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十篇

时间:2023-03-23 17:27:05

蛋白尿

蛋白尿篇1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对全身血管、内脏器官造成持续而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病程超过25年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累计发病率高达25%~40%,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病因。微量蛋白尿(即尿中白蛋白排泄率20~200微克/分钟或24小时尿中白蛋白总量30~300毫克)是糖尿病肾病的最早期临床表现,也是隐性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诊断标准。

微量蛋白尿跟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糖尿病人出现微量蛋白尿时,如不加以控制,5~10年内将有50%患者进展为临床肾病期;同时也是糖尿病人群中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发展,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原来血压正常的糖尿病人血压也会升高。到了糖尿病肾病晚期,尿中出现大量白蛋白,24小时超过300毫克。当24小时白蛋白超过550毫克时,尿液常规才能测出白蛋白,并出现浮肿和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患者处于肾功能不全,伴有尿毒症等一系列表现,治疗非常困难。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对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当立即筛查微量蛋白尿,以后每年筛查1次。

微量蛋白尿是一项特殊的生化检测项目,在普通的尿常规检查中是不能测出的。如果在普通的尿常规中能测出尿蛋白,那叫临床蛋白尿。

蛋白尿篇2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痰瘀同治;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血管内皮损伤;综述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管方面的病损,这种损害是与高血糖同时发生并进行性发展的,由于血管与体液尤其血液的接触非常密切,任何程度的血糖升高都会首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启动一系列的并发症机制,尤其首先激活快速反应机制,如自由基的损伤及氧化应激,可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随着病程的延长,蛋白质糖基化、多元醇通路等慢反应机制也被激活。作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血管病变,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7倍,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现代医学在防止这种高糖性内皮损伤方面主要是控制血糖,其它有效的手段不多。而中医药在防治这种糖尿病血管早期损伤方面有其特色。

1 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引起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细胞数目和内皮素浓度增高。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黄敬泽等[2]研究发现,患者ET水平升高和其长期糖代谢紊乱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被糖化,使其变形和携氧能力下降;加之血红蛋白内的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使其释氧能力减低,长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并激活凝血系统,糖尿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导致循环内凝血酶增加。说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损害,而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和平均血糖越高,则血管内皮损害越严重。有研究提示,内皮素参与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尿β2微球蛋白排泄增加标志着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损伤,同时也反映全身血管内皮的损伤,即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微循环动力障碍。微量白蛋白尿,血及尿β2微球蛋白不仅反映早期DN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害和功能异常的标志,而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孙明等[3]在实验中发现,高血压鼠在3月龄仅以尿白蛋白和尿β2MG升高为表现,血β2MG暂未见显著变化,尿生化指标较血指标敏感,说明早期已有肾小管功能的损害;病理结果显示,此阶段有血管内皮的损害,表明尿白蛋白与血管内皮病变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随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及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浓度也增加,说明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

2 中医药治疗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所得出的机体“寒热虚实”主要是体表微血管开放之多少、血流之快慢,或其机能之亢进或低下的表现[4]。内皮细胞不仅是血管的机械屏障,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内皮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以影响血管的功能甚至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血管的损伤,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代谢的异常、就是血管损伤的标志。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中医药可以通过早期介入及时对血管内皮施加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目的[5]。中药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内皮而达到的。有研究表明,三七总苷使试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明显降低。通过观察其24 h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微量白蛋白降低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三七总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说明该药对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王滨等[6]通过动物实验及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可通过降血脂、抗氧化损伤、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平衡凝血与抗凝系统活性、抗细胞凋亡等方面,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韩学杰[7]等采用高脂血清24h造成的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运用痰瘀同治方保护损伤的内皮细胞,用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再给不同浓度中药血清,观察生化指标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痰瘀同治方小、中剂量组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抑制细胞过度凋亡。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 中医干预对血管内皮损伤后果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变在于肾小球血管和肾小球基质中的葡萄糖胺聚糖浓度降低,导致血管内皮和基底膜的通透性发生障碍,使白蛋白漏出,并可产生过多的胞外基质蛋白,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Parving等[8]曾报道在未充分控制和新近发生严重高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液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待血压控制后又能减少,认为白蛋白尿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信号[9]。人体内血循环中的β2微量球蛋白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分解,正常人血β2微量球蛋白含量极微,成分和分泌量非常稳定,正常尿中β2微量球蛋白含量也甚微。当糖尿病引起肾脏早期受损,即进入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β2微量球蛋白升高。当影响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时,β2微量球蛋白吸收减少,清除率降低,导致尿β2微量球蛋白明显升高。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量球蛋白都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也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血管损伤的指标。刘贻如[10]运用化瘀解毒泻浊汤对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后检测尿微量蛋白发现,具有化瘀解毒泻浊作用的中药方,能够有效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脏微循环,从而有效保护肾功能,防止微量蛋白的丢失。李华等[11]对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均用滋阴活血治疗取得疗效。如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用补益肝肾、活血止血法,以杞菊地黄汤加炒槐花、三七粉、丹参等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补肾活血、利水排浊法,以济生肾气丸加丹参等取效,合并冠心病以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法,用六味地黄丸加瓜蒌、丹参、失笑散为基本方;合并神经病变的肢体麻木等证用补肾活血、养气舒筋法,以六味地黄丸加鸡血藤、忍冬藤为基本方;肢痛加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合并肾盂肾炎拟养阴活血、清化湿热法,用六味地黄汤合滋肾通关散加减。陈根成等[1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MA与冠心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推测二者可能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内皮功能障碍。文献报道,氧自由基触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对冠心病形成有重要作用。丘瑞香等[13]研究发现心脉通胶囊有良好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损伤。

