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十篇

时间:2023-11-21 18:13:02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1

[关键词]航海事业 开拓创新精神 内涵及特征 创新实践 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5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创新性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勇于开拓进取,为新的目标努力奋斗,必须首先认识开拓创新精神的内涵。

一、开拓创新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开拓精神是一种创造精神,表明主体不满足于现状,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用开放的、积极的态度看待世界和未来,通过创造出新方法,不断设立新的目标特别是人类尚未完全探寻的领域,勇于攀登,不怕失败,不断进行新的挑战,创造新事物,达到新高度。开拓精神也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勇于探索新事物。

创新精神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个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个性、创新品德等一切创新素质的总和。具有以下表现形式:首先,创新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创新精神是人所特有的,其主体是人,只有人才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其次,创新精神是一种主体性精神。只有个体真正具有自主意识,作为独立的主体积极主动去发现去创造,才能形成成熟的创新创造思想。最后,创新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创新性的理论思考必须转化为用于实践的动力,经过创新性的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成功。开拓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它是一种创造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创新的途径是开拓,通过大胆开拓新道路新途径,才能获得新的发现,取得新的进步。

(二)特征

1.批判性。批判也是一种怀疑精神,就是认为现已取得的成就或达到的目标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都留有更新、补充、改进的空间。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总是对习以为常的观念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2.科学性。开拓创新不是脱离现实的胡思乱想,也不是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胡作非为,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理性思维的支配下进行科学的实践活动。科学精神是一种唯物主义精神,就是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冒险性。开拓创新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潜在着未知的风险和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这实际上也是在冒险。冒险精神就是在科学思维和理性实践的基础上,敢冒风险,挑战极限,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怕失败,坚忍不拔。冒险精神是航海事业中海上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茫茫大海孕育无限机遇,勇于探险,才能开创海上世界新局面。

二、航海事业中开拓创新的作用

(一)开拓创新精神是创新航海实践活动的动力和先导

在航海事业中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即使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由于海上工作者具备开拓创新这一迫切精神,也会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有海洋领域的开发范围、船舶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情况,对已经取得的海洋事业方面的成就进行再审视和反思,坚信海洋的秘密是无穷的,我们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已经发现的海域也是尚未得到完全、彻底的开发,寻找需要进一步开拓的环节和领域。这就需要海上工作者创新航海理论,改进航海技术和船舶设备,继承我国古代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家们勇于开拓的伟大冒险精神,敢于在浩瀚的海洋中进行探索,不怕海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勇于攀登,在开拓中进取,把创新思维付诸创新实践。

(二)开拓创新精神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之魂

开拓创新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精神财富,融入到社会进步中,促进国家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当这一精神上升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导精神之时,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导向,鼓励人们开阔思路,勇于开拓新途径和新道路,从而使创新层出不穷,在社会各领域充分涌现,出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当开拓创新成为社会的主流、国家的主旋律时,人们会更加渴望追求真理和新事物,自觉加强海上指导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海上、船上工作意识、方法、技巧,更加深入海洋探索,改进航海技术、航海方法和船舶机器设备,创新海洋军事实力建设和管理,我国航海实力必然大大增强,自然有力地促进了海洋强国的建设。因而,开拓创新精神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简析创新精神的基本结构[J].教育探索,2001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素质拓展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24-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素质拓展教育在国外逐渐兴起和发展。它是通过设计学习性、挑战性、交互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为人们搭建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素质发展平台。它通过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动、分享体验式的亲身经历,使得人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人们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全新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经历了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型升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逐渐被各高校重视和推崇。笔者认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素质和全面发展。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其指出实施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展的人才需求,帮助大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朝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短短的十余年里,素质拓展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中备受推崇,发展得十分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各高校在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不足。

2.学校素质拓展教育工作存在不足

笔者通过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等技术应用型高校的素质拓展教育工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部分技术应用型高校在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上存在不足:学校对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指导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高,素质拓展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得较好的学校的交流和学习不够,没有把教育方式“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有效的结合;没有科学合理地定位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方向,没有专业的素质拓展培训老师和教学团队;学校对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的实施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学校加强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不甚了解,达不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学生自身欠缺素质拓展实践

部分学生对素质拓展教育不够了解和重视,对学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缺乏理性认识,对素质拓展的实践活动项目体系、运行体制和制度、执行机构以及参与途径等具体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有部分同学并没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素质拓展活动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价值,甚至有些学生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活动不够新颖和创新,对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训练兴趣不够浓厚,感觉与自己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导致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过于机械化,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参与过程流于形式,以修满素拓分为终极目标,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明显不够。这使得后期的素质教育效果不够明显,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有悖于学校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设计的初衷。

二 持续推进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必要性

1.宏观因素: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它对应往届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全面和苛刻。笔者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认为当今时代要求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的综合能力:(1)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基础,具备较为全面并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具有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2)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强烈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会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要求人才具有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4)要求人才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新型的科学技术,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能够灵活地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2.微观因素:学生参与创新型素质拓展教育的需求

纵观上述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学生自己再不加以重视,学校组织项目的定位不够科学合理,那么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某些方面将会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我们也将可能会成为生活的失败者、社会的淘汰者。因为当代大学生处于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的时代,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又要面临严酷的竞争与挑战。

