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角色十篇

时间:2023-03-27 03:53:50

游戏角色

游戏角色篇1

麦当劳、花店、玩具城、我的家、超市、银行

游戏目的:

1、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4、尝试选用替代物来丰富游戏。

游戏准备:

(1)、家中常用的家具、炊具、餐具、食品等;

(2)、货柜、货架、商品、宣传单、导购员和收银员的服装及工作牌;

(3)、汉堡包、薯条、鸡腿、可乐等;

(4)、各种绢花、塑料花、纸花、包装纸等;

(5)、各种玩具、“存折”、“钱”等。

游戏预设:

一、 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选择。

二、 幼儿看录像,讨论解决上次游戏时出现的问题。观察分析:能够从录像上看得很清楚,上次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取钱没排队,花店的东西乱放,很不整齐。孩子们都提出了改正的方法,要排队,请工作人员监督;东西不能放地上,可以多搬一张桌子来放东西;去超市买的东西太多时,可以用袋子来装等。

三、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游戏,学会协商分配角色,合作布置游戏场所。观察分析:大部分孩子们都能互相商量,很快就定好角色了。只有玩麦当劳的孩子,由于有好几个人都想当经理,商量了好久都没定下来。后来只好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看来孩子们都已经会运用一些办法来解决问题。

四、师以“记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讲文明,有礼貌,引导幼儿大胆地模仿扮演角色,动脑筋大胆地选择可用的替代物。观察分析:因为之前看过录像,所以孩子们取钱时都能排好队,花店的孩子也搬了一张桌子放东西,看上去整齐多了。麦当劳的接待员很热情,会向顾客介绍各种好吃的东西。玩具城的生意非常好,组装玩具的技术员都忙坏了。不过孩子们对价钱还没什么概念,对物品的标价和收钱都是随意的。而且较没有想象力,不会利用替代物。

五、结束游戏,讲评游戏。

(1)、请幼儿说一说,你在玩游戏时有什么开心的事与大家分享。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游戏角色篇2

【摘要】次世代游戏是指使用新型PS,X-BOX和Wii等进行的第八代游戏,游戏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游戏的进行模式,场景布局,当然最重要的是游戏角色。好的游戏角色会让使用者有更好的游戏体验。而新型的游戏采用三维游戏角色,这样可以拥有更好的游戏视角,提升游戏感受,当然对三维游戏角色的设计和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下面对三维游戏角色进行详尽介绍。

【关键词】三维游戏角色 次世代 任务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子娱乐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着使电子游戏事业在发展中拥有更广扩的市场,21世纪的当今社会也有着更好的发展,而电竞时代了来临对当今社会有了更加新颖的称呼,现在的时代被游戏爱好者称作是电竞纪元。电竞行业的发展也大大的促进了游戏发展速度。次时代游戏也即将到来。为了新颖更多的玩家,使不同年龄段的玩家有着更好的游戏体验,一些次世代游戏提供更加逼真的视角,对三维游戏进行更好的设计,也就是采用了三维游戏角色。

三维游戏简称3D游戏,3D游戏人物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在动作表现上也能提供更加清晰的视角,通过坐标的方式,也就是数学中的XYZ建立空间的立体模型,进行人物的设定。三维人物具有跟高的灵敏性和真实性,操作起来也更加生动逼真。

一、次时代游戏的概念

日本是动漫之都,在游戏的设计方面也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次世代这一游戏名词便是由日本引进。在游戏发展的历程中。次世代游戏从下一代游戏变成The Creative Games.游戏的全球化是未来大环境下游戏的发展趋势,而游戏的换代也会带来更加全面的游戏技术,和完美的视觉盛宴。

二、次时代游戏角色的变革

之前的游戏角色以二维为主,热血系列的游戏风靡了80后和90后的童年生活。小霸王奇乐无穷这一广告词也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至今仍然被人们口耳相传。而如今游戏的发展为了更加全面的进行,在游戏的角色上采用了更加立体的三维角色,这对游戏软件运行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数据对游戏运行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需要更高要求游戏运行系统和更大的游戏内存。在游戏的表现上也有着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2.1游戏细节。就拿最近行的3D游戏《倩女幽魂3》来说,在细节的处理具有显著的提高,首先是游戏中的NPC人物,不仅仅在游戏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上有所加强,更在游戏人物的语音上进行更加真实的设定,生动形象的NPC就会有更加类似生活的表现。设定隐藏字符出发条件可以给玩家更多的惊喜,例如游戏中的酒馆老板,药铺老板,铁匠,守城士兵等在细节上有了更加详细的设定。在游戏中有着更加庞大的游戏场景布局,例如竞技场,PK台,帮会建筑,结婚教堂。游戏中的生活更加接近现实中的生活场景。浪漫的婚礼场景设计和逼真的游戏人物让玩家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能吸引游戏中玩家对游戏的关注和评价。让游戏本身更加充满魅力,让玩家在游戏的时间里流连忘返。

