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十篇

时间:2023-04-05 11:56:00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篇1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与实务”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与实务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与实务”,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国际贸易实务篇2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其特殊商务模式和操作手段已经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诸多环节。这种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与跨境电商知识相融合,增加跨境电商在平台、支付、物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适应外贸转型升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

关键词:

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模式

0引言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3万亿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高达30%以上。《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基于介绍传统的贸易方法和手段,对跨境电商的知识涉及很少,使得课程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学生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这就给将来就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把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知识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内容相融合的必要性

1.1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我国海外营销渠道,提升贸易竞争力,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模式中,买卖双方要通过电话和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最终达成相应交易式,这要耗费买卖双方大量的时间去协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交易效率。而跨境电商优化了营销手段,促使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交换意见,达成最终贸易。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是传统外贸销售模式;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者制造商→消费者,这是跨境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及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缩减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上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应改革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把跨境电商知识引入课堂,以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1.2适应中小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境电商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跨国在线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将产品直销到海外。这些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懂外贸,还需要懂电子商务,高要求导致了企业所需人才的短缺。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融入跨境电商的内容。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在跨境电商运作时,往往不适用。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上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外贸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的融合

2.1增加跨境平台的应用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主要包括贸易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方面。首先在贸易准备和寻找客户阶段加入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应用介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例如速卖通、敦煌网;第二种是自建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如兰亭集势、米兰网;第三种建设独立的企业外贸网站,这类网站可以选择代运营机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根据需要讲解跨境电商的这三种模式以及运营方式,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平台及其运营的方式。并根据需要,由学生操作进口跨境电商的购物与出口跨境电商的建店(例如C2C速卖通建店),使学生掌握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在营销方式上的区别。

2.2在支付方式上,增加跨境电商支付模式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等,这些支付方式尤其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信用证,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也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而跨境电商既与国内电商不同,也与传统贸易支付方式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哪些传统方式适合于哪类跨境平台交易,哪些跨境平台采用第三方支付,以及除了传统支付方式与第三方支付外,哪些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他们的优缺点对比以及相关要求。比如传统的电汇适用于跨境B2B,跨境电商网站可通过与Visa、MasterCard等国际信用卡组织合作,或直接与海外银行合作,开通接收海外银行信用卡支付的端口,西联汇款以及PayPal等。

2.3在货物出运方式上,应增加跨境电商物流与传统物流模式区别与融合的介绍

在国际贸易货物出运方式上,虽然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有所区别,但是针对B2B模式,还需要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相融合,尤其是物流的集合仓储与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环节。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中跨境零售贸易的小批量、多频次、周转快特点,与传统贸易中大订单、大批量、规模化的集装箱运输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介绍通过邮政系统投递物品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报关,选择怎样的投递公司,采用邮政小包还是快递模式,如何控制费用等。另一方面,增加海外仓储和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的介绍,例如适合何种跨境电商模式、如何运营、费用成本介绍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于传统贸易的操作,便于对跨境电商下的物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4在保险、报关和报检方面,应及时增加国家对跨境电商新政的介绍

在保险方面除传统的CIC与ICC险种介绍,还应增加跨境电商保险的险种介绍以及如何针对跨境电商推出的一些针对性险种。例如,出口货物出现了“描述不符”、“迟延”、“丢失”、“物损”等情况时,如果由此给卖家造成了损失,就可以向卖家提供保险赔偿以及进口的产品正品险、产品责任险、产品破损险、产品延误险、跨境退货运费险等。在报关报检方式上,跨境B2B贸易多采用传统的通关方式申报通关,而跨境零售则由邮政快递报关报检,2014年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跨境贸易电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在报检方面,通过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产品在检验检疫备案或实行准入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定。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业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跨境电商人才奇缺,同时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将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非常必要,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下传统外贸发展的新态势,为我国外贸升级转型的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作者:喻跃梅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艳,严怀旭.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6).

