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设计专业十篇

时间:2023-04-02 23:06:00

游戏设计专业

游戏设计专业篇1

关键词:数字游戏;游戏设计人才;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数字游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同际上,已经形成了大规模产业化的格局。面对该产业的迅速增长带来的大量市场需求,高校有义务担负起培养大批数字游戏设计人才的任务,那么高校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当前高校开始数字游戏专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数字游戏的特点和数字游戏人才的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数字游戏是一种综合故事情节、美术,音乐、动画、程序,市场营销于一身的互动性娱乐软件。有人甚至把游戏称作继文学、绘画、雕刻、舞蹈、音乐、建筑、戏剧和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可以这么说,数字游戏产品它既不是纯艺术。亦不是纯技术,而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由数字游戏的特点,可以得出,它涉足于各个行业的知识领域,知识积累得越多,开发的游戏产品就会越有内涵。因此,对于游戏开发人员的要求很高。

从数字游戏的特点和人才知识结构出发,可以总结出数字游戏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1.想象力:是游戏设计者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一个令人信服虚拟的空间世界,其中包括视觉、听觉,故事、概念和横向思考能力等。

2.技术能力:关于计算机程序、游戏工作原理的认知的能力。

3.分析能力:学习和研究某种事物的能力。

4.数学能力:需要掌握基本上的数学工具,包括线性代数、高等数学、三角学、概率论等。

5.美学能力:具备一般的美学能力和某种时尚感,这样才能在设计游戏世界当中体现出数字游戏的美学艺术,并把技术内涵呈现出来。

6.常识和调查能力:必须受过很多教育并且有广泛爱好。精通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将对游戏设计非常有帮助。

7.写作技巧:一名专业的游戏设计师实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写各种设计文档,并且必须清晰、简明、准确和明了。

8.绘画技巧:某种基本的绘画和素描技能对于游戏设计师来说,这门技巧将对团队交流和寻找投资产生客观的作用。

9.妥协能力:游戏设计是一个团队协作的产物,必须学会在团队中协调各种想法和冲突,并使整个团队顺利运行。

综上分析,培养游戏设计人才,使其具备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游戏开发人员必须兼具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和艺术家的创造力,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基本素养:团队精神;足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知识;掌握游戏市场发展的潮流,善于把握游戏玩家的心理;具有东西游戏娱乐性的眼光;自娱娱人的幽默感等。所以,培养游戏设计人才,不单是培养一个纯粹的技术工程师,也不是培养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也不是培养一个纯粹的市场金融家,而必须对人才培养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要求,既要掌握技术,也要提高艺术修养,具有广博的知识,并锻炼人才的市场观察力。所以,培养数字游戏设计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和做大量的尝试。才能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完善的培养体系。

二、目前中国数字游戏专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数字游戏专业,也为数字游戏产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人才。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培养的数字游戏设计人才,以及数字游戏设计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还相差甚远。数字游戏人才,必须具备技术,艺术以及市场能力为一体的知识结构,而中国高校开设的数字游戏专业却以单纯的纯理工类、纯艺术类作为培养目标,造成了数字游戏人才虽然在某种知识上有所掌握,可是对数字游戏的整体结构一知半解。更有甚者,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真正要把游戏实现出来却无从下手。

现在很多设计游戏的企业中,普通编程、运营、服务的人很多,但综合型的高端游戏专业人才很少。开发游戏整个步骤看起来并不多,但是,国内能够从剧情内容创作、人物造型设计,音乐配制、软件设计、到游戏合成全过程都掌握的人才,却是凤毛麟角。这种状况,归其原因,主要是:

1.高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2.专业教师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

3.高校不知如何选拔合适的生源;

4.人才培养方法和学生考核机制不完善;

5.缺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

以下,将逐个探讨如何解决解决上文所提及的问题。

三、数字游戏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数字游戏产业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符合该行业的能力知识结构。那么。作为培养数字游戏设计人才的高校,必须有一套与数字游戏产业能力知识结构相对应_的课程体系。其中,课程体系需要包括技术、美术、音乐、文学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涵盖数字游戏设计需要的知识结构。

数字游戏开发讲究团队精神,讲究合作,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把各个环节都做好。这不像以前的软件行业,一个程序员可以做出一个质量过关的软件系统。所以。在游戏人才的培养上,除了精通自身的技能之外。还要对游戏的各个环节。目前,游戏的加工设计、游戏运营管理、游戏的动画设计、3D游戏设计、手机游戏的开发、网络游戏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可是。国内游戏人才往往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擅长,比如说做程序的,对美术不懂,对运营不感兴趣。因此,开设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高校,培养的目标就是不管学生将来定位在什么位置,都要对行业全面了解,所有涉及到的方面都要学习,在此前提下突出自身的强势。这种衔接式的培养模式,将有助于改变当前数字游戏人才技术单一的问题。

例如。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能力的复合型数字游戏设计人才,在课程布局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课程的设置涵盖了游戏设计的各个方面:技术类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编程语言基础、数据结构、游戏开发物理学、图形图像编程等课程;艺术类课程开设了艺术史、素描基础、平面设计、色彩构成、游戏场景设计等课程;文学类课程开设了:文学史、游戏策划等课程;并且开设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包括:游戏开发实战,手机游戏设计等等。

四、专业教师的引进条件

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数字游戏设计人才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师资力量的短缺。目前,具备了数字游戏设

计的理论功底、实战经验以及教学技巧的教师较少。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但是中国游戏产业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的一些民间办学机构的师资。大多来自业界,尽管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缺乏理论功底与教学及技巧,使游戏人才的培养流于经验的介绍。那么如何解决该问题?本文认为。首先。可以先引进来自业界,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对引进人才进行教师资格培训,提高教师人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另外,对于无业界实战经验而有丰富的教学技巧并且对数字游戏产业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可以寻找更多参加数字游戏创作实战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除此之外,可以邀请业界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从业人员上讲台,为学生和在校教师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以上阐述如何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而在师资结构上,也必须以数字游戏产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这里提出几个引进参考条件:

1.对数字游戏具有浓厚兴趣;

2.具备与数字游戏设计相关能力:

3.选拔的教师须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的性格。

4.教师结构由比例相当的具有技术、美术、音乐、文学和市场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

或者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各个学院或各个专业的资源。形成教师团队,发挥相关学院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减轻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的负担,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人才培养的成功率。

五、招收学生的要求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源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高校培养数字游戏设计人才的需要。造成国内游戏行业难以出现全才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教育制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办了一个数字媒体专业。希望能够培养既有IT技术背景,又有艺术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但前来报名的艺考生几乎对数学一窍不通。靠这些学生能否编写出程序,引起了业界专家的质疑。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国内企业对通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教育对于学生向理科发展还是向文科发展,甚至向艺术类发展,很早就进行了区分。这种应试教育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对于游戏行业缺乏IT艺术人才。归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目前还不知道数字游戏设计专业需要招收的是理工科生源还是艺术类生源。其实,根据数字游戏产业的特点。该专业是一门交叉性、边沿性的学科,所以,既要理工科类的生源,也要艺术类的生源。这样能够在一个班级中形成完整的团队,可以为开展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除了判断生源是理工科的还是艺术类的。还有必要通过面试的形式,来对这些生源进行筛选,这里提出面试筛选的基本参考条件:

1.对数字游戏具有浓厚兴趣的;