2.2游戏材质。想要游戏的效果更加逼真,就要提高游戏的整体材质,例如画面的分辨率,演的的配比都和以往有所不同,游戏在配比的过程中和二维有所区分,是从一个平面的卡通人物形象变成了立体生动的三维形象,呈现在玩家面前的是一个完美的三维形象,但真正制作过程中需要庞大的团队支持,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投入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进行操作。在游戏画面的合成过程中,也采用法线贴图和高光贴图等特殊的方位表现方式。例如倩女中的红衣女刀客的形象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英姿飒爽,路见不平等,在性格上也有着脾气火爆,泼辣的特点,这打破了游戏的日常规范,给玩家更好的觉感受,这都应该归功于更好的视图技术,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要感谢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加快游戏进度的同时创造出更加华丽的游戏角色。

2.3视角特效。想要拥有更好的视觉特效,需要设计师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在人物的轮廓线条上,在角色的服装配饰上,在武器的合成方式上,在人物的面目表情上。为了让三维游戏中的人物具有更加逼真的表情。设计人员开发出传感系统,利用传感器对人物进行更加生动的表情模拟。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例,在游戏人物的表情发生变化时,真实工作人员进行喜怒哀乐的模拟。让游戏在设计上更加生动形象,这在设计上提升了更新的高度,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角,随着游戏质量的提高,游戏人物的形象和动作传感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三、角色设计方法

为了满足在次世代下的要求,游戏技术的不断提升对Graphic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游戏中灯光的设计需要更加柔和,场景的处理需要更加细腻。不仅仅局限于战斗部分,游戏人物在安全区的表现也需要进行更多的完善。音效的进行和情感的交融贯穿在整个游戏中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

3.1人物雕刻。在塑造三维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游戏雕刻。跟据角色的身影,你比例,肌肉线条进行和理规划。设立相关的比例要求,按照比例在画面中呈现出更好的游戏效果。对高模进行拓扑时,根据角色的身体线条进行更加合理的线条走向。在数据导入过程中完成对三维游戏角色的雕刻任务。

3.2 UV拆分。拆分UV时需要注意画面是否出现违和感,发生重影的现象与否。在进行UV切割时采用合理的角度比例进行切割,合理的调动UV位置进行更加有效的切割方法,调整好切割的角度进行切割。

四、三维角色的艺术特点

三维游戏角色和普通游戏角色最大的区别是具有更加真实的立体感受,这样创造出的人物角色也更有艺术气息。在游戏的配比上也从原来的二维平面,变成三维的立体结构,进行360度全方为无死角的展示方式对游戏角色进行更好的定位。从角色的服饰,背景的光线,角色的动作,角色从内而外散发出的任务气息,上下左右不同的人物视角进行逐步完善。角色的动作具有更好的连贯性,从打斗镜头,飞行,行走,坠落,服饰的比例等因素进行更加详细全面的考虑。在角色的创新性上也采用了更加合理的方式,根据历史典故设计出的任务服饰,根据游戏背景设计出性格更加丰富的游戏任务,表现出不同的角色气质。有的忧伤,有的活泼。在服饰上也更加贴进现实。有的白衣飘飘,如梦似幻。有的霸气庄重,如临深渊。有的杀气腾腾,有的庄严肃穆。

结束语:次时代游戏中的三维角色生动唯美,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在今后的游戏发展历程中也会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游戏角色篇3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所以需要老师加以正确指导,使角色游戏更加生活、有趣、健康地发展。老师的指导有助于幼儿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一、角色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行政区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我的策略是先观察,后实践,再评议。

例如,在开小吃店的时候,我带本班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并重点观看了后面的操作间,看厨师是如何烧菜的,通过观察、品尝、劳动,让幼儿了解小吃店。

游戏后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角色的扮演,主题的选择,游戏材料的使用和爱护情况,角色语言的使用等,都是评价的内容。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互评、个人自评或老师对典型例子适当评价,等等。但在评价时要注意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充分给孩子说的机会,评价的内容要有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二、角色游戏与活动材料相结合

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进入角色,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一只听诊器可以使他们承担起“医生”和“病人”的不同角色;一条围裙和一把勺子能把另一组孩子变成“冰淇淋售货员”和“顾客”。

游戏材料不要求价格昂贵,应当是简单的,尽量真实和耐用的。用泡沫橡胶的下脚料制成的“蛋糕”,厚纸和透明塑料片制成的“饼干”,都很受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中班年龄的幼儿往往在材料的选择上缺乏自主性,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他们就玩什么。太难的、不适合的材料他们就不玩或瞎玩;或往往玩了几次就没有了兴致。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我的策略是强调层次性。