国际贸易实务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研究;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两者相辅相成,国际贸易为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而市场营销反过来为经济贸易提供更加坚实的贸易保障。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轨迹。两者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这个核心的概念来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当然,国际经济贸易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比国际市场营销更加广泛。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同时还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市场营销更多的是表现在商品的销售行为上。

1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国际间的经济贸易还是为促进交易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市场营销活动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其目的都是对已经存在的市场活动进行市场分析和挖掘。在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营销策略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潜在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营销的手段,国际经济市场营销主要体现的是企业作为一个国际化市场上的个体为了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开展的一系列的促进商品交易活动的过程,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对于贸易的规定不尽相同,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体,这也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发展的整体形象,同时国际贸易中往往也伴随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色彩,这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和市场营销之间的一个主要的区别。企业希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具备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维持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回报,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树立全球化竞争的市场营销观念,国际贸易为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市场营销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推进发展和壮大的有效助推器,使得国际间的资源得到更好地分配,在客户需求和企业发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意义,同时也利于促进和提高国家的对外贸易服务水平。

2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国内的商品市场还是国际间的贸易,市场营销活动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开发和扩大市场的必然选择,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产品和市场。以物流企业为例,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实际的市场活动中,企业只有将产品和市场以及营销策略,三者之间合理地配合,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首先是按定制化生产的要求突出,消费者需求更加趋向于个性化

个性化的生产和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积极的发展带来的是世界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在商品化生产时代,社会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的稀缺性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此,彰显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消费者也愿意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趋向于能否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临时性定制化的要求。

2.2电子商务贸易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信息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跨越式的改变,当前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颠覆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同时对于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带来全新的视角。随着电子商务等虚拟贸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虚拟贸易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在国际间的贸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买卖双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贸易障碍,这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交易平台,买方在虚拟的购物平台上具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卖方也具备更多的发掘潜在客户需求的机会。这是国际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实力的良好机遇,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2.3无形价值和软实力在市场营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相比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产品本身的质量已经不能完全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舶来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了解并不清楚,而且产品本身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流程的优化和设备的更新而实现升级。但是在国际贸易中,无形的企业价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更加明显的战略意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的被聚焦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上。

3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从当前的国际贸易角度出发,国际市场占据了市场营销的重点。但是国际贸易所面临和针对的对象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经济体,或者不同的经济制度,要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贸易规则。在开展营销活动时,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营销方式,从而确保贸易顺畅。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当务之急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深入了解,从而量身定制出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策略。

3.1确立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理念

只有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营销理念,才能确保企业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局势指导实际开展的贸易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从全局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国内的物流企业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由于早期国内的经济贸易形势较好,因此这些企业的重点就放在国内贸易的扩展。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因此就要改变以往的固有思想,从而扩大企业对市场的定位,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需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处置。

3.2政府合理引导推动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引导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角色,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市场中,需要多国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需要适当给出指令,及时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在与外方贸易往来中出现问题时,政府能够及时伸出援手,保障企业能够渡过难关。一旦企业与国际贸易市场有所冲突,政府也能及时地对其进行协调。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将不同的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建高质量的营销方针,来加大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政府进行综合考虑,对其帮助、扶持,从而确保企业彼此之间达成共识,来共同促进国际市场的扩建。这对于提升整个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国内的企业不断地创造对外合作的机会,同时构建出和谐稳定的贸易环境。

3.3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建立

当前需要不断地加大国际贸易市场,从而不断地提升营销观念,通过实践贸易实务来提升我国贸易市场地位。由于我国的国际市场起步较晚,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西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际营销理念相比,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规模较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的企业都是主要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来引导贸易活动的开展。但是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不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不断地创建新型理念,发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地位,积极地引领需求,适当地做出调整,并且结合国际市场发展,制定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3.4增强品牌效应

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才能促使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物流行业为例,客户对物流的速度、运转方式和服务等尤为重视,因此需要具体完善细节化处理,从而不断地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不断地关注自身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品牌效应。这也是物流行业中最隐形的服务品牌效应。在国际贸易中,口碑较佳的企业,更容易开展贸易往来,因此服务质量的好坏成了企业得到认可的关键性因素。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手段,来扩大消费群体,从而不断地完善细节工作,走好品牌战略这条路,将其看作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

4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通过开展对外贸易,互相学习,可以不断地促进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例如法律、贸易纠纷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人才培养方针,从各方面提升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总体实力。企业与政府之间相互合作,企业之间互利互赢,从而不断地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建设,促进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巍,吴鹏飞.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08(1):178-179.

[2]陈梅.浅谈文化环境对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32-33.

