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6 16:41:53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大数据;国际贸易;挑战;应对策略

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分析与利用数据对于企业将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大数据时代下,其影响力已经扩大到很多领域中,如:卫生、教育、军事等行业中,特别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大数据对其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大数据环境下研究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已经是一重大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最早由肯麦锡公司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概念,数据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大行业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项生产要素,人们深入挖掘以及多方面使用数据标志着新的生成率增长以及消费者盈余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技术增长对于企业将来有着积极作用,在社会发展下,人们深度意识到数据对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转变了人们的观念与工作方式,大数据下,人们能够研究源源不断的数据,有时还可以分析与处理某个现象中的数据信息,并不是随机的、盲目的进行数据采样。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中有很多数量,对于大数据,人们只需要掌握其发展趋势就可以了,准确把握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人们意识到事情正处于变化状态中。

二、大数据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大数据是国际经济贸易一大新动力。深度分析国际贸易理论来讲,能够发现无论是从哪种发展层次理论而言,贸易主体间的优势都可以推动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动力。数据作为一重大的信息载体,这是企业提高效益的一大动力。从国家层面而言,巨大的数据资源可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对各大行业而言,大数据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都将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动力,进而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二)大数据充实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以前,国际贸易的各大内容主要与服务贸易、商品货物贸易等要素有关,人们虽然也会注意贸易主体间的信息交换,但也并没有意识到信息交换与商品以及服务是同等重要的,只是将其笼统的与服务商品、贸易商品融合在一起探索。大数据时代下转变了这一现实情况,大数据下使国际贸易行业意识到信息交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信息贸易、市场定位、消费者行为等等信息。如果企业能够利用好这些信息,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投入到分析和收集数据中,使大数据朝着产业化趋势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对国际贸易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三)大数据促使国际经济贸易简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变化,其发展速度之快,通常是因为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其中大数据整合了物流行业。在全球经济贸易市场环境下,在商品销售前,大多数国家通常是先向其他国家销售半成品,之后这些企业再出口到其他企业前实施增值流程。经济全球化下,各大企业都需要明确大数据的作用,并开发一个模式,采用更加便捷化、高效化的步骤利用大数据来完善物流行业。

三、大数据背景下国际贸易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进行国际贸易信息化。与传统时代的国际贸易对比而言,信息与数据的透明化、开放化是现代国际贸易行业一大特点,这也为国贸行业带来了可观的发展前景,国际贸易数据成为了国际贸易信息化一大基石。在大数据环境下,它提供了一个为企业获取数据信息的良好机遇,特别是大量的实时大数据让各大企业能够对交易实际情况有着进一步了解,可以准确的、及时的判断,进而减少贸易成本,推动国际贸易行业顺利发展。(二)利用大数据进行金融创新。国际贸易行业需要各大金融机构相互支持。在国际贸易中,国际金融机构扮演着桥梁作用,拥有客户生成的大量数据,所以大数据应用于国际贸易行业有着很大优势。在国际贸易业务上,金融机构能够根据金融数据与交易数据探索客户的实际需求,在金融创新下,来提高企业利润,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顺利进行国际贸易。所以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了各大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行业的重要方向。(三)利用大数据去中心化的轻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包括港口物流、陆地物流、航运物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每年的国际航运支付成本已经超过了10000亿美元,其中物流成本占到25%左右的比例。所以,减少物流成本可以降低企业财力消耗。利用大数据构建供应链平台,整合货主与货运,整合物流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物流模式,这种新型的模式不但为企业节省了财力,而且也为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在以前,每个物流实体都是独立的,但大数据环境下各大企业直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为企业提供了增值服务。

四、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下,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为研究人员做出合理的、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且也改善了传统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中理论不足的现状,并为日后出现问题提供了探索分析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刘铁.大数据对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发展的影响[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85-88.

[2]王艳丽.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客户开发研究[J].对外经贸,2016,(12):27-29.

[3]杨留华.大数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业,2016,(07):52-53.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影响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样也对国际贸易行业的改革与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带给人们的生活很大的便利,同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带给传统行业和贸易模式很大的冲击。伴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电子贸易在国际贸易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贸易模式。但在实际的贸易实践中有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产品交易或经济往来,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或行业从业者各取所需,也可称作全球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主要方面分为进口和出口,近代以来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样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从这个方面来说,对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来说,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往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石。

二、电子商务自身的优势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在线上完成商品与货币的交换的贸易模式。电子商务本身的优势有全球性,便捷性,及时性,在消耗同样的成本的前提下电子商务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电子商务本身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在资源受限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的发挥资源的作用,能够为公司和相关的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效益,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电子商务的特点有这些:首先,其操作流程较为简单,相关的从业者可以很快的学习到相关技能。电子商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交易模式[2],它将商家和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省去了很多例如批发和零售等类似的中间环节,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电商平台上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商品的选购。其次,为消费者和商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消费者现如今只要在手机移动端就可对商品进行浏览,这和过去相比无疑是一种更加简洁和高效的选购方式,消费者可以很快就对不同产品进行比对和挑选,不用再去实地考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其三就是,电子商务可以是资金更加灵活的流转。商户和消费者在进行交易的时候资金不必再通过银行流转,有关的交易金额直接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软件进行流转,这样就使资金变得更加灵活。第四,电子商务也使商家和产品制造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商家可以通过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来告知产品制造者及时对相关产品进行生产调整,这样无疑就最大化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

1、为贸易双方带来便利。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都在不断地拓展对外贸易的渠道和方式,这时候合适的贸易伙伴就显得格外重要。电子商务和电商平台可以在企业与贸易伙伴之间搭建一条最为便捷的桥梁,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所以成本优势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优势之一相关的从业企业就可以更加从容和更加快捷的挑选交易伙伴。对比与传统的贸易模式来说,效率更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就是有关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简便,是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2、便于进行商务洽谈。贸易咨询和贸易洽谈是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基础,传统的商务洽谈活动需要双方选择某一地点进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沟通的成本较高,而贸易双方进行电子商务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较为简便的方式进行沟通,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商务洽谈的成本,提高了洽谈效率。3、电子商务使交易和支付的流程变得更加简洁。现如今电子商务是贸易行业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商家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供其参考,消费者也可以在有关的平台上去浏览和挑选相关的商家,一旦挑选到心仪的商品就可以很快的完成交易。而且只要通过第三方支付软件就可以完成订单的支付,极大地简化了交易环节,为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3]。

