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十篇

时间:2023-03-18 20:25:45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篇1

2.葡萄柚种子提取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在葡萄和柿子保鲜中的应用 许文涛,黄昆仑,屈玮,林希瑾,邓爱科,杨加佳,罗云波,XU Wen-tao,HUANG Kun-lun,Qu Wei,LIN Xi-jin,DENG Ai-ke,YANG Jia-jia,LUO Yun-bo

3.艾蒿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研究 吴娜,孙智达,WU Na,SUN Zhi-da

4.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 姜燕,唐传核,温其标,JIANG Yan,TANG Chuan-he,WEN Qi-biao

5.南瓜粉的功能研究 李筱泉,何群,练惠辉,王勤,LI Xiao-quan,HE Qun,LIAN Hui-hui,Wang Qin

6.紫甘薯花色苷色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初探 韩永斌,朱洪梅,顾振新,范龚健,吕莹爽,HAN Yong-bin,ZHU Hong-mei,GU Zhen-xin,FAN Gong-jian,L(U) Ying-shuang

7.果蔬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陈巧云,熊华,李亮,李庭,CHEN Qiao-yun,XIONG Hua,LI Liang,LI Ting

8.豌豆苗膳食纤维的添加对面团和面包物性的影响 明建,宋欢,赵国华,MING Jian,SONG Huan,ZHA Gno-hua

9.添加芦荟提取物对猕猴桃果汁抗氧化性的影响 欧阳玉祝,李佑稷,张萍,罗世兰,OUYANG Yu-zhu,LI You-ji,ZHANG Ping,LUO Shi-lan

10.十种蜂花粉醇提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张红城,董捷,任向楠,秦健,ZHANG Hong-cheng,DONG Jie,REN Xiang-nan,QIN Jian

11.燕麦β-葡聚糖的分子链高级结构及溶液行为研究 汪海波,刘大川,汪海婴,谢笔钧,WANG Hai-bo,LIU Da-chuan,WANG Hai-yin,XIE Bi-jun

12.几种多酚化合物抗氧化性的不同化学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张欣,赵新淮,ZHANG Xin,ZHAO Xin-huai

13.山稔子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黄科礼,黄儒强,HUANG Ke-li,HUANG Ru-qiang

14.Turbiscan分析仪快速评价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稳定性 孙术国,高彦祥,麻成金,毛立科,黄群,SUN Shu-guo,GAO Yan-xiang,MA Cheng-jin,MAO Li-ke,HUANG Qun

15.15种水果和33种蔬菜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方敏,王耀峰,宫智勇,FANG Min,WANG Yao-feng,GONG Zhi-yong

16.人参花蕾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研究 马勇,邵立新,MA Yong,SHAO Li-xin

17.超高压物理能对胡萝卜汁中类胡萝卜素异构体的影响 马永昆,徐丽娜,张佳,上官丽娟,李祥波,MA Yong-kun,XU Li-na,ZHANG Jia,SHANGGUAN Li-juan,Li Xiang-bo

18.苦瓜总皂苷稳定性研究 李健,黄艳,刘宁,陈姝娟,刘鑫,LI Jian,HUANG Yan,LIU Ning,CHEN Shu-juan,LIU Xin

19.杂交瓠瓜中抗菌组分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李正英,张保军,军,赵恒栋,李红杰,李钰金,LI Zheng-ying,ZHANG Bao-jun,CHEN Zhong-jun,ZHAO Heng-dong,LI Hong-jie,LI Yu-jin

20.丁香和肉桂精油联合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顾仁勇,傅伟昌,银永忠,GU Ren-yong,FU Wei-chang,YIN Yong-zhong

21.微波辐射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杨光,杨波,丁霄霖,YANG Guang,YANG Bo,DING Xiao-lin

22.温度对纳米器件降解小白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 张兵,黄昭瑜,王瑞,叶春玲,廖宗文,ZHANG Bing,HUANG Zhao-yu,WANG Rui,YE Chun-ling,LIAO Zong-wen

23.超临界CO2中全反式β,β-和ψ,ψ-胡萝卜素的电子吸收光谱位移研究 惠伯棣,HUI Bo-di

24.大豆分离蛋白及超高压对鸡肉凝胶色泽、保水和质构的影响 方红美,陈从贵,马力量,王武,FANG Hong-mei,CHEN Cong-gui,MA Li-liang,WANG Wu

25.异VC钠和发酵温度对自然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徐海菊,冯尚坤,XU Hai-ju,FENG Shang-kun

26.宰后成熟过程中冷却牛肉、猪肉色泽和嫩度的变化 吴菊清,李春保,周光宏,徐幸莲,鞠秀香,陈怡晨,WU Ju-qing,LI Chun-bao,ZHOU Guang-hong,XU Xing-lian,JU Xiu-xiang,CHEN Yi-chen

27.核桃花抗氧化活性研究 汪海波,肖建青,刘锡葵,WANG Hai-bo,XIAO Jian-qing,LIU Xi-kui

28.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理化特性及肉用品质的比较 郭元,李博,GUO Yuan,LI Bo

29.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卢挺,郭雪微,马兰玉,吴玲歌,LU Ting,GUO Xue-wei,MA Lan-yu,WU Ling-ge

30.刀豆凝集素提取、分离及产物分析研究 王洪新,娄在祥,朱松,WANG Hong-xin,LOU Zai-xiang,ZHU Song

31.低醇草莓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高兆建,唐世荣,邵颍,GAO Zhao-jian,TANG Shi-rong,SHAO Ying

32.金银花速溶茶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张焱,陈春刚,ZHANG Yan,CHEN Chun-gang

33.蒜片热风和真空干燥工艺研究 李瑜,许时婴,LI Yu,XU Shi-ying

34.蜂蜜乳酸发酵研究初探 周先汉,蒋凯亚,刘娴,ZHOU Xian-han,JIANG Kai-ya,LIU Xian

35.高性能淀粉基酶固定化载体的制备研究 罗发兴,杨景峰,罗志刚,LUO Fa-xing,YANG Jing-feng,LUO Zhi-gang

36.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木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王布强,陈祥贵,袁怀波,王君,WANG Bu-qiang,CHEN Xiang-gui,YUAN Huai-bo,WANG Jun

37.臭氧降解苹果中克菌丹农药残留技术研究 詹萍,田洪磊,ZHAN Ping,TIAN Hong-lei

38.酶解法制备大豆多肽的工艺研究 胡世荣,陈志强,刘佳铭,林璇,HU Shi-rong,CHEN Zhi-qiang,LIU Jia-ming,LIN Xuan

39.响应面法优化从菊芋中浸提菊粉的工艺条件研究 魏凌云,王建华,郑晓冬,WEI Ling-yun,WANG Jian-hua,ZHENG Xiao-dong

40.Flavourzyme-Papain复合蛋白酶水解龙虾副产物工艺条件的研究 高翔,王蕊,张嫚,GAO Xiang,WANG Rui,ZHANG Man

41.酶解牛蒡提取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苗敬芝,高淑云,曹泽虹,董玉玮,吕兆启,MIAO Jing-zhi,GAO Shu-yun,CAO Ze-hong,DONG Yu-wei,L(U) Zhao-qi

42.甜菜羧甲基纤维素与聚乙烯醇复合膜阻隔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海燕,邹平,陈宗道,YANG Hai-yan,ZOU Ping,CHEN Zong-dao

43.醋蛋中ACE抑制肽的研究初探 马千里,黄永春,杨锋,童张法,MA Qian-li,HUANG Yong-chun,YANG Feng,TONG Zhang-fa

44.酶法制取玉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祝美云,侯传伟,魏书信,陆丽利,ZHU Mei-yun,HOU Chuan-wei,WEI Shu-xin,LU Li-li

45.椰子渣不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 李凤,LI Feng

46.超声波辅助提取百香果果核中植物油的研究 何仁,黄永春,马月飞,吴增先,HE Ren,HUANG Yong-chun,MA Yue-fei,WU Zeng-xian

47.中国林蛙皮抗菌肽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金莉莉,丁忠福,王秋雨,JIN Li-li,DING Zhong-fu,WANG Qiu-yu

48.速溶南瓜粉生产工艺改进研究 翟玮玮,ZHAI Wei-wei

49.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油工艺优化研究 李加兴,李敏莉,陈双平,秦轶,LI Jia-xing,LI Min-li,CHEN Shuang-ping,QIN Yi