笔者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得提高自身的觉悟和危机感,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来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如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素拓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将课内外知识与应用能力有效结合;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和技能培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去尝试创新和创业,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创客大赛和“挑战杯”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达到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 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创新型体系

针对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部分技术应用型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创新型体系已迫在眉睫。因为大学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储备地和人才培养场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依赖人才资源,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为宝贵的,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各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真正兴趣需求的了解,对学生素质拓展项目进行科学的定位,同时学生应该更加重视素质拓展教育实践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发展得更加全面。

1.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分析

宁波大红鹰学院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出台《中共宁波大红鹰学院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宁波大红鹰学院素质拓展课程与学分管理及学分认定》等相关文件。从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迫切需要出发,开发“微学分”“体验式”“个性化”的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模块。学校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为学生设计了许多素质拓展的实践活动,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训练、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国(境)内外交流、学校特色课堂、社团活动十大类。同时学校建立了较合理的素质拓展课程安排、素拓学分申请认定、素质拓展证书颁发、开发“素质拓展银行”及素拓币的转换使用等制度。

2.构建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体系要求

根据当前学生和学校素质拓展的表现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在构建创新型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要明确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明确教学思想,为学校的素质拓展教育工作指明方向;(2)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工作小组的组织结构,加强与各高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方面的交流学习,引进新型人才和团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训工作;(3)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素拓活动,不断地完善素质拓展项目制度和建立健全素质拓展学分的认证制度,简化学生自主开展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的申请和认证程序,完善素拓证书的发放使用及后期的素拓币转换制度;(4)加强对学生心理和体能的素质拓展教育,比如参加心理讲座、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早晚锻炼等,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5)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拓展教育,通过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沟通,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使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学生相信团队,增强团队凝聚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构建创新型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关键

笔者通过对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研究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并不是十分重视,对素质拓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兴趣不足,从而导致其参与度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笔者认为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素质拓展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从思想上完成从别人要我素质拓展到我要素质拓展的主动转变,学校可以通过素拓教育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如何去学习、做人、做事、创新创造等,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素拓实践活动。同时,我们在参与新颖、刺激和具有交互性的素拓活动时,要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要及时思考和总结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心灵感悟,并反省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善的地方,对自己进行更加准确合理的定位。

4.有效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体系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素质拓展的表现来分析总结,笔者认为高校应该组织和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一课堂”同时,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和拓展。“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容易接受的拓展内容和形式,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学涯和职涯规划、朗诵、球类竞赛等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开发自身潜能,肯定自我价值,提高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科技竞赛,例如参加高等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的竞赛及“挑战杯”、机械设计比赛等;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选修学校的特色课程和到国内外的合作院校去交流学习等。

5.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现如今,社会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时代”背景下,大众草根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列为“十三五”发展的五大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在新一轮的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基于此,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水平就显更加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完善工作制度,落实保障激励机制,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建立较为全面科学的创业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完善创新创业的导师配置制度,帮助学生把创新想法应用到创业活动中,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落实到教学教育的各环节中。

学校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组织创业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与商业创意构建、头脑风暴等活动,邀请知名的成功企业家、优秀校友及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并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服务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依托,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科研立项、创业创新技能项目的培训,并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科研活动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和引导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生自身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不断地发展完善,进而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崇彩、冉斌编著.疯狂劲舞:素质拓展训练[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2]雷西合、杜永峰.基于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理性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3]王祚桥、张加明.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5)

[4]刘丰林、王雪峰、刘竞.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考和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0)

[5]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4)

[6]甘霖.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7]刘思洋、吴斌、黎岱宗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0(36)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3

今年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在局党支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部署下,按照《县统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能够始终坚持理论学习,自觉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做到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风,真心服务于统计工作之中,为实现统计事业的发展目标尽职尽责。下面就我个人在党性党风党纪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如何真正将科学发展观付之实践,成为指导我们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具体工作思路,更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做到理论学习与推进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的认识,提高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剖析了思想根源,制定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二、存在问题及其表现

1、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主动性不够强。虽然始终坚持加强思想修养,不断解放思想,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想问题、做工作沿袭老方法、老套路较多,创新工作方法较少;工作中存有畏难情绪,有时感到处理问题的办法不多,思路不开阔。思想顾虑较多,大胆创新意识不够强。

2、创新意识差,工作局面突破力度不够。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思想严重。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添措施,而是仅凭一股热情去干、缺乏开拓性,打不破传统意识、常规做法。不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去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和严峻的问题时,勇于开拓、敢于突破不够,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瞻前顾后、畏头畏尾的现象。

3、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被动地等活干和等上级安排工作,有一些惰性,没有去积极地找工作做,主动去争工作做。有时思想深处有些“份内份外”的东西在作崇,认为该自己做的才做,不该自己做的懒得去做,是自己管的范围才过问,不是自己管的就懒得过问。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由于经常忙于事务,自己主动学习抓得不够紧,对科学发展观理解、领会的不透彻、不深刻。平时的知识积累也不够丰富,没有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同时感到自己也受了社会上对此问题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学习空气普遍淡薄,自己的思想懒惰,这也是产生问题的一个原因。