2.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的性格;

3.具有与数字游戏设计相关的特殊才能。例如:技术、美术、音乐、文学、市场营销等;

4.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5.是否有能力较好地完成几种(严谨逻辑思维和艺术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的融合。

以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别生源是否具有数字游戏设计的潜力,并了解生源的特长和兴趣,便于以后教学和培养更有针对性。

六、如何培养和考核学生

作为交叉性学科的专业,不能实行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方式。因为理科生与艺术生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虽然不能否认有既有理科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很好地艺术修养的学生存在)。大部分的学生偏向于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去解决该问题,即怎么样才能够培养理科生的艺术修养和兴趣,又能锻炼艺术生严谨的思维方式。

高校培养学生的年限和课时的限制,往往不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目前尝试使用采取“全面了解,突出一项”的方法。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构建整个数字游戏知识框架,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所有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水平以及对未来的定位,选择其中的一点进行深化。并大量增加实战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一个完整的数字游戏设计当中去,体会所学知识在数字游戏开发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增加学生的兴趣。该方法试验结果反映,可以比较好的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又能够使学生在这个行业中只学表皮、不深入其里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依据在选拔学生的时候获得的信息,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接着,对于专业开设的课程,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在授课中,大班授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其他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培养的针对性,将以大量的实践作为主要方式。例如。一个班级,可以组成一个数字游戏设计团队,每个团队分配有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和市场金融类的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游戏设计团队,并由相应的几位教师进行指导。每个团队中教师的结构也是按照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和市场金融类的教师组成,分别对不同思维偏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在该领域中的发展。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建筑起数字游戏设计的知识结构,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考核,是高校评价一名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以往,高校在考核学生的方式中,主要以笔试的方式作为考核的标准,而作为数字游戏设计更多的是强调实战动手的能力。除了一些理论类的学科之外,大多可以按照该行业的特点,大量采用作品类作为考核的方式。这样可以逐渐引导学生。该专业是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并敦促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实践训练中。

七、高校与业界的合作

数字游戏行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时时刻刻都在进步和发展。作为高校,只有时刻保持对该行业的敏感度,才能在教育和技术水平上跟得上行业的步伐。

目前,高校面临着行业起步较晚,知识滞后等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而且大多从业者是“半路出家”,还处在摸索总结与进步阶段。针对该问题,采取寻找强力外援的做法,首先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包括制作流程、高端技术,以及商品化各个方面,吸收外界的先进理念是很重要的。

为加强学生和教师对该行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知识水平,可以尝试外包或校企合作的形式,承接建立团队市场数字游戏的制作任务,从而带动高校开设数字游戏专业的能力水平。

游戏设计专业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移动端游戏开发;专业建设;Unity3d;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30-03

电子游戏产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提供了游戏策划营销、美工、场景和人物设计、三维建模、特效设计、游戏程序设计、测试、游戏运营等几大类职位,涉及到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营销等多个专业。本来应该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但由于以前游戏产业对技术和硬件要求比较高,考虑到办学成本和实际的教学难度,较少有学校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专业来发展,多为选择其中的某些环节,如美工、三维设计等,作为教学内容,开设若干相关课程,依附到某个其他的专业里面去。然而,现在游戏产业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移动互联的大潮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游戏产业的发展路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用户终端的不断丰富,移动端游戏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局面,市场不断扩大,相关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那么,作为职业教育,需要紧跟市场发展的脚步,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在这次游戏行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反应呢?下面笔者通过分析了移动端游戏开发的特点以及就业前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游戏开发方向的建设思路和实践经验。

一、移动端游戏开发的特点

移动端游戏开发与以往传统的独立游戏或网络游戏的开发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开发规模比较小,难度较低,开发周期短。传统游戏的开发,特别是大型网游,一个项目动辄需要几十甚至几百人,开发周期通常都能达到一年以上,投资巨大。而移动端游戏,例如手机游戏,因为受到用户机器性能的影响,则呈现出小巧精致的特点。无论是人物、场景、情节,还是游戏的编码量,都明显较少。有很多著名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其初创时的作品,都是几个合伙人用较少的时间共同完成的。

2.以创意为主的小游戏。网游和PC机上的游戏,通常会以精美的画面、绚丽的效果来吸引人,其玩家通常是一些相对固定的人群。而手机游戏则因为其载体的普及性,潜在的游戏用户分布在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段。要想吸引到最大量的用户,独特的游戏创意是一个关键因素。

3.可以选择成熟的、可视化的游戏开发平台。传统的游戏公司一般都会购买或者自己开发一些游戏引擎作为开发游戏的基础。这些游戏引擎一般不公开或者比较昂贵。移动端游戏方面则有一些开源或比较便宜的框架或平台可以利用。特别是近两年兴起的Unity3D游戏开发平台,以其高效的开发流程、完善的游戏组件和跨平台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具备完善图形化界面的三维开发引擎,开发者只需专注于游戏本身,而大量的游戏效果由引擎来解决,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和开发难度。

二、就业前景

高职教育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就业是衡量一个专业有没有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那么,游戏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到底如何呢?这方面我们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却可以从国内招聘网站中相关职位的招聘情况来判断未来几年国内游戏市场的发展。以国内主流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为例,以关键字“手机游戏”搜索,每天新增职位都比较平稳地维持在3000个以上,地域分布则主要是北上广深,以及杭州、成都等信息行业较发达地区。从这个数据来看,其行业的岗位容量非常之大,是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

三、游戏开发专业的开设

那么,游戏开发专业应该如何规划和组织课程,以及如何实施教学,才能充分跟上现在社会发展的步伐?下面从教学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几个方面来讨论。

1.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由于前文分析的原因,我们是针对移动端游戏开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移动端游戏开发可用的工具比较多,如传统Java等编程语言、各种游戏引擎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是Unity3D游戏开发平台。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发展前景和学习难度。发展前景涉及到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问题,这和未来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Unity3D平台这两年发展迅猛,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各大相关网站和论坛都相继把Unity3D的内容放到首页位置。在企业应用方面,以珠三角为例,在广州、番禺、中山、佛山,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应用Unity3D作为开发工具。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各大招聘网站,每天新的Unity3D相关招聘信息都能达到近500条。另外,Unity3D还具有跨平台的优势,为其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只要购买它的许可证,则可以将制作的游戏为IOS、Android、XBOX、WII、PlayStation、PC以及网页游戏等几乎所有形式。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只需使用其免费版即可,几乎所有的基本功能都已经包含在其中。学习难度则决定了是否能顺利地在学校阶段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问题。例如,三维游戏引擎经常会涉及到比较艰深的图形学等数学知识。Unity3D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封装,并以图形化的交互式界面呈现出来。学生只需要具备最基础的图形学概念即可进行游戏的开发。

2.课程设置。在选择Unity3D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后,再从技术的角度看,使用它进行完整的游戏开发,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UI设计、场景角色设计和建模、游戏逻辑设计。我们开设的课程就主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设置。另外,考虑到游戏行业对技能要求的复杂性,我们认为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要求。所以,我们将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相对应,分为基础、扩展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保证学生能具备基本的游戏开发技能,适应普通初级游戏开发职位;扩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则注重使学生具备创作更具特色的游戏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游戏策划包装和营销的知识,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所有已学知识,以实际项目开发过程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游戏开发整体流程的了解和掌握。下图从职业能力和课程的对应关系给出主要的相关课程的列表。

