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十篇

时间:2023-04-02 05:05:20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篇1

1.1科技投入总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长带动了以财政为主的科技投入逐年加大。“十二五”规划以来,从投入总量上来看,虽然河南省科技投入总量不断增加,但是近5年来,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并不快,要远落后于全国的先进省份。R&D经费支出总额指标不仅衡量一个地区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强度,也反映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它决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R&D经费支出总额近5年呈上升趋势,12年的经费支出明显增加,并且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试验发展。研发经费不足,导致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减少,如若高新企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难以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1.2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投入的结构尚不够合理,大部分的R&D经费支出用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未来高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标志。2011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上的经费比重分别是0.14%、2.33%、97.5%,在基础研究活动上的经费比重特别低,自从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之后,R&D经费支出总额明显的增加,但在基础研究活动上的经费比重仍然偏低。根据相关经验数据表明,R&D经费在三项研发活动中的合理配置关系为:基础研究占10%~12%,应用研究占25%~30%,试验发展占60%~63%。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的投入,两者的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一般在40%左右,其中基础研究活动的投入至少为10%以上。

1.3科技投入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河南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科技投入严重不均,各市、县的投入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等城市。此外,河南省各级财政每年安排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郑州做为省会城市,再加上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带动,其科技投入位于全省首位,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高出其它市、县许多。

1.4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充分发挥各类科技活动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基础。2012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有78944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7.03%,博士有2021人,比重仅为0.44%。企业内部研发人员的质量体现在多方面,但对于高新技术来说,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是反映研发人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见表2)。

2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的优化策略

2.1增加科技投入总量

在当今科技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河南省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科技投入的水平。在科学研究开发的活动中,基础研究活动的周期比较长,其经济效益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出来,因此,该类研究需要科技投入的大力支持。增加科技投入要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潜力,若地方财政在科技投入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除此之外,河南省还应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来。

2.2优化政府企业科技投入结构

高新技术企业在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总量的同时,还要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力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重要的地方。一方面,河南省应加大对具有公共性质的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等方面的投入,保证这些资金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要减少哪些不具有公共性质的相关研究的投入,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推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外部支出,促进产学研合作链条的各方整合。将科技投入与高新、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绩效联系起来,促进学研方主动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研发新产品。

2.3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大中型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一般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应占4.0%以上。因此,应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4加强科技人员投入管理

为了保证高新技术企业更好的搞好科学研究,企业内部科研人才的结构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应保证各学科的科研人员的比例适当。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范围来看,目前缺少的是基础学科、软件开发和电子工程类、机械类与综合方面的人才。其次,通过调整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高级、中级、初级)、分工(研究、助手、辅助人员)、年龄(老、中、青)等方面,来形成比较理想的金字塔形结构。最后,要坚持定向培养,使科技人员能够用其所长。一个科研单位既要有专业人才,又要有综合人才,既要有科研人才,又要有管理人才。

3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篇2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整合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一、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特征分析

高新技术概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领域里带有方向性的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的总称,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

与传统行业相比,高新技术业表现出高度的创新性、增值性和渗透性。正是这些特征及运作规律,要求在市场竞争中,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创造企业价值,这些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

作为知识密集的经济实体,企业知识的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对其生存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知识中有可用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如专利、制度、程序、组织结构等,但更能创造价值的是隐含在员工、团队、企业内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传播较困难,这类隐性的知识与个人的技术要素、认知要素、经验要素和情感要素有密切关系,与成员长期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和认知体验相关,是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技术创新不仅在于原创性的发明,也在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集成创新” ,对近年来国际创新活动进行考察,可发现突破性的新技术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技术的交叉配合产生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技术与市场相互作用模式、一体化创新模式、系统集成网络模式。后三种模式在不同程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技术整合过程的特点。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的系统集成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基于文档的集成、PDM的集成、产品协同商务的集成,现在已发展到了基于知识的集成。

二、知识整合的意义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知识整合的概念做过界定。任皓和邓三鸿先生认为:“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知识的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吉米认为,知识整合就是通过组织成员的社会交往实施对已成形的信念的建构、系统化的集成过程 。这里他们都把知识整合看作知识的系统化建构过程。

本文认为知识的整合,是指从整体的角度,依据一定的目的需要、理念设计,把不同实践要素按照合理的活动程序、配置比例,将各种片断或分散的对象元素或单元再建构,使之具有可以发挥功能的总体性能。

技术创新是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完成的,创新中的知识在组织中处于一种“离散”状态。企业技术创新说到底还是由每一个人的知识决定的,但是如果这些知识没有共性,即没有形成企业知识,个人无法参与同别人的交流,创新变成个人的单兵作战,效果一定不好。通过知识整合,可以使组织内的成员互相补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用的新知识;通过知识整合,把分散在专家中的知识汇聚到一起,加入从企业外部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企业整体所掌握的知识,并形成企业技术能力。知识整合本身不会推进技术创新,但是,却通过上述过程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方式

企业的知识整合包含了显性及隐性知识整合。这里的显性知识指的是能够编码化的专利、技术、规范等。主要采用规则、计划和成规惯例等方式来实现显性知识的整合。

1.显性知识的整合。显性知识整合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个人、小组的显性知识整合为创新团队和企业的集体知识,使分布于企业不同个体、部门的显性知识通过企业内的知识网络发生交换和整合,最终形成组织的知识体系。

第二步是将组织显性知识分享给个人。这个过程的实现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将组织的核心知识指令化。在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任务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则、计划,进行恰当的指导,对知识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干预,以便知识整合过程高效地完成。另一途径是将企业的其他知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让员工方便的检索,主要有知识库、知识地图的建立等。这两个步骤形成知识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循环。

