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十篇

时间:2023-03-30 09:04:00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1

我个人认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多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向前辈们看齐!但这个不是谁能帮谁提高的,关键是看自身的悟性!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你对那地痞流氓说破天,他也不见得能听进去一个字的!

作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我们都有着讲求文明礼貌和崇尚社会良好风尚的优良传统。每一个人都应当有点谦让精神和豁达气度,多些社会公德意识。人际交往中坦诚相待,将心比心,不虚不假,言行一至,表里如一,更要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心目中有他人,善于考虑他人的需要,善于替别人排忧解难,以助人为乐,当别人遭遇不幸时,及时给予同情和安慰;当别人需要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起一种充满关怀、信任、温暖之情的美好关系。

其实,“心中愤怒不如休,何需经县又动州,纵然费得千般计,赢得猫来输掉牛”(范仲淹语)。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宽容,多一些忍让,献一点爱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处处美好,处处和谐,我们公民道德修养就会大大提高。

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得做到“日三省吾身”。首先,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提高道德修养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烦恼是生来具有的。碰到困难要发扬百折不屈的精神,千方百计地解决困难。要忍得住,挺过去。否则,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

提高道德修养还要做到诚信待人。诚实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说假话。承认错误是认识错误的过程,是改正错误的机会。正直诚实的人知道羞耻,能够把握自己。诚者有信,有信用就能得到帮助。否则,假话连篇,不能改过迁善。自欺欺人,不知羞耻。失去信用,得不到帮助。

提高道德修养还是做到宽容待人,与人为善。凡事要大公无私,不要贪图功名。当社会或他人需要帮助时,要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尊敬他人,敬则能使人保持醒觉状态。这种醒觉的状态使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使人不耻下问,精益求精。丰富人的知识,能应付各种事物。否则,不能保持醒觉,自高自大,学识浅薄,就不能应付任何事物。

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向伟大的党组织靠拢,努力向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进发!我会自觉做到“学不可已、志不可满、骄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始终以先进党员的要求来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能早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向党组织作出汇报,能让党组织放心的接受我的请求,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提高道德修养,让我们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作为的新一代年轻人吧!让我们携手共创和谐社会,美好家园吧!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2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摘 要: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毕业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学。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04-01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大学期间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心理品质等。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较少,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中,很多学生具有强烈的利我主义意识,虽然认为帮助别人和见义勇为是正确的,但是却无法真正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措施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教师要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强化大学生的敬业精神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利用典型和树立榜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努力培养学生的养成敬业的习惯。教师要不断发现、树立、宣传、学习的典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方面,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修养教育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以后工作具有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突出职业精神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同时明确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认识到自己专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的道德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书本有关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讲解,要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点和个性特点,突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2.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事业心,要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其次,教师要有效提高交往和沟通的能力,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除了要发挥教学的职责,要发挥育人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正,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工作机制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始终不渝的坚持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也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诚信”“文明”“感恩”等具体专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逐渐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比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调整学生的学习和生态状态,针对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进行抵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德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他们摆脱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困扰。

4.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建立和完善大学文化过程中,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气氛。学校要展开各行业的先进事迹报告或者讲座,鼓励学生去学习和时间,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树立精品意识,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思想性,增强文化的启迪性。还要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打造个性校园、特色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3

[关键词]礼学;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崇礼尚仪”是中华民的优良传统之一。当今身处竞争激烈的改革深化时期,重视礼仪修养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继承和改造周礼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礼学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中对“礼”都极为重视,在《论语》中言及礼字多达75次。当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孔子礼学思想的精华,有益于从认知和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

一、重视礼仪修养,关注人格完善,打造谦谦君子。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也是对人进行德育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不学习礼仪将会寸步难行。孔子还把礼仪修养看作既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用政令和刑法来治理百姓,老百姓虽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而用道德和礼教来引导百姓的话,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更乐于服从管理和统治。孔子坚信人的善良品质可以通过教化培养起来,礼能使百姓知耻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最终达至天下的太平。

孔子还特别重视礼仪修养中人格的完善。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指出人的文采和实质应配合适当,人不仅追求文雅的内涵,还要追求举止的端庄得体、合乎礼仪。强调惟有在修养上注重礼仪与美好品格有机结合的人,才能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谦谦君子。