3.教学组织。虽然选择Unity3D平台,使游戏开发的难度大大降低,也使得教学能够顺利推进。但游戏开发毕竟还是涉及到非常多的细节问题,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经历过完整的开发流程,才能有所体会。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在最后安排了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但是在前面的基本能力和扩展能力训练阶段,则没有相应的完整项目的介入。因为这两个阶段已经涉及到很多课程,教学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插入完整项目,通常只能用实际项目中的某些模块代替。所以,在前面这两个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感知和运用,则会碰到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在开始时一旦受挫或失去方向,影响到学习兴趣,再挽回就困难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努力探索,我们采用了学生创业工作室的形式。

所谓学生创业工作室,是由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的一个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提供场地和环境,寻求企业实际外包项目以及设备赞助。要求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某一个或几个项目小组,由老师带队和监督,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完整项目的开发。项目来源主要为企业项目,分为实际外包项目和虚拟项目两类。实际外包项目由企业提供开发资金,通常会由一到两名老师作为带队,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虚拟项目则是以合作企业以前开发过的旧项目为基础,经过老师的改造,变为可供学生开发的项目,同样由老师来带队和督促。虚拟项目保证了在暂时没有实际外包项目的时候,工作室能够保持运行状态;同时,也为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提供了实践机会,使他们不至于不能进入工作室,而造成心理上的隔阂。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自由开发创业项目。因为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移动应用软件商店(App Store),允许任何人来参与竞争。对于一些有主见和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这是一个极好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带动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工作室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在课后能有用武之地,学习到的东西马上能学以致用,反过来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一般的,到二年级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了;即使是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在这个氛围里,也能够通过传帮带,基本达到合格要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付出比平时多得多的精力和时间,对教师团队的建设和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的大潮已经不可避免地对几乎所有的信息类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游戏开发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移动端的游戏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为我们高职教育提供了开设此类专业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选择好的教学内容,探索好的教学形式,为这股移动互联的游戏开发大潮提供更合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张云苑.高职电脑游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3]毛颖颖.校企合作化的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8).

[4]何拥军.高职游戏专业课程置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游戏设计专业篇3

摘要:通过对游戏软件行业岗位设置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游戏软件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多专业协作的高职游戏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想,并从课程构成、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多专业协作;游戏软件;课程体系

0引言

根据《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602.8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游戏销售收入569.6亿元、移动游戏销售收入32.4亿元、单机游戏销售收入0.75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5.1%。伴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游戏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这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入到游戏研发。未来十年,该游戏领域及周边产业的人才需求量约在100万以上。

1游戏软件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

游戏软件按照研发流程,通常可以分为游戏策划、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程序设计、游戏测试、游戏运营与维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岗位群。游戏程序设计部分就可以划分出游戏引擎程序员、网络程序员、人工智能程序员等多个岗位。根据不同的研发产品,又可以划分出手机游戏程序员、Flash游戏程序员、三维游戏程序员等。程序员的岗位常规要求是:能充分理解游戏策划方案,并按相关的开发规范进行游戏产品开发;能制定详细、周密的开发计划并尽力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能根据需要,与其他部门同事配合和沟通,确保游戏质量;能根据需要,移植现有游戏产品到新的平台或对原有游戏产品进行改进;能熟练使用游戏引擎及脚本语言进行游戏开发;能依据测试人员提出的缺陷报告或修改意见对游戏产品进行改进。

2游戏设计专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游戏软件研发是涉及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的综合性工作。一个优秀的游戏软件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还必须了解玩家的心理和游戏期望,使得游戏能够吸引玩家。所以游戏软件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将人文、艺术、计算机教育进行整合,开展多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根据对游戏程序员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游戏软件研发分工明确,应用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具备较强的游戏程序设计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探索一条多专业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培养复合型游戏人才之路。

游戏软件开发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相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占有较大优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性人才,教学模式具有周期短、实践性强,注重校企合作的特点。高职教育培养游戏软件专业人才,既能突出人才专业知识系统化,也能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

3多专业协作的游戏专业课程体系

3.1建设思想

从游戏研发制作过程所运用的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游戏软件专业是多专业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它与计算机专业、艺术专业、管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哲学专业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游戏软件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其他专业联合,借鉴其他专业的优势为自己所用。采用专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尝试由计算机专业和人文艺术专业联合开设,由计算机系、人文艺术系联合工商管理系共同授课。

课程开发按照企业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要打破以往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循序渐进的理念,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排序,强调模块化、特色化,注重应用性。

3.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参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考虑企业岗位需求,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艺术素质拓展课、管理营销素质拓展课五大模块。

课程体系以掌握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为核心,将通识教育、专业课、素质拓展课等课程贯穿整个专业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识教育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重点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艺术素质拓展课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适度掌握一定的艺术设计方法;管理营销素质拓展课重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项目管理能力、游戏运营与推广能力。通过此课程体系的培养,学生不仅对游戏软件开发所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从一个游戏构想到最终设计实现的整个开发过程,并且在艺术素养、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方面也有较大提高。

通识教育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英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等;专业核心课:游戏设计概论、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引擎分析与应用、手机游戏设计、Flash游戏设计、游戏算法设计、游戏策划与架构设计等;专业实践课:游戏策划实训、游戏算法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手机游戏设计实训、Flash游戏设计实训、网页游戏设计实训等;艺术素质拓展课:素描与色彩、平面设计基础、游戏造型设计、游戏网站设计、创造力培养等;管理营销素质拓展课:营销学、游戏推广与运营、广告策划、游戏市场分析等。

3.3教学方法

按照课程体系的五大模块分类,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通识教育课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必要、够用为原则,讲授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则应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开发能力,主要以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方法为主。艺术素质课和管理营销素质课则应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发挥专业所长,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真正体现多专业协作,发挥特长,共同促进游戏软件专业发展。

4结束语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游戏软件专业与计算机专业、艺术专业等多个专业关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多个专业的课程都能为游戏软件专业发挥其专业作用,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石.数字游戏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徐翔,黄敏,邹昆.独立学院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游戏设计专业篇4

关键词:互动媒体;人才需求;能力体系;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软件和动漫等创意型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32号),标志我国动漫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一,标志动漫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为更好地办好互动媒体专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1.政策支持

我国各级政府对游戏(互动媒体)行业的发展都给予大力扶持,都把它当成了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为扶持中国游戏产业和行业发展设立各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法律法规。

广州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我国第4个建立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城市,网游动漫产业将被纳入广州市“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发展规划。动漫产业是广州“十一五”期间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政府规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从2007年起的5年内每年安排1.5亿人民币,设立广州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和鼓励广州动漫业的发展。

2007年7月12日,“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番禺园区”的金匾落户番禺。动漫产业是番禺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番禺区不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措施,促进动漫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产业发展状况

游戏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20世纪末的形成期阶段以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游戏产业现在正处于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

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广州的网游动漫产业发展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50%。其中,网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广州光通通信有限公司、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和广东道明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有自主开发的大型网游产品上线,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广东爱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系列片“神探威威猫”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台播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为加快广州成为我国重要的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奠定了必要的产业基础。

伴随着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游戏企业对游戏专业人员的要求与日俱增。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矛盾的扩大,也进一步加剧行业人才争夺。专家指出,在中国游戏的发展进程中,广东地区年收入在2011年超过250亿人民币,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成为当年中国游戏增长的新亮点。