2.隐性知识的整合。对隐性知识来说,由于不易表达,难于将其指令化,又可分为可以显化的隐性知识及不能显化的隐性知识。对于可以显化的隐性知识的整合,先将其显性化,再进行组合与分享。对于不能显性化的隐性知识整合有两种方式,一为以共有知识为基础的拥有不同隐性知识员工的直接协作,二为以项目小组为基础的创新团队成员间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前者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较为复杂的技术创新项目,而后者则适用于小型企业,如图所示。

对完成非例行性、复杂和重要任务的创新型团队而言,隐性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挖掘各种知识群以及知识群之间的相动关系,隐性知识整合的关键在于相互沟通和学习。因此,人际的协调和互动在此十分重要。

(1)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整合。可以显化的隐性知识整合化分为三步。即知识的显化、组合和分享。

隐性知识的显化主要是通过编码完成的,虽然编码本身并不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显性知识更容易在组织内传播。

隐性知识经显性化转化为制度、规则中的指令或存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显性化是一个重复、反馈的过程。先初步将其编码化为显性知识,然后讨论等方式,判断显性知识是否完全反映了隐性知识的内涵,通常由于隐性知识不易表达,往往需要多次重复编码,才能转化为制度、规则中的指令。

高新技术企业中,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一个动态过程,都是由若干活动组成的,一个开发项目的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体系可以称为业务的流程知识。企业的流程知识显化的第一步是将流程知识初步显性化为一个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实质是一个活动组成的网络,即显化了的流程知识;然后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流程图能够还原成为原来的流程。否则需要重复显性化,直到可以还原流程知识,这时流程知识就转化成了关于业务流程的制度和规则中的指令,指导企业内其它类似的创新流程运作。

(2)不可显化的隐性知识整合方式。在企业中员工知识的构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个人知识,另一部分为共有知识,指员工加入某企业后,从完成企业的任务中学到的知识,包括技术性、制度性以及管理性知识。

在创新过程中,共有知识对协作更为重要。只有产生于企业内部,由优秀的员工通过创新的方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共有知识,才是能为企业内部提供知识协作真正起作用的知识。在解决创新问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自发积累共有知识,也可以在问题解决后通过讨论、经验总结等方式形成共有知识。共有知识的创造关键在于将经验成功地转化为知识。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共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协作解决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以共有知识为基础整合到创新过程中。知识创新创造了新的共有知识,新的共有知识又是进一步协作创新的基础,这种基于共有知识的协作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大型企业都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来实现隐性知识的整合,这种知识社区就是基于共有知识建立的。

对于小型企业,如软件企业,没有大型企业复杂的多部门组织结构,通常是以项目小组为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通过基于情境的隐性知识整合模式进行整合。

Erichson把情境描述为一个人与人交互产生的、不断变化的现象。可以认为,时间、条件和个人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情境的基本因素。在特定的时间、环境,拥有特定知识经验的个人在与特定的其它人交互过程中,产生了特定的情境。随着时间的变化,条件、环境等因素变化,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也在变化,情境也在不断的转换。

创新团队成员大脑就某个问题的相关知识随着讨论的深入和情境的转换,活跃程度不断提高。这种相关知识的激活程度越高,团队成员的知识交流越深入,隐性知识共享程度越高。知识差距的减小能促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随着时间推进,情境转换,创新团队成员间知识冗余增加,活跃程度增高,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在创新团队中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吴贵生:关于北京区域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学研究,2002,(3)

[2]余志良张平区毅勇:技术整合的概念、作用与过程[J].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

[3]任皓邓三鸿:知识管理的重要步骤―知识整合[J].情报科学,2002,6

[4]Jimmy C. Huang. Knowledge Integration Processes and Dynamics:an Empirical Study of two Cross-Functional Programme Teams[J].Unpublished PhD thesis,Warwick 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Warwick.,2000.

[5]张平蓝海林黄鳗丽: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研究[J].管理评论,2004,(16)

高新技术企业篇3

一、企业资本结构融资理论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也称为企业融资结构,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获取的多项长期资金的具体来源,以及及资金来源的组成和互相之间存在的关系。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对企业的融资成本、管理结构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与维持稳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就需要运用融资的方式达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实现企业最佳的基本结构,这也是企业财务理论和发展实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在研究和分析中逐渐形成的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就被称之为资本结构理论。

二、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

(一)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过程中的融资策略在高新技术的研究阶段,要研究的项目和产品技术只是一个理论概念,没有具体的成品,主要是思想研究和开发设计过程,企业运营者如果想把这种创意转为有使用性的成品,在进行资本的筹集时,经常会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或者是通过向合伙经营者,以及亲朋等借款的融资方式。

(二)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过程中的融资策略高新技术企业在对产品或者是项目进行研究开发的前提下,需要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进而要创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丰富的生产运营经验,因而创业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基本不愿意对其实施贷款,同时,发行股票的多方面条件也不完全具备,在进行企业融资时,一般会选取股权融资的方式。这时,最好的融资选择就是将风险资本引入。但是企业还能够运用民间资本等一些非正式融资方式,或者是多种政府性支持的基金以及企业资金等。

(三)高新技术企业在早期成长过程中的融资策略企业在经历过初期的创业过程以后,技术、人力等一些资源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优势,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中,会逐渐得到接受和广泛地认可,进而获取一定的盈利,获取的盈利基本能够弥补创业初期使用的资金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依旧要选择股权融资的形式,要保证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同时要重视企业内部进行融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提前考虑采用其他融资的方式,以便后期可以形成多元化融资的局面。

(四)高新技术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的融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加快了发展速度,经营业绩逐渐得到提高,技术发展风险和市场运营风险逐渐下降,企业的发展已经开始走上轨道,形成一定的规模,进而企业能够获取资本的方式和渠道也逐渐增加,主要有企业内部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方式以及债务融资方式等。留存盈利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同时还有信贷资金和风险资本。

