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1:13:32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1

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应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创新制度。

法律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法律制度大体上有两个层面:一是大的法律环境,即高新技术活动要涉及到的一般法律制度;二是小的法律环境,即高新技术活动所涉及到的特别法律制度。从成功的经验看,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大的法律环境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然后形成促进其发展的小的法律环境。如日本,前者有《外资法》、《促进基础技术研究顺利开展法》、《小企业新技术振兴法》等,后者有《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高技术工业智密区开发促进法》等。[1]实践证明,对于政府来说,最能有效地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不是筹集风险资本和亲自运作投资项目,而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为目标,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

由于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项目的成功通常要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研究开发基础之上,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重要。对此,各国政府制定了大量有关专利保护、环境政策、技术转移、引进外资的特殊法律。

税务优惠: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1969年美国曾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29%增加到49%,这给风险投资业带来沉重打击,也极大地影响了高新技术的发展。1978年美国取消了这一税收政策,即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49%调到29%。1981年又由29%降低到20%。这个税收政策实施的结果使1981年风险投资总额增长了2倍。[2]英国政府于1983年制定《企业扩展计划》,为了诱导中小企业投资高新技术,税收政策规定对统办小企业者可以免60%的投资税,对新创办的小企业可以免100%的资本税,并取消投资收入附加税。日本政府于1985年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购置用于基础技术开发的资产,免征7%的税金。巴西政府规定高新技术投入超过企业利润5%的企业可免交产品税,允许企业把所欠税款的80%用于研究与开发投资。总之,各国政府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追求资本的增值收益,而不是投资的分红。因此,一旦时机成熟,风险资本就会以不同的形式退出。其退出的主要形式有:公开上市、股权转让、破产清算。

西方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都拥有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设有以发行和交易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为主的二板市场和三板市场。二板市场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交易系统,如美国的Nasdaq市场、欧盟的Easdaq市场、新加坡的Sasdaq市场等。它为风险资本的筹措和顺利退出提供了场所,从而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迅速发展。三板市场是资本市场递进上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递退下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2000年,曾被称为是欧洲IT龙头企业的比利时L&H语音技术软件公司由于财务报表造假和欺诈行为被曝光而申请破产,L&H股票在主板市场摘牌后转至三板市场进行交易。L&H在三板市场挂牌,首日即告重挫,收市于1.40美元,股票狂泻77%,至股票被最后摘牌时,股价仅为58美分。由此可见,成熟市场的退出机制有一个平缓过渡的过程。这样能保证市场参与的主体—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可选择地、连贯性地运营与投资,增强各市场板块的活力,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购并也是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途径。美国1998年以前,风险投资30%是通过上市退出的,70%是通过收购和兼并退出的。[2]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主任罗文教授在一篇论文中说:“硅谷成功的企业中,有85%以上是购并的,只有15%的企业直接上市。”[3]

高新技术产业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研究开发(R&D)、成果转化、工业化。而研究开发阶段属于探索性、研究性阶段,风险资本一般不会参与,这时主要依靠政府的“种子基金”。例如以色列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外部环境都不算好,但它的高新技术产业仅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就赶上了美国。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种子基金”的大力推动。

财政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向传统产业扩散高新技术的辐射源,也是一个大的创业中心、孵化器。最早的高新技术园区是20世纪中期美国的硅谷。它在短时期内创造出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奇迹,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至今世界较规范的高新技术园区有近千个。由国家统一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环境优美。要是没有可靠而雄厚的资金来源,这种开发区是决不可能建成的。一些国家政府财政对高新技术园区的投入很大,一般占60%-70%。西班牙政府投资100亿元建设卡贾图科学城;日本投资13000亿日元建设筑波科学城;德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投资1.9亿马克建设高科技园区。

融资担保:政府融资担保是对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所发放的符合政策意图的贷款给予偿还保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债务进行担保。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由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许多国家政府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例如英国政府规定对私人金融机构给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提供80%的政府担保;[4]日本通产省于1975年设立了“研究开发企业培植中心”,其主要业务就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债务担保,担保比例为80%。

政府股权担保是以风险投资公司为服务对象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者往往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补偿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有了政府股权担保,投资者的部分投资损失可获得补偿,整个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将相应提高,从而增强风险投资的吸引力。运行时间最长的股权担保是荷兰政府于1981年设立的私人投资担保。它规定政府为经其认可、投资额不超过400万荷兰盾的高新技术项目承担50%的损失。[2]

国外许多国家还通过银行或设立基金会的方式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如加拿大联邦商业发展银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风险性很大的发展项目专门提供“平衡资助”,与定期贷款一起协助企业维持财政平衡或尽快收回成本。法国政府设立“工业发展基金”,以8.75%的优惠利率供营业额在5亿法郎以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之用,政府还提供3亿法郎给SOFARIS投资公司,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50%的保证。英国政府允许私营技术企业的短期资金可以通过银行透支、贸易信贷等方式融通,中期资金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财产抵押、自发信用券、发行股票等方式取得。日本政府建立了振兴地方技术的特别贷款制度,凡新增设备可提供特别利息贷款,高新技术企业可使用低息长期贷款(年利率为8%-8.15%)。日本开发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年限可长达25年,贷款额一半的利息可按7.3%计算;小企业金融公库还针对高新技术小企业发放期限为25年,年息2.7%的特别贷款。[5]

补贴政策:国外政府为鼓励高新技术发展,向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无偿的补助。如加拿大安大略省为鼓励私人风险投资的发展,对向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投资的个人入股者给予风险投资总额30%的补助金。德国政府于1984年底实施了一项对风险企业进行资助的典型实施计划,到1985年底,共向268家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了0.87亿马克的资金补贴。对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方受损时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日本的新技术开发事业部对风险项目提供5年无息贷款,项目如果失败则该项贷款无需偿还。日本通产省规定,每一新建开发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向开发区提供10亿美元的基本建设经费;国家财政对于迁入开发区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实行补助。

政府通过实施相应的专项计划,直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如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计划,就是将一定比例的政府部门的研究开发经费专门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

政府还可通过择优购买本国(地区)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1998年美国政府的采购合同总额中,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35%。[6]

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作为基金的一部分,在扶持高新技术风险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绝大多数采用私募方式,即向境内外法人及大额投资者募集;而欧洲一些国家机构投资者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如1998年在欧洲总额为62.83亿美元的风险资本中,银行占31%,保险公司占14%,年度基金占13%。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将政府支持专款中的33%作为发展高新技术的专款,20%作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费用。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还出资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如比利时成立了政府投资公司,对创新企业或中小企业直接投资。德国1995年成立了与私人共同筹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澳洲和欧共体也有此类公司。

上述可见,政府担保,转移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有助于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地位和条件,并刺激、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扩大贷款额;政府补贴,弥补了社会资本的一部分损失,减少了风险,以鼓励社会资本把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政府风险资本,可补充高新技术产业资金的不足,并对社会资本起到示范和推荐作用。总之,“种子基金”的构建,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可使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有效地结合起来,实施政府资本的导向功能和发挥资本杠杆效应。

【参考文献】

[1]叶明.国外高技术发展政策的新趋向[J].华东科技,2001,(2).

[2]辜胜阻.政府与风险投资[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3]张景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J].中国软科学.

