外,还具有很强的主题教育性。

五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注重可操作性。游戏的选择要注重简单易行,如果运用太复杂的游戏,就会占用太多的时间,难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可能因为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游戏规则而使游戏无法完成。此外,有些游戏是从企业培训或成人教育中开发出来的,可能适合单独的团体培训或社团活动,但不一定适合心理课堂。如“高空飞蛋”这个游戏,不仅需要塑料袋、报纸、胶带、绳子、生鸡蛋,而且还需要到二楼以上的位置把用报纸包好的鸡蛋抛到地面,且游戏耗时也较长,这样的游戏就不适合在心理课堂上做。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对场地要求不高,难度不太大,耗时不太长,人人都能参与的可操作的游戏。

三、心理游戏的实施与运用

心理游戏的实施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游戏的实施流程

游戏实施前的准备。在心理辅导课开始以前,要准备好游戏实施的相关活动器材和道具,如必要的纸、笔、视频等。若游戏需要,还要对上课教室或地点做适当的布置,如有的游戏需要安排一些活动桌椅或需要对桌椅重新摆放。

讲清楚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游戏开始前教师一定要把规则讲解清楚,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把规则告诉学生,如果需要进行示范,示范动作尽量夸大,方便学生看清楚。此外,对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游戏要做好保护措施并指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如“信任后仰”游戏,就特别要强调后面的学生要拉“弓字步”,以保障前面后仰学生的安全。

游戏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游戏规则,积极参与,完成游戏。

体验交流分享。体验交流分享是心理游戏非常重要的―个环节。心理游戏不仅关注如何给学生带来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成长体验和感悟,因而在做完游戏后一定要有一个反思和体验分享阶段。在学生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并及时进行点评。

教师对游戏点评。游戏点评总结是游戏实施过程的一个升华环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发言和现场的生成资源及时进行点评。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自己的心得感受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总结与点评,并注意把点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升华游戏主题。

2.游戏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场面。由于游戏很容易让人兴奋,加上少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游戏活动开始后容易出现课堂秩序失控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沉着镇静,尽量用平稳的语气把场面控制下来。为了避免这类情况,最好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制订一些规定。如当教师打一个暂停的手势时,大家都要相互提醒,迅速保持安静,这也有利于游戏过程中课堂秩序的维护。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状态以及所出现的问题,以便为游戏点评积累素材。如在“盲人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盲人”在前行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与“拐杖”在整个过程中的“互动”表现,对角色的“饰演”到不到位,是“旁观者”心态还是“主人翁”心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活动细节都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并在活动分享时及时点出并给予表扬。

在心理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活动与体验是心理辅导课的最大特点。在心理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最放松,此时他们的“心理防御”最低,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分享交流环节,深入挖掘游戏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并分享讨论。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游戏的教育引导功能,否则心理游戏就变成了纯粹的娱乐活动,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此外,教师要重视游戏的预设与生成资源的利用。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心理游戏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注意充分把握和利用。如在“背后留言”这个游戏中,一个学生收到有不雅“绰号”的留言,分享时他表达出了伤心和不满。此时,教师可借机点评引申,指出人际交往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乱给别人起“绰号”,不仅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也反映出一个人缺乏尊重别人的基本品质,提醒那位写留言的学生今后要注意。游戏中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教师的自我揭露以及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和关注的生成资源。教师要重视这些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与衍生,这也是心理课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体现之处。

四、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中运用的反思

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上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心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也使学生对某些话题的关注、思考及体验更深刻、更久远,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效益。