2、自我要求不够严格。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工作上,有时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显得不够严谨,有图“完成任务”、“交差”的观念,不讲究精益求精,而是草率了事。

总之,我觉得我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导致自己在许多方面虽知道不足,但常找借口来回避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着眼于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来做好工作的新发展。要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新方法、新举措;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争当一名好的业务骨干。

2、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素质。除了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外,还要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当代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网络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启迪思维。要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注重学以致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丰富的知识指导实践。

3、树立楷模理念,做好廉洁自律。坚持严以律已,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严格约束自己,非份之想不想,非份之财不取、非理之事不为。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4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yxm8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能够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这样的一类群体 [1] 。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此背景下,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依据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育部、全国学联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3]等文件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内课外学术文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育人功能,在强调作为“准职业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开发上,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模式,实现素质教育方法的革新和突破,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内涵

作为“准职业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社会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人文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基本能力(含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质:含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心理);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其中社会素质是基础、职业素质是核心。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设计

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从“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培训“人力”的活动,转向“以职业人为中心”培养“人才”的活动,职业素质是“职业人”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职业素质培养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共同构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来实现。为此,学院整合院内外的各种资源,将拓展计划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结合起来。构建了由活动项目平台、基地平台、管理平台、认证平台、评价平台、政策保障平台等组成的项目化管理、学分认证、规范化运作的素拓体系。

(一)活动项目平台

活动项目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提升素质和能力而设计的工作平台,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中心环节。我们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精心设计了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尚能立业和创意创新四大活动项目。

1.立德树人(品格素养教育)

品格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

2.博学笃行(文化素养教育)

文化素养教育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的最基本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侧重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即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只有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一定的文化素养,拥有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3.尚能立业(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兴趣以及从业素质。同时建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断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等能力,来应对未来就业压力的挑战以及处理职场中遇到的问题,使之成为一个有能力立足于社会的人。

4.创意创新(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院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团结协作,使之成为一个能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二) 基地平台

基地平台是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载体,是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落脚点。目前学院建设了二个基地,一是以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与院内38个实训基地一起共同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校内基地;二是以社会信誉优良、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经营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企业,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校外基地,发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规范对学生的辐射陶冶作用。

(三)管理平台

1.强化组织领导

素质拓展培养体系的运行涉及学院的各个部门和管理的多个层面,建设上下通畅、分工合作的组织方式尤为重要。学院成立了由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委员会、院素质拓展中心、系素质拓展部、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四级”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任主任,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院团委,由院团委牵头组织实施。系级机构由系负责人任第一负责人,系团总支组织实施。班级机构由辅导员任第一责任人,班级团支部组织实施。形成了党政领导牵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2. 引入学分制管理

为把学生自发的、松散的、缺乏计划的和组织不严密的课外活动,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激励机制的教学实践,学院制订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学分构成细化表》等文件,将素质拓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记录在非课堂教学形式的素质教育拓展活动正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必须获得足够的综合素质学分(12学分),从而使这种形式的转化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中介,通过与素质拓展认证同步,按照一定的分值标准,将素质拓展认证的四个项目方面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素质学分。

3. 实行网络化管理

学院开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管理系统”,通过学生自行登录系统填报素质拓展项目,班级素质拓展小组、系素质拓展部、学院素质拓展中心依次网上管理和认证,毕业前学院素质拓展中心集中为学生打印、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的方式。形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客观透明、科学严谨的网络化管理流程。通过素质拓展管理系统,学生可以登录及时查看自己素拓得分情况;班级、系、学院各部门可以及时上传举办的活动,及时认定学分,并了解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情况,便于学生和各级组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重心。

(四)认证平台

1. 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

由院团委负责协调各有关单位参加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各系、班级成立相应的认证机构,负责学生参与各类素拓活动的学分认证工作,将素质拓展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2. 制订认证程序,规范认证

制定了《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学生素质认证程序、要求及相关办法》。该办法就(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填写程序、填写内容、认证方法等项目予以详细规定。同时,在素质拓展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各种统计表,旨在使素质拓展证书的实施系统化、规范化。

(五)评价平台

1.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为配合学院的“三证书制度”,中心设计制作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载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成果,成为向社会介绍学生综合素质的证明,能帮助学生在就业、升学等过程中更好的证明自己,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

2.“四位一体”的工作考评体系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建立学院、系党总支、辅导员、学生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教学培养体系,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考评与自我考评结合,考评与反馈结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相结合。

3. 建立企业介入评价机制

主动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拓展到企业,引进企业介入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通过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进一步整合了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项教育活动,建设系统规范的活动性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素质拓展纲要;构建校企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六)政策保障平台

1. 组织保障

成立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各系部党总支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和策划全校的素质拓展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资金保障

学院计划每年划拨20万元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同时积极建设素拓活动基地,把院内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素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了素拓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3.技术保障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素质拓展信息的和传递,以及对学生参与的素质拓展项目在网上提交申请、网上公示、网上公布审核确认结果的全流程管理。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增加透明度,便于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也有效地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4. 业务保障