四、结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也是国际贸易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企业只有充分地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不断对现有的管理理念、运行体制和营销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把握好机遇,才能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团;石敬华;袁伟栋;郑雁;张淼;周成;魏子勇;;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研究[A];2009年浙苏黑鲁津四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伍刚;第一高地第一时间第一落点——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融合向第一影响力媒体的跨跃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3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研究视角的转变。从传统贸易理论到新新贸易理论,研究视角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就在于研究的重点和前沿已经从国家和产业的层面转移到企业和产品的层面。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和各自产业的技术差别形成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成为国际贸易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末,以Krugman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了新的贸易思想,即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产生的独立动因。然而,这两种贸易理论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企业是同质的。进入90年代,企业作为国际贸易的行为主体,其自身的特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实中,企业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同质化企业的假设显然越来越不能符合实际。研究的视角转移到企业差异性的层面,继而产生了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

企业异质性理论着从微观层面来考察企业的差异与国际贸易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重新阐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福利影响。赵永亮等(2011)指出企业异质性的证据表现两个方面:1、出口企业相对稀缺性。即使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从事出口,而从事出口经营的公司只占很小的比重;2、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差异。大量基于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发现,相较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表现出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更高、生产规模更大、技术和资本更加密集等显著特征。这类经验研究主要包括BernardandJensen(1995)和Helpman等(2004)先后对于美国企业的分析、Wagner(1997)对德国企业的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是国际贸易行为的决定因素。企业异质性包括很多方面,但是生产率无疑是最突出而且最重要的特征。该理论也更多以生产率作为异质性的指标。

企业生产率和出口之间的作用机制。第一,自我选择机制。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和沉淀成本。进入出口市场,意味着企业要承担相应的固定成本如国外的销售网络的建设等,这就形成了成本门槛,通过市场竞争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够承担沉淀成本,选择出口并获得利润。因此根据自我选择机制,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从事出口,生产率低的企业被市场淘汰。第二,从出口中学习效应。该观点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依据先前的研究,学习促进效应有三个来源:1、通过与国外厂商和消费者接触,获得关于产品生产和设计的重要信息;2、出口活动扩大了生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3、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技术创新。但是,从出口中学习效应在理论界仍存在广发的争议,实证研究也没能提供证据支持。一些学者认为,目前只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

二、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Melitz2003年提出的动态产业均衡模型是目前不断发展起来的企业异质性理论的坚实基础。后来,helpman等对Melitz模型进行了扩展,考察了企业在出口与FDI之间的选择行为。模型假定同一行业中异质性企业生产差异化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根据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C.E.S型,推出厂商i的需求函数为qi=Api-,A是需求水平的度量,=1/(1-)是不变的需求弹性且>1。厂商只需投入一种要素劳动L,劳动的成本为S。厂商i进入该行业后的生产率为i,那么其可变成本为S/i。厂商进入市场需要支付固定成本F,进入国内市场、出口市场以及在国外FDI的固定成本分别是FD,FX与FI。首先考虑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厂商i的成本C=qi(s/i)+FD。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i的均衡价格为pi=s/(i),则其最大利润为D=Bi-1-FD,其中B=(1-)A(s/)1-。显然只有当D>0时,企业才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存在生产率临界点D={i:D=0},只有企业的生产率高于D时,企业才进入市场,否则将退出该市场。其次考虑出口市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同样为pi=s/(i),但是由于存在冰山贸易成本T>1,企业从事出口的最大化利润为X=T1-Bi-1-FX。出口的生产率临界点为X={i:X=0}。最后在国外FDI时,企业的最大利润I=Bi-1-FI,生产率临界点记为I。根据helpman的假设国内市场与出口市场以及FDI的固定成本不同且FI>T-1FX>FD,可以推算出I>X>D。该模型表明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大于进入国内市场的生产率临界值,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生产率中等的企业只服务于国内市场,生产率低的企业被淘汰退出该行业。而且在参与国际市场的企业中,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FDI方式为国外市场服务,而生产率次之的企业选择出口经营。

三、贸易自由化的再分配效应

在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框架下,考察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实质是分析贸易成本降低对企业层面有怎么的影响,资源是如何在企业之间进行再分配的。基于企业层面的视角,贸易自由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

1、贸易自由化降低了贸易成本,降低了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原本出口的企业会扩大规模增加出口额,原本生产率较高的非出口企业加入出口行列从国际市场获得利润。因此,贸易自由化对于一国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利,符合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4

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主要作用

第一,在国际贸易当中,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网络流程数字化的操作,电子商务能够避免国际贸易中的繁琐环节,利用数据化和电子化缩减交易的中间环节。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仅仅需要面对电脑、操作鼠标,就能够促成交易活动的完成。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和商家的成本都可以得到缩减,更避免了双方在时间环节的浪费,大大的提高交易效率。第二,电子商务平台的虚拟化和互动性作用。在网络化的平台构建下,交易的双方不必在交易和谈判环节浪费更多的时间,完全可以通过数字信息进行交流和互动,甚至合同的签订都可以在网络环境内达成。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下,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为多边的沟通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买卖双方互动性更强,服务质量能够被进一步完善。第三,电子商务突破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时间界限。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电子商务彻底改革了传统商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界限,能够用最便捷的方式拉近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人们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最大化的资源共享方式,能够方便国际贸易活动的范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