[4]刘建良.风险投资操作指南[M].北京:中结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2

进一步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继续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根据国家、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政策规定和先进地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做法,特提出如下意见。结合我市实际.

一、认真组织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一)认定范围

各类企业孵化器,国家、省正式批准的市各类园区.市辖区内注册并在当地纳税的企业和生产的产品,符合认定条件的,均可申报市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

(二)认定条件

1高新技术园区认定条件。

1国家、省正式批准建立的;2园区内市级(含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三分之一以上;3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处以上。

2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条件

其中孵化企业使用场地占2/3以上;2孵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3孵化器在孵企业达到30家,1科技企业孵化器占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在孵年度毕业企业数与在孵企业数之比在5%以上;4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设施较齐备,化场地内的企业达到60%.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资金、信、咨询、市场、培训技术开发与交流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服务。

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1经营范围符合国家划定的下列高新技术范围: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资料及应用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环境维护新技术;其它激进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此经营范围将根据国家的最新高新技术范围进行适时修订和补充。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并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2企业运营期限1年以上.

3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每年总收入的5%以上。

4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条件

依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暂行方法的通知》济政字〔〕20号)执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条件.

(三)认定方法

采取随时受理、集中认定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采取分区域、分行业受理、初审,市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工作.集中认定的方式。高新技术园区、科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每季度认定公布1次。认定后由市科技主管部门命名授牌。技企业孵化器每半年认定公布1次.

每两年进行1次资格复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复审不合格的取消其资格。

需重新认定。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发生变卦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的.

(四)组织管理

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市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评审、认定与日常管理工作。

报市科技局认市科技局集中受理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各县(市)区、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本区域、本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受理、初审.并将认定结果报市科技局定;市属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直接报市科技局受理认定;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区域以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备案。

二、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财政部门要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为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企业培植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等.用于扶持其发展。

(一)扶持范围及确认

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内在孵企业,扶持范围:经市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确认,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内在孵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确认,经市级有关部门认定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市级新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按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扶持政策

作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各级财政每年从科技三项费用新增支出预算中安排适当的资金.

当年实现并缴入地方国库的增值税、营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当年新建上述企业、单位、产品,业税、企业所得税比上年新增的局部为新增地方财力收入。其中.其实现并缴入当地国库的上述全部税收为新增地方财力收入。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新增地方财力局部按规定顺序审核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其资金扶持方式,经省确认的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内在孵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其资金扶持方式,经市确认的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由市、县(市)区财政部门依照规定顺序审核安排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原则,为了充分体现“集中财力.每年确定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产品时,将优先选择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能够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和在省内、市内领先的企业与产品给予扶持。

(三)扶持期限

市级以上各类企业孵化器、孵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年底前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1现有符合条件的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底前.各类企业孵化器、孵企业自认定之日起5年内,2新开办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自列入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新产品项目名单的年度起,3市级以上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部级新产品享受3年、省级新产品享受2年、市级新产品享受1年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四)料理顺序

由市科技局、市经委提供具体名单,对符合享受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企业、产品、孵化器、中介服务机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同市财政局审核、筛选确认后,上报省科经确认下达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正式文件。对市确认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技厅、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由市科技局提供具体名单,市财两家联合下达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企业和项目名单。政局审查、筛选确认后.

应在年终向税收所属预算级次的同级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列入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名单的单位.同时依照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由同级财政部门经严格审查后下达审并据以料理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省级以上的新产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查认定文件.涉及省与省以下共享收入的由企业向参与共享的最基层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逐级审核后上报省财政厅审查认定。待省财政厅下达审查认定文件后由参.具体料理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其中,与共享的最基层财政部门根据省财政厅下达的审查认定文件.需由省、市财政负担的局部,年终凭省财政厅、市财政局下达的审查认定文件和理结算手续。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凭证.严格把关,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依照政策规定审查.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

三、大力支持科技效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一)支持范围

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效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二)支持资金

用于扶持科技效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要逐步提高,逐步加大科技效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选择局部重点科技效果转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三)组织管理

负责对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项目、效果的审查认定,市、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是科技效果转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并会同计划、经济管理部门对科技效果转化工作进行管理、协同做好科技效果转化。指导和协调。其他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

四、加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检查考核

(一)考核对象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高新区、市属企业。

(二)考核内容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状况;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专利申请状况;4科技三项经费投入状况。

(三)考核规范

每年进行1次,采取积分制.根据评分情况,分县(市)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两组排出考核名次。具体评分规范由市科技局制订。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3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年上半年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2.6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57.24亿元)的8.0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4.1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37.11亿元)的11.27%。

(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到**年6月,瓯海区拥有经认定的温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17家,温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家。23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有5家。**年上半年,全区3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近四千万元,约占销售比例的4.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0.2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

从**区域划分后,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科技型企业进入工业企业总产值前20强名单,到**年发展为1家,**年发展为3家,到**年达到了7家(如温州市瑞新皮革有限公司、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温州市汇顺达工贸有限公司、立峰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顺威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温州市通用锁具有限公司等),占到了总数的35%。

(四)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相继涌现

**年6月,有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和60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正在瓯海区试制和生产。**年上半年,全区3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收入达8.32亿元,比去年同期(7.56亿元)增长了近一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人达到5.39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总额的64.8%。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企业主要利润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得到成功实施

**年6月,瓯海区共组织实施部级火炬计划项18项;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项,省级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的进程。

(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瓯海区已有60多家企业与国内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较密切的科技合作或技术依托关系。全区拥有部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温州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6家。全区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大,企业单体规模也不大,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快发展

瓯海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需加大力度。**年,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6亿元,仅占瓯海区工业总产值(297.85亿元)的8.01%。**年上半年,瓯海区有温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6%,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大。瓯海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体规模偏小。**年,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居全省第58位,全市第8位;增长率19.31,全市第10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居全省第62位,全市第7位,而且明显低于全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后备高新技术产业有待培育

从瓯海区高新领域的33家企业所属行业分析,4家电子信息行业,占12.1%;属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17家,占51.5%;属新材料行业的10家,占30.3%;属高效节能及环保技术行业的2家,占6.1%。

从企业规模分析,四个高新行业中,光机电行业的企业规模最大,年平均产值超6058万元。电子信息行业企业规模最小,年平均产值仅2453万元。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贡献份额上,主要集中在光机电行业。

表1**年高新产业33家企业分行业企业数、产值占比及平均产值对比表

企业数量占比(%)

产值占比(%)

企业平均产值(万元)

电子信息行业

12.1

5.7

2453

光机电行业

51.5

60.5

6058

新材料行业

30.3

27.6

4713

高效节能及

环保技术行业

6.1

6.2

5214

从高新技术产品分布的技术领域分析,瓯海区23个高新技术产品中,属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的占13%,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占47.8%,新材料技术的占26.1%,高效节能及环保技术的占4.3%,其它占8.7%。

以上数据及表1充分反映了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电子信息、新材料、高效节能及环保技术等行业,虽然在企业数量、高新产品数量上占了一定的比例,但在企业规模上偏小,高新技术产品的规模化程度偏低,光机电(一体化)行业一支独秀,其他行业仅仅是补充或点缀,有待于加快培育。