此外,孔子重视礼对德的作用,他认为各种美德需要礼来加以规约才能发挥正能量。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泰伯》) 孔子认为恭敬、谨慎、勇敢、正直虽然是人的美德,但是如果没有礼的约束,则会造成过劳、软弱、动乱和伤害等不利影响。孔子还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可见,知、仁、庄诸德虽美好,但如果不以礼加以节制,就不能成为真正美善的德性。

礼仪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行为举止对个人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大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礼仪修养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当前高校礼仪教育欠缺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

二、以仁为本,以德铸魂,成就求仁向善之礼。

孔子认为,礼的形式化和虚假性是导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价值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孔子强调礼中仁的基础作用,并以此来反对礼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孔子认为,只有注重内在的德性修养,外在言行举止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礼。

仁是孔子修身思想的最高准则,孔子认为行仁又离不开人发自内心的敬意和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孔子强调了情对于礼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人若行为符合礼仪但内心却毫无敬意,这样的表现不值得赞赏。孔子在祭礼与丧礼中强调情对于礼的重要性,他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在事奉父母之礼方面,孔子也强调态度}敬、神色愉悦对孝礼的重要性,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关于以仁释礼,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指出人与人交往中通过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来达到融洽共处和良性互动。强调个体在发展的同时,也要设法促进他人和社会的发展。

以仁释礼,以德铸魂表达的是一种拥有情感和温度的礼仪,体现出一种“善”的特质,并倍增了个体的魅力。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认真思考和领悟真善美的内涵,即要明辨是非,心存善念,更要以“善”的行为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大学生要努力追求仁爱、博爱和敦厚宽容,才能拥有和谐美好的生活。

三、知行统一,内外兼修,涵养明礼有德之才。

孔子认为,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向善的动力,只要你乐于践行,仁就会自然达至。他说:“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还强调内省自律对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还要求弟子们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在他看来,人们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要符合礼仪规范,通过不断加强修养和多方面的践行, 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礼仪形象。

怎样才能实践仁并达到礼的地步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了。在实践中,孔子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把尊礼、守礼、行礼,当作是是一种自我修养。《论语・乡党》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这就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的表现。礼仪是一个人向上的动力,对大学生而言,只有内心和行动上有了对“礼仪”的崇尚和践行,心中自然就会向往美好和光明,就会主动抛弃低俗并择善从之。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美好德性的人。为达此目标,加强礼仪修养教育非常关键。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既需要道德观念的认知,更依靠不断的道德实践。对大学生而言,既要强化他们的礼仪习惯,弘扬文明风尚,又要涵养和践行美德,真正做到内外兼修,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傅佩荣<四书>心得[M].上海三联书店,2007(5).

[2]齐英乔.从《论语》修身思想谈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

[3]王海平.大学生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J].文教资料,2007(18)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4

【关键词】《论语》;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论语》作为孔子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 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纵观他的思想和言论,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培养美好的人格、倡导美善的行为、追求理想的人生、恪守人生的准则、达至人生的理想境界等方面的问题。《论语》中的许多言论都是围绕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展开的。他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立志向善求仁,心怀天下苍生

孔子积极倡导学生立志做有德之人。孔子对他的学生讲:“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意思是立志于仁,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做坏事了。“志”是心之所向,指明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仁”作为孔子学说中最核心的概念,“仁者爱人”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立志行仁,积极向善,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关于志向大小问题,在孔子和弟子的一次谈话中得以体现,子路说:“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子路对朋友慷慨大方,希望有福同享,重视友情但目光略显狭窄。颜渊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夸耀长处,不表白功劳,境界比子路有所提升,但比起孔子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因为孔子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他立志高远,心系苍生。希望普天之下老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互相信任托付,孩子能得到普遍关爱。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修齐治国平天下的人格发展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因为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格发展完善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要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只有个人的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成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二、好学乐学实践,知行统一求进

孔子非常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锤炼自己的品德。《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重视学习程度可见一斑。孔子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更重要的。孔子特别重视践行,明确提出要先行后文。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孔子的教导下,孔子的弟子一般都很重视道德实践,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孔子的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少高远的目标和理想,个人道德修养境界不高,因此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时刻对自己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本着对自己、家人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努力成就个体的人格完善与和谐发展。