(五)高新技术企业稳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策略在企业稳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开始成熟发展,企业生产和运营的主导产品已经被确定下来,就会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使得经营业绩实现稳步提升,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会降到最低,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采用向银行贷款、主板上市等多样融资方式,进而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发展的需求,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要采用股权融资的策略,具体的操作是运用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实行融资,另外还可以向商业银行进行借款。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企业在运营风险较高的过程中,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内部融资和风险投资为主,在开始实现稳定发展,和进入成熟发展过程后,就需要将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结合运用,当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了大量的现金流量,才可以选取运用股利融资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将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风险融资以及其余一些融资方式结合运用,比如:企业兼并和企业租赁等,在企业进行动态融资的过程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具有一个最佳的融资策略,这个融资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是在企业发展该过程所有融资方式中,能够使企业在风险程度最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最小融资成本,进而得到最大的融资效益。

三、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策略

(一)全面考虑税收因素造成的影响,考虑非负债税和税率的矛盾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资本结构优化,就要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保持较低的负债率,在发展的后期过程中保持相对较高的负债率。由于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所得的税率大都不高,通过负债节税获取的利益也不多。所以,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就需要保持较低的负债率,在企业发展到后期阶段,所得税的税率逐渐提高,生产经营也逐渐趋向稳定发展,通过负债获得的利息节税逐渐增加,就可以充分财务的杠杆作用,保持相对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二)全面考虑行业因素造成的影响要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就要保持相抵较低的资本负债率。目前,由于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在市场上的竞争很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就需要企业重视保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投资,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的投资,进一步使企业形成更加稳固的竞争地位,强化企业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还要避免市场份额和价格竞争等的过度举债,防止由于现金流入降低而导致企业财务出现支付危机。

(三)全面考虑资产担保因素造成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资本结构优化,就需要保持较低的负债率。由于高新技术在发展时,多项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以及人力投入资本等多种无形资产,进行作价入股的比例很高。比如,《公司法》做出规定,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成果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企业作价的总体金额可以超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对于一些股份有限公司中通过工业产权和一些非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通常不会超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破产成本既和破产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大关系,同时还和企业破产以后造成的破产金额损失总值有关,当高新技术企业濒临破产,就会导致其价值损失变大,因而企业要保持较低的负债率。

(四)全面考虑经营收益变动性因素造成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资本结构优化,就要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保持较低的负债率,在发展后期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负债率。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收益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技术开发项目遇到问题或者是无法继续进行,就会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有时,又会存在与之相反的情况。第二,高新技术产品在投入市场后,具有很大的市场营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是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周期不长,不同的时间阶段,产品售出的数量、售出总量的变化速度、以及用户的认可程度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产品一投入到市场,就会进入衰退的阶段,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收益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产品经营收益存在很大的变动性,进而使企业出现财务亏空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就将会抵消负债形成的节税利益。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就需要保持较低的负债率,到发展后期,可以逐渐转向保持相对较高的负债率。

四、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篇4

[关键词] 高技术创新

我们盘点一下当今成功的企业,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创新!有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绩效和新产品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今天竞争优势越来越偏爱那些能够利用知识、技术和经验开发出的新产品、工艺和服务的企业。

一、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的高技术企业来说,存在有很多的诟病。最明显的差距在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同时较高的与很低的毛利率,导致R&D投入及市场投入受到限制。这样的恶性循环是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构建的。相较于国外进行自主创新企业30%的研发经费,我国能有3%就不错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将创新放到企业战略的层面上,构建企业的创新性文化,提倡创新式管理方式,加大R&D投入进行产品创新。而很多已确立地位的公司同样对技术创新视而不见,新兴的技术大多数是由该产业外的公司商业化的。这种短视的因素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新技术的难以预测性。很多新技术出现伊始,发明者并不很确定该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效能;同时,市场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正是因为种种的风险因素,使高技术企业不能有效得预测新技术的出现。因此,企业都必须持续地监控可能孕育下一次突破的地方。

引进新技术的迟滞。在某项技术处于生命周期末端时,改进的成本会非常昂贵。在此时,市场必定会寻求开发新的替代产品。然而,已确立地位的公司在建立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后会尽力去保有自己的疆土,最大化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会尽量避免在新技术上的冒险,努力的阻碍新技术的应用。

此外,地位确立的公司倾向于低估引进新技术的公司,不是因为这些公司规模小,就是因为新技术看起来很拙劣。由于这些原因,替代技术需要逐渐扩散到以确立地位的公司,然后才会爆发为市场性能大战。

服务市场的专制。地位确立的公司对在主要细分市场上维持其“基本生命线”有着既定的兴趣:公司既有针对某细分市场供应产品的专门技能,又有针对细分市场上的客户的竞争优势。“所服务市场的专制”指的是公司采用现有技术,非常具体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倾向。这样一种近视的观点模糊了客户的需求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的可能性。新的创新一半靠那些市场或产业外的局外人或新来者引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所服务市场的专制。而且,这些新来者频繁的改变游戏规则,以新的性能价格比跳跃至一个新的技术生命周期。

二、创新的类型

从本质上说,创新是一种变革。高技术企业主要是指技术变革,包括两种形式: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所谓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生产和传输产品和服务的新方式。包括的内容有:新产品或新服务、新工艺、复杂性创新、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增加/拓展竞争型因素、时限因素、稳健设计、规则重塑、将各个部分重新组合等等。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正是通过对各种创新方法的拆分拆分与合作的运用来进行的。

三、创新的连续体

对于某项技术来说,也是具有其生命周期的,而产品的创新也与技术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为了某项技术,在产品性能方面所作的与投资有关的改进(见下图)

一项新技术在引进时,性能水平的提高是缓慢的,然后,由于努力研发的结果,其性能水平得以迅速的提高,直至达到性能的极限。当一项更新的技术出现时,两种技术会在一段时期内相互竞争,直到新技术完全取而代之。因此,高技术环境下的产品在被更好的产品赶超之前,一般只能在技术前沿上维持一段时间的优势。为了使生命力更加顽强,产品生命周期也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而缩短,这迫使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速地开发新技术并使之商品化。而创新开发可以看作是在一个连续体内(如图所示)。