作为全球国际贸易发展的最优化模式,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还能够缩减交易的流程。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够体现出电子商务的影响效果。第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全球化格局,由电子商务模式奠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格局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受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极深。一方面是与客户的沟通更加密切,企业的生产与研究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促进了企业生产布局的形式。即根据客户的要求,企业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生产;另一方面企业还能够对客户的订单进行实时的更新,进而合理的把控生产的数量,采取灵活的生产计划,让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环节效率更大。客观来说,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发展模式,正是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才打破了种种局限。与传统国际贸易活动相比,电子商务让交易的谈判、达成和资本的流向更加的简单,让国家与国家质检的贸易活动更加快捷、更加便利。第二方面,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进行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迅速,大大降低了经营的成本。包括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企业采购成本、销售成本及管理成本等等,都能够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得以降低。首先,是企业沟通的更加便利性,数字化的办公环节缩减了财务和人力的费用,让无障碍沟通成为了现实;其次,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被大大缩减,采购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采购成本和物流环节都得到了成本的释放。综合以上的两点优势,以往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局势被打破,行业的入门门槛大幅度的降低,只要能够科学化、合理化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则一切交易活动都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完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等竞争机会。第三方面,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将会出现改变。目前国际法中并没有针对性的国际贸易法律条文,但是这种立法情况将会在很多方面发生转变。包括立法的界限问题、关税问题和安全性交易问题等等,这些电子商务模式下国际贸易的基础法律问题,都将会被改善。特别是合同双方或多方在完全以网络为沟通平台的情况下,更需要一些法律和政策能够对市场与协议的正规性发展提供帮助。所以国际贸易不仅在合同方面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影响,而且关税制度和知识产权方面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问题现状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拥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这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纵观目前的发展情况,依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有待解决,特别针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由于国内的信息基础设施还并未完善,所以整体的行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急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由于国际贸易中存在很多合同和协议,所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保障交易的权威性可靠性。第二,法规法律并不完善,税收问题急需改变。虽然目前我国在《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到了一些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准则,但是真正的一些细节问题和政策落实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利益逐增,所以国内存在着诸多不法交易的情况、偷税漏税的问题,这对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阻碍的作用。第三,根据目前的国内物流产业来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活动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物流配合情况。不仅仅是国际贸易行为,现代化的很多商务贸易活动都需要借助物流的力量,物流成为了贸易行为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国目前急需要加强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产业,进而配套和促进国内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情况。

加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策略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5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珠三角;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在实施汇改政策以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属于上升的趋势,但是也存在波动的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对于珠三角区域的加工贸易而言,需要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下,实现对升级转型的目的,避免被市场淘汰,并实现稳中求胜的基本目标。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珠三角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带来挑战。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下,需要提高出口价格,因此会降低珠三角地区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还会增加加工贸易行业的整体成本,减少利润的收入。据调查,如果人民币上汇率上升一个百分点,那么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利润则会降低0.6个百分点。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珠三角地区的部分加工贸易行业被市场淘汰。在人民币升值的前提下,还会导致用工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力优势丧失。与此同时,生产要素的成本也会增加,导致外资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正因如此,大部分外资积极性被削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行业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民币汇率存在变动的趋势,也会增加付汇风险的管理难度,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并难以继续增长[1]。(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带来机遇。虽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但同时也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首先,基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促使加工贸易行业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不断增强自身的附加价值,并在减少竞争力的同时对市场进行兼并、重组。也就是说,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会出现行业重新洗牌的现象,加大相关人员的经费投入、科研投入,使得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仅如此,还会对投资资本形成刺激,使其转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加充分创新支持。其次,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前提下,会减少国外资本的引进,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最后,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还会为其实现海外并购、海外投资提供契机,便于当地的加工贸易企业践行“走出去”的方针政策,从而主动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发展与竞争中。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视域下珠三角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策略

(一)基于国家层面,重视产业引导与战略规划。第一,国家需要制定长远的加工贸易转型规划。结合中央政府的发展战略能够发现,政府可以为加工贸易行业的升级转型助力,使其明确升级转型的方向、措施与具体途径,确保各项工作可以分阶段、按步骤地推进。第二,国家需要在“一盘棋”的基础上,采用差别化的方式予以管理。也就是说,在珠三角地区可以采用政策落差的方式,推动全新的产业转移,使趋于饱和或者发展空间小的加工企业能够向中部、西部转移,从而有效提高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行业分布的均匀程度。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对附加价值低、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严厉监管,甚至淘汰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而对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而言,可以提供核心技术的知识,鼓励其研发出低碳、绿色、高端的产品,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2]。第三,采用双向转移升级的方式,践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推动当地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密切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这种方式的应用,便于当地加工贸易产业吸取国外经验,从而实现升级转型的目的。(二)基于区域层面,保持领先优势并敢行敢试。第一,区域可以结合加工贸易产业的整体结构,消除人民币汇率波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这一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可以对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创新,加大对高新加工贸易行业的知识,使其能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实现升级转型的目的。另外,珠三角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可以将产业链理念应用在其中,实现良性循环,从而确保整个产业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第二,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特点优势,构建符合该区域发展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省级、市级部门的功能优势,对加工贸易产业予以宏观调控,彰显政府“后盾”的作用,满足行业升级转型的需求。(三)基于企业层面,必须主动作为且加快转型。第一,企业层面需要主动对传统的经营机制进行创新,同时加大对技术科研的重视。也就是说,需要从以往的单纯加工逐渐向服务、市场营销、品牌研发、设计等方面延伸,实现对自身价值链、产业链的延展,逐步成为复合型的加工贸易企业。第二,企业需要对原有的市场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使其更具灵活性,以此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并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下,企业可以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方式,实现对美元币种、非美元币种的合理选择,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实现风险分摊,强化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加工贸易行业的影响,所以必须紧紧把握主动实际,主动迎接挑战实现对行业的升级、转型。这一方式的应用,能够增强行业、企业的竞争实力,便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广阔发展,从而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强竞争力,进而走出国门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马光明.汇率/工资冲击、趋势性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9(12):80-90.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网络经济传统经济贸易国际贸易

1网络经济的产生及内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互联网上无限丰富的各种信息资源不仅能使用户便捷的掌握市场动态信息,还可以使其大幅降低各种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互联网正从一般的娱乐应用逐渐的转向专门的商务应用,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经济方向发展,并深刻的影响着各种传统的商务形式,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基于传统经济,经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是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经过科技化、现代化武装之后的产物。它不仅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贸易形式的深刻变化和飞跃发展。