3.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面对日益升温的游戏产业,游戏人才供给却赶不上其迅速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据非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国内专业的网络游戏人才仅有3 000人左右,而中国游戏人才缺口达30万,国内至少有50%的企业难觅专业游戏人才,尤其是专业的设计、开发与策划人才。

最新报道显示,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在近几个月中,平均每月游戏招聘岗位约1000个,关键岗位仍是高级游戏设计与程序开发等。游戏的开发需要从游戏策划到设计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设计音乐服装,再到编辑关卡程序、开发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这其中包括很多岗位,如游戏策划与设计人员、游戏主程序员、引擎工程师、原画师、3D美术工程师、游戏测试工程师、游戏市场拓展员、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等。

我们可将网络游戏企业岗位大体分为5类:游戏软件开发设计程序类、美工设计策划类、市场推广专员等市场销售类、游戏运营经理等管理类及其他行政财务类。据统计,企业对美工设计策划和游戏软件开发设计2大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约占网络游戏企业岗位的85%,其中又以游戏软件开发设计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余岗位如市场推广专员、游戏运营经理及其他岗位占15%。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比例如图1所示。

4.互动媒体专业方向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

4.1面向产业定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今后的人才发展趋势,明确企业和社会对游戏专业人才在岗位、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方向培养适应互动媒体应用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既具有一定的用户界面设计修养又具有互动媒体创意、制作、编程、应用相关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一定的美工基础,了解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的基本开发流程,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Flash面向对象编程、ActionScript开发平台与网页制作,能够从事Flash网站和Flash游戏开发,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在Flash游戏开发团队中从事网页游戏客户端、服务器端、游戏工具、游戏引擎等方面软件编码、调试与测试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2契合产业需求,精准定位就业岗位

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比例表明,游戏产业主要需求游戏策划设计师和游戏美工设计师、游戏程序设计师。然而,不同的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截然不同,职业岗位任务也完全不同。

游戏策划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游戏框架设定、游戏数据调配和平衡、游戏策划管理、系统分析及软件规划等,职业要求是应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对系统工程的操作能力,对程序、美术、音乐的鉴赏能力,对游戏作品的分析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游戏程序设计师是游戏设计的核心,主要任务是游戏引擎设计、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开发等,应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并具有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

游戏美工设计师在游戏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游戏片头动画还是游戏,都离不开美工设计。游戏美工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策划的构想和要求进行游戏的原画设计、模型设计及特效设计。

在游戏行业,基于Flash的网页游戏近年来得到空前发展,传统的网络游戏纷纷向网页游戏转型,精通Flash编程的游戏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网页游戏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技术方向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方向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范围、主要业务工作如表1所示。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游戏软件、游戏美工设计、游戏策划等产业的开发和设计,将重点放在游戏程序和游戏美工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尽量做到直接与产业接轨,让学生将来可以更快地适应产业中的各种工作。

4.3应就业岗位需求,构建能力体系

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面向第一线的应用型游戏程序、游戏美工设计人才为宗旨,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侧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考和就业岗位需求,我们构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方向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3个方面和游戏开发、媒体设计与制作2个职业方向。

其中,职业专门能力包括:①一定的用户界面设计、审美能力;②图形图像处理、平面UI设计、音频视频编辑、2D/3D动画创意制作能力;③互动媒体项目编程能力;④丰富媒体体验的“艺术+技术”项目开发能力;⑤利用Flash技术在网络、移动设备上进行游戏设计开发的能力;⑥与他人协同工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包括:①Flash创意设计能力,主要拓展学生应用Flash的“艺术+技术”能力,将Flash作品作出新创意;②丰富用户体验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开发能力,主要拓展学生利用Flash技术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进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开发的能力;③平面设计能力,对于艺术基础和感觉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其平面设计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2个职业方向的能力体系如图2所示。

4.4优化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能力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根据产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认真剖析计算机应用制作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岗位素养等要素,按照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开发模式,从2009年开始确立以Flash为主线,构建互动媒体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主要核心课程有Flas设计、Flash高级编程、数据库基础、Flash游戏开发,这一系列课程构成了统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核心课程完全基于工作过程,符合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高端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互动媒体技术方向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4.5校企合作育专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注重联手企业共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近几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先后与广州市倍儿悦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迪拓尔实业有限公司、广州越维信息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实现大学生学校学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主动引进企业文化、生产任务与实际项目,帮助大学生拓展工作视野,尽力扶助大学生早日迈入工作岗位。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进行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互动网站、Flash广告/动画片、动画片编剧、平面创作、网页游戏设计、网页游戏编程、交互式创意媒体等实习、实训岗位的顶岗实习,从而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实训任务。

信息工程学院还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利用学生假期和毕业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学生在校企教师合作指导下,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研究实践。例如,教师在Flash游戏项目开发课程中引人广州市倍儿悦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网页游戏,将其作为学生项目开发的内容,要求学生按企业要求进行项目开发;项目实训过程完全模拟企业场景,设有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协调员、版本管理员等;项目实训要求学生除了完成项目本身外,还要填写各种技术文档,每周进行项目展示与小结,最后进行项目答辩。

5.结语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自开办之初,依托广州市和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入调研产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产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找准专业建设定位,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专业建设与当地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相结合,从而适应广州市文化立市的建设目标、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邬厚民,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9-22.

[2]李芾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9.

[3]谢建华,高职院校游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1107-1108.

[4]沈云云。以混合学习活动为中心的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8):80-83.

[5]王小敏,王程维,基于就业市场分析的Flash教学目标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45-49.

游戏设计专业篇5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术 艺术 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自2004年浙江大学首先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近几年,我国近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竭力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效果。

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高校对数字媒体类专业一窝蜂得建设,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其实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不成熟,出现了有的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或者有的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或者临时引进急需上课的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已有办学资源,探索一条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每个院校在新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考虑的问题。

一、专业办学背景

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国内高校尚没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还不能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调研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院校的相关、相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日前社会热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决定以培养游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数字媒体产业的需要: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游戏作为动漫产业的一个分支,根据不同的平台可以为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据艾瑞网调查,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30.4亿元,约占全球为网络游戏收入的27.1%,比07年高出5.9%。从全球网游的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12年,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接近50%。据赛迪公布的报告,2007年底,国内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亿,市场普及率将达到20%。中国新媒体产业在2008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634.3亿元,较2007年增长37.0%。可以看出,游戏成为数字媒体领域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资源特色给专业建设提供保证。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院校,学院设有新闻、编导、影视文学、摄影、录音、动画、节日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跟数字媒体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高技术的设备及实验室。

游戏的开发流程基本是游戏策划、架构、脚本编程,到游戏角色、道具、场景设计、渲染,再到游戏动画、灯光、音效,最后是游戏程序开发,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优化的过程。

那么,从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看,除了游戏开发的最后环节——游戏程序开发,其他环节都可以有相关的专业资源进行支撑,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位恰恰就在游戏程序开发上。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正是抓住这个契机,以培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人员为主线,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办学特色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指导原则

综合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结合学院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师资、实验室资源,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数字媒体相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能在网络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影视娱乐、影视动画制作、新闻传媒、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开发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的制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传媒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各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_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学院本科专业原则上实行“1+2.5+0.5”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按照招生类别实施大类教学,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开设专业平台课程、各模块课程并完成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混编组成各毕业实习小分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游戏开发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在确定人才培养日标之后,采用倒推法,设置所需要的课程,采用课程链、课程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建设,就本课程群课程的设置、知识点、学分安排、相互之问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加强课程问的衔接与协调,获得整体优化。