[3]杜玉平.从国际营销视角探讨中国外贸出口型企业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5):110-113.

国际贸易实务篇4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本文分析《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合理化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阶段,进出口合同履行阶段,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程序、方法及特点,能填制各种贸易单证,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前教育部长周济在出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www.lw881.com”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避免在贸易操作中因经验不足而陷入国际贸易欺诈的软陷阱,或因工作疏忽而导致的贸易失败,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外贸专业的教学将重点置于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一个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以优异成绩走出校门之时,可能对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但可能在一桩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面前束手无策,而这种能力又是外贸行业招聘人员所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技能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适应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在实际教学中己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通过调查,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过程仍以理论讲解为主,轻视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普遍偏低。《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仍坚持“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师往往喜欢多讲理论,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轻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实践教学没有足够重视,·这样很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内实训、实验室相对厦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实验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实践教学建设的效果短期内又很难彰显出来。而且,理科的一些专业,如生物工程、机电、信息等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要远比市场营销、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平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隶学都未能实现。仍然以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有的院校虽有实验室,但利用率不高,只是作为上级检查的摆设,没有发挥其真正效用。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后,学生的实习机会少,实习老师相又短缺。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师资、设施、场地和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少而简单,只有诸如填制洋证、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外贸函电写作训练等少数几个实践环节,有部分院校开展一些为时有限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很少有学校开压外贸场景实训,从而使得校外实习环节与校内实训环节严重脱节。调查还发现,60%以上的同学反映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更多的来自于课堂学习,缺少实习机会,8096的同学希望到一线企业实习,70%的同学希望有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的老师授课。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内容,也包括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因此对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要求较高,不仅理论知识渊博,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开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需要既有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种师资的来源不广。在校教师队伍中虽然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不少,但真正有实际业务经验的不多,难以实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性。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

(一)改革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课件、挂图、多媒体、视频等,改变“课堂只能讲”的传统思维方式,把实践技能的培养“请”进课堂,强化学生知识技能的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运输时,单纯的按照书本上的流程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物流公司的实际装卸货物的视频以及集装箱、托盘的图片,插入ppt课件中,边讲解边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2.精选典型案例,采用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案例。最后再由老师讲评。通过学生先思考,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通过老师讲评,开阔学生思维,为以后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3.改革教材内容,将书本知识模块化、任务化。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组和内容更新工作,这在目前主要体现为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教材以适应教学整体方案改革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培养外贸业务能力。

4.请外贸专家走进课堂。学校应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邀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贸易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解答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还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

5.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合、教师评定与企业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考试是促进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是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考试的内容必须有较大的覆盖面,既要测试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通过诸如出口还价核算之类的计算题去测试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更需要通过案例分析题去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考核中还应加上外贸实验、单证模拟训练、参与性和 单元作品等方面的考核成绩。通过合理的学习成绩考核系统,使学生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意学习的过程,使学得的知识扎扎实实,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 拟实习环境。

1.建立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设有银 行(进出口相关业务)、保险、商检、海关、税务(出口退税)、国际 货运等全景实战模拟演练室。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不同的模拟公司(有出口公司有进口公司).模拟公司与真实公司具有的部门一样。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并根据实际公司情况,模拟职业环境,设置仿真岗位,使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氛围中学习相应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外贸实习和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2.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在现实中,学生不可能天天与外贸公司打交道,学生在实习中也不可能对外贸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践。因此,利用电脑局域网,购买教学软件,在校内进行实践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实验室里,学生利用教学软件,通过网上模拟,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从进出口合同的交易磋商、函电往来、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开立、出口货物托运订舱、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的制作、银行审单结汇、业务善后等具体操作程序通过一个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串连起来,使学生通过实习,产生一种完成一笔出口业务的真切体验,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学生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与外贸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联系,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在现实企业的实践操作,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训练,例如单证业务、单据制作、报关报验等,增强其从事外贸业务的切身体会。通过这一实践,一方面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还可以进二步促进学习。

国际贸易实务篇5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国际贸易实务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F74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75-0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更加活跃,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才能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能按国际规范办事。所以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当务之急。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定位