2网络经济的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为国际贸易增加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网络因素的出现,使现实各种经济贸易行为具有了虚拟性的特点,从而增大了交易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货币从有形走向无形,交易可以在双方不需见面的情况下完成,财富从可见的物质形态走向数字化,价值与价格分离,财富的聚集速度在大幅提高的同时伴随的风险也日益增大,任何的失误或对信息的把握不当即可造成交易的失败,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富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和破灭显得更加成为可能。

2.2网络的开放性大幅推动了国际贸易的一体化进程

整个世界因为互联网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已经没有了明确的界限,国际贸易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互联网为现实经济的运行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营造了一个全球化的经营环境,各种社会资源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更好的进行流动和优化配置。

2.3网络经济的低成本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贸易行为中

与传统的贸易形式相比,在网络经济时代,公众要参与贸易行为可以很大程度上摒弃资金、场地、工具、设备和无限繁琐的程序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因为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公众参与经济活动的便捷性大幅提高,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伴随着获得经济收益成功率的大幅提高,公众主动参与各种贸易行为的自觉性也必将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贸易行为必将逐渐成为大众行为,引起全民参与,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国际贸易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2。4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经济的瞬息万变,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升级换代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规模式经营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紧跟市场,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快速及时的响应市场变化,开发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3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迎接挑战的建议

3.1建设完备的国际贸易信息体系

互联网的无疆域性和全球性使得企业的贸易行为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活动,面对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能力的差别将越来越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上。因此,有效信息的及时获取将对企业的发展显得更加至关重要。建设一套企业自己的完备的国际贸易信息收集体系,广泛收集国际市场最新需求信息,及时获取国家国际最新政策,准确研判行业发展方向就成了企业的重中之重。掌握了市场的信息优势,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就有了生存和立足之本。

3.2大力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网络的出现,直接给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带来冲击。供应和需求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对,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这必然导致薄利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不断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成熟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传递等正常高效的进行,在信息共享、创新和管理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大力推进内部信息化建设,正是企业取得速度、时效、成本等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

3.3搭建企业外部网络营销平台.开拓新的经营方式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思考开拓新的经营方式。网络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典型的经营方式,企业必须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销售工具,使供销商和消费者可以很快很方便并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关于企业产品的详细信息。企业外部网络营销平台可以成为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形象展示、产品介绍、商贸沟通等营销运作的重要渠道。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发展;影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为了能够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的保护环境,我国各大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我国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结构,那么会阻碍我国国际贸易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适当的调整我国国际贸易。

一、概述低碳经济

所谓的低碳经济,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产业以及制度等方式,实现节约能源并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其核心理念是促进经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可以有效的减少很多化石燃料的使用,并能够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而在发展中,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在低碳经济时代下,传统的贸易方式并不适用,其中也大大降低了传统贸易商品竞争优势。在传统国际贸易行业中,我国在机电商品、化石能源等方面的出口量都会降低,而具备环保价值的贸易交易量将会提升,从而造成我国贸易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当前,在国际贸易市场中,通常以机械设备运输、化学物品以及轻纺商品等作为主要出口商品,在贸易交易过程中,这些主要商品都对环境有很高的污染,并且也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低碳排放生产的标准。若是将低碳经济引入国际贸易行业中,则会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的实施,既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避开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情况,需要将低碳经济积极引入。可见,发展创新企业科学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已经成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前提。(二)低碳经济对贸易关税的影响。在低碳经济下,为了提高商品的低碳性,在实施贸易交易过程中,会出现碳排查、碳关税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影响着贸易关税。其中,碳关税指的是对于能源消耗量高的产品制定税收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于各大国家的贸易交易量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尤其是降低了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我国的竞争能力。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如果全面实施碳关税,必然会影响着我国各大行业的出口量。(三)低碳经济衍生出新的行业。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各个国家以低碳经济为主的风能、核能以及太阳能的新兴产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产业,不但能够代表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也体现了经济发展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各大新型能源,其在使用中并不会产生太多的有害物质,大大提高了环境保护力度。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实施低碳经济中,都有很大差异。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国际会议规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碳排放量超标的国家,可以购买碳指标,这样就能够对那些碳排放高的国家也能够实现低碳经济。(四)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在实际运作中,低碳经济可以升级和优化我国贸易结构,并且还可以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在我国贸易市场环境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日益提高,也因为如此,表明我国产品结构处于变化中,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低碳经济。同时,在低碳经济下,西方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很多低碳规则,而我国在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交往中,也会结合低碳规则,从而推动我国能够更好的满足低碳时代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低碳经济还能够转变政策、资金流动方向,使其朝着排放量低、污染低的趋势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国际贸易结构。

三、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发展国际贸易策略分析

(一)对低碳经济制定合理的标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低碳经济标准达成统一,将其看作为一种政策性文件,并深入贯彻和执行,使各个国家能够有序的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个国家都在主动参与低碳经济标准的制定中。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更加主动参与低碳经济标准制定过程,结合《联合国气候公约》,对于我国发展实际情况,明确利弊,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动转变低碳经济理念与技术,力争在各国合作中引进创新。(二)提高科学技术水准。科学技术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技术,对于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转变,我国需要将更加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入其中,大力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同时,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转变,并在企业发展中引入低碳经济环保概念。此外,还需要加大力度研发低碳经济技术,并利用各大先进技术,实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对于全球生态有着重大现实影响,各个国家在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下,也需要积极改善附近环境。相信在各个国家共同努力下,必然会改善全球生态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娟.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23):194-195.

[2]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27-127.

[3]郑欢.探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139-139.