同绕着游戏开发流程,兼顾数字媒体的其他方面,推导出人才培养的所需课程,这是一个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美术、动画的综合性课程,总体分为数学基础类课程、美术基础类课程、动画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以及专业拓展类课程等课程群。各个课程群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群问的课程相对独立,形成了课程的相互依托。

1 必修课的设置

数学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美术基础类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二维构成、数字图像处理、Flash交互设计等。动画基础类课程包括传统动画、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游戏编程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编程等。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包括游戏概论、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脚本语言、游戏引擎原理、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游戏实战开发等。

这些课程将按照学院总体方针,被分散到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及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过程中。

2 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应地,在课程实践上设置了JAVA游戏开发、J2ME手机游戏开发、FLASH游戏开发、三维游戏场景角色设计、游戏综合创作等围绕游戏开发的综合性实践。

另外,坚持实验室开发原则,开设学生创作室和教师创作室,鼓励学生成立创作小组,或者参与教师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学院还同校外公司鉴定实践实习基地,有计划的输送学生到公司实习,另一方面,引入公司项目,聘请公司人员到学校讲学,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拓展课程的设置

在第六、七学期安排了专业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在某一个方向有更高的造诣c相关的拓展方向包括Java拓展类,有动态网页设计与编程、JAVA高级编程、J2EE框架技术课程;媒体设计拓展类,有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卡通动画、手机动漫设计、Flash游戏开发课程;游戏开发拓展类,有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关卡设计、高级C++编程、高级渲染课程。

另外,为配合学生知识的拓展,在课程体系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游戏策划与创意、游戏剧本创作、游戏心理学、游戏产业调研、人机交互优化界面、互动媒体开发技术、游戏品牌经营的讲座,即有目的、有选择的丰富学生的数字媒体知识,同时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4 课程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不论是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课程,都要跟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授目前流行的移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内容,同专业中的手机游戏开发领域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形处理等原先纯计算机算法类的课程,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的是与后面的游戏引擎想结合,在内容的取舍上侧重OpenGL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图像处理的应用手段上。同样,由于专业招生的对象是理工科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此美术基础、二维构成等美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后续游戏开发的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后续游戏项目上的实例,在计算机上进行应用教学。灌输素描、色彩、构成的知识,起到快速培养学生专业艺术修养的目的。

游戏设计专业篇6

在选取课程内容的时候,根据有关职业资格标准,重视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把游戏行业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能力模块。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在学生学完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缩短了集中实训的时间间隔,并在完成一个集中实训后,使学生在成功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各种技能。游戏美术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较强的基础造型能力和三维基础造型能力。但是目前,游戏美术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其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游戏美术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措施

1.确立游戏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建立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

在进行游戏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标准的确立,认真分析游戏美术设计专业覆盖的岗位能力要求,借鉴其他专业教学标准,建成并组织实施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的从业能力,游戏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及系列教材的编写要从每门课程入手,以岗位能力、学习目标、工作流程为基础,根据不同方向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从而确保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大量的真实项目为实训内容,建立学习目标—相关知识—典型案例—学习小结—进一步探讨—公司项目实战实训的教学流程。另外,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技能和就业无缝对接,游戏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游戏美术设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学习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岗位,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确定实际学习项目,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企业、学生个人的需要,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对于就业方向的个人意愿,有选择地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专业最新成果等,拓展、深化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合理规划项目课程建设,学校要加强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结合游戏行业特点,大力补充教学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学材,实现课程模块化建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创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坚持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促进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游戏美术设计专业要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以行业为依托,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特色,以质量为标准,以“必须、够用”为度,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在专业技术模块和专业实训模块中,按照理论知识发展的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并精选内容。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开设课程,按照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对课程内容重合的课程进行整合。如,将三维游戏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整合为三维游戏设计。并且,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应根据目前动漫游戏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加强三维游戏设计ZBRUSH软件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时效性,增加游戏结构与策划等课程,根据动漫技术的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及时将当今动漫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等引入课堂,增加学生个体的发展空间,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从岗位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游戏设计专业篇7

关键词:高校;游戏美术专业;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15-02

伴随着201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亦进入了象征民族文化的龙年。在过往的近十年内,我国的游戏产业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周期。截止到2011年,国内游戏产业年总产值规模已达500多亿元人民币。①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游戏教育产业亦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国内对游戏研发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行业发展:一方面,各大高等院校关于游戏研发专业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另一方面,各种民办游戏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学状况堪忧。这种环境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或者面临就业方向不对口的情况,而企业的人才缺口依旧与日俱增,双方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鉴于国内游戏教育产业的现状,“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是笔者等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因此在以下章节中,笔者将结合近年来的调研以及课程教学实践作出浅述。

一、教学定位——符合高校特点的游戏美术专业教育

(一)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的面向层次是大学生群体

纵观当今国内游戏美术教育产业,其教育机构总体上可以划分为高校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两种类型。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社会上的游戏培训机构,原因之一是:前者面向的是教学对象是普遍处于18-22岁年龄层段,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艺术基础的大学生,而后者面向的教学对象则是遍及各个年龄层段,文化层次与学历水平、职业与身份各不相同的社会人员。教学对象的差异决定了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必须具有更高的起点,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思维灵活、文化知识层面广、创造力强等特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习惯于网络生活、以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特点,为他们学习游戏美术专业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人生经历比较单一,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尤其缺乏在相关行业内的工作实践经验,在学习专业技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理想化,或是所掌握知识技能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等情况。②因此,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强调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于适应就业形势。

(二)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体现其学术性

高校游戏美术专业与民间游戏教育培训机构的区别,重在体现其学术性。强调学术性,一方面在于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在于注重教学的学术性。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术性,体现在对游戏美术专业中所涉及的各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信息要进行严谨考究。具体而言,游戏美术是一门综合学科,该学科不但涉及到美术造型基础的素描、色彩、人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也包含设计学方面的各种构成原理、动画运动规律,并且还需要运用到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和编程等知识技能。与社会上某些游戏美术培训机构忽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鼓吹短期速成、套路式的技能训练相反,作为高校专业教学,我们在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操作环节中,都应当强调其严谨性、规范性、正确性,并且还要提倡思辨、钻研的学术精神。例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研究当前网络游戏审美流行趋势,并且尝试进行游戏美术风格的创新;又例如,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将文化历史知识融合到游戏美术策划中,开发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络游戏;再例如,我们应当组织学生将游戏美术和动漫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一系列同步课程、嵌套课程,引导学生“学一门,关联另一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教学的学术性,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钻研、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统一在教学之中,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在本专业的各个年级依次开设关于游戏美术的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入门课程、进阶课程,并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和安排作业。与此同时,代表游戏美术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师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学心得,并且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主张某些游戏美术培训机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作坊式”教学,也反对一味强调以作品数量堆积出成果的训练方式。我们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因材施教,在实践过程中既重数量也重质量,力求培养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学习思考能力的学生。