(三)高新技术产品关联度低,延伸能力差,对行业幅射、拉动作用不明显

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发展快速,但高新技术产品品种仍然不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是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但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仍较低,总量也不大。可以说,瓯海的高新技术产品,零部件、中间体多,整机产品、终端产品少,而且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因此,对关联行业的幅射与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缺人才,缺技术储备,产学研合作度低,整体创新能力薄弱

瓯海区的企业通过近几年来的大量引进和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知识与年龄梯度较为合理的较稳定的技术队伍,但学术带头人、专家型人才、研究开发的攻关型人才仍相当缺乏,真正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则更少,一些外聘的兼职专家或退职专家在唱技术研发的主角,因走掉关键人才而导致高新技术项目半途而废的事也曾有发生。

人才缺乏导致技术储备不足。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缺乏高新技术项目的现象也较突出。**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反映,瓯海区567家规模企业中,仅有6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有合作关系,只占10.6%;3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仅有10多家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活动。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单纯的开展某个项目,解决某项技术难题层面,普遍还没有建立一种长期、紧密、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院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研设备、科技信息等等优质科技资源远未能得到应用。

企业内部而言,科研条件、试验测试手段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不专岗,信息渠道不畅,缺乏对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及趋势的研究与跟踪,内外部科技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水平较低。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高素质人才引进较难,成本高,留不住。

(五)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中小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难

就全区企业层面来说,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据科技监测统计,**年瓯海区规模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约8914.1万元,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140.47亿元)的比例仅为0.64%。

与其它地方类似,缺乏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资金已成为制约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年、**年,区本级财政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投入都在700万元左右,远低于浙江省的平湖、诸暨、新昌、上虞、嘉善等县市,与自身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与实力不相称。一些成长性好、充满生机的科技型企业,一批高新技术苗子产品与初创产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而得不到快速发展。

(六)企业负责人的自主创新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意识淡薄,高新技术产品的知名度不高

许多企业大多是从事传统产业发家致富的,企业经营者知识层次高的很少,许多经营者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场意识、国际竞争意识和核心技术优先意识。**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瓯海的33家高技术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15家,占企业数的45.5%;长远来说,这对高新产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非常不利。

瓯海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在瓯海区的所有省名牌和温州市名牌产品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不多。

(七)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环境欠佳

区域调整后,瓯海区原有有关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难以执行或需要调整。在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的用地、用电方面,没有明确的政策给予照顾,相对于其他的兄弟县(市、区),瓯海区的政策力度明显不够,如龙湾区、鹿城区,它们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用地上给予了1~5万元/亩的优惠。特别是一些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科技型小企业,政府部门还缺乏应有的培育和扶持,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尽快发展壮大。

三、“十一五”期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载体及政策措施

(一)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建立起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宗旨,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瓯海区科技创新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在2007年前跨入浙江省科技强区行列,到2010年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具体目标为:

1.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先进行列。把服装、鞋革、锁具、眼镜、包装印刷、汽摩配、特色农业培育成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凸现的特色产业基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1000项,力争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领域有重要突破。

2.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超过15%。

3.基本形成具有瓯海特色的、开放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家;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有新进展,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比例达到5%;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10家。

4.建立起高效、有序的政府科技管理体系。确立“营造环境、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工作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研究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5.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壮大科技队伍取得成效。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5万人,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200人,全民科技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二)工作重点、载体及政策措施:

1.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高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力度

建立由区长任组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统计通报制度,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列入对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制订优惠政策,建议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并汲取外地相关政策的精华,在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地营造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本区域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吸引国内外更多的科技资源进入瓯海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2.编制高新技术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编制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与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的原则,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高新技术作为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重点项目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工程。在现有科技三项经费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项目的基础上,采取财政每年安排高新技术专项资金,或技改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倾斜等形式,予以重点扶持。各相关部门零距离地对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进行跟踪服务、管理,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3.加快以信息化引领高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重点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通过应用试点与示范,在通信、机械、造纸等行业全面推广先进设计、先进制造、现代管理、现代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加速信息技术在全区制造业中全面应用和深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眼镜、锁具、鞋革、汽摩配、服装、包装印刷、特色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以CAD/CAM提升皮革制造业、服装设计与加工业的技术能力;锁具业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工业用锁、智能锁等;眼镜业发展高档光学眼镜、新型太阳镜,加快应用新型纳米材料;机械行业向光机电一体化进程推进。依托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自主研发,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二次创新。

4.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强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引导规模型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研开投入,着力建设一批省部级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争取到2010年培育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家,培育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中心50个,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以龙头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机构等为依托,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力争到2010年新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50项,开发部级科技项目30项,专利授权1000项,新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比例达到10%。

5.加快瓯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

建议区政府将经济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定位为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为创业人员提供一个安营扎寨、创新创业、孵化成长的场所,为本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要素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各类中介服务与机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一如既往地建设好网上技术市场。对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实现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政府给予一定的科技投入作为鼓励,促进广大企业充分使用好这一平台。

6.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激活用人机制,推行技术入股参与分配,切实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制定灵活、柔性的引才机制,通过引项目带进人才,联络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产生连带效应;建议成立“引进科技人才之家”,建设“校企联合研究生实习基地”,建立区域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联系点和招聘平台,作为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实施“人才515工程”,加强企业经理人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资源开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组织企业家到省外、国外考察,加速企业家队伍成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人才的集聚地辐射地;深化改革,激活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要素入股、期权奖励等形式,与各类高素质人才组成“利益共同体”,在维护资、智双方权益的同时,确保高素质人才能长久地安营扎寨。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建议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传统产业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如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减缓、生态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是我们发展的前提。高技术产业有助于调整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为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所趋[1]。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1研发投入情况。R&D指标指的是从事科研与试验发展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R&D经费支出以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R&D人员投入从2013年353.3万人到2017年403.4万人,R&D人员投入在逐年增长,其中实验人数从291.4万人增长到325.4万人,占比很大,这足以说明我国在发展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R&D经费支出从2013年11846.6亿元增长到2017年17606.1亿元,增长近6000亿元,这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世界接轨。其中企业资金投入也值得关注,从8837.7亿元增长到13464.9亿元,从数据可以清楚看出,企业资金的投入以及占比是逐年上升的,这足以看出企业也是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①。2.2我国科技产出及成果。2013-2017年,我国发表科技论文数量从154万篇到170万篇,出版科技著作从45730种到54204种,科技成果登记数从52477项到59792项,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以及科技成果都在逐年上升,正是科技的进步,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2.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分布2017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7.0%,其所占比重最大;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占比为28%,位居第二。医药制造业占比为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7%。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为3%。因此,可得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以及电子计算机行业,其他行业还是比较欠缺。

