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精神十篇

时间:2023-04-03 19:09:13

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篇1

【关键词】逆向思维;创新;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人类智慧中最美的花朵,人类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史。社会的发展水平,随着人类创造力的提高而提高。而在创新的范畴里,逆向思维可称得上是思想活动中一颗奇葩。

由结果推知原因,先假设后验证等,都属于逆向思维。它在人的思维反应中是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发明创造和知识创新的根本思想源泉。

许多创造发明都是先假设所需要的东西已经制造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东西应具备的特点和形状,结构性能等,从这些特点出发,推断其原理以及使用材料,同时也否定一些不可能的途径。最后根据其原理 特点而研制并使用。

在对于幼儿逆向思维的培养上,已形成系统理论的并不多,但为了使幼儿逆向思维的开拓成为幼儿教育中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本文愿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在培养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应教会幼儿什么?这里所面对的内容,不是一首具体的儿歌,不是一项具体的游戏,而是一种大胆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结果推知可能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之

这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幼儿在潜意识中形成以结果推知可能的原因。例如:在摆积木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每个幼儿摆出的建筑都各不相同。而且各有好看的一面,但是幼儿在摆的过程中,往往都有先摆出一部分,然后考虑下一步后再摆后面的部分。这就有可能造成建筑整体结构上的失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不妨这样玩:先叫一个幼儿,对其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一个房子,如果要好看一点,它需要有什么?幼儿可能会说有门有窗。再问,你的房子有没有院子?引导幼儿把院子的内容加到思维的构想中。院子中间有没有小朋友,有没有小动物?这样,引导幼儿把不在积木范围中的小动物模型和小人模型加进去。以此进行,使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未建筑的模型有一个相对成熟 完善的构思。这样再让其摆积木,其效果就会比以前的好的多了。此类游戏,就是让幼儿头脑中逐步先确定目标,后进行完善的思维过程。 这类思维训练的方式,有许多可以在我们现实中找到应用的地方。

2. 先破后立,训练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一般人的头脑中,往往有一种思维的惯性模式,就是被动地去接受已有的事物。而惯性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人类进步的大敌之一。举一例子:当我们给幼儿电动玩具换电池时,先是摘下盖子,看电池是如何搭在里面,包括正负极方向,再原封搭上。这就是一种习惯性 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这样进行:不看正负极的方向,而是先去掉全部旧电池,然后自己根据新电池的正负极的方向搭好,这样我们就比较深刻地记住了搭电池的方法。在幼儿的训练中,可以先把电池全部去掉,直接让幼儿把电池搭好并能让玩具动起来。这样,幼儿虽不能有意识地认识正负极方向,但幼儿也会不断地进行各种正负极搭配的尝试,直至搭好为止。通过这样一个游戏,幼儿就有可能掌握一般电池的搭法,对于以后探索精神的训练也是很有推动作用的。“先破后立”的逆向思维训练法,就是要通过有意识地让幼儿接触一些与平常从事的事相逆行的办法。使幼儿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一件事物的形成过程,使其对一个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也是拓展幼儿思维空间的一个重要的训练方法。

3. 以批判的精神接受一切事物

在这方面,有一个可以尝试的指导思想,就是“世上没有标准答案”。这一思维不是用“言传”的方式教育幼儿,使幼儿记住这一句话,而是采用身教的方式,使幼儿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承认一个前提,这是以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到“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体到幼儿教育中,这就可以演化为“孩子说的总有孩子的道理”这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话。下面举一个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例子。老师教10减9等于几时,有同学答为3,原因是卖猪肉的母亲购进10公斤肉,卖9公斤还可剩3公斤。尽管老师说得是数理上概念,学生说得是现实中的现象,但仍可引导所有同学回答还有没有其他现象,学生就可能说树上10只鸟,用枪打下1只,树上就会没有1只的10-1=0的现象。诸如上述例子的现象在幼儿教学中都会发生。在发生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幼儿就会有教师想象不到的回答,其结果是,学生开拓了思维,而教师也会从中获益。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这是幼儿教师因受多年现实生活的影响,在思维上往往形成种种条条框框,成为在思维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幼儿接触社会少,对一切事物都是从头开始认知,所以往往不受思维的约束,任意发挥想象的空间。这其实就是幼儿思维更“理性”化的一面,应被幼儿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

开拓创新精神篇2

2007年,各级广播影视部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安全播出,依法加强管理,加快事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在巩固中发展,在规范中提高,在创新中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新闻宣传亮点频频,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

十七大宣传报道异彩纷呈。迎接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是2007年广播影视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广播影视系统精心策划、聚焦主题,以新闻、专题和影视等多类节目,以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新媒体等各种载体,以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大容量的报道布局和宣传声势,完整、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大会议程,充分展现了十七大的盛况,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世界舆论的积极关注。十七大期间,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收到听众短信26万多条,电子邮件17万多件,来信6870封,电话及传真近6000件。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电视机构引用了中央电视台直播十七大的信号,153家海外合作电台转播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十七大报道。

重大报道和主题宣传有声有色。各级广播影视部门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统筹协调,扎实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主题宣传和全国“两会”、香港回归10周年、建军80周年、“中俄国家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等重要活动的宣传,制作播出了《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劳动者之歌》《百姓纪事》等专栏和《潮涌香江》《孕育希望的草原》等系列报道和专题节目,全面生动地解读了十七大报告,营造出喜庆美好的氛围。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报道全面展开,生动展示了举国欢腾迎奥运的热烈气氛和中国人民昂扬奋进的崭新精神面貌。

自主策划特色报道出新出彩。各地广电部门坚持贯彻“三贴近”原则,大力拓宽报道内容,精心组织和策划了一批紧随时代脉搏的大型系列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开展了“穿越三北风沙源”大型系列报道,全台50多名记者穿越祖国五大沙漠和四大沙地,行程2.6万公里,采访时间长达20天,采制播发各类稿件1000多篇,国内多家媒体争相同步转播转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西广电局联合主办了“中国东盟合作之旅”大型广播电视联合采访活动,持续50天、行程两万多公里,先后进入东盟10国,刊发报道1600多条,在当地掀起了“中国旋风”。国际台策划实施了“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俄罗斯12家主要媒体和国内4家中央媒体组团参加,采访中国15个省市区,两国共有96家媒体对“中国行”活动进行报道,共发表相关报道2000多篇(条),图片3500多张,扩大并延伸了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作用。