三、自省察已改过,见贤思齐修德

自省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方法,孔子重视自省,提倡时常保持这种自觉意识。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他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意思是见到贤德之人就要想着向人家学习,努力达到人家的高度,见到不贤之人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一样有缺点,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努力改正。孔子的这一思想提醒人们要时时反省察已,有过改之,个体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难免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主观改造,这些情况在大学生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加强外部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激发他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内在自觉性,养成自省察已的习惯,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自律、成熟与理智,在自省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四、推己及人友爱,言行一致诚信

孔子认为一个有德之人,首先要学会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强调为人处事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爱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即孝悌是行“仁”的起点。爱家人之外,还要爱天下苍生,孔子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从中可看孔子关爱天下苍生。孔子重视交朋友,他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意思是要广泛地爱众人,但又要亲近有仁德之人,即要求人们要结交志同道合的益友。孔子重视言行关系,主张言行一致,忠信诚实,反对讲大话和空话。他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他认为一个人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实现这些话就很难。他还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意即先按照你要说的话做,然后再把话说出来。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来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就应当讲求团结友善、互助合作、诚信忠实。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仁德的光芒。

从推己及人、言行一致到爱家人、爱众生、交益友,孔子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事来说尤为重要,青年大学生只有努力实践仁爱诚信、知行统一的道德修养标准,才能更好立足于当今社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语》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要勇于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通过学习与研究,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和形成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健全和美好人格,在促进个体的成长同时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践途径

作为渴望成才的佼佼者,大学生带着他们无限的憧憬以及满腔的抱负进入了大学殿堂,在他们成才之前,首先要明白他们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他们对成才目标的选择。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最基础以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引大学生从道德修养以及思想修养层面上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如何成才。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选择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目标定位,并对提升他们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实践途径给予一定的指引。

1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原因

1.1 主观原因

(1)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做到个体和谐,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就说过:“认识自我乃是探索的最高目标”这一哲学论断。学生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要满足大学校园整体和谐建设的要求,归根结底,还得靠每个大学生去践行。

(2)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汲取高尚的、先进的文化知识,作为世界上最具历史文化联系性的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这些悠久文化历史值得我们去骄傲,更值得需要我们去传承,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与把握。但就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来说,喜欢看国学的学生很少,相反,多数同学迷恋武侠科幻小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扭转已经发生漂移的大学生文化爱好。

(3)让大学生更好的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来锻炼他们。陶行知先生曾经就提出了“T”型人才、“实践教育”结构理论,后来美国哈佛大学又提出了“通才”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通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后来又陆续提出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些培养模式都共同反应了个道理——时间的重要性。既然他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了那么多的理论知识,他们就应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自己的重新学习,然后将自己新的认识再一次付诸实践检验,以此来实现良性循环。

1.2 客观原因

(1)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想以及荣辱观。曾经就有哲人讲过这样的一段话,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最能够震撼人心的,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道德,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每个人头顶上的星空。道德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且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树立好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

(2)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清楚个人幸福与整个社会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但是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只有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提升了,他们才会懂得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幸福的道理,没有社会整体的幸福,个人的幸福就无从提起。因此,要追求个人的幸福不能脱离整个社会都幸福的大背景、大条件,只有在社会幸福的条件下,个人的幸福才能够得到保障。

2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

2.1 校园实践途径

(1)宿舍实践途径:学生宿舍不仅是大学生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开展各种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充分宿舍的这个特点,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这方面的活动,也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给同学们布置一些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方面的任务。另外一点,当老师领着同学去宿舍的路上时,可以给同学们一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时间活动,例如,当遇到校园宣传栏上沾有“牛皮癣”时,应该让他们去清理干净。另外,当在路上看到饮料瓶、饭盒等垃圾时,让同学们将其捡入垃圾桶,这不仅让他们解读了“文明”的真正意义,还使他们的行为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2)教室实践途径:目前,很多的学生都会出现游离课堂道德底线的情况,将课堂视为茶馆、饭馆等。经常能看见学生在课堂上吃早餐、聊天,甚至睡觉。因此,任课老师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课前的自查,并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讲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之间形成监督机制,并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3)食堂实践途径:作为大学生几乎每天都去的场所,食堂为学生的物质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即食堂也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有利场所。要想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学生应该从食堂方面去寻找实践途径。例如,班级学生可以分成好几个小组,然后将不同的小组分配到食堂的各个大厅,并以此来帮助食堂的员工搞好食堂的卫生工作,另外,各小组还应该阻止用餐学生插队的情况,并对学生讲解这方面的重要性。