4 痰瘀同治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后果的意义

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由于痰浊瘀血互结沉积于脉络(血管)壁形成固定不移有形可循的脉络瘕疵,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闭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因此,活血化痰既是治疗糖尿病,又是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基本治疗法则[14]。如若辨证得当,立法组方无误,可获一般常法难以取得的效果[15]。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可进一步导致全身微血管及大血管的病变,如常见的糖尿病肾损害,心肌损害,大血管损害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痰瘀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的病变。彭培初[16]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用清泻通瘀方和科素亚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发现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25%;观察组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

5 结语

总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至今仍没有某一种学说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理一定会被进一步阐明,而痰瘀同治法将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开启新的切人点。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作为血管内皮损伤标志和心、脑、肾等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因此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害,简化繁琐的检测。而中医辨证论治产生的痰瘀同治方将可能通过祛痰活血来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远,刘 伟,朱 琳.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医药研究述略[J].吉林中医药,2004,24(5):5759.

[2]黄敬泽,张 珍.血管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值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7072.

[3]孙 明,吴 峻.两类尿蛋白对不同时期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6):1013.

[4]张 涛,穆 祥,黄会岭,等.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5):391396.

[5]朱智德.中医药对心血管内皮损伤干预的研究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751875,1919.

[6]王 滨,周苏宁.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28962898.

[7]韩学杰,崔 巍,张立石,等.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清损伤体外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3032,38.

[8]Parving HH,Jenser HA,Mogensen CE, et a1.Increased urinary albuinin excretion rate in benign essential hypertension[M].Lancet,1974:1190.

[9]莫 伟,曾钦凤.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3):272273.

[10]刘贻如.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69.

[11]李 华,黄 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痰瘀论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4):2324.

[12]陈根成,杨志敏,黄培新,等.毛冬青甲素对高血压大鼠脑内血肿及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1997,6(3):127128.

[13]丘瑞香,罗致强,罗汉川,等.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42344.

[14]李振中,尹翠梅,郭俊杰,等.痰瘀互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6):6163.

[15]李连贞.痰瘀同治法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1,21(2):4.

[16]彭培初.清泻通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3):202203.

[17]高彦彬,赵慧玲,关 崧,等.糖肾宁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滞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409411.

[18]韩学杰,张立石,沈绍功,等.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5):515518.

蛋白尿篇3

在临床接受尿常规检查时,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一种异常表现。对于蛋白尿,有的人对此很恐慌,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在肾病科就诊的患者中,50%的患者都是因为对蛋白尿不够重视,来医院就诊时肾脏已病变损伤较重,部分人已发展为尿毒症。错过了极好的治疗时机。

如何区分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医学上,把含有蛋白质的尿液称为蛋白尿。身体健康的人,一般情况下,尿液中是查不出蛋白质的。如果尿中出现蛋白质,往往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低烧、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都可能诱发蛋白尿,而部分心脏病患者和中风患者,在病情突然发作前,尿中也会出现蛋白。