50.锦橙果醋酿造工艺研究 蒋和体,杨阳,JIANG He-ti,YANG yang

51.氢化大豆卵磷脂的研究 张智,于殿宇,李琳,马莺,王腾宇,ZHANG Zhi,YU Dian-yu,LI Lin,MA Ying,WANG Teng-yu

52.机械法制备超微大米淀粉的研究 刘成梅,王振兴,刘伟,LIU Cheng-mei,WANG Zhen-xing,LIU Wei

53.超临界CO2萃取薜荔籽油工艺研究 姚茂君,裴健儒,YAO Mao-jun,PEI Jian-ru

54.微波-丙二醇处理制备冷水可溶性马铃薯淀粉的工艺研究 周志,罗祖友,吴承金,陈龙,田成,宋波涛,ZHOU Zhi,LUO Zu-you,WU Cheng-jin,CHEN Long,TIAN Cheng,SONG Bo-tao

55.发酵液中金褐霉素的提取及其鉴定 魏杰,孟宪军,李辉,WEI Jie,MENG Xian-jun,LI Hui

56.均匀设计法优化蛋黄卵磷脂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金枝,林松毅,宫新统,李丹,刘静波,HUANG Jin-zhi,LIN Song-yi,GONG Xin-tong,LI Dan,LIU Jing-bo

57.不同干燥条件对槟榔油提取率的影响 张海德,韩林,王铭,ZHANG Hai-de,HAN Lin,WANG Ming

58.玉米葡萄糖全糖粉制备过程中的糖化及脱色技术研究 王建一,林松毅,张旺,刘清秀,刘静波,WANG Jian-yi,LIN Song-yi,ZHANG Wang,LIU Qing-xiu,LIU Jing-bo

59.菜豆凝集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李笑梅,LI Xiao-mei

60.不同处理方式对纯菠萝汁品质的影响研究 余小领,周光宏,李学斌,张会庄,马汉军,YU Xiao-ling,ZHOU Guang-hong,LI Xue-bin,ZHANG Hui-zhuang,MA Han-jun

61.花椒总生物碱提取条件研究 王如平,石雪萍,张卫明,张宇思,WANG Ru-ping,SHI Xue-ping,ZHANG Wei-ming,ZHANG Yu-si

62.水发刺参的冷冻干燥技术研究 苏秀榕,徐静,向怡卉,董明敏,SU Xiu-rong,XU Jing,XIANG Yi-hui,DONG Ming-min

63.超临界CO2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 麻成金,黄群,吴道宏,陈功锡,朱杜鹃,黄昌松,向勇平,MA Cheng-jin,HUANG Qun,WU Dao-hong,CHEN Gong-xi,ZHU Du-juan,HUANG Chang-song,XIANG Yong-ping

64.库拉索芦荟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刘晓鹏,姜宁,向东山,刘魁,翟琨,雷红灵,LIU Xiao-peng,JIANG Ning,XIANG Dong-shang,LIU Kui,ZHAI Kun,LEI Hong-lin

65.尼生素协同超高压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 曾庆梅,杨毅,赵阳楠,殷允旭,ZENG Qing-mei,YANG Yi,ZHAO Yang-nan,YIN Yun-xu

66.油炸紫心甘薯片加工工艺的研究 潘润淑,周光宏,刘勤华,张林,马汉军,PAN Run-shu,ZHOU Guang-hong,LIU Qin-hua,ZHANG Lin,MA Han-jun

67.干燥方法及理化因素对鹌鹑蛋白粉功能特性的影响 黄群,麻成金,周姣,马美湖,HUANG Qun,MA Cheng-jin,ZHOU Jiao,MA Mei-hu

68.西梅果皮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杨永利,郭守军,方辉华,佘建保,黄培佃,黄子耀,YANG Yong-li,GUO Shou-jun,FANG Hui-hua,SHE Jian-bao,HUANG Pei-tian,HUANG Zi-yao

69.无梗五加果实多糖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的研究 孟宪军,田丰,MENG Xian-jun,TIAN Feng

70.改良剂对白鲢鱼糜-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性能的影响 周颖越,蔡盛捷,须晓萍,陈仁玮,ZHOU Ying-yue,CAI Sheng-jie,XU Xiao-ping,CHEN Ren-wei

71.靖州杨梅干红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余佶,麻成金,黄群,张永康,吴道宏,YU Ji,MA Cheng-jin,HUANG Qun,ZHANG Yong-kang,WU Dao-hong

72.生姜盐坯脱盐工艺研究 顾林,宋明军,汪志君,GU Lin,SONG Ming-jun,WANG Zhi-jun

73.马齿苋总黄酮酶解提取工艺的优化 姜宁,刘晓鹏,王东辉,向东山,雷红灵,翟琨,JIANG Ning,LIU Xiao-peng,WANG Dong-hui,XIANG Dong-shan,LEI Hong-ling,ZHAI Kun

74.超声波法提取豆角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刘宁,李健,金龙哲,LIU Ning,LI Jian,JIN Long-zhe

75.干制方式对红枣部分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李焕荣,徐晓伟,许淼,LI Huan-rong,XU Xiao-wei,XU Miao

76.砀山酥梨浓缩汁生产工艺的研究 李勇,宋慧,刘全德,徐同庆,张龙,LI Yong,SONG Hui,LIU Quan-de,XU Tong-qing,ZHANG Long

77.利用龙虾加工废弃物酶法制取龙虾蛋白粉的工艺研究 姜震,王泽南,余顺火,李莹,王晓倩,郝祥桃,JIANG Zhen,WANG Ze-nan,YU Shun-huo,LI Ying,WANG Xiao-qian,HAO Xiang-tao

78.花生ACE抑制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王瑛瑶,王璋,陈尚卫,WANG Ying-yao,WANG Zhang,CHEN Shang-wei

79.超声波与微波萃取南瓜籽油的对比研究 麻明友,肖卓炳,麻成金,吴显明,陈上,何则强,MA Ming-you,XIAO Zhuo-bing,MA Cheng-jin,WU Xian-ming,CHEN Shang,HE Ze-qiang

80.RP-HPLC法优化笃斯越橘花青素提取、纯化技术研究 董怡,林松毅,刘艳丰,李明瑾,张兴茂,刘璇,刘静波,DONG Yi,LIN Song-yi,LIU Yan-feng,LI Ming-jin,ZHANG Xing-mao,LIU Xuan,LIU Jing-bo

81.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添加剂对面团持水性的影响 林向阳,张宏,林玲,朱榕璧,彭树美,娄广庆,LIN Xiang-yang,ZHANG Hong,LIN Ling,ZHU Rong-bi,PENG Shu-mei,LOU Guang-qing

82.小麦制粉润麦条件对原料表面霉菌增殖的影响 顾熟琴,高春娜,卢大新,GU Shu-qin,GAO Chun-na,LU Da-xin

83.姜叶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制备 罗祖友,袁萍,莫开菊,LUO Zu-you,YUAN Ping,MO Kai-ju

84.利用固定化耐高温木聚糖酶生产木二糖 江正强,陈思思,李道义,朱运平,李里特,JIANG Zheng-qiang,TAN Sze-sze,LI Dao-yi,ZHU Yun-ping,LI Li-te

85.降解甘油三酯益生菌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叶明,刘宁,沈君子,陈爱中,YE Ming,LIU Ning,SHEN Jun-zi,CHEN Ai-zhong

86.抗鸡蛋清提取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许静,傅颖媛,刘志刚,李佳娜,XU Jing,FU Ying-yuan,LIU Zhi-gang,LI Jia-na

87.产耐热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产酶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方芳,冀林立,张彦斌,张和平,孟和毕力格,FANG Fang,JI Lin-li,ZHANG Yan-bin,ZHANG He-ping,MENGHEBILIGE

88.响应面分析优化壳聚糖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 陈桂光,邵利,潘丽霞,凌成金,梁智群,CHEN Gui-guang,SHAO Li,PAN Li-xia,LING Cheng-jin,LIANG Zhi-qun

89.分离自广式腊肠的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对腊肠中蛋白质水解程度的影响 吴燕涛,孙为正,崔春,吴娜,赵谋明,曹宝森,WU Yan-tao,SUN Wei-zheng,CUI Chun,WU Na,ZHAO Mou-ming,CAO Bao-sen

90.乳酸乳球菌细胞壁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郭宇星,潘道东,GUO Yu-xing,PAN Dao-dong

91.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 田华,张义明,TIAN Hua,ZHANG Yi-ming

92.基因组改组技术对L-乳酸产生菌耐热性的影响 王立梅,齐斌,WANG Li-mei,QI Bin

93.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酸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曾哲灵,林江,徐春涛,万冬满,ZENG Zhe-ling,LIN Jiang,XU Chun-tao,WAN Dong-man