2.2 校外实践途径

(1)去车站维持乘车秩序:很多大学,特别是一些建在郊区的新校区,其大学门前的公交乘车路线一般都不尽人意,经常发生争抢座位的不良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了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还不高,他们道德行为与大学教学内容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漂移。大学组织学生去公交车站维护乘车秩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的乘车,还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2)周日义务劳动:很多大学的学生都有义务劳动活动,这除了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外,还可能是一些高校的社团为大学生开辟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周日义务卖报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实践活动还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3)开展多种公益活动:开展公益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校外实践途径。公益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孤儿院,与那些小孩子结成很好的朋友,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并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通过开展这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大学生自己肯定能收获很多乐趣,明白奉献的乐趣,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优良思想,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都获益。

2.3家庭实践途径

(1)帮父母做家务:当今的大学生都没有做家务的习惯,他们回到家要么就是上网、游戏。要么上街、窜门。于是,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很有必要给学生布置回家做家务的任务,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强调几点:首先,自己的脏东西不能丢给父母去做,自己的衣物自己洗;其次,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还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拖地、洗衣服、买菜、做饭等等。总之,学生回到家里,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需要通过帮助父母做家务来养成好的习惯。

(2)陪同父母走亲访友:陪父母走亲访友是很好的一种加深学生和父母之间感情的方法。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亲戚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大学生陪父母走亲访友,既回报了亲友当初的恩情,也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3 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因此高校教育一定要重视。本文阐述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原因,并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围.道德实践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91—94.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6

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5月4日,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知识层次较高,社会责任感和感受力强,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和其他社会青年一起,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实现教育目标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目标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却要取决于信念,它是一个人在形成的关于某个事物或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态度,二者辩证统一,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一个的国家兴旺发达和民族的未来。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凸显出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现实根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到高校中来,影响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思想,过分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都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

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组织实施的渗透破坏活动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外部因素。高校是青年人才集中的地方,境内外敌对势力总是试图通过利用宗教、民族问题等方式煽动青年学生闹事,企图占领高校阵地,并且在大学生当中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动摇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三是信息化的负面效应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在带给学生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网络当中充斥的各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和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混淆学生的认知。尤其对于那些鉴别力不强、思想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来讲,更容易受到网络及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沉重的教学工作量,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学生信念、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的重要责任,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学习,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信服。“基础”课教师还要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无神论,科学精神的教育,澄清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

一是由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其实是教师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升华。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取演绎式教学模式,即一个问题的讲解,先由概念讲起,再一步步探究其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举例进一步解释说明。这样的讲解其实是由结论推原因,由一般到个别,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有时一个生硬晦涩的概念是较难接受的。在教学当中,可以将演绎式教学转变为归纳式教学,即由一个生活中的简单的现象或者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深入,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启迪和升华。

二是由知识型教学到思想型教学的转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尤其是理想信念教学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理想”是什么、“信念”是什么,知识的讲解只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理想信念有更为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但是仅有认识是不够的,要通过案例、视频等引入逐步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树立“问题意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转型带来思想上的巨大冲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容易使人感到迷茫和困惑,而对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敏感度也增强,在正面和负面信息的共同冲击下,他们对课程当中所讲到的理论产生质疑,从而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在课程讲解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敢讲巧讲,要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使他们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将不满的情绪转化为合理、冷静、客观的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帅松林.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7

摘要: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借鉴的精髓。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探索弟子规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的孝道、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天人合一、慎独等优良美德具有重要的时代教育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 思想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强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偏重“两课”的理论学习,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缺陷,思想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全面的。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政治信仰固然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人的文明修养和文化品位,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单靠政治理论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互补共进,这有助于调整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树立起富有时代风貌的思想道德情操。《弟子规》作为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历史遗产,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以圣贤之道来教导学生为人处世。《弟子规》不但是儒家的基础,也是人性的基础。其所具有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已经深深地内化为人们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人们思想的重要力量。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塑造美好的心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发充分挥《弟子规》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在应用弟子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一,批判继承的原则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弟子规也不能脱离其历史局限。所以在应用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全盘吸收,必须是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收的过程中还得合理地加以改造、创新,找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益的方面。