*现有产品和流程的推广*用新技术创造新市场

*较好的定义产品特征*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发明

*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生产*比“旧”技术优良的性能

*经常为响应特定市场需求*对特定的市场机会或需要考虑较小而进行开发

*“需方”市场*“供方”市场

*消费者推动*技术推动

1.激进创新。激进创新是“完全不同的,已有的人和实践和感知都不可与之比拟的突破性创新,它是实用新技术并产生新的市场,激进创新是创造历史的观念性转变”。许多激进创新是由企业、大学、研究实验室的研发小组完成,在开发过程中他们对实际的商业市场没有过多的考量。在其他的情况下,激进创新的开发是为了找到满足现有需要的新途径,或相应新出现的需求。不论创新的起源是“纯”科学的还是对新需求的响应,新技术都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

2.渐进创新。渐进创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已有方法或实践的延续,包括市场上已有产品的延伸;相对于“革命性”而言他们是“进化性”的。许多优秀的企业都利用渐进创新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并满足顾客的需要。另外,在产业背景下(制造应用),渐进创新可能是由在生产流程上生产了大量成熟产品的制造商开发的。因此,规模经济可能非常重要,价格可能建立在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产生的经验曲线效应的基础之上。

四、创新与产品开发

不同类型的创新对企业管理来说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和挑战。即,两种类型的创新必须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显而易见的是,企业要保持长期的成功,必须同时擅长渐进创新和激进创新。对管理者来说,必须敏锐的感知到技术的生命周期末端的时间点,并在此之间找到新的产品平台,并通过激情管理激进创新并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同时,管理者也需要关注客户的需求,通过监控与衡量客户的期望,来渐进地完善现有产品线。事实上,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而具有风险。这牵涉到企业有限资源的分配,以及如何与项目的长期财务目标相匹配;同时,许多渐进创新也需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在计算机行业,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半导体在速度和处理能力方面的进展,使得其相对于价格而言服从摩尔定律,即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半导体的性能大约每18个月增加1倍。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会使相同性能水平的产品价格减半。事实上,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的加快其运转过程。以至于很多产品在还未到达成熟期便提前到达了衰退期。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对自己产品的战略性认识,采用的方式是:首先需要构建产品战略图。产品战略是它指引产品开发的方向。产品战略包括的内容有:产品战略愿景、产品平台战略、产品线战略以及产品开发四个从上至下的层次。产品战略愿景对产品平台战略具有定位指导的作用。产品平台战略是用于规划、决策和战略思考的一种定义。它是整个产品系列的共同要素,尤其是基本技术要素的集合。产品平台战略是产品战略的基础,尤其是在拥有由多种技术共同开发的系列产品的高技术公司中尤为重要。它界定了随之产生的产品的成本结构、性能和差异化程度。产品平台开发的过程包括产品平台概念的评估、产品平台规划和产品平台开发。产品线战略实际上是按时间阶段安排的有条件的规划。它来自于产品平台战略的细化,是一个分时间段的、有条件的计划,为一个产品线确定开发产品的顺序。而且,它可以根据对市场、竞争要求和资源状况的变化而改变。产品开发:产品开发落实到具体的单项新产品,是对产品线战略的具体实施。

五、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培育;保持

一、 高新技术企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1. 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中划定高新技术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1)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R&D资金密集是世界高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程度决定着其水平和层次;(2)创新性。高技术是以世界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通过代价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术不断创新;(3)高风险性。开发高技术产品要应用新工艺,需要投资较大,要求水平较高,风险也很大;(4)时空性。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迅速缩短,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竞争更加激烈,时空特性更加突出。

2. 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准确与否,将对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的制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则要求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

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事业需求发展空间,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作为,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关键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突出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开放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的创新,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协调的新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

3.建立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部保障。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皆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2)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3)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持续技术创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续技术创新可采取如下模式:(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5.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

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三、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弱化或丧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1. 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做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

高新技术企业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一、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模式实际上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在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能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绩效的重要条件。外部环境变化瞬息万变,企业不创新必将走向衰亡,但若是创新模式选择失误,同样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向解体。所以,如何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当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战略制定的核心内容之一,选择何种模式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注定其成败程度。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才能使自己的各种资源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我们发现关于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方面的研究不多,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是在对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现状如何?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是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遵循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最佳路径是什么?并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二、 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及作用

近年来,海南省连续出台了系列的政策,积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成功建立了药谷、海生态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等,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海南的优越条件,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我省实现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同时,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省经济水平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以及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生物与新医药领域的37家企业实现总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同比增长43.3%,推动该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电子信息领域的11家企业实现总收入4.86亿元,同比增长52.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增长点;新材料和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效也较为突出。

三、 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经营机制灵活,反应敏锐,技术更新、产品调整便捷,实现创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是同时我们也非常清楚,由于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少,研发机构数量不足。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但是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相对较少,尤其是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企业中,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才数量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全国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研究人员,企业占60%,高校占20%,科研机构占6%,而在海南的科技研究人员中,企业仅占1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自身建立研发机构的数量占的比例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回答“您认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有哪些”?的问题时,80%的认为是“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调查的企业中,只有 6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26.67%的企业正在筹建,还有13.33%的企业尚无此方面的计划。在企业的专门的研发人员的人数方面,46.67%的企业表示该数量一般,26.67%的则比较少,分别有20%和13.33%的企业表示该数目非常多和比较多。

2.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少,科研经费不足。企业要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除了有人才还远远不够,仍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否则科研人员也难以开展工作,创新工作也会大打折扣。海南省也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发经费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以上。但是,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海南省47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总支出4.8亿元,占总收入的3.84%,达不到一般高新技术企业5%的比例。可以看出,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仍需不断增加。此外,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48%的企业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发生终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工程化阶段的资金”。