3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难度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缺乏研发精神以及设备,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企业的投资,没有很强的主动性。其次,我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再次,在创新方面,我们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还很缺少自主研发的东西。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力以及资源的投入;二是研究生产出的科技成果以及发明;三是最终将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发明应用于实际中,而这些都是在市场上竞争的资本,我们缺乏独立开发和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就会影响我们走向世界的大舞台[2]。3.2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技术研发的周期一般都是很长的,而且结果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研发初期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而这一部分资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收益。除此之外,研发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以研发为主题,与其他企业相比资金方面没有很大的优势,科学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人员的更新换代也随之加快,虽然他们可能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拥有更高的学历,但是缺乏长期的从业经验。面对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缺乏长期实践经验就会导致不能自如应对。其次,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不高以及经济观念不够强也会使得企业遭受损失,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投资项目之前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等,最终使资金白白流失,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二是财务人员的能力有限,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容易随波逐流,不能真正地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3]。3.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各地纷纷建立起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相似、资源浪费等现象,给高新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预算中科研经费支出在逐年上升以及对高新区实行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但是发展结果却不尽人意。除此之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普遍现象是外资企业和内资民营企业居多,这使得该行业发展缺少主导力量,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严重威胁着我们国家的产业安全。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4.1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建议。首先,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提高落后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外贸易水平,使得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均衡发展。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投入,同时利用外商投资创新研发活动,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再次,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具体实施情况来制定合理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案。重点发展优势城市与企业的出口,使其带动落后地区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4]。4.2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拓宽融资渠道,打破原有融资的局限性。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给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条件,向政府申请科研资金援助,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资金的保存与利用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便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结合市场的分析,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以及教育,做好实操训练,建立激励制度,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4.3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建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要有一定的特色性,不能千篇一律,其应该结合本地企业资源,合理的规划园区产业定位以及主导产业。对研发与生产做一定的规划,在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园区主要进行研发,而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园区主要进行生产。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高新技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体系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新项目的开发需要一定的谨慎性。而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已发展得很成熟,资金雄厚,因此我们可以让国有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5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步,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使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不断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陈书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国际化的路径和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9):112-113.

[2]张恒.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10):200.

[3]黄德怀.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及风险防控研究[J].纳税,2018,12(30):111-112.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5

1.1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含义。

(1)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化实践表明;一方面,市场机制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国际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和国家整体形象设计等方面能发挥并且正在发挥出巨大的能动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要普遍和纵深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除了必须塑造企业行为主体外,还必须有政府相应功能的支撑与服务。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所以能对当代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变革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所以能长期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牢固的垄断地位,与这些国家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中对政府功能的作用尚有不少异议的话,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领域,它们几乎都作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职能来实施。这表明,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传统产业管理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分离,正在发生重要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是发达国家政府长期以来不懈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启示。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例,其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已占整个制造业增加值的25%,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为了国家的利益发展技术》报告中强调,技术进步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左右。由高技术产品的开发而形成的带有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的出口额已占商品出口额的40%。1996年5月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确定,由欧盟部长理事会支持召开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产业的竞争力——政府的作用”研讨会,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新经济发展模式中政府功能及其政策问题。显然,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竞争力,是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所在。

发达国家新经济实践表明,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经济功能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政府本身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行为,如把财政资源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去。二是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优惠政策体系去推动、引导、促进、调整和规范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新活动的持续、有序化发展。三是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公共基础设施来提高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供给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功能的形成和作用也相对复杂。这表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并不像传统产业那样简单明了。

(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含义。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反映政府政策、法规、规划与计划等促进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扶持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竞争实力。它是指一定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功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问题提出的重要背景。

从理论渊源上分析,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和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力存在和作用的基础。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竞争优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的主要实施方式,因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就成为决定一国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从政府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政府经济功能的发挥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方式,是加快一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速度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政府功能的产生和发挥,除了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还必须辅之以产业政策。即从强化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的角度,增强政府经济功能对国民经济作用的效果,尽量减少“政府功能失灵”。

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不仅使政府经济功能的强化成为必然,而且使政府经济功能的重点有了战略性调整的必要。为此,必须把政府经济功能集中在工业化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上,进而形成一套能促进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政府政策体系。

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分析,一国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以下五种不同因素的组合:变革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心、工业序位结构等。由此形成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竞争力,一方面是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环境优化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环境优化竞争力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环境优化竞争力又与政府经济功能作用形成和效果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实践分析,要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的效果,必须以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为关键。

从理论上分析,一国或一地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能力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效果之间的乘积。即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能力×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效果。

1.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特点分析。>(1)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强化和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的主要内容。

(2)决定和影响一国或一地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因素。这是影响一国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一方面,只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国家政府才有对其实施产业管理的必要和可能;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其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提高,从而奠定了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必要性、主动性、积极性。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能力因素。它主要包括:政府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投入力度指标、政府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投入力度、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管理机构设置和功能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市场行为主体利益矛盾的政府规范力度等。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效果因素。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幅度指标;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的形成和扩散程度指标;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指标;四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指标;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率指标;六是高新技术企业就业贡献率指标;七是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指标等。

(3)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一定经济体制的影响,但经济体制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只能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其主要原因如下:

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已由过去的单纯企业化、个体化和小额化向目前的政府化、社会化和巨额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政府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规模与实力已成为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知识经济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这是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政府投入功能都能得到充实的体现。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知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技术重大创新和技术、知识在资源配置与利用中的功能成为主要决定力量。由于技术、知识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相关性极小,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一般与经济体制因素关系并不特别密切。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及其知识经济发展中,经济体制变量对其影响主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方针、政策、措施、手段等体现出来,因此,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也成为经济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经济体制对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政府行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何重新认识政府在国家经济职能中的作用,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政府功能的“最大化”和“最满意化”。

(4)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提高一国产业素质的重要条件。首先,政府通过相对超前和富有战略性的优惠政策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客观上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和规模;其次,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主要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高度考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对推动和加快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级化调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再次,政府通过必要的、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等手段,能促进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进而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最后,政府通过制定一定的产业保护和产业开放政策等手段,可提高产业发展素质。

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目标和主要条件

2.1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目标体系:促进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扶持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改善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供给;建立和健全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市场结构与市场体系;建立和强化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企业家才能供给和研究与开发人才供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2.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条件。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既是一个多重目标体系,更是一个客观过程。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建设必须具有条件体系的支撑与服务。具体地,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条件有:

(1)国家规划和战略支撑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成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需求条件,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条件。这主要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对财政贡献率提高等条件。

(3)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的条件。在市场结构改善、提供市场信息和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发挥政府经济功能的主体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的可能方面。

(4)需求引导和刺激条件。引导和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和创造相关需求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又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基础和核心。

(5)高新技术企业有序竞争条件。调和企业行为主体和居民户行为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的利害冲突和利益矛盾,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法规监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条件。强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建设,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充分条件。这是从根本上确保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终极手段。

2.3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功能的一种超越。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既是一个社会日益增长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供给能力的持续增长过程的方式,也是经济管理体制、新兴产业管理方式和体制的不断调整、转换和创新过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生产力的载体,由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作用,由于产业增长的国际因素影响,由于政府功能、作用的局限性,因此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必然过程。

(1)提高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创新的主要内容。

(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形成和作用模式进行重大的转换和创新。

(3)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把刺激和放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作为关键。这既有助于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起步阶段周期,又能极大地加快重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和战略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必须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引导和改善,进而使一定时期的产业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得以顺利调整。即在产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通过某种、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创造和刺激,去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厂商调整生产方向,促进生产要素的重组,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创造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去引导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方向,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功能,使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4)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指导方针是,既要能消除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障碍,又要能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进而提高社会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5)建立和健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促进政府产业政策的完善,并强化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功能。这可通过形成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超前调节,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家或一地区能在某一或某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构造国际竞争的后发优势的关键。实践表明,这既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关键,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核心。