1)专题培训。学院多次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就素拓工作的理念、意义和目的进行专题报告。对系、班级主抓素拓活动的辅导员和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就如何开展素拓活动,如何认证素拓学分等问题进行具体讲解。为素拓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入学教育培训。把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讲内容,让每一位学生在入学时都了解素质拓展的意义和参与素拓活动的重要性,取得学生对此项工作的认同,从而做到主动参与。

5.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毕业关联、公选与自选结合、奖励与处罚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毕业关联,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须取得12分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公选与自选结合,指学校在设置综合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时,既要充分考虑抓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薄弱环节,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的特点,对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结合,指学生只有取得规定学分,才能在评奖、评优等方面具有资格。对综合素质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表彰,对个别弄虚作假的学生给与纪律处分。

三、以实践促完善,成效初显

素拓工作在全院开展以来,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校园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活跃有序,共完成公选项目318项,11544人次;自选项目1352项,58620人次;创新项目102项,6348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社团迅速发展,全院共有文艺类、体育类、科技类、公益类、社会实践类等各类社团25个,目前仅读书会成员就有3000多人;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奉献爱心、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唐聪同学帮助迷路老人的事迹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通过参加素拓活动的锻炼,学生参与省市以上各类比赛活动获奖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参加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铜奖两项,第二次参加即获得银奖一项,铜奖两项,并获集体组织奖,;2012年参加全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2013年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和四个优秀奖;2014年获得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和三个优秀奖;参加全省“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获二等奖两项,一些学生社团和个人也多次获得省市的表彰。目前,学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率持续居高,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进一步形成。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自信,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也促使学院不断积极地探索素质教育方法的革新,使得素拓工作不断走向完善。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xpanding System i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Minghui Wang1. Binghui Wu2

( 1. Seaetary of youth league committee in Anhui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llege. Hefei 230011

Dean`s office in Anhui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llege.Hefei 230011)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alents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lement the students’ quality expan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quality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and constructs a quality expanding system which is appropriate for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 quality expanding system in Anhui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lleg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ways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xpansion; construction of syste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参考文献:

[1] 职业人.360百科[EB/OL]. http:// baike. baidu. com/ view/ 1592343.htm

[2]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3).

[4] 韩明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深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刨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5]学校部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拓展;策略设计;实践反思

音乐课的有效拓展教学是指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音乐素养为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堂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迁移延伸,以促进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进感知体验、建构新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与创造能力以及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能获得充分地发展。总结多年来对音乐课堂教学拓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初中音乐的有效拓展教学主要可通过“丰富表现形式的‘感受式’拓展、加强审美体验的‘活动式’拓展、开阔人文视野的‘文化式’拓展、触发创新思维的‘思考式’拓展、优化教学手段的‘纵横式’拓展”五种策略来实施。

一、有效拓展的策略

1.丰富表现形式的“感受式”拓展

根据教学内容对作品进行多种表现形式的拓展,是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和发挥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在拓展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长,搜集到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像资料、教师的优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围绕音乐作品进行相关表现形式的拓展设计,使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有充分地体现,容易被学生所感受、所理解。

2.加强审美体验的“活动式”拓展

根据拓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音乐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拓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与上课主题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拓展欣赏时的聆听活动、评价交流活动,拓展表现时的创编活动、表演展示活动等,引领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知识、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情绪,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与创造能力。

如:我在人音版实验教材第13册“天山之春”单元《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后,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歌曲的演绎活动中。学生有的用铃鼓、串铃、双响筒来设计简单的小合奏为歌曲做伴奏,有的用舞蹈来表现,有的则二人组合,用口琴吹奏加拍桌子模拟手鼓的节奏来表现。

在整个拓展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创编欲望被激发,以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表达了自我的审美、表现能力。

3.开阔人文视野的“文化式”拓展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的音乐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文化式”拓展,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渗透相关文化的素养、理解多元文化的特点,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在人音版实验教材第16册第五单元“化蝶”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针对本单元的越剧选段内容《十八相送》加以拓展,以拓展课的方式为学生专门上了一堂地方戏曲综合课《乡韵越剧》,使学生通过听、看、唱、演的方式体验了越剧的念白、唱腔与程式化的动作表演,增进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

4.触发创新思维的“思考式”拓展

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问或讨论,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教师以预设性和随机性的设问,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上。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的方法,表达对问题的认识,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

在设计相关问题时,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包括学生的阅历和文化程度)以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的主题,在相关音乐、相关文化以及音乐情绪、音乐形象、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思考;再次,教师要注意问题表述的准确性与艺术性,面对学生设问时,教师要注意表述的方法和态度,以引导为主的方式,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善于归纳和整理学生的认识和见解;最后,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发挥,可以运用评价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

5.优化教学手段的“纵横式”拓展

在拓展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拓展的使用手段角度,灵活运用“纵拓展”与“横拓展”,以优化拓展的手段。

“纵拓展”即围绕教学内容从相关文化、表现形式、音乐游戏、模拟活动等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如:同一部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以作品内容创编的音乐场景等。“横拓展”是围绕教学内容,引申拓展的相关民族、相关文化、相关作品、相关的场景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地域音乐、中外音乐在音乐风格对比上的印象,提高音乐修养。如:同一民族的不同作品、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唱形式与不同的演唱方法、同一乐器演奏的不同作品等。