[4]陈奕旭.浅谈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8,(01):86-92.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8

【关键词】WTO/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司法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于去年8月2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已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我国人民法院承担涉及世贸组织规则的司法审查职责的基本态度。《规定》的出台既是现行行政审判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也是深化行政审判制度改革的契机。令人振奋之余,《规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一、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一)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的理由

关于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一问题,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学界就开始了讨论。大多数意见是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规定》第3条明确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统称’行政机关’)有关国际贸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可见,关于国际贸易的司法审查范围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这种完全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范围之外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一,与我国的入世承诺相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第2条(D)款第1项规定,"中国应设立或指定并维持审查庭、联络点和程序,以便迅速审查所有与《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4’)第10条第1款、GATS第6条和《TRIPs协定》相关规定所指的法律、法规、普遍适用的司法决定和行政决定的实施有关的所有行政行为"。显然,"所有行政行为"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若要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则应将相关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第二,与WTO的相关规定冲突。GATS、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等均有规定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仅以GATS为例,其第1条第1款规定,"本协定适用于各成员为影响服务贸易所采取的措施"。该条第3款(a)项规定,"成员的措施是指由以下机构采取的措施:(1)中央、地区或地方政府和当局;(2)由中央、地区或地方政府和当局授权行使权力的非政府团体"。GATS第6条第1款规定,"在已作出具体承诺的部门中,每一成员应保证所有影响服务贸易的普遍适用的措施以合理、客观和公正的方式实施"。第28条定义中将这里的"措施"解释为"一成员的任何措施,无论是以法律、法规、规则、程序决定、行政行为的形式还是以任何其他的形式"。综合以上条款可以看出,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GATS第6条第2款(a)项又规定,"每个成员应维持或按照实际可能,尽快地建立司法的、仲裁的或行政的法庭或程序,在受影响的服务提供者的请求下,对影响服务贸易的行政决定作出迅速审查,并在请求被证明合理时给予适当的补救"。由此可见,GATS要求各成员政府作出的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当然不论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都应当接受司法审查。

第三,与WTO主要成员的做法不一致。英、法、美等国均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由于英国一贯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因此,法院不能审查女王和议会的立法,但可以审查行政机关根据议会的授权而制定的条例。法国设有专门的行政法院,它对行政行为的控制范围很广,包括总统的命令和条例。而在美国,一切行政行为都可以接受司法审查,无须法律明文规定。在法律有规定时,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法定审查;在法律无规定时,进行非法定的审查,不能审查的行政行为只是例外。(注: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604页。)虽然这些国家的司法审查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但这毕竟体现了WTO的精神和更为先进的司法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二)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的具体建议

对如何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这一问题,学者们各有说法:关于应纳入司法审查范围的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有人主张将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都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也有人认为法院只能对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行使司法审查权;关于司法审查的主体,一般都主张不改变现有的法院设置,由各级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对被诉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但也有人建议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还有人主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对行政法规的监督,实行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监督。"(注:傅士成:《关于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豁免问题》,载《南开学报》2000年第4期。)

理论界众说纷纭,然而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都不能脱离现实的国情,如何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同样必须结合国情来考虑:

第一,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法院行政审判庭的审判人员来自民事审判庭,因此无论法院的承受能力还是法官的素质均与人们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款明确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而《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表明若相对人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以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三,在我国,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都基于全局利益的考虑,且制定者一般都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因此一般不会出现与WTO规则相冲突而阻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情况。况且,若将中央政府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初审法院也难以确定。但是,各地政府为了地方利益都会想尽办法或明或暗地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其主要手段便是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设置贸易壁垒,从而严重违背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原则,势必对各类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必然会涉及到对这类地方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

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较合理的做法是将影响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其他国际贸易的抽象行政行为(包括地方政府规章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同时参照行政复议法的做法,接受司法审查的抽象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机关作出的、相对人认为影响其合法权益的某个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并且要在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向法院提出。这样既可以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也能在具体个案的审理中将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推向深入,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滥诉。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必然要引起原告资格上的变化。有人认为,抽象行政行为不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做出的,那么,究竟谁有权起诉则难以确定。(注: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其实,抽象行政行为的诉讼原告资格问题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有权对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原告可分为两类:一是受该行为拘束或影响的任何相对人;二是受该行为拘束或影响的相对人所组成的同业公会或行业协会。(注:叶必丰:《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诉讼》,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此外,为了保证案件的顺利审理,还应在级别管辖上作出相应的规定。一审法院应与被诉之抽象行政行为的作出机关同级。当然,以上建议的实现需要一个前提,即立法上的改变。毕竟《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司法解释,它只能完善而无力改变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因此,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的任务只能由立法机关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或制定单行法来完成。

二、关于行政终局裁决的司法审查

WTO各协议体现的精神是尽可能减少行政终局裁决,实行司法最终审查。

商标法、专利法均属知识产权法的范畴。在我国入世以后,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此类行为均应受TRIPs协定规则的调整。我国原有的商标法和专利法都有有关行政终局裁决的规定,这与TRIPs第41条第4款规定的"诉讼当事方应有机会要求司法当局对行政终局决定进行审查,并在遵守一成员有关案件重要性的法律中有关司法管辖权规定的前提下,有机会要求至少对司法初审判决的法律方面进行审查"相冲突。为此,我国分别对商标法、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作了修改,取消了专利复审委员会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的终局裁决权。新制定的反倾销条例和反补贴条例也规定,利害关系方对行政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都是符合WTO规则要求和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

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有关终局裁决的法律规定,有些规定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国际贸易行为产生影响。例如《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该法第30条第2款规定:"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林、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这两条规定显然将国务院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有关自然资源的行政复议决定排除在了司法审查范围之外。根据我国入世议定书的规定,应接受司法审查的行为包括"所有与GATT1994第10条第1款、GATS第6条和《TRIPs协定》相关规定所指的法律、法规、普遍适用的司法决定和行政决定的实施有关的所有行政行为"。而且,从WTO的规定来看,只要某个政府行为与国际贸易有关并在WTO协议的框架之内,利害关系人不服就可以对之提起诉讼或请求救济,并没有排除最高行政机关和级别比较高的行政机关的行为。(注:江必新:《WTO与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因此,在今后制定的法律法规中要尽可能少规定或取消行政终局裁决。而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则需要立法机关在相应法律的修改上作出努力。