94.废弃啤酒酵母泥除杂、脱苦工艺条件的筛选与其RNA提取技术的优化 刘博群,刘静波,李海霞,王晓丽,林松毅,LIU Bo-qun,LIU Jing-bo,LI Hai-xia,WANG Xiao-li,LIN Song-yi

95.矿质元素对黄伞生长及其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黄清荣,张恒基,张丽,韩立亚,赵斐,HUANG Qing-rong,ZHANG Heng-ji,ZHANG Li,HAN Li-ya,ZHAO Fei

96.芒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天然抗菌物质的筛选 甘瑾,马李一,张弘,石雷,陈晓鸣,GAN Jin,MA Li-yi,ZHANG Hong,SHI Lei,CHEN Xiao-ming

97.红枣醋生产中酒精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胡丽红,傅力,杨海燕,艾乃吐拉,郑晨华,HU Li-hong,FU Li,YANG Hai-yan,AINAITULA,ZHENG Chen-hua

98.嗜酸乳杆菌L101发酵增殖因子的研究 吴子健,田强,王印华,陶琳,杨春艳,WU Zi-jian,TIAN Qiang,WANG Yin-hua,TAO Lin,YANG Chun-yan

99.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陈文炳,林媛,王泽生,邵碧英,廖剑华,李寿崧,江树勋,林河通,CHEN Wen-bing,LIN Yuan,WANG Ze-sheng,SHAO Bi-ying,LIA Jian-hua,LI Shou-song,JIANG Shu-xun,LIN He-tong

100.螺旋藻藻蓝蛋白与其酶解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王雪青,范敏,杨春艳,夏朝钢,张忠滢,WANG Xue-qing,FAN Min,YANG Chun-yan,XIA Chao-gang,ZHANG Zhong-ying

101.透性化细胞乳糖酶与提纯的乳糖酶酶学性质比较 闫亚丽,王昌禄,刘会娟,陈庆森,刘建福,YAN Ya-li,WANG Chang-lu,LIU Hui-juan,CHEN Qing-sen,LIU Jian-fu

102.刺参酸性磷酸酯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杨立红,孙振兴,王晓洁,冯培勇,王莹莹,YANG Li-hong,SUN Zhen-xing,WANG Xiao-jie,FENG Pei-yong,WANG Ying-ying

103.热处理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副产物分析 仇丹,陈志荣,李浩然,QIU Dan,CHEN Zhi-rong,LI Hao-ran

104.贵阳市油炸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及其安全评价 杨占南,彭全材,罗世琼,曲明忻,余正文,张明时,YANG Zhan-nan,PENG Quan-cai,LUO Shi-qiong,Qu Ming-xin,YU Zheng-wen,ZHANG Ming-shi

105.鄱阳湖野生藜蒿芳香成分的GC-MS分析 邹峥嵘,陈永忠,黄永明,ZOU Zheng-rong,CHEN Yong-zhong,HUANG Yong-ming

106.HPLC法测定油菜蜂花粉中黄酮含量及六种破壁方法对黄酮提取的影响 阮征,邓泽元,吴龙耀,谢明勇,吴谋成,RUAN Zheng,DENG Ze-yuan,WU Long-yao,XIE Ming-yong,WU Mou-cheng

107.草莓携带甲肝病毒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马吉湘,田世民,邹明强,金涌,陈彦长,薛强,MA Ji-xiang,TIAN Shi-min,ZOU Ming-qiang,JIN Yong,CHEN Yan-zhang,XUE Qiang

108.BacT/ALERT 3D系统在魔芋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中的应用 郑晶,汤敏英,黄晓蓉,吴谦,陈彬,ZHENG Jing,TANG Min-ying,HUANG Xiao-rong,WU Qian,CHEN Bin

109.电子鼻对不同地域的蜂胶气味测定的初步研究 董捷,张红城,李春阳,DONG Jie,ZHANG Hong-cheng,LI Chun-yang

110.高锰酸钾滴定法快速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含量 王建国,王瑞斌,WANG Jian-guo,WANG Rui-bin

111.黄皮洋葱和紫皮洋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孙小媛,SUN Xiao-yuan

112.合水粉葛异黄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析研究 董华强,刘福来,林丽超,黄建波,李梅,DONG Hua-qiang,LIU Fu-lai,LIN Li-chao,HUANG Jian-bo,LI Mei

113.玉环柚果皮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张捷莉,车奋勇,李学成,李铁纯,侯冬岩,ZHANG Jie-li,CHE Fen-yong,Li Xue-cheng,LI Tie-chun,HOU Dong-yan

114.锰矿开采区蔬菜污染分析 黄海燕,连宾,臧淑艳,丁丽君,HUANG Hai-yan,LIAN Bin,ZANG Shu-yan,DING Li-jun

115.云南特产"小三年"芒果不同成熟期香气成分的差异 郑华,张弘,张汝国,于连松,陈华君,ZHENG Hua,ZHANG Hong,ZHANG Ru-guo,YU Lian-song,CHEN Hua-jun

116.沙棘原酒与陈酿酒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牛广财,范兆军,朱丹,左锋,赵海田,NIU Guang-cai,FAN Zhao-jun,ZHU Dan,ZUO Feng,ZHAO Hai-tian

117.芒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何方奕,李铁纯,梁多壮,回瑞华,HE Fang-yi,LI Tie-chun,LIANG Duo-zhuang,HUI Rui-hua

1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品种皱皮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王岱杰,王晓,耿岩玲,李圣波,WANG Dai-jie,WANG Xiao,GENG Yan-ling,LI Sheng-bo

119.食品中五种致病性弧菌M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邵碧英,王传得,郑晶,黄晓蓉,曹际娟,陈彬,吴谦,SHAO Bi-ying,WANG Chuan-de,ZHENG Jing,HUANG Xiao-rong,Cao Ji-juan,CHEN Bin,WU Qian

120.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圆黄梨和黄金梨香气成分 辛广,张博,李铁纯,XIN Guang,ZHANG Bo,LI Tie-chun

12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在叶黄素HPLC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蔡靳,惠伯棣,CAI Jin,HUI BO-di

122.南果梨糖、酸度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模型建立定标参数的确定 纪淑娟,李东华,重藤和明,JI Shu-juan,LI Dong-hua,SHIGEFUJI Kazuaki

123.金枕榴莲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潜分析 张弘,郑华,冯颖,于连松,张汝国,ZHANG Hong,ZHENG Hua,FENG Ying,YU Lian-song,ZHANG Ru-guo

124.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红王将苹果香气成分 张博,辛广,李铁纯,ZHANG Bo,XIN Guang,LI Tie-chun

125.HPLC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香草类香料的研究 李皓,陈长武,张国阳,殷金玲,蔡立格,LI Hao,CHEN Chang-wu,ZHANG Guo-yang,YIN Jin-ling,CAI Li-ge

126."恩五叶蜜"绞股蓝皂苷元分离鉴定研究 刘金龙,郑小江,田国政,孙东发,刘炜,LIU Jin-long,ZHENG Xiao-jiang,TIAN Guo-zheng,SUN Dong-fa,LIU Wei

127.双抗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初探 宋宏新,马冬,薛海燕,李红心,SONG Hong-xin,MA Dong,XUE HAI-yan,LI Hong-xin

128.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生鲜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方法研究 汪辉,彭新凯,李文丽,曹小彦,黄辉,胡朝晖,WANG Hui,PENG Xin-kai,LI Wen-li,CAO Xiao-yan,HUANG Hui,HU Zhao-hui

129.非抑制型电导检测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江西白酒中的有机酸 万益群,潘凤琴,WAN Yi-qun,PAN Feng-qin

130.黑米花色苷提取物胶囊对高血脂症病人的降血脂作用 秦玉,凌文华,QIN Yu,LING Wen-hua

131.油菜蜂花粉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防治的研究 孙丽萍,王大仟,廖磊,彭文君,SUN Li-ping,WANG Da-qian,LIAO Lei,PENG Wen-jun

132.白首乌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高丽君,王建华,崔建华,王汉忠,GAO Li-jun,WANG Jian-hua,CUI Jian-hua,WANG Han-zhong

133.植物雌激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彭俊华,傅晓燕,张峰,张华欣,樊红艳,PENG Jun-hua,FU Xiao-yan,ZHANG Feng,ZHANG Hua-xin,FAN Hong-yan

134.羊肉中L-肉碱抗疲劳作用机理研究 王丽霞,刘安军,朱晓萍,WANG Li-xia,LIU An-jun,ZHU Xiao-ping

135.淡豆豉、黄大豆及黑大豆体内外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研究 葛喜珍,刘海燕,郑来丽,李永生,田平芳,GE Xi-zhen,LIU Hai*yan,ZHENG Lai-li,LI Yong-sheng,TIAN Ping-fang