新媒体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全国广播电视机构在壮大传统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内容、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新媒体建设纳入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2007年有4家和7家广电机构分别获批在全国和本省建设手机电视集成平台,117家广电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业务,7家中央和11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获批开展网络电视业务。目前,全国电台、电视台大都开办了互联网站,有27家省级广播电台、广播电视总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共有167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有25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网站提供网络电视直播业务。手机电视、车载电视、IP电视等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先后开展了车载电视业务。中央三台坚持走多媒体综合集成的发展道路,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网站三大网站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央视国际网络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网络电视服务运营商,2007年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国际在线”网站访问量稳步增长,在全球79家主要国际广播电台网站中继续保持排名第一。中国广播网互动社区注册会员达到15万人,同比增长350%。

广播电视品牌建设凸现优势。近年来,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各地广电部门和播出机构强化品牌意识,优化频道格局,加大拓展品牌管理力度,完善品牌创建和维护体系,积极探索创建品牌新经验、新途径并取得明显成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录播了几十年的名牌节目《全国新闻联播》实现直播并全面改版。新版《全国新闻联播》成为整合地方新闻的大平台,联合全国记者站和地方台的龙头节目。桂林和深圳广电部门开展跨地区合作,两地资源和优势互补,全面打造和提升双方的广电品牌。中央电视台继续深化实施品牌化战略,2007年再度入选世界品牌500强,排名跃至第71位。

二、安全播出再创佳绩,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实现重点突破。

圆满完成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克服时间紧、范围广、任务重的实际困难,用一天的时间,顺利完成全国35个卫星地球站的全部卫星节目的上行调整任务;用7天的时间,全部完成全国广电系统各电台、电视台、发射台、转播台、监测台、有线电视前端的3.852万个卫星接收设施调整任务;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全国各地2000多万个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施的调整工作,实际调整数量比原摸底统计数超出了400多万个,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湖北、甘肃、陕西等省调整数量均在百万以上,安全、平稳、圆满地完成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和地面接收设施的调整工作,使卫星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扭转了卫星广播电视被动防范的不利局面。

大力推动各地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经多方努力,目前全国广电系统已建立了省、地、县三级贯通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体系,各级广电部门均成立了安全播出指挥部,20个省正式成立了省级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构。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与指挥调度机制相适应的技术支撑平台,构筑起监测、告警、通讯、预警系统等为一体的全国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网络,实现了中央对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形成了上下沟通、指挥有力、调度灵活、配合紧密的整体系统,为确保日常及十七大安全播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积极推进实施“安全播出工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各级广播影视部门按期高质量完成了中央和地方11个地球站的扩容改造工作,开通了11个省(区、市)广播电视节目的北京集中上行传输电路,建成了全国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完成了349个监测点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建成了联通总局安全播出调度中心和各省调度中心、35个卫星地球站以及中央直属单位等192个重点单位的全国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平台,使全国安全播出预警系统延伸到县级有线电视前端,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广电总局组织了自十六大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安全播出大检查,抽调82名专家组成19个检查组,对全国32个省级广播电视局、107个省级以上重点播出单位及中央直属单位的供配电系统和播出系统进行了实地检查,对各地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国通报并责令整改。组织全国广电部门联合当地610办公室、综治委、公安、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群防群治,严防各级各类的非法插播、破坏事件,确保了十七大期间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三、农村广播影视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电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一是大力加强全国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4月份,广电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召开全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作会议,传达中央精神,部署安排下一步工作。广电总局编制完成了工程建设方案,与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广电局签订了工程建设任务责任书,落实责任,落实任务。各省(区、市)广电局也积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本地区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广西、吉林、贵州、海南、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省区共落实转播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专项资金2.5亿元。安徽、广西等省将主要承担中央和省节目骨干无线发射台站上划省广电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宁夏广电局与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建立考核机制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共完成4200多部发射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的招标采购,开播886部发射机,覆盖质量明显改善。目前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力争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让农民群众无偿收听收看到北京奥运会的节目,提前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十一五”农村无线覆盖目标。

二是着力推进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建设。5月份,广电总局与发改委联合下发文件,确定了2007年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下达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5亿元的资金补助额度,明确了“盲村”建设原则要采取直播卫星覆盖方式。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村村通”工作。许多省区政府将“村村通”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要求切实抓紧抓好。陕西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强调要建立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要求各地要保证广播电视部门职能的完整性,要单设县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不能独立设局的地方可设局台合一的事业机构,赋予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负责村村通、广播电视宣传、社会管理等项工作。

三是扶持有条件的农业大省开办对农频道(率)。2007年,广电总局批准陕西电视台与杨凌农业示范区合办1套上星传输的农林科技频道,为西北、华北10省(区、市)的市(地)、县(市)以下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农业类电视节目。同时,总局还批准云南、黑龙江、广西柳州等7个省、地级电台各开办一套对农广播节目。目前,除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上星传输的农业军事频道外,总局共批准山东、陕西等9个省、地级电视台各开办一套对农电视频道,江西、河南等23个省、地级电台各开办一套对农广播。

全面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07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总局以更加明确的工作思路,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全面推进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

一是部署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任务。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首次以国办文件形式专门部署农村电影工作,对推动我国农村电影发展具有深远意义。5月底,广电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在延安市召开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传达国办文件精神,总结前一段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动员和部署今后的农村电影工作。2007年总局还制定出台了《全国“十一五”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规划》,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总局的积极协调下,2007年国家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出资配备放映设备2000多套,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公益性放映场次补贴2亿多元。全国农村完成放映460多万场,观众人次达15亿,超额完成全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年度任务。

二是积极推广数字电影放映。目前全国现已建立数字电影农村地区卫星接收站21个,组建股份制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22个,建立数字电影放映点达5000多个。一个星、站、厅、幕、机相配套,结构合理、网络连通、院线发展、规模放映、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国乡镇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形成。截至2007年11月初,通过数字电影服务平台,已向全国各地农村传送了公益版权影片367部;传送非公益版权商业发行数字影片节目504部,放映场次达93.7万场。其中最受农村欢迎的数字影片是国产电影《太行山上》,放映总场次已累计超过2万场。

三是积极开展主题放映活动。2007年,广电总局开展了以“国产新片进农村”、“优秀国产影片金秋展映展播月”和“五个一工程”获奖电影作品展映展播为主题的大型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为活动推荐了256部优秀国产影片,向农村地区赠送了4000多个16毫米电影拷贝。各地也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影主题放映活动。河北省开展了“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活动,河南省开展了“百县万场电影下乡”活动,安徽省开展了“请农民兄弟看电影――送10万场电影进乡村”活动,海南省开展了“百部科教电影万村行”、“金光耀琼州”、“党旗在我心中”活动。丰富的主题放映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进一步推进西新工程建设。2007年全面完成工程前三期建设,完成了西新工程部分台站的工程验收工作,完善了广播和实验的调度系统,启动了智能调度系统第二期建设工作。通过西新工程的前三期建设,、新疆等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和制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总局正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编制第四期建设方案并已启动第一阶段的建设。