三、关于裁判

(一)与WTO规则冲突的法律规范的适用

《规定》第7、8、9条分别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立法机关在法定立法权限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或者影响国际贸易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发生的国际贸易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或者影响国际贸易的部门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有关或者影响国际贸易的地方政府规章";"人民法院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文存在两种以上的合理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相一致的,应当选择与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相一致的解释,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由这三条规定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当人民法院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所依据或参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WTO相关规则产生冲突时如何适用。当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参照的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政府规章与WTO相关规则冲突时,处理方法一般是不予参照。若作为法院审理案件依据的法律、法规的某一条文与WTO相关规定冲突,或者法律、法规具体条文之间相互冲突且无一与WTO相关规定一致,或者对某具体条文存在不合理解释时,又如何适用。显然《规定》第9条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解释。由于法院所依据的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效力等级较高,制定机关也较具权威性,因此,遇到以上几种情况时,法院可以向该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关或同级人大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作出相应修改。待修改之后法院再用以作为审判的依据。

(二)增加裁判方式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仅规定了维持、撤销、责令履行、变更、驳回诉讼请求和确认这几种类型的判决。然而,在我国已加入WTO,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服务行政、给付行政的价值将日益显现,政府行为的宗旨应该是为每一个经济行为提供尽可能大的便利和支持。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的标的往往很大,并涉及多方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具体行政行为都会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其等到行政行为已实施并给当事人造成损害之后再进行司法审查,给予当事人意义不大的救济,不如阻止这种行政行为的实施,从而避免损害的发生。其措施就是增加新的具有预防作用的裁判方式。

在实践中不妨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增加类似美国的制止状的裁判方式。制止状是法院为了避免损害的发生或继续,命令行政机关或官员停止执行某种违法行为,或采取某种依法必须执行的行为。前者称为禁止性质的制止状(ProhibitoryInjunction),制止违法行为的实施;后者称为命令性质的制止状(MandatoryInjunction),命令执行必须执行的义务。(注: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596页。)命令性质的制止状类似于我国的责令不作为行政机关履行义务的判决。因此,笔者建议增加的仅为类似禁止性质制止状的判决,即在行政机关正在实施或有证据证明其将要实施某种有损国际贸易当事人利益的行为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该行政机关终止实施或发出制止令阻止其实施将要实施的行为。

(三)改革裁判文书

我国各级法院历来不太重视裁判文书的制作。尽管现在有所改善,但也仅仅是简单记录双方的陈述、证据及法庭经审理查明的事实,最后写明判决结果。与英美国家内容详尽、规范严格的裁判文书相比,我国法院所做的判决书或裁定书无法令人满意。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行政案件既涉及对国内法律法规的适用,又涉及对WTO规则的理解;既涉及本国行政机关,又涉及外国相对人;既涉及执法行为,又涉及贸易活动。因而往往证据繁多,案情复杂。这样的案件自然对裁判文书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为了适应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本身的需要,还是为了符合WTO各项规则中关于透明度的要求,严格规范和充实法院的裁判文书都极为必要。

四、关于用尽当地救济规则

用尽当地救济规则已得到了包括WTO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各国实践及国际判例的肯定和支持。该规则的适用及其例外对我国关于国际贸易行政案件的审理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谓用尽当地救济规则,是指当外国人与东道国政府或企业、个人发生争议时,应将争议提交东道国的行政或司法机关,按照东道国的程序法和实体法予以解决。(注:主编:《WTO与中国的司法审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但这个规则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它也有例外。其例外有两种情况:一是司法拒绝,二是当地救济规则已被放弃。第二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第一种情况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形:第一,司法机关拒绝对外国人的审判,或不受理外国人的诉讼;第二,审判程序不当;第三,裁判明显不公;第四,拒绝强制执行。(注:主编:《WTO与中国的司法审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页。)若出现以上几种情形,即可构成国家非法行为,该国就要对此承担国家责任。这就对我国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和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历来重实体,轻程序。然而,当审判程序不当会构成司法拒绝并引起国家责任的时候,程序问题就不再无关紧要了。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9

即使我国国际贸易管理存在不少长处,但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起步晚,注重不足,开展绝对滞后,国际贸易管理体制也不尽善尽美,重要展现在:管理体制不顺;相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明晰等等。当然这与我国临时以来进出口数目无限,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弱有关,但是,从如今我国外贸的实践状况动身,外贸法的紧要性已然凸现,外贸法应该予以重新定位并提到紧要日程。为了顺应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开展的需求,尽快树立起高效、精干、协调无力的国际贸易管理体制刻不容缓。自创南非的国际贸易管理经历,我们该当在如下方面实行改良:

(一)增强实际探讨,精心设计外部变革方案,加强迷信性、适用性。在南非,除了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的执法以外,南非社会各界关于《国际贸易管理法》执法任务的正确认得与赞成,关于构建良好的贸易执法环境也是不成或缺的。近年来,南非简直全部律师事务所都有专职的贸易管理法律师,有的乃至还有专门的经济学专业人员从事国际贸易诉讼事务。行业协会做为市场经济中的重生力气,其具有代表、协调、自律、效劳等功效,可以协助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标准企业国际贸易行为,保证进出口的顺利实行。②而在我国,商务部是主管国际贸易的机构,但由于在运转中存在不少Issue(问题),商务部仍有变革的必要性。机构变革是一项极端复杂的零碎工程,需求有迷信实际的指点。不只要有政治学实际,并且要有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干实际的指点,因而必需仔细研究实际,实际联络实践,精心设计方案。之前的机构变革由于事前未普遍征求基层、中层干部的意见,无视了少许根本Issue(问题),使得方案在某些方面与实践相差较远。因而,在设计、论证商务部机构变革方案时,既要搜集少量案例,尤其是少许典型国度的案例,实行剖析,找出基本缘由,从而进一步剖析现存制度的弊端,仔细汲取相干经历和经验,一同也要充沛征求专家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应用横向比拟法和纵向比拟法相联合的办法,此外,还要针对理论中显示的Issue(问题),对相干理论Issue(问题)的处理实行综合剖析,并适时修正变革方案,加强迷信性,使方案更切合实践。