三、角色游戏与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相结合

游戏中的角色、情景、幼儿自己的表现与展开,都依赖于幼儿间的社会交往。我的策略是努力创设交往条件,适时适度地参与指导。

1.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为幼儿间相互交往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交往,我根据每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师生共同设计创作了一系列的交往活动。如“小小记者站”、“涟水电视台”、“市民广场”和“快乐旅行团”等。

2.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通过扮演角色影响幼儿活动,指导幼儿进行交流

根据游戏的开展情况,教师适时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老师参与到游戏中要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况而定,一般是当游戏过程出现困难或不顺利的时候,及时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情节的发展。如在开展“美食一条街”主题的游戏时,出现了“服务员”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食品,直接用手拿,并掉到地上还捡起来给“客人”等情况,我就以“卫生检查员”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服务员”改正自己的做法,让游戏更顺利进行。

3.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并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

游戏角色篇4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游戏角色篇5

1.角色的个性分析

在分析了角色的故事背景后,我们要根据故事探讨角色的个性特点。在设计时确定其形态特征和描述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角色的性格。从角色的表情和神态就可以反映出角色是迟钝笨拙还是聪慧机敏。即使同一个角色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都会使角色的形象发生巨大的改变。

2.角色体态勾画

结合资料的描述和主题内容勾画角色体态,大体描述出角色的造型。在此阶段应在整体上对角色形象进行思考,而不是去思考角色的服装或者面部表情,因此在设计时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比如首先要确定所设计的人物是人形还是非人形等,在有了这些大体思路后,方可进行相关的细节设计。

3.角色的个性创意

在动画中个性创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个性鲜明的角色能提升游戏的整体吸引力。实效性是角色创意关键,角色的特征由它确定,如灵巧、时尚、时髦、快捷等。圈每一个角色的个性化描写都要求创作者抱着毅力与恒心去完成,再配合角色的表演,对角色进行一些个性化的细节描述和表情动作,设计出的角色就会在客户面前变得鲜活生动。

二、动画游戏的角色设计

1.Pose设计

需要首先进行设计的是角色姿势,除了角色一些比较死板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姿势以外,角色还应具备一些生动的POSe,运用这些生动的POSe也可以提高设计角色的生动程度。例如为了将漫画中英雄人物的潇洒和强悍体现出来,他们一般都是昂首挺胸地出场。而阴险人物或行尸走肉经常用一种狠琐的POSe出现在玩家眼前,这说明了Pose对角色的性格和立场的塑造作用。[3j

2.形体特征设计

在角色POSe的设计完成后就要对角色的形体特征进行设计,比如相貌和体格等种族特点,以及角色与其他角色不同的特殊性内容。首先对角色的种族特点进行描述,成功地描述能让玩家易于理解和接受。

3.神态设置

第三部就要对角色的神态进行设计。在形体设计完成后,就要对角色的心理世界进行更加细致的描写,要根据角色的实际需求进行描写,除了在游戏世界中将角色的心理特征体现出来,还应将角色的心理和性格体现在设计效果上,Pose和神态表情都是将人物心理特征展现出来的重要舞台。[、

4.服装设计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角色服装的设计,游戏中一般称这种设计出来的服装为“装备”。在游戏作品中它们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网游的发展和玩家品味的提高,各大游戏开发商越来越注重角色衣着装饰的设计。甚至某些游戏中的服装需要现实货币才能获得。

三、结语

游戏角色篇6

在制作游戏角色模型之前,一定要对角色原画进行分析,以便制作出符合游戏设计的模型。角色设计图是在平面上绘制出的角色前方、侧面和后面的造型图,是进行角色建模的参考图。另外需要对角色的类型进行分析,如果是动物和怪物模型,在制作之前要对所制作角色的形体、造型以及所生活的环境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如果是人物,还需要对人物的性格和服饰进行仔细分析,在充分了解之后绘制出角色的基本结构图,以便在以后的制作中准确地把握形体和合理利用贴图资源,更好地对角色进行刻画。

游戏角色建模方法

基本建模基本建模是指在3dsMax中的三维几何对象或者二维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建模。3dsMax提供的一些三维几何对象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很多复杂的对象都可以由这些模型加工而成,从而完成建模工作。二维图形既可以作为几何形体直接渲染输出,也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编辑修改器生成三维图形。基本建模方法经常用来创建一些比较规则的模型或者可以在基本模型上进行修改得到的模型,例如卡通机器人、角色使用的兵器或者是游戏场景中的摆设等。网格和多边形建模网格和多边形建模是3dsMax建模的重要手段,多边形建模是对网格建模进行改进后的一种比较实用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最初是为了满足用户在游戏产业中越来越多的需求而开发的,三维游戏中的角色和一些场景,大多都采用多边形的建模方法。多边形建模和网格建模非常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定义的形体基础面不同。网络建模以三角形为面的次对象,多边形建模以包含任意顶点的多边形为面的次对象。