(6)形成有效的政府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市场管理的新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塑造;三是政府与企业产权关系;四是政府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宏观管理模式;五是对高新技术市场垄断的管制和规范能力等。

(7)要创造全面提高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动力机制。必须强调,长期以来,在政府经济政策目标中,需求政策占据了绝对地位,而供给政策则被大大弱化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由于其资源构成和各种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地位和权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创业人才资源和新型企业家人才资源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决定因素。而这些新型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在发达国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对超前,因此,普遍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并且这些新型要素供不应求程度会更明显。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就成为发达国家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一是借助优惠政策条件体系来有效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风险;二是通过提高政府高新技术基础设施供给规模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的多元化机制。这都要求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要以控减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为基点。众所周知,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高风险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风险控制就成为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目标。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风险控制方式主要有:一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二是政府财政直接投入战略性关键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高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安全性;三是政府提供科技创业孵化条件体系,降低科技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和风险;四是提供政府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供给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人才资源的供给水平;五是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分散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

必须指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一国政府财政收支能力直接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状况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关。因此,在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提高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能力。这既能增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政策导向功能,也能大大降低企业市场行为主体风险度,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的形成。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的不到位,由于受其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所限,其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丝毫不比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供给能力上的差距小。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提供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条件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它在这方面的供给职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条件和行为建设的重要性,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飞阶段或成熟阶段,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的手段也要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不能再单纯依赖于优惠政策条件,而要通过建立制度创新的比较优势,来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控制效率。

因此,强化政府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制度创新供给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品种相比,制度创新供给的主要承担者是政府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国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绩效的高低和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的制度创新条件。21世纪美国经济优越的竞争优势,与其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有巨大密切相关。一方面,而对新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背景,作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美国也在及时调整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如科技移民政策和降低国防R&D经费支出的政策等。国防R&D经费支出在美国科技投入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就呈现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63%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另一方面,为了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美国政府积极为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有利的制度创新条件。如2000年联邦政府放宽对人类胚胎细胞研究的限制。美国是一个宗教保守势力较强的国家,政府经费一直被禁止用于有关人类胚胎细胞的研究。2000年,克林顿在其总统任期最后一年中终于取消了这项禁令。由于联邦政府经费在医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占有最大份额,大大推动美国在胚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程。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美国加强了相关法律环境的规范建设。2000年6月3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全球和国内商务之电子签名法》,确认了电子签名在签订合同、使用和存储文件时的法律有效性,规范了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这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非常有利条件,如该法案承认了电子商务网站中大量存在的格式合同的有效性。为了规范信息产业的发展,2000年5月,美国和欧盟达成了“信息安全港”的协议,使隐私权问题正式进入美国科技制度创新范围。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使厂商获得了强大的消费者私人资料收集能力,直接威胁到消费者个人隐私和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厂商进行相应约束。虽然美国企业界一直不愿加强隐私权保护,但美国政府还是力排众议,对隐私权保护提供立法保障。这得到了HP等著名公司的积极支持。

(8)改善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使政府协调行为成为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各国政府加快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预期和责任都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主权国家政府必须在新型国际分工中获得有利竞争地位,在技术、信息、管理、新产品和服务等配置竞争中处于主动。这要求政府必须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实施适当干预。这要求主权国家政府产业政策的设计和操作的开放化要以培植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与合作机制优势为关键,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产业全球化竞争能力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能力密切对应的。因此为了提高一国在产业全球化中的竞争能力,必须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前提。为此,发达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功能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和实施部级中、长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这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中有突出的表现;二是强化国家财政能力对研究与开发的扶持,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规模和结构,提高社会科技投入供给水平;三是加大政府对知识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体系;四是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财政政策,创造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需求,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五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迅速长大;六是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提高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有干预经济的传统,但这种传统模式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促进行为相差甚远。①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过多侧重于行政功能,与市场经济要求正好相反;②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最突出地表现在组建国有企业,进入国民经济诸多行业。而在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能直接参与的行业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我国政府传统的经济干预功能难以实施;③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往往导致很多的投资失误,导致重复建设。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如果国家干预导致了投资失误,可能会从根本上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周期,加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进而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国际差距。这比传统经济下我国政府干预失灵的危险要远大得多;④我国政府传统的干功能没有与相应的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发达国家政府干预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法律手段。客观上,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条件难以有效供给,此时借助行政手段的干预功能能弥补制度创新不足和滞后的缺陷。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入到成长阶段后,单凭行政手段所能实现的制度创新功能就十分有限,同时过多的行政手段可能导致新的制度瓶颈。因此,这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承担全部制度创新功能。从我国情况分析,政府在干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实际上,现行公司法、投资法和税法对高新技术创业的限制还很多。

收稿日期:2002-03-26

【参考文献】

[1]科斯·罗纳德.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M].春秋出版社,1988.

[3]杨俊一.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蔡齐祥,邓树增.2001:高新技术产业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税收优惠

一、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简介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主要以所得税为主,具体优惠形式往往不局限于一种或两种,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通常以间接优惠为主,同时辅之以直接优惠。直接优惠方式表现为定期减免所得税、采用低税率等;间接优惠方式通常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亏损结转、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等。美国也不例外。美国政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资本所得采取的是高税率政策。1969年,美国的资本所得税为25%,后增至35%,1976年再上升到49%。其后果是严重阻碍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78年,美国国会决定降低投资所得税,使税率从49%降到28%。1981年1月31日里根总统签署了“经济复兴税法”,将税率进一步降低到20%。该法规定:(1)增加试验研究费减税制度。对于高出企业过去3年研究开发(R&D)支出平均额的部分,减税25%。(2)缩短机械设备的折旧年限。对于试验研究用机械设备,大幅度地缩短历来的折旧年限,折旧期限定为3年,产业用机械设备的折旧年限定为5年。(3)进一步扩大企业向大学赠送供研究用新设备的减税范围。(4)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型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措施。“经济复兴税法”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美国并没有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或高新技术开发区单独制定或颁布相关税收优惠措施。这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目前,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两个基石分别是:科研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免征各项税收和对企业R&D费用实行税收优惠。

(一)科研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免征各项税收

首先,美国税法上明确,非盈利机构不用纳税,其次,在税法上明确了科研机构(包括官方资助的和非官方的)属于非盈利机构范畴不用纳税。实际操作中,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研究机构只有真正从事科研活动,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才能获得非盈利机构的资格,享受免税待遇;二是收入相关原则,即科研机构获得的收入只有严格用于科学研究,才能享受免税优惠。

(二)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实行税收优惠

鉴于R&D投入与企业开发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关,美国为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把R&D投入与一般性投资区分开,实行“费用扣除”和“减免所得税”的双重优惠。企业R&D费用可选择两种方法扣除:一是资本化,采取类似折旧的办法逐年扣除,扣除年限一般不少于5年,用于软件的费用可缩短到3年;二是在R&D费用发生当年作一次性扣除。作为鼓励措施,企业R&D费用按规定办法计算新增部分,其20%可直接冲减应纳所得税额。若企业当年没有盈利,或没有应纳所得税额,则允许的减免税额和R&D费用扣除可往前追溯3年,往后结转7年,其中费用扣除最长可顺延15年。