然而,并非所有的蛋白尿都是由疾病引起的。蛋白尿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健康人群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尿蛋白阳性,当您发现自己出现蛋白尿,不用特别恐慌,但必须引起重视,查找原因。

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可见于剧烈运动(或劳累)、精神紧张、长途行军、高温作业、受寒、发热和进食较多的高蛋白食物后。其主要成分是白蛋白,蛋白定量≤0、5克/24小时,很少超过1克,原因祛除后尿蛋白可迅速消失。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多发生于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根据尿蛋白的多少,又分为微量蛋白尿、少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其中大量蛋白尿可能和肾小球肾炎有关,少量蛋白尿伴有夜尿增多,或尿糖阳性等,就要警惕是否是肾小管间质病变所致的蛋白尿,高血压肾病早期、尿酸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药物性肾损害都会引起肾脏损害。

如果出现微量蛋白尿,就得小心了,说明可能迈进了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行列。需要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和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什么是性蛋白尿

患者经常问道:“为什么身体在站立和活动时出现蛋白尿,静卧休息时就会消失呢?”性蛋白尿只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它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若是生理性性蛋白尿可以自然消失,一般无明显肾实质病变,对肾功能也不会造成明显损害。

性蛋白尿的确诊比较困难,需要比较全面的检查,排除众多原发与继发性肾脏病后才可以确定。如果诊断依据不足,盲目确诊为性蛋白尿,很有可能延误病情的有效控制。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可考虑生理性性蛋白尿。

1.多发生在瘦长体型的健康青年或成年人。

2.清晨起床时尿中无蛋白,经活动一段时间后,尿蛋白可明显增多,但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3.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一般少于1克,主要是白蛋白。

4.无临床表现,或仅伴有血管舒张不平衡的现象。

蛋白尿篇4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05-02

Patients with Diabetes Glyc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Urine Trace Albumin Correlation Studies/FAN Li,CHEN Min,WU Xiao-li,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3,11(32):5-6

【Abstract】 Objective:Diabetes glyc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urine trace albumin correlation,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diabetes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function injury.Method:Immune turbidimetric method, chromatography and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urine trace albumin urine alpha 1 microglobulin concentration.Result:70.67%(106/150) with diabetes glyc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atients with normal urine trace albumin average concentration (59.72±55.81)mg/L respectively, (30.27±22.21)mg/L, which compa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Diabetes glyc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urine trace albumin concentrations correlation, glyc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amage.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Glycated hemoglobin; Microalbuminuria

First-author’s address:Wuxi NO.4 Hospital,Wuxi 214062,China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病因多且复杂。其特点是血糖升高,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监测血糖水平长期而稳定的指标,对糖尿病筛选、诊断、疗效考核等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可导致不同脏器的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本研究着眼于HbA1c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分析,探讨HbA1c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监测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91例,女59例,年龄31~84岁。所有检测对象均无肝肾疾病史。

1.2 仪器与试剂

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诊断,德国),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免疫比浊试剂(基恩公司,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测定试剂(D-10,BD公司,美国)。

1.3 标本采集及测定

患者于清晨空腹采集EDTA抗凝静脉血2 ml,测定HbA1c,同时留取小便标本5 ml,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HbA1c测定采用色谱法、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本科室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标本采集2 h内完成HbA1c、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测定。在实验中进行常规室内质控,质控品测定值在可控范围内(±2 SD)认为标本测定结果可信。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HbA1c浓度

150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浓度为(8.25±2.25)%,其中106(70.67%)例患者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6.5%),并以此为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HbA1c增高组(106例)和正常组(44例)。

2.2 糖尿病患者HbA1c浓度与尿微白蛋白水平相关

分别对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平均浓度分别为(59.72±55.81)mg/L、(30.27±22.21)mg/L(图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尿微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5.28%(48/106)、20.45%(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13,P=0.001),详见表1。

图1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尿微白蛋白阳性率比较

组别 U-MG升高

(例) U-MG正常

(例) 总数

(例) 百分率

(%)

HbA1c升高组(n=106) 48 58 106 45.28

HbA1c正常组(n=44) 9 35 44 20.45

2.3 糖尿病患者α1微球蛋白浓度

两组α1微球蛋白浓度分别(2.48±2.20)mg/L、(2.17±1.92)mg/L

(图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05)。

图2 两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浓度情况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是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已同时作为糖尿病患者病情评估的“金标准”[3]。并且由于血红蛋白半衰期长、糖化血红蛋白结合稳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4]。与血糖测定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干扰因素少、稳定性更强,2010年1月国际专家委员会发表声明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并确定HbA1c≥6.5%为诊断切点[5]。糖尿病常累及多脏器,可导致不同脏器的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