136.天生五味饮结合中等强度运动改善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环境研究 施洪飞,杨立坤,史守纪,SHI Hong-fei,YANG Li-kun,SHI Shou-ji

137.螺旋藻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肽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连芬,庞广昌,白玉,WANG Lian-fen,PANG Guang-chang,BAI Yu

138.食品-家兔体温-免疫调节的因果关系研究 庞广昌,于立芹,马田野,PANG Guang-chang,YU Li-qin,MA Tian-ye

139.诺丽果实和叶中主要功能性物质的分布与营养评价 张伟敏,符文英,施瑞城,张海德,ZHANG Wei-min,FU Wen-ying,SHI Rui-cheng,ZHANG Hai-de

140.富锗大麦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杜蓉,王晓洁,阮新,刘新生,曲彦清,杨立红,DU Rong,WANG Xiao-jie,RUAN Xin,LIU Xin-sheng,QU Yan-qing,YANG Li-hong

141.酪蛋白糖巨肽(CGMP)对小鼠盲肠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曹晋宜,陈庆森,梁晨曦,阎亚丽,CAO Jin-yi,CHEN Qing-sen,LIANG Chen-xi,YAN Ya-li

142.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物全氟辛酸盐毒理学研究 王利兵,赵青,李灼坤,徐丽广,胥传来,WANG Li-bing,ZHAO Qing,LI Zhuo-kun,XU Li-guang,XU Chuan-lai

143.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生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侯田莹,章泳,姜丽,邢后银,袁晓阳,郁志芳,HOU Tian-ying,ZHANG Yong,HANG Li,XING Hou-yin,YUAN Xiao-yang,YU Zhi-fang

144.1-MCP处理对秋番茄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陈金印,刘康,CHEN Jin-yin,LIU Kang

145.香蕉物流贮运过程中品质指标动态预测研究 苏新国,王尔茂,郑永华,SU Xin-guo,WANG Er-mao,ZHENG Yong-hua

146.生姜复合抗氧化剂保鲜樱桃番茄的研究 郭艳华,GU Yan-hua

147.气调包装对鲜切莲藕保鲜效果研究 高晗,孙俊良,高愿军,南海娟,刘倩,GAO Han,SUN Jun-liang,GAO Yuan-jun,NAN Hai-juan,LIU Qian

148.长角豆胶复合涂膜保鲜剂常温保鲜荔枝的研究 郭守军,杨永利,袁丹霞,谢秋玲,黄荣城,蔡镇钊,GUO Shou-jun,YANG Yong-li,YUANG Dan-xia,XIE Qiu-ling,HUANG Rong-cheng,CAI Zhen-zhao

149.植酸对草莓保鲜的研究 万忠民,WAN Zhong-min

150.不同温度对刀额新对虾PPO活性、微生物指标及鲜度的影响 陈庆森,闫亚丽,杨晓庆,马莹,CHEN Qing-sen,YAN Ya-li,YANG Xiao-qing,MA Ying

151.食品典型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缪铭,江波,张涛,MIAO Ming,JIANG Bo,ZHANG Tao

152.报告噬菌体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媛,陈庆森,YANG Yuan,CHEN Qing-sen

153.乳蛋白源ACE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张艳,胡志和,ZHANG Yan,HU Zhi-he

154.乳清蛋白冷凝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张久龙,孟祥晨,桂仕林,ZHANG Jiu-long,MENG Xiang-chen,GUI Shi-lin

155.生鲜预分切果蔬保鲜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颖,王红育,LI Ying,WANG Hong-yu

156.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及其菌群与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伟,陈庆森,LI Wei,CHEN Qing-sen

157.我国肉类冷链物流状况及发展对策 汤晓艳,钱永忠,TANG Xiao-yan,QIAN Yong-zhong

158.中国蔬菜贸易中标准壁垒的分析与对策 倪凌燕,吴林海,NI Ling-yan,WU Lin-hai

159.β-胡萝卜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景川,庞广昌,WANG Jing-chuan,PANG Guang-chang

160.鲜切加工对果蔬挥发性风味影响 潘永贵,陈维信,PAN Yong-gui,CHEN Wei-xin

161.水果活性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杰超,焦中高,周红平,王思新,LIU Jie-chao,JIAO Zhong-gao,ZHOU Hong-ping,WANG Si-xin

162.大豆蛋白凝胶复合体系水分状态的研究进展 杨芳,潘思轶,YANG Fang,PAN Si-yi

163.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殷祥刚,尹丽梅,胥传来,YIN Xiang-gang,YIN Li-mei,XU Chuan-lai

164.结冷胶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王琴丹,李柏林,欧杰,WANG Qin-dan,LI Bai-lin,OU Jie

165.原花青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滢滢,王雪青,庞广昌,YANG Ying-ying,WANG Xue-qing,PANG Guang-chang

166.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Ⅰ.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特点 王广印,范文秀,陈碧华,张建伟,韩世栋,WANG Guang-yin,FAN Wen-xiu,CHEN Bi-hua,ZHANG Jian-wei,HAN Shi-dong

167.辣椒营养保健酒的研制 吴忠会,孙宏民,刘清波,刘正安,WU Zhong-hui,SUN Hong-min,LIU Qing-bo,LIU Zheng-an

168.山楂、大枣、枸杞、天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 曲永鑫,Qu Yong-xin

169.灵芝发酵型解酒茶饮料的研制 冀宏,赵黎明,JI Hong,ZHAO Li-ming

170.无糖核桃乳饮料的工艺研究 苏静,陈树俊,张海英,衡玉玮,刘亚斌,SU Jing,CHEN Shu-jun,ZHANG Hai-ying,HENG Yu-wei,LIU Ya-bin

171.低醇甜红山葡萄酒的开发研究 彭欣莉,陈长武,PENG Xin-li,CHEN Chang-wu

172.复合型蓝靛果果酱的研制 岳晓霞,张根生,李大龙,袁超,YUE Xiao-xia,ZHANG Gen-sheng,LI Da-long,YUAN Chao

食品科学篇2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专业课;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案例式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或故事,引领学生对隐藏于其中的特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从而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集讲授、研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优点。在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树立教育新理念的形势下,案例式教学法以其强调实践、创新、合作、对话、交流等适应知识增长方式的新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引入案例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既具有对专业知识体系极强的依附度,同时也具有专业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为避免授课内容与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前沿的脱节,将案例式教学法合理引入食品专业课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师生共同解读、分析、研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有效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食品专业和岗位任职的认知、认可与接受程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针对专业课程性质,合理规划案例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只有把握好案例教学与系统理论知识讲授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较好地认识和全面把握案例问题,并进行正确分析或决策,不能仅为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而摈弃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案例式教学有目的地整合在课程中,包括教学的实施方式、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等。

(二)体现综合学习特点,实现知识重新构建

案例式教学具有双主体的特点,即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相关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教师主动参与设计和指导,尽可能拓展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教师总结,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相互碰撞,知识系统得到整合和重新建构。

(三)重视案例选编工作,不断优化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实施最根本的条件,推动食品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必须提高案例制作水平,并构建丰富、前沿、典型的食品专业案例库。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目标。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就需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具备相关特点的案例。其次,要选择对背景资料描述尽可能详尽的案例。最后,要及时融入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问题。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践与分析

以《食品营养学》为例,课程以“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改善食物营养”为主线,其中,“营养基本原理”与“食品营养”为课程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营养的生理基础、基础营养以及食物的营养价值等营养学基础知识,“改善食物营养”为课程的实际应用部分,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介绍了不同人群的营养、食品的营养素强化、营养与健康、社区营养、营养与农业等内容。

(一)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

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材料和媒介,因此案例式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案例的选取首先要考虑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包括所选取案例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教学时间都要符合教学目标。其次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和现实性。可以通过解剖案例,有效地达到由例及类,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蛋白质时,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及2008年颁布实施的《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等作为案例素材,结合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等知识点,启发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际生产中原料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检测方法的利弊进行深入思考,达到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机结合。最后,引入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教学资源。将国内外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领域涌现的新闻事件纳入教学案例库,拓展学员知识视野。案例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影像、专访等多种形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案例内容来选择,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关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把握案例教学操作环节