二、美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经验

(一)采用普遍非专项补贴的税收优惠方式

美国为了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减免税、费用扣除、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四项措施,这些税收优惠方式是普遍的,即不限定只有软件行业或生物技术等特定行业的企业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传统行业中的R&D同样可以依法享受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条在WTO反专项补贴协议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美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都提供税收优惠,但一般通过对小型企业税收优惠的方式来实现,虽然目标是促进新兴创业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但没有直接采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方式,从而不违反WTO专项性补贴限制原则。

(二)税收优惠与政府导向相协调

美国每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过程实质上是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的过程,然后由市场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按税收优惠的方向进行,从而形成了“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效优惠机制,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事前扶持和事后鼓励并用

高新技术企业从创办到成熟大体可以分为:播种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投资强度逐级递增,而投资风险却呈逐级下降的态势。美国在播种期和创建期,税收优惠侧重于事前扶持;而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税收优惠的重点则更倾向事后鼓励。事前扶持突出地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如美国为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把R&D投入与一般性投资区分开,实行“费用扣除”和“减免所得税”的双重优惠;而事后鼓励的意义则体现在政府与企业对所得的分割与让渡,如科研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可以免征各项税收。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并用、以事前扶持为主,是美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经验之一。

(四)科学地选择优惠对象

美国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和实施是严格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的,如投资抵免根据不同时期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次取消和重新实行或调整,妥善解决优惠方式多样化和优惠方向合理化的问题。

(五)加强税收优惠成本控制与效益考核的管理

为了有效地防止税收优惠支出额度和支出方向的失控,美国政府建立规范的税式支出预算,并对资助的项目进行成果鉴定,对其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预算和考核,连同税式支出成本的估价,一同附于年度预算报表之后。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税收优惠的规模和方向,又能很好地把握税收优惠的成本和效益,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现行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特别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十分庞杂,但主要集中在所得税类、流转税类。并且我国目前的政策是针对特定行业或区域制定的。这是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一大特点。对比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两国对高新技术产业都实行了包括减免税、费用扣除、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在内的四项措施,且两国的税收优惠都主要集中在所得税方面。应该肯定,我国政府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对照美国的成功经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税收优惠措施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现实性

首先,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对技术落后、急需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使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其次,我国所得税减免只对有应税所得的盈利企业适用,亏损企业无法享受。以江西省为例,截至2002年底,共认定高新区内、区外高新技术企业246家,2002年只有25家享受到税收减免。最后,从投产年度开始两年内免征所得税没有实际意义,有违利用优惠政策扶植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初衷。对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免税期并没有带来实质性好处,充其量是给投资者发出了“有利的信号”。

(二)过多地出于财政收入上的考虑,致使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动作不大、力度不够

以增值税为例,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随着我国必须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促进产业升级的紧迫性的不断增强,现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传统产业的加速改造与技术升级,使资本有机构成大大提高,资本投入费用大增,外购资本品(包括无形资产)的数量、比重及其所含的增值税也就相应增加。这样,生产型增值税就必然使企业对外购资本品重复征税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不仅增加了企业税负,客观上还减少了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及用于科技开发、技术进步方面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进行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税收优惠以所得税为主,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有限

我国的税制结构名义上是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但实际上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所得税在税制结构中只处于次要地位。而现行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所得税。由于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四)区域税收优惠强于产业税收优惠,不能体现我国的产业政策方向

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某些经济欠发达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内税收优惠政策中。区域优惠明显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优惠较少。在经济发展初期,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起到先导性、示范性、集聚性和辐射性的作用,可以在短期内吸引资金流向高科技产业优惠的地区,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但是,区域科技优惠会造成区域内外的税收区别待遇,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挤进开发区,甚至在开发区内进行假注册,有悖于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初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单纯的特区、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的科技税收优惠已不能体现我国的产业政策方向,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五)优惠形式多为直接优惠,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多为直接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限于低税率和税额的定期减免,强调的是事后的利益让渡,对于引导企业事前进行技术改革和科研开发的作用较弱。税收间接优惠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税基的减免,强调的是事前的调整,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对技术开发基金允许税前列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可享受投资抵免等措施来调低税基。它可以激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强科技开发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达到国家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财务制度中,虽也规定企业可以申请实行加速折旧,但有较多限制,且并不直接针对高新技术方面的设备。

(六)具体优惠措施不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①又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集成电路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进口自用设备等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同样有悖于补贴专项性限制原则,如果涉及产品出口,必然面临黄灯条款的约束。以上政策(类似政策)需要适当进行修改调整。要么逐步将其取消,要么根据国家财力状况普遍化。

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一)建立符合WTO要求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体系

按照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国家对基础性研究的资助不在限制之列,对产业(基础)研究和前竞争开发(产业应用)活动不超过合法成本的75%和50%的补贴为不可控告补贴。协议允许支持R&D的方式包括政府税收减免。按照协议精神,应该将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定位于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阶段,在不违反或虽然有所违反但不引起起诉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的力度和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将产业基础研究、产业应用研究开发税收优惠作为高新技术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逐步将税收优惠的重心转移到创新孵育体系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支持体系方面来,建立起比较符合国际规范和WTO要求的税收优惠体系。即对现行的高新技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加以改革,使之逐步扩大到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所有的小型创业企业,既不以园区内外为限,也不以产业技术含量为界,使其成为普遍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政策优惠着力点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向普遍优惠政策的转移。

考虑到风险投资基金将是高新技术产业公司重要的股权性资金支持方式,为了促进创业资本的发展,国家可以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其适当的优惠。与风险投资基金一样,以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股票市场也需要税收优惠,应在证券交易税方面及即将建立的创业板市场给予一定的优惠。

(二)实行以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激励政策

由于税收直接优惠的局限性,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税收优惠已普遍转向能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技术革新的间接优惠上来。间接优惠的使用范围广泛,有助于引导企业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实现企业在产业和产品上的科学调整与健康发展。从我国来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我们应该减少直接优惠,增加间接优惠,走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以间接优惠为主的道路。可以考虑的措施包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采取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来核定加速折旧的程度;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允许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科研开发费用和风险准备金,为企业进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分散部分风险。

(三)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增值税转型,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如前所述,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加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负担。又由于购进固定资产的税金不能抵扣,使高新技术产业可抵扣税金较小,影响了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可以考虑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学、高效农业、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积累经验,为最终全面实现消费型增值税做好准备。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应是促进其加快发展的首选模式。

(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管理,防止税收优惠泛滥

实践证明,采用税收优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管理,以防止税收优惠的滥用给国家带来损失和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由于存在非优惠范围内的纳税人试图从税收优惠中获利,所以,每一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都会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应严格依法办税,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优惠幅度进行合理优惠,杜绝人为降低或抬高优惠幅度。地方各级政府不得对科技税收优惠工作进行干预,实现税务部门职能独立和依法优惠。同时加大对滥用科技税收优惠单位和个人的惩处力度,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有效的税收环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美国税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出版。

(2)范柏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法律环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姜爱华《对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激励问题的探讨》,《财金贸易》2000年第6期。

(4)刘溶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6期。

(5)龙飞《促进科技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科技导报》2001年第5期。

(6)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乌拉圭回合协议导读》(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7)叶昕《论科技税收中的效用扭曲》,《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1期。