(二)进一步明白职能定位,树立高效的中心管理型国际贸易管理体制。南非注重国际贸易管理任务,设立了威望的贸易机构,坚持贸易管理执法的独立性。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取代了原有的税贸署,为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地域公道贸易的展开缔造便当的要求。其职能除了持续处置SACU地域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以外,还将担任进出口控制和答应证管理、关税体制变革、产业优惠政策的管理和监视,并有权请求外地进出口商提供其商业活动的信息。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绝对于保守国际贸易管理执法机构,其独立性失掉极大提升,绝对独立于政府,权利也愈加普遍,防止了政府对贸易管理执法的过度干涉,既分工又协作.以确保各机构的自在裁量权有所监视。而目前我国国际贸易管理的力气比拟分散、各部门难以构成行业管理职能,不能有用地集中力气发扬协谐和管理长处。因而,有必要像南非那样树立一个以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管理体制,承当国际贸易开展战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统计以及进出口促进和贸易救援等详细管理任务。①对此,我国要将政府职能实在转变到微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方面下去,特殊要增强政府的公共效劳职能。要按照机构变革的思绪和方案,对现有职能实行剖析,明白哪些职能是能够取消的,哪些职能是能够交给企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的,哪些职能是需求保存和进一步增强和完善的。此外,机构外部各部门职能也要进一步细化,明白目的和责任,对政府的职能实行精确定位,并实行必要的管理创新,使本国进出口商能及时取得充沛而对称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制地发扬人的潜能、防备品德风险、促进竞争、进步效率。政府应围绕这些方面实行职能转变,为经济与社会调和开展效劳。唯有这样才干处理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管理中存在的Issue(问题),使国际贸易管理愈加无力、愈加高效。

(三)增强部门之间及部门外部的协调。在南非,国际贸易管理执法机构和相干行业监管机构之间职权的协调是很遭到注重的。按照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的相干规则,委员会能够与本国的任何管理机构或机关就有关国际贸易事务达成协议,以调节和协调他们各自的职能,并能够在其管辖领域内依法将本身的职权授予本国的其他管理机构或机关,或许承受其他对国际贸易事务拥有管辖权的国度管理机构或机关的委托,施行其本不拥有的贸易管理职权,各相干机关在案件处置进程中互相协商,共同做出确定。这样的做法较为迷信合理,促进了①倪月菊:《世界重要国度和地域的效劳贸易管理体制比拟》,国际贸易,2007第2期,第40页。34各机构之间的交流、商量、信息共享、防止矛盾和反复执法;既能使《国际贸易管理法》的施行取得行业监管部门的赞成,也能有用防止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在相干行业范畴由于完善专业知识而招致执法不力。在我国,从机构部门设置看来,有很多部门的职能是穿插的。在推进国际贸易安康稳固开展的进程中,要注重各个部门的协调协作,积极会同海关、农业部、林业部等相干执法部门,片面统筹贸易管理制度,制定涵盖全部商品贸易流通范畴的规划,处理政出多门的Issue(问题),既要各自实行本身职责,又要互相沟通,互相协作,整合流通资源,树立与国际接轨的无机联合的流通管理体制。部门外部要调节管理贸易的机构设置,加强机构力气。树立健全一体化贸易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省、市、县三级树立商务局。按照中国的根本国情和国际贸易的根本情势,能够思索树立一个商务部牵头的各部委微观国际贸易协调管理机制,担任对国际贸易的微观政策协调、整合及制定相干政策,协调各贸易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国际贸易中突发的严重Issue(问题)实行商量、提出对策,这样才干使制定的国际贸易政策、法律法规更切合实践。与此一同,还该当不停进步机构任务人员的本身实际和业务素质,引进和培育既熟习本国国际贸易规则、又理解相干本国外贸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进步任务效率,进一步推进世界领域内国际贸易的安康、颠簸开展。(四)进一步健全法制,尽快完善对外贸易的相干法律、法规。南非《国际贸易管理法》实体内容体系齐备、构造合理,内容涵盖普遍且细致,可操作性强,为国际贸易管理执法的顺利实行提供了良好根底。南非《国际贸易管理法》规则了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及其标准程序以及SACU协议中某些内容在南非的执行,并在该协议的框架内,规则了持续执行的对进出口货物的控制以及关税调节等,职能分配明白,程序合理完善。这样的规则既简化了执法程序,也使这类行为的执法取得了一致而明白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可以完好标准国际贸易行业行为原则的相干法律、法规,没有这样的法律和法规,就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安康开展。因而要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相干法律制度,为缔造一致的法律政策环境奠定良好根底。一同应及时清算不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求和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取消那些影响对外贸易自在化的过时法规,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法律体系的树立,从而为市场的安康开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证,坚持本国市场的昌盛与稳固。

国际贸易行业研究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包括外贸行业和教育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融入“互联网+”元素,向跨境电商方向发展。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教师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所以,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相关的课程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势必应该改革和创新。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必要性

(一)基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极大地渗入到外贸行业,单纯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B2B和B2C方向的跨境电商发展。即使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业务,也在不断地加入新技术、新方法。如运输方式开始走向第三方物流,货款结算方式走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形式更加多样化。新入职的外贸人才必须懂得跨境电商,了解行业的新变化,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较快较好地适应外贸行业现状和工作环境。所以,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加以改革。(二)基于培养实用性外贸人才的教学目的,实训项目必须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实际操作经验,实训项目必不可少。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跨境电商”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发展现状下,学生应该知晓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从业务磋商开始,直到合同履行完毕这一连贯的流程,熟练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技能,所以,传统的割裂、独立的各个实训项目必须整合和串联。此外,既然目前的国际贸易模式具有B2B和B2C两个方向。传统的以B2B为主的实训模式也应该新增加B2C实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融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内容。(三)基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必须改革。不可否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广、专业知识繁杂,加上大篇幅的英语函电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有一些同学,因为课堂学习和实训的时间比较有限,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完全掌握和消化全部的知识点,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查漏补缺成了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同学,他们希望能够获取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有帮助的知识点,从而个性化地去学习和拓展,而不是在课堂里“吃大锅饭”。综上,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授课老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遍使用的现状下,基于“互联网+”载体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手段的一个方向。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有志于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单位无不希望新员工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更快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顺应行业发展现状,在校内学习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互联网+”下的外贸业务实操技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人才,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在求职阶段拥有足够的自信心,也能在就业阶段尽快适应相关岗位,提高就业能力。(二)“互联网+”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相对枯燥且又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如果采取“满堂灌”或“一刀切”的形式,不仅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无法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也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诸如单证员、业务员等有重点、有方向地学习。所以,采用微课、移动学习平台、一体化实训等多种开放式学习形式,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三)能够让学生增强跨境电商的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创业则是大学生创业的热点。但是面临着国内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且趋于饱和的现状,引导学生向跨境电商创业发展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而“互联网+”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如果能改革传统教学内容,结合跨境电商创业的新鲜血液,恰好吻合这一目标。(四)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作为一名工作负责的教师,总是希望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互联网+”教学恰好能满足教师的这一需求。在开放式的学习平台上,教师经过后台数据分析,能轻易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网络签到、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微课浏览的数据,还能通过实时考试,给每个学生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这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授课教师批改作业、调查问卷、学情分析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策略

