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时间:2022-09-05 09:34:33

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25.0软件,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并针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制造业指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随着全球不同国家高新技术制造业计划的相继推出,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又需要依靠制造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来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最能体现制造业能力和前景。因此,高新技术制造业水平是影响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高。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近年来,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如何均衡不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建立

根据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有关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文献的阅读与研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及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经过相关性和适用性的检验,文章选取了17个指标构成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引进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机构数、机构人员、机构经费支出共17个变量。

2实证分析与数学模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当今大多数学者对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少。蒋含明、李非曾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陈忠谊、阮爱清曾运用DEA模型分析温州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文章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如下:

3数据处理与实证计算

3.1数据来源与处理

文章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对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文章所有数据均已标准化)。

3.2实证计算

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并运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判定。通过计算,得到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结果,KMO检验值为0.727,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说明原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3.2.1提取公共因子通过分析可得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和特征值,得到表1所示结果。由表1可知,可以用以上4个主成分来解释17个原始变量的变异,其中四个主成分包括了75%的信息,用其进行计算研究是可靠的。3.2.2因子载荷矩阵分析通过提取四个主因子分量来建立因子载荷矩阵,通过分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R&D经费外部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产业的经济效益,故可以命名为产业经济效益因子。第二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引进技术经费支出、机构数,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产业对技术创新的人员与经费的投入,故可以命名为产业资源投入因子。第三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机构经费支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产业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技术人员创新的热情的投入,故可以命名为产业创新环境因子。第四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R&D经费内部支出、机构人员,这两个指标都与科技有关,因此命名为产业技术人力资本因子。3.2.3计算因子得分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8.476、2.577、1.437和1.056,方差贡献率的累计值为75.252%,蕴含了大多数的原始数据的信息,因此提取前四个因子来代替原有17个指标,分别记为F1、F2、F3和F4,其中F1代表产业经济效益因子得分,F2代表产业资源投入因子得分,F3代表产业创新环境因子得分,F4代表技术人力资本因子得分,然后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根据五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因子得分可知,其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整体而言技术创新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4.1产业经济效益因子分析

从经济效益因子得分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最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故国家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与资源分配比例较大,其经济效益比较高,科技创新程度提升很快;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为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政府了多项有利政策,并且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投资价值;其余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因子得分均为负值,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2产业科技水平因子分析

从第二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第三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来看,都反映了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科技水平。随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高新技术的制造中心之一,而其中的科技投入与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产出有着较大的联系。从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的结果分析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子得分最高,而从2022来我国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加速推进行业的发展和网络通信的全国化布局。且无论是中央与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是在“互联网+”“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相反,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因子得分最低,从分析中国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现存问题来看,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研发设计人才供需失衡,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平台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服务无序化、供应链整合度低以及行业本身的局限性等问题均影响了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对于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来说,产业的科技水平处于中等地位,其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机构经费支出、机构数等方面均有较高占比的投入,但从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4393.1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84.6亿元来看,该行业的科技投入水平较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也处于前列。

4.3产业技术人力资本因子分析

从技术人力资本的因子得分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最高,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最低。由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并且由于大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强,拥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等优势,其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方面相较于小企业来说更高,所以创新活动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及机构人员数方面均有较高的投入水平,故其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5结论

通过对五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得到以下四点结论。第一,五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水平最高,该行业的优势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家对该领域的高投入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背景下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未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在继续发挥活力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不断做优做强。第二,医药行业是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世界各国都把医药行业作为重点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加快体制创新,增强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人才投入力度,建立有序的投入机制,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最低,但其有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内外部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创新水平。第四,制造业的资源投入和创新环境会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五个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来看,具有极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其在无论是政府的支持、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还是行业本身对技术经费的支出、研发人员的供给及行业的投资规模方面,均会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含明,李非.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亚太经济,2012(6):131-136.

[2]任凤敏,张晓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投入的关系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8-92.

[3]唐中赋,任学锋,顾培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15.

作者:于伟丽 张堰 于润泽 张经强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