专业基础课程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概念性、原理性和基础性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在知识系统性、连贯性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不宜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果一味追求案例的量,而不深入解析案例的内涵,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走入举例式教学的误区。为避免教学案例的简单堆砌与相加,一是要注意教学主体的把握。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挖掘案例的内涵,并融入到课堂研讨之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案例中,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钻研,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和结论,在案例讨论环节,更要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在思考与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案例引入时机的把握。对于食品专业基础课而言,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教学仍应沿袭传统的讲授式、解析式教学法,教学案例最好在归纳性与总结性教学环节适时引入,以巩固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适应性。例如,在学习完营养学相关基础知识后,以“营养与健康”为案例教学专题,引用“七十年代美国医学科学院对河南林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近几年我国进行的生态学调查报告”、“糖尿病病人一日食谱”等为案例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研讨主题,将六大营养素生理功能、代谢特点、膳食调查、饮食习惯、营养干预等重要知识点通过专题式案例教学依次展现出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构和整合,完成由“讲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型。三是案例适用性的把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应选择基础性或中等难度案例。其二,教师能否完全把握,例如教师对案例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到位,对学生讨论的进度和方向能否很好的控制和引导。

(三)避免易出现的问题

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精选的案例材料等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往往会出现高投入低收效的结果,为了避免案例教学的低效率事件发生,首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取案例,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的物质准备、预案的设计等。其次,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开放式与研讨式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将资料查询、案例搜集、问题设计等开放性任务布置给学生,同时附带一些思考题以便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在进行案例讨论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很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控制和干预,使讨论回归主题,以完成各阶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阶段是学生受益和展现教师授课艺术的关键阶段,对于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案例总结分析时,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忌过分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要把握好分寸,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5.

[2]吴俊,杨安运,罗蕾蕾.军需专业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探讨及实例分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2.

[3]宋军.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孙远明,余群力.食品营养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食品科学篇3

【关键词】食品制造;科学膳食结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F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18-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食品营养丰富,色、香、味、形俱佳,另一方面要求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无毒无害,确保安全。此外,还要求适应人们的科学膳食结构的需要。本文就二者关系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食品制造方面

1.1 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目前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次充好,或为了达到某一指标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存在于禽、畜、水产品;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品;面粉中超量添加增白剂;腌菜中超量使用苯甲酸;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海产品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使用苯甲醛浸泡;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快”,在我国南方城市曾多次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其他质量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广东的有毒大米事件;江西、湖北等地在粮食制品中非法掺入非食用原料甲醛、二氧化硫以及工业漂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事件;河北等地发生火锅加入罂粟壳事件;河南、青岛等地发生给大米添加矿物油及人工合成色素事件等等,这使消费者身心受到伤害,以致“谈食色变”,产生“吃”的安全恐惧心理,吃什么都不放心,都不安全。

食品安全恐惧不消除,将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食品加工企业在选用食品添加剂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法规,并严格执行。其次,选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添加剂不能破坏食品的营养素,不能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2)不得掩盖腐败变质食品的缺陷;(3)使用方便安全,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4)使用于食品中,能分析鉴定出来。

1.2 绿色食品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绿色食品是食品中的重要类别,因此绿色食品生产更注重营养与健康。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要注意:

(1)农药使用: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杜绝违禁农药使用。

(2)肥料使用:肥料使用要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要求进行。一是要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绿色食品生产所提倡和必须的投入品,但粪肥要充分腐熟后使用。二是要科学施用化肥。要按作物的需肥特点、产量指标、地力等条件,采取配方施肥,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化肥投入量要按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实施,注意化肥与有机肥使用的比例,不可超量。

(3)生产记录:做好这些记录有利于促进农业标准的有效实施,为有关部门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提供资料和为标准的复审提供依据。在记录中要注意:一是要认真进行生产全过程记录,避免遗忘某些环节。这样可保证生产者自觉地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使生产标准的内容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二是生产中要认真查阅,掌握生产情况。通过翔实的记录并经常查阅,有利于发现生产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性地纠正错误,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利于监督和关键点控制,提高生产水平。三是要记录清晰。有关主管部门察看实施过程记录是监督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产品质量追溯的基础。清晰的记录可准确表述生产的各个环节过程,并能明确责任,确保质量追溯的科学性。

1.3 加强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自身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更有利于增加我国食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食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2 我国人民科学的膳食结构

2.1 全面摄入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既满足需要又不过量为原则,特别要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食物要多样化,吃的食物种类越多,获得的营养素越丰富,切忌偏食。偏食妨碍营养物质的摄取,而且会使某种营养物质缺乏,如有人不吃肉、奶,长期下去会缺钙、缺铁,有的人不吃芹菜,其实芹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还可以降血压,有健脑和促进血循环的作用。还应多吃一些杂粮,豆制品,经常食用一些香菇、木耳、海带、紫菜,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2.2 定时定量进食:我国人民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食不过饱”的主张,也就是说饥饱适当。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长的生活中形成的适应人体胃肠功能的生理节律,食物只有在胃内停留一定时间才能充分消化。糖类一般在胃内停留两小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停留时间要长些,可见每餐之间间隔4-5小时是有科学根据的。定时进餐可以维持血液中营养物质的稳定,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有的人每日只吃两餐或不吃早餐,有的人饥饱不定,进食无规律是不科学的,因为人的脑力活动主要靠血中葡萄糖的氧化供给热量,而血糖是由一日三餐供给的。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劳动的需要,应根据性别、年龄、劳动强度、健康状况确定食量的多少。如果一个人晚上6点钟吃饭,到第二天晨6点整12个小时了,若再不吃早餐,血糖水平会很低,脑力活动将会因能量缺乏而减退,就会出现饥饿、头昏、四肢无力、手抖、心慌、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经常这样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病。据调查,一日二餐蛋白质吸收率为75%,一日三餐蛋白质吸收率为85%。早餐吃的应好一些,应该一定量的蛋白质,晚餐则不能过饱,特别要控制脂肪类食物,以免发生肥胖。热能的供应量以维持体重,适应体能活动为原则。三餐安排的原则是: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比例约为3∶5∶2。

2.3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污染而致病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全世界每年由于吃不卫生食物而致腹泻的约10亿人次以上。食物污染大概有以下几个环节:选购的原料不新鲜;洗涤不认真;加工时未将腐败和不可食部分去掉;食物烹制时加热不彻底;烹调后离进食时间过长,使微生物繁殖;贮存食物者必须做到饭前洗手,不食过冷过热的食物和腐败变质食物;加工者要做到生熟分开,随做随吃,食物必须彻底加热消毒。食具在使用前后要清洗,存放时要防蝇,碗筷不要随便借用,更不要共用,有些疾病是通过餐具传染的,要提高警惕。

食品科学篇4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使食品添加剂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心中的疑点。由于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媒体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很深的误解,很多人误将在食品中添加的非法添加物说成食品添加剂,将食品安全事件的起因归咎于食品添加剂。那么,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什么作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根据C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昧,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

食品添加剂名词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但它的直接应用可追溯至1万年前,早在中国《食经》和《齐民要术》等书中就对其有了记载。我国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天然色素;早在东汉时期,就发现了利用盐卤作为凝固剂的传统点豆腐法;魏晋时期,首次将苏打粉作为发酵剂应用于馒头蒸制中;南宋时期开始用“一矾二碱三盐”作为添加剂制作油条,并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古人又有用亚硝酸盐生产腊肉、用红曲素作为着色剂制作腐乳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活动。而食盐、糖就是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国际食品添加剂联盟的一位权威人士这样说过:“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若无食品添加剂,人类会像回到了原始社会,食物的外观和味道均会大打折扣,且又难以保存或价格高昂。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在食品生产加工及保存过程中,营养素易被氧化,食品容易腐坏变质,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反倒不安全。而按规定加入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食品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如油脂产品添加了抗氧化剂可保存几个月,果脯蜜饯、酱油咸菜没有糖和盐等“天然防腐剂”会很快腐败。添加防腐剂是国内外公认的防腐保鲜手段。除了现榨饮料外,很多食品都经过了不同的防腐处理,如饮料中含有防腐剂;包装的生鲜食品和熟食也添加防腐剂。除此之外,按规定使用防腐剂的安全性很高,如苯甲酸进人人体后,经生物转化为葡萄苷酸,全部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山梨酸为不饱和脂肪酸,直接参与脂肪代谢,最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总之,合理添加防腐剂是食品更安全的标志。

2.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昧及口感等感官指标。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因此,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

3.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强化剂,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推行的酱油加铁工程、碘盐工程就是这类典型。食品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及矿物质类3类,如烟酸、L-盐酸赖氨酸、乳酸钙及柠檬酸铁等用于强化面包、饼干及乳制品,硫酸锌、葡萄糖锌等用于强化婴幼儿食品,维生素C用于强化果汁、面包及糖果等。

4.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澄清剂、润滑剂、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有利于加工操作,如果不用食品添加剂就无法加工。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乳化剂能使方便面水分均匀散发,提高面团的持水性和吸水性。