(三)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注重对校本资源的利用

基于高校游戏美术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素质教育性的特点,高校应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开发利用资源,开展富有院校特色的游戏美术专业教学。以我校为例,游戏美术专业的发展正是以学院的软件技术教育作为依托,借助于学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汇集网络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广东地区大力发展游戏动漫产业的形势下,我们借助于地理优势进一步开拓了校企合作之路。学生通过在游戏设计公司的实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能力,并且将实习经验以及游戏产业市场现状反馈学校,为在校师生提供了解行业信息的途径,促进教学与时俱进。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周边环境、时代形势等各个方面进行校本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将这一新兴专业办好办强。

二、教学模式——实践为主、兼具素质教育的研究性学习

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正从以往教师主导的接受式学习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转变。游戏美术设计既是一门新兴的技能型学科,也是一门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因此高校游戏美术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游戏产业市场需要。那么,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若干个人浅见,望抛砖引玉,促进各位读者们的共同探讨:

(一)前期准备

在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开展前,教师需要针对课题进行前期准备,包括分析教材、编写课件、安排实践作业等,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把需要学生掌握和实践的知识技能化为具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例如在《游戏原画场景设计》的某节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透视原理、色彩搭配和软件操作技巧三方面的知识,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必将拆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而可以将这些知识融合成具体的实践操作任务,例如:“参照某某网络游戏(学生自选)的原画场景设计形式,以成角透视的角度,结合数位板和图形软件,绘制出一个冷色调的NPC道具店”。在这个实践任务中已包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此外,这种具体的实践任务,在命题方式和要求上与游戏公司的项目要求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学生在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又得到了模拟企业实战式的锻炼。通过教学验证,这种将知识转化成任务的实践型教学设计,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积累丰富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实施

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的流程是,先把相关教材和资料中的理论知识点筛选出来,配以典型图例并精简讲解,而后布置实践操作任务,为学生安排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最后进行作业讲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是重点。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指导,而且指导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多样性。除了个别辅导、集中辅导以外,还应该组织学生之间的分组学习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交流评价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阶段,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当堂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评价对象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作品画面效果、对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个人的心得体会等等。总而言之,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丰富的、具体的、动态的、客观的,力求以生动的交流评价代替刻板的课后总结。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消化,并养成反思、钻研的精神,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外的收获。

(四)课后延伸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当布置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课后延伸学习。结合游戏美术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课后延伸任务也紧密围绕游戏设计而展开。课后延伸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性的,例如组织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式,将不同的网络游戏进行美术风格的对比,并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风格类型进行分析,学习其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再者,学生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课程进行同步的延伸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游戏策划、游戏界面设计和FLASH动画课程三门课目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制作一个网页小游戏,这就达到了学习的综合运用和延伸的目的。总之,通过课后延伸学习和实践,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学科的关联性,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游戏美术专业课程应当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通过理论教学强化素质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强调能力培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的游戏设计人才。

三、结语

游戏美术设计在国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亦是继动漫之后的又一门朝阳产业。发展好游戏产业,势必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中,高校将在游戏美术教育产业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因此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以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使命。游戏教育产业的发展道路是广阔而漫长的,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注释:

①资料来源:新浪游戏频道.网址games.省略/w/n/2012-03-15/1431594489.shtml及CGBC中国游戏商务大会官方网站:省略 (中文),信息日期:2012年03月15日.

②张积家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3页.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刘儒德主编.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4]钟仕伦主编.美育与美育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游戏设计专业篇8

关键词:工学结合・三链式;高职;动漫游戏课程;角色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25-02

近年来,我国的动漫游戏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动漫游戏专业的教育也在各地院校生根发芽、蓬勃发展起来。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教学要达到动漫游戏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动漫职业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完成动漫游戏企业指定的工作,就要深化动漫游戏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精神,广东省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是学习与生产两个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合二为一式的紧密结合。我院动漫游戏专业教师为了推进动漫游戏课程工学结合的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深入研究,“工学结合・三链式”课程设计就是这样应时而生的。

“工学结合・三链式”中的“三链”分别指校企合作链、课程衔接链、课程项目链。“三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且统一的整体。“三链”是在工学结合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研究,是根据就业工作岗位需要对课程从内到外的有机整合,强化课程的应用力度,从而有利于推进动漫游戏专业的优质教学,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三链”从全局到局部把握课程整体设计,不是将关注点只集中在某个要素模式上而忽略其他要素模式,因此,可使课程教学能够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工学结合・三链式”与《角色造型设计》课程设计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链促进了课程教学总目标与当地就业岗位要求的对接

校企合作促进了我校《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改革与当地就业岗位的对接,明确了课程总目标。为了培养出专业素质较高、实操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好地完成企业指定的工作任务,我院动漫专业每年都参加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机产业博览会,借此机会了解当地企业的最新岗位设置和用人要求,从而调整课程设计方向。同时,每年的4月都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与企业专家一起探讨动漫游戏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方向。其中,核心课程《角色造型设计》设置了三个就业方向:第一个是游戏美工岗位;第二个是二维美工岗位;第三个是平面插画设计岗位。中山市是中国游戏游艺机产业的发源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山市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游戏游艺机产业基地,拥有三十多家游戏游艺机企业。其中,包括行业龙头中山金马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中山金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中山世宇集团有限公司、中山智乐游艺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游戏游艺公司的产品――游艺机,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于游戏软件,而游戏软件主要是由游戏编程和游戏美工共同完成的。因此,游艺机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游戏美工人才。中山市下辖1个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以及18个镇。随着中山影视事业的发展,每个区、镇都设有电视台,电视台下属的影视广告公司为各行各业制作各种动画宣传片,需要大量的影视动画二维美工设计人才。中山市还有大大小小的平面设计公司,这些公司需要插画师绘制各种插画,用于广告、包装、期刊等。以上三个就业岗位为课程教学总目标的设定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改革中,为了明确《角色造型设计》课程的总目标,要认真分析学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角色造型设计》课程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游戏美工。游戏美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1)阅读游戏项目文字;(2)调查。收集各类相关游戏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3)分析。讨论已有的相关造型,对设计项目造型进行定位,找出造型的设计方向;(4)构思。手绘游戏造型草稿;(5)修改。对游戏造型进行修改、定稿;(6)完稿。电脑描线、上色。为了完成上述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能根据项目要求,针对对象和市场找出造型的设计方向,进行游戏造型的设计与绘制;能综合客户的意见对造型进行有效的修改。

根据游戏美工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最后设定课程的总目标:(1)根据相关造型资料,对游戏造型进行定位,找出造型的设计方向;(2)根据项目要求和定位方向,设计并绘制符合项目需要的各种造型;(3)熟悉运用角色造型的6个设计原则,对各种造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4)运用各种造型的创新设计方法,设计出各种新颖造型;(5)整理归纳从各种渠道收集的相关资料。明确、清晰的课程总目标为教学项目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工学结合――课程衔接链满足了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课程衔接链主要是为了满足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全面性,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关系。基于每个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需要多个课程技能培训才能达到,只有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衔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完成企业指定的工作。课程衔接链设计需要教师在具体设计一门课程时,通过校企合作,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就业岗位,然后,根据主要就业岗位的技术能力要求,找出其他能满足这个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最后,研究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结构关系,从而有目的地对该门课程进行有效设计。