四、广播影视内容生产进一步繁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同步提高。

电影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一是电影产量和票房再创新高。2007年共生产电影582部,其中故事片402部,科教、纪录、动画、特种、电影电视等其他影片180部。故事片生产比2006年增加了72部,增长21.8%。全年全国电影市场综合收入达67.26亿元,其中国内电影票房33.27亿元,全国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收入13.79亿元,海外电影收入20.2亿元,这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二是电影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深化院线制改革,国有资本(省市电影公司及影院)焕发出新的活力。全国现有34个城市首轮电影院线公司,其中跨省院线19条,省内院线15条,院线内影院1427家,银幕3527块。较五年前院线制改革之初增加了550家影院、1818块银幕。34条院线中,除北京万达电影院线由大连万达集团(民营)控股外,其余院线均由国有资本控股,国有控股院线创造的票房已占全国票房总值的90%以上,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三是票房结构趋向合理。《集结号》《投名状》等国产大片票房均超过2亿元,国产商业大片虽然依旧引领城市电影市场,但在全国总票房的比重已不到25%;《门徒》《不能说的秘密》《男儿本色》等中等投资规模的商业影片成绩斐然,2007年票房超过千万的中等投资国产影片近20部,改变了过去主要靠几部影片支撑票房的局面;《公仆》《天地告白》《夜袭》《村支书郑九万》《隐形的翅膀》等一批小成本制作的主旋律影片表现突出,《公仆》票房超过600万元,《天地告白》《夜袭》的票房均接近500万元,《隐形的翅膀》和《村支书郑九万》折合票房分别接近和超过700万元。四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集结号》《投名状》等国产大片既叫好又叫座,获得几乎一边倒的正面评价,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电视节目制作稳步发展。一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达2422家,比上年增加近500多家;其中混合所有制(包括国有资本参股或其他所有制形式)公司1900余家,比上年增加700余家;全国制作机构注册资金超过304亿元,固定资产接近230亿,分别比上年增加一倍和三倍。全年制作电视节目720万分钟,比上年增加一倍。二是电视剧数量稳定增长,质量大幅提高。电视剧产量超过14000集,比上年小幅增长;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总量中的比例上升到60%,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彻底扭转了戏说剧、言情剧等充斥荧屏的状况;电视剧整体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涌现出《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喜耕田的故事》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实现了主旋律和收视率的统一。三是理论文献片取得良好效果。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香港十年》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香港十年》先后在香港无线电视的新闻台、明珠台及其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门所属有线频道高频率播出,这是我国重大题材纪录片第一次在香港主流电视媒体完整播出。

动画产业强劲增长。国产动画产量质量同步提升。2007年国产动画产量超过10万分钟,比2006年增长3万分钟。国产动画片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不断提高,一些优秀国产动画片收视率已经超过境外动画片。动画播出平台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共有34个少儿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每天播出国产动画片约8000分钟,成为推动国产动画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平台。一些少儿频道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良性循环。2007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上海炫动卡通频道超过8000万元,北京卡酷动画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超过5000万元。动画产业基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120多部7万多分钟,占全国动画产量的77%,成为发展国产动画的主力。动画交易市场日益红火。2007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参展机构280余家,参观人数43万人次,成交额6亿元。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取得良好效果。《虹猫蓝兔七侠传》播出之后,图书销量达1654万册1.5亿元,音像收入和品牌授权收入达9000万元,同时开发衍生产品470多种,刷新了少儿图书销售的最高纪录。一些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开始走出国门。由上海今日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系列片《中华小子》未开拍就通过全球预售签订4000万元的合同。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系列节目,分别输出到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天眼》已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播映系统,合同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

五、数字化进程提速,广播影视科技进步再上新台阶。

有线电视数字化以加速度向前发展。2007年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入新阶段,整体转换速度大大加快,全国有30个城市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600万,较2006年翻了一番。总局分别于2007年3月和9月召开研讨会,指导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工作。为提高整体转换服务水平,总局多次组织召开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座谈会,并及时有关通知,强调整体转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规范服务,切实执行价格听证制度,确保维护好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收视权益,进一步规范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全国广电系统结合数字化整体转换,积极推进网络整合,加快推进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由小容量单向传输向大容量双向交互转变。广西、陕西、江西、吉林等完成全省区网络整合,中国有线完成海南重组。

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扎实推进。广电总局颁布了移动广播电视广播信道、复用、电子业务指南、紧急广播等四项行业标准,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广播电视技术标准体系,完成37个大中城市频率规划并在8个城市试验播出。用户管理、计费结算、客户服务等产业化运营技术和系统保障正在加快建设。“移动广播电视系统研究开发与规模技术试验”等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研制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相关配套标准,组织开展了技术试验工作,为6个奥运城市和广东、深圳规划了相关频道,为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电影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即将告竣,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全面展开,目前已完成500多部故事片的数字化转换。数字电影技术平台发挥作用,通过平台发行的影片超过560部,累计定购场次超过87万场。数字化放映设备实现小型化、轻型化、一体化,实现了公益放映平台的对接。城市数字电影银幕达200块,多层次的数字化放映市场正在形成。影院设施设备基本由国产品牌主导,已从最初的单纯仿制发展到自主研

发、自创品牌,并开始打入国际市场。数字放映机等高端关键设备也开始国产化。

六、广播影视改革继续深入,活力增强,竞争力提高。

一是稳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稳妥推进电台、电视台的部分文艺、科技、体育节目制作机制改革,实施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了节目生产力。中央电视台将所属的网络宣传部、青少中心动画部和体育频道部分节目实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分别注册成立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中视(北京)体育推广有限公司。

二是不断深化电台和电视台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前一些电台、电视台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干部上岗考评和竞争上岗,对编外人员实现企业化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制定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及预警机制,规范节目预算调整、重大财务事项备案办法等管理规定;加强成本核算分析,追踪调研栏目流程、成本支出等,实现与台属企业财务联网,加大了对台属各单位的监管力度。

三是积极推进经营性单位事转企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积极推进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中影、长影、上影和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基本完成事转企。珠江电影制片厂、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心的事转企工作正在进行中,珠江电影制片厂目前已注册为企业,中广电设计研究院已完成内部清产核资工作调查。