5.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蔗糖,又要满足甜的需要。因此,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蔗糖素)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制成无糖食品供应。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因而发展了添加有矿物质、维生素的配方奶粉。

6.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了品质,而且在生产过程使用稳定剂、凝固剂、絮凝剂等各种添加剂能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收益,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防腐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作用各不相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1.防腐剂:防腐剂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由于绝大部分食品有营养物质,所以很容易致细菌和真菌滋生,产生毒素,使食物变质,特别是长时间储存的食品要加进一些防腐剂防止变质腐败。最早常用的防腐剂主要是食盐、糖及醋等,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些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以防止食品被氧化,如常用的维生素E、异抗坏血酸、没食子酸、丁基羟基茴香醚等。

2.着色剂。有些食品经过加工后,它们本身含有的色素会减少甚至消失。为了美化食品的外观,人们常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天然或人工合成色素以使食品具有诱人的颜色。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亮蓝、苋菜红、柠檬黄、姜黄、甜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玫瑰茄红、胡萝卜素、栀子黄、酱色等。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成分较为复杂,虽然绿色食品的附加值高,但成本较高。

3.调味剂。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食品原有的味道或添加一些额外的味道。例如食盐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调味剂,它不但增加食物的咸味,更重要的是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醋是一种能增加食品酸味的调味剂,酸味能促进人体胃酸分泌,增加食欲;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广泛使用于饮料、糖果中;糖精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味,由于其价格低廉,甜度大,广泛使用于食品加工;味精能增加食品鲜味等。

4.酸度调节剂。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许多功能特性。相当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等。

5.消泡剂。消泡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在食品加工时,如发酵、搅拌、煮沸、浓缩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气泡,影响正常操作的进行,必须及时消除或使之不致产生。消泡剂大致可分2类:①能消除已产生的气泡,如乙醇等;②能抑制气泡的形成,如乳化硅油等。

6.膨松剂。膨松剂能使食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如碳酸氢钠、钾明矾、磷酸氢钙等。

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是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一般以高分子胶状物质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为主,加上软化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和增塑剂等组成。

8.营养强化剂。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如食盐加入碘,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食品中加入维生素或硒、锗等。

9.甜味剂。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糖精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都会加用不同种类的甜味剂。

10.食品用香料:糖果与巧克力中一般有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许多品种,如在糖果与巧克力中,按香型可分为果香型、果仁香型、乳香型、花香型、酒香型等不同品种。

食品科学篇5

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量化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情况自查如下:

一、继续深入学习。(分值5分,实得5分)

利用每周五的固定学习日及党团活动日、星期六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集中学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及吴建民同志在中共高密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吴建民同志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李连成同志在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等会议精神。学习后,党员干部进行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要认真深入扎实的开展活动,结合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作中,突出特色;要深入基层,带着感情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分析检查阶段,每名干部职工记录了4000余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了3篇心得体会。

二、搞好总结转段。(分值5分,实得5分)

5月4日,我们召开了转段动员大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许宝国同志作了动员讲话。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分析检查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性,正确把握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切实加强领导,从有关学习实践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党员干部能否受到教育、各项工作能否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高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分析检查工作。结合这次学习动员会,会议还传达了市转段会议上吴建民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了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这一阶段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分值25分,实得25分)

1、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我办通过电子邮箱、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本单位干部职工,监管相对人等社会各界群众对领导班子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做到“四个延伸”和“五个不过头”。对征求到的43条意见建议,合并归拢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强化作风建设等8大类。

2、党组书记、局长许宝国同志与其他班子成员及分管科室负责人分别进行了谈心交流,其他班子成员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相互谈心、相互征求意见,通过谈心沟通思想,交换看法。在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职工之间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面对面”的谈心活动。谈心过程中,坚持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彼此敞开思想,用心对话,互相帮助,增进了解,谈思想、谈工作、谈发展、找差距、促提高,共同探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好思想基础。

3、召开了预备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并提前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党组成员认真做好准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围绕全局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班子成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挑刺、不栽花,深挖细掘思想根源,制定扎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班子成员均撰写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言材料。

4、5月20日,组织召开了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结合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决心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

四、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分值25分,实得25分)

1、在查找自身问题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班子成员在初稿形成后,从查找问题是否准确、分析问题是否透彻、措施是否实在等方面再次分析修改,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

2、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征求意见。在民主生活会前,将《高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通过各种渠道征求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及时、真实的反馈给班子成员。

3、《高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从初稿、评议稿到定稿,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宝国同志全程主持报告的撰写工作,对相关工作亲自靠上,保证了撰写质量。

五、组织群众评议。(分值15分,实得15分)

1、组织好群众评议。6月11日,召开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座谈会。共有45人参加评议。

2、将分析检查报告发放到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管相对人及本局干部职工,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最后,经过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设,几易其稿,形成了《高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定稿)》

3、对《高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情况,在全局干部职工和部分监管相对人之中进行了通报。

六、坚持边查边改。(分值10分,实得10分)

1、针对征求到的意见,不等不靠,边查边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马上行动,相继制定了《量化考核实施意见》、《监管区域化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新聘请了28名廉政监督员,使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学习实践活动为民办好事实事台帐。一是在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活动中,督促各食品监管部门在企业中推广食品添加剂使用“一承诺两台帐”制度,确保食品生产企业购进有验收,使用有记录,进一步提高了对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快速追查溯源能力;督促环节部门在举办食品添加剂知识培训班的基础上,加大市场抽验频次和力度,各环节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5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近2000家。在潍坊市政府组织专项整治督查活动中,我市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二是确立了药品回收制度,在定点药店设立了回收箱,对过期药品进行了回收,保证了公众安全合理用药。三是采取进一步帮助医药企业融资,为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过桥资金提供了保障。四是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开展了整治集市非法经营药品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了非法行医、违法经销终止妊娠药品、避孕器具等专项检查活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五是对我市药品市场予以全面、彻底放开,全方位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促进药品经营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同时,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初审标准,对拟开办的药品经营企业,由我们与卫生、劳动部门一起实行并联初审,确保药品经营质量。

对于立即整改有难度的问题,建档备查,实行销号制,在发展过程中逐一解决。目前,我们上报的为民办实事的6项内容已经办结2项,3项正在紧锣密鼓地办理当中。

2、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大力改革创新监管机制、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一是制定出台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初步实现了监管任务区域化,监管责任明细化,工作职能一体化。二是制定下发了《绩效量化考核实施意见》,对能够实施量化考核的考勤、学习、卫生等工作坚决量化,对不能够量化的组织协调、积极性发挥等工作实行细化,力争破解责、权、利不对称,干好干坏一个样,平推平拥等难题。同时,把工作业绩与适当的物质奖励挂起钩来,让个别不想干事的人不仅在政治上受影响,在经济上也要受损失,从而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七、十个一活动(分值5分,实得5分)

分析检查阶段,我局继续大力开展十个一活动,认真查找不足、拾遗补缺,在提升质量上动脑筋、在全员参与上做文章,保证了“十个一”活动的开展质量。

八、搞好活动宣传。(分值10分,实得9分)

食品科学篇6

1.1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水平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8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名,教师梯度很大,明显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应该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或每年派出1一2名教师到外地研修,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或者是通过教师和食品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等渠道来提高食品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4j。在教学方面,教师不是多面手,并非对每一门专业课都十分擅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制度,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1.2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与食品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了生产工艺的整个流程,可以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在解决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实现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本领。例如,学生通过到金锣、双汇、康师傅、意林等食品厂实习,了解火腿肠、方便面、蛋糕、面包等制作过程,加深对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的理解。制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现在许多高校(比如山东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都制定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是学校设立的,用以资助那些想参与科研的学生的专项基金。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制定sRTP,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较少,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通过写综述来完成毕业实习。因此,与食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制定科研训练计划、加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择业信心和就业优势。

1.3重视食品实验教学

一般实验教学只是按照老师设定的内容验证教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困。针对这种情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流程来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整个过程都依靠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从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浓缩净化、仪器的调试等,使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整个实验中,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的实验经费比较少,造成实验的课程减少或者某些实验课变成了演示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从而不能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结语