1.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借助英语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培养既懂专业又会英语,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出口业务流程”,从交易准备、交易谈判、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每一步骤都离不开英语。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先修课程,外贸专业知识应在学完基础英语课程后进行。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相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英语的运用能力也处于优势,这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际贸易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所涵盖的贸易准备与贸易磋商、合同的磋商与签订、进口合同的履行、业务争议的处理等专业知识对学生英语的要求都很高。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强化英语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确保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而来,外贸业务的各环节,如建立贸易关系、合同的签订等多用英文表述;订单、销售确认书、提单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对专业知识的准确把握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1.循序渐进进行双语教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尽管英语基础知识较好,但是,国际贸易中专业术语很多,有些专业术语表达的意思不同于普通英语单词的解释。比如“average”,其基本意思为“平均,平均数”,而在国际贸易中是“海损”的意思。再如“offer”其基本意思为“提供,给予”,而在国际贸易中是“报盘,开价”的意思。因此,在学生不了解贸易术语的情况下用大量英语直接进行传授势必影响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笔者认为,在学习本课程初期,可适当减小英语运用力度,讲课前可把学生不理解的术语、专业术语和基础英语中表达不同的词语列出来,以便学生加深对术语的理解与记忆。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先列一个表格,让学生将英语词汇按基础含义和外贸专用词义进行翻译。随着对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接触和贸易专业词汇的积累,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解能力增强,此时,教师可以逐步加大使用英语的频度,让学生能够用英文思考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2.双语教学应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师生互动对于保证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缺乏互动的双语教学不应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应强调师生互动,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从教学的本质要求上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应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这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对于双语教学尤为如此,由于学生存在听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仅教师一言堂、不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互动,则连学生是否能坚持听下去都无法保证,更何谈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教师认真备课、学生提前预习。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备课,保证用流利且语速适中的英文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把课上要讲的重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勾画出来,上课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以便学生理解。学生上课前做充分的准备,结合中文教材记忆下次上课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词汇,把难点标记出来,等待老师讲解。有些教师通过通讯方式与学生保持课下的联系,确保学生在有疑问的情况下答疑解惑。

(2)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声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与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途径。这种途径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它能打破时间、空间和资源限制,实现共享网络资源,学习者能快捷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多媒体教学”能照顾个性差异,为个性化教学创造物质条件,在单位时间内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形式。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个人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例如:当讲到“支付方式”这一节时,先是在PPT上列举出英文谈判句型,“Could you tell us which kind of payment terms you’ll choose?”,“ D/P or D/A is only accepted if the amount involved for each transaction is less the £1000.”然后给学生放一段支付方式谈判视频文件,其中包含着所给句型,这样,学生可以理解例句在情景中的使用,加深记忆,并在课下反复练习,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几乎是外语学习的惟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专业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结合所讲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在课上运用角色扮演法。譬如:在“信用证付款”这一章节,笔者先是让6个学生扮演信用证中的6个当事人,开证申请人(Applicant);开证行(Issuing Bank);通知行(Notifying Bank);受益人(Benificiary);议付银行(Negotiating Bank);付款银行(Drawee Bank)。对信用证的开证流程进行整个程序的演练,使学生注意到每个细节,使繁琐的过程简单化。

(4)利用模拟操作系统。《国际贸易实务》是需要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在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之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的运用平台。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外贸模拟操作系统进行实训教学,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模拟教学时,实验室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在Internet系统环境中运行,并设计一套完整的进出口业务英汉模拟操作系统软件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使用,在这套系统教学软件中,每一台计算机终端都虚拟不同的中国某进出口公司或企业,学生在终端上进行操作,就相当于在虚拟的公司或企业上班,通过网络与虚拟的国外进出口商、银行、海关、商检机构、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联系,处理进出口业务。由于每一台终端虚拟的是不同的公司,每一位学生都与不同的虚拟外国公司进行业务联系,所买卖的商品品名、数量、包装、价格、支付方式、保险条款等交易条件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才能完成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而超级终端则由教师控制,在交易的全过程中,超级终端模拟学生的交易对象以及银行、海关、商检机构、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的角色,一方面使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能得到相应的回复;另一方面通过模拟不同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业务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银行信用证、提单、报关单、商检证明以及发票、装箱单等空白单据。同时,教师通过超级终端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操作,并对其每一步操作结果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成绩和正确的操作结果,以利于学生加深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基本概念的理解,改进和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三、结论

尽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但作为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解决双语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双语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会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达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王世达.《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4).