在多边形对象的次对象中,没有了三角次对象,而出现了一种称为边界的次对象的类型,使得在建模方面的操作更加灵活。网格对象和多边形对象属于非参数化对象,需要从另一种对象类型转换得到,或者作为一个编辑修改器的结果产生。将对象转换为网格或多边形对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右击对象将其转换为网格或多边形,一种是在修改器列表中选择相应的编辑网格或编辑多边形修改器。两者不同之处是使用修改器的方法可以保留对象的创建参数和使用过的修改器,可以随时对网格对象进行编辑。面片建模面片是Beizer面片的简称,面片模型的表面是由Beizer曲线来定义的,是一种可变形的对象。它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少的节点制作出光滑的无缝表面,并且易于控制。相对于网格建模或多边形建模而言,面片建模更适合制作曲面变化比较丰富的模型,特别是有机角色模型的制作。曲面工具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面片建模工具,包括曲面修改器和横截面修改器。其工作原理是用样条曲线构成的横截面连接起来形成拓扑线,再使用曲面修改器生成面片表面。曲面工具大大简化了面片建模的工作流程,增强了操作的交互性,使面片建模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此角色建模方法涉及的功能简单,容易掌握,但却要求制作者具备较强的空间操作能力,对角色拓扑结构的规划也有严格要求,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灵活应用。NURBS曲面建模NURBS已成为设置和建模曲面的行业标准。NURBS是Non-UniformRationalB-Splines的缩写,意思是非均匀有理数B样条曲线。NURBS曲面建模是指用NURBS曲线来定义模型表面的方式,适用于使用复杂的曲线建模曲面。NURBS曲线和NURBS曲面在传统的制图领域是不存在的,是为使用计算机3D建模而专门建立的。

游戏角色篇7

《幼儿游戏理论》明确提出:“角色游戏是象征性的高级手段,是随着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角色扮演很重要,因为它不但代表幼儿开始对他人的了解,而且也是幼儿对角色分配、角色间关系及角色行为的认同。”由此可见,角色游戏在孩子们的行为发展、与人相处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对角色游戏中角色选择的要求,才能为孩子创设更适合他们的游戏角色。所以,“选择的倾向性”成为我本次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们一直在为孩子创设角色游戏,可是我们创设的角色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吗?我们创设的角色游戏是否跟随孩子的认知水平呢?我们创设的角色游戏材料,孩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呢?孩子为什么始终喜欢某一角色?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影响孩子们快乐游戏的重要因素。所以,了解孩子们角色游戏的需求,掌握孩子们角色选择的倾向性,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游戏环境,提供更有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更乐于参与角色游戏的活动。

三、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大三班的小朋友,他们都是2012年8月入学的孩子,其中有15名男孩,15名女孩。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到问卷30份。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来,孩子们在角色选择上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新角色游戏和传统角色游戏的交锋!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行业层出不穷,孩子们接触到的角色游戏种类也越来越多,虽然新角色不断涌现,但新设的高铁站、快递公司、银行、并不是特别的吸引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说:我晕车,妈妈都没有带我坐过高铁。所以我认为孩子在没有生活经验,自身能力发展水平达不到,在幼儿园也很难开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这一类普遍性的角色游戏更加被孩子们喜爱。孩子们更偏爱传统角色游戏。

2、可操作的新材料、新情境,孩子们才有新选择!

我们给孩子开展角色游戏,正是为了给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会选择可操作的角色来扮演。如:交流、买卖,洗衣、烧菜等操作内容。那些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的角色,很少有人喜欢。

游戏中的幼儿随时都在操作材料,玩具材料越新鲜丰富,情境越生动有趣,幼儿的活动就越积极,其思维也就越活跃!

3、在角色游戏中,同伴选择在角色选择时存在着倾向性

我们经常会在选择角色游戏主题的时候徘回不定,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先观察角色游戏里都有谁,是不是他的好朋友在那里,如果在,他会毫不犹豫的走进去和他一起玩,并且玩的很开心。但是换成陌生的不熟悉的小朋友,他就玩的很不自然。孩子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们会选择怎样的玩伴。《幼儿游戏理论》也告诉我们:儿童游戏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交往关系,都是以玩具材料为媒介联结起来的。玩伴的年龄也决定了孩子们的游戏技能。

角色游戏在孩子们一日活动中很重要。它让孩子体验了生活,学会了交往。通过研究,又给今后角色游戏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的为孩子增加适当的材料,让冷门角色死灰复燃;不断的为孩子创设新情境,让常规游戏有声有色。同时,结合时代需求,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发展特点,创设新角色游戏,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角色游戏。

附录:

关于《大班幼儿对角色游戏中角色选择倾向性》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为了更好的开展我们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让你们在角色游戏中玩得开心,特邀请你参与我的调查问卷,谢谢你!