食品科学篇7

1食品科学实践教学目标

食品科学实践教学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平时作业、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重点是平时作业、实验教学、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在食品科学课程中的教学目的和手段均不同(见表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基础性,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1实践环节设置方式设置目的平时作业教师布置巩固课堂知识实验教学开设实验课验证和巩固所学课程知识,培训基本实践技能社会调查开设教学实习环节学生将课堂知识点对号入座,培养主动观察、分析、综合运用食品包装知识的能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包装问题的能力(1)基础性方面。在食品科学课程实验中,让学生动手实验,深化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在学生自己摸索过程中,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如对食品材料的鉴别、食品包装原理实验和食品技术应用的实验。(2)实验积极性,不仅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包括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实践教学充满信心,将热情贯穿于实践教学每个环节,带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3)学生毕业阶段的系统性。毕业设计是对学生食品科学学习结果的验收。教师应当重视毕业设计中阶段性知识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整理升华平时所学的食品科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实践。(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食品科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新技术、新成果不断产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把学科前沿知识,结合生活生产需要融入学习中。事实证明,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开展的食品科学调查,效果明显。学生通过查询跨学科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超越了课堂教学。

2多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在以往的食品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静态图片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凭揣摩和想象理解机械原理和内部结构。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机械操作的原理和食品生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简单明了,将单调枯燥的学科知识直观形象地传递给学生[1]。例如:讲解生物的屠宰过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屠宰过程视频播放给学生,展现生猪击晕、脱毛、劈半等过程。这种反映生产实际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师生高效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2.2适应实践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食品科学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大,教师如果按照板书画图加讲解的方式授课,课堂教学效率太低,无法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课程教学。而课本囊括的内容有限,学生需要了解更多食品科学的实践知识才能适应目前食品科学市场的需求。如在饼干生产教学中,要讲清楚如何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全自动化生产,教学信息量非常大。为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将饼干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视频进行讲解。在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实习之前,开展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

2.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的结合,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投入食品科学课程学习中[2]。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在学生不懂不会之处,师生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在心中留下疑问,启发他们在课下进行二次思考,加深了课堂实验的效果,巩固了所学知识。

2.4有助于学生实践创新专业性强是食品科学学科的一个特点,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探索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是本学科真正魅力所在[3]。学生的实践是创新的实践,这些新的知识,课本上没有,也没有具体成型的教学资料,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新理论散落在社会各方面的碎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启发学生开展食品科学知识创新实践研究。

3食品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现

(1)从实践角度理解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教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思考。教师要处理好传统教材与现代食品科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更要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要注意知识的逐步传授和新知识的发展。例如:在“关于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调查中”,要求计算好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类、脂肪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在6个学时的教学中,如果不对学科知识划分重点,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讲解,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新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我们从学生实践的角度对本节内容重新编写。学生毕业后,本节课中广泛运用的知识点是水分和蛋白质类的测定方法。在对分析方法进行重点讲解之后,我们给学生播放食物分析过程的视频。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对知识进行区分,然后讲解分析实验中的采样、检测等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配以课堂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生动教学,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2)精心制作课堂多媒体课件。笔者以“凯氏定氮法”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为例,介绍食品科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检测过程拍摄下来,剪辑好多媒体教学素材。拍摄之前,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配套仪器是否与单个实验相同。拍摄时,要有关键点,如蒸馏倒吸和碱化终点、滴定终点等重点问题,要注意对比变化,便于学生从多媒体素材中快速抓住学习重点。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有效传播知识,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进行细致认真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对实验器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延伸[4],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态思考。同时,要注意课堂之外趣味知识的补充,如行业发展前景等。

(3)提高课堂内容的实践性。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中的有益手段,把实验的思考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如对比、系统分析和实例解剖讲解、定性和定量实验法等。在学生学习实验原理时,教师要从实验方法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开展食品科学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实践思维。

(4)其他注意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教育过程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某些情况下,板书教学更简单,更易于学生理解。开展多媒体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直观展示知识,避免繁复冗长的表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多媒体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但在长时间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教师授课速度。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4结束语

食品科学篇8

培养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参与食品企业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并使之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将来增强所在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有一只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1.加强高校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应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有所不同,应用型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正是长期在高校里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所缺乏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培养要求,管理研究生的相关部门应该建议学生选择具备上述能力的指导教师。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升级改造,这样所指导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所需要的科研活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加强在校教师的实践培训,特别是进入生产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校企共享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双导师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的相关工作职责及认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第一,导师为学校批准的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第二,导师可以是来自于食品企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学校应该制订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另外,专业学位的培养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将“双导师制”实至名归,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课题的选择与课程体系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以特定的食品加工企业所需的人才为背景,进行课题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的选择和课程内容设置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课题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1.合理的课题选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两年,由于学制较短,所以指导教师或指导团队应该进行协商和讨论,根据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优先为学生选择课题,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应该以实用性为主,立足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学术价值,但应该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意义即可。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为了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毕业要求。2.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让学生拿到专业硕士的学位,其所修学分基本与学术型硕士相同,在两年的培养中,基本有一年的时间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剩下一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课题的实施与论文的撰写,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机制具有相当大的弊端。关于与课题选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结合学分制的实施,由指导教师、研究生、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应该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除十分必要的课程以外,消除必选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之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面要宽,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是带着课题和任务来学习的。这就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在职业背景和课题实施中的需要。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专业硕士的特点,不过份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基础课要强调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课要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了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可以增加选修课的量,开列多种菜单,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要在科学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他们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既要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作为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应设置若干门反映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知识讲座或前沿性课程,还要有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以体现宽广性的原则。在正确、理性认识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集中精力加快专业学位优秀教材和案例的编写工作,使得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避免出现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尴尬现象。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应用学科之一,应该更加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1.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强化学校和企业教学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为将来开展课题的必然要求,可以让这类研究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上届的研究生实施课题,从中得到锻炼。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及服务企业的类型,建议在校外导师的辅导下,根据校外导师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将来要实施的课题,直接进入企业,至少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一个月到两个月,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锻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个环节的锻炼,不仅提高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生产实践的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研究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平台,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从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锻炼,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强调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要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所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学校和学院可以选择一些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具有较高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开展合作,依托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创新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研究生可以得到直接的锻炼机会,并且跟个人的岗位密切相关,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这些企业有意愿、有兴趣,也有资源和队伍来共同培养研究生,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成果转化;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速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学科档次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由初期的规模发展转向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点。1.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证措施与制度。制定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制定出一系列规范专业硕士培养的内部文件,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都有章可循。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时,积极探讨授予学位的硬杠要求。例如,有的高等院校需要研究生在国内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上发表已经见刊的学术论文,还有的高等院校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学位授予要求。例如,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如何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指标,是否可以组织专家、学校或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按照一定标准替代相应的硬杠要求,并授予学位。2.强化过程管理。参照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监督机制,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控制制度。我校专业硕士的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安排,专业课程由学院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派专家组前往培养点听课,进行课程教学检查。认真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初始和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切实做好论文中期考核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应组织相应的中期检查,以导师为主要驱动者,以督促为目的,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论文下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及时总结,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只有中期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论文工作。严格把关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的把关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规范合理的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查对象,实行严格的“双盲”送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严格审查答辩委员会的资质,建立回避制度,对校内专家按照答辩人与导师不见面的原则,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组进行答辩,校外专家应当是相近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要求不是答辩人的兼职导师;完善答辩程序,首先由答辩人陈述学科基本知识,然后进行正常的论文答辩;规范答辩方式,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用多媒体方式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专家的提问现场回答;答辩后,专家进行匿名投票,形成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

食品科学篇9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三年级上第三单元实验计划中安排的是认识“水”,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找水”,我在设计这节认识水这一课时也安排了找水,认识水的特性这一环节。

《观察水》教学设计片段:

一:找水

1:教师谈话: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杯白开水,可是一时大意把装有白开水的杯子和装着糖水、白醋、牛奶的三个杯子混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你们有什么办法帮老师把那杯白开水找出来。

生:……….

2: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同学们所说的“尝”,是不是我们所有的物体都能尝一尝呢?

生:不行

师:这四杯液体一上来我们就可以尝吗?

师:对于我们不知道的物体我们不能轻易的去尝,这样是非常危险的,说不准你尝的就是有毒的物体。

教师提问:哪个同学们能上来演示一下怎样闻呢?

生:生演示闻的方法。

师:教师示范正确的闻的方法并友情提醒大家对于不知道的物体我们也不能轻易的去闻。

……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出现了从四种液体中找水的过程,还出现了尝的过程,像这样的实验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但这时教师不仅仅要考虑的是教学的环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要考虑实验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找水”这一个环节中首先涉及到了教师应该选用怎样的容器来装这几种液体,是工业用的烧杯还是应该选用生活中用的杯子?我们先来看看工业用的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通常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还标有刻度,可以粗略的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烧杯经常用来配置溶液和作为较大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用这样的容器来装这四种液体并会伴随品尝这样的过程存在,即使我们在事先已清洗干净,但是对于学生的安全来说这样也是极不负责的。食品的安全不仅仅是食品本身,在存储的用具上也是要严格要求的。

其次我们来看这四种液体,水,牛奶,白醋,糖水,在配置这四种液体时也要求我们注重食品的安全,这里的水必须是凉的白开水,而不是生的自来水。“牛奶”必须是在保质期内的袋装或者盒装或者冲泡的牛奶,而不能使用过期变质的牛奶,在冲泡的时候也必须是用煮过的水冲泡。糖水也是如此,醋的选择上也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

食品科学篇10

.