如:在人音版实验教材第17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第一课时《黄河水手歌》的教学时,在学生通过学唱本课歌曲,初步体会到陕北民歌音调粗犷高亢、节奏自由悠长、方言韵味浓郁的特点后,我用“横拓展”的方式,让学生来听辨《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三十里铺》《紫竹调》《走西口》《马灯调》中哪几首是陕北民歌,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对比歌曲间在音调的高亢与否、声腔的粗犷与否、方言的咬字特点方面,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能很快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实践反思

1.建立有效拓展的教学途径

(1)依据拓展层面,寻求拓展切入点

音乐教学中开展有效拓展,其内容应紧扣文本的中心,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根据文本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依据三个层面去寻求拓展的切入点,即:拓展文本的表现层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文本的知识、技能层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拓展文本的情感层面,升华学生的情感,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2)围绕拓展切入点,设立拓展方式

在做拓展教学预案时,教师可围绕不同的拓展切入点,设立相应的拓展教学方式,如:激发兴趣的主题式拓展、落实知识技能的训练式拓展、升华情感的情境式拓展、发展潜能的自主式拓展,扩大人文视野的综合式拓展等。

(3)选择最佳切入点,确定拓展内容

围绕文本的教学内容,在深度挖掘出多个可行性拓展切入点后,教师可结合课前预测学生对主体教学内容的兴趣点与关注度,综合考虑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师生的技能特长、拓展内容的音乐性,最终选择一个最佳切入点,来确定相关的拓展教学内容。

(4)根据既定内容,合理安排时段

确定最终的拓展内容、方式与形式后,教师应合理安排相应的时间段来开展拓展教学。比如:预习新课时,查阅有关音乐信息、搜寻相关音像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况及主要代表作品等就可安排在课前拓展。

(5)精心组织过程,及时反馈评价

除了做好课前预设的每一项工作,在实施拓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处理好应课堂的生成状况而进行的随机提问,做好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表现、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另外,根据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后再及时地给予孩子们一个活动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导向性评价。

2.把握有效拓展的关键点

(1)拓展要守本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课堂上丰富的音乐活动,教师自身充满音乐性的教学行为,使音乐课时刻给人以美的享受。初中音乐课中所涉及的综合式拓展教学内容,既可以是加强情感德育的,也可以是姊妹艺术知识的关联,还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拓展内容与形式,都只能是作为一种辅佐手段,必须与音乐文本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为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守音乐的本位,凸显拓展教学内容、方式、行为的音乐性。

(2)拓展要务实

在我们的音乐拓展课堂中,让学生学得快乐固然提倡,但在快乐学习的背后,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追求课堂表面形式上的热闹而进行肤浅化的拓展。教学中既然有拓展的必要和空间,那么,教师就应通过实质性的拓展内容,有深度的拓展来帮助学生养成储备丰富的音乐知识的能力、扎实的音乐表现技能与敏锐的音乐鉴赏能力,而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通过几个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活动来获得心理上一时的愉悦与满足即可。因此,对于实施拓展教学,教师唯有追求拓展设计上的翔实,拓展操作上的扎实,才能实现拓展的实效。

(3)拓展要灵活

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现行的初中音乐教材的框架,以教材各章节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作为切口来进行发散性、辐射式的拓展教学。尤其是有时在某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会遇见学生倍感兴趣却又觉得陌生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专题“拓展课”的形式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通过拓展课的学习,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空间。

适度、合理地开展有效的拓展教学,不仅是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与变革,同时也促成教师对教材处理极富创新性,学生的音乐能力获得长足进步。深度挖掘教材资源,灵活、适当拓展文本相关的内容,可以为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拓一方教学乐园,展你我才能智慧”,让有效拓展教学似锦上花,赋予初中音乐教学以无限灵动的课堂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娟妙.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4-01.

[2]龙卫军.音乐教学中教材与拓展教学的思考.音乐天地,2007(2).

[3]石国锋.例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拓展教学.中国音乐教育,2010(6).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6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我本人认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但平时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不高,钻不进去,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的不透,掌握的不够好,不是力求全面发展,有时只注重当时用的着与本职工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作有关的内容,究其根源主要是思想上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总以为这些高新知识是上面的事,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

2、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只想平平安安完成任务,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不够。总觉的自己在部队服役10几年,出了不少力,把人生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国防事业,某些时候产生了消极情绪。自己觉的只要完成本职工作,不出问题,就满足了。因此,工作中,只是平平淡淡,只求本职工作完成好,领导安排的任务去完成,被动地工作,本职以外的、领导不安排的不管不问,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超前意识不强。这样将影响工作的创新发展,只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成性地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3、保持和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不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对时时处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根“弦”绷的不紧。

4、业务能力不够过硬。由于本人一直在基层工作,到机关后,对机关的业务不太熟练,对一些标准制度不完全熟悉,对电脑操作不熟练。导致对基层的工作指导不力。

二、下步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忠实践行“三个代表”,学习党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在不断更新知识和快速发展的实践面前甘当“小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努力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党员标准、“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分析剖析,肯定成绩、寻找问题,不断地加以改进。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2、提高标准严以律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克服自满思想,扎实工作,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牢固树立一盘旗的思想,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勇于进取。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7