3. 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科技成果转换有待提高。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将有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多方的多赢局面。产学研的成功合作,需要多方的很好对接,一方面要正确把握需方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对供方的优势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或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不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很难真正应用到企业当中去,难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此外,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还不是很密切,企业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高校的创新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在问卷调查中,回答“您认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原因”题项时, 46.67%的人认为是“企业在合作中主动权太小”,40%的人认为是“科研院所积极性不高”。

4. 技术创新平台有待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打造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平台,另一方面是省里的服务平台。若是企业没有好的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平台载体,高水平的人才过来同样发挥不了作用。此外,全省的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系统化、集成的支撑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平台还比较薄弱,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政府一直在扶持和鼓励,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不断完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缺乏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交流平台的支撑,导致企业创新速度慢,研发成本过高,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 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模式的界定及选择

1. 海南省高新技术创新模式的界定。技术创新模式实际上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反映一个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技术方面是如何产生新的想法或是思路,然后应用于产品或是工艺方面改造的。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模式就是指技术创新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当前理论界对技术创新模式的分类有多种,如,根据创新来源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拉动模式及两者结合的模式。

本文根据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现状的访谈调查,整理分析后发现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二次创新。其中,原始创新主要是指自主开发的技术,并拥有发明专利或标准;集成创新是指围绕需求委托研发、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所合作研发等实现创新的方式;二次创新是指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再进行创新。

2. 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本研究根据访谈高新技术企业部分高层管理者界定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后,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08%的企业进行过“原始创新”,26.92%的企业进行过“集成创新”,54%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引进设备为主,或是引进专利和专有技术实现创新,即“二次创新”。可以看出,海南省高企业技术企业选择的主要创新模式是“二次创新”,即引进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其次是“集成创新”;最后是“原始创新”。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呈现出这样的创新模式选择,与其自身条件紧密关联。

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采取的创新模式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如技术状况、市场情况以及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来进行抉择的。一般来说,大企业是“集成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的主要力量。当前海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甚少,把“二次创新”作为首选战略,这是由于海南省目前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因为当前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不多,特别是高端创新人才匮乏,加之资金投入有限,产学研合作也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选择二次创新可以说是一种符合实际的最佳选择。

集成创新也是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采用较多的一种模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可实现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调查的数据也显示,海南省不少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即使有的,据了解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也较弱。另外,省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现状科研设备都很先进,这些年也引进了不少能力非常强的科研人才,但是他们强于技术开发,而不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所以,实行二次创新,有利于合作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企业的角度看,也大大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实现双赢甚至是多赢的局面

企业要实现原始创新,需要具备更高要求的条件,一是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二是需要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设备;三是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的支持;四是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对海南省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要全部具备这些条件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不容易实现原始创新。所以,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原始创新的模式,不具备的可以选择强两种模式。

五、 结论与建议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不创新就就意味着很快面临被市场淘汰。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这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面对外部不断变化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现实,结合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选择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后,再逐渐通过原始创新发展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符合发展规律。所以,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以“二次创新”为主,“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为辅,符合海南高新技术企业现阶段的发展。但是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把原始创新要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把原始创新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创新模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他们可以相互渗透,配合使用。总之,高新技术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的选择适合企业的创新模式。从政府角度来看,建议出台一定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入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加大财政的投入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鼓励创新;以及不断完善创新的服务体系,为海南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Drucker, P. 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 neurship:Practice and Principles,Landon:Heinemann, 1985.

2. Johnson, A. & Sharman, D., Innovation in All Things!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he Workplac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 1997,29(3):85-8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4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 刘苏燕.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6. 曾娟等.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因素分析论证.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4).

7. 陈希等.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科技与管理,2005,(3).

8. 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9. 崔远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8):38-42.

10. 贺明,夏恩君,刘伊雯.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9-11.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245);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Hjsk2010-43)。

高新技术企业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人员 激励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研究的理论基础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为从战略性的视角和思维考虑人力资源管理,从全局性和系统性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Wright和McMahan(1992)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目标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活动的计划模型”。到目前为止,就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其含义却较为明确,具体包括:一是将人力资源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首要资源;二是强调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及具体实践,可以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三是强调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与企业战略垂直匹配,并能在内部各种活动间水平匹配;四是强调所有人力资源活动皆为一个目的,即达到企业目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还包括其实施、控制和评价。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战略理解为一种管理过程,即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性、整体性和规划性,使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企业的目标更相关、更有可操作性。

总结前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管理应该是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中,企业战略和企业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互动态的匹配,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2.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归结起来,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第一,有价值性: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用户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用户价值的来源。第二,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第三,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路径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而原因模糊,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第四,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得以扩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第五,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其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第六,综合性:核心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从知识角度来看,它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积累,而是多学科知识在长期交叉作用中所累积而成。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这均源于科技人员价值与效益的体现,因此科技人员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是当之无愧的核心能力体现。

3.20/80法则理论

20/80法则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人员占的比例相对于生产人员相对较少,专门从事研发的人员所占的比例更少,但最终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中贡献率最大的仍然是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持续发展的唯一动力,而科技人员的能力和实力是决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基础和前提。

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的特点

首先,与传统企业相比,人力资源价值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增价值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企业的新增价植由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共同创造,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以及亏损企业的减亏额。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其研发过程的长期性和研制的艰巨性,需要复杂高级的脑力劳动,产品中凝结了研发人员的知识结晶,研发人员的价值通过物化的方式转移到产品中;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等管理活动,高级管理人员的价值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而这种价值也最终转移到产品中。因而产品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的凝结在产品中人力资源的价值,尤其是专业科技人员的价值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价值,并且在企业新增价值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其次,企业新增价值中那部分由人力资源创造的新增价值,其创造的主体是高级管理者和专业科技人员。人力资源能创造出远大于其劳动力价值量的价值。但是,人力资源具有异质性,不同个体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因而个体的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新增价值的创造主要依赖于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而一般管理者和普通劳动者则贡献很小。