游戏辅助篇6

王者荣耀大辅是什么装备王者荣耀大辅指的是三级辅助装。

辅助装前两级是不会分走队友经济的。

第三级的辅助装是和附近队友平分经济。

所以在游戏中很少有辅助会直接出大辅助装。

王者荣耀武器装备系统介绍游戏中的武器装备分为物理攻击、法术攻击、防御装备、移动装备和打野装备。

在对战游戏开始后,玩家可以购买低级装备,随着金币的增加,玩家可以根据金币的数量购买需要的高级装备。

游戏辅助篇7

系统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中使用团体心理游戏的原因、方式及游戏的治疗性力量的来源,指明了提高团体心理游戏效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游戏今后发展的重点。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理论指导,并且提供多方面心理活动实践训练的重要方式。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所处团体的影响,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利用这种团体动力学的原理,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感悟,探讨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成员之间情感上可以互相支持,方法上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应对各自的心理困惑,所以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恰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二、高职高专院校中为什么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危机;另一方面,他们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经历了更多学业失败的打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题。在高校广泛扩招的背景下,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一些人甚至形成了习得性失助。在自信心、适应性、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表现更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地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开展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往往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此,经济而又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三、团体心理辅导常用的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常用的、便于操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音乐心理调适训练、头脑风暴、辩论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达到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观察、模仿、参与中改变态度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关注游戏辅导的运用。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用来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周围存在的关怀已开始慢慢淡化。开展一些有趣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亲身参与的乐趣,得到意外的收获;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等,从而极大地冲击个体的原有的不良的人生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游戏辅导的理论渊源游戏辅导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领域里,许多心理学派都十分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一个派别。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以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人格结构的三个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如何寻找适当客体以消耗心理性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心理不适的原因。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游戏是满足儿童“因自身水平的限制尚不能实现的”而导致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途径。此外,游戏还可使儿童将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压抑,通过游戏这条安全的途径进行宣泄以减少焦虑,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建立在罗杰斯“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的基础上。罗杰斯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前的内驱力,现实生活却难以提供这样的机会,而游戏为儿童创设了一个温馨而友好的治疗环境,因而游戏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五、游戏中的治疗性力量团体游戏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团体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团体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团体游戏具有感染性力量,可以引导情绪宣泄。现代人面临快速的生活节奏、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己的情感就很容易在有意或无意间被忽视和压抑,以致变得麻木不仁,无法体会自己真实的感觉。既不开怀大笑、也不表示愤怒、不知如何温柔;体验不到爱、也不习惯表达爱。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和忽视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会就此消失,而是压抑在潜意识当中,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就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创设各种情感体验的辅导游戏中,参与者可以在辅导者的诱导下进入各种情景,唤起他们那些并未彻底消逝的情绪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流露喜怒哀乐,宣泄掉那些被压抑的不良情绪体验。其次,团队游戏能使成员对团体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这类游戏大多采用对抗赛的形式,“取得成功”的游戏动机激励成员们彼此关心、相互勉励,产生默契关系。能有效地诱发被辅导者的“团队情绪认同”。将自己成败和团队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团队战斗力。再次,团队游戏能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凝聚力。在争夺胜利的紧张气氛中,成员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团队目标,获得成就感。一些社交退缩或社交过度的成员因协作需要,往往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第四,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模仿能力。在团体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榜样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变原来的不适当的行为方式。六、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使用游戏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团体心理辅导在开始的时候要用游戏作为热身的方式。可以建立信任感,并且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有时,在辅导的中间环节也需要使用游戏来加深成员对某种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的理解。心理游戏由于其趣味性强、灵活性高、形象逼真、对参与者压力小、能让其自由表达个性等特征,可以诱导团体成员投入、放松地表现自我,然后利用团体成员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感悟对其进行辅导或治疗。游戏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那些单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悟生活,提高认识,学会正确的交际方式。因此,游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辅导中常见的、重要的方式。七、如何更好地发挥游戏在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游戏在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研究团体成员的组成情况,分析制定合理的团体辅导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根据目标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游戏。其次,我们要分析团体的性质,明确团体是教育性团体、发展性团体、还是治疗性团体。性质不同的团体需要不同的游戏。第三,团体领导者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个性特点必须和团体的性质相匹配。严肃的领导者领导严肃的团体,而那些生性活泼的领导者则适合领导那些轻松的、气氛活跃的教育性团体等。第四,为了能够实现游戏辅导的目标,团体的领导者应该是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掌握了相应地技巧的专业人士。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游戏的进程及方向,游戏结束后也能更好地领导团体成员挖掘游戏的深层价值,最大化地发挥游戏的积极功能。第五,游戏前要做好详细的计划,要考虑团体成员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要考虑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及游戏的规则,要考虑如何深化团体成员对游戏的体验,如何促进他们去分享自己的体验,等等。只有做好了这五点,才能保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发挥其功能,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八、团体心理游戏的应用前景团体心理游戏具有快速、有趣、富有创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它可以安全地模拟出人们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情境,让参与者不断地体验各种观念的冲突、碰撞与融合,投射自己的思想感情,暴露真实的内心世界,调节和疏导自己消极情绪,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生命的价值等等。这些功能使得游戏成为团体心理辅导当中最受欢迎的辅导方式,近几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今后应该重点开展人际交往的游戏辅导,提高学习能力的游戏辅导,增强耐挫力的游戏辅导,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游戏辅导,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曹中平,蒋欢.游戏治疗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取向.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89-491.