根据县委要求,召开2018年科级班子民主生活会要求,对照标准,重点从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解放思想等4个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现在进行个人的对照检查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观认识不足,学习不够。工作繁杂,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就自身而言,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差不多就行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减退了。习惯以会议落实工作,把工作过程本身当成工作实绩,接到工作任务,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

二是精神动力不足,履职尽责不够主动。认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特别是缺少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也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来保证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纳入党委、人大、政府的议事规则,所以,有时想到就协商,想不到就不协商。《政协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政治协商内容的规定也比较笼统,哪些问题必须提交政协协商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只是以“重要问题”、“重要事务”来概括,具体工作起来不好把握,致使工作主动性不强,执行力不够,民主监督乏力,参政议政不活跃,协商议政活动存在表面化、随意性和形式主义。

三是得过且过,工作热情不够高。满足现状,审慎有余,开拓不足,不能摆脱条条框框和陈旧观念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及时应对变化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以研究解决不够。主要表现在:由于工作时间长了,有时候工作缺少创新,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照过去葫芦画现在的瓢;新思想、新观念更新也不那么及时了;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四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放不开手脚,主动工作意识不强,开拓进取不足,政治热情不高,思想不活跃,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认识到政协是反映民声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党委政府听取基层呼声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问题的重要基础,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工作起来没有劲头,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一是政治学习不够深入,认识需进一步提高。虽然建立了学习制度,完善了理论学习机制,但有的时候自认为理论水平尚可,对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忙于事务,工作冲淡了学习。学习分心,精力分散,刻苦钻研理论不够,在学习上,特别是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表面应付、完成任务的现象,理解精髓不够。对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工作忙起来,就放松学习,学习安排上集中少、自学多,宣读文件多,剖析问题少、部署工作多,在主观上对加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认识不足。

二是创新不足,干事的劲头还需提高。总的说来,理想信念是坚定的,党性观念是较强的,能够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倾向,导致有时价值观产生位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有时还不足,解决群众的根本问题的办法还不是很多,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纪律、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苗头重视还不很够;对身边的一些错误行为,批评和纠正的力度还不很大,有时因为各种事务千头万绪,困难和矛盾层出不穷,扎实干事的劲头还不很足,改革创新的勇气有待提高;解决问题有时有些患得患失,不够果断。

三是深入基层不够,宗旨意识还不强。始终把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群众观点相对有些弱化,想问题、办事情,有时不能完全从群众利益出发。日常工作过程中,具体事务挤占了很多时间,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究其原因,党的宗旨坚持不够。

四是思想解放不够,服务意识还不足。近年来,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事业心责任心缺乏有效明显成效的工作举措,没有形成开拓进取的明确导向机制,存在着工作研究就事论事多、开拓创新不够,工作推进布置任务较多、讲求质量较少等问题,工作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坏大多靠个人的自觉性,致使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力不足,存在一种“功到业熟”的想法;完成工作标准不高,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进取的弱化退化,导致思想上有些因循守旧、工作上有点按部就班,影响了改革创新水平和工作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究其原因,是革命意志、奋斗精神衰减。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提高站位,增强大局意识。首先增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其次要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再次要向群众和同事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文化财富的源泉,要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走群众路线,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提振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勇于创新,大胆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交流,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围绕县委提出的“12431”工作目标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为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发展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mathema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teachers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investigate the necessarity of offering developed 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s whose major is not mathematics, related theories are presented. We also conclu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in the offered developed curriculum,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future teaching.

关键词:大学数学;拓展课程;数学文化;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Key words: mathematical courses offered at university;developed curriculum;mathematical culture;practice in teaching;teaching re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232-03

0 引言

数学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是众多科学与技术必备的基础,而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更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大学中重要基础课的大学数学课程,对此负有重要的责任。数学中许多新概念、新方法的引入和发展,众多数学问题和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在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大学数学课的教学,大多仍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实践教学较少,课外科技活动的配合注意不够。这些也都是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应当有所改革。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开设数学拓展课程与数学选修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1 开设数学选修课程的必要性

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是看出知识的传授,而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诸方面都得到教益,兼顾数学文化和教学素养方面的要求。

大学非数学专业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一般工科的本科学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必修课程。而选修课程则由学生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学习时间规划,自主选择。选修型课程以拓展知识结构。数学类选修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2],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知识结构,强化素质,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我建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本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大学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当前,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发展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及时反映数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依然固守形式演绎体系而忽略了非常重要但非演绎的、非严格的重要内容;局限于于课本,只讲课本中呈现的内容而忽略了课程内容的来源与出处的讲解[3]。在教学上,大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越来越形式化,过于注重概念、定理的推导和证明、计算以及解题的技巧,使得数学远离我们周围的世界,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导致学生觉得数学过于抽象无法理解[4]。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重理论轻计算、重技巧轻思想、重推理轻应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局限于传授知识本身,特别是局限于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而对于如何在知识载体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理性思维和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却重视不够。应积极引导教师运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落实数学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作用。应全面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5]。