幼儿姓名 幼儿性别 年龄 班级 调查时间

请你在相对应的答案下面打“√”,可以多选!

1.在以下游戏中,你都玩过哪些?

娃娃家、医院、食品店、理发店、超市、公共汽车、火锅店、高铁站、花店、银行、汽车修理店、宠物商店、大马路、快乐农庄、美容院

2.如果你去参加游戏,你最想参加哪个?

A.娃娃家 B.医院

C.快递公司 D.银行

3. 下面几个游戏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高铁站 B.超市

C.理发店 D.开心农场

4.娃娃家游戏中,你最想扮演谁?

A.当妈妈洗衣服

B.当爸爸在厨房烧菜

C.当宝宝等待妈妈喂她

5.理发店游戏中,你觉得谁好玩?

A.当理发师给客人剪头发

B.当客人等待理发师给他剪头发

C.当收银员收钱

6.在超市游戏中,你喜欢扮演谁?

A.当顾客买东西

B.当收银员收钱

C.当理货员整理物品

7.在医院游戏中,你喜欢扮演谁?

A.当医生给病人看病

B.当病人等待医生治疗

C.当护士给病人打针

8.在医院里,我开设了康复中心,新添了很多健身器材,你愿意扮演谁呢?

A.当病人在康复器械上锻炼身体

B.当医生在一边观看指导

9.如果我在超市游戏中给理货员新添了手推车,那么你愿意扮演谁呢?

A.当顾客买东西

B.当收银员收钱

C.当理货员整理物品

10.超市游戏里的限时抢购即将开始,你愿意去扮演谁呢?

A.当大声叫卖的超市工作人员

B.当拼命抢购的顾客

C.当收银员收钱

致谢:

游戏角色篇8

关键词:教师 角色游戏 指导 方法

“中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明确的指出,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主。他认为,“喜好游戏”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具特色、最典型、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的游戏,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认识与体验,从中可以自由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角色游戏及其教育作用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的一种游戏”。 如娃娃家游戏,公园游戏,医院游戏等等都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所以又称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最爱玩的,最具特色的,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幼儿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模仿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幼儿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人们的情感。

2.通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相互配合,既培养幼儿美好的心灵,还能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

二、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方法

怎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呢?可以说,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1.教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内容愈丰富,知识愈多,想象就愈丰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生活印象。

2. 教师应为幼儿合理的安排时间,提供场地和配套的玩具以及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物质条件

玩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亲切、最自然的游戏,应该在每天的游戏时间里都允许幼儿去玩,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为角色游戏的自然开展创设一些条件,可将玩具陈列出来,幼儿可以自由地到其中去玩,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玩游戏的时间,避免了因为取送玩具而耽误时间。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有很完整的一段时间方可玩角色游戏,还有的教师规定每周玩一次或两次角色游戏,这些做法都不能满足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心愿,因而是不妥的。

角色游戏需要场地,各班的活动室和室外走廊或庭院,都应为幼儿玩角色游戏提供环境条件。

3. 教师应启发幼儿大胆的提出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对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主题要予以纠正

幼儿按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表明了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同年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是有意活动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提出某些游戏的主题还不是很明确,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动作上,因此需要教师能更多的利用玩具以及丰富的语言,启发幼儿有玩游戏的愿望,使幼儿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4.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同时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教育,促进身心的发展。幼儿在刚开始进行游戏时,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只是热衷模仿某一角色,并不能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充分的理解,这样就需要教师给予启发与指导,才能更好完成这一角色。为了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应安排幼儿轮流担任各种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学会饰演不同的角色,使幼儿在更多方面得到锻炼与发展。

5.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教师在游戏中的细致观察,一方面观察游戏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游戏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还可以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充分地体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其行为表现,才能正确的指导。

有的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对幼儿太放任自流,不能积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这样对幼儿的品德及行为习惯都有一定影响。其实,在游戏中,幼儿的性格特点,身上的某些特质都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及时的赞许、鼓励有良好表现的幼儿。

6.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游戏角色篇9

【关键词】学前儿童;元交际语言;角色游戏;叙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2-0044-05

元交际(metacommunication)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指的是处于交际过程中的双方对对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所传递信息的意义的辨识与理解。[1]Bateson指出,在角色游戏中儿童同时活动在两个水平上,其一为物体及行为的假想意义,其二为真实的生活(如游戏者的真实身份及物体和行为的真实意义等)。因此,角色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元交际情境,儿童通过元交际语言告诉他们的同伴:在游戏中发生的事件是对现实的模仿而不是现实本身。具体来说,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是对有关游戏中的角色、材料、行为和情景装扮转换的协商,以及对游戏情节和规则的讨论。Vygotsky指出,儿童3岁左右出现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对共享的装扮进行协商,活跃于最近发展区中。