本研究目的分析HbA1c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分析,探讨HbA1c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监测的应用。首先对150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浓度为(8.25±2.25)%,超过了6.5%的诊断切点。进一步分析发现,106例(70.67%)患者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分别检测HbA1c增高患者或正常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显示HbA1c增高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59.72±55.81)mg/L、阳性率(45.28%)均显著高于HbA1c正常组。本研究继续继续探讨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另一重要指标尿α1微球蛋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浓度分别(2.48±2.20)mg/L、(2.17±1.9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与α1微球蛋白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是糖尿病肾病检测更灵敏的指标。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具有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可作为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检测的指标。

参考文献

[1]胡应龙,徐明显.糖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4,4(7):397-399.

[2]Wolf G.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Kidney Int,2000,77(suppl):59-66.

[3]瞿良,王惠英,朱玉琨,等.糖尿病血红蛋白检测的循证检验医学观

点[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0):718-721.

[4]王笠,李琳,王达,等.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120.

蛋白尿篇5

【关键词】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DM)是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综合症。常伴有肾脏病变的缓慢性进行性恶化,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糖尿病病情和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是诊断DN的早期重要指标[1]。我们通过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HbA1c、FBG、mALB、TG、TC、LDLC、HDLC的检测,探讨其相互关系和对DN早期诊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门诊和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诊断符合WHO(1999年)DM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女43例,年龄52~75岁。正常对照组80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已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肾脏疾病等,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0~71岁。

1.2 仪器与方法 清晨空腹(禁食12 h)抽取静脉血,HbA1c采用EDTAK2抗凝全血,其余用血清检测,并留取尿液检测mALB。HbA1c和mALB使用挪威NycoCard Reader II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和配套试剂及质控。其余项目使用日立708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LDLC和HDLC采用直接法。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质控物为罗氏质控血清。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HbA1c、FBG、mALB、TG、TC、LDLC的浓度显著增高,HDLC的浓度显著降低,两组的各项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糖尿病组中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比较 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脂蛋白代谢紊乱是DM发生,发展的病变机制。持续高血糖导致的蛋白非酶糖基化是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与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的,糖化反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相对不可逆,它合成的速率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浓度[2],不受短时间内血糖水平波动的影响,在高血糖及血糖、尿糖水平波动较大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更有诊断意义,故被认为是糖尿病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协助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HbA1c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3]

糖尿病肾病最早的临床信号是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出现微量蛋白尿。早期DN基本无症状,而此时部分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已经可以检测到。实验表明,糖尿病患者的HbA1c的增高,可增加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二者呈正相关性,所以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程度有关。而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尿微量白蛋白是DN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因此,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燕,赵敏.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3,26(9):562563.

蛋白尿篇6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早期诊断DN对DM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尿mAlB做为诊断DN的主要诊断指标。DN也是一种慢性炎症,血CRP是炎症反应中灵敏指标,因此检测血CRP含量可了解DN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DN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0岁,平均52±9岁;全部为消化科住院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0岁,平均55±10岁。

测定方法:CRP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mAlB试剂。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

结果

80例DN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尿mAlB和血CRP含量,见表1。

结果DN组尿中mAlB 12.5±0.85mg/L,血中CRP 580±20.5μg/L与对照组尿中mAlB 4.5±0.8mg/L,血中CRP 105±10.5μg/L有显著差异(P

讨论

尿中mAlB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但尿常规蛋白阴性,它是肾脏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指标,为了早期有效制止其发展,认为早期定期测定尿中mAlB检测对DN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尿中mAlB如持续升高,说明DN病情加中,预后不良,因此尿中mAlB也是衡量DN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球蛋白,在有组织损伤的炎症情况下,是反映机体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在炎症反应中它可以激发IL—6应激蛋白像CRP等引起炎性反应。CRP还可以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DN也是一种慢性炎症,也可使CRP升高。由于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尤其是对肾小动脉内皮的损伤,使得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导致mAlB虑出。CRP水平的升高还可以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难以控制。胰岛素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和CRP的合成。而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下降,导致CRP的合成增加;同时循环中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增高,作用于肝脏导致CRP增加[1]。