[3]李为民.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0.

国际贸易实务篇7

关键词:服务贸易 开放度

我国的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逆差,且近几年来其逆差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年12月公布的数据,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扩大,达96.99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11.26亿美元。而且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一直缓慢,导致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分析并研究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测评

贸易竞争指数是指某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用来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lance,NTB)用公式表示是:NTBit=(Xit-Mit)/(Xit+Mit)。

上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TBit=1,意味着该国第i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反之,则表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本文主要运用该指数测算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在时间序列上的竞争力状况。

据调查,2000-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且始终保持在-0.08左右,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行业结构上看,此段时间NTB指数均为正的只有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说明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同时也仍是我国服务贸易创汇的第一大部门,但其竞争力指数仅仅稍大于0,说明优势还十分有限。而且在2003年其贸易竞争指数曾一度下跌到0.07,但2004年又回升到0.15。广告、咨询和其他服务的竞争力虽然比较小,但体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他竞争力指数呈现正值的部门还有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2004年通讯服务业竞争力指数为-0.03,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是过去由于我国邮电部门尚未对外开放,体制性垄断起到了很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近年来面对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邮电部门自身的弱势逐渐暴露出来。

建筑业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一个部门,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02年开始转为正值,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建筑服务业水平有所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和区域有所扩大,但2004年,其竞争力又有所回落,原因可能是我国对外承包在技术含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2002年出现负值以后,于2003年有所回升,且近年来上升幅度非常大,2004年达到了0.13,主要是依赖与硬件有关的服务贸易的支撑,从长远考虑,若没有产业内软件开发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其贸易系数还可能出现逆向变化。

作为中国服务贸易第二大部门的运输业的NTB指数近年来一直为负值,虽然负值有所减少,但可以看出减少的比例非常小,前景堪忧。应该说,服务运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较为紧密,一国货物贸易往往可以带动运输业的发展,而我国运输服务业却在货物贸易连年顺差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大的劣势,反映出我国货物进出口大量使用外国运输服务的现状,运输业的国际竞争力正接受严峻的考验。金融、保险服务及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行业,NTB指数一路出现下滑趋势,且负值接近-1,说明我国在这些领域基本上只进口不出口,有相当大的劣势,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

国际贸易实务篇8

论文摘要: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讨论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存在的障碍。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1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又具有外语特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中国入世后。随着对外经贸合作的增加,国际交流越来越重要。对外贸行业而言,商务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人才市场上需要的是真正具备相关行业的产品专业知识、具有国际沟通能力。具有从事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从谈单到贸易成交的过程中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性人才。这样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素质需求可以总结为:(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对外贸企业而言,一是要求工作人员能保守商业秘密,二是具有企业忠诚度。(2)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主要是指涉外商务的语言沟通技能。(3)能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操作技能。(4)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英语水平证书。从重庆市人才网招聘信息来看,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掌握英语,具有一定行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外贸人才备受企业青睐。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英语课外。主要接受的是中文语言教学,他们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知识,但是不具备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外语交流能力,与现有的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1.2课程本身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外性和专业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外贸业务中涉及到的诸多外文单据如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都会在该门课程中呈现,要求学生能够审核信用证并能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要能制作外贸出口结汇的全套单据。也就是说,课程本身对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择该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更符合课程的特点,也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2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障碍

2.1从学生特点上看,英语基础差是高职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学生起点不一,差别较大。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的普遍特点。即学生来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个别同学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大部分学生只打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个别学生甚至对英语有一种学习抵触情绪。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由于讲解内容涉及对外贸易业务开展各个环节及操作,内容重要且紧扣外贸实践,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但是如果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一旦教学方法不恰当,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2从教师特点上看。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双语专业课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英语阅读水平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好,要求发音准确,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胜任外贸课程的教师普遍是毕业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及以上。普遍的情况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够强,课堂用语和讲授用语能力极为有限,师生交流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表达困难,难以自主地运用英语语言驾御课堂。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是外贸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2.3从教材上看,适合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目前在教材市场上寥寥无几。如果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一方面国家之间文化差异、业务操作差异大,不符合中国国情: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学生自学和预习均困难,实用性不强。国内也有很多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但主要适合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讲,笔者认为最好是选择以中文为主,并附有英文专业术语或词汇的翻译和解释,配有一定中英文练习题的教材。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探讨