基于Bateson和Vygotsky的理论,许多研究者考察了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发展。这些研究表明,一方面,角色游戏是儿童学习元交际的重要载体,学前儿童通过合作开展角色游戏发展了元交际技能;另一方面,语言尤其是元交际语言是学前儿童发起与维持角色游戏的重要手段,借助于元交际,儿童得以开展角色游戏,为自己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情境。此外。儿童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元交际共同建构起源于其童年文化的、值得一说的、有趣的以及前后一致的游戏叙事,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叙事、发展叙事能力。

一、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学习元交际

人类的任何言语交际都包含着元交际的成分。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实际上就是指要理解“元交际”所传达的“意义”。如果交际双方不能辨识和理解内隐于对方言语中的含义(或隐喻),就会阻断交际过程。由此可见,元交际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过程,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能力。对于儿童来说,角色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元交际的情境,儿童不仅在角色游戏中大量运用元交际语言。而且在角色游戏中不断发展着元交际能力。

Peter观察了128名5~10岁的儿童在两个熟悉同伴间的自由游戏,通过对其活动类型、社会参与水平、话轮类型及社会装扮游戏的叙事复杂性等编码分析发现,与非装扮活动相比,儿童在角色游戏中运用元交际的机会更多。他还指出,角色游戏在儿童进入小学后的最初几年里仍然是其练习交际以及元交际的重要媒介。Marshall的研究也表明,在学前阶段,儿童在角色游戏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建议和确认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协商,而在现实的互动中这一现象却不多见。Carvey和Bemdt发现,所有参与实验的3~5岁儿童都在角色游戏中运用了元交际语言,只不过元交际的内容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儿童的确在角色游戏中频繁地运用元交际语言与同伴进行协商。然而,对于儿童的元交际能力如何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元交际可分为明确的(explicit)元交际和隐含的(implicit]元交际两种。明确的元交际指的是在游戏的框架之外进行意义转换,常伴有特定的语言标志,如“假如”“假装”等;而隐含的元交际指的是在游戏的框架内进行意义转换,交际的一方通过直接的表演或对话来表明装扮的意义,以使沟通保持在游戏的框架之内。∞’隐含的元交际比明确的元交际难得多,且有更多的要求,因为交际方需要联系并区分其所扮角色的观点、真实身份的观点以及合作者的观点、准备状态和需要等。有研究者认为,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同时运用明确的和隐含的元交际;也有研究者认为,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更多地运用隐含的元交际;还有研究者认为,儿童在角色游戏中运用元交际的形式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R.Keith Sawyer研究了24名3~5岁儿童的自由游戏,结果表明,儿童在发起角色游戏以及调整正在进行的角色游戏时,明确的元交际和隐含的元交际两种策略都会被使用到,而社会和互动的情境影响其元交际策略的选择;与元交际策略的选择显著相关的变量包括同伴间的友谊、儿童的年龄、性别以及之前使用的交际策略。L.R.Goldman对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的Huli族儿童的游戏进行研究,发现Huli族儿童在游戏中83%的角色分配是在角色身份内进行的,表明其大部分使用的是隐含的元交际策略。Boyd Brenda-Toyce考察了33名3~5岁儿童在同性别玩伴及同年龄玩伴两种情形下使用元交际策略的情况,同时测查了被试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及IQ,结果表明,儿童所使用的元交际策略与其玩伴有关。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及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对游戏情节进行明确定义的需求逐渐降低,其元交际行为也逐渐减少。AndresenHdga的观点则与此不同,她考察了48名3~6岁儿童的角色游戏,结果表明,年幼儿童使用明确的元交际的比例相当低,这一比例从3岁起不断增加,到6岁左右又开始减少;年长儿童更多地使用隐含的元交际。因而她认为在学前阶段,儿童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由明确的转向隐含的。

二、儿童借助于元交际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游戏中的互动,儿童为自身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社会化情境,而元交际正是儿童在角色游戏中重要的互动方式。通过元交际,儿童发起并维持角色游戏,同时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Piaget认为,儿童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或前运算时期,其主要的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而以Vygotsky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学者也认为,游戏尤其是有主题的角色游戏是3到6岁儿童的“主导活动”,在这种主导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在其内部不断发展,不断向新的高级阶段过渡。Vygotsky还认为,儿童文化方面的认知只有在社会情境之中才能得到发展。而角色游戏使儿童与同伴的游戏情境典型地模仿了社会情境。许多研究表明,角色游戏与儿童创造性思维、心理理论、观点采择以及合作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这些方面能力的发展。以上观点说明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角色游戏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活动情境。