四是稳妥企业单位股份制改造和重组上市。中影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造,积极吸纳业内外资本以及境外资本,改制成立了5个制片公司,并参股成立北京华柯电影洗印有限公司,并以控股、参股和联合等方式,参与组建了7条电影院线。长影集团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成立了长影影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以“长影世纪城”项目形成的资产和负债重新组建了集团控股的长影世纪城有限公司。中影集团、陕西广电网络等还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影集团成功发行5亿元企业债券,并启动重组上市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方案。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增发新股。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获准,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证监会审查通过。长影集团和长影世纪城有限公司也正积极筹备上市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电影产业体制改革。大力整合产业资源,加快发展各类影视产业基地。河南、山西分别组建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公司、山西电影电视剧集团公司。中影、长影、上影、西影等电影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各个经营领域,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国有电影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电影发行放映的院线制改革,大力培育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数字院线,逐步激活了整个电影市场,城市影院建设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多厅影院不断涌现,全国银幕数不断上升。

六是引导和规范播出机构改革。按照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的要求,批准成立市(地)级广播电视台86个。同时,积极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长效机制。四川省部分县市以农村体制综合改革为契机,顺利实现“县乡共管,以县为准”的垂直管理体制,在各乡镇建立“广播电视服务点”作为县广电局直管的服务机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广电事业的发展,迅速改善了农村广播电视服务质量。

七、“走出去”迈出新步伐,我国广播影视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海外落地。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已形成系列平台架构,影响不断增强。长城(北美)平台节目包已超过5.6万付费用户;长城(亚洲)平台用户超过11万户;长城(非洲)平台基本建成;长城(欧洲)平台在法国已有近1万订户;长城(加拿大)平台已在加拿大最大的有线电视网播出;长城(拉美)平台在南美已经开始试播。电视海外落地范围不断扩大。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实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分版播出,西法语频道实现法语和西班牙语分频独立播出,英语国际频道分亚欧美三版播出准备工作已就绪。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137个国家和地区节目落地入户播出,全年新增用户1680多万户,海外用户总数达8400万。国际广播本土化落地成绩显著,2007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摩纳哥、尼日尔、巴拿马和瓦努阿图的维拉港、桑托岛、马拉库拉岛等地开办了8家整频率电台。至此境外整频率电台达11个,包括其他租时段合作台在内,目前每天累计播出节目556.5小时,共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等30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4种汉语方言实现境外落地。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省区在周边国家落地也取得好成绩。

积极扩大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力实施“中国电影全球推广战略”,不断加大海外推广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07年共有78部国产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达20.2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亿多元。坚持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相结合,不断完善促进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和机制,努力培育文化产品出口骨干企业,着力推进国产影视剧和动画片出口。与商务部、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出口指导目录》《2007―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2007―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其中有36家广播影视企业和39项广播影视项目分别列入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实现国产影视节目海外销售约1000万美元。

切实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007年,广电总局和有关部门先后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中国电影展,展出国产影片728部次。中国电影展活动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事。特别是在俄罗斯举办了6次中国电影展,有力地配合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年”活动,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电影节展,扩大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2007年共有209部次影片参加98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29部影片在19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49个奖项。与上年相比,参加电影节数量增加31个,影片增加39部,获奖影片数量增加3部,奖项增加5项。积极参与“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等活动和戛纳电视节等国际重要广播影视节展,加强与亚广联、亚太广播发展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八、网络节目监管提上日程,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对总局承担的任务进行了分类和细化,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措施,落实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经国务院批准,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就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管理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该规定的,是实现我国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举措。

开展打击网络色情节目专项行动。在全国开展打击网络色情专项行动中,广电总局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广电系统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国从事视听节目传播活动的网站进行了全面摸底、统计和分析,对境内传播外和等迷信信息网站进行了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全国广电系统累计出动近3.3万人次,查处违法违规网站465家,删除有害节目5000多个,同时为公安部门办案提供了大量线索。

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技术系统建设。广电总局对现有的公共信息网络音视频节目监控系统进行了小规模扩容,扩充了搜索系统集群服务器数量,提高了搜索带宽,还搭建了P2P视听节目源发现实验系统,视听节目检索实验系统,视频图像判别、搜索实验系统,为全国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技术系统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先期预演和技术储备。

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按照中央要求,广电总局积极推进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央视国际网站实现了央视16个开路频道中12个频道的网络同步直播,实现了央视400个电视栏目中的278个栏目的网络点播与搜索,实现了央视每年近200场大型活动的网络直播、点播、搜索与互动。把电视的品牌资源、内容资源和营销资源充分延伸到网络上,实现了视频内容采集、编目、制作、索引、存储、、播出的自动一体化。中国广播网设立了59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开辟了13个地方分网,提供了中央电台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链接整合了全国273家电台网站,日访问量和页面浏览量达到1400万人次。国际在线已经成为由43种文字、48种语言组成的世界上文种数量最多、音频语种数量第二的网站,日均页面访问量约为800万页,每天更新在线收听节目210小时,供网民在线点播的节目总量达到23240小时。访问者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广电总局还与团中央联合举办了第二届“网上文明之声展播活动”,组织全国各地的校园网、商业网、传统媒体进行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主旋律的广播作品、DV作品评选活动。

九、管理力度加大,全国广播影视政策法规执行力显著提高。

切实加强宣传管理。以娱乐类、购物类和涉性节目特别是选秀节目为整治重点,集中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通知》等十余项规范性文件,停播了电视剧《红问号》《第一次心动》等节目和栏目,一些低俗问题得到了明显遏制。为有效制止部分地方广播电台下流涉性节目的问题,总局先后停播了10家广播电台19套广播的涉性节目。目前,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涉性节目已经停播,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舆论反响热烈,群众拍手称快。

切实加强广告播放管理。6月,总局对连续违规的宁夏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的两个上星频道给予暂停商业广告一周的处罚,并通报全国,在行业内部和全国引起强烈震动。这是总局继叫停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等五类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后,对严重违规播放广告行为的又一次重拳出击。7月,总局再次专门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播放虚假违法、内容不良、格调低下的医疗、药品、性保健品广告和各类性暗示广告,先后对213个(次)违规频道进行口头或书面告诫,诫免谈话百余次,发出整改通知书54份,并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地市及9个县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9月,国家广电总局再次严令禁播八类涉性广告。据不完全统计,仅8月份以来,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就已清理停播违规广告2000多条,涉及广告金额超过20亿。