为了满足游戏美工岗位的需要,除了进行《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外,还需要《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协助教学。两门基础课程《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反映审美原则、形式规律,点、线、面运用和色彩应用的。这是《角色造型设计》的先修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完成。在这两门基础课程中,教师往往对审美原则与形式规律缺乏角色教学的设计、对点线面运用缺乏造型训练的设计、对色彩运用缺乏具体应用的设计,导致教师要占用《角色造型设计》的课程时间,来补充《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角色造型上应用的内容。这样就缩短了学生通过《角色造型设计》课程进行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时间。

为了打通《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角色造型设计》课程之间的隔阂,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能够相互呼应,使《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有充足时间进行有效的造型设计训练,三门课程的衔接非常重要。在设计《平面构成》课程时,首先,应注入角色造型设计的理念,从审美原则,到点、线、面,再到基本构成形式,都要以角色造型为教学对象。这样,学生掌握了平面构成在角色造型中的应用,可为《角色造型设计》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平面构成》课程里,可安排海底动物造型设计,在《角色造型设计》课程里可安排人物、陆地动物和创新造型设计,这样可以满足游戏美工绘制各种造型的能力要求。《色彩构成》课程则可选取海底动物造型为色彩设计对象(平面构成的海底动物造型是黑白效果),采用photoshop软件为色彩设计手段,从而达到色彩在角色造型上应用的教学目的。

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进行有效的衔接设计,可使《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拥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学生岗位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敏锐的造型鉴赏能力、造型判断能力、造型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如在《角色造型设计》课程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以3~4人为1组,共同合作设计一个新颖的插画故事进行展示和汇报。为了使学生掌握企业对造型设计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设计等职业意识,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在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汇报时,聘请相关企业人员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色彩和创新点等进行点评。

三门课程共同合作可使学生明确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角色造型设计》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使学生除了重视专业课外,还重视两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改变学生认为“基础课程没有用”的观念,解决很多学生提出的一年级学不到专业技能的问题。三门课程的共同合作能够很好地培养出合格的美工人才,达到游戏游艺就业岗位的要求。

(三)工学结合――课程项目链找到了教学项目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关系

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的。在工作岗位上会遇到各种形形的项目,类型各有不同,有短周期的,有长周期的,有复杂的,也有单一的。在学校的课程里,不可能将企业岗位上的所有项目全部做一遍来掌握工作技能。因为课程有固定的学时数,学生只能在有限时间里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岗位项目技能。而且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也很难用一个实际项目贯穿其中,即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用到多个企业项目。如果企业项目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教学内容之间就会显得松散。因此,教学项目的选择和组织非常关键。

《角色造型设计》教学项目是根据课程总目标设计的,共有5个教学项目。项目一是动画短片《齐齐和楠楠的兄妹故事》的造型设计;项目二是游戏《儿童教育3D摇摆车游艺机开发》的造型设计;项目三是故事书《动物奥运会故事》插图的造型设计;项目四是“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吉祥物形象创新设计;项目五是综合作品设计与制作。这些都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也是很有价值的动漫游戏工作岗位项目。第一个项目主要解决动漫人物造型设计;第二个项目主要解决拟人化造型设计;第三个项目主要解决动态造型设计;第四个项目主要解决创新造型设计;第五个项目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从易到难设计教学项目,不仅能自然、有机地将多个知识点链接起来,而且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角色造型设计》课程的每个教学项目都是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实施的。因此,在教学项目的提出、调查、分析、构思、表达、评价等环节上,都应设计相应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体验企业设计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企业项目为课堂设计项目,以企业项目设计过程为教学过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

《角色造型设计》课程项目链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课程项目的递进关系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而且能加强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记忆。(2)课程教学分为5个教学项目,每一个项目明确了学生短期的学习目标,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程项目链不仅可培养学生造型设计与绘制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

在《角色造型设计》教材开发上,我院与中山金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对现有的动漫游戏角色造型方面的教材进行了实践内容补充和教法改造,开发出《角色造型设计》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与其他教材的主要区别在于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综合了中山市游戏游艺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项目,在课程的整体和单元设计上以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编写,在设计项目的教学中构建相关角色造型理论知识。

“工学结合・三链式”在《角色造型设计》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为了很好地发挥“工学结合・三链式”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需要解决“三链”在课程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在教学中,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会产生衔接问题。要解决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角色造型设计》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出现的课程前后衔接的问题,需要教师提前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讨论和研究,找出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三门课程的有机统一和衔接。

第二,《角色造型设计》课程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游戏美工,为了兼顾二维美工岗位和平面插画设计岗位,在教学项目里,也可以安排动画和插画造型设计等项目。

第三,“工学结合・三链式”在《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技能竞赛,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就应该有所考虑。因为部级、省级和市级的技能竞赛都是根据现有的某个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的,是就业方向和要求的指针。但是也不能将全部的竞赛内容放到课程里进行讲授和训练,因为课程的课时数是有限的,不能因为讲授比赛内容而忽略了其他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工学结合・三链式”是对高职动漫游戏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需要动漫游戏专业的教师立足地区经济,关心专业发展,精通专业课程,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年多来,我院动漫专业已经对多门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设计出了很好的动漫游戏作品并进行了展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将“工学结合・三链式”高职动漫游戏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应用到其他课程,全面整体地提高动漫游戏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从业及创业。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册[Z].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78.

[3]凌士义.对艺术设计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9,(9):125-127.

[4]叶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7-68.

[5]朱世强,闫金奎.密切校企合作 做好工学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8,(26):56-57.

游戏设计专业篇9

论文摘要:素质是人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以及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内在素养和品质,素质通过能力得到外化。我们认为学习游戏专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创新素质和创意能力、批判素质和责任能力、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设计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素质和能力方可为游戏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素质是什么?是知识?是能力?传统的认识往往比较模糊,常常存在一些误区。确实,人的素质与知识密切相关,素质离不开知识。但素质本身却不仅仅是一个人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主要是他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再者,素质就是能力吗?答案是不全面。素质通过能力得到外化,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能力表现素质,反映素质,但素质本身并不直接就是能力。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可以说,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成为全球重要的文化娱乐产业之一和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扶持网络游戏的发展已获得广泛共识,高校成为培养网络游戏人才主要途径之一。在这一培养路径上,明确游戏产业链需要的专业人才群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显得尤为必要。

网络游戏产业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形,底层是运营、支持、服务等人才;中段是游戏设计与开发人才;塔尖是主程序员、美术总监、策划总监等。紧缺的游戏人才有游戏程序员、游戏美术工程师、游戏策划、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游戏市场拓展员等。岗位有不同,需要的专业技能有不同,但探讨学习游戏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仍具有共性。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素质和创意能力

活力、规则、创新是游戏的三大精神。创意是游戏的灵魂,是赋予游戏精神和生命的活动。游戏创意借助于游戏这一载体,赋予产品以文化内涵,是将游戏产品升华为文化符号的助推剂。由此,创意能力是游戏专业学习培养的主要能力,创新素质是专业学习培养的第一要素。

创意是什么?在英文中被称为“creation”,而中文的解释就是“构思”,所谓的构思就是对传统的叛逆;是常规的打破;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一个有趣的创意是一个成功游戏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

创意来自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通常是人脑在认识客观对象时,不受程式化的逻辑模式约束,不经严格的逻辑推理和演绎的过程,而基于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深切的主观感受,通过潜意识的顿悟直接把握认识对象,对其做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最可贵的人类思维形式。

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倡导思维过程的大解放,鼓励学生的大胆探索,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发挥创造性才智,想别人未曾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事物,做别人未曾做过的事情。在专业学习中,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迫切的求知欲,超前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是创新素质的表现。