再次,人力资源价值需要通过团体合作实现。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现在的产品很难再一个人去完成,它需要多个领域的人员的通力合作,并且要求发挥每个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复杂多变的技术环境及市场需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去集体完成工作。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团队中实现,个人价值取决于团队表现得比重越来越大。

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的价值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是通过人的劳动发挥作用,表现为劳动效率的提高。与一般的劳动相比较,科学技术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具有倍加甚至指数效应。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人员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着核心作用,科技人员之所以具有价值,就在于他本身所具有的先进技术,科技人员正是依靠他所掌握的技术要素创造出极大的价值。而发明先进技术的科技人员的创新劳动是复杂劳动,这种劳动以成功实现某种人类从未知到已知的独创性为特点。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仅事先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和较高的禀赋,也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本投入,而且有较大的失败风险,同时还要借鉴前人和正在进行类似研究的人们已有的成果。这就意味着,科技人员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劳动还凝结着别人复杂劳动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看作是倍加的复杂劳动。技术要素的获得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科技人员人力资本通过投资获得的技术要素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

科技人员可以创造大大高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贡献很大。科技人员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一般劳动力所必需的价值,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和抚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接受一般教育训练的费用。第二,更多的其他人力资本投入,如接受高层次的教育或特殊的技术训练的费用。第三,在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中所付出的复杂劳动的价值,凝结在产品的价值中。

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

科学的激励来源于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的目的在于维持科技人员长久的效益产出,因此根据考核机制设计不同的激励方法是核心内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是指创造满足核心需要的条件,激发其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更加强调调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并对其行为目标的选择起引导和制约作用的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中,激励机制主要通过奖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聘用、竞争、辞退等环节来实现,并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保障机制、竞争机制、更新机制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1.既重个人激励又重团队激励

由于企业科技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工作,形成相互协作的作团队。因此,企业在激励时,不仅要突出个人,同时也要强化团队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公平、公正。科技人员对公平、公正需要比一般员工强烈,不仅需要对其个人工作努力和能力的承认,同时也需要对其所在团队的认可。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在保障物质激励的基础上,突出以精神激励为主。对于企业科技人员,物质需要不单是解决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奠定起追求最高境界的基础,也是自己价值的最直接的体现。在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人的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精神激励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例如获得尊重、有培训机会、获得同事、领导的认可等。

3.因人而异,实行差别激励

对不同类型的科技人员采取不同激励手段。例如男性科技人员一般注重自己的事业偏好业务成就激励;女性科技人员一般把家庭看的很重要,工作的稳定性对她们来说也重要,偏好薪酬福利激励。科研人员可能更注重自己的科研能力的提高,而管理人员则更喜欢权利。所以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满足他们的差别化需求,才能达到各方均满足的激励状态。

4.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

一方面,科技人员希望能够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锻炼机会,但是企业可能担心个人能力成长后会另谋高就,使企业对他的投资付之东流;另一方面,科技人员在待遇较差的情况下会担心企业有朝一日会消失或者在自己应该取得较好待遇时被企业辞退,使自己应得的投资回报泡汤。为了解决这种冲突,管理者必须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不仅要解决短期的工作动力问题,而且要解决长期的发展后劲问题,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运用短期激励,集中力量完成眼前的、近期的企业目标,而运用长期激励,解决长远的、将来的企业发展问题。两者有机结合,使企业科技人员眼前利益得到满足,有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

5.多种激励方式组合应用

企业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能只注重薪酬福利等物质激励,应当采取个人发展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模式。一般来说,年轻的科技人员有非常强烈的个人成长需求,这是因为他们处于个人生涯的发展关键阶段,他们更需要企业帮助其规划个人的发展。另外,科技人员可能同时对几种主要需求都有很强烈的需求,因此企业在激励时,应当将各种激励方式结合起来,以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6.按需、按时灵活激励

按需激励也称针对性激励,即针对什么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需求通常是同时并存的,但在不同时期各种需求的刺激程度是不一样的,总存在一种起最大作用的优势需求。因此,必须针对企业科技人员的最迫切需求进行激励,其激励效果才会达到最大化。如果员工工作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完成一定的阶段性工作,则要及时奖励他们,这就是按时激励原则。这是因为这样将有助于员工将报酬与绩效联系起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五、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的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是人力资源密集、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型人力资源是其决定性资源。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进行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

第一,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使高新技术行业员工重视自我能力的提高。员工对自身价值作出合理的定位后,为了增强自身的价值,会主动接受教育、参加培训,以求能够拿到更好的薪酬或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第二,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是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行业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否长期的生存主要体现在其未来的长期超额获利能力上,而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企业是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人力资源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可以使企业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企业为了保留和争取人才,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如提供在职培训,加强岗位教育等,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效益提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是防止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流失的必要手段。过去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看待,对人力资源价值缺乏正确认识,更没有一套规范化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使得企业在合并时,许多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白白地投入合资企业,而企业却不能得到应得的价值回报,造成了大量的资产流失,因此对高新技术科技人员激励是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人力资源,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应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分析不仅对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意义重大,而且对高新技术整体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肖兴政,彭礼坤.人力资本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胡大力.企业竞争力论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王学义.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研究:基于理论支持体系构建与实践范式塑造[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高新技术企业篇8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然而,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传统企业不同,有着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加大创新,探索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高新技术企业指的是研究技术成果,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道路。在这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技术作为市场的本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不断研究新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缺乏创新,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有着一定的效用,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却略显不足,如果高新技术企业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影响。这种管理模式很显然已经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而高新技术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只有加大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转变管理观念。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就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容易受传统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而影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而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的认识,积极创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全体职工自觉地参与到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中来,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强化风险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也正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这一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此,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企业的更好发展,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工作人员要居安思危,严格落实企业的各项部署和决策,从而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起引导性的作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能够正常流通。会计要在对企业进行把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依法办事,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正常流通。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严格的财务管理来规范自身在经营活动中资金的使用,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不断创新发展,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与价值链管理模式紧密结合,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价值链管理是对企业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过程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涵盖了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资金周转安全,为企业节省成本。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让财务管理人员切实了解企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价值运动,进行最真实而准确的财务管理分析,发挥财务管理在价值链中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还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进而确保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就应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资料、数据等相关信息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形成标准的管理体系,从而将财务管理现代化引入到正常的轨道中。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意识,可以让现代化管理意识深入到财务管理者的心中,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提高财务管理里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六)设备的创新。