切实加强对播出机构和频道频率的管理。结合换发核发许可证,全面检查地级以上播出机构运行情况,严肃查处擅自开办频道频率和非法无线发射等违规行为。对138个播出机构下达了责令整改函,对违规严重的21个广播电台进行了通报批评,对多次督办仍未整改到位的江苏电台、南京电台、淮安电视台、河南电台、安徽电台的违规频率频道实施停播处罚。这是广电总局严格规范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广播电视违规频率频道实施退出机制的有益尝试。

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违纪案件,有效开展巡视工作。编制实施《广播影视“十一五”人才规划》。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3200余人次。会同人事部制定实施《关于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开展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注册工作。认真开展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举办全系统“激情・奉献”先进事迹报告会。

展望2008年:在新的起点上开拓奋进

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征程,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促进,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努力实现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今年广播影视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系统上下、媒体之间、栏目节目,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开设一系列精品专栏专题,办好一批重点栏目节目,全面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烈氛围,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按照中央统一安排,组织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报道,组织好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

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认真总结安全播出工作的宝贵经验,推进安全播出工作由重点防范向安全运行转变,在巩固已有安全播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设施、加强培训、强化演练、严格管理,完善安全播出监测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构建广播电视安全运行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宣传报道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现场直播规章制度,确保奥运会安全播出工作万无一失。

积极发展建设新媒体新阵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7]16号文件精神,大力扶持和推进主流媒体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在规划布局、资格准入、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向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重点倾斜,加快审批主流媒体开办传播网络视听节目业务。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加快建设全国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技术监管体系。

加快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并扎实推进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大力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探索“政府买服务”的有效方式,加快培育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发行放映新主体,积极推广数字化放映,加快建立完善片源保障机制。进一步抓好西新工程,抓紧实施第四期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大力提高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和自制水平。

积极发展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加快繁荣国产电影。一要突出抓好重点影片的创作发行。二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加快国有电影制片单位的事业转企改制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三要加快培育多层次电影市场,继续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促进电视剧持续健康发展。一要优化电视剧题材结构,多出精品。二要加强审查管理,重点加强对低俗、暴力等不健康内容以及敏感问题的审查。三要加强引进管理和播出调控。加速影视动画产业升级。一要抓创意研发,二要抓衍生产品综合开发,三要抓市场营销,四要加快建立我国影视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按照“大容量、双向交互”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转换,推动有线数字电视多功能网的建设和应用。以数字节目生产为核心,加快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实施,加快移动广播电视发展,确保奥运会前提供服务。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等各环节的应用,加快建设数字电影制作基地。

积极稳妥推进广播影视改革。着力深化电台、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突出电台、电视台的公益性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做好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试点。加快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等经营性产业发展步伐。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做好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市的筹备工作。加快总局批准的各类影视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加快广播影视走出去步伐。加强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建设和运营,完成拉美平台建设,推动东南亚平台建设。继续扩大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海外落地。加强国际台环球广播网建设,加大广播孔子学院对外推介力度。积极推进中央电台全球华语广播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华语广播协作机制。积极支持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省区开展在周边国家的落地工作。加大对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际营销力度,推动我国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把电影出口作为突破口,使我国电影更多地进入发达国家主流院线和电视网络。

着力加强和改进广播影视管理。强化宣传和节目播放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防止低俗之风向地面频道特别是市、县台转移。切实加强广告播放管理,重点清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强化对违规播放广告的责任追究。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的管理,切实加大对违规者查处的力度,研究建立频道频率及节目栏目的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影视剧和动画片制作机构的退出机制。强化互联网视听节目、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和卫星广播电视节目监管等,加快建设完善内容监管技术系统,逐步实现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全面监管。

开拓创新精神篇3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任务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27-02

近几年来,庄河市转角楼水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实现思路创新,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时准确地把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研究探讨新的对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总支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为农业生产作好服务的目标上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一致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必须坚持同思想稳定和维护大局、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相结合。通过正面教育,告诫广大干部职工要倍加珍惜今天经济建设的大好局面,坚信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思想、言论、行动上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同水利业务相结合,在每部署一项业务工作时,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树立信心,要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最终目的,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水利建设中建功立业。根据“三结合”的要求,我们确立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做好新时期水利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创新工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利中心任务和职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了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心、入脑,我们重点抓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一是领导班子学习。我们始终把领导班子学习作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环节,坚持领导班子先学一步,学深一点,每年至少学习4次,引导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二是中层干部的学习。通过请党校老师辅导、召开心得体会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保证他们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三是职工群众的学习。主要采取利用学习日学习,理论考试,办学习板报等形式,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得到了增强。

用先进事迹激励人。为了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学先进、树典型、找差距、比贡献”的活动。相继开展了向英模湖、郑培民、任长霞等学习的活动。使广大职工在精神上、心灵上受到了深刻地洗礼。

以反面典型警示人。在抓反腐倡廉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李真、、李友灿等反面典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观看电教片、听报告、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学习讨论、剖析案件、汲取教训等有效形式,认真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对照检查,不断在思想上筑起反腐防腐的牢固防线。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融于活动之中,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展创建一流班子活动

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注重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决策机制及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能够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实行民主管理,强化政务公开,进行思想沟通,团结协作,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 “两个务必”和“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廉洁自律教育。2003年、2004年,我局党总支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党总支。

(二)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1、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职工队伍

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种途径不同层面加大教育力度,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一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侧重抓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宣传学习教育。从倡导文明言行入手,从公共生活、本职岗位工作和身边的事抓起,不断深化道德意识,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二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倡导科学精神,树立先进思想,在全局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自觉抵制歪理邪说的健康氛围。三是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们认真落实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精神文明管理制度和百分考核制度,把职工的精神文明考核和职工工资相结合,加之执行过程中的不断充实,现已日趋完善。为使文明创建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执行和落实。局党总支定期检查各部门的文明创建管理情况,从每名职工的言行举止到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均实施严格考核,从中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注重实效。在检查落实上,坚决维护管理制度的严肃性,该奖则奖,该罚则罚。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开展综合治理,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针对机关办公楼大院和部分管理站点存在的程度不同的脏、乱、差的现象,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60多万元,用于更新、改造和绿化、美化。通过大刀阔斧的治理,使机关办公大楼和各拦河闸坝管理站点焕然一新,办公设施更具现代化,为大家营造了一个优美、亮丽、清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展现了新时期水务职工的新形象。在治理硬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软件”治理工程。局党总支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积极开展趣味运动会等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