(8)张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4期。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安徽

2018年以来,安徽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合芜蚌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创新战略平台叠加效应,聚焦创新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构建高效率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健康运行态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

一、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18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和14.1%,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2.3%。上半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全省经济支撑作用显著。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由一季度的12.1%提高到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加大,提高0.5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2.3%,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稳步增长。2.新兴产业继续领跑。从各产业领域发展情况上看,2018年上半年,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材料和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产业等3个产业领域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8.8%。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增速最快,分别同比增长36.1%和19.5%,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3.区域创新进一步协调发展。合芜蚌示范区对全省经济支撑作用明显。2018年上半年,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为51.5%,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其中,作为龙头城市的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的比重达26.3%,位居全省第1位,为全省稳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扎实基础。创新型城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截至2018年6月,全省共有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3个部级创新型城市,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的比重近50%,打造出全省创新发展的“火车头”。落后地区发展势头较好。2018年上半年,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达41.1%,其次分别是六安、宿州、安庆、宣城。

二、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的原因

1.创新型省份政策的落实优化了创新环境。2018年,安徽省继续贯彻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规定(以下简称“创新十条”),修订和拓展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十条”不仅保留了过去“1+6+2”政策中行之有效的条款,更结合实际进行了拓展突破,基本涵盖了科技发展的全链条。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鼓励加大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全省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据统计,2017年安徽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64.9亿元,同比增长1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5%,创历史新高。2.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以来,安徽省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型企业培育力度。2018年上半年,全省新认定科技中小型企业3830家,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地、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为依托,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上半年,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部级高新区,新认定部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家。3.科技创新补短板取得明显成效。安徽省一方面加强落后地区补短板,把加强皖北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引导支持各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和路径,从而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8年淮南市、六安市、宿州市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幅远大于皖南地区的城市。2018年,新增芜湖市、马鞍山市两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域创新辐射带动范围进一步增强。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全省科技企业整体上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和发达地区相比,科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差距。二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全国平均水平是2.12%,安徽省只有2.05%,距“十三五”末达到2.5%的目标仍有差距。三是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不足。发明专利授权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出现负增长,科技服务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四是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全省高校院所大多集中在合芜蚌地区,合芜蚌三市占全省主要创新指标60%左右的份额,其他地区创新资源相对较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四、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8

二、着力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利用天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三桶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名方面科技人才多种形式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专业化聚集、集群化发展。各县市区、高新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要加大财政投入,重点用于科技创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育载体建设、引进培养人才、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等方面,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小巨人”。尤其对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统计领域的中小企业,更要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使其尽快成长壮大,纳入统计范围。

三、着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企业发展最优惠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高新区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和政策落实力度,加强调研,摸清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咨询和培训工作。对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还未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要主动服务,靠上指导,争取全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使其尽早享受相应优惠政策。要根据市局任务,分解目标,每个县市区至少认定2家、高新区至少认定5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每个县市区都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定补助,要积极配合企业,协调税务部门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四、着力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各县市区、高新区要切实加强企业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或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特别是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要全部建立研发机构。今年,市局要出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凡是没有被认定为市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一率不准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要在重点行业、重要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服务平台、实验室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技术研究院。促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开发平台开放使用,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今年,市科技局将设立产学研合作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各类服务平台给予支持,各县市区、高新区也要设立相应配套资金,对认定为市级以上的研发机构给予支持和补助,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9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高新技术产业、5G通信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及我国5G技术发展概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及重要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现代产业,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农机信息整合系统、纳米高新材料、模块化建筑、生物化学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众多高科技产业[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并在一段时间内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与话语权,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次信息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进一步夯实了其全球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领导地位。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人类社会站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窗口,高新技术产业更加凸显了其对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地位。截至2019年4月,我国已累计设立了169个部级高新区,根据国家高工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8年仅我国部级高新区生产总值(GDP)已占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8%[2]。(二)我国5G技术发展概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产业[3],目前,信息通讯行业已成为连接社会各行各业的枢纽产业,5G通信技术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特点,可直接带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类产业,涵盖教育、医疗、制造、汽车、家电等行业,成为助力国家现代化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智慧运行的有力工具,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0—2025年我国5G商用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4]。目前,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已向四家电信运营商发放了5G正式商用牌照,并在全国100余个城市开始了5G批量建设。以5G通信技术最核心的标准必要专利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共有25家企业披露了1.3万多族5G标准必要专利,其中来自华为的占20%,位居全球企业第一位。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5G专利申请聚集地之一。截至2019年9月,在5G关键技术领域,全球范围内已公开专利申请总量为7万多项,其中我国提交的申请量为19334项,约占总数的27%,远超美国企业所提交的标准专利占比,我国已成为5G通信技术标准的重要参与者与制定者。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从2018年3月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对包含大豆在内的美国输华128项商品加征关税。此后,双方经过多轮谈判,于2019年12月,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在长达近1年9个月的贸易摩擦及谈判当中,以5G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始终是美方谈判的重要筹码与“杀手锏”。一是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关键生产部件。美国政府通过对该国本土高新技术产业的直接领导,迫使相关企业停止同中国企业进行正常的商业合作。以中兴公司为例,其同美国30家公司存在业务往来,且生产设备、板卡所必需的芯片,主要供应商均为美国公司。2018年4月,美国以违反政府制裁禁令为由,对我国中兴通讯公司实施制裁,中兴公司被禁止从美国市场上购买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中兴公司是我国5G通信的龙头企业之一,实施芯片禁运后,中兴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冲击,无法进行正常的设备生产、板件维修,企业运营一度陷入“休克”状态。美国通过贸易禁令,迫使中兴公司停产,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二是禁止进入美国及相关盟国市场,利用国际技术联盟进行技术封锁。随着贸易摩擦的持续深入和升级,美国凭借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话语权,高科技产业成为其惯用的制裁武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正是世界各国及其通信运营商尝试部署5G通讯网络的关键时间点,作为目前5G技术专利与5G设备最为先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中国华为公司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同时,美国还连同欧盟等主要盟国,对中国企业进入别国市场进行限制甚至是封锁。三是利用司法手段直接进行干涉,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复杂化。美国对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的各种限制与制裁,也是为了拖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步伐,挤压我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空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无法开展。美方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所施加的制裁措施,直接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生存。据估算,中兴公司因停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华为公司的手机业务也因谷歌公司停止相关系统、软件合作而影响较大,在欧美等市场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错失产业发展机遇,无法获得相关产业主导权。直接破坏了数十年来形成的完整的国际供应链,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式发展时,若被美方限制,也将错失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