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设备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保障,而一些落后设备势必就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设备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财务管理配备齐全、先进的设备,进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七)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专业的技术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人才,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而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和道德教育,全面落实责任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五、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其发展的根本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更好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就必须探索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更加积极地转变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管理体制,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凤姣,李群,向丽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2012.12.

[2]郑墨林,姚依林,程华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创新管理策略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2.18.

[3]吴浆,李水江,何志文.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5.

[4]弓锋伟,赵明华,沈华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

[5]谭志慧,刘强强,邵国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1.

高新技术企业篇9

1.高新技术企业与财务管理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知识型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成果。而高新技术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以及动态性,且会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最新工艺技术以及现代科学理论的前提下,高新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因此高新技术属于技术与知识均密集型的产业,高新企业的优良发展促使我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近几年由于生命科学技术与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技术与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技术与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技术与新材料、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所以,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既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尖端科技的快速进步。

1.2 财务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需要拓展管理对象,即转向对知识资本的管理而非拘泥于传统。在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主要包括实物资本、财务资本以及货币资本等,且其对象也针对的是投资、筹集、管理财务资本等方面,因而缺乏对知识资本管理的研究。而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资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且其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存在直接影响。因此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对知识资本加强管理的同时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分析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拓展其工作内容的关键在于赋予效益分配、资金分配、资金筹集等全新的内涵;对知识产权加强分析,即对非专利技术、商标、非专利技术以及专利权等加强分析。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新技术的质量及财务管理的可行。

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2.1 风险性较高

风险性较高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这主要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过程以及研发活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今的科学技术手段创造出高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该类型的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其投入的技术以及资金量相对巨大,特别是技术研发过程中,其风险系数非常高。如果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或者缺乏偿债能力,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平稳发展,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2.2 收益性较高

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带来的是高收益。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资本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活跃因素,高新技术的深度发展亦依赖于知识资本。高新技术企业的创造性较高的特点,使得企业自身的收益相对较高。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不断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资本实现高效的运作。

2.3 发展空间较大

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独特的经营特点,因而使得其自身面临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知识经济市场的冲击,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价值和空间,也正如知识经济的潮流一样,面临了空前强大的发展机遇。

2.4 明显的阶段性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过程还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而不同的生命周期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企业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支撑。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所具备的特点,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创新。

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3.1 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企业投资层次不同地逐渐延展,企业在运作资金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了以少控多的局面。在对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成功性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资产控制的多少是最关键的内容,而财务信息则是企业领导者制定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支持。如果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良好的控制,就会导致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信息不能实现实时有效的共享,甚至还会导致这些信息失去一定的真实性。另外,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管理链条较长,也会使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缺乏扎实的基础工作以及财经执行纪律不严格等,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3.2 缺乏约束和决策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由于未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在做出一些决定时,缺乏正确性,偏离既定的目标。或者企业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当下的利益,对于长远规划以及资金的科学使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决策机制。在企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模式过于专断型,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财务管理人员在对有关策略进行制定时,也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目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约束机制,即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等,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当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相应的约束机制并不完善,故而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控制失效的情况。

3.3 财务管理作用减弱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财务管理作用减弱。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生产效益过度追求,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如果财务管理制度长期不科学的存在下去,就会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相对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基于企业生产效益而言,其?济体制以及财务管理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同时不断地适应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自身获得较为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将其应有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4.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4.1 形成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是研发活动,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又是研发活动的基础。因而高新技术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自身的研发活动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活动正常进行。同时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要有机的结合其高收入、高风险的特征,调整本企业财务管理细则。企业在实施采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即对各部门的运营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集中的核算,这样才能高效的分配运营资金,并展开相应的经济活动,从而使得资金能够达到较高的利用率,以确保研发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另外国家还应当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定的优惠税收政策,以便企业能够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效益。企业内部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展开相关工作,并对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统一的生产和管理,及时申报知识产权,保证本企业研发成果的有效性,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4.2 强化风险意识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企业的发展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在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这样才能避免在财务管理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发生各种风险。在强化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过程中,除了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之外,还应当对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培养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风险意识,从而确保在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各类风险。

4.3 财务风险规避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其面临的风险性相对较高。而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实现高效化的财务管理,就必须对风险规避机制加强制定和构建,且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合理高效的运行财务管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性,因而在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规避机制加强创新。首先在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做好相关的信息收集工作,要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在开发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风险规避以及分散的过程中,要将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达到较高的安全性。

4.4 ?嗜范ㄎ煌蹲史较?