3、全心全意为职工办实事,深化帮贫扶困、送温暖工作

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单位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多方筹措,确保了职工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及时、足额的发放,并为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种保险,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凡是职工(包括近亲属)的婚、丧、病等,总支成员都坚持亲自前去探望、慰问,让他们体会到单位的关怀和温暖,遇到职工存在特殊问题和特殊困难,局党总支和工会能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我们还在周边群众当中积极开展帮贫扶困、送温暖工作,几年来,我们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帮助周边的困难群众开展家庭致富项目,使2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三)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结合水管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领导班子能够带领广大政工干部深入基层当中,边检查指导工作,边调查研究,指导基层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广大职工能够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

四、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机制作保障。为此,在组织领导上,我们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党总支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物质文明建设负责,也要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局党总支专门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各支部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考核支部一个重要依据,同业务工作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在措施上,班子成员按照分工,确定分管科室,在深入一线检查工作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一同进行检查,了解职工所思所想,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帮助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显著成效,广大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树立了水利单位的良好形象,工作效率有了新提高,促进了单位“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自2002年以来,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39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水库枢纽工程标准,改善了灌区的供水条件,为庄河东部地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缓解大连市用水紧张的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局因此获得了“先进党总支”、“先进单位”、“优秀工会”等多项荣誉称号。

开拓创新精神篇4

【关键词】创新人才 培养 教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8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也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列为重要内容,力求有新的突破。一般来讲,社会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由高校来承担,教师队伍的特质对创新人才培养,无疑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纵观中外名校教育实践,开拓型的教师队伍更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的本质特征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三点: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这三点精神便构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完备人格,使其较稳定地沉淀下来,最终形成永不衰竭的创新动力,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时至今日,高校对培养人才的本质和方向仍不够清晰。长期以来,我国把高校作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工具,其培训人才的职能大于培养人才的功能,浅层次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深层次的全面素质、人格培养被忽略。导致了应试教育风气愈演愈烈,素质人格教育氛围难以形成主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变化,现在已从经济角度慢慢意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创新人才不是高校的一个专业人才产品,恰恰它触及到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本质和方向。创新是人才追求的可持续行为和结果,完善人格、树立精神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本质,而全方位引导社会进步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唯一方向。

一、创新型人才必备的三点精神

1.独立精神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一个人从幼儿、少年到成人,最显著的标志是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但就高校培养人才而言,从入学、学习过程到毕业,最重要的就是形成独立精神,它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其基本内涵包括:独立的个性思维、独立的责任态度、独立的价值观认同取向。也就是说高校要培养教育学生明白:你必须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在世界上你与任何人都不会相同,举起属于自己的旗帜,这就是独立精神。在独立精神的统帅下,学生会以自己特有的思维去接受知识,甄别好恶,选择汲取,化为营养。在这方面,一些国外著名高校都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常青藤盟校”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经济、科学人才。它不仅是美国学生,甚至是世界青年学子梦想进入的高等学府。它们虽然办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培养学生独立精神的理念是相同的,倡导独立思想、独立决策、独立创业,从而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层出不穷的摇篮。如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已有7位美国总统、4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图灵奖得主、34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位跨国公司总裁等,哈佛大学注重和闻名于研究生教育;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已有5位美国总统、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的政坛名人、数以千计的大企业高管及许多著名大学校长、艺术家等,耶鲁的本科生教育更具特色,它的“独立人格”精神倍受人们推崇。也正因为这8所大学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获得了“常青藤盟校”的美誉,寓意着人才成长永葆常青。

2.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在哲学上就是否定,它是事物发展前进中的必然环节。没有否定,事物就不可能前进,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进步思维的冲动。真理不仅是在批判中诞生的,也是在批判中检验的,更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就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就创新型人才而言,没有批判就不会有创新思维的原始冲动。目前,我国教育模式已发展到了全民大批判的艰难处境,这应该是好事,因为批判预示着变革的必然,学习的革命正在酝酿之中。如我国中小学教育对人才萌芽天赋的摧残,高等教育对人才创新思维的束缚,都已成为教育异化扼杀杰出人才成长的隐形病毒,致使我国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对比中外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文化强调的是共性、服从,西方教育文化推崇的是个性、挑战,两种模式培养人才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形象比喻概括:中国人才是羊的性格――随群、循规、温顺,因在教育中缺乏个性、挑战和批判的精神,也就自然形成了创新动力资源先天不足,创新人才十分稀缺;而西方人才则是狼的性格,独领、创建、冒险,因在教育中充分培养了个性、挑战和批判的精神,所以自然形成了创新动力资源先天丰富,创新人才层出不穷。从哲学的角度讲,肯定是暂时的,否定是必然的,创新人才的核心特质是否定而非肯定。因此,无论在科学发展或社会发展中,批判精神总是引导着未来创新的方向。

3.开拓精神

开拓精神的本质就是实践尝试。从逻辑上讲,开拓精神是在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基础上的重建行为。从哲学上讲,是肯定――否定――肯定(新)一个循环的结束。一般来讲,创新型人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富有开拓精神,无论技术、管理、领导诸方面诸领域,它最终开拓出超越前人的路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初步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到创新的路子,现在才逐渐意识到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也确立了科教兴国的长远战略。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模式的严重弊端,在国内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毕业,能够具备创新型人才三点精神的凤毛麟角。有的高级人才有独立精神,但缺乏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有的高级人才有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但只能坐而论道,没有开拓精神。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完整具有创新特质的人才,绝大部分是从海外归来或引进的。他们由于接受国外教育有别于国内模式,在创新方面较好地树立了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敢于批判国内落后陈旧的东西,敢于开拓国内新的工作领域,而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些就足以证明中国教育的差距。应该说创新型人才与研究生教育关系更为密切,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更多,创新人才的开拓精神甚至成为研究生的弱项,模仿、改良却成为长项,这样的人才状态简直不可想象。因此,只有具备了开拓精神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开拓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终端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类型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比较中外高校的教学环境,国外高校大多比较宽松自由,学生占据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国内高校则不然,教学行政化管制严重,学生、教师自由度十分有限,学生表面是服务主体,实际并不占有教学中心地位。因此,就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言,高校必须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真正让学生成为中心,教师也不能墨守成规,要注重开拓型教师队伍建设。