第二,创新性原则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中,他的思想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受其影响,所以说思想具有时代性,都是为思想所产生的那个时代服务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于过去,尽管曾经辉煌,但那已是历史,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现在有别于历史。所以,在应用弟子规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时,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需要因材施教,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

第三,渗透性原则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思维方式以及精神文化状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也不能采取强硬灌输的方式,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尤其是在初期应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应该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方式进行。

第四,互补性与互容性原则

《弟子规》的应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属于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反映了东方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后者属于现实教育,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经济革命的产物。二者不仅具有互补性,也具有互容性,是历史与现在的结合,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二)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进弟子规的内容是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90后的大学生已错过了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意识淡漠,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在大学阶段我们需要,目前,在我国高校“两课”中还没有将这一部分内容所遗失的教育给大学生补回来,为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内容代代传承,同时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入弟子规的内容,列入教学大纲。同时还可以在以教育部规定的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基础的前提下开发适合本地区,本院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弟子规”全书,使其成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以点带面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

《弟子规》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另外大学生学习弟子规,这也是对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即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8

大学伊始,听了董嵩斌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后,我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缺乏对党的系统的学习,对党的许多的知识还都是一知半解。这次,我终于参加了机电学院第十六期积极分子培训班,我对党的知识和理论有了更深的领悟。同时也感觉到我过去的学习还是很不够的,在我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还有许多地方还没有达到要求。这次集中学习解决了我思想上的疑问,使我更坚定了向党靠拢的决心,受益非浅。

我们大学生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知道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在历史的进步中得到验证,它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这次学习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先锋队,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是引导人民胜利前进的思想先锋队,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因为这些我党才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才能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社会主义,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现在的一切。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思想道德修养上提高自己。一个人必须有高尚的情操,因此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怎么能让人民相信,怎么能让党接受呢?因此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努力培养自己道德情操。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思想来要求自己,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有思想的“四有”新人。

其次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分析当前世界和国家问题。在努力学习党的章程的同时还需认真思考,我们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是时刻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党无时无刻不再进步,我们这些快要加入这支队伍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并且严格反对一切不利与我党的活动。时刻牢记党对我们的要求,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一定要进一步发展,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不端为我们当增添新的力量。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突出问题;对策;提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思考

当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商品意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外先进技术文化的引入、国内经济体制转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观念,新体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及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不可忽视 。

1、市场经济在当今新形势的大潮下,在当前带给我们很大的好处,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及正面效应也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是不能忽视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面临的考验,他们趋于功利化。很多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非常明显呈增长趋势,透明的思想上蒙上了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在参加活动中抢先是好事但是他们中喜欢当主角的居多,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大有人在,而不喜欢当配角的人就更多了,普遍的问题是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繁琐的事更不愿愿意做重复性、舍不得付出性质的工作。有较强的虚荣心,不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兴趣的发挥。在校时往往以追求成绩、学历为最高价值,。毕业时又以自身待遇的高低为目标做为基本价值取向。忽略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奉献精神。

2、思想认识得不到提高,高度不够,导致承受能力降低。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如何面对学会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都变成了一种能力。在改革开放快节奏的今天,市场经济致使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学会坦然的面对,是考验种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导致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出现多重心理障碍由于认识水平的高低,有些学生的理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群体意识,如何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提高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容易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感是大学生不能正常工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的最大原因。

3、成才动机上的个人主义倾向不严重是不现实的。把理想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考虑的是自己的买车、买房等等生活。同学的学习动机不能和国家振兴、祖国强大以及社会发展形成必然的联系,这些都不关他们的事,以自我成才为中心才是他们的思想,自扫门前雪的思想非常严重。为实现自我价值,自己过得富裕是他们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的而奋斗,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拿一张大学文凭,找个好工作。没有这则想的吗?其实有很多人就真是这么认为的