数学上的不少概念、方法或理论,有些本身就来自其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原型,并且和人文、管理、工程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发现并指出这些的联系,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是大有益处的。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广泛的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大学数学教师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2 已开设的拓展课程及模块建设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更高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出台相应课程改革措施,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2.1 拓展课程的模块建设:在现有的工科数学必修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数学建模》、《工程数学中的理论与方法》、《数学文化》、《投资理财常识》等课程,建立并完善了各门课程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及推荐参考书目等,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搭建并完成了《数学建模》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已对全校师生开放。现正在进行《数学文化》、《工程数学中的理论与方法》两门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工作。所开设的《工程数学中的理论与方法》,拟开设的《工程问题中的数学计算-MATLAB》主要针对我校的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投资理财常识》及拟开设的《运筹学》主要针对我校管经类、质量工程类的学生。

2.2 拓展实践的模块建设:以素质拓展作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旨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以项目管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提倡学生积极申报项目,如大创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类研究项目中,以科研小组或科技小组的形式,发表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小专利等;

②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导向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统计建模比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

③以学习的态度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社会是一个丰富的大舞台,只有融入社会这个大舞台,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不断增长社会实践的活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和适应能力,将来能更快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3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数学建模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工程中的数学理论与方法主要在我校特定的环境下,在学习完工程类数学必修课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加深和延拓数学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为数学知识要求高的专业(如工程力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及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提供数学帮助。

数学文化课程在探讨数学文化的起源、收集了众多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基础上,结合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数学发展和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成分,揭示了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文化及弘扬数学文化,推动数学教学的进程。

投资理财常识主要向学生介绍股票基金,期货等的基础知识和交易技巧,教学中用到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如差分方程,大数定理等,更多的则是经济、管理人文知识的熏陶,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感觉数学的应用领域广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对我校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尤其是针对昆明理工大学数学类拓展课程开设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课程满意或非常满意。学生感觉最大的收获在于拓展了知识层面,开拓了视野,感觉数学比以前教材中的内容要丰富和有趣的多。但在《数学文化》这类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上,学生输入的多,输出的少,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学生对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知识了解甚少。这表明,学生进行学习所依托的课程知识基础薄弱。通过统计《数学建模》课程学生对课程、教师和自己的期望中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期望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在课堂上全面了解所学课程知识。只有半数学生希望老师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更多的学生还是习惯于在课堂上扮演倾听的角色,缺乏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担任选修课程的大学数学教师自身的课程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开设大学数学选修课程对广大数学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开设的初期,教师除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材和教学内容。

4 结束语

大学数学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大学数学选修课程是以数学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学科运用为主要内容。如何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学数学提高阶段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当今高校大学数学教学管理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大学数学选修课程的开设,适应了社会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更高层次学生的自身需要。但是,要真正实现课程开设的目的,仍需更多的努力,不断的完善。

首先,急需向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尤其是学生传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和条件。

其次,要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改革数学选修课程教学实践,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估方式。如“投资理财常识”之类的课程,已不是单纯的数学基础课程,除用到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外,更多的则是经济、管理人文知识,能否将这类课程纳入人文类选修课程,使学社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所开设课程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求,改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课程教学效果要能够做到及时调查,不断对课程及教学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善。大学数学选修课程的开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只要对之进行不断的完善,必然能够为较高层次的学生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1]李大潜.漫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9(1):7-10.

[2]王宪杰.大学数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拓展教育互融的改革实践与探索.第六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大会分组报告,2010.

[3]李大潜.愿更多的数学教材成为传世的经典[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4-8.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9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随着我国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求,已成为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去审视拓展运动在体育院校开展的可行性并加以分析,为体育院校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拓展课程;体育院校;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93-03

An Analysis of Feasibility of Setting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of Sports

HANG T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ese general universities, making the curriculum meets the students" actual requirem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of sports and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ort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outward bound course; universities of sports; feasibility

随着“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逐渐表现出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功能的单一化;体育教学过程只注重技术性;体育管理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体育教学只注意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忽视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也应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拓展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在我国方兴未艾,把拓展训练列入体育院校课程体系,不仅是对体育院校教学内容的丰富,而且也是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创新与探索,对体育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遭遇不幸,许多年轻缺乏经验的船员不幸遇难,只有少数船员得以生还,究其原因,竟是得益于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德国人库尔特 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船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其后劳伦斯成立了一所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的船员为训练对象。这便是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

此后,这种新颖独特的训练模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船员扩大到军人、师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2 在普通高校开设拓展课程的意义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应“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新《纲要》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并将体育课的性质定位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并将课程目标体系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1]鉴于此种情况,我国多所高校都在尝试将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列入到教学课程中。

拓展运动项目蕴涵的特定功能与价值,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行动能力,充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稳定的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对培养其生理、心理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拓展课程的开设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

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向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它的引入将纠正以往只重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的缺撼,很好地弥补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符合新《纲要》精神。

2.2 拓展课程的开设为学校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课模式由于受到课堂和校园的局限,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大学生表示,自己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体育课枯燥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兴趣发展。拓展训练中包含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集体育、探险、旅游于一体,新颖刺激,神秘莫测,符合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都会所有帮助。