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效益回报,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投资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准确的定位投资方向,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要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要综合考虑自身当前的发展状况,并在适应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对投资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高新技术企业篇10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目前,各地方所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基本上都是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引申出来的。此规定从从业人员、科研经费等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量化考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企业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实际差异或背离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将会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基于有限的实物资产来将这些无形资产加以科学管理与效率经营,如何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创造出当前现实与未来潜在的企业价值,并且动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有赖于价值评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价值评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从价值评估的角度看,高新技术企业有以下价值评估特点:(1)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对于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和不断的创新活动在企业的盈利活动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无形资产的时效性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企业影响显著。(2)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高风险,主要是非系统性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知识产权被侵犯风险、经营风险等。(3)高新技术企业决策的动态序列性。高新技术企业的决策分为研发、试验、投放等几个阶段。这种动态序列性使得高技术企业拥有较多的选择权,大多数高技术企业的价值实际上是一组该公司所拥有的选择权的价值。(4)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往往有着极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对手的加入可能使原有的优势丧失。因此,现实地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其不确定性进行价值评估是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

二、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缺陷

当前,针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相对估价法和收益法,这些评价方法都源于实体性企业的价值评估,面临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放宽管制、机构投资的扩张、资本市场规则的完善,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等等这些新局面,利用这些传统方法不能很好地评价那些依托信息技术、依靠资本融资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1、成本法。是对企业单项资产用资产现行市值作为重置成本再减掉各种磨损后得出的值,再把这些单项资产值加总就得出了企业的总价值,不考虑资产组合的价值效用。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仅从历史投入(即构建资产)角度考虑企业价值,而没有从资产的实际效率和企业运行效率角度考虑;另一方面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估计不足,评估结果不可避免要失真,不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2、相对估价法。是把企业内部的财务指标或比率与市场上可比公司的比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企业市场价值的一种方法。然而,高新技术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难以寻找到类似可参照的样本;而且高新术的收益与拥有的主体、市场规模、市场环境关系密切,同样的技术效益相差悬殊。

3、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并折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在收益法评估中,收益的预测是很关键的,而收益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在传统收益法中,常常是以静止和孤立的观点预测高新技术项目决策带来的收益。实际上,企业高新技术的项目决策是分阶段进行的,在每一个决策点,决策者要根据当时所掌握的信息以及以前各阶段决策的实际效果重新选择,因而收益是有弹性的。而收益法往往忽视了管理者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技术项目的灵活性,项目的整个寿命期被认为是固定的,当环境变化时取消技术项目或扩张技术项目的情况没有予以考虑,从而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不能对高新技术进行动态、灵活的估值。因此,可能会低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

三、价值评估理论新进展

(一)基于Black-Scholes期权(OPM)定价模型。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斯两教授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无风险完全套期保值和模拟投资组合,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模型(OPM)。实物期权作为一种衍生思维的分析方法,是金融创新工具“期权”在公司战略投资决策、价值评估等领域的延伸使用。

与传统的不确定性越高资产价值越低的观点不同,实物期权思想认为假如管理者能够明辨和使用期权价值,那么增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更高的价值。鉴于高新技术公司的风险特性,我们可用期权定价模型,把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所有权看作是一个买方期权,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中。OPM模型中买入期权的价值形式如下:

模型中,C0为看涨期权的价格;S0为标的资产的市场价值;X为期权的执行价格;t为期权的有效期限;rC为无风险利率;N(d)为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小于d的概率。

(二)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评估模型。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以“经济收益”为原则,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EVA是一种衡量企业业绩和投资者价值是否增加的指标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EVA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具体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中,用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克服使用会计原则导致的企业价值扭曲,并且引入了资本增值的理念;EVA涉及到企业管理的财务、生产和销售,同时还考虑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吸收了收付实现制的特点。其计算公式为:

息前税后净经营利润=净利润+EVA调整项目+利息费用+少数股东权益

EVA=息前税后净经营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公司现有价值=第一年投入的全部资本资本+EVA现值。EVA的折现率采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四、实物期权和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结合

(一)实物期权和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从企业价值技术评估的角度来看,EVA价值评估方法是用来评估企业现有基础上获利能力价值,而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用来评估企业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确定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类型。(2)确定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

1、上市公司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计算。除优先股以外的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均采用RS=D1/P0+g计算。其中:D1为第一期预期股利;P0为普通股市价;g为股利预期增长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也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S=RF+?茁(RM-RS)。其中: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上平均股票要求的收益率;?茁系数表示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该股票的系统风险,可通过该股票的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的收益率的回归计算得到。

2、非上市公司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计算。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成本的计算均可按K=资本占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的公式计算。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其中:KD为债务成本;KE为普通股(或留存收益、少数股东权益)成本;VD为债务价值;VE为权益资本价值。

4、计算EVA的值:

息前税后净经营利润=净利润±EVA调整项目+利息费用+少数股东权益

EVA=息前税后净经营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公司现有价值=投入资本+EVA现值。EVA的折现率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5、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评估企业的期权价值。

6、最终企业价值为资产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之和。

(二)实物期权和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案例。某高科技公司(以下简称KJ)成立于2007年1月,公司的业务拓展前景良好。某投资公司准备涉足高科技领域,决定将GH公司作为风险投资对象。为此,他们委托资产评估事务所对KJ公司2007年底的价值进行评估。KJ公司2007年初投资资本100万元,以后每年年初投入的资本额度由于经营活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资产评估师对公司进行了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分析,然后综合KJ公司过去和目前的经营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企业的经营经过5年的发展将进入平稳期,企业每年投入的资本、投资回报率和资本成本是不变的,而且企业的收益是永久持续的。企业在这期间,每年的资本投入额是150万元,投资回报率(ROIC)为1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8%。

另外,KJ公司正在规划一个新项目,该项目的投资至少为200万元,如果开发成功,专家估计至少两年内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估计其所创造的未来收益现值为600万元,同期一年国债利率为5%。

下面,首先用EVA法计算公司的实体价值。(表1)

企业实体价值=第一年投入的资本+前5年的EVA现值总和+5年之后全部的EVA现值=146.21(万元)

下面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公司期权价值。企业在两年内可选择投资期权,投资对象现值S0为600万元,这项期权的执行价格X为投资额200万元,时间t为2年,无风险报酬率一般采用一年期国债利率为5%,假定收益率的标准差为0.3,将S0、X,t,rC代入Black-Scholes期权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