3.1避免对双语教学的错误认识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实施双语教育的一种手段。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学习外语,而是利用外语语言来进行学习。对《国际贸易实务》而言。开设双语教学。其教学目标,最终是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在学好外贸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经贸英语的表达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讲解不能过度强调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是重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外贸业务技能。同时在不同的章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不同的英语运用能力。比如在国际贸易磋商章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函电磋商四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英文函电书面磋商能力。在签订合同前的商务谈判章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在信用证章节,重点让学生掌握信用证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运用英语语言来进行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的能力。

3.2因材施教,采取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

一是因人而异。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层次差异大的特点,在双语教学初期。以中文为主,少量渗透英文。实际教学中,通过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专业词汇进行预习的方式,教师逐渐过渡到中英文两种语言交替使用。在课程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纯英文授课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词汇,专业知识掌握,对课程脉络有了总体的了解,对教师英语口语讲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能够敏感捕捉,有兴趣有能力接受纯英文课堂教学。二是因教材内容而异。对教材知识难度比较大的章节,如支付工具、货款支付方式部分,教师则主要以中文教学为主,少量渗透英文。如讲授票据行为时,先用中文讲解主要票据行为以及每一种票据行为的界定和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运用专业词汇对票据行为按照先后顺序进行一定的表述。对一些内容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如商品包装、商品数量部分,则主要以英语讲授为主,偶尔使用中文予以补充说明。

3.3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是突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形式多样。如对学生制单进行实训,并组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又强化了学生对英文单据的学习能力。又如采取角色扮演法模拟外贸合同签订,学生为了完成一笔出口或进口的合同,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外文合同的书写能力。通过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对英文运用能力提高的需求,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二是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图表、图示的方法,以短小精简的英文注解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4重视学生外语程度,培养学生外语语言习惯和专业英语素养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在学生低年级阶段,除了课堂上学习公共英语,进行英语运用能力培训外,通过早自习。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听力,二年级后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书面表达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前,开设《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先行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三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对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教师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的考验。本文仅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一定的探讨,有关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讨。

国际贸易实务篇9

1、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

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大同小异,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据统计,截止2007年3月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多达300多个版本,这些教材虽名称各异,但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差别不明显。[2](各院校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不利搞校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例如:UCP600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但许多2007年以前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仍然以介绍UCP500条款为主,这类教材由于不能及时更新就会滞后于国际贸易实践,使用这类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3、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

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4、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部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分配到高校,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这种从“书本到一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5、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具有趋同性和粗放性

贸易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及其利弊得失,贸易政策的研究重点在于国际贸易的政策措施及政策效果。国内各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多年来在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方面已初步形成较为明确的分工关系,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方面仍存在粗放性和趋同性问题。各高校在实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分工模糊,研究重点不能突出,缺乏特色。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重点及改革方向

1、把握课程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建设中,首先要积极探索理论规律,努力建立一个教学、科研与实践互动的良性循环系统。通过科研和实践获得最新的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整理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教材中及时地反映出来。此外,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传真机、业务流程展示板、模拟相关部门办公柜台及全套进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等硬件外,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专业国际贸易软件或其他EDI软件,在网上模拟传送订单、发票提单等各种单证,对进出日业务中的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交换,让学生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保险公司和银行等角色,熟练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技巧,体会外贸实务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校外实习基地

在课程建设中各高校应发挥企业优势,不断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当地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后,除定期向基地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外,还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外贸、外企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协助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门路。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运用英语与外商交流和谈判,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熟知国际统一的规则,有利于提升专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表现并实施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按照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指导思想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实现教学的网络支持环境。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的设计、构成和运转具有科学性、多样性、系统性和自等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采用如下方法:现场教学法,即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到业务现场去学习相关知识。例如,讲到国际货物运输时,可带学生到码头实地了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讲到报关时,可带学生到海关了解进出口报关的各个环节等。学生通过在现场听、看。做,使一些看起来复杂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模拟教学法,即提供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练习,学生容易了解和掌握进出易的基本流程和主要的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把经过筛选、组织、编写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典型事实与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还可聘请外贸企业、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走上讲台,介绍业务实际操作中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可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是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3、注重教材建设,增强区分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教材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现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已经覆盖了从博士到中专的所有教育层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实务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内容和结构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面向本科以下读者的初级入门教材,应体现国际货物贸易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知识,必要时可附插图和单据样板;中高级外贸实务教材,主要面向本科以上读者,以及已经有一定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中高级业务人员。中高级教材侧重国际货物买卖的发展渊源和基本规则,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