通过本研究也证实了DN的由于炎性反应引起CRP升高,导致mAlB虑出,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DN提供有效依据。

蛋白尿篇7

关键词: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12-01

临床上对于尿蛋白的检测,都以留取晨尿检测为主,考虑到检测过程中会遇到患者留取日尿与晨尿标本同时进行尿蛋白检测,往往会得到不同结果[1]。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1年4月有试纸带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对60名正常者,120名有蛋白尿患者进行日间尿、24小时尿及晨尿蛋白含量情况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正常人的晨尿由患者留取、日间尿直接在门诊留取,患者收集24小时尿存放于门诊冰箱里。对于蛋白尿患者的24小时尿和晨尿则由病房留取,而日间尿则由患者自己日间送检。

1.2 仪器:MEJER-600型尿分析仪

1.3 试剂:Vrine试纸带和10g/L磺基水杨酸。

1.4 方法:按照规程检测。

2 结果

2.1 60名健康人24小时尿蛋白排泄含量为0.081g,在日间尿标本中尿蛋白含量高者有33例(占55%),在晨尿标本中有27例(占45%)含量高(p>0.05).这两种标本平均尿蛋白含量是相同的。日间尿15例、晨尿有17例,在试纸带检测结果中出现了假阳性。假阳性标本里,20例是微量蛋白、5例是蛋白(+)。后者3例是晨尿,2例是日间尿;

2.2 120例蛋白尿异常患者,平均24小时尿蛋白排泄含量是1.402g。日间标本里有82例蛋白含量高,晨尿标本中有38例蛋白含量高。其中日间尿蛋白平均浓度明显增高。日间尿35例、晨尿9例,试纸带测定结果偏高(p<0.01),相同读数者为75例。日间尿标本25例,晨尿标本28例,试纸带测定结果为假阳性。在22例试纸带法检测偏高者中有20例(占90%)试纸带法测定结果与其偏高的蛋白尿含量是相同的。

3 讨论

综合以上结果,正常人测得蛋白尿,晨尿与日间尿无差异的,而在120例患者中,晨尿标本的蛋白含量较日间尿低。无论是通过磺基水杨酸法对蛋白含量的测定,还是用试纸带法在尿液分析仪上进行定性检测。都发现晨尿的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的含量。在关于糖尿肾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上,通过检测10例糖尿肾病,晨尿蛋白量小于日间尿[2]。对7例高血压肾病,15例急性肾炎,13例慢性肾炎,9例尿毒症,5例肾病综合征和其他蛋白尿患者22例,他们的日间蛋白尿浓度明显增加。说明了日间尿标本对于尿蛋白患者的检测其阳性率提高。日常工作中,留取晨尿和24小时尿标本比较繁琐,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其中患者的晨尿明显少于日间尿,并且日间尿可以随时留取、即时送检、既方便又增加了灵敏度。这无疑是对尿蛋白患者来说的极大帮助。但对于为什么会有晨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蛋白含量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在白天人们的日间活动比较多和更容易兴奋,然后导致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重吸收的能力有所变化吧,以及其他生理的功能产生改变,从而导致对蛋白质排泄量增加,关于其进一步的机理是如何的还要探索及研究。

我们建议采用日间尿来测定尿蛋白,可以采用试纸带法[3],这样比较简单容易的进行检测器病理性的变化,这样对于正常人也就不会是假阳性率增高,这不仅仅是患者得益,而且提高了蛋白尿检出灵敏度。以上就是我院关于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分析,可能会出现误差,但是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王平.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测结果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21):154-154

蛋白尿篇8

今天我们向大家重点介绍肾脏病的两大主要症状――蛋白尿和血尿,这是肾脏损害的警示灯,对肾脏病早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病

为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其中尿常规检查是首选。在所有检查异常中,最常见的是蛋白尿和血尿。

什么叫蛋白尿

蛋白尿,顾名思义,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150毫克/24小时)。

蛋白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为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时出现。我们通常讲的蛋白尿多指病理性蛋白尿,一般存在肾脏病变,可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或肾小管蛋白重吸收功能缺陷,或大量轻链蛋白溢出。