实现创意能力的提升,要鼓励学生发现新事物、提出新思想、新见解,捕捉一切时机抓住思维火花。创造新方法、新手段,运用新工具,或者综合运用现有各种方法、手段表现新思维。

二、批判素质和责任能力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这里所说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对于人类发展有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游戏作品作为文化产业的产品势必体现着作者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批判素质集中体现在游戏中表现的人文精神、艺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就批判素质的内涵而言,一般包括3个层次:第1层次是对媒介的了解和运用,对媒体的游戏娱乐产品的了解和交流;第2层次是认识游戏的文化娱乐教育功能,理解它是如何生成意义的,能够批判地思考和解读其内容所反映的意识和价值观,具备对其语言和内容进行判断、分析、质疑、评估、批判地选择和主动回应的能力;第3层次是认识自身在游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责任,做一个主动的行动者。

批判素质的培养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上述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娱乐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独立的批评能力,从而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批判素质的培养能够建立学生的强烈的个人和社会责任感。批判思维的养成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教育。使学生在媒体中学习,抵制其操纵,使他们从容面对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强的自我反思能力(self-reflection)和民主参与能力,从而也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能力。

三、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

游戏设计是集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在文化承载与创造的意义上成为了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与大众媒体。游戏的故事与传统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娓娓讲诉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营造出超越于日常平庸生活的时空,提供给接受者一份别样的体验。因此,游戏专业的学习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应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目标,培育学生的文学素质。校园的环境,人文的氛围,对学生是一种示范,一种教化,一种熏陶,一种强大的潜移默化,学校须下大力气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开展演讲、辩论、文学讲座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重构人文精神。

游戏设计体现着人们的审美,或体现历史纵深的视角选取和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或超越了现实,又要为现实中的接受者所理解,故事既陌生又熟悉,平行于现实又隐喻现实,让日常经验在故事时空中得到延伸;故事的时空尽管虚构,却是美和艺术依赖的坐标;或进行着让生命丰富,让记忆扩充的体验。审美能力是游戏设计专业学习的必备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包括:审美意识,即对美的感悟能力及其感悟的深刻性、全面性;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审美观察、审美体验的敏感性、准确性;主观美感的充实性、丰富性等。审美水平,对美的意义、美的根源、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等的理解、把握程度与层次。学校可从实际的游戏作品入手,着眼于艺术大家们对美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论述和见解。学生浸润于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的赏析之中,思维活跃于从古至今的智慧的交流碰撞之下,智能和情感得到充分的、自然的激活,审美能力必能得到提升。

四、设计素质和专业能力

设计素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素质,体现于设计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设计观念、构思到最终的完成;是一种将设计思维综合外化的技术能力。设计素质首先体现在多元的思考方式。优秀游戏设计作品的产生依赖于设计者多元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对象及其外延因素整体的把握。这有助于激发好的设计构思,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游戏设计是集艺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由于本身跨学科的边缘性,使单一的思维模式不能满足复杂的功能与审美等方面需求。设计在过程中需要运用美学规律,但形式的最终确定还需要艺术和技术的共同参与。就设计者来说,除了兼容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外,他的特长在于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整体的把握和洞察力,从而创造鲜活的作品。设计素质其次体现在综合表现能力。在设计中,无论是何种良好的责任心与超越的设计理念,人性的诠释与迷人氛围的营造,都要通过具体的形态来表达。设计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表现能力、方案构思能力,以及对设计构思的展开能力,包括想象力的扩展、图示表达技巧的运用。其中,绘画能力、快速而流畅的勾

画草图等能力都是体现设计素质的重要方面。因为游戏角色设计的火花正是通过大量的草图比较,才能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在这一思维外化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平时对专业学习成果的积累,包括对线条的感受、形式的敏感,空间意识的建立等。

游戏设计的专业能力体现在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就是绘画表现能力。游戏场景原画设定、游戏角色原画设定及角色造型等是游戏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游戏美工的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形体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游戏场景及角色色彩的认知和应用色彩表现的能力,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计算机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了新的视觉空间,游戏中的场景及角色都需要设计者通过计算机各类图形设计软件进行艺术设计。设计者应具备各类计算机图形软件的应用能力,如3dsma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游戏制作软件。它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游戏角色、动画及场景,也可以设计出特殊效果,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游戏设计公司使用的三维动画软件;photoshop是用于游戏美工材质贴图处理的基本平面设计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技能是游戏设计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行业需求的是融合艺术和技术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键.论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结构、形成途径和评价系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5~9

游戏设计专业篇10

关键词: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游戏产业;翻转课堂;人工智能

0引言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与伽马数据(CNG中新游戏研究)、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的《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游戏用户数已达5.34亿人,同比2014年增长了3.3%。与此同时,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0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其中,客户端游戏市场611.6亿元,网页游戏市场219.6亿元,移动游戏市场611.6亿元。

游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文化的需求以及基础技术的突破。在国家“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的引导下,政府和投资企业为游戏产业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游戏产业社会认可度提升;“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融推动游戏产业的“走出去”;宽带提速和4G网络的普及为游戏产业发展提供了网络支持;此外,智能硬件性能的提升为游戏产业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游戏企业。因此,市场对游戏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对高校游戏开发与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导向和促进的作用。

1课程现状

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程序设计技能发展类课程,面向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年级的本科生,在三年级第2学期开设。课程性质是专业限选课,共计32学时,2学分。课程系统介绍了游戏开发的软件工程原理,以及游戏中的图形学、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网络等基本知识点和技术。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二维游戏的基本编程技术、三维图形学基础、游戏场景的组织和绘制、计算机动画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基本涵盖了计算机游戏编程的各个主要方面。

我校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课程虽然已经开设了7年,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相对成熟,但相比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仍然是我校正在建设中的一门新兴课程。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认清当前存在的不足:首先,游戏产业的变化与进步日新月异,移动游戏的爆发式增长、游戏引擎的更新进步对游戏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在授课过程中,尽管任课教师也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尝试和调整,希望学生能够对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导致授课内容与行业动态脱节;其次,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游戏效果的演示或代码的示范,学生如果没有课下的实际操作也很难较好掌握;此外,教学内容和思路过分强调游戏开发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本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突出“智能”这一特点,即在游戏开发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

2教学方法改革

2.1关注业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课程团队通过关注游戏业界的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和计划。课程组根据近几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调查了解到: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单机游戏等已经处于成熟期,市场规模增幅有限且变动不大,而移动游戏依旧处于成长期,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长。

结合当前实际,我们在2016年春季学期游戏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删去了游戏中的音频编程技术介绍。在“游戏业的展望”章节,加入了语音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讲解,强调了先导课程的重要性,例如《计算机图形学》在“高级图形技术”和“三维游戏动画”章节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数据结构》课程中的二叉树知识点在“三维游戏场景的组织和绘制”章节中的重要性。

在“游戏引擎”章节讲授方面,之前仅介绍了OGRE图形对象渲染引擎,虽然该引擎具有较强的三维场景渲染能力,但是环境配置较复杂,且与目前业界主流的游戏引擎差别较大。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对两款跨平台游戏引擎Cocos2D和Unity3D的介绍,针对目前移动平台游戏开发的技术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C++或Java程序语言,鼓励学生进行简单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2.2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