4、语言与行动分离。大学生在高校里面经历了大学系统的教育之后,他们学到了本领有了很强的理论认识嘴上功夫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具体的体现是什么样哪?说白了就是理论能力强,实际动手能力差。在工作学习生活上不注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协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严重,整体意识、协作意识薄弱;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不具备奉献精神。比如说现在一些大学生乘公共汽车虽然有让座的。但是这种热情和冷漠比起来还是前者更大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在很多大学生生活中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学生大多都是过集体生活,在宿舍里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其他同学服从自己的意愿,经常由于一些小事而与宿友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 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很多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可是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它们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的自立意识不增强,协作意识不提高总的来说都是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道德素养问题:

1、诚信的问题: 作弊, “作弊”不单单在中小学中存在,在现在的大学中更是大学校园中风行的,它们不是一般现象,确实是普遍现象。大学生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现实中,作弊现象在普通高校内普遍存在,拔尖的一些高校也有这种现象吗?回答是肯定的即使是我国最好的学校也不能说没这种现象。抄夹带、传答案等作弊形式是传统的也由"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而且集体作弊也存在等等,买答案,发短信、带手机甚至找替考。尽管学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没有遏制住,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也有就是我们教育制度所导致的。

2、自私狭隘的现象:当今的大学生很多不是独生子女的少,过分地溺爱,孩子,而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的教育,对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质需求,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唯我独尊的性格。晚课的“占座”也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晚自习开始了,人不用到,先拿纸条、书本“占”着座位,那么后来的人只能“望座兴叹”。 “座无虚席,人不过半”是更有甚者了,晚自习结束了,很多被“占”的座位却还一直空着。“占座”事情不大,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既窝火却又无可奈何。现在一些大学生乘公共汽车有让座的热忱的也不多,从小教科书上灌输的基本美德消失无踪。在宿舍里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大多都是过集体生活,要求其他同学服从自己的意愿,经常由于一些小事而与宿友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措施

1、从大学生刚开始入学就进行思想教育,很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政治理论灌输对大一的学生。通过政治理念的提升,为辨识是非奠定科学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培养自律和自主的好习惯,从而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实现高尚的道德人生。大学生本身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用学会的本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通过学习让大学生他们在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关心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表现大学生重视个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大学生渴望成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一件好事。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重、发展的一个标志。是人生价值观问题,是自我意识对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多种认识,是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的统一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并跟随它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思维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说白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 具体表现为他们对自己的体力、智力、能实际上就是自立意识的成长过程,力都充满信心。

2、利用网上聊天室的功能在学校校园网上,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收集当前,对学生学生思想状况掌握,在BBS上进行热点讨论,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定期对比,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华中科技的"白云黄鹤"、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等就是目前办得比较好的BBS站点,重视的人群多点击的人气很旺,通过这些站点能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3、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勤工俭学,通过社会实践锻炼的大学生思想就不能提高。社会调查、工作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学习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为社会风气的好转作出贡献。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分清是非,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而又道德高尚的人才来。 但是,解决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让大学生自我找准标尺!大学生如果坚定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和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篇10

Abstract: Discuss the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identity.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ents' legal concept. Think that exploring the basic value of law in law teaching of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can cultivate students' equal spiri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pirit; learning the content of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law can developstudents' awareness of constitution and political system identity; teaching modern market economy law can develop student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andthe awareness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raining statutory rules can develop students'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s.

关键词: 大学生;公民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治认同;培养路径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itizenship;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legal identity; training wa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318-02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养成,反映着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对于塑造良风美俗,提升民族素质和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法治国家与现代化国家的构建。而当代大学生,站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最前列,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他们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意义尤其深远。

1公民意识与法治认同

什么是公民意识?有学者这样解释:“公民意识是近代的产物,它有两层含义,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是民众对于这一权力公共性质的认可及监督;当民众侧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它是对公共利益的自身维护和积极参与。”公民意识包括主体认同、法治认同、政治认同和道德认同等,是公民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政治地位,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和应承担的法定义务的认同理念.公民的法治意识首先是产生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思。按照法律的精神走路,小农的意识的摈弃和决绝应该是当前学者专家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包括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当代文化学者、诗人张修林对公民意识有这样的阐述:现代公民意识,与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密切相关。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得以形成、维护和发展的有力保障。离开了现代公民意识,就不会,至少难以产生现代民主社会制度。现代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社会制度的前提。同时,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无疑地促进着现代公民意识的提升。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共依的、共存的,在交融中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今中国正在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但是,我们却未能如愿地生活于成熟的法治社会之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的基本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成为我们社会的信仰,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权力制约等法治的根本要求,依然没有在观念上被信奉、在实践中被遵循。究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公民还不具有与现代法治国家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运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性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的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