如何早期发现蛋白尿

1. 注意观察小便是否有泡沫泡沫尿一般提示尿中出现蛋白,这种泡沫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应注意与尿流急时或糖尿病患者形成的大泡沫区别开,这种大泡沫一般短时间内便可消失。

2. 定期检查尿常规,必要时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是非常廉价又方便的方法。

3.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尿蛋白慢性肾脏病病因多种多样,具有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病,老年人,有肾脏病家族史等。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尿蛋白甚至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查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什么叫血尿

血尿,顾名思义,是指尿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若1升尿中含1毫升(或以上)血即呈现肉眼血尿,肉眼不可见的血尿则称镜下血尿。

可根据血尿的伴随症状来区别不同的血尿:若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尤其是伴尿痛者,多为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称为有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尿痛,称为无痛性血尿,在肾炎、肾结核、泌尿系肿瘤中很常见。尤其年龄大的患者,当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注意进行各方面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如何早期发现血尿

1. 注意观察小便颜色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一般不大会被漏诊。而镜下血尿外观正常,需要定期检查尿常规才可能发现。

2. 注意和血红蛋白尿、药物或食物所致相区别血红蛋白尿可呈红色、棕色,甚至呈黑色,它的产生是由于溶血性疾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从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所致。磺胺类、抗凝剂等药物有致血尿的副作用。

蛋白尿篇9

段某,男,65岁,北京市某国企职工,患2型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用格列本脲,血糖仍不稳定。近期身体出现多处不适,经常感觉腰酸、疲乏,看东西模糊,双腿轻度浮肿,时有麻木感,走路发沉。段某平时还有便秘的毛病,血压也比较高,一般在160/90毫米汞柱。此次不舒服到医院化验尿常规发现,尿蛋白(+++)。经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西药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佳,段某非常担心病情进展至尿毒症,于是来到笔者的门诊寻求帮助。

通过中医望闻问切,我们了解了段某的病史及其体征,并结合他的舌相、脉相(舌色暗淡、舌苔腻,脉细弦),参考西医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该患者为: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痰热郁滞,络脉瘀结。宜施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化瘀散结之法,以黄芪、沙参、生地黄、丹参、鬼箭羽、莪术、夏枯草、枳实、三七粉、猪苓、茯苓为主药进行配伍加减,并要求患者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

患者服药七天后,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疲乏、视力模糊、大便干燥有所好转。二次来门诊复诊,在原方基础上去掉猪苓、茯苓两味药。两周后,患者复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尿蛋白降至(++),患者信心大增,嘱其守原方继续服药两个月。两月后段某自觉行走时身轻如燕,腰酸、疲乏等症全部消失。化验尿常规,蛋白尿降至(+)。3个月后复查,蛋白尿(-),化验肾功能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跟踪随访至今,病情平稳。

解读

许多人认为中医很玄妙,摸摸脉就能知道得了什么病。其实不然,中医治病靠的是中药,相信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每个大夫开出的药方都大相径庭。究竟名方名在哪里呢?

蛋白尿篇10

[关键词] 糖毒性;2型糖尿病;血脂正常;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5(c)-073-02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慢性并发症,可广泛累及心、脑、肾、眼、神经系统及皮肤等器官组织。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已公认为高血糖的糖毒性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除糖毒性作用外高脂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也是血管并发症的协同致病因素。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肾、视网膜。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是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在此主要研究糖毒性对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住院期间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且血脂正常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1~68岁。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涉及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诊断,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BG)≥7.0 mmol/L(126 mg/dl);③OGTT 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l)。

入院后查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经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7~10 d后复查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

2 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1]糖尿病患者,我国居世界第2位。2型糖尿病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病变患病率高达73.2%[2],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肾脏、眼。糖毒性对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影响很大,目前糖毒性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分子致病机制目前主要有四种假说[3]:①多元醇通路增多假说;②DAG-PAC活化假说;③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假说;④氧化还原势能失衡及氧化应激假说。而慢性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若能及时检出和早期诊断,可阻断病情向不可逆阶段发展。

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已广泛用于临床。微量清蛋白尿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指标[4],对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5]。故临床常用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作为判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通过本研究说明在糖毒性解除后,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也就是说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会有一定的改善。

慢性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病变常不可逆,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早期预防极为重要。早期对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7-79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0):232-237.

[3]杨开初,毛季萍.高血糖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42(6):126-127.

[4]王春燕.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光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的测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140-141.

[5]陈晖.98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0,14(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