有关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则表明,语言尤其是元交际语言是儿童发起、组织和维持角色游戏的重要手段。在角色游戏情境

中,元交际语言调节着正在进行的装扮转换。即使是非常简单的语言表达也能建构和丰富装扮活动的意义,并使整个游戏保持前后一致。㈣儿童运用表达式元交际语言(expressive metacommunicafion)实现游戏中角色、物体、情景和行为的转换,共同定义游戏中的各个要素;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当这些定义不再为同伴所普遍认同时,儿童则通过调整式元交际语言(adaptive metacommunicadon)来对这些定义进行重新协商。不过,不同年龄或性别的儿童用以组织角色游戏的元交际内容和过程可能不同,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Cagey和Berndt的研究中,参与实验的3~5岁儿童均运用元交际语言对游戏过程尤其是同伴角色和游戏计划进行协商,并且,他们所交流的更多的是他们各自的计划,如“我将做……”,而非团体的或他人的计划。Doehring Pecer在对128名5~10岁儿童的游戏进行观察时也发现,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较多涉及的是游戏计划和个人关注的问题。Lin Sheng-His针对20名5~6岁台湾儿童所进行的研究则表明。儿童在发起和维持角色游戏时都使用了元交际语言,且无论是发起还是维持游戏,男孩和女孩在元交际语言的使用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游戏材料、空间、时间以及班级文化、社会关系和社会习俗习惯等自然或社会因素都会对儿童在发起和维持角色游戏时所使用的元交际的内容和过程产生影响。

三、儿童借助于元交际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叙事能力

一些研究者将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对话定义为儿童在游戏中的叙事。㈣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元交际语言进行协商,并共同建构游戏中的叙事。在此过程中获得叙事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发现,儿童的角色游戏本身与游戏中的叙事在情节结构上具有平行关系。SusanEngel则提出了叙事游戏(由叙事主题引导的游戏或包含叙事元素的游戏)的概念,认为儿童最初的角色游戏将最终发展成为叙事游戏,即纯粹的言语叙事。Hande[Igaz和Ayhan Aksu-Koc考察了30名3~5岁土耳其儿童分别在以角色游戏和以图画书引发的情景中产生的叙事,证明了以角色游戏引发的叙事比直接引发的叙事更为复杂。他们提出,由于物体与动作对儿童的概念组织及表达有着鹰架作用,因而角色游戏是观察到儿童建构其有情节结构的叙事的最佳情境。这些研究结果都暗示了角色游戏对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

那么,角色游戏对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呢?有研究表明,正是元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儿童学习叙事中的表述及叙事结构。Shoshana Bhm-Kulka对学前儿童的同伴对话进行了分析,指出同伴对话为儿童提供了在建构世界意义的同时发展交谈能力的机会。他提出,角色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场所,让儿童学着对事件进行协商,而作为一种交谈场所,让儿童学习叙事。此外,Shoshana Blum-Kulka等人还分析了20名学前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自发产生的角色游戏中的对话,他们指出。角色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以练习包括叙事在内的各种体裁的话语。他们还提出,不同的活动框架区分了不同的叙事类型,对儿童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儿童从中获得的发展也可能不同。比如个人经验故事可以是一个人讲述真实的个人经验,也可以是两个人在角色游戏中共同建构个人经验叙事。在这两个框架下的叙事对儿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个人面对着听众讲故事需要儿童独自应对选择话题、表达观点、保持故事的前后一致性及表现故事的趣味洼等要求,而两人共同建构故事则需要双方不断地调整各自的讲述。这样,在这两个框架下活动的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也将获得不同的发展。可见,角色游戏对儿童的合作与协调即元交际,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使得儿童能够通过协商共同建构源于其童年文化的、值得一说的、有趣的以及前后一致的游戏叙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叙事能力的发展,同时不断发展其元交际能力。元交际帮助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叙事能力。同时元交际本身也获得了发展。

四、总结

从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到,元交际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运用元交际语言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组织,从而为自己创造了有利于认知、创造性思维、心理理论、观点采择以及合作解决社会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同伴社会互动情境;另一方面,元交际技能本身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通过在角色游戏中的不断练习,儿童的元交际技能不但自身获得了发展,同时也直接促进了儿童叙事能力的提高,为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对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元交际语言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带来重要的启示,如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元交际、交际以及叙事等方面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了解儿童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水平。以及为教师制订角色游戏指导策略、设计相关的语言教育以及游戏干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等等。