2.3 拓展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高校开展体育课程的第一要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拓展运动作为一种训练,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与普通体育课程相比,拓展训练更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普通体育课所不能比拟的特点。拓展运动通常在户外进行,很多训练都需要进行攀爬、跳跃等身体的基本行动,这就对学生的体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户外优美的环境和新鲜的空气对于长期缺乏与大自然接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调节学习和生活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拓展运动同样具备着一般性体育活动所能达到的强身健体的作用。[2]

2.4 拓展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观思想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己逐渐呈现出不能满足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缺陷,而拓展运动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拓展训练中大部分项目都是针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而设计的,尤其表现在对心理的考验上,如:独木桥、空中单杠、断桥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挑战极限,并超越极限。它采用实际操作的“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在不经意间,挖掘出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在活动中,学生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心理惰性,直面困难,磨练自己的毅力。在克服困难并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后,学生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们的自我潜能得以开发,他们将会以务实的精神去迎接社会挑战。与此同时,他们会正视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拥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其的社会化在其自我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以顺利实现。

2.5 拓展课程的开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代的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使学生受益终身,更要考虑到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需求。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拓展训练的众多项目中,有不少项目都是针对提高这两方面能力而设置的,如:破冰类项目、盲人方阵、海上逃生等。学生们在完成此类项目时,会强烈地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并会切身体会到在团队协作时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学生们会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这对于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拓展课程的开设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中有些项目是没有固定唯一的解决方法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想象,从而获得成功。

3 在体育院校开设拓展课程的特殊意义及优势

体育院校开设各种体育专业课程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将来能从事各种体育教学的体育人才,这就要求体育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既要考虑到体育课程的基础性,更要紧随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努力完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1 有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将拓展运动中的理念融入到常规体育教学中,使常规型的项目不再常规化,更具有时代特色,这就是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高校作为体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应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上紧跟时代潮流。

拓展运动中每个项目如同一个游戏,体育游戏早已成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学生具有多年从事体育运动的实践经历,很容易掌握拓展项目的布置和规则,能顺利地组织他人学习,并且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据不完全调查,社会上现有的拓展训练培训师中有很多是大学和中学的体育教师,很多体育教师在拓展学校做兼职培训师。[3]因此,体育院校应针对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专项特质,以自身的优势条件提前迈入拓展运动的教学与训练领域。

3.2 有利于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发与创新

拓展训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灵活多变,对培训师的领悟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体育院校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加之学生自身的运动经历带来的对运动项目独特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这些都为其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今后拓展项目的开发与创新提供了后备人才。

3.3 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体育院校的场地资源

拓展运动中不同的项目对场地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只需要平坦开阔,而有些则需要有专业设施。作为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体育院校的硬件设施是其他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各种类型的训练场,多种多样的训练器械,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修改,都十分便利快捷,并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标准。

4 体育院校开设拓展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拓展课程并不像一般的体育课程只是传授,它具有独特的引导和回顾过程。所谓引导,就是在学员完成项目过程中,给予学员适当的指引,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心理指导。学员在高空项目培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员度过心理难关,保证学员的心理安全,关键在于培训师的指引。这就要求培训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学课程普及,对培训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拓展训练具有独立的回顾时间。所谓的回顾过程就是将课本知识延伸到了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延伸到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这就对教授拓展课程的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就很难组织好学员进行有效回顾。

所以拓展师,或是从事拓展课程的体育教师,必须拥有专业且全面的拓展知识与运动技能。优秀的培训师应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和培训经历,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到安全保护的科学到位和培训效果的积极产生。为了能够向社会积极输送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培训师,体育高校应严把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在开设原有的各个体育专项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或是加强人文、管理等综合性知识方面的学习。

5 结 语

拓展训练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它将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集体参与意识与责任心的培养;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拓展课程是体育院校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新尝试,它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而且对为社会输送优资质的拓展培训师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邓维.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开展初探[J].新西部,2007,(16):246.

[2] 苏云志,王振.从人文视角对高校拓展运动教学价值的审视[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70-72.

[3] 吴秀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运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80-81.

[4] 李国岩.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4):48-49.

[5] 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26(5):110-113.

[6] 王文平,符灵荣,付朝琦,等.高校开展拓展运动可行性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7,72(5):117-119.

[7] 费江,刁巍威.借鉴拓展训练成功因素谈高校体育课创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55-56.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篇10

争创一流业绩,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以下简称“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是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共产党员坚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干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作风,能够进一步激发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明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工作水平,发明一流业绩,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下面谈谈我对此项活动的心得:

一、充分认识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是争先创优活动的一种体现。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保守的具体表示。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要使人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发明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及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一开展“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是坚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肯定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身手;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发明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效果来体现和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解决存在问题靠发展,二开展“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的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精神,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不时提升党性修养。促使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宁,社会稳定,人气旺盛。这一局面是全县人民饱尝兴衰甘苦之后,夙兴夜寐,奋发图强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必需加倍珍惜。坚持争先创优,不时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但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竞相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我稍有懈怠,必将重蹈落后覆辙。要把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到全区、全市、全省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效果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开展“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溢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镇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镇广大干部职工把群众满意作为“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的规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协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让他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二、大力发扬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涵。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镇党员干部必需始终坚持先进性,大力弘扬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精神。

会束缚我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腐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引导我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观念必需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坚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溢斗志。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示在工作作风上。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满意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坚持蓬勃暮气、高昂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