(一)教学目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从高职教育的目的来看,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因此,作为课程改革,必定需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国际贸易行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不断吸纳新技术、新方式,本身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可能被行业所抛弃。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应该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作为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就“创新”来讲,个人认为可以细分为“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在课程内容讲授中利用具体的情境适时地启发学生去“创新”思考,乃至“创新”实践。就“创业”来讲,“互联网+”下的外贸创业主要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个人店铺开设。各个跨境电商平台以门槛低、投资少、风险小而适合学生创业者。教师可以以工作室的方式,也可以以团队的方式,选取操作简单、口碑良好的平台带领有兴趣的同学走向“国际贸易”的创业。(二)课程内容与“互联网+”结合。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一般以企业与企业间的进出口工作流程为主线,从交易磋商开始,经过样品的寄送、洽商、合同条款的拟定、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结束于跟单工作的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外贸业务不再仅仅依赖于原有的销售渠道,更主要的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开拓销售渠道。所以,既有的课程体系下,应该多关注“互联网+”下外贸业务网络营销的开展,第三方支付结算,国际物流的方式,包括商品在互联网展示的平台、展示的方法和技巧等。从宏观来看,互联网下的国际贸易方式不仅包括“B2B”业务,即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还有一块来自于“B2C”业务,即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业务。就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形势来看,B2C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所以,整个课程体系内容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应该调整为“B2B”和“B2C”两大模块。“B2B”模块按照贸易流程,可以具体分解为B2B跨境电商平台信息、业务磋商、签订合同、合同履行、跟单处理五个子模块。“B2C”模块可以参照跨境电商平台的业务流程,分解为注册店铺、营销推广、接受订单、物流跟踪、货款结算、售后处理六个子模块。实训是专业技能的演练和深化,也是实际业务的模拟。随着行业业务的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大幅度调整,实训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更多地融入“互联网+”元素。从基础实训到高阶实训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一是模拟单个贸易环节的实训,可以是一次成本利润的核算,可以是一笔出口的报关。环节模拟实训完成后进入第二阶段,即业务模拟阶段,教师设置各国货币、汇率、国际运费、进出口相关税费、产品价格等业务信息,学生模拟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在国际贸易实训平台寻找交易对象,搜索产品、供应商、采购需求,完成业务磋商、成本利润核算和合同签订,并在业务流程图的指引下,履行合同并缮制各类单据,直到合同全部完成。每位学生应对自己的模拟公司的成本利润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经验教训,撰写一笔业务完整的实训报告。第三阶段是实战阶段,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跨境电商平台尝试注册店铺,产品上传,并试着与国外客户开展交易,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三)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结合。一直以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难度较大的课程,专业术语多,知识范围宽,流程复杂,对授课教师来讲是一大挑战。从历年学情来分析,“课堂讲授+实训”的模式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课程存在畏难情绪,高职类学生本身基础并不太好,一接触大容量、高难度的课程,短时间无法适应的情况下,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课堂+实训”的模式让学生产生了疲劳感,因为大部分的专业课程都是属于此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三是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考虑将零散的时间化零为整,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去查漏补缺和课外拓展,而不是一味地吃“大锅饭”。高职类学生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普遍使用,改变了国际贸易行业的交易模式,也使得碎片化学习和移动网络学习成为可能,这引导着教师尝试着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让学生根据自身学情,有目的、个性化地去学习,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学校大规模停课的现状下,也迫使教师动用远程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首先,教师首先应该把课程内容按照业务流程贯穿起来。就课程来讲,融入新的“互联网+”跨境电商课程内容后,整体的课程B2B部分主线就变成了:出口商注册及信息、寻找商机、洽商、成本利润核算、拟定合同、履行合同、跟单操作;B2C部分主线变成:注册及信息、产品信息上传、产品推广、订单处理、确认收货、货款结算;实训部分主线为环节实训、整体业务模拟和实战演练。其次,为了方便学生有效地检索利用和消化吸收教学资源,教师必须对整体的课程体系进行切割,切割后的学习资源必须是小块的、松散连接的,同时又必须是系列化、专题化的。显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有3个专题:B2B专题、B2C专题和实训专题。B2B专题下可以切割成出口商注册及信息、寻找商机、洽商、成本利润核算、拟定合同、履行合同、跟单操作七部分。B2C专题切割成注册及信息、产品信息上传、产品推广、订单处理、确认收货、货款结算六部分。而实训专题包括了环节实训、整体业务模拟和实战演练三部分。然后,教师把切割完成的三个专题及相应的子专题于移动学习平台,并对每个子专题进行具体的知识点的补充和学习任务的安排,组班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方向检索知识点,完成学习。每次授课或者自主学习,学习平台上的后台数据库能清楚地分析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

四、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外贸行业向着B2B和B2C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势必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培养出切实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让志于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的毕业生打好专业基础,充分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更快地适应实习和就业。教学方式的改革则能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提升在校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根据自己的规划和需求有选择地去学习和拓展。当然,也应该看到,这种改革和创新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过程中亦会有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慧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9(3):85-86+98.

[2]袁照稳.“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59.

[3]白静.“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4):116.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5]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8-232.

[6]QiujunChi.OntheTeachingReformofCareerPlanningCourseforCollegeStudentsinTheNewSitu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ndEconomics,202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