游戏辅助篇8

腾讯游戏盒子为一款由腾讯自主研发,专为网页游戏用户定制的网页游戏辅助工具。腾讯游戏盒子占用空间小,运行速度快,挂机不掉线,游戏更流畅等特点。现阶段腾讯游戏盒子接入了腾讯平台运营的游戏,涵盖了各种热门题材,如角色扮演、战争策略、休闲竞技、休闲、模拟经营等,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腾讯游戏盒子是腾讯专门为喜欢玩网页游戏的玩家推出的一款辅助工具。它有许多独特的功能,通过它玩网页游戏会让玩家有不一样的体验。其独有智能网页提速系统,轻轻一点即可畅享游戏,自动清理内存,缓存,解决卡、死、黑屏等游戏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游戏辅助篇9

过去人们都比较夸大游戏与学习的独立性。现在随着教育观、儿童观的的转变,使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倍受推崇,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教师行为也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园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这种数学游戏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1 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1 辅助作用。

数学游戏可以作为组织数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种辅助手段能引起幼儿对认和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的幼儿虽然仍处于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之下,但以游戏的口吻引出主题,在教学中发挥了一种辅助作用。

1.2 组合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从仅仅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渐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数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采果子”的游戏,让每一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学卡片去“采”与该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已与其他教学环节组成在一起,它的作用是调东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注意的持久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

1.3 融合作用。

教师把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到达了。如大班的“翻卡片”游戏,幼儿要在排成两列的,反面朝上的10张数字卡片中翻3个数(一列是的单数,一列是双数)。而这3个数必须是能列出四道算术题的相关数。这个游戏先让幼儿按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去选择数,然后以列算式的方法对翻出的3个数的关系作出判断。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幼儿复习3以内的加减算及单、双数,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感情、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2 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的类型

按照游戏的性质可以将游戏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游戏,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等三种类型。

自由游戏也可以说是幼儿的个别游戏。在自由游戏中,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提供各种材料,创造一种游戏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与材料的直接接触中,确定玩法,制定规则。在较宽松的条件下体验和探索,积累感性经验。教师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并作记录。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扰的游戏为整则。

任务定向游戏也可以认为是小组分散游戏。在任务定向游戏中,教师按照游戏发展水平,将幼儿分成几组,有顺序地投放含有数学因素的游戏材料,并给予一定时间与空间,集中让幼儿体验某一方面的数形知识,积累感性经验。在这类游戏中,教师主要是观察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和个别发展的需要。

游戏辅助篇10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德育;新视角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当今学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问题,给中学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末有的挑战,将班级心理辅导介入到德育过程中,不仅提高德育实施的实效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班级心理辅导及其特点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班级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化解各种心理困惑,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及矫正不良行为,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其特点表现为:

1.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辅导规模大,形式灵活多样,容易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自我探索活动中,接受过心理培训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都可以开展班级心理辅导。

2.强调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既是“求助者”, 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实践、体验、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辅导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同学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3.班级心理辅导有其教育性的目标,透过班级心理辅导来协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以建立正向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将内部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他人以借鉴,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有利于改变学生思想。

二、班级心理辅导介入中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德育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使得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必须探索出新途径、新方法。

1.班级心理辅导是德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学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所有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问题是不够的,德育应该从单一模式逐渐转向多元模式。班级心理辅导是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班级团体来陪伴每位学生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充分发挥潜能,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路,它与德育促进学生人格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功能高度一致。因此,将班级心理辅导介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2.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班级心理辅导

中学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障碍、网络成瘾、亲子沟通、情绪管理、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班级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利用成员间的互动,彼此分享、感化、教育,使得班级成员积极健康发展,实现德育的教育目标。如做情绪的主人,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情绪变化的规律,掌握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做人际交往的能手,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他人,感受彼此间的快乐。

3.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班级心理辅导以活动为载体,经过成员的体验、感悟,促使成员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获得助人自助效果,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班级心理辅导摒弃了传统德育中自上而下的说教与灌输,是现代教育的一场革命。实践表明,学生的不良行为、困惑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中的改变比传统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班级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工作的运用

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活动中规范和遵从自身在班级的价值,把个人的动机需求与班级目标联结在一起,通过改变团体的行为来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当前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交互作用分析、音乐心理调适、理性情绪疗法等,根据多年班级辅导的实践,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三种形式更能突出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1.游戏辅导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人的感情的确是真实的。游戏辅导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对心理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恢复其心理平衡,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完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压抑,心中的快乐沉淀在心底,只有重现游戏才能找到真实自我;同时,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力量,满足心理欲望,化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现实中的紧张、烦躁在游戏中得到安全释放,减少焦虑,起到了心理保护和心理补偿的作用。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学生对角色进行模仿,想象,了解冲突所在,洞察人际关系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扮演者更好正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还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使得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3.行为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