游戏角色篇10

关键词:角色;游戏设计;角色造型;意象造型

一、游戏角色设计的概念和功能

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游戏角色的灵魂,游戏角色人气的高低与其性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一定的商业因素融入游戏创作中是游戏产业化运作的突破口。通过对游戏角色的形象设计,标准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元素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如果f故事片中的各种角色是导演根据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尽可能地选择最合适的演员来演绎的话,那么,游戏中的角色形象则是设计者和策划者根据游戏世界观的要求而随心所欲地设计出最符合游戏人物的角色。游戏角色设计是以绘画造型的创意手法来表现形象的主体造型和空间造型。由于游戏艺术的高度假定性特点,游戏角色造型可以充分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有可以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来表达设计者的理想是愿望。因此,游戏角色造型比一般的影视造型更能深入人心。

游戏是一个由不同的互相联系的职业或功能组成的网络结构,角色占有是玩家在游戏结构中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相应的游戏角色过程,是扮演的基础。只有占有一定的角色后,玩家才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占有的位置不同决定了玩家的权利、行为、义务的不同,也决定了角色认知和游戏过程的内容与方式不同。角色认知是玩家在角色占有后,到游戏过程之前对角色扮演制约因素进行认知。游戏过程是玩家把角色认知内容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过程,地位相同而外在的角色行为模式存在着差异是由角色认知不同造成。

二、从艺术方面研究游戏角色的性格

现阶段的游戏是深受青年和中年喜欢的艺术产品,可以说老少皆宜。我国游戏玩家大多数记得办公室风流一时的大鱼吃小鱼游戏、伴随7080后成长的游戏超级玛丽,到现在流行的益智类游戏扫雷、纸牌游戏等,它们深入人心,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游戏产业具有无国界无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大、国际化强、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经济学家把文化产业之一的游戏动漫产业划为“朝阳产业”,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

三、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意象

从历史的发展看,代表东方体系的中国人物画,其“形神论”深刻地提示了意象造型的内涵。“传神”是我国人物画的传统。我国的意象造型在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中总结一整套独特的程式方法。这些表现程式是从对象形体结构出发,对对象做了全面深入研究后,经过主观提炼概括。规模化的结果,它是带有规律性和节奏性的高度成熟的表现手法。

四、游戏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挖掘并突出角色性格

造型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可以参考的设计原形,它是设计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原理设计出来的游戏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神秘、虚拟等特点。写实风格的游戏角色造型因其形态、服饰、性格、设色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本身应该具备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玩家之间距离,让玩家身临其境。

要充分体现一个游戏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所处的世界观一致。此外,游戏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游戏设计的法则,在色彩鲜明、形式简单的基础上正价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游戏角色标准造型的色彩和性格塑造是息息相关的。根据设计人员确定的色指定,经过上色后,角色的标准造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通常游戏角色造型的色彩设计采用的颜色种类较少、配色简单。当某种颜色在配色与设计中占的比例大时,游戏角色就给人以该颜色为基调的色彩搭配感觉。

五、游戏角色设计中的意象和意象造型

一个有个性的意象造型创造,不但不能排斥造型写实能力的培养,相反更要加强过重造型结构的意识。经验说明,写实能力的掌握是意象结构造型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物类设计不但要加强写实能力的提高,还要加强传统人物从生活原型到意象结构造型研究和总结,学习传统人物结构过目不忘的默写能力、夸张大胆意识、概括能力、自由创作能力。我们要打开胸怀去体会、去研究形形的风格、流派、思潮的造型观念。我们不但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去研究美学价值,还要就19世纪以来西方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等抽象的创意设计形式,以及所创造的“形态柔情性”绘画造型。

意象的造型不是肉眼看到的客观对象,也不是临摹和模仿对象,更不是仿历史陈迹,而是设计创造有审美价值观的造型和艺术形式。中国艺术重视的是情、理结合的表现方式,以理节情的平衡风格,强调的是艺术对情感的塑造和构建作用,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的不是在物体本身的形态上,而是在能功能和关系及韵律上。强调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象的表达,而不是临摹和模仿。表现在游戏作品上,物体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本身,而是侵润了创作者的情感色彩;情感表达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是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意象美是体现了中国独特写意精神的重要手法之一。意象 造型是意象思维的结果,意象美是中国特色艺术灵魂,也是中国绘画本质上的写意精神的认同与把握。

六、游戏的文化传承

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和使命,而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价值,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民族形象,所以在游戏领域,我们呼吁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形象,它不仅涉及到一个游戏产业问题,而是具备了文化传播上的战略功能。

创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游戏创意产业的纽带,实现了二者的对接统一,不但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产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目标,更为产业长远发展所需要的深厚文化内涵提供了必要的接入点。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而创意的产生离不开创意的主体。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的队伍建设。要形成一定的机制,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加大投入和培训等方式,为人才的成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离开了传统文化深厚积淀,一切创新成了无本之木。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立足本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其次要吸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