法治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整个现代社会的运行都必须处于法律范围之内。它是公民意识理性化的体现,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的有序状态,否则一味强调权利,只会造成个人利益的极端化,难以形成良序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为,公民在遭遇公私利益冲突时,应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在遭遇法律或道德困境时,应主动承担法律道德责任;在公共生活中,有责任参与社区建设、环境美化和公益事业等公共活动;在政治生活中,有责任对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监督和支持等[1]。

2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的

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法治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没有把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当作学习目的,重视实用性较强的部门法知识,忽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的法理和宪法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对于依法治国的意义、民主与、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不够。而法律信仰意识与法律权威观念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对现行法律的尊重、信赖及认同,有些大学生之所以走向犯罪的深渊,绝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匮乏,而更是法治观念和法律信仰的缺失,他们没有法治观念的支撑,失去了对法律的尊重与信赖,有的即使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但仍经受不住私欲的诱惑而违法乱纪或者犯罪[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5号文件”)中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法制部分的教学中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可见,《基础课》法制部分通过教学所追求的公平、秩序、平等等方面的价值与现代公民意识是契合一致的,所培育的权利与责任、自治、自律以及规则意识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3]。

3《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认同观念培养路径

要在《基础课》中培养大学生法治认同观念,更好贯彻“5号文件”对《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基础课》教学必须变革现有的法制教育体制,不能再对大学生机械地进行普法灌输,教学目的不是要将他们培养成法律的操作工具,而是要结合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义,更多地在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认同观念方面多下功夫[4]。具体而言,可以结合《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的路径培养:

3.1 在探寻法律最基本的价值中培养大学生的平等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在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看到法律与现实的关系,一方面认识到法律要反映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又一方面认识到社会现实与“理想的法”是有距离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需要从多个方面抓起的,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既不能因为某些现实与“理想的法”遥遥相距而丧失对法律的信心,也不能因为局限于现实而失去对如公正、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的追求;既要重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也要帮助他们去掉“法是万能”的这样天真的看法,引导他们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法律。而这种科学理性精神恰恰是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意识。如在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时,即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针对特殊群体的特别立法背后的法律价值:当一种群体处于弱势,以国家力量给与强制性的保护正是社会公正精神的表现,也正是以形式的不平等来达到实质平等,从而达到培养其平等意识的目的。

3.2 在宪法及行政法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培养大学生的意识、政治制度的认同意识如在介绍《宪法》时,引导学生认识“根本大法”价值所在,认识宪法是一国全部政权架构的合法性基础:深刻地理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知道以宪法为依据来治理国家是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宪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权力必须来源于宪法的明文规定,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行使,公民基本义务也必须来源于宪法的设定。教育学生树立意识,认识到对宪法权威的侵犯,就是对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侵犯;没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就得不到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也就无法实现。而在讲授行政法中“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时,不要仅限于抽象地阐述要义,而是要让学生深刻认识“有限政府”的深刻内涵,理解现实的政府行为的实际意义,从更科学更理性的角度认识政府功能、政府运作的行为方式以及树立切合中国实际的政党观念。总之,通过宪法及行政法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大学生了解我国民主制度,深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趣,强化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超越传统教育中人和国家关系的感性认识,更理性的认同、热爱国家,使其在未来能正确处理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成为合格的公民。

3.3 在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内容的讲解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大学生是时代的主人,他们的公民意识强弱,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程度。就目前来看,确实还有不少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缺失。这要求学校对其培育,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大学生不仅要树立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意识,而且要树立在国家和社会中具有不可推卸的、理应承担的责任意识。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优良的公民意识可以使法治理念、法律制度最大限度的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信念和准则,从而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5]。

3.4 在法律规则的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本身是一种规则,学校可以利用《基础课》课程的特点加强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法律虽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看它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总之,《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因其本身固有的特点、特定的教学目的,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存在诸多的切合点。法治认同观念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也是基础,只有建立起有序的规则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得以形成,才能成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辱党和国家的期望。

参考文献:

[1]陈大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教育内容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70-80.

[2]陈丽洁.论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8):129-131.

[3]武晓婕.优秀影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9,(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