(一)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完备人才梯队建设,补足技术短板,提升自我创新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对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人才要求很高,我国需大力倡导基础科学学科建设,在各高校、研究所中培养人才,在企业中锻炼人才,形成完备有序的人才梯队建设;同时,要大力吸引外来人才,争取在关键技术与领域取得突破。华为拥有超过188000名员工,其中约有76000人从事研发工作;早在1999年,华为就已经在俄罗斯设立了数学研究所,吸引顶尖的俄罗斯数学家来参与华为的基础性研发。成立于2008年底的加拿大研究所,是5G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心,拥有400多名研究人员,大量优秀的研发人员成就了华为公司在5G及其他通信技术领域的行业地位,面对美方的芯片供应封锁,华为公司于2019年5月正式启用其国产备用芯片,保证了公司产品的战略安全与持续供应。(二)国家进行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合理使用产业扶持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开发与探索,耗资巨大,且各产业间存在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5G基站的大规模部署,可为物联网产业、高端制造业、汽车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提供帮助,因此,需要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对相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第一期共募集了1387亿元人民币,对23家芯片公司的70个芯片项目进行了投资,面对芯片产业中的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上、中、下的多个环节,大大促进了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缩短了与高通、三星等国际先进芯片厂商的技术差距。另外,国家产业基金在将企业带入正常生产经营轨道后,逐步有序退出,将培育成熟的企业推向科创板等公众资本市场,吸引市场资金参与,形成完整、有效的运作机制。目前,第二期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募资工作已经完成,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相关企业已经开始接洽。(三)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美依存度较高,导致美方很容易掌握对高新产业博弈的主动权[5]。应继续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多合作伙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自身的“朋友圈”。目前,多方联合开发已成为国际市场与国家间合作的主流方式,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航空业,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航空企业面对美国波音公司的强势竞争纷纷退败,转而寻求合作,于1975年在法国图卢兹生产出“空中客车”公司的第一架宽体客机,凭借先进的工艺与优越的性能大获成功,成为全球现今最大的两家飞机生产商之一。我国应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同时可达到增进互信开拓国际市场的效用。

四、结语

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复杂多变,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双方未来的经贸交往必将更加频繁,经贸摩擦也会不断[6],虽然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依然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路上砥砺前行[7],而作为面向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双方的竞合关系会更加凸显,面对美方常常“咄咄逼人”式的制裁,我方必须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通过政府引导,调动广大企业积极性,大力吸引人才,努力补足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短板,在关键领域获取突破,把我国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强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EB/OL].

[2]2019年中国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蓝皮书[EB/OL].高工机器人网.

[3]刘多.5G对经济发展影响有多大[N].学习时报,2019-07-03(006).

[4]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5]那振芳.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吴小丹.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大豆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2019(11):6-11.

高新技术产业范文篇10

关键词:财税激励政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效研究

1引言与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提升产业层次具有重要作用。而一些财税激励政策通过不断调节并优化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当前,许多学者对财税激励政策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王长君(2017)研究了112家高技术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面板数据,发现财税激励政策对于公司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查梓琰和李怡瑶(2017)以广东省为例的研究中,也同样支持财政措施和税收措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该研究也提出二者在促进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马玉琪(2017)以中关村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差异,并指出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财税激励政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且侧重点也有差异。从空间效应的视角出发,陈程(2016)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税收补贴对其是空间负效应,而财政补贴则相反;张同斌和高铁梅(2012)的研究中也表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增长,财政政策效果是要优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具体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效影响。

2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2.1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经营能力主要取决于创新研发能力。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效应,这就使得企业产出的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是少于社会收益的,这种外部性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可能陷研发困境。此时,实行财税激励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摆脱这种困境。具体来说,财税激励政策诸如财政补贴给企业带来的一定的现金流入,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这种现金流入能够及时的冲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短期内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出利润,保证企业能够进行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低税”的保障,长期的低税负的环境,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提升企业生存环境的活性,企业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发展。

2.2有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其主要产出和经营效果取决于该产业的创新研发。而其研发需要专业性、高层次人才,需要先进、高端的机器设备等。这些都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而研发资金投入在短期内往往不能实现收益,技术研发和创新也需要一个周期,从研发、测试、改进到应用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研发团队的研究能力、外部大环境等,这些都可能使研发的过程和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投资时,企业必须面临和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当研发投入资金过大、周期过长、风险过高时,决策者处于考量,很有可能作出放弃研发投入的决定。所以,财税激励政策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能够在客观上提高其研发的积极性,保持创新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避免陷入决策困境。

3财税激励政策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为了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选取如下指标: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用IG表示)来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用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值(用EF表示)来代表财政支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选取税收收入与GDP的比值(用TG表示)表示税收负担。研究对象为安徽省,研究时段为2012-2016年,数据来源为:《安徽统计年鉴》、《2017年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可知:2012-2016年IG值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15.2%增加到2016年的17.0%,表明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是逐年向好;从2012-2016年EF值也在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2.4%增加到2016年的4.7%,表示安徽省地方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是越来越大;而2012-2015年TG值逐年小幅度上升,在2016年稍微有所回落,表明2012年-2015年税收负担逐年增加,2016年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在财税激励政策的影响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4财税激励政策对影响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力量,是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逐渐受到重视,我国也开始不断实行各项财税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各项财税激励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问题。首先,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支持力度有限。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补贴总额数不断增加,且绝对数字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平均数仍然不足。截至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30798个,平均到每个企业的相对数额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与中小型企业来说,受到优惠的力度就更为有限。其次,财税激励政策手段较为单一。目前,我国的财政激励措施多为政府补贴的形式,而缺乏政府采购以及风险投资等方式,这不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同时,税收优惠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我国主要是通过税收直接优惠措施,例如减免税费的方式,给予高新技术产业以支持,但是忽视了间接激励措施的使用,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一些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财税激励政策设置的门槛过高。在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形势下,为保证真实有效,我国对于可以享受财税激励政策的企业设置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和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部分企业冒用财税激励政策导致的资金浪费,可以更加针对性的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扶持。但是,这也会不可避免的使许多原本需要财税激励政策的企业得不到支持,同样也增加了企业为了获得财税激励政策的申报成本,导致财税激励政策的普惠性不高。最后,在财税激励政策的对象方面。目前,我国财税激励政策的主要对象是企业,而忽视了一些机构和高校的研究机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财税激励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研发成果,忽视研发前期,中期这样的阶段性过程。也就是说当前财税激励政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这与技术研发的过程不相适应。

5对策与建议

财税激励政策在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既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利于其技术创新。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中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比重,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同时,扩大财税激励政策的覆盖范围,让更多需要财税激励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到资金补贴。政府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盘活社会闲置资金,多渠道创新财税激励政策的资金投入方式。另一方面,完善国家财税优惠的政策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制度保障,调动其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丰富财税激励政策的方式。在实行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增加政府购买力度,以加大政府采购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结合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的方式、程序以及监管等,并合理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提高政府采购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数额,并向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政策倾斜,通过扩大需求的方式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另外,丰富税收激励政策的手段,对于行业或领域的创新有突出贡献的高新技术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此吸引高技术人才。

第三,提高财税激励政策的普惠性。分阶段对财税激励政策的申报门槛进行调整,逐步放宽限制条件,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优惠,特别是成长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优化企业进行财税激励政策的申报审批流程,尽可能的为企业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空间。

第四,提高财税激励政策的适应性。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一些科研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的密切联系,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另外,财税激励政策应主动适应企业的研发过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周期性的特点,加大对创新不同阶段的资金补贴和支持,同时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在研发成果应用时,通过财税激励政策鼓励产品进入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平竺,王志扬.财税政策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影响探讨[J].税收经济研究,2017,22(03):84-88.

[2]查梓琰,李怡瑶.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29-32.

[3]马玉琪,扈瑞鹏,赵彦云.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广义倾向得分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2):143-149.

[4]王长君.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