4、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来自实际部门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5、细分课程,注重特色

高等院校学科发展的重点,要符合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考虑现实的需要与可能。目前,国际贸易纯理论和政策研究,对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未必适合作为其专业发展重点,但在国际贸易实务领域却可以独辟溪径,各显所长。例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文具、五金、机械、汽车和IT等行业均是外贸实务课程细分的方向。各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国际贸易实务学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课程细分的时代已初现端倪,相关教材也开始出现。例如,现代汽车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便是课程细分过程中典型的代表。

6、加强合作,与时俱进

国际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中国市场游戏规则、又掌握国际操作手法的人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能满足当前外贸实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已经启动了全国性的国际贸易实务高级研讨会,借此加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单位在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建设中要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及前沿内容。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注重国际贸易教学的时效性。课程建设中必须不断学习,跟踪专业学术前沿问题,更新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和国际经贸最新动态,将国际贸易方面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时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的若干问题[R],第二届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年1月30日.

[2]新华书店网站.国际贸易实务相关教材统计,http:/frontend/index.jsp,截止:2007年3月.

国际贸易实务篇10

关键词:微课;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创新,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在国内外流行开来,微课是指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如今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微课是指以网络视频为教学平台,记录课程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片段,形成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可以针对某一重点知识做突出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重点知识点的了解。如今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还不广泛,需要我们正确的将微课应用到国际贸易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利用信息网络培养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人才,使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和微课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特点。1.较强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交换以及国际商品流通过程的学科。在这之中包含着许多的国际贸易术语需要学生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懂得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和违约处理等各项的全过程,例如:国际贸易磋商、报关、投保、租船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操作,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与国际贸易法律密切联系。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到许多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规范,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加的适应和完善国际贸易交易的流程和规范。在这之中包括众多的国际贸易法律条文,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条例被规范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受到认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法律条文。3.强烈的涉外性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同,在国际贸易中一般都是涉外贸易,商品货物的合作商一般都是外国的贸易商,因此在进行贸易的每一个环节,如合用的签订、货物的咨询和了解、单据的填写、银行结算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英语,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英语的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二)微课的特点。微课作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独有的特征和优势,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能帮助老师完善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其具体的特点有:1.目的性。微课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课程的某一重点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因此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教育性。微课教学以网络视频为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并为日常的课程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具有强大的教育性特征。3.趣味性。微课教学可以将知识通过语言、故事、图片、动态视频等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视听享受,可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共享性微课通过网络在线教学打破了学生听课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的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查找,因此具有强大的共享性特征。

二、如何把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实践中

从我国总体的教育课程发展来看,微课的利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应用,现在主要应用在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应用上还不广泛,需要我们综合前面所提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微课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具体的分析如何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1.在前期准备中的应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理论也比较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也要掌握充分的商品交易、报关、合同签订、货物运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上,首先在前期的准备中应该对课程教学的总体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把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难点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并制作视频,应该保证知识点的短小精炼。也就是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要重视选题的重要性,不仅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国际贸易法律中,因为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精炼,所以老师可以将典型案例引入到微课中,然后总结案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微课引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国际贸易实务课大都以实践为主,所以现在各大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相继设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可以将微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进出口成交和合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包含总体的签订流程,可以以任务漫画或者实际案例为基础,充分的告诉学生实际签订合同的场景和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了解,并且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的进行观看。3.在课程结束后的应用。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因为微课的共享性特点,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在线观看。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微课视频中进行展现。如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如“ETA”、“G.S.P.”、“NOVCC”等,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这些词汇进行统一讲解。从而方便学生的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为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而新型的“微课”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它与国家提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互承接,因此有效的将微课教学引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中,可以更好的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丹,孙智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商情,2012,(1):4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