1.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创造宽松自由教学环境的关键因素

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氛围状态和教师的治学氛围状态,这两个氛围状态决定了教学环境优劣的基本框架。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必须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并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环境氛围,教师是完善和提升这一环境氛围的指挥,教学管理只是一般性的服务。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大多强调教学环境的宽松自由。在大学里学什么,学生自己做主,课程授课方式由老师选择,师生互动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些教育学者指出:尤其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言,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氛围更是个性化学生赖以成长的土壤。因为只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氛围,才能使创新型人才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得以充分培养,从而形成习惯和人格。然而,回过头来审视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现象根深蒂固。用刻板的制度把学生、教师管住,用机械的考核指标衡量束缚教学,学生、教师几乎没有自主教学的空间。难怪有的知名教授比喻:中国的大学再不进行改革,发展下去就会成为“养鸡场”,培养的人才只有共性、毫无个性。

其实,创新型人才必备的三点精神体现的就是个性,只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使其尽可能转化成独立的人格。而我国目前行政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严重剥夺了学生、教师的自身权利,学生、教师的自由选择权少的可怜,更无宽松环境而言。尤其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深有感触,中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要彻底去行政化,还学生和教师以自由。因此,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创造宽松自由教学环境的关键因素。

2.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教学中,课程设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发展方向。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国外高校的课程设置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一般选修课比例要超过必修课。如美国一些知名大学,选修课比例约占2/3,必修课比例约占1/3;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选修课比例也约占3/5。这一课程设置模式正是创造宽松自由教学环境的基础。而对比之下,我国高校教学的课程设置恰恰相反,各专业课程设置由教学管理部门早已排定,学生和教师只有服从。在我国的知名大学,选修课比例略高一点也不超过1/3,必修课约占2/3;在我国的一般院校,选修课不超过1/4,必修课约占3/4。这样的课程设置几十年一贯制,紧绑着学生和教师的手脚,缺乏民主和自由,何来创新人才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打破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因为现在许多高校已出现了选修课大受欢迎,课堂学生火爆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学生对追求自主选择权利的渴望。关于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改革,必将涉及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甚至要冲击到削减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学生选择淘汰老师等敏感问题,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容逆转,先进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在中国高校实施。

3.开拓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保证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氛围,而且需要加强高质量的开拓型教师队伍建设,来驾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航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绝非简单之事,学生的个性、自由的思维;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开拓精神的形成,必须要求教师无论知识、理论、观点都有实力接受众多学生的挑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突破和新的飞跃。这样看来,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氛围中,教师要走在学生前面发挥引领作用,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开拓能力,否则就会被学生淘汰。而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观点基本不容学生质疑,更不允许挑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以来形成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延续。时至今日,尚无太大改观。其实,在目前的高校中这样的教师是很容易称职的,1~3门课程可讲一辈子,悠哉!悠哉!然而,现代社会的国际化竞争,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正在打破中国的教育模式,许多优秀中学生抛弃中国的教育模式到国外就读大学,这已经给我国教育敲响了警钟。对此,美国耶鲁大学校长曾在中国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中国大学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培养适应新模式的许多教师,这是最大的难题。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比学生的转变更为艰难。只有注重开拓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钱颖一.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

2 彭道林.大学行政化的外在表现及其危害[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开拓创新精神篇5

[关键词]区域文化;科技创新;哲学反思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换句话说,是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影响使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文化。拿中国来讲,就有齐鲁文化、川蜀文化、三晋文化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其区域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是绝对分不开的。人们从最初的与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并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一、区域文化影响科技创新的新模型

最初人们面对地理环境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两种生产生活的态度,即正向的和逆向的态度。

在这两种态度的影响下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精神,一种是对历史的传承精神,一种坚守的精神;另一种则是奋斗的精神,一种开拓的精神。

而在这两种精神的要求和影响下,两种各有优点的科技创新活动便产生了,一种是不断的革新,以求发展和传承;另一种是不断的创造,以求立足。前者有基础、好利用,循序渐进;后者则是永远在“背水一战”,创造的潜力大。两者共同构成了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科技创新。

应该说在世界范围内这两种创新类型下的两个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和其近邻日本。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且地理环境优越,因此,中国始终在进行利用其自然地理优势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方式,即便是国内的一些区域进行了开拓似的创新活动,但仍然离不开自然资源。相对于中国,近邻日本则是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上,也缺少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日本始终在走后一条路——不断开拓创新,背水一战的道路,总是在另辟蹊径,从无到有。

两种创新类型各有优劣,中国式的创新道路有基础,从量变到质变,但缺少一种飞跃,因此看上去创新类型少且周期长;日本式的创新道路虽然涉及领域广、更替周期短,但缺少必要的基础,因此创新产品的结果往往出现瑕疵和不足之处。这两种区域文化影响下科技创新类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同时其借鉴意义也已不言自明。

二、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形式

1.以往经验。从文章对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种科技创新类型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两种创新类型各自的优缺点。回顾黑龙江省的发展史,我们看到,黑龙江省也是在这两种类型交织中稳步前进的,而我们现在更多的走的是前一种传承革新的道路。

黑龙江省在建设初期拥有的开拓方面的精神是其他地区所远远不及的。这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这种精神推动下,黑龙江省完成了一系列从无到有的创造活动。这些从无到有的创造,使黑龙江省在建国初期始终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很明显,这一时期的黑龙江的科技创新属于我所说的第二种创新形式——创造,一切都是全新开拓出来的,是在克服自然的同时获取的。因此,这一时期黑龙江省的发展表现为快而不够稳定。

在解决如何让发展又快又好的问题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又涌现出了“马恒昌小组”等。他们通过不断的改进工具和工作方法,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创造出研究技术制度、岗位负责制度、分工制度,以及帮助新工友和培养徒工等科学管理办法,为基层班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恒昌精神”在当时广泛影响了各地,黑龙江省也在这两种形式的创新活动中快速的发展。

2.新的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黑龙江省发展的步伐却在不知不觉中放缓了。这是由于黑龙江在这一时期的创新方式仅仅限于第一种,即对资源的利用,对已有文化的传承和不断的革新。因此,尽管黑龙江省的发展很稳定,但却缺少必要的速度,缺少第二种形式的创造活动,缺少开拓的精神,创造从无到有的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篇6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

“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集中体现。

“争先创优”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争先创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

“争先创优”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优秀性。

“争先创优”需要全体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

“争先创优”要求党员干部:

(一)要有新的观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

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学校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遏刹,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学校大发展。

(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

开拓创新精神篇7

Abstract: The experiential outward bound refers to that the trainers are inspired in psychology to explore their own potential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 The outward bound has become a common form of modern enterprises for staff training. In Kunming,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the enterprises carry out outward bound to improve the basic quality of new young employees,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 enterprise team efficiently and reflect their value, and also indirectly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the urgent needs for the enterprise reform and innovation unde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o strengthen the outward bound of new employees.