嵌入式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本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设计学科服务内容,再创学科服务流程,创新学科服务机制,优化学科服务策略,开展个性化和交叉融合的知识服务,提出学科馆员将食品安全学科服务嵌入到用户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这样一种贴近一线用户的新型服务模式,以期能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

学科馆员 嵌入式学科服务 食品安全学科 图书馆服务

2003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始实施“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战略,2006年进一步实施“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战略,建立专职的嵌入式学科馆员团队,直接嵌入用户的科研过程之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1]。2007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在其123家成员馆中开展了大型学科馆员服务调查,各馆学科馆员大都认为其服务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与教员间的合作关系,保持与学院的持久联系,这体现了美国学科馆员对于融入用户、嵌入学科的关注[2]。2008年,中国计量学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标准化学院,培养食品安全标准人才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之一。图书馆学科馆员从标准化学院用户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与标准化学院任课教师密切合作,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2009年,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领域法规中的“宪法”,将食品安全标准内容特别作为一章加以说明,可见其重要性,而且在全文(共104条)中就有34条与食品安全标准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测、食品进出口、食品监督和处罚等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我国已在2010年底前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统一整理。

1.1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首先,严格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保证食品原料源头安全的有效途径;其次,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是保障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第三,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是保障流通和消费领域管理和监督的有效途径。

1.2加速培养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农产品的生产、食品加工制造、食品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强制标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只有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来管理,食品安全才有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关键在人,尤其是大量懂得食品安全标准的人才是前提,而人员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因此,食品安全标准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整个食品安全工作中需优先考虑的问题,培养食品安全标准人才也成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

1.3 标准的竞争,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原本仅作为技术基础的标准及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重要的因素之一。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国际竞争中已形成了“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的趋势。目前国内对标准化工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在计量、标准、质量三方面研究基础雄厚,加之拥有特色馆藏资源,中国计量学院的标准化工程专业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要求方便、快捷、简单[3]。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本质上是知识需求,但知识常常遗失在信息的大海中[4]。而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为目标,主要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的全新运行机制[5]。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6]。

2.1 嵌入以标准化学院用户为中心的食品安全标准学科服务

2009年2月,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这五家单位共建的浙江省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承建的是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可进行国内外标准查询和在线阅览。

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主动与标准化学院任课教师密切合作,针对标准化学院用户对食品安全标准专业知识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精心编制“食品安全标准”专辑并放在图书馆主页上,同时与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有机结合,使标准化学院用户能够轻松、便捷、快速、系统地检索到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强制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等内容。此举使标准化学院用户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2.1.1系统提供国内农业、食品技术法规和标准目录及标准序号

主要有中国农业、食品工业、粮油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糖果及巧克力制品、冷冻饮品、白酒、茶叶、食用香精香料、淀粉及淀粉制品、食品加工机械等标准汇编,还有最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常用农药残量检测方法、常用兽药残量检测方法等。使用方法是:用户只要先在上述提供的标准目录内用鼠标一触标准序号,就可以直接跳入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即能快速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标准。

2.1.2选择提供国外农业、食品技术法规和标准目录总览

重点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国际乳品业联合会(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IDF)、国际谷物科学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C)等国际标准组织和美、英、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目录,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个借签国外先进标准的途径。

2.1.3全文提供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主要工具书目

主要有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汇编、FDA食品法规、国内外食品标签法规标准实用指南、国内外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限量标准、国内外有机食品标准法规汇编、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世界各国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限量规定、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中农兽药限量标准等。

2.1.4重点推荐食品行业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指南

为拓展用户视野,提供检索网站、网址和网络资源的服务。主要有国内食品网站104个、国外食品网站40个。有些食品网站还提供了电子商务平台,为食品的网上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嵌入以完善教学内容为目标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任课教师不断地商议如何采取有效的资源组织、优化设计、系统构架等方式来进行食品安全标准知识的合理嵌入,让用户具备扎实及渊博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例如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涉及大食品产业,需要具备经济学(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和管理学两方面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习技术监督领域的三大基础课程(计量、标准、质量)等。

2.3嵌入以扩大国际视野为目标的社会博才的培养模式

为教学服务就需要进行深度的跟踪和嵌入。因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与社会和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在学科嵌入服务过程中,就得考虑提供一个借签国外先进标准的途径来扩大国际视野。例如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汇编在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里能检索到的标准是英文版的,为方便用户中英文对照学习,“食品安全标准”专辑就增加提供了对应的中文版的标准。同时还提供国内外食品标签法规标准、国内外有机食品标准法规等,其目的是使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与中国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对照、比较、融合并完善之。

2.4 嵌入以科学的方法来设计用户实践环节的创新教育模式

让用户全面了解企业层、中间层、监督层、宏观层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同时为提高教育中实践环节的效率,对前三层采用医院培养医生的科室轮转的实习模式对用户进行教育。这样,通过“宽口径、有特色”的专门训练,在通用性、专业性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食品安全人才培养模式。

2.5 嵌入以特色专业为标杆的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了国家首个食品安全标准化工程第二学位,其办学理念之一就是使第一学位是理工科学生再学习标准化管理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该培养方向会涉及许多其他学科领域,这些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与食品安全标准化工程人才培养存在共性。因此可为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2.6 嵌入以教学实践和科研互动的方式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过程

要使用户在技术和管理手段两方面都具有竞争力,就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用户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参与科研,以提高用户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用户通过“食品安全标准”专辑的学习,不断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开展实践环节的训练,提升科研能力,可逐步成为能够准确把握国家标准、灵活运用行业标准和专门制定和捍卫食品安全标准的复合型的“懂技术的管理人才”和“懂管理的技术人才”。

2.7嵌入以重视食品安全标准为宗旨的科普宣传活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当前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一项名为“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的调查显示:北京市民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而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等多个城市公众的电话调查也发现,食品安全的热点度达到86%。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里程碑,国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2013年3月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说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学科馆员用心收集资料并与用户合作办好科普宣传,不断提高用户的科普意识和责任意识(见图1)。今天所培养的用户正是明天捍卫食品安全和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生力军。

嵌入式学科服务在以学科为单元的嵌入过程中,既是独立的,又是交互的,可以说是贯穿于学科交叉与网络化过程中的有机嵌入。图书馆员可以嵌入到院系的物理空间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也可以将院系部门嵌入到图书馆空间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7]。中国计量学院学科馆员在主动将食品安全学科服务嵌入到用户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也配合教学实践,积极将标准化学院用户吸引并嵌入到图书馆空间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拓展了学科服务的内涵。

3.1 注重创设文化氛围

精心进行特藏室内环境布局,考虑到文化氛围和情景的嵌入,把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方针按质量、计量、标准三方面内容特意刻画在特藏室六根柱子的东西两面,有内涵,配识图,体现出国计、民生、国际化;还在四周墙面绘有质量、计量、标准化的大事年表,让用户一进入室内,就有感于文化与历史的熏陶,进而潜心学习研究。

3.2积极创建实践园地

在特藏室内,开辟让用户练习、讨论的实习场地,将强制性国家标准摆放在低柜上,旁边放上阅览桌,方便用户随手拿取和查阅。同时还把那些用户常用的标准汇编集中摆放,尤其是把最新版本排放在最前面,让用户快速了解最新信息,产生良好阅读体验。

3.3竭力打造研究场所

创建适合用户讨论、辅导、合作的学习小间,促进用户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可获取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动态性、协作性及创造性等特点的发挥,实现用户能力、情感和时空嵌入的随时迸发。同时,让用户专心进行研究或讨论,达到服务与研究性学习融入一体的效果。

3.4 嵌入用户科研环节

学科馆员应努力嵌入用户的科研过程,在选题阶段尽力辅助用户提升选题立足点;在研究进展阶段与用户密切配合,推动课题研究进度,为研究成果的发表、奖励申报、专利申请提供支持;在成果转化阶段,则对课题创新性和科学性进行客观评价,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3.5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早在2006年11月,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就与十几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至今已为企业、协会推送和查询标准上千个,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间、高校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开了先河。2007年,中国计量学院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建首个“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无疑,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特藏室今后将继续为这些基地提供更为宝贵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