关键词: 云南省;昆明;拓展训练

Key words: Yunnan Province;Kunming;outward bound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254-02

0 引言

2011年1月25日,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云南省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从此拉开序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云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发展,作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部署,为云南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面发展、实现跨越提供了重大契机。桥头堡建设将助推昆明地区公司“十二五”规划和重要项目的加速实施,必将对昆明地区公司“调结构、转方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目标要提高企业的发展力、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职工是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的核心主体,身心健康的主体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职工的各项素质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对新进员工开展拓展培训对昆明地区公司“十二五”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拓展训练的简介

1.1 拓展训练基本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参与运输战略物资的大量运输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许多年轻船员葬身海底,但每次总有人生还,德国人库尔特・哈恩(Kurt Hahn)研究发现这些生存下来的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生命意志、强烈的求生欲望、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就是这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得以生还。于是1941年哈恩等人英国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的生存技能,收得显著效果挽救了大量的年轻海员,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Bound”,拓展训练是指“利用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现代拓展训练发展为以体育活动为主体,融合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来共同达到发展个人潜能,增强团队精神的目的。

拓展训练于1995年传入我国后,通过各培训机构的推广和部分高校的教学应用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训练加强对培训者心理上、生存能力和团队精神上的培养,帮助其发展个人潜力,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以应对将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状况。

1.2 开展拓展训练顺应时代的发展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人人都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加大对本公司人员的素质要求,体验式培训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经验分享为培训形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以“教”为主的培训模式,它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利用精心设置的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员主动地去学习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心理上受到相应挑战、思想上得到一些启发,让其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自身实践来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后共同讨论总结,进行经验分享,领悟到丰富现代人文精神和管理内涵的道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这也正是现在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2 公司各单位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2.1 为企业培养新进人才 职业岗位(群)对员工基本素养的任职要求为:具有挑战精神、吃苦耐劳、拥有包容心、责任心、自信心、善于沟通与人合作、具有团队意识等等。而体验式拓展培训其基本内容正是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中心思想,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运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这六个方面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公司开展拓展训练可为企业培养高素养的员工做出一定贡献。

2.2 加强新进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公司对新进员工人才培养的过程,要高度重视青年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因此培训也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针对新进青年员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体验式拓展培训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好对新进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

2.3 促进企业文化的养成 拓展训练对职工具有教育功能,团结功能,调节和引导社会生活功能,更新文化价值功能。基于在培训中发挥出的文化基本功能与企业文化建立中存在着的联系性,因此大力发展新进青年员工的拓展培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此外开展拓展训练对培养广大职工的挑战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自信心、与人沟通合作、团队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都具有特殊功能和影响。

3 结语

以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精神为目标的拓展训练对新进青年员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能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据现代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认真分析各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参照相近的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体验式拓展项目,以突出培养新进员工的职业基本素养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达到解决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在公司对新进青年员工培训中加入拓展训练必将为昆明地区公司“十二五”规划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宇平.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陶宇平,彭福栋编著.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

[3]陈希.关于职工体育在现代企业中功能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0,6:92-94.

[4]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吕建海.职工体育在塑造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及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2003,6:28-30.

开拓创新精神篇8

1、“三新二点”:新机遇、新挑战、新市场;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2、放我的真心在您的手心

3、自信、诚信;用心、创新

4、网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艰苦坚实、诚信承诺、实干实效”:以艰苦的作风打拼坚实的企业基础;以诚实的信念承诺一流的企业服务;实干的精神创造高效的企业业绩

6、“三学二创一开拓”: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创企业经济效益、创电信一流服务;灵活经营,开拓点心发展新思路

7、开拓、创新,立足市场求发展;优质、高效,用心服务为用户

8、精彩源于电信 创造自在生活

9、贵族化的品质 大众话的生活

10、中国电信,随心所欲,展现网络魅力

11、中国电信,执着追求完美品质,演义网络新篇章

12、让网络在竞争中完美,让人生在锻炼中升腾

13、中国电信,与您携手共进,乘风飞扬

14、中国电信 沟通无限

15、中国电信 网络天下

16、中国电信 永不停滞的沟通

17、不是网络众多,不足以体现中国电信

18、勤思巧干苦攀,风逆我自昂扬;创新创收创业,我誓更创辉煌

19、世界有你更精彩

20、随身动随心用

21、网络之巅,谁与争峰

22、看得更多、看得更广、看得

33、团结、拼搏、务实、高效

34、敬业、创新、务实、高效

35、创新、创业、创辉煌

36、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37、效益源自创新

38、诚信高效、服务用户、团结进取、争创效益

39、全心全意传递祝福,尽职尽责开拓创新

40、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新服务、放眼未来

42、学技术,提供优质服务;讲高效,以行动让用户满意;扩宣传,开拓市场新局面;建制度,树立企业新形象

43、以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以服务为宗旨

44、节约、团结、求实、创新

45、讲团结,发扬团队精神;重科技,以科技促发展;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开拓创新精神篇9

变、变、变……以前,深圳只是一个荒漠贫穷的小地方,到处是荒山野岭,矮小的房屋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各个角落。而现在,一座座钢筋水泥浇铸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气势磅礴的天桥,宛若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节节向上,直冲云霄。短短几年,新兴城市的雏形,便跃入了人们的眼帘。它变得真快啊!

在特区初创时期,市委提倡“开荒牛”精神,体现了特区创业者勇于开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举个例子吧:现在的深圳美术馆,前身是深圳展览馆, 建于1976年,1987年就更名为深圳美术馆,基本达到了部级美术馆的标准了。随后,在特区建设取得初步发展时,又将“开荒牛”精神的内涵发展为“开拓、创新、献身”的“特区精神”。1990年,特区已经走完它的第一个十年历程,市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不断发展的形势对深圳人的要求,对“特区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进一步概括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八个字,而且还把“特区精神”改为“深圳精神”。就是因为有了这深圳精神,深圳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公路、交通、街道、礼貌……什么都有了,我想深圳还缺些什么呢?对啦,还缺一批有知识得人才。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为大家做出贡献。

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哪个民族,哪方语言,只要你在这片热土,开拓、创新、团结、奉献,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是深圳人。一个值得骄傲的深圳人。

开拓创新精神篇10

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跨越永登、融入中心、组团崛起、城乡一体” 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推动“中心带动”战略实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的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精神,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促使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气旺盛。这一局面是全县人民饱尝兴衰甘苦之后,夙兴夜寐,奋发图强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我们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但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竞相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必将重蹈落后覆辙。我们要把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继续扩大产业园区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的重要载体。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